句子
>
佳句
首页
人物
作品
句子
搜索
佛教主张的平等不是一种积极的或入世的“纠正”、“改造”立场,而是一种消极的“不追求”、“不理会”态度。佛教“平等”词意所指的“无差别”,并不是“反抗差别”、“矫正差别”之义,而是“不追求差别”、“不看重差别”、“不理会差别”、“不在乎差别”乃至“忍耐差别而不为所动,以保持神性的宁静与和谐”,达到宗教境界上的、即出世的心理平衡。
标签:
秦晖经典语录
传统十论经典语录
出自:
秦晖
《传统十论》
更多《传统十论》的佳句
道家的无为是一种苟且。苟且而出于无奈,亦不足责。但庄周的苟且却不自承无奈,而是把它奉为崇高境界。这样,道家把一切矛盾都化解为虚无,化解在庄生梦蝶、似是而非、难得糊涂、玩世不恭的态度之中。 ……这样游戏人生的心态,人们就可以在“儒表”与“法里”的巨大反差之间表现得漫不经心,以无所谓、何必较真的姿态适应那种说的一套做的另一套的生存方式。
从秦至清的整体看,中国吏治传统的主流是"儒表法里",即说的是儒家政治,行的是法家政治;讲的是性善论,行的是性恶论;说的是四维八德,玩的是"法、术、势";纸上的伦理中心主义,行为上的权力中心主义。
事实上,中国文化中所谓受命于“天”也不是、至少不完全是超越性的宗教概念,而带有浓厚的世俗色彩。“天人合一”、“天听自我民听”,“天”更多的是此岸而不是彼岸的东西,“天意”常常被解释为人心、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