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读后感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菁华6篇)

日期: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1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一本非常非常好的家教指导书,内容贴*实际,书中介绍了很多家庭教育的理念,对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很多难题都有所涉及,非常适合我们这个年龄初为人父母的八零后阅读。

  通读全书,有几点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第一,就是如何与孩子相处。在传统思维中,我们总是希望孩子听我们的话,按照我们的想法和指令去生活学*,往往我们在这种管理性的思维模式中,过分限制了孩子的天性,最终导致孩子对父母的逆反心理。所以,我觉得作者传达的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尊重孩子,把孩子当成一个*等的`人来对待,引导他做好每一件事,而不是安排好他的每一件事,或者替他做好每一件事。给他更多的鼓励,去强化他的优点,并推而广之,而不是反复强调他的缺点或者错误。想要孩子做好某件事,就要想方设法保护孩子对这件事的兴趣,而不是通过反复地指令和强迫去让孩子做,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反感这件事,甚至最终把这件事放到了敌对的位置上。比如想要孩子好好学*,就要保护他对学*的兴趣,而不是通过大量的作业来滋生他对学*的反感,不是通过对分数的过分追求来加强他对考试的焦虑。

  第二,作者的一句话我非常赞同:小学主要解决的是学*兴趣问题,初中主要解决的是学*方法问题,到了高中,才是真正比拼学*能力的时候。所以说,在小学初中阶段,学校已经把考试成绩的重要性渲染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家长这个时候就不要对成绩再有过分的关注和追求。因为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学*成绩并不会与孩子将来的成功与否有决定性的关系。这一点我从实际经历中就深有体会,小学和初中阶段学*成绩不佳的同学,在走入社会后,他们的成就并不一定就比学*成绩好的同学差。不过我虽然想到了这一点,但是我觉得作者总结的更精准,更透彻。所以孩子在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就是保护他对学*的兴趣,不要让他对学*感到厌烦甚至恐惧。

  在此,我也郑重地推荐所有为人父母的朋友都来读一读,正如本书前言中所说的,我们每个人的孩子都是一块玉,如果我们只会拿着锄头去雕琢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2

  *几天阅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心有戚戚焉。尤其是读到教育问题上时,认字包括多种方式和方法,但是我们的小学教育好像选择了一种最笨,最出力不讨好的方式。如果把生字词放到文章当中去学*,我相信孩子们对于词语的意思的理解和应用会更好。因为即使他(她)不懂什么意思,但是可以通过语境和上下文揣摩个八九不离十。阅读量上去了,识字的数量还有必要担心吗?

  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书,读好书,对一个人的气质、修养都是有很大帮助的。多阅读,勤阅读,争取像周武王一样“日日新苟日新又日新”。

  每每读到好书,好的语句段落,每个读书人都会眼前一亮,哦,这样的事情还可以这样写!这个词语还可以这样运用。自然而然的,不用专门背诵生字词。多读之后,不但能掌握生字词,下次还可以很好的运用。

  多读书真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好办法。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3

  前段时间,我无意间从网上看到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身为人母又身为人师的我,刚读就被书中的序言深深的吸引,被尹老师讲的农夫的锄头和璞玉的故事所打动。

  本书的尹老师尹建莉本身是一位教育专家,曾经做过老师,同时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培养了一位出色的女儿,她用自己16年的教子经验向我们娓娓道来了教育的最好境界——有心无痕。全书共分七个章节,每个章节一个主题,从爱、学*、品格、*惯、家长的智慧、家教小事、教育误区等多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给了我们意识形态上的震撼和生活细节中的指导。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一、学*不要“刻苦努力”。

  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千万不要用学*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点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你会恍然大悟,你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让孩子爱上它。

  很多老师都说过这样的话:这孩子,如果不学*,还是蛮可爱的。换言之,在学*上,这孩子是不可爱的,是让人头疼的。可是在学校、在家长眼中,学*却是最重要的,学生学生,不学*那哪行啊?于是,这孩子就被贴上了“不可爱”“差生”的标签。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孩子*时都是那么活泼可爱,聪明机灵,而在“学*”这件事上就变成差生了呢?“你这孩子挺聪明的,就是在学*上不用心,不刻苦。”这是老师说得最多,而家长们又最容易接受的理由。我一直以来也是这样认为的,并以此来教育我的学生和我的女儿,从不以为有什么问题。可是我一直用心培养的婷婷居然也不爱学*,不愿意刻苦付出。这是哪出了问题呢?尹老师的书让我找到答案。她说:“学*为什么非得是苦的不可?我们都希望孩子喜欢学*,如果把学*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做成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欢?”

  我曾就“罚扫”这个现象与老师们有过沟通。我认为不管出于什么理由,都不能用“劳动”来惩罚学生。因为现在的孩子爱劳动的本就不多了,再用“劳动”来作为处罚,会让他们误认为“劳动是件很不光彩的事,只有做错事的人才去搞卫生”。有了这样的认识,还有几个孩子会“爱劳动”呢?现在我在思考另一个教育现象:为什么学生不愿意写作业?我们的许多老师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已经开始注重阅读、积累与实践运用,作业的布置讲究多样化、层次化。但不可否认,学生还是写了太多的无效作业——有些字早就会写了,还要一遍又一遍地写,既没有时间玩,也不能早早上床睡觉;万一写错了就可能被罚写更多……“学*”这个东西,好象处处和自己作对。他小小的心便开始对学*产生怨恨了,开始讨厌作业了。

  一个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爱上某件事,他才能把这个件事做好。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对学*有兴趣,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兴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

  尹老师设了一个“记功簿”,记录孩子成长中外在的一些进步,同时也记下了她内在的进步与成长。每页只记一件事,画一朵小小的红花——算是给孩子的奖励。这个方法,很多家长和老师肯定都用过,但却有些小小的不同。有的除了“记功簿”还有“记过薄”,想借以提醒孩子不要再犯同样的错,没想到这样的结果是,优点会巩固成为真正的优点,缺点也会巩固下来,成为总也改不掉的缺点。也有的在设“记功簿”时,过分关注孩子的学*,如作业得了几星,考试得了几分,比赛得了几等奖……,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品行的培养。

  儿童和**一样,都喜欢受到肯定、受到激励。在肯定和激励的环境中,他们才更容易自信,更容易进步。几乎没有哪个孩子会愈挫愈勇,他们需要成功体验。而事实上,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点进步都是应该得到肯定的,如“帮妈妈洗菜,洗得很干净”“帮邻居奶奶收衣服”“扶受伤的同学上医务室”“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能主动承认错误”“劝阻同学玩危险游戏”等等。作为教师,还要想办法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成功体验不是偶尔得到的高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后的喜悦。

  看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让我们记住她的一句话吧!“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

  感一:“暴力”作业问题

  尹老师的家庭教育不同于传统的家教。书中记叙了许多,作为一位充满良知又懂教育的妈妈,她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冒险”抵抗女儿学校老师的不良教育。比如为了和女儿一起抵抗老师的“暴力”作业,她替女儿写了几年的家庭作业。为了抵抗老师不正当的处罚,她宁愿女儿再次接受处罚,也不让女儿做本来就是错误的事情。

  看到这里,我也想到了很多。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有时也会布置孩子们写单词写n遍,自己觉得这样的作业毫无意义,但有时也很无奈。所以,我看到尹老师的做法后也产生了共鸣。我想,以后在布置作业方面,还是应该多考虑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而不是一味追求数量,以致在抄写过程中让孩子对这门学科产生反抗情绪。我想,这是家长不愿意看到的,也不是老师的初衷。

  感二:读书给我的启示

  尹老师在书中谈到第一次拿起一本书给女儿讲故事,不是讲,而是读。逐渐地,由开始的妈妈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改成由孩子指着,妈妈来读。孩子指到哪,妈妈读到哪。这样,慢慢地使孩子理解了文字的作用,读得多了,许多“白字”就自然解决了。把学*生字融汇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阅读基本上。语言是相同的,英语也不例外。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就是这个道理。我想想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也走过很多误区,先教学单词,再学句子,觉得这是一种学*的规律,但我发现很多时候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完后,在课下再问却一问三不知,这也着实让我困惑过。所以后来再听了市里优质课以及省级优质课后,了解了英语教学的最新动态:在语境中学*单词与句子。语言不是一个孤立的,它由很多要素组成,而这些要素的学*需要放在句子和语篇中来学*,这样孩子们学起来轻松,老师也轻松,事半功倍。

  感三:独立自主成长

  书中很多的事例,我也经历过。而我的父母和尹老师的的做法却截然相反。当然我不是否定我父母的做法,只是来做下比较。作者书中谈到了女儿9岁时单独乘坐17个小时的火车从烟台到北京的事例,让我很感动,我很羡慕圆圆有这样一位豁达的妈妈。有了独立出远门的经历,对圆圆来说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到后来她独自去青岛乃至周末逛街乐不思蜀,她的妈妈都持支持的态度,难怪在引言中谈到她女儿的自主自立。这些都是妈妈的功劳啊!我从上学前班一直到高中,都在家门口上学,到学校骑自行车最远不到10分钟的路程,每天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周末爸妈从不主张我出门,即使迫不得已出门也规定好几点之前回来,更别说自己出远门了。也许,现在对家的依赖性都是那时慢慢积淀下来的。我们不能说自己父母的出发点不好,他们也是为我们的安全着想,我们都可以理解。只是不同的家庭教育造就了孩子长大后不同的性格。

  感四:由瑶瑶不爱吃饭想到的

  小侄女快三周岁了,吃饭成了一家人发愁的问题,上了宝宝座就要下来,不愿意吃饭。嫂子着急上火,却也拿她没有办法。我妈说小孩饿饿她就好了。嫂子不舍得,硬往嘴里喂,瑶瑶不仅仅不买账而且满地跑,这下可麻烦了。我看到尹老师在书中对孩子不爱吃饭支招:饿几顿。我心里一乐:我妈还真有招数!接着,在全家的劝说下,嫂子就忍耐了一下,不给瑶瑶吃零食,饭前只喝水、吃水果,第一天效果不明显,第二天她还真的主动叫着上宝宝座吃饭,虽说吃得不多,但总算有进步了。可见,对孩子的爱不该是溺爱和强迫,应该用智慧来疏导孩子。大爱无痕嘛!

  感受还很多,自己慢慢体会吧。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我们应该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再实践,愿我们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越来越融洽!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4

  寒假中认真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

  首先这本书让我感觉是那么地亲切而又贴*我的生活;其次,我是一名教师,虽然这是一本有关家庭教育的书,但我认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书中记叙了许多事情,再次证明了,作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从爱、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当然,最重要的是,这本书提出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给出了许多简单而又实用的操作办法,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读过之后觉得不但对自己如何做好一个母亲有帮助,还对自己如何教育好学生也有很大的帮助。

  书中说“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我们从来不否认一个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所以我们也从来不否认作为一个良苦用心的老师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这远远不够,如果我们真正能够爱孩子,那就从改变自己做起,从加强自身的学*做起。

  书中还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要想有一个又乖又聪明的孩子,除了先天条件以外,最最重要的是妈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素质。孩子就是一张纯洁的白纸,他的人格,智力,情感等等都是在周遭的环境中慢慢建立和培养起来的。如果小孩子犯了错误或者做出让大人们认为不好的行为,其实那些都称不上是错误,只不过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小事。硬是归结为错误的话,也应该先寻找错误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先从大人们身上去找问题的根源。大人们的一句话,一个细小的动作都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说好妈妈是个关键。每个妈妈都想当好妈妈的。可是往往到最后总是会抱怨“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看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让我们记住这一句话吧!“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我想今后我应该把手中的锄头换成刻刀,力争既做一个好妈妈又做一个好老师。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5

  很早就有朋友向我推荐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寒假得空,为了做个好妈妈,去书市一逛,买回一本,细细品读,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和打动。

  这本书是一本有关家庭教育的书,它的作者尹建莉是一位成功的妈妈,从书中的字里行间我们都能感受到作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并且她16岁的女儿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最主要的是,这么优秀的女儿所有的一切绝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绩都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的教育。

  我认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书中的内容不仅让我懂得了为人父母的家教之法,更让我深思为人师者的教育之道。

  首先是如何对待孩子的犯错。很多时候学生犯错之后,我们的第一反映就是生气,继而对其批评教育一顿。书中的作者认为在让孩子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不说”往往是最好的“说”。其实孩子犯错之后心里已很难过了,老师给予理解,倒往往比给予批评更能让孩子记住教训。即使说,也要采用不让孩子丢面子的说法。孩子成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犯错,改错,在犯错,再改错的过程,孩子从犯错误的过程中获得成长的乐趣和生活的经验。家长也好,老师也罢,我们需要理解错误带来的价值,看到错误和正确同样具有正面教育功能。所以,面对孩子的错误,我们要冷静,分析具体问题,对症下药。

  再者,如何面对孩子的叛逆。作者认为“强权无法抚慰孩子的叛逆。”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会让老师和家长感到头疼,各种各样的'问题接踵而至。孩子要求独立,孩子要求有自己的天地,他们不再好好地听话,而是离经叛道。在老师和家长的眼中孩子的很多想法是幼稚可笑的,因此会强迫孩子去做自己认为是对的事情。我们经常采用强权手段,让孩子服从自己,其结果只能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适得其反。其实我们要改变想法:孩子要求独立,说明他有了自己的思想,他开始思考问题,开始长大,作为老师和家长应该感到高兴,要以客观、疏导的态度面对孩子的反抗。有一个故事,两个母亲得知了孩子之间早恋的事情,女孩子的母亲勃然大怒,对孩子批评教育,并给她办理了转学手续,孩子哭着离开了心爱的学校和同学。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6

  为了孩子的教育,我们集结成号,共阅一本书籍,共饮一杯甘露,留给我们自己一段充实愉悦的时光,大家共论育儿经,家校联合共建书香环境。

  母亲强则国强,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可见,一个母亲的觉醒不仅对于家庭的未来,乃至一个国家的未来都至关重要。*期,四年级十班家长朋友在叶老师的推荐下,全班家长共读一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让妈妈们收获了科学的教育理念。

  10月17日下午,四年级十班全班家长妈妈的线上读书心得交流会如期而至,本次活动由班主任叶老师主持,活动一开始妈妈们便纷纷结合书藉对自己孩子进步的帮助来谈谈读书的收获。

  各位妈妈纷纷表示:要懂得宽容孩子犯的错误、心*气和地教育孩子、想办法尽量减轻和降低与孩子分离时在感情上的失落,并懂得了作为一位母亲所应拥有的心态,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以及*期孩子取得的进步……

  教育好孩子是一门大学问,要想培养孩子积极健康的人格,家长就不要把自己当作一个掌管孩子前途命运的“裁判”,武断地做出对或错的判断;而要把自己当作孩子人生旅途上的一个“拉拉队”,即使他们犯了错,也永远支持、鼓励他们继续前行。

  书中列举的诸多事例让家长产生了共鸣,通过本次家长读书心得交流会,妈妈们都有了新的收获,更加重视孩子的教育,重视科学教育理念的引导。这对于我校的家庭教育工作也将是一个新的跨越。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菁华6篇)扩展阅读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菁华6篇)(扩展1)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菁华6篇)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1

  “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为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这句话深深地吸引了我,激发了我读这本书的兴趣。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是一个教育专家尹建莉16年的教子手记,作者既是好妈妈又是好老师,本书意在沟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是难得的家教读本,既敢直面教育问题,又深入地思考;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最重要的还有无所不在的爱心。还未读完整本书,就已收获颇丰。

  第一章的第一个故事“打针有些疼”就深深地吸引了我,因为我的孩子还不到1岁,正是每月都去打预防针,每次都嚎啕大哭的时候。看到这个标题,我如饥似渴般一口气读完这个故事。故事中用对话的方式介绍了妈妈是如何引导圆圆,让圆圆主动接受打针的。不仅有语言的心理疏导,还有亲情动作的“亲亲脸蛋”,加油打气、及时鼓励,最后还给了孩子退路“能忍住就不要哭,要是忍不住,想哭也没事。”作者谈到儿童的忍耐力其实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按照她的方法,我也这样引导自己的女儿,效果确实出乎意料。文中总结到:对于必须要让孩子承受的一些痛苦,大人应用的几个原则。一是*静自若,不要表现出焦虑。二是要用孩子能懂的语言向他说明。三是对孩子所要承受的痛苦如实相告,尽量不要夸大也不要过分缩小。四是激发孩子的勇气。五是绝不通过哄骗或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

