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教案 >

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优选【5】篇

日期:

  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 1

  设计说明

  1.加强动手操作,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因为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所以要多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培养学生掌握技能技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让学生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时,先让学生动手操作,“解剖”长方体和正方体,展示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各自的6个面。然后通过比较分析,深刻地体会长方体或正方体各自6个面的面积之和就是这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2.合作探究,实现自主发现。

  合作探究是学生学*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能促进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在学生感知了表面积的意义之后,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自主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不同计算方法,然后根据正方体的特征归纳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思维和求异思维。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长方体纸盒

  学生准备长方体牙膏盒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猜测质疑,引入新课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得非常广泛,老师也收集到这样两个纸盒(出示两个大小比较接*的长方体纸盒),怎样才能比较出这两个长方体纸盒,谁用的纸板比较多呢?(学生讨论后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谁用的纸板比较多,使学生产生拆开纸盒研究长方体表面积的想法,从而主动探究体与面的关系,同时引发学生的争论,使其主动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演示操作,形成表象,建立概念

  1.感受表面积的意义。

  (1)把长方体牙膏盒沿棱剪开并展开,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并让学生观察后回答:

  ①长方体哪几组面的面积相等?

  ②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学生观察后汇报)

  师明确:长方体上、下两个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就是长方体的长和宽;前、后两个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就是长方体的长和高;左、右两个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就是长方体的宽和高。

  (2)什么叫长方体的表面积?

  (板书: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剪开并展开长方体实物,让学生真正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在实际观察中让学生充分感知并建立表面积的表象,从而发现并归纳出表面积的意义。

  2.探究求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回忆。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预设

  生: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2)议一议。

  长方体上、下面的面积=()×();

  长方体前、后面的面积=()×();

  长方体左、右面的面积=()×()。

  (3)总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用字母表示为S=2ab+2ah+2bh。

  方法二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用字母表示为S=(ab+ah+bh)×2。

  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 2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运用: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如果告诉了长方体的长、宽、高,怎样求它的表面积?

  2、 如果要求正方体的表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怎样求?

  3、 一个长4分米、宽3分米、高2分米的长方体,它占地面积是多少*方米?表面积是多少*方米?

  4、一只无盖的长方形鱼缸,长0、4米,宽0、25米,深0、3米,做这只鱼缸至少要用玻璃多少*方米?

  二、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26页第11~13题。

  1、第11题

  (1)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粉刷教室要粉刷几个面?哪一个面不要粉刷?还要注意什么?

  (3)列式解答

  4×[8×6+(8×3+6×3)×2-11、4]

  =4×[48+42×2-11、4]

  =4×120、6=482、4(元)

  答:粉刷这个教室需要花费482、4元。

  2、第12题

  这是一道计算组合图形的表面积的题,提醒学生:两个图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不能算在表面积里。

  分析:前后面的面积是相等的,就是把3个长方体前面的面相加即可。

  左右两面也相等,实际上就是求中间这个长方体左右的两个面即可。

  解:涂黄油漆[40×(65-10)+40×65+40×40]×2

  =(2200+2600+1600)×2=12800(cm2)

  涂红油漆40×65×2+40×40×3=5200+4800=10000(cm2)

  答:涂黄油漆的总面积为12800cm2,涂红油漆的面积为10000cm2。

  3、第13题

  提示:把一个长方体从中间截断,就可以分成两个正方体。

  让学生分别计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和切后的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和,再比较它们的表面积,看有没有发生变化。

  小结:截完后,增加了两个截面。所以,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大于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四、课后作业

  完成练*册中本课时练*。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三)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 ×2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 3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运用: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如果告诉了长方体的长、宽、高,怎样求它的表面积?

  2. 如果要求正方体的表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怎样求?

  3. 一个长4分米、宽3分米、高2分米的长方体,它占地面积是多少*方米?表面积是多少*方米?

  4.一只无盖的长方形鱼缸,长0.4米,宽0.25米,深0.3米,做这只鱼缸至少要用玻璃多少*方米?

  二、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26页第11~13题。

  1.第11题

  (1)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粉刷教室要粉刷几个面?哪一个面不要粉刷?还要注意什么?

  (3)列式解答

  4×[8×6+(8×3+6×3)×2-11.4]

  =4×[48+42×2-11.4]

  =4×120.6=482.4(元)

  答:粉刷这个教室需要花费482.4元。

  2.第12题

  这是一道计算组合图形的.表面积的题,提醒学生:两个图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不能算在表面积里。

  分析:前后面的面积是相等的,就是把3个长方体前面的面相加即可。

  左右两面也相等,实际上就是求中间这个长方体左右的两个面即可。

  解:涂黄油漆[40×(65-10)+40×65+40×40]×2

  =(2200+2600+1600)×2=12800(cm2)

  涂红油漆40×65×2+40×40×3=5200+4800=10000(cm2)

  答:涂黄油漆的总面积为12800cm2,涂红油漆的面积为10000cm2。

  3.第13题

  提示:把一个长方体从中间截断,就可以分成两个正方体。

  让学生分别计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和切后的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和,再比较它们的表面积,看有没有发生变化。

  小结:截完后,增加了两个截面。所以,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大于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四、课后作业

  完成练*册中本课时练*。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 ×2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 4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

  1.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运用: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

  2.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二、新课讲授

  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另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

  师生共同复*长方形的特征。请同学们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得到右面这幅展开图。

  (2)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然后师生共同复*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得到右面正方体展开图。

  (3)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展开图,看看哪些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中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观察后,小组议一议。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2)出示教材第24页例1。

  理解分析,做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这个长方体饭包装箱的表面积)

  先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后把每个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3)尝试独立解答。

  (4)集体交流反馈。

  老师根据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板书。

  方法一:长方体的表面积=6个面的面积和

  0.70.4+0.70.4+0.50.4+0.50.4+0.70.5+0.70.5=0.28+0.28+0.2+0.2+0.35+0.35=1.66(m2)

  方法二:长方体的表面积=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

  0.70.42+0.50.42+0.70.52=0.7+0.56+0.4=1.66(m2)

  方法三:(上面的面积+前面的面积+左面的面积)2

  (0.70.4+0.50.4+0.70.5)2=0.832=1.66(m2)

  (5)比较三种方法,你认为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是找什么?这三种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

  (6)请同学们尝试自己解答教材第24页例2, 集体交流算法,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解答计算正方体表面积的。

  三、课堂作业

  1. 完成教材第2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25~26页练*六第1、2、3、4、6、7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掌握了长方休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学*,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

  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 5

  教学内容:

  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结合实际生活,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2、通过练*、操作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求知欲

  教学重点:

  能根据生活实际,对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进行正确的判断。

  教学难点:

  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具运用: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且学*了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请大家试着解决下面的两个问题。(出示课件)

  1、做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的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纸板?

  2、 一个棱长和为180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师:通过前两节课的学*,我们学会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就是计算出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但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只需要计算其中一部分面的面积之和,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思考了。

  二、新课讲授

  1、教材25页第5题

  (1)一个长方体的饼干盒,长10 cm、宽6 cm、高12 cm。如果围着它贴一圈商标纸(上下面不贴),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需要多少*方厘米?

  (2)学生读题,看图,理解题意。

  (3) “上下面不贴”说明什么?(说明只需要计算4个面的面积,上下两个面不计算)

  (4)学生尝试独立解答。

  (5)集体交流反馈。

  方法一:10×12×2+6×12×2=240+144=384 (cm2)

  方法二:(10×12+6×12)×2=(120+72)×2=384 (cm2)

  答: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需要384*方厘米。

  2、教材26页第8题

  (1)课件出示教材26页第8题图片及文字:一个玻璃鱼缸的形状是正方体,棱长3 dm,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多少*方分米?(鱼缸的上面没有盖)

  (2)学生读题,看图,理解题意。

  (3)提问“鱼缸的上面没有盖”说明什么?(说明只需计算正方体5个面的面积之和)

  (4)请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

  3×3×5=9×5=45 (dm2)

  答: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45*方分米。

  三、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26页练*六第9、10题。

  四、课堂小结

  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册中本课时练*。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

  一个长方体的饼干盒,长10cm、宽6cm、高12cm。如果围着它贴一圈商标纸(上下面不贴),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需要多少*方厘米?

  方法一:10×12×2+6×12×2

  =240+144

  =384 (cm2)

  方法二:(10×12+6×12)×2

  =(120+72)×2

  =384 (cm2) 答: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需要384*方厘米。

  一个玻璃鱼缸的形状是正方体,棱长3 dm,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多少*方分米?

  3×3×5

  =9×5

  =45 (dm2) 答: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45*方分米。


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优选【5】篇扩展阅读


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优选【5】篇(扩展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 (菁华5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1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运用: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

  2.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二、新课讲授

  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另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

  师生共同复*长方形的特征。请同学们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得到右面这幅展开图。

  (2)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然后师生共同复*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得到右面正方体展开图。

  (3)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展开图,看看哪些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中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观察后,小组议一议。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2)出示教材第24页例1。

  理解分析,做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这个长方体饭包装箱的表面积)

  先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后把每个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3)尝试独立解答。

  (4)集体交流反馈。

  三、课堂作业

  1. 完成教材第2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25~26页练*六第1、2、3、4、6、7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掌握了长方休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学*,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2

  教学内容:

  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 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 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探索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正确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盒子一个,剪刀一把。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计算一些物体的表面积。如粉笔盒需要多少纸皮?教室的四面墙壁需要土上多少涂料?装修房子要贴上多少瓷砖?这些都需要计算表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的表面积。

  请同学们思考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二、探索新知

  1、老师演示课件,学生边看边思考:

  1)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2)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它们的面积怎么样?有几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

  2、将自己准备的盒子量出长、宽、高,沿一条棱剪开,得到长方体的展开图,并将展开后图形的每个面标上“上、下、前、后、左、右”。

  我们把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6个面的面积总和加起来就叫做它的表面积。

  3、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例1:教师演示课件,学生读题,如图。

  3cm

  5cm

  教师启发:“做这样一个长方体纸盒要用多少*方厘米的硬纸板”就是要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首先要找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可以计算每个面的面积,把每个面的面积合在一起就是表面积。

  上、下面变粉色并闪动,学生填空,长__,宽__,面积__;

  前、后面变黄色并闪动,学生填空,长__,宽__,面积__;

  左、右面变绿色并闪动,学生填空,长__,宽__,面积__。

  所以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7×5×2+ 5×3×2+ 7×3×2

  上下两面前后两面左右两面

  面积的和面积的`和面积的和

  学生计算其结果。

  4、这道题还可以怎样列式解答,要求学生自己做,待学生独立做完后,教师订正。

  (7×5 + 5×3 + 7×3) ×2

  上面面积 前面面积 左面面积

  比较两种方法,引导学生说出根据乘法分配律可以把第一个式子改变成第二个式子,而第二种更简便些。

  引导学生概括,推出长方体表面积公式:

  (长×宽+长×高 +宽×高)×2

  三、巩固练*

  1、估一估,算一算 18页

  2、试一试 .

  给棱长为0.8米的正方体木箱的表面涂上油漆,涂漆部分的总面积是多少?

  3、讨论:如何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4、小结: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我们学*了长方体的表面积有什么用?(铺地砖、粉刷墙壁、计算长方体罐头商标纸的大小,都要用到这部分知识)

  五、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例1。做一个长7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方厘米硬纸板?

  第一种:7×5×2+5×3×2+7×3×2

  =70+30+42

  =142(*方厘米)

  第二种:(7×5+5×3+7×3)×2

  =71×2

  =142(*方厘米)

  答:至少需要142*方厘米硬纸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3

  教学要求

  1、根据正方体特征,推导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学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问题。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用具

  教师准备:一个正方体纸盒和例3的实物模型、投影仪;学生准备:一个正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看图并回答。(投影显示)

  (1)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2)怎样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2、看看各自准备的正方体回答问题。

  (1)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2)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怎样?

  (3)如果给你正方体一条棱的长度,你能算出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吗?

  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实际应用。(板书课题)

  二、实践探索

  1、小组合作学*----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①题中的棱长就是每个面的什么?

  ②你能算出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吗?

  ③小组合作,寻找计算方法。

  3×3×6或者32×6

  =9×6=9×6

  =54(*方厘米)=54(*方厘米)

  说明:上面两种做法都对,32表示2个3相乘。

  2、教学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

  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时还要根据实际需要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中某几个面的面积,如:投影显示例3,拿出实物模型。

  (1)帮助学生分析题意。

  ①售米的木箱是什么体?

  ②“上面没盖”就是没有哪一个面?

  ③要求的问题,实际上是算哪几个面的面积之和?

