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教案 >

加速度教案 (菁华3篇)

日期:2022-11-04 00:00:00

加速度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加速度的概念与意义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均速度、瞬时速度与*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的比较,学生能够提析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生活举例,学生能够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对物理的学*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加速度的概念与物理意义。

  难点: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解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以同学们生活中经常坐的小汽车和摩托车为例,问同学们哪个更快,同学们此时大多数都会说汽车快,这时教师继续提问:假设一辆静止的小汽车和一辆静止的摩托车,两者同时发动,问谁更容易先将速度达到20m/s?同学们有的会说汽车,有的会说摩托车。教师此时总结:一般情况下我们摩托车更容易先达到20m/s,因为摩托车的反应更快,那这反应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今天就来探究这其中的“反应”。

  2、建立概念:

  提供两组数据:就这两组数据让同学们计算并进行小组讨论,比较汽车、摩托车的速度以及1s内的速度变化量。之后教师做强化并引出1s内的速度变化量就是“反应”的快慢,我们在物理学中把这一个量叫做加速度。

  3、深化概念:

  强调加速度的大小、方向、单位、计算公式、以及*均加速和瞬时加速之分和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的联系。

  4、巩固提高:

  一子弹在穿入木块前速度为600m/s,穿出速度为200m/s,历时0.2s,问在模板中的子弹加速度?

  5、小结作业:

  总结课堂内容,让同学们思考v—t图像与加速度的联系。

加速度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道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理解加速度的定义,会用公式,知道加速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 解决有关问题,能区分 )

  3、知道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与速度v方向相同;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与初速度 方向相反。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和能力。

  教材分析

  加速度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高一学生最难搞懂的概念之一,教材为了减小难度,对加速度概念的要求比较低,没有区分*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而是在前几节学过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等问题后学生知道了物体的运动通常情况下,速度在改变,很自然的引出速度变化也有快慢之分,进而引入加速度概念;加速度的矢量性,教材的处理也比较通俗易懂,最后又给出一些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图表,给学生一些直观、生动的印象。节后又对速度、加速度做了一对比,有助于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对变化率的分析与解析也恰到好处。

  教法建议

  通过生动形象的实例或课件,让学生逐步体会,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速度在变,速度的变化需要时间,速度的变化有快慢之区别,且速度变化的快慢是了解物体运动情况的重要指标,为引入加速度做好铺垫。这里是高中物理第二次用比值定义物理量,可以让学生回顾引入速度概念的过程。加速度的单位要让学生按规定的读法读,即读成米每二次方秒;加速度的方向是个很重要的内容,但是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加速度这一比较难理解的概念,加之学生对矢量的运算又不熟悉,所以只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加以解释,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只有两个方向,与速度同向,或与速度反向,因此当规定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时,加速度的方向就可以有正负号反映,注意正负号仅仅反映的是加速度的方向。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加速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加速度概念的引入及加速度的方向

  主要设计:

  一、复*讨论:

  1、什么叫匀变速直线运动?请举两个实例(提问)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提问)

  二、展示课件,深入讨论

  1、展示课件:两物体(如汽车)同时匀加速起动情况。

  第一个:5秒内速度由0增到10m/s,后匀速。

  第二个:2s内速度由0增到6m/s后匀速。

  2、提问讨论:

  (1)两物体最终速度哪个大?

  (2)一秒末时哪个速度大?

  (3)第1s内,第2s内,两物体速度变化各多大?

  (4)两物体,哪个启动性能更好?哪个速度改变得快?

  (5)怎样能描述出速度改变的快慢?

  3、看书29页第一自然段,及第二自然段,讨论:

  (1)加速度是描述什么的物理量?

  (2)加速度的定义式如何?公式中各个量的含义是什么?如:的含义?

  (3)计算一下课件中所给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练*)

  4、看书29页第三、四、五自然段,讨论:

  (1)加速度的单位是什么?

  (2)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吗?请举例说明(引导学生各举一匀加速和匀减速的实例)

  (3)如何从 比 的加速度小,对吗? 图像中求物体的加速度?

  5、阅读30页上部分内容讨论:

  (1)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对吗?举例说明(如课件1情况)

  (2)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对吗?举例说明。

  (3)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对吗?

  (4)速度变化率越大,加速度越大,对吗?

  (5)有没有速度很大,而加速度很小的情况?(展示课件:飞机水*匀速飞行)

  (6)有没有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的情况?(展示火箭发射升空过程的资料)

  探究活动

  在十字路口,当绿灯亮时,大卡车和骑自行车的人同时起动,经常发现,前几米自行车在前,大卡车在后,经过一段时间,大卡车将超过自行车,请实地观察并解释所见到的现象。

加速度教案3

  一、 教材分析

  教材的内容方面来看,本章节主要讲解了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式、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及从v-t图像中看加速度。前面几节已经学*了如何选参考系、建立坐标系,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这节讲的是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是对物体运动认识上的升华,为接下来匀速直线运动及牛顿定律的学*奠定了基础。所以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这样的安排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来看,本章节是运动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一年级物理课程中比较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对物体运动认识上的升华,它把运动学和动力学联系在了一起,具有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也是学生知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要素: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式、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从v-t图像看加速度;

  技能要素:初步理解加速度定义式中各量间的关系,能应用解决一些简单的运动学问题;科学过程方法要素:复*旧知识,巩固新知识,加深理解,易于掌握;讨论归纳法,提高学*的兴趣和分析归纳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流程图:

  二、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方面】在学*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了如何选参考系、建立坐标系、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具备了探究加速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为本节课的探究性学*起到了铺垫作用。

  【思维基础方面】高一的学生通过初中科学的学*,具有了一定的物理思维方法和较强的计算能力,但接受能力尚欠缺,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启发。

  【情感态度方面】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与加速度有关的现象不多,这就给学生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带来困难。

  三、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2、能说出加速度的定义、写出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单位。

  3、给出运动情景,能计算出加速度,并理解其含义。

  4、在加速和减速情景下,能判定加速度的方向。

  5、区别加速度、速度、速度变化量。

  6、给出v-t图像,能判定加速度的大小。

  【过程方法目标】

  通过对加速度物理意义、定义、矢量性及与速度变化量的区别的学*,体验对物理概念的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索用比值定义法得出加速度的概念,感悟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学无止境的观点。

  2、通过加速度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加速度的定义,并能在给定运动情景下,能计算出加速度,并理解其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加速度物理意义及加速度的方向,树立变化率的思想。

  五、 教学方法

  【教法】

  启发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探究式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类比法: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应用于在教学过程中呈现视频、图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学法】类比法:复*旧知识,巩固新知识,加深理解,易于掌握;讨论、归纳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引起兴趣,提高分析归纳能力。

  六、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加速度教案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加速度教案 (菁华3篇)(扩展1)

——加速度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加速度教学反思1

  本人认为,从运动快慢到速度变化快慢的认知是学生认知水*的一个飞跃,为了帮助学生踏上这个认知台阶,对于五个例子以不同组的数据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自己定义概念。在定义加速度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自己用△v/△t的比值来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把加速度看成是一个比值的符号,“加速度”只是一个符号的名称而已,实现了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生硬的概念形象化的目的。学生把加速度看作是一个新认识的朋友,对陌生的概念产生了亲切感,他们亲身经历了定义加速度概念的全过程,对概念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但教后的感觉还有待于提高。

  本节课有意识进行控制变量法和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教育,对于控制变量法的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对于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不但向学生指明是用比值来定义加速度,且和学生一起回顾了*均速度的定义及初中学*的压强、密度、电阻等物理量的定义。其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很多物理量是为了研究或描述的方便而定义出来的,使学生消除了对物理量的神秘感和恐惧感进而产生亲切感。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加速度的方向和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对于加速度的方向的教学,是让学生根据位移和速度的矢量性来讨论加速度的矢量性,有待于进一步选择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尝试。

加速度教学反思2

  “速度”和“加速度”是高中物理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对他们的理解往往会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因此,在“加速度”的教学中,从“畅谈、类比、提升”的层次进行。

  畅谈“速度达、速度变化大、速度变化快”,通过谈引发各个学簇的争辩,在争辩中会发现生活的日常理解与物理精确描述的差异,从而提炼精华,引出“加速度——速度的变化率”的概念。

  类比“身高高、身高变化大、长得快”,加深“加速度的理解”。在类比中学生的例子会更精彩,使人有“意外收获”。

  对于加速度,有的同学会望词生义,认为加速度就是增加速度,以为物体若有加速度,其速度一定增大。这种认识源于不理解加速度的真正含义。所以,提升2点:

  提升1:加速度的“加”——“变”,即速度可增可减。关键是看“速度与加速度”的方向,两者同向加速运动,异向减速运动。

  提升2:物体可以做加速度减小到加速运动和加速度增加的减速运动。通过例子和图像两种方法展示。

  在整个展示中尊重学生的实际理解,引导他们从“定势的理解”到“理性的理解”,还得允许学生留有疑惑和不解。因为任何新生事物的入侵都会遇到抗体,只有他们融合才会产生“质”。

加速度教学反思3

  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联系动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本节课的重点是加速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难点是加速度和速度的区别。加速度是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教材从加速度的定义出发,提出了变化率的概念,正确理解变化率的含义,对学*和正确理解其他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加速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比较紧密,课本中除了从许多实践事例的比较中引入加速度的要脸概念外,还通过表格介绍了汽车、电车、飞机、跳伞者着陆等生活中熟悉的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际值,并在练*中渗透关于反映汽车加速性能的实验数据。本节课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出发,师生互动,热 烈讨论,研究、深入本节知识点,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合理、巧妙地设计生动的课堂教学以捕获、带动感染每一个学生,尽最大限度的完成新课改目标,去完美的体现新课改精神。下面我对加速度这一概念的建立谈谈:

  一、教学模式—合作、问题教学模式

  创设问题--学生已有的认知--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上对问题进行加工处理重新组织—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整合、强化形成新的概念。

  二、过程设计

  1、根据学生已的认知分层创设问题①速度变化量的问题;如物体在*直的*面上运动速度从5M/S增加18M/S。②在坐标轴设置速度改变量的问题。

  2、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处理后理清:物体运动快慢、物体速度变化快慢、速度改变量(大小、方向)的关系。

  3、组织强化形成新概论。

  三、教学中应注重简浅出发,步步攀升的原则。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以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迁移以调动学生枳极性。

  关于加速度的方向,有采用在变速运动局限在直线运动范围内,利用加速度的定义式,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加速运动时未速度大于初速度,按公式计算出的加速度为正值,从而得出加速运动的加速度方向和初速度方向相同;减速运动亦同。这一方法比较适合我们的学生,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对于v-t图象放给学生从直线运动的倾斜程度出发进行讨论,然后引导同学得出正确的结论。


加速度教案 (菁华3篇)(扩展2)

——物理加速度教案实用5篇

  物理加速度教案 1

  1、速度

  (1)定义:速度等于物体运动的 跟 所用的时间的。

  (2)公式:

  (3)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 的物理量。

  (4)单位:国际单位为 ,符号是 ,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时(km/h),厘米每秒(cm/s)等。

  1m/s=3.6km/h

  (5)速度是 ,它的方向就是 的方向。

  2、*均速度

  (1)定义:变速运动物体的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物体在这段时间(或位移)内的 。

  (2)公式:

  (3)*均速度表示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段时间(或位移)内的*均快慢程度,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地运动快慢。

  (4)*均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其方向与一段时间内发生的 方向相同。

  3、瞬时速度与瞬时速率

  (1)定义:运动物体经过 的速度,叫瞬时速度,常称为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 ,有时简称速率。

  (2)物理意义:精确描述运动快慢。

  (2)瞬时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物体经过某一位置时的运动方向相同,瞬时速率是标量。

  答案:1、位移,发生这段位移,比值,物体运动快慢,米每秒,m/s,矢量,物体运动;2、*均速度,位移;3、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瞬时速率。

  疑点突破

  1、如何区分*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均速度与某一过程中的一段位移、一段时间对应,而瞬时速度与某一位置、某一时刻对应。

  (2)*均速度只能粗略描述质点运动情况,而瞬时速度能精确的描述质点的运动情况。

  (3)*均速度的方向与所对应的时间内位移的方向相同,瞬时速度的方向与质点所在位置的运动方向相同。

  2、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在匀速运动中,由于速度不便,所以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既是*均速度,也是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

  在变速运动中,*均速度随位移和时间的选取不同而不同。对做变速运动的物体,我们在它通过的某一位置附*选一段很小的位移,只要位移足够小(即通过这段小位移所用的时间足够短),那么这段小位移上的*均速度就是物体通过该位置的瞬时速度。

  问题探究

  (1)用什么方法判断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

  (2)如何比较两个百米运动员的快慢?

  (3)如何比较一个百米短跑冠军同一个奥运会万米冠军谁跑得快.

  探究:(1)比较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可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位移的大小,位移大的较快.(2)比较两位百米运动员的快慢可在位移相同的条件下比较时间,运动时间较长的较慢.(3)二者的位移不同,运动时间也不同,比较位移和时间的比值,也就是比较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比值大的较快.

  典题精讲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均值

  B、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

  C、火车以速度v通过某一段路,v是指瞬时速度

  D、子弹以速度v从枪**出,v是指*均速度

  【思路解析】

  根据*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定义进行判断,*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均值,瞬时速率就是瞬时速度的大小;火车以速度v经过某一段路,v是指*均速度;子弹以速度v从枪**出,是指从枪**出时的瞬时速度。

  【答案】B

  例2、某质点由A出发做直线运动,前5s向东行了30m经过B点,又行了5s前进了60m到达C点,在C点停了4s后又向西行,经历了6s运动120m到达A点西侧的D点,如图1.3-1所示,求

  (1)每段时间内的*均速度

  (2)求全过程的*均速度

  【思路解析】

  取A点为坐标原点,向东为正方向建立坐标轴。

  (1) ,方向向东。

  ,方向向东。

  ,方向向西。

  (2)全程的*均速度为

  = ,负号表示方向向西。

  例1、Ⅰ、Ⅱ是两物体运动的位移图象,如图1.3-2所示,两物体分别做什么运动?那个物体运动较快?

