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教学设计 >

观察物体的教学设计

日期:2022-11-04 00:00:00

观察物体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观察物体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观察物体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观察,比较,能正确指出被观察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辩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能体会到站在不同的位置,同时观察到的物体的面的个数是不同的。

  2、在观察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判断、辩认活动中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面的个数不同。

  一、观察照片,谈话引入。

  1、谈话引入

  屏幕出示两张分别从教室前后拍的照片,学生辩认,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2、想一想,拍的是同一个教室,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

  3、根据学生回答,引入本节课学*内容。

  学生仔细观察两张照片。

  回答问题。

  二、观察实物,指出实物的正面、侧面、上面。

  三、观察图片,想象不同角度看到的视图

  1、观察图书柜:

  (1)把图书柜放在讲台中间。

  (2)提出观察要求: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观察时要坐端正,头不能移动,把看到的样子记在脑子里。

  2、小组内交流:坐在自己位置上能看到图书柜上几个面?哪几个面?

  3、班内交流,全班评议。

  4、观察洗衣机和冰箱的图片。

  (1)仔细观察图片,判断它们分别是洗衣机、冰箱的哪几个面?

  (2)小组内交流,介绍你观察到的哪几个面?

  5、反思总结、加深体会

  (1)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一些物体,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进行观察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1、出示P86下面的两幅图。

  2、猜一猜,这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各看到了哪几个面?为什么这么说?

  3、学生轮流在离开座位,观察图书柜,验证自己的猜想。

  学生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图书柜。

  把自己观察到的在小组内交流。

  班内交流。

  学生观察洗衣机和冰箱图片。

  小组交流,再班级交流。

  学生猜一猜是谁看到的?,轮流看一看,验证猜想。

  四、组织练*,深化理解。

  五、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

  1、把文具盒放在桌上,站在不同的位置看一看,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1)以小组为单位,先各自观察,再组内交流。

  (2)指名回答。

  2、小组观察正方体,长方体的模型,讨论交流:什么位置只能看到一个面?什么位置能同时看到两个面?什么位置能同时看到三个面?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说说正面、侧面、上面各有什么颜色?

  3、(1)摆一摆,再观察,回答问题,用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一摆,,再从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看一看。

  (2)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下面的图片,判断看到的是哪一个图形?

  六、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你知道了或学会了什么?

  从不同的角度看世界,可以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只要你拥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在生活中,你会发现更多的美,在数学学*上,你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

观察物体的教学设计2

  一、复*

  ⒈用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分别将它拼摆成以下形状。

  请同学们分别说说它们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看,分

  别看到了什么形状?

  ⒉指出:刚才的形状分别是由4个大小不同的正方体拼成成的,但由于拼摆的方法,观察的位置不同,我们在各个面看到的形状也不太相同,这节课,我们继续用物手中的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摆,进一步学会如何观察物体。

  二、教学新课

  ⒈刚才我拉用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摆成了这个形状。

  ⑴想一想,此时从正面看,你看到什么?

  ⑵提问:如果此时再添加一个小正方体,放在什么位置不影响正面看到的形状?

  你想怎么摆?

  ⑶指名汇报,并分别演示,启发学生再想一想还有些什么其他摆法。

  ⑷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想一想,这几种办法摆放后,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再添加一个正方体摆放时有什么规律?

  指出:在原来物体的前面或后面,与原来的某一个正方体对齐着放一个都可以。

  ⑸请学生们仔细从上面侧面观察,

  提问:这时看到的形状与刚才一开始的形状一样吗?

  小结:由于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状是不一定相同的;在同一方位观察不同的形状,却是可能相同的。

  ⒉教学试一试:

  先还原成以上形状。

  ⑴现在这里的几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从上面看一看,你看到什么形状?

  组织讨论:如果从上面看形状不变,再添加一个可以摆在哪儿?

  学生们分组讨论并操作。

  指名汇报,交流想法并摆一摆。

  提问:此时再分别从正面、侧面观察,你们看到的形状一样吗?为什么?

  ⑵还原之后,让学生从侧面看一年,记住你所看到的。

  提问思考:如果从侧面看形状不变,再添一个可以摆在哪儿?

  学生分组讨论并操作。

  指名交流汇报并摆一摆

  提问:相怀想,如果此时你从其它几个方面去观察,看到的形状会一样吗?为什么?

  ⑶小结:观察物体时,在同一个位置看到的相同的视图可能有不同的摆法,而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有相同的视图,但也可能不同。

  三、组织练*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⑴出示图并说明要求

  ⑵学生独立完成,如学生有困难可让学生先摆一摆

  ⑶集体订正。

  ⒉“想想做做”第2题右边两题。

  ⑴按要求请同学们先照着样子摆一摆。

  ⑵请学生们依次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

  ⑶再请同学们同时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让学生们比一比在同一个方位看到的形状是不是一样的。

  ⑷小结:同样的物品在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在同一位置看到的相同的形状,但它们摆法却不一定一样。

  ⒊“想想做做”第3题。

  ⑴独立完成

  ⑵分组汇报。

  ⒋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全班交流,如果学生感到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

  四、布置作业。

观察物体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发民兵直观思考和初步的宽间观念。

  3、使用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活动,感受到数学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在各种活动中丰富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看到物体的形状有所不同的道理。

  教学用具:

  照片、玩具猴、茶壶、教学挂图。

  教学进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一张课前本班某同学拍的照片(投影)。

  黑林小学集体备课用纸谈话:同学们认识这是谁吗?你们怎么知道他是谁的?你们喜欢拍照吗?好的,我们来玩一个拍照片的游戏吧!来,像老师这样架起自己的照片机。你们这么多相机一齐拍老师,老师得准备一下,好了,你们拍吧,请仔细观察,你拍的照片里,能看到老师的什么?谈话:同学们还想拍吗?好,老师再换个姿势你们拍吧。

  学生活动。师:这次你能从你拍的照片里看到老师的什么呢?为什么和刚才看到的不一样?导入新课:由于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的结果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

  二、组织活动,引导观察。

  1、教学例1出示书上94页上的两张照片。谈话:小明和我们一样也在教室里拍了两张照片,想一想,他是在教室的哪一面拍的照片?请在小组中交流。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小结:虽然两张照片都是在教室里拍的,但由于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同。

  2、教学例2

  黑林小学集体备课用纸谈话:同学们还想拍照吗?我们再来为四只小猴子拍照吧。请每个小组长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玩具猴,让它面朝黑板坐好。

  学生把玩具猴放好,教师检查一下每个小组的玩具猴摆的位置对不对。

  谈话:请小组长从信封里拿出4张小猴的照片,想一想:哪一张会是你自己拍的?为什么?提问:你们四个同学都是为同一只小猴子拍照片的,为什么拍到的四张照片都不一样呢?先在小组中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

  谈话:你们想换个位置给小猴拍照吗?请90度旋转你们的座位,然后再拍,这样组织三次。

  练*:老师这里也有四张小猴的照片,你能判断出它们是从小猴的哪一面拍的吗?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三、实践与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独立完在再交流。

  (2)指名汇报,说明理由。

  (3)提问:为什么同是一个学校的大门拍到的却不同呢?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小组交流。

  黑林小学集体备课用纸(2)全班讨论。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就不同。请小组长把小猴换成茶壶,让每个同学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观察茶壶。

  出示编好号的茶壶图,让学生想一想,你看到的是哪一幅图,猜一猜,你们小组里的其他3位同学看到的分别是哪一幅图。

  四、总结与反思今天这节课,你觉得你最开心的事是什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么疑问?

  黑林小学集体备课用纸第十一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教材简析:

  1、教学内容本单元安排了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的基础上,继续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认识方块统计图。另一部分是教学法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教材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曲和简单的统计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认识方块统计图、

  3、教材的编写特点通过认识方块统计图,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4、教学本单元应注意的问题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活支,结合熟悉的生活事例,体会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本单元采取的教学措施: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统计与可能性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都遇到过,但作为数学知识来学*,特别是可能性问题,在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向儿童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以强

  黑林小学集体备课用纸儿童的自我体验,达到知情合一,促进儿童统计观念的发展。

观察物体的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

  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会辩认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能力目标: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空间想像的能力和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标:向学生渗透要想全面地认识一个事物,就要进行多角度地观察和了解。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辨认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卡片三张、玩具四个、多媒体课件、数码照相机一部。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成语故事,你们想听吗?

  生:想。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几个盲人说的对吗?

  生:不对。

  师:为什么这些人都说错了?

  生:因为这些人只摸了大象的一部分,所以说错了。

  生:因为这些人没摸大象的整体,就说自己摸到了什么,所以就错了。

  师:对了,盲人摸的是大象的一个部位,所以都说不准大象的全貌。 看来,要想了解一个物体的全貌,就需要我们对物体进行全面地观察。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师:今天老师还给每个小组的同学带来了一个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生:想。

  师:就请同学们赶快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吧。

  师: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在你的位置上对小狗进行仔细的观察,你看到了小狗的哪一个面?是什么样子的?观察完的同学,可以和小组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生:(学生活动)

  师:孩子们坐好了,请看屏幕中的这三幅图(课件),哪一幅图和你刚才观察到的是一样的?

  生:第一幅和我刚才观察到的是一样的。

  师:这是小狗的哪一个面?

  生:这是小狗的正面。

  (生说师板书:正面)

  师:是什么样子的?

  生:有两个大耳朵,还能看见两条前腿。

  生:还有两个大眼睛,两个眼眉。

  生:还有一张嘴和几根胡须。

  师:有哪些同学也看到了小狗的这个面?请举起手来。

  师:这些同学观察到的是小狗的正面,那其他同学呢?你们又看到了小狗的哪个面?

  生:我看见了小狗的后面。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后面)

  师:能在屏幕上选出你看到的画面吗?(课件)说说是什么样的?

  生:我看见了小狗向上翘的尾巴。

  生:我看见了小狗的两条后腿,和上面的斑纹。

  生:从后面也能看见小狗的两只大耳朵。

  师:谁也观察到了小狗的后面?请把你的小手举起来。

  师:刚才一直没有举手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小狗的哪一个面?

  生:侧面。

  师:(板书:侧面)

  师:是哪一幅图?说说是什么样的?

  生:我只能看见小狗的一只耳朵。

  生:我能看见小狗的一条前腿和一条后腿。

  生:我看见小狗的身上有许多的斑纹。

  生:它的脑袋后面还有一个吹气孔。

  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了,为什么我们观察的是同一只小狗,而观察的结果却不一样呢?谁能帮助教师解答一下?

  生:因为我们坐的位置不一样,所以看到的也不一样。

  师:听了同学们的回答,老师明白了,因为我们坐的位置不同,所以观察到的结果也不同。

  2换位观察

  师:在刚才的观察过程中,同学们只看到了小狗的一个面,你们想不想亲自去看看小狗的另外两个面?

  生:想。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起立,按照老师手指的方向,走到下一个位置上坐好。(生活动)

  师:你们现在看到的小狗和刚才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请你仔细观察,你现在看见的是小狗的哪一个面?是什么样子的?谁来说一说?

  生:汇报自己看见的样子。

  师:请同学们起立,走到下一个位置上坐好。你现在又看见了小狗的哪一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生:观察后汇报。

  师: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结果是一样的吗?

  生:不一样。

  师:我们怎样才能对一个物体进行全面的观察呢?

  生:要对物体的每一个面都进行观察。

  生:要全面地看一看物体。

  师: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3观察练*

  师:现在老师想找一个小模特到前面来,让全班同学对你进行观察,谁愿意来?

  师:(让学生站在前面)现在同学们看到了他的哪一个面?

  生:正面。

  师: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他的脸和红领巾。

  师:(让学生走到四个小组的中间)现在同学们又看到了他的哪一个面?(找找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学生说)

  生:我看见了她的正面,看见了她的脸和红领巾。

  生:我也看见了她的正面,看见了她的两个胳膊。

  生:我看见了她的侧面,看见了她的一个胳膊

  生:从她的侧面,还能看见她的小辫和头花。

  生:我看见了她的后面,能看见她的小辫和两个耳朵。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看来我们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结果确实是不一样的。

  师:谢谢你,到前面来当小模特,请回去吧。

  4课间操

  师:刚才同学们在学*中表现的非常出色,下面我们来跳个舞轻松一下吧。

  生:和老师一起跳舞。

  师:轻松过后,老师相信同学们会比刚才表现的更加出色。

  三、观察生活,解决问题

  1、师: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我们熟悉的物体,比如说书、书包、文具盒等等,你们观察过这些物品吗?

  生:观察过。

  师:现在,就请小组长把你们组的数学书摞成一摞放在一起,把书的这个封面朝右边放,比一比哪个小组动作最快。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你看到了数学书的哪一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生:我观察的是数学书的正面。

  师:你能从这三张图片中选出你看到的画面吗?看到数学书正面的同学请举手,其他同学帮老师看看对不对?

  师:把正面的图片对应黑板上的板书贴上。

  师:谁还能说一说?

  生:汇报后选图片。

  师:贴图片。

  师:现在请小组长快速把数学书放在桌面上。坐好,看谁坐的最精神。

  2、师:老师知道我们班同学不仅爱学*,而且喜欢做好事。昨天,老师正好看到一位同学主动地从地上捡起废纸,这是多好的行为呀。老师悄悄地拍下了这个镜头,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课件)(后)你们能猜出来他是谁吗?

  生:(猜测是谁。)

  师:为什么这么难猜?

  生:因为我们看到的是他的后面。

  师:(课件)我们现在看到了他的哪一个面?

  生:侧面。

  师:能猜出来吗?

  生:(猜)

  师:我们只要看到他的哪一个面就知道她是谁了呢?

  生:正面。

  师:他是谁?

  生:李奉泽。

  师:我们都应该向这名同学学*,能够做一些好事,为大家服务。

  3、师:我们接着来看,(课件)这是咱们班同学在音乐课活动时老师拍下的照片,想一想,关老师和这3名同学分别能看见钢琴的哪一个面?为什么?

  生:音乐老师能看见钢琴的正面,因为老师坐在钢琴的前面。(课件演示)

  生:唱歌的同学能看见钢琴的侧面,因为他站在钢琴的侧面。(课件演示)

  生:跳舞的同学能看见钢琴的后面,因为她正在钢琴的后面跳舞呢。(课件演示)

  生:欣赏的同学能看见钢琴的上面,因为他扒在了钢琴的上面。(课件演示)

  师:是呀,我们观察物体不仅可以从它的前面、侧面、后面来观察,也可以从它的上面进行观察,有时还可以从它的下面进行观察等等,观察的角度是多方面的。

  4、师:请同学们看看这张照片,老师是站在哪进行拍摄的?(课件)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教师是站在教室的前面拍摄的,因为拍的是我们的前面。

  生:因为照片上是班级的后面,只有站在前面才能看见后面。

  师:这一张呢?(课件)

  生:这张老师是站在教室的侧面拍的,因为拍的是我们的侧面。

  ,人教课标版数学二上《观察物体》教学实录

  生:还能看见教室侧面的大窗户。

  师:这一张呢?(课件)

  生:这张老师是站在后面拍的。因为能看见教室的前面。

  生:因为拍的是我们的后面。

  师:看来,同学们不仅善于观察,还特别看动脑筋,真了不起。

  5、师:刚才同学们看了老师拍的一些照片,你们想不想自己拍几张照片呢?

  生:想。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部照相机,想让同学们当小摄影师帮老师也拍几张照片留作纪念,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在拍照之前老师先来教同学们如何来使用这部照相机。先把镜头对准人物,看看人物是否在这个屏幕中,一定要把人物的头照进去,然后按下这个按钮,就可以了,但是在按按钮的时候,不要用手把镜头挡住了,不然就照不到人物了。你们学会了吗?

  生:学会了。

  师:老师想让同学们给老师照一张正面的照片,你们应该站在哪给老师照相?

  生:站在老师的前面。

  师:谁愿意给老师照这张照片?

  生: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拍照。

  师:老师想照一张侧面的,你们应该站在哪给老师照相?

  生:站在老师的侧面。

  师:谁来给老师照?

  生:拍照。

  师:同学们在拍照时,还挺专业的,就像真正的摄影师似的,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拍的照片吧。

  师:我们看这张照片,(照相机连接电脑)是谁给老师拍的?你们觉得拍的怎么样?

  师:非常感谢同学们给老师拍照,老师很喜欢这些照片,冲洗出来,老师一定把照片摆在写字台上留做纪念。

  6、师:刚才,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物体进行了观察,我国北宋诗人苏轼在初游庐山时,就对庐山进行观察,并写了一首优美的诗,你们想听听这首诗吗?老师就把这首诗送给同学们。(课件)

  师:你们喜欢这首诗吗?

  生:喜欢。

  师: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同学们,苏轼在诗中为什么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生:因为他站在了山里,看不见山的整体了。

  师:看来呀,我们要想了解物体的全貌,就必须对物体进行全面的观察。

  四、总结评价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

  生:开心。

  师:有哪些收获呢?

  生:我学会了怎么观察物体。

  生:我知道了要想了解物体的全貌,就要对物体进行全面地观察。

  生:我还知道了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同。

  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呀,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够成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孩子,只有你有拥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在生活中你才会发现更多的美,在数学中你才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这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大量的让学生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实践活动。在这些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学*活动中,学生体会到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既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情感,又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当然本课的教学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观察人物的这一环节中,学生不能抓住人物每一个面的特点进行表达,我想这时如果我能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就会使这一练*的实效性发挥得更大。

观察物体的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77页“搭一搭”

  【教学目标】(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2)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面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和实际操作的方式,增强学生的体验。(4)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体验空间与图形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能克服操作中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不断形成积极的学*情感。

  【教学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具准备】小立方体(学生用),大立方体(教师用),比赛记录纸(每小组一张)。

  教学前准备:(学生每四人一组)。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活动中,我们常常要对一些物体进行观察和分析。比如在语文课本里就有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古诗人苏轼有这样一首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谁来说说前两句?生:----

  师:横看、侧看、远看、*看、高处、低处各不相同,这就说明了观察位置不同所看到的形状也怎样?(不同)

  师:以前我们学*了观察由三个或四个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继续学*由五个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

  板书:观察物体----搭一搭

  搭建一个由四个立方体组成的图形

  师:以前我们学*了观察这个立体图形从哪几个方向来观察它?生-------师板书:观察物体:正面、上面、侧面。

  师: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我们怎么看才准确?生----

  师:------注意位置和视线

  师:一起观察大屏幕看看从三个方向所看到的*面图形(分析)

  二|探索新知

  师:现在我们来观察由五个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我们分组进行比赛看看那个小组的同学能最快完成任务好不好?现在我们进行第一项比赛:请搞清楚要求后再动手!看大屏幕。师在讲台上搭出图形。强调学生先搭图形在画出*面图形。

  板书:观察物体画出*面图形(正面是、上面、左面)

  (1)变换成以下的形状,从不同方向再观察,想象它的形状,并画出来。

  画一画:生单独画出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和想象的立体图形)

  交流:同组同学交流对比,讨论修改后完成比赛记录

  展示作品:各组代表上台投影展示本组比赛作品。

  (2)观察幻灯提问并小结:师: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为什么只看到3个正方形或4个正方形?你想过为什么吗?这个物体不是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吗?应该看到5个才对呀,还有一个到哪去了呢?生:(很容易地指出来)被遮挡住了。师:虽然看不见,但它仍然是组成这个立体图形的一部分。请分别指出从从三个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看不见的是哪一个?

  (让生上台指出是哪一个)

  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项比赛:请你们从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面图形还原搭建出立体图形。出示课件并强调要求。

  板书:从两个方向的*面图形搭建立体图形

  (1)屏幕出示,课本上从正面和上面观察到的*面图形的形状。

  (上面)(正面)

  (2)师:这是一个用5个小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上面和正面观察所画下的形状。同学们,你能不能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根据上面两图形搭出立体图形)

  (4)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

  (5)师:请说一说你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生:

  (6)师: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也可以根据上面的形状,知道有一块是隐藏的,再根据正面的形状确定隐藏在哪一块下面。

  三反馈练*,深化体会认识。

  1从二个方向观察,能不能确定立体图形形状。

  1)出示课本78页试一试第一题图

  (正面)(左面)

  (2)师:请用5个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3)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

  (4)师:注意到各组搭出的立体图形,形状都不一样,你从中发现了什么?为

  什么搭的不一样吗?(让生认识到根据从二个方向看到的*面

  图形不能唯一确定一个物体立体形状)

  师:板书不能确定立体形状

  接下来再看:

  2二个方向观察可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数量范围。

  (1)出示试一试第二题图

  (2)师:引导生先从上面看,哪个位置有正方体,哪个位置没有正方体。再从左面看哪一排最多有几个?最少有几个?进行充分想象。

  (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

  (摆放实物搭出这样的立体图形,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让学生体会从二个方向看到的*面图形虽不能唯一确定一个物体立体图形,但可以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观察物体的教学设计6

  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2。教材第3~4页练*一第3、6、7题

  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2.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3.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学*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面和立体想象来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具运用:

  课件,小正方体积木

  教学过程

  【复*导入】

  给出一个实物图从正面看到的*面图形,让同学画不同的摆放方法,引导学*复*上节课所学内容。

  【新课讲授】

  (1)屏幕出示教材第2页例2。

  (2)师:这是一个用3个小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所画下的形状。同学们,你能不能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

  (4)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

  (5)师:请说一说你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生:略。

  (6)师: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根据左面图形确定最后的立体图形。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3~4页练*一第3、6、7题。

  【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课后作业】

  完成练*册中本课时练*。

观察物体的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从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通过实物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使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去观察。

  重难点: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通过实物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一个长方体纸箱,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你们喜欢动物吗?说说你喜欢的动物是什么?

  生:小猫,小狗…

  师:淘气,笑笑也喜欢动物,今年暑假他俩带着机灵狗去动物园玩了,在动物园见过这样一头大象。(课件出示)淘气说:“大象长着长长的鼻子,两只耳朵像蒲扇”。笑笑说:“大象是两根柱子顶个门,门上有条摆来摆去的长鞭”。机灵狗说:“大象是四根柱子上有一座墙壁”。(课件演示他们看到的图像)

  师提问:他们看到的是同一头大象,为什么他们的说法却不一样呢?