  (2)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解答方法,只列式不计算。

  (3)学生讲所列出的算式的含义,确定正确后算出结果,集体订正。

  三、课堂实践

  做第27页的“做一做”,先让学生列出解答的算式,并讲一讲自已是怎样想的,确定正确后算出结果。

  四、课堂。

  学生今天学*的内容。

  五、课堂实践

  做练*六的第5、6、7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4

  教学目标

  (一)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二)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二)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教学用具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可展开)、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准备

  1、口答填空。

  (1)长方体有( )个面,一般都是( ),相对的面的( )相等;

  (2)正方体有( )个面,它们都是( ),正方形各面的( )相等;

  (3)这是一个( ),它的长( )厘米,宽( )厘米,高( )厘米,它的棱长之和是( )厘米;

  (4)这是一个( ),它的校长是( )厘米,它的棱长之和是( )厘米。

  2、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

  教师: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它们的表面都有6个面,今天就来研究它们表面的大小。(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学*新课

  1、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教师出示长方体教具,用手摸一下前面(面对学生的面),说明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个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再用手摸一下左边的面,说它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它的大小是它的面积。

  教师:长方体有几个面?学生:6个面。

  教师用手按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摸一遍,说明这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请学生拿着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盒子也摸一摸,同时两人一组相互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再请同学拿着正方体盒子,两人一组边摸边说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拿着长方体盒子)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能一眼全看到吗?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一眼全看到?

  学生讨论。(把六个面展开放在一个*面上。)

  教师演示:把长方体盒子、正方体盒子展开,剪去接头粘接处,贴在黑板上。也请每位同学把自己准备的长、正方体盒子的表面展开铺在课桌上。

  教师:请再说一说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口答。)

  教师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请同学拿着自己的长方体(用展开图折上)。教师:请量出它的长、宽和高,说一说哪些面大小相等?指出相邻的三个面各用哪两条棱作为长和宽?

  学生四人一组边操作边讨论后归纳:

  上下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宽作为长和宽的;前后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高作为长和宽的;左右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高和宽作为长和宽的。 教师:对长方体实物,我们已经会找它每个面对应的长和宽了,在*面图上会不会找呢?

  请同学用自己的展开图练*找各面的长宽。然后再请一两位同学上讲台,指出黑板上展开图中相等的面和对应的长和宽。

  教师:我们再从立体图形上看一看。(用电脑动画软件或抽拉投影片演示)

  (图像要验证相对的面相等,展示每个面对应的长和宽。)

  教师:想一想,长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

  学生讨论后归纳,老师板书:

  上下面:长×宽×2

  前后面:长×高×2

  左右面:高×宽×2

  (2)请同学们用新学的知识来解答下面的问题:例1(投影片)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厘米2硬纸板?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或学生板书,同时其余同学填书上。)

  解法1:6×5×2+6×4×2+5×4×2

  =60+48+40

  =148(厘米2)

  解法2:(6×5+6×4+5×4)×2

  =(30+24+20)×2

  =74×2

  =148(厘米2)

  答:至少要用148厘米2纸板。

  练一练:(投影片)一个长方体长4米,宽3米,高2.5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米2?(请几位同学用投影片做,选作订正样题。)

  教师:如此题改为同样尺寸的无盖塑料盒求表面积如何办?

  学生:应该少算上边的一面。列式:

  4×3+4×2.5×2+3×2.5×2

  3、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教师:看看自己的正方体表面展开图,能说出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吗?

  学生:一个面的面积乘以6。

  教师:用棱长来表示它的表面积。

  学生:棱长×棱长×6

  (2)试解下面的题。

  例2(投影片)一个正方体纸盒,棱长3厘米,求它的表面积。

  请同学们填在书上,一位同学板书:

  32×6

  =9×6

  =54(厘米2)

  答:它的表面积是54厘米2。

  教师:如果这个盒子没有盖子,做这个盒子要用多少纸板该如何列式?

  学生:少一个面。列式:32×5

  教师:说表面积是指六个面,实际问题中有的不是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审题时要分清求的是哪几个面的和。

  (3)练*:课本P26做一做。(请两位同学写投影片,其余同学做本上。)

  用学生投影片集体订正。

  (三)巩固反馈

  1、口答课本 P27:1。

  2、计算课本P27:2。(各请两位同学用投影片写,集体订正。)

  3、口答。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长方体的三角棱分别叫它的长、宽、高。 ( )

  (2)一个棱长 4分米的正方体,求它的表面积的列式是42×6,结果是48分米2。 ( )

  (3)用四个同样大的正方体小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四个小正方体表面积的和小。 ( )

  (四)课堂总结及课后作业

  1、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

  2、作业:课本P27:3,4,5。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长方体和正方体中每个面的面积计算是旧知识,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要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使学生准确地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六个面之间的位置、大小关系,进而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中,设计安排了学生实物操作,观察*面图、立体图的动画演示,其目的是让学生的思维活动上两个台阶,其一是由看实物到看立体图,其二是由知道了长、宽、高就能想象出实物图形,这样既使学生在空间图形的基础上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节新课教学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教学长、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第二部分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第三部分教学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由此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2、能根据现实情景和信息,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观察思考等方法,去探求长方体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探求意识和探求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流程:

  一、复*旧知,引入新课

  1、复*长方体的特征。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知道它们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那么它们都有哪些特征?

  生: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都已经掌握了长方体的特征。那么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长方体,一起来探究一下长方体的面。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师:现在老师手中有一个长方体纸盒,昨天同学们回家也都做了一个,刚才我们说长方体有6个面,他们分别是,(边说边指),那么如果我们沿着长方体的某些棱剪开,再展开,会是什么形状呢?

  接下来学生动手剪(强调要求)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展开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原来的立体图形变成了*面图形。

  生:我发现长方体展开后还是由6个长方形组成的。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演示(实物展开后贴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还能像中一样找到刚才指出的前面吗?后面又在哪里呢?你还能找出上、下、左、右分别在什么地方吗?

  生:能。

  师:那么请你们在自己的长方体展开图中标出上、下、左、右、前、后。

  师:观察长方体展开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我们知道长方体有6个面,哪些面的面积是相等的?

  生:前后面,左右面,上下面是相等的。

  师:为什么?

  生: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2)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同桌合作)

  生:上、下每个面的长和宽是长方体的长和宽,每个面的面积是长x宽;前、后每个面的长和宽是长方体的长和高,每个面的面积是长x高;左、右每个面的长和宽是长方体的高和宽,每个面的面积是宽x高。

  师:同学们,像这样我们把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

  (板书:表面积)

  (2)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师:那么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呢?

  小组合作:1,先独立思考,记录下自己的方法。

  2,小组内交流,探讨哪种方法更简便。

  学生作业展示:长x宽x2+长x高x2+宽x高x2

  或者(长x宽+长x高+宽x高)x2 分别解释

  教学例1。

  出示例1: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方米的硬纸板?(出示)

  问题:要求至少要用多少*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长方体包装箱的什么?

  生:实际上就是求这个长方体包装箱的表面积。

  根据上面咱们总结出的公式来求一下表面积

  方法一:0.7×0.5×2+0.7×0.4×2+0.5×0.4×2=1.66(*方米)

  方法二:(0.7×0.5+0.7×0.4+0.5×0.4)×2=1.66(*方米)

  (3)通过刚才的操作与例题,你觉得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需要哪些条件,又该如何计算呢?归纳总结

  三、深化提高,综合应用

  1、完成教材第25页练*六的*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

  (1)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让学生发现本题中“没有底面”这条信息很重要。

  (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四、归纳知识,总结学法

  师: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在这节课学*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或深刻感受和老师、同学说说。


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优选【5】篇(扩展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精选五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 1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由此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2、能根据现实情景和信息,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观察思考等方法,去探求长方体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探求意识和探求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流程:

  一、复*旧知,引入新课

  1、复*长方体的特征。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知道它们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那么它们都有哪些特征?

  生: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都已经掌握了长方体的特征。那么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长方体,一起来探究一下长方体的面。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师:现在老师手中有一个长方体纸盒,昨天同学们回家也都做了一个,刚才我们说长方体有6个面,他们分别是,(边说边指),那么如果我们沿着长方体的某些棱剪开,再展开,会是什么形状呢?

  接下来学生动手剪(强调要求)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展开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原来的立体图形变成了*面图形。

  生:我发现长方体展开后还是由6个长方形组成的。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演示(实物展开后贴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还能像中一样找到刚才指出的前面吗?后面又在哪里呢?你还能找出上、下、左、右分别在什么地方吗?

  生:能。

  师:那么请你们在自己的长方体展开图中标出上、下、左、右、前、后。

  师:观察长方体展开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我们知道长方体有6个面,哪些面的面积是相等的?

  生:前后面,左右面,上下面是相等的。

  师:为什么?

  生: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2)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同桌合作)

  生:上、下每个面的长和宽是长方体的长和宽,每个面的面积是长x宽;前、后每个面的长和宽是长方体的长和高,每个面的面积是长x高;左、右每个面的长和宽是长方体的高和宽,每个面的面积是宽x高。

  师:同学们,像这样我们把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

  (板书:表面积)

  (2)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师:那么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呢?

  小组合作:1,先独立思考,记录下自己的方法。

  2,小组内交流,探讨哪种方法更简便。

  学生作业展示:长x宽x2+长x高x2+宽x高x2

  或者(长x宽+长x高+宽x高)x2 分别解释

  教学例1。

  出示例1: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方米的硬纸板?(出示)

  问题:要求至少要用多少*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长方体包装箱的什么?

  生:实际上就是求这个长方体包装箱的表面积。

  根据上面咱们总结出的公式来求一下表面积

  方法一:0.7×0.5×2+0.7×0.4×2+0.5×0.4×2=1.66(*方米)

  方法二:(0.7×0.5+0.7×0.4+0.5×0.4)×2=1.66(*方米)

  (3)通过刚才的操作与例题,你觉得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需要哪些条件,又该如何计算呢?归纳总结

  三、深化提高,综合应用

  1、完成教材第25页练*六的*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

  (1)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让学生发现本题中“没有底面”这条信息很重要。

  (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四、归纳知识,总结学法

  师: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在这节课学*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或深刻感受和老师、同学说说。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 2

  教学内容:

  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 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 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探索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正确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长方体盒子一个,直尺,铅笔。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有效铺垫

  师:最*我们新认识了长方体,你还记得长方体的特征吗?(重点板书:长方体6个面)(前—后,左—右,上—下)

  二、寻找联系

  引入新知

  1、同学们手中也有一个相同的长方体,你能在它的表面上对应六个面标出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吗?(试一试,并指名指一指)

  2、同学们手中的纸盒是我刚买回来准备装小礼物用的,那么他们厂家做这样一个纸盒至少需要多少面积的硬纸板呢?求至少需要多少面积的纸板其实就是求什么?(所有面的面积之和) 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其实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课件展示)板书:长方体的表面积。

  4.想要知道所有面的面积和,首先我们要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你们准确找到每个面的长和宽吗?先自己尝试独立说一说。开始。

  5.看来大家都很有信心的样子,把你的发现再说给同桌听一听。开始。你能发现它们的长和宽与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吗?

  6.谁能到前面来说一说?老师帮帮你。这是前面长方形的长,这是宽。下面和上面相同。这是左面长方形的长,这是宽。谁能到前面再来说一次。

  7.其实啊,这六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着奇妙的关系,我很想知道哪个小组能最先找到,找到了请马上坐好。预备,开始!谁能到前面来说说?后面和前面?是一样的。(说左面 和上面都会提示对面)

  8.看来大家的空间感都很强!嗯,现在我像昨天一样把长方体展开,现在大家来看大屏幕,这是这个长方体纸盒的展开图,谁能结合这个展开图再来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长宽高的关系。(展开图上标出上下左右前后)

  9.那大家现在可以计算出制作这个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硬纸板吗?要想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必须还要知道长方体的什么?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我们现在不知道手中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怎么办?测量。对,现在同桌两个人合作,测量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并用铅笔标到盒子上。测量并记录结束请马上做好。

  10.谁来说说你们的测量结果?长12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和他测量的数据相同的请举手,嗯,大家测量得真准确。知道了长宽高,那我们现在就,动手来计算一下,制作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需要多少面积的硬纸板,注意计算过程中要准确。开始。

  11、 大家算出来了吗?小组内交流一下,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列式。

  12、全班交流与汇报。 (找到不同类型的方法,写黑板上。)这是我看到两个同学的不同方法,和这个同学方法相同的请举手,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为什么这样列式。

  谁和这个同学的方法相同,你又是怎么想的?谁能来说说你的想法?

  13、根据孩子们的列式,进行总结。

  方法一:6个面面积相加

  方法二:计算3个面的面积×2,依据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的特点。

  方法三:计算三对面的面积再相加

  14、这几种方法,哪种比较简便?谁能根据这个式子能说说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等于长方体的表面积=(长x宽+长x高+宽x高)x2要想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必须要知道长方体的什么?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

  四、巩固练*

  1、 洗衣机厂家想要定包装箱,想请我们帮忙算出一个包装箱至少需要多少硬纸板,大家一定要算仔细,可不能给厂家算错了。看大屏幕。出示课本第17页练一练第二题,引导学生完成。

  2、 课本17页第5题。

  独立完成,集体纠正。

  五、总结:今天大家有什么收获?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 3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初步学会求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概括、推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谈话:出示长方体,如果想把这件礼物包装一下,你觉得需要知道什么?

  师:在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知道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这就叫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师:要求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你觉得要知道什么?

  二、新课教学

  1、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出示长方体透视图。

  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面与面有什么特点?

  说说各个面的长与宽。

  提问: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想一想,要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必须先算出哪些面积?

  出示例1

  学生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

  提问:求这个木箱的表面积是多少实际就是求什么?(六个面的面积)

  那我们可以怎么想呢?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8×5×2+8×4×2+5×4×2

  提问:8×5×2、8×4×2、5×4×2分别求的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边在算式下标明上下、前后、左右,接着,让学生检查一下?有没有漏算或者重复计算的面,然后让学将完成例题。

  提问:这道题还可以怎么列式呢?