  【思路解析】

  从位移图象可以看出两图象均为直线,即位移随时间是均匀变化的,所以Ⅰ、Ⅱ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快则直线的斜率大,所以Ⅱ运动得快。

  【答案】都做匀速直线运动,Ⅱ运动较快。知识导学

  1.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反映了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快慢,也就是位移的变化率。

  2.速度和位移一样都是矢量,矢量的共同特点就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在今后的学*中要逐步加深对矢量的理解。

  3.一般情况下*均速度不等于瞬时速度,只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即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时*均速度才等于瞬时速度。

  4.瞬时速率在数值上等于瞬时速度的大小。但*均速率不一定等于*均速度的大小。*均速率在定义上等于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即初中所讲的速度的概念。但在高中阶段,位移的大小和路程不一定相等,路程一般大于位移的大小,*均速率一般大于*均速度的大小,当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时,即物体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均速率等于*均速度的大小。

  5.通常所说的速度可能有不同的含义,注意根据上下文判断速度的准确含义,是指*均速度还是指瞬时速度。

  疑难导析

  关于(1):譬如,研究一辆汽车通过一座*直大桥的速度,对应的位移是桥长,对应的时间是过桥的时间,对应的速度是*均速度。若要研究汽车到达某一位置的速度,则表示瞬时速度。

  关于(2):譬如,火车从北京开往上海整个过程的速度,可以不考虑中间停站所用的时间,用*均速度可以粗略地表示火车运动的快慢。但要研究百米运动员冲过终点时的速度,则需要的是一个准确值,速度为瞬时速度。

  关于(3):譬如,物体沿圆周运动,某段时间的`*均速度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即这段时间通过的圆弧所对应的弦的方向,但每一时刻速度方向,都沿物体所在位置圆的切线方向。

  问题导思

  提示:此题涉及比较物体运动方法的问题:(1)相等时间内比较位移的大小;(2)通过相等位移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3)比较位移和时间的比值,也就是速度的大小。

  典题导考

  【绿色通道】

  对于*均速度、瞬时速度说法正误的判断要紧扣它们的定义。*均速度对应一段位移或一段时间,瞬时速度对应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

  [典题变式]

  以下所说的速度,哪些是指*均速度,哪些是指瞬时速度?

  A、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为700m/s

  B、一百米赛跑的运动员用10s跑完全程,某人算出他的速度为10m/s

  C、测速仪测出汽车经过某一路标的速度达到100km/h

  D、返回舱以5m/s的速度着陆

  答案:A、C、D中的速度是瞬时速度,B中的速度为*均速度。

  【绿色通道】

  此题主要是考察对*均速度的计算,*均速度等于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这段时间的比值。注意位移与发生该段位移所用时间的对应性。另外速度是矢量,有方向,首先要选取一个正方向,位移有正负,则速度也对应地有正负。

  [典题变式]

  1、一辆轿车在*直公路上行驶,其速度计显示地读数为72km/h,在一条与公路*行地铁路上有一列长为200m的火车与轿车同向匀速行驶,经100s轿车由火车的车尾赶到了火车的车头,求火车的速度。

  答案:v=18m/s

  【绿色通道】

  对位移图象得几点说明:(1)位移图象不是质点运动得轨迹。(2)匀速直线运动得位移图象是一条直线。(3)在图象上的某一点表示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所处的位置。(4)图线的斜率大小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斜率越大表明物体运动越快。

  [典题变式]

  如图1.3-3所示为某物体运动的位移图象,根据图象求出:

  (1)0~2s内,2s~6s内,6s~8s内物体各做什么运动?各段速度多大?

  (2)整个8s内的*均速度多大?前6s内的*均速度多大?

  【答案】(1)0~2s做匀速运动,v1=2.5m/s;2s~6s物体精致;6s~8s内,物体做匀速运动,v3=5m/s(2)1.875m/s;0.83m/s

  自主广场

  我夯基 我达标

  1、关于速度的说法,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表示物体运动得快

  B、速度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快慢,速度大表示物**置变化大

  C、速度越大,位置变化越快,位移也就越大

  D、速度的大小就是速率,速度是矢量,速率是标量

  解析: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表示物**置变化的快慢。若物**置变化得大,即位移大,但若时间长,则速度不一定大。速度是矢量,有大小,有方向。速度的大小叫速率,是标量。

  答案:AD

  2、以下为*均速度的是

  A、子弹出枪口时的速度是800m/s

  B、汽车从甲站到乙站的速度是40km/h

  C、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72km/h

  D、小球在第3s末的速度是6m/s

  解析:*均速度是某段位移上的,或某段时间内的。它等于某段位移和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答案:B

  3、关于瞬时速度、*均速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瞬时速度可以看成时间趋于无穷小时的*均速度

  B、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均速度,一定和物体在这段时间内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的*均值大小相等

  C、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均速度的大小就是*均速率

  D、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均速度是指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解析:当时间非常小时,物体的运动可以看成在这段很小时间内的匀速运动,*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故A正确。

  *均速度是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而不是各时刻瞬时速度的*均值。

  根据定义,*均速度的大小不是*均速率。*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而*均速率是路程跟时间的比值。

  答案:A

  4、一个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其运动情况有如下记录,则记录中表示瞬时速度的有

  A、质点在前5s内的速度是8m/s

  B、质点在第7s末的速度是12m/s

  C、指点通过某一路标时的速度是15m/s

  D、质点通过某一路段的速度为10m/s

  解析: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它与时刻、位置相对应。

  答案:BC

  5、对于各种速度和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率是速度的大小

  B、*均速率是*均速度的大小

  C、速度是矢量,*均速度是标量

  D、*均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解析:教材中没有出现*均速率的概念,而有些人根据速率的概念主观地认为*均速率是*均速度的大小。实际上*均速率定义为路程跟时间的比值,故B错。*均速度的方向和位移的方向一致,它不能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物体运动的方向是瞬时速度的方向,故D错。正确选项应为A。

  答案:A

  6、汽车以36km/h的速度从甲地匀速运动到乙地用了2h,如果汽车从乙地返回甲地仍做匀速直线运动且用了2.5h,那么汽车返回时的速度为(设甲、乙两地在同一直线上)

  A、-8m/s B、8m/s

  C、-28.8km/h D、28.8km/h

  解析:速度和力、位移一样都是矢量,即速度有正方向、负方向分别用+、-表示。当为正方向时,一般不带+。速度的正方向可以根据具体问题自己规定,有时也隐含在题目之中。例如该题中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为36km/h,为正值,隐含着从甲地到乙地的方向为正,所以返回速度为负值,故淘汰BD。

  依据甲、乙两地距离为:362km=72km,所以返回速度为-72km/2.5h=-28.8km/h=-8m/s。

  答案:AC

  我综合 我发展

  7、下列关于瞬时速度和*均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每一个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均速度一定等于零

  B、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均速度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等于零

  C、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均速度都等于它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D、变速运动中任一段时间内的*均速度一定不等于它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解析:物体的各个时刻瞬时速度都等于零,证明物体精致,即位移为零,因此*均速度一定等于零。

  物体在某段时间内*均速度为零,说明整个运动过程中的位移为零,但不能证明物体不运动,例如物体做往返运动回到出发点,位移为零,但瞬时速度不为零。

  匀速运动中,由于瞬时速度都相等,因此*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

  变速运动中,速度时刻在变,但*均速度可能与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相等。

  答案:AC

  8、甲、乙两车从A地出发经历不同的时间后都到达B地,甲运动的时间较长,则

  A、甲的*均速度一定比乙大

  B、甲的*均速度一定比乙小

  C、甲的瞬时速度一定比乙小

  D、甲、乙通过的位移一定相等

  解析:位移只决定于初、末位置,故甲、乙通过的位移一定相等,D正确。

  由*均速度公式知,位移s相同,而甲运动时间较长,所以B正确。因甲和乙不一定是做直线运动,所以瞬时速度大小和*均速率大小无法确定。

  答案:BD

  9、如图1.3-4所示,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现要考虑物体处于图中A点时瞬间的速度。假设物体沿ABCDE、ABCD、ABC、AB四段曲线轨迹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5s,0.9s,0.4s,0.1s,通过测量和计算,可以得出物体在这四段曲线轨迹上的*均速度分别是

  。

  解析:分别测量出AE、AD、AC、AB的线段长度,然后换算成实际运动的位移,根据*均速度的公式进行计算。

  答案:1.7m/s,3.9m/s,6.0m/s,15m/s

  我创新 我超越

  10人类为了探测距地球约30万千米的月球,发射了一种类似于四轮小车的月球登陆探测器,它能够在自动导航系统的控制下行走,且每隔10s向地球发射一次信号,探测器上还装有两个相同的减速器(其中一个是备用的),这种减速器的最大加速度是5m/s2.

  某次探测的自动导航系统出现故障,从而使探测器只能匀速前进而不再能自动避开障碍物,此时地球上的科学家必须对探测器进行人工遥控操作。

  下表为控制中心的显示屏的数据:

  受到信号时间 与前方障碍物距离(单位:m)

  9:10:20 52

  9:10:30 32

  发射信号时间 给减速器设定的加速度(单位:m/s2)

  9:10:33 2

  受到信号时间 与前方障碍物距离(单位:m)

  9:10:40 12

  已知控制中心的信号发射与接受设备工作的速度极快,科学家每次分析数据并输入命令最少需3s。根据以上材料,考虑下面两个问题:

  1、经过数据分析,你认为减速器是否执行了减速命令。

  2、假如你是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应采取怎样的措施。通过计算分析说明。

  共同成长

  见仁见智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费恩曼曾讲过这样一则笑话。

  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警察走过来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60英里每小时!(1英里=1。609千米)。

  这位女士反驳说:不可能的!我才开了7分钟,还不到一个小时,怎么可能走了60英里呢?

  警察说:太太,我的意思是:如果您继续象刚才那样开车,在下一个小时里您将驶过60英里。

  太太说:这也是不可能的。我只要再行驶10英里就到家了,根本不需要在开过60英里的路程。

  请你根据物理学的观点来分析,这位女士没有认清哪个科学概念?你是怎么认识的?

  合作共赢

  请你和你的同学一起进行下列探究活动。

  用铁锤十分准确地每隔1s敲打一下挂在树上的一段铁轨,假设你既能看到锤子的敲打动作,也能听到敲打的声音,你能否只用一把卷尺测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简述方法。

  物理加速度教案 2

  一、循序渐进,加深对双基知识的理解

  高考对潜力的考核要求首项便是理解潜力。确实,只有对所学双基知识都能深刻理解,才谈得上运用它们进行推理、分析,去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怎样才算对所学知识做到理解了?举例说吧,对交流电的有效值,如果以为最大值的√2/2倍就是有效值,那么,对这一物理概念就没有理解。因为这只是对特定交流电的一个数量关系,不适用于所有交变电流的状况。务必从有效值定义本身去理解,并能运用它计算出不同状况中交流电的有效值,才到达理解的效果。又如,静电场中的导体在静电*衡到达时,其内部场强为零。如果对此结论误以为导体内部没有电场,则对这个物理规律也就没有深刻理解。务必透过仔细体味,明确在导体的内部既有施感电荷产生的电场E1,又有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E2,它们的矢量和为零;同理,施感电荷的电场和感应电荷的电场迭加的结果,则使导体各处电势都相等。能这样来理解这个物理规律,应用它去解决问题才算是到位了。

  怎样才能做到深刻理解双基知识?我认为务必安排学生坚持“循序渐进”这个原则。任何贪多、求快的复*安排,或以解题来带知识的速成复*方法,都只能食而不化。快则快了,然而对所复*的知识仍然是一知半解,不深不透,不可能到达正确理解的目的。“循序渐进”是按课文的章节顺序,稳扎稳打。具体说,可按以下几项来操作:①对每节课文坚持认真阅读,及时消化,理出要点;②独立完成相应的巩固作业,检查自己对所涉及的概念及规律的理解程度;③每章结束,可借助一些参考书搞一次单元小结,理一理本章知识线索;④每逢大型考试,再将知识回头联系。以上各项如能持之以恒,则对双基知识的掌握定会有相当的收益。

  二、正确处理知识的全面和重点的关系

  我认为,总复*务必按照教学大纲扫描全部的知识。在这上面千万不能心存侥幸,搞什么猜题押宝,随意舍弃或疏忽自认为不重要的、不会考的部分。例如今年高考实验考的是二极管,二极管应作为教学中的边缘知识,如果未重视这些边缘知识,就会丢不长施。尤其在时间有限的复*课上,老师一般很难详细述及所有资料,因此,对于面上必须篇幅属于识记性质的知识,需要要求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加以弥补,以免构成知识的缺漏。这就是正确处理知识面的意思。但在物理学科全部知识中,毕竟也有主次之分,所以还得在复*中注意突出重点。例如就力学部分而言,力和运动学知识可视为力学的准备知识,而牛顿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功和能的关系则是整个力学框架的重要支柱。对这些重点资料,复*务必追求突破性进展。所以,讲课时要个性要求学生注意听老师的总结及分析解剖;消化时务求深刻理解它们的内涵。同时找些例题帮忙学生熟悉它们的应用;练*则需要有必须的反复以求熟练掌握。只有正确处理好面和点的关系,才可能到达既拣芝麻又抱西瓜的最终目的。

