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教学反思 >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菁华5篇)

日期: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1

  今天要先表扬自己,同时再跟自己提一个要求。表扬:根据教材,推测出了隐藏在显性知识点后的隐性思维要求,这是教材解读上的进步。要求:重视课程标准,重视教师用书。这两类书,应该熟读精思,利于教学重难点的掌握。

  例题:16元钱正好能买下面哪两种物品?棉花糖4元 不沾钩6元 玩具汽车 7元 童话书9元

  关于解决人民币“正好”问题,我的思考

  一、学生需要有的基础:能够正确计算人民币的简单加减法计算

  二、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1、理解“正好”就是不多不少,正好等于多少。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有序排列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需要掌握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想。为以后用有序排列的方法解决后续更复杂问题,打下基础。

  三、网络直播课堂后,学生家庭作业出现的情况:

  1.直接勾选出答案

  2.直接只写出一个算式

  3.把所有可能用算式表示出来了,但没有说最后答案。

  关于解决人民币“正好”问题,教师用书要求

  教材解读:

  1.让学生继续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重点在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罗列和尝试——调整策略.

  2.在阅读理解环节,知道“正好”就是所买物品价格总和为16元。

  3.尝试和罗列是解决问题最基本的两种策略。这里重点教学调整的方向性和罗列的有序性,指导学生有序思考。

  4.“做一做”巩固所学的策略,让学生体会有序思考的优势。计算不是重点,重在策略,只要学生能够有序思考,并找到一种结论即可。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数据进行教学。

  对比发现,自己确实有些许进步,表扬表扬,哈哈。感性激动之后,还需要理性总结,才能进一步成长,随将感想记录如下:

  今日看到这个问题,能够思考到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关键,是自己的一大进步。但能够有这个进步,源于对教师用书的重视,同时曾经在三年级讲过类似的问题。由此可以,教师用书的重要性以及对小学数学1-6年级教材熟悉的重要性。

  思考中意外发现:数学教学的很多理论,方法是在不断的利用并逐步升级的过程。想起了两年前备考招教,一个前辈给我建议:“把整个六年的书,都放在一起,抓一个知识点,然后把每一册出现的这个知识一起看,更利于你对教材的把握”。但那时,心浮气躁,未曾实施,计划接下来要去试着这样做。

  附今日狂想曲:

  (一)

  目标: 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都得到重视,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获得成就感,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觉得自己很重要。在有限的时间,给更多不同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计划方案: 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分4个周期,每周一总结。记录每节课提问学生的次数,以及提问学生的个数,可以录制音频的方式记录。整理下自己每节课,每周,会提问多少学生,为在课堂上给孩子更多展示机会做准备。

  (二)

  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计划:为我的学生也是为我自己建立一个数据库。每节课后,以类似本文的模式记录自己的课后反思以及学生易错点。从而促进自己对教材及学生的更深的了解。便于以后,制定出更利于学生学*和成长的方案,并形成自己的`工作常规。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2

  《认识人民币》这个单元是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解决一些和购物有关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能正确、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进行合理、灵活地思考;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正确地收集、整理和加工相关信息;能正确地解决购物时常见的问题??要完成这些目标,要依赖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于“人民币”,学生都再熟悉不过了,对于它的用途,更不用我们去讲。但大部分学生的生活经验只是认识了人民币,如何能让他们正确的取币、换币、付币、找币,原本3个课时的课,是肯定不够的。

  首先,并不是每个孩子、每张人民币都认识,所以在开展“认一认”活动时,我让学生说说你认识哪些人民币,让他上台找出来展示给大家看,在交流中基本认识了人民币。在接下来的分一分的活动中,学生就能正确的分类,通过分类,知道了纸币和硬币。还知道了按元、角、分来分类。为下面认识人民币的几种辨认方法做好准备。

  其次,我发现学生对1元、5角较熟悉,认识很快,对它们的换算也得心应手。对于2角、1角、5分、2分、1分比较陌生,在换算“几张2角可以换成1张1元”时,只有班级里思维比较灵活的几个孩子积极举手。我想,要理解“几张2角可以换成1张1元”这个问题要用到“倍”的知识,再加上一年级小朋友很少自己花钱买东西,并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要用1角、2角的机会几乎是零,为了让学生明白“5张2角可以换成1张1元”,我先一张一张地出示2角,再用加法计算5张2角是10角,也就是1元,让学生直观理解元和角的换算,过程较繁琐,效果也不满意,因为有的学生很快就忘了。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只有单位相同,相应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在教学中,我也强调了这一点,半数以上的学生记性不错,很注意观察插图,认清人民币上的面值,明确单位,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糊里糊涂,看到数字就进行计算,出现了30元+2角=32元这类错误,于是又重点明确要求学生在计算时,要先换算成统一的单位名称再进行计算。

  还有一些小细节也需要注意:

  1、书上和练*册上的人民币有些是旧版的,而学生现在用的几乎全是新版的人民币,所以对于旧版的不是很了解,于是在介绍人民币时,老版和新版的我都一起给学生看了,在后来的练*中也就没有问题。

  2、在课后练*中,有很多人民币兑换的实际问题,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利用学具盒中的假币自己先拿一拿,再做题。如:4元3角、50元、80元6角等。

  这节课我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采取小组合作学*的方式,为学生设计了看钱、认钱、换钱、摆钱、购物等活动,让学生为主体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思考。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3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是引导小学生们能正确、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教学时我首先通过设置情境(观察主题图:买东西、买车票、存钱)导入“认识人民币”课题,接着让学生动手先自己认一认人民币,再通过当小老师、我会拿等活动进行集体反馈。同时介绍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人民币的一种分类方法:纸币和硬币。

  三次课下来,在这一环节,我都低估了学生的认识,花费了太多的时间。接着,多媒体出示一堆刚刚认过的杂乱无章的.人民币,让学生思考,同桌讨论,并动手分类。由于学具的限制,在我下去巡视时,发现不少学生分类错误,导致我直接把分对的学生作品拿上台,打击了不少学生的积极性,下次一定注意了。

  通过分类,再次让学生强化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接下来则是本节课的重点:知道1元=10角及人民币的换算。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难理解的,所以我创设了小男孩买一元钱的练*本却不知道怎样付钱,请小朋友帮忙的情境。让同桌先讨论好一种付钱方法,并摆一摆。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摆出了1张一元,2张5角,5张2角,10个1角……各种各样的付钱方法。但是由于给学生准备的学具包括第四套和第五套人民币,有点多,学生找到需要的钱也花了不少的时间。最后,我只剩下一点点的时间来通过练*巩固加深对1元=10角的认识。

  总之,三次课下来,我发现自己最大的毛病是课堂各环节的时间把握不当,导致重点不突出,教学内容不完整。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4

  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孩子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有一定的直接经验。在这次活动时,我充分利用了这一点,以小朋友的生活经验为前提,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促使幼儿主动探究、积极参与活动。

  在第一个环节中,我让孩子们认识人民币,以及他们的面值,一开始就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从孩子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后面的学*探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后面的环节里,主要是让孩子们学*钱币的换算,主要是让孩子学*10以内的加减法。其中我采用了小组和个别的形式,小组讨论有利于全体幼儿主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师幼之间、幼儿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认识人民币的知识比较适合运用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既鼓励他们独立尝试,又重视幼儿间的合作互助,给幼儿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幼儿在学*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用新的课改理念武装自己,真正走进新课堂,尊重孩子的.思维和想法,让孩子们喜欢学*,从而彻底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5

  一、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

  我个人认为本课的重点就应该是让学生能够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能够会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够灵活应用已有的经验来解决付钱、找钱、换钱能实际问题。而这些本领的获得更多的需要学生自己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

  所以在上课时,我采取了通过让学生自主学*来认识人民币。因为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学生并非是一张白纸,因为这是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所以在上课的时候我是先让学生自己来说一说对人民币有哪些认识。通过交流了解到其实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有的甚至已经知道1元就是10角。在此基础上我就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来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而课本上的1元面值的人民币现在市面上已经很少了,我就让学生看了一下,了解了一下,更多的是让学生来介绍市面上流通较多的版本。学生介绍的很好,不仅能说出看到人民币上的数字和单位可以看出它的面值,还能说出为了防伪上面还有水印,还可以怎样来识别真币和假币等等。

  学生在介绍的时候很积极主动,尽管他们介绍的内容有的甚至与本课无关,但是内容很全面,有的甚至是我都还不了解的,让学生来唱主角,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也体现了教学相长。

  二、可以发挥小组活动的优势,解决问题。

  做一做中有一个练*是给学生3种人民币,问学生拿出5角,可以怎样拿?这道题的方法不止一种,而学生往往不容易找全,更容易把5角换成5个1角和几个2角,不明白题目的意思,我想,如果在这里我就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和同桌交流,最后到4人小组里说一说,那样效果会好一些的,让学生逐步找到最全的方法。先自己思考是让学生养成一种独立思考问题的好*惯,在自己有了一定的思考之后,再和其他同学交流,可以比较自己的答案和别人不同的地方,获得更多的方法,以开拓自己的思路。最后全班总结交流,得到最完全的拿法。

  对于这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采用小组学*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丰富了课堂活动的形式,也能起到促进学生主动学*的`作用,不能怪学生的。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阅读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1)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1

  这是叙事性案例研究——《认识人民币》的第三阶段(新行为阶段)由邹晓桃老师执教的一节课。邹老师在前两次教学的基础上,经过全组成员的讨论研究,反思上节课的教学环节实行怎样,进行改进,以求新理念的落实。这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反思活动的整个过程,我认为有如下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兴趣

  教学一开始,教师出示小朋友到商店购物的情境,学生马上联想到要用钱,产生学*动机,并初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后,又创设买价值6角的本子和价值1元的笔的问题情境,通过合作交流,体验不同的付款方法,学生有强烈的尝试欲望。在学*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后,老师创设1元钱能买哪些东西的购物情境,学生的学*情绪到了高潮,人人参与简单的购物活动,充分体验如何取币、付币、找币,体验1元钱的价值,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怎样区分不同的人民币,能怎样付款。这些都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而是让学生在分类中自主认识。充分利用学生购物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拿一拿自己最喜欢的人民币,并通过相互间的交流,认识面值在1元以内的各种人民币。教师尊重学生的意愿,引导学生观察图象、汉字、拼音、数字、颜色等特征,初步知道认识人民币的方法,由直观到抽象,建立数学模型。通过付款活动,买6角的本子、1元的笔,学生的思维被充分的激发,自主探索出了多种付币方法,并理解了1元=10角,为进一步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和模拟购物活动奠定基础,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领会不同的付款方式的共同点,让学生充分体验学*成功的喜悦。

  3.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买东西要付钱,1元以内的人民币可以买些什么,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怎样付2元4角钱快,使学生领会在购物中会根据实际情况而决定付款方式,既注重了算法多样化,又体现算法优化。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学*,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2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兴趣

  课始我出了一个谜语引起本课课题,创设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接下来在认钱、换钱、购物这些过程中,均设了不同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过程中;无论哪一个情境的创设都是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利用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学*过程中没有丝毫疲倦的感受。

  二、注重学具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直观体验。

  学生在换钱的活动中,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游戏,增强了课堂的活跃性。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孩子们喜欢活动体验和游戏体验,喜欢好玩的课堂,我充分满足学生的心理,在课堂上学生用手触摸学具,用游戏感受开心气氛,在玩的过程中就巩固了所学知识。

  三、数学思想在教学中有效的渗透

  在换钱的过程中,我在向学生渗透着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这种思想的渗透对学生后续学*知识起着一定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蕴涵着许许多多的数学思想,这些数学思想的渗透对学生日后学*都有一定的帮助,让这些数学思想成为学生数学思考的一种支撑。

  当然,我的课还有很多缺点,比如说教师语言不够规范,有时候有点随意;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很单一,都是“你真棒!”“不错!”这几句评价语。而且在接下来的复*中,还要加强学生书写格式的规范。总之感谢这次磨课活动,在接下来的过程中,我要更加打磨自己的课堂,让自己有一节高质量的公开课!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3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认识人民币》教学目标是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还是有的,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已经有了相应的知识经验。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人民币都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每个人都能说出自己认识的面值,并能从人民币中找出识别的信息,但是缺乏对人民币清晰、系统的认识,对人民币的附加价值缺乏了解。在另一个班试教时就发现,孩子们虽然都认识人民币,但对其各种面值之间的联系、大小关系都不甚了解,甚至有孩子说5张2角的人民币可以换一个1分钱的硬币。因此在后来修改时,我有意识的将元、角、分的十进制关系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

  孩子们大多都有购买的经验,但是支付方式和购买方案欠灵活,因此采用了课本上做一做的*题,1元可以买什么东西?商品有1元的冰棒、5角的作业本、1角的扣子。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自己寻求答案,想出多种购买的方案,可以只买一种商品,也可以两种或多种商品,在思考中进一步体验到人民币在生活中重要性。

  一整课上下来,我自己感觉孩子们学得很开心,本来就是生活中常见的经常接触的东西,学起来很有劲,认识人民币和换钱游戏的环节都积极踊跃的参与。但是从随堂的练*中来看,我对新版、旧版人民币的认识这一块还是把握不够。教材是20xx年编写的,那个时候市面上大多流行的是第四套人民币,而到如今第四套已经渐渐淡出人们视野了,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第五套人民币大多都能从生活中认识,这堂课只是把知识系统化清晰化;而第四套人民币对他们可以说是一种新的知识点。但是书上的*题大多已第四套人民币为主,孩子们纷纷说看不清楚。其实在认识人民币一环节,我就将同样面值的第五套人民币和第四套人民币就出示在一起,我的本意是这样孩子们就可以两种版本的人民币联系在一起了。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4

  面值一样的的人民币互换,是本课的难点之一,一年级的孩子小如果拿大额的人民币在课堂上进行交换游戏,会发生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为了既能让孩子们拿着大额钞票互换,又能避免大额钞票带来的麻烦,我让他们提前把100元、50元、10元、5元等每个面值的人民币分别复印,并剪下来作为学具备用。

  一年级的孩子喜欢做游戏,游戏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两个游戏。首先我找了几个大个的同学上前面来,分别举起了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又找了几个中等个子的孩子分别举起了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最后找了几个小个子的孩子分别举起了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先让他们分别以元、角、分为小组,在小组内按面值的大小排队(一样的排在后面)。之后,座上的同学做指挥,换前面的人民币。如:一组生:我给二组一张十元的人民币。二组生:我还一组两张五元的人民币。前面的孩子配合着移动。立刻,孩子们的兴致都上来了,纷纷跃跃欲试。游戏进行几次之后,孩子们的兴致空前高涨,都想参加,都想换钱。这时我有让他们四人一组,进行换钱游戏。这样孩子们高高兴兴的学到了知识,真正做到了玩中学、学中乐。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5

  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孩子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有一定的直接经验。在这次活动时,我充分利用了这一点,以小朋友的生活经验为前提,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促使幼儿主动探究、积极参与活动。

  在第一个环节中,我让孩子们认识人民币,以及他们的面值,一开始就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从孩子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后面的学*探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后面的环节里,主要是让孩子们学*钱币的换算,主要是让孩子学*10以内的加减法。其中我采用了小组和个别的形式,小组讨论有利于全体幼儿主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师幼之间、幼儿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认识人民币的知识比较适合运用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既鼓励他们独立尝试,又重视幼儿间的合作互助,给幼儿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幼儿在学*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用新的课改理念武装自己,真正走进新课堂,尊重孩子的思维和想法,让孩子们喜欢学*,从而彻底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6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是引导小学生们能正确、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教学时我首先通过设置情境(观察主题图:买东西、买车票、存钱)导入“认识人民币”课题,接着让学生动手先自己认一认人民币,再通过当小老师、我会拿等活动进行集体反馈。同时介绍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人民币的一种分类方法:纸币和硬币。

  三次课下来,在这一环节,我都低估了学生的认识,花费了太多的时间。接着,多媒体出示一堆刚刚认过的杂乱无章的人民币,让学生思考,同桌讨论,并动手分类。由于学具的限制,在我下去巡视时,发现不少学生分类错误,导致我直接把分对的学生作品拿上台,打击了不少学生的积极性,下次一定注意了。

  通过分类,再次让学生强化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接下来则是本节课的重点:知道1元=10角及人民币的换算。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难理解的,所以我创设了小男孩买一元钱的练*本却不知道怎样付钱,请小朋友帮忙的情境。让同桌先讨论好一种付钱方法,并摆一摆。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摆出了1张一元,2张5角,5张2角,10个1角……各种各样的付钱方法。但是由于给学生准备的学具包括第四套和第五套人民币,有点多,学生找到需要的钱也花了不少的时间。最后,我只剩下一点点的时间来通过练*巩固加深对1元=10角的认识。

  总之,三次课下来,我发现自己最大的毛病是课堂各环节的时间把握不当,导致重点不突出,教学内容不完整。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7

  人民币的认识是一年级下册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在**看似简单的人民币的换算却成了孩子学*的难点。

  对于人民币的三个单位:元,角,分。这三个单位之间的换算有不少学生根本搞不清楚。

  于是我从实际生活出发,例如一分钱根本买不到东西,一角钱可以买一颗糖,一元钱可以买10颗糖。从这个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感知人民币单位的大小。

  一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十分有限,因此我用口诀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8元=()角

  “元”和“角”哪个单位大?

  学生会说是“元”大,用口诀:大化小,就变多。(大大)

  例如500分=()角

  学生会说分小,用口诀:小化大,就变少。(小小)

  人民币的加减法更是难点

  很多学生虽然会认,但是并不会算。

  这一知识点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实在很难。

  例1:5元5分+3元5角5分=()元()角()分

  看到那么长的一个算式,很多学生都会产生心理恐惧。

  我让他们先把这个想成很简单的算式,从“分”开始加,分加完后到“角”,最后到“元”。

  编成口诀就是:看到加,从“分”开始加。

  例2:8元4角—3元5角=()元()角

  减法的运算遇到退位和不同的单位就显得难了,

  于是我又编了一句口诀:看到减,单位化成一个样。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8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个课时,主要是引导小学生们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时我首先通过设置情境(商店卖东西)导入“认识人民币”课题,接着多媒体出示一堆杂乱无章随意摆放的人民币,让学生思考、同座小组合作讨论,如何将这些钱进行分类,同时并加以引导。让学生充分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质地(纸币、硬币)、面值、版本(第四套和第五套)等信息。大部分小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或多或少的见过也接触过人民币。通过分类和观察,也使学生能够迅速、准确地辨认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在学生学会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尝试把人民币分类。《认识人民币》这节课的重点是在人民币的换算上,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难理解的,所以我创设了学生兑换人民币的游戏。(人民币的兑换就是不同的付钱方法,如拿1元,有些学生没有1张1元时,可以想办法用5角或2角的凑齐1元。同样1角的付钱方法也是运用兑换人民币的游戏)。从而使学生知道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再以一些练*来巩固加深对1元=10角,1角=10分。最后创设了购物活动,让学生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购物,学会自己付钱。家庭作业是让他们回家和父母一起购物,在生活中学会自己付钱,感受自己付钱的乐趣。这也是对人民币的认识会更深的。

  《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我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采取小组合作学*的方式,为学生设计了看钱、认钱、、换钱、摆钱、购物等活动,让学生为主体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自己寻求答案,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整个活动中,让学生畅所欲言,对于每个学生的回答,都给以热情鼓励或表扬,“你真棒!”“你们真了不起!”等充满激情的话语,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兴趣浓厚。通过《认识人民币》这节课的学*,使我收获很大。首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读懂教材,备教材、备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主动学*、探索。放手让学生去想去学。其次教师的驾驶课堂能力,关注每一位学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如何引导。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9

  本课内容是浙江版《快乐生活》一年级上册中的教学内容。由于上学期学生对于分辨数字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把这一部分内容安排到这学期。教材中安排了3个内容,分别是认识1角人民币、认识5角人民币和5个1角是5角的关系。这节课我设计的是认识1角和5角人民币,课前学生们已经能熟练分辨数字,学*了“角”这个字,具备学*这节课的基础知识。

  这节课我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1角和5角的人民币,能正确辨别。

  2.知道人民币的两种形式,掌握辨别人民币的方法。

  3.知道钱的用途,懂得要爱护人民币。

  我设计了以下教学内容:

  1.让学生了解我们国家钱的名称—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用途。

  2.让学生感受人民币两种形式—硬币和纸币,让学生体验。

  3.通过图片和实物相结合的认识方法,认识1角和5角人民币。

  4.体验人民币的用途,设计用5角钱买棒棒糖,让学生对人民币面值的大小

  有初步的概念。

  5.认识1角和5角的纸币,教育学生要爱护人民币。

  我淡化了教材中1角和5角纸币的认识,省去了1角和5角硬币背面图案是认识。

  上完这节课,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1.要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在认识硬币和纸币这个环节中,我初步的设想是让学生看课件了解一下。刘老师提出要让学生充分感知,课堂中我就让学生自己摸一摸硬币和纸币,学生通过自己的感知能很快知道硬币和纸币的区别。在巩固练*中,我让学生体验用5角钱买棒棒糖。现在学生能知道5角钱能买到棒棒糖,而1角钱不可以,更进一步知道了1角和5角的区别。经过学生自身体验学*到的知识,学生掌握得比较好。

  2.要注重方法的讲解。这节课我强调辨认人民币中数字和单位文字这一种认识的方法,充分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和辨别,A组的李启能较好地掌握方法去认识5角的硬币和纸币,并能说出自己是怎么知道的。对于其他B组这个方法认识较困难的学生,我增加了形状大小的对比和颜色的对比,希望学生能掌握其中的一种方法。

  3.训练方法要循序渐进。在认识1角人民币时,我考虑到1角钱的硬币比较小,学生认识起来会比较困难,所以我设计了让学生先认识放大的图片然后再过渡到认识实物。在认识5角时,我考虑到5角硬币颜色特殊,学生认识起来应该没有问题,所以在认识5角时就省去了一些环节,所以在最后巩固练*时学生认识5角就没有认识1角那么熟练。

  4.课堂上要加入实物投影仪。在课堂上用到的实物硬币次数比较多,如果课堂上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对比,可能效果会好很多。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10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本课教学内容为认识人民币,重点为认识人民币和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换算应用是本课的难点。本着目标,我针对重难点进行了以下设计:首先,教学认识人民币时:

  1.由于一年级的孩子对人民币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于是我设计提问“你们认识人民币吗”,学生都很自豪地表现自己,回答“认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不过,并不是每个孩子每张人民币都认识,所以在开展“认一认”活动时,我提出:“对照你面前的人民币,仔细看一看、摸一摸,和同桌说一说你认识哪些?还要说一说你是怎样辨认的?”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觉的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

  2.同桌合作交流后反馈,请学生“向大家介绍你认识的人民币”,进而追问:“你们怎么知道每张人民币是多少钱呢?”学生的思维由发散指向集中,指出认识人民币的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3.渗透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时,力求自然的,避免僵硬的说教,当学生介绍人民币提到到**时,我立刻抓住机会提问:“看到**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想到了国家、我们国家的**、***等等,自然就有孩子想到“要爱护人民币”。

  4.针对这一重点,设计练*:想想做做1“连一连”、想想做做2“填一填”和取币游戏。

  其中,“填一填”后引申问题:

  “它们是这两张卡片的价钱,老师用1元钱能买到卡片吗?”渗透7角、1元、1元3角的比较,是一个小延伸,也为以后的学*作铺垫。另外,不少的人民币教学中,都有认识人民币后,教师报面值学生拿人民币的强化训练,而我将其设计为小猴摘桃游戏,要求学生“先说出是几元、几角或几分,再找到人民币举起来”,不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口、手、脑并用,达到了较好的强化效果。第二,教学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时:1.我创设情境,提出:“买钢笔1元钱,小明可以付钱?”当有学生指出1元就等于10角时立刻予以肯定,然后带着全班同学一起数一数,明确1元=10角。角和分的进率采用让学生猜的形式,学生受到元与角的启发,不难猜出1角=10分。2.虽然使学生知道1元=10角、1角=10分并不难,但对其的应用是本课的难点,所以,对元、角、分进率的小结不可忽视。我指出:“也就是说,10个1分就是1角,10个1角就是1元,我们的钱就是这样积少成多的,1分钱也不能浪费哦!”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元、角、分进率的理解,还渗透了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一举两得。 3.针对这一难点,我将教材中的“试一试”情境化,“小红也想买这本1元的笔记本,可她身上都是5角的,她要付几张5角就是1元?”“小刚身上都是2角的,他要付几张2角才是1元?”学生在解决换钱的问题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元、角、分进率的理解与掌握,也有了一定的成就感。第三,综合练*力求扎实而不乏拓展,有层次而不乏应用性。1.想想做做3“怎样拿出5角钱”,我增加了一个1元硬币,学生想出第五种拿法:付1元钱,找回5角。既是针对前面难点的应用——“扎实”,也为后面的学*打下基础——“拓展”。2.想想做做4,我引用游戏中的小猴:“小猴亮亮开了一家文具店”让学生同桌轮流当营业员,用1元整钱买卖。很多人民币的教学中,常常直接以大组或全班为单位进行买卖,为了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我改为以同桌为单位,力求练得扎实。同时还要不乏拓展,于是,我将这一题的物品进行变更,为“橡皮2角、铅笔5角、小刀9角、自动铅笔7角、直尺3角”,设计了以下几个层次性问题:a、他们都用1元钱买了一件自己喜欢的物品,谁能用1元钱买2件物品?b、谁能用1元买到这里最多的物品?c、“给你1元”“找你1角”,“你猜我买了什么?”这节课的不足点就是学具准备不够精当,认识人民币时课堂比较混乱,学生认不完不甘心,耽误时间。 查看更多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11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4篇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反思,供大家赏析。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1

  这一周多主要让孩子认识了人民币,没想到会这么困难!累的我嗓子都快不出音了,孩子还是晕晕乎乎的!好郁闷!

  《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是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解决一些和购物有关的实际问题。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能正确、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进行合理、灵活地思考;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正确地收集、整理和加工相关信息;能正确地解决购物时常见的问题……

  要完成上述这些目标,是要依赖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于“人民币”,我觉得学生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对于它的用途,更不用我们去讲。所以在上本单元之前,以为会非常容易的,还曾想着压缩课时,但是开始之后,我才发现一切根本不是我所想的那样,原本3个课时的课,我足足用了一个星期,又复*了2天,直到今天还有相当一部分孩子迷迷糊糊。

  这让我思考了许久,怎么会这样呢?《人民币的认识》学生掌握起来难度很大,每次教学总感觉效果不理想,在三年前的教学中早就领教过它的“看似容易实则很难”,所以在课前我充分进行了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力求帮助孩子们轻松掌握本节课知识,觉得准备的比较充分了,但是上完课我还是感到不满意。

  再次反思,发现根源可能在以下几方面:

  1、教材与生活的脱节:

  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我让学生观察书上的插图,本以为那样可以更直观的让学生看到人民币。但由于我的疏忽,书上或练*题中的人民币有些是旧版的,而学生现在用的几乎是新版的人民币,所以对于旧版的不是很了解,当然我也准备了有关5套人民币的知识,可是只是匆匆认识,毕竟不是孩子们每天所见的,可效果不是很好,遇到旧版人民币的图时大多学生不认识,尤其是现在几乎不用的2元钱。还有孩子们年龄小,*时接触人民币机会少,他们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可能只限于收几百元压岁钱,绝大部分还是家长保管,*时家长很少让孩子自己去买物品,偶尔买的也多限于一两元的小东西,接触较多的是5角和1元,其他的几乎很少接触,所以他们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有难度,更不用说兑换人民币和买卖物品的计算,他们掌握起来更困难。

  2、学具的缺乏使得学*成为纸上谈兵:

  考虑种。种因素,害怕让学生带人民币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没有让孩子们带学具,致使学*这部分知识成了纸上谈兵,没有实际操作,完全是靠想象完成,效果当然不理想。

  3、家庭教育参差不齐导致学生学*差异大:

  教学中发现孩子们学*差异很大,*时在家家庭教育氛围好点的学生自理能力比较强,可能接触人民币比较多,他们掌握起来又快又好,都能为那些掌握不好的孩子当老师,相反那些*时不大接触钱的孩子学*起来特别费劲,

  总之,我觉得这个单元安排在一年级学*,对孩子来说真的是很难,太容易理解,如果等孩子上了二三年级,也许这些就不用我们这么费劲了。真希望教材能够考虑孩子的实际,做些适当调整。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12

  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学生都见过人民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我把认识的重点定在人民币的换算上,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难理解的,教材中人民币的兑换是用文字题方式出现的,而我则把它容入学生的购物活动中,其实人民币的兑换就是不同的方法付钱,如拿1元,有些学生没有1张1元时,可以想办法用5角或2角的凑齐1元,先学会小面额的,由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中,我采取小组合作学*的方式,为学生设计了看钱、摸钱、认钱、比钱、换钱、取钱、购物等活动,让学生以小主人的身份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自己寻求答案,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而教师始终是一个合作者和引导者、质疑解难者,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渴望,希望得到教师、同伴的认可,在整个活动中,让学生畅所欲言,对于每个孩子的真情告白,都给以热情鼓励或表扬,“你真棒!”“你们真了不起!”等充满激情的话语,营造了*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兴趣浓厚,信心十足。学无止境,进入了最佳学**状态的学生,往往会产生满脑子的“为什么”,所以,在本 节课的最后一环节,我为学生创造机会,进行质疑问难,使学生的探索活动进入更深的境界,也许有的问题是老师都解决不了的,这不更加体现了学无止境吗,或许还是吸引学生永住直前,不断探索的动力呢。

  细读新课标,发现合作交流是数学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合作式学*,落实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人数多的班级,一节课下来,总会有一部分同学成了观战者。另外一个就是人人都来动手操作的烦恼。人民币的认识是操作性很强的内容,动手操作是本节课重要的学*方式,原准备给每生一整套人民币实物,但由于数额太大,最后还是改成了先用人民币学具进行整体感知,到了关健时候才使用真币,致使整节课下来多了取币收币的步骤,便有操作活动太锁碎的感觉,有待改进。还有就是一年级的学生贪玩好动,组织纪律也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有待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吸取教训,不断学*。

  第一环节:教学认识1元及1元以下人民币

  1、一年级的孩子对人民币已有一定生活经验,于是设计提问“你们认识人民币吗”,学生都很自豪地回答“认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不过,并不是每个孩子、每张人民币都认识,所以在开展“认一认”活动时,我提出2人一组仔细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你认识哪些?还要说一说你是怎样辨认的?”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觉的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

  2、同桌合作交流后反馈,请学生“上来向大家介绍你认识的人 民币”,进而追问:“你们怎么知道每张人民币是多少钱呢?”学生的思维由发散指向集中,指出认识人民币的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3、渗透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时,力求自然的,避免僵硬的说教,当学生介绍人民币提到到**时提问:“看到**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想到了国家、我们国家的**、***等等,自然就有孩子想到“要爱护人民币”。