  同桌同学讨论,解答。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算式:(8×5+8×4+5×4)×2。

  提问:问什么先算3个面的面积和再乘以2?

  学生用以长方体教具演示帮助学生回答,然后,将黑板上的原长方体的展开图的前、下、右面裁下,与左、上、后面进行重叠,帮助学生弄清道理。

  提问:这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联系?(第一种方法是先分别算出上下、前后、左右面的面积,然后再加起来。第二种方法,算出前面、右面、下面的面积再乘以2。第二种方法是第一种方法根据乘法分配律变成的。)

  提问:哪一种方法更简便?(第二种)

  教师: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关键的事要正确找出3组面中每个面的长和宽。

  完成练一练第1题。

  你还有什么方法?如果有两个面是正方形,那么其它四个面都是一样的。

  2、立方体表面积计算

  独立完成试一试,说说立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三、课堂练*

  完成练一练

  四、全课

  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要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是要准确找到每个面的长和宽。

  五、布置作业

  作业本

  六、课外延伸:

  1、用两个同样大的正方体小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两个小正方体表面积的和大还是小?为什么?

  2、一个长方体的上下两个面都是正方形,表面积是224*方厘米,正好能截成体积相等的三个立方体,每个立方体的表面积是( )*方厘米。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 4

  教学内容:

  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2.掌握正方体与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正确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正方体与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联系实际,揭示课题

  同学们,学校利用这个假期同学们休息的时间,要对我们的教室进行从新粉刷。

  在粉刷之前,校方提前进行了资料收集,收集的资料如下:

  1. 每个教室的长8米,宽5米,高3米;

  2. 每个教室要对四壁和屋顶进行粉刷;

  3. 每个教室门窗的面积共20*方米;

  4. 每个教室要粉刷三次;

  5. 第一次粉刷每*米用涂料0.5千克;第二次和第三次粉刷每*米只用去涂料0.2千克。

  6. 我校共有 个教室需要粉刷。 你能根据校方收集的上述信息帮助校方计算出应该买多少涂料吗? (揭示课题)

  二、师生交流,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1:什么叫表面积?

  生2: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怎么求?它们的表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3:学了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处?

  [用与实际相联系的事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愿意学。这也正是符合了心理学中:教学过程始终是伴随着学生的情绪,并且智力活动也受其极大的影响的论点。在良好的情景创设下,学生学*十分容易地投入。]

  三、师生互动,探究问题

  1. 学生操作,解决问题;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请将这个正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 (学生操作) 我们将正方体沿着棱剪开,就得到了一个正方体表面的展开图。

  (出示学生得到的正方体表面的展开图。)

  (2)引导学生观察得到的正方体的展开图,思考:正方体表面的展开图有什么特征?

  [学生通过操作得到正方体表面的展开图,由于沿着不同的棱剪开,就得到的正方体表面的展开图也不同,因此会有多种展开图,至于有哪几种展开图之一知识在二年级下的学*中已经解决,教师不需要展开。]

  2. 组内交流,发表见解;

  (1)正方体表面的展开图有6个正方形的面组成。

  (2)它们的形状都相同。

  (3)它们的面积都相等。

  3. 教师引导,深入探究;

  (1)想一想可以怎么求这6个面的面积总和。 先求出1个面的面积,再乘以6,就是这6个面的面积总和。

  (2)请你试着求一求你手中的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总和。

  注意:先测量棱长的尺寸,再计算,取整厘米数。 (学生计算) 看书巩固,掌握方法; 刚才我们计算的就是正方体的表面积,那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可以怎么求呢?书上有具体的介绍,请打开书,翻到P39,看书回答:

  (1)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2)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学生通过对自己手中的正方体表面的展开图的观察,自主探究,得出了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可以怎么求的结论。最后通过看书规范自己的结论。]

  四、巧加点拨,学而致用

  1、追随上知,质问质疑

  拿出手中的长方体纸盒,指出它的表面积,说说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知道它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吗?

  2、迁移知识,灵活运用

  学生利用所学方法推导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3、组际交流,发表见解

  4、看书小结,掌握方法

  请打开书,翻到P40,看书回答:

  (1)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2)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5、引用方法,灵活解答

  算一算你同桌手中长方体的表面积。

  [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获得;凡是能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的问题,就通过班级适当交流取得共识。当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都不能很好解决时,教师再适时指导、点拨。]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 5

  教学目标和要求

  1、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

  1、长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18页的长方体纸盒和它的展开图,完成下面两项活动。

  (1)长方体的6个面分别对应于展开图的哪个部分?分别将它们涂上相应的颜色。

  (2)展开图的各条边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在展开图的方框中填上适当的数。

  (3)估一估,做这样的一个纸盒至少需要用多少纸板?再算一算。

  学生交流,小结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对于学生出现的不同的方法,教师都给予肯定,关键是让学生说清解题的基本思路,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

  提示:在计算实物的表面积时,要根据实际选用不同的方法灵活计算。(要弄清物体的表面积是指哪些面的面积之和。)

  2、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

  学生尝试探讨:教科书第18页“试一试”。

  学生交流,小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课堂练*

  1、教科书第19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教科书第19页“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先说商标纸的面积纸哪些面的面积之和,再计算。

  3、教科书第19页“练一练”第3题。

  先让学生结合实际想一想,一个电视机布罩要做几个面,哪个面是不需要做的,再让学生尝试计算。

  4、教科书第19页“练一练”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再交流。

  5、教科书第19页“练一练”第5题。

  如果学生列综合算式有困难,允许分步计算。

  6、教科书第19页“练一练”第6题。

  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优选【5】篇(扩展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菁华3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探索等数学活动过程,理解长方体展开图中每个面与长方体长、宽、高之间的关系,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有关表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比较、观察、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休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展开图,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应用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资源:

  长方体、正方体的纸盒,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是我们以前学过和长方体和正方体,老师想用彩纸把这两个立体图形包装起来,但是不知道至少要用多大的彩纸,你能帮我想想办法吗?(把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面的面积和算出来,就是至少要用的彩纸)

  2、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们的表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1)如果我们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展开,会是什么形状呢?请你闭上眼睛想象。

  (2)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剪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面的展开图是这样的,(课件出法展开图),和你想的一们吗?

  (3)请同学们用上、下、左、右、前、后,分别标出6个面。一个同学上黑板上标注。

  (4)哪两个面的面积是相等的?(上、下面的面积相等;左右面的面积相等;前、后面的面积相等地。)底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中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前面呢?后面呢?

  (5)如果长方体中的长宽高分别是8米、5米、2米,上面和下面的面积怎么算?5乘2算的是哪个面的面积?8乘2呢?

  2、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现在你会算包装这个长方体至少要用多少*方米的彩纸了吗?

  (2)汇报:

  六个面加起来;相对的面只算一个再乘2;(长×宽+长×高+宽×高)×2;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总结公式: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通过研究我们发发现长方体的表面积和它的面有关,其实就是和它的长、宽、高关,我们要找准每个面的长和宽,才不会出错。

  其实我觉得第一种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也很重要,你知道为什么吗?(不规则的物体)

  3、教学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会求正方体的表面积吗?怎么求?

  三、巩固练*,应用拓展。

  1、按要求计算各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和表面积。

  (1)全图

  (2)半图

  2、求4个面的总面积。一个棱长是30厘米的正方体饼干盒,如果围着它帖一圈商标纸,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要多少*方厘米?

  3、P26第13题。把一个长方体截成两个立体图形,两个立体图形的面总面积比原来的长方体增加了两个截面。

  四、反思总结,自我建构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问题?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研究一下。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基本计算方法。

  (2)能够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与所求面对应的棱。

  (3)通过练*学会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完成、小组学*等多种形式进行有效的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练*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与所求面对应的棱。

  教学难点: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基本计算方法,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回顾旧知

  课件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

  要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必须知道什么?

  根据给出的数据可以求出哪些面的面积?

  要求表面积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在练*本中列式计算→小组内互相检查→个别汇报

  二、变式练*探索本质

  课件出示图片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的表面并不总有6个面,老师带来了一幅图,请看,这些物体的表面各有几个面,缺少了哪个面?

  学生看图判断,口头回答

  同学们的判断真准确,也就是在解决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有关问题时,我们首先要判断要求物体哪些面的面积,而不能盲目地列式。

  下面老师这里有2道题,请同学们先判断是求物体地哪些面,然后再列出算式。

  课件出示题目

  杂货店售米用的木箱(上面没有盖),长1、2米、宽0、6米、高0、8米,

  1、制作这样一个木箱至少要用木板多少*方米?

  2、如果把木箱放在地上,占地多少*方米?

  当我们求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时候,首先要判断要求哪几个面的面积,缺少了哪个面;再确定所求的面对应的棱的数据,这样才不至于在计算中出现错误。

  3、如果木箱外面四周都刷上油漆(底面不刷),刷油漆的面积一共有多少*方米?

  抓审题,引导学生想出利用木箱的侧面展开图进行计算更简便。

  学生独立列式→同位互相检查→集体讲评

  下面这道题,你们又能不能找准求哪些面,对应哪些棱呢?能准确判断地同学请列出算式。

  4、在木箱的四周贴上商标纸,宽度是0、2米,贴这个木箱要用商标纸多少*方米?

  学生尝试列式→提出审题困惑的地方→了解商标纸的“宽”实际上就是长方体的“高”发生了变化,长和宽都没有变

  我们刚才围绕售米用地木箱,解决了4道题,这4道题有的是求5个面的面积、有的是求1个面的面积,有的是求4个面地面积,所以我们再解决有关题目地关键在于判断要求哪些面,找准与面所对应的棱。

  三、检测练*巩固强化

  这是同学们在解决问题是出现的5种列式方法,请同学们当当小老师,判断对还是错,然后在小组中交流意见,说说理由。

  课件出示题目

  一个橡皮擦的外包装长3厘米、宽2厘米、高0、5厘米,做这样一个外包装至少要用硬纸多少*方厘米?

  (1)3×2×2+2×0、5×2()

  (2)(2×0、5+3×0、5)×2+5×2()

  (3)3×2×2+3×0、5()

  (4)(3×2+3×0、5)×2()

  (5)(2+0、5)×2×3()

  学生独立思考作出判断→进行小组交流→汇报

  三、综合练*发展提高

  同学们真不错,不仅能自己准确找到求哪些面的面积,还会对同学的错误进行判断说理,那你能够用你地本领解决下面地问题吗?

  课件出示题目

  学校要给美术室重新装修,美术室长8米,宽6米,高4米。

  1、工人叔叔给美术室的地面铺上地砖,铺地砖的面积是多少*方米?

  2、如果每*方米用4块地砖,至少需要准备多少块地砖?

  3、粉刷教室屋顶和四壁,除去门窗和黑板的面积20*方米,粉刷的面积是多少*方米?

  4、如果每*方米用涂料0、25千克,至少需要涂料多少千克?

  独立完成→小组中进行互评、说理→选取代表说说小组中出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要准确地运用方法列式计算以外,还要考虑生活地实际情况,才能够合理地解决问题。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西师版第十册第39页例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成功的体验。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4、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教具学具】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可展开)。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师:前面我们学*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谁来说说什么是它们的表面积?

  出示一个长方体,指名摸它的表面。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的特征,也会计算每个面的面积,今天就运用这些知识来计算它们的表面积。

  二、探究学*

  1、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出示例1:制作下面这样一个长方体的纸盒,至少需要用多少*方厘米的纸板?师:请大家想一想,这道题实际上是求什么呢?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4人小组合作完成这个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汇报交流计算情况,教师总结学生的不同算法,点拨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生1:我们组是这样算的:8×4×2+4×5×2+8×5×2=184cm2前后面左右面上下面

  师:你能把这种求表面积的方法归纳一下吗?

  生:长×宽×2+长×高×2+宽×高×2。

  生2:我们组是把6个面的面积分别算出来后再相加。

  生3:我们组是先算“前面+左面+上面”的面积,再乘2就可以了。即:(8×4+4×5+8×5)×2=184cm2。

  师:为什么求出这3个面的面积和,再乘2就可以了?

  生:长方体6个面可以分为3组,相对的面相等,只要算出这个长方体盒子的一半,再乘2就可以了。

  师:你能把这种求表面积的方法归纳一下吗?

  生:(长×宽+长×高+宽×高)×2。(师板书)

  师:观察真仔细,归纳能力真强。

  师:在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些比较简便?把你喜欢的方法给同桌交流交流吧。

  2、探索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通过大家的积极思考,我们学会了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想一想,正方体的表面积又怎样算呢?

  出示一个正方体,让学生自主探索方法。

  汇报交流。

  生1:我是把6个面的面积加起来。

  生2:我是用(长×宽+长×高+宽×高)×2的计算方法来做的。

  生3:我觉得只要求出一个面的.面积再乘6就可以了。

  师:能给大家讲讲你的想法吗?

  生: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都是相同的。

  师:你能把这种求表面积的方法归纳一下吗?