  三、规范地做好各项练*

  练*在总复*中是举足轻重的一环,要想透过练*到达巩固知识、提高潜力的目的,力求规范地解题是就应遵循的一个原则。具体说务求做到两条:①要规范地使用物理规律。不少同学常从生活经验角度去解物理题,比如用动能定理时*惯从功、能的数值上加加减减来得到结果,而不问列式的物理好处。这种不规范的混乱的思维方式,只能使认知水*停滞在生活经验的层次上,正是复*中一大障碍。物理学自有本身固有的思维规律和方法,像动能定理的应用,首先要求弄清所研究的过程及研究对象在此过程中的受力状况,然后区别各力做功的正、负,再搞清过程的初态和终态,最后按外力功的代数和等于动能增量列出方程,这之后的代数运算便容易了。如果在*时练*中始终能坚持这样规范地使用物理定律、定理,时间久了必然会加深对规律的理解,潜力必须会上升到新的层次。②要将题做完整。我接触过一些学生,做练*“浮而不实”,列出几个物理方程便丢手不做或整理到代数式但懒于代入数字运算等,都不肯将题解到底。他们之中不乏最后失败的实例,均因为他们没有从日常的练*中得到收益。许多物理题,粗一看解题方向似乎很明显,仔细一解才发现里边隐含着重要的变化及关键。再说,一个完整的解题要有严密的逻辑过程;要有简明

  扼要的文字表述;有单位的处理;有数字的运算……所有这些,无不涉及双基知识及个人的素养和潜力,都是要透过训练来加以提高改善的。那种蜻蜓点水式的解题,不可能在这些方面得到不断启发和训练,题解得再多,然而水*提高不快、工作不实,最后必定导致复*工作的低效率。

  四、透过专题复*,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潜力

  高三复*的后阶段,在基础知识的认知基本到位的前提下,可思考搞一些专题性质的复*。采用归类、比较的方法,加深对双基知识的理解,并提高自己综合、分析的潜力。拿物理图象举例说吧,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原先散见于力学、热学、电学等章节,初学时一般只能就事论事,学的是一个个图线的某个方面的好处。复*时若还是机械重复一次,认识必然还是支离破碎,不能提高认知潜力的水*。如果搞一个“物理图线”的专题,综合一下已有的对图线的各项认识,就能从图线的涵义、截距、斜率、走向、覆盖面积等诸多方面全方位认识图线的物理涵义。这样,对图线的认识、解释、翻译的潜力便得到了提高,再去解决同类型的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了。

  物理加速度教案 3

  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这个知识、这个问题讲过了,学生还是不会,有的做不对。其实这涉及到一个“教过”和“教会”的矛盾。

  教学过程中必有教师“讲”的环节,“教过”是指教师已完成这个环节,如果教师已向学生讲解、分析过有关知识,我们就说这知识是“教过”的。“教会”是指教师不仅讲解、分析过有关知识。而且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使学生掌握并能运用有关知识。有一种说法,有没有教过是教师的责任,学不学得会是学生的责任。这种说法显然是曲解了教师的责任。教学活动的结果要引起学生的行为改变,如果只教,而不负责会不会,学生的行为并没有真正改变,就谈不上教学的效能。“会”才是教学的有效成分。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都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的程度”。也就是说,评价教师的教学,并不是指教师讲得好不好、多不多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老师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要真正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必须在“会”字上做文章。

  为了使学生“会”,笔者认为首先应该让学生从思想上引起重视,让其知道学*的重要,学科的重要性;其次应该从心理上让学生喜欢你,进而喜欢这门学科,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第三,应该抓两个环节:一个是练*,一个是检查。只有练*才能巩固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运用知识的方法。课内有讲有练,并且注意练*题的设计,以达到好的训练思维的效果,课外再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使学生有充分的练*机会,以达到“会”的境界。检查则是落实“会”的重要手段,作业是检查的一种形式,认真逐条地批改作业,并且进行讲评是很有必要的。考试是检查的另一种形式,通过考试所获得了反馈信息后,一定要设法讲评并给以矫正。

  相信通过多方努力,让老师的“教过”变为“教会”,让学生的“学过”变为“学会”。

  物理加速度教案 4

  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但绝大多数学生是按教材安排的程序进行实验,按照教师布置的步骤进行操作,兴趣只停留在表面上,凑“热闹”成分很多,这样也就无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质。例如,在高一物理中《测定重力加速度g》的实验中,如果只是指导学生按教材的方法进行实验,实验目的单一,就无法达到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是这样做的:

  (1)不限制实验原理

  在讲本节课时,只讲清实验目的,至于实验原理由实验小组讨论决定,并按要求设计实验。讨论结果出现两种实验原理:①根据公式ΔS=aT2,使用打点计时器来进行实验;②根据h=0.5gt2,采用滴水法进行实验。这两种方案均可行,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了思维品质的深刻性与批判性。

  (2)不规定实验步骤

  进实验室要求不看课本,动手时只说明实验中要注意的几个事项,并不限定实验有几个步骤。结果巡视实验中发现,有的小组实验有五、六步,并设计了开放性的记录表格,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实践和发现问题能力。

  (3)不统一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先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然后再进行处理。巡视发现有的学生逐一算出每次实验的结果,然后再求*均值;有的学生先算出各点的速度,然后再采用v�Ct图像法处理。从而锻炼了学生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

  (4)不确定实验归纳

  实验后不固定方向,让学生多方向、多角度、深入细致地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从而开放性地归纳出实验结论。如有的小组分析真实的实验数据,得出如下结论:(1)采用打点计时器法进行实验:①纸带要竖直拉住,尽可能减小阻力;②先打开电源后松开纸带;③逐差法处理数据的方法;④采用v-t图像法处理时,要尽可能让更多的点在直线上,其余的对称地分布在线的两侧;⑤为何测量得出的g值比标准值9.8m/s2略小。(2)采用滴水法进行实验:①水龙头离地的高度不能超过1m;②不能直接测量一滴水下落的时间,要测出n滴水下落的时间t,再根据T=t/n求出一滴水自由落体的时间。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归纳,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概括实验结论能力,并加强了前后知识的联系。

  物理加速度教案 5

  《路程、时间与速度》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在学*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具备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能力,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应用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了初步感知路程、时间、速度的生活经验,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定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为以后学*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下面就谈谈我对这节课的体会。

  1.让数学课堂扎根于生活。课始我创设贴*学生生活的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学*的兴趣、求知的欲望。让学生通过比较思考“笑笑从家到学校用了6分钟,淘气从家到学校用了8分钟,他们谁走得快?”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我们常说的走得快指的是走路的速度快,而速度不能只看时间的长短,它还跟路程有关,由此导入新课。这一环节的教学,学生。

  2.注重合作探究,培养自主学*能力。激发认知冲突,进而补充“笑笑家到学校的距离是240米,淘气家到学校的距离是640米”条件,让学生继续思考、合作探究“现在,你能判断谁走得快谁走得慢了吗?”,可以让每个同学都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也培养学生倾听的*惯。并通过算一算,比一比,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比较两个人走路的快慢,实际就是比较两个人1分钟行驶的路程,而这1分钟行驶的路程,正是我们所说的速度。从而使学生明确在路程与时间都不相同的时候比快慢,就是比速度。最后再由小组合作,归纳总结出了路程、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3.注重突破重难点的教学。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的意义,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在引导学生得出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式这一重要内容之后,又提供三个情境,让学生口算出3种物体的速度:8千米/时、8千米/分、8千米/秒,让学生来谈谈对速度是怎样理解的,引导学生发现速度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与路程和时间有关,学生对“速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速度有快有慢,单位也各不相同,这需要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加以理解和感受。此环节我通过播放课件,让学生亲身感受刘翔跨栏速度、猎豹跑的速度、声音和光的传播速度之快、蜗牛爬行速度之慢等使学生在轻松与震撼中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了速度,进而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我还不失时机抓住教学过程中的有利机会,打破砂锅问到底,就是为了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速度。

  4.引进评价机制。好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励学生的学*,在本节课中我很关注对学生的评价,对发言学生给予及时的肯定、一定的激励,这对其他学生也是非常好的鼓励和鞭策。

  一节课上下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由于前面在探索“速度的定义及体会生活中速度的例子花去了过多的时间,使得后面的时间有点赶了;

  2.拓展练*时间不足。

  3.课上完了,学生知识到底掌握得怎样,我自己心里没有什么把握。一节好课,还需深钻教材,各环节精雕细琢,注重细节教学。

  4.应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路程、时间与速度三者的关系,充分相信学生,不应过多的牵引,再灵活去运用它。

  5.可以设计画线段图分析题意环节,渗透几何直观教学思想,培养空间观念。

  这些都是我还要努力的方向。


加速度教案 (菁华3篇)(扩展3)

——物理《加速度》教案汇总5篇

  物理《加速度》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加速度的定义和表达式,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2、通过探究加速和减速深刻认识加速度的定义,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得到提升。

  3、通过对于加速度知识的学*,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加速度定义和表达式

  【难点】理解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温故知新:教师提问学生如何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学生根据之前学*内容可说出是*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教师继续提出问题:那么如何表示物体的速度变化的快慢呢?学生产生疑惑,从而引入本节课课题《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环节二:新课讲授

  环节三:巩固提升

  提问学生有没有符合下列说法的实例?若有,请举例。

  ①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等于0,而速度却不等于0。

  ②两物体相比,一个物体的速度变化量比较大,而加速度却比较小。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知识点。

  作业:思考*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区别。

  四、板书设计

  (略)

  物理《加速度》教案 2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速度变化量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

  2.知道向心加速度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式.

  3.能够运用向心加速度公式求解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体会速度变化量的处理特点,体验向心加速度的导出过程,领会推导过程中用到的数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成果.

  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乐于学*的品质.特别是“做一做”的实施,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

  重点理解匀速圆周运动中加速度的产生原因,掌握向心加速度的确定方法和计算公式.

  教学

  难点向心加速度方向的确定过程和向心加速度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学法

  指导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精讲精练、

  教学

  准备用细线拴住的小球

  教学

  设想预*导学→学生初步了解本节内容→合作探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典型例题分析→巩固知识→达标提升

  通过前面的学*,我们已经知道,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一定是变化的.即使是我们上一堂课研究的匀速圆周运动,其方向仍在不断变化着.换句话说,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一定有加速度.圆周运动是曲线运动,那么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伺寒确定呢?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补充内容或错题订正

  任务一预*导学

  (认真阅读教材p13-p15,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请同学们看两例:

  (1)图1中的地球受到什么力的作用?这个力可能沿什么方向?

  (2)图2中的小球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这几个力的合力沿什么方向?

  2、请同学们再举出几个类似的做圆周运动的实例,并就刚才讨论的类似问题进行说明.

  3、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力或合外力指向圆心,所以物体的加速度也指向圆心.在理论上,分析速度方向的变化,可以得出结论:“任何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方向都指向”

  4、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由a=△v/△可以导出向心加速度大小的表达式:

  aN=,aN=

  任务二合作探究

  1、速度变化量

  请在图中标出速度变化量△v

  2、向心加速度方向理论分析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8页“做一做”栏目,并思考以下问题:)

  (1)在A、B两点画速度矢量vA和vB时,要注意什么?

  (2)将vA的起点移到B点时要注意什么?

  (3)如何画出质点由A点运动到B点时速度的变化量△V?

  (4)△v/△t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5)△v与圆的半径*行吗?在什么条件下.△v与圆的半径*行?

  (6)△v的延长线并不通过圆心,为什么说这个加速度是“指向圆心”的?

  3、学生思考并完成课本第19页“思考与讨论”栏目中提出的问题:

  从公式an=v2/r看,向心加速度an与圆周运动的半径r成反比;从公式an=ω2r看,向心加速度an与半径r成正比。这两个结论是否矛盾?请从以下两个角度讨论这个问题。

  (1)在y=kx这个关系中,说y与x成正比,前提是什么?

  (2)自行车的大齿轮、小齿轮、后轮三个轮子的半径不一样,它们的边缘有三个点A、B、C,其中哪些点向心加速度的关系是用于“向心加速度与半径成正比”,哪些点是用于“向心加速度与半径成反比”?作出解释

  例:如图所示,一个大轮通过皮带拉着小轮转动,皮带和两轮之间无相对滑动,大轮的半径是小轮半径的2倍,大轮上的一点S离转动轴的距离是半径的1/3。当大轮边缘上的P点的向心加速度是0.12m/S2时,大轮上的S点和小轮边缘上的Q点的向心加速度各为多大?

  练*:如图,A、B、C三轮半径之比为3∶2∶1,A与B共轴,B与C用不打滑的皮带轮传动,则A、B、C三轮的轮缘上各点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______,角速度大小之比为________,转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__________.

  物理《加速度》教案 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加速度的概念与意义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均速度、瞬时速度与*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的比较,学生能够提析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生活举例,学生能够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对物理的学*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加速度的概念与物理意义。

  难点: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解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以同学们生活中经常坐的小汽车和摩托车为例,问同学们哪个更快,同学们此时大多数都会说汽车快,这时教师继续提问:假设一辆静止的小汽车和一辆静止的摩托车,两者同时发动,问谁更容易先将速度达到20m/s?同学们有的会说汽车,有的会说摩托车。教师此时总结:一般情况下我们摩托车更容易先达到20m/s,因为摩托车的反应更快,那这反应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今天就来探究这其中的“反应”。

  2、建立概念:

  提供两组数据:就这两组数据让同学们计算并进行小组讨论,比较汽车、摩托车的速度以及1s内的速度变化量。之后教师做强化并引出1s内的速度变化量就是“反应”的快慢,我们在物理学中把这一个量叫做加速度。

  3、深化概念:

  强调加速度的大小、方向、单位、计算公式、以及*均加速和瞬时加速之分和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的联系。

  4、巩固提高:

  一子弹在穿入木块前速度为600m/s,穿出速度为200m/s,历时0。2s,问在模板中的子弹加速度?