  第二环节:教学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1、引用教材中的情境,提出:“1元钱,小明付10角可以吗?”当有学生指出1元就等于10角时立刻予以肯定,然后带着全班同学一起数一数,明确1元=10角。

  2、虽然使学生知道1元=10角并不难,但对其的应用是本课的难点,针对这一难点,我将教材中的“试一试”情境化,“小红也想买这本1元的笔记本,可她身上都是5角的,她要付几张5角就是1元?”“小刚身上都是2角的,他要付几张2角才是1元?”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13

  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程度,把人民币这一概念的学*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认识面值不同的人民币的币值。通过兑换人民币,让学生明白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最后开展主要用元、角为单位进行的各种购物练*。使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功能,学会简单购物,并了解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数学的兴趣。整节课中把学知识和用知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人人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本节课的最大特点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了开放性、实践性、趣味性很强的活动。如:怎样将不同面值的钱整齐地归类;用1元1角钱买玩具,有多少种取钱方法;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和谐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合作与交流,生生互动,轻松、愉快地认识并学会了如何使用人民币,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方法和实践能力。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14

  *几日看到新闻,11月份要发行新版人民币,这让我想起了上学期给孩子们上的人民币一课。《人民币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第五单元的知识,这一单元教学的重点是认识人民币,难点是人民币元、角单位之间的换算。孩子们对人民币并不陌生,上课也十分的积极,于是我便抓住这一特点做了以下活动:

  (1)给人民币分类,不同的付款方式等,让学生通过找、认、摸、比、摆、画(部分孩子的样张不齐全,就画一张),从感性到理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做数学”,及时交流,让操作与思维相结合,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

  (2)购物付款。创设一个购物付款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的学*用品办一个文具商店,每个小组招聘一名售货员,其他组员充当顾客,开展购物→付款→找钱活动。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不断创设新情境,增加小面额购物,加深学生对小面额人民币的认识,让学生掌握元、角之间的关系,并且真正体会1元钱的币值,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这一环节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还让学生学会简单计算和如何付钱的方法,并体会到付钱的方法有多种形式。同时,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人民币、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和实践能力,将数学课与生活融合在一起,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在有趣的情境中学*,学生学得自主、投入,效果自然不错。

  (3)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本节课我实现了预定的情感目标:在认识人民币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爱护人民币的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用过人民币后要洗手的好*惯,并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当然我也有一定的困惑:

  分币的教学如何达到理想化,其意义何在?学生对分币非常陌生,因为“分”在实际生活中基本不用,只是在各种数据单上有所显示,学生常见的仅限于超市的购物小票,对于分币,也基本上是忽略不计的。我将带来的分币给他们看,大多数孩子一脸茫然,摇头说“从来没见过”,只有个别个孩子在妈妈的储蓄罐里看见过,或者听大人说过。那么,在孩子们这种认知条件下,认识人民币起始课中的“分币”的认识,如何人孩子们掌握?分币已经停止使用,教材还是让学生建立元、角、分的观念,理解元、角、分的关系,其意义何在?无奈,只能将人民币中关于“分”的知识硬灌输给学生。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15

  一、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

  我个人认为本课的重点就应该是让学生能够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能够会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够灵活应用已有的经验来解决付钱、找钱、换钱能实际问题。而这些本领的获得更多的需要学生自己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

  所以在上课时,我采取了通过让学生自主学*来认识人民币。因为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学生并非是一张白纸,因为这是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所以在上课的时候我是先让学生自己来说一说对人民币有哪些认识。通过交流了解到其实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有的甚至已经知道1元就是10角。在此基础上我就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来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而课本上的1元面值的人民币现在市面上已经很少了,我就让学生看了一下,了解了一下,更多的是让学生来介绍市面上流通较多的版本。学生介绍的很好,不仅能说出看到人民币上的数字和单位可以看出它的面值,还能说出为了防伪上面还有水印,还可以怎样来识别真币和假币等等。

  学生在介绍的时候很积极主动,尽管他们介绍的内容有的甚至与本课无关,但是内容很全面,有的甚至是我都还不了解的,让学生来唱主角,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也体现了教学相长。

  二、可以发挥小组活动的优势,解决问题。

  做一做中有一个练*是给学生3种人民币,问学生拿出5角,可以怎样拿?这道题的方法不止一种,而学生往往不容易找全,更容易把5角换成5个1角和几个2 角,不明白题目的意思,我想,如果在这里我就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和同桌交流,最后到4人小组里说一说,那样效果会好一些的,让学生逐步找到最全的方法。先自己思考是让学生养成一种独立思考问题的好*惯,在自己有了一定的思考之后,再和其他同学交流,可以比较自己的答案和别人不同的地方,获得更多的方法,以开拓自己的思路。最后全班总结交流,得到最完全的拿法。

  对于这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采用小组学*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丰富了课堂活动的形式,也能起到促进学生主动学*的作用,不能怪学生的.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2)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到很多讲课技巧,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1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会经历购物,所以在一年级就安排认识人民币的内容,是非常有意义的。本课时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是带领学生一起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课前请家长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购物实践活动,家长也反馈:*时比较注重孩子能力的锻炼,所以半数学生经常会在购物时进行付款、找零等活动。课前还对学生进行了交流调查,发现大多数孩子对人民币是有初步认识的,能够正确区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所以根据这些实际情况,就把本课时的重点放在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和元、角、分之间的进率。难点是在取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部分,认识人民币面值。

  主要分为三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是通过小组互助的形式,让学生交流自己认识的人民币,并说说是怎么认识的。第二环节是全班交流,以不同单位的人民币为顺序,分别认识1元、1角、1分,比较认识到都是1,但是单位不同,面值也是不同的。并且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学生认识到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可以通过人民币上的数和文字来区分人民币。第三个环节是进行一个相应的练*。教学中,学生的表现是非常积极的,交流也比较到位,但是这里漏了一个单位的比较。最好在学生认识单位元、角、分后,能够进一步明确元是比角大的人民币单位,角比分大。

  第二部分,认识人民币之间的联系,单位之间的进率。

  因为学生已经有过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这个部分的交流是比较顺利的。通过模拟的购物活动,帮老师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的兴趣,也促使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晰人民币之间的进率,一举两得。

  第三部分,应用人民币。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活动,怎样拿出1元2角?学生通过交流,能够找到多种方法,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进一步提高要求:进行有序的思考,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和小结。最后一题练*,也在书本原有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了充实,希望学生通过探讨交流,能够进一步拓展思维,不论在审题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都有进一步的提高。

  因为这是第一次使用未来教室,在教学设计时,还要想好如何与信息技术整合,所以对于整节课而言,不论教学设计还是环节安排上,可能还都是有不尽人意之处。希望今后能够准备更加充分些,更好地利用起未来教室的各项功能,为未来的教学服务。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2

  本节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这节课的:

  1、由于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人民币,有的时候还使用人民币,因此我通过谈话式教学法在激发学生的已有经验同时进入今天的学*内容。这样既吸引学生的学*兴趣又可以搞笑的完成教学目标。

  2、在讲述人民币的特征时,孩子由于自身发展规律限制讲述的不够全面,此时我在学生讲述的时候及时给与补充,让孩子有清晰的了解。

  3、在讲述进率问题的时候,通过给孩子发红包这一小游戏开展让学生在玩中学,印象深刻的记住人民币之间的进率是10,并让孩子在练*本上书写加深印象。

  4、在人民币分类时,我给出按照纸币和硬币的分类,让孩子思考按照单位来分类以此开发学生思维灵活性,明白数学学*的多样化。

  5、在做想想做做第3题的时候,解决怎样付1元2角这一开放性问题,再次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初步体验付款方式的多样性。

  课上完之后第一感觉就是上的不好,总感觉缺少一点什么。经过周校长和隗老师以及学校的同事评课之后犹如醍醐灌顶,受益匪浅。第一点上课之前必须熟读教师用书,深入了解教学目标。(反思自己对教师用书的态度,好像找到了些许原因,明确了改进的方向)第二点必须体现出教学的过程,教和学是两个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学,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性。第三点抛出一个问题一定要有作用,怎样才有作用呢?那就是抛出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对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只有学生思考了才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第四点在解决问题时,要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方法,为什么用这种方法?第五点组织学生学*活动,一定要在例题中进行探讨,不要在练*中探讨探究。直观引导教学,实物投影,让学生深刻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太物质化,提倡学生精神境界的奖励。

  通过这节课为我以后的教育教学敲了警钟,明确了自己的前进和努力的方向。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3

  不久前教了“认识人民币”,昨天做了一张练*卷,想想人民币在生活中也是经常要用到的,可学生还是错误百出!让人不禁感叹:“人民币”真的很难“认识”!

  “认识人民币”分两课时:第一课时:“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这一课时的内容因为准备了人民币,让学生亲身经历了人民币的调换,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转换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当时的学*效果还好!

  第二课时:“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则……

  (1)因为面值比较大,不便于为学生准备学具,见不到真人民币,一切都变得抽象了,因而给后面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转换带来了困难。

  (2)部分学生对于买东西的题型缺乏生活经验,甚至有的小朋友对于“营业员应找回多少元?”、“购物者应该付多少元”等等理解困难。

  (3)下面一道题目,更是让学生难以理解:一个闹钟32元,下明付的钱正好买一个闹钟,那么,小明最多付了()张10元的。而小军付的钱全是10元的,那么,他最少付了()张10元的。

  简单的两课时“认识人民币”,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可不简单。还得继续努力啊……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4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兴趣。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遵循“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一数学思想,通过观察学生购物的画面,了解人民币的作用,进而引入新课,认识人民币.通过兑换游戏和模拟购物等活动加深对各种面值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他们参与的欲望和学*的兴趣。

  2、创设自主、合作学*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估计学生的起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出发,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灵活处理教材.如:认识人民币之前,先让学生自己分一分手中的人民币,有的同学可能会分成纸币和硬币,也有的同学可能会分成分币、角币和元币,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接着安排学生分组交流自己认识的人民币.最后,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认识分币、角币和元币。

  3、充分利用直观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实物图和实际的人民币的直观作用,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受到爱祖国、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教育.让学生通过找、认、摸、比、摆,从感性到理性,认识与理解了元、角、分,并初步掌握了它们之间的换算方法,学会元、角、分的简单计算。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5

  *几日看到新闻,11月份要发行新版人民币,这让我想起了上学期给孩子们上的人民币一课。《人民币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第五单元的知识,这一单元教学的重点是认识人民币,难点是人民币元、角单位之间的换算。孩子们对人民币并不陌生,上课也十分的积极,于是我便抓住这一特点做了以下活动:

  (1)给人民币分类,不同的付款方式等,让学生通过找、认、摸、比、摆、画(部分孩子的样张不齐全,就画一张),从感性到理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做数学”,及时交流,让操作与思维相结合,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

  (2)购物付款。创设一个购物付款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的学*用品办一个文具商店,每个小组招聘一名售货员,其他组员充当顾客,开展购物→付款→找钱活动。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不断创设新情境,增加小面额购物,加深学生对小面额人民币的认识,让学生掌握元、角之间的关系,并且真正体会1元钱的币值,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这一环节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还让学生学会简单计算和如何付钱的方法,并体会到付钱的方法有多种形式。同时,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人民币、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和实践能力,将数学课与生活融合在一起,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在有趣的情境中学*,学生学得自主、投入,效果自然不错。

  (3)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本节课我实现了预定的情感目标:在认识人民币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爱护人民币的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用过人民币后要洗手的好*惯,并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当然我也有一定的困惑:

  分币的教学如何达到理想化,其意义何在?学生对分币非常陌生,因为“分”在实际生活中基本不用,只是在各种数据单上有所显示,学生常见的仅限于超市的购物小票,对于分币,也基本上是忽略不计的。我将带来的分币给他们看,大多数孩子一脸茫然,摇头说“从来没见过”,只有个别个孩子在妈妈的储蓄罐里看见过,或者听大人说过。那么,在孩子们这种认知条件下,认识人民币起始课中的“分币”的认识,如何人孩子们掌握?分币已经停止使用,教材还是让学生建立元、角、分的观念,理解元、角、分的关系,其意义何在?无奈,只能将人民币中关于“分”的知识硬灌输给学生。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6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由于大部分小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见过也接触过人民币,所以我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首先引导小学生们认真仔细观察人民币,使学生能够迅速、准确地辨认出各中面值的人民币。在学生学会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尝试把人民币分类。

  本课的重点是在人民币的换算上,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难理解的,所以我创设了学生兑换人民币的游戏。(人民币的兑换就是不同的付钱方法,如拿1元,有些学生没有1张1元时,可以想办法用5角或2角的凑齐1元。同样1角的付钱方法也是运用兑换人民币的游戏)。从而使学生知道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再以一些练*来巩固加深对1元=10角1角=10分。

  最后创设了购物活动,让学生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购物,学会自己付钱。在课中我组织了商店购物的活动,让学生在付币、找币的活动中渗透了人民币的简单加减法计算。教学时,认币、换币、取币、找币等活动都做到人人参与,有的是个人思考,有的是同桌合作,有的是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学生们在课堂上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学*探索知识的方法,并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了更大的学*兴趣。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在整个活动中,让学生畅所欲言,对于每个学生的回答,都给以热情鼓励或表扬,“你真棒!”“你们真了不起!”等充满激情的话语,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兴趣浓厚。总之,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力求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使得课堂尽量做到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和趣味化,切实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学*方式,以合作学*为本节课的主要学*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7

  一、教学认识1元及1元以下人民币

  1、一年级的孩子对人民币已有一定生活经验,于是设计提问你们认识人民币吗,学生都很自豪地回答认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不过,并不是每个孩子、每张人民币都认识,所以在开展认一认活动时,我提出2人一组仔细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你认识哪些?还要说一说你是怎样辨认的?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觉的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

  2、同桌合作交流后反馈,请学生上来向大家介绍你认识的人民币,进而追问:你们怎么知道每张人民币是多少钱呢?学生的思维由发散指向集中,指出认识人民币的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3、渗透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时,力求自然的,避免僵硬的说教,当学生介绍人民币提到到**时提问:看到**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想到了国家、我们国家的**、***等等,自然就有孩子想到要爱护人民币。

  二、教学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1、引用教材中的情境,提出:1元钱,小明付10角可以吗?当有学生指出1元就等于10角时立刻予以肯定,然后带着全班同学一起数一数,明确1元=10角。

  2、虽然使学生知道1元=10角并不难,但对其的应用是本课的难点,针对这一难点,我将教材中的试一试情境化,小红也想买这本1元的笔记本,可她身上都是5角的,她要付几张5角就是1元?小刚身上都是2角的,他要付几张2角才是1元?学生在解决换钱的问题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元、角、分进率的理解与掌握,也有了一定的成就感。

  三、换币游戏

  这是认识了进率之后很自然地引出的环节,也是买东西时经常会碰到的问题。这是这节课的难点,针对难点,我在学生知道了1元=10角后,创设故事情境,安排了1元钱的不同组成情况的练*。几张5角就是1元?5张几角才是1元?通过这个练*,为后面棒棒糖5角钱怎样付打好一定的基础。学生在解决换钱的问题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元、角、分进率的理解与掌握,也有了一定的成就感。

  四、模拟购物活动

  既然认识了钱,就是为了要学会买东西,因而最后的环节我设计了解决实际问题:买东西。这一环节在教学中反而是学生得心应手的一环节,也许是和实际的生活经验相沟通而使得有了共鸣。如:学生根据提示猜本子的价格,看着物品的价格表,说说1元钱可以买什么?买1样,什么情况?买2样,又是怎样?买3样,1元钱够吗?等通过深入挖掘这类问题,学生解决的很好,只有少数学生(缺乏买东西经验或是一些后进生)稍微有些困难,不过在讲解之后都能很好地完成。

  在示范怎样进行买卖活动后,我便组织学生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买卖游戏,最后要求营业员汇报卖掉了哪几样物品?算一算应收多少钱?并数一数实际收取的钱,力求练得扎实。

  当然教学中还有许多处理欠佳的地方需要反思,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完善。

  1、学生在认识人民币时对其附加价值缺乏了解,对主辅币之间的十进关系没有上升到知识重点的高度。有购物经验但在支付方式上欠灵活。

  2、学生有较强的观察兴趣,但是观察角度不够宽泛,深度欠缺,学生发展水*差距较大。

  3、有一定小组合作意识,但是如何相互交流,互相整合意见学生存在困难,合作学*时倾听意识模糊,小组合作学*效率有待提升。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8

  一、教学熟悉1元及1元以下人民币

  1、一年级的孩子对人民币已有肯定生活体会,于是设计提问你们熟悉人民币吗,同学都很骄傲地答复熟悉!,激发了同学的积极性;不过,并不是每个孩子、每张人民币都熟悉,所以在开展认一认活动时,我提出2人一组认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你熟悉哪些?仍要说一说你是怎样识别的.使同学在合作沟通中自觉的进一步熟悉了人民币;

  2、同桌合作沟通后反应,请同学上来向大家介绍你熟悉的人民币,进而追问:你们怎么知道每张人民币是多少钱呢?同学的思维由发散指向集中,指出熟悉人民币的方法,到达授之以渔的目的;

  3、渗透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时,力求自然的,防止僵硬的说教,当同学介绍人民币提到到**时提问:看到**你想到了什么?同学答复想到了国家、我们国家的**、***等等,自然就有孩子想到要爱护人民币;

  二、教学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1、引用教材中的情境,提出:1元钱,小明付10角可以吗?当有同学指出1元就等于10角时马上予以确定,然后带着全班同学一起数一数,明确1元=10角;

  2、虽然使同学知道1元=10角并不难,但对其的应用是本课的难点,针对这一难点,我将教材中的试一试情境化,也想买这本1元的笔记本,可她身上都是5角的,她要付几张5角就是1元?小刚身上都是2角的,他要付几张2角才是1元?同学在解决换钱的问题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元、角、分进率的懂得与把握,也有了肯定的成就感;

  三、换币嬉戏这是熟悉了进率之后很自然地引出的环节,也是买东西时常常会遇到的问题;

  这是这节课的难点,针对难点,我在同学知道了1元=10角后,创设故事情境,支配了1元钱的不同组成情形的练*;几张5角就是1元?5张几角才是1元?通过这个练*,为后面棒棒糖5角钱怎样付打好肯定的根底;同学在解决换钱的问题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元、角、分进率的懂得与把握,也有了肯定的成就感;

  四、模拟购物活动既然熟悉了钱,就是为了要学会买东西,因而最终的环节我设计明白决实际问题:

  买东西;这一环节在教学中反而是学生得心应手的一环节,或许是和实际的生活体会相沟通而使得有了共鸣;如:同学依据提示猜本子的价格,看着物品的价格表,说说1元钱可以买什么?买1样,什么情形?买2样,又是怎样?买3样,1元钱够吗?等通过深化挖掘这类问题,同学解决的很好,只有少数同学〔缺乏买东西体会或是一些后进生〕略微有些困难,不过在讲解之后都能很好地完成;

  在示范怎样进行买卖活动后,我便组织同学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买卖嬉戏,最终要求营业员汇报卖掉了哪几样物品?算一算应收多少钱?并数一数实际收取的.钱,力求练得扎实;当然教学中仍有很多处理欠佳的地方需要反思,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完善;

  1、同学在熟悉人民币时对其附加价值缺乏明白,对主辅币之间的十进关系没有上升到学问重点的高度;有购物体会但在支付方式上欠敏捷;

  2、同学有较强的观看爱好,但是观看角度不够宽泛,深度欠缺,同学开展水*差距较大;

  3、有肯定小组合作意识,但是如何相互沟通,相互整合看法同学存在困难,合作学*时倾听意识模糊,小组合作学*效率有待提升。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9

  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看购物的挂图。联系学生生活,贴*生活,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引发学*兴趣。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激发学生学*的欲望,使他们主动活泼的学*。同时,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使用人民币的地方,了解人民币的作用,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课堂中我还渗透: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好品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1、课前我布置了一次家庭作业,让他们回家和父母一起购物,在生活中体会自己付钱,并且写一篇购物日记。来感受自己付钱的乐趣,表达自己对人民币的了解,这也是对人民币的认识,也能让我更深入的了解孩子们对人民币的不同理解。在看日记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孩子已经在家长的帮助下,知道了人民币的单位以及他们之间的进率,让我感慨万分。

  2、由于大部分小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见过也接触过人民币,所以我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重点放在人民币的换算上,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难理解的,所以我创设了学生兑换人民币的游戏。(人民币的兑换就是不同的付钱方法,如拿1元,有些学生没有1张1元时,可以想办法用5角或2角的凑齐1元。同样1角的付钱方法也是运用兑换人民币的游戏)。从而使学生知道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再以一些练*来巩固加深对1元=10角,1角=10分。最后创设了购物活动,让学生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购物,学会自己付钱。

  3、《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我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采取小组合作学*的方式,为学生设计了看钱、认钱、换钱、摆钱、等活动,让学生为主体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自己寻求答案,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其中,学生在换币的过程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元、角之间的十进关系和角之间的换算关系。

  4、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和孩子们共同总结出第五、第四和第三套人民币的特点,以及怎样初步的来区分他们的方法。并且渗透了盲点和一些辨别真伪的方式,作为本节课的拓展。

  5、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整个活动中,让学生畅所欲言,对于每个学生的回答,都给以热情鼓励或表扬,“你真棒!”“你们真了不起!”等充满激情的话语,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兴趣浓厚。

  6、在第一天教学中,倪星雨的家长把珍藏的第五套人民币借给我们学*之用;第二天,庄可而的家长也把珍藏的第四套人民币借给我们学*,这两次帮助让我感觉到了家长对老师的支持,更让我感到了身上的担子之重!

  最后,通过《认识人民币》这节课的学*,使我收获很大。首先,作为一位年轻教学经验不多的老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读懂教材,备教材、备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主动学*、探索。放手让学生去想去学。其次,教师的驾驶课堂能力,关注每一位学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如何引导。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10

  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孩子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有一定的直接经验。在这次活动时,我充分利用了这一点,以小朋友的生活经验为前提,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促使幼儿主动探究、积极参与活动。

  在第一个环节中,我让孩子们认识人民币,以及他们的面值,一开始就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从孩子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后面的学*探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后面的环节里,主要是让孩子们学*钱币的换算,主要是让孩子学*10以内的加减法。其中我采用了小组和个别的形式,小组讨论有利于全体幼儿主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师幼之间、幼儿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认识人民币的知识比较适合运用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既鼓励他们独立尝试,又重视幼儿间的合作互助,给幼儿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幼儿在学*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用新的课改理念武装自己,真正走进新课堂,尊重孩子的思维和想法,让孩子们喜欢学*,从而彻底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11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一共分三课时教学。第一课时认识人民币,掌握人民币的颜色、面值。第二课时学*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的换算,明确:1元=10角,1角=10分。第三课时让学生模拟购物,体验购物的乐趣,并在这个过程中学*如何付钱。在这单元的教材分析时,我有这样想法:关于教学重点、以往教学时总把重心放在识别面额价值和弄清进率进行换算上。而对于这些,学生都有生活经验,过分强调、单纯讲授显然脱离学生的实际,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无法让学生充分发挥学*的主动性,数学思维和学*能力的提高又从何谈起。所以我大胆地进行了创新,下面把我将对这一单元第三课时的教学做一下反思:

  1、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人民币的认识对学生来说有初步的概念。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所以,这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以购物为主线,组织学生的学*活动。既调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使学生对学*内容有亲*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

  2、让学生自主探索,相互合作交流。

  让学生怎样区分不同的人民币,怎样付款。这些不是老师教给学生的,而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主尝试。充分利用学生到商店里购物的生活实践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让学生产生主体作用,并通过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认识人民币面额值在100元以内的各种人民币。通过到商店里购买物品付款活动,买14元9角的文具盒,9元的钢笔,23元的转笔刀,让学生的思维被激发时,自主探索出了多种付人民币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找出不同的付款方式的共同点,让学生体验到学*成功的喜悦。为下一步的购物游戏奠定了基础。

  3、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关注能力的培养。

  积极、向上的学*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品质,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时比学*数学知识更重要。所以在最后我设置了一副存钱的图片,利用问题:图片上的小男孩在干什么?来引导学生学会存钱,学会如何合理地花钱。

  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学生太活跃了,导致纪律有些差。

  2.在购物游戏中虽然学生大部分都挺活跃的,但有的学生把小组里所有的货物都买了一遍,可有的一件也没买,虽然我在这个过程中把每一个组都问了一遍,帮助一些不动的同学买到了物品,但这也暴露出了问题。如何才调动起这一部分人的主动性呢?这将是我以后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3.由于时间关系,结束时太仓促,没有引导学生说,而是自己说了出来。

  4.自身业务水*还有待提高,对学生和教材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总之,以后的教学工作我要不断总结每一堂课的教学经验,认真进行反思,培养自身素质,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还要在教学上多下功夫,加强对差生的辅导工作,我相信一份耕耘就会有一份收获的!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12

  在本次幼儿园开展的三优课数学赛教活动中,我与其他两位同一年级组的同事上的是同课异构的数学活动《认识人民币》。在组织这一活动前,我就和搭班老师商量事老师自己准备钱呢?还是让幼儿自己在家里准备了带来?如果老师自己准备的话就省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这样大家的钱都是统一的,要是让孩子带吧,那些硬币肯定会背孩子们不小心弄丢的,但汇过来想想,让孩子带钱来园,硬币会让孩子不小心弄丢,但幼儿“带”钱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让幼儿发现并探索、学*的过程,这样上起课来就方便多了。

  在活动开始前我给每个幼儿分发总额均为1元,但面值不同的硬币,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幼儿已经能探索出这些硬币的关系,活动开始我以参观《纸币展览会》引起幼儿的兴趣,让他们认识从古至今的纸币,感知钱的不同,和它们的共同名字“人民币”,让幼儿找出现在生活中常用的人民币,接下来出示人民币中的硬币,让幼儿了解1角、5角、1元硬币,从硬币的大小来知道它们钱的面值不一样,让幼儿了解后带着分发的钱去购物,并用钱来收银员这来付钱,进一步让幼儿感知1元=10个1角,1元=2个5角,5角=5个1角。我在这个环节只是说一下有两个小朋友买了5角东西,其中一个小朋友给我一个5角,另外一个小朋友给我5个1角,有的小朋友买1元的东西,一个小朋友给我1个1元,一个小朋友给我2个5角,还有一个小朋友给我10个1角,其实我在这里应该立即把这个等价兑换的公式列举在黑板上,让幼儿一目了然,也可以避免幼儿在做练*时不知道从何下手,还有一个不足的地方就是买东西的环节,幼儿“买好东西”到下一个环节,幼儿一直都把东西抓在手里,觉得这样影响了孩子的注意力,我也没有明确买好后东西应该放在哪里,如果当时要是买好了,把钱付好了,再添加一个把买来的东西捐赠给希望小学的孩子们,这样东西就不会在孩子们手中碍手碍脚。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13

  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程度,把人民币这一概念的学*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认识面值不同的人民币的币值。通过兑换人民币,让学生明白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最后开展主要用元、角为单位进行的各种购物练*。使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功能,学会简单购物,并了解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数学的兴趣。整节课中把学知识和用知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人人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本节课的最大特点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了开放性、实践性、趣味性很强的活动。如:怎样将不同面值的钱整齐地归类;用1元1角钱买玩具,有多少种取钱方法;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和谐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合作与交流,生生互动,轻松、愉快地认识并学会了如何使用人民币,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方法和实践能力。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14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认识人民币》教学目标是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还是有的,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已经有了相应的知识经验。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人民币都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每个人都能说出自己认识的面值,并能从人民币中找出识别的信息,但是缺乏对人民币清晰、系统的认识,对人民币的附加价值缺乏了解。在另一个班试教时就发现,孩子们虽然都认识人民币,但对其各种面值之间的联系、大小关系都不甚了解,甚至有孩子说5张2角的人民币可以换一个1分钱的硬币。因此在后来修改时,我有意识的将元、角、分的十进制关系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

  孩子们大多都有购买的经验,但是支付方式和购买方案欠灵活,因此采用了课本上做一做的*题,1元可以买什么东西?商品有1元的冰棒、5角的作业本、1角的扣子。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自己寻求答案,想出多种购买的方案,可以只买一种商品,也可以两种或多种商品,在思考中进一步体验到人民币在生活中重要性。

  一整课上下来,我自己感觉孩子们学得很开心,本来就是生活中常见的经常接触的东西,学起来很有劲,认识人民币和换钱游戏的环节都积极踊跃的参与。但是从随堂的练*中来看,我对新版、旧版人民币的认识这一块还是把握不够。教材是20xx年编写的,那个时候市面上大多流行的是第四套人民币,而到如今第四套已经渐渐淡出人们视野了,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第五套人民币大多都能从生活中认识,这堂课只是把知识系统化清晰化;而第四套人民币对他们可以说是一种新的知识点。但是书上的*题大多已第四套人民币为主,孩子们纷纷说看不清楚。其实在认识人民币一环节,我就将同样面值的第五套人民币和第四套人民币就出示在一起,我的本意是这样孩子们就可以两种版本的人民币联系在一起了。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15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是引导小学生们能正确、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教学时我首先通过设置情境(观察主题图:买东西、买车票、存钱)导入“认识人民币”课题,接着让学生动手先自己认一认人民币,再通过当小老师、我会拿等活动进行集体反馈。同时介绍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人民币的一种分类方法:纸币和硬币。

  三次课下来,在这一环节,我都低估了学生的认识,花费了太多的时间。接着,多媒体出示一堆刚刚认过的杂乱无章的人民币,让学生思考,同桌讨论,并动手分类。由于学具的限制,在我下去巡视时,发现不少学生分类错误,导致我直接把分对的学生作品拿上台,打击了不少学生的积极性,下次一定注意了。

  通过分类,再次让学生强化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接下来则是本节课的重点:知道1元=10角及人民币的换算。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难理解的,所以我创设了小男孩买一元钱的练*本却不知道怎样付钱,请小朋友帮忙的情境。让同桌先讨论好一种付钱方法,并摆一摆。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摆出了1张一元,2张5角,5张2角,10个1角……各种各样的付钱方法。但是由于给学生准备的学具包括第四套和第五套人民币,有点多,学生找到需要的钱也花了不少的时间。最后,我只剩下一点点的时间来通过练*巩固加深对1元=10角的认识。

  总之,三次课下来,我发现自己最大的毛病是课堂各环节的时间把握不当,导致重点不突出,教学内容不完整。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3)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反思 (菁华6篇)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反思1

  本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人民币的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是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前我为孩子们留了课外实践作业:回家数出自己积攒的人民币。

  通过课外实践活动,使课内的学*活动得以延伸,通过数自己的存钱活动,为本节课做了准备,既巩固了本节所学,又并再一次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数学的价值,享受成功的乐趣。

  本节课根据一年级学生爱玩、活泼、好动的特点,以创设生活情境为主线,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创设能激活学生已有经验的情境,让学生的知识经验系统化,数学化。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在实际操作中体验。采取小组合作的学*方式,教师积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的机会,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学*,学会合作,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在愉悦的心情中学数学,做数学,创造数学。

  1、体现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的特点,使课堂生活真正贴*学生生活,贴*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满活力

  2、加强问题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重视对待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不足之处是:在讨论时,个别学生没有充分讨论。个别同学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还是掌握不好。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反思2

  今天要先表扬自己,同时再跟自己提一个要求。表扬:根据教材,推测出了隐藏在显性知识点后的隐性思维要求,这是教材解读上的进步。要求:重视课程标准,重视教师用书。这两类书,应该熟读精思,利于教学重难点的掌握。

  例题:16元钱正好能买下面哪两种物品?棉花糖4元 不沾钩6元 玩具汽车 7元 童话书9元

  关于解决人民币“正好”问题,我的思考

  一.学生需要有的基础:能够正确计算人民币的简单加减法计算

  二.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1,理解“正好”就是不多不少,正好等于多少。

  2,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有序排列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需要掌握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想。为以后用有序排列的方法解决后续更复杂问题,打下基础。

  三:网络直播课堂后,学生家庭作业出现的情况:

  1.直接勾选出答案

  2.直接只写出一个算式

  3.把所有可能用算式表示出来了,但没有说最后答案。

  关于解决人民币“正好”问题,教师用书要求

  教材解读:

  1.让学生继续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重点在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罗列和尝试——调整策略.