  生: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师板书)

  三、巩固练*

  1、练*十第2题。练*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然后集体评析。

  2、练*十第3题。先独立完成,再与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讨论学*,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优选【5】篇(扩展4)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菁华6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1

  本节课教学时我主要运用操作实验法、引探发现法、小组合作学*法等多种方法,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台,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操作实验、观察、猜想、发现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统一公式,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全过程,从而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实物,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二、运用找到的规律,进行实际操作。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他们是由认识*面图形上升到认识立体图形,是空间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然而此时,学生对立体的空间观念还比较模糊,我特别注意到加强实物或教具的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计算公式的理解。在教学时,我结合实际的教具,引导学生进一步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强化记忆,如粉笔盒的`体积是多少?怎样求它的体积?要求它的体积必须有哪些条件?(可以请几个学生到讲台上实际量出粉笔盒的长宽高,并把这些条件板书在黑板上,让全体学生进行计算粉笔盒的体积),当学生准确算出粉笔盒的体积后,教师话峰一转,你们知道自己的数学课本的体积有多少吗?你能求出数学课本的体积吗?要求出数学课本的体积是多少?必须有哪些条件?你能找出这些条件吗?下面请同学们求出自己数学课本的体积是多少?看谁做得又对又快。通过实际观察、操作等活动,学生清楚地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够根据所给的已知条件正确地计算有关图形的体积,动手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2

  闫慧

  一、教学构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十分熟悉的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经常要求解它们的表面积,例如:计算做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鱼缸需要多少材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虽然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但是由于学生缺少生活实践经验,导致计算出来的结果不符合实际要求:多加了一个上面的面积。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学生似懂非懂:鱼缸的外形是什么样的?长方体吗?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是否就是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鱼缸没有哪一个面,所以实际上是计算哪几个面的总面积?如何计算这些面的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和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对于以上几个问题进行探索、发现,在认识矛盾冲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驱使下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去解决鱼缸制作的问题来开展教学。当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的过程,就学会了如何用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实践,并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表述能力。同时学生在学*中体会到了探究、发现问题和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学*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2.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里几个面的总面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导学生学*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

  1、回忆:上节课我们学*了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那么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表面积以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2、联想:拿起(一个正方体的模型,手摸着面)提问:正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指什么?正方体里每个面的面积怎样算?所以可以怎样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3、归纳引入新课:正方体的6个相同的正方形面的总面积就是正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这就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

  4、教学例2:提问:题目条件是什么,让我们求什么?求至少要多少*方厘米硬纸板就是求正方体的什么?你会算吗?

  (有同学提出可以用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因为长方体是一种特殊的正方体,所以可以这么做。有小部份同学同意这个观点,但是通过计算后认为方法太繁,可以用简便方法。)

  师: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所以求它的表面积只要用棱长乘棱长求出一个面的面积,再乘6。

  二、说明:

  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实际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有时不需要计算6个面的饿总面积,只需要计算某几个面的总面积。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思考要求哪几个面的面积和,并思考每一个面的面积怎样算,教学反思《《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如例3。

  三、鱼缸的制作问题:

  1、帮助学生回忆鱼缸的形状(长方体,但是没有上面)

  2、如何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就是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但是要减去上面的面积)

  3、教学例3

  四、(出示长方体模型,把它看成鱼缸的模型)

  1、鱼缸缺少哪个面的玻璃?(上面)

  2、要求需要多少*方分米玻璃,要算几个面的面积和?哪几个面有相同的两个?哪个面只有一个?如何计算每一个面的面积?(5个面,没有上面,左面=宽*高前面=长*高底面=长*宽)

  3、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4、改变题目要求,使得长方体的宽和高长度相等,观察模型,你发现了什么现象?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学生1:长方体的宽和高相等时,它的左面和右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学生2:长方体的宽和高相等时,它的前、后、上、下四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学生3:这个长方体没有上面,所以只要算5个面的面积,它的前面、后面、下面这三个面完全相同

  说明:宽和高长度相等时,长方体的前面、后面、下面这三个面完全相同(鱼缸没有上面),所以只要算出一个面的面积乘以3就可以了,在加上左面和右面的面积,就是鱼缸所需材料的面积数量。

  五、练*

  书P42页练*二的第一、二 题。

  (要计算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关键是要知道如何计算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面积,这些练*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巩固,而且通过指名学生口答练*,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有利于以后教学的实施)

  课后反思:

  一、积极参与,发现问题.

  在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在教学中必定要注重学生经历学生研究的过程。在活动中,一方面要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要使得学生通过活动,根据所学的知识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猜测结果,同时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要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这种研究学*的过程,通过本身的实践活动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利用本身所掌握的知识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帮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进行复*巩固,同时提出新问题——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如何求解的?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合理的猜测,并且举例证明观点是否正确,最后由我来归纳总结。设计探究问题:1.你能根据表面积的概念说一下什么叫做正方体的表面积吗?2.如何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还进行全班讨论,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和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区别与联系。通过这种研究性的探讨以及对比的方式,教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了表面积的概念而且学会了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求解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使得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体现本身的学*自主地位和主人翁感。

  二、以事实为依据,解决问题

  在制作鱼缸的问题中,首先帮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实物,然后出示简易模型进行教学。先问学生鱼缸有没有盖子,接着启发学生猜想如何计算制作鱼缸所需材料的面积数量,从而引出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求解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的问题上来,这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探索欲望。通过教学引导发现问题后,利用事实为依据,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一系列的探讨研究过程,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同时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教室,对数学的学*保持一种新鲜感和神秘感。

  三、巩固知识,归纳要点

  改变题目的要求,发现新问题,全班讨论。经过多位同学叙述,他们便发现某些同学的认识是片面的,所叙述的内容是不完整的,所以结论不完全正确。要想得到全面正确的结论,就要用充分的事实来说话,资料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针对某些典型的错误观点可以进行讨论,推翻,说出问题的结果和原来预测的不同点(区别),然后和学生一起总结,加深印象。同时正确评估学生的观点,通过练*,巩固新旧知识,思考与讨论问题的答案,大胆的.进行猜测,做好记录,最后归纳要点或者规律。新课程强调:教师是科学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我遵循这些理念开展以引导、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进行教学,探究气氛也更活跃,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四、教学需改进之处:

  教师要进一步做好“六认真”工作,提高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叙述能力和运用能力,使得教学工作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十”字型人才。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3

  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这节课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感到这个内容以前学过,减轻学不会的心理压力。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大家先回家用硬件纸板做一个长方体纸盒,进一步熟悉长方体的特征,既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使他们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新课程改革要求更多地关注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合作与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获取知识成功的喜悦。所以在本节课中,让学生先制作实物模型,然后找出它的表面积,再通过学生給长方体的盒子内外涂色,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立体图形外表面的面积是它的表面积;再根据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导他们发现做一个长方体至少需要4个面,最多6个面,这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就要根据生活实际,哪些面算,哪些面不算。

  二、鼓励大胆猜想,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数学家发现学*数学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凭借数学的直觉,提出各种猜想,进行实践尝试,从而揭示知识规律的过程。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尝试验证,发现知识规律,使学生不仅获取数学知识,而且学会探究,发现知识的方法。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问题情境,让大家先回家用硬件纸板做一个长方体纸盒,制作时就要考虑长方体有几个面,这几个面不能随便剪,否则就围不出来,而且对面相等;还有不成功的长方体(比如:长方体烟囱、长方体背篓等,就没有6个面)进一步熟悉长方体实物的特征,学生凭借自己直觉和自己的数学实际,提出各种看法,虽然有些“猜想”是错误的,但创新的智慧火花瞬间被点燃,同时一种种不同的猜想又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愿望和进行验证的需要。在学生独立探究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该如何计算,这个问题时,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再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大胆地计算出你做成的纸盒的面积,让学生知道计算的面积就是纸盒的表面积,并尝试提炼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然后出示:如果一个长方体只告诉你它的长10厘米、宽7厘米、高4厘米的实物教具,你能用你的公式,将它的表面积算出来吗?这两个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在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的、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在测量棱长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只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就可计算,而有的学生其实也测量长、宽、高,但他们需要测量6次;在探索其计算过程中,有的是先算前面、侧面、底面,然后分别再乘以2,也就10×7×2+10×4×2+7×4×2;有的是因为两两相乘后,才算出3个面的面积,即表面积的一半,再乘以2后就将6个面算完了,做到了不重复不遗漏;还有的根据乘法的分配律,也列成(10×7+10×4+4×7)×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的先算完6个面,再减去少去的那个面。也有的分开算,只算有的面。在这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活动是自主的,是鲜活生动的,是富有个性和创造的,学生的创造潜力能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究,找到了解决的方法,不仅智慧能力得到发展,而且获得了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三、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发展本课时是学生在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刚刚从几何图形的学*转向对立体几何图形的学*,所以对学生来说在空间观念的发展培养上是一个重要的进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所以这节课从学生原有知识出发,借助实物模型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先自己制作、观察、交流、探究、归纳、提炼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进一步巩固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的掌握,使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4

  一、积极参与,发现问题

  在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在教学中必定要注重学生经历学生研究的过程。在活动中,一方面要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要使得学生通过活动,根据所学的知识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猜测结果,同时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要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这种研究学*的过程,通过本身的实践活动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利用本身所掌握的知识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帮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进行复*巩固,同时提出新问题——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如何求解的?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合理的猜测,并且举例证明观点是否正确,最后由我来归纳总结。设计探究问题:

  1、你能根据表面积的概念说一下什么叫做正方体的表面积吗?

  2、如何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还进行全班讨论,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和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区别与联系。通过这种研究性的探讨以及对比的方式,教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了表面积的概念而且学会了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求解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使得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体现本身的学*自主地位和主人翁感。

  二、以事实为依据,解决问题

  在制作鱼缸的问题中,首先帮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实物,然后出示简易模型进行教学。先问学生鱼缸有没有盖子,接着启发学生猜想如何计算制作鱼缸所需材料的面积数量,从而引出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求解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的问题上来,这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探索欲望。通过教学引导发现问题后,利用事实为依据,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一系列的探讨研究过程,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同时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教室,对数学的学*保持一种新鲜感和神秘感。

  三、巩固知识,归纳要点

  改变题目的要求,发现新问题,全班讨论。经过多位同学叙述,他们便发现某些同学的认识是片面的,所叙述的内容是不完整的,所以结论不完全正确。要想得到全面正确的结论,就要用充分的事实来说话,资料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针对某些典型的错误观点可以进行讨论,推翻,说出问题的结果和原来预测的不同点(区别),然后和学生一起总结,加深印象。同时正确评估学生的观点,通过练*,巩固新旧知识,思考与讨论问题的答案,大胆的进行猜测,做好记录,最后归纳要点或者规律。新课程强调:教师是科学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我遵循这些理念开展以引导、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进行教学,探究气氛也更活跃,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四、教学需改进之处:

  教师要进一步做好“六认真”工作,提高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叙述能力和运用能力,使得教学工作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十”字型人才。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5

  设计思想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面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过渡到初步的立体图形上学*的。本节课的学*目标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体现“立体——*面——立体”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教学思想,并通过*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联系沟通,培养和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为主要特征,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注重形**的健全个性。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锤炼思维,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浸润情感态度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长方体和正方体和表面积”一课,正是从这一思路出发预设、生成教学过程的。

  1、从生活实际引入新课

  创设一个能够吸引学生的、源于生活的、有趣的、有用的、可操作的、可探索的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愿望,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状态,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要提供丰实的现实背景”任何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使生活数学与数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在生活中做数学的乐趣。设计时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明确学*求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必要性,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按知识形成发展过程展开新课

  知识的形成发展是有层次的,且与旧知识紧密相连。新课展开必须以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为此,新课的组织展开以有利于教材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产生同化,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为目的。

  3、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显现知识结构

  学生计算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必须具有较强的空间观念,这是教学的难点。为此,借助于实物投影、模型、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触摸、拼拆、抽拉、展示,全方位感知,培养空间观念,寻找知识的结合点,让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协同互补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上发挥更好的媒介作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案例与反思案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理解表面积的意义。

  师:(出示一个长方体纸盒和一个正方体纸盒)猜一猜,这两个纸盒那个用的纸板多? 生:我觉得这个长方体用的纸板多。因为它比这个正方体长。

  生:我觉得这个正方体用的纸板多。因为它比这个长方体高。

  生:我觉得这两个纸盒用的纸板同样多。因为这个长方体比这个正方体长,而这个正方体又比这个长方体高。中和一下就同样多了。

  师:如果只靠我们这样空口无凭地去猜,能否得出正确结果?

  生:不能。

  师: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生:我们应该分别计算出它们的六个面的总面积。

  师:你的想法真不错。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就叫做他的表面积。摸一摸、说说长方体的表面积都包括哪儿?

  生:边指边说,包括上下、左右和前后六个面。

  二、动手操作,探究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8个长方形,要求:从给出的8个长方形中选出6个长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同时思考:(出示)①长方体的6个面之间有什么关系?②长方体每个面的两条边分别与相邻两个面的边长有什么关系?通过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并把讨论结果写在之上。

  生:小组活动。

  生:反馈交流

  第一种方法:我们先求出每个面的面积,再把这六个面的面积相加,就能算楚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了。

  第二种方法:我们先把长方体的六个面剪开,把相对的面摆在一起组成三大部分,再用长×宽×2+高×宽×2+长×高×2,就能算楚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了。

  师:你们的想法很好,还有其它想法吗?