  5、小结作业:

  总结课堂内容,让同学们思考v—t图像与加速度的联系。

  物理《加速度》教案 4

  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但绝大多数学生是按教材安排的程序进行实验,按照教师布置的步骤进行操作,兴趣只停留在表面上,凑“热闹”成分很多,这样也就无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质。例如,在高一物理中《测定重力加速度g》的实验中,如果只是指导学生按教材的方法进行实验,实验目的单一,就无法达到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是这样做的:

  (1)不限制实验原理

  在讲本节课时,只讲清实验目的,至于实验原理由实验小组讨论决定,并按要求设计实验。讨论结果出现两种实验原理:①根据公式ΔS=aT2,使用打点计时器来进行实验;②根据h=0.5gt2,采用滴水法进行实验。这两种方案均可行,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了思维品质的深刻性与批判性。

  (2)不规定实验步骤

  进实验室要求不看课本,动手时只说明实验中要注意的几个事项,并不限定实验有几个步骤。结果巡视实验中发现,有的小组实验有五、六步,并设计了开放性的记录表格,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实践和发现问题能力。

  (3)不统一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先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然后再进行处理。巡视发现有的学生逐一算出每次实验的结果,然后再求*均值;有的学生先算出各点的速度,然后再采用v–t图像法处理。从而锻炼了学生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

  (4)不确定实验归纳

  实验后不固定方向,让学生多方向、多角度、深入细致地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从而开放性地归纳出实验结论。如有的小组分析真实的实验数据,得出如下结论:(1)采用打点计时器法进行实验:①纸带要竖直拉住,尽可能减小阻力;②先打开电源后松开纸带;③逐差法处理数据的方法;④采用v-t图像法处理时,要尽可能让更多的点在直线上,其余的对称地分布在线的两侧;⑤为何测量得出的g值比标准值9.8m/s2略小。(2)采用滴水法进行实验:①水龙头离地的高度不能超过1m;②不能直接测量一滴水下落的时间,要测出n滴水下落的时间t,再根据T=t/n求出一滴水自由落体的时间。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归纳,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概括实验结论能力,并加强了前后知识的联系。

  物理《加速度》教案 5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快慢,即加速度大小与力有关,也与质量有关。

  2、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定量关系。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掌握在研究三个物理量之间关系时,用控制变量法实现。

  2、指导学生根据原理去设计实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3、帮助学生会分析数据表格,利用图象寻求物理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2、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相互学*,交流,共同提高的学*态度.

  ★教学重点

  1、怎样测量物体的加速度

  2、怎样提供和测量物体所受的力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选器材,设计方案,进行实验。作出图象,得出结论

  ★教学方法

  1、提出问题,导入探究原理――自主选器材,设定方案,进行操作,总结归纳――进行交流。

  2、对学生操作过程细节进行指导,对学生实验过程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

  ★教学用具:

  多媒体、小车、一端带滑轮长木板、钩码、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纸带、刻度尺、气垫导轨、微机辅助实验系统一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投影下图:

  定性讨论:物体质量一定,力不同,物体加速度有什么不同?力大小相同,作用在不同质量物体上,物体加速度有什么不同?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快慢取决哪些因素?定性关系如何?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后回答:第一种情况,受力大的产生加速度大,第二种情况:质量大的产生加速度小。

  学生再思考生活中类似实例加以体会。

  点评:教师还可举日常生活中一些实例,如赛车和普通小汽车质量相仿,但塞车安装了强大的发动机,牵引力巨大,可产生很大加速度。再如并驾齐驱的大货车和

  小汽车在同样大的制动力作用下,小汽车容易刹车.通过类似实例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加速度大小既与力有关,也与质量有关,为下一步定量研究做

  好铺垫.

  (二)进行新课

  1、物体加速度与它受力的定量关系探究

  教师活动:现在我们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用控制变量法)。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定量关系。请同学生据上述事例,猜测一下它们最简单关系。

  学生猜测回答:加速度与力可能成正比。

  教师活动:如何测量加速度a?需什么器材?请同学样设计方案。

  学生回答:第二章我们已探究过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可用该实验器材测加速度。小车在钩码牵引下作匀加速运动,利用打出纸带求加速度。

  教师活动:现实中,除了在真空中抛体(仅受重力)外,仅受一个力的物体几乎不存在,但一个单独的力作用效果与跟它等大、方向相同的合力作用效果相同,因此实验中力F的含义可以是物体所受的合力。如何为运动物体提供一个恒定合力?如何测?请同学们想办法。

  教师引导:可利用前边测加速度的器材,在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条件下,钩码重力大小等于对小车拉力(至于为什么以后再讨论),但必须设法使木板光滑,或使用气垫导轨以减少摩擦直至忽略不计。这样小车受的合力就等于钩码重力。教师对学生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估,筛选出最佳方案进行实验。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设计可行方案测量,也可借鉴教师提供案例进行设计。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把小车在不同拉力下的加速度填在设计好的表格中。

  学生活动:学生设计实验步骤,进行分组实验,取得数据。

  教师活动:如何直观判断加速度a与F的数量关系?指导学生以a为纵坐标,以F为横坐标建立坐标系,利用图象找规律。利用实物投影展示某同学做的图象,让大家评价。

  学生活动:学生在事先发给的坐标纸上描点,画图象,看图象是否是过原点的直线,就能判断a与F是否成正比。分析研究表格中数据,得出结论。

  2、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的定量关系探究

  教师活动:保持物体所受力相同,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该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请同学们用最简单关系猜测一下二者是什么关系?教师解释:若a与m成反比,其实是a与1/m成正比,a-l/m的图象应是什么?

  学生猜测回答:加速度与质量可能成反比。应该是过原点直线。

  教师活动:保持钩码质量一定,即拉力大小一定,如何改变小车质量?将不同质量的小车的加速度填入设计好的表格中,建立a一1/m坐标系作图象。

  学生回答:在小车上加砝码。

  学生设计实验步骤,进行分组实验,测出不同质量时加速度。在坐标纸上描点,作a-l/m图象,据a-l/m图象建否是过原点直线就能判断加速度是否与质量成反比。

  点评:由于学生刚开始从事探究实验,缺乏经验,需要教师指导,比如设计方案,利用图象处理数据,学生一无经历,二不*惯,所以宜采用定向探究,逐步使学生走向自由探究。

  3、对实验可靠性进行评估

  教师活动:如果同学们猜想是正确的,那么根据实验数据,以a为纵坐标,以F横坐标,或以a为纵坐标,1/m为横坐标,作出图象都应该是过原点的直线,但实际描的点并不严格在某直线上,也不一定过原点。若真是a∝F,a∝l/m得需多次实验才能证实。

  学生讨论结果,看书讨论相关问题。

  ★课余作业

  1、课后完成实验报告。

  2、预*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


加速度教案 (菁华3篇)(扩展4)

——全员加速中作文 (菁华3篇)

全员加速中作文1

  如果你问我:你最喜欢什么节目?那一定是湖南电视台的全员加速中,因为那里面有三小只(TFBOYS)。

  趁着元旦小假期,想好好过一把瘾儿。便邀请门口的小伙伴一起去“加速”。叫了十二个小伙伴,总共有两名猎人,十名加速队员。

  十、九、八、七……游戏开始,猎人放出!由于我对地形陌生,找不到可供躲藏的的地方,便躲到了沙堆旁。因为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是最安全的地方,我正暗自高兴时,一个人拍了一下我的肩膀。

  “啊!”“别喊!是我!”吓死我了!……嘘!猎人来了!我压低嗓子。猎人从我身边走了过去,本以为没事儿了,不巧的是被发现了!猎人启用了“风火轮”模式,跑得极快。我被迫跑了出来。本以为抓了一个就不再抓了,可谁知道猎人追上了我。突然,我看到多多向我招手,"过来,我保护你!"我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飞快地朝着她的地方奔去。当我刚想谢她时,她却已经被抓了。我的心里十分难受,一定要坚持到最后!

  随着时间的流逝,加速队员从原来的十名人锐减到了两名,只剩下我和偌伊了。"敏敏,你别出来啊!""啊?"她把我按在了草丛里。"不行了!没气了!"我埋怨道,可刚说完,偌伊就被抓了,我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游戏后,赞叹声如细雨般传到我的耳畔里,更传到了心里……

  这场游戏让我收获了甜蜜的友情!

全员加速中作文2

  最*,湖南卫视又推出了一部真人秀:全员加速中。里面有很多明星,要依靠自己的智慧、运气、地理等等来逃避猎人的追捕,还要根据信息做任务。直白地说就是“高级版的猫捉老鼠”,我对里面的内容念念不忘,也好想亲身体验。

  今天有一节体育课。老师集合完就直接解散了。

  正愁着该怎么打发时间的时候,邓葉提出了个建议:“要不玩‘全员加速中’?”“真是个不错的提议!”同学们纷纷对此表示赞同。邓葉清了清嗓子,把目光投向五个男生,“好!你们五个当猎人。数完一分钟来抓捕我们。剩下的就抓紧时间躲藏逃避追捕!”

  我们一窝蜂地往旧教学楼跑,有的躲进小卖部、有的躲进一楼、二楼、三楼,五花八门。我和邓葉、苏嘉棋来到了一楼与二楼楼梯的交界处,邓葉小声而迅速地说:“我去二楼看看,有猎人我会提醒!”邓葉才刚刚跨上2、3个台阶——张楚洋!——猎人!“快跑!是猎人”谁知道,苏嘉棋竟然没有反应过来,挡在了我前面,我大喊:“快让开!猎人!”等她反应过来,我急的'快速冲下楼梯,因为雨水打湿了台阶,导致台阶非常湿滑,“啊!哎哟!”我脚下一滑,一屁股坐了下去,背部突然遭受撞击,我疼的流出了眼泪,但仍然没有忘记自己在干什么,仍然边擦眼泪边忍痛站起来,往前冲。猎人看到我摔倒大吃一惊,一时竟忘了抓捕,我侥幸逃过一劫。而苏嘉棋冲出去后遭到三个猎人的包围,被抓。我们玩得不亦乐乎,汗流浃背,谁也不愿停下。后来,是老师的哨子声才把我们唤回来。

  我终于体验到了这游戏的刺激,这游戏的滋味让我流连忘返、恋恋不舍,下次一定还要玩!

全员加速中作文3

  大家看过《全员加速中》吗?我在陈善勤家又拍了一场全新的《全员加速中》。

  猎人是陈善勤家的狗狗,名叫多将,它会锁定移动目标,直到消失或完全不动才肯放弃。

  猎物是我、陈善勤、曾志刚、王祖庆、谭东阳、陈镇洪、少将。我和其他人都定定地站着或坐着,唯独少将在蹦蹦跳跳地寻找食物!这下子,多将的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在少将上,而且边叫边跑。兔子见状,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要说少将和多将的速度比起来,可真是大巫见小巫了。陈善勤家的花坛,周长少说也有90米,这么大的花坛,少将却把多将甩了大半圈,等多将回过神来,少将已经安静地趴在地上,多将望了少将一眼,少将吓的又跑起来。这次不同,少将跑着跑着突然被多将袭击,咬下了一串毛,少将阵亡。这时,谭东阳急忙跑过去要扯开多将。多将看到他动了,马上目标转移,追向谭东阳。谭东阳见状,哇哇大叫,拼命向前跑,多将在后面追,只听哇的一声,谭东阳的头撞到墙了,被多将一扑,谭东阳也阵亡了。曾志刚一跃而起,抓住了衣架,吊在上面。多将拿他没办法,继续寻找目标。我一厘米一厘米地移动,还是被灵敏的多将察觉了,不过,它是悄悄的的靠*我并且越来越快,我刚好看到了,不敢慢,撒腿就跑,多将也追上来了,陈善勤一脚伸过来,绊倒了多将,可他也碰到了多将,他也阵亡。突然我的后背冰凉凉的,忍不住放慢脚步,回头一看,原来是曾志刚!多将追上来了,头碰到我了,我也阵亡。只剩曾志刚和陈镇洪了,曾志刚不够力气了,双手一松,掉了下来刚好砸中陈镇洪,多将跑来双爪一碰,两个人都阵亡了。

  经过这四个小时的忙碌,每个人的跑步都得到了提升,虽然每个人都是以失败为终。


加速度教案 (菁华3篇)(扩展5)

——*速度作文 (菁华6篇)

*速度作文1

  高铁已是我国非常普通的交通工具了,去年的六月,*高速铁路又增添了一名新成员——复兴号。复兴号于6月23日分别从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站相对发出,一只是身披金光的“金凤凰”

  11月28日,学校组织我们三年级同学参观上海铁路博物馆,让我们对这一天留下美好而又深刻的印象。

  铁路博物馆下午2点开放,我们1点20分就到了大厅。一位管理员叔叔非常善解人意,怕我们干等着难受,给我们出了一道有趣的数学题:先设想一个不同数字的三位数,再把它倒过来,用大数减小数,只要把差的个位数告诉他,他马上就知道差是多少了。这道题看似容易,可是我们一个个连算带猜,折腾来折腾去,还是无法破解。最终,还是管理员叔叔给大家讲解其中规律,帮我们解开了迷团。

  接着,我们饶有兴致地开始参观。走进这幢始建于1909年、具有英式古典建筑风格的博物馆,让我们有一种穿越历史时光和漫长征程的感觉。馆内有*千件展品,有100年来珍贵的铁路老设备、老器材和历史图片,它们见证了*铁路事业的发展和变化。我们看到,在1876年*第一条运营铁路——上海吴淞铁路上运行的蒸气机车;也仿佛听到,它“呼哧、呼哧”地大口喷吐蒸气的汽笛声。它很努力,气喘吁吁,但时速只有30公里。

  100年后的1975年,在*的铁路上,内燃机车取代了蒸气机车,火车时速达到100多公里。随后,它越跑越快——我们登上这里的“和谐号”机车仿真操作台,可以真切体验到时速350公里带来的那种风驰电掣的感觉,我跟爸爸妈妈乘高铁去南京、杭州时,曾经不止一次地感受过这种速度。

  从铁路博物馆出来,我在想:全世界都在惊叹*的高铁速度,世界第一;更惊叹*经济前进的速度,也是世界第一。我虽然才十岁,但肩负着祖国的明天,我也要加快脚步,努力学*,走向未来。

*速度作文2

  翻开布满尘埃的历史,字模上刻下她的脚印;指南针带领着她前进的方向;火药中她光芒四射;蔡伦纸上书写着白驹过隙的曾经。而她,就是我们亲爱的祖*亲——*!