  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最感兴趣的是培养孩子的阅读*惯,这是我们想知道的,家长想知道的。作者神奇的命名为“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能力强”,这一充满魅力的标题吸引我仔细阅读,原来作者认为阅读是需要诱惑的,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让孩子本身对阅读有兴趣,从阅读中得到快乐。阅读不仅应该开始得早,而且应该读得足够多。文中还提出了“好阅读”与“坏阅读”,好阅读尽量用书面语,坏阅读抛开书面文字大量使用口语;好阅读在乎读了多少,坏阅读计较记住多好;好阅读要求快快读,坏阅读要求慢慢读;好阅读读字,坏阅读读图;我想学校的阅览室的工作也是要达到让学生品味阅读本身的兴趣,这样,我们的孩子就会爱上阅读。依据此观念,我对阅读也有了新的`了解,我要给孩子按照书一字一字读故事,我要引导孩子多读书,快读书。

  书还未读完,相信每一章节都会让我有收获,读有所获,学有所获。我愿带着美好心情多读书,乐读书。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2

  周六上午,孩子去上兴趣班,我正好利用闲暇时间,看了尹建莉老师写的教育读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感触颇深。

  作者在书的引言中写道,“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文章的前言写道一则寓言,一位农夫得到一块玉,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可他手里的工具是锄头。很快,这块玉变成了更小的玉,而他们的形状却始终像石头,并且越来越失去价值。年轻的父母也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这个学期开学后,老师让他当组长,一个小组有六个同学,每天小组在学校的积分第一名可以得到第二天领读的机会,说心里话我自己都对他们组没信心。第一天下学回家,孩子不开心的说“妈妈,今天我们小组倒数第一,有个同学扣了10分,我们挣了6分,最后都成-4分,我给老师说说不想要他了”,我耐性的告诉他“今天你们小组挣的分数是每个同学得1分挣的对吧,如果你们能够帮助他,让他改正错误,表现良好,大家每个人都挣分,你们6个人是不是就比5个人多挣分啊”,孩子看着我,想了想点点头。星期五下学,孩子高兴的对我说:“妈妈,今天我们小组是第一名得了23分,其实我们组的同学也很好啊,下周一可以领读了!”我赶紧说:“看看你们小组经过大家的努力取得的成绩,真的非常棒!”鼓励夸奖的多了,树立孩子的自信心,相信孩子一定可以成功。

  书中提出要尊重儿童,对孩子管制、指导或干涉太多,孩子的许多正常生长秩序被打乱了,孩子就会变得无所适从。经过作者的对比分析,我们才发现原来我们很多时候都做错了。看到这里我也深深的反思自己的行为。有一次中午吃饭,我给孩子加了两块鱼,我先把鱼刺剔除,孩子生气不吃,我就对他发脾气,孩子大哭起来:“妈妈为什么什么都听你的,我想自己荚鱼,我自己可以”。当时我很生气,我告诉他:“你自己能吃好吗?那么多刺,卡着嗓子怎么办?”后来想想,不是孩子做不好,只是我们把自己的爱强加给孩子,对孩子干涉太多,把孩子的能力、信心给否定吧,我们其实应该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说中说“真的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

  当我读到“如果把学*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做成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会喜欢?”再想想我,孩子写作业时,我总爱指指点点,夸他很少,总以为严师出高徒,刚开始应该严格要求,尹老师让我明白,让孩子写字,先让孩子爱上他。想办法吧。孩子又一次写作业了,这次我帮他找找兴趣。先没让他去写,我跟他说,孩子,今天我们来个字体大变身,就像机器人一样,会变形的,孩子一听就来劲了。字还会变身吗?我说能啊。我先给他写了一个“口”字,然后启发他,好好想想,这个口字可不一般,他能变成日字,他低头一想,有了,他在上面加了一撇,我趁机夸他,真聪明,还可以变成什么,他又在上面加了一点,变成“白”子了,这么一来,他开始兴奋了,自言自语道:“字还会变身,真神奇。明天我给他们讲讲。”我窃喜,只要他高兴就行,那天写作业因为高兴所以很快,不是以前的唉声叹气了。看来只要想办法,孩子还是愿意写的。

  这本书纠正了我好多错误的观点,让我在教育孩子上学了好多招,比如早上了,他自己能穿衣服,写完作业能自己收拾好东西,吃饭后能主动帮助收拾碗筷,还有好多的*惯,都是从书里学来的,这本书是我的良师益友,让我受益匪浅。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我想说,只有家长好好学*,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3

  书中的作者尹建莉不光是一位母亲,更重要的是她还是一位儿童教育专家,更加让我觉得欣喜的是她也和我一样有一位宝贝女儿,所以在很多介绍的方法上面,更加适用于我。在整本书中她很详细的记录了在孩子的每个成长阶段所发生的一些心理变化,还有一些家长的应对办法,让我觉得非常的实用。我也参照书中她讲的很多方法在燕熙身上试验了一下,真的有不错的效果。

  我家燕熙是个大大咧咧的孩子,如果没有大人的督促很多时候自律性会不好,也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这个样子。我按照书中的小奖励方法也给她制定了一个奖励方法,在日常生活和学*中,她自己独立完成的事情我就给她记一条小奖励,满十条奖励一面小红旗,攒够五面小红旗就满足她的一个小愿望。比如自己洗内衣裤,自己练琴,干家务,在学校得到喜报等等都可以记在上面,她经常会拿出小本来数一数,就在年前终于攒够了五十条,得到了她的一份小礼物,很是开心。

  从做妈妈的那天起我就深深的感到了身上的责任,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越来越觉得教育孩子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现在的家庭一般都只有一个孩子,对于初为父母的家长来说,教育孩子的机会一生只有一次,没有回头路,所以使得现在的很多家长更是小心翼翼,恐怕走错半步。对于我们这些没有经验的家长,一些像这样的书真是很好的帮助了我们,使我们走了很多弯路。*时带孩子会因为孩子学*中的一些小错误而要发脾气的时候,想想书中作者说的一些话再仔细回味一下,也就很快转过弯来。参照书上写的一篇"不陪才能养成好*惯"一文,我也试验了一下,尽量让孩子自己独立完成作业,燕熙倒是一点也不拖拉,唯一的一点就是粗心,帮她检查完以后,也只是告诉她有几道错题让她自己检查并改正。

  晚上在家的时间燕熙除了完成作业一般还要练琴一小时,;练完以后一般休息玩耍半小时就上床看书阅读再休息。有时候觉得对孩子要求过于苛刻,剥夺了许多童年玩耍的时间,有点于心不忍,心里非常纠结,所以在周末或者一有时间就会带孩子出去玩,看电影或者外出游玩以弥补一下心里的内疚。

  看到书中的作者在教育孩子上花的种种心思,就深感自己离"智慧的母亲"一职还差的很远,其实在很多时候家长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的,等孩子**以后,家长的心智就都完全成熟了。在一个家庭中妈妈这个角色对于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因为一般来说妈妈陪伴孩子的时间最长,所以我们不光要求孩子还要丰富自己,经常跟其他的家长或者老师交流沟通一下,互相学*一下经验。

  每一个宝贝都是天使,都拥有纯洁的心灵和明亮的眼睛,愿我们和孩子一样一起成长,用老师的神奇知识之笔,为宝贝勾画五彩缤纷炫丽的人生!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4

  在暑假期间,我拜读了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我觉得这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是一本难得的家教读本。既敢直面教育问题,又深入思考,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最重要的还有无处不在的爱心。

  在本书中,作者分了七个章节,从各个方面引导我们如何和孩子相处,更好的教育孩子。这些内容不仅对家长教育孩子很有帮助,对我们这些从事幼教的教师同时也有很大帮助,纠正了我们长期形成的错误教育观念和教育误区。

  我们可以看到,在第一章节中,作者主要引导了我们“如何提高爱的质量”。引言中说“父母之爱都深如大海,但有质量差别。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学历、收入、地位等,而是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细节的处理水*。”

  我从本章节内容中主要了解到:在我们成年人眼里的幼稚的小事,对孩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这正好与第六章节中所注重的关注点相吻合。作者举了很多与自己女儿相处的事例,让我看到*时忽略掉的细节。在我的成长经历和所见所闻中,很多父母对于打针一事,就是想尽各种办法哄孩子,然而每次打针孩子还是怕得要命、嚎啕大哭等;而作者却教会我们一种新方法:提前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关于“捉弄孩子”,我们可能自己就有过这样的行为而不自知,而我们这些行为却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我们不要利用孩子的幼稚来逗大人开心,而要以孩子的快乐为前提。在“给小板凳揉揉疼”中,作者说“善良与豁达是相随的,遇到问题不偏执于自己的理由和利益”。在这点上,我们应注意到孩子于**眼光的不同,他们对人对物都一视同仁,我们对待每一个有生命或无生命的物体,都应该充满善意,这样才有利于儿童心理健康。在其他部分作者也告诉我们,一些不容忽视的小细节,让孩子保持一颗童心很重要;我们应正确处理孩子在青春期和异**往这件事,正确引导孩子如何正确处理好男女生之间的关系。另外,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犯错误不可避免,正确看待孩子的缺点,才能让孩子在这些缺失的方面得到完善。我们教育孩子应掌握合适的正确方法。

  “孩子原本不需要为学*苦恼,凡是因为学*感到痛苦的孩子,都因为他遇到了不正确的引导。只要观念和方法改一改,孩子的学*就可以变得轻松愉快。”在第二章中,作者主要讲述怎样正确的引导孩子去学*,我们不要把学*强加给孩子,而是要让孩子自主、快乐的去学*,发现学*的趣味。在另一方面,作者着重于阅读对孩子的重要性。阅读一方面可以让孩子了解到更多新知识,一方面书中所传达的*、正能量,也会对孩子的品德形成一定的影响。只要有正确的引导,孩子的学*就是轻松而愉快的。

  “品格决定命运,童年决定一生”这是作者在第三章节引言部分所说的。如何对孩子进行品格教育?不需要说教,不需要奖惩,所有的教育都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个人培养孩子形成良好品格,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孩子的模仿、学*能力都很强,父母的一言一行无不在影响着孩子。

  在第四章节“培养良好的学**惯”。作者在本章节提出很多令人吃惊的观点,如“惩罚你,也不让你写作业”“替孩子写作业”“学*不要刻苦努力”“不考100分”这些大胆而不失理性的做法,可能会有很多人不了解不赞同。但我们要看到作者这些做法背后的实质,我们不是在放纵孩子,而是通过另一种方式来让孩子自觉的学*,保持孩子对学*的兴趣和热爱,而不是被繁杂而沉重的学*压得喘不过气来。只要方法用对了,我相信良好的学**惯将伴随孩子终生。

  “家长掌握着孩子的命运,任何改变孩子的打算,都必须从改变家长做起。”家长教育理念上的“一念之差”,可以让孩子的命运有千差万别的不同。作为家长,必须具备家长应有的智慧。有智慧的家长,才能带好孩子,让孩子觉得幸福。作者在文中说到“做家长的素养和理性就表现在,每当你准备采取什么方法教育孩子,都要就你所采取的手段思考一下……”。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需要付出许多理性与思考,教育其实就在这点点滴滴的细节中。你付出一点理性思考和智慧,孩子会用十倍的优秀来回报你。

  “儿童无小事”这一点就要求父母在小事上有正确的观念,不误导孩子。很多我们看起来幼稚、可笑的小事,对孩子来说却是天大的事。如果处理得稍不恰当,就很有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在小事上父母正确的观念,很有可能就是帮孩子成就了大事,孩子也会以做大事的气质回报家长。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提出了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章可循,让父母获得许多有效的经验和正确的方法,教育意识也随之改善。这本书不但告诉我们怎么能提高孩子成绩,而且告诉我们怎么教孩子做人,教我们培养一个自觉、自强、自立的孩子。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5

  在孩子1岁的时候,读完了这本书。假期又读此书读到最后的时候,有种感觉,,对孩子以后将会出现的状况有了一个大概的预期。明显感觉养孩子真是不容易,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光是对孩子,对大人也是一种挑战。

  以我原来的想法,教育孩子只要给她们无限的爱,以理性的态度教育她们,孩子自然地会健康成长。我也不要求他成为优秀的人,只要他能追随自己的内心,健康快乐的成长就行了。直到读到这本书才知道,养孩子的过程中会碰到许多问题,不光取决于家长的教育态度,其他的,比如周围的环境、接触到的人、一些突发的状况等等都会给孩子在成长中造成困扰。

  本书的作者提出了很多有启发性的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阅读。作者非常强调从小要养成孩子的良好阅读*惯,可以说是在书中不遗余力的宣传。最开始阶段是如何让孩子喜欢上阅读,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跟孩子一起读书,给孩子讲故事。在家中的时候,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地让孩子感觉到读书是有乐趣的。如果家长都不愿意读书,孩子又怎么会喜欢上读书呢。

  孩子在刚开始接触到阅读的时候,作者建议家长不要让孩子一边查字典一边读书,那样做会破坏阅读的连贯性和读书的乐趣。如果碰到不认识的字,家长要尽量的告诉孩子,以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当孩子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后,作者还鼓励家长放手让孩子读大部头的书,即使当时读的有困难,但是只要坚持下来,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作者还强调了阅读对孩子学*的重要性,长时间的坚持阅读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学到的知识,也对孩子以后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培养孩子的语感,这对今后的学*将大有帮助。

  阅读也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性格形成影响,因为既然能静下心来读完一本书的话,以后在做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也可以不受打扰。

  第二是保护孩子学*兴趣。这方面作者提出了几个比较有效的建议。其一是,当孩子碰到目前基础教育中的“暴力作业”的时候,家长的做法。作者提出的方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具体的做法是代替孩子去完成,而给孩子留出业余时间去阅读。姑且不论这种方法的正确与否,起码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孩子的学*兴趣。第二个是,不要拿学*作为惩戒孩子的手段。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要把不良的嗜好当惩戒手段,比如:长时间的玩电脑游戏、无节制的看电视等。这么做既不会让孩子感觉学*是不好的,只会让她们觉得学*应当从始至终都是让人快乐的。

  第三是培养孩子的自觉意识。作者主要介绍了这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首要的前提是家长要对自己孩子的能力有信心,不要包办孩子所有事情。这在当前的社会尤为重要。现在的家庭中的孩子都可以说是家庭的中心,家长本来就都是独生子女,摘生了这么一个孩子,她(他)的地位就可想而知了。在这样的家庭中,普遍的情况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隔辈人全都围着孙子、孙女转,害怕孩子受一点委屈。可以说是拿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家长也是,深知道现在的社会压力和学*压力大。一方面想让孩子多学点,另一方面又怕孩子太辛苦。所以为了让孩子轻松一些,往往把孩子除了学*以外的所有事情全部包办了。但是这么做,久而久之的就造成了孩子除学*以外的其他能力就越来越差,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技能一点也没有学会。针对这些情况,作者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鼓励让家长勇敢的“放手”,让孩子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要相信孩子有完成的能力。作者之后举了一个让自己孩子独自坐火车回老家的例子,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看出孩子的能力有些方面已经很强了,只是有些家长不舍得“放手”,造成了孩子的信心越来越差,到最后就真的什么都不行了。这就像婴儿学*走路一样,到了能走的时候,家长越早放手让孩子独立地去走,孩子就会越早地学会走路。但是有的家长怕孩子磕到碰到,孩子也就迟迟地学不会走路。这方面就需要家长有两方面的智慧了,一个是准确的把握孩子什么时候有什么样的能力,另一个是勇敢的“放手”的勇气,两者缺一不可。

  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发生其他情况的应对技巧。比如应对教师的“冷暴力”,作者建议家长要及时的跟教师沟通,甚至可以去“贿赂”教师,目的无非是不给孩子造成潜在的伤害源。又比如如何对待老欺负自己孩子的“坏孩子”,一方面是要做到对对方的尊重,另一方面是加强沟通。诸如此类的情况,作者都提出了许多亲身使用过的方法。核心的原则就只有一个:不给孩子造成干扰,不能因为大人的干涉,给孩子带来麻烦。