  预设学生可能说到:

  生1:因为观察时站的位置不一样,所以看到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生2:因为他们站的方向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状就不同。

  生3:因为他们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师:你们真是会观察的孩子,同一头大象,由于他们站的位置不同,出现了看到的样子不一样的这种情况。

  提出疑问: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都不一样吗?今天就用你们的火眼晶晶来“观察物体”板书。验证一下你们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

  1、体验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师:首先来观察桌子上的长方体,请看观察的要求:

  (1)坐姿要端正,眼睛只能直直的看。

  (2)不能乱动长方体。

  (3)观察完后和你组内的小朋友说说你看到长方体的面是什么形状?

  (4)说完后心里记住你刚才看到的形状。

  小组同学观察长方体,师行间巡视。

  师:现在咱们换个位置来观察,每个人按顺时针方向移动一个位置,还是按上面的要求继续观察。

  师引导以以小组做示范怎样移动位置,然后其他小组在移动。

  生观察

  师提问:哪个同学来说说你两次观察到的面分别是什么形状?

  生1、两次都是长方形。

  生2、一次看到是长方形,一次看到是正方形。

  师:大家观察到形状出现了这样的两种情况。一种是两次观察的结果一样,一种是不一样。也可以说可能是相同的,可能是不同的。

  师:现在咱们再换个位置来观察,又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生汇报:也是出现了两种情况。

  继续体验:

  师:大家观察长方体,观察到的结果出现了这样两种情况,现在咱们来观察讲桌。是不是还是出现这样的两种情况呢?找同学上台观察,并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结果。

  师:在不同位置上观察物体,结果会出现什么情况?小组讨论讨论

  小组汇报:可能这样说:

  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有时相同,有时不同。

  师:有时相同,有时不同,用数学语言可以说成是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课件出示: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师:现在来判断,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这个结论正确吗?

  生:不正确,应该说成是可能是不同的。

  过渡:刚才大家通过亲自观察、讨论,得出了这样有价值的结论,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2、体验在同一个位置,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师:现在大家来猜一猜,在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物体的几个面?

  生猜:可能出现1个,2个、3个、4个…

  接下来继续用你们的火眼晶晶观察眼前的长方体,验证一下谁的猜测是正确的?请看这次观察的要求:

  (1)坐姿要端正,眼睛只能直直的看。

  (2)把你看到不同颜色的面记在心里。

  找同学汇报:

  生:1个。

  生:2个。

  如果学生看不到三个面,

  让学生站在桌子的四个角处观察。然后让学生坐会原位。

  通过大家亲眼观察,证实了猜几个面是正确的。

  生:猜3个面得正确。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又能得出怎样一个结论呢?

  生:在同一个位置观察,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过渡:老师把你们最多能看到的三个面画在了大屏幕上,大家试着给这三个面取个名字。

  3、认一认,正面、侧面、和上面

  生尝试取名。可能取为:前面、左面、右面、上面。

  师:前面也可以教正面,左面和右面用数学语言归纳为侧面。

  4、指一指,正面、侧面、和上面。

  师谁来上台指一指手指一指讲桌的正面、侧面、上面。

  让学生换不同的位置指一指。

  师提问:为什么同样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侧面一会在这一会在那?

  生:因为观察时站的位置不一样。

  师:看来正面,侧面,上面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是根据观察人的位置而定,观察者的前面是正面,左右两边是侧面。

  (三)应用新知

  师:这节课大家学得这么好,小淘气也非常感兴趣,想和大家一起学*,想出题考考你们,你们愿不愿意接受这个考验呢?

  生:愿意。

  课件出示:

  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知道了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物体的形状可能不同。

  生:在同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3个面。

  生:我认识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

观察物体的教学设计8

  【授课题目】观察物体

  【教材分析】

  教材从情境入手,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拼摆和探索中,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进行辨认,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简介】

  本节课,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通过学生的观察活动,使学生经历由“观察实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要全面了解物体的特征,就需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倾听*惯、合作意识和评价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多个玩具、闹钟、茶杯等。学生以4人为一组分组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师:我听说咱们班的同学都特别喜欢动物,是吗?现在大家的脑海中肯定都出现了许多动物的图像吧!下面咱们看看哪位同学的眼力最棒!

  课件出示动物身体一部分的图片,学生猜测。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对这些动物不仅认识,还能抓住他们的特征,*时肯定看得特别仔细和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的看这就叫“观察”。

  师:今天我想和同学们一起上一节观察课——观察物体。(随机板书:观察物体)同学们只要仔细、认真的观察,每个人都会成为小小观察家的。有信心吗?

  (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了解什么是观察。)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师:今天老师给每组都请来了一位好朋友。

  师:这个好朋友就是今天我们要观察的物体。你坐在物体的哪一面?坐在你的位置上,你观察到了物体的哪些特征?

  学生独立观察,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行间巡视。

  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汇报。

  师:不过老师有点儿纳闷了,为什么每组的同学观察的是同样的物体,可大家刚才说的却不一样呢?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归纳: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板书:从不同的位置→形状不一样。)

  2.换位观察

  师:前面大家不仅观察得十分认真,而且还特别用心听别人的回答,你们可真是会学*的好孩子!同学们想不想观察一下物体的前后左右四个面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交流观察方法:小组内交换观察位置;把观察的物体在小组内转圈。

  师:我觉得每一位同学都开动了脑筋,最后我们找到了两种观察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合适呢?用你喜欢的方法再次观察物体。

  师:大家再次观察后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再次体会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不一样)

  师:如果是一些较大的物体,大家想一想,那应该怎么办呢?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观察方法。)

  师:是啊!对于一些较大的、不能动的物体,我们就要站在不同位置,从不同角度观察,才能看得更清楚、更全面!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观察方法!

  3、全面观察

  师:今天小朋友们观察得认真又仔细,谁愿意和大家说说你们组的好朋友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引导学生得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

  师:我们要想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到一部分就早早的下结论。

  (引导学生知道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引导学生得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

  三、拓展运用,激励创新

  1、书第67页,试着完成做一做。

  2、练*十五第一题

  四、知识介绍全课小结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合作得非常愉快!大家也学到了很多的新知识,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其实我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有的时候会受到肉眼和其它一些条件的限制,所以啊,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来进行我们的观察,请看大屏幕──

  1.放大镜

  师:它可以把一些很小的文字、图片进行放大。

  2.望远镜

  师:观察比较远的物体我们可以依靠――瞧!***叔叔有时还借助望远镜来观察远处的物体呢!

  3.显微镜

  师:这是显微镜,通过这个工具啊,可以看见很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物体,很多科学家就是借助它来观察一些微生物或者细胞的。

  师:希望大家课后能够处处留心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感受,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正面(前面)侧面后面

  从不同的位置→形状不一样

观察物体的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2.初步渗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园吗?动物园里都有什么呀?谁来说一说?老师今天也带大家去动物园看一看,多么漂亮的孔雀呀!快来给它照个像!

  教师出示课件“观察物体”。

  师:你知道上面的四幅相片都是谁照的吗?

  学生分组活动,派代表说出答案,教师操作动画,对答案予以鼓励。

  师:你们说得很对!看!美丽的孔雀都开屏了!

  师:生活中,我们在观察一个物体时,可能由于位置的不同,也就是对物体的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今天咱们一起来学*怎样观察物体。

  2.

  师:这三位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看到的车的样子都是怎样的呢?

  师(拿出一个汽车玩具,走到教室中间):请同学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老师手上的小汽车,然后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生通过观察,在小组内自由述说自己看到的小汽车部位)

  师:还有谁看到小汽车得车头?请举一下手!

  生:我看到的是车尾。

  生:我看到的是车的左侧面。

  ……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屏幕显示三个小朋友在不同位置观察小汽车看到的`三幅不同形状的图形),这三个小朋友也在观察小汽车,他们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是第几幅图呢?

  生:(充分讨论交流后)连线。

  师:如果我们想到高处去看看小汽车,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呢?你能试着画一画么?

  教师指导学生用玩具汽车做模型!分别观察汽车的前、后、左、右、上、下等不同位置

  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二、练*巩固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大家都知道了怎样去观察物体。

  1.下面这些图都是谁看到的呀?

  问:考虑一下,如果只给你一个角度的图片,你能认出它吗?

  2.老师这里有几本书,根据你看到的画面,你能知道老师拿得是什么书吗?

  师:观察物体要全面,要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位置去观察,不然就会闹出“盲人摸象”的笑话。

  三、教师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四、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前面

  后面

  侧面

观察物体的教学设计10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三)》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第一单元内容,在本单元的主要学*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和单个立体图形以及几何组合体,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将进一步学*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拼搭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即根据*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包括从给出的一个或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拼搭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观察、试验、收集、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形成经验。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概括能力,能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类似现象,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合作学*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能分析和分辨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推测和拼搭图形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由*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问题。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通过思考和分析,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从正面、上面或左面看到的*面图形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经历观察过程,根据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物体的图形,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洋葱微课视频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学生观看洋葱微课视频《看图猜物》

  师:看完视频我们发现,只凭一张图片是无法判断这个物体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观看洋葱微课视频《根据正面摆小方块》

  1、学生探究

  一共有4个小正方体,从正面看到的是三个横着的小正方体,可以先一行摆3个小正方体,剩下的1个小正方体的摆放位置有如下几种情况:

  (1)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后面,如下图

  (2)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前面,如下图

  (3)还可以这样摆

  师:摆出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是不同的,但是从正面观察时,看到的图形是相同的。还有其他的拼搭方法吗?

  2、学生思考,动手实验

  大家在拼搭的过程中要多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会发现不同的结论。

  师:如果再增加一个同样的小正方体,也就是用5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的形状不变,应该怎样拼搭呢?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指导。提示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既可避免重复也可避免遗漏

  3、汇报自己拼搭的图形

  (1)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2个的后面

  (2)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2个的前面

  (3)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后面

  (4)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前面

  (5)可以把1个摆在后面,1个摆在前面

  教师分别对各个学生所拼搭的图形点评,给学生以肯定和鼓励。

  4、播放洋葱微课视频《摆小方块时的特殊情况》

  师:大家现在想到的是不是一个由四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大正方体?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看一下:

  师:像这样拿掉一个和两个小正方体,再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一下也是四个小正方形的样子。

  三、巩固练*

  1.教材练*一第3题:呈现了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并交流拼搭的方法。注意引导学生有步骤、简洁地进行操作。

  2.教材练*一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

  对于第(2)小题,学生完成练*后,教师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摆法,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只看到一面是无法确定物体的形状。

  3.教材练*一第5题:可以让学生先直接作出判断,再组织交流。

  4.教材练*一第6题:让学生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所观察的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如果搭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最少需要3个正方体,还可能是4个、5个……

  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或在方格纸上画出,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自己所搭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还可以让学生小组活动,由一名学生增加所给的条件,使其他人能准确地摆出这个立体图形。

  5.第7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根据题意要求动手摆一摆,以此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四、布置作业

  课本第3页练*一的第3题:自己动手摆一摆

  五、教学反思

  本单元教学时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本节课让学生观看洋葱微课视频,直观感受物体从各个面观察的效果。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的快乐。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材料,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这几个设计,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间。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要求学生把从正面,侧面,上面所看到的形状画下来时有的学生感到很难。细思原因,原来学生是站在正面去看侧面的,我想如果在课前复*时,先让学生体验前后左右方向,我想学生就不会出现以上问题了。

观察物体的教学设计11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昨天我们知道观察物体要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比如人们经常从哪3个面来观察(正面、上面、侧面),从不同面观察得到的*面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二、新授

  例1 投影出示

  让学生拿出自备的骰子、摆出这样的图形

  1、定正面

  2、定好正面后,你从正面、左测面、上面观察到的图形一样吗?请你在纸上画出你在正面、左侧面、上面观察到的。

  3 侧面分为左侧面和右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观察到的图形

  一样吗?(从左侧面看到的是…,从右侧面看到的也是……)

  4、让学生完成P41

  5、p41 做一做

  三、 课后练*

  p41 做一做

  P42 第1、2、3、4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教学后记:

  书本上并没有要求学生画出对应3个面的*面图,我觉得老师可以让学生不看连线题目的选项,直接想象画出3个面的图,之后再连线,这样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很有好处。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观察观察、分析多个物体的组合体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从不同角观察观察、分析多个物体的组合体并得出对于的*面图形

  教学难点:从形象构建抽象的想象能力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通过换位置观察等活动,经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体验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茶壶、9袋各种不同的玩具、图形卡片。

  课前准备

  四人一组,围桌而坐,将每组中座位的四个位置编为1、2、3、4号,发给小组长一组熊猫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暑假生活即将结束,你又要和同学在一起了,同班同学那熟悉的身影还记得吗?

  生:(齐答)记得。

  师:现在老师要考考你。这儿有一位同学的照片,猜猜看,他是谁?

  (出示一张学生背面的照片,学生情绪高涨,都做了自我判断,教师又出示这个学生侧面的照片,一部分学生已猜到,此时教师又出示这个学生的正面照片,学生为自己的正确猜测叫好。)

  师:你为什么看到正面照片时,才敢下结论?

  生1:正面看得清。

  生2:看后面不好辨认。

  师:同是一个学生,怎么会看到不同的样子呢?

  生:我站在他后面,就看到他后面的样子,站在他侧面就看到他侧面的样子,站在他前面,就看到他前面的样子。

  师:答得真棒!掌声鼓励。

  师:我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这位同学的样子也就不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研究的内容: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评析: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以同班同学的照片巧妙引入,新颖有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为讲授新课做好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同一物体

  师:请把茶壶放在桌子中间,茶壶嘴对着 1号座位的同学。 (学生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坐好)

  师:你坐在这个位置,请问看到的茶壶是什么样子的?

  生1:我看到了茶壶把和茶壶盖。

  生2:我看到了茶壶嘴和茶壶盖。

  生3:我看到了茶壶嘴、茶壶身和茶壶盖。

  师:咱们换个位置观察一下好吗?请1号座位的同学到2号座位,2号座位的同学到3号座位,依次换位。

  你现在看到的茶壶又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纷纷发言)。

  师:我们继续换位置观察,2号座位的同学到3号座位,3号座位的同学到4号座位,……你在这个位置上看到的茶壶又是什么样子的?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小组内交流完毕后,学生再次换位置观察并交流。最后让学生回到原位。)

  师:刚才我们在不同的位置对茶壶进行了观察,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几号座位的同学看到的茶壶是这个样子的?请站起来。

  教师边说边出示:

  师:××同学,你为什么站起来?

  生:因为我在我这个位置上看到了茶壶的嘴和茶壶的盖子,而图片上画的也是这个样子。

  师:答得真好。大家刚才都换位置观察了,请想一想,是不是这样?

  生:(齐答)是。

  出示:

  (做法同上)

  继续出示:

  师:几号座位的同学看到的茶壶是这个样子的?

  (2号座位和4号座位的同学都站了起来。)

  师:他们都站对了吗? (立即有几个学生坐下)

  师:你们几位同学为什么又坐下了?

  生1:我看到的茶壶嘴是朝右边,而图片上是朝左边。

  生2:我看到的茶壶嘴是在右边,茶壶把在左边,而图片上是茶壶嘴在左边,茶壶把在右边。

  生3重复生2的说法。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此时判错了的学生相继坐下)

  出示:

  (让学生辨认,做法同上。)

  师:通过从不同位置对茶壶的观察,你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1:在1号座位我只看到了茶壶嘴和茶壶盖,在2号座位我又看到了茶壶把、茶壶嘴和茶壶盖……

  生2:我站的位置不同,看到茶壶的样子也就不同。

  生3:我和他(生2)的看法一样。

  (师生共同肯定: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茶壶的样子是不同的。)

  [评析:通过交换位置观察茶壶,亲身体验到位置不同,看到的茶壶的样子是不同的,而当教师依次出示四幅图片后,更加形象直观地说明了这一点,由实物到图片,遵循了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观察不同物体

  师:刚才我们观察了茶壶,是不是别的物体也是因为你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就不一样呢?下面把茶壶收起,请你们小组内选一件你喜欢的玩具放到桌子中间,玩具的正面对着3号座位的同学。

  师:请认真观察一下,坐在你现在的位置上,看到的玩具是什么样子的?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参与其中。)

  师:请你与其他三位同学换一下位置,再来观察玩具,看玩具又是什么样子的?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师:刚才我们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玩具,你有什么发现?

  生:(齐答)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玩具的样子是不同的。

  [评析:通过观察不同物体,进一步证实自己的发现,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师是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三、应用拓展

  (一)听故事

  师:老师知道你们最喜欢听故事了,下面讲一个小虎贝贝的故事。

  “森林里有一只非常可爱的小老虎叫贝贝。他还是一个摄影爱好者呢。这天,它在森林里玩,碰上了牛伯伯,牛伯伯对它说: ‘森林王国要举行一次摄影作品展览,你参加吗?’贝贝听了高兴得直拍手,说: ‘你等着,我这就去拿相机。’瞧,它来了。” (播放老虎照相的课件)

  师:(展示牛侧面的样子)贝贝站在牛的哪边拍摄的?

  生1:牛的左边。

  生2:牛的侧面。

  然后教师依次展示牛的正面、背面的样子,让学生回答贝贝站在牛的哪边拍摄的。最后欣赏贝贝从不同方位对大象、汽车拍摄的一组照片。

  (二)游戏:找位置

  师:下面把熊猫玩具放到桌子中间,玩具正面对着2号座位的同学,小组长把熊猫图片整理好,你们组的每个成员都从图片中抽一张,当老师说“开始”,你迅速看看抽到的图片上的熊猫是什么样子的,再找到相应的位置。游戏规则是:不许转动熊猫玩具。

  (游戏开始,当学生找到位置后,进行反馈、矫正。)

  (三)看图连线

  师:数学王国中的聪聪和明明带来了两道题,想考考大家。(课件出示70页第1题,学生边回答,教师边点击。)

  师:聪聪没有难住你们,明明能不能难住你们?

  课件出示:

  师: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聪聪和明明都没有难住你们,他俩夸你们真聪明!知道吗?聪聪和明明还给你们带来一个任务:让你们课后把你喜欢的东西,从不同位置看到的样子画下来,展示给同学们,好吗?

  [评析: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游戏等多种形式进行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练*题的设计,遵循了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的原则,还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布置的课后作业,既是本节课知识的巩固与拓展,又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四、小结全课

观察物体的教学设计12

  设计说明

  复*的效果虽然受复*次数的制约,但它不完全取决于复*的次数。复*是否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复*的正确组织。本节课复*的是观察物体的知识,意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在复*的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精心为学生创设从不同位置进行观察的情境,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物体和立体图形作为观察对象,激发学生已有的观察经验,引导学生结合经验,通过想象、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为学生进一步学*立体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简单物体

  学生准备

  玩具飞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教学过程

  整理复*

  1.结合教材*题,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

  (1)课件出示教材102页7题。

  连一连。

  (2)看图想象:4个小朋友观察到的分别是哪个图形?

  (3)讨论、交流。

  (可用玩具飞机等代替小猪储蓄罐进行实际观察,先给人物起名,然后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描述。如图:

  小文站在小猪储蓄罐的前面,他看到的是小猪储蓄罐的正面;小光站在小猪储蓄罐的右边,他看到的小猪储蓄罐头朝右,尾巴朝左;小红站在小猪储蓄罐的后面,她看到的是小猪储蓄罐的后面;小明站在小猪储蓄罐的左边,他看到的小猪储蓄罐头朝左,尾巴朝右)

  (4)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2.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立体图形的形状。

  (1)课件出示:

  (2)讨论、交流。

  (3)实际操作。

  (4)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及操作,使学生对学过的立体图形有了从整体到局部的认识,建立了立体图形与*面图形间的联系,初步渗透了三视图的知识。

  3.复*用推理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1)利用手中的立体图形感受从不同位置观察的形状。

  (注意:从不同位置观察球,所看到的形状都一样;从侧面观察圆柱,所看到的形状都一样)

  (2)提出问题。

  我们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圆),这个立体图形是我们学过的,它可能是什么?

  (3)讨论、猜测。

  (4)观察、验证。

  (观察立体图形,得出结论: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长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长方体或圆柱;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正方体、长方体或圆柱;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圆,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圆柱或球)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想象、推理,帮助学生实现从*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为学生后续学*做好铺垫。

  巩固练*

  1.连一连。

  (1)他们分别看到的是哪个面?(连一连)

  (2)他们分别画的是哪幅图?(连一连)

观察物体的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的内容以及练*十五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使学生掌握有关物体的知识和观察物体的知识。

  2、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过程和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的观察方法辨认物体;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获得不同观察结果的过程。

  4、情感和态度: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辨认物体。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创设学*新知的条件

  教师诱导:上学期我们学过一些有关位置的知识,如上、下、前、后、左、右等。现在我们就以自己的身体为中心用手来表示上、下、前、后、左、右,老师说,你们用动作表示,看看谁的反应快,动作正确。

  二、激发兴趣,顺势导入新知的学*

  1、出示教具:教师拿出若干个盒子,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

  ⑴拿出两个从学生的角度看起来是一样的盒子,让学生想一想,这两个盒子一样吗?

  ⑵拿出两个从表面上看颜色不一样的盒子,让学生想一想:这两个盒子一样吗?