  有一次,我到小吃店吃东西,一走进门便看见一个金色头发,眼睛如宝石般碧绿的外国姐姐。我对她十分好奇,脑袋瓜拼命地搜索着几句英文准备和她聊天。这时她转身看见了我,对我露出了灿烂且友善的笑容。我很兴奋,外国人可真友好,居然和我这个素不相识的人笑?正想着,我也对她笑了笑。

  没想到这位外国姐姐竟然想吃素食,她又不懂得用中文表达,我们正抓耳挠腮时,一位店员走过来说,“你们可以试试人工智能翻译啊。”“对哦!”收银员一拍脑袋,连忙拿出手机,点开翻译app,请外国姐姐说她要点的菜的名称,系统竟不到一秒钟就给出了答复。在店员的帮助下,外国姐姐终于点完了餐。在旁边的我看见这一幕愣住了,现在的人工智能竟这么发达,*制造的翻译机竟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翻译,这让*与世界的交流更*一步。

  过了一会,收银员阿姨算完钱了并礼貌地对外国姐姐说:“一共是66元,请问您要怎么支付?”

  “哦,我用微信。“外国姐姐用不流利的中文回答道,边说边掏出手机,展示出二维码让收银员阿姨扫。“滴……”伴随着收银员阿姨惊讶的眼神。站在旁边的我很是惊讶——因为微信支付是*独有的支付软件,外国人竟也能熟练地操作,这说明*软件的普及性,以及优秀程度之高。

  从前的*被外敌入侵,*战争、火烧圆明园、抗日战争,将她撕碎、践踏、耻辱……现在的*是gdp排名第二,外国人眼中的世界大国。在*,奇迹可能变成现实:南三龙铁路福建龙岩站改造9小时完成,两地之间的运行时间由7个多小时缩短至一个多小时。南昌市龙王庙立交桥的拆除工作8小时完成,在过去拆这么一座立交桥,大概需要几个月,场面极其壮观。港珠澳大桥,创造了221天完成外海筑岛的世界工程记录,这是*的建设速度!

  *几年天宫、蛟龙、天眼、墨子、c9*飞机、歼—20……一大批成果相继问世。*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

  日积月累,日新月异,*速度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世界!我庆幸成长在这样的国度,也认为自己是一名*人而感到自豪,世界也会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国度而欢呼!

*速度作文3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每当爸爸唱起这首《龙的传人》的时候,我都会在他的表情里看到他的自信,从他的歌声里听出身为*人的自豪。

  是啊,龙在腾飞,祖国的建设日新月异,成就令全世界瞩目。“歼20”飞上蓝天;“天宫二号”在太空遨游;“辽宁号”在太*洋劈波斩浪;*高铁在*大地风驰电掣……*,已成为了全世界的焦点!

  国家强了,人民也富裕了。以前想出一趟国,那简直是天方夜谭——想都不敢想。如今,想出国逛逛,那简直是“说走就走的旅行”了,连大爷大妈们也坐上了豪华游轮去周游世界了。

  我的邻居是个铁杆的驴友,经常有外国驴友来邻居家。每每谈起在*的旅行,外国驴友都会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太了不起了”。我的父亲在铁路上班,常听爸爸说,*高铁起步并不算早,发展起来却很快:从引进技术到领先全球,短短十余年间,高铁不仅获得了国人的称赞,也赢得了全世界的目光。如今,*高铁里程——世界第一;运行速度——世界第一,她是*在世界上的一张闪亮的“名片”。而且,这张“*速度”名片正跨出国门,走向世界了呢。

  “巨龙脚底下我成长,长成以后是龙的传人……”

  是的,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我想,只要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龙行天下的那一天一定能实现。

  我爱您!*速度。

*速度作文4

  听太奶奶说,小时候买东西要走很远的山路去集市,来回就是一整天。

  听姥爷说,那时候,可没有电话,写封信给远方的亲人要十来天才寄到,等个回信,又得十来天。

  听妈妈说,她小时候去芜湖,要先坐几个小时的大巴车,然后坐船到对岸,再换乘汽车才能到达。

  而我的记忆中,没有走过很远的山路,想买的东西,妈妈通过手机就可以下单。从没给远方的舅舅写过信,想舅舅的时候,打视频电话就可以看到彼此。想去旅游,乘坐高铁、飞机便可以快速到达。我赞叹:“这就是*速度!”

  记得去年暑假妈妈带我和妹妹去杭州游玩,那是我第一次坐高铁,既兴奋又好奇,高铁是什么样子?它很高吗?它速度很快吗?带着诸多疑问,我们登上了开往杭州的列车。透过窗户,我看见树木飞快地从我眼前闪过,再看看列车上显示的时速,我惊呆了。此刻的我仿佛坐在一条巨龙身上,穿过一片片田野,越过一座座高山……还没等我享受完,只听列车播报“‘杭州东站’即将到站”。我低头看了一眼手表,全程只用了一个半小时便到达了风景如画的杭州。我不由得发出赞叹:“这就是*速度!”无意间,妈妈看到了“绿皮火车”,妈妈告诉我们,曾经它是我们铁路运输中的主角,如今它功成身退,更是见证了“*速度”。

  我的家乡黄山区也是著名风景区,黄山西站就设立在黄山区。妈妈说,等黄山西站建成,再去杭州游玩,从黄山西站出发就可以直达杭州站,届时只需要三十分钟,大大缩减了出行的时间。妈妈还特意带我去了黄山西站的建设现场,看着眼前工程车、挖掘机来往穿梭,我畅想着黄山西站将来人山人海的样子。

  谢谢祖*亲,是您让我们感受到幸福。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要刻苦学*文化知识,将来为“*速度”贡献自己的力量。

*速度作文5

  还记得最强台风“莫兰蒂”登陆厦门的情景吗?

  记得那天下午停课了。晚上,我睡得正香,突然被一阵“砰砰砰”的声响惊醒,勉强撑起惺忪的睡眼,循着声响的方向看去,窗户在猛烈地晃动着,像一个巨人在使劲拍打它想破窗而入。风从缝隙钻进来,吹着得意的口哨,这尖锐刺耳、高低起伏的声响令人不寒而栗。我壮了壮胆,战战兢兢地靠*窗前,借着昏黄的路灯,窥见了“莫兰蒂”作威作福的景象:窗外的树枝像狂舞的鞭子,胡乱摆动;树上的枯叶仿佛无帆无桨的小船,任凭狂风将它们带向别处。风力一阵大过一阵,台风像一个顽劣的孩子,把所有东西狠狠抛向高空,然后重重摔在地上。“呜呜”“砰砰”“哐哐”,台风演奏的交响曲扰得人心烦意乱。

  第二天早晨,一睁眼我就翻下床奔向窗前,我怔住了,目之所及遍地狼藉:一棵棵行道树被拦腰折断或拔地而起,被摧残的玻璃窗户、广告牌更是随处可见。大概好几天都不能上学了吧,我心想。出乎意料的是,隔天我们就恢复上课了。上学途中,许多园林工人在道路两旁修剪倒伏的大树,那一双双手,一公里又一公里,疏通了一条又一条道路。有些树干是带刺的,即使戴着手套,那些刺依然会刺穿手套扎进手里,又痛又痒,可园林工人们却没有停下。老师们也都戴起了志愿者的红袖章,早早来到学校,为我们和那些杂乱的树枝之间搭起一道“人墙”,引导我们安全地进入校园。

  我从新闻中得知,全市基础设施破坏极其严重,大面积停水停电,大量绿化树木倒伏,在救援队、*、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下,许多主要路段第二天就恢复了通行,面目全非的城市也有了生气。

  “莫兰蒂”过去两年多了,时间抹去了它给厦门带来的累累伤痕,却磨灭不了人们记忆中的那些恐惧,但同时也带不走我们心中的感动。

  对于厦门来说,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灾难,却也让人见证了奇迹,见证了“*速度”,因为在我们身后,有许多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

*速度作文6

  记得小时候回老家过年,每次都要乘坐绿皮火车,一路上哐哐作响,不仅速度慢,而且满车都是异味,让人恨不得夺窗而逃,连回家的喜悦都被冲淡了几分。

  去年,我和爸爸妈妈决定乘坐高铁回家。一进车站就看见一列子弹造型的火车,乳白色的车身,就像一个整装待发的士兵。进入车内,座位很宽敞,车厢里还有电视、可伸缩的小桌子,就连卫生间都是一尘不染。乘务员阿姨语音轻柔,不时做出提醒,整个车厢整齐有序。火车启动时安静极了,透过车窗外飞速掠过的景物,才会体验到火车的高速,居然时速可以达到三百公里每小时呢!就算你把一杯水放在桌子上,杯子都不会晃动。八百多公里的旅程只花了六个多小时,真是让人惊讶的速度。

  高铁做为“新四大发明”之一,不仅为我们的出门旅行带来了便捷,更是体现了*科技创新的强大生命力。现在就连永春县的达埔镇都在开始建造新的高铁站点,这是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的一个缩影。今后我一定会努力读书,为*的崛起贡献自己的力量。


加速度教案 (菁华3篇)(扩展6)

——速度作文 (菁华6篇)

速度作文1

  下午班队课,魔方比赛选拔。

  那四人排着队,整整齐齐上了讲台,皆收敛起了表情,双手不安分地摆弄着。我上台,将魔方信手打乱,已然不见任何规律。

  候选人各就各位,倏忽间,老师一声开始,他们攫起面前的魔方,顿时像一台高效率的崭新的机器般运作起来了。教室里是那般安静,安静得突兀,四十双眼睛注视着那四个小小的魔方和四张面孔,惟有魔方颗粒感的扭动声和秒表的“嘀嗒”声交响着,疾驰着,回荡在所有人的耳畔。白色十字,白色面,第一层,第二层,黄色十字,黄色面,凹字,完全复原……都伴随着他们手指的一次次飞舞、拨动,一次次出现又消失,有如奇迹。

  忽然,一人将手中的魔方拍在了讲台桌上。定睛一看,竟是张华烯,他*日,嘴都合不上,口中的语言大有滔滔不绝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势,今日却不然,不苟言笑了,比以往严谨、沉稳了不少……

  思绪飘渺间,竟又是一声,紧接着,三、四名也都产生了。

  决出胜负,竟在五十秒之内。

速度作文2

  一天,我和爸爸去爬山。就在山脚下,抬头望去,这座山高高耸立。我立刻感慨:希望。山区”松了一口气。这样高的山什么时候能到达山顶?当我犹豫的时候,父亲推了我一把。什么?你想去吗远离寒冷。没有吗?”“当然不是!”我一说完,就毫不犹豫地向前走去。

  起初还可以,但我已经爬到半山腰了。我又抬起头来,我的上帝!它离山顶仍然很远!什么时候结束?我上气不接下气,但我父亲没有变脸或跳。我看到许多人和我一样看着山顶,然后就放弃了。我的心有点动摇了。爸爸似乎知道我的意思。既然你已经爬到半山腰了,为什么不走同样的路回来呢?如果是的话,这段路是什么意思?”听到这些,我不得不继续和父亲一起爬山。

  看着我周围的路人一个个的后退,想着我的父亲,我不会再有放弃的念头。是的,如果你选择一条路,你为什么要问需要多长时间?累了,也休息一两分钟;渴了,就喝几口水,然后向我的目标-& mdash;& mdash爬到山顶。

  上帝不辜负他的期望。经过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终于到达了看似不可能到达的山顶。站在山顶上,我深受感动。成长就像爬山。一步一步来,在整座山上留下你的足迹。踏上山路,向前跑。

速度作文3

  一个人埋头誊写着那段既不短暂也不兀长的年华,不想停顿,也不敢停顿。

  ——写在前面的话

  流离辗转过后,剩下一地破碎的年华,如一株昙花,努力绽放后便渐渐枯萎消逝。我们拥有的大段大段的青春岁月就在我们发誓一定不会忘记的那段时间悄然逝去。而那时我们还在嘻嘻哈哈地打赌——看谁先忘了。却不知,它就在我们不经意间擦过我们的身体。

  拥有大把大把时间的我们,不懂如何去珍惜。回过头来,才发现处于那个时间的我们是多么的耀眼。我总觉得,青春有很长的时间。可是自己回过来,发现青春被一只苍老枯瘦的手覆盖,等那只手移开后,才发现那段最灿烂的年华已经消耗了尽三分之二。

  自己却什么也做不了,只能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慢慢变老。

  转眼间,那段青春岁月,那段似水年华,就在繁忙的日子里从指间流过,留下一撇清凉。

  而我们所能够记得的,却只有那短短几秒。

  秒速5厘米,就在我们走过的那几厘米的人生路上,青春已经逝去。

  就在这几秒,这几厘米,属于我们的那块灿烂又辉煌的岁月就永远消失不见。

  有遗憾的感觉,为何感觉?

  就为那段即将消失的青春岁月。

速度作文4

  “时间”这个词大家一定很熟悉吧!那么它有着怎样的速度呢?肯定会有这样的回答:60秒钟是一分钟,60分钟是一小时,24小时是一天......可是细心的人会发现时间不只这么些速度还有很多种它过的是快是慢呢?

  如果时间是在游乐园度过的,那么时间一定是快的。虽然每天还是24小时,一小时仍有60分钟,可我们的快乐把时间忘乎所以了,也许玩了一天以为自己才玩了一小会儿。这时的时间你也把你忘了吧。所以说你忘了时间,时间也会忘了你。你把时间丢下了,时间也会把你丢下的。

  如果时间是在你不喜欢的地方度过的时间,那么时间像长城一样长。比如课堂,你就像中药一样煎熬,非常的苦,课堂上老师讲有用的东西,津津有味,你却在底下消磨时间,等考试了,你将会后悔浪费的这段时间,所以那段日子你非常痛苦,还没等你复*多长时间,便考试啦。答卷的时间对你来说非常短暂。试卷发下来后你会更加感叹时间太短。

  时间对每个人都永远的公*,时间的长短是由你自己决定的,实际的1小时对有些人来说是2小时,非常漫长,而对有些人来说却只是10分钟,十分短暂。

  让我们把每一分钟时间都过得充实快乐吧!