  以上皆为本书的一些主要内容,了解了这些,对我的启发相当大。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对作者孩子管用的方法不一定对我的孩子也管用,作者能应用的方法不一定我也能很好的应用。还是得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周围的实际环境,合理的做出判断,明智的选择应对手段,来解决遇到的情况。但是原则肯定都是作者所写的,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概莫如是。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6

  亲爱的顺顺,

  顺顺,我的宝贝,妈妈想和你分享一本书的观后感,这本书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这是我读完的第二本关于育儿的书,第一本是《关键期关键帮助》,此前写过观后感。读完这一本,感受更多一点,可能是因为她是以问答的形式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也可能是我更关注如何做好妈妈,读得格外入迷。

  书里内容很多,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但都传达一致的观点,就是要赋予孩子无条件的爱与自由。自由的孩子最自觉,相信孩子自发的、本能的、向上向善的力量,不要和孩子讲条件,不要强制,不要以大欺小。我很赞同。

  此前,我和你爸爸探讨最多的就是能否用“棍棒”教育你。爸爸之前说要用,因为你小不明白,涉及原则问题,说不通就得打。我坚定说不行,我相信只要有心有爱,你会信服自己的父母,会听话。即使偶尔闹脾气,发泄自己的小情绪,也应该被允许和接纳。不过,最*爸爸带你时间多了,觉得你很可爱也很机灵,他自己也说舍不得了,我想不涉及底线问题,他是不会使出杀手锏的。

  成长是缓慢的,是量变引起质变的,为人父母真的应该有自己的坚持和原则,有坚定的精神内核,保护孩子成长。我和爸爸都还年轻,愿意去不断的学*反思,和你一起成长。

  我们第一次做父母,遇到你的大事小情基本都会商量磨合,也都关注育儿书籍、网络知识,愿意通过与他人交流修正完善自己的育儿理念。我们也在学*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佛系,对于你的日常我们约束的越来越少,对于你的未来设计的越来越少,但我们会更多的关注每天陪你的效率,每天你的身心状态,想要在未来给你创造更多的选择,想要激发出你自身更多的力量。

  我们一起加油,一起遇见更好的自己。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菁华6篇)(扩展2)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菁华9篇)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1

  当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我忍不住再看了一遍,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们家长总是以我们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和发展需求,这时就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聆听与观察,对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我们家长要格外关注。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也需要我们家长独具慧心,认真对待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千万不要用通常的标准和对自己的经验去要求孩子。往往我就在这方面做的不够正确,总是以自己看待事情的角度来要求孩子,抹杀了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自信。对待孩子也没有那么耐心,常常是以自己的情绪来左右了孩子的想法。

  当看到这本书时,我就觉得好多专制的事情都正是我正在做的,我想我要改变自己的一些做法,以孩子的视角看世界,以孩子的视角看待孩子,就会发现孩子的进步很大,跟孩子做朋友,跟孩子比成长。一个人如果没有获得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多半很难在他身上正常实现。

  用爱的眼光来观察孩子,用爱的语言鼓励孩子,对孩子多一点耐心,少一些批评,这才是她成长的坚实基础。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2

  前段时间,看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同样作为妈妈,也同样作为教师的我,将全书通读一遍后发现原来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

  本书的老师尹建莉本身是一位教育专家,曾经做过老师,同时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培养了一位出色的女儿婷婷,她用自己16年的教子经验向我们娓娓道来了教育的最好境界——有心无痕。全书共分七个章节,每个章节一个主题,从爱、学*、品格、*惯、家长的智慧、家教小事、教育误区等多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给了我们意识形态上的震撼和生活细节中的指导。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一、学*不要“刻苦努力”。

  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千万不要用学*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点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你会恍然大悟,你会发现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让孩子爱上它。老师说:“学*为什么非得是苦的不可?我们都希望孩子喜欢学*,如果把学*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做成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欢?”一个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爱上某件事,他才能把这个件事做好。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对学*有兴趣,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兴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

  老师设了一个“记功簿”,记录孩子成长中外在的一些进步,同时也记下了她内在的进步与成长。每页只记一件事,画一朵小小的红花——算是给孩子的奖励。这个方法,很多家长和老师肯定都用过,但却有些小小的不同。有的除了“记功簿”还有“记过薄”,想借以提醒孩子不要再犯同样的错,没想到这样的结果是,优点会巩固成为真正的优点,缺点也会巩固下来,成为总也改不掉的缺点。也有的在设“记功簿”时,过分关注孩子的学*,如作业得了几星,考试得了几分,比赛得了几等奖……,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品行的培养。

  儿童和**一样,都喜欢受到肯定、受到激励。在肯定和激励的环境中,他们才更容易自信,更容易进步。几乎没有哪个孩子会愈挫愈勇,他们需要成功体验。而事实上,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点进步都是应该得到肯定的,如“帮妈妈洗菜,洗得很干净”“帮邻居奶奶收衣服”“扶受伤的同学上医务室”“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能主动承认错误”“劝阻同学玩危险游戏”等等。作为教师,还要想办法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成功体验不是偶尔得到的高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后的喜悦。

  三、对阅读极其重视。

  该书的第二章几乎全部是讲早期阅读的,从阅读的重要性,阅读的方法,到阅读给学*带来的好处,各个方面都阐述的很到位,并且举了很多的实例。用作者的话说,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能力强。课外阅读能提升孩子的智力状态和学*能力,阅读实质上构成了孩子对生活的参与性,构成了他们经历上的丰富性。

  看了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让我们记住她的一句话吧!“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3

  很早就有朋友向我推荐《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寒假得空,为了做个好妈妈,去书市一逛,买回一本,细细品读,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和打动。

  这本书是一本有关家庭教育的书,它的作者尹建莉是一位成功的妈妈,从书中的字里行间我们都能感受到作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并且她16岁的女儿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最主要的是,这么优秀的女儿所有的一切绝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绩都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的教育。

  我认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书中的内容不仅让我懂得了为人父母的家教之法,更让我深思为人师者的教育之道。

  首先是如何对待孩子的犯错。很多时候学生犯错之后,我们的第一反映就是生气,继而对其批评教育一顿。书中的作者认为在让孩子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不说”往往是最好的“说”。其实孩子犯错之后心里已很难过了,老师给予理解,倒往往比给予批评更能让孩子记住教训。即使说,也要采用不让孩子丢面子的说法。孩子成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犯错,改错,在犯错,再改错的过程,孩子从犯错误的过程中获得成长的乐趣和生活的经验。家长也好,老师也罢,我们需要理解错误带来的价值,看到错误和正确同样具有正面教育功能。所以,面对孩子的错误,我们要冷静,分析具体问题,对症下药。

  再者,如何面对孩子的叛逆。作者认为“强权无法抚慰孩子的叛逆。”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会让老师和家长感到头疼,各种各样的问题接踵而至。孩子要求独立,孩子要求有自己的天地,他们不再好好地听话,而是离经叛道。在老师和家长的眼中孩子的很多想法是幼稚可笑的,因此会强迫孩子去做自己认为是对的事情。我们经常采用强权手段,让孩子服从自己,其结果只能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适得其反。其实我们要改变想法:孩子要求独立,说明他有了自己的思想,他开始思考问题,开始长大,作为老师和家长应该感到高兴,要以客观、疏导的态度面对孩子的反抗。有一个故事,两个母亲得知了孩子之间早恋的事情,女孩子的母亲勃然大怒,对孩子批评教育,并给她办理了转学手续,孩子哭着离开了心爱的学校和同学。男孩子的母亲却对孩子这样说:“你确定你喜欢这个女孩?你会娶她为妻吗?”男孩轻轻却又坚定地点点头。妈妈又说:“那你现在有没有能力给她一枚美丽的婚戒,为她披上婚纱,并且举办一个浪漫的婚礼呢?男孩摇了摇头。妈妈说:“那么你该从现在就开始努力了。”男孩没有受到批评,但他明确了自己现在的方向和任务。那么大家喜欢哪种教育方法呢?

  还有,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阅读具有神奇的力量,阅读多的孩子,学*能力强。阅读所带来的丰富的语言和智力背景能让孩子的学*轻松、快乐,学*的成就感又会加强阅读的兴趣。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因此我们要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作者认为阅读是需要诱惑的。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让孩子本身对阅读有兴趣,从阅读中得到快乐。在对书的选择上,作者提出,不看“有用”的书。她坚持要以孩子的兴趣为核心要素,不以大人所谓的“有用”为选择标准。孩子有所不同,他们的阅读兴趣也不一样,我们要给他们更多的选择的自由与权力,让他们读自己喜欢的书,这样孩子的阅读兴趣会更浓厚。所以,少一些推荐,多一些自由的阅读空间。

  从书中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作为一位母亲的冷静与细腻。很多教育资源就在我们的身边,很多教育问题其实非常容易解决,作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从爱孩子、尊重和理解孩子的角度出发,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

  我很喜欢杜甫的“漫卷诗书喜欲狂”,书是我们精神的食量,我们能从书中获得快乐,让我们爱上读书吧,开卷有益。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4

  在孩子1岁的时候,读完了这本书。假期又读此书读到最后的时候,有种感觉,对孩子以后将会出现的状况有了一个大概的预期。明显感觉养孩子真是不容易,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光是对孩子,对大人也是一种挑战。

  以我原来的想法,教育孩子只要给她们无限的爱,以理性的态度教育她们,孩子自然地会健康成长。我也不要求他成为优秀的人,只要他能追随自己的内心,健康快乐的成长就行了。直到读到这本书才知道,养孩子的过程中会碰到许多问题,不光取决于家长的教育态度,其他的,比如周围的环境、接触到的人、一些突发的状况等等都会给孩子在成长中造成困扰。

  本书的作者提出了很多有启发性的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阅读。作者非常强调从小要养成孩子的良好阅读*惯,可以说是在书中不遗余力的宣传。最开始阶段是如何让孩子喜欢上阅读,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跟孩子一起读书,给孩子讲故事。在家中的时候,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地让孩子感觉到读书是有乐趣的。如果家长都不愿意读书,孩子又怎么会喜欢上读书呢。孩子在刚开始接触到阅读的时候,作者建议家长不要让孩子一边查字典一边读书,那样做会破坏阅读的连贯性和读书的乐趣。如果碰到不认识的字,家长要尽量的告诉孩子,以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当孩子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后,作者还鼓励家长放手让孩子读大部头的书,即使当时读的有困难,但是只要坚持下来,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作者还强调了阅读对孩子学*的重要性,长时间的坚持阅读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学到的知识,也对孩子以后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培养孩子的语感,这对今后的学*将大有帮助。阅读也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性格形成影响,因为既然能静下心来读完一本书的话,以后在做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也可以不受打扰。

  第二是保护孩子学*兴趣。这方面作者提出了几个比较有效的建议。其一是,当孩子碰到目前基础教育中的“暴力作业”的时候,家长的做法。作者提出的方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具体的做法是代替孩子去完成,而给孩子留出业余时间去阅读。姑且不论这种方法的正确与否,起码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孩子的学*兴趣。第二个是,不要拿学*作为惩戒孩子的手段。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要把不良的嗜好当惩戒手段,比如:长时间的玩电脑游戏、无节制的看电视等。这么做既不会让孩子感觉学*是不好的,只会让她们觉得学*应当从始至终都是让人快乐的。

  第三是培养孩子的自觉意识。作者主要介绍了这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首要的前提是家长要对自己孩子的能力有信心,不要包办孩子所有事情。这在当前的社会尤为重要。现在的家庭中的孩子都可以说是家庭的中心,家长本来就都是独生子女,摘生了这么一个孩子,她(他)的地位就可想而知了。在这样的家庭中,普遍的情况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隔辈人全都围着孙子、孙女转,害怕孩子受一点委屈。可以说是拿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家长也是,深知道现在的社会压力和学*压力大。

  一方面想让孩子多学点,另一方面又怕孩子太辛苦。所以为了让孩子轻松一些,往往把孩子除了学*以外的所有事情全部包办了。但是这么做,久而久之的就造成了孩子除学*以外的其他能力就越来越差,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技能一点也没有学会。针对这些情况,作者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鼓励让家长勇敢的“放手”,让孩子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要相信孩子有完成的能力。作者之后举了一个让自己孩子独自坐火车回老家的例子,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看出孩子的能力有些方面已经很强了,只是有些家长不舍得“放手”,造成了孩子的信心越来越差,到最后就真的什么都不行了。这就像婴儿学*走路一样,到了能走的时候,家长越早放手让孩子独立地去走,孩子就会越早地学会走路。但是有的家长怕孩子磕到碰到,孩子也就迟迟地学不会走路。这方面就需要家长有两方面的智慧了,一个是准确的把握孩子什么时候有什么样的能力,另一个是勇敢的“放手”的勇气,两者缺一不可。

  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发生其他情况的应对技巧。比如应对教师的“冷暴力”,作者建议家长要及时的跟教师沟通,甚至可以去“贿赂”教师,目的无非是不给孩子造成潜在的伤害源。又比如如何对待老欺负自己孩子的“坏孩子”,一方面是要做到对对方的尊重,另一方面是加强沟通。诸如此类的情况,作者都提出了许多亲身使用过的方法。核心的原则就只有一个:不给孩子造成干扰,不能因为大人的干涉,给孩子带来麻烦。

  以上皆为本书的一些主要内容,了解了这些,对我的启发相当大。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对作者孩子管用的方法不一定对我的孩子也管用,作者能应用的方法不一定我也能很好的应用。还是得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周围的实际环境,合理的做出判断,明智的选择应对手段,来解决遇到的情况。但是原则肯定都是作者所写的,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概莫如是。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5

  最*在微博里看到一个小男孩因不满妈妈不给其买玩具而当街拽母亲头发、扼住母亲喉咙的新闻,让我大吃一惊,而后寒心不已。是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样的成长环境才造就了这一幕的发生。这个男孩不仅扼住了母亲的喉咙,也扼住了教育的喉咙,更是扼住了社会的喉咙。为了减少这一幕悲剧的发生,我在此特别推荐一部家庭教育经典作品——《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希望能给天下的父母亲带来帮助,给孩子们一个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的作者是教育专家尹建莉,她是一名教育学硕士,曾从教多年,现在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及咨询工作。尹建莉熟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特别对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和自己独到的见解。她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她的女儿品学兼优,曾两次跳级,20xx年16岁的女儿即参加高考,成绩超过当年清华录取分数线22分。在个性方面,她女儿自主自立、自强自爱,是北京市市级三好学生。尹建莉以自己的教育理念培育了一个优秀的女儿,还出版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和家长们分享自己的家教心得,颇受天下父母亲的欢迎和喜爱。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尹建莉的教子手记,记载了她成功的教育理念和一些实用的教育方法。它首次提出了一系列新颖成功的家庭教育原则,还给出了许多简单而又实用的操作办法。它不但教你如何提高孩子的学*成绩,更重要的是它还教你如何指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格。它集理论和实践于一身,是实事求是谈论家庭教育的典范,更是家长们最实用的育儿工具书。

  俗话说,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是孩子从小的榜样。一个优秀的妈妈才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深深地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一个心地善良的母亲,不太可能会培养出一个十恶不赦的坏蛋;而一对不孝敬长辈的父母,绝不可能培育出一个大孝子。

  尹建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写道,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关注孩子的幸福感,要给孩子真正的自由。作者的一位老同学说:“我原来只看到我的孩子和你的孩子之间的差别。自从看了你的这些文章,才发现这差别原来是我和你之间的。作为母亲,你是把孩子精心教育大了,我其实只是把孩子养活大了。”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6

  上个月,我陪孩子去打预防针,那么一个小屋子,一个孩子至少俩大人陪着,可谓人山人海,护士们一个个的也忙得不可开交,轮到我了,我抱起她,往凳子上一坐,护士的针瞬间一扎,她就“哇”地哭起来了,接下来的那十多分钟,她稀里哗啦的哭着,怎么哄也无效,只能抱着任由她发泄,接下来的三四个晚上,每个晚上她都要哭醒四五次,有时还不吃奶,我就抱着她在卧室走着晃着,只有这样她才能继续睡去,那几天把我折腾的天天头疼,孩子从出生到现在,这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我和家人猜测,可能孩子长大了,懂事了,有记忆了,所以晚上会被打针的情景吓醒,但她未来还有很多针要打,怎么办呢?在和同事的闲聊中,同事给我推荐了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我迫不及待的买来,正好有一节是“打针有些疼”,讲的是尹老师的女儿圆圆小时候打针时,尹老师是如何做的,在她把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写的很详细,就像发生在我和我姑娘身上一样,这样我迅速找到了亲切感,其中,尹老师对家长朋友们提出的几点建议也很好,对于必须要让孩子承受的一些痛苦,大人应有几个原则:

  一是*静自若,不要表现出焦虑。如果大人首先一脸焦虑,孩子就会觉得问题严重,会吓着他们。

  二是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要用孩子能懂的语言向他说明。比如告诉孩子你现在生病了,需要打针,打针可以治病。不要认为孩子不懂就不去说。

  三是对于孩子所要承受的痛苦如实相告,尽量不夸大也不要过分缩小。比如许多家长带孩子打针时,为了消解孩子的紧张,就说“一点也不疼”,孩子上一次当后,就绝不肯再上第二次当;他们挑战困难的理性和勇气就失去一次萌发机会,并且以后会不信任大人。

  四是激发孩子的勇气。儿童的忍耐力其实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同时也要给他们退路,不要让孩子为自己流露的“不坚强”感到羞愧。

  五是绝不通过哄骗或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有的家长通过“不打针警察就要来抓你”,或“吃了这药就给你买个遥控汽车”等方式达到目的,这是很糟的。哄骗和收买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并不能真正缓解孩子的紧张,还有碍他们的道德发育。

  儿童应该从小学会理性面对一些困难或痛苦,不仅能缓解痛苦,还能很好地保护自己。

  前几天,又到了打预防针的时间了,我在家就反复和孩子说打针的事情,对于七八个月的孩子来说,不知道她听懂没有,但是该说的我都说了,如果此时有本关于打针的绘本让孩子看看,我给她读读就更好了。到了医院,当我坐到座位上,我继续重复着在家说的话,还不时地用指甲在她胳膊上扎一下,扎了四五下后,医生的针顺势也按我的节奏扎进去了,看她的表情,似乎都没有意识到是扎针,孩子一声没吭,护士阿姨都夸她乖。此时的我心中暗自窃喜。

  尹老师的书中,还有一节“给小板凳揉揉疼”,读来也很受用,每次孩子把她的玩具掉地上了,我都是帮她拾起来,和她说:“***好疼啊,***哭了,你快给她揉揉,安慰安慰她”,我也会模仿孩子的口吻来安抚她的玩具。我还把我从书中看到的有用的方法告诉身边的人。

  从小到大,除了阅读考试的书籍,我基本不读课外书,但自从有了孩子后,我的这一想法改变了,我想要和我姑娘共同成长,在让她养成阅读*惯的同时,也希望自身能获得成长。尹老师的这本书就是我迈出阅读的第一步。相信在我们学校海量阅读这种大环境的感染熏陶下,我一定不会是三分钟的热度。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7

  在班主任老师的推荐下,我利用放假时间认真读了尹建莉老师写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看了这本书我不得不佩服尹建莉老师,她有足够的耐心,细心和智慧,从而使她教育出一个这么懂事的孩子,她确实是一位成功的妈妈。但也不是说她所有的做法都适合所有的妈妈,因为每个小孩的性格都有所不同,所以有时也要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性格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不过有一点是对的,就是所有的孩子都很单纯,都像是一张白纸,好比当我们手上有块玉时,我们是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还是想把它变成一块形状像石头的小玉,关键看我们的教育方法。

  欣赏孩子不是只赞赏他的优点,更是如何看待他的缺点。我们要用“像牛顿一样”的批评方式,让孩子更容易接受,还不伤他的自尊。这点我做得还不够,比如我的孩子去上学时落了语文书之类的,放学回来我虽然也是很有耐心的和她沟通,但是我还是有点严肃,从她的表情里我可以感觉得到,她有点怕。

  看了第二章,我还发现自己犯了个错,而且很严重。我自己很少有看书的*惯,我的孩子却很爱看书,这点我非常欣慰,但我现在在做的事情却是在成为她的绊脚石。我经常在她看书的时候告诉她,不要看这类的书,要多看作文方面的书,要把好的语句记下来,等会儿我要考考你,看进去一些什么内容。如果我这方法一直持续下去,最后就会导致她对阅读失去兴趣。书上有句话,人最难抗拒的就是“诱惑”,最讨厌的是“强迫”,所以我应该去诱惑她阅读,应该要让她感到阅读是件有趣的事,除了有趣没有其它的目的。在给孩子选课外书时要以孩子的兴趣为核心,不以“有用”为选择标准。但第二章里,其中有一节,学“语文”不是学“语文课本”。我觉得这个不完全正确,虽然说以后年级高了,考试时会用到很多的课外知识,但语文课本里的内容都是基础,是必须掌握的,只有在语文课本内容按照老师进度已经学好的情况下,尽量多的,快的去看课外阅读,这样才会两不误。

  品格教育,不需要父母天天挂在嘴边,只要用实际行动就好,小孩的模仿能力极强,父母自己不撒谎,实事求是,不虚荣,我想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小孩应该也坏不到哪去。

  培养良好的学**惯,“不陪”才能培养好*惯,这句话写得很好,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我的孩子读一年级时我差不多就是一个培读生,天天站在她身边,她下笔一错,我就马上让她改正,有时她还会被我吓一跳,等她读二年级时我发现自己错了,慢慢的让她学会独立,她自己做错的,就应该自己去找,我们能做的就是稍给点提示,就从上个学期开始,我就让她独立做作业,偶尔给她检查一下。

  替孩子写作业,这观点我不怎么赞同,如果我们真觉得老师在某些地方做得不恰当,我们可以单独和老师沟通,但不应该和孩子说,如果经常这样和孩子说,孩子就会对老师失去信任。现在很多家长都很重视分数,包括我,到了外面人家都会问,你们考了几分,如果考差了我会觉得没面子,书上就写得很有道理,我们要引导孩子面对知识本身而不是完美的考试分数,孩子在学*上的潜力才会慢慢喷发出来。我们要采取考好不奖励,考坏不批评的政策。

  房子有了爱才是家,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幸福的家。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这点我就做不到,从现在开始我要尽量这么做,多竖大拇指,珍惜孩子的荣誉感。家长如果有农人的信念和适度的管,孩子一定会长得更好,这是对的,把孩子管得太紧了,她就非常被动了,然后依赖思想也会越来越严重。家长是孩子第一个且最重要的榜样,有“听话”的父母,才会有“听话”的孩子。家长和学校老师沟通是一种有效了解孩子的途径,老师会如实的将孩子的各种情况告诉家长,就看家长怎么转达给自己的孩子,这时需要付出一点理性,思考和智慧。“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样的教育方式我最不喜欢,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但我有时也会这样做,当然我没书上说的这么夸张,只是轻轻的打。

  孩子的小事就是大事,小孩思想单纯,所以我们做家长的要善于观察,从细节中发现问题,书中作者如果不想方设法的去引导,不知道她女儿的隐私,估计还会给女儿带来一定的伤害。

  教育这块我还是那句话,如果真觉得老师哪做得不好,家长应该单独和老师沟通,不要在孩子面前直说。

  总体来说,看了这本书让我感触很深。作者有那么几句话,“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最后我想说,只有家长好好学*,孩子才能天天向上。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当我们手上有一块玉石时,我们必须做得正确。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8

  宅在家的这段时间,我无数次的通过窗户观望一下外面的世界,看看街道,看看小区,看看人来人往。

  有一天早晨,我们后面楼的老奶奶又推着三轮车在垃圾桶里翻啊,找啊,好像她所需要的宝贝都在垃圾桶里。这个老奶奶我对她印象特别深刻,我嫁过来的那一年,我就记得她每天带着她的老头去翻垃圾桶,老头身体不好。后来老头没了,她还是一直翻垃圾桶。这就是即便没有了劳动能力,也要靠双手赚钱的生存意识吧。

  她那天早晨翻过了之后,弄得满地狼藉,我就赶紧叫宝宝来看,“你看看噢,这个老奶奶又翻得乱七八糟的,把东西拉走了也不知道打扫一下,是吧?”“她为什么捡垃圾啊,是的,弄得真脏”后来,我们娘俩就在窗户边看着说着,没多会,老奶奶又骑着三轮车来了,这次她不是翻垃圾桶的,而是把刚才的翻在地上她不需要的垃圾打扫干净的。瞬间,我觉得有一些尴尬。

  我当时并没有觉得自己瞧不起她,也并没有觉得潜移默化的教会孩子不尊重他人。这些感受都是今天才发现。此刻读的这篇《让孩子学会尊重》,里面有一段话“尊重是一种心态,处于人之下,尊重自己,不谄媚,不逢迎,不妄自菲薄;位于人之上,尊重他人,不嘲讽,不贬斥,不妄自尊大。”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做到人之下,尊重自己;可是人之上,我却做到了嘲讽并主动的带着孩子来妄自尊大。人应该是*等的,身份、地位并不能成为判定一个人是高贵还是卑贱的依据。

  每个人都有自尊,无论是孩子还是**都竭力想要维护自己的自尊,然而别人的自尊却往往容易被我们忽视。在现代这个社会,我们更是*惯以职业、地位、身份、收入、外貌、身体健康状况等外在的因素将人分出高低贵贱,区别对待。就算没有嘲讽、贬斥,又或者做到了谄媚,逢迎。尊重何其容易?

  不管怎样,我都希望,我能够做到尊重!我想做那个优秀的'人。最后,套用一下鲁迅先生的话:“我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很优秀,后来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原来优秀的人对谁都会尊重。”共勉!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9

  拿起这支沉重的笔似乎有千言万语要说,又似乎什么也说不出来,反正内心极其的复杂和不安,作为一个母亲,在教育这方面是一个严峻的问题,不得疏忽,同时也感到自愧不如,所以在今后的日子,我想我会尽量能够做到好一点。

  看了这本书深有感触,佩服这位作者妈妈是何其的伟大,这不是随便一个母亲可以做到的,这背后包含多少辛苦与耐力,从她女儿呱呱落地到她成长的每一个细节,打针、识字、阅读、惊喜等等生活的*惯是那么地真挚感人和不厌其烦。

  读了这本书,有以下几点值得我去学*和借鉴:

  第一,培养一个孩子良好的学**惯很重要。一个孩子树立了良好的学**惯和风格,就等于对于他在以后做人,做事的生活*惯都有一个很好的帮助!可是说者容易,实施起来也不易,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做母亲的耐心、正确的指导,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得从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

  第二,要想改变一个孩子的一切*惯,必须要改变自己的态度。身教重于言传,我想这一点大家都明白,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随时影响着孩子的行为,自己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胜过讲千万遍道理。实在孩子不懂的就给她解决一下,如果我们的道理讲得富丽堂皇,但自己又不是这样做的,在孩子的心里第一反应妈妈是在撒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有时哪怕是善意的谎言也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不要让她有太多的疑问和不解。

  第三,就是不要轻易破灭孩子的希望。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但唯独不能没有希望。所以孩子也不例外,孩子虽小,但她也有思想,也有愿望,往往无关紧要的小事,在孩子心中往往是沉重的负担,所以我们能够在己所能及的情况下尽量帮她一起完成,当然我们并不是无条件去答应她的无理要求,要什么就给什么,这不是爱,这是溺爱,只是要去尊重她的兴趣和爱好!不要随便破灭她的愿望和否定她自己,不要老说这不是你做的,这不是你能完成的等等话语。就算不能也要让她明白为什么。

  第四,以退为进的说服教育。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说服教育,当孩子做错事时,或者和同学打架时,不要过分地去指责一通,甚至暴力,这一点有很多父母控制不住,我也不例外,但没办法,为了孩子我们只能收着点。遇到事多沟通以退为进,让孩子消除恐惧感和惩罚的顾虑心*气和地去交谈,让他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他在大脑里有一个思维的转换。“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大多数孩子应该是能接受的,只能说特殊的孩子特殊对待。

  最后一点,就是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氛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和一些矛盾纠纷,有时大人的争吵难免会让孩子听见或者看见,这都对孩子有不利身心发展。可是我们这些做大人的应该尽量避免,哪怕我们有再多的恩怨纠葛都不要去触及他幼小的心灵,我们生了他,不仅要养活他长大,更有责任让他生活得幸福!所以尽量给他一个温暖和谐的家,让他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和学*。

  我是一名极其普通的妈妈,对于教育我说得远远不够,在以后的教育路上真是一部深奥而又绵长的小说啊!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想我们应该更努力去做好一点,完善一点!所以我也没有过高的期望值,只希望孩子在学*的同时养成优秀的品质和好的性格更为重要,因为性格决定命运!

  “可怜天下父母心”,让我们父母和老师们一起为这些小不点的未来加油吧!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菁华6篇)(扩展3)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菁华9篇)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1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真的是本难得的家教读本,作者尹建莉既是好妈妈也是好老师,书中内容既能直面教育问题,又深入地思考;有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读完让我受益匪浅。

  现在我还记得其中的一篇《“不陪”才能培养好*惯》,解决了现在很多家庭陪孩子写作业的难题。原来我总是陪着孩子写作业的*惯是错的,真正意义上的“陪”是心理上的支持和信任。在培养学生*惯的过程中,如果总是制造孩子的主动性和成就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一个好的*惯;如果经常让孩子又不自由感和内疚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坏*惯。对于孩子偶尔所犯的小过失不要大惊小怪,内心一定要坚定一个想法:它只是个“小事”,不是个“错事”,孩子的成长需要经历这些小事,他们甚至必做功课还重要。所以,只要鼓励学生改正就可以了。不要责怪,也不要经常提起,不要让孩子有内疚感和负罪感,否则的话它真能固定成一个难以改正的缺点了。

  作为父母没有谁不爱自己的孩子,没有谁不想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我也如此,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总想多给儿子弄点家庭作业让他多写多练*,或许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学*好。可是孩子不是这样的,每天都不及时的完成作业,边写边玩磨磨蹭蹭的到九点多,更别说什么我布置的家庭作业了。有时候作业写得潦草,我看了一气之下全擦了重写,孩子就会大哭起来,我更生气,他边哭边写,对学*产生逆反心理。从这本书中,我明白我的做法太过生硬了,有点拔苗助长了。我必须马上改变自己的一些不好的*惯,来影响孩子一点点去改变她已经养成的不好的*惯。我必须想办法使得他对学*感兴趣,对自己有信心,让他感到学*是一种享受,或许能改善这种状况。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学语文不是学语文课本”让我明白了:“我们语文教育最大的问题是用叫西方拼音文字的方法教*的象形文字。”“高考语文试卷,除了一些古诗外,绝大多数内容与教材无关,它考查的基本是学生语文的真实水*。如果不关注阅读,死抱着教材学语文,那学学生进入中学后就会越来越力不从心。”“学生的成绩和阅读量成正比关系。”在教学中,一定要坚持阅读教学,让学生从海量阅读中汲取营养,而不是仅仅从教材中获取知识。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细细品读,每次都有新收获。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2

  *几天阅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心有戚戚焉。尤其是读到教育问题上时,认字包括多种方式和方法,但是我们的小学教育好像选择了一种最笨,最出力不讨好的方式。如果把生字词放到文章当中去学*,我相信孩子们对于词语的意思的理解和应用会更好。因为即使他(她)不懂什么意思,但是可以通过语境和上下文揣摩个八九不离十。阅读量上去了,识字的数量还有必要担心吗?

  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书,读好书,对一个人的气质、修养都是有很大帮助的。多阅读,勤阅读,争取像周武王一样“日日新苟日新又日新”。

  每每读到好书,好的语句段落,每个读书人都会眼前一亮,哦,这样的事情还可以这样写!这个词语还可以这样运用。自然而然的,不用专门背诵生字词。多读之后,不但能掌握生字词,下次还可以很好的运用。

  多读书真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好办法。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3

  好妈妈,其实真的胜过好老师,因为妈妈(监护人)对孩子的影响是远远大于传统上的老师的!