  2.在阅读理解环节,知道“正好”就是所买物品价格总和为16元。

  3.尝试和罗列是解决问题最基本的两种策略。这里重点教学调整的方向性和罗列的有序性,指导学生有序思考。

  4.“做一做”巩固所学的策略,让学生体会有序思考的优势。计算不是重点,重在策略,只要学生能够有序思考,并找到一种结论即可。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数据进行教学。

  对比发现,自己确实有些许进步,表扬表扬,哈哈。感性激动之后,还需要理性总结,才能进一步成长,随将感想记录如下:

  今日看到这个问题,能够思考到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关键,是自己的一大进步。但能够有这个进步,源于对教师用书的重视,同时曾经在三年级讲过类似的问题。由此可以,教师用书的重要性以及对小学数学1-6年级教材熟悉的重要性。

  思考中意外发现:数学教学的很多理论,方法是在不断的利用并逐步升级的过程。想起了两年前备考招教,一个前辈给我建议:“把整个六年的书,都放在一起,抓一个知识点,然后把每一册出现的这个知识一起看,更利于你对教材的把握”。但那时,心浮气躁,未曾实施,计划接下来要去试着这样做。

  附今日狂想曲:

  (一)

  目标: 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都得到重视,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获得成就感,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觉得自己很重要。在有限的时间,给更多不同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计划方案: 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分4个周期,每周一总结。记录每节课提问学生的次数,以及提问学生的个数,可以录制音频的方式记录。整理下自己每节课,每周,会提问多少学生,为在课堂上给孩子更多展示机会做准备。

  (二)

  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计划:为我的学生也是为我自己建立一个数据库。每节课后,以类似本文的模式记录自己的课后反思以及学生易错点。从而促进自己对教材及学生的更深的了解。便于以后,制定出更利于学生学*和成长的方案,并形成自己的工作常规。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反思3

  人民币的认识是一年级下册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在**看似简单的人民币的换算却成了孩子学*的难点。

  对于人民币的三个单位:元,角,分。这三个单位之间的换算有不少学生根本搞不清楚。

  于是我从实际生活出发,例如一分钱根本买不到东西,一角钱可以买一颗糖,一元钱可以买10颗糖。从这个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感知人民币单位的大小。

  一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十分有限,因此我用口诀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8元=()角

  “元”和“角”哪个单位大?

  学生会说是“元”大,用口诀:大化小,就变多。(大大)

  例如500分=()角

  学生会说分小,用口诀:小化大,就变少。(小小)

  人民币的加减法更是难点

  很多学生虽然会认,但是并不会算。

  这一知识点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实在很难。

  例1:5元5分+3元5角5分=()元()角()分

  看到那么长的一个算式,很多学生都会产生心理恐惧。

  我让他们先把这个想成很简单的算式,从“分”开始加,分加完后到“角”,最后到“元”。

  编成口诀就是:看到加,从“分”开始加。

  例2:8元4角—3元5角=()元()角

  减法的运算遇到退位和不同的单位就显得难了,

  于是我又编了一句口诀:看到减,单位化成一个样。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反思4

  课前我让学生准备了玩具人民币和一些生活实物,联系学生生活,贴*生活,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引发学*兴趣,激发学生学*的欲望,使他们主动活泼的学*。同时,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使用人民币的地方,了解人民币的作用,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课堂中我还渗透: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好品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在模拟购物活动时,利用生活经验的再现,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性学*过程,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在认识人民币的这个环节中,放手让学生自己认识人民币,因为大部分学生都有购物的经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实践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事情,因此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自己观察人民币,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间,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学反思《一年级数学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反思——闫春玲》。通过交流,丰富学生对人民币的了解,鼓励学生自主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同时渗透:**是国家的标志,教育学生要爱护它。

  安排小组合作学*,互相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过程,通过学生间的共同努力,生生互动,使学生树立了合作意识,并逐步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多向交流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合作学*意识。学生在换币的过程中,也是利用实践活动来进行的,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元、角之间的十进关系和角之间的换算关系。逐步建立起自主性、研究性的学*模式,师生是一种友好、*等、朋友式的关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足之处也很多,如在教学设计中,要尽量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比如小组合作认识人民币、给人民币分类等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但是问题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较多地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不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学*情况调整教学思路。给人民币分类的活动没有组织好,充足的时间是探究的保证,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学*来调整自己的教学。

  扬长避短,我会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汲取教训,积累经验,成长自身,服务教育。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反思5

  认识人民币是苏教版第二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根据以往的经验,孩子对这部分内容十分感兴趣,前两轮实验教师也形成和积累了较为成熟和理想的教学模式。能否在此基础上再次创新,对我来说充满了挑战。

  人民币对一年级孩子来说并不陌生,但孩子们对人民币的认知水*差距是很大的,有的孩子可能生活经验丰富一些,不仅认识人民币而且能进行简单的使用和换算,有的学生因为*时不接触人民币,很少实际运用,所以认识人民币这方面能力比较弱,甚至没有能力,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种难度我把它理解为进行探索创新的原动力。孩子眼中的人民币到底是什么样的。是课本上的知识?是能带来快乐的花纸,是一种象征国家的骄傲还是一种诱惑,这使我陷入了思考,书本知识是抽象的,人民币却是真实的存在着。通过教学研讨我们提出了4个值得探讨和反思的问题。

  1、提供什么样的背景情境。

  2、孩子有什么样的知识基础。

  3、采用什么样的合作形式。

  4、如何进行知识的巩固和内化。

  下面就我的教学体会具体谈一谈。

  1、提供什么样的背景情境。

  使用人民币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对于孩子来说人民币也充满了诱惑,教孩子使用人民币不光是简单的认识币值,进率,还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这决不是一节课可以做到的。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备课组的老师展开了讨论,本节教材书上给出了一个在小商店购物的情景,这是最*常朴实的场景了,孩子即熟悉又感兴趣,但我们通过思考提出了一种想法,人为什么到商店去,是因为有购物的需要,需要什么,买什么,这才是理性的消费者,那这节课我们为什么要带孩子到商店买东西呢?是因为我们要教孩子认人民币,要孩子学*使用人民币的方法。如果情景使用不得当,难免让孩子产生“假”的感觉,失去学*的兴趣,但这节课又不能没有了情景,情景可以让孩子产生购买的欲望,孩子强烈的购买欲望是本节课学*的动力。

  经过两节课的教学尝试,我们丰富了本节课的情境,把本课的背景情境定为“爱心活动”,取名叫“爱心义买”,教学时我先出示了一些贫困地区孩子在艰苦条件下认真学*的图片,让孩子的心灵受到了震动,然后提出今天的学*任务,通过今天的学*,购买一件你最喜欢的文具,并自愿把它捐献给需要帮助的同学们。同学们一呼百应,情绪高昂,场面是比较感人的。这样一来,孩子的购物活动有了明确的目标,一节课被一条情感主线从前到后贯穿起来,孩子在学*人民币知识的同时,还受到了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这样的一种形式,孩子不仅没有降低学*的积极性,反增添了一份责任感,可以说提高了孩子学*的内驱力。

  通过实际操作发现,这种形式最大的弱点就是需要占用比较多的时间来进行组织,容易让德育目标的实施冲淡了知识目标,有可能导致一节课的任务无法在40分钟内完成,而且不同的老师驾驭的能力又不同,差别就更大了,把握不好度的话,这样的情境形式反到成了负担,起不到教育的功效还拖了课堂教学的后腿。如果过于简化了这种组织过程,又会产生一种“作秀”“走形式”的感觉,还不如不用呢!我想这种矛盾的解决对我们教师确实提出了挑战,也应该成为今后我们探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教育的一个好题材。

  2、孩子有什么样的知识基础?

  这个问题本来是被我最忽视的一个问题,因为本课的知识和别的课不一样,联系生活实际的东西比较多,一开始我想,孩子特别是城市孩子这方面的经历和体验应该是比较多的嘛,存在的差距我也是有心理准备的,但两次教学实践后我大吃一惊,孩子对人民币的认知水*差距巨大,有的孩子不仅会认币,而且知道简单的换算,多数孩子所认的币种不全,还有部分孩子仅仅只了解一种到两种人民币,进率和简单的使用根本不知道。

  对孩子的水*没有充分的估计,也是导致前两次教学尝试中认币环节的失败的原因。在改进时我调整了认币部分的教学策略,加强了孩子的拿、认、说的训练,并在孩子说出他们所知道的人民币后,把人民币散乱摆在屏幕上,让他们想一想怎样摆看起来就不乱了,渗透分类的思想,这个环节开始我没有把握,尝试后发现,分类对于孩子来说难度并不大,因为比较直观能看的到,所以孩子的分类方法比较丰富,我重点引导了两种,一是按单位分,分成元、角、分三种;二是按材质分,分成硬币和纸币。有了分类的经历就巩固了孩子对人民币的认知水*,为下面使用人民币打下了基础。

  3、采用什么样的合作形式?

  这是我这次教学尝试中体会较深的地方,最先采用的四人一小组的方式,每组安排了一个组长负责,但低年级孩子的能力是有限的,小组活动不是搞不起来,就是闹哄哄、乱糟糟的,出现了能力较强的孩子包办代替,能力差的孩子不知所措的问题,活动看起来热热闹闹,其它并没有落到实处,走了形式,从购物活动一开始,老师基本已经失去了对课堂的引导和调控能力。后来我们分析问题是不是出在小组长身上,或是课桌椅摆放的形式影响了孩子的合作,基于分析的结果我们改进了合作方式,改四人一小组为六人一小组,精选了能力强的同学担任组长,并把学生的课桌椅重新进行了摆放,让六人小组采取围坐的形式。这一下减少了小组的数量,每个小组的组长都是比较能干的孩子,纪律一下好了许多,课堂环节好象有条不紊了。当我正暗自庆幸时,一个问题又出现了,我们发现小组合作中的弱者更弱了,参与的机会更少了,不参与的人数更多了,在购物活动中能干的孩子能买到两件甚至三件文具,能力差,胆子小的孩子一件都没买到,在认币环节中体现更明显了,让孩子们交流他们所认识的人民币时,有一定基础的孩子能滔滔不绝,没基础的孩子不仅一言不发,而且不停的摆弄手中的纸币。看来是“能干”的小组长“震”住了他们。参与交流合作的群体大了势必导致群体中的弱者失去锻炼的机会,考虑到对象是一年级的孩子,我放弃了这些合作形式,在认币阶段采用同位合作交流的形式来完成,争取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锻炼机会,在购物活动中安排了四个购物柜台,每个柜台聘请了两名爱心售货员,这样让孩子在购物环节中可以轻松自由的在4个柜台中自由选购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增强了趣味性和真实性,同时渗透公德教育,并在活动中充分指导孩子购物的技巧,找钱的窍门,对于那么确实有困难的同学,老师真正有机会去引导他和鼓励他们了,这样尝试后活动的实效性明显增强了。同时我们也总结出一条经验,合作要注意面向全体,人人参与,帮扶要面向个体,要有针对性,体现不同的人在学*中的不同体验和收获。

  4、如何进行知识的巩固和内化

  课上活动了,孩子更多参与了,那么动笔练的机会和时间就变少了,本课我在每个教学环节都安排了与之相适应的练*,力求形式多样一些,多为主题服务一些。趣味是吸引孩子学*的动力,本课的教学活动“爱心商店”的营业活动结束后就进入了反馈阶段,这个阶段就是对本节课知识的深化的巩固。我采用了“记者采访”的形式,让孩子谈一谈自己是怎样购物的,付了多少钱,找回多少钱。学生都非常感兴趣,也十分乐意回答,但实际教学中我这一块我完成的不够理想,交流的量太小了,大多数同学都没有机会说,这也是下次教学中需要思考和改进的地方。

  经过反思,我提出了对本课的这几点思考。当然这节课的问题还有很多,不能一一尽叙,我们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努力改进。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反思6

  课前我让学生准备了玩具人民币和一些生活实物,联系学生生活,贴*生活,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引发学*兴趣,激发学生学*的欲望,使他们主动活泼的学*。同时,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使用人民币的地方,了解人民币的作用,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课堂中我还渗透: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好品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在模拟购物活动时,利用生活经验的再现,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性学*过程,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在认识人民币的这个环节中,放手让学生自己认识人民币,因为大部分学生都有购物的经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实践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事情,因此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自己观察人民币,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间,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学反思《一年级数学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反思——闫春玲》。通过交流,丰富学生对人民币的了解,鼓励学生自主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同时渗透:**是国家的标志,教育学生要爱护它。

  安排小组合作学*,互相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过程,通过学生间的共同努力,生生互动,使学生树立了合作意识,并逐步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多向交流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合作学*意识。学生在换币的过程中,也是利用实践活动来进行的,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元、角之间的十进关系和角之间的换算关系。逐步建立起自主性、研究性的学*模式,师生是一种友好、*等、朋友式的关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足之处也很多,如在教学设计中,要尽量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比如小组合作认识人民币、给人民币分类等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但是问题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较多地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不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学*情况调整教学思路。给人民币分类的活动没有组织好,充足的时间是探究的保证,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学*来调整自己的教学。

  扬长避短,我会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汲取教训,积累经验,成长自身,服务教育。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4)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菁华6篇)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第二册教材46、47、48页“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

  教学理念:

  同伴教育,数学来源于生活,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设计意图:

  《认识人民币》是学生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在此过程当中,让学生体味“十进制”。本节课是单元的起始课,是学*人民币计算的基础,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学生学*有用的数学,而人民币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正确使用人民币是现实生活对学生提出的必然要求,因此要把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确定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按照人民币的票面面值点清钱数,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实际,应把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关系确定为教学难点,因为学生没有乘除法做基础,进行单位换算要靠抽象的推理来完成。为此确定了本课的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介绍,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形象的感知一些比较直观的特征,从而逐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相互学*、观察等诸多能力。

  2、通过书包的价格,超市买东西,换钱这三种方式来让学生体会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商品交换中的重要作用。

  3、从现实生活出发,通过学生相互间的帮助主动探究1元=10角。

  4、适时渗透思品教育,从而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学具(真币、模拟人民币)、小黑板、储蓄罐。

  三、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引入,通过观察超市购物的画面,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作用,进而引入新课,认识人民币.

  2、自主学*,合作交流。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估计学生的'起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出发,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灵活处理教材.通过学生说一说, 认一认, 试一试等活动在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人民币如:说一说同桌间互相说说用一元钱能做什么?10元呢,100呢?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认一认: 互相说出相应面值的人民币,并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体会1元=10角,使学生对如何辨识人民币有了自己的方法,初步体会到了人民币间的进率。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试一试: 在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通过购物找零练*,练*币值的简单相加,初步体验付款方式的多样化,为学生进一步认识1元=10角、和模拟购物活动奠定基础。 初次感受到同一单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思维的灵活性。

  3、知识小结,拓展应用。

  在找零练*后设计了买东西的环节,让学生根据图上的物品,自由购物,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钱,师生小结,学生由此反思整个学*过程,多面小结,提升成功的意义,满足学生成功欲望。 将拓展人民币相关知识作为弹性内容,主要由课件演示和教师讲解,意在拓展学生视野。

  教学主要分以下几个环节:

  1了解人民币的用途

  2认识元币,分币

  3找零计算

  4买东西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2

  活动目标:

  1、感知、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学*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兑换。

  2、了解人民币的作用,知道购买物品时要付钱。

  3、知道人民币上有我国的**,要爱护人民币。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购物的经验,在生活中接触或使用过的人民币。

  2、物质准备:

  教具:各种大小不同的夹子若干,布置成夹子商店,每个夹子分别标有1~10不同的价格;面值分别为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和硬币若干。

  学具:《幼儿用书》人手一册,记录纸,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夹子商店。

  教师带领幼儿进入布置成夹子商店的教室,引导幼儿观察室内有什么?每种夹子多少钱?引导幼儿认识汉字“元”。

  2、认识人民币。

  教师(出示面值分别为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和硬币):你们认识这些钱吗?这些钱上有什么?你知道这是哪个国家的钱吗?

  引导幼儿观察人民币,了解人民币上有图案和数字,以及我们国家的**,它是我们国家的勤,叫人民币。让幼儿知道人民币上有**,就代表了我们国家,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

  教师:这些钱一样吗?什么地方不同?

  让幼儿知道人民币时用来购买物品的,引导幼儿了解每种人民币的面额。

  3、兑换人民币。

  教师指一个标价为4元的夹子:如果我想买这个夹子,可以怎样付钱呢?

  请幼儿思考并用人民币示范,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他是怎么付钱的?为什么要这样付钱?

  继续引导幼儿思考其他的付钱方法。如:可以付四个1元的钱,也可以付两个2元,还可以付1个2元、2个1元。

  请个别幼儿说说想买几元钱的夹子,可以怎么付钱?

  4、幼儿操作活动。

  请幼儿选一个夹子,想一想可以怎样付钱,然后在纸上记录下来。

  在活动的第二个环节,结合班级中布置得“工艺作坊”中的出售物品,让幼儿进行购物游戏,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对钱币的兴趣。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3

  教材简析

  本节课主要教学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以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这些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教材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些知识经验系统化、数学化。教材首先通过商店购物的情境,使学生认识到买东西要用人民币,又分两个层次展示了1元和小于1元的纸币和硬币,供学生认识。在购物活动中教学1元=10角,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推想1角等于几分。在“试一试”中通过换钱进一步加深对人民币单位间进率的认识。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一系列的换钱和模拟购物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目标预设

  1、在购物活动中,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培养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3、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和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难点:在取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中要加强社会内容,加强社会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课堂上注重创设与学生生活知识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环境,让学生人人参与。通过相互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初步感知1元以内的人民币,然后通过换钱游戏,购物活动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元、角、分的认识,真正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

  【设计思路】

  1、课始,从生活出发,导入新课,贴*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

  2、在课堂中我注重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内换一换、买一买、说一说,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

  3、知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学生在实际购物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老师出示一枝自动笔,猜一猜,用多少钱买来的?

  2、出示商场图。

  商场里的物品真多啊!有好吃的,有好玩的,还有日常用品。你想买些什么吗?那用什么去买呢?(用钱去买)

  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吗?(板书:人民币)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联系生活,学*新知

  1、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1)小朋友,你们一定自己买过一些东西吧。你都用过哪些钱呀?

  拿出你所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小组内的同学认一认。

  (2)全班交流。学生在交流时教师贴出相应的人民币图片。

  (3)小朋友们真不简单,认识这么多人民币,这些人民币你认识吗?把同学们没有介绍的人民币图片贴在黑板上。

  (4)这么多的钱放在一起,多乱啊!你能把这些钱按规律分一分吗?

  学生们进行分类。

  教师问:你是根据什么分的?

  学生回答时教师相机板书:第一种,纸币、硬币:第二种,元、角、分。

  小结:人民币按形式分类,可分为纸币和硬币,按单位分,可分为元、角、分,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元、角、分。(板书:元、角、分)

  2、元、角、分的关系

  (1)元和角的关系

  我们*常用得较多的是元和角,那么元和角有什么关系吗?

  ①1角1角的数,数到10角。

  猜一猜,10角是几元?(板书:1元=()角)

  ②换钱游戏

  知道了1元等于10角,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换钱游戏。

  1元可以换()张1角

  1元可以换()张5角

  ()张2角可以换1张1元

  (2)角和分的关系

  知道了1元等于10角,那你知道1角等于几分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角=10分)

  三、创设购物情境,应用新知

  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人民币,并且知道了元、角、分的关系,下面老师考考你们学得怎么样?课件展示有:笔记本等物品的货架图。

  (1)鼠标点击笔记本问:笔记本1元,你可以怎样付钱?

  小组讨论,说出几种付钱的方案。

  (2)鼠标点击小刀问:小刀5角,可怎样付?

  (3)1元钱可以买哪几件物品?

  可以按不需要找钱和需要找钱的两种情况,也可以按只买一样东西,买两样东西,买三样东西的顺序,引导学生交流。

  四、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1、小朋友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回家以后,陪爸爸妈妈去商店购物,自己去收银台付钱。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4

  学*目标:初步认识小面值人民币,能准确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学*重点:认识较小面值的人民币。

  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教学方法:引得探究法。学法:自我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法。

  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人民币学具。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1)谈话交流: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好,在讲新课之前我们共同来猜个谜语怎么样?

  薄薄一张纸,作用可真大。

  买书、买笔、买玩具都要用到它。

  回答:钱。

  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引导学生回答(人民币)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些小面值的人民币,并学会使用它们(板书:认识人民币)

  二、引导探究,认识人民币。

  1、出示:1元

  (1)、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是多少钱?(谁愿意当小老师来介绍一下?)

  回答:1元。

  (2)、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上面有大写的壹元及右下角也有1元)

  师总结:所以人民币的单位有元。

  (3)、那我们再来仔细观察一下你还有什么发现:引导观察:让学生发现人民币上都有**。

  小结:**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一定要像热爱我们祖国一样爱护人民币,那我怎样做才叫爱护人民币呢?(节约用钱,不随意撕毁,损坏,乱涂,乱花)

  (4)、让学生自己找出找出手中的1元:观察发现:(有举1元纸币,有举硬币的)引导说出人民币按材质分为(纸币和硬币)

  2、出示1角。

  (1)、提问:小朋友们这还是1元吗?(回答:不是;是1角)

  (2)、提问: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谁愿意当小老师来介绍一下“角”。

  请学生说说辨别一角人民币的方法,师介绍:这个“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角”。

  (3)、师小结:虽然1元和1角都有一个“1”,但单位不同,他们可就差远了。

  3、出示5角、5分、2分、1分等人民币让学生辨认:

  (1)谈话:这边还有一些人民币,谁来当小老师介绍给大家听听。

  (2)提问:“大家看最后几枚人民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师板书“分”,介绍“分”也是人民币的单位。

  三、教学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1)谈话:鉴于大家课堂上表现得这么棒,老师今天不发表扬卡改发红包了,同学们,请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几个红包?猜猜里面都有多少钱?为了公*起见当然老是放在里面的钱都是一样的。(学生猜出:1元)。那我们来看看里面的钱是不是同样多。

  (2)数出红包里面的钱数:第一个红包1张1元的,第二个红包10张1角的。引导总结:1元=10角10角就是1元。

  (3)第三个红包大家说说老师放的多少钱呢?(齐答:1元)

  那我们也来数数看吧!老师先抽出一张认认(是5角)

  提问:一共几张呢?为什么?全部抽出确认。

  (4)第四个红包,实物出示抽抽认认,(有1角的还有5角的),一共几张呢?全部抽认。

  (5)小朋友们都知道了1元=10角,那么,1角等于几分呢?引导学生答:1角=10分

  四、今天,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学*的都很认真,我们对人民币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老师可以放心让你们去购物了。

  (1)出示商店物品,让学生两人一组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进行练*。

  (2)单独挑人上来进行买东西、购物练*.(要做到使用文明用语,有礼貌,有次序进行购物。

  五、进一步巩固练*,小朋友们你们想去探险吗?让我们一起登上智慧岛吧!

  (1)设计练*连线:拿哪张钱正好呢?找出相应的钱连线。

  (2)出示人民币:1元2角=12角18角=1元8角。

  (3)货币的换算:2角=2张1角等

  (4)购物练*题。

  小朋友们你们真棒,我们顺利的完成了探险!

  全课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归纳今天学*的知识。

  板书设计:认识人民币(小面值)

  单位:元角分1元=10角1角=10分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5

  活动目标:

  1、感知、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学*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兑换。

  2、了解人民币的作用,知道购买物品时要付钱。

  3、知道人民币上有我国的**,要爱护人民币。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购物的经验,在生活中接触或使用过的人民币。

  2、物质准备:

  教具:各种大小不同的夹子若干,布置成夹子商店,每个夹子分别标有1~10不同的价格;面值分别为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和硬币若干。

  学具:《幼儿用书》人手一册,记录纸,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夹子商店。

  教师带领幼儿进入布置成夹子商店的教室,引导幼儿观察室内有什么?每种夹子多少钱?引导幼儿认识汉字“元”。

  2、认识人民币。

  教师(出示面值分别为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和硬币):你们认识这些钱吗?这些钱上有什么?你知道这是哪个国家的钱吗?

  引导幼儿观察人民币,了解人民币上有图案和数字,以及我们国家的**,它是我们国家的勤,叫人民币。让幼儿知道人民币上有**,就代表了我们国家,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

  教师:这些钱一样吗?什么地方不同?

  让幼儿知道人民币时用来购买物品的,引导幼儿了解每种人民币的面额。

  3、兑换人民币。

  教师指一个标价为4元的夹子:如果我想买这个夹子,可以怎样付钱呢?

  请幼儿思考并用人民币示范,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他是怎么付钱的?为什么要这样付钱?

  继续引导幼儿思考其他的付钱方法。如:可以付四个1元的钱,也可以付两个2元,还可以付1个2元、2个1元。

  请个别幼儿说说想买几元钱的夹子,可以怎么付钱?

  4、幼儿操作活动。

  请幼儿选一个夹子,想一想可以怎样付钱,然后在纸上记录下来。

  在活动的第二个环节,结合班级中布置得“工艺作坊”中的出售物品,让幼儿进行购物游戏,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对钱币的兴趣。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复*巩固所学有关认识人民币的知识。

  2、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综合应用人民币的知识和10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减法计算问题。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的购物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教学重点:学会用所学人民币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例8教学挂图,学生: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复*:

  2元+9元=( ) 6角+9角=( )角=( )元( )角

  4元9角=( )角 78角=( )元( )角

  二、学*新知:

  1、教师出示例8主题图让学生说说图上都画了什么?引导学生说一说图上物品的价钱及小朋友的购物活动。

  2、学生参与购物活动。教师创设情景:现在你就在这个商店里,如果你有10元钱,你会买什么?(买1个皮球或1个乒乓球拍)提出数学问题:还剩多少钱?或应找回多少钱?学生列算式计算。

  3、如果你手中只有20元钱,想买一架小飞机,还差多少钱?学生列算式解答。

  4、求一个玩具比另一个玩具贵(或便宜)多少元?

  (1)学生在小组中提具体一些的问题,如乒乓球拍比小皮球贵多少钱?

  (2)学生根据同伴提出的问题列算式解答。

  (3)鼓励学生提出其它问题。

  (4)列算式解答。

  三、练*:完成练*九的10、11题。

  1、学生看图明确题意。

  2、根据问题列算式解答。

  3、订正答案。

  四、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2、希望小朋友们在以后的日子了,做好小当家,帮爸爸妈妈理财。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简单的计算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5)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在取币、换币、付币的教学活动中初步认识1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币。

  2、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体验购物过程,感受购物乐趣,学会简单购物。

  3、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创新性,及初步推理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竹篓、各式各样1元以上的人民币,台灯、计算器、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1元以上人民币

  1、复*提问:上节课我们已认识了哪些面值人民币?

  2、自主探究:你还认识哪些面值的人民币?

  请小朋友从面前竹篓里拿出你熟悉的人民币,进行相互辩认。

  3、引出课题: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

  二、应用1元以上人民币

  1、基础练*、加深认识:

  同学们已能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下面请同学们对照物品标出的价格,拿出相应的一张人民币,(电脑出示物品,学生示范拿)。

  如果几张人民币合到一起,你能说出钱数吗?

  练*一:师随手拿几张1元以上的人民币,让学生进行口答。

  练*二:进一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抽取,相互辩认。

  2、模拟购物、尝试运用:

  (1)集体购物

  台灯标价52元,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小组付钱的方法。

  指名汇报:生1:一张50元加一张2元。

  生2:两张20元加一张10元加一张2元。

  ………

  (2)小组购物

  组长出示计算器、录音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付钱的方法。

  -1-

  (3)指定钱数购物

  引出:刚才同学们已能顺利的购买台灯,计算器、录音机,如给你10元钱,观察竹篓里的物品,你想买些什么?

  放音乐,组织学生自由选购

  说明:选购商品钱数总和应小于或等于10元,不能大于10元,选购商品件数可以是1件,也可以是2件,3件。

  (4)选购体育用品

  引出:刚才同学们用指定钱选购了自己急需的日常生活小用品,下面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两个问题。

  出示P65T6题、指名回答。

  补充问题:

  A 带20元行吗?为什么?

  B 在第二问题中,不可能买的是哪两件商品?

  3、综合练*,拓展深化

  (1)“想想做做”第7题。

  注意:提醒学生看清图中小朋友手中人民币币值、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指名板演。

  (2)“想想做做”第8题。

  ① 指名说图中男孩、女孩表达意思?

  ②“正好买一个足球”说明了什么?

