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
小说
首页
人物
作品
句子
搜索
我感兴趣的不仅仅是中国的食物,更是这个国家的历史。尽管我的父母原籍是中国,但我是在美国出生长大,对中国大陆所知甚少。通过这段美食之旅,我了解了一些历史事件,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我忠实地记录下在2005年到2007年这两三年间,我所看到的中国。或许很快,我所观察到的一切也将成为历史。
标签:
小说书摘
寻味中国经典语录
出自:
林留清怡
《寻味中国》
更多《寻味中国》的佳句
也有一些东西没有变,比如中国人对钱的态度——还是爱问别人挣多少钱,某个东西花多少钱买的;比如中国人的智慧——正如我在张师傅和王主任身上所看到的——依旧闪光;再比如,北京人对饺子的热情也一如既往。我也有同样的热情。我永远不会对擀出完美圆形的饺子皮、包猪肉茴香或者羊肉南瓜馅儿的饺子感到厌烦。我希望,这份热情将永远持续下去。
中国记者大驾光临之前,总会先通知餐馆,而且从来不需要付餐费。如果食物不怎么样,他们就描写就餐环境。(有位记者愉快地告诉我,通常食物越差,环境越好。)免费享用了一顿大餐之后,店家往往还会奉上“红包”,就是在信封里装上现金,以确保记者写出的文章是积极正面的。为了确保安全,店家还会跟出版人和主编套近乎(方法当然是请人家吃饭啦),这样一来,他们便可以在文章刊出之前先做一番手脚。有的时候,手脚做的更明目张胆,说是评论,其实和拿钱买广告没有两样,就差白纸黑字承认了。
报纸杂志的道德界限也相当模糊,人们重视“关系”更甚公开。餐馆和记者各得其所:记者饱了口福,餐馆生意兴隆。
我在音餐厅领悟到,对于是否“地道”的看法是相对的,我人在上海,吃着上海厨师做的上海菜,但有些人却认为这不是地道的上海菜。……大家口口声声说“地道”二字时,并没有考虑到食物也是与时俱进,无时无刻不在变化,食物反映了起源地,而起源地本身也在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