  通读全书后我最深的感受是:监护人和孩子之间,良性的关系应该是彼此合作,或者监护人辅助孩子。但不少的家庭,大人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很容易变成服从,竞争甚至敌对,虽然打着是爱的旗号!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相信没有哪个家庭的父母生下来就不爱自己的孩子,但仅仅有爱人的动机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方法,和正确的行动。否则,家长不正确的但自以为是无私的、伟大的爱,有可能会徒增孩子对你的不难,甚至怨恨。

  尹建莉老师通过这本书对“爱是什么”、“怎么去爱”这两个问题,给出了清晰而又易懂的回答,而且可操作性高,很多做法放下书本后就可以实际应用。有一些例子看似有些非主流,甚至难以想象,譬如替孩子写作业,鼓励孩子边看电视边写作业等等,似乎在挑战传统教育的底线。但看完老师的分析就释然了。不管外面周遭变化如何,我只执行一条战略思想:坚决和孩子站在统一战线!给孩子充分的犯错机会需要家长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家长在心底里必须认同孩子性本善,给予尊重和自由,从长远的角度来思考怎么给孩子更多的爱,让他自身去发展,而不是依靠父母。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书本不是为了让家长照搬应用,而是认同作者的育儿原则,从而生发出适合自己家孩子的养育方法。

  共勉之!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4

  多年以前,在新华书店的畅销书架子上,看到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没有大概翻一翻书的内容,也从没听别人提过这本书。不知怎么的,10秒之内,我拿了书去付款。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眼缘”吧。看了这本书,身为人母又身为人师的我,被书中的内容深深的吸引和打动。看的时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暗自庆幸我遇到“她”还算早,因为那时我的大女儿才2岁多。如果我过去的某些教育方式有错的话,至少还算没有错的太远,还来得及改,不至于贻误孩子的一生。如今,十年过去了,我的小女儿也快要两岁了。再读此书,唤起太多的回忆,也为小女儿的教育再学*。

  本书前言这样写道:“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这本书的作者尹建莉,她就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她16岁的女儿圆圆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这倒还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我们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圆圆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健康、成熟又自立。而她所有的一切绝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绩都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的教育。

  本书开篇第一章:《如何提高爱的质量》,例举了生活中的许多小细节。比如小圆圆打针,撞上小板凳等之类小事。打针时,不是去哄骗、威吓孩子,而是告诉她打针有些疼,但能治好你的病。让孩子在心理上接受它。在小板凳上撞疼时,妈妈亲亲她,安慰她,但也不忘亲亲小板凳,安慰小板凳“马上就不疼了”。正是在这些小事中,家长见微知著,细心教育引导,使孩子从小懂事乖巧。小小年纪就善良豁达。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妈妈也是一位老师。做为一位充满良知又懂教育的妈妈,她和女儿一起抵抗老师的“暴力”作业,她替女儿写了几年的家庭作业。为了抵抗老师不正当的处罚,她宁愿女儿再次接受处罚,也不让女儿做本来就是错误的事情。她要把学*做成轻松的事。她做到了,圆圆学的轻松愉快。

  我们得承认,孩子家庭教育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教育。但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本书的序言中也说到,“尹建莉给书取名为‘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丝毫没有在妈妈与老师之间进行比较的意思,老师在学校和课堂中是孩子的引路人、指导者,甚至是行为上的楷模和榜样,其重要性自不待言;此书名只是想要说明一个很重要、却时常被忽略的道理:家长在教育孩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书中记叙的许多事情,也证明了虽然不是“妈妈”,作为教育者,只要真正从爱、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

  但问题是,当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够聪明、总是犯错误,永远达不到自己要求的时候,我们可曾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们可曾向孩子承认或向自己承认“我错了”。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勇气或不愿做出这种反思,我们就不要奢望我们的孩子会有所改观。

  当下,很多家长,甚至老师,对孩子不满了,非打即骂。打骂的理由是充足又充分的,简直无懈可击。书中说:“打孩子是一种陋*和恶*。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这一瞬间,你以为自己强大而正义,其实是缺少理智,恃强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从体力上给自己找*衡——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

  “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句话给我很强烈的感受。作为老师,我也曾无数次将教鞭在孩子手掌心“啪啪”敲响。而那样的时刻,总有个声音在心底强调“我是为你好。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问心无愧。”现在想想,这些都是我们自私的想法、逃避心灵谴责的想法。我们觉得对得起自己,那孩子呢?如果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我们再煞费苦心,也是失败的教育。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总是在强调一些客观因素,小学老师说孩子没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师强调小学老师没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师又抱怨初中老师无能,大学老师更是觉得没有必要为学生的行为负责。如此,孩子便长大了,真的成为祸害别人的人了。谁为他负责呢?我们应该为此感到忧虑。没有道德败坏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我们没法改变无法改变的事情,但我们可以让每一个到我们手中的孩子感觉到幸运,要知道他已经不幸很久了。

  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无知和无能。回想自己十年的教师生活,许多事情感觉力不从心,我们总是宽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错误,可我们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们犯了错误可以改,可我们孩子的生活却永远不能够从头来过。

  书中说“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我们从来不否认一个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所以我们也从来不否认作为一个良苦用心的老师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这远远不够,如果我们真正能够爱孩子,那就从改变自己做起,从加强自身的学*做起。

  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力不从心。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不断地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5

  今天扫读了一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两个地方引人深思。

  许多人在*时也知道孩子有了过失 要好好和他谈。但一遇到突如其来的事情时,经常条件反射地冲孩子发火,“我早就提醒过你了,你居然还……”,“你怎么那么不小心……”,过火的教训话说过了,事后又后悔,可下次遇到同样的事,还是忍不住先发一通火。一些家长只好用“我脾气不好”来为自己开脱,来*衡自己。“脾气不好”在家长身上可能只是个小毛病,可它给孩子带来的却会是个大恶果。这会让孩子的“小毛病”变成一个痼疾。或变得脾气暴躁,自卑固执;或是屡教不改,一错再错。

  脾气不好是家长的毛病,是家长的错误,在要求孩子改正错误的同时,我们也要改正自身的错误,切记,不要冲孩子发火。忍耐忍耐,再忍耐。

  1、好阅读要求快快读,坏阅读要求慢慢读。

  2、好阅读在乎读了多少,坏阅读计较记住多少。

  3、好阅读读字,坏阅读读图。

  4、让孩子读正版原著,不要读“缩写本”或“缩印本”。

  这四句关于阅读的话真是至理名言。引导孩子阅读时,遵循遵循再遵循。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6

  孩子在成长中会遇到不少让他们感到困难和惧怕的事,家长的职责是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让孩子以积极*和的心态面对这些事情,把痛苦降到最低。最*在读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其中关于帮助孩子克服打针恐惧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

  最*在读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其中关于帮助孩子克服打针恐惧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就拿打针这件事来说,从宝宝出生以来就要打无数次,可是如何面对打针这件小事,家长们都是怎么做的呢?

  以自己的感受代替孩子的感受,认为只是打针而已,没有必要害怕。以哄骗的方式,告诉孩子打针一点都不疼。以承诺的方式,告诉宝宝打完针就可以吃零食、买玩具。

  但是这样做会导致孩子对打针这件事情还是无法克服,反而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而尹老师为我们提供了几个原则,这对于必须要让孩子承受一些痛苦,如打针、吃药时,我们可以遵循原则:

  1、*静自若,不要表现出焦虑。

  如果大人首先一脸焦虑,孩子就会觉得问题严重,会吓着他们。

  2、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要用孩子能懂的语言向他说明。

  比如告诉孩子你现在生病了,需要打针,打针可以治病。不要认为孩子不懂就不去说。

  3、对于孩子所要承受的痛苦如实相告,尽量不夸大也不要过分缩小。

  比如许多家长带孩子打针时,为了消解孩子的紧张,就说“一点也不疼”,孩子上一次当后,就绝不肯再上第二次当;他们挑战困难的理性和勇气就失去一次萌发机会,并且以后会不信任大人。

  4、激发孩子的勇气。

  儿童的忍耐力其实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同时也要给他们退路,不要让孩子为自己流露的“不坚强”感到羞愧。

  5、绝不通过哄骗或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

  有的家长通过“不打针警察就要来抓你”,或“吃了这药就给你买个遥控汽车”等方式达到目的,这是很糟的。哄骗和收买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并不能真正缓解孩子的紧张,还有碍他们的道德发育。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7

  最*阅读了一本名为《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书,本书的作者尹建莉本身是一位教育专家,曾经做过教师,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及工作,对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同时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培养了一位出色的女儿,这本书是作者联系自身教育实践经验,是教育女儿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之谈,她以一位家长的身份和研究者的角色,把抽象的教育原理用日常行为讲出来。她对一些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之深和操作之精辟,我认为这本书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教育学素养,内容写得不仅通俗,而且非常专业,看了这本书后,该书似乎开始影响我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和方法。

  下面我就谈谈看了本书后的一些感想:

  有的父母很爱自己的孩子,以自认为是对的方法去教育和关心孩子,却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想法,只是强行把自认为对的道理说给孩子听,孩子不听,就一遍一遍的重复教育,时间一久,孩子也会觉得厌倦。在"如何提高爱的质量中"所阐述的是家长在教育幼儿时要用"活"的方法,而不是灌输给幼儿死板的硬道理,可以告诉幼儿为什么要这么做,要用孩子能懂的语言向他说明,不要认为孩子不懂就不说,否则他永远都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另外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孩子一时间有可能达不到你所要求的,那就要降低一些要求,让孩子慢慢的去学会并达到要求。

  第二章为:把学*变成轻松的事。

  孩子原本不需要为学*而苦恼,凡是因为学*感到痛苦的孩子,都因为他遇到了不正确的引导,只要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改一改,孩子的学*就可能变得轻松愉快。幼儿园的教育亦是如此,幼儿对于枯燥乏味的知识及教育形式的单一贫乏难以接受,他们喜欢轻松、愉快的学*氛围、新奇的事物和鼓励的语言,不喜欢被拘束的感受。过早的对幼儿园孩子施加学*的压力,会让他们对学*感到厌倦,变得不喜欢学*。现在的家长对幼儿要求过高,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寄予较高的期望,要求他们会做算术、认识并会写多少多少字。

  其实,不用过早的要求孩子学会这个、学会那个,只要家长的教育得法,幼儿会自然而然地学会你所期待的东西。就如卢梭所说:"人们在煞费苦心地寻找教读书写字的最好办法,有些人发明了单子拼读卡和字卡,有些人把一个孩子的房间变成了印刷厂,真是可怜!"这说明和谐、合理的方法往往是最美的,也是最有效的,坏的方法会把原本简单的事变的复杂、低效。

  我们在儿童教育中,要特别注意寻找好方法,不要想当然地用坏方法去教孩子。这章同时也说明了幼儿的最佳学*状态是在游戏中显现出来的,应该把孩子的乐趣放在首位,学*放在第二位,想办法保护幼儿的兴趣,树立他对学*的自信。和生活结合的学*效果更好,源于生活的教育无处不在。就像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基斯认为,"儿童学业落后的原因,就在于他没有学会思考。周围世界里的各种事物、现象、依存关系和相互关系,没有成为儿童的思考的源泉,让实际事物教给儿童思考——这是使所有正常儿童都变得聪明、机敏、勤学、好问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

  第三章为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

  如何对孩子进行品格教育?不需要说教,不需要奖惩,所有的教育都在日常生活里,品格决定命运,童年决定一生。文中阐述了幼儿说谎的事例。说谎对于幼儿或成年人来说都是一种很不好的行为*惯,儿童说谎的原因有两个:一时模仿大人,一个是迫于压力。就像家长在生活中为了对孩子达到某一种教育目的,用一些谎话来哄骗他,或是家长出于**社会里的某种掩饰需求,经常会说些虚饰的话,虽说并无道德上的不妥,只是一种社会交往技巧,但如果被年龄尚小的孩子注意到,也会给孩子留下说假话的印象,教会他们说假话。墨子就染丝这件事比喻教育上的影响,"染于苍则老,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故染不可甚也。"所以如果孩子出现说谎的毛病,家长一定要首先自我反省,对于我们教师也一样。

  作为一名教师要为人师表、恪守自律,这一点对于幼儿教师更为重要,因为幼儿期的教育非常重要,教师的言行举止会被幼儿所模仿,如果教师缺乏道德修养,言行举止不规范,也会影响幼儿的行为发展。幼儿说谎的另一个原因就会是"压力",所以家长在教育幼儿目的的同时放宽要求,不要对幼儿过于苛刻,不容许幼儿犯错,不尊重孩子,那样会让他们情绪紧张和不*衡,为了逃避处罚而说假话。

  第五章为:做家长应有的智慧。

  如果家长能领悟到儿童成长中的每一天,每一种境遇的重要,知道这些境遇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那么父母又带孩子又工作的能力和办法自然就有了。现在很多家长,特别是农村家长,由于工作原因或是其他客观方面的原因,必须要和孩子经常分离,把孩子放在爷爷或奶奶处,让他们分担照顾孩子的责任。或*时工作太忙,很少教育孩子、与孩子沟通,这样会让孩子感到父母不常关心他,增强他的失落感。把养育孩子的责任推给上一代祖辈,这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损害不会立即呈现,但孩子不会白白作出牺牲和让步,任何不良的成长过程都会在他的生命中留下痕迹,成为日后影响他生命质量的一个病灶,同时也给整个家庭带来很多烦恼和不和谐。

  面对一个未成年人,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就是站在儿童的角度,努力理解他的所想所为,以他乐意接受的方式对他的成长进行引导。你必须把他当做一个"人"来*等对待,而不是当做一个"弱小的人"来征服。不要以**的知识嘲笑孩子的无知,不要以**业已成熟的思维方式批评孩子想法的幼稚可笑,每一种和儿童相处的细节,都是一场德行教育,也是一场心理健康辅导。

  培养一个好孩子,不仅是对家庭负责,也是对民族发展负责,对未来社会负责。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当我们手上有一块玉时,我们必须做的正确。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8

  今天花费3个小时把《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大概给看了一遍,整体感觉,这本书对小学生家长是必备的,他里面讲到了关于写作业,暴力作业,学*提升等方面都有介绍。对我震动最大的有2个点。

  1、对学*成绩的提升,在小学,乃至是初中,这些都是可以逆袭的,这个魔法棒就是课外浏览。这使我更加深信要陪孩子一起看书,将现在的看书时间再增加。而这个看书是孩子感兴趣的书,不要给孩子任何功利性的行动。这些对他以后的爆发有很大的影响。对这2个孩子,现在要把陪他们的读书时间扩大到每天的1。5小时,不要只是限制在他们的绘本上面,可以是任何的东西。在他们上小学以后就能够让他们去看长篇小说,这个对读书*惯的养成,提升浏览速度很重要。里面讲到“当浏览量上去了,浏览速度也会提升”

  2、一个家长应有的智慧里讲:最好的“管”就是“不管”,这让我想到最*和两个孩子之间的事情,特别是大宝,最*让我很苦恼,早上起来开始哭,不愿意上学。自己不穿衣服,洗脸刷牙都是磨叽的,没有很干脆的完成。上学校之前有时还会闹一场。在回来家以后,吃饭前看电视,吃饭后自己玩,在我的提示下,自己去整理玩具,洗脸刷牙,上床看书,玩玩具,听故事,该睡觉时不愿意睡觉。

  想一想自己给孩子定的目标,现在发现我其实也常常的在提示孩子,这个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管,这类管会让孩子失去主观能动性,不会去安排自己的事情,让孩子成为一个很好的履行者,而没有成为一个思考者和自控者。

  那这类“不管”究竟是如何不管呢,这个和我给他制定的他需要做的事情之间是甚么样的关系呢,我给他制定这么多他需要做的事情是对的呢还是不对的呢?如果是对的,那怎样样做,才能让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去自己做呢,解决这些问题呢?这些和自控力,之间是甚么关系呢?