  ③ 指名学生口答。

  三、总结评价

  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表现都非常棒,谁用一句话说说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设计意图:“新课程理念”把课堂教学目标定在探索、创新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上,强调把学生的“学”作为“教”的基础,因而,本课教学设计中,我努力放手给学生创造一个自行探索的空间和时机,让学生在自我发展中发现,在自我发展中创新,以求达到“新课程理念”提出的——注重人的发展。

  一、让学生在求知欲望中探索

  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呈现出求知若渴的状态,是教师为学生参

  -2-

  与学*所应创设的最佳心理环境,因而在教学认识1元以上人民币时,我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式样及多种币值人民币,让学生在小组互助学生中,相互辩认,掌握新知,这样不仅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主动性,而且提高了学生互助索取知识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让学生在多维度思考中创新。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进行大胆尝试,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本节课购物活动设计非常注重体现开放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从篓里取钱购台灯”这一教学环节,拿法的多样性则体现了课堂教学开放性,又如“指定钱数购物”不同购物方案又充分体现了同中求异,异中求优的创新思维火花,这样的课堂教学营造了培养创新人才“土壤”,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讴歌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3、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

  本节课教学设计以购物活动为主线,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方式,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活动的机会,如指定购买“台灯、计算器、录音机”自由选购物品,如牙膏、牙刷、香皂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学*,学会运用,同时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48页

  教学目标:

  1、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

  2、通过模拟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在取币、付币等活动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

  较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课件;

  学生:人民币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要用到什么?(钱)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呀?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出示课题:认识人民币)

  2、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教师出示购物图和乘车购票图)买东西要用钱,乘车买票要用钱……钱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紧密相关。

  3、出示第3幅图,提问:“小朋友在干什么?”“存钱是为了什么?”“你有零花钱吗?”“你有存钱的*惯吗?”

  二、自主探究:

  1、认识人民币

  (1)今天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信封?打开看一看,里面有什么?瞧,这么多种人民币,有些是用纸做的叫纸币,有些是用金属做叫硬币,你们认识吗?2人一组互相说一说你认识哪些人民币?(学生在小组内认一认)

  (2)反馈。查问有没有不认识的人民币。好,那老师现在来考考你。

  集体认识。先出示1元人民币(出示新旧版,注意展示一下反面给大家看,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及爱护人民币教育。),再出示其他人民币认一认。

  小结:我们在辨认人民币面值时,一般都是通过人民币上的***数字和汉字来加以区别的。

  2、人民币分类:

  师:这么多人民币,我们一起来把它们分分类吧!每个小组先讨论一下分的方法,然后再试着分一分。(生分组讨论,小组合作操作。)

  师:好多小组已经分好了,谁先来说一说你们小组分的情况?

  可能:

  (1)我们把人民币分成了纸币和硬币。

  (2)我们组把人民币几元几元的分在一起,几角几角的分在一起,几分几分的分在一起。……

  师:(板书:元、角、分)指出: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名称。小组展示分类方法。

  3、认识整套人民币,学生看书说说和我们用的人民币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样币)

  师:你能看出他们这一组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排队的吗?

  师:可见,人民币从小到大依次是……

  生:1分、2分、5分、1角、……100元。

  问:人民币最小的是多少?最大的呢?

  4、元角进率:(换钱游戏)

  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人民币按单位有元角分。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做个换钱游戏,好吗?出示一张2角可以换()个1角。一张5角可以换()个1角。让学生相互之间动手换一换。(反馈)随意换情景:出示图片帮懒羊羊解决问题。(板书:1元=10角)

  三、实践活动:

  师:今天我们学了很多人民币的有关知识,下面开一个小小的商店玩一玩好吗?谁愿当售货员?(选出几人当售货员)其他同学当顾客?喜欢买什么就买什么?顾客每人手里只有一元钱?不过要注意一个一个去买,营业员和顾客都要算好帐。活动后介绍1元钱你买的什么?

  四、全课小结:

  今天学*的什么知识?回家把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3

  一、谜语激趣

  师: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我们一起来猜一个谜语“薄薄一张纸,作用可真大,买本买笔都用它。”

  二、故事导入

  师:美丽的大森林里,小猪、小羊、小兔、小狗在过生日呢,我们一起去祝福他们吧。(一起拍手唱生日歌。)

  师:唱完了生日歌,每个小动物都许下了自己的愿望,我们来听一听。

  (小狗说:

  师:怎样帮小动物实现愿望呢?——(用钱买)

  师:生活中还有什么时候要用到钱?(生自由答)

  师小结:钱的作用可真大,谁知道现在咱们中国人用的钱叫什么?(人民币)

  师: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认识一部分人民币。(板书课题)

  三、新课

  (一)初识人民币

  师:小朋友都见过人民币吧?桌上盒子里就有人民币,如果你认识,就像同桌介绍一下,并说说你是怎么认识的。(同桌活动)(二)认识一元

  1、大屏幕出示一元纸币

  师:这是多少钱呀?谁愿意做小老师介绍给大家听。(你是怎么认出是一元的?)

  师介绍:“壹”是大写的“一”,“圆”是人民币的单位,我们现在通常写成“元”(板书)

  师:再仔细观察一下,在一元纸币上你还认识什么?(***头像、**等)

  师:小朋友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咱们再一起看一元人民币的背面,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字,这样少数民族的人使用起来会很方便。再看正面还有盲文,盲人朋友只要摸一摸,就知道是多少钱。再看**,它是伟大祖国的标志,你们爱我们的祖国吗?那也要爱护人民币。怎么做才是爱护人民币呢?(不乱花钱、不在签上乱涂乱画等)

  2、认识纸币和硬币

  在你的盒子里找到一元钱,把它举起来。(有硬币、有纸币)

  师问:“这两个一元有什么不同呢?”

  认识硬币(简单介绍)

  师“还有没有不一样的?(认识旧版)

  (三)认识角币

  1、师设疑:小朋友们快看,老师这儿还有一张1元。(大屏幕出示1角)

  这不是数字“1”吗,怎么会不是1元呢?

  学生回答后,师总结:后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字——角。“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

  1元和1角虽然都有1,可单位不同,差的可就远啰。老师这儿还有一些人民币,你认识吗?

  老师随便指,你能说出来嘛?

  2、圈出分币,认识单位“分”

  3、小结:小朋友们真棒,能根据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来认识人民币,真不错!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68—70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学*活动中,认识一元以及一元以下的人民币。

  (2) 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过程与方法:

  (1) 使学生经历取币、换币、付币和找币等活动过程,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

  (2) 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人民币的实用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使学生在参与学*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

  (2) 获得学*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学*的自信心。

  (3) 养成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好*惯。

  教学重点:

  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和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在取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元以及一元以内的人民币,每个学生一两张人民币,一个学具钱袋:10张一角,5张两角、2张五角、一张一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情境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的小朋友准备去哪儿?

  要买学*用品需要什么?

  2、导入新课:

  把你带的钱举起来,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

  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几种小面值的人民币。(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探究新知:

  1、认币:

  把你带的人民币介绍给大家,并说说你是臬知道的。

  教师相机教学认币,并介绍人民币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分为纸币和硬币。

  2、认识元、角、分

  我们在认识多大面值时,主要看什么?请小朋友仔细找一找,这些人民币上面的数字有哪些?数字后面的字有哪些?(板书:元、角、分)

  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它们三个中,最大的是谁?最小的呢?

  同桌互相说一说,单位是元的人民币有哪些?角?分?

  观察图案上面都有国徵,是我们国家的象征,我们应该爱护、尊重人民币,不能乱涂乱画,也不能随便踩踏、抛弃。

  你们花过这些人民币吗?买过什么?

  我们已经认识人民币了,大家也谈了一些自己购物的经历,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购买这三件商品要用哪张人民币。(课件出示)两角橡皮,一角铅笔、五角转笔刀

  3、找进率:

  教学1元=10角

  小丽想买一桶橡皮泥,价钱是一元。你们猜猜他是怎样付钱的?用你的学具钱拿一拿。

  汇报之后演示,板书:1元=10角

  教学1角=10分

  我们已经找到了元和角之间的关系,你能猜一猜角和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吗?一角能换几个一分?

  4、换币:元、角、分的人民币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可以进行不同面值人民币的等额互换。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换币游戏:

  1张一元可以换成几张五角?几张两角可以换成一张一元?

  5、付币:

  小军想买一支自自动动笔,是七角,人民币中有一张面值是七角的吗?如何拿呢,请你用学具拿一拿。

  6、找币:

  课件出示:小明1元钱,买一个书皮后应找回多少钱?你是怎样想的。

  你手中也有1元钱,想买什么,应找回多少钱?

  1元钱可以同时买哪几件商品?

  三、拓展延伸:

  这两天,我们学校正在收费,按照国家规定的一费制的收费标准,我们一年级的杂费是83元,用今天这些小面值的人民币交学费麻烦吗?请同学们找一找比1元大的人民币有哪些。

  板书:

  认识人民币

  1 元

  2 角

  1元=10角

  5 分

  1角=10分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认识单位是角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二、重点难点: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理解元、角间的进率关系及互化。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1、教师出示一本书,让学生猜一猜它是用多少钱买来的。教师:像刚才同学们说到的钱就是我们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叫人民币。

  2、教师:请你说一说,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

  3、课件出示第46页的主题图。出示(1)、(2)主题图

  ①购物图。教师:小朋友和妈妈在干什么呢?我们买东西就要人民币。

  ②教师:再看看这位小朋友他在干什么?(对,买车票也要用到人民币。)

  ③教师:钱除了可以买东西,我们还可以把它怎么样呢?(出示第3幅图),(对,存起来。)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存钱的*惯呢?有钱有什么用呢?我们可以把爸爸妈妈给我们的零花钱存起来,办更有意义的事,比如说买好书、买学*用品、献爱心等。我们从小要养成不乱花钱,勤俭节约的好*惯。

  4、教师:看来,人民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人民币。(课件出示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课件全面出示我国发行的人民币的品种,使学生对我国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教师:哪位同学能说说这些人民币的面值各是多少?

  ⑴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元、角、分。说明: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常用单位。

  ⑵教师: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么多种面值的人民币?(如:颜色、大小、图案、图案中的数等。)课件出示人民币上的**,提问:“知道这是什么吗?”渗透思想教育:在人民币上,**代表我们的祖国,我们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不要故意损坏它。

  (3)教师请一名学生用摸一摸一百元纸币的右下角,问:你摸到了什么东西吗?(这些小圆点是突出来的)。

  这叫盲点,这是专门为盲人朋友设计的,就是说我们闭上眼睛摸到这个突出来的点就知道是这张是一百元了。

  ⑷小组认识活动:现在,请各位小朋友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模拟人民币,四人小组之间相互认一认这些人民币,比一比,哪个组的同学最先把所有的人民币都认完。

  ⑸检查学*效果:教师手中拿着人民币,让学生再认一认它们的面值各是多少,是怎样看出来的?

  (6)教师:同学们看,老师桌面上这么多零零散散的人民币,多不整齐。老师现在就请同学们把这些人民币按规律进行分类。先同桌两人将你们的模拟人民币分一分。

  请几位学生代表到展台上展示。

  ①按单位分:元、角、分

  ②按质地分:纸币、硬币

  ③按新版、旧版分。

  ④按数大小分。

  ⑺、请同学们看教科书第47页,观察、比较我们刚才在摆弄的人民币和书上的人民币有什么不一样?(课件显示)老师说明:像这样,在人民币的下角有一道红色斜线,这样叫样币,是不可以用来买东西的。

  2、教学例2。

  ⑴教师出示一张2角币。提问:老师手里拿的是面值多少的人民币?用1角硬币来换老师手里的2角币,你应该用几个呢?哪位同学想来试一试呢?(师生互换)

  ⑵教师出示一个5角硬币,提问:可以换几个1角硬币?让学生先在组内互换,再上台跟老师换。

  ⑶课件出示聪聪和明明的对话。引出:10个1角钱可以换几元?课件演示摆一个1元的硬币,再在右边将10个1角硬币摆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让学生一个一个地数。得出:1元=10角(板书)。

  (三)课堂练*

  1、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

  2、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

  (四)知识应用,体验生活。

  教师:老师开了一个“小小文具店”,欢迎小朋友们一起来买东西!

  出示文具店商品及其单价,以小组为单位来购物,先讨论好要买什么商品,然后派一位代表上来买。

  (五)全课总结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呢?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6

  活动目标:

  1、感知、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学*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兑换。

  2、了解人民币的作用,知道购买物品时要付钱。

  3、知道人民币上有我国的**,要爱护人民币。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购物的经验,在生活中接触或使用过的人民币。

  2、物质准备:

  教具:各种大小不同的夹子若干,布置成夹子商店,每个夹子分别标有1~10不同的价格;面值分别为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和硬币若干。

  学具:《幼儿用书》人手一册,记录纸,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夹子商店。

  教师带领幼儿进入布置成夹子商店的教室,引导幼儿观察室内有什么?每种夹子多少钱?引导幼儿认识汉字“元”。

  2、认识人民币。

  教师(出示面值分别为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和硬币):你们认识这些钱吗?这些钱上有什么?你知道这是哪个国家的钱吗?

  引导幼儿观察人民币,了解人民币上有图案和数字,以及我们国家的**,它是我们国家的勤,叫人民币。让幼儿知道人民币上有**,就代表了我们国家,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

  教师:这些钱一样吗?什么地方不同?

  让幼儿知道人民币时用来购买物品的,引导幼儿了解每种人民币的面额。

  3、兑换人民币。

  教师指一个标价为4元的夹子:如果我想买这个夹子,可以怎样付钱呢?

  请幼儿思考并用人民币示范,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他是怎么付钱的?为什么要这样付钱?

  继续引导幼儿思考其他的付钱方法。如:可以付四个1元的钱,也可以付两个2元,还可以付1个2元、2个1元。

  请个别幼儿说说想买几元钱的夹子,可以怎么付钱?

  4、幼儿操作活动。

  请幼儿选一个夹子,想一想可以怎样付钱,然后在纸上记录下来。

  在活动的第二个环节,结合班级中布置得“工艺作坊”中的出售物品,让幼儿进行购物游戏,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对钱币的兴趣。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2、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3、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通过认一认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玩具熊等、笔、橡皮、尺、练*本等若干。每人一个钱袋(内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内容:

  一、故事导入。

  今天,老师先请小朋友听一个小故事。

  (教师点击播放小故事:从前有个爱问问题的孩子。一天,他又拉着爷爷问问题了:“爷爷,爷爷,我们国家到底有多少钱呀?”爷爷想了想,笑着说:“我们国家有188元8角8分钱。”孩子急着说:“怎么只有这么少的钱呀?”爷爷笑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人民币)

  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清净,以故事导入,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学*积极性。】

  二、 新授:

  (一)认识人民币。

  1、 课件出示所有面值的人民币图。

  你们认识这些人民币吗?请小朋友结合每组中自己带的人民币,互相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并说说你是怎样认识他们的,有什么特征? (学生分组讨论。)

  2、 为了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每一张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我们将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再请同学上来介绍给全班小朋友来认识。

  (学生在小组中利用电脑课件分类或利用实物分类)

  3、 指名学生上来按自己分类的方法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

  (学生大致有两种分法:A:分成硬币和纸币两类;B:按元、角、分来分类。)

  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教师揭示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4、 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些?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些?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呢?

  5、 看看屏幕上展示的人民币,按每种面值一张来计算,这些人民币共有几元几角几分?(让学生算一算)

  6、 现在你知道爷爷为什么说我们国家有188元8角8分钱了吗?

  7、 观察硬币的另一面,你看到了什么图案?(**)

  8、出示P62页的想想做做第一题,让学生连一连,再拿一拿。

  9、出示P62页的想想做做第二题,指名回答,添书。

  我们要象热爱自己的祖国一样爱护人民币,不要随意损坏它。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有认识人民币的基础,因此,这个环节通过小组间的讨论,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探究而进一步认识人民币,并养成热爱人民币的*惯】

  (二)、人民币的进率。

  1、过不久,就要进行期末考试了,小朋友想买一块1角钱的橡皮。用这些(屏幕出示1分、2分、5分面值的硬币和纸币若干)钱币,你会怎样付钱来买这块橡皮呢?你有哪些不同的付法?(请学生上来演示不同的付法和学生在组内演示不同的付法,领会10分就是1角。)

  2、通过付钱买橡皮你知道了什么?板书:1角=10分

  考考大家:

  2角=( )分 5角=( )分 9角=( )分

  10分=( )角 40分=( )角 90分=( )角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3、一会儿,小朋友又看中了一本一元的本子,用右边的这些角币,

  你该怎样付钱就可以买到这本本子了?(屏幕上出示1角、2角、5角面值的纸币获硬币若干)

  a)学生上来演示付1元的不同方法,大家领会1元=10角。

  通过付钱买本子,你又知道了什么?

  b)通过1元=10角,你还能想到哪些?2元=?角 8元=?角 20角=?元 70角=?元……

  4、你们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请你想一想,1元=?分 你是怎么知道的?

  5、通过学*,你能给元、角、分三个单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个队吗?你是怎么知道最大,分最小,角在中间的?

  【设计意图:通过购物,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冉。学生在购物的情境中增长见识】

  (三) 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你还知道了什么?

  三、购物游戏。

  今天我们了解了一些关于人民币的知识,下面我们就来导小小商店,进行一次小小的购物活动吧!

  1、示货架。

  谁能给大家介绍货架上的商品和商品的价格呢?

  2、你想买那些商品?

  3、 只给你20元钱,你打算买哪些物品呢?

  小组内讨论,学生汇报,教师先示范1~2种买的方法。确认按“成交”,看看自己所购商品的总价格有没有超过20元。

  4、 学生在组内进行购物的操作。或请组长记录下购物的方案,指名学生上教师机演示给大家看。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四、 总结。

  今天你有那些收获?

  我们不仅认识了人民币,了解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还尝试了有计划的购买商品。学*这些,你觉得对你的生活有哪些帮助呢?(学生各抒己见)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人民币的兑换。

  能力目标:

  1、经历操作、探索、交流的过程,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归纳能力。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德育目标:通过教育学生要爱护人民币,对学生进行“以热爱祖国为荣”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本课重点。

  教学难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人民币的兑换是本课难点。

  【教学方法】:

  实践操作法、小组合作法、观察法

  【实验及教具】:

  课件、人民币实物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学案设计】:

  本单元是小学数学中关于人民币教学的唯一单元,是在学生已有了一些认识和使用人民币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学的。让学生提前回家感知各种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是王丽小朋友妈妈的生日,她要用存了一年的零花钱为妈妈买一件礼物。你知道她存了多少钱吗?(面向全体)老师把她的存钱罐带来了,咱们一起来看看。

  二、新授

  1.大家知道我国的钱叫什么?(面向全体)(认识人民币)我们可要爱护人民币,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祖国的表现。

  2.整理分类,将人民币进行分类。

  (1)按面值大小分:元、角、分;

  (2)按质地分:硬币、纸币;

  (3)按颜色分:红色、绿色;

  (4)按版别分:新版、旧版。

  3.出示一张人民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辨认的,并且按照我们的分类来介绍一下这张人民币。

  4. 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就像一家人,你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吗?(面向优生)

  (1)一张1角的能换几张1分的?(1角=10分)

  (2)拿起一张1元的纸币,你能拿出与我拿的一样多的人民币吗?(1元=10角)

  我用一个小动画来引入,牛伯伯发红包给小猴和小兔,但是小猴是10张一角的,小兔是1张一元的,于是小兔哭了,于是我就问学生你有什么想说的?你能不能安慰一下小兔,从而引出1元=10角,

  (3)一张5元能换几张1元?如果你有20元,你想怎样换?50元呢?

  5.现在你能帮助王丽数出存钱罐中的钱吗?把它写在统计表中。

  (6张1元=6元、2张5角=1元、5张2角=1元、10张1角=1元、2枚5分=1角、

  3枚2分=6分、2枚1分=2分,合起来一共是9.18元,即9元1角8分)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课本第46-49页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难点: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列举使用人民币的例子:

  同学们,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用什么来付款?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对,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二、认识人民币: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我国发行的每5套人民币,请同学们仔细看,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

  1、区别旧版和新版:(以10元为例)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认识的?这两张10元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可能用来干什么?

  2、区别纸币和硬币:出示5角硬币和纸币,有什么不同?背面有什么?(**)**是我们国家的标志,许多人民币上都有**,所以我们应该爱护它,不要故意损坏它

  3、出示其它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认。

  4、这么多的钱放在一起,多不整齐呀,请你们按规律分一分。

  5、请看到书上的47页,你发现书上的人民币和我们*时所见的人民币有什么不一样?像这样,在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道红色斜线,这样的叫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三、换钱游戏:进行简装的计算:

  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人民币按单位有元、角、分。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做一个换钱游戏,好吗?

  四、实践活动:

  我们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元、角之间的关系,下面同学们通过活动,看能不能把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1、老师手中的1元钱,能换你手中几张2角钱?

  2、这个玩具1元1角钱,有几种付钱的方式?(四人小组讨论)

  五、小结: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呀,学会了很多知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10

  教材简析

  本节课主要教学认识1元以内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其进率。教材通过呈现商场购物的情境,唤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于看到人民币、使用人民币的相关经验,以购物为主线组织学*活动,通过换币、取币、模拟购物等活动,为学生创造了动手实践和合作学*的机会。

  教学目标

  1、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

  2、通过模拟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在取币、付币等活动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一元以下人民币

  难点:知道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

  设计理念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课拟体现以上的教学理念。由于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人民币,都有简单的购物经验,因此本课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学生熟悉的购物情景引入,为学生创设自主学*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亲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设计思路

  这节课整体构思为三个主要环节。首先,从学生较为熟悉的购物情景引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其次,安排学生集体购物,多次安排取币、付币,学生体会到付币方案的多样化,训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并逐步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抽象出1元=10角,并类推出1角=10分。最后,组织“小小商店”购物活动,通过由易到难的三次活动,使学生亲自体验如何使用人民币,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态度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1角、2角、5角、1元纸币和硬币若干

  学具:每小组(4人一组)准备一个红纸袋,袋中至少有1角纸币10张,2角纸币5张,1元只比1张。每个学生个准备1角、2角、5角、1元的纸币或硬币各1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图上的小朋友在哪里,干什么?(超市买东西)

  师:买东西必须要带上什么呢?(钱)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钱,如买东西、坐车等。世界上每个国家的钱都不一样,有那个同学知道我们国家使用的钱叫什么呢?

  生:人民币。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我们国家的钱——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探索新知、加深理解

  (一)认一认

  导语: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人民币拿出来认一认,想一想,你是怎样认出来的?

  1、自由认一认

  2、认识1元、1角、1分

  现在,老师要来考考你们

  (1)课件分别出示1元、1角、1分的纸币、硬币,引导学生说出特征。(指导看***数字以及票面颜色)。

  (2)分别认识单位元、角、分(板书)

  3、认识硬币、纸币

  你还认识哪些人民币,学生交流,师出示相应课件,注意引导学生看单位,说出纸币、硬币。

  4、引导学看“**”,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代表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一定要爱护人民币。

  质疑:怎样爱护人民币呢?(不乱涂乱画,不把纸币弄皱,不撕扯、乱扔,破了要及时修补)。

  (二)分一分

  1、出示课件B:刚才我们认识了那么多人民币,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1)快速一齐认一认。

  (2)你能给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吗?

  2、独立思考,指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师展示课件——单位分类,按制作材料分类)

  3、说明:分币和2角的人民币现在已经很少用到它了。

  (三)连一连

  导语:刚才我们认识了好多人民币,现在我们一起去超市看看物品价格吧!完成P69想想做做第1题(提醒学生不要把线连到人民币上,要爱护人民币)。

  1、生自由连。

  2、课件展示,集体交流。

  (四)学*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1、学*1元=10角

  (1)设置情境:小明想买这1元钱的书,可是他遇到难了,我们一起去帮帮他吧!(出示课件)

  (2)读一读问题:买1本书1元钱,我用10个1角钱够吗?(学生猜一猜)

  (3)(出示课件)数一数,记一记。

  伸出手指准备,跟老师数一数,适时提问。1元=()角得出:1元= 10角,依次推出1角= 10分。

  三、生活应用

  1、试一试

  导语:今天,老师也带1元钱(出示1元纸币)到超市买东西,可是我想反它换成用角作单位的零钱,同学们愿意帮助老师吗?

  (1)提问:1元可以换成几个5角?(出示5角纸币)

  独立思考回答,说说为什么?(强调1元=10角,出示课件,几角和几角加起来要等于10角)

  (2)还可以怎样换呢?(适当提示)

  a。小组合作,师巡加指导。(摆一摆,算一算,比一比谁的办法多)b。指名交流(生说,老师出示相应的人民币,如果时间允许可让学生上台展示)

  2、买一买

  导语: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老师把小小超市开到咱们教室里来了(在黑板上贴上4种文具)。

  (1)现在请你们想一想,1元钱可以买哪些物品呢?

  a。独立思考,指名交流,适时质疑:够吗?为什么?可以买一件,也可以买两件,适时质疑:应找回多少钱?

  b。质疑:买三件可以吗?为什么?

  (2)买一买

  小朋友们想不想到我们超市里来买东西呀?

  a。购物应该注意些什么?(说文明话:谢谢,我想买XX,再见等)

  b。招聘售货员:说说怎样才能当好售货员?(态度要和蔼,面带微笑,如:请问,你想买什么?)

  c。购物活动:要求带1元钱(质疑:应找回多少钱?)

  师:哎呀,今天生意真好,一会儿工夫,东西全卖光了,我来看一看,一共卖了多少钱?(请售货员先数一数,再带着下面学生一起数)

  (3)节约用钱教育:钱的用处可真大,除了用它购物之外,还可以干什么?对,存起来,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惯,并用这些钱去支援贫困地区和灾区,上次我们就为西南灾区还奉献爱心,真了不起。

  四、课堂小结

  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说说今天到超市里去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拓展

  看老师这里有一块手表,要25元钱,如果一元一元地付,要付多少张?那多麻烦,其实,还有许多比一元大的人民币,同学们,放学后请你们回家认一认吧!

  六、板书设计

  识人民币

  分:1分、2分、5分

  角:1角、2角、5角

  1角=10分

  元:1元

  1元=10角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得比较好。第一,学生的自主学*体现较好。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已有初步的识别人民币的方法和使用经验,因此本课教学我注重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展开教学,在学生已有生活知识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使学生自主探究识别人民币的方法,教师只是起引导的作用,对学生的学*方法进行引导归纳,从而使学生对人民币有一个清晰、系统的认识。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

  简单的计算(例5、例6)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

  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小数表示物品的价格

  教学难点:

  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

  例5、例6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

  口答:

  元=()角50角=()元

  元=()角70角=()元

  二、新授。

  1、教学例5、出示例5的课件,提问:“这是几元几角?”,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元2角,接着问:1元可以换成多少个角?1元2角是多少角?学生试回答后,教师再做说明: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上2角等于12角。板书1元2角=12角。

  2、教学例6、出示例6课件。

  提问:谁知道元是几角?元=是几角?你是怎么知道的?以元为单位小数点左边是几就是几元,右边是几就是几角,右边第二位是几就是几分。元是1元2角。元是35元9角。(这部分知识学生知道它表示几角就可以了至于元是个什么数,怎么读、写不需要学生掌握)

  认识物品单位的方法,小数点左边表示几元,右边表示几角。

  注意区分:元(3元5角)与元(35元)

  元(3元5角)与元(5元3角)

  课堂作业设计:1、课本第50页“做一做”。

  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说给同桌,你是怎么想的?第二题:学生先做,教师巡视,提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2、课本第51页“做一做”。

  3、练*九3、4、5、6、7、9

  第5题:两人一组进行合作(那两样物品的价钱合起来是1元)例:一个同学拿7角,另一个同学要拿几角合起来是1元?你是怎么想的?(1元等于10角,7角+3角=10角)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四:思维训练

  1、在()里填上“>”、“<”或“=”

  45角()5元4角2元3角()23角

  30角()1元3角7元1角()17角

  2、利用练*九第9题,计算下面各题。

  3、小明有15元可以买什么?什么东西买不了?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用小数表示物品的价格,都能看懂物品的价单价,此外,还进行了元、角、分的简单计算。

  简单的计算

  板书设计:

  1元2角1张1元和2个1角12个1角

  1元2角=12角12角=(1)元(2)角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

  第二册教材46、47、48页“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

  教学理念:

  同伴教育,数学来源于生活,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设计意图:

  《认识人民币》是学生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在此过程当中,让学生体味“十进制”。本节课是单元的起始课,是学*人民币计算的基础,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学生学*有用的数学,而人民币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正确使用人民币是现实生活对学生提出的必然要求,因此要把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确定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按照人民币的票面面值点清钱数,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实际,应把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关系确定为教学难点,因为学生没有乘除法做基础,进行单位换算要靠抽象的推理来完成。为此确定了本课的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介绍,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形象的感知一些比较直观的特征,从而逐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相互学*、观察等诸多能力。

  2、通过书包的价格,超市买东西,换钱这三种方式来让学生体会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商品交换中的重要作用。

  3、从现实生活出发,通过学生相互间的帮助主动探究1元=10角。

  4、适时渗透思品教育,从而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学具(真币、模拟人民币)、小黑板、储蓄罐。

  三、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引入,通过观察超市购物的画面,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作用,进而引入新课,认识人民币.

  2、自主学*,合作交流。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估计学生的起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出发,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灵活处理教材.通过学生说一说, 认一认, 试一试等活动在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人民币如:说一说同桌间互相说说用一元钱能做什么?10元呢,100呢?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认一认: 互相说出相应面值的人民币,并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体会1元=10角,使学生对如何辨识人民币有了自己的方法,初步体会到了人民币间的进率。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试一试: 在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通过购物找零练*,练*币值的简单相加,初步体验付款方式的多样化,为学生进一步认识1元=10角、和模拟购物活动奠定基础。 初次感受到同一单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思维的灵活性。

  3、知识小结,拓展应用。

  在找零练*后设计了买东西的环节,让学生根据图上的物品,自由购物,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钱,师生小结,学生由此反思整个学*过程,多面小结,提升成功的意义,满足学生成功欲望。 将拓展人民币相关知识作为弹性内容,主要由课件演示和教师讲解,意在拓展学生视野。

  教学主要分以下几个环节:

  1了解人民币的用途

  2认识元币,分币

  3找零计算

  4买东西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的购物问题。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点:

  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统一单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学生: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复*:

  1、出示上两节课所认识的人民币学生辨认。

  2、填空:

  1元=( )角 1角=( )分

  二、探索新知:

  1、学*例6。

  (1)出示1张1元的纸币或1每1元的硬币和2格1角的硬币,请学生说出是多少钱。学生动手在自己的桌上摆出1元2角钱。

  (2)教师提问:“1元2角等于多少角?”学生先借助自己摆的学具“1元2角”进行操作和思考,再同桌互相交流。学生演示操作过程。

  (3)教师进一步提问:“不摆学具,怎样想1元2角等于多少角?”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抽象出思考的一般方法: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上2角,等于12角。

  (4)引导学生逆向思考:“12角=( )元( )”。让学生理解10角是1元,还有2角,所以12角=1元2角。

  (5)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第1题。

  2、学*例6。

  (1)教师出示例6中的4种物品,醒目地标出4种物品的单价。提问:“0.50元、2.00元、1.20元、35.90元各表示这几种物品的什么?它们各表示几元几角钱?”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上台说讨论的结果。

  (3)引导学生概括认识物品单价的方法: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个数表示几角,第二个数表示几分。

  (4)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第2题。

  3、学*例7。

  (1)创设童话情境:小猪帮小兔盖好了房子。小兔除了买苹果、萝卜招待小猪外,还准备买2个漂亮的气球送给小猪。小兔走到商店一看,漂亮的气球有3种(出示例7中的气球图,并将这3种气球编号,分别为1、2、3号)。买哪两个好呢?小兔犹豫不决。小朋友,你能帮小兔选购气球吗?