  ⑶引导比较:将先拿出的两个盒子更换观察角度,使学生明显地看出它们是不一样的;对后拿出的两个盒子进行翻转,使学生看出两个盒子是一样的。

  2、教师小结:刚才两个看起来一样的盒子换个角度观察结果却不一样;而看起来不一样的两个盒子换个角度观察结果却是一眼的。看起来我们仅仅从表面现象来判断物体的结构形态是不行的,我们还要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观察物体,这节课我们就来学*有关“观察物体”的知识。

  三、观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1、观察物体一。

  ⑴出示教具:教师拿出一个自制的四棱柱盒子,盒子的一个面是正方形,两个面是长方形,两头是三角形的面。先让学生观察这个物体,看看它是不是长方体(这里不必讲解它的名称,只是让学生明确它不是长方体即可)。

  ⑵教师诱导:现在我们就用小朋友学过的知识来观察这个物体(引导学生观察每一个面,从而得出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有的面是长方形,有的面是三角形,还有的面是正方形。)

  2、观察物体二

  ⑴出示教具:教师拿出“大力士”玩具,请三个学生上前从不同的角度观看这个“大力士”,并把自己所看到的样子用动作表演出来,其他同学评价。

  ⑵游戏活动:组织学生给“大力士”照相。A、教师提游戏要求:如果我想请你们给“大力士”照张正面相,你们应该站在哪个角度照?B、请学生示范:如果我想请你们给“大力士”照张侧面相,应该站在哪个角度照?C、共同做游戏:学生站在“大力士”的左侧或右侧给他照相。

  3、引导学生辨认挂图。

  教师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辨认,并提问:小亮、小明和小红他们也在观察物体,他们在看什么呢?(先引导学生看课本67页的例1,在结合例题下面的三幅图问: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4、小组合作学*。

  教师要求学生拿出各自所带的玩具,在自己所在的小组共同学*。小组同学一起观察玩具,然后把观察到的样子画下来。

  5、展示评价学生的作品。

  一方面总结学生的观察情况,提供反馈信息;另一方面使学生在观察评价同学的作品中进一步体验观察的方法和过程。

  6、口头表达练*。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哪些地方用到从不同角度来观察物体的这一观察方法。(通过口头练*,可以使观察方法的知识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由记忆的学*转化为理解和应用性的学*。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十五的兴趣。)

  四、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运用新知

  1、让学生猜一猜:教师依次出示面有茶壶的*面图:茶壶的俯视图——茶壶的侧面图(壶嘴的一面)——茶壶的正面图。证明:*时照相为什么一般选择正面或侧面照(原因是从背面照很难辨认是谁)。

  2、让学生看一看:教师出示画有房子和标有A、B、C三个侦察远位置的挂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A、B、C三个侦察员,从三个方位来观察敌人的营房,请你标出A、B两个侦察员看到的情形(在图例中有从四个方向看到的*面图,让学生选择)。

  3、让学生做一做:教师出示课本67页的“做一做”,引导学生辨认三个同学观察到的画面各是哪幅图,并用线连起来。

  五、全课小结,拓展思维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还有疑问吗?想一想,如果你是老师,你会给大家留什么作业?请你为自己设计一份精彩的作业。

观察物体的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积极主动参与观察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的第一课时。本节所要观察的是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在第一册学过“位置与顺序”,已经知道长方体有前后、上下、左右6个面;在第二册的“观察物体”中,对“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不一样”也有所体验。在这个认知基础上,本节课要在观察长方体的活动中,体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3个面,发展空间观念,同时,会辨认长方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为今后从正面、侧面和上面三个方向观察物体打基础。

  〖课堂实录〗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来观察物体,你们猜一猜要观察什么物体呢?

  (有的学生说电视机,有的学生说房子,还有一位学生说外星人。全班同学笑了,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师:同学们学*离不开自己面前的课桌,老师上课离不开讲台。今天老师就请大家观察这张讲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能看到什么?

  片段二

  师:下面我们分五个小组活动,请第一小组先到前面来观察这张讲台。

  (学生安静下来)你们各自选择一个位置观察,再交换位置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这个小组学生变换观察的角度,进行有序的观察,为其他小组的观察活动起示范作用。)

  第三小组上来观察时,班上最调皮的阳志江同学绕过桌子的侧面,一下子就钻进了讲台下层的格栏里躺下了。

  师:你在干什么呀?

  阳:老师您瞧,我在观察讲台桌的下面。我躺在里面,只看见桌子的下面,其他面都看不见了。

  (我赞许地对他点点头,学生观察的兴致更高了。)

  师:刚才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了讲台,先在小组内交流。

  师:哪一个小组先汇报?请说一说你们是站在哪个位置观察的,看到了什么?

  (孩子们的小手举得高高的,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1:我们小组的同学站在这里看(他指了指讲台桌的左侧,一位同学插嘴说:这是旁边。另一位学生又说:这是侧面。)

  师:你们认为哪种说法好?

  生1:我认为左侧面好,因为桌子有两个侧面。站在讲台桌的左侧,我看到了讲台桌的左侧面和上面,桌子的上面有粉笔盒。

  师:喔,看到了两个面。

  生2:我们组的同学站在讲台桌的前面,也看到了讲桌的两个面:上面和前面。

  生3:站在讲台桌的一角观察,可以看到三个面:上面、侧面和前面。我们组的结论是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讲台桌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师:你们小组真能干,同学们还有补充的吗?

  生4:我们组看到的讲台桌的形状和生1是一样的,不过,我站在这边,

  (指了指讲台的右侧,又想了想。)就是右侧面。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还有不同的吗?

  生2:我们组有的同学是蹲着看的,蹲在前面就看到前面一个面,蹲在侧面就看到侧面一个面。我们的结论是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讲台桌的面的个数也不一样。

  生3:我们组的同学还趴在桌上,只看到上面一个面。我们觉得最少可以看到一个面,最多看到三个面。

观察物体的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实特,使学生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会简单辨认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出示一个长方体模型观察:指名说说看到模型的哪一面。(有的说前面,有的说侧面)

  师:你们猜老师会看到模型的哪一面?(上面)

  思考:为什么同是一个长方体的物体,他们看到的形状会不同呢?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 观察实物,传授新知。

  观察后说一说。

  (1) 小组观察实物小汽车,观察后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2) 交流观察结果。

  (3) 观察课本的图。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淘气和笑笑也在观察同一辆车呢。大家看他们分别看到了车的什么部位?找一找是第几幅图呢?

  学生讨论交流。

  师:淘气和笑笑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4) 师进一步引导讨论。

  师:淘气很想到空中看看,汽车又是什么样子的?你可以看看自已准备的小车。

  师:除了从上面观察小汽车,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呢(下面)

  请拿起桌上的小汽车,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和讨论,谁来说说我们怎么去观察一个物体。

  三、 发展性练*。

  看一看,画一画:回家后,根据桌上的茶壶,结合自已的观察把自已的观察结果画在纸上。

  四、 作业设计。


观察物体的教学设计扩展阅读


观察物体的教学设计(扩展1)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菁华9篇)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

  随着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深化,数学课程标准把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定在探索、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强调要把学生的“学”作为教师“教”的基础。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树立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放手给他们一个自行探索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自我发展中发现,在自我发展中创新。

  一、说教材,说学情

  从数学知识、方法的角度看,“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在直观认识了简单几何体和*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它是“空间与图形”中新增加的一个内容。以前的几何教学,教材上主要是对形体的具体认识的设计,对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培养没有一定的落实措施,教师在教学中的随意性较大,而现在根据“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标准编排的“观察物体”,就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观察物体”一课与美术有很密切的联系,但不等于美术课,它是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与纯粹的美术上要求的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表现世界是不一样的。此课例是要通过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对几何图形的记忆,让学生初步体验二维与三维空间相互转换的关系,使学生有一个丰富的数学学*经历,使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完整。

  从学生思维特点的角度看,在我们的环境中,除了看不见的空气,无固定形状的水之外,绝大部分东西都有形状,只是有的形状简单,有的形状复杂,因此,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置身于三维世界之中。他们具有较多的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早期经验,上小学后,随着儿童思维能力的提高,他们渐渐将这种感性经验发展为抽象的概念,渐渐获得了简单的几何形体的概念,这是一个体验、积累和升华的过程,是建立在对周围环境直接感知基础上。同样,对空间与*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也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对一年级六七岁的孩子而言,这一学段的教学要注重丰富学生对形状的感受和认知,要联系实际生活,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数学活动,注重知识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在学*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只有在这样点点滴滴的累积之中,学生的视野才会不断开阔,对图形的理解也才能更加深入。所以,此课的设计总是朝着生活化的方向去做的。

  二、说教法,说学法

  (一)组织反映空间观念的数学材料

  本课设计了五组材料。

  1.依次出现冰箱的三视图,运用反例,让学生思考这是一个什么物体。

  2.让学生将从家中带来的玩具、用品等实物摆放在桌上,仔细观察,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

  3.利用课件提供的具体生活情境──三个小朋友从不同角度给熊猫照相及小老鼠看水壶等小朋友喜欢的画面。

  4.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相关的练*。

  5.动手操作摆积木的游戏。

  (二)设计体现空间观念的呈现方式

  先从看图片到猜物体,学生猜得五花八门,展现了他们的丰富想象力。对三维空间关系的认识能力本质上是一种空间想象能力,一种更高水*更复杂的空间概括能力。因此,课一开始设计的“猜一猜”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再从看实物到画出它的一个面,通过仔细观察,分析比较,发现坐在不同的方向、角度去观察,所看到的画面不同。然后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进一步体验感知,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达到感知的升华。最后通过搭积木的练*,利用课件出示的三视图,让学生想一想,再把头脑中形成的物体的表象摆出来,由面到体的训练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这样的呈现方式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已有经验和认知规律,采用逐步渗透、深化、螺旋上升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研究有助于学生形成空间概念的教学策略

  1.学生已有经验是发展学生空间概念的基础,学生的空间知识又来自于丰富的现实原型。对物体的认识学生并不是一点没有的,因此在设计教学时,要把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融合,在课一开始就遵循这个原理,猜冰箱、画实物、动画演示等,学生的生活世界和书本世界的界限就可渐渐地靠*。

  2.发展空间观念的途径应多样化。过去,比较强调用算式加语言来表达数学思想,其实,表达数学思想的方式有很多,可以用符号来表达,也可以用动作来表达,发展空间观念也是如此。本课就是通过学生生活经验的再现、回忆(照相、穿球鞋)、对实物的观察(玩具、日常生活用品、人)、动手操作(画画、搭正方体)、猜测等途径,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空间,有助于学生空间概念的发展。

  3.空间概念的培养需要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气氛。学生在学*活动中,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小房子,并且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再和同组的四个小朋友交流所画、所想、所思,这样以学生为本的操作活动,使学生更加具有主动性、创造性、探索性,更加具有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使他们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了自己的潜能,培养了空间观念。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课件:冰箱的上面、侧面、正面图)

  猜一猜:这是从上面给一个物体拍的照片,你知道这是什么物体?

  师:你们猜对了吗?我们再来看一张从侧面给它拍的照片。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去正面看一看。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一个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

  2.思考:要观察物体可以从哪些方向去观察呢?

  3.学生活动。师:用你们说的方法去观察桌上每个组带的东西,先选择你想观察的方向坐下来,再把你看到的画一画。

  4.小组交流。师:画好后,把你的作品放在桌上,围着这个物体依次到同组小朋友的位置上,去看一看他画的画,想一想,你们画得一样吗?

  5.思考汇报。师:奇怪哦,你们组明明画的是同一个物体,为什么不一样呢?有想法了,和组内同伴互相说一说再上台来汇报。

  6.小结:你们每组4人坐在不同的位置,看的是同一个物体,但看到的画面却不同。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2

  (一)问题情景

  (课件出示)在一个遥远的地方生活着一头非常美丽的大象,几个瞎子摸象得到的结论不一样。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学*新知

  1、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1)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个位置坐好来看老师放好的纸箱,互相说一说你坐在什么位置看到的箱子面是什么颜色的?(学生活动)

  (2)汇报。

  (3)你们看得很仔细,如果不停地换位置观察,从中你能发现什么?小组内讨论一下。(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4)考眼力:小淘气看到大家学的这么棒,有些不服气,想考考你们的眼力,接受挑战吗?

  看谁能快速的找出第几幅图是谁看到的。课本P26连一连。

  2、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看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1)通过观察活动,你们已经发现站在不同位置看纸箱,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请你猜猜看,站在不同的位置最多能看到纸箱的几个面?

  (2)我们以小组来活动,验证一下刚才我们猜测的看到纸箱的几个面是否正确?(学生活动)

  (3)汇报。你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几个面。

  (4)亲身体验:请你走到角的位置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3、认一认:正面、侧面和上面

  (1)自学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课件:笑笑配音)其实呀,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有自己的名称。答案就在课本的P26页。可是我没有看懂,聪明的小朋友们,你可以教教我吗。你们现在看到的(绿颜色)的面(正面),你知道叫什么吗?依次揭示上面和侧面。(这个呢?)

  (2)变换摆放长方体的位置,分别指出它的正面、侧面、上面。

  (3)出示课件: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现在看到的长方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三)扩展与应用

  1、游戏一:

  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智慧老人送给大家一个小礼物,快去看看吧!请以小组为单位从纸箱中任意摸出一个物体,只要你能指出这个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这个礼物就归你了。听明白了吗?

  2、游戏二:

  五颜六色的长方体多漂亮呀,喜欢吗?

  下面我们用手中五颜六色的长方体玩一个猜颜色的游戏。(如:你的正面是红色,上面是绿色,猜一猜,下面是什么颜色?)

  3、游戏三:

  机灵狗、笑笑、淘气看到的礼物各是什么形状的?课本P27第3题。

  4、游戏四:

  猜猜看(出示我们学校照片):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上面拍摄的。

  (四)小结

  这节课上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谁能说说你有哪些收获吗?

  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看一看(一)》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本节课有如几个特点:

  1、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比如,观察纸箱的活动中,不是让学生单纯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说一说,而是设计了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的快乐。

  2、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材料,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比如,猜猜看(美丽的学校):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从上面拍摄的。让每个学生结合学校的实景观察图片,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及通过玩手中的长方体并猜出颜色这个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上面和侧面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纸箱,把所看到的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纸箱的哪几个面,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这几个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间。

  本节课不足之处:

  1.学生对于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观察时,有的孩子竟然说自己能看见四个面,甚至更多。细思原因,原来学生把看到的一条边当成了一个面,我想如果在课前复*时,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我想学生就不会出现以上问题了。

  2.本节课学生动了起来,思维也活跃起来了,不过学生活动的有些没有章法,我想也许是大班额的原因吧,如果是小班教学,教师会更容易把握学生的学*状态。同时对于大班额的教学,我更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在新课改实验中,教学既能激发起学生的学*兴趣,又让学生学的"活而不乱"。

  3.在课堂上曾出现这么一段小插曲:让学生自学长方体各个面的名称后,汇报时,有的学生理解错误,他站在长方体的正面(正面红色),说正面是红色的,当他站在这个长方体的侧面(侧面黄色)时,还说正面是红色的。这时,一个孩子很敏锐的发现他说的是错的,及时走上前纠正了刚才那位同学的错误,而且表述的非常清楚。这个孩子多会学*呀,可惜的是我的评价没有跟上去,没有为他的勇敢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无疑是我这堂课的遗憾。都说现在的孩子倾听不好,如果我及时抓住了这一契机,对其他学生无疑是个最好的榜样,可惜我错过,我也深深的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是多么的重要。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空间相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四本语文读本(或别的书)、娃娃、从四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四本《语文读本》的照片、从四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娃娃的照片; 教师:杨桃、从上面拍摄的四本《语文读本》的照片、从四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学生照片、若干从不同角度拍摄的生活物品照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同学们认识老师手上的这个水果吗?对,杨桃。今天老师就要给大家讲一个画杨桃的故事。画杨桃的故事:一天,美术老师带来了杨桃让大家仔细观察之后把它画下来,淘气也画了一张。同学们看了都笑话他说:这哪是杨桃啊,分明是颗五角星啊!老师走过去看了看,不但没有批评淘气,还表扬他观察很仔细,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从杨桃的两端去观察,杨桃看起来就像个五角星)杨桃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情况不一样,那其他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情况是不是也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观察物体。

  二、探究体验

  1.活动一:观察物体找图片(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情景有时不一样)。

  (1)观察找照片: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摆了四本语文读本和一些照片,四位同学坐在不同的位置,请从你的位置仔细观察,然后把你观察到的图像从这些图片中找出来,放到自己的面前。

  (2)汇报:请一小组的同学上台汇报。 先说你坐在几号位,再说说你看到的是语文读本的哪一面,选的是哪张照片?这两张照片都是侧面,这两个侧面有没有什么不同呢?

  (3)讨论:老师这儿还有一张图片(从上面拍的),讨论一下,这是从哪个角度拍的呢?四个同学当中谁站起来看到的和图片上的一样?

  (4)请小组长把书和照片收到抽屉里。

  2.活动二:根据照片,判断拍照角度。

  (1)老师给我们班的一位同学拍了几张照片,我们看看它是谁啊?请出这位同学。请大家猜猜这几张照片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拍摄的?请同学上来站在相应的位置。 先出示一张正面和一张背面。 当第三个同学上台找到位置后问下面的同学:他找的位置对吗?你是怎么判断的? 出示第4张照片问:这一张也是侧面,和第三张的拍摄角度一样吗?你是怎么想的?

  (2)小明他们也在给小动物拍照呢,我们去看看!书:67页,例1。 三个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给小恐龙拍照,下面三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请在照片下写上小摄影师的名字。 这一张照片拍的是小恐龙的哪个面?是谁拍摄的?

  (3)给小动物拍完照片,他们又被门外的小卡车给吸引住了。 三个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卡车,这辆卡车在他们三个人的眼里是什么样的呢?请你与下面对应的图片连一连。书70页,完成第一题。 投影订正后收起书。

  3.巩固练*

  (1)根据照片把具体物体摆到正确的方向:小动物太可爱了,老师也忍不住给小动物玩具拍了几张照片,每个小组白色信封里都有四张照片,它是汪老师分别从1,2,3,4号位拍摄的,请小组长按照照片背面的序号发给相应的组员。然后请大家根据手上的图片,摆出这个娃娃的正确位置,要保证这个娃娃摆好后,每位同学观察到的和图片上的`一样。 汇报:请一位同学说说,你们小动物的脸面对着几号位(小动物的正面对着几号位)?

  (2)换角度观察:你想从其他的角度去观察一下娃娃吗?那我们来个找座位的游戏,请小组长将这四张照片合起来洗一洗,正面朝上随意的发给每人一张,然后请大家根据组长发的照片找到正确的位置坐下来。三点要注意:1. 娃娃不能移动; 2. 不能看照片背面的数字提示;3. 找好了手放膝盖坐好。看看哪一组找的又快又好。 订正:每个同学是不是找对观察角度了呢?我们可以这样检验,如果你坐的位置和照片背面的数字是一样的就说明你们找对了。翻过来看看吧。四个人全找对了的小组请举手。

  (3)转娃娃换座位:小娃娃朝一个方向坐累了,请小组长帮帮忙,帮娃娃换个方向,让他们面向××,现在小娃娃转方向了,同学们看看自己手上的照片,在观察一下娃娃,你还能坐在原地不动吗?想想你该坐在哪?请根据照片找到相应的座位。 说说你的座位怎么变化了? 还原座位,小组长收起照片和娃娃。

  三、巩固拓展

  (1)根据照片猜物体(体会物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同学们喜欢猜谜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汪老师从不同的角度给一些物体拍了照片,请同学们根据照片猜猜是什么物体(出示从一个角度拍摄的柠檬照片,有的学生猜橙子)看来有时候,我们从一个角度观察还不好确定,换个角度再来一张。(杯子)(冰箱、洗衣机)(书包)(笔盒)(河马、大象)……适时问:这个照片是从哪个角度拍摄的?

  (2)同学们真聪明,说到大象,汪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摸大象的故事: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同学们,同样一头大象,为什么四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呢?其实把这四个人说的综合起来才是大象的真正样子。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四、课堂总结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谈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积极主动参与观察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的第一课时。本节所要观察的是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在第一册学过“位置与顺序”,已经知道长方体有前后、上下、左右6个面;在第二册的“观察物体”中,对“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不一样”也有所体验。在这个认知基础上,本节课要在观察长方体的活动中,体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3个面,发展空间观念,同时,会辨认长方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为今后从正面、侧面和上面三个方向观察物体打基础。

  〖课堂实录〗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来观察物体,你们猜一猜要观察什么物体呢?

  (有的学生说电视机,有的学生说房子,还有一位学生说外星人。全班同学笑了,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师:同学们学*离不开自己面前的课桌,老师上课离不开讲台。今天老师就请大家观察这张讲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能看到什么?

  片段二

  师:下面我们分五个小组活动,请第一小组先到前面来观察这张讲台。

  (学生安静下来)你们各自选择一个位置观察,再交换位置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这个小组学生变换观察的角度,进行有序的观察,为其他小组的观察活动起示范作用。)

  第三小组上来观察时,班上最调皮的阳志江同学绕过桌子的侧面,一下子就钻进了讲台下层的格栏里躺下了。

  师:你在干什么呀?

  阳:老师您瞧,我在观察讲台桌的下面。我躺在里面,只看见桌子的下面,其他面都看不见了。

  (我赞许地对他点点头,学生观察的兴致更高了。)

  师:刚才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了讲台,先在小组内交流。

  师:哪一个小组先汇报?请说一说你们是站在哪个位置观察的,看到了什么?

  (孩子们的小手举得高高的,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1:我们小组的同学站在这里看(他指了指讲台桌的左侧,一位同学插嘴说:这是旁边。另一位学生又说:这是侧面。)

  师:你们认为哪种说法好?

  生1:我认为左侧面好,因为桌子有两个侧面。站在讲台桌的左侧,我看到了讲台桌的左侧面和上面,桌子的上面有粉笔盒。

  师:喔,看到了两个面。

  生2:我们组的同学站在讲台桌的前面,也看到了讲桌的两个面:上面和前面。

  生3:站在讲台桌的一角观察,可以看到三个面:上面、侧面和前面。我们组的结论是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讲台桌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师:你们小组真能干,同学们还有补充的吗?

  生4:我们组看到的讲台桌的形状和生1是一样的,不过,我站在这边,

  (指了指讲台的右侧,又想了想。)就是右侧面。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还有不同的吗?