  突然之间觉得,自己是属于管的比较多的家长了,这个到底对我们家的两娃是甚么样的呢。

  今天如自己所愿,把书大概看了一遍,很多好奇心被满足了,照旧值得把她买下来,花时间去看。也合适将它推荐给其他需要的人,这本书要比《完全的成长》少烧脑很多,那本相对是心理学的书,需要一句句去体验。而这本给了很多现在家长遇到问题时的解决方案。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9

  读过一遍这本书,今天又听了一篇作者尹建莉自己的解读,是目前在亲子教育方面对我启发最大的一本书。

  价值都喜欢给宝宝喂饭,其实孩子只要2岁以后就可以自己吃饭。这方面我之前一直和家人没沟通好。儿子自己吃饭的时候很少,家人认为孩子还太小,担心他自己吃不饱。今年春节放假,自己带儿子,把儿子吃饭的*惯培养起来了,今天发现他自己找水喝。经常在外面发现3岁以后的孩子吃饭还需要家长喂食,这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本质上还是对孩子缺乏信任,不相信他可以自己做到。吃饭虽然是一件小事情,但是可以帮助孩子提高他解决问题的能力。ICPS就是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孩子的社会能力。

  *孩子就是父母的复印件*。作为父母,需要真正放到心里面。家长要勇于改变自己,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最简单的比如不希望孩子边看电视变吃饭,你自己就不要边看电视边吃饭。反思自己之前因为家里面的事情和家人吼叫,感觉孩子非常害怕。虽然不是针对他,但对他还是有影响的。作为家长,同时也是孩子的老师,每天都应该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只有自己做到了,才能要求孩子做到!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菁华6篇)(扩展4)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优秀读后感 (菁华3篇)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优秀读后感1

  侄女来我家和我推荐了一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说尹建莉写的很好,很实用。但我没在意。直到暑假侄女往郑州走时的头一天,这本书才有幸走进我家一睹为快。读后觉得还不过瘾,索性就又让侄女婿从网上购买了五本,赠与了几个好友。一页一页深读一个月并摘录了很厚的笔记,但还觉得没有读够,它像好妈妈词典手边书。读过此书有以下感受:

  一、它像清泉滋润着心田,让你感到患得患失;它像照妖镜折射出自身的不足;它像黑夜里的明灯高高挂起,给你方向;它像种子给家的土壤洒下希望;它像利剑剖析身上的赘瘤;它像山峰留给社会和教育界永无止境的攀登路线。

  二、社会和教育界从在的不足,家庭父母育儿的素质落差太大只会养不会育。就此从在的一系列问题给以解答,并给予良方在现实生活中使用。育儿小窍门。

  三、育儿是一件大事,关系着我们的明天,关系着祖国的未来,父母以身作则,做出榜样,让爱、宽容、自由的花朵在身边开放,舒张胫骨,。

  一至六年级注重培养孩子的学*兴趣;初中注重培养学*方法;高中培养勤奋。这一系列都要从身边的细节做起,像构建金字塔一样从基础做起。点点滴滴不忽略每件小事,为明天加油喝彩。四、亲爱的死党们如有育儿兴趣,尽快拜读此书,我有一种感觉这本书早一十六年问世,我少走很多弯路,也不至于在教育孩子身上无所适从。此书对照自生经历无比的愧感,像一根一根的钢针刺在心口,恨相见晚矣。望亲爱的朋友们别错失良机,早读早受益。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优秀读后感2

  很早就有朋友向我推荐《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寒假得空,为了做个好妈妈,去书市一逛,买回一本,细细品读,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和打动。

  这本书是一本有关家庭教育的书,它的作者尹建莉是一位成功的妈妈,从书中的字里行间我们都能感受到作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并且她16岁的女儿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最主要的是,这么优秀的女儿所有的一切绝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绩都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的教育。

  我认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书中的内容不仅让我懂得了为人父母的家教之法,更让我深思为人师者的教育之道。

  首先是如何对待孩子的犯错。很多时候学生犯错之后,我们的第一反映就是生气,继而对其批评教育一顿。书中的作者认为在让孩子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不说”往往是最好的“说”。其实孩子犯错之后心里已很难过了,老师给予理解,倒往往比给予批评更能让孩子记住教训。即使说,也要采用不让孩子丢面子的'说法。

  孩子成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犯错,改错,在犯错,再改错的过程,孩子从犯错误的过程中获得成长的乐趣和生活的经验。家长也好,老师也罢,我们需要理解错误带来的价值,看到错误和正确同样具有正面教育功能。所以,面对孩子的错误,我们要冷静,分析具体问题,对症下药。

  再者,如何面对孩子的叛逆。作者认为“强权无法抚慰孩子的叛逆。”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会让老师和家长感到头疼,各种各样的问题接踵而至。孩子要求独立,孩子要求有自己的天地,他们不再好好地听话,而是离经叛道。在老师和家长的眼中孩子的很多想法是幼稚可笑的,因此会强迫孩子去做自己认为是对的事情。我们经常采用强权手段,让孩子服从自己,其结果只能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适得其反。其实我们要改变想法:孩子要求独立,说明他有了自己的思想,他开始思考问题,开始长大,作为老师和家长应该感到高兴,要以客观、疏导的态度面对孩子的反抗。

  有一个故事,两个母亲得知了孩子之间早恋的事情,女孩子的母亲勃然大怒,对孩子批评教育,并给她办理了转学手续,孩子哭着离开了心爱的学校和同学。男孩子的母亲却对孩子这样说:“你确定你喜欢这个女孩?你会娶她为妻吗?”男孩轻轻却又坚定地点点头。妈妈又说:“那你现在有没有能力给她一枚美丽的婚戒,为她披上婚纱,并且举办一个浪漫的婚礼呢?男孩摇了摇头。妈妈说:“那么你该从现在就开始努力了。”男孩没有受到批评,但他明确了自己现在的方向和任务。那么大家喜欢哪种教育方法呢?

  还有,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阅读具有神奇的力量,阅读多的孩子,学*能力强。阅读所带来的丰富的语言和智力背景能让孩子的学*轻松、快乐,学*的成就感又会加强阅读的兴趣。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因此我们要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作者认为阅读是需要诱惑的。

  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让孩子本身对阅读有兴趣,从阅读中得到快乐。在对书的选择上,作者提出,不看“有用”的书。她坚持要以孩子的兴趣为核心要素,不以大人所谓的“有用”为选择标准。孩子有所不同,他们的阅读兴趣也不一样,我们要给他们更多的选择的自由与权力,让他们读自己喜欢的书,这样孩子的阅读兴趣会更浓厚。所以,少一些推荐,多一些自由的阅读空间。

  从书中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作为一位母亲的冷静与细腻。很多教育资源就在我们的身边,很多教育问题其实非常容易解决,作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从爱孩子、尊重和理解孩子的角度出发,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

  我很喜欢杜甫的“漫卷诗书喜欲狂”,书是我们精神的食量,我们能从书中获得快乐,让我们爱上读书吧,开卷有益。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优秀读后感3

  尹老师的好书里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不管就是最好的管。也诱发了我写第二篇读后感的愿望。说到“管”我想不乏有多种理解,控制是一种管、指挥是一种管、打骂是一种管、说教是一种管、引导是一种管、貌似不管却帮助孩子建立自控的意识并训练该能力也是一种管,这是我认为最高层次的管。然而达到这种管的境界真是太难了,稍有偏颇就有可能差之千里。

  看了好书中尹老师对于圆圆貌似不管实则关注的例子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最高境界,也让我再次摆正了我和女儿的关系,正视了自己很多急功*利的想法和做法。

  让孩子听话恐怕是每一位家长的愿望,然而极少有家长会去思考孩子为什么不听自己的话,要如何说孩子才肯听。也许在以大欺小的态势下孩子屈服了,表面的听话却埋下了一颗重磅炸弹,那小小的心眼儿恐怕已在预谋着用何种方式摆脱这种压迫了。

  唠唠叨叨是女性的通病,除了招致子女的反感之外起不到任何作用,通过反复地读好书,我感到管孩子不是难事,首先成年人对儿童就有年龄优势;其次家长对子女又有地位上的优势,再加上人都有对其他人的控制欲,管住孩子不难,难的是不管

  闭上自己的嘴、放下自己作为**和家长的架子、收起自己的巴掌,我想这样的不管会比管收到更好的效果,也许不会立竿见影,但再过十年我们肯定会见到成效的。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菁华6篇)(扩展5)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菁华5篇)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1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一本非常非常好的家教指导书,内容贴*实际,书中介绍了很多家庭教育的理念,对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很多难题都有所涉及,非常适合我们这个年龄初为人父母的八零后阅读。

  通读全书,有几点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第一,就是如何与孩子相处。在传统思维中,我们总是希望孩子听我们的话,按照我们的想法和指令去生活学*,往往我们在这种管理性的思维模式中,过分限制了孩子的天性,最终导致孩子对父母的逆反心理。所以,我觉得作者传达的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尊重孩子,把孩子当成一个*等的人来对待,引导他做好每一件事,而不是安排好他的每一件事,或者替他做好每一件事。给他更多的鼓励,去强化他的优点,并推而广之,而不是反复强调他的缺点或者错误。想要孩子做好某件事,就要想方设法保护孩子对这件事的兴趣,而不是通过反复地指令和强迫去让孩子做,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反感这件事,甚至最终把这件事放到了敌对的位置上。比如想要孩子好好学*,就要保护他对学*的兴趣,而不是通过大量的作业来滋生他对学*的反感,不是通过对分数的过分追求来加强他对考试的焦虑。

  第二,作者的一句话我非常赞同:小学主要解决的是学*兴趣问题,初中主要解决的是学*方法问题,到了高中,才是真正比拼学*能力的时候。所以说,在小学初中阶段,学校已经把考试成绩的重要性渲染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家长这个时候就不要对成绩再有过分的关注和追求。因为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学*成绩并不会与孩子将来的成功与否有决定性的关系。这一点我从实际经历中就深有体会,小学和初中阶段学*成绩不佳的同学,在走入社会后,他们的成就并不一定就比学*成绩好的同学差。不过我虽然想到了这一点,但是我觉得作者总结的更精准,更透彻。所以孩子在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就是保护他对学*的兴趣,不要让他对学*感到厌烦甚至恐惧。

  在此,我也郑重地推荐所有为人父母的朋友都来读一读,正如本书前言中所说的,我们每个人的孩子都是一块玉,如果我们只会拿着锄头去雕琢。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2

  大家好,我是一个非常喜欢运动的人,人们说喜欢运动的人,注意力集中时间会比较短,可能有一定的道理。要是让我在球场上打球我可以玩上两三个小时,要是说安安静静的看书就困难了。回想起来,我好像没有过废寝忘食看书的经历,也没有哪部书可以吸引我一口气看完。但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改变了这一“历史”。其实和这本书结缘还是源于老婆大人,那段时间她看了这本书,说这本书很好,很实用,是现在最畅销书之一,于是给我下达了任务,一定要看。当时心想读就读吧,在我们学校这么浓厚的读书氛围中自己也不能落后啊,人总是要进步吗。但是读完两个章节以后,我就被这本书吸引了,不光因为我有个三岁的儿子,更重要的是我现在是一名小学教师。我知道在座的老师好多都已经读过了,体会和感受肯定比我深的多。我是想把这本书推荐给没看过的老师,尤其是没有小孩或是小孩子还小的老师,真的很好。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的作者是一名教育专家,教育硕士,从教多年,熟悉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有精深研究,并自己培养了一个十分优秀的女儿。这本书是她十六年的教子手记。

  一直以来,关于学*的一个最流行的概念就是“学*要刻苦”。许多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就向他们灌输这样的概念,要求年龄尚小的孩子刻苦,不少家长从孩子上学前就唠叨说,上学后不能尽情玩了,要用功学*,孩子上学后,就不断教导孩子,在学*上要刻苦努力,并且在具体的学*活动中,这样要求他,以期培养出孩子良好的学*态度。学*上用功勤奋是必须的,但用刻苦的言语和思路来要求孩子,这往往是在干一件南辕北辄的事情。

  把学*这件事和一种令人不舒服的苦的感觉联系到一起,她会使孩子在想到学*时就有微微的不快。谁会喜欢苦呢?一个人为了某个目标而吃苦,必须基于她有足够的理性和毅力,这种理性和毅力连成年人都不是人人具有或事事付得出,用她来要求孩子就更不合适了。

  人的天性是避苦求乐,孩子更是如此,感觉甜的东西他就喜欢,感觉苦的东西他就讨厌。

  我们原本想要孩子喜欢学*,却把学*过程作成苦馍馍,只把结果设想成为甜馅饼。要孩子天天吃着苦馍馍,去想甜馅饼。过程天天具体而真实的陪伴着孩子,目标却遥远的虚无缥缈。当她在吞咽苦馍馍中感到厌倦时就被批评为不刻苦。被要求以那想象中的甜来压抑这真实的苦,孩子不具有反驳**教导的能力,她只是感受到了这里面的不和谐。感受到了自己的无能为力。(在这里我还想起了一个章节,题目是“不做穿西装的野人”说得就是你粗暴的对待孩子是因为你心里早已清楚,你打孩子一顿或是骂孩子一顿,既能解气,他又不会把你怎样。你在孩子面前是权威,是主人,你不用担心打骂后的后果,所以你总是忍不住,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个大人你就不会选择这样的方式,因为你也害怕。我觉得说的非常非常的有道理。)

  一个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有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据说在二战期间,一名好的瑞士钟表匠被胁迫去给纳粹制造一批高质量的钟表,尽管他费了相当的力气,却始终做不到战争前的水*,她自己都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后来有心理学家分析,这是因为他制造钟表时的心境不一样,这就是情绪的力量。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在教育中,目的和手段分离到什么程度,活动的意义就减少到什么程度,并使活动成为一种苦工,一个人只要有可能逃避就会逃避。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家长和老师越要孩子用功学*,孩子越对学*提不起兴趣。

  儿童并非不知道刻苦学*可以换来好成绩,她只是做不到。当学*活动没有唤起他的愉快体验时,她就无力去调动自己的主动精神,不由自主的表现出懒散、不刻苦、不认真等——许多人以为这是某些“不成器”的孩子的天性,其实是她上进的天性被扭曲了。

  家长和教师应该研究儿童的特点,体恤儿童的心理,注意从“学*情感”方面培养孩子的好学精神。“刻苦”是一种成熟的学*品格,她不会凭空产生,她是在理性和兴趣的土壤上生长的。孩子在各个学*时期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不一样,就现阶段我国的教育体制来说,作者认为小学阶段主要解决学*兴趣的问题,初中阶段主要解决学*方法的问题,高中阶段拼的才是勤奋。

  在培养孩子勤奋学*方面,恰是不能强化“苦”,而要尽量消解“苦”——不要向孩子提示学*是苦的,也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避免它在学*活动中感觉苦闷。

  这里作者举了一个她女儿圆圆的例子,圆圆上高中后,学*很累,她偶尔也会抱怨说太累了,表现出松懈。孩子本来已经觉得苦了,这个时候家长就更不能以“要懂得吃苦”这类正面说教让她苦上加苦了,这个时候应该想办法减淡她对苦的体验,向她提示“学*不苦”。作者采取了两个办法来帮助她。

  一是找了些高考状元谈经验的资料,尤其是那些谈刻苦用功的,让她知道凡是取得好成绩的同学,没有一个不勤奋。这表面上看是强化了学*要刻苦,实际上缓解了她对苦的感受。既然状元们都那么用功,那么自己用功也就是正常的了。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没有向她提一句要求她吃苦用功的话。

  二是和她一起读了本《科学的故事》,尽管她高中时学*很忙,我仍然建议她浏览了这本书。这本书编的很好,它呈现了数学、化学、物理、医学等各学科的大致发展脉络,以许多生动的故事讲述了其中艰难的历程。圆圆从这里看到人类科学知识的积淀是那样不易,仅仅是氧气的发现就经历了那么多年、那么多坎坷。想想自己可以轻易地拿着薄薄的教科书纵览前人每一种惊人的成就,她由此觉得很幸运,自己不过是这些伟大成果的享用者,有什么苦呢。

  高考结束后,很多孩子仿佛一下从地狱中钻出来了,有的人恨不得把书撕了。圆圆有些奇怪自己怎么没有这种感觉,日子好像和以前差不多,无非是生活内容不一样了。这可能是因为她在高考前一直没有那种特别压抑、特别苦累的感觉吧。

  我们经常读到一些古今中外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们如何废寝忘食地工作和学*的故事,这些故事常常被当作“刻苦学*”的例子来激励后人。它们使人深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真理。事实上,每一个忘我地投入到学*和工作中的人,她一定是对学*和工作建立起了兴趣和责任感,这种兴趣和责任感是如此强大,以至于常常超越生理需求。*常人看到的是它们在饮食起居上的“苦”,看不到他们置身于喜爱的事情中的“乐”,就以为他们是凭借“苦”取得成功的。实际上,他们不“苦”,他们其中享受的乐趣别人体会不到。

  想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就一定要首先让他喜欢这件事,至少不能反感,避免在这件事里掺杂进让他感觉不快的因素——学*不要“刻苦努力”,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觉得这本书虽然写的大部分是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但教育是相通的,教师在教学中,能以家长的心境去对待我们的学生,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特点,以孩子的兴趣出发,寓教于乐,不仅是为了孩子的一阵子着想,更是为孩子的一辈子着想。书中的很多观点和方法对我的工作都有很大帮组,我能做的是,尽量做到让我的课堂充满乐趣,让我的学生们收获更多的健康与快乐!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3

  为了提升做母亲的素养与能力,更好地尊重与理解孩子,进而陪伴儿子走过一段幸福旅程,*期我集中精力阅读了有关家庭教育类的优秀书籍。其中致力于家庭教育研究与写作的尹建莉女史大著《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家出版社,2014。10)令我爱不释手,作为一名懂教育的母亲,她既有科学的育儿理念又有丰富的实践精神,不仅培养爱女成功而且身体力行帮助很多有育子问题的朋友排忧解难,成功地践行了从“一位有心妈妈”到成为“一名儿童教育专家”的不*凡历程!