  (2)学生和小兔一起认识每种气球的价钱。

  (3)引导学生由无序选择信息到学*有序选择信息。

  ①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帮小兔选购气球。能选几种就选几种,并写出每种选法的算式和结果。

  ②各小组展示自己的选择方案和结果。每小组的选择方案和结果基本上是无序的。对方案多的小组加以鼓励,让学生由成功感。

  ③引导学生将无序的选择过程引入有序。教学生作如下思考:

  a、先考虑所选两个气球是不一样的,这样有3种选法。

  出示:

  每种选法的结果如下:5角+1元2角=( )元( )角

  5角+8角=13角=( )元( )角

  1元2角+8角=20角=( )元

  b、再考虑所选两个气球是一样的,这样也有3种选法。每种选法结果如下:

  5角+5角=10角=( )元

  1元2角+1元2角=( )元( )角

  8角+8角=16角=( )元( )角

  ④让学生讨论:怎样有规律地选择气球。强化上述有序选择信息的过程,让学生在讨论中培养思维的有序性。

  (4)完成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板演订正。

  三、练*:

  练*九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订正。

  四、小调查:

  回家后调查一下自己熟悉的商品价格,每人至少调查3种:①这些商品是用什么方法标价的?②它们各表示多少钱?

  五、小结:

  这些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新东西?

  作业布置:把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简单的计算

  12角=1元2角

  0.50元=5角 1.20元=1元2角 0.80元=8角

  课后小记: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14

  设计说明

  说起人民币,学生并不陌生,但了解得又不太多。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使学生了解元币之间的兑换关系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针对上述情况,本节教学设计突出了下面两个特点:

  1.注重生活经验在认识人民币学*中的作用。

  本节课在教学认识5元及5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币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其自由交流,在交流中深化认识,发现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的特征,了解不同面值的元币之间的兑换关系。

  2.重视数学游戏在学*中的作用。

  低年级学生学*的目的性不强,在数学游戏中获取知识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的低年级学生的主要学*方式。本节课在人民币兑换环节设计了自由兑换人民币的游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同时,使学生熟悉了各种面值人民币的兑换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人民币票样

  学生准备 人民币票样

  教学过程

  ⊙复*旧知,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

  1.人民币的单位有(  )、(  )、(  )。

  2.填一填。

  1元=(  )角     20分=(  )角

  50角=(  )元3角=(  )分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1元及1元以下面值的人民币,那么更大面值的人民币大家想认识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上节课学*的知识,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为学*人民币的兑换奠定基础。

  ⊙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3。(认识5元及5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币)

  (1)教师分别拿出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的人民币各一张。

  提问:谁能说说这些人民币分别是多大面值的?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分别说出人民币的面值。

  师:这些面值的人民币分别有哪些特征呢?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汇报:这些人民币都是以“元”为单位的,票面上的数字是多少,就是多大面值的人民币。

  (2)教师出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学生自由说出是多少钱。

  2.教学例4。(人民币的兑换)

  (1)教师和学生做换钱游戏。

  教师分别出示面值是5元、10元的人民币,并提问:用面值是1元的人民币和老师兑换,应该分别用多少张呢?

  学生将兑换的结果摆在桌面上,请一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结果,并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思考过程:5元里面有5个1元,所以要用5张1元兑换;同样道理,10元里面有10个1元,所以要用10张1元兑换)

  (2)教师出示面值是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让学生用面值是10元的人民币和教师兑换。

  师:说一说你的兑换结果,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思考过程:因为20里面有2个十,所以一张20元要用2张10元兑换……)

  设计意图:

  通过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直观认识每种面值的人民币的特征;通过兑换人民币的游戏,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又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P46——P49例1、2。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学会简单的取币、换币。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生活经验,在换币、取币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模拟购物,初步认识商品有标价,感知购物的过程。

  3、情感与态度:

  使学生从小懂得要爱护人民币、爱惜人民币,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好*惯。

  教学重点: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准备:

  人民币、购物小商品、每人1元钱。

  现在流通的各面值的人民币若干。

  学生准备人民币学具、练*纸。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到超市买过东西吗?买东西要用什么呢?(用钱去买)对了,你还知道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钱?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

  ……

  师:看来钱的用处非常大,我们的生活中处处要用到钱。小朋友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吗?

  生:人民币。

  师:对,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人民币。(板书课题)

  二、小组合作,认识人民币 。

  1比弦蝗希说一说。

  师:小朋友认识人民币吗?

  生:认识。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都认识哪些人民币?

  生1:我认识1毛,2毛,1块,2块。

  生2:我认识5毛,10块,20块,100块,50块。

  师:刚才小朋友说的几毛、几块又叫几角、几元。

  生3:我全部都认识。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认识这么多人民币。现在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很多人民币,咱们一起来认一认,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认识它们的?

  (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引导:“同学们真不错,用那么多方法来认识人民币。请把课桌上你认识的人民币,给你的伙伴说一说。”

  学生活动,互相说认识的人民币。

  随机认识样币。

  小结:识记人民币可以从人民币的大小、图案、面值、颜色上来记住。

  观察人民币的正面,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都有**,**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且是中国人们银行制造的,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同时我们小朋友要勤俭节约,不能浪费一分钱。

  2、给人民币分类。

  (1)师:这么多的人民币小朋友都能认识,真棒!不过,这么多钱放在一起,多不整齐,请同学们按规律分一分,把钱摆整齐。(同学先思考再小组互相讨论怎样给人民币分类,然后动手分类。)

  小组代表发言,说说分类的方法和想法。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展示一下你们组的整理结果?做得最好的这一小组上来吧!

  (一个小组代表上台展示)

  生:我们组是这样整理的,我们把元的人民币放在一起,角的放在一起,分的放在一起。(边说边展示不同的人民币)

  元的有:100元的(2个),50元的(2个),20元的(2个),10元的(2个),5元的,2元的,1元的(3种)

  师:怎么会有两个100元的呢?

  生:一个100元是现在用的,一个100元是原来用的。

  师:说得真好,一个是新版的100元,一个是旧版的100元。两个50元、20 元、10元的人民币也分别是一个新版的,一个旧版的。

  (学生再展示角的、分的人民币)

  师:刚才这个小组的小朋友是把元和元放在一起,角和角放在一起,分和分放在一起。(板书:元、角、分)整理得很好,既清晰,又有条理。还有没有其他的整理方法?

  生:我们组是把大钱和大钱放在一起,小钱和小钱放在一起。大钱有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小钱有5角、2角、1角、5分、2分、1分。

  生:我们组是把都是1的放在一起,有100元、10元、1元、1角、1分;都是2的放在一起;都是5的放在一起……

  生:我们是把硬币放在一起,纸币放在一起。

  (2)、由学生的分类引出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板书: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3)、学生评价(你最喜欢谁的分法,为什么?)

  3、探索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提出问题:“老师这里有1元钱的橡皮,你能想到不同的付钱方法买到这块橡皮吗?”

  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讨论,然后把想好的方案说给大家听听。

  可能从以下几方面汇报交流:

  (1)、我直接付1张1元的

  (2)、我付2张5角的。

  (3)、我付5张2角的,还可以付10张1角的。

  (4)、我还可以付1张5角和5张1角。

  ……

  引导:“同学们想出的付钱方法还真多,哪位同学能说说元和角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学生归纳,教师板书:1元=10角。

  4、换钱游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

  (1)师生间进行换钱游戏

  师:现在老师有一张5角的人民币,想换有1角和2角的零钱,谁愿意帮老师的忙?(学生自由发言)

  (2)生生间进行换钱游戏

  1个5分的可以换( )个1分的;

  1张2角的可以换( )张1角的;

  1张5角的可以换( )张1角的;一张5角可以换( )张2角和( )张1角的。

  1张1元的可以换( )张5角的,还可以换( )张2角的;

  ……

  三、巩固提高。

  谈话: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可真棒,人民币王国的国王呀想考考大家了,你愿意接受挑战吗?

  1.完成48页的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订正。

  2、买卖东西交易活动(实践活动)

  出示各种物品及价格

  a、教师卖,学生买。(教师出示真实物品及价格让学生付钱)

  b、学生卖,教师买。(目的是训练学生找钱)

  c、学生卖,学生买。(四人小组合作,用模拟人民币和标有价格的模拟物品小纸图片进行交易活动。)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很好,你们学会了什么?老师希望同学们把今天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五、作业。

  课本第53页第1、2题。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元 角 分

  1元=10角

  教学反思:

  《认识人民币》是在人教版第二册的教学内容。 对于“人民币”学生都再熟悉不过了,对于它的用途,更不用我们去讲。在上这个单元之前,本以为课会很好上的,但是上了之后,我感到好难好难,完成得还不是很顺利。这让我思考了许久,为什么呢?总结了原因,有以下几点:

  1、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对于面值大的人民币,孩子们接触的太少了,有些孩子认知出现了混乱,如:2元与2角辨认不清楚。孩子们经过观察、比较终于能很快辨认了,非常高兴。因为面值比较大,不便于老师为学生准备学具,见不到真人民币,一切都变的抽象了,因而给后面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转换带来困难。当然我也准备了真的人民币。可效果不是很好,因为人民币太小,太少,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看的很仔细。

  2、在人民币兑换这个环节上,我是通过让他们利用自己的学具换出老师所说的多少人民币或是怎样拿这些钱,如:4元3角、50元、80元6角等。但是在这个环节上,学生的学具又小又多,十分的杂乱,使得整个课堂的纪律有些难以控制。40几位学生的差距也很大,优生早就换好,可差生半天都找不到所要用的人民币。如何让优生和差生都能很快的兑换出人民币呢?这点还有待进一步的思考研究。

  3、部分学生对于买东西的题型缺乏生活经验,甚至有的小朋友对于“营业员应找回多少元?”、“购物者应该付多少元”、“至少需要带几张十元的钱”等等理解困难,所以课后我还设计一个“红领巾小卖部”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如何正确有效的使用人民币,同时掌握人民币的兑换的方法。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6)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优选【二十】篇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1

  教学中还有许多处理欠佳的地方需要反思,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定要不断完善。

  1、有购物经验但在支付方式上欠灵活,课后要做进一步的拓展。

  2、学生有一定小组合作意识,但是如何相互交流,如何互相整合意见,学生仍然存在困难,合作学*时倾听意识模糊,需要在今后的小组合作学*中,进一步指导,提高小组合作学*效率。

  3、合作式学*,落实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人数多的班级,一节课下来,总会有一部分同学成了观战者,需要老师、小组长、小组同学密切关注,引导他们也要积极参加小组活动。

  4、一年级的学生贪玩好动,组织纪律也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有待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吸取教训,组织所有学生有效学*。

  5、教具准备不够充分,老师自己可以准备能够在黑板上粘贴移动的钱币,也可以帮学生准备小信封装好钱币,让学生操作完后能够及时摆好。

  起初,我选课题的时候就很纠结,是选课堂比较容易掌握的算理新课,还是这种课堂很“活”的操作应用课,最后还是决定挑战自己,突破自己的固有状态。在这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几次试课的.效果都不如人意,期间多亏了师傅张迎春老师的耐心指导,最后呈现的效果对比上学期末的汇报课还是有了质的进步。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城南的一年是非常难忘的一年,现在的状态较之学生时代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虽然目前我还只有一年的功力,但我会继续汲取养分,在慢慢积累中,实现更好的自己。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2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兴趣。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遵循“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一数学思想,通过观察学生购物的画面,了解人民币的作用,进而引入新课,认识人民币。通过兑换游戏和模拟购物等活动加深对各种面值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他们参与的欲望和学*的兴趣。

  2、创设自主、合作学*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中,要充分估计学生的起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出发,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灵活处理教材。如:认识人民币之前,先让学生自己分一分手中的人民币,有的同学可能会分成纸币和硬币,也有的同学可能会分成分币、角币和元币,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接着安排学生分组交流自己认识的人民币。最后,组织全班学生认识分币、角币和元币。

  3、充分利用直观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物图和实际的人民币的直观作用,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受到爱祖国、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教育。让学生通过找、认、摸、比、摆,从感性到理性,认识与理解了元、角、分,并初步掌握了它们之间的换算方法,学会元、角、分的简单计算。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3

  本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人民币的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是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前我为孩子们留了课外实践作业:回家数出自己积攒的人民币。

  通过课外实践活动,使课内的学*活动得以延伸,通过数自己的存钱活动,为本节课做了准备,既巩固了本节所学,又并再一次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数学的价值,享受成功的乐趣。

  本节课根据一年级学生爱玩、活泼、好动的特点,以创设生活情境为主线,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创设能激活学生已有经验的情境,让学生的知识经验系统化,数学化。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在实际操作中体验。采取小组合作的学*方式,教师积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的机会,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学*,学会合作,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在愉悦的心情中学数学,做数学,创造数学。

  1、体现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的特点,使课堂生活真正贴*学生生活,贴*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满活力

  2、加强问题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重视对待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不足之处是:在讨论时,个别学生没有充分讨论。个别同学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还是掌握不好。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4

  在教学环节上,我努力做到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在教学方法上,我放手让学生看钱、认钱、换钱、摆钱、购物等活动,让学生为主体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自己寻求答案,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把学*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在突破1元=10角时,我选择送红包的方式问学生“你想要哪个红包?”学生听到送红包,个个兴趣盎然,将我本节课的重点突破的同时,也将本节课的学*气氛推向了至高点。

  在教学中,我增强了一名后进生自信心,碍于自己是后进,课堂上面想说,却不知怎样开口,我在耐心引导不见成效的情况下,让他感受到了我对他的重视和希望,最后,他在全班同学面前用响亮的声音证明了自己也是可以的。

  不足之处:在认钱环节中,由于我的疏忽,忽略了同桌认钱这一重要环节,使学生未能体验到同桌互助的喜悦;指生利用展示台进行认钱时,只请了两名同学进行展示,未能给其他孩子们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说认钱方法过多,显得哆嗦。

  改进方向:通过《认识人民币》这节课的学*,使我收获很大。首先,作为一位年轻教学经验不多的老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读懂教材,备教材、备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主动学*、探索。放手让学生去想去学。多点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5

  这是第三次磨课,感觉自己进步很大,会深入思考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怎么结合。现在闭着眼睛都是想这句话该怎么表达,怎么说孩子喜欢听,怎么说孩子能听懂。这就是磨课带来的收获吧!现在我把自己第三次的教学设计和课堂进行一下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兴趣

  课始我出了一个谜语引起本课课题,创设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接下来在认钱、换钱、购物这些过程中,均设了不同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过程中;无论哪一个情境的`创设都是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利用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学*过程中没有丝毫疲倦的感受。

  二、注重学具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直观体验。

  学生在换钱的活动中,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游戏,增强了课堂的活跃性。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孩子们喜欢活动体验和游戏体验,喜欢好玩的课堂,我充分满足学生的心理,在课堂上学生用手触摸学具,用游戏感受开心气氛,在玩的过程中就巩固了所学知识。

  三、数学思想在教学中有效的渗透

  在换钱的过程中,我在向学生渗透着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这种思想的渗透对学生后续学*知识起着一定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蕴涵着许许多多的数学思想,这些数学思想的渗透对学生日后学*都有一定的帮助,让这些数学思想成为学生数学思考的一种支撑。

  当然,我的课还有很多缺点,比如说教师语言不够规范,有时候有点随意;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很单一,都是“你真棒!”“不错!”这几句评价语。而且在接下来的复*中,还要加强学生书写格式的规范。总之感谢这次磨课活动,在接下来的过程中,我要更加打磨自己的课堂,让自己有一节高质量的公开课!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6

  网课期间,一直都有登录河南省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台,去听名师专家的课,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以前没有机会听到这么多专家、名师的课,随着这次网络教学的开展,我们的生活和学*、工作都发生了改变。深刻意识到教师已不再是信息的传递者,需要更高层次的教育教学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教学的各个环节,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

  名校课堂学*,适应学情,为学生科学规划了作息时间、学科课程,制定了共同的学*内容,多*台播放,满足学生的.需要。

  名校课堂,主动听课,使我在思想上、专业理论知识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课堂上,认真聆听名师的讲解,学到了不少经验,受益匪浅。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7

  一、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

  我个人认为本课的重点就应该是让学生能够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能够会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够灵活应用已有的经验来解决付钱、找钱、换钱能实际问题。而这些本领的获得更多的需要学生自己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

  所以在上课时,我采取了通过让学生自主学*来认识人民币。因为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学生并非是一张白纸,因为这是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所以在上课的时候我是先让学生自己来说一说对人民币有哪些认识。通过交流了解到其实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有的甚至已经知道1元就是10角。在此基础上我就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来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而课本上的1元面值的人民币现在市面上已经很少了,我就让学生看了一下,了解了一下,更多的是让学生来介绍市面上流通较多的版本。学生介绍的很好,不仅能说出看到人民币上的数字和单位可以看出它的面值,还能说出为了防伪上面还有水印,还可以怎样来识别真币和假币等等。

  学生在介绍的时候很积极主动,尽管他们介绍的内容有的甚至与本课无关,但是内容很全面,有的甚至是我都还不了解的,让学生来唱主角,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也体现了教学相长。

  二、可以发挥小组活动的优势,解决问题。

  做一做中有一个练*是给学生3种人民币,问学生拿出5角,可以怎样拿?这道题的方法不止一种,而学生往往不容易找全,更容易把5角换成5个1角和几个2 角,不明白题目的意思,我想,如果在这里我就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和同桌交流,最后到4人小组里说一说,那样效果会好一些的.,让学生逐步找到最全的方法。先自己思考是让学生养成一种独立思考问题的好*惯,在自己有了一定的思考之后,再和其他同学交流,可以比较自己的答案和别人不同的地方,获得更多的方法,以开拓自己的思路。最后全班总结交流,得到最完全的拿法。

  对于这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采用小组学*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丰富了课堂活动的形式,也能起到促进学生主动学*的作用,不能怪学生的.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8

  《认识人民币》是新课标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的内容,本单元课主要是引导小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1元=10角、1角=10分简单的换算,下面是我对《认识人民币》的几点反思: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教学。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见得多用得少,特别是大面额的币种,可以说他们对人民币只有最初步的认识,对于要用到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个交换的原则只有初步的意识,对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并不熟悉。

  我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调整教材,因需设教。

  一、课堂教学中,创造性地利用教材。

  书上教学的是如今已过时的第四版人民币,而现在市场上流通使用的大多是最新版的第五套人民币只有极少量的第四套人民币。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既然学是为了用,我果断地决定将第五套人民币作为重点主要教学。当然考虑到目前市场上仍有少

  量第四版人民币流通,我也将它们在新课导入时做了简单介绍,促进学生自主迁移、灵活应用。

  二、这节课以“知识竞答”为主线,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

  把认识人民币的全过程用看一看→认一认、说一说→分一分→换一换→填一填的活动串连在一起,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活动整体。在这一动态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如认识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采用互相介绍的.形式,这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经验库中的储存被充分调动。学生之间互相补充,互相完善,主体性与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述;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索,又有教师恰当的引导和点拨,使整个教学活动形成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叉互动。在这一互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均等的参与机会,每个人的才能都得到了充分展示。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真正使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实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的目的。

  三、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呈现出求知若渴的状态。

  学生在学会辨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的基础上,自然地进入了对人民币单位的认识的学*。一个颁奖活动巧妙地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着。通过4个装有同样多人民币的特殊奖品的派送,得出“1元=10角”这一结论,同时也学会了元、角之间的兑换。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主动性,而且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分币虽然已停止流通,但作为人民币的又一单位同样有教学的必要,尤其是角与分的进率。考虑到学生刚刚经历了探求元与角的进率的过程,具有此认知基础及经验基础。因此,我让学生猜测。学生很顺利地进行了迁移,大胆提出“1角=10分”。在最后揭晓知识竞答比赛结果时,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下思维无比活跃,自然地引到下一节课关于人民币的计算,又一次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四、我时刻关注学生,激励评价。

  本节课我的评价并不仅仅局限在学生学*的结果上,更多的是关注学生活动的过程、情感的体验、方法的指导层面。如:当学生自主认出并介绍如何认识1元以后,我适时评价:“你观察真仔细,说的也很清楚。”为其他学生的认币、汇报做了示范性指向。还不断的变换语言:真聪明、太了不起了、回答得真出色等等。这是我发自内心的赞美,极大地激发了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我们的数学学*从生活中来,要回到到生活中去。在实际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会使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这节课不足的是,没有安排购物的实践活动。为了弥补不足,我还要联系家长配合我们的教学,通过课后生活的实践,达到最终的目标。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9

  从本课中可以看出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课堂参与率高,而且思维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反思整节课,我感悟到这节教学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对教材进行选择、重组和再创造,用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一、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

  教学认识1元和元以下人民币人事时,同桌合作交流后反馈,请学生“上来向大家介绍你认识的人民币”,进而追问:“你们怎么知道每张人民币是多少钱呢?”学生的思维由发散指向集中,指出认识人民币的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渗透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时,力求自然的,避免僵硬的说教,当学生介绍人民币提到到**时,我立刻抓住机会提问:“看到**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想到了国家、我们国家的**、***等等,自然就有孩子想到“要爱护人民币”。

  小学教学中强调进行学科整合。认识人民币这部分内容有很浓的生活味和活动味,但又得上出数学味。本人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儿童年龄特征,有效地进行了科学的整合,设计了“羊村运动会”为主线,把人民币的认识和元、角、分进率通过故事串起来教学,充分体现数学课中有活动,在活动中学数学。

  二、练*形式的多样化

  新课标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应丰富多彩。在本课中我能把枯燥无味的取币、换币、付币活动溶入到学生熟悉的购物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全过程。

  三、以原有的.生活经验为背景,给与学生探索的空间。

  人民币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见和使用的,但有关的知识又知道得不多。本课通过说一说、拿一拿、练一练等一系列的活动,给予学生探索、交流的时间、空间,从而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掌握知识。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10

  一、背景介绍

  人民币(俗称钱)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来说,已有一些认识,好像很熟悉,但在使用时就会发现,学生的认识还只是浮于表面。如何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使用人民币,培养学生自主学*、探究学*的数学兴趣,这堂课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课前带着部分学生去商场,看商品特别是文具的价格,购买了一些不同的文具,并把整个过程拍成了录像,在课堂上结合其他活动,适当使用录像,发现效果不错。

  二、案例描述

  教学前我在商场拍了一组本班学生去文具店买文具的录像,我首先让学生观看录像,学生看到自己的同学参与拍摄录像,一下子兴趣就调动起来了,边看边议论。这时我向学生提问:“小朋友,买文具需要什么?”学生纷纷抢着说:“钱!”“钱!”

  我接着问:“钱币的种类很多,你们见过哪几种钱币?”孩子们七嘴八舌:人民币、美元、港币、英镑……

  我趁热打铁:“我们新中国的钱币叫人民币。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去文具店买你们最喜欢的文具,好吗?”

  “老师,我会认!”

  在调起学生胃口后,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钱说:“小朋友们认识这些钱吗?你们谁能做小老师,教大家认认这些钱?”孩子们一看到真钱,一下子兴奋了,争先恐后地叫起来:“老师,我会。”“老师,我来。”……声音一个比一个大,课堂上一下子炸开了锅,使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本来事先打算领着同学们一起认一认,说一说的,看样子这样不行,我灵机一动,说:“同学们都认识,都想说,很好,能不能把你知道的有关人民币的知识给你们小组里的其他同学介绍介绍呢?”然后每组各发两套不同面额的模拟人民币,各小组的同学拿的拿、认的认、摸的摸、说的说,我走到各组去听一听,嗬,还真行,从人民币的面额到图案、从字样到怎样辨真假,都说得头头是道,一位*时爱动脑筋的学生拿着一个1元的硬币说:“这是1元钱,正面是数字1元和汉语拼音1元,背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图案……”学生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其他同学,这样通过交流,互补、互学,进一步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

  “老师,我会分!”

  在学生认识人民币后,如何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经验,通过自己的分析与思考,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呢?我想放手试一试,让学生小组合作,把两套人民币进行整理分类,看看有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各组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后,想出了多种不同的分法,他们有的找,有的摆放,分出一种后,又试着另一种分法……当时,看到学生那种积极参与,认真思考,热烈讨论的学*氛围,我也被感染了。在汇报时,每个小组都有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有的学生兴奋地说:“我们组把都是‘1’的分成一类,有100元、10元、1元、1角、1分;都是‘2’的分一类;都是‘5’的分一类……

  有的学生不服气地说:“老师,我们认为纸币分一类,硬币分一类更简单一些。”

  另一组的学生马上站起来说:“老师,我们组是分新版和旧版的两类。”

  有一组在一边终于沉不住气了,“老师,我们组也有很多种分法,不过我们认为不管是纸币,还是硬币,把有“元”的分一类,有“角”的分一类,有“分”的分一类,这样更合理一些。”

  这时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想出了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边说边示范,把在场听课的老师都吸引到他们的活动中去了。在讨论不同的分法后,我说:“你们的分法都有道理,小朋友再看一看,哪一种分法最实用、最合理呢?”经过讨论,得出按“元、角、分”把人民币分类最好,然后引导学生按“元、角、分”把人民币整理分类,并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老师,我能行!”

  见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逐步深入,紧接着我有将学生的活动引入高潮,出示事先模拟好的一个文具店,有各种学生喜欢的文具并标明价格,比如:铅笔每支5角,橡皮每块1元,文具盒每个6元5角,刨笔刀每个12元3角……

  “小朋友,咱们今天的文具店想在咱们班招聘一批营业员,谁愿意应聘?”

  一只只小手齐刷刷举起来。

  “营业员可不容易当,算错了账,你可要赔的。”我开玩笑地说。

  “老师,我能行。”几乎所有的孩子自信地回答我。我看着孩子急切的样子,实在无法确定录取谁,只好对他们说大家轮流来当。几个“营业员”走到文具店前,当场穿上我事先准备好的“营业员”服饰,准备“工作”。其他学生跃跃欲试,想去买文具,这时我提出要求说:“你最想买哪两种文具?应该付多少钱?怎样付这些钱?能不能把你的想法先和你们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一起合计合计,然后拿好钱排队去买?”学生一听,又兴致勃勃地讨论起来。

  在商量好后,一名名“顾客”排着长长的队伍去模拟柜台购买文具。

  “顾客”1兴奋地告诉我说:“老师,我买一把尺子8角,一支铅笔5角,一共要花1元3角,我付2元,找回7角。”

  “顾客”2说:“老师,我买了1支圆珠笔1元,一个铅笔盒6元5角,一共要付7元5角,我给他8元,找回5角。”

  ……

  我不放心“营业员”,走到旁边观察,这时一个“顾客”给他10元,要买8元5角的文具,他不慌不忙地找出1元5角,我放心地笑了。“顾客”们买得清清楚楚,“营业员”们卖得明明白白。正当同学们买卖热烈时,下课铃声响了,我只好狠心打断同学们,说:“你们周末可以去商场帮妈妈买一些日用品,写一篇数学日记。”

  三、案例反思

  1、创设“愤悱”氛围,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数学的原动力――“我要学”

  教师是课堂教学心理环境、课堂氛围的直接创造者,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准学生的起点,发挥教师自身的创造性,以数学特有的美感与教师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魅力去感染学生,融抽象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本课教学之初,我先安排一段商店购物的录像,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迫切的想要了解今天的学*内容,随后教学过程中又设置了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买文具情境,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强烈兴趣,使学生进入“愤悱”状态,从而打开思维之闸,使学生进入一个强烈的“我要学数学”的境界,从而开发出学生自主探究学*数学的原动力。

  2、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体验自主探究学*的成功,让每一个学生都说――“我能学”

  数学知识的学*是学生从无知走向有知,从知之甚少走向甚多的过程。而现今,我们的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经受了太多的挫折感和失败感,这正是学生学*数学的最大敌人。因此要转变学生的学*方式,使学生主动、自主地探索数学知识,教师必须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课堂上我尽量给所有的学生展示自己、表现自我的机会,特别是不太善于表现自己的学生,我更多地关注,让每一个学生体验成功。在本课教学中我发现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购物方法,他们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实践,对于学生“出格”的回答不会因为不合自己的预想而轻易否定,而是相信学生,因势利导,让每一个孩子切实地体验到“我能学”。这正是学*内驱力的延续和增强,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有充分的学*数学的信心和热情。

  3、注重实践操作,培养自主探究学*的能力――“我会学”

  在学生有了数学学*的兴趣和热情后,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进到数学知识的王国中去遨游。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因而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其深厚的生活基础。要转变学生传统的数学学*方式,就要让学生在“做中学”,即在实践操作中,通过观察、思考、分析来获得有关的数学知识。有位名人说过:“听了就知道,看了就明白,做了才是真正懂了。”在上本节课之前,我进行了大量的准备,给学生准备了钱箱、信封等。学生从钱箱中找钱、亲自动手分一分,最后还设计了一个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在做中加深了对人民币的整体系统认识,在不停的活动中、游戏中将已有的经验数学化、系统化,而且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新性,掌握了数学学*的方式,从而使学生达到“我会学”的境界。

  4、注重数学知识与学生个人生活、个人成长的联系,巩固自主探究学*的成果――“学有用”

  在有趣的买卖过程中,学生不仅经历了付钱、找钱及加减计算等活动,还能及时处理购物时发生的简单情况,这样做,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融入社会实践,服务于生话,真正体现了学*数学知识的价值,使学生学*数学的兴趣长盛不衰,学*的动力源源不绝,从而形成学*数学的良性循环,使学生感到学*数学有用,这种有用不仅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更是指在学生个人成长、发展的路上有用。

  从上述案例中我体会到,学生学*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相信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以发挥学生学*的自主性、创造性。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11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本课教学内容为认识人民币,重点为认识人民币和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换算应用是本课的难点。本着目标,我针对重难点进行了以下设计:首先,教学认识人民币时:

  1.由于一年级的孩子对人民币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于是我设计提问“你们认识人民币吗”,学生都很自豪地表现自己,回答“认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不过,并不是每个孩子每张人民币都认识,所以在开展“认一认”活动时,我提出:“对照你面前的人民币,仔细看一看、摸一摸,和同桌说一说你认识哪些?还要说一说你是怎样辨认的?”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觉的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

  2.同桌合作交流后反馈,请学生“向大家介绍你认识的人民币”,进而追问:“你们怎么知道每张人民币是多少钱呢?”学生的思维由发散指向集中,指出认识人民币的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3.渗透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时,力求自然的,避免僵硬的说教,当学生介绍人民币提到到**时,我立刻抓住机会提问:“看到**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想到了国家、我们国家的**、***等等,自然就有孩子想到“要爱护人民币”。