  生2:我们组有的同学是蹲着看的,蹲在前面就看到前面一个面,蹲在侧面就看到侧面一个面。我们的结论是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讲台桌的面的个数也不一样。

  生3:我们组的同学还趴在桌上,只看到上面一个面。我们觉得最少可以看到一个面,最多看到三个面。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5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课程标准教材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l、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数学思考:

  在观察简单物体的活动中,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解决问题:

  在观察活动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观察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的设计意图:

  《看一看(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因此,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教材从情境入手,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拼摆和探索中,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而且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进行辨认,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看一看(一)》,设计这个观察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纸箱,让学生体验: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进行实地的观察体验,再通过找一找、连一连、看一看、想一想及数学游戏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学生状况分析

  本课是在一年级学*"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基础上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让学生通过观察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师指导学生有秩序地参加教学活动,在观察、拼摆和探索中,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而且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运用所学知识,

  让学生把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辨认准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因为本课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在观察、操作、小组活动、讨论等环节中进行,所以学生的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再通过变换角度的观察,学生从感性上有了真正的体验,学起来比较轻松,但对判断所观察的物体形状还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五、教学设计

  (一)问题情景

  (课件演示配音)在一个遥远的地方生活着一头非常美丽的大象,笑笑、淘气和机灵狗都想看看大象长什么样子,于是他们来到了大象生活的地方,看到了大象。回到家后他们向智慧老人介绍了大象。笑笑说:大象是大大的眼睛,长长的鼻子,两个耳朵像蒲扇"气说:大象是两根柱子上顶个门,门上有一条摆来摆去的长鞭";机灵狗说:大象是四根柱子上有一座墙壁"。智慧老人不解地问:"我听说,那里只生活着l头大象,你们怎么看到了3头大象呢?"他们三人一口同声地说:"只有1头大象呀!"。这是怎么回事呢?(逐一呈现他们所看到的图象)

  (二)学*新知

  l、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1)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个位置坐好来看你面前的纸箱,互相说一说你坐在什么位置看到的箱子面是什么颜色的?(学生活动)

  (2)汇报。

  (3)你们看得很仔细,如果不停地换位置观察,从中你能发现什么?小组内讨论一下。(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4)考眼力:淘气看到大家学的这么棒,有些不服气,想考考你们的眼力,接受挑战吗?

  看谁能快速的找出第几幅图是谁看到的。书上P26连一连。

  2、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看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1)通过观察活动,你们已经发现站在不同位置看纸箱,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请你猜猜看,站在不同的位置最多能看到纸箱的几个面?

  (2)我们以小组来活动,验证一下刚才我们猜测的看到纸箱的几个面是否正确?(学生活动)

  (3)汇报。你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几个面。

  A:一个面的。请坐在你的位置,也能看到一个面的同学站起来。(正对着长方体的正面或从上往下看,或拿起来看底)

  B:两个面的。请在你的位置,看到两个面的同学举手让老师看看。旁边的同学走到他的位置检查检查,是不是能看到长方体的两个面。

  C:三个面的。(站在角的位置)

  (4)亲身体验:请你走到角的位置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3、认一认:正面、侧面和上面

  (1)自学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课件:笑笑配音)其实呀,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有自己的名称。答案就在书上的P26页。可是我没有看懂,聪明的小朋友们,你可以教教我吗。你们现在看到的(绿颜色)的面(正面),你知道叫什么吗?依次揭示上面和侧面。(这个呢?)

  (2)变换摆放长方体的位置,分别指出它的正面、侧面、上面。

  (3)出示课件: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现在看到的长方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三)应用与扩展

  1、游戏一:

  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智慧老人送给大家一个小礼物,快去看看吧!请以小组为单位从纸箱中任意摸出一个物体,只要你能指出这个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这个礼物就归你了。听明白了吗?

  2、游戏二:

  五颜六色的长方体多漂亮呀,喜欢吗?

  下面我们用手中五颜六色的长方体玩一个猜颜色的游戏。(如:你的正面是红色,上面是绿色,猜一猜,下面是什么颜色?)

  3、游戏三:

  机灵狗、笑笑、淘气看到的礼物各是什么形状的?书P27第3题。

  4、游戏四:

  猜猜看(出示美丽的学校照片):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上面拍摄的。

  5、游戏五:

  小小摄影师:看到别人拍的照片如此漂亮,你是不是也想亲自拍拍照片?老师来做照片中的人物,你来当个小小摄影师如何?不过我有个要求:我想要一张我侧面的照片,那你应该站在什么位置拍摄?要我的背影呢?……

  (四)小结

  这节课上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谁能说说你有哪些收获吗?

  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看一看(一)》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本节课有如几个特点:

  1、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比如,观察纸箱的活动中,不是让学生单纯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说一说,而是设计了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的快乐。

  2、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材料,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比如,猜猜看(美丽的学校):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从上面拍摄的。让每个学生结合学校的实景观察图片,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及通过玩手中的长方体并猜出颜色这个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上面和侧面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纸箱,把所看到的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纸箱的哪几个面,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这几个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间。

  不过,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学生对于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观察时,有的孩子竟然说自己能看见四个面,甚至更多。细思原因,原来学生把看到的一条边当成了一个面,我想如果在课前复*时,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我想学生就不会出现以上问题了。

  2、本节课学生动了起来,思维也活跃起来了,不过学生活动的有些没有章法,我想也许是大班额的原因吧,如果是小班教学,教师会更容易把握学生的学*状态。同时对于大班额的教学,我更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在新课改实验中,教学既能激发起学生的学*兴趣,又让学生学的"活而不乱"。

  3、在课堂上曾出现这么一段小插曲:让学生自学长方体各个面的名称后,汇报时,有的学生理解错误,他站在长方体的正面(正面红色),说正面是红色的,当他站在这个长方体的侧面(侧面黄色)时,还说正面是红色的。这时,一个孩子很敏锐的发现他说的是错的,及时走上前纠正了刚才那位同学的错误,而且表述的非常清楚。这个孩子多会学*呀,可惜的是我的评价没有跟上去,没有为他的勇于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无疑是我这堂课的遗憾。都说现在的孩子倾听不好,如果我及时抓住了这一契机,对其他学生无疑是个最好的榜样,可惜我错过,我也深深的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是多么的重要。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2、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观念,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惯。

  教学重点:

  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具:

  CAI课件、小猪存钱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趣激学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今天呀,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好不好?(出示课件讲述故事内容)

  师: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他们说的对吗?(不对)那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你能帮助他们想个办法吗?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盲人叔叔全听到了,说你们真是一群乐于助人的好孩子。这节课呀,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研究怎样正确地观察物体,才不至于像盲人叔叔们一样。

  板题:观察物体

  二、观察物体,顺思导学

  1、确定方位。

  师:(出示小猪)这是什么?(生答小猪)大家看,老师手里的这只小猪可爱吗?我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只小猪,喜欢吗?(喜欢)那我们就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它加入我们小组。请你悄悄地告诉它,你坐在它的哪一边?

  师:你们对小猪说了些什么?

  学生汇报

  师:坐在小猪前边的同学朝我挥挥手。

  师:我知道了,你们就分别坐在小猪的前后左右。

  2、观察小猪。

  (1)在自己座位上观察。

  师:从你这个位置上看到了小猪的什么?

  (课件出示:你坐在小猪的哪一边,看到了它的什么?)

  学生汇报

  师:其他同学观察的结果也是这样吗?有补充吗?

  (2)交换位置再观察

  师:刚才你们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了可爱的小猪,现在咱们换换位置再观察。好吗?小猪前面和后面的同学换换位,左面和右面的同学也换换位。准备好,轻轻地换。(学生起身换位。)

  师:现在你又在小猪的哪边?仔细观察,你看到的小猪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汇报

  师:我想采访坐在小猪前面和后面的同学,现在的位置看到的小猪和你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学生汇报

  师:哪儿不一样呢?

  师:哦,从前面和后面看小猪是不一样的。请问小猪左边和右边的同学,你们可要仔细看了,你刚才看到的和现在看到的相同吗?

  学生汇报

  预设:有的同学会说一样,有的同学会说完全不一样

  出现矛盾冲突时,学生再次观察小猪左右两边,并在组内讨论。

  小结:从左边和右边观察小猪是不是一样呢?(学生齐声:不一样!)你们从细节观察并解决了问题,好样的!从小猪的前面和后面看是不一样的,从左边和右边看也是不一样的。

  (3)从前后左右观察小猪

  师:咱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只能看到小猪的一个面,要是能让每个人都看到小猪的前后左右四个面,那才过瘾呢!有什么好办法吗?在小组里讨论后,试一试

  方案一:到其他几个同学的位置上看看

  方案二:人走一圈的办法太麻烦。我们可以让小猪转一圈,我们只要坐在位置上就可以看到它的前后左右了。

  学生尝试操作

  师:好的,每转一个方向停一下,看清楚了吗?这两种方法都很好,可以围着小猪转一圈,也可以让小猪转一圈,小组商量定下一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始观察。

  (伴随着轻柔的音乐,学生进行观察活动。)

  师:同学们从前后左右再次观察了小猪,你们看到的一样吗?(不一样。)为什么?

  学生汇报

  师: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小猪是不一样的。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三、分层练*,应用促学

  1、刚才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老师特别高兴。老师也给小亮、小明、小红一个礼物,大家看。(出示第67页上的恐龙图)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说说理由。(学生各抒己见)

  2、67页的做一做

  3、70页的第1题

  4、欣赏课件出示庐山图片和古诗《题西林壁》

  四、回顾全课,梳理评学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今天刘老师和大家合作得非常愉快!大家也学到了很多的新知识,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其实我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有的时候会受到肉眼和其它一些条件的限制,所以啊,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来进行我们的观察,请看大屏幕

  1、放大镜

  师:它可以把一些很小的文字、图片进行放大

  2、望远镜

  师:观察比较远的物体我们可以依靠它

  3、显微镜

  师:这是显微镜,通过这个工具啊,可以看见很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物体,很多科学家就是借助它来观察一些微生物或者细胞的。

  希望大家课后能够处处留心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感受,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五、实践延学

  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家里的物品,说给爸爸妈妈或好朋友听,你看到的是哪一部分?老师相信你一定说得非常好。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7

  一.单元教学目标:

  1.在观察简单物体的实践活动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观察简单物体的过程,体会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并能直观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二.单元教学分析:

  本单元的学*内容是一年级下册“观察物体”的发展,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物体的空间经验和空间观念。在这个单元学*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并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三.教学课时:

  本单元课时安排:3课时。

  题目看一看(一)备课人邹艳华

  教学

  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积极主动参与观察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

  重难点1、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

  准备课件

  学具课时

  安排1

  教学过程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来观察物体,你们猜一猜要观察什么物体呢?

  (有的学生说电视机,有的学生说房子,还有一位学生说外星人。全班同学笑了,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师:同学们学*离不开自己面前的课桌,老师上课离不开讲台。今天老师就请大家观察这张讲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能看到什么?

  片段二

  师:下面我们分五个小组活动,请第一小组先到前面来观察这张讲台。(学生安静下来)你们各自选择一个位置观察,再交换位置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这个小组学生变换观察的角度,进行有序的观察,为其他小组的观察活动起示范作用。)

  第三小组上来观察时,班上最调皮的阳志江同学绕过桌子的右面,一下子就钻进了讲台下层的格栏里躺下了。

  师:你在干什么呀?

  阳:老师您瞧,我在观察讲台桌的下面。我躺在里面,只看见桌子的下面,其他面都看不见了。

  (我赞许地对他点点头,学生观察的兴致更高了。)

  师:刚才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了讲台,先在小组内交流。

  师:哪一个小组先汇报?请说一说你们是站在哪个位置观察的,看到了什么?

  (学生的小手举得高高的,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1:我们小组的同学站在这里看(他指了指讲台桌的左右,一位同学插嘴说:这是旁边。另一位学生又说:这是右面。)

  师:你们认为哪种说法好?

  师:你们小组真能干,同学们还有补充的吗?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还有不同的吗?

  师:站在哪里可以看到5个面?你示范一下,行吗?

  (生站到桌子上)

  师:你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也不错。通过实地观察,发现了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对于长方体来说,最少可以看到它一个面,最多可以看到它三个面。

  师:(打开书本第26页)图中老师、淘气、笑笑分别看到讲桌的哪一面,先想一想,再连一连,做完后把你的想法与同桌进行交流。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

  ……

  片段三

  师: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不论它的大小,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现在每人都拿出一个自备的长方体,看看这个结论是不是正确的,然后,再打开书本第26页,找一找怎么称呼所看到的三个面。自己看书认识长方体的上面、右面和正面。

  师:谁能帮他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目看一看(二)备课人卓敬敏

  教学

  目标

  1、经历用正方体搭简单物体,并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它的活动,辨认简单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的形状。

  2、在搭摆和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体验从同一个方向看不同物体,它们的形状可能相同;正面与一种形状对应的物体不是唯一的。

  3、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

  重难点1、在搭摆和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体验从同一个方向看不同物体,它们的形状可能相同;正面与一种形状对应的物体不是唯一的。

  2、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

  准备课件

  学具课时

  安排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引入

  师:同学们*常喜欢玩什么?

  生:积木、毽子等。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例1与做一做,练*十六第1、第2、第3题。(教材第68、第70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物体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过程,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

  3、凭借动手操作,发展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写上不同文明用语的大正方体,实物数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1、教师拿出写了文明词语的正方体。

  谈话:同学们,这是一个正方体,正方体的每个面都写着不同的文明词,请你坐在你的位置上,头不摇动,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指名不同方向的学生说。(学生有的说“您好”,有的说“谢谢”,有的说“对不起”。

  2、提出质疑:为什么他们向我们介绍得不一样呢?谁说的正确的?你能说说他们分别是从那一面观察吗?(板书:前面 后面 侧面)

  教师指出:侧面有两个不同的方向,左面看到我们称为左侧面,右面看到的我们称为右侧面。

  3、揭示课题:虽然是看到同一个正方体但是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每个面的文明词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谈话引人,激发学生学*兴趣的同时,初步感知、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构建新知。

  (1)本位观察:

  谈话:(出示玩具熊猫)这是什么?

  老师为每一组同学也准备了一只熊猫,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这只熊猫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出示从正面、左侧面、右侧面、背面拍摄的熊猫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和黑板上的哪张照片是一样的?

  生1:我从正面看,和第一幅图是一样的。

  生2:我从右侧面看,和第三幅图是一样的。

  生3:我看到它的圆圆的尾巴,和第四幅图是一样的

  生4:我从左侧面看,和第二幅图是一样的。

  谈话: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想统计一下人数,请看到熊猫正面的同学站起来。看到侧面的同学也站起来。没有站起来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哪一面?

  (2)换位观察:

  要求:听老师口令,全体起立。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本组的下一张位子上去。你们现在看到的熊猫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那你现在看到了熊猫的那一面?

  生1:我现在看到的是侧面,刚才看到是前面。

  生2:我现在看到的是背面,刚才看到是侧面。

  质疑: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不一样呢?这是怎么回事?(学生讨论,交流。)

  生1:我们绕了一圈。

  生2:我们绕了一圈,我们一大组的同学位置都改变了。

  小结:对!原来我们换了座位,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熊猫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3)情感交流:

  教师:看过之后,你都想对熊猫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熊猫”,再交换位置,进行观察,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充分体现《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2、连一连(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做”)。

  三、巩固新知。

  1、说一说。(完成教材“练*十六”的第1题)

  小动物们用照相机帮大象拍照,(出示动物拍照图)这四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呢?(指名学生说一说。)

  2、连一连。(完成教材“练*十六”的第3题)

  3、猜一猜。(完成教材“练*十六”的第2题)

  学生填写,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练*,展学生的思维,还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看到自己的成果,体验到创新的乐趣,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意识。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学生积极发言。

  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侧面 正面 后面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9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38页例1、以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3、加强学生之间交流互助。

  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具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盒子等。

  教学过程:

  一、预*提纲:

  1、自学课本P38页内容。

  2、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么观察物体的?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

  二、新授课

  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叫生观察并提问。

  1、你观察到的长方体是什么样的?

  2、你至少能看到几个面,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那么请四人小组讨论当我们看到两个或三个面的时候,这些面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抽小组汇报,师点评,“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相对的面,运用这个知识可以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推理问题”。

  三:构建空间想象力

  1、师出示一个正方体要求生正面观察,并想象画出从左面,从上面,从右面观察正方体的样子。

  2、师再次出示一个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牙膏盒,给学生从不同角度先进行初步观察,再将牙膏盒横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牙膏盒的样子。

  再将牙膏盒竖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看到牙膏盒的样子。

  四:巩固练*

  完成练*八的1-2题。

  五:兴趣探索,根据以下几幅图找出1的对面是几,2的对面是几,3的对面是几。

  反馈检测:

  (一)、判断

  1.从不同方向观察图形,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

  2.观察正方体,从不同角度观察,最多只能看到4个面。()

  3.从不同角度看一个球体,观察到的形状都是一样的。()

  (二)、填空

  从正面看是个长方形,从左面看是个正方形,从上面看是个长方形,这是一个()物体。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课后反思:教参上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例题和想想做做1-2,但是如果就这些教学内容,整节课就显得比较单薄,没有训练的深度和广度。现在我们应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不再是教教材,所以我增加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学例题和想想做做1-4,从上课的情况来看,正好是一节课教学时间,比较充实。另外对书上的题目进行了改良,例如想想做做3,书上原来是从上面看到的是三个横着的正方形,我把它改成了从正面看到的是三个横着的正方形,一字改动,提高思维的难度,调动了整个教学气氛,原来只有三种摆法,改了一下就有8种摆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39页例2,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从形象构建抽象的想象能力。

  教具学:一个球体、一个圆柱体、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预*提纲: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39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对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观察,也发现了从中的奥秘和乐趣,今天我们将两上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体验从不同角度看世界。

  二:新授课

  1、师将一个球体和一个圆柱体按例2摆放在讲台上,抽生的小组为单位上台观察,燕记住从正面上面左面右面,观察到的样子记下来,再回到位置上把从四个面观察到的画出来,并同方交流。

  师抽生把画出的图形展示出来,集体评议。

  2、完成39页例2及做一做(展示评议)

  三:构建空间想象力

  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以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强调左右面是重合,故只能看见一个正方形)。

  2、将一个正方体和圆柱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

  完成练*八第3题。

  这是8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形状,请画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

  前面看()左面看()上面看()

  课后反思:由于有例1的教学做基础,本课我仅有10分钟不到的时间即完成了新授知识的教学,后面剩余大量时间都是让学生做练*。效果很好!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41页例3,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物体。

  教学目的: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物体。

  2、能分辨较复杂物体不同角度所观察的情况。

  3、更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1、变形象思维为抽象思维。

  2、明晰物体组合摆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具学具:小正方体若干。

  教学过程

  一、预*提纲:

  1、结合课本第38---43页,反思你都学会了什么,还有那些不懂的地方呢?

  2、针对自主学*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由若干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正面图形请学生们猜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看一面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较复杂物体的观察(板书)。

  (二)新授课

  师出示四个小正方体按例3摆放在讲台上,以同方为单位,画出其左面正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图形,抽生展示并说明其理由。

  (三)巩固练*

  1、完成例3及做一做。

  2、完成练*九1-3题。

  (四)动手操作,思维拓展。

  学生按老师要求摆小正方体。

  (1)用5个小正方体摆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你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2)用四个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从左边看也是的情况。

  (3)根据下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摆一摆,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也是

  (有多少种不同摆法,最少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最多只能用多少个小正方体。)

  五、课外作业:练*九4-6。

  课后反思:

  对于根据指定的视图要求拼摆出相应的物体,我鼓励学生思考不同的摆法,锻炼学生的直观思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自主探索,然后小组交流,启发想象,在交流摆法时,我肯定了不同学生的摆法,有的学生摆了4种,有的学生摆了6种,有的学生上台摆出了第七种摆法,第八种摆法,我都对学生进行了表扬,但我没有让所有学生都能拼摆出八种不同形状的物体,这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观察物体的教学设计(扩展2)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复*,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的认识。

  2、进一步让学生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图像。

  3、切实让学生掌握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技能。

  4、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并整理成简单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切实让学生掌握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并整理成简单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教学难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复*观察物体和对称:

  打开书本67面第五单元,看看我们在这个单元里学*了那些知识。

  1、观察物体;对称;

  【设计意图】通过看书回顾,让引导学生回忆有关观察物体和对称的知识。

  2、对于观察物体,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想说的?

  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画面有可能不一样;要想知道从一个面可以看到什么画面,可以想象自己站在那个面,再去想象自己看到的画面。

  3、练*:连一连,大家分别看到哪个画面。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连。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加深对观察物体方法的理解,再次明确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画面有可能不一样的道理,结合具体的观察场景,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

  4、课本68页的对称和69页的对称有什么不一样?

  68页的对称是沿着一条线对折,两边重合,这条线叫对称轴,我们把好像这样的对称现象叫轴对称。69页的对称是相对于镜子或水面的对称,是镜面对称。

  5、练*:下面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画出它的对称轴。

  5、和同学做镜面对称的游戏:一个同学做动作,另一个同学做出这个同学在镜子里的动作。说说镜子里面的影像和镜子外面的特点。

  【设计意图】轴对称和镜面对称学生是很难准确区分的,只要学生有区分的意识就可以了,并不是要求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允许学生结合具体的事例来表达自己对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的理解。通过学生具体的描述,加深学生关于对称轴和两种对称现象的感知;设计两个练*,目的是训练进一步掌握对称轴的画法,加深学生对镜面对称时镜里的影像和镜外的物体特点的认知。

  二、复*统计;

  1、这个学期我们学*了哪些有关统计的知识?

  (1)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2个单位。

  (2)统计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统计一下我们班参加各项兴趣活动的人数,并做成条形统计图。

  二( )班学生参加兴趣活动的人数统计表

  兴趣小组音乐美术书法其他

  参加人数

  (2)看上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表示出每个兴趣小组参加的人数。

  单位:人 二( )班学生参加兴趣活动的人数统计图

  音乐 美术 书法 其他

  (3)

  1.参加( )兴趣小组的人数最多。

  2.参加( )兴趣小组的人数最少。

  3.一格代表( )人。

  4.看着统计表,提出一些问题并解答。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主动回顾有关统计的知识,加深理解。结合具体的统计实例,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并整理成简单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二、完成书本109页练*。

  【设计意图】数学广角不做单独一节课的复*内容,通过具体的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能力。

  板书设计:

  复*观察物体、对称

  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同一个物体, 轴对称 对称轴

  看到的画面有可能不一样

  对称

  镜面对称(镜面、水面…)

  统计: 一格表示2个单位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2

  一.单元教学目标:

  1.在观察简单物体的实践活动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观察简单物体的过程,体会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并能直观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二.单元教学分析:

  本单元的学*内容是一年级下册“观察物体”的发展,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物体的空间经验和空间观念。在这个单元学*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并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三.教学课时:

  本单元课时安排:3课时。

  题目看一看(一)备课人邹艳华

  教学

  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积极主动参与观察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

  重难点1、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

  准备课件

  学具课时

  安排1

  教学过程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来观察物体,你们猜一猜要观察什么物体呢?