  该书自出版以来好评如潮,得到著名学者、热衷教育公益事业的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先生的首肯并引起众多家长朋友的强烈共鸣。我也是受益者之一,读之越深越感到做好母亲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因为孩子各自特点、性格不一,且他们在每个年龄段都会有其独特的心理、生理特点,家长的教养方式、素养水*以及教育理念也各有不同,所以,教育孩子没有固定的模式,要学会在做父母的过程中领悟家庭教育其实就是父母与孩子互动之艺术。这正是我阅读该书得到的初步体验。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之所以在众多家教类书中脱颖而出,完全是因为作品质量上乘!作者有思想有主见,善于发现家庭教育的细节问题,尊重事实勇于讲真话,分析问题有理有据,并用智慧与经验妥善地解决问题,令人信服。例如很多家长对孩子迷恋电子游戏深恶痛绝,而生活中作者女儿也是如醉如痴,但作为好妈妈的尹建莉客观理性地分析了电游让孩子产生兴趣的根源,不像一般家长那样简单粗暴地横加干涉,而是欲擒故纵,让孩子充分享受游戏的乐趣,因此而造成的学业损失让其在潜移默化的自我教育中“吃一堑长一智”,并因此得出经典结论:“如何让孩子既能玩游戏又懂得自我约束,怎样才能娱乐、成长两不误?”由此看出一位母亲非凡的耐心、慧心与用心!

  众所周知,让孩子进行自我管理与修行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有智慧的母亲陪伴孩子在幸福中成长,在有心无痕中收获**、成才的点点滴滴!这正是需要我深入体会的科学教育理念。

  阅读篇篇内容充实的文章,深感作者为了孩子、为了真理不断进取,抨击当下学校教育的种种弊端,同时亦提供可参考的方法让家庭教育弥补学校教育之不足,显示了一位教育学者的良知与责任。透过鲜活的文字与真实的个案,作者不以自己育儿成功而唬人、蒙人;不讲套话,可读性很强;教育观科学可信,所有引文均表明出处,不误导人;一位优雅知性的母亲与“教育专家”的内涵有机相融,给关注独生子一代教育的家长朋友们提供了可靠的范本。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给我启迪最深之处、也是最佩服作者真知灼见的地方是:身为知识分子出身的尹建莉勇于直面自己所处阶层的人性弱点,“高学历有本事的强势家长为什么培养出没出息不能自立的低能儿?”一语道破天机,“有知识的人不一定有智慧,不一定懂教育之规律”。是的,多少家长认为自己花费心思为什么孩子不成材呢?原来原因就在自己身上。很多抱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知识分子培养出眼高手低的孩子就是实例。

  任何作品都有瑕不掩瑜之处,思考之后,个人愚见如下:“有教无类”是箴言,但教育也不是万能的,尤其是孩子的秉性与天赋很大一部分是遗传基因在起作用,而后天教育引导作用也是有限的。生活中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事实:不少家庭环境很差、父母素养低下的孩子靠自我认知、自我锤炼最终成为成功的典范。

  当下孩子的身体素质是应该引起家长、老师与社会的关注,从小养成锻炼身体的好*惯可以增加抗压能力并受益终生。书中作者的孩子因为跳级而影响了体育成绩,身体素质跟不上,那为什么不抓紧提升身体体能呢?

  上述两点在书中很难看到作者的详细陈述,这也是本人要与作者商榷之处。

  无论如何,在目前我国家教图书数量庞大而内容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的出版状况中,《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确给读者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其书品是独树一帜的,在实践中可操作性很强,不愧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是难得的家教读本。”。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4

  当手捧起《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时,身为人母又身为人师的我,从读“序”开始,就一下投入到作者教育孩子时的情境中去了。

  本书的作者尹建莉是一位教育专家,曾经做过老师,同时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培养了一位出色的女儿,她用自己16年的教子经验向我们娓娓道来了教育的最好境界——有心无痕。作者从爱、学*、品格、*惯、家教小事、教育误区等多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家庭教育原则,内容通俗易懂,操作性强,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让我深受启发。其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一、作为一位母亲也好,教师也好,要拥有良好的心态,孩子心理才能得到健康成长。

  当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总是在犯错误,永远达不到自己理想的时候,我们愿不愿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们愿不愿意向孩子承认或向自己承认错误。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勇气或不愿做出这种反思,我们就不要奢望我们的孩子会有所改观。书中说:“打孩子是一种陋*和恶*。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这一瞬间,你以为自己强大而正义,其实是缺少理智,恃强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从体力上给自己找*衡——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作为母亲或教师,自己的行为表率,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只有自己自律,孩子才能律己自控;只有自己单纯,孩子才能善良无暇;只有自己坚韧,孩子才能不畏艰险;只有自己上进,孩子才能努力向上……正如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所说的“这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最重要的还有无所不在的爱心。”

  二、一个好母亲,需要不断地去关注、了解自己的孩子;一个好老师也需要用一颗真心善待每一个孩子。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一个问题,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虽然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但心里却只装着工作和社交,仅仅拿出所剩无几的精力和时间来分配给孩子。把养育孩子的责任挂在嘴上,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承担着无形的压力,为孩子今后生命中留下心理的影响,给他的生命留下一个病灶,同时也给整个家庭带来好多麻烦。

  作为双重角色的教育工作者更应用睿智去解读好身边的每一位孩子的成长发展。“儿童是一个完美地独立存在的世界,他幼小身体里深藏着无限蓬勃的活力,他在生命的成长中有一种自我塑造、自我成形的表达潜力。他们并非整天无忧无虑,他们经常会有自己的心思和困惑,甚至痛苦和悲伤”。作为家长和老师要善于观察他们,从细节中发现问题,正确引导孩子。

  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那么也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无知和无能,我们总是宽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错误,犯了错误可以改,可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永远不能够从头来过。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不断地提高才是我们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我们不仅要做个好妈妈,还要做个好老师,做个胜过妈妈的好老师。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5

  每年我都会利用假期这个比较充裕的休息时间阅读一些书籍,给自己充充电。初为人母,所以*两年选择的幼儿教育的比较多。这次尹建莉老师写的教育读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让我在学*教育子女的同时也联想到了许多学校教育,受到很多启发。

  刚开始阅读这本书,就被书中的贴*生活的内容深深的吸引和打动。看的时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它让我认识到原来教育的方式还可以那么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家长和孩子、老师和学生还可以像朋友那样亲密无间,甚至是不布置作业学生也可以认真的把学*给学好。所谓大爱无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说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特别是书中的“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句话,给我的心灵以深深的震撼。

  许多家长和教师往往用“我做这些都是为了你们好”这句话来要求孩子好好学*,按照自己的意图来设计孩子的人生。然而,我们应该想想,当我们是孩子的时候,是不是也很喜欢家长那说为了我们好却又给我们无限的压力呢?我是一个典型的都市小孩,和现在的孩子成长的环境差不多,儿时最多的快乐的记忆就是和邻居小孩在院子里玩耍,和同学们在操场上打闹,却一直没觉得学*能够是快乐的。直到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才明白原来学*是可以快快乐乐的,是可以喜欢上的。

  利用假期的一段时间,我学以致用,马上在侄女和儿子身上进行试验。我的侄女一直跟着父母,又比儿子大挺多,是非常懂事的,父母忙的时候她都能自己照顾自己了,但是就是有点胆怯和害怕犯错误;儿子淘气捣蛋,但是喜欢阅读。我先分析了他们的学*情况,对侄女给予了表扬,并鼓励她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侄女在家期间,我也和他们一起学*,也和他们看他们喜欢的动画片,儿子对电视里的一些台词能够跟着模仿。她们也跟着我看我喜欢的人与自然,了解自然界的生物生存法则。我尽量克制自己,在家尽量的夸奖他们的优点和做的对的地方。我还和他们一起比背诵《三字经》,对我,这也是很大的提高。我不以长者的身份要求他们做什么,而是给他们讲这么做的意义。

  本书前言告诉我,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每一个父母都是雕塑家,而每一个孩子都是我们手中的一块玉。多年后,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如同一把锄头--当我手上有一块玉石时,我们要如何才能做的正确,让我们手中的玉石绽放光彩呢?雄关漫道艰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教育之道,任重道远······

  书中说“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我们从来不否认一个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所以我们也从来不否认作为一个良苦用心的老师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是我们真正站在为孩子发展的角度去为他着想了吗?有的父母又爱孩子渐渐变化为惯着孩子,有的老师从爱学生演变成了惩罚学生。不但如此,他们还给自己编了一个完美的借口,我做这些都是为了你好。我想说,如果你是真正为了你的孩子想,那就培养他自我独立的能力吧;如果你是真正为了你的学生好,那就努力去提高自己,真正帮学生懂得学*的乐趣,让他们爱上学*。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菁华6篇)(扩展6)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2000字优选【五】份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2000字 1

  在暑假期间,我拜读了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我觉得这是一本有勇气、有 思想、有智慧的书,是一本难得的家教读本。既敢直面教育问题,又深入思考,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最重要的还有无处不在的爱心。

  在本书中,作者分了七个章节,从各个方面引导我们如何和孩子相处,更好的教育孩子。这些内容不仅对家长教育孩子很 有帮助,对我们这些从事幼教的教师同时也有很大帮助,纠正了我们长期形成的错误教育观念和教育误区。

  我们可以看到,在第一章节中,作者主要引导了我们“如何提高爱的质量”。引言中说“父母之爱都深如大海,但有质量差别。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学历、收入、地位等,而是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细节的处理水*。”

  我从本章节内容中主要了解到:在我们成年人眼里的幼稚的小事,对孩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这正好与第六章节中所注重的关注点相吻合。作者举了很多与自己女儿相处的事例,让我看到*时忽略掉的细节。在我的成长经历和所见所闻中,很多父母对于打针一事,就是想尽各种办法哄孩子,然而每次打针孩子还是怕得要命、嚎啕大哭等;而作者却教会我们一种新方法:提前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关于“捉弄孩子”,我们可能自己就有过这样的行为而不自知,而我们这些行为却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我们不要利用孩子的幼稚来逗大人开心,而要以孩子的快乐为前提。在“给小板凳揉揉疼”中,作者说“善良与豁达是相随的,遇到问题不偏执于自己的理由和利益”。在这点上,我们应注意到孩子于**眼光的不同,他们对人对物都一视同仁,我们对待每一个有生命或无生命的物体,都应该充满善意,这样才有利于儿童心理健康。在其他部分作者也告诉我们,一些不容忽视的小细节,让孩子保持一颗童心很重要;我们应正确处理孩子在青春期和异**往这件事,正确引导孩子如何正确处理好男女生之间的关系。另外,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犯错误不可避免,正确看待孩子的缺点,才能让孩子在这些缺失的方面得到完善。我们教育孩子应掌握合适的正确方法。

  “孩子原本不需要为学*苦恼,凡是因为学*感到痛苦的孩子,都因为他遇到了不正确的引导。只要观念和方法改一改,孩子的学*就可以变得轻松愉快。”在第二章中,作者主要讲述怎样正确的引导孩子去学*,我们不要把学*强加给孩子,而是要让孩子自主、快乐的去学*,发现学*的趣味。在另一方面,作者着重于阅读对孩子的重要性。阅读一方面可以让孩子了解到更多新知识,一方面书中所传达的***、正能量,也会对孩子的品德形成一定的影响。只要有正确的引导,孩子的学*就是轻松而愉快的。

  “品格决定命运,童年决定一生”这是作者在第三章节引言部分所说的。如何对孩子进行品格教育?不需要说教,不需要奖惩,所有的教育都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个人培养孩子形成良好品格,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孩子的模仿、学*能力都很强,父母的一言一行无不在影响着孩子。

  在第四章节“培养良好的学**惯”。作者在本章节提出很多令人吃惊的观点,如“惩罚你,也不让你 写作业”“替孩子 写作业”“学*不要刻苦努力”“不考100分”这些大胆而不失理性的做法,可能会有很多人不了解不赞同。但我们要看到作者这些做法背后的实质,我们不是在放纵孩子,而是通过另一种方式来让孩子自觉的学*,保持孩子对学*的兴趣和热爱,而不是被繁杂而沉重的学*压得喘不过气来。只要方法用对了,我相信良好的学**惯将伴随孩子终生。

  “家长掌握着孩子的命运,任何改变孩子的打算,都必须从改变家长做起。”家长教育理念上的“一念之差”,可以让孩子的命运有千差万别的不同。作为家长,必须具备家长应有的智慧。有智慧的家长,才能带好孩子,让孩子觉得幸福。作者在文中说到“做家长的素养和理性就表现在,每当你准备采取什么方法教育孩子,都要就你所采取的手段思考一下……”。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需要付出许多理性与思考,教育其实就在这点点滴滴的细节中。你付出一点理性思考和智慧,孩子会用十倍的优秀来回报你。

  “儿童无小事”这一点就要求父母在小事上有正确的观念,不误导孩子。很多我们看起来幼稚、可笑的小事,对孩子来说却是天大的事。如果处理得稍不恰当,就很有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在小事上父母正确的观念,很有可能就是帮孩子成就了大事,孩子也会以做大事的气质回报家长。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提出了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章可循,让父母获得许多有效的经验和正确的方法,教育意识也随之改善。这本书不但告诉我们怎么能提高孩子成绩,而且告诉我们怎么教孩子做人,教我们培养一个自觉、自强、自立的孩子。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2000字 2

  从教十几年,为人父母也有六年之久。看过的教育类书籍不过十几部。说实话,收获不多。读的时候总觉得句句有理,放下书却觉得什么都不会。因为孩子们的状况是花样百出的,真不晓得该怎么说、怎么做才能既不伤着孩子的心灵,又能解决问题。有时甚至觉得自己根本不适合搞教育,畏畏缩缩的状态,怎么去指导别人呢?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是同事小梅介绍的,一开始没太引起注意,后来孩子的老师又向我介绍它,于是就到书店买来一本试读。

  尹建莉自己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曾两次跳级, 2007年16岁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被内地和香港两所名校同时录取。

  作为有从教经验的母亲的教子手记,这本书的确有很多可取之处。班里有50个孩子,作为班主任,我也确实应该具备一个母亲的智慧。

  书中第一章说:父母之爱都如大海,但有质量差别。我想,教师之爱均如江水,虽然都有奔涌之势,却有质量之分。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教师的学历、地位等,而是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细节的处理水*。我们实在应该努力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我们的师爱质量。不仅要知道怎样欣赏孩子们的优点,更要懂得如何看待他们的缺点。

  第二章的题目是“把学*做成轻松的事“。我读这一章时的感觉是“震撼“。她说,孩子原本不需要为学*而苦恼,凡是因为学*感到痛苦的孩子,都是因为他遇到了不正确的引导。只要观念和方法改一改,孩子的学*就可以变得轻松。小学,甚至初中,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逆转的。使情况发生逆转的神奇力量就是:课外阅读。而且她强调,阅读的动机就是有趣,这样才会保证让孩子喜爱这项活动。

  回想我们的阅读教学和指导,尽是些名家大作,也不管孩子是否喜欢,就逼着孩子们去读,他们对阅读怎能不心生畏惧?而作者通常通过诱惑的方式引孩子阅读。她说,强迫只能产生排斥。但很多人,不论教育者还是家长,通常把方法用反!经她这么一点,我真觉得以前的教学方法是多么的不高明。

  书中其他章节还讲到了比黄金还珍贵的四个字——实事求是;怎样培养良好的学**惯;如何让孩子自觉地少看电视;反对多遍罚写的暴力作业;如何看待电脑游戏;对“儿童多动症“的坚决否认等等。

  纵观全书,尹建莉更像是一位艺术型的教育家。她把教育化成了涓涓细雨,巧妙地渗入了孩子的心田。她的孩子是在无痛苦的状态下茁壮成长的。

  读完此书,心中感触颇多。一些教育原理被渗透到教育实践中,尹建莉又用易懂的话语把教育细节展示给我们,在我看来,这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很多人也做得很好,但不愿意说,当然也可能不会说。他们没有让自己的优良 思想和行为产生更大范围的影响,只能说这是一种遗憾。

  不管写书可以带来怎样的经济利益,都不应该成为我们拒绝阅读此书的理由。当然,每个人的理解和吸收能力各不相同,还有,大家的阅读口味各不相同,因此,是否愿意打开这本书,以及看后收获有多少,真得因人而异。

  我觉得在孩子们的基因无法重组的情况下,外界环境对他们产生怎样的影响,就会铸就孩子怎样的人生。有人主张顺其自然,我觉得这时一种博 学的心态,中奖率不高。孩子们必然要与周围的环境产生关联,你若不为他们创造好的教育环境, 提供高质量的信息,他们就可能受恶劣环境的影响,接受低质量的信息。当然,你若认为恶劣的环境可以增加孩子的抵抗力,那任何人都拿你没办法。

  还有人觉得为人师或为人父母者足够英雄,就会成为孩子们最好的榜样。因此,努力进修、努力做事业,就会对孩子们产生最深刻的影响。君不见,财人子女顽劣者多,难道他们的父母不精通商道?高学历家庭孩子,心情抑郁者多,难道他们的父母不够博学多识?