  生:还可以用乘法分配律把第二种方法写成(长×宽+高×宽+长×高)×2,也就是把长方体纸盒剪成面积相等的两大部分上面、左面、前面和下面、右面、后面。

  师:你能够运用过去所学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很会学*。在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生:我认为第三种方法好,因为这种方法最简便。

  师:我们今天学的这种类型的题当然用第三种方法比较简便,但在实际生活中还会遇到很多实际情况,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计算表面积的方法。

  三、精心设计练*,逐步优化求长、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

  1、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纸盒的表面积。(单位:厘米)

  2、选择求上、下地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表面积的最优方法。

  ①(5×3+5×3+3×3)×2

  ②5×3×4+5×3×3×2

  3、选择求长、宽、高相同的长方体表面积的最优方法。

  ①3×3×6

  ②(3×3+3×3+3×3)×2

  四、联系实际,灵活应用,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

  1、讲下列物体的表面积所包括的面进行分类。

  (1)无盖的长方体木箱(2)正方体纸盒(3)在一个长方体游泳池四壁和底面抹水泥(4)长方体包装箱(5)手提袋(6)灯管的包装盒(7)字典的封皮(8)火柴盒,

  2、一间教室,长8米,宽5米,高4.5米,要粉刷屋顶和四壁,除去门窗面积20*方米,粉刷面积是多少*方米?

  反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学生学*几何知识由*面计算扩展到立体计算的开始,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学生对旧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空间思维还没有真正形成。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建立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应加强动手操作和直观演示,按照创设情境——实践操作——自主探究——掌握规律的教学流程进行设计教学方案。

  本节课教学本着“让学生自主探究活动贯穿于课的始终”的原则,让学生充分自主学*、研究、讨论、操作,从而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一、创设情境,以“争”激思

  新课伊始,创设让学生“猜一猜”做一个长方体纸盒和正方体纸盒,哪个用的纸板较多这一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才能比较出来呢?”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认识到“必须分别计算出六个面的总面积”,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指出:“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表面积”,然后再让学生摸一摸、说一说长方体的表面积包括哪儿?这样设计能刺激学生产生好奇心,进而唤醒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产生学*的需要,使学生在自主的观察与思考中理解了表面积的意义,为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实践操作,以“动” 激思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我们要多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加工,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因此,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时,先让学生动手操作,以长方体的特征为依据,从给出的8个长方形中选取相应的面拼成长方体,同时让学生思考:①长方体六个面之间的关系?(相对的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②长方体每个面的两条边分别与相邻的两个面边长之间的关系?(每个面的两条边一定分别与相邻的两个面的一条边相等。)学生在动手拼的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深刻地认识了长方体的特征,抓住了推导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关键,然后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通过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共同探索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这里鼓励学生有不同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三、巧编*题,以“练”促思。

  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后,不单独安排时间推导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而是设计了一道综合练*,(图略,选择求长、宽、高都是3厘米的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最优方法。①3×3×6 ②(3×3+3×3+3×3)×2 ③3×3×4+3×3×2)。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学生在说算式意义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发现了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一设计,改变了以往将正方体的表面积独立用一单位时间教学的方法,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培养了学生优化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能力,促进课堂效益的提高,也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在师生共同参与和评价中,达到优化思维,推陈出新的效果,并从中感受到学*的乐趣。

  四、联系实际,以“用”促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但能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是密切联系的,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此,我先出示了以下几种情况,(1)无盖的长方体木箱(2)正方体纸盒(3)在一个长方体游泳池四壁和底面抹水泥(4)长方体包装箱(5)手提袋(6)灯管的包装盒(7)字典的封皮(8)火柴盒,让学生从各种物体的表面积所包括的面进行分类。从中使学生认识到长、正方体的表面积也会遇到许多特殊情况,我们在求表面积是不可以千篇一律,死套公式,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我又及时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举出在日常生活中,做哪些事与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部分面积有关,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求异思维的能力。再有,与实际生活联系,学生乐学、愿学。

  本节课教学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优生在课堂上仍是主角,学困生由于动手能力差,思维跟不上,大部分时间只能充当观众与听众,从课堂练*可以看出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一知半解,课堂如果让他们充分动手操作与表达,又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如何解决这样的矛盾,仍是我今后的重要研究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6

  【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电脑出示饼干盒、木箱)这两个物体大家认识吗?它们分别是什么体?

  生1:饼干盒是长方体。

  生2:木箱是正方体。

  师: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你们已经知道了什么?

  生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生2: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

  生3: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可能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

  生4:正方形的6个面的面积相等。

  ……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那对于这两个物体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1:我想知道它们的12条棱共有多长?

  生2:我想知道它们的面积是多少?

  ……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可真多,我们今天先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好吗?(板书课题)

  (二)探究

  1、表面积的意义

  师:那什么叫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拿出饼干盒、木箱)谁愿意上来摸一摸,并说说什么是它们的表面积?

  生1:(边摸边说)长方体6个面的和是它的表面积。

  生2:(边摸边说)正方体6个面的和是它的表面积。

  师:(电脑演示长方体、正方体展开的过程)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们的表面积。

  师:现在知道了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就叫做她们的表面积。我们身边还有许多物体,你能举例说说它们的表面积吗?

  生1:课本是长方体,它6个面的面积和是它的表面积。(边说边摸)

  生2:橡皮的6个面的面积和是它的表面积。(边说边摸)

  ……

  师:老师这里也有两个物体(出示无盖杯子和香皂盒),这两个物体的表面积在哪里?谁愿意上来摸一摸。

  (指名学生上来边摸边说)

  师:象这些物体几个面的总面积,就叫做它们的表面积。

  2、表面积的计算

  (1)一般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做物体的表面积,(拿出1号长方体木块)请同学们猜猜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可能会和它的什么有关?

  生1:可能和长方体的棱长有关。

  生2:可能和它的长、宽、高有关。

  师:那请大家再猜猜它的表面积大概会是多少?

  生1:74*方厘米。

  生2:90*方厘米。

  生3:120*方厘米。

  ……

  师:那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到底会是多少呢?你们敢自己去探究它的表面积吗?

  生:敢。

  师:真勇敢,那请同学们拿出1号物体独立思考一下,求它的表面积需要测量它的哪几条棱,怎样计算3的表面积,好吗?然后再开始研究,研究时做好记录,完成表格,如果自己研究有困难,可以和小组里的同学一起研究。

  数据记录计算方法

  长方体长:

  宽:

  高:

  (自主探究)

  师:接下来我们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的方法,交流时要求每位同学都说说自己的方法,交流结束后各小组准备派两个代表汇报。(生在小组里交流)

  师:各小组准备汇报你们组里的方法,汇报时先说说记录下来的数据,再说说你们是怎样求得它的表面积?

  生1:我们先算上面的面积10×6,再算左侧面的.面积4×6,再算前面面的面积10×4,因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所以把3个面的面积加起来,再把它们的和乘以2,10×6+4×6+10×4(方法一)

  生2:我是先算上面的面积10×6,因为上下两个面的面积相等,所以上下面的面积和是10×6×2,再算前面的面积10×4,因为后面的面积和它也相等,所以前后面的面积和是10×4×2,然后算左侧面的面积6×4,右侧面的面

  积和它相等,它们的和是6×4×2,最后把他们加起来是10×6×2+10×4×2+6×4×2。(方法二)

  生3:10×(4+6)×2+4×6×2(方法三)。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3:因为前后两个面的面积是10×4×2,上下两个面的面积是10×6×2,两部分合起来是10×4×2+10×6×2,我再利用乘法分配律把它改写成10×(4+6)×2,再加两个侧面的面积10×(4+6)×2+4×6×2。

  师:你真聪明!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刚才的猜测,我们猜得准吗?

  生:不准。

  师:不过同学们还是很能干,研究出了这么多种计算长方体表面的方法,那么,在这么多种计算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生1:我比较喜欢第一种方法。

  生2:我喜欢第三种。

  ……

  (2)特殊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

  师:接下来,我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答两个物体的表面积,每个桌上还有两个物体,2号长方体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高也是5厘米,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请你们求出他们的表面积。

  生独立计算后交流

  师:我们先来看2号物体,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生1:8×5×2+8×5×2+5×5×2。

  生2:(8×5+8×5+5×5)×2。

  生3:8×5×4+5×5×2。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3:因为这个长方体的左右两个侧面是正方形,所以中间4个面就相等,先算出一个面的面积8×5,把它乘以4就可以了,再加上两个侧面的面积5×5×2,就是8×5×4+5×5×2。

  师:这三种方法,你们比较喜欢哪一种?

  生:第三种。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正方体,你是怎样求它的表面积的?

  生1:5×5×6,我是这样想的:因为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相等,所以可以先算一个面的面积,再乘以6。

  生2:5×5×2+5×5×2+5×5×2。

  师: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生:第一种。

  师:看来特殊情况下,我们还要灵活处理,可能回有更好的方法。

  ……

  【教学反思】

  1、鼓励大胆猜想,诱发探究意识

  关于猜想,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有一段精彩的论述:我想谈一个小小的建议,可否让学生在做题前猜想该题的结果或部分结果。一个孩子一旦表示出某些猜想,他就把自己与该题连在一起,他会急切地想知道他的猜想正确与否,于是他便主动地关心这道题,关心课堂的进展。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两种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饼干盒、木箱),要学生说说“对于这两个物体,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使他们自发地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然后再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大胆地猜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它的表面积大概会是多少?”学生凭借自己直觉和自己的数学实际,提出各种看法,虽然有些“猜想”是错误的,但创新的智慧火花瞬间被点燃,同时一种种不同的猜想又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愿望和进行验证的需要。

  2、搭建探究舞台,挖掘思维潜力

  在上面的教学中,在学生独立探究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活动中,先引导学生思考“求长方体表面积需要测量哪几条棱?”“怎样计算他的表面积?”这两个问题,再让学生独立思考。在这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在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的、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在测量棱长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只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就可计算,而有的学生其实也测量长、宽、高,但他们需要测量6次,也有的学生测量12次。在探索其计算过程中,有的学生是先算上面的面积10×6,因为相对面的面积相等,所以只用再乘以2,也就是10×6×2+10×4×2+6×4×2,有的是(10×6+10×4+6×4)×2,还有两位学生解决的方法更是出乎意料。在这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活动是自主的,是鲜活生动的,是富有个性和创造的,学生的创造潜力能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究,找到了解决的方法,不仅智慧能力得到发展,而且获得了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3、提供交流机会,实现合作互动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学*内容开放,学*活动自主。因此,面对同样的问题,学生中会有出现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


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优选【5】篇(扩展5)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数学教学反思 (菁华5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数学教学反思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部分内容,是第十册北师大教材第二单元长方体(一)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它是在学生认识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的难点在于,学生往往因不能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以至在计算中出现错误。针对这一点,我在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实验与实践的空间,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等来认识概念,理解概念。

  首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纸盒,把纸盒沿着棱剪开(纸盒粘接处多余的部分要剪掉),再展开,让学生注意展开前长方体的每个面,在展开后是哪个面。为了便于对照,让学生在展开后的每个面上,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他们分别是原来长方体的哪个面。然后,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哪些面的面积是相等的?引导学生联系长方体的特征回答。这里关键是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正确的判断每个面的长和宽应该是多少。让学生按照上、下、前、后、左、右的`顺序,依次说出每个面的面积怎样算的。

  我在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节课时,主要是沿着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数学教学反思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部分内容,是第十册北师大教材第二单元长方体(一)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它是在学生认识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的难点在于,学生往往因不能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以至在计算中出现错误。针对这一点,我在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实验与实践的空间,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等来认识概念,理解概念。

  首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纸盒,把纸盒沿着棱剪开(纸盒粘接处多余的部分要剪掉),再展开,让学生注意展开前长方体的每个面,在展开后是哪个面。为了便于对照,让学生在展开后的每个面上,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他们分别是原来长方体的哪个面。然后,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哪些面的面积是相等的?引导学生联系长方体的特征回答。这里关键是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正确的判断每个面的长和宽应该是多少。让学生按照上、下、前、后、左、右的顺序,依次说出每个面的面积怎样算的。

  我在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节课时,主要是沿着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数学教学反思3

  本节课教学本着“让学生自主探究活动贯穿于课的始终”的原则,让学生充分自主学*、研究、讨论、操作,从而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另外,创设情境以“疑”激趣问题是思维的起点,课的开始我以问题:

  店员阿姨做一个生日礼物包装盒需要多少包装纸?引入课题,学生带着疑问观看实物,并讨论。通过思考与交流,认识到“必须分别计算出六个面的总面积”,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指出:“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表面积”,这样设计能刺激学生产生好奇心。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纸盒,把纸盒沿着棱剪开(纸盒粘接处多余的部分要剪掉),再展开,让学生注意展开前长方体的每个面,在展开后是哪个面。为了便于对照,让学生在展开后的每个面上,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他们分别是原来长方体的哪个面。

  然后,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哪些面的面积是相等的?引导学生联系长方体的特征回答。这里关键是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正确的判断每个面的长和宽应该是多少。让学生按照上、下、前、后、左、右的顺序,依次说出每个面的.面积怎样算的。