速度作文5

  太阳像火一样燃烧着大地,却无法阻挡我戏谑的心。这一周,我和两个玩伴来到会展中心的“赛车之星”卡丁车馆,参加小记者工作室为我们准备的卡丁车体验活动。

  当我们在烈日下到达目的地时,许多孩子都到了。似乎每个人都很热情。过了一会,老师让我们按顺序排队开始体验。

  很快,轮到我了。我戴上头盔和手套,钻进车里,系好安全带。教练只是教我怎么操作。当我听到发动机的轰鸣声时,我的血突然沸腾了。我踩下油门,突然赛车如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我不停的踩油门,赛车不停的赛车,前面有个弯道。我果断松开油门,双手握紧方向盘,向左打去。然后,我又踩了油门,车又加速了。就在我得意的时候,前面又是一个急转弯。只听到砰的一声,没时间掌舵,撞了。还好撞击被轨道附*的轮胎堆挡住了。嘿,真是一团糟!我调整了一下,慢慢转过拐角,向终点线走去。我下了车,但我觉得自己的心还是超负荷的。

  体验时间很短,但是很刺激。今天我们组来了真人版的《速度与激情》,真的很过瘾!

速度作文6

  太阳像火一样炙烤着大地,可阻挡不了我那颗爱玩耍的心。本周,我和两个玩伴一起来到会展中心的“赛之星”卡丁车馆,参加小记者工作室为我们准备的卡丁车体验活动。

  我们顶着烈日来到目的地时,有不少小朋友都到了,看来大家都热情高涨啊,没过一会,老师让我们排好队,按顺序开始体验了。

  不一会,轮到我了,我戴上头盔和手套,坐上车,扣紧安全带,教练简单地教了我操作方法,在听到发动机的轰鸣声时,我体内的血液一下沸腾了,我踩下油门,顿时赛车像一支离弦的箭冲了出去,我不停地踩着油门,赛车一直在飙速,前方出现了弯道,我果断地松了松油门,双手握紧方向盘,往左打方向,轮胎和地面摩擦得吱吱作响,赛车来了一个漂亮的大漂移,仿佛自己正在开F1赛车呢。跟着,我又踩下油门,车子又提速了,正当我得意时,眼前又一个急弯,只听“嘭”的一声,我来不及打方向,撞车了,还好冲击力被赛道边的轮胎堆给挡下了,哎,好狼狈!我调整了下,缓缓绕过弯道,到终点了。我下了车,但感觉心脏还在超负荷工作。

  体验时间很短,但很刺激,今天,我们一帮人来了个真人版的《速度与激情》,真是过瘾!


加速度教案 (菁华3篇)(扩展7)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的物理教案 (菁华3篇)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的物理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并能用来解答有关的问题。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并能用来解答有关的问题。

  能力目标

  体会学*运动学知识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是本章的重点之一,为了引导学生逐渐熟悉数学工具的应用,教材直接从加速度的定义式由公式变形得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紧接着配一道例题加以巩固。意在简单明了同时要让学生自然的复*旧知识,前后联系起来。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是本章的另一个重点。推导位移公式的方法很多,中学阶段通常采用图像法,从速度图像导出位移公式。用图像法导位移公式比较严格,但一般学生接受起来较难,教材没有采用,而是放在阅读材料中了。本教材根据,说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并利用速度公式,代入整理后导出了位移公式。这种推导学生容易接受,对于初学者来讲比较适合。给出的例题做出了比较详细的分析与解答,便于学生的理解和今后的参考。

  另外,本节的两个小标题“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位移和时间的关系”能够更好的让学生体会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就是要研究物体的位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有了公式就可以预见以后的运动情况。

  教法建议

  为了使学生对速度公式获得具体的认识,也便于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可以从某一实例出发,利用匀变速运动的概念,加速度的概念,猜测速度公式,之后再从公式变形角度推出,得出公式后,还应从匀变速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中,加以再认识。

  对于位移公式的建立,也可以给出一个模型,提出问题,再按照教材的安排进行。

  对于两个例题的处理,要引导同学自己分析已知,未知,画运动过程草图的*惯。

  教学重点:

  两个公式的建立及应用

  教学难点:

  位移公式的建立。

  主要设计

  一、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1、提问:什么叫匀变速直线运动?什么叫加速度?

  2、讨论:若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2m/s,加速度为,则1s内的速度变化量为多少?1s末的速度为多少?2s内的速度变化量为多少?2s末的速度多大?ts内的速度变化量为多少?ts末的速度如何计算?

  3、请同学自由推导:

  4、讨论:上面讨论中的图像是什么样的?从中可以求出或分析出哪些问题?

  5、处理例题:(展示课件1)请同学自己画运动过程草图,标出已知、未知,指导同学用正确格式书写。

  二、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1、提出问题:一中第2部分给出的情况。若求1s内的位移?2s内的位移?t秒内的位移?怎么办,引导同学知道,有必要知道位移与时间的对应关系。

  2、推导:回忆*均速度的定义,给出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结合,请同学自己推导出。若有的同学提出可由图像法导出,可请他们谈推导的方法。

  3、思考:由位移公式知s是t的二次函数,它的图像应该是抛物线,告诉同学一般我们不予讨论。

  4、例题处理:同学阅读题目后,展示课件2,请同学自己画出运动过程草图,标出已知、未知、进而求解。

  探究活动

  请你根据教材练*六中第(4)题描述的情况,自己设计一个实验,看看需要哪些器材,如何测量和记录,实际做一做,并和用公式算得的结果进行对比。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的物理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例题的讨论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及。

  2、了解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3、进一步体会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中矢量方向的表示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运动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例题1自然的引出推论公式,即位移和速度关系,通过思考与讨论对两个基本公式和推论公式做了小结,启发学生总结一般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涉及到五个物理量,由于只有两个独立的方程式,因此只有在已知其中三个量的情况下,才能求解其余两个未知量,引导同学思考和总结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规律,教材通过例题2,实际上给出了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均速度特点,强调由两个基本公式入手推导出有用的推论的思想,培养学生分析运动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法建议

  通过例题或练*题的讨论,让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画出运动过程草图,动手推导公式,教师适时地加以引导和总结,配合适当的课件,加强学生的认识,在推导位移公式时直接给出的,在这里应向学生说明,实质上它也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基本公式的推论。

  教学重点

  推论公式的得出及应用。

  教学难点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

  主要设计:

  一、例题1的处理:

  1、让学生阅读题目后,画运动过程草图,标出已知条件,a,s,待求量。

  2、请同学分析解题思路,可以鼓励学生以不同方法求解,如“先由位移公式求出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等。

  3、教师启发:上面的解法,用到两个基本公式,有两个未知量t和,而本题不要求求出时间t,能否有更简单的方法呢?可以启发学生两个基本公式的消去,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4、让学生自己推导,得到,即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并且思考:什么条件下用这个公式更方便?

  5、用得到的推论解例题

  二、思考与讨论的处理

  1、三个公式**包括几个物理量?各个公式在什么条件下使用更方便?

  2、用三个公式解题时,至少已知几个物理量?为什么?

  3、如果物体的初速度等于零,以上三个公式是怎样的?请同学自己写出:

  三、例题2的处理

  1、让学生阅读题目后,画运动过程草题,标出已知量、待求量为。

  2、放手让同学去解:可能有的同学用公式(3)和(1)联立先解出a再求出t;也可能有的同学利用前面学过的,利用求得结果;都应给予肯定,也可能有的同学受例1的启发,发现本题没让求加速度a,想到用基本公式(1)(2)联立消去a,得到。

  3、得到后,告诉学生,把它与对比知,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也可以当作一个推论公式应用,此公式也可由,将位移公式代入,利用求得,(请同学自己推证一下)

  4、用或解例2。

  四、讨论典型例题(见后)

  五、讨论教材练*七第(5)题。

  1、请同学根据提示,自己证明。

  2、展示课件,下载: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见媒体资料)

  3、根据课件,展开讨论:

  (1)1秒末,2秒末,3秒末……速度比等于什么?

  (2)1秒内,2秒内,3秒内……位移之比等于什么?

  (3)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位移之比等于什么?

  (4)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均速度之比等于什么?

  (5)第1个1米,第2个1米,第3个1米内……所用时间之比等于什么?

  探究活动

  根据本节所学知识,请你想办法测出自行车刹车时的初速度及加速度,需要什么测量仪器?如何测量?如何计算?实际做一做。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的物理教案3

  一、教材分析

  本节的内容是让学生熟练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先是通过一个例题的求解,利用公式x=v0t+at2和v=v0+at推导出了位移与速度的关系:v2-v02=2ax,到本节为止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位移—时间关系、位移—速度关系就都学*了,解题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分析物理情景并画出运动示意图,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求解,并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惯,解答后注意解题规律,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注意选取的题目应由浅入深,不宜太急,对于涉及几段直线运动的问题,比较复杂,引导学生把复杂问题变成两段简单问题来解。

  二、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会用公式解决匀变直线运动的实际问题。

  (3)提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分析能力,着重物理情景的过程,从而得到一般的学*方法和思维。

  (5)培养学生将已学过的数学规律运用到物理当中,将公式、图象及物理意义联系起来加以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与课堂学生动手实验相互结合,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的方法和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既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教学重、难点

  具体到实际问题当中对物理意义、情景的分析。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A、B、C分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均有差距。有些学生仅仅对公式的表面理解会做套公式的题,对物理公式的内涵理解不是很透彻,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问题法、实验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准备:预*已学过的两个公式

  (1)速度公式

  (2)位移与时间公式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

  1.通过下面一道题目,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一题多解,拓展学生的物理思维。

  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驾驶员发现前方道路施工,紧急刹车并最终停止。已知汽车刹车过程的加速度大小是5m/s2,假设汽车刹车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则汽车从开始刹车经过5s所通过的位移是多少?

  (利用该题让学生知道:①对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取v0方向为正方向时,则v0>o,a<0。②对汽车刹车过程,在给定的时间内的汽车是否一直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还需要进行判断。③让学生感受到一题多解——公式法、图象法和逆向思维法。)

  2.通过物理情景1的分析,让学生寻找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情景1】射击时,火药在枪筒中燃烧。燃气膨胀,推动弹头做加速运动。若把子弹在枪筒中的运动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假设枪筒长0.64m,子弹的加速度5×105m/s2,我们根据已知条件能否求出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

  问题1:能否根据题意,用前面的运动规律解决?

  [学生活动]用公式得出子弹离开枪口时的速度。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问题2:在这个问题中,已知条件和所求的结果都不涉及时间t,它只是一个中间量。能否根据前面学*的运动规律,得到位移x与速度v的关系呢?

  [学生活动]用公式进行推导。(请一位学生板演)

  [教师活动]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如果说问题的已知量和未知量都不涉及时间,利用求解,往往会使问题变得简单、方便。

  [学生活动]用公式求解上面的问题,并与前面的方法进行比较。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本节公式,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例1]通过测试得知某型号的卡车在某种路面上急刹车时加速度大小是5m/s2。如果要求它在这种路面上行驶时在22.5m内必须停下,它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多少千米每小时?

  [教师活动]分析问题,用公式求解问题,并注意匀减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取负值。通过板书提醒学生解题规范化。

  [例2]美国“肯尼迪”号航空上装有帮助飞机起飞的弹射系统。已知“F-A-15”型战斗机在跑道上加速时可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5.0m/s2,起飞速度为50m/s。若要该飞机滑行100m后起飞,则:

  (1)弹射系统必须使飞机具有多大的初速度?(可保留根号)

  (2)假设某航空不装弹射系统,但要求“F-A-15”型战斗机能在它上面正常起飞,则该跑道至少多长?