  教育是一门学问,有其独特的门路。别为自己的懒惰和不求甚解找美好的借口了。拿起教育类书籍,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翻来阅读几页,你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助孩子们美好的人生之旅一臂之力吧!

  自然,相信一切与一切都不相信,同样不可取,我们得辩证的吸收。我们也不能奢望一本书能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只要能得到有益的启示,引起深刻的思考,那就值得一读。

  信息对人产生作用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人们自由的吸取,或者说个人顺着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去选择相应的信息。另一种是横加干预式的,或者是 领导上逼的,或者是学*、工作需要迫使的,甚至是亲朋好友热情推荐的。后一种很容易让人产生本能的反抗。如果您认为我也是在极力向人施压,那我尊重您的感受,只要您不怕有遗憾。人生遗憾多的是,在教育学*这一块有缺失,对您来说又算什么呢?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2000字 3

  幼儿园推荐阅读尹建丽老师编著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并以此书作为本学期读书交流会的作品。虽然还没有成为母亲,但是作为几十个孩子在幼儿园共同的“妈妈”老师,我觉得更加有必要学*、了解书中关于教养幼儿的方法与策略。

  打开书,刚看到第一章,标题为——“打针有点疼”,再往后阅读内容就已经被深深地吸引了。打针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一说到打针,很多孩子都会“谈针色变”,痛感和恐惧感会让孩子“失去理智”做出很多疯狂的事情,如满地打滚拒绝打针、无论家长和医生怎么哄骗威胁,无止境哭闹等。虽然孩子被强行按在了父母的怀里成功的完成了任务,但是这样的阴影和恐惧并没有从孩子的心理抹去,这样的恶性循环只会让下一次的打针变得更加痛苦,家长会怪罪孩子太胆小任性,而孩子则会把小小的打针事情当做洪流猛兽,甚至终身都会从心理抗拒,可能耽误病情的调理和身体的健康。

  而尹建丽老师在书中,用很好的方法巧妙的化解了众多家长头疼的事情,让她的女儿从容的面对打针这件事情。首先,我们要充分的了解孩子的心理,无止境的抗拒是表明了他内心的极度恐惧,作为**,我们要客观、理性的告诉孩子,我们将要做的事情,并不像狮子、老虎那般可怕。其次,作为**,我们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且以孩子可以接受的程度客观的告诉他,可能会有一点点的痛感,但是那就像从小椅子摔下来一样,不会非常严重。最后,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你可以告诉他:“今天你非常勇敢,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经常会听到家长在我跟前抱怨说:“李老师,你不知道,我们家这个孩子在家是特别的调皮,做错事情还不准大人批评,大人的声音只要稍微大一点点,他立刻就会倒地大哭大闹一番,反而显得他很委屈一样。”“在家挑食,不爱吃蔬菜,不爱喝水,每次都要谈好条件才会吃上几口。”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语。

  看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文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

  印象最深的就是作者提倡的适当使用逆向思维。她讲了一个故事:三位无聊的年轻人,闲来无事时经常以踹小区的垃圾桶为乐,居民们不堪其扰,多次劝阻,都无济于事,别人越说他们踹的越来劲儿。后来,小区搬来一位老人,想了一个方法让他们不再踹垃圾桶。有一天当他们又踹时,老人来到他们面前说,我喜欢垃圾桶被踢时发出的声音,如果你们天天这样干,我每天给你们一美元报酬。几个年起人很高兴,于是他们更使劲的去踹。过了几天,老人对他们说,我最*经济比较紧张,不能给你们那么多了,只能每天给你们50美分了。三个年轻人不太满意,在踹时就不那么买劲了。又过了几天,老人有对他们说,我最*没收到养老金支票,只能每天给你们10美分了,请你们谅解。“10美分?你以为我们会为了这区区10美分浪费我们的时间?”一个年轻人大声说,另外两个人也说:“太少了,我们不干了!”于是他们扬长而去,不再去踢垃圾桶。老人是位攻心高手,他把几个年轻人的“乐趣”变成一种“责任”他用减少支出刺激他们对踹垃圾桶产生逆反心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适当的使用逆向思维,刺激孩子的热情,不要刺激孩子的厌恶之情。

  最后,和大家一起分享尹老师教育的七要素是:

  1、提高爱的质量。

  2、把学*做成轻松的事。

  3、一生受用的品德教育。

  4、培养良好的学**惯。

  5、做家长应有的智慧。

  6、小事儿就是大事情。

  7、走出坑人的教育误区。

  教育的七要素,每一点讲得都很详细,作者通过自己接触的实例,把教育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教我们用哪些方法去解决教育的问题,而使孩子既受到教育又不受伤害,保持孩子的那份纯真。

  感受还很多,自己慢慢体会吧。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我们应该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 总结再实践,愿我们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越来越融洽!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2000字 4

  在孩子1岁的时候,读完了这本书。假期又读此书读到最后的时候,有种感觉,,对孩子以后将会出现的状况有了一个大概的预期。明显感觉养孩子真是不容易,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光是对孩子,对大人也是一种挑战。

  以我原来的想法,教育孩子只要给她们无限的爱,以理性的态度教育她们,孩子自然地会健康成长。我也不要求他成为优秀的人,只要他能追随自己的内心,健康快乐的成长就行了。直到读到这本书才知道,养孩子的过程中会碰到许多问题,不光取决于家长的教育态度,其他的,比如周围的环境、接触到的人、一些突发的状况等等都会给孩子在成长中造成困扰。

  本书的作者提出了很多有启发性的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阅读。作者非常强调从小要养成孩子的良好阅读*惯,可以说是在书中不遗余力的宣传。最开始阶段是如何让孩子喜欢上阅读,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跟孩子一起读书,给孩子讲故事。在家中的时候,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地让孩子感觉到读书是有乐趣的。如果家长都不愿意读书,孩子又怎么会喜欢上读书呢。孩子在刚开始接触到阅读的时候,作者建议家长不要让孩子一边查字典一边读书,那样做会破坏阅读的连贯性和读书的乐趣。如果碰到不认识的字,家长要尽量的告诉孩子,以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当孩子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后,作者还鼓励家长放手让孩子读大部头的书,即使当时读的有困难,但是只要坚持下来,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作者还强调了阅读对孩子学*的重要性,长时间的坚持阅读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学到的知识,也对孩子以后的 写作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培养孩子的语感,这对今后的学*将大 有帮助。阅读也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性格形成影响,因为既然能静下心来读完一本书的话,以后在做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也可以不受打扰。

  第二是保护孩子学*兴趣。这方面作者提出了几个比较有效的建议。其一是,当孩子碰到目前基础教育中的“暴力作业”的时候,家长的做法。作者提出的方法有一定的 参考价值,具体的做法是代替孩子去完成,而给孩子留出业余时间去阅读。姑且不论这种方法的正确与否,起码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孩子的学*兴趣。第二个是,不要拿学*作为惩戒孩子的手段。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要把不良的嗜好当惩戒手段,比如:长时间的玩电脑游戏、无节制的看电视等。这么做既不会让孩子感觉学*是不好的,只会让她们觉得学*应当从始至终都是让人快乐的。

  第三是培养孩子的自觉意识。作者主要介绍了这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首要的前提是家长要对自己孩子的能力有信心,不要包办孩子所有事情。这在当前的社会尤为重要。现在的家庭中的孩子都可以说是家庭的中心,家长本来就都是独生子女,摘生了这么一个孩子,她(他)的地位就可想而知了。在这样的家庭中,普遍的情况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隔辈人全都围着孙子、孙女转,害怕孩子受一点委屈。可以说是拿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家长也是,深知道现在的社会压力和学*压力大。一方面想让孩子多学点,另一方面又怕孩子太辛苦。所以为了让孩子轻松一些,往往把孩子除了学*以外的所有事情全部包办了。但是这么做,久而久之的就造成了孩子除学*以外的其他能力就越来越差,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技能一点也没有学会。针对这些情况,作者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鼓励让家长勇敢的“放手”,让孩子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要相信孩子有完成的能力。作者之后举了一个让自己孩子独自坐火车回老家的例子,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看出孩子的能力有些方面已经很强了,只是有些家长不舍得“放手”,造成了孩子的信心越来越差,到最后就真的什么都不行了。这就像婴儿学*走路一样,到了能走的时候,家长越早放手让孩子独立地去走,孩子就会越早地学会走路。但是有的家长怕孩子磕到碰到,孩子也就迟迟地学不会走路。这方面就需要家长有两方面的智慧了,一个是准确的把握孩子什么时候有什么样的能力,另一个是勇敢的“放手”的勇气,两者缺一不可。

  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发生其他情况的应对技巧。比如应对教师的“冷暴力”,作者建议家长要及时的跟教师沟通,甚至可以去“贿赂”教师,目的无非是不给孩子造成潜在的伤害源。又比如如何对待老欺负自己孩子的“坏孩子”,一方面是要做到对对方的尊重,另一方面是加强沟通。诸如此类的情况,作者都提出了许多亲身使用过的方法。核心的原则就只有一个:不给孩子造成干扰,不能因为大人的干涉,给孩子带来麻烦。

  以上皆为本书的一些主要内容,了解了这些,对我的启发相当大。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对作者孩子管用的方法不一定对我的孩子也管用,作者能应用的方法不一定我也能很好的应用。还是得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周围的实际环境,合理的做出判断,明智的选择应对手段,来解决遇到的情况。但是原则肯定都是作者所写的,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概莫如是。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2000字 5

  一位同行朋友推荐我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书是我在 网上下载的,本来我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读这本书的,没想到,从读“序”开始,我就开始一下投入到作者教育孩子时的情境中去了。于是,我迫不及待的买了一本新书开始仔细认真的阅读。作者在书中没有一点的废话,也不像其他教育书籍那样说着不知所谓的大道理。这本书给予妈妈们的都是实实在在生活中可能经历着或即将经历的事情,对于茫然的我来说,它来的太是时候了!当然我作为老师,有些例子也是能够运用到自己的日常教学中来的。尹老师在书中各个章节中运用的话语及选择的案例,读来都非常亲切:

  1、如果她和小朋友都想玩一个布娃娃,发生冲突,我们既不要求她出让,也不怂恿她抢夺,而是赶快用另一个东西来吸引她和小朋友的注意,让她知道好玩的东西不止一样;或者引导她和小朋友一起玩,体会合作的愉快。

  2、教孩子善待“对手”。安慰得稍好一些时,再像对待她一样,带着她给小板凳揉揉痛,告诉小板凳“马上就不痛了”。这样做,不但没有让小板凳站到她的对立面,成为“加害”她的坏蛋,还能作为朋友分担痛苦,并让她意识到“碰撞”是双方的事,要互相体谅。

  3、我们一直注意发展圆圆的诚实品格,除非是极偶尔的情况下出于善意的需要,否则绝不教她说假话;同时我们也注意尽量以身作则,自己首先做诚实的人。孩子说谎不外乎两个原因,一个是模仿大人,一个是迫于压力。每个孩子最初的谎言都是从这里来的。

  4如果家长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从不去虔诚地思考,不去理性地处理,只是凭性情做事,一遇到问题就着急,一着急就发脾气,这只能说明你是个任性的家长。一个任性的家长,怎么可能不培养出一个任性的孩子呢?可以说,致使儿童无法养成好*惯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命令、唠叨和指责。所以当家长责怪孩子某个*惯不好时,首先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

  5、说100分才是好样的,才是令人满意的。家长就这样把学*变得功利,不知不觉把孩子往歧路上引,让孩子偏离学*的正途。尤其前一位家长,她不但让孩子对学*怀有虚荣心,还教唆孩子去嫉妒。——这几条对于我们老师也是有很大的启发:是否孩子100分了才是最棒的呢?

  6、几乎没有哪个孩子会愈挫愈勇,他们需要成功体验。成功体验不是偶尔得到的高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后的喜悦。——对于作为班主任的我,要给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学*不太好的可以从其他方面着手,绘画、音乐、劳动……

  7、人生来不是为了让别人去“管”的,自由是每个人骨子里最珍爱的东西。儿童尤其应该舒展他们的天性,无拘无束地成长。

  8、暴力教育能让孩子变得顺从,不会让孩子变得聪明和懂事;能让他们变得听话,不会让他们变得自觉和上进——暴力教育能得到一些暂时的、表面的效果,但它是以儿童整体的堕落和消沉为代价的。打骂是教育中最坏的办法,这种野蛮的教育方式其实完全没有任何“教育”要素,它只是让父母出口恶气。!

  现将本书的教育观点 总结如下,以便加深自己的记忆。

  观点1:信任孩子,信任孩子都是善的,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教会他承担自己选择的结果。不管才是最好的管

  观点2:保护孩子实事求是的心灵,前提是家长要关注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实事求是。身教重于言传。

  观点3: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记过簿会固化孩子的缺点,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学会正确的表扬方式,具体和有比较,多做良性暗示和正面刺激。当然我作为老师这点也是适用的。

  观点4:孩子成长需要试误,家长需要理解过失带来的价值,看到过失和成绩同样具有正面教育功能。凡是出于经验或心不在焉的过错,只要不涉及道德问题,都不必指责或发火,甚至不需要提出来,孩子自己会在这种过程中感受不便和损失。

  观点5:不陪孩子 写作业,“不陪”才给孩子留下了让*惯在内心生长的空间;学*不要刻苦努力,要让孩子觉得学*是一种很有乐趣的事情;不追求100分和考好了不奖励(学*一定不能功利)

  观点6:课外阅读能提升孩子的智力状态和学*能力,阅读实质上构成了孩子对生活的参与性,构成了他们经历上的丰富性。

  作为老师,我们除了教会学生知识,更应教会他们做人。

  注:作者:尹建莉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学硕士,她的课题研究方向就是幼儿教育,而且她还是一个成功的孩子妈妈。说她成功不仅仅倾向于她个人的成功,她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是成功的。她的女儿曾经连续2次跳级,是北京市的优秀三好学生,在16岁的时候参加全国高考就以超过清华录取分数线22分的高分被录取。同时,尹老师的孩子还是一个乐观、积极向上、博爱的孩子,她善良、聪慧、为人厚道。在多年的学*生涯中,每年的优秀学生和三好学生评选均能几乎以“全票”通过。这不仅说明她的孩子品学兼优,在为人处事方面,她也已经掌握了中庸之道,能够获得很多人的爱戴、尊重。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最句子文案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04778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