  (有的学生说电视机,有的学生说房子,还有一位学生说外星人。全班同学笑了,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师:同学们学*离不开自己面前的课桌,老师上课离不开讲台。今天老师就请大家观察这张讲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能看到什么?

  片段二

  师:下面我们分五个小组活动,请第一小组先到前面来观察这张讲台。(学生安静下来)你们各自选择一个位置观察,再交换位置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这个小组学生变换观察的角度,进行有序的观察,为其他小组的观察活动起示范作用。)

  第三小组上来观察时,班上最调皮的阳志江同学绕过桌子的右面,一下子就钻进了讲台下层的格栏里躺下了。

  师:你在干什么呀?

  阳:老师您瞧,我在观察讲台桌的下面。我躺在里面,只看见桌子的下面,其他面都看不见了。

  (我赞许地对他点点头,学生观察的兴致更高了。)

  师:刚才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了讲台,先在小组内交流。

  师:哪一个小组先汇报?请说一说你们是站在哪个位置观察的,看到了什么?

  (学生的小手举得高高的,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1:我们小组的同学站在这里看(他指了指讲台桌的左右,一位同学插嘴说:这是旁边。另一位学生又说:这是右面。)

  师:你们认为哪种说法好?

  师:你们小组真能干,同学们还有补充的吗?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还有不同的吗?

  师:站在哪里可以看到5个面?你示范一下,行吗?

  (生站到桌子上)

  师:你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也不错。通过实地观察,发现了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对于长方体来说,最少可以看到它一个面,最多可以看到它三个面。

  师:(打开书本第26页)图中老师、淘气、笑笑分别看到讲桌的哪一面,先想一想,再连一连,做完后把你的想法与同桌进行交流。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

  ……

  片段三

  师: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不论它的大小,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现在每人都拿出一个自备的长方体,看看这个结论是不是正确的,然后,再打开书本第26页,找一找怎么称呼所看到的三个面。自己看书认识长方体的上面、右面和正面。

  师:谁能帮他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目看一看(二)备课人卓敬敏

  教学

  目标

  1、经历用正方体搭简单物体,并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它的活动,辨认简单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的形状。

  2、在搭摆和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体验从同一个方向看不同物体,它们的形状可能相同;正面与一种形状对应的物体不是唯一的。

  3、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

  重难点1、在搭摆和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体验从同一个方向看不同物体,它们的形状可能相同;正面与一种形状对应的物体不是唯一的。

  2、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

  准备课件

  学具课时

  安排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引入

  师:同学们*常喜欢玩什么?

  生:积木、毽子等。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38页---40页。

  教具、学具准备:

  长方体药箱、圆柱、球、长方体实物若干、圆柱和球的组合学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难点:

  使学生明确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

  教学流程:

  一、古诗导入激**趣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宋代诗人苏轼的那首《题西林壁》吗?让我们共同来朗诵这首诗。(课件出示诗句和庐山不同景色)

  师:一座庐山,为什么诗人看到的却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

  2、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需要这样,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一个物体,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二、观察物体探究新知

  (一)观察长方体

  1、整体观察(出示长方体小药箱)

  (1)师:同学们,我们先来观察这个长方体的药箱,谁来说说这个药箱有几个面?都是哪几个面?每个面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2)生回答,师强调看到的面,是相对观察者说的。

  (3)师:请同学们按照活动要求观察这个小药箱请(课件出示观察要求)

  (4)学生观察。

  a同学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药箱,说一说自己看到了哪几个面。

  b坐在不同方向的同学说说自己看到药箱的哪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5)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有的同学看到一个面,有的看到两个或三个面。你能找出个位置看到所有的面吗?最多能看到药箱的几个面?请大家站起来走一走,看一看。

  (6)学生自由走动,观察。

  (7)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发言精彩极了,我们不论站在哪个位置,都不可能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

  2、分别从三个面进行观察

  (1)教师拿起小药箱让不同方向的同学观察、我们从正面、上面、左面来看这个药箱得到的都是什么形状?

  (2)分别出示药箱的三个面,让学生判断分别是哪几个面。

  (3)做40页第1题,在书上完成。(课件演示进行订正)

  (二)、分别观察正方体圆柱体球体

  1、师:刚才老师和你们共同观察了长方体,现在请你和你小组的同学分别观察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学具,完成表格。(表格中要求同学们从上面,正面,左面观察物体,并将看到的形状画下来)

  学生观察,完成表格并汇报。

  (预设:学生会质疑,圆柱体从正面看有时是正方形的)

  2、趣味游戏,强化认识。

  (用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师:这是我看到的物体的一个面,谁来猜一猜,它可能是什么?(可能是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

  师:看来大家的意见不一致,你们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让大家知道这究竟是什么物体?(至少还要知道另一个面的形状)

  (课件呈现不同的物体)

  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通过观察发现从同一个方向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因此,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只有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形成完整的形象,才能判断出它是什么立体图形。

  (三)观察组合图形

  1.观察交流加深认识

  过渡:刚才,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了一个物体,那么,我们从不同角度同时观察两个物体,会看到什么形状呢?

  (1)师:拿出课前准备的圆柱和球的组合学具,摆成和桌子上一样的位置,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观察它们,观察后与小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看到的结果。(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说一说自己观察的结果。

  (2)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同学们观察的很认真,说得非常清楚明白。老师这里有几组图形(例2图),你们能正确判断它们是从哪个方向上看到的吗?

  1、学生判断。

  2、做40页第3题。

  三、逆向练*训练思维

  师:刚才我们一同观察了单个物体以及立体组合图形,并猜测和判断了它们在不同方向上的形状和位置关系。如果反过来,给你出示一个物体或立体组合图形某一方向上看到的形状,你能不能猜测出它们什么呢?(师在黑板上画了一圆形和一个正方形)

  1、学生猜测,并畅所欲言。

  (师讲解,圆柱体当底面直径和高等长时,从正面和侧面观察到的形状是正方形)

  2、再次引导学生明确:

  (1)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

  (2)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只有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形成完整的形象,才能判断出它是什么立体图形。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师:同学们这节课观察的认真,仔细,希望你们在生活中也要懂得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希望你们做一个处处留心观察的有心人。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一)知道在不同方向(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二)通过观察和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

  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难点关键:根据物体所呈现的形状去确定观察者所站的方向。

  教法:演示法、讲授法

  学法: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书包,足球,同学、校门、教室的照片,微课,课件。

  课前准备工作:

  背诵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我知道咱班的同学都喜欢故事,下面老师就和我们一起分享一则成语

  故事。

  2、播放故事《盲人摸象》。

  提问:看完了这则故事谁能告诉老师,这几个盲人摸的是同一头象,

  为什么他们描述出这头大象的样子不一样呢?

  生:因为他们摸到的部位不同。什么原因导致盲人摸到象的部位不同?

  师:站在不同的方向,导致摸到的部位不同,感觉到的大象的样子也就不同。

  如果站在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样子也会不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挖掘身边素材,创设探究知识

  (1)观察就是仔细看,老师拍了两张咱们教室的照片,你们看看哪张照片是教室的前面?为什么?-只有教室的前面才有黑板、讲座、钟表……2号照片拍的又是教室的哪一面呢?

  (2)想一想:同是一间教室,怎么会看到不同的样子呢?

  (因为拍摄者站的方向不同,拍摄者站在教室的前面,就能拍到教室后面的样子,站在教室的后面,就能拍到教室前面的样子。)(板书前面、后面)

  (3)、归纳:因为我们所处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形状也不同。

  (板书:方向不同 形状不同)

  2、设计活动,再次体验

  师:刚才小朋友表现的非常好,大多数同学已经掌握了观察的精髓。接下来我们去观察一个实物书包。

  观察之前有两个问题:

  (1)如何才能全方位去观察书包,观察书包的哪几个面?—前后左右面,谁能先拿着书包向我们说说书包的前后左右面如何去辨认?

  生:汇报!(当我和书包方向一致时,我的前后左右就是书包的前后左右,所以书包)

  (2)师:你如何去观察书包的四个面?

  生:下座位,其实就是变换方向

  师:还有没有其它方法?—转动书包

  看来方向改变的方法很多,就要我们看情况选择适合我们的方法。

  师:现在看看活动要求,谁来读读:

  活动要求(三点): (布置2)

  1)、2人一组;

  2)、从四个面进行观察;

  3)、对书包小声说说:“我在书包的哪面看到了什么?……”。

  重要的文字读三遍,让我们一起把红色词语读三遍,好吗?

  集体汇报,交流反馈

  1)、PPT演示书包前后左右四个面,分别说说:我在书包的哪面看到了什么?……(注意提示观察的都是形状而非颜色。)

  2)、同一个书包,为什么看到的样子不同?

  (板书:左面,右面,方向不同 形状不同)

  3、解疑答惑,巩固新知。

  我们今天知道了—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一定是不同的。

  这句话对吗?想想?

  瞧,老师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个什么?足球,我们要从前后左右观察这个篮球,

  你看到的都是什么图形 —圆形。那么谁愿意把这句话修改一下?

  我们的结论: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有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还可更简洁的说成: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有可能是不同的。

  (板书:可能)

  三、总结全课:我们今天学了

  从不同方向,前后左右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有可能是不同的。现在让我们稍作休息,来玩一个游戏吧!

  四、课间休息:(布置3)

  小游戏:考考大家,比比谁的反应快,我说动作你来做

  高举左手,手放下;高举右手,手放下。

  老师和大家一起做,高举左手,老师怎么和大家的不一样?老师做错了?你们做错了?呢我们为什么不一样?老师的右边是哪边?左边呢?前面呢?后面呢?

  呢我换个方向站,你还能指出我的前后左右吗?这样站呢?呢我想和大家的前后左右一样呢?我该怎么站?—后脑勺面向大家,这回对了吗?

  我们一起来做一遍:高举左手,手放下;高举右手,手放下。

  五、巩固练*

  1、游戏做完了,我们接下来要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了?来看这道题,谁愿意当个小老师给我们来讲讲?—播放试题微课

  2、谁能象刚刚的小老师一样,再试试。

  下面那幅图是淘气看到的?(画“√”)

  和他一样吗?你观察的很仔细,奖给你个贴画?谁来说下一道题。

  3、他们分别看到的是什么?连一连。

  你不但观察仔细,而且反映的相对快,贴画奖励给你!下来就要所学知识解决点实际问题了,

  4、看!这有两张学校大门的照片,谁来看看哪张是在学校外面拍的,为什么?另一张呢?

  看来你就是咱班的火眼睛睛!也奖给你个贴画?

  5、还有点时间。我们来一起分享几组图片好吗?猜猜看!

  美好的时光美好的人啊!

  六、引用古诗,全课小节:

  同学们,不同的方向观察事物,看到的结果往往可能是不一样的这句话

  在生活中也适用,曾经就有这么一首诗巧妙地写出了这一数学现象,这就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让我们在用这节课的知识再去体会这首诗的含义吧。

  七、实践延学

  站在不同的方向置观察家里的物品,说给爸爸妈妈或好朋友听,你看到的是哪一部分?老师相信你一定说得非常好。

  八、板书

  观察物体

  前面

  后面 可能

  方向 不同 形状不同

  右面

  左面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5

  授课时间

  课型

  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难点

  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流程

  一、回忆梳理构建网络:激趣:欣赏古诗《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先了解一下同学们第三单元都学了哪些知识?是出示一幅正方体组成的实物

  师: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1)小组交流

  (2)汇报:展示学生所写的,并引导说板书:

  师:这单元学*的是什么内容?(板书:观察物体的整理和复*)

  师:观察物体从什么角度来观察?看到的物体是否一样的呢?(板书:观察角度:上、左、右、正等,)

  结合学生的回答问:除了这种情况,生活中许多实物站在不同的角度看是不一样的,就如诗中所见的山峰、、、、、、)

  知识结构网络:

  观察物体 观察角度:(上、左、右、正等) 物体不一样。

  的整理和复*

  物体形状 观察角度(上、左、右、正面等)

  师:请你用你所学的知识帮它解决一下问题。(出示题目)

  二、典型例题沟通联系

  1、让学生拿出自备的骰子、摆出这样的图形

  (1) 定正面

  (2) 定好正面后,你从正面、左测面、上面观察到的图形一样吗?请你在纸上画出你在正面、左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图形。

  (3) 侧面分为左侧面和右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观察到的图形一样吗?(从左侧面看到的是…、,从右侧面看到的也是…、、)

  2、观察圆柱体

  (1)观察圆柱体的上面:老师拿出一个圆柱形的茶叶罐

  (观察圆柱体的上面和下面,得到的*面图形是圆形)

  (2)观察圆柱体的正面、侧面(难点)

  学生从正面和侧面来观察,得出的图形可能不是正方形有学生认为是

  这样的图形,上面两条边是弯曲的。

  师剖析:观察圆柱体的上面学生很容易得出是一个圆形,但是由于观察角度以及光线作用于弯曲的圆柱体侧面的原因,给学生的感觉就是侧面不是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

  因此配合课件,来进行讲解

  正面和侧面 上面(和下面)

  三、知识应用能力拓展

  1、这个图形是由8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如果把这个图形的表面涂上红色,那么,只有一面涂红色的有( )个小正方体;有两个面涂红色的有( )个小正方体;只有3个面涂红色的有( )个小正方体;有4个面涂红色的有( )个小正方体;只有5个面涂红色的有()个小正方体。

  2、学生按老师要求摆小正方体。

  (1)用5个小正方体摆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你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2)用四个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 ,从左边看

  也是 的情况。

  四、小结质疑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谁再来说说刚才我们都复*了哪些内容。观察图形时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是最容易错的,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地方?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三)》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第一单元内容,在本单元的主要学*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和单个立体图形以及几何组合体,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将进一步学*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拼搭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即根据*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包括从给出的一个或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拼搭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观察、试验、收集、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形成经验。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概括能力,能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类似现象,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合作学*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能分析和分辨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推测和拼搭图形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由*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问题。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通过思考和分析,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从正面、上面或左面看到的*面图形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经历观察过程,根据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物体的图形,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洋葱微课视频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学生观看洋葱微课视频《看图猜物》

  师:看完视频我们发现,只凭一张图片是无法判断这个物体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观看洋葱微课视频《根据正面摆小方块》

  1、学生探究

  一共有4个小正方体,从正面看到的是三个横着的小正方体,可以先一行摆3个小正方体,剩下的1个小正方体的摆放位置有如下几种情况:

  (1)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后面,如下图

  (2)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前面,如下图

  (3)还可以这样摆

  师:摆出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是不同的,但是从正面观察时,看到的图形是相同的。还有其他的拼搭方法吗?

  2、学生思考,动手实验

  大家在拼搭的过程中要多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会发现不同的结论。

  师:如果再增加一个同样的小正方体,也就是用5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的形状不变,应该怎样拼搭呢?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指导。提示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既可避免重复也可避免遗漏

  3、汇报自己拼搭的图形

  (1)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2个的后面

  (2)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2个的前面

  (3)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后面

  (4)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前面

  (5)可以把1个摆在后面,1个摆在前面

  教师分别对各个学生所拼搭的图形点评,给学生以肯定和鼓励。

  4、播放洋葱微课视频《摆小方块时的特殊情况》

  师:大家现在想到的是不是一个由四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大正方体?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看一下:

  师:像这样拿掉一个和两个小正方体,再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一下也是四个小正方形的样子。

  三、巩固练*

  1.教材练*一第3题:呈现了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并交流拼搭的方法。注意引导学生有步骤、简洁地进行操作。

  2.教材练*一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

  对于第(2)小题,学生完成练*后,教师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摆法,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只看到一面是无法确定物体的形状。

  3.教材练*一第5题:可以让学生先直接作出判断,再组织交流。

  4.教材练*一第6题:让学生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所观察的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如果搭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最少需要3个正方体,还可能是4个、5个……

  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或在方格纸上画出,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自己所搭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还可以让学生小组活动,由一名学生增加所给的条件,使其他人能准确地摆出这个立体图形。

  5.第7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根据题意要求动手摆一摆,以此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四、布置作业

  课本第3页练*一的第3题:自己动手摆一摆

  五、教学反思

  本单元教学时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本节课让学生观看洋葱微课视频,直观感受物体从各个面观察的效果。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的快乐。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材料,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这几个设计,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间。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要求学生把从正面,侧面,上面所看到的形状画下来时有的学生感到很难。细思原因,原来学生是站在正面去看侧面的,我想如果在课前复*时,先让学生体验前后左右方向,我想学生就不会出现以上问题了。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7

  (一)学*目标

  1、学生能够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通过观察、操作,学生能够判断所给图画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

  3、通过观察、操作,学生能够根据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 猜测可能是什么物体。

  能力点: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和动手操作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二)学*内容

  1、基础性学*包

  (1)观察物体

  (2)我学会了吗

  2、开发性学*包

  (1)自己制作正方体,通过摆一摆、看一看、画一画的方式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相同正方体的拼图。

  (2)丰收园

  3、拓展性学*包

  (1)物体形状的特性(设计此形状的意图)

  (2)语文上课22课《纸船和风筝》,学生学做纸船,观察图形。

  (三)实施途径

  1、学科单元内整合:本单元为1个信息窗。主要是从前面、后面、侧面观察物体。先认识一个物体的三个面,然后再做练*。把88页第5题整合到“我学会了吗”后边,然后再延伸出从不同的“侧面”观察物体。

  2、学科间整合:语文上册22课《纸船和风筝》,学生可观察其图像。

  3、学科与学校特色课程整合:科技课上说出某些物体形状的特性,老师可进行必要的延伸(如三脚架的稳定性)。

  4、体验式活动:走进生活观察物体,并画出你观察的物体的三面图形。

  5、课时安排:本单元学*共安排2课时。

  (四)教学案例: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并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学生能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

  三、教学难点

  学生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四、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游戏,激活相关的生活经验

  师:出示一个正方体(用布盖着)你们看一看它上面是什么?提出具体要求,把看见的记在心里,不要说出来,一会老师说开始再抢答,分成三个小组来看,其他两组不能看。

  说明:正方体每个面贴了不同动物的图片,在分组看的时候让每组看不同的图片。

  老师说抢答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会出现大家意见不统一的现象,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根据学生的不同原因进行不同的处理。

  揭开盖着的布,演示给学生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面不同结果就可能不同。

  (二)观察实物,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的视图

  1.给小熊“拍照”。

  (1) 指导“拍照”方法:请小熊“坐”在课桌中央,让学生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个框来表示“相机”,用这个“相机”去给小熊“拍照”,看清楚了就“拍”下来。

  (2) 实地“拍照”: 先自己选一个喜欢的角度给小熊“拍”一张照片,想一想这张照片拍出来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再变换角度,从小熊的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给它拍几张照片。想一想这些照片拍出来又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们都 “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3) 辨认照片: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在小熊的前、后、左、右拍的照片,请学生判断是在什么位置拍的,就站到相应的位置去。当学生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出现困难时,引导学生到小熊的左、右两边再次进行观察,比一比这两个角度拍出的照片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看清小熊的脸是朝哪边的。经过再次观察和比较,让学生重新做出判断,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

  [评析:让学生根据照片判断拍摄位置,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而且也便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观察、辨认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注意让学生带着困惑有目的地再次进行观察,并引导他们从注意观察到的整体形象转向注意局部变化,逐步领悟两者的差别。]

  2.给小猫“拍照”。

  (1)出示4位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给小猫拍照的场景及4张不同的照片。请学生判断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吗?在书上连一连。

  (2)核对结果。

  3.动画:观察照片

  4.观察茶壶。

  (1)请组长拿出一把茶壶,按老师指定的朝向放在课桌中央。

  (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并把每次看到的样子记在脑子里。

  (3)在屏幕上打出四位同学分别从前、后、左、右观察茶壶的场景,并出示四种不同的视图,请学生判断它们分别是谁看到的,在书上连一连。

  (4)小组内交流,全班评议并核对结果。

  5.观察茶壶和茶杯

  动画:观察茶杯

  (1)请组长再拿出一个茶杯,放在茶壶旁边。

  (2)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它们的位置关系。

  (3)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从自己的位置看,茶杯在茶壶的哪一边。

  (4)请一组学生汇报观察结果。讨论:4个小朋友看到的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动画:观察暖壶

  6.反思总结,加深体会。

  (1)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一些物体,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进行观察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观察图片,想象不同角度看到的视图

  1、出示一张大楼的照片,说明:这是一幢长方体的大楼。

  2、引导学生想象:从大楼的前、后、左、右去观察,分别会看到什么样子呢?

  3、在小组内互相说说想象的结果。

  4、出示四张图片,请学生判断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

  (四)作业

  1.动画:观察恐龙

  2.动画:观察电脑

  五、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 你还想观察些什么?请同学们课后自己再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那些不同得样子?把你看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交流。

  注: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多次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提升,后期学*中应鼓励学生通过想象来回答问题。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物体的样子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师(谈话激趣):小朋友们,你们拍过照片吗?老师给我们班的一位同学拍了几张照片,你们想看吗?(课件显示女孩的背面照片,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从背面不能确定是谁)

  师:从背面看很难确定是谁,我们让她转过来看看。(课件显示女孩的侧面照片,学生发现:从侧面也不能确定是谁)

  师:如果只看一眼立刻就知道她是谁,应该从哪面拍呢?(生:正面)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的正面,你们要立刻告诉我她的名字,好吗?