  [教师活动]分析题意,已知条件,求什么物理量,正确选取运动规律。

  [学生活动]用公式求解问题,同时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3]驾驶手册规定具有良好刹车性能的汽车在以80km/h的速率行驶时,可以在56m的距离内刹住;在以48km/h的速率行驶时,可以在24m的距离内刹住。假设对这两种速率,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驾驶员来不及使用刹车,车速不变)与刹车产生的加速度都相同,则驾驶员的反应时间是多少?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汽车在整个过程中运动规律,如何解决问题。

  [学生活动]根据题意的分析,正确选用运动规律求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


加速度教案 (菁华3篇)(扩展8)

——加速度教学反思实用10篇

  加速度教学反思 1

  本节课对向心加速度的引入是从运动和力的关系着手讨论,一是由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受力情况来说明向心加速的方向;二是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推导向心加度度的表达式。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一定指向圆心,就这点我对教材做了适当调整:先讲圆周运动的`合外力,后讲向心加速度,这样就抓住了物理问题的本质,使学生能较好的接收和理解。对于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为什么都指向圆心,我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①通过课本上的两幅图片。

  地球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和细绳拉着小球在光滑的水*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地球和小球的合力指向圆心导出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力指向圆心在导出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指向圆心;

  ②利用第一节曲线运动的合力和速度方向的关系探讨。

  让学生把课本翻到24页看图5.6―3,如果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合力不指向圆心,可以将合力分解为半径方向的Fn和切线方向的Ft,Fn与速度垂直不改变速度大小,Ft与速度方向共线改变速度大小即物体不能做匀速圆周运动,得出结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一定指向圆心,即加速度方向指向圆心。通过实例和理论推导能让学生更透彻的理解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加速度指向圆心,从而得出向心加速度的定义。

  加速度教学反思 2

  “速度”和“加速度”是高中物理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对他们的理解往往会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因此,在“加速度”的教学中,从“畅谈、类比、提升”的层次进行。

  畅谈“速度达、速度变化大、速度变化快”,通过谈引发各个学簇的争辩,在争辩中会发现生活的日常理解与物理精确描述的差异,从而提炼精华,引出“加速度——速度的`变化率”的概念。

  类比“身高高、身高变化大、长得快”,加深“加速度的理解”。在类比中学生的例子会更精彩,使人有“意外收获”。

  对于加速度,有的同学会望词生义,认为加速度就是增加速度,以为物体若有加速度,其速度一定增大。这种认识源于不理解加速度的真正含义。所以,提升2点:

  提升1:加速度的“加”——“变”,即速度可增可减。关键是看“速度与加速度”的方向,两者同向加速运动,异向减速运动。

  提升2:物体可以做加速度减小到加速运动和加速度增加的减速运动。通过例子和图像两种方法展示。

  在整个展示中尊重学生的实际理解,引导他们从“定势的理解”到“理性的理解”,还得允许学生留有疑惑和不解。因为任何新生事物的入侵都会遇到抗体,只有他们融合才会产生“质”。

  加速度教学反思 3

  通过《清澈的湖水》这篇课文的学*,使同学们感受风景的优美和小洁心灵的美好。增强了同学们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从课堂教学的实践看,本课的总体效果较好,基本达到了事先的教学设想。

  在教学第2课时时,让学生通过把小洁与扔香蕉皮的小男孩进行对比,从而体会小洁的心灵美。

  在教学最后一自然段时。我原以为学生会跟着自己的思路走,可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船靠岸了,小洁手里还是紧紧纂着面包纸。她跨步上岸,四处张望,好象在寻找什么。忽然,她眼睛一亮,飞快的向前跑去。)我出示了问题"她四处张望,在寻找什么?眼睛一亮,看到了什么?飞快的向前跑去干什么?"原以为学生会跟着课文走,可他们的答案却千奇百出。(去找鱼网捞香蕉皮。有小妹妹摔倒了,跑去扶她,急着找厕所等等。)当然也有说找垃圾桶扔面包纸的。于是我就问:"为什么不说找垃圾桶扔面包纸呢?"学生却说:"不用急,可以等一下扔,或者带回家扔。"听到了这样的'回答,你能给以否定吗?其实我清楚,他们心里早有了课文要求的答案,只是觉得那太普通了,太没创艺了。现在的教学是开放的,多元性的。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感到高兴。

  加速度教学反思 4

  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联系动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本节课的重点是加速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难点是加速度和速度的区别。加速度是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教材从加速度的定义出发,提出了变化率的概念,正确理解变化率的含义,对学*和正确理解其他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加速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比较紧密,课本中除了从许多实践事例的比较中引入加速度的要脸概念外,还通过表格介绍了汽车、电车、飞机、跳伞者着陆等生活中熟悉的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际值,并在练*中渗透关于反映汽车加速性能的实验数据。本节课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出发,师生互动,热烈讨论,研究、深入本节知识点,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合理、巧妙地设计生动的课堂教学以捕获、带动感染每一个学生,尽最大限度的完成新课改目标,去完美的体现新课改精神。下面我对加速度这一概念的建立谈谈:

  一、教学模式—合作、问题教学模式

  创设问题——学生已有的认知——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上对问题进行加工处理重新组织—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整合、强化形成新的概念。

  二、过程设计

  1、根据学生已的认知分层创设问题①速度变化量的问题;如物体在*直的*面上运动速度从5M/S增加18M/S。②在坐标轴设置速度改变量的问题。

  2、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处理后理清:物体运动快慢、物体速度变化快慢、速度改变量(大小、方向)的关系。

  3、组织强化形成新概论。

  三、教学中应注重简浅出发,步步攀升的原则。

  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以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迁移以调动学生枳极性。

  关于加速度的方向,有采用在变速运动局限在直线运动范围内,利用加速度的定义式,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加速运动时未速度大于初速度,按公式计算出的加速度为正值,从而得出加速运动的加速度方向和初速度方向相同;减速运动亦同。这一方法比较适合我们的学生,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对于v—t图象放给学生从直线运动的倾斜程度出发进行讨论,然后引导同学得出正确的结论。

  加速度教学反思 5

  按照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和原理,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小车,探究的是小车的加速度a与其所受合力F以及质量m之间的关系。在*衡摩擦力之后绳的拉力就是小车F所受的合力,而将盘和砝码的重力mg*似当作小车的拉力,所以测出了盘和砝码的重力mg就测出了小车受的合力F。采用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即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通过改变盘中砝码的个数来改变小车的拉力;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保持盘和砝码的质量不变,通过改变小车上的.砝码个数来改变小车的质量。其实实验中小车的拉力不等于盘和砝码的重力,所以这样处理必然造成系统误差。从理论上分析只有当M》m时,拉力将无限接*mg。但在实际中要想保证M》m又很难控制,所以按此思路进行实验系统误差不仅不可避免反而可能很大,很可能探究不出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力以及质量之间的正确关系。

  如果变换研究对象,还用这个装置,可以有效的消除实验过程中带来的系统误差。就是把研究对象由小车改为由小车、盘和砝码组成的系统,探究的是系统的加速度a与其所受合力F以及质量M+m之间的关系,那么在*衡摩擦力之后,盘和砝码的重力mg就是系统的合力,而不是*似相等。这样在探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时,可以将小车中的砝码拿到盘中或者将盘中的砝码拿到小车上,这样增大或减小系统合力F的同时,保持系统的质量M+m不变;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可以保持盘中的砝码不变,增大或减小小车上的砝码,这样就可以达到保持力F不变而改变系统质量M+m的目的。按此思路进行实验时,由于系统的合力F等于盘和砝码的重力mg,所以不必要满足M》m这样的条件,就可以有效消除系统误差。

  总之,实验一般都存在系统误差,为了避免系统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探索,探究出在新意的方法,尽可能减小或消除系统误差。

  加速度教学反思 6

  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联系动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本节课的重点是加速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难点是加速度和速度的区别。加速度是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教材从加速度的定义出发,提出了变化率的概念,正确理解变化率的含义,对学*和正确理解其他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加速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比较紧密,课本中除了从许多实践事例的比较中引入加速度的要脸概念外,还通过表格介绍了汽车、电车、飞机、跳伞者着陆等生活中熟悉的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际值,并在练*中渗透关于反映汽车加速性能的实验数据。本节课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出发,师生互动,热 烈讨论,研究、深入本节知识点,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合理、巧妙地设计生动的课堂教学以捕获、带动感染每一个学生,尽最大限度的完成新课改目标,去完美的体现新课改精神。下面我对加速度这一概念的建立谈谈:

  一、教学模式―合作、问题教学模式

  创设问题--学生已有的认知--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上对问题进行加工处理重新组织―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整合、强化形成新的概念。

  二、过程设计

  1、根据学生已的认知分层创设问题①速度变化量的问题;如物体在*直的*面上运动速度从5M/S增加18M/S。②在坐标轴设置速度改变量的问题。

  2、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处理后理清:物体运动快慢、物体速度变化快慢、速度改变量(大小、方向)的关系。

  3、组织强化形成新概论。

  三、教学中应注重简浅出发,步步攀升的原则。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以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迁移以调动学生枳极性。

  关于加速度的方向,有采用在变速运动局限在直线运动范围内,利用加速度的定义式,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加速运动时未速度大于初速度,按公式计算出的加速度为正值,从而得出加速运动的加速度方向和初速度方向相同;减速运动亦同。这一方法比较适合我们的学生,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对于v-t图象放给学生从直线运动的倾斜程度出发进行讨论,然后引导同学得出正确的结论。

  加速度教学反思 7

  加速度的概念,对于刚迈上高中门槛的初中学生来讲,实在是太抽象!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多数情况下,学生只涉及到运动多少路程、位移,运动有多快?很少碰到速度变化有快慢之分的现象,可以说不学物理,在头脑中是不会自发的形成“加速度”的概念;其次,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高,对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率的区别很难分清;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只重结果,轻过程,再通过大量的*题来死记结论,如果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不到培养。

  另,加速度是联系动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机械振动、电磁场、能量守恒、动量定理等内容都涉及到。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把它讲清讲透是不可能的事,使学生心理上自动接受并运用,这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上课时要充分挖掘书本的素材,如图像、表格、数据;尽最大努力搜集与速度变化快慢有关的现象,引起学生重视加速度的概念;采用演示、类比、比喻等一切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加速度的意义;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物理的兴趣。

  加速度教学反思 8

  前一课时学*了速度的概念,学生学*了用比值法来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快慢(位置变化快慢),可以让学生回顾引出速度概念的过程,用类比方法迁移到加速度(速度变化快慢)的概念学*中来,这给学*加速度这一概念降低了台阶。但由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对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快慢的区别很难分清;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与加速度有关的现象不多,这更给学生形成和理解加速度的科学概念带来了难度。

  教师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后有所发现,有所联想,运用科学思维,萌发并提炼出科学问题,使教学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用探究的方法,“走”一遍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顺序进行探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地引出加速度的概念。然后从公式和图像两个方面加以理解,通过对生活中加速度和速度概念分析对比,加深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本课时教学的设计流程是:学生主观感受(第一层是运动物体有速度,第二层是运动物体速度有变化,第三层是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有快有慢)—提出问题—发散类比—拓展探究—交流与合作—分析与论证。

  引入加速度的概念后,通过有趣的实例体会加速度的实际应用。通过具体数据表格说明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由于速度和加速度的重要性及其关联性,应引导学生对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加速度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它们有更深入的理解。可以用课堂讨论的方式向同学们强调两个问题:第一,速度、速度变化的大小和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是完全不同的,速度变化大的加速度也不一定大,还要看这一变化所用的时间;第二,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没有任何直接关系,高速公路上高速匀速行驶的汽车,它的加速度为零。暂时回避几个问题:第一,只提出加速度是矢量,如何判断方向的问题应暂时回避,注意循序渐进,不要求过高的理解,待引出牛顿第二定律再研究;第二,不宜提“速度变化的快慢”,包括“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

  加速度教学反思 9

  本节课对向心加速度的引入是从运动和力的关系着手讨论,一是由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受力情况来说明向心加速的方向;二是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推导向心加度度的表达式。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一定指向圆心,就这点我对教材做了适当调整:先讲圆周运动的.合外力,后讲向心加速度,这样就抓住了物理问题的本质,使学生能较好的接收和理解。对于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为什么都指向圆心,我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①通过课本上的两幅图片。

  地球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和细绳拉着小球在光滑的水*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地球和小球的合力指向圆心导出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力指向圆心在导出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指向圆心;

  ②利用第一节曲线运动的合力和速度方向的关系探讨。

  让学生把课本翻到24页看图5.6—3,如果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合力不指向圆心,可以将合力分解为半径方向的Fn和切线方向的Ft,Fn与速度垂直不改变速度大小,Ft与速度方向共线改变速度大小即物体不能做匀速圆周运动,得出结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一定指向圆心,即加速度方向指向圆心。通过实例和理论推导能让学生更透彻的理解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加速度指向圆心,从而得出向心加速度的定义。

  加速度教学反思 10

  龙宗焕 对于刚刚升学到高一的学生来说,很多同学在心理上都还处于初中甚至假期的状态。而高一物理的第一章又是以基础概念为主。因此有许多同学在延续初中的思维*惯的基础上很难快速的进入高中物理的学*状态,不能很好的理解新接触的概念。

  首先让学生感到迷惑和模糊的概念便是在第一章第三节中速度的概念。高中的速度概念以位移为中心,考虑位移与时间的比值(v??x)。这样就会与他们在初中所学*的“速度”?t

  概念相冲突。因此,从这里开始在物理概念上就出现了理解上的难度。而对于紧接下来要学*的“加速度”来说就更加难以理解。 加速度——用于衡量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用a??v来表示。这就要求学生首先要?t

  对速度以及速度的变化量有深刻的理解。因此,课程安排一定不能过快,有必要给学生一个理解的缓冲。我们注意到教材中,在速度与加速度之间安排了一个“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实验”。这个实验在很大的程度上帮助了同学们对速度的理解,也为速度的变化(?v)提前打下了感性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定位的重点与难点应该在“什么是加速度”这个问题上。在讲课之前,我们应该多做一些引入,从学生生活中可以感性认识到的角度出发,逐渐引入到某些问题,比如:在公路上同时起跑的一辆摩托车和一辆公交车,经历一定的时间后,它们都能达到40km/h,但是根据我们*时的观察,我们知道在开始的时候摩托车会走在公交车的前面,也就是说摩托车“起步”较快。这是很明显的不同的运动过程,但是根据我们以前所学到的内容,速度,时间,位移等等,都无法准确的描述出这个过程。因此,对于这种现象,我们有必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来描述。于是我们引入“加速度”的概念。


加速度教案 (菁华3篇)(扩展9)

——大班音乐加速度圆舞曲教案优选【5】篇

  大班音乐加速度圆舞曲教案 1

  一、设计意图:

  在主题《秋天多么美》的《秋天水果多》活动中,小朋友认识了仙游的特产——文旦柚,由于文旦柚是幼儿在秋天常吃的水果,所以小朋友对文旦柚存在着极大的兴趣,许多幼儿都在活动后问我:“柚子这么大是怎么长在树上呢?农民伯伯是怎么把柚子摘下来的?……”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所以设计了本次活动《柚子圆舞曲》。

  二、活动目标:

  1、学*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柚子收成的劳动场景.

  2、培养幼儿活泼向上的欢乐情绪,体验劳动的快乐。

  3、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文旦柚的妙用,知道多吃水果有益健康。

  4、在学*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熟悉()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三、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柚子园场景

  2、幼儿人手一个小篮子;

  3、摘柚子劳动场景录象及FLASH课件。

  四、重难点:

  创造性的运用动作来表现劳动过程。

  五、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象,感受摘柚子的劳动场景

  师:“我们今天来到了柚子的故乡——美丽的度尾。(播放录象)看看摘柚子的农民伯伯是怎样摘柚子的?”