  我在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节课时,主要是沿着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为什么求长方体的表面积这样一条线来安排教学的。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对教材的深度钻研和对学生的预设显得尤为重要。课前在预设学生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只考虑到学生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

  一个面一个面的面积依次相加;

  二个面二个面的一对对相加;

  先求出三个面的面积再乘以2;

  对于今天金校长提出的把侧面的四个面展开看成一个长方形求面积,再加上上下两个面的面积的巧妙方法却没有考虑到。

  实际生成时,学生只说出了其中的一种简便情况,如果我在课前有更深入的研究,还可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找出第四种方法。对于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公式的归纳,学生和我也只总结出了文字公式,还应简化成字母公式,便于记忆和书写。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数学教学反思4

  本节课教学本着“让学生自主探究活动贯穿于课的始终”的原则,让学生充分自主学*、研究、讨论、操作,从而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另外,创设情境以“疑”激趣问题是思维的起点,课的开始我以问题:

  店员阿姨做一个生日礼物包装盒需要多少包装纸?引入课题,学生带着疑问观看实物,并讨论。通过思考与交流,认识到“必须分别计算出六个面的总面积”,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指出:“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表面积”,这样设计能刺激学生产生好奇心。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纸盒,把纸盒沿着棱剪开(纸盒粘接处多余的部分要剪掉),再展开,让学生注意展开前长方体的每个面,在展开后是哪个面。为了便于对照,让学生在展开后的每个面上,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他们分别是原来长方体的哪个面。

  然后,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哪些面的面积是相等的?引导学生联系长方体的特征回答。这里关键是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正确的判断每个面的长和宽应该是多少。让学生按照上、下、前、后、左、右的顺序,依次说出每个面的面积怎样算的。

  我在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节课时,主要是沿着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为什么求长方体的表面积这样一条线来安排教学的。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对教材的深度钻研和对学生的预设显得尤为重要。课前在预设学生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只考虑到学生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

  一个面一个面的面积依次相加;

  二个面二个面的一对对相加;

  先求出三个面的面积再乘以2;

  对于今天金校长提出的把侧面的四个面展开看成一个长方形求面积,再加上上下两个面的面积的巧妙方法却没有考虑到。

  实际生成时,学生只说出了其中的一种简便情况,如果我在课前有更深入的研究,还可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找出第四种方法。对于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公式的归纳,学生和我也只总结出了文字公式,还应简化成字母公式,便于记忆和书写。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数学教学反思5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部分内容,是第十册北师大教材第二单元长方体(一)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它是在学生认识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的难点在于,学生往往因不能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以至在计算中出现错误。针对这一点,我在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实验与实践的空间,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等来认识概念,理解概念。

  首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纸盒,把纸盒沿着棱剪开(纸盒粘接处多余的部分要剪掉),再展开,让学生注意展开前长方体的每个面,在展开后是哪个面。为了便于对照,让学生在展开后的每个面上,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他们分别是原来长方体的哪个面。然后,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哪些面的面积是相等的?引导学生联系长方体的特征回答。这里关键是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正确的判断每个面的长和宽应该是多少。让学生按照上、下、前、后、左、右的顺序,依次说出每个面的面积怎样算的。

  我在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节课时,主要是沿着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优选【5】篇(扩展6)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汇总10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学生由学**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一次过渡,也是学生学*其它立体图形的基础。由*面图形扩展到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体验,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掌握知识的内涵,转化为自身的能力。教学中通过充分的观察、操作、演示、测量,使学生获得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同时数学学*方式、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数学学*的情感与态度得到发展。

  注重动手操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在几何形体知识属于直观几何阶段,教学时我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认一认、做一做等实际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掌握几何形体的特征,不断积累空间观念。

  学生学会学*。本节课的题目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但在教学设计上我把重点放在长方体的研究上。教会学生研究的方法、得出长方体的特征。然后让学生用类比法参照长方体特征研究过程研究正方体的特征,最后进行两者之间的异同比较完成新知识的学*。这种过程的设计既留给了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同时又教会了一种知识探究的方法,学生学会了知识,也提高了能力。

  注重多媒体教学。,本节课我采取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寻找“传统”与“现代”教学的结合点。课堂上,侧重于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去探索,教师寻视指导,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学生汇报交流时,将学生的记录表格投影到大屏幕上,便于所有学生都能注视到,便于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课堂效果显示,本方法是可取的。

  但有诸多不足之处:学生对棱长的计算与应用不大会;学生对有些特殊的图形不会说。如长方体有一种可以是其中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余4个是长方形。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2

  上完《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这节课后,我的心情并不轻松,有遗憾也有欣慰,遗憾的是在引导新课这一环节中,让学生用受去摸长方体的六个面,由于教师叙述不周,把“表面”说成“面”,再加上学生操作不熟练,造成学生在汇报时,有说摸到棱的、顶点的、长、宽、高的,就是不重点受六个面的,等教师再引导学生按顺序摸上、下、左、右、前、后6个面并标出来,再展开观察长方体展开*面图,进一步了解长方体的6个面及相对的两个的面积相等,从而引出长方体或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本节课上完后,我不断思考,问题出在哪儿,最终还是觉得有以下几点不妥:首先教师在设计上有问题,在此环节中不设计让学生去摸长方体的每个面,因为在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中,学生已经通过摸知道了长方体、正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在此处再去摸一方面与整个环节衔接不当;另一方面降低学生的认知水*,浪费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最佳时间,造成这一环节每一步比较生硬,学生纯粹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走得很不协调。另一方面是展开教师或学生无法用实物展示的东西。而本节课长方体、正方体,学生手中都有,根本没必要用多媒体展示。

  本节课出现上述问题使我发现,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而在设计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认知前提,了解他们的认知需要,了解他们的认知困难,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各个环节时间,加大课堂密度,增加课堂练*量,提高课堂效率。另外,还要注意钻研教材,因材施教,不能盲目地套别人的设计,最终使学生和教师陷入不和谐,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3

  上完《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这节课后,我的心情并不轻松,有遗憾也有欣慰,遗憾的是在引导新课这一环节中,让学生用受去摸长方体的六个面,由于教师叙述不周,把“表面”说成“面”,再加上学生操作不熟练,造成学生在汇报时,有说摸到棱的、顶点的、长、宽、高的,就是不重点受六个面的',等教师再引导学生按顺序摸上、下、左、右、前、后6个面并标出来,再展开观察长方体展开*面图,进一步了解长方体的6个面及相对的两个的面积相等,从而引出长方体或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本节课上完后,我不断思考,问题出在哪儿,最终还是觉得有以下几点不妥:首先教师在设计上有问题,在此环节中不设计让学生去摸长方体的每个面,因为在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中,学生已经通过摸知道了长方体、正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在此处再去摸一方面与整个环节衔接不当;另一方面降低学生的认知水*,浪费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最佳时间,造成这一环节每一步比较生硬,学生纯粹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走得很不协调。另一方面是展开教师或学生无法用实物展示的东西。而本节课长方体、正方体,学生手中都有,根本没必要用多媒体展示。

  本节课出现上述问题使我发现,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而在设计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认知前提,了解他们的认知需要,了解他们的认知困难,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各个环节时间,加大课堂密度,增加课堂练*量,提高课堂效率。另外,还要注意钻研教材,因材施教,不能盲目地套别人的设计,最终使学生和教师陷入不和谐,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4

  在教学本节课时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和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对于以上几个问题进行探索、发现,在认识矛盾冲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驱使下开展探究活动,当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的过程,就学会了如何用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实践,并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表述能力。同时学生在学*中体会到了探究、发现问题和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学*的地位。具体在本节课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动手操作学*表面积

  课中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时,我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展开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通过看一看、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调动多个感官来很好的认识、理解表面积这一概念。通过比较分析深刻地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各个面积之和就是这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长方体6个面之间的关系,抓住了推导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关键,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索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我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多种算法的交流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不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探索性学*方式,培养创新意识。

  二、联系生活巧用表面积

  在教学中采用学生生活中较熟悉的物体手提袋启发学生如何计算手提袋所需材料的面积,先让学生想手提袋包装有几个面,那么就是计算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使得学生在学*中能够更好地联系实际情况进行学*。再让学生讨论在解决与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时,应当注意些什么?以上这一系列的活动表现了完整的探究过程,都体现让学生经历整个教学的探究过程。

  三、小组合作培养数学思维*惯

  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先练后讲,让学生在积极尝试中培养创造精神,让每一个学生在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以及小组同学的互助合作中学会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辨析、对比,培养数学思维的方法和*惯。在多种解法中找到最佳策略,培养自我发展的信心、创造能力和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本节课教学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优生在课堂上仍是主角,学困生由于动手能力差,思维跟不上,大部分时间只能充当观众与听众,从课堂练*可以看出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一知半解,课堂如果让他们充分动手操作与表达,又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不知如何解决这样的矛盾。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5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学生学*几何知识由*面计算扩展到立体计算的开始,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学生对旧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空间思维还没有真正形成。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建立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应加强动手操作和直观演示,按照创设情境——实践操作——自主探究——掌握规律的教学流程进行设计教学方案。

  本节课教学本着“让学生自主探究活动贯穿于课的始终”的原则,让学生充分自主学*、研究、讨论、操作,从而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一、创设情境,以“争”激思

  新课伊始,创设让学生“猜一猜”做一个长方体纸盒和正方体纸盒,哪个用的纸板较多这一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才能比较出来呢?”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认识到“必须分别计算出六个面的总面积”,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指出:“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表面积”,然后再让学生摸一摸、说一说长方体的表面积包括哪儿?这样设计能刺激学生产生好奇心,进而唤醒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产生学*的需要,使学生在自主的观察与思考中理解了表面积的意义,为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实践操作,以“动”激思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我们要多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加工,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因此,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时,先让学生动手操作,以长方体的特征为依据,从给出的8个长方形中选取相应的面拼成长方体,同时让学生思考:①长方体六个面之间的关系?(相对的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②长方体每个面的两条边分别与相邻的两个面边长之间的关系?(每个面的两条边一定分别与相邻的两个面的一条边相等。)学生在动手拼的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深刻地认识了长方体的特征,抓住了推导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关键,然后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通过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共同探索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这里鼓励学生有不同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三、巧编*题,以“练”促思。

  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后,不单独安排时间推导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而是设计了一道综合练*,(图略,选择求长、宽、高都是3厘米的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最优方法。①3×3×6 ②(3×3+3×3+3×3)×2 ③3×3×4+3×3×2)。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学生在说算式意义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发现了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一设计,改变了以往将正方体的表面积独立用一单位时间教学的方法,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培养了学生优化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能力,促进课堂效益的提高,也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在师生共同参与和评价中,达到优化思维,推陈出新的效果,并从中感受到学*的乐趣。

  四、联系实际,以“用”促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但能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是密切联系的,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此,我先出示了以下几种情况,(1)无盖的长方体木箱(2)正方体纸盒(3)在一个长方体游泳池四壁和底面抹水泥(4)长方体包装箱(5)手提袋(6)灯管的包装盒(7)字典的封皮(8)火柴盒,让学生从各种物体的表面积所包括的面进行分类。从中使学生认识到长、正方体的表面积也会遇到许多特殊情况,我们在求表面积是不可以千篇一律,死套公式,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我又及时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举出在日常生活中,做哪些事与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部分面积有关,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求异思维的能力。再有,与实际生活联系,学生乐学、愿学。

  本节课教学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优生在课堂上仍是主角,学困生由于动手能力差,思维跟不上,大部分时间只能充当观众与听众,从课堂练*可以看出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一知半解,课堂如果让他们充分动手操作与表达,又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如何解决这样的矛盾,仍是我今后的重要研究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6

  “综合与实践”是课程改革之后出现的一个新领域,它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体,以积累活动经验、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激发创造潜能为目标的学*活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突出了以下几点:

  第一,注重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对数学学*价值的认识。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深入到生活实践之中,处处碰到数学的存在,处处遇到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比起数学知识的学*过程来,这种感受更实在,更真切,更深刻,因此也更具有现实意义。比如学*了本课之后,学生就可以计算灯箱上张贴的海报的面积、超市里的大立柱需要多大的彩纸才能张贴完整,那么在准备海报和彩纸时就可以先计算,再准备。让学生真切的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到数学,进一步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二,注重学生学*方式的真正转变。

  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方式,在日常的学*过程中,虽然也可以实现这种学*方式的转变,但我们总是那么不能放手,总是那么不由自主的把知识灌输给学生。然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成了活动的主体,必须自主地去探索,去实践,去交流,教师不得不放手,否则,就不成其为综合实践活动了。本节课中,从学*内容的收集——学*内容的分类——探究每一类的计算方法——规律的总结,无不是学生们自己实践、探索、交流的结果。整节课中学生真正成为了学*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组织和引领的作用。

  第三.注重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最本质的要求,就是让学生灵活地运用已学的知识和已具备的经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比起课堂上、作业中、试卷里的纸上谈兵似的解决问题,来得更直接、更实在、更真实、更具有灵活性、更具有综合性,也就更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中求火柴盒、烟囱、正方体立柱等的表面积问题,是学生在生活中亲眼看到、亲手摸到的东西,比在教室里想象更直接、更真实、更易于灵活掌握方法,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注重合作交流,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离不开合作交流,在师生、生生,小组与小组,小组与大组等的交流中,学生对知识或活动内容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所以在合作交流中要让学生想说、敢说、乐说,畅所欲言。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在撞击、知识在整合,在相互启发的过程中思维会实现质的飞跃。本节课中在计算衣柜的的表面积时,学生一句“摆放位置不同,表面积的求法肯定不一样”,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出了表面积是一个面、两个面、三个面、四个面等不同情况,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7