  2.师(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观察物体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课始让学生在猜测中初步感知背面、侧面、正面等不同的方位词,在学生兴致勃勃的参与中,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新知识的学*中去。

  二、合作探究,学会观察

  1.确定自己的位置。

  (1)师:今天,老师请来了可爱的机器猫来和大家一起学*,你们欢迎吗?可是机器猫说了,小朋友们的手不能碰、不能摸,要静静地、仔细地观察。(学生按要求四人一组围着机器猫坐正)

  (2)师:请坐在机器猫前面的同学举起手,请坐在机器猫后面的同学点点头,请坐在机器猫左面的同学挥挥手,请坐在机器猫右面的同学鼓鼓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并通过不同的'方式互动,意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他们的学*注意力。

  2.明确要求,观察一个面。

  师:机器猫可爱吗?请小朋友面向机器猫坐好,头不要偏、不要动,仔细观察:在你这个位置,看到了机器猫的哪些部位?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1)学生独立观察后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师指名坐在不同位置的学生汇报交流,在交流的同时,有的学生忍不住扭过头去看其他学生观察的那几个面)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通过观察机器猫的一个面并进行交流,初步感受到从不同的面观察机器猫是不一样的。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忍不住想看看其他人观察的那几个面,自然过渡到了下面的教学环节。

  3.小组合作,观察四个面。(观察机器猫的前、后、左、右四个面)

  师: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只能看到机器猫的一个面,如果不影响他人观察,自己又能从不同的几个面观察,该怎么办呢?(学生建议可以让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换位置观察)

  师:下面就请组内的同学互相商量换位置进行观察,可以多换几次,争取把4个面都看到,并把它每个面的样子记在心里。

  (1)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时指导学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换座位)

  (2)全班交流。

  师:每个小朋友都在前、后、左、右四个位置仔细观察了机器猫,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课件依次显示机器猫的四个面,最后四个面同时固定在一个画面上)

  师:这几照片分别是从机器猫的哪面拍到的呢?(先给学生时间思考,再组织全班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先互相说一说,接着全班交流,在交流中达成共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机器猫的样子也是不同的)

  师(小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物体的样子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样子综合起来,才能形成对这个物体的全面认识。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还充裕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地、全方位地交流与合作的“群言堂”。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不仅体会到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部位是不同的,而且能很好地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样子。此时的课堂呈现一片生机勃勃、有条不紊的学*场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主动发现。学生不仅体会到了观察物体的方法,而且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商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合作的意识。

  三、巩固运用,深化提高

  1.试一试。

  (1)观察玩具恐龙(课本第67页例1)。

  先指名学生说一说三位小朋友分别在恐龙的什么位置,再交流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2)观察数学书(课本第67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练*,然后组织全班交流。

  2.想一想。

  (1)课件出示三名学生观察茶壶的场景,接着逐一出示茶壶图片,让学生思考分别是谁看到的。(先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再组织全班交流)

  (2)课件逐一出示茶壶的底面和上面的图片,让学生想一想是从哪面观察到的。

  (先让学生猜想,再拿出茶壶让学生观察,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3.用一用。

  (1)课件依次出示从生活中拍到的具有代表性物体不同的几个面,让学生判断拍的是哪个面,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如通过观察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奋勇拼搏的侧面照片和高举***的正面照片,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等等)

  (2)拓展延伸。(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一些物体,仔细观察并和组内的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在层层深入的练*中,学生不仅体会到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样子是不同的,而且能很好地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最后的拓展延伸,意在把学生的学*兴趣和探索欲望延伸到课后,实现课堂内外的有效统一。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9

  一、游戏引入

  同学们,我们一起做个游戏愿意吗?老师说方向,你们用小手指出以自己为中心的方位,做好准备,开始。

  指指你的前面在哪里?指指你的后面在哪里?

  指指你的左面在哪里?指指你的右面在哪里?

  小结:刚才,我们一起找出了以自己为中心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老师观察到同学们指的非常正确,那么你的前面又称为“正面”,左面和右面又称为“侧面”。板书:“正面后面侧面”

  今天我们一起学*从这些不同的方位去“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学*新课

  (一)创设情境

  1、观察照片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给一位好朋友拍了两张照片,想不想看一看?(课件出示照片)

  引导:仔细观察这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不同。

  老师还给笑笑和淘气拍了一些照片,笑笑和淘气是谁,你们想知道吗?(课件出示照片)

  再让学生判断哪张图片是笑笑看到的,哪张图片是淘气看到的,是从哪个方向观察的?

  2、实物观察

  用准备好的玩具放在桌子上,请4个同学上台观察,说出观察到了什么?是从哪个方向观察的?

  (二)合作探究

  1、用小组准备好的玩具放在桌子上观察,然后交流、汇报,你观察到什么?是从哪个方向观察的?

  2、换位观察

  小组内换位观察,说说现在你观察到的跟刚才观察到的物体一样吗?为什么?

  换个小组,老师指着玩具的不同的面让学生判断这几个面分别是谁看到的。

  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演示,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3、全面观察

  让学生自由观察,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形状。(集体汇报)

  4、打开书p67,看看书上例1的同学是怎样观察的,谁来说一说图中的同学在干什么?(观察恐龙)他们是怎样观察的?

  小亮观察的是恐龙的正面;

  小明观察的是恐龙的侧面;

  小红观察的是恐龙的后面。

  小天使问:“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同桌讨论后再让学生说说判断过程。

  三、活动交流

  1、想想做做p67做一做(小组汇报)

  2、想想做做练*十五第1题。

  3、猜猜游戏

  课件出示熊猫图、茶壶图、大象图,让学生猜一猜这几个面是谁看到的。

  4、同学们真聪明,说到大象,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摸大象的故事:想听吗?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大象的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大象的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同学们,同样一头大象,为什么四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呢?其实把这四个人说的综合起来才是大象的真正样子。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四、课堂总结

  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谈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2、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观念,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惯。

  教学重点:

  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具:

  CAI课件、小猪存钱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趣激学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今天呀,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好不好?(出示课件讲述故事内容)

  师: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他们说的对吗?(不对)那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你能帮助他们想个办法吗?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盲人叔叔全听到了,说你们真是一群乐于助人的好孩子。这节课呀,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研究怎样正确地观察物体,才不至于像盲人叔叔们一样。

  板题:观察物体

  二、观察物体,顺思导学

  1、确定方位。

  师:(出示小猪)这是什么?(生答小猪)大家看,老师手里的这只小猪可爱吗?我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只小猪,喜欢吗?(喜欢)那我们就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它加入我们小组。请你悄悄地告诉它,你坐在它的哪一边?

  师:你们对小猪说了些什么?

  学生汇报

  师:坐在小猪前边的同学朝我挥挥手。

  师:我知道了,你们就分别坐在小猪的前后左右。

  2、观察小猪。

  (1)在自己座位上观察。

  师:从你这个位置上看到了小猪的什么?

  (课件出示:你坐在小猪的哪一边,看到了它的什么?)

  学生汇报

  师:其他同学观察的结果也是这样吗?有补充吗?

  (2)交换位置再观察

  师:刚才你们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了可爱的小猪,现在咱们换换位置再观察。好吗?小猪前面和后面的同学换换位,左面和右面的同学也换换位。准备好,轻轻地换。(学生起身换位。)

  师:现在你又在小猪的哪边?仔细观察,你看到的小猪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汇报

  师:我想采访坐在小猪前面和后面的同学,现在的位置看到的小猪和你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学生汇报

  师:哪儿不一样呢?

  师:哦,从前面和后面看小猪是不一样的。请问小猪左边和右边的同学,你们可要仔细看了,你刚才看到的和现在看到的相同吗?

  学生汇报

  预设:有的同学会说一样,有的同学会说完全不一样

  出现矛盾冲突时,学生再次观察小猪左右两边,并在组内讨论。

  小结:从左边和右边观察小猪是不是一样呢?(学生齐声:不一样!)你们从细节观察并解决了问题,好样的!从小猪的前面和后面看是不一样的,从左边和右边看也是不一样的。

  (3)从前后左右观察小猪

  师:咱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只能看到小猪的一个面,要是能让每个人都看到小猪的前后左右四个面,那才过瘾呢!有什么好办法吗?在小组里讨论后,试一试

  方案一:到其他几个同学的位置上看看

  方案二:人走一圈的办法太麻烦。我们可以让小猪转一圈,我们只要坐在位置上就可以看到它的前后左右了。

  学生尝试操作

  师:好的,每转一个方向停一下,看清楚了吗?这两种方法都很好,可以围着小猪转一圈,也可以让小猪转一圈,小组商量定下一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始观察。

  (伴随着轻柔的音乐,学生进行观察活动。)

  师:同学们从前后左右再次观察了小猪,你们看到的一样吗?(不一样。)为什么?

  学生汇报

  师: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小猪是不一样的。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三、分层练*,应用促学

  1、刚才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老师特别高兴。老师也给小亮、小明、小红一个礼物,大家看。(出示第67页上的恐龙图)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说说理由。(学生各抒己见)

  2、67页的做一做

  3、70页的第1题

  4、欣赏课件出示庐山图片和古诗《题西林壁》

  四、回顾全课,梳理评学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今天刘老师和大家合作得非常愉快!大家也学到了很多的新知识,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其实我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有的时候会受到肉眼和其它一些条件的限制,所以啊,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来进行我们的观察,请看大屏幕

  1、放大镜

  师:它可以把一些很小的文字、图片进行放大

  2、望远镜

  师:观察比较远的物体我们可以依靠它

  3、显微镜

  师:这是显微镜,通过这个工具啊,可以看见很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物体,很多科学家就是借助它来观察一些微生物或者细胞的。

  希望大家课后能够处处留心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感受,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五、实践延学

  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家里的物品,说给爸爸妈妈或好朋友听,你看到的是哪一部分?老师相信你一定说得非常好。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1

  设计说明

  复*的效果虽然受复*次数的制约,但它不完全取决于复*的次数。复*是否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复*的正确组织。本节课复*的是观察物体的知识,意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在复*的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精心为学生创设从不同位置进行观察的情境,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物体和立体图形作为观察对象,激发学生已有的观察经验,引导学生结合经验,通过想象、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为学生进一步学*立体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简单物体

  学生准备

  玩具飞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教学过程

  整理复*

  1.结合教材*题,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

  (1)课件出示教材102页7题。

  连一连。

  (2)看图想象:4个小朋友观察到的分别是哪个图形?

  (3)讨论、交流。

  (可用玩具飞机等代替小猪储蓄罐进行实际观察,先给人物起名,然后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描述。如图:

  小文站在小猪储蓄罐的前面,他看到的是小猪储蓄罐的正面;小光站在小猪储蓄罐的右边,他看到的小猪储蓄罐头朝右,尾巴朝左;小红站在小猪储蓄罐的后面,她看到的是小猪储蓄罐的后面;小明站在小猪储蓄罐的左边,他看到的小猪储蓄罐头朝左,尾巴朝右)

  (4)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2.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立体图形的形状。

  (1)课件出示:

  (2)讨论、交流。

  (3)实际操作。

  (4)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及操作,使学生对学过的立体图形有了从整体到局部的认识,建立了立体图形与*面图形间的联系,初步渗透了三视图的知识。

  3.复*用推理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1)利用手中的立体图形感受从不同位置观察的形状。

  (注意:从不同位置观察球,所看到的形状都一样;从侧面观察圆柱,所看到的形状都一样)

  (2)提出问题。

  我们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圆),这个立体图形是我们学过的,它可能是什么?

  (3)讨论、猜测。

  (4)观察、验证。

  (观察立体图形,得出结论: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长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长方体或圆柱;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正方体、长方体或圆柱;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圆,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圆柱或球)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想象、推理,帮助学生实现从*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为学生后续学*做好铺垫。

  巩固练*

  1.连一连。

  (1)他们分别看到的是哪个面?(连一连)

  (2)他们分别画的是哪幅图?(连一连)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2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观察物体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1、个性差别大:二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相反,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

  2、情绪不稳定:二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他们在陌生、严肃、冲突、恐怖、约束、遭受指责等情况下,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难以释放心理的压力,这样就容易使他们的心情变坏。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但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面红耳赤,而且情绪变化极大,并且表露在外,心情的好坏大多数从脸上一望便知。

  3、自控力不强:从二年级开始,学生进入少年期,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是内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

  3.教学内容分析

  《观察物体》是本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观察物体》是“空间和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从不同方位观察简单的物体。初步把立体图形与其视图联系起来 。教材以学生观察恐龙玩具这一学生熟悉的事例入手,让学生体会到不同位置对同一物体进行观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体会不同结果和不同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数学的积极情感。

  5.教学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6.教学课时

  1课时

  7.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1、猜一猜:你能知道他是谁吗?(课件依次出示男孩背面图,继而出示侧面-正面图)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正面 背面 侧面

  从背面观察很难确定是谁,从侧面看到正面 就知道是谁了。

  2、你知道老师是站在小朋友的那边拍出这些照片的吗?

  3、揭题: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样子就不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研究的内容: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实物探究,从四个方位观察小狗

  1、确定方位:

  (1)师:今天老师请了小狗朋友来和我们一起学*。大家喜欢它吗?

  (2)课前准备好的玩具小狗,放在桌子中间,脸朝黑板。请你想一想,你坐在小狗的哪一边?

  (3)反馈:告诉大家你在小狗的哪一边?是几号位置?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前面后面左面右面

  2、本位观察。

  (1)请小朋友脸朝小狗坐好,头不要偏,仔细观察:在你这个位置,看到了它的什么?小组内能描述一下你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吗?

  学生活动。

  (2)反馈:刚才我们对小狗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在你这个位置,能看到小狗的哪个面?能描述一下你看到的形状吗?

  3、换位观察,观察小狗的前、后、左、右(侧)四个面。

  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只能看到小狗的一个面,想不想看到小狗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呢?我们来换个位置观察。

  (1)换位置观察:请1号座位的同学到2号座位,2号座位的同学到3号座位,依次换位。准备好,轻轻的换。现在这个位置看到的和前一次看到的一样吗?你现在看到了小狗的什么,请把它记在心里。继续换位置观察。

  (2)每个小朋友都在前后左右四个位置仔细观察了小狗,现在老师要靠考考小朋友了。拿出作业纸,请你把在几号位置看到哪幅图的小狗连线。如果忘记了,可以离开座位走动观察;做好了,也可以再走出座位按四个位置再对一遍。

  学生连线并反馈。

  4、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我的发现: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小狗的形状也是不同的。)

  8.课堂练*

  只要大家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你就会发现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熟悉的物体,比如说:书本、铅笔盒、书桌……都可以作为我们观察的对象。

  1、试一试:观察恐龙、观察书本、观察汽车图。

  2、想一想。淘气和笑笑又在观察茶壶了。请你仔细观察,他们看到的茶壶会是怎样的?

  说一说:这幅图是谁看到的?(依次出现不同方位的茶壶图片,逐个回答。)这两幅图又是从什么方位看到的?(出示水壶底面、上面图)

  谁愿意上来演示一下?(学生演示)

  3、猜一猜。4张学校的综合楼的照片,你知道老师是在哪里拍摄的吗?

  提供拍摄地点:操场、大门进来的花坛、春秋公园、商贸中心

  9.作业安排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3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是在二年级上册学*的从物体(玩具、茶壶、汽车等)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并选择适宜的图形表示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等形状的生活用品以及由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观察物体的具体方法和技巧,感受物体与*面图形的内在联系,增强对空间与图形领域数学内容的学*兴趣。有三次实践观察的活动:①集体观察微波炉实物②分小组观察长方体模型③分小组观察由两个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

  2.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以前的学*中已经认识了上、下、左、右、前、后,掌握了从四个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的方法,并能据此判断观察者的位置。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形状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并能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所观察到的简单图形,体会从同一位置最多能同时看到三个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一定的相关感性经验,并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描述的能力。

  3.教学环境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中有立体图形的转动后形成的不同*面图形,以及从不同角度展现长方体的透视图等。这些教学环节的实施借助于多媒体课件能达到比普通教学手段更好的教学效果,宜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比较,初步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比较,体会站在不同位置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3.使学生在观察辨认,想象等活动中,发展数学思考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二)教学难点:体会站在不同位置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实践操作,探索新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新知,辨析提升→反思交流,归纳小结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课题

  (1)课件出示二上数学书《观察物体》内容

  我们在二年级已经学*了观察物体,知道了从不同的方向可以看到不同

  的面,今天我们来继续学*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三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三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2)课件依次出示不同角度观察正方体的效果图:一个面两个面三个面

  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一个正方体)看到了这个正方体的几个面?(3个面)分别是什么颜色的?(红黄绿)

  2.认识*似长方体形状物品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具有约定俗成的正面的物体)

  (1)课前老师拍摄了一种常见物品的一组照片,你能判断它是什么吗?

  其实观察物体的学问可大了,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组照片,拍的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请你猜猜看它是什么?

  三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三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三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课件依次出示微波炉的一组图片(侧面图上面图正面图三视图)。

  第一张,第二张……

  你从第几张照片确信你看到的就是微波炉?你看到了什么?(开关、门等)

  (2)出示微波炉的实物,结合实物和图片介绍微波炉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有没有小朋友愿意上来指一指微波炉的正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有门等)

  指出:像微波炉这样有门的物体,我们*惯上把有门的这一面叫做它的正面。(板书:正面)

  谁来指一指微波炉的侧面?

  指出:像小朋友一样,在面对微波炉的正面的时候,它的左右两面都是它的侧面。(板书:侧面)

  还有谁想上来指一指微波炉的上面呢?(板书:上面)

  如果站在老师的这个位置来观察,你说说哪个面是微波炉的正面?你是怎么看的?

  指出:像微波炉这样一类有门的物体,我们*惯上都是把有门的这一面叫做它的正面。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呢?(比如电视机的正面指的就是…?)

  (3)请坐在你现在的位置,保持身体姿势不变,看一看,说一说你能看到这个微波炉的哪些面?(选择教室几个不同角度的学生回答,提示坐着回答。)

  契机指出左侧面和右侧面。

  例:中间的同学说只能看见一个面,分析:我们先往左边移动一下,再往右边移动一下,想一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只能看见这个物体的一个面?(眼睛正对着这个面的中间)

  请刚才回答问题的几个同学起立。问:现在你看到了微波炉的哪些面?

  问:这些同学还是在原来的座位上,为什么他们看到的面会多出“上面”呢?(引发学生争论,得出原来坐着,现在站起来了)

  指出:原来微波炉不动,我们的位置动了,左右移动了,上下移动了,所以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个面,两个面,或者三个面。

  (4)完成“想想做做”1

  出示一组从不同位置拍到的冰箱的照片,请指出它们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是第几幅图?

  洗衣机的这3个面你也能找得出来吗?

  (注意由实物图片向抽象图片的过渡。)

  让学生根据图片依次指出正面、侧面和上面。

  3.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1)同桌两人变换角度自由观察长方体模型。

  同桌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体模型,放在桌面上,固定好长方体的位置,同学们可以任意改变观察的角度,相互说一说能同时看到这个长方体的几个面。

  (2)课件出示一组长方体图片,让学生判断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拍得的。

  提示:老师是将长方体固定不动后,通过移动相机拍得的这6张照片。

  先小组活动,请小朋友们把自己的眼睛比作照相机的镜头,模拟拍一拍。同时讨论:它们分别是在哪个角度拍摄的。(对于学生活动要有适当指导。)

  再请同学上台模拟每张照片拍摄的位置。在学生的汇报过程中,取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拍得一个面、两个面和三个面的共识。

  (3)一张照片最多能拍得长方体的几个面?

  其实照相机的镜头就相当于我们的眼睛,当我们固定在某一个位置拍照的时候,一次最多能拍到这个长方体的几个面?

  老师分别记下学生的答案,请说得不对的小朋友上台拍照,看一看他最多拍到了几个面。得到共识:最多只能拍到3个面。

  请说3个面的小朋友上台来指一指,一张照片你最多能拍到的3个面是哪3个面?

  指出:看到左侧面就能想到哪个面?(右侧面)看到上面,正面就能想到哪个面?所以我们只要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就能想到那另外的3个面。看来,一个长方体,最多只能同时看到3个面。

  (板书:长方体,最多只能同时看见3个面。)

  4.认识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不具有约定俗成的正面的物体)

  (1)这个长方体像这样摆放,谁能指出你所看到的正面?是什么颜色?

  教师变换摆放的方法,请学生说一说你看到的正面是什么颜色?

  为什么这个正方体的正面一会儿是红色,一会儿又是蓝色呢?

  点出:像这样没有固定正面的物体,就把正对着我们的这个面叫做正面。

  并指出此时它的侧面和上面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2)学生同桌间自由选择长方体摆放的方法,相互指一指,说一说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在哪儿。

  5.认识正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并进一步体会正面的相对性。

  (1)出示之前出现过的正方体立体视图,问:现在你知道红色、黄色、绿色分别表示它的什么面了吗?这3个面都是什么图形呢?

  (2)出示一个骰子,请学生说出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是几点?

  玩过跳棋或飞行棋的同学请举手。如果看到现在这个骰子该向前走几步呢?

  我们是根据骰子哪一面的点数来决定的?(上面)

  6.判断组合物体(2个)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学生读题:用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摆成一个长方体,再从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看一看。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图形?

  老师演示一种拼法,要求仔细观察,想一想它的3个面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再把眼睛闭上,在脑子里回想一下正面是什么形状?侧面是什么形状?上面呢?

  睁开眼,画下来。

  自己再拼一拼,验证想法对不对。

  学生汇报,请想对的小朋友举手,老师对其适时表扬!并契机鼓励多种拼法,学生动手拼一拼,看一看。(选取2种有代表性的拼摆方法进行研究汇报。)

  激趣:2个正方体拼得真好,小朋友们还想不想用3个正方体来拼一拼呢?试一试。

  现在从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看到了什么形状,请课后把它们画下来,我们下节课再来接着研究。

  7.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观察物体》,想一想我们是怎么学的呢?(我们看见了有门的物体,长方体、正方体)我们知道了他们的……,还知道了……。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用这样的学*方法观察3个,4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图形!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从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通过实物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使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去观察。

  重难点: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通过实物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一个长方体纸箱,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你们喜欢动物吗?说说你喜欢的动物是什么?

  生:小猫,小狗…

  师:淘气,笑笑也喜欢动物,今年暑假他俩带着机灵狗去动物园玩了,在动物园见过这样一头大象。(课件出示)淘气说:“大象长着长长的鼻子,两只耳朵像蒲扇”。笑笑说:“大象是两根柱子顶个门,门上有条摆来摆去的长鞭”。机灵狗说:“大象是四根柱子上有一座墙壁”。(课件演示他们看到的图像)

  师提问:他们看到的是同一头大象,为什么他们的说法却不一样呢?