  4.针对这一重点,设计练*:想想做做1“连一连”、想想做做2“填一填”和取币游戏。

  其中,“填一填”后引申问题:

  “它们是这两张卡片的价钱,老师用1元钱能买到卡片吗?”渗透7角、1元、1元3角的比较,是一个小延伸,也为以后的学*作铺垫。另外,不少的人民币教学中,都有认识人民币后,教师报面值学生拿人民币的强化训练,而我将其设计为小猴摘桃游戏,要求学生“先说出是几元、几角或几分,再找到人民币举起来”,不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口、手、脑并用,达到了较好的强化效果。第二,教学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时:1.我创设情境,提出:“买钢笔1元钱,小明可以付钱?”当有学生指出1元就等于10角时立刻予以肯定,然后带着全班同学一起数一数,明确1元=10角。角和分的`进率采用让学生猜的形式,学生受到元与角的启发,不难猜出1角=10分。2.虽然使学生知道1元=10角、1角=10分并不难,但对其的应用是本课的难点,所以,对元、角、分进率的小结不可忽视。我指出:“也就是说,10个1分就是1角,10个1角就是1元,我们的钱就是这样积少成多的,1分钱也不能浪费哦!”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元、角、分进率的理解,还渗透了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一举两得。 3.针对这一难点,我将教材中的“试一试”情境化,“小红也想买这本1元的笔记本,可她身上都是5角的,她要付几张5角就是1元?”“小刚身上都是2角的,他要付几张2角才是1元?”学生在解决换钱的问题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元、角、分进率的理解与掌握,也有了一定的成就感。第三,综合练*力求扎实而不乏拓展,有层次而不乏应用性。1.想想做做3“怎样拿出5角钱”,我增加了一个1元硬币,学生想出第五种拿法:付1元钱,找回5角。既是针对前面难点的应用——“扎实”,也为后面的学*打下基础——“拓展”。2.想想做做4,我引用游戏中的小猴:“小猴亮亮开了一家文具店”让学生同桌轮流当营业员,用1元整钱买卖。很多人民币的教学中,常常直接以大组或全班为单位进行买卖,为了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我改为以同桌为单位,力求练得扎实。同时还要不乏拓展,于是,我将这一题的物品进行变更,为“橡皮2角、铅笔5角、小刀9角、自动铅笔7角、直尺3角”,设计了以下几个层次性问题:a、他们都用1元钱买了一件自己喜欢的物品,谁能用1元钱买2件物品?b、谁能用1元买到这里最多的物品?c、“给你1元”“找你1角”,“你猜我买了什么?”这节课的不足点就是学具准备不够精当,认识人民币时课堂比较混乱,学生认不完不甘心,耽误时间。 查看更多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12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会经历购物,所以在一年级就安排认识人民币的内容,是非常有意义的。本课时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是带领学生一起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课前请家长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购物实践活动,家长也反馈:*时比较注重孩子能力的锻炼,所以半数学生经常会在购物时进行付款、找零等活动。课前还对学生进行了交流调查,发现大多数孩子对人民币是有初步认识的,能够正确区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所以根据这些实际情况,就把本课时的重点放在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和元、角、分之间的进率。难点是在取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部分,认识人民币面值。

  主要分为三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是通过小组互助的形式,让学生交流自己认识的人民币,并说说是怎么认识的。第二环节是全班交流,以不同单位的人民币为顺序,分别认识1元、1角、1分,比较认识到都是1,但是单位不同,面值也是不同的。并且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学生认识到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可以通过人民币上的数和文字来区分人民币。第三个环节是进行一个相应的练*。教学中,学生的表现是非常积极的,交流也比较到位,但是这里漏了一个单位的比较。最好在学生认识单位元、角、分后,能够进一步明确元是比角大的人民币单位,角比分大。

  第二部分,认识人民币之间的联系,单位之间的进率。

  因为学生已经有过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这个部分的交流是比较顺利的。通过模拟的购物活动,帮老师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的兴趣,也促使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晰人民币之间的进率,一举两得。

  第三部分,应用人民币。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活动,怎样拿出1元2角?学生通过交流,能够找到多种方法,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进一步提高要求:进行有序的思考,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和小结。最后一题练*,也在书本原有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了充实,希望学生通过探讨交流,能够进一步拓展思维,不论在审题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都有进一步的提高。

  因为这是第一次使用未来教室,在教学设计时,还要想好如何与信息技术整合,所以对于整节课而言,不论教学设计还是环节安排上,可能还都是有不尽人意之处。希望今后能够准备更加充分些,更好地利用起未来教室的各项功能,为未来的教学服务。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13

  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学生都见过人民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我把认识的重点定在人民币的换算上,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难理解的,教材中人民币的兑换是用文字题方式出现的,而我则把它容入学生的购物活动中,其实人民币的兑换就是不同的方法付钱,如拿1元,有些学生没有1张1元时,可以想办法用5角或2角的凑齐1元,先学会小面额的,由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中,我采取小组合作学*的方式,为学生设计了看钱、摸钱、认钱、比钱、换钱、取钱、购物等活动,让学生以小主人的身份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自己寻求答案,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而教师始终是一个合作者和引导者、质疑解难者,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渴望,希望得到教师、同伴的认可,在整个活动中,让学生畅所欲言,对于每个孩子的真情告白,都给以热情鼓励或表扬,“你真棒!”“你们真了不起!”等充满激情的话语,营造了*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兴趣浓厚,信心十足。学无止境,进入了最佳学**状态的学生,往往会产生满脑子的“为什么”,所以,在本 节课的最后一环节,我为学生创造机会,进行质疑问难,使学生的探索活动进入更深的境界,也许有的问题是老师都解决不了的,这不更加体现了学无止境吗,或许还是吸引学生永住直前,不断探索的动力呢。

  细读新课标,发现合作交流是数学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合作式学*,落实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人数多的班级,一节课下来,总会有一部分同学成了观战者。另外一个就是人人都来动手操作的烦恼。人民币的认识是操作性很强的内容,动手操作是本节课重要的学*方式,原准备给每生一整套人民币实物,但由于数额太大,最后还是改成了先用人民币学具进行整体感知,到了关健时候才使用真币,致使整节课下来多了取币收币的步骤,便有操作活动太锁碎的感觉,有待改进。还有就是一年级的学生贪玩好动,组织纪律也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有待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吸取教训,不断学*。

  第一环节:教学认识1元及1元以下人民币

  1、一年级的孩子对人民币已有一定生活经验,于是设计提问“你们认识人民币吗”,学生都很自豪地回答“认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不过,并不是每个孩子、每张人民币都认识,所以在开展“认一认”活动时,我提出2人一组仔细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你认识哪些?还要说一说你是怎样辨认的?”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觉的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

  2、同桌合作交流后反馈,请学生“上来向大家介绍你认识的人 民币”,进而追问:“你们怎么知道每张人民币是多少钱呢?”学生的思维由发散指向集中,指出认识人民币的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3、渗透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时,力求自然的,避免僵硬的说教,当学生介绍人民币提到到**时提问:“看到**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想到了国家、我们国家的**、***等等,自然就有孩子想到“要爱护人民币”。

  第二环节:教学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1、引用教材中的情境,提出:“1元钱,小明付10角可以吗?”当有学生指出1元就等于10角时立刻予以肯定,然后带着全班同学一起数一数,明确1元=10角。

  2、虽然使学生知道1元=10角并不难,但对其的应用是本课的难点,针对这一难点,我将教材中的“试一试”情境化,“小红也想买这本1元的笔记本,可她身上都是5角的,她要付几张5角就是1元?”“小刚身上都是2角的,他要付几张2角才是1元?”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14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兴趣。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遵循“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一数学思想,通过观察学生购物的'画面,了解人民币的作用,进而引入新课,认识人民币。通过兑换游戏和模拟购物等活动加深对各种面值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他们参与的欲望和学*的兴趣。

  2、创设自主、合作学*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中,要充分估计学生的起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出发,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灵活处理教材。如:认识人民币之前,先让学生自己分一分手中的人民币,有的同学可能会分成纸币和硬币,也有的同学可能会分成分币、角币和元币,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接着安排学生分组交流自己认识的人民币。最后,组织全班学生认识分币、角币和元币。

  3、充分利用直观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物图和实际的人民币的直观作用,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受到爱祖国、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教育。让学生通过找、认、摸、比、摆,从感性到理性,认识与理解了元、角、分,并初步掌握了它们之间的换算方法,学会元、角、分的简单计算。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15

  国内外教育改革普遍认同的一个观点,那就是一名优秀教师的成长无一例外显示在课后反思中学会教学是他们获得发展的重要历程。美国学者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它体现了教师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正是基于此点考虑,我们才决定以教师的教学反思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本学期,针对老师们没有写反思的经验、方法,不知如何下手,我们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从六安路小学请来了张宁老师给我们指导,传授经验,谈体会。而我们对老师的要求是:每课必写教学反思,可写长处,亦可写短处,可三言两语,亦可详写、细写,每月要有两篇反思在组内交流。在本学期的教学反思书写活动中,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两点:

  一、通过张宁老师的指导,我们知道了如何去书写教学反思,在书写教学反思中我们知道了书写的整个过程是怎样的。

  1、反思什么?是我们写反思的目标对象,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A、教学定位;

  B、课堂的动态生成;

  C、教学设计、教师的活动、教学效果;

  D、教学的预设;

  E、教学的资源。我们只有明确了反思的.对象,才能去写好反思。

  2、怎样去写好反思。我们在写反思时,可以抓住课堂中的一个闪光点来写,亦可对教学中的败笔之处来反思,反思时要注意对学生的分析,对自我的剖析,如果现在对上过的课再上一遍,能否做到将自己的败笔之处删去,在写教学反思时,我们要根据教学的四大环节去运用不同的策略,才能写好反思。

  二、我们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运用以下几种反思策略,这也是我们本学期教学反思书写中收获较大的一部分。

  1、教学环节反思策略。我们通过对教学环节的分类,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反思:

  A、教学目标:通常教学目标包含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B、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等同于教材内容,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否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教学中能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否善于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

  C、教学过程:要根据设定的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根据模式选择最恰当的策略。

  D、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既要有量,又要有质。

  2、教学行为反思策略。我们可把课堂分为:教师教的行为,学生学的行为和师生互动行为。教师教的行为应包括:显示行为、对话和讨论行为。学生学的行为应包括:注意参与、交往、思维、情绪等行为,而师生互动行为则应有:接纳学生的情感、表扬或鼓励学生、接受学生意见、学生自发提问等。

  3、教学问题反思策略:教学问题有别于教学事故,是可作探讨的问题,可从自我反省角度去探讨,可以从听课教师的角度、学生的角度去探讨。

  本学期的教学反思书写是我们写反思活动的开始,而我们的反思性教学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是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强调学会教学和学会学*、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是以增强教师道德感为基准。一个优秀的教师成长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激发教师终生学*的自觉性,不断地反思会不断发现困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学,书海寻宝。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灵感,探索教材内容的新的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学生学*的新方式;让我们一起努力,做一个勤学的善于反思的优秀教师。而我们教师的《认识人民币》一课的反思,最能代表我们本期教学反思活动的收获。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16

  本节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这节课的:

  1、由于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人民币,有的时候还使用人民币,因此我通过谈话式教学法在激发学生的已有经验同时进入今天的学*内容。这样既吸引学生的学*兴趣又可以搞笑的完成教学目标。

  2、在讲述人民币的特征时,孩子由于自身发展规律限制讲述的不够全面,此时我在学生讲述的时候及时给与补充,让孩子有清晰的.了解。

  3、在讲述进率问题的时候,通过给孩子发红包这一小游戏开展让学生在玩中学,印象深刻的记住人民币之间的进率是10,并让孩子在练*本上书写加深印象。

  4、在人民币分类时,我给出按照纸币和硬币的分类,让孩子思考按照单位来分类以此开发学生思维灵活性,明白数学学*的多样化。

  5、在做想想做做第3题的时候,解决怎样付1元2角这一开放性问题,再次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初步体验付款方式的多样性。

  课上完之后第一感觉就是上的不好,总感觉缺少一点什么。经过周校长和隗老师以及学校的同事评课之后犹如醍醐灌顶,受益匪浅。第一点上课之前必须熟读教师用书,深入了解教学目标。(反思自己对教师用书的态度,好像找到了些许原因,明确了改进的方向)第二点必须体现出教学的过程,教和学是两个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学,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性。第三点抛出一个问题一定要有作用,怎样才有作用呢?那就是抛出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对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只有学生思考了才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第四点在解决问题时,要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方法,为什么用这种方法?第五点组织学生学*活动,一定要在例题中进行探讨,不要在练*中探讨探究。直观引导教学,实物投影,让学生深刻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太物质化,提倡学生精神境界的奖励。

  通过这节课为我以后的教育教学敲了警钟,明确了自己的前进和努力的方向。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17

  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学生都见过人民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我把认识的重点定在人民币的换算上,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难理解的,教材中人民币的兑换是用文字题方式出现的,而我则把它容入学生的购物活动中,其实人民币的兑换就是不同的方法付钱,如拿1元,有些学生没有1张1元时,可以想办法用5角或2角的凑齐1元,先学会小面额的,由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中,我采取小组合作学*的方式,为学生设计了看钱、摸钱、认钱、比钱、换钱、取钱、购物等活动,让学生以小主人的身份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自己寻求答案,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而教师始终是一个合作者和引导者、质疑解难者,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渴望,希望得到教师、同伴的认可,在整个活动中,让学生畅所欲言,对于每个孩子的真情告白,都给以热情鼓励或表扬,“你真棒!”“你们真了不起!”等充满激情的话语,营造了*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兴趣浓厚,信心十足。学无止境,进入了最佳学**状态的学生,往往会产生满脑子的“为什么”,所以,在本节课的最后一环节,我为学生创造机会,进行质疑问难,使学生的探索活动进入更深的境界,也许有的问题是老师都解决不了的,这不更加体现了学无止境吗,或许还是吸引学生永住直前,不断探索的动力呢。

  细读新课标,发现合作交流是数学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合作式学*,落实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人数多的班级,一节课下来,总会有一部分同学成了观战者。另外一个就是人人都来动手操作的烦恼。人民币的认识是操作性很强的内容,动手操作是本节课重要的学*方式,原准备给每生一整套人民币实物,但由于数额太大,最后还是改成了先用人民币学具进行整体感知,到了关健时候才使用真币,致使整节课下来多了取币收币的步骤,便有操作活动太锁碎的感觉,有待改进。还有就是一年级的学生贪玩好动,组织纪律也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有待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吸取教训,不断学*。

  第一环节:教学认识1元及1元以下人民币

  1、一年级的孩子对人民币已有一定生活经验,于是设计提问“你们认识人民币吗”,学生都很自豪地回答“认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不过,并不是每个孩子、每张人民币都认识,所以在开展“认一认”活动时,我提出2人一组仔细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你认识哪些?还要说一说你是怎样辨认的?”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觉的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

  2、同桌合作交流后反馈,请学生“上来向大家介绍你认识的人民币”,进而追问:“你们怎么知道每张人民币是多少钱呢?”学生的思维由发散指向集中,指出认识人民币的.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3、渗透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时,力求自然的,避免僵硬的说教,当学生介绍人民币提到到**时提问:“看到**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想到了国家、我们国家的**、***等等,自然就有孩子想到“要爱护人民币”。

  第二环节:教学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1、引用教材中的情境,提出:“1元钱,小明付10角可以吗?”当有学生指出1元就等于10角时立刻予以肯定,然后带着全班同学一起数一数,明确1元=10角。

  2、虽然使学生知道1元=10角并不难,但对其的应用是本课的难点,针对这一难点,我将教材中的“试一试”情境化,“小红也想买这本1元的笔记本,可她身上都是5角的,她要付几张5角就是1元?”“小刚身上都是2角的,他要付几张2角才是1元?”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18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会经历购物,所以在一年级就安排认识人民币的内容,是非常有意义的。本课时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是带领学生一起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课前请家长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购物实践活动,家长也反馈:*时比较注重孩子能力的锻炼,所以半数学生经常会在购物时进行付款、找零等活动。课前还对学生进行了交流调查,发现大多数孩子对人民币是有初步认识的,能够正确区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所以根据这些实际情况,就把本课时的重点放在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和元、角、分之间的进率。难点是在取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部分,认识人民币面值。

  主要分为三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是通过小组互助的形式,让学生交流自己认识的人民币,并说说是怎么认识的。第二环节是全班交流,以不同单位的人民币为顺序,分别认识1元、1角、1分,比较认识到都是1,但是单位不同,面值也是不同的。并且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学生认识到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可以通过人民币上的数和文字来区分人民币。第三个环节是进行一个相应的练*。教学中,学生的表现是非常积极的,交流也比较到位,但是这里漏了一个单位的比较。最好在学生认识单位元、角、分后,能够进一步明确元是比角大的人民币单位,角比分大。

  第二部分,认识人民币之间的联系,单位之间的进率。

  因为学生已经有过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这个部分的交流是比较顺利的。通过模拟的购物活动,帮老师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的兴趣,也促使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晰人民币之间的进率,一举两得。

  第三部分,应用人民币。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活动,怎样拿出1元2角?学生通过交流,能够找到多种方法,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进一步提高要求:进行有序的思考,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和小结。最后一题练*,也在书本原有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了充实,希望学生通过探讨交流,能够进一步拓展思维,不论在审题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都有进一步的提高。

  因为这是第一次使用未来教室,在教学设计时,还要想好如何与信息技术整合,所以对于整节课而言,不论教学设计还是环节安排上,可能还都是有不尽人意之处。希望今后能够准备更加充分些,更好地利用起未来教室的各项功能,为未来的教学服务。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19

  今天数学学*《认识人民币2》。课前我让学生准备人民币的学具。整节课我设计了3部分,先是认识人民币的面额,再是数钱,最后是换钱。数钱环节,学生特别兴奋。我说钱数,学生快速摆出,比一比谁摆的快,再看看同桌的摆法是否相同,在看看小组中有几种摆法。学生会摆钱了,自然就会数钱了,紧接着的看图说钱数的练*题顺利就过了。

  换钱环节,我让男生拿一张一元钱,女生想办法用五角钱换男生的一元钱,看谁最先成功。很快学生就兴奋起来。我的话音一落,就有学生举起手来。再让男生说说为什么同意对换。很快就得出了1张1元钱能换2张5角的。同样再进行其他面额的对换游戏。一节课学生在玩得不亦乐乎,最后总结了本课的'知识点。

  这节课我和学生们都很轻松,快乐。学具的使用提高了课堂的质量,今后的数学课我会尽量让学生准备学具。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20

  我之前没有教过一年,但是听其他老师说过《认识人民币》是个“烫手的山芋”。由于现在很多家长都是采用了手机支付,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年级的孩子们有现金去购物的体验特别少,而且这个单元还涉及到了单位换算这个很抽象的知识点。《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是疫情期间在家网课学*的,通过检测发现孩子们掌握的情况不是特别好,人民币单元之间的换算是同学们的难点,因此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将大部分的时间放在学生掌握单位换算上,通过换钱的活动让学生熟练掌握元与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在实际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的复*环节:

  第一环节:复*旧知,引出课题

  通过复*旧知,了解学生对人民币面值的掌握情况。同时巩固旧知,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只有单位相同,相应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大部分孩子都能很注意观察课件,,认清人民币上的面值,明确单位。

  第二环节:“换钱”活动

  在买东西时经常会碰到的换钱的问题。通过换钱的活动丰富学生对较大面值人民币的认识。重点让学生明确一张10元可以换成10张一元;一张100元可以换成10张10元。在换钱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每种人民币的认识以及理解不同面值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第三环节:在购物活动中解决实际问题

  既然认识了钱,就是为了要学会买东西,因而我设计了“小小售货员”的活动,让同学们唤起日常生活经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练*。

  我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有以下几点细节需要改进:

  1、练*题太多了,一节课下来,老师特别累,学生也特别累。所以要减少*题量,单位换算和解决问题都特别重要,一节课讲不完,下次课把重点放在复*单位换算。

  2、在人民币兑换时,如果我多创设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利用他们手里的学具多摆一摆、多换一换,可能效果更好一些。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7)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汇总20篇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1

  有关人民币的教学一直困扰着我,虽然每个孩子都认识钱,都花过钱,但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单独使用的人民币都是小面额的。特别是我们农村的孩子,一般只用过1角、2角、5角、1元、2元的人民币,极个别家庭比较好的学生有时拿过5元的人民币,对于更大面额的,家长不会放心地教给学生。

  因此人民币的学*对学生来说一直是云里雾里,首先是人民币的'换算,学生都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但是一到作业上这些知识就全抛到九霄云外了。比如:

  2元=()角,1元3角=()角,

  30角=()元,46角=()元()角。

  其次是换钱,学生在换钱时,脑子了就会一片糊涂,无从下手,只有发呆的份。其实他们*时在2个2个、5个5个、10个10个数数时却数得特别好,在钞票面前就全都失灵了。于是我就告诉学生换钱就是2个2个、5个5个、10个10个数数,我还要求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摆着手指头说一说。比如:一张10元的能换()张1元的,换()张2元的,()张5元的,学生读完题后,开始和我一起掰手指头数起来。

  第三是付钱,拿真钱学生清清楚楚,一到练*就开始乱了阵脚,不知付了多少,怎么付钱。比如:一支铅笔3角钱,一本日记本1元1角钱,小华买了一支铅笔和一本日记本共要多少钱,怎么付钱?学生都会计算:3角+1元1角=1元1角,但是不会表达怎样付钱。有几个学生居然说:拿一张1元的和一张4角的,我为他们见过4角的人民币吗?他们摇摇头,但是下次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第四是解决实际问题,弄不清付的钱、买物品的钱以及找回的钱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于是我就在课堂上模拟开商店时让学生分组来当顾客和收银员,学生在现实活动中表现的还很不错。看来,现实和课堂有很大差距,可是为什么要对一年级的学生把人民币的知识弄的那么复杂?只要生活经验丰富,现在面临的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2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过程应当表现为一个探索与交流的过程——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课堂交流是学生课堂学*、交往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交流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

  在“人民币的认识”教学中,我从实践、反思到再实践、再反思,真正领悟到有效的课堂交流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性。

  第一次教学:热闹的交流过程和出乎意料的交流效果。

  问题之一:一个书包25元,买这个书包可以怎样付钱?在学生明确题意后,展开了一系列教学过程。

  师: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想一想,你准备怎么付这25元钱?你有几种不同的付钱方法呢?看谁想的方法多!

  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

  在学生交流时,我及时板书并以“你是怎么想的”来引导学生表述思路,以“还有不同方法吗”来组织学生进一步交流。在教师的鼓励下,整个交流过程相当热闹,在接下来的购物活动中学生得出的方法很多很多,有的甚至得出了用各种分币和角币来付钱。

  课后,我对此活动的教学比较满意,因为在教学中,体现了数学问题的`开放性,学生思路开阔,交流充分。在当天的家庭作业中,我设计了一道同类型的练*题:小明买一盏台灯要48元钱,他可以怎样付钱?请你写出三种不同的付法。在我看来,从那么多种方法中写出三种,要求应该不高。然而,在第二天交上来的作业中,居然有较多学生写不出三种,尤其是一些学困生,只写出一种甚至连一种也没写对。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我陷入了沉思。

  通过反思,我明白了在课堂上一些看似热闹的场面并不代表学生知识的掌握。

  在学生热闹的交流中,教师听懂了每个学生的想法,学生呢?事实上,除了几种常规的付钱方法外,其余的付钱方法几乎就是几个优秀生的“专利产品”,他们你争我抢地进行发言,使课堂气氛显得很热闹。而大多数学生却成了“配角”,他们听得一知半解。个别学困生在课堂上根本就是一个看客,连最基本的方法都不理解,更何况其他的方法呢!热闹的交流过程只是表面现象,事实证明大部分学生没有真正参与交流,这样的交流也谈不上有效的交流。同时正确的方法并不一定是最合理的方法。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我的要求是答案越多越好,于是学生挖空心思去想不同的方法,导致出现了用各种角币分币去付25元钱的答案。应该说,这些答案是正确的,但仔细想想:这些答案与现实生活贴*吗?合理吗?有没有推广的必要呢?还有,在交流结束后,我说“在这么多种付钱方法中,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呢?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看似尊重学生的选择,却与实际生活不符合。生活中人们的付钱方式不是因为喜欢就用固定的某一种,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简便的付钱方法,所以这个环节也存在着不合理的因素。

  在第二次教学中我注意巧妙地引导交流和追求高质量的交流效果,在另一个班级改进了该题的教学。针对于学生提出的方法,让其他孩子说说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接着问:你们觉得刚才这么多付法中哪种付起来最简便呢?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因为它只要拿出两张人民币就行了,多快啊!

  课后,我用同样的题目来检测,学生的正确率较高,而且大多数学生所写的付钱方法比较简便,符合生活常规。可见,本次的交流是有效的。

  学生有效的交流,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给了我很多启发。

  课堂上学生交流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让每个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示给老师听吗?仅仅是为了体现课改“转变学生的学*方式”这一理念吗?我认为,有效的交流过程应该是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相互碰撞、相互沟通的过程,是学生思维成果共享的过程。使学生在思维交锋中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不同智力水*、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学生实现了“互补”,实现了共同提高,从而取得交流的实效。

  有效的交流过程是培养学生形成优化意识的过程

  学生经过自主探索问题,各自对问题有了不同的看法,这时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交流机会,让学生了解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但仅仅如此是不够的,我认为,引导学生在诸多方法中通过比较、分析,体会方法的合理性,找出简便的方法是有效交流的必要条件之一。学生在有效的交流中也真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如此紧密!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淡化活动的形式,把精力放到注重活动的实质上,即活动中到底要让学生学到什么。可以肯定的是:有效的课堂交流必然会产生师生、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或唤起认同,或触动联想,或产生争议,或激发疑虑……从而使交流的内容更趋于丰富、生动、全面、准确和深刻,进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我们需要有效的课堂交流!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3

  课后,笔者对此题的教学比较满意,因为在这题的教学中,体现了数学问题的开放性,学生思路开阔,交流充分。在当天的家庭作业中,笔者设计了一道同类型的练*题:小明买一只书包要48元钱,他可以怎样付钱?请你写出三种不同的付法。在笔者看来,从那么多种方法中写出三种,要求应该不高。然而,在第二天交上来的作业中,居然有较多学生写不出三种,尤其是一些学困生,只写出一种甚至连一种也没写对。问题出在哪儿呢?笔者立即找学生谈话,这才了解到较多的学生只记得自己想出的付钱方法,对别人的那么多方法“当时好像知道,但过后便忘记了”。

  反思

  一、热闹≠有效

  在学生热闹的交流中,教师听懂了每个学生的想法,学生呢?事实上,除了几种常规的付钱方法外,其余的付钱方法几乎就是几个优秀生的“专利产品”,他们你争我抢地进行发言,使课堂气氛显得很热闹。而大多数学生却成了“配角”,他们听得一知半解,于是就有对别人的那么多方法“当时好像知道,但过后便忘记了”的情况出现。个别学困生在课堂上根本就是一个看客,连最基本的方法都不理解,更何况其他的方法呢!热闹的交流过程只是表面现象,事实证明大部分学生没有真正参与交流,这样的交流也谈不上有效的交流。

  二、累积≠建构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将学生的汇报结果全部罗列出来,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这些方法。事实上,学生想出的方法存在一定的重复,这种杂乱无章地罗列出来的知识只是量的累积,而不是质的建构;不仅不能帮助学生合理建构知识体系,也不利于学生应用知识时对信息的提取。如果教师能及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归类将各种方法整理沟通,并通过板书表现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肯定能加速实现“量的累积”到“质的建构”的飞跃。

  三、正确≠合理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要求是答案越多越好,于是学生挖空心思去想不同的方法,导致出现了用各种角币去付52元钱的答案。应该说,这些答案是正确的,但仔细想想:这些答案与现实生活贴*吗?合理吗?有没有推广的必要呢?还有,在交流结束后,教师说“在这么多种付钱方法中,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呢?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看似尊重学生的选择,却与实际生活不符合。生活中人们的付钱方式不是因为喜欢就用固定的某一种,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简便的付钱方法,所以这个环节也存在着不合理的因素。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4

  第二次上课选用的是一(1)班的学生,一(1)班的学生相对比较活泼,在换钱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对人民币换算方面掌握得还不错,但是到了解决问题这一关时,涉及到找钱的题时,对于中下等程度的学生来说难度很大,教学效果不理想。

  反思,发现根源可能在以下几方面:

  1、在家上网课期间,学*新课时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很多孩子20以内的退位减法学*得不太好,20-6计算结果出现错误。所以在找回多少钱时算错。所以*常还得加强孩子们的口算能力。

  2、学具的缺乏:在*常的上课中,使用学具得特别少,实际操作比较少,效果当然不理想。

  3、家庭教育参差不齐导致学生学*差异大:教学中发现孩子们学*差异很大,*时在家家庭教育氛围好点的学生自理能力比较强,可能接触人民币比较多,他们掌握起来又快又好,都能为那些掌握不好的孩子当老师,相反那些*时不大接触钱的孩子学*起来特别费劲。

  4.对于解决问题的能力练*缺乏得很少,在遇到活动方案解决问题时,很多孩子根本不理解题意,所以不会应用题。

  所以我在接下里的复*中,让孩子们把课本上最后一页的模拟人民币学具剪下来,让孩子们多玩学具,在玩的过程中学*人民币。同时,要加强解决问题的练*,引导孩子从题目中,知道哪些数学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还要培养孩子们养成检验的*惯。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5

  有关人民币的教学一直困扰着我,虽然每个孩子都认识钱,都花过钱,但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单独使用的人民币都是小面额的。特别是我们农村的孩子,一般只用过1角、2角、5角、1元、2元的人民币,极个别家庭比较好的学生有时拿过5元的人民币,对于更大面额的,家长不会放心地教给学生。

  因此人民币的学*对学生来说一直是云里雾里,首先是人民币的换算,学生都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但是一到作业上这些知识就全抛到九霄云外了。比如:

  2元=()角,1元3角=()角,

  30角=()元,46角=()元()角。

  其次是换钱,学生在换钱时,脑子了就会一片糊涂,无从下手,只有发呆的份。其实他们*时在2个2个、5个5个、10个10个数数时却数得特别好,在钞票面前就全都失灵了。于是我就告诉学生换钱就是2个2个、5个5个、10个10个数数,我还要求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摆着手指头说一说。比如:一张10元的能换()张1元的,换()张2元的,()张5元的,学生读完题后,开始和我一起掰手指头数起来。

  第三是付钱,拿真钱学生清清楚楚,一到练*就开始乱了阵脚,不知付了多少,怎么付钱。比如:一支铅笔3角钱,一本日记本1元1角钱,小华买了一支铅笔和一本日记本共要多少钱,怎么付钱?学生都会计算:3角+1元1角=1元1角,但是不会表达怎样付钱。有几个学生居然说:拿一张1元的和一张4角的',我为他们见过4角的人民币吗?他们摇摇头,但是下次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第四是解决实际问题,弄不清付的钱、买物品的钱以及找回的钱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于是我就在课堂上模拟开商店时让学生分组来当顾客和收银员,学生在现实活动中表现的还很不错。看来,现实和课堂有很大差距,可是为什么要对一年级的学生把人民币的知识弄的那么复杂?只要生活经验丰富,现在面临的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6

  认识人民币是苏教版第二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根据以往的经验,孩子对这部分内容十分感兴趣,前两轮实验教师也形成和积累了较为成熟和理想的教学模式。能否在此基础上再次创新,对我来说充满了挑战。

  人民币对一年级孩子来说并不陌生,但孩子们对人民币的认知水*差距是很大的,有的孩子可能生活经验丰富一些,不仅认识人民币而且能进行简单的使用和换算,有的学生因为*时不接触人民币,很少实际运用,所以认识人民币这方面能力比较弱,甚至没有能力,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种难度我把它理解为进行探索创新的原动力。孩子眼中的人民币到底是什么样的。是课本上的知识?是能带来快乐的花纸,是一种象征国家的骄傲还是一种诱惑,这使我陷入了思考,书本知识是抽象的,人民币却是真实的存在着。通过教学研讨我们提出了4个值得探讨和反思的问题。

  1、提供什么样的背景情境。

  2、孩子有什么样的知识基础。

  3、采用什么样的合作形式。

  4、如何进行知识的巩固和内化。

  下面就我的教学体会具体谈一谈。

  1、提供什么样的背景情境。

  使用人民币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对于孩子来说人民币也充满了诱惑,教孩子使用人民币不光是简单的认识币值,进率,还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这决不是一节课可以做到的。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备课组的老师展开了讨论,本节教材书上给出了一个在小商店购物的情景,这是最*常朴实的场景了,孩子即熟悉又感兴趣,但我们通过思考提出了一种想法,人为什么到商店去,是因为有购物的需要,需要什么,买什么,这才是理性的消费者,那这节课我们为什么要带孩子到商店买东西呢?是因为我们要教孩子认人民币,要孩子学*使用人民币的方法。如果情景使用不得当,难免让孩子产生“假”的感觉,失去学*的兴趣,但这节课又不能没有了情景,情景可以让孩子产生购买的欲望,孩子强烈的购买欲望是本节课学*的动力。

  经过两节课的教学尝试,我们丰富了本节课的情境,把本课的背景情境定为“爱心活动”,取名叫“爱心义买”,教学时我先出示了一些贫困地区孩子在艰苦条件下认真学*的图片,让孩子的心灵受到了震动,然后提出今天的学*任务,通过今天的学*,购买一件你最喜欢的文具,并自愿把它捐献给需要帮助的同学们。同学们一呼百应,情绪高昂,场面是比较感人的。这样一来,孩子的购物活动有了明确的目标,一节课被一条情感主线从前到后贯穿起来,孩子在学*人民币知识的同时,还受到了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这样的一种形式,孩子不仅没有降低学*的积极性,反增添了一份责任感,可以说提高了孩子学*的内驱力。

  通过实际操作发现,这种形式最大的弱点就是需要占用比较多的时间来进行组织,容易让德育目标的实施冲淡了知识目标,有可能导致一节课的任务无法在40分钟内完成,而且不同的老师驾驭的能力又不同,差别就更大了,把握不好度的话,这样的情境形式反到成了负担,起不到教育的功效还拖了课堂教学的后腿。如果过于简化了这种组织过程,又会产生一种“作秀”“走形式”的感觉,还不如不用呢!我想这种矛盾的解决对我们教师确实提出了挑战,也应该成为今后我们探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教育的一个好题材。

  2、孩子有什么样的知识基础?