  在教学本节课时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和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对于以上几个问题进行探索、发现,在认识矛盾冲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驱使下开展探究活动,当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的过程,就学会了如何用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实践,并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表述能力。同时学生在学*中体会到了探究、发现问题和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学*的地位。具体在本节课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动手操作学*表面积

  课中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时,我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展开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通过看一看、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调动多个感官来很好的认识、理解表面积这一概念。通过比较分析深刻地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各个面积之和就是这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长方体6个面之间的关系,抓住了推导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关键,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索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我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多种算法的交流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不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探索性学*方式,培养创新意识。

  二、联系生活巧用表面积

  在教学中采用学生生活中较熟悉的物体手提袋启发学生如何计算手提袋所需材料的面积,先让学生想手提袋包装有几个面,那么就是计算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使得学生在学*中能够更好地联系实际情况进行学*。再让学生讨论在解决与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时,应当注意些什么?以上这一系列的活动表现了完整的探究过程,都体现让学生经历整个教学的探究过程。

  三、小组合作培养数学思维*惯

  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先练后讲,让学生在积极尝试中培养创造精神,让每一个学生在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以及小组同学的互助合作中学会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辨析、对比,培养数学思维的方法和*惯。在多种解法中找到最佳策略,培养自我发展的信心、创造能力和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本节课教学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优生在课堂上仍是主角,学困生由于动手能力差,思维跟不上,大部分时间只能充当观众与听众,从课堂练*可以看出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一知半解,课堂如果让他们充分动手操作与表达,又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不知如何解决这样的矛盾。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8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知道它们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等;12条棱分为3组;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以及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的基础上而学*的。对于表面积的概念与*面图形的面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同时是后继学*的基础。

  我认为表面积的概念的学*,要是通过学生对长方体特点的感知并懂得表面积的意义基础上,进行学*。学生虽然会正确求长方形的面积,但要求表面积,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为什么呢,因为是从*面到立体,从二维到三维。**看似简单,而对小学生却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小学生往往*惯于迁移,长方形面积明明是长×宽,而现在怎么变成长×高、宽×高了呢?这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肯定存有困惑。所以要把长方体展开,变6个面为一个面,这种转化不是老师来完成,而是在学生思维中展开,因此,在前一课时就应打下一定基础:上下面:前后面、左右面等概念!对立面相等等知识点。再通过观察长方体的.每一个面的面积任何计算!有没有简便方法等。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思维的活跃,积极的学*是本堂课成功的的关键。

  不足之处:在教学中、思维的发散显得不够!以至于在后来的无盖,甚至四个面计算中部分同学不理解!

  非常遗憾、值得反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9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它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的重点就是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及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在于学生往往因不能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建立表面积的概念,我让学生展开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摸一摸、指一指、说一说,给学生充分观察的机会,将抽象的知识变成了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物体,丰富了学生脑中的表象,学生们通过比较分析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各个面的面积之和就是这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学生理解了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后,我又让学生拿着手中的长方体指出长方体六个面中哪些面是相等的,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然后小组合作探究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再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得出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在这节课中正是因为学生经历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过程,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许多教育家都非常欣赏这样一句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知道了;而我做了,就理解了。这就充分说明让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对学生学*知识的重要性。

  反思自己的教学,不由得想起心理学家布鲁诺说:“学*最好的刺激,就是对学*材料的兴趣。”有了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再加上问题的刺激,大大激发了学生操作的主动性。在探究过程中,对学生已经有一定基础的内容,我们应该不是简单地提供问题由学生来解答,而是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运用手中的材料,指一指、说一说,使他们能在良好的操作气氛中实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课堂中注重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让他们在充分的体验中有所感悟和发现,再通过交流促进各方面的发展和提高。在学生获得新知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的面临问题,并自觉、主动、积极的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学生一次又一次的面临认知冲突,并产生积极的探究倾向。

  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这节课中当学生互相交流的内容与教学目标关系不大时没有适时地把学生拉回来,这是这节课的不足之处。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认真钻研教材,合理安排好上课时间,使孩子们在每一节课上的数学思维都得以发展和提升。这需要经验的积累,特别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教育机智。所以我以后会不断地历练自己。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10

  本节课教学时我主要运用操作实验法、引探发现法、小组合作学*法等多种方法,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台,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操作实验、观察、猜想、发现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统一公式,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全过程,从而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实物,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二、运用找到的规律,进行实际操作。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他们是由认识*面图形上升到认识立体图形,是空间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然而此时,学生对立体的空间观念还比较模糊,我特别注意到加强实物或教具的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计算公式的理解。在教学时,我结合实际的教具,引导学生进一步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强化记忆,如粉笔盒的体积是多少?怎样求它的体积?要求它的体积必须有哪些条件?(可以请几个学生到讲台上实际量出粉笔盒的长宽高,并把这些条件板书在黑板上,让全体学生进行计算粉笔盒的体积),当学生准确算出粉笔盒的体积后,教师话峰一转,你们知道自己的数学课本的体积有多少吗?你能求出数学课本的.体积吗?要求出数学课本的体积是多少?必须有哪些条件?你能找出这些条件吗?下面请同学们求出自己数学课本的体积是多少?看谁做得又对又快。通过实际观察、操作等活动,学生清楚地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够根据所给的已知条件正确地计算有关图形的体积,动手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优选【5】篇(扩展7)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优选【五】份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 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化聚。

  2、能根据有关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解答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难点:

  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化聚,并能根据有关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解答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化聚、转换练*。

  458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20.6立方分米=()立方米

  7060毫升=()升=()立方分米

  130毫升=()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800升=()立方分米=()立方米

  0.02立方米=()立方分米=()升

  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练*。

  1、一个长方体的汽油桶,底面积是18*方分米,高是5分米。如果1升汽油重0.74千克,这个油桶可以装汽油多少千克?

  2、一节货车车厢,从里面量长13米,宽2.7米,装的煤高1.2米。如果每立方米煤重1.3吨,这节车厢里装了多少吨煤?(得数保留整数)

  3、在一只底面是边长60厘米的正方形,高是80厘米的长方体纸箱内,装棱长是2分米的立方体纸盒。这只纸箱最多可装这样的纸盒多少个?

  4、一个长方体蓄水池,长9.6米,宽4.2米,深2.5米。这个蓄水池占地多少*方米?它最多可蓄水多少立方米?

  5、一个长方体水箱,从里面量长80厘米,宽40厘米,高60厘米,箱内水面离箱口10厘米。箱内共有水多少升?如果把这些水倒入另一个底面边长40厘米的长方体水箱内,这时水高多少厘米?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解题思路

  第一题:18×5=90(立方分米)90(立方分米)=90升

  90×0.74=66.6(千克)

  第二题:13×2.7×1.2=42.12(立方米)

  42.12×1.3≈55(吨)

  第三题:60×60×80=288000(立方厘米)

  2分米=20厘米

  20×20×20=8000(立方厘米)288000÷8000=36(个)

  第四题:9.6×4.2=40.32(*方米)

  9.6×4.2×2.5=100.8(立方米)

  第五题:80×40×(60-10)=160000(立方厘米)

  160000(立方厘米)=160升

  160000÷(40×40)=100(厘米)

  (3)重点分析第5题

  水面离箱口10厘米,说明水的高度是50厘米。从而求出水的容量。再根据底面边长40厘米的长方体水箱,求得水的高度。

  三、思考题

  用一张长50厘米,宽40厘米的长方形铁皮,做一个深10厘米的无盖长方体铁皮盒。要使这个长芳褪铁皮盒的容积最大,可以怎样做?

  1、学生独立研究

  2、小组讨论

  3、教师评议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 2

  学*内容: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课本第29~31页的内容,课本第30页的例1及第32页练*七的第5~6题)。

  学*目标:

  1.通过讲授,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总结出体积的公式。

  2.指导学生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新知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

  教具运用:

  正方体木块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什么叫体积?计量物体的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哪些?

  2.怎样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呢?

  二、新课讲授

  1.长方体体积的计算。

  教师课件出示一块长方体积木,一块盖房用的大型砖板。

  (1)提问:它们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长方体积木的体积可以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去摆,有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但是相对于大型砖板再用1cm3或1dm3去量就比较麻烦。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要知道较大物体的体积,我们能不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计算。

  (2)观察操作,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24块1cm3的小正方体木块,任意摆出不同的长方体,然后把数据填入下表。

  学生拼摆,然后填表,集体汇报,老师把有代数性的数字写在表中。

  说明学生拼摆长方体的样式非常多,这里只列举几个。观察:从这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小结: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正好等于长方体长、宽、高的乘积。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讲述:如果用字母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写成:V=abh

  (3)质疑:求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2.探究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1)启发。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联系长方体积公式,想一想正方体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明确。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板书)用字母表示:V=aaa=a3(a表示棱长)(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

  3.运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第30页的例1。

  (2)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3)说出题中所给信息,和所求问题。

  (4)指名说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5)指名学生上台板演过程,其他同学判断。

  (6)老师订正书写。V=abh=7×4×3=84(cm3)

  (7)看图,学生独立在练*本上完成。

  (8)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第31页“做一做”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在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册中本课时练*。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 3

  教学要求

  在理解底面积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

  理解底面积。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指出下图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投影显示)

  2、填空。

  (1)长、正方体的体积大小是由确定的。

  (2)长方体的体积=。

  (3)正方体的体积=。

  二、探索研究

  1.观察。

  (1)长方体体积公式中的“长×宽”和正方体体积公式中的“棱长×棱长”各表示什么?(将复*题中的图用投影显示出“底面积”)

  结论: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棱长

  2.思考。

  (1)这条棱长实际上是特殊的什么?

  (2)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又可以写成什么?

  结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

  V=sh

  三、课堂实践

  1.做第35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学生独立做后,学生讲评。

  2.做第35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横截面;把这根木料竖起来实际上就是什么?再让学生做后学生讲评。

  3.做练*七的第9题,学生独立解答,老师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四、课堂

  学生今天学*的内容

  五、课后实践

  做练*七的第10、11、12题。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 4

  自学预设:

  自学内容自学P43内容

  指导方法自学P43

  思考:

  1、底面积是什么?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是怎么求的?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怎样?

  尝试练*试着完成P43的做一做的第2题

  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的统一。(完成P43内容及P45第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并会灵活地应用公式进行体积计算。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下图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

  2、填空。

  (1)长、正方体的体积大小是由确定的。

  (2)长方体的体积=。

  (3)正方体的体积=。

  二、探索研究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

  通过预*你观察到到了什么?

  生:图中画阴影部分的那一面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底面。师强调:这个面是由摆放的方式决定的.。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面积。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2)怎样求长方体的底面积?(长方体的底面积=长×宽,即S=ab)怎样求正方体的底面积?(正方体的底面积=棱长×棱长,即S=)

  (3)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统一

  思考:我们能不能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统一成一个公式呢?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底面积×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底面积×棱长

  结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V=sh

  3.练*:

  完成P43“做一做”第2题。讲解:“横截面”通过实物直观演示,让学生理解他的实际意义,懂得一个物体*放,立体图形的左面和右面就叫做横截面,如果竖起来,横截面就成了底面。所以

  三、巩固练*:完成P45题8。

  四、练*拓展:

  1.计算:

  2.一根长方体木料,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0.15,长2m。5根这样的木料体积一共是多少?新课标第一

  3.有100块底面积是42,高6cm的立方体石块。这些石块的体积一共是多少?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的和是48cm,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 5

  教学要求

  在理解底面积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

  理解底面积。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指出下图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投影显示)

  2、填空。

  (1)长、正方体的体积大小是由确定的。

  (2)长方体的体积=。

  (3)正方体的体积=。

  二、探索研究

  1.观察。

  (1)长方体体积公式中的“长×宽”和正方体体积公式中的“棱长×棱长”各表示什么?(将复*题中的图用投影显示出“底面积”)

  结论: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棱长

  2.思考。

  (1)这条棱长实际上是特殊的什么?

  (2)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又可以写成什么?

  结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

  V=sh

  三、课堂实践

  1.做第35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学生独立做后,学生讲评。

  2.做第35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横截面;把这根木料竖起来实际上就是什么?再让学生做后学生讲评。

  3.做练*七的第9题,学生独立解答,老师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四、课堂

  学生今天学*的内容

  五、课后实践

  做练*七的第10、11、12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优选【5】篇(扩展8)

——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合集5篇

  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建立表面积概念,会求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

  2、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求法,在观察对比中,得到长方体表面积公式、正方体表面积公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公式实际应用,并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长方体表面积公式的求法探究。

  2、公式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探究方法。

  教具、学具的准备:长方体盒、正方体盒、长方体展开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出新课

  师: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是我们学*的好伙伴淘气的十岁生日,他的好朋友笑笑要送给他一份生日礼物。这个礼物准备好了,可是老师对这个包装盒却不太满意,你能帮助笑笑出一个好主意吗?