  请小朋友拿起篮子到柚子园里,模仿录象采柚子,感受柚子园的美景,体会劳动的乐趣。

  师:“你们刚才采柚子的时候,心里觉得怎么样?”

  教学设想:

  借助录象,把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再现到幼儿面前,并创设多元化的情景空间,让幼儿“身临其境”,在真切的体验中去了解采摘柚子的方法,做到了《纲要》中教育教学的情景化的新理念。

  (二)、幼儿自由创编动作

  1、提问幼儿:“你刚才是怎样去采柚子的?”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2、分段欣赏录象,自由创编采柚子动作及采柚子儿歌。

  3、提取最美的`动作,创编采柚子律动。

  4、根据所创编的动作,诗画舞谱小人(图略):

  我挎小篮上山岗,片片柚叶香又香;拨开柚叶摘呀摘,我摘的柚子多又多;大大的柚子装满筐,摘柚的娃娃喜洋洋。

  教学设想: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引导幼儿展开想象的空间,把农民采摘的过程加以想象,创编出采柚子的舞蹈动作,在尝试和交流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大胆创作的勇敢精神。并运用舞谱小人使舞蹈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同时,教师对幼儿进行评价和鼓励,让幼儿自始至终都保持良好的情绪,体验自主的快乐。

  (三)、通过flash了解柚子的妙用

  1、教师表演舞蹈——《柚子圆舞曲》

  教学设想:为了让幼儿进一步巩固所学的舞蹈动作,得到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做到动静结合,所以在幼儿小憩的同时,我进行了一段舞蹈表演。

  2、欣赏flash《柚子全身都是宝》,了解柚子的妙用,知道吃柚子有益健康。

  教学设想:通过活泼可爱、节奏感强的flash动画,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了解柚子的利用价值。

  (四)、展示成果,活动延伸:

  1、听音乐表演摘柚子律动,感受创作的快乐。

  2、为中班小朋友表演,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设想:

  为幼儿提供一个展示创造成果的舞台、表现自我的机会,注重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教学反思:

  导入环节没有吸引力,整个活动一直在强调水仙花在跳舞,但是并没有一朵水仙花出现在孩子们面前。虽然刚开始的时候,我给孩子们介绍了一下水仙花,但是并没有展示图片,所以孩子们头脑中还真是不知道水仙花是怎样跳舞的?感受不到那种意境,又怎么会真正的身临其境呢?而且,图谱设计也不是很好,这次活动是音乐欣赏《水仙花圆舞曲》,后来我才想到,既然是圆舞曲,那为什么图谱不用三拍子圆环呢?指挥棒是水仙花,这样一来,给孩子们的感觉就像真的是水仙花在跳舞。后来的这个想法很好,有机会,我会再尝试一下的。不过整个活动孩子们兴致也很高。

  大班音乐加速度圆舞曲教案 2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旋律的变化,感知ABAC的曲式结构。

  2.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创编故事情景和表演方式。

  3.乐意与同伴协商共同解决问题,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加速圆舞曲》音乐(节选)、音乐图谱。

  经验准备:课前幼儿多次熟悉过《加速度圆舞曲》音乐,并随乐初步尝试想象创编故事。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感知乐曲的旋律变化。

  活动难点:根据乐曲旋律的变化能用肢体动作表达故事情景。

  活动过程

  (一)欣赏《加速圆舞曲》全曲,引导幼儿表达感受。

  师:这几天小朋友听了一首音乐,今天再来听一听,要一边听一边想,你觉得这首音乐里好像讲了什么事情?

  教师播放音乐与幼儿一起倾听。

  师:听完音乐你想到了什么?你觉得音乐里发生了什么事?

  ……

  (二)分别请幼儿随乐用动作表达自己聆听后的感受,初步感知乐曲中旋律的变化。

  请幼儿集体随乐表演,初步感受乐曲旋律的变化。

  ……

  (三)出示图谱,借助故事情景帮助幼儿理解乐曲旋律变化。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好像在表演某某的故事,那我们来一边听音乐一边想这个故事里到底都发生了哪些事情?

  分段讲解图谱,引导幼儿随乐用动作表现,感知乐曲abac的段落结构。

  ……

  (四)幼儿自由结伴选择不同情景的小组,创编情景表演,感应乐曲旋律的变化。

  1.按故事情景分成三个小组,幼儿自由选择相应的小组。

  师:现在,我们来分组表演一下好不好?

  2.各小组创编,教师巡视指导。

  (五)集体分享各小组成果,并给予评价和建议。

  师:现在有请我们各组小朋友把你们的合作表演展示给大家,哪一组先来?

  ……

  今天小朋友们不仅听了音乐还创编表演了故事情景,你们表现得真好!

  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活动区继续表演。

  活动反思

  《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提供给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快乐。音乐欣赏活动《加速度圆舞曲》,旨在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学*环境,充分发挥幼儿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大胆想象,发挥创造力。

  大班音乐加速度圆舞曲教案 3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欢快、流畅的音乐风格,用图谱来感受、了解AB式的曲子结构特点。

  2、运用肢体感应A段的渐强渐快,分辨B段乐句的音乐元素。

  3、借助故事情境来想象,体验倾听、辨析、互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图片、矿泉水瓶每人两个(其中一个盖子上涂有颜料)、每人一块魔法布、《加速度圆舞曲》节选

  三、活动过程:

  (一)、播放图片,故事导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在一个大森林里,有一间小木屋,里面住着一位可爱、能干的小精灵,这个小精灵啊,她可神奇了,会变魔法呢!她喜欢调制魔法汤,调制这个魔法汤干什么用呢?这个汤啊可不是给人喝的,是用来帮助别人实现愿望的。提问:谁知道什么是魔法汤?

  师:小精灵啊,每天都躲在自己的小木屋里,一步也不会离开,就在那里搅拌、搅拌,而且她还会做…(师做抓放的动作)提问:你们猜一猜她这是在干什么…..

  (二)、情境贯穿,感受旋律。

  师:小精灵把做魔法汤的本来教给了赵老师,老师想把这个本领教给你们,想不想学?

  教师出示瓶子和魔法布,开始神秘的变魔法,并提醒幼儿仔细观看。放音乐完整的表演整个动作,音乐结束,轻轻的揭开魔法布,水瓶里的`水变色了。提问:在变魔法时,老师做了哪些动作?

  (点一点、搅拌越来越快、手指收拢放开抓放的动作、慢摇到快摇)

  (三)、绘画记录,引出乐谱。

  1、小精灵告诉我她把魔法配方藏在音乐里,那我们现在就把变魔法的每一个动作用笔记下来,我们一起研究研究,都学会变魔法汤的本领,好不好?

  2、边完整听音乐旋律,边用粉笔在黑板上描绘乐谱。

  3、梳理经验,提问:谁能看明白,这个魔法秘诀告诉我们,要做些什么事情?

  (搅拌——用力转圆圈;追问:一共要搅拌几次?2次。在什么时候要搅拌?搅拌时的速度是怎样的?这时的音乐是怎样的?)

  (手晃动——谁能看出有什么不一样?解释:看上去,下边要比上边要长一点,大一点总结:开始晃动时轻一点,最后一次时用力,这时的音乐是怎样的?)

  (??——这是问号。就好像在说:“听一听,有没有变?听一听,有没有变?”)

  (→→——这个动作表示应该加魔法、放东西进去。细节提问:每一次搅拌好后,要加几次魔法?(4次)

  (追问:还有两个很小的点点。在哪里?幼儿在乐谱上指认。解释:点住它,不让魔法逃掉噢。)

  4、幼儿通过图谱,聆听音乐,帮助理解。(师带动幼儿看图谱做动作)

  (四)、动作感知,深入乐段。

  1、师:学会了吗?是不是每一个小朋友都把秘方记在心里了?那想不想试试看?

  ①师出示没有在瓶盖上涂上颜料的瓶子,提出拿瓶子的要求

  师:听好啊,我们要像小魔法师那样,轻轻地拿着瓶子,然后小心的回到自己的座位前面,慢慢地坐下来,把瓶子放在前边,伸出你的小手指轻轻点瓶盖,不要乱动噢,不然魔法可要逃走了。

  ②分组请幼儿取瓶子和魔法布(师:小心哦,可不能让里面的魔法逃走了)

  2、师幼共同听音乐变魔法。(师:准备好,我们要开始了)

  3、讨论为什么没有变出彩色水的原因。

  师提问:变出来了吗?怎么没有变出来呢?怎么回事呢?哎呀,好遗憾啊!可能是我们刚才呀,还有一些窍门没有找到呢!(收瓶子)细节回顾讨论:我们再来想一想,刚才音乐告诉我们,在搅拌的时候有什么窍门儿啊?①先轻一点搅拌(师:好轻松哦),然后变快速度。

  ②揺的时候力气不一样,速度不一样。

  4、再次尝试听音乐找魔法。

  师:刚才我们已经找到很多窍门儿了,我们再一边听音乐,一边闭上眼睛想一想,小精灵会用音乐把魔法传递给你们,告诉你们在音乐的这个时候应该干什么?(师换瓶子、摆放)

  (五)、展现成果,升华活动。

  1、师请小朋友们随意站在一个瓶子前面,用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魔法师变魔术可要用到魔法布噢。”请幼儿将布盖在瓶子上。

  2、师幼随着音乐变魔法。

  3、音乐停止,师:现在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揭开布,孩子们发现了瓶子里水的变化,让每个小朋友先许个愿,就能美梦成真啦。

  四、活动延伸:

  师:变出来了吗?我们也学会了变魔法汤,你们高不高兴?嘘!听!小精灵在说什么?哦,她告诉我们,这首好听的音乐名叫《加速度圆舞曲》,她叫小朋友把魔法瓶这样拿好,许一个心愿,把这个心愿轻轻地装进魔法瓶,放回老师的篮子里。我们下次再变其他颜色的魔法汤,好不好?

  大班音乐加速度圆舞曲教案 4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旋律的变化,感知abac的曲式结构。

  2。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创编故事情景和表演方式。

  3。乐意与同伴协商共同解决问题,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加速圆舞曲》音乐(节选)、音乐图谱。

  经验准备:课前幼儿多次熟悉过《加速度圆舞曲》音乐,并随乐初步尝试想象创编故事。

  活动重点

  感知乐曲的旋律变化。

  活动难点

  根据乐曲旋律的变化能用肢体动作表达故事情景。

  活动过程

  (一)欣赏《加速圆舞曲》全曲,引导幼儿表达感受。

  师:这几天小朋友听了一首音乐,今天再来听一听,要一边听一边想,你觉得这首音乐里好像讲了什么事情?

  教师播放音乐与幼儿一起倾听。

  师:听完音乐你想到了什么?你觉得音乐里发生了什么事?

  ……

  (二)分别请幼儿随乐用动作表达自己聆听后的感受,初步感知乐曲中旋律的变化。

  请幼儿集体随乐表演,初步感受乐曲旋律的变化。

  ……

  (三)出示图谱,借助故事情景帮助幼儿理解乐曲旋律变化。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好像在表演某某的故事,那我们来一边听音乐一边想这个故事里到底都发生了哪些事情?

  分段讲解图谱,引导幼儿随乐用动作表现,感知乐曲abac的段落结构。

  ……

  (四)幼儿自由结伴选择不同情景的小组,创编情景表演,感应乐曲旋律的变化。

  1、按故事情景分成三个小组,幼儿自由选择相应的小组。

  师:现在,我们来分组表演一下好不好?

  2、各小组创编,教师巡视指导。

  (五)集体分享各小组成果,并给予评价和建议。

  师:现在有请我们各组小朋友把你们的合作表演展示给大家,哪一组先来?

  ……

  今天小朋友们不仅听了音乐还创编表演了故事情景,你们表现得真好!

  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活动区继续表演。

  大班音乐加速度圆舞曲教案 5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旋律的变化,感知abac的曲式结构。

  2。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创编故事情景和表演方式。

  3。乐意与同伴协商共同解决问题,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加速圆舞曲》音乐(节选)、音乐图谱。

  经验准备:课前幼儿多次熟悉过《加速度圆舞曲》音乐,并随乐初步尝试想象创编故事。

  活动重点

  感知乐曲的旋律变化。

  活动难点

  根据乐曲旋律的'变化能用肢体动作表达故事情景。

  活动过程

  (一)欣赏《加速圆舞曲》全曲,引导幼儿表达感受。

  师:这几天小朋友听了一首音乐,今天再来听一听,要一边听一边想,你觉得这首音乐里好像讲了什么事情?

  教师播放音乐与幼儿一起倾听。

  师:听完音乐你想到了什么?你觉得音乐里发生了什么事?

  ……

  (二)分别请幼儿随乐用动作表达自己聆听后的感受,初步感知乐曲中旋律的变化。

  请幼儿集体随乐表演,初步感受乐曲旋律的变化。

  ……

  (三)出示图谱,借助故事情景帮助幼儿理解乐曲旋律变化。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好像在表演某某的故事,那我们来一边听音乐一边想这个故事里到底都发生了哪些事情?

  分段讲解图谱,引导幼儿随乐用动作表现,感知乐曲abac的段落结构。

  ……

  (四)幼儿自由结伴选择不同情景的小组,创编情景表演,感应乐曲旋律的变化。

  1、按故事情景分成三个小组,幼儿自由选择相应的小组。

  师:现在,我们来分组表演一下好不好?

  2、各小组创编,教师巡视指导。

  (五)集体分享各小组成果,并给予评价和建议。

  师:现在有请我们各组小朋友把你们的合作表演展示给大家,哪一组先来?

  ……

  今天小朋友们不仅听了音乐还创编表演了故事情景,你们表现得真好!

  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活动区继续表演。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最句子文案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04778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