  预设学生可能说到:

  生1:因为观察时站的位置不一样,所以看到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生2:因为他们站的方向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状就不同。

  生3:因为他们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师:你们真是会观察的孩子,同一头大象,由于他们站的位置不同,出现了看到的样子不一样的这种情况。

  提出疑问: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都不一样吗?今天就用你们的火眼晶晶来“观察物体”板书。验证一下你们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

  1、体验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师:首先来观察桌子上的长方体,请看观察的要求:

  (1)坐姿要端正,眼睛只能直直的看。

  (2)不能乱动长方体。

  (3)观察完后和你组内的小朋友说说你看到长方体的面是什么形状?

  (4)说完后心里记住你刚才看到的形状。

  小组同学观察长方体,师行间巡视。

  师:现在咱们换个位置来观察,每个人按顺时针方向移动一个位置,还是按上面的要求继续观察。

  师引导以以小组做示范怎样移动位置,然后其他小组在移动。

  生观察

  师提问:哪个同学来说说你两次观察到的面分别是什么形状?

  生1、两次都是长方形。

  生2、一次看到是长方形,一次看到是正方形。

  师:大家观察到形状出现了这样的两种情况。一种是两次观察的结果一样,一种是不一样。也可以说可能是相同的,可能是不同的。

  师:现在咱们再换个位置来观察,又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生汇报:也是出现了两种情况。

  继续体验:

  师:大家观察长方体,观察到的结果出现了这样两种情况,现在咱们来观察讲桌。是不是还是出现这样的两种情况呢?找同学上台观察,并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结果。

  师:在不同位置上观察物体,结果会出现什么情况?小组讨论讨论

  小组汇报:可能这样说:

  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有时相同,有时不同。

  师:有时相同,有时不同,用数学语言可以说成是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课件出示: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师:现在来判断,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这个结论正确吗?

  生:不正确,应该说成是可能是不同的。

  过渡:刚才大家通过亲自观察、讨论,得出了这样有价值的结论,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2、体验在同一个位置,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师:现在大家来猜一猜,在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物体的几个面?

  生猜:可能出现1个,2个、3个、4个…

  接下来继续用你们的火眼晶晶观察眼前的长方体,验证一下谁的猜测是正确的?请看这次观察的要求:

  (1)坐姿要端正,眼睛只能直直的看。

  (2)把你看到不同颜色的面记在心里。

  找同学汇报:

  生:1个。

  生:2个。

  如果学生看不到三个面,

  让学生站在桌子的四个角处观察。然后让学生坐会原位。

  通过大家亲眼观察,证实了猜几个面是正确的。

  生:猜3个面得正确。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又能得出怎样一个结论呢?

  生:在同一个位置观察,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过渡:老师把你们最多能看到的三个面画在了大屏幕上,大家试着给这三个面取个名字。

  3、认一认,正面、侧面、和上面

  生尝试取名。可能取为:前面、左面、右面、上面。

  师:前面也可以教正面,左面和右面用数学语言归纳为侧面。

  4、指一指,正面、侧面、和上面。

  师谁来上台指一指手指一指讲桌的正面、侧面、上面。

  让学生换不同的位置指一指。

  师提问:为什么同样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侧面一会在这一会在那?

  生:因为观察时站的位置不一样。

  师:看来正面,侧面,上面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是根据观察人的位置而定,观察者的前面是正面,左右两边是侧面。

  (三)应用新知

  师:这节课大家学得这么好,小淘气也非常感兴趣,想和大家一起学*,想出题考考你们,你们愿不愿意接受这个考验呢?

  生:愿意。

  课件出示:

  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知道了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物体的形状可能不同。

  生:在同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3个面。

  生:我认识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的内容以及练*十五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使学生掌握有关物体的知识和观察物体的知识。

  2、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过程和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的观察方法辨认物体;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获得不同观察结果的过程。

  4、情感和态度: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辨认物体。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创设学*新知的条件

  教师诱导:上学期我们学过一些有关位置的知识,如上、下、前、后、左、右等。现在我们就以自己的身体为中心用手来表示上、下、前、后、左、右,老师说,你们用动作表示,看看谁的反应快,动作正确。

  二、激发兴趣,顺势导入新知的学*

  1、出示教具:教师拿出若干个盒子,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

  ⑴拿出两个从学生的角度看起来是一样的盒子,让学生想一想,这两个盒子一样吗?

  ⑵拿出两个从表面上看颜色不一样的盒子,让学生想一想:这两个盒子一样吗?

  ⑶引导比较:将先拿出的两个盒子更换观察角度,使学生明显地看出它们是不一样的;对后拿出的两个盒子进行翻转,使学生看出两个盒子是一样的。

  2、教师小结:刚才两个看起来一样的盒子换个角度观察结果却不一样;而看起来不一样的两个盒子换个角度观察结果却是一眼的。看起来我们仅仅从表面现象来判断物体的结构形态是不行的,我们还要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观察物体,这节课我们就来学*有关“观察物体”的知识。

  三、观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1、观察物体一。

  ⑴出示教具:教师拿出一个自制的四棱柱盒子,盒子的一个面是正方形,两个面是长方形,两头是三角形的面。先让学生观察这个物体,看看它是不是长方体(这里不必讲解它的名称,只是让学生明确它不是长方体即可)。

  ⑵教师诱导:现在我们就用小朋友学过的知识来观察这个物体(引导学生观察每一个面,从而得出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有的面是长方形,有的面是三角形,还有的面是正方形。)

  2、观察物体二

  ⑴出示教具:教师拿出“大力士”玩具,请三个学生上前从不同的角度观看这个“大力士”,并把自己所看到的样子用动作表演出来,其他同学评价。

  ⑵游戏活动:组织学生给“大力士”照相。A、教师提游戏要求:如果我想请你们给“大力士”照张正面相,你们应该站在哪个角度照?B、请学生示范:如果我想请你们给“大力士”照张侧面相,应该站在哪个角度照?C、共同做游戏:学生站在“大力士”的左侧或右侧给他照相。

  3、引导学生辨认挂图。

  教师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辨认,并提问:小亮、小明和小红他们也在观察物体,他们在看什么呢?(先引导学生看课本67页的例1,在结合例题下面的三幅图问: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4、小组合作学*。

  教师要求学生拿出各自所带的玩具,在自己所在的小组共同学*。小组同学一起观察玩具,然后把观察到的样子画下来。

  5、展示评价学生的作品。

  一方面总结学生的观察情况,提供反馈信息;另一方面使学生在观察评价同学的作品中进一步体验观察的方法和过程。

  6、口头表达练*。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哪些地方用到从不同角度来观察物体的这一观察方法。(通过口头练*,可以使观察方法的知识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由记忆的学*转化为理解和应用性的学*。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十五的兴趣。)

  四、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运用新知

  1、让学生猜一猜:教师依次出示面有茶壶的*面图:茶壶的俯视图——茶壶的侧面图(壶嘴的一面)——茶壶的正面图。证明:*时照相为什么一般选择正面或侧面照(原因是从背面照很难辨认是谁)。

  2、让学生看一看:教师出示画有房子和标有A、B、C三个侦察远位置的挂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A、B、C三个侦察员,从三个方位来观察敌人的营房,请你标出A、B两个侦察员看到的情形(在图例中有从四个方向看到的*面图,让学生选择)。

  3、让学生做一做:教师出示课本67页的“做一做”,引导学生辨认三个同学观察到的画面各是哪幅图,并用线连起来。

  五、全课小结,拓展思维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还有疑问吗?想一想,如果你是老师,你会给大家留什么作业?请你为自己设计一份精彩的作业。


观察物体的教学设计(扩展3)

——观察物体的教学设计(10)份

  观察物体的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教材第63页~64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由低到高来观察物体,体会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围不一样。

  2、 通过由远到*看景物,体会看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教学重点:观察、想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感觉。

  教学准备:一个圆柱体的茶叶盒或者饼干筒。

  教学过程:

  一、准备铺垫

  1、 教师将一个圆柱体的饼干筒放在讲桌上,让学生分别蹲着看、站在讲台下看、站在讲台上看。

  2、 让其他同学猜一猜,他们分别看到的是什么样子,再让看过的学生谈一谈看到的情况。

  3、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由低到高看物体,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二、探究新知

  (一)由低到高观察物体(第63页)

  1、 在讲桌上照书上的图摆好教具,让学生由下到上进行观察,说出感觉有什么不同。

  2、 让学生看书,并模拟书上的情景观察讲桌上的物体,体会由低到高不同的画面。

  3、 标出观察顺序。

  4、 师:你在生活中有类似的经历吗?和同学说一说。

  (二)由远到*观察物体(第64页)

  1、 模拟情景,在讲桌上摆一个房子模型,房子后面摆几个高一点的长方体当作小树。

  2、 让4、5个学生在教室最后观察,然后向前走到讲桌*处观察。

  3、 其他同学猜一猜,他们两次看到的画面有什么不同。

  4、 让观察的同学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三、尝试练*

  1、独立解决书上“说一说”。

  2、指导学生完成“试一试”。

  观察物体的教学设计 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1页例5及相应的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在实际观察活动中,知道从不同的位置看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会辨认从正面、侧面和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辨认从正面、侧面和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数码相机,布娃娃玩具等。

  25个学生一组,一个学生坐中间,其他的四个学生围坐在这个学生四周,选一个学生做组长。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教师:大家都喜欢拍照片吗?老师也喜欢拍。下面是老师拍的几张照片,在这些照片中,你们认识谁?

  出示从正面、背面和侧面拍的老师的照片。学生辨认,学生肯定能认出正面或侧面的老师照片,对背面的老师照片也许能辨认出来,也许不能辨认。如果学生能辨认,就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辨认出来的;如果不能辨认,就按以下的方案组织教学。

  教师:其实,这张照片也是老师的照片,为什么都是老师的照片,有些照片小朋友认不出来呢?很简单,老师是从不同的角度拍的照片,从不同的角度拍出来的照片是不一样的,你们想知道它们哪些地方不一样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5

  教师:什么叫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呢?我们来看看图上的这些小朋友。

  出示例5图。

  教师:谁能说一说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小朋友围坐在四周给中间的一个小朋友画像。

  教师:这些小朋友围坐在中间这个小朋友的四周,猜猜他们看到的中间这个小朋友是一样的吗?学生可能回答,看到的中间这个小朋友不一样。

  教师:你们的猜想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就知道了。现在每组学生都像图片上的小朋友一样围坐在中间这个小朋友的四周,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中间这个小朋友的哪些部位?

  指导学生说自己看到的,教师适时作一些追问。如前面的学生说“我看到了他的脸、眼睛、鼻子和嘴”,教师马上追问后面的学生“你能看到这个小朋友的脸、眼睛、鼻子和嘴吗?”当得到否定的答复后,教师再追问:“那么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说出“我看到了他的后脑勺”。

  教师:看来大家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同一个小朋友的样子不一样,现在大家交换一下位置,每组前面的小朋友到侧面去看,侧面的小朋友到后面去看,这样轮流交换位置,交换好了吗?再看一看中间这个小朋友,还是你们看到的样子吗?

  学生交换后再次观察,发现看到的样子是不一样的。

  教师:我们再交换一下角色,让中间这个小朋友来观察一下,四周的小朋友选一个到中间去做被观察的小朋友。

  学生交换后再次观察,直到每个小朋友都有感性经验为止。

  教师: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指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是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小朋友的样子不一样。

  教师:哪些不一样?能向你的同桌描述一下你从正面、侧面和后面看到的小朋友的样子吗?

  学生描述时,可能描述不清楚。

  教师:大家都感觉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小朋友不一样,但总是说不清楚,怎么办呢?这里我们带有相机,我们在不同的位置把小朋友的样子照下来就好看了。

  教师从不同的角度给中间这个小朋友拍照,拍一张拷一张在电脑上演示出来,并注明在哪个位置照的。有相机的学生也可以和老师一起照。

  教师:借助现代化的工具,我们现在能看到了吗?从前面照到小朋友哪些地方?从侧面呢?从后面呢?

  让学生看着屏幕上的照片说出“从前面照出小朋友的脸,从后面照出小朋友的后脑勺,从侧面照出小朋友的半张脸。”

  教师:这样一说就清楚多了。下面请大家看着第41页书上这幅图,你知道哪个小朋友在被画的这个小朋友的前面?哪些在她的后面?哪个在她的侧面吗?

  学生相互指。

  教师:根据我们刚才观察的经验,你能判断下面哪幅画是前面这个小朋友画的?哪幅是侧面这个小朋友画的?哪幅是后面这个小朋友画的?把这些小朋友和他们画的画线连起来。

  学生连线后,抽一个小朋友的作业在

  上展示,并且让这个学生说一说自己这样连线的理由,全班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

  教师:请同学们翻开书第41页,这儿有一个课堂活动。大家能看懂这个活动的要求吗?请小组长组织你们小组按这个课堂活动的要求进行活动。

  小组长组织学生按图上的要求进行活动,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学生汇报自己看到的结果。

  教师:对了,和我们刚才观察的结果一样,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布娃娃的样子是不一样的,从正面看到布娃娃的脸,从后面看到布娃娃的后脑勺,从侧面看到布娃娃的半张脸。

  出示第44页第6题玩具火车头图。

  教师:刚才我们学*了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的样子不一样,下面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个问题,这是小娟给她的玩具火车头从正面、侧面和背面拍的几张照片,可是她不记得分别是在哪一面拍摄的,请你们看一看,想一想,来帮帮她确定这些照片分别是在哪一面拍摄的。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呢?根据哪些来确定呢?

  每个小组讨论。

  教师:都有自己的想法了吗?好了,我请一个同学来汇报。说一说这些照片是在哪个位置拍摄的,说一说你判断的理由。你是根据什么来确定的?

  引导学生回答第一幅图是从前面拍摄的,因为能看到火车玩具的正面;第二幅图是从后面拍摄的,因为看到的是火车玩具的后面,第三幅图是从侧面拍摄的,因为看到的是火车玩具的侧面。

  教师:从中同学们发现什么?

  指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是:看到物体的哪一面,就是在物体的哪一面拍摄的。

  教师:对,只有在物体的前面才能拍摄到物体的正面,也只有在物体的侧面才能拍摄到物体的侧面,也只有在物体的后面才能拍摄到物体的后面。

  四、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通过这节课的学*,你知道了些什么?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问题?说出来大家帮你解决。

  五、课后作业

  教师:大家回家后可以在不同的位置看一看自己家中的电脑、电视、冰箱等物体,看看它们的样子是不是一样的;再看看自己家里的照片,判断这些照片是在哪个角度照的。下节课再来给小朋友们汇报,好吗?

  观察物体的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实特,使学生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会简单辨认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出示一个长方体模型观察:指名说说看到模型的哪一面。(有的说前面,有的说侧面)

  师:你们猜老师会看到模型的哪一面?(上面)

  思考:为什么同是一个长方体的物体,他们看到的形状会不同呢?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 观察实物,传授新知。

  观察后说一说。

  (1) 小组观察实物小汽车,观察后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2) 交流观察结果。

  (3) 观察课本的图。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淘气和笑笑也在观察同一辆车呢。大家看他们分别看到了车的什么部位?找一找是第几幅图呢?

  学生讨论交流。

  师:淘气和笑笑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4) 师进一步引导讨论。

  师:淘气很想到空中看看,汽车又是什么样子的?你可以看看自已准备的小车。

  师:除了从上面观察小汽车,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呢(下面)

  请拿起桌上的小汽车,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和讨论,谁来说说我们怎么去观察一个物体。

  三、 发展性练*。

  看一看,画一画:回家后,根据桌上的茶壶,结合自已的观察把自已的观察结果画在纸上。

  四、 作业设计。

  观察物体的教学设计 4

  一、游戏引入

  同学们,我们一起做个游戏愿意吗?老师说方向,你们用小手指出以自己为中心的方位,做好准备,开始。

  指指你的前面在哪里?指指你的后面在哪里?

  指指你的左面在哪里?指指你的右面在哪里?

  小结:刚才,我们一起找出了以自己为中心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老师观察到同学们指的非常正确,那么你的前面又称为“正面”,左面和右面又称为“侧面”。

       板书:“正面后面侧面”。

  今天我们一起学*从这些不同的方位去“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学*新课

  (一)创设情境

  1、观察照片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给一位好朋友拍了两张照片,想不想看一看?(课件出示照片)

  引导:仔细观察这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不同。

  老师还给笑笑和淘气拍了一些照片,笑笑和淘气是谁,你们想知道吗?(课件出示照片)

  再让学生判断哪张图片是笑笑看到的,哪张图片是淘气看到的,是从哪个方向观察的?

  2、实物观察

  用准备好的玩具放在桌子上,请4个同学上台观察,说出观察到了什么?是从哪个方向观察的?

  (二)合作探究

  1、用小组准备好的玩具放在桌子上观察,然后交流、汇报,你观察到什么?是从哪个方向观察的?

  2、换位观察小组内换位观察,说说现在你观察到的跟刚才观察到的物体一样吗?为什么?

  换个小组,老师指着玩具的不同的面让学生判断这几个面分别是谁看到的。

  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演示,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3、全面观察让学生自由观察,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形状。(集体汇报)

  4、打开书p67,看看书上例1的同学是怎样观察的,谁来说一说图中的同学在干什么?(观察恐龙)他们是怎样观察的?

  小亮观察的是恐龙的正面;

  小明观察的是恐龙的侧面;

  小红观察的是恐龙的后面。

  小天使问:“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同桌讨论后再让学生说说判断过程。

  三、活动交流

  1、想想做做p67做一做(小组汇报)

  2、想想做做练*十五第1题。

  3、猜猜游戏。

  课件出示熊猫图、茶壶图、大象图,让学生猜一猜这几个面是谁看到的。

  4、同学们真聪明,说到大象,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摸大象的故事:想听吗?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大象的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大象的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同学们,同样一头大象,为什么四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呢?其实把这四个人说的'综合起来才是大象的真正样子。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四、课堂总结

  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谈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

  观察物体的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积极主动参与观察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的第一课时。本节所要观察的是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在第一册学过“位置与顺序”,已经知道长方体有前后、上下、左右6个面;在第二册的“观察物体”中,对“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不一样”也有所体验。在这个认知基础上,本节课要在观察长方体的活动中,体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3个面,发展空间观念,同时,会辨认长方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为今后从正面、侧面和上面三个方向观察物体打基础。

  〖课堂实录〗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来观察物体,你们猜一猜要观察什么物体呢?

  (有的学生说电视机,有的学生说房子,还有一位学生说外星人。全班同学笑了,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师:同学们学*离不开自己面前的课桌,老师上课离不开讲台。今天老师就请大家观察这张讲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能看到什么?

  片段二

  师:下面我们分五个小组活动,请第一小组先到前面来观察这张讲台。

  (学生安静下来)你们各自选择一个位置观察,再交换位置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这个小组学生变换观察的角度,进行有序的观察,为其他小组的观察活动起示范作用。)

  第三小组上来观察时,班上最调皮的阳志江同学绕过桌子的侧面,一下子就钻进了讲台下层的格栏里躺下了。

  师:你在干什么呀?

  阳:老师您瞧,我在观察讲台桌的下面。我躺在里面,只看见桌子的下面,其他面都看不见了。

  (我赞许地对他点点头,学生观察的兴致更高了。)

  师:刚才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了讲台,先在小组内交流。

  师:哪一个小组先汇报?请说一说你们是站在哪个位置观察的,看到了什么?

  (孩子们的小手举得高高的,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1:我们小组的同学站在这里看(他指了指讲台桌的左侧,一位同学插嘴说:这是旁边。另一位学生又说:这是侧面。)

  师:你们认为哪种说法好?

  生1:我认为左侧面好,因为桌子有两个侧面。站在讲台桌的左侧,我看到了讲台桌的左侧面和上面,桌子的上面有粉笔盒。

  师:喔,看到了两个面。

  生2:我们组的同学站在讲台桌的前面,也看到了讲桌的两个面:上面和前面。

  生3:站在讲台桌的一角观察,可以看到三个面:上面、侧面和前面。我们组的结论是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讲台桌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师:你们小组真能干,同学们还有补充的吗?

  生4:我们组看到的讲台桌的形状和生1是一样的,不过,我站在这边,

  (指了指讲台的右侧,又想了想。)就是右侧面。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还有不同的吗?

  生2:我们组有的同学是蹲着看的,蹲在前面就看到前面一个面,蹲在侧面就看到侧面一个面。我们的结论是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讲台桌的面的个数也不一样。

  生3:我们组的同学还趴在桌上,只看到上面一个面。我们觉得最少可以看到一个面,最多看到三个面。

  观察物体的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的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在观察活动中体会观察物体的乐趣,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对应图形。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师:“同学们一定还记得老师以前给你们照过好多可爱又有趣的照片吧?现在老师想请你们也为老师照几张照片,可以吗?”学生为老师照相,当老师站在学生当中时叫停,请坐在老师不同方向的学生说说照出的相片是什么样子的。

  师:“为什么他们给老师照出的照片不一样呢?”

  学生回答,教师不做评判。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1、小组观察活动

  教师课件出示小组活动要求

  (1)第一次观察活动:观察玩具

  教师巡视,了解各组活动情况。

  请一个小组的同学汇报。

  师:“这个小组的同学观察到的都一样吗?”

  指名学生回答。

  师:“回忆自己小组同学汇报的情况,用一句话说一说?”

  让各个小组汇报情况。

  师“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各个小组同学的观察结果有的相同,有的不同?”

  指名回答。

  (2)第二次观察活动:观察带把的水杯

  请一个小组的学生汇报观察情况。

  各个小组代表汇报自己组观察的结果。

  2.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然后教师课件出示: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问题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3.再次探讨课前相片为什么照出来是不一样的问题。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课件出示练*题。

  1.智慧之旅第一站:

  帮助小霞和小宇解决问题。

  2.智慧之旅第二站:

  男孩和女孩看到的是汽车的哪个面?

  3.智慧之旅第三站:

  教科书19页“练一练”的1、2题。

  4.智慧之旅第四站:

  教科书19页“练一练”的4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做一做,有困难的可以和组内的同伴讨论。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学到了什么?