  这个问题本来是被我最忽视的一个问题,因为本课的知识和别的课不一样,联系生活实际的东西比较多,一开始我想,孩子特别是城市孩子这方面的经历和体验应该是比较多的嘛,存在的差距我也是有心理准备的,但两次教学实践后我大吃一惊,孩子对人民币的认知水*差距巨大,有的孩子不仅会认币,而且知道简单的换算,多数孩子所认的币种不全,还有部分孩子仅仅只了解一种到两种人民币,进率和简单的使用根本不知道。

  对孩子的'水*没有充分的估计,也是导致前两次教学尝试中认币环节的失败的原因。在改进时我调整了认币部分的教学策略,加强了孩子的拿、认、说的训练,并在孩子说出他们所知道的人民币后,把人民币散乱摆在屏幕上,让他们想一想怎样摆看起来就不乱了,渗透分类的思想,这个环节开始我没有把握,尝试后发现,分类对于孩子来说难度并不大,因为比较直观能看的到,所以孩子的分类方法比较丰富,我重点引导了两种,一是按单位分,分成元、角、分三种;二是按材质分,分成硬币和纸币。有了分类的经历就巩固了孩子对人民币的认知水*,为下面使用人民币打下了基础。

  3、采用什么样的合作形式?

  这是我这次教学尝试中体会较深的地方,最先采用的四人一小组的方式,每组安排了一个组长负责,但低年级孩子的能力是有限的,小组活动不是搞不起来,就是闹哄哄、乱糟糟的,出现了能力较强的孩子包办代替,能力差的孩子不知所措的问题,活动看起来热热闹闹,其它并没有落到实处,走了形式,从购物活动一开始,老师基本已经失去了对课堂的引导和调控能力。后来我们分析问题是不是出在小组长身上,或是课桌椅摆放的形式影响了孩子的合作,基于分析的结果我们改进了合作方式,改四人一小组为六人一小组,精选了能力强的同学担任组长,并把学生的课桌椅重新进行了摆放,让六人小组采取围坐的形式。这一下减少了小组的数量,每个小组的组长都是比较能干的孩子,纪律一下好了许多,课堂环节好象有条不紊了。当我正暗自庆幸时,一个问题又出现了,我们发现小组合作中的弱者更弱了,参与的机会更少了,不参与的人数更多了,在购物活动中能干的孩子能买到两件甚至三件文具,能力差,胆子小的孩子一件都没买到,在认币环节中体现更明显了,让孩子们交流他们所认识的人民币时,有一定基础的孩子能滔滔不绝,没基础的孩子不仅一言不发,而且不停的摆弄手中的纸币。看来是“能干”的小组长“震”住了他们。参与交流合作的群体大了势必导致群体中的弱者失去锻炼的机会,考虑到对象是一年级的孩子,我放弃了这些合作形式,在认币阶段采用同位合作交流的形式来完成,争取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锻炼机会,在购物活动中安排了四个购物柜台,每个柜台聘请了两名爱心售货员,这样让孩子在购物环节中可以轻松自由的在4个柜台中自由选购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增强了趣味性和真实性,同时渗透公德教育,并在活动中充分指导孩子购物的技巧,找钱的窍门,对于那么确实有困难的同学,老师真正有机会去引导他和鼓励他们了,这样尝试后活动的实效性明显增强了。同时我们也总结出一条经验,合作要注意面向全体,人人参与,帮扶要面向个体,要有针对性,体现不同的人在学*中的不同体验和收获。

  4、如何进行知识的巩固和内化

  课上活动了,孩子更多参与了,那么动笔练的机会和时间就变少了,本课我在每个教学环节都安排了与之相适应的练*,力求形式多样一些,多为主题服务一些。趣味是吸引孩子学*的动力,本课的教学活动“爱心商店”的营业活动结束后就进入了反馈阶段,这个阶段就是对本节课知识的深化的巩固。我采用了“记者采访”的形式,让孩子谈一谈自己是怎样购物的,付了多少钱,找回多少钱。学生都非常感兴趣,也十分乐意回答,但实际教学中我这一块我完成的不够理想,交流的量太小了,大多数同学都没有机会说,这也是下次教学中需要思考和改进的地方。

  经过反思,我提出了对本课的这几点思考。当然这节课的问题还有很多,不能一一尽叙,我们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努力改进。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7

  本课内容是浙江版《快乐生活》一年级上册中的教学内容。由于上学期学生对于分辨数字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把这一部分内容安排到这学期。教材中安排了3个内容,分别是认识1角人民币、认识5角人民币和5个1角是5角的关系。这节课我设计的是认识1角和5角人民币,课前学生们已经能熟练分辨数字,学*了“角”这个字,具备学*这节课的基础知识。

  这节课我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1角和5角的人民币,能正确辨别。

  2.知道人民币的两种形式,掌握辨别人民币的方法。

  3.知道钱的用途,懂得要爱护人民币。

  我设计了以下教学内容:

  1.让学生了解我们国家钱的名称—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用途。

  2.让学生感受人民币两种形式—硬币和纸币,让学生体验。

  3.通过图片和实物相结合的认识方法,认识1角和5角人民币。

  4.体验人民币的用途,设计用5角钱买棒棒糖,让学生对人民币面值的大小

  有初步的概念。

  5.认识1角和5角的纸币,教育学生要爱护人民币。

  我淡化了教材中1角和5角纸币的认识,省去了1角和5角硬币背面图案是认识。

  上完这节课,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1.要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在认识硬币和纸币这个环节中,我初步的设想是让学生看课件了解一下。刘老师提出要让学生充分感知,课堂中我就让学生自己摸一摸硬币和纸币,学生通过自己的感知能很快知道硬币和纸币的区别。在巩固练*中,我让学生体验用5角钱买棒棒糖。现在学生能知道5角钱能买到棒棒糖,而1角钱不可以,更进一步知道了1角和5角的区别。经过学生自身体验学*到的知识,学生掌握得比较好。

  2.要注重方法的讲解。这节课我强调辨认人民币中数字和单位文字这一种认识的方法,充分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和辨别,A组的李启能较好地掌握方法去认识5角的硬币和纸币,并能说出自己是怎么知道的。对于其他B组这个方法认识较困难的学生,我增加了形状大小的对比和颜色的对比,希望学生能掌握其中的一种方法。

  3.训练方法要循序渐进。在认识1角人民币时,我考虑到1角钱的硬币比较小,学生认识起来会比较困难,所以我设计了让学生先认识放大的图片然后再过渡到认识实物。在认识5角时,我考虑到5角硬币颜色特殊,学生认识起来应该没有问题,所以在认识5角时就省去了一些环节,所以在最后巩固练*时学生认识5角就没有认识1角那么熟练。

  4.课堂上要加入实物投影仪。在课堂上用到的实物硬币次数比较多,如果课堂上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对比,可能效果会好很多。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8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过程应当表现为一个探索与交流的过程——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课堂交流是学生课堂学*、交往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交流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

  在“人民币的认识”教学中,我从实践、反思到再实践、再反思,真正领悟到有效的课堂交流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性。

  第一次教学:热闹的交流过程和出乎意料的交流效果。

  问题之一:一个书包25元,买这个书包可以怎样付钱?在学生明确题意后,展开了一系列教学过程。

  师: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想一想,你准备怎么付这25元钱?你有几种不同的付钱方法呢?看谁想的方法多!

  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

  在学生交流时,我及时板书并以“你是怎么想的”来引导学生表述思路,以“还有不同方法吗”来组织学生进一步交流。在教师的鼓励下,整个交流过程相当热闹,在接下来的购物活动中学生得出的方法很多很多,有的甚至得出了用各种分币和角币来付钱。

  课后,我对此活动的教学比较满意,因为在教学中,体现了数学问题的开放性,学生思路开阔,交流充分。在当天的家庭作业中,我设计了一道同类型的练*题:小明买一盏台灯要48元钱,他可以怎样付钱?请你写出三种不同的付法。在我看来,从那么多种方法中写出三种,要求应该不高。然而,在第二天交上来的作业中,居然有较多学生写不出三种,尤其是一些学困生,只写出一种甚至连一种也没写对。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我陷入了沉思。

  通过反思,我明白了在课堂上一些看似热闹的场面并不代表学生知识的掌握。

  在学生热闹的交流中,教师听懂了每个学生的想法,学生呢?事实上,除了几种常规的付钱方法外,其余的付钱方法几乎就是几个优秀生的“专利产品”,他们你争我抢地进行发言,使课堂气氛显得很热闹。而大多数学生却成了“配角”,他们听得一知半解。个别学困生在课堂上根本就是一个看客,连最基本的方法都不理解,更何况其他的方法呢!热闹的交流过程只是表面现象,事实证明大部分学生没有真正参与交流,这样的交流也谈不上有效的交流。同时正确的方法并不一定是最合理的方法。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我的要求是答案越多越好,于是学生挖空心思去想不同的方法,导致出现了用各种角币分币去付25元钱的答案。应该说,这些答案是正确的,但仔细想想:这些答案与现实生活贴*吗?合理吗?有没有推广的必要呢?还有,在交流结束后,我说“在这么多种付钱方法中,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呢?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看似尊重学生的选择,却与实际生活不符合。生活中人们的付钱方式不是因为喜欢就用固定的某一种,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简便的付钱方法,所以这个环节也存在着不合理的因素。

  在第二次教学中我注意巧妙地引导交流和追求高质量的交流效果,在另一个班级改进了该题的教学。针对于学生提出的方法,让其他孩子说说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接着问:你们觉得刚才这么多付法中哪种付起来最简便呢?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因为它只要拿出两张人民币就行了,多快啊!

  课后,我用同样的题目来检测,学生的正确率较高,而且大多数学生所写的付钱方法比较简便,符合生活常规。可见,本次的交流是有效的。

  学生有效的交流,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给了我很多启发。

  课堂上学生交流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让每个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示给老师听吗?仅仅是为了体现课改“转变学生的学*方式”这一理念吗?我认为,有效的交流过程应该是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相互碰撞、相互沟通的过程,是学生思维成果共享的过程。使学生在思维交锋中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不同智力水*、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学生实现了“互补”,实现了共同提高,从而取得交流的实效。

  有效的交流过程是培养学生形成优化意识的过程

  学生经过自主探索问题,各自对问题有了不同的看法,这时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交流机会,让学生了解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但仅仅如此是不够的,我认为,引导学生在诸多方法中通过比较、分析,体会方法的合理性,找出简便的方法是有效交流的必要条件之一。学生在有效的交流中也真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如此紧密!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淡化活动的形式,把精力放到注重活动的实质上,即活动中到底要让学生学到什么。可以肯定的是:有效的课堂交流必然会产生师生、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或唤起认同,或触动联想,或产生争议,或激发疑虑……从而使交流的内容更趋于丰富、生动、全面、准确和深刻,进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我们需要有效的课堂交流!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9

  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程度,把人民币这一概念的学*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认识面值不同的人民币的`币值。通过兑换人民币,让学生明白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最后开展主要用元、角为单位进行的各种购物练*。使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功能,学会简单购物,并了解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数学的兴趣。整节课中把学知识和用知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人人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本节课的最大特点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了开放性、实践性、趣味性很强的活动。如:怎样将不同面值的钱整齐地归类;用1元1角钱买玩具,有多少种取钱方法;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和谐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合作与交流,生生互动,轻松、愉快地认识并学会了如何使用人民币,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方法和实践能力。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10

  今天要先表扬自己,同时再跟自己提一个要求。表扬:根据教材,推测出了隐藏在显性知识点后的隐性思维要求,这是教材解读上的进步。要求:重视课程标准,重视教师用书。这两类书,应该熟读精思,利于教学重难点的掌握。

  例题:16元钱正好能买下面哪两种物品?棉花糖4元、不沾钩6元、玩具汽车7元、童话书9元。

  关于解决人民币“正好”问题,我的思考。

  一、学生需要有的基础:能够正确计算人民币的简单加减法计算。

  二、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1、理解“正好”就是不多不少,正好等于多少。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有序排列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需要掌握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想。为以后用有序排列的方法解决后续更复杂问题,打下基础。

  三、网络直播课堂后,学生家庭作业出现的情况:

  1.直接勾选出答案

  2.直接只写出一个算式

  3.把所有可能用算式表示出来了,但没有说最后答案。

  关于解决人民币“正好”问题,教师用书要求

  教材解读:

  1.让学生继续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重点在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罗列和尝试——调整策略.

  2.在阅读理解环节,知道“正好”就是所买物品价格总和为16元。

  3.尝试和罗列是解决问题最基本的两种策略。这里重点教学调整的方向性和罗列的有序性,指导学生有序思考。

  4.“做一做”巩固所学的策略,让学生体会有序思考的优势。计算不是重点,重在策略,只要学生能够有序思考,并找到一种结论即可。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数据进行教学。

  对比发现,自己确实有些许进步,表扬表扬,哈哈。感性激动之后,还需要理性总结,才能进一步成长,随将感想记录如下:

  今日看到这个问题,能够思考到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关键,是自己的一大进步。但能够有这个进步,源于对教师用书的重视,同时曾经在三年级讲过类似的问题。由此可以,教师用书的重要性以及对小学数学1-6年级教材熟悉的重要性。

  思考中意外发现:数学教学的很多理论,方法是在不断的利用并逐步升级的过程。想起了两年前备考招教,一个前辈给我建议:“把整个六年的书,都放在一起,抓一个知识点,然后把每一册出现的这个知识一起看,更利于你对教材的把握”。但那时,心浮气躁,未曾实施,计划接下来要去试着这样做。

  附今日狂想曲:

  (一)目标: 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都得到重视,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获得成就感,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觉得自己很重要。在有限的时间,给更多不同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计划方案: 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分4个周期,每周一总结。记录每节课提问学生的次数,以及提问学生的'个数,可以录制音频的方式记录。整理下自己每节课,每周,会提问多少学生,为在课堂上给孩子更多展示机会做准备。

  (二)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计划:为我的学生也是为我自己建立一个数据库。每节课后,以类似本文的模式记录自己的课后反思以及学生易错点。从而促进自己对教材及学生的更深的了解。便于以后,制定出更利于学生学*和成长的方案,并形成自己的工作常规。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11

  国内外教育改革普遍认同的一个观点,那就是一名优秀教师的成长无一例外显示在课后反思中学会教学是他们获得发展的重要历程。美国学者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它体现了教师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正是基于此点考虑,我们才决定以教师的教学反思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本学期,针对老师们没有写反思的经验、方法,不知如何下手,我们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从六安路小学请来了张宁老师给我们指导,传授经验,谈体会。而我们对老师的要求是:每课必写教学反思,可写长处,亦可写短处,可三言两语,亦可详写、细写,每月要有两篇反思在组内交流。在本学期的教学反思书写活动中,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两点:

  一、通过张宁老师的指导,我们知道了如何去书写教学反思,在书写教学反思中我们知道了书写的整个过程是怎样的。

  1、反思什么?是我们写反思的目标对象,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A、教学定位;

  B、课堂的动态生成;

  C、教学设计、教师的活动、教学效果;

  D、教学的预设;

  E、教学的资源。我们只有明确了反思的对象,才能去写好反思。

  2、怎样去写好反思。我们在写反思时,可以抓住课堂中的一个闪光点来写,亦可对教学中的.败笔之处来反思,反思时要注意对学生的分析,对自我的剖析,如果现在对上过的课再上一遍,能否做到将自己的败笔之处删去,在写教学反思时,我们要根据教学的四大环节去运用不同的策略,才能写好反思。

  二、我们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运用以下几种反思策略,这也是我们本学期教学反思书写中收获较大的一部分。

  1、教学环节反思策略。我们通过对教学环节的分类,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反思:

  A、教学目标:通常教学目标包含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B、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等同于教材内容,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否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教学中能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否善于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

  C、教学过程:要根据设定的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根据模式选择最恰当的策略。

  D、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既要有量,又要有质。

  2、教学行为反思策略。我们可把课堂分为:教师教的行为,学生学的行为和师生互动行为。教师教的行为应包括:显示行为、对话和讨论行为。学生学的行为应包括:注意参与、交往、思维、情绪等行为,而师生互动行为则应有:接纳学生的情感、表扬或鼓励学生、接受学生意见、学生自发提问等。

  3、教学问题反思策略:教学问题有别于教学事故,是可作探讨的问题,可从自我反省角度去探讨,可以从听课教师的角度、学生的角度去探讨。

  本学期的教学反思书写是我们写反思活动的开始,而我们的反思性教学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是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强调学会教学和学会学*、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是以增强教师道德感为基准。一个优秀的教师成长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激发教师终生学*的自觉性,不断地反思会不断发现困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学,书海寻宝。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灵感,探索教材内容的新的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学生学*的新方式;让我们一起努力,做一个勤学的善于反思的优秀教师。而我们教师的《认识人民币》一课的反思,最能代表我们本期教学反思活动的收获。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12

  一、教学熟悉1元及1元以下人民币

  1、一年级的孩子对人民币已有肯定生活体会,于是设计提问你们熟悉人民币吗,同学都很骄傲地答复熟悉!,激发了同学的积极性;不过,并不是每个孩子、每张人民币都熟悉,所以在开展认一认活动时,我提出2人一组认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你熟悉哪些?仍要说一说你是怎样识别的使同学在合作沟通中自觉的进一步熟悉了人民币;

  2、同桌合作沟通后反应,请同学上来向大家介绍你熟悉的人民币,进而追问:你们怎么知道每张人民币是多少钱呢?同学的思维由发散指向集中,指出熟悉人民币的方法,到达授之以渔的目的;

  3、渗透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时,力求自然的,防止僵硬的说教,当同学介绍人民币提到到**时提问:看到**你想到了什么?同学答复想到了国家、我们国家的**、***等等,自然就有孩子想到要爱护人民币;

  二、教学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1、引用教材中的情境,提出:1元钱,小明付10角可以吗?当有同学指出1元就等于10角时马上予以确定,然后带着全班同学一起数一数,明确1元=10角;

  2、虽然使同学知道1元=10角并不难,但对其的应用是本课的难点,针对这一难点,我将教材中的试一试情境化,也想买这本1元的笔记本,可她身上都是5角的,她要付几张5角就是1元?小刚身上都是2角的,他要付几张2角才是1元?同学在解决换钱的问题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元、角、分进率的懂得与把握,也有了肯定的成就感;

  三、换币嬉戏这是熟悉了进率之后很自然地引出的环节,也是买东西时常常会遇到的问题;

  这是这节课的难点,针对难点,我在同学知道了1元=10角后,创设故事情境,支配了1元钱的不同组成情形的练*;几张5角就是1元?5张几角才是1元?通过这个练*,为后面棒棒糖5角钱怎样付打好肯定的根底;同学在解决换钱的问题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元、角、分进率的懂得与把握,也有了肯定的成就感;

  四、模拟购物活动既然熟悉了钱,就是为了要学会买东西,因而最终的'环节我设计明白决实际问题:

  买东西;这一环节在教学中反而是学生得心应手的一环节,或许是和实际的生活体会相沟通而使得有了共鸣;如:同学依据提示猜本子的价格,看着物品的价格表,说说1元钱可以买什么?买1样,什么情形?买2样,又是怎样?买3样,1元钱够吗?等通过深化挖掘这类问题,同学解决的很好,只有少数同学〔缺乏买东西体会或是一些后进生〕略微有些困难,不过在讲解之后都能很好地完成;

  在示范怎样进行买卖活动后,我便组织同学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买卖嬉戏,最终要求营业员汇报卖掉了哪几样物品?算一算应收多少钱?并数一数实际收取的钱,力求练得扎实;当然教学中仍有很多处理欠佳的地方需要反思,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完善;

  1、同学在熟悉人民币时对其附加价值缺乏明白,对主辅币之间的十进关系没有上升到学问重点的高度;有购物体会但在支付方式上欠敏捷;

  2、同学有较强的观看爱好,但是观看角度不够宽泛,深度欠缺,同学开展水*差距较大;

  3、有肯定小组合作意识,但是如何相互沟通,相互整合看法同学存在困难,合作学*时倾听意识模糊,小组合作学*效率有待提升。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13

  人民币的认识是一年级下册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在**看似简单的人民币的换算却成了孩子学*的难点。

  对于人民币的三个单位:元,角,分。这三个单位之间的换算有不少学生根本搞不清楚。

  于是我从实际生活出发,例如一分钱根本买不到东西,一角钱可以买一颗糖,一元钱可以买10颗糖。从这个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感知人民币单位的'大小。

  一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十分有限,因此我用口诀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8元=()角

  “元”和“角”哪个单位大?

  学生会说是“元”大,用口诀:大化小,就变多。(大大)

  例如500分=()角

  学生会说分小,用口诀:小化大,就变少。(小小)

  人民币的加减法更是难点

  很多学生虽然会认,但是并不会算。

  这一知识点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实在很难。

  例1:5元5分+3元5角5分=()元()角()分

  看到那么长的一个算式,很多学生都会产生心理恐惧。

  我让他们先把这个想成很简单的算式,从“分”开始加,分加完后到“角”,最后到“元”。

  编成口诀就是:看到加,从“分”开始加。

  例2:8元4角―3元5角=()元()角

  减法的运算遇到退位和不同的单位就显得难了,

  于是我又编了一句口诀:看到减,单位化成一个样。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14

  《认识人民币》是在人教版第二册的教学内容。对于“人民币”学生都再熟悉不过了,对于它的用途,更不用我们去讲。在上这个单元之前,本以为课会很好上的,但是上了之后,我感到好难好难,完成得还不是很顺利。这让我思考了许久,为什么呢?总结了原因,有以下几点:

  1、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我采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方法。

  对于1元的人民币比较熟悉,但对于面值大的'人民币,孩子们接触的太少了,有些孩子认知出现了混乱,如:2元与2角辨认不清楚。孩子们经过观察、比较终于能很快辨认了,非常高兴。因为面值比较大,不便于老师为学生准备学具,见不到真人民币,一切都变的抽象了,因而给后面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转换带来困难。当然我也准备了真的人民币。可效果不是很好,因为人民币太小,太少,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看的很仔细。

  2、在人民币兑换这个环节上,我是通过让他们利用自己的学具换出老师所说的多少人民币或是怎样拿这些钱,

  如:4元3角、50元、80元6角等。但是在这个环节上,学生的学具又小又多,十分的杂乱,使得整个课堂的纪律有些难以控制。40几位学生的差距也很大,优生早就换好,可差生半天都找不到所要用的人民币。如何让优生和差生都能很快的兑换出人民币呢?这点还有待进一步的思考研究。

  3、部分学生对于买东西的题型缺乏生活经验,

  甚至有的小朋友对于“营业员应找回多少元?”、“购物者应该付多少元”、“至少需要带几张十元的钱”等等理解困难,所以课后我还设计一个“红领巾小卖部”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如何正确有效的使用人民币,同时掌握人民币的兑换的方法。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15

  在本次幼儿园开展的三优课数学赛教活动中,我与其他两位同一年级组的同事上的是同课异构的数学活动《认识人民币》。在组织这一活动前,我就和搭班老师商量事老师自己准备钱呢?还是让幼儿自己在家里准备了带来?如果老师自己准备的话就省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这样大家的钱都是统一的,要是让孩子带吧,那些硬币肯定会背孩子们不小心弄丢的,但汇过来想想,让孩子带钱来园,硬币会让孩子不小心弄丢,但幼儿“带”钱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让幼儿发现并探索、学*的过程,这样上起课来就方便多了。

  在活动开始前我给每个幼儿分发总额均为1元,但面值不同的.硬币,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幼儿已经能探索出这些硬币的关系,活动开始我以参观《纸币展览会》引起幼儿的兴趣,让他们认识从古至今的纸币,感知钱的不同,和它们的共同名字“人民币”,让幼儿找出现在生活中常用的人民币,接下来出示人民币中的硬币,让幼儿了解1角、5角、1元硬币,从硬币的大小来知道它们钱的面值不一样,让幼儿了解后带着分发的钱去购物,并用钱来收银员这来付钱,进一步让幼儿感知1元=10个1角,1元=2个5角,5角=5个1角。我在这个环节只是说一下有两个小朋友买了5角东西,其中一个小朋友给我一个5角,另外一个小朋友给我5个1角,有的小朋友买1元的东西,一个小朋友给我1个1元,一个小朋友给我2个5角,还有一个小朋友给我10个1角,其实我在这里应该立即把这个等价兑换的公式列举在黑板上,让幼儿一目了然,也可以避免幼儿在做练*时不知道从何下手,还有一个不足的地方就是买东西的环节,幼儿“买好东西”到下一个环节,幼儿一直都把东西抓在手里,觉得这样影响了孩子的注意力,我也没有明确买好后东西应该放在哪里,如果当时要是买好了,把钱付好了,再添加一个把买来的东西捐赠给希望小学的孩子们,这样东西就不会在孩子们手中碍手碍脚。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16

  《认识人民币》这个单元是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解决一些和购物有关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能正确、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进行合理、灵活地思考;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正确地收集、整理和加工相关信息;能正确地解决购物时常见的问题??要完成这些目标,要依赖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于“人民币”,学生都再熟悉不过了,对于它的用途,更不用我们去讲。但大部分学生的生活经验只是认识了人民币,如何能让他们正确的取币、换币、付币、找币,原本3个课时的课,是肯定不够的。

  首先,并不是每个孩子、每张人民币都认识,所以在开展“认一认”活动时,我让学生说说你认识哪些人民币,让他上台找出来展示给大家看,在交流中基本认识了人民币。在接下来的分一分的活动中,学生就能正确的分类,通过分类,知道了纸币和硬币。还知道了按元、角、分来分类。为下面认识人民币的几种辨认方法做好准备。

  其次,我发现学生对1元、5角较熟悉,认识很快,对它们的换算也得心应手。对于2角、1角、5分、2分、1分比较陌生,在换算“几张2角可以换成1张1元”时,只有班级里思维比较灵活的几个孩子积极举手。我想,要理解“几张2角可以换成1张1元”这个问题要用到“倍”的知识,再加上一年级小朋友很少自己花钱买东西,并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要用1角、2角的机会几乎是零,为了让学生明白“5张2角可以换成1张1元”,我先一张一张地出示2角,再用加法计算5张2角是10角,也就是1元,让学生直观理解元和角的换算,过程较繁琐,效果也不满意,因为有的学生很快就忘了。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只有单位相同,相应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在教学中,我也强调了这一点,半数以上的学生记性不错,很注意观察插图,认清人民币上的面值,明确单位,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糊里糊涂,看到数字就进行计算,出现了30元+2角=32元这类错误,于是又重点明确要求学生在计算时,要先换算成统一的单位名称再进行计算。

  还有一些小细节也需要注意:

  1、书上和练*册上的人民币有些是旧版的`,而学生现在用的几乎全是新版的人民币,所以对于旧版的不是很了解,于是在介绍人民币时,老版和新版的我都一起给学生看了,在后来的练*中也就没有问题。

  2、在课后练*中,有很多人民币兑换的实际问题,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利用学具盒中的假币自己先拿一拿,再做题。如:4元3角、50元、80元6角等

  这节课我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采取小组合作学*的方式,为学生设计了看钱、认钱、、换钱、摆钱、购物等活动,让学生为主体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思考。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17

  教学中还有许多处理欠佳的地方需要反思,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定要不断完善。

  1、有购物经验但在支付方式上欠灵活,课后要做进一步的拓展。

  2、学生有一定小组合作意识,但是如何相互交流,如何互相整合意见,学生仍然存在困难,合作学*时倾听意识模糊,需要在今后的小组合作学*中,进一步指导,提高小组合作学*效率。

  3、合作式学*,落实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人数多的班级,一节课下来,总会有一部分同学成了观战者,需要老师、小组长、小组同学密切关注,引导他们也要积极参加小组活动。

  4、一年级的学生贪玩好动,组织纪律也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有待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吸取教训,组织所有学生有效学*。

  5、教具准备不够充分,老师自己可以准备能够在黑板上粘贴移动的钱币,也可以帮学生准备小信封装好钱币,让学生操作完后能够及时摆好。

  起初,我选课题的`时候就很纠结,是选课堂比较容易掌握的算理新课,还是这种课堂很“活”的操作应用课,最后还是决定挑战自己,突破自己的固有状态。在这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几次试课的效果都不如人意,期间多亏了师傅张迎春老师的耐心指导,最后呈现的效果对比上学期末的汇报课还是有了质的进步。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城南的一年是非常难忘的一年,现在的状态较之学生时代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虽然目前我还只有一年的功力,但我会继续汲取养分,在慢慢积累中,实现更好的自己。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18

  这是叙事性案例研究——《认识人民币》的第三阶段(新行为阶段)由邹晓桃老师执教的一节课。邹老师在前两次教学的基础上,经过全组成员的讨论研究,反思上节课的教学环节实行怎样,进行改进,以求新理念的落实。这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反思活动的整个过程,我认为有如下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兴趣

  教学一开始,教师出示小朋友到商店购物的情境,学生马上联想到要用钱,产生学*动机,并初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后,又创设买价值6角的本子和价值1元的笔的问题情境,通过合作交流,体验不同的付款方法,学生有强烈的尝试欲望。在学*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后,老师创设1元钱能买哪些东西的购物情境,学生的学*情绪到了高潮,人人参与简单的购物活动,充分体验如何取币、付币、找币,体验1元钱的价值,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怎样区分不同的人民币,能怎样付款。这些都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而是让学生在分类中自主认识。充分利用学生购物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拿一拿自己最喜欢的人民币,并通过相互间的交流,认识面值在1元以内的各种人民币。教师尊重学生的意愿,引导学生观察图象、汉字、拼音、数字、颜色等特征,初步知道认识人民币的方法,由直观到抽象,建立数学模型。通过付款活动,买6角的本子、1元的笔,学生的思维被充分的激发,自主探索出了多种付币方法,并理解了1元=10角,为进一步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和模拟购物活动奠定基础,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领会不同的付款方式的共同点,让学生充分体验学*成功的喜悦。

  3.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买东西要付钱,1元以内的人民币可以买些什么,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怎样付2元4角钱快,使学生领会在购物中会根据实际情况而决定付款方式,既注重了算法多样化,又体现算法优化。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学*,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19

  人民币的认识是一年级下册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在**看似简单的人民币的换算却成了孩子学*的难点。

  对于人民币的三个单位:元,角,分。这三个单位之间的换算有不少学生根本搞不清楚。

  于是我从实际生活出发,例如一分钱根本买不到东西,一角钱可以买一颗糖,一元钱可以买10颗糖。从这个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感知人民币单位的大小。

  一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十分有限,因此我用口诀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8元=()角

  “元”和“角”哪个单位大?