  生:可以在包装盒外面包一层彩纸。

  师:老师也是这么想的。看,老师用彩纸将这个包装盒包装了一下,请看(出示课件)。

  师:漂亮吗?

  生:漂亮。

  师:现在新问题又出现了。要把这个包装盒包装好,需要多大的彩纸呢?要求多大的彩纸就是求什么呢?

  生:求六个面的面积之和。

  师:对,求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就是求长方体的表面积。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的表面积.(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索 初步感知

  1、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对长方体礼盒的哪些部分进行了包装?

  生:它的六个面。

  师:而且,刚刚我们知道的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那么,你是如何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呢?(师提问)

  生:就是求六个面的总面积。(出示课件)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仔细地观察,长方体的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包括哪些?(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师对照长方体讲解表面积的含义。(出示课件,学生齐读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师:那么正方体呢?(请同学对照正方体说一说)

  师:他说得对不对呢?

  生:对。

  师:正方体的表面积也就是六个面的面积,它包括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左面和右面。那么,下面请同学们对照着手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标出它的六个面。

  (同位之间互相指着模型说一说。)

  师:好。请同学们观察手中的长方体,你从任意一个角度,对多能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

  生:三个面。

  师:那么如果老师想看到六个面,应该怎么办呢?

  生:把它拆开。

  师:那么把它展开,是不是就能看到六个面了呢?

  生:是的。

  师:下面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把长方体展开是什么图形?(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上讲台介绍自己展开后的图形,并分别指出它们所对应的面。对于不同的方法加以表扬。

  师:介绍长方体的展开图有多种。希望同学们课下动动脑筋想一想,想象展开后的图形。

  (师用课件展示长方体的展开图形,并质疑:观察展开图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交流并回答问题。

  2、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正如大家所说所看到的长方体展开后的图形,相对的面完全隔开了,展开后每个长方体都有六个面。而且,我们知道长方体的对面面积相等,那么,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更加形象和直观了。由长方体变成了我们很熟悉的长方形。那么,你能求出它的表面积吗?

  (出示课件,生相互交流并展示)

  生介绍自己的方法,对好的方法加以肯定。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我是想先求出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把它们的结果相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S表=S上+S下+S前+S后+S左+S右

  师:说得很好。同学们应该表扬一下。谁还有不同的方法呢?

  生2:由于长方体的对面相等,所以我只要求出一个面乘以2就可以了。我得出的公式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

  (师板书)

  师:这个方法很好,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3:我是先求出上面、前面、左面的面积之和,再乘以2,就可以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了。

  我得到的公式是: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高×宽+高×长)×2

  (师板书)

  师:你真聪明,大家表扬一下。(大家鼓掌表扬)

  师出示课件,介绍长方体表面积的求法。

  3、应用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

  师:请大家算一算,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需要多少*方厘米的硬纸板?(学生独立解答,指明学生回答)

  4、渗透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

  (出示课件,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师:这个是一个棱长为8厘米的正方体,求它的表面积。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三、应用所学知识 解决问题

  1、出示长方体礼盒的包装袋,并质疑,求几个面的面积。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要求学生说出理由和依据。

  2、出示教材P18“试一试”,要求学生独立解答。

  让学生理解题意后,鼓励学生独立解答,小组交流,全班集体订正。

  3、师:做一个长方体的鱼缸需要求几个面的面积?(学生思考,指名回答)

  (出示课件)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当遇到具体问题,要具体对待。数学知识与我们密不可分,我们要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附:板书设计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高×宽+高×长)×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探索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

  2、知道表面积的概念,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3、在自主解决现实问题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教学难点

  1、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教学媒体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可展开)、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一)口答填空。

  1、长方体有( )个面,一般都是( ),相对的面的( )相等;

  2、正方体有( )个面,它们都是( ),正方形各面的( )相等;

  3、这是一个( ),它的长( )厘米,宽( )厘米,高( )厘米,它的棱长之和是( )厘米;

  4、这是一个( ),它的棱长是( )厘米,它的棱长之和是( )厘米。

  (二)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

  教师: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它们的表面都有6个面,今天就来研究它们表面的大小。(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学*新课。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1、教师提问:什么叫做面积?

  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用手按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摸一遍)

  2、教师明确:这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3、学生两人一组相互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4、教师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学生归纳:

  上下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宽作为长和宽的;

  前后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高作为长和宽的;

  左右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高和宽作为长和宽的。

  2、教师提问:想一想,长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学生讨论)

  老师板书:

  上下面:长×宽×2

  前后面:长×高×2

  左右面:高×宽×2

  3、练*解答。

  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方厘米硬纸板?

  4、巩固练*。

  一个长方体长4米,宽3米,高2.5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方米?

  教师:如此题改为同样尺寸的无盖塑料盒求表面积如何办?

  学生:应该少算上边的一面。

  列式:4×3+4×2.5×2+3×2.5×2

  (三)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教师提问: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吗?

  学生:棱长×棱长×6

  2、试解例2。

  一个正方体纸盒,棱长3厘米,求它的表面积。

  32×6

  =9×6

  =54(*方厘米)

  答:它的表面积是54*方厘米。

  教师:如果这个盒子没有盖子,做这个盒子要用多少纸板该如何列式?

  学生:少一个面。列式:32×5

  教师明确:说表面积是指六个面,实际问题中有的不是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审题时要分清求的是哪几个面的和。

  3、巩固练*:一个正方体的面积是1.2分米,求它的表面积。

  三、巩固反馈。

  1、一个长方体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5厘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方厘米?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方厘米?

  3、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长方体的三条棱分别叫它的长、宽、高。( )

  (2)一个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是:42×6=48(*方分米)( )

  (3)用四个同样大的正方体小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四个正方体表面积的和小。( )

  四、课堂总结。

  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

  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有关图形问题的学*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价值,增强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资源:

  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谈话:前两节课我们探索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这节课我们继续学*有关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知识。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与教材中例4和“试一试”同样大小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这几个面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可分为哪几组?正方体呢?

  二、探究新知

  1.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出示问题:如果告诉你这个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

  你能算出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方厘米硬纸板吗?

  追问: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方厘米硬纸板,与这个长方体的各个面有什么关系?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在交流中明确:求至少需要多少*方厘米硬纸板,只要算出这个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

  (2)启发:请你借助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模型思考,根据长方体的特征,可以怎样计算这6个面的面积之和?

  (3)指名回答是怎样列式的,并相机板书如下算式:

  6×4×2+5×4×2+6×5×2; (6×4+5×4+6×5)×2

  (4)比较小结:这两种方法都反映了长方体的什么特征?你认为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时,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 (要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正确找出3组面中相关面的长和宽)

  (5)提出要求:用这两种方法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都是可以的。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

  2.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谈话:根据长方体的特征我们解决了做长方体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硬板纸的问题。如果纸盒是正方体的,你还会解决同样的问题吗? (出示‘‘试一试’’)

  (2)学生独立尝试解答。

  (3)组织交流反馈,提醒学生根据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思考。

  3.揭示表面积的含义。

  谈话:刚才我们在求做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至少各要用多少硬纸板的问题时,都算出了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三、应用拓展

  1.做“练一练”。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列式和题中的直观图具体说明思考的过程。

  2.做练*四第1题。

  让学生看图填空,再要求同桌同学互相说说每个面的长和宽,并核对相应的面积计算是否正确。

  3.做练*四第2题。

  让学生独立依次完成题中的两个问题,适当提醒学生运用第(1)题的结果来解答第(2)题,并要求学生说说用这样的方法求表面积的根据。

  4.做练*四第5题。

  让学生根据表中列出的各组数据对每一个物体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作出判断,并说明判断的理由;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将结果填人表中。最后引导学生比较求长方体的表面积与求正方体表面积的过程和方法,说说求长方体或正方体表面积时各要注意什么。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可以怎样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与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

  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由此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2、能根据现实情景和信息,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观察思考等方法,去探求长方体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探求意识和探求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流程:

  一、复*旧知,引入新课

  1、复*长方体的特征。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知道它们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那么它们都有哪些特征?

  生: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都已经掌握了长方体的特征。那么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长方体,一起来探究一下长方体的面。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师:现在老师手中有一个长方体纸盒,昨天同学们回家也都做了一个,刚才我们说长方体有6个面,他们分别是,(边说边指),那么如果我们沿着长方体的某些棱剪开,再展开,会是什么形状呢?

  接下来学生动手剪(强调要求)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展开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原来的立体图形变成了*面图形。

  生:我发现长方体展开后还是由6个长方形组成的。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演示(实物展开后贴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还能像中一样找到刚才指出的前面吗?后面又在哪里呢?你还能找出上、下、左、右分别在什么地方吗?

  生:能。

  师:那么请你们在自己的长方体展开图中标出上、下、左、右、前、后。

  师:观察长方体展开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我们知道长方体有6个面,哪些面的面积是相等的?

  生:前后面,左右面,上下面是相等的。

  师:为什么?

  生: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2)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同桌合作)

  生:上、下每个面的长和宽是长方体的长和宽,每个面的面积是长x宽;前、后每个面的长和宽是长方体的长和高,每个面的面积是长x高;左、右每个面的长和宽是长方体的高和宽,每个面的面积是宽x高。

  师:同学们,像这样我们把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

  (板书:表面积)

  (2)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师:那么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呢?

  小组合作:

  1,先独立思考,记录下自己的方法。

  2,小组内交流,探讨哪种方法更简便。

  学生作业展示:长x宽x2+长x高x2+宽x高x2

  或者(长x宽+长x高+宽x高)x2 分别解释

  教学例1。

  出示例1: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方米的硬纸板?(出示)

  问题:要求至少要用多少*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长方体包装箱的什么?

  生:实际上就是求这个长方体包装箱的表面积。

  根据上面咱们总结出的公式来求一下表面积

  方法一:0.7×0.5×2+0.7×0.4×2+0.5×0.4×2=1.66(*方米)

  方法二:(0.7×0.5+0.7×0.4+0.5×0.4)×2=1.66(*方米)

  (3)通过刚才的操作与例题,你觉得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需要哪些条件,又该如何计算呢?归纳总结

  三、深化提高,综合应用

  1、完成教材第25页练*六的*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

  (1)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让学生发现本题中“没有底面”这条信息很重要。

  (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四、归纳知识,总结学法

  师: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在这节课学*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或深刻感受和老师、同学说说。

  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5

  教学内容:

  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2.掌握正方体与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正确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正方体与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联系实际,揭示课题

  同学们,学校利用这个假期同学们休息的时间,要对我们的教室进行从新粉刷。

  在粉刷之前,校方提前进行了资料收集,收集的资料如下:

  1. 每个教室的长8米,宽5米,高3米;

  2. 每个教室要对四壁和屋顶进行粉刷;

  3. 每个教室门窗的面积共20*方米;

  4. 每个教室要粉刷三次;

  5. 第一次粉刷每*米用涂料0.5千克;第二次和第三次粉刷每*米只用去涂料0.2千克。

  6. 我校共有 个教室需要粉刷。 你能根据校方收集的上述信息帮助校方计算出应该买多少涂料吗? (揭示课题)

  二、师生交流,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1:什么叫表面积?

  生2: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怎么求?它们的表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3:学了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处?

  [用与实际相联系的事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愿意学。这也正是符合了心理学中:教学过程始终是伴随着学生的情绪,并且智力活动也受其极大的影响的论点。在良好的情景创设下,学生学*十分容易地投入。]

  三、师生互动,探究问题

  1. 学生操作,解决问题;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请将这个正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 (学生操作) 我们将正方体沿着棱剪开,就得到了一个正方体表面的展开图。

  (出示学生得到的正方体表面的展开图。)

  (2)引导学生观察得到的正方体的展开图,思考:正方体表面的展开图有什么特征?

  [学生通过操作得到正方体表面的展开图,由于沿着不同的棱剪开,就得到的正方体表面的展开图也不同,因此会有多种展开图,至于有哪几种展开图之一知识在二年级下的学*中已经解决,教师不需要展开。]

  2. 组内交流,发表见解;

  (1)正方体表面的展开图有6个正方形的面组成。

  (2)它们的形状都相同。

  (3)它们的面积都相等。

  3. 教师引导,深入探究;

  (1)想一想可以怎么求这6个面的面积总和。 先求出1个面的面积,再乘以6,就是这6个面的面积总和。

  (2)请你试着求一求你手中的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总和。

  注意:先测量棱长的尺寸,再计算,取整厘米数。 (学生计算) 看书巩固,掌握方法; 刚才我们计算的就是正方体的表面积,那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可以怎么求呢?书上有具体的介绍,请打开书,翻到P39,看书回答:

  (1)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2)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学生通过对自己手中的正方体表面的展开图的观察,自主探究,得出了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可以怎么求的结论。最后通过看书规范自己的结论。]

  四、巧加点拨,学而致用

  1.追随上知,质问质疑

  拿出手中的长方体纸盒,指出它的表面积,说说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知道它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吗?

  2.迁移知识,灵活运用

  学生利用所学方法推导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3.组际交流,发表见解

  4.看书小结,掌握方法

  请打开书,翻到P40,看书回答:

  (1)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2)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5.引用方法,灵活解答

  算一算你同桌手中长方体的表面积。

  [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获得;凡是能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的问题,就通过班级适当交流取得共识。当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都不能很好解决时,教师再适时指导、点拨。]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最句子文案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04778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