  学生会说是“元”大,用口诀:大化小,就变多。(大大)

  例如500分=()角

  学生会说分小,用口诀:小化大,就变少。(小小)

  人民币的加减法更是难点

  很多学生虽然会认,但是并不会算。

  这一知识点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实在很难。

  例1:5元5分+3元5角5分=()元()角()分

  看到那么长的一个算式,很多学生都会产生心理恐惧。

  我让他们先把这个想成很简单的算式,从“分”开始加,分加完后到“角”,最后到“元”。

  编成口诀就是:看到加,从“分”开始加。

  例2:8元4角—3元5角=()元()角

  减法的运算遇到退位和不同的单位就显得难了,

  于是我又编了一句口诀:看到减,单位化成一个样。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20

  我授课的内容是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认识人民币》。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了解元角分的进率,会进行兑换等。

  本节课,我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采取小组合作的学*方式,为学生设计了看钱、认钱、分钱、换钱、购物等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思考。针对学生对人民币已有一定的浅显认识,但对元角分的关系又不是很清晰的实际情况,在上课初我利用“购物”这一谈话形式导入新课,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利用外币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出人民币。

  在开展“认人民币”活动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认识人民币,因为大部分学生都有购物经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小组交流中认识人民币。在接下来“人民币分类”的活动中,学生自己去操作、去感知、去实践,很轻松地完**民币的分类。通过分类知道了纸币和硬币,还知道按元、角、分来分类,进而进行兑换,了解进率。在活动学*过程中,我注重渗透品德教育。使学生懂得要爱护人民币,正确合理使用零花钱等。

  在购物环节,我让孩子们在小组内准备好钱购买自己所需要的物品。在模拟的购物环境中,进行生活经验的在现。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性学*过程,培养学生实际生活的购物能力。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还有很多不足:

  1、学生有较强的观察兴趣,但是观察的角度不够宽泛,细节观察不到位。

  2、学生有了一定的小组合作意识,但是如何相互交流、互相整合意见学生存在困难。合作学*时倾听意识模糊,小组合作学*效率有待提升。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8)

——《认识人民币》的教学反思范本5份

  《认识人民币》的教学反思 1

  《认识人民币》这个单元是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解决一些和购物有关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能正确、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进行合理、灵活地思考;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正确地收集、整理和加工相关信息;能正确地解决购物时常见的'问题??要完成这些目标,要依赖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于“人民币”,学生都再熟悉不过了,对于它的用途,更不用我们去讲。但大部分学生的生活经验只是认识了人民币,如何能让他们正确的取币、换币、付币、找币,原本3个课时的课,是肯定不够的。

  首先,并不是每个孩子、每张人民币都认识,所以在开展“认一认”活动时,我让学生说说你认识哪些人民币,让他上台找出来展示给大家看,在交流中基本认识了人民币。在接下来的分一分的活动中,学生就能正确的分类,通过分类,知道了纸币和硬币。还知道了按元、角、分来分类。为下面认识人民币的几种辨认方法做好准备。

  其次,我发现学生对1元、5角较熟悉,认识很快,对它们的换算也得心应手。对于2角、1角、5分、2分、1分比较陌生,在换算“几张2角可以换成1张1元”时,只有班级里思维比较灵活的几个孩子积极举手。我想,要理解“几张2角可以换成1张1元”这个问题要用到“倍”的知识,再加上一年级小朋友很少自己花钱买东西,并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要用1角、2角的机会几乎是零,为了让学生明白“5张2角可以换成1张1元”,我先一张一张地出示2角,再用加法计算5张2角是10角,也就是1元,让学生直观理解元和角的换算,过程较繁琐,效果也不满意,因为有的学生很快就忘了。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只有单位相同,相应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在教学中,我也强调了这一点,半数以上的学生记性不错,很注意观察插图,认清人民币上的面值,明确单位,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糊里糊涂,看到数字就进行计算,出现了30元+2角=32元这类错误,于是又重点明确要求学生在计算时,要先换算成统一的单位名称再进行计算。

  还有一些小细节也需要注意:

  1、书上和练*册上的人民币有些是旧版的,而学生现在用的几乎全是新版的人民币,所以对于旧版的不是很了解,于是在介绍人民币时,老版和新版的我都一起给学生看了,在后来的练*中也就没有问题。

  2、在课后练*中,有很多人民币兑换的实际问题,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利用学具盒中的假币自己先拿一拿,再做题。如:4元3角、50元、80元6角等

  这节课我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采取小组合作学*的方式,为学生设计了看钱、认钱、、换钱、摆钱、购物等活动,让学生为主体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思考。

  《认识人民币》的教学反思 2

  《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是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解决一些和购物有关的实际问题。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能正确、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进行合理、灵活地思考;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正确地收集、整理和加工相关信息;能正确地解决购物时常见的问题??

  要完成上述这些目标,是要依赖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于“人民币”,我觉得学生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对于它的用途,更不用我们去讲。所以在上本单元之前,以为会非常容易的,还曾想着压缩课时,但是开始之后,我才发现一切根本不是我所想的那样,原本3个课时的课,我足足用了一个星期,又复*了2天,直到今天还有相当一部分孩子迷迷糊糊。

  这让我思考了许久,怎么会这样呢?《人民币的认识》学生掌握起来难度很大,每次教学总感觉效果不理想,早就领教过它的“看似容易实则很难”,所以在课前我充分进行了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力求帮助孩子们轻松掌握本节课知识,觉得准备的比较充分了,但是上完课我还是感到不满意。

  再次反思,发现根源可能在以下几方面:

  1、教材与生活的脱节: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我让学生观察书上的插图,本以为那样可以更直观的让学生看到人民币。但由于我的

  疏忽,书上或练*题中的人民币有些是旧版的,而学生现在用的几乎是新版的人民币,所以对于旧版的不是很了解,当然我也准备了有关5套人民币的知识,可是只是匆匆认识,毕竟不是孩子们每天所见的,可效果不是很好,遇到旧版人民币的图时大多学生不认识,尤其是现在几乎不用的2元钱。还有孩子们年龄小,*时接触人民币机会少,他们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可能只限于收几百元压岁钱,绝大部分还是家长保管,*时家长很少让孩子自己去买物品,偶尔买的也多限于一两元的小东西,接触较多的是5角和1元,其他的几乎很少接触,所以他们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有难度,更不用说兑换人民币和买卖物品的计算,他们掌握起来更困难。

  2、学具的缺乏使得学*成为纸上谈兵:考虑种种因素,害怕让学生带人民币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没有让孩子们带学具,致使学*这部分知识成了纸上谈兵,没有实际操作,完全是靠想象完成,效果当然不理想。

  3、家庭教育参差不齐导致学生学*差异大:教学中发现孩子们学*差异很大,*时在家家庭教育氛围好点的学生自理能力比较强,可能接触人民币比较多,他们掌握起来又快又好,都能为那些掌握不好的孩子当老师,相反那些*时不大接触钱的孩子学*起来特别费劲。

  总之,以后的教学工作我要不断总结每一堂课的教学经验,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培养自身素质,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认识人民币》的教学反思 3

  这是第三次磨课,感觉自己进步很大,会深入思考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怎么结合。现在闭着眼睛都是想这句话该怎么表达,怎么说孩子喜欢听,怎么说孩子能听懂。这就是磨课带来的收获吧!现在我把自己第三次的教学设计和课堂进行一下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兴趣

  课始我出了一个谜语引起本课课题,创设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接下来在认钱、换钱、购物这些过程中,均设了不同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过程中;无论哪一个情境的创设都是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利用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学*过程中没有丝毫疲倦的感受。

  二、注重学具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直观体验。

  学生在换钱的活动中,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游戏,增强了课堂的活跃性。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孩子们喜欢活动体验和游戏体验,喜欢好玩的课堂,我充分满足学生的心理,在课堂上学生用手触摸学具,用游戏感受开心气氛,在玩的过程中就巩固了所学知识。

  三、数学思想在教学中有效的渗透

  在换钱的过程中,我在向学生渗透着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这种思想的渗透对学生后续学*知识起着一定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蕴涵着许许多多的数学思想,这些数学思想的渗透对学生日后学*都有一定的帮助,让这些数学思想成为学生数学思考的一种支撑。

  当然,我的课还有很多缺点,比如说教师语言不够规范,有时候有点随意;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很单一,都是“你真棒!”“不错!”这几句评价语。而且在接下来的复*中,还要加强学生书写格式的规范。总之感谢这次磨课活动,在接下来的过程中,我要更加打磨自己的课堂,让自己有一节高质量的公开课!

  《认识人民币》的教学反思 4

  1、从教案的初稿到终稿,修改了*10几次。虽然最后的教案还不是很完善,但这里面却容纳着我的一些想法和创新,也包含了我对一年级数学的理解。它在我心目中非常成功。而且在修改教案的过程,试讲的过程中我收获很多。不单单是对本节课的知识,更多的是对低年级学生,乃至小学数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2、最初的一份教案,我是这样引入的:通过创设一个生活情景,小朋友买东西不知到怎样付钱,引出这节课我们要认识人民币。但备好后通过翻阅一些资料才了解到,其实学生在生活中已有初步的识别方法和较丰富的使用经验。但是缺乏对人民币的清晰,系统的认识。虽然有购买经验,但在支付方式和购买方案上欠灵活。于是,我将引入改为“通过观察生活中一些付钱的场景,引出人民币在生活中非常重要,我们要认识人民币。”因为学生对人民币已经有初步的认识,我特意安排了小老师训练检查同学们的预*。

  3、为了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巩固新知部分我特意安排了一个生活中的小故事。故事的设计中有认识人民币的训练,有付钱的训练,有换钱的训练,还有检查1元=10角的训练。在其中还渗透了节约的教育,购物文明的教育。可以说灵感是在长期对一件事深思熟虑时的自然流露。

  4、但从两次试讲的效果中我发现了许多欠思考的地方。如,1虽然考虑了让学生在观察中体会新知,但观察角度方面不够宽泛,深度欠缺。2 虽然本节课我有意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意识,但在实际操作时,我给他们的时间和指导不够,小组学*有待提升。3 环节不够紧凑,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5、给我下段工作的一些启示:1孩子们的各方面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需要在*时加强训练。2 多了解孩子们,最重要的是在自己脑子里将小学数学知识形成脉络。将自己10年的教学历程取精华,去糟粕,扬长避短。

  《认识人民币》的教学反思 5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是引导小学生们能正确、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教学时我首先通过设置情境(观察主题图:买东西、买车票、存钱)导入“认识人民币”课题,接着让学生动手先自己认一认人民币,再通过当小老师、我会拿等活动进行集体反馈。同时介绍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人民币的一种分类方法:纸币和硬币。

  三次课下来,在这一环节,我都低估了学生的认识,花费了太多的时间。接着,多媒体出示一堆刚刚认过的杂乱无章的人民币,让学生思考,同桌讨论,并动手分类。由于学具的限制,在我下去巡视时,发现不少学生分类错误,导致我直接把分对的学生作品拿上台,打击了不少学生的积极性,下次一定注意了。

  通过分类,再次让学生强化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接下来则是本节课的重点:知道1元=10角及人民币的换算。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难理解的,所以我创设了小男孩买一元钱的练*本却不知道怎样付钱,请小朋友帮忙的情境。让同桌先讨论好一种付钱方法,并摆一摆。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摆出了1张一元,2张5角,5张2角,10个1角……各种各样的付钱方法。但是由于给学生准备的学具包括第四套和第五套人民币,有点多,学生找到需要的钱也花了不少的时间。最后,我只剩下一点点的时间来通过练*巩固加深对1元=10角的认识。

  总之,三次课下来,我发现自己最大的毛病是课堂各环节的时间把握不当,导致重点不突出,教学内容不完整。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9)

——说课稿:认识人民币汇总5篇

  说课稿:认识人民币 1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懂得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人民币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学*的主体意识。

  (3)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4、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教学难点: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关键:创设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掌握人民币的相关知识。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组织好学生的学*活动,我课前准备了多媒体课件,模拟人民币、橡皮和“幸运星”等教学学具。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围绕教学重点设计以小组为单位,将准备好的模拟人民币进行分类的活动。通过分类活动归纳出我国发行人民币的种类,以及每种人民币的面值和图案、色彩特点,使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活动落到实处。为了很好地突破教学难点,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了2个购物情景,并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换钱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和1元、1角币值的大小。这节课比较适合运用合作探究的学*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提高学生合作学*的意识。

  三、说教学程序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出课题

  老师请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在学生踊跃发言、兴趣盎然的前提下多媒体出示一位小朋友有钱的示意图,让学生说说零花钱的用处。随机对学生进行不乱花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的教育,揭示课题。这个过程有利于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找准学生最*发展区,突出知识生长点。

  (二)认识人民币

  在认识人民币这个过程中,老师先提出一个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然后开展2个学生活动。所提出的具体问题是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用过哪些人民币?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小结出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基本单位。接着鼓励学生说出自己认识这么多不同人民币的方法。只要学生说的合理,都给予肯定。之后开展2个学生活动:1以课桌上的模拟人民币为参照,互相说认识的人民币;2把课桌上的模拟人民币分分类。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相互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过程。在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细心观察的良好*惯,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

  (三)探索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1、创设情景一:老师这里有1块1元钱的橡皮,你能想到不同的付钱方法买到它吗?小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归纳1元=10角。

  2、创设情境二:桌上还有一颗标价1角的幸运星,请你想出不同的付钱方法来购买它。然后说一说角和分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小结1角=10分

  3、游戏活动:换钱(投影仪出示)

  1个5分的可以换( )个1分;

  1张1角的可以换( )个2分,还可以换( )个5分;

  1张2角的可以换( )张1角;

  1张5角的可以换( )张1角;

  1张1元的可以换( )张5角,还可以换( )张2角

  游戏在师生之间或小组内进行,为每个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清晰识别人民币,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四)模拟购物,实践运用

  1、每组选一名“超市经理”。

  2、“经理”介绍商品。

  3、学生自由购物。

  引导学生进入情景,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学得生动、轻松,学到有价值的数学,尊重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原则。

  (五)课堂小结

  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教师创设了学生熟悉的购物情景,使学生明白认识人民币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如何引导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去挖掘无尽的教育财富。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还需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与努力。

  说课稿:认识人民币 2

  一、说教材。

  新教材更关注学生的经验与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另外新教材以发展人文精神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贴*学生生活实际为导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总把所要学*的知识渗透到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入境生情,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学*数学。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人民币”。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新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为了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材在这方面做了精心的安排。如主题图出示了3幅逼真的购物、乘车、存钱的画面,即只要进行商品交换,就要用到人民币。同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学生将*时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积少成多后,将这些钱用来办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如买好书捐赠给贫困的同伴等等。另外,新教材还多处精心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通过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民币的识别做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对全套人民币能清晰地识别,以识别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归纳出1元=10角、1角=10分,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3、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及节约用钱的良好*惯。

  (二)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三)教学难点:人民币的等价兑换。

  二、说教法、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这节课的设计我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动手实践,自主地学会新知。另外,小组讨论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展,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

  这节课的教学比较适合运用合作探究的学*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提高学生合作学*的意识。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使用钱?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

  出示一位小朋友存钱的示意图。

  师:谁能说一说零花钱可以用来干什么?

  在这里渗透德育:不乱花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献爱心等。

  师: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有关人民币的知识。(板书: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根据主题图,联系生活实际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举例不限于教材上的内容。这个回忆过程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找准学生的最*发展区,同时让学生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兴趣,突出知识生长点。

  (二)认识人民币。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用过哪些人民币?

  学生自由发言。

  师: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见过或者用过的人民币有的是几元的,有的是几角的,还有的是几分的,你们知道吗?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常用单位。(板书:元角分)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这么多不同的人民币,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认识它们的?

  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师:同学们真不错,用那么多方法来认识人民币,请把课桌上的人民币中你认识的,给你的伙伴说一说。

  学生活动,互相说认识的人民币。

  师:每个小组的同学能把你们课桌上的人民币分分类吗?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分完后汇报交流。

  生l:我们把元的分成一类,角的分成一类,分的分成一类。

  生2:我们把纸币分一类,把分币分一类。

  生3:我们按数值来分类。

  师:人民币上的**,代表我们的祖国,我们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没有对“怎样认人民币和人民币的分类”进行传统的“授予”,而是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在师生互动中完成对已有经验的归纳与延伸。通过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过程,在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细心观察的良好*惯。

  (三)探索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师:老师这里有一块1元钱的橡皮,你能想到不同的付钱方法买到这块橡皮吗?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讨论,然后把想好的方案说给大家听听。

  汇报交流。

  生1:我直接付l张1元的。

  生2:我付2个5角的。

  生3:我付5个2角的,还可以付10个1角的。

  生4:我还可以付1个5角和5个1角。

  师:同学们想出的付钱方法还真多,哪位同学能说说元和角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归纳,师板书:1元=10角。

  师:你真了不起,同学们桌上还有一个标价l角的练*本,请你们想出不同的付钱方法来购买这个本,然后互相说一说角和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讨论后汇报,师板书:1角=10分。

  换钱游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

  1个5分的可以换()个1分的;

  1张1角的可以换()个2分的,还可以换()个5分的;

  1张2角可以换()张1角;

  1张5角可以换()张1角;

  1张1元可以换()张5角的,还可以换()张2角;

  ……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在清晰识别人民币,掌握元角十进关系、角分十进关系的基础上,对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游戏在师生之间或小组内进行,为每个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四)模拟购物,实践运用。

  师:接下来我们开展一个“购物活动”,每组选出一名超市经理。请“经理”先介绍一下超市的商品。各组推选出的“经理”介绍商品。

  师:请大家拿着自己的钱去购买自己喜爱的物品吧!

  学生自由购物。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尊重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原则。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得生动、轻松、愉快,学到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有价值的数学。

  (五)评价及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上得高兴吗?你认为这节课谁表现得比较好?你应该向他学*什么?谁来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在热烈的购物之后,师生小结,学生由此回顾整个学*过程,多方面进行小结,提升成功的意义,满足学生成功欲望。

  总之,让整个教学过程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实现他们之间的有效沟通。那么,学生将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去挖掘无尽的教育财富,生活世界也就成了学生最丰富的学*资源。

  说课稿:认识人民币 3

  一、关于教材:

  1、教学内容:教科书46—48页

  2、教材简析: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因此我根据教材先①集中学*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通过换算人民币明白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位关系和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是一样的。②突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的教学,让学生在认识元的基础上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十进位关系,认识面值不同的人民币的币值,③创设“文具小超市”购物活动,同时开展主要用元为单位的人民币进行买卖的购物活动,让学生认识1元=10角。

  3、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②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③进一步学*分类方法。

  ④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⑤教学重点:突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的种类,说明这些人民币在我国商品交易中占主导地位。

  ⑥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1元=10角,1角=10分,怎样让他们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我设计了二个环节:(1)拿10个1角的硬币去买一把尺子,但我又怕硬币掉,你能替我想一个办法吗?让他们通过换钱自己找出1元=10角的换算关系。(2)我有10个1分的硬币,我想买一块橡皮,橡皮1角钱一块,我能买吗?让学生认为能买,从而认知1角=10分。

  二、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认知教学,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数学知识。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索性学*,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需求。

  三、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探索的成功。

  2、在动手操作进行实践活动中独立思考。

  3、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四、关于教学程序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导入新课,引出课题,全面认识各种面值人民币。

  2、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①1张2角可以换几个1角?

  ②1张5角可以换几个1角?

  ③我拿10个1角的硬币去买一把尺子,但我又怕硬币掉,你能替我想一个办法吗?

  让学生自己找出1元=10角的十进位关系。

  ④我有10个1分的硬币,我想买一块橡皮,橡皮1角钱一块,我能买吗?让学生认为能买,从而认知1角=10分。

  这么多钱,拿出5角怎么拿?(不同的拿法)

  ⑤很多的东西想卖给你,1元2角钱,怎么买?(不同的买法)

  ⑥阅读课本,质疑问难?书上47页印的人民币和我们用的人民币有什么地方不同?学生能找出书上印的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条红色斜线,为什么会有斜线呢?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书上印的人民币是样币,是给我们看的,是不能使用的。

  3、实践活动:文具小超市。

  4、课堂小结,你学会了什么?①认识了人民币;②怎样换钱;③知道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④学会了怎样买东西。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

  说课稿:认识人民币 4

  【设计理念】:跟据《数学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一年级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对100以内数的认知。我充分利用数字教育资源直观形象地演示,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从而使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生的思维特点达到和谐与统一,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认识人民币》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本单元第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1元及小于1元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其进率。

  2、教材分析:新教材更关注学生的经验与兴趣,以发展人文精神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贴*学生生活实际为导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有浅入深,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范围中学*数学。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二)能力目标:

  通过认一认,分一分,付一付,换一换等活动,学会简单的购物,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之间的合作意识,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的教育。

  三、说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及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二)教学难点:

  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把教学重点定为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及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是因为人民币这一生活素材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尽管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人民币,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还需要将这些知识和经验加以整理。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同时,考虑到一年级学生计算还不够准确,类推的能力还比较低,在掌握人民币单位的进率时,还存在一些困难。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定为单位间的换算。

  四、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的主体,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小组交流与合作的学*。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字教育资源,直观形象地演示,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

  2、直观演示法

  3、实物操作法

  五、说教具准备:

  师生各准备一套1元以下教材人民币。

  六、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让学生听一首儿歌《一分钱》。听完儿歌后提问:刚才这首儿歌里唱到了什么。从而自然而然引出课题《认识人民币》。以学生熟悉的儿歌《一分钱》来带入课题,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通过学生熟悉的儿歌《一分钱》来带入课题。激发学生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热情。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探求新知,认识人民币

  1、认一认,初步感知人民币。

  通过小组认币活动及讨论后得出要认识人民币就要从正面、背面认识人民币。还可以根据人民币上的数字、大小、图案、颜色来认识人民币。人民币上的**是我们祖国的象征,爱国也要爱护人民币。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我借助丰富的数学教学资源,使学生很直观地认识人民币。

  2、分一分,辨别人民币。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及小组讨论后得出:人民币有以下几种分法:

  第一种分法:按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来分。

  第二种分法:按纸币和硬币来分。

  第三种分法:按人民币上的数字来分。

  教师根据这几种分法着重推出第一种分法。按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来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亲自动手分一分。以小组互相合作与交流。让学生真正成为是学*的主人,教师起到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

  3、付一付,换一换的深化认识

  出示情境图,着重引导学生思考买一本练*本一元钱你打算怎样付钱呢?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付费方法。买一本笔记本可以有不同的付款方法:教师借助数字教育资源将人民币一角一地数出10角来。从中推出1元=10角。以同样的方法推出1角=10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通过学生亲自动手付币、换币等活动。借助数字教学资源,学会简单的购物,感受人民币的价值,并加深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实践应用,巩固深化

  1、*题1:观看情境图,要求学生将物品的价格与对应的人民币连起来。

  2、*题2:要求学生根据图意将人民币进行换一换。

  【设计意图】以上的这些练*设计形式多样、层次分明。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将所学*得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让学生学会使用人民币。感受人民币使用价值。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 扩展延伸,课堂小结

  1、播放儿童歌曲《一分钱》来调节课堂气氛。并结合儿童歌曲,对学生进行珍惜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2、观看情境图。教师借助情境图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的教育。

  3、课堂小结:让学生一起回顾整节教学的流程,借助数字教育资源一起读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人民币的进率是1元=10角、1角=10分。

  七、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简明精要,重点突出,将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探讨的知识,很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

  附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元 角 分

  1元=10角 1角=10分

  说课稿:认识人民币 5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人民币”。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为了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材在这方面作了精心的安排。如主题图出示了3幅逼真的购物、乘车、存钱的画面,即只要进行商品交换,就要用到人民币。同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学生将这些*时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积少成多后,将这些钱用来办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如买好书捐赠给贫困的同伴等等。另外,教材还多处精心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买卖商品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通过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民币的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对全套人民币能清晰的识别,以识别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归纳出1元=10角、1角=10分,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3、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及节约用钱的良好*惯。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难点:人民币的等价兑换。

  四、说教法、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这节课的设计我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动手实践,自主的学会新知。另外,小组讨论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展,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这节课的教学比较适合运用合作探究的学*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提高学生合作学*的意识。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1、联系生活实际,引出课题

  提出问题:“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使用钱?”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

  (出示一位小朋友存钱的示意图)提问:“谁能说一说零花钱可以用来做什么?”

  在这里渗透德育教育:不乱花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献爱心等。

  指出: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有关人民币的指示。(板书: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师让学生根据主题图,联系生活实际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举例不限于教材上的内容。这个回忆过程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找准学生的最*发展区,同时让学生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兴趣,突出知识的生长点。)

  2、认识人民币

  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用过那些人民币?”

  学生自由发言。

  引导:“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见过或者用过的人民币有的是几元的,有的是几角的,还有的是几分的。你们知道吗?”

  指出: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常用单位。(板书:元角分)

  引导:“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这么多不同的人民币,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认识它们的?”

  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引导:“同学们真不错,用那么多方法来认识人民币。请把课桌上你认识的人民币,给你的伙伴说一说。”

  学生活动,互相说认识的人民币。

  提出问题:“每个小组的同学能把你们课桌上的人民币分分类吗?”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分完后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从以下几方面汇报:

  1、我们把元的分成一类,角的分成一类,分的分成一类。

  2、我们把纸币分一类,把分币分一类。

  3、我们按数值来分。

  ……

  指出:人民币上的**,代表我们的祖国,我们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没有对“怎样认识人民币和怎样分类”进行传统的“授予”,而是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在师生互动中完成对已有经验的归纳与延伸。通过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的过程,在学*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细心观察的良好*惯。)

  3、探索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提出问题:“老师这里有1元钱的橡皮,你能想到不同的付钱方法买到这块橡皮吗?”

  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讨论,然后把想好的方案说给大家听听。

  可能从以下几方面汇报交流:

  1、我直接付1张1元的。

  2、我付2张5角的。

  3、我付5张2角的,还可以付10张1角的。

  4、我还可以付1张5角和5张1角。

  ……

  引导:“同学们想出的付钱方法还真多,哪位同学能说说元和角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学生归纳,教师板书:1元=10角。

  换钱游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

  1个5分的可以换()个1分的;

  1张1角的可以换()个2分的,还可以换()个5分的;

  1张2角的可以换()张1角的;

  1张5角的可以换()张1角的;

  1张1元的可以换()张5角的,还可以换()张2角的;

  ……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在清晰识别人民币,掌握元角十进关系、角分十进关系的基础上,对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游戏在师生之间或小组内进行,为每个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4、模拟购物,实践运用

  提出任务:“接下来我们开展一个‘购物活动’。每组选出一名超市经理。请‘经理’先介绍一下超市的商品。”

  各组推选出“经理”介绍商品。

  引导:“请大家拿着自己的钱去购买自己喜爱的物品吧。”

  学生自由购物。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尊重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原则。引导学生进入情镜,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得生动、轻松、愉快,学到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有价值的数学。)

  5、评价及小结

  引导: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上得高兴吗?你认为这节课谁表现得比较好?你应该向他学*什么?谁来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在热烈的购物之后,师生小结,学生由此回顾整个学*过程,多方面进行小结,提升成功的意义,满足学生成功欲望。)

  总之,让整个学*过程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实现他们之间的有效沟通。那么,学生将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去挖掘无尽的教育财富,生活世界也就成了学生最丰富的学*资源。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最句子文案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04778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