  观察物体的教学设计 7

  (一)教材内容

  “视图与投影”是《课标》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每一学段要求不同:

  第一学段:“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第二学段:“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第三学段“:正式学*投影和三视图的知识。

  所以在本册中没有给出视图的概念,而是采用“从不同方向观察”的表述。

  学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学段的学*,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本册通过让学生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能正确辨认两个及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呈现从不同方位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已有的图形的表象,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些表象进行组合和调整,最后再通过拼摆进行验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四)具体编排

  例1

  教科书通过观察小药箱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所有的面;使学生能够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时,可以分以下两步进行。

  (1)提供相应实物,让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是哪几个面。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且发现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2)指导学生分别从正面、左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面图形。

  注意:①提供给学生的实物要足够大,观察时,视线都要垂直于被观察物体的表面。否则学生在观察的时候很难只看到一个面,会给教学带来不必要的麻烦。②使学生明确,这里所说的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③还可以让学生从右侧面和背面观察这个物体,描述所看到的形状。或提供一些其他的简单立体图形,如正方体、球、圆柱等,让学生观察,看一看观察到的是什么形状,为后面的学*做准备。

  例2及“做一做”

  (1)例2

  通过让学生观察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组合的活动,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前面学生学*的都是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物体,这里是进一步学*从不同方向观察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可分以下几步进行。

  ①让学生根据头脑中已有的从不同方向观察这些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形状的表象,结合这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判断。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提供相应实物,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行判断。

  ②让学生实地进行观察,检验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2)做一做

  呈现了从正面观察两个物体得到的一组图形,让学生判断可能是观察哪两个物体的组合得到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是哪两个物体”要比“给出两个物体,辨认从某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所要求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更高。教学时,可以将练*八中第2题作为基础,引导学生先想一想这两个立体图形可能是什么,并根据这两个*面图形的位置进行猜测,再验证。

  练*八

  第2题,让学生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所观察的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使学生认识到从同一个方向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只有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形成完整的表象。在教学例1时,已经提醒教师做了一些铺垫。这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根据头脑中已经具有的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形状的表象进行猜测,再验证。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再增加条件,使其他人能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而且可以让学生仿照此题进行活动,加深学生的认识。

  第3题,呈现了从不同方位观察两个物体得到的三组图形,让学生判断是观察哪两个物体的组合得到的,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由于有了第2题和例2的“做一做”的基础,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但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思维,例如:先根据从正面看到的图形进行想像、猜测;再根据从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对前面的猜测进行修正并得出结论。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提供相应的实物帮助学生判断。

  例3及“做一做”

  (1)例3

  呈现观察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一个简单立体图形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学*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可以分以下几步进行。

  ①让学生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面图形。

  ②让学生用4个小正方体在小组中摆出不同的立体图形,再指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比较,并认识到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面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③教师也可以逐步提出要求让学生进行拼摆,例如:用4个小正方体拼摆,先使从正面观察这个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与例题中的相同(会有无数种可能);再使从左面观察到的图形与例题相同(也有无数种可能);最后,使从上面观察到的图形与例题相同(只有一种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提问“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了吗”,使学生认识到仅仅依据从一个或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观察物体的教学设计 8

  【授课题目】观察物体

  【教材分析】

  教材从情境入手,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拼摆和探索中,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进行辨认,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简介】

  本节课,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通过学生的观察活动,使学生经历由“观察实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要全面了解物体的特征,就需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倾听*惯、合作意识和评价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多个玩具、闹钟、茶杯等。学生以4人为一组分组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师:我听说咱们班的同学都特别喜欢动物,是吗?现在大家的脑海中肯定都出现了许多动物的图像吧!下面咱们看看哪位同学的眼力最棒!

  课件出示动物身体一部分的图片,学生猜测。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对这些动物不仅认识,还能抓住他们的特征,*时肯定看得特别仔细和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的看这就叫“观察”。

  师:今天我想和同学们一起上一节观察课——观察物体。(随机板书:观察物体)同学们只要仔细、认真的观察,每个人都会成为小小观察家的。有信心吗?

  (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了解什么是观察。)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师:今天老师给每组都请来了一位好朋友。

  师:这个好朋友就是今天我们要观察的物体。你坐在物体的哪一面?坐在你的位置上,你观察到了物体的哪些特征?

  学生独立观察,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行间巡视。

  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汇报。

  师:不过老师有点儿纳闷了,为什么每组的同学观察的是同样的物体,可大家刚才说的却不一样呢?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归纳: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板书:从不同的位置→形状不一样。)

  2.换位观察

  师:前面大家不仅观察得十分认真,而且还特别用心听别人的回答,你们可真是会学*的好孩子!同学们想不想观察一下物体的前后左右四个面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交流观察方法:小组内交换观察位置;把观察的物体在小组内转圈。

  师:我觉得每一位同学都开动了脑筋,最后我们找到了两种观察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合适呢?用你喜欢的方法再次观察物体。

  师:大家再次观察后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再次体会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不一样)

  师:如果是一些较大的物体,大家想一想,那应该怎么办呢?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观察方法。)

  师:是啊!对于一些较大的、不能动的物体,我们就要站在不同位置,从不同角度观察,才能看得更清楚、更全面!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观察方法!

  3、全面观察

  师:今天小朋友们观察得认真又仔细,谁愿意和大家说说你们组的好朋友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引导学生得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

  师:我们要想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到一部分就早早的下结论。

  (引导学生知道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引导学生得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

  三、拓展运用,激励创新

  1、书第67页,试着完成做一做。

  2、练*十五第一题

  四、知识介绍全课小结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合作得非常愉快!大家也学到了很多的新知识,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其实我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有的时候会受到肉眼和其它一些条件的限制,所以啊,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来进行我们的观察,请看大屏幕──

  1.放大镜

  师:它可以把一些很小的文字、图片进行放大。

  2.望远镜

  师:观察比较远的物体我们可以依靠――瞧!***叔叔有时还借助望远镜来观察远处的物体呢!

  3.显微镜

  师:这是显微镜,通过这个工具啊,可以看见很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物体,很多科学家就是借助它来观察一些微生物或者细胞的。

  师:希望大家课后能够处处留心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感受,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正面(前面)侧面后面

  从不同的位置→形状不一样

  观察物体的教学设计 9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

  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会辩认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能力目标: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空间想像的能力和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标:向学生渗透要想全面地认识一个事物,就要进行多角度地观察和了解。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辨认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卡片三张、玩具四个、多媒体课件、数码照相机一部。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成语故事,你们想听吗?

  生:想。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几个盲人说的对吗?

  生:不对。

  师:为什么这些人都说错了?

  生:因为这些人只摸了大象的一部分,所以说错了。

  生:因为这些人没摸大象的整体,就说自己摸到了什么,所以就错了。

  师:对了,盲人摸的是大象的一个部位,所以都说不准大象的全貌。 看来,要想了解一个物体的全貌,就需要我们对物体进行全面地观察。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师:今天老师还给每个小组的同学带来了一个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生:想。

  师:就请同学们赶快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吧。

  师: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在你的位置上对小狗进行仔细的观察,你看到了小狗的哪一个面?是什么样子的?观察完的同学,可以和小组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生:(学生活动)

  师:孩子们坐好了,请看屏幕中的这三幅图(课件),哪一幅图和你刚才观察到的是一样的?

  生:第一幅和我刚才观察到的是一样的。

  师:这是小狗的哪一个面?

  生:这是小狗的正面。

  (生说师板书:正面)

  师:是什么样子的?

  生:有两个大耳朵,还能看见两条前腿。

  生:还有两个大眼睛,两个眼眉。

  生:还有一张嘴和几根胡须。

  师:有哪些同学也看到了小狗的这个面?请举起手来。

  师:这些同学观察到的是小狗的正面,那其他同学呢?你们又看到了小狗的哪个面?

  生:我看见了小狗的后面。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后面)

  师:能在屏幕上选出你看到的画面吗?(课件)说说是什么样的?

  生:我看见了小狗向上翘的尾巴。

  生:我看见了小狗的两条后腿,和上面的斑纹。

  生:从后面也能看见小狗的两只大耳朵。

  师:谁也观察到了小狗的后面?请把你的小手举起来。

  师:刚才一直没有举手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小狗的哪一个面?

  生:侧面。

  师:(板书:侧面)

  师:是哪一幅图?说说是什么样的?

  生:我只能看见小狗的一只耳朵。

  生:我能看见小狗的一条前腿和一条后腿。

  生:我看见小狗的身上有许多的斑纹。

  生:它的脑袋后面还有一个吹气孔。

  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了,为什么我们观察的是同一只小狗,而观察的结果却不一样呢?谁能帮助教师解答一下?

  生:因为我们坐的位置不一样,所以看到的也不一样。

  师:听了同学们的回答,老师明白了,因为我们坐的位置不同,所以观察到的结果也不同。

  2换位观察

  师:在刚才的观察过程中,同学们只看到了小狗的一个面,你们想不想亲自去看看小狗的另外两个面?

  生:想。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起立,按照老师手指的方向,走到下一个位置上坐好。(生活动)

  师:你们现在看到的小狗和刚才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请你仔细观察,你现在看见的是小狗的哪一个面?是什么样子的?谁来说一说?

  生:汇报自己看见的样子。

  师:请同学们起立,走到下一个位置上坐好。你现在又看见了小狗的哪一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生:观察后汇报。

  师: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结果是一样的吗?

  生:不一样。

  师:我们怎样才能对一个物体进行全面的观察呢?

  生:要对物体的每一个面都进行观察。

  生:要全面地看一看物体。

  师: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3观察练*

  师:现在老师想找一个小模特到前面来,让全班同学对你进行观察,谁愿意来?

  师:(让学生站在前面)现在同学们看到了他的哪一个面?

  生:正面。

  师: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他的脸和红领巾。

  师:(让学生走到四个小组的中间)现在同学们又看到了他的哪一个面?(找找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学生说)

  生:我看见了她的正面,看见了她的脸和红领巾。

  生:我也看见了她的正面,看见了她的两个胳膊。

  生:我看见了她的侧面,看见了她的一个胳膊

  生:从她的侧面,还能看见她的小辫和头花。

  生:我看见了她的后面,能看见她的小辫和两个耳朵。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看来我们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结果确实是不一样的。

  师:谢谢你,到前面来当小模特,请回去吧。

  4课间操

  师:刚才同学们在学*中表现的非常出色,下面我们来跳个舞轻松一下吧。

  生:和老师一起跳舞。

  师:轻松过后,老师相信同学们会比刚才表现的更加出色。

  三、观察生活,解决问题

  1、师: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我们熟悉的物体,比如说书、书包、文具盒等等,你们观察过这些物品吗?

  生:观察过。

  师:现在,就请小组长把你们组的数学书摞成一摞放在一起,把书的这个封面朝右边放,比一比哪个小组动作最快。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你看到了数学书的哪一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生:我观察的是数学书的正面。

  师:你能从这三张图片中选出你看到的画面吗?看到数学书正面的同学请举手,其他同学帮老师看看对不对?

  师:把正面的图片对应黑板上的板书贴上。

  师:谁还能说一说?

  生:汇报后选图片。

  师:贴图片。

  师:现在请小组长快速把数学书放在桌面上。坐好,看谁坐的最精神。

  2、师:老师知道我们班同学不仅爱学*,而且喜欢做好事。昨天,老师正好看到一位同学主动地从地上捡起废纸,这是多好的行为呀。老师悄悄地拍下了这个镜头,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课件)(后)你们能猜出来他是谁吗?

  生:(猜测是谁。)

  师:为什么这么难猜?

  生:因为我们看到的是他的后面。

  师:(课件)我们现在看到了他的哪一个面?

  生:侧面。

  师:能猜出来吗?

  生:(猜)

  师:我们只要看到他的哪一个面就知道她是谁了呢?

  生:正面。

  师:他是谁?

  生:李奉泽。

  师:我们都应该向这名同学学*,能够做一些好事,为大家服务。

  3、师:我们接着来看,(课件)这是咱们班同学在音乐课活动时老师拍下的照片,想一想,关老师和这3名同学分别能看见钢琴的哪一个面?为什么?

  生:音乐老师能看见钢琴的正面,因为老师坐在钢琴的前面。(课件演示)

  生:唱歌的同学能看见钢琴的侧面,因为他站在钢琴的侧面。(课件演示)

  生:跳舞的同学能看见钢琴的后面,因为她正在钢琴的后面跳舞呢。(课件演示)

  生:欣赏的同学能看见钢琴的上面,因为他扒在了钢琴的上面。(课件演示)

  师:是呀,我们观察物体不仅可以从它的前面、侧面、后面来观察,也可以从它的上面进行观察,有时还可以从它的下面进行观察等等,观察的角度是多方面的。

  4、师:请同学们看看这张照片,老师是站在哪进行拍摄的?(课件)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教师是站在教室的前面拍摄的,因为拍的是我们的前面。

  生:因为照片上是班级的后面,只有站在前面才能看见后面。

  师:这一张呢?(课件)

  生:这张老师是站在教室的侧面拍的,因为拍的是我们的侧面。

  ,人教课标版数学二上《观察物体》教学实录

  生:还能看见教室侧面的大窗户。

  师:这一张呢?(课件)

  生:这张老师是站在后面拍的。因为能看见教室的前面。

  生:因为拍的是我们的后面。

  师:看来,同学们不仅善于观察,还特别看动脑筋,真了不起。

  5、师:刚才同学们看了老师拍的一些照片,你们想不想自己拍几张照片呢?

  生:想。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部照相机,想让同学们当小摄影师帮老师也拍几张照片留作纪念,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在拍照之前老师先来教同学们如何来使用这部照相机。先把镜头对准人物,看看人物是否在这个屏幕中,一定要把人物的头照进去,然后按下这个按钮,就可以了,但是在按按钮的时候,不要用手把镜头挡住了,不然就照不到人物了。你们学会了吗?

  生:学会了。

  师:老师想让同学们给老师照一张正面的照片,你们应该站在哪给老师照相?

  生:站在老师的前面。

  师:谁愿意给老师照这张照片?

  生: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拍照。

  师:老师想照一张侧面的,你们应该站在哪给老师照相?

  生:站在老师的侧面。

  师:谁来给老师照?

  生:拍照。

  师:同学们在拍照时,还挺专业的,就像真正的摄影师似的,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拍的照片吧。

  师:我们看这张照片,(照相机连接电脑)是谁给老师拍的?你们觉得拍的怎么样?

  师:非常感谢同学们给老师拍照,老师很喜欢这些照片,冲洗出来,老师一定把照片摆在写字台上留做纪念。

  6、师:刚才,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物体进行了观察,我国北宋诗人苏轼在初游庐山时,就对庐山进行观察,并写了一首优美的诗,你们想听听这首诗吗?老师就把这首诗送给同学们。(课件)

  师:你们喜欢这首诗吗?

  生:喜欢。

  师: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同学们,苏轼在诗中为什么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生:因为他站在了山里,看不见山的整体了。

  师:看来呀,我们要想了解物体的全貌,就必须对物体进行全面的观察。

  四、总结评价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

  生:开心。

  师:有哪些收获呢?

  生:我学会了怎么观察物体。

  生:我知道了要想了解物体的全貌,就要对物体进行全面地观察。

  生:我还知道了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同。

  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呀,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够成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孩子,只有你有拥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在生活中你才会发现更多的美,在数学中你才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这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大量的让学生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实践活动。在这些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学*活动中,学生体会到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既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情感,又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当然本课的教学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观察人物的这一环节中,学生不能抓住人物每一个面的特点进行表达,我想这时如果我能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就会使这一练*的实效性发挥得更大。

  观察物体的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物体的样子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师(谈话激趣):小朋友们,你们拍过照片吗?老师给我们班的一位同学拍了几张照片,你们想看吗?(课件显示女孩的背面照片,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从背面不能确定是谁)

  师:从背面看很难确定是谁,我们让她转过来看看。(课件显示女孩的侧面照片,学生发现:从侧面也不能确定是谁)

  师:如果只看一眼立刻就知道她是谁,应该从哪面拍呢?(生:正面)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的正面,你们要立刻告诉我她的名字,好吗?

  2.师(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观察物体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课始让学生在猜测中初步感知背面、侧面、正面等不同的方位词,在学生兴致勃勃的参与中,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新知识的学*中去。

  二、合作探究,学会观察

  1.确定自己的位置。

  (1)师:今天,老师请来了可爱的机器猫来和大家一起学*,你们欢迎吗?可是机器猫说了,小朋友们的手不能碰、不能摸,要静静地、仔细地观察。(学生按要求四人一组围着机器猫坐正)

  (2)师:请坐在机器猫前面的同学举起手,请坐在机器猫后面的同学点点头,请坐在机器猫左面的同学挥挥手,请坐在机器猫右面的同学鼓鼓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并通过不同的方式互动,意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他们的学*注意力。

  2.明确要求,观察一个面。

  师:机器猫可爱吗?请小朋友面向机器猫坐好,头不要偏、不要动,仔细观察:在你这个位置,看到了机器猫的哪些部位?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1)学生独立观察后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师指名坐在不同位置的学生汇报交流,在交流的同时,有的学生忍不住扭过头去看其他学生观察的那几个面)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通过观察机器猫的一个面并进行交流,初步感受到从不同的面观察机器猫是不一样的。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忍不住想看看其他人观察的那几个面,自然过渡到了下面的教学环节。

  3.小组合作,观察四个面。(观察机器猫的前、后、左、右四个面)

  师: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只能看到机器猫的一个面,如果不影响他人观察,自己又能从不同的几个面观察,该怎么办呢?(学生建议可以让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换位置观察)

  师:下面就请组内的同学互相商量换位置进行观察,可以多换几次,争取把4个面都看到,并把它每个面的样子记在心里。

  (1)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时指导学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换座位)

  (2)全班交流。

  师:每个小朋友都在前、后、左、右四个位置仔细观察了机器猫,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课件依次显示机器猫的四个面,最后四个面同时固定在一个画面上)

  师:这几照片分别是从机器猫的哪面拍到的呢?(先给学生时间思考,再组织全班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先互相说一说,接着全班交流,在交流中达成共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机器猫的样子也是不同的)

  师(小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物体的样子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样子综合起来,才能形成对这个物体的全面认识。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还充裕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地、全方位地交流与合作的“群言堂”。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不仅体会到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部位是不同的,而且能很好地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样子。此时的课堂呈现一片生机勃勃、有条不紊的学*场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主动发现。学生不仅体会到了观察物体的方法,而且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商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合作的意识。

  三、巩固运用,深化提高

  1.试一试。

  (1)观察玩具恐龙(课本第67页例1)。

  先指名学生说一说三位小朋友分别在恐龙的什么位置,再交流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2)观察数学书(课本第67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练*,然后组织全班交流。

  2.想一想。

  (1)课件出示三名学生观察茶壶的场景,接着逐一出示茶壶图片,让学生思考分别是谁看到的。(先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再组织全班交流)

  (2)课件逐一出示茶壶的底面和上面的图片,让学生想一想是从哪面观察到的。

  (先让学生猜想,再拿出茶壶让学生观察,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3.用一用。

  (1)课件依次出示从生活中拍到的具有代表性物体不同的几个面,让学生判断拍的是哪个面,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如通过观察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奋勇拼搏的侧面照片和高举***的正面照片,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等等)

  (2)拓展延伸。(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一些物体,仔细观察并和组内的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在层层深入的练*中,学生不仅体会到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样子是不同的,而且能很好地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最后的拓展延伸,意在把学生的学*兴趣和探索欲望延伸到课后,实现课堂内外的有效统一。


观察物体的教学设计(扩展4)

——《观察物体》优秀的教学设计 (菁华3篇)

《观察物体》优秀的教学设计1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课程标准教材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l、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数学思考:

  在观察简单物体的活动中,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解决问题:

  在观察活动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观察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的设计意图:

  《看一看(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因此,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教材从情境入手,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拼摆和探索中,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而且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进行辨认,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看一看(一)》,设计这个观察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纸箱,让学生体验: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进行实地的观察体验,再通过找一找、连一连、看一看、想一想及数学游戏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学生状况分析

  本课是在一年级学*"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基础上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让学生通过观察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师指导学生有秩序地参加教学活动,在观察、拼摆和探索中,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而且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运用所学知识,

  让学生把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辨认准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因为本课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在观察、操作、小组活动、讨论等环节中进行,所以学生的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再通过变换角度的观察,学生从感性上有了真正的体验,学起来比较轻松,但对判断所观察的物体形状还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五、教学设计

  (—)问题情景

  (课件演示配音)在一个遥远的地方生活着一头非常美丽的大象,笑笑、淘气和机灵狗都想看看大象长什么样子,于是他们来到了大象生活的地方,看到了大象。回到家后他们向智慧老人介绍了大象。笑笑说:大象是大大的眼睛,长长的鼻子,两个耳朵像蒲扇"气说:大象是两根柱子上顶个门,门上有一条摆来摆去的长鞭";机灵狗说:大象是四根柱子上有一座墙壁"。智慧老人不解地问:"我听说,那里只生活着l头大象,你们怎么看到了3头大象呢?"他们三人一口同声地说:"只有1头大象呀!"。这是怎么回事呢?(逐一呈现他们所看到的图象)

  【利用"淘气、笑笑、机灵狗看大象"这一情境导入新课,可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这一原则。利用学生身边的事情或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创设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兴趣。】

  (二)学*新知

  l、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1)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个位置坐好来看你面前的纸箱,互相说一说你坐在什么位置看到的箱子面是什么颜色的?(学生活动)

  (2)汇报。

  (3)你们看得很仔细,如果不停地换位置观察,从中你能发现什么?小组内讨论一下。(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4)考眼力:淘气看到大家学的这么棒,有些不服气,想考考你们的眼力,接受挑战吗?

  看谁能快速的找出第几幅图是谁看到的。书上P26连一连。

  2、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看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1)通过观察活动,你们已经发现站在不同位置看纸箱,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请你猜猜看,站在不同的位置最多能看到纸箱的几个面?

  (2)我们以小组来活动,验证一下刚才我们猜测的看到纸箱的几个面是否正确?(学生活动)

  (3)汇报。你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几个面。

  A:一个面的。请坐在你的位置,也能看到一个面的同学站起来。(正对着长方体的正面或从上往下看,或拿起来看底)

  B:两个面的。请在你的位置,看到两个面的同学举手让老师看看。旁边的同学走到他的位置检查检查,是不是能看到长方体的两个面。

  C:三个面的。(站在角的位置)

  (4)亲身体验:请你走到角的位置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看纸箱,最多只能看到纸箱的三个面,并能具体地说出在哪个位置能看到哪个面。】

  3、认一认:正面、侧面和上面

  (1)自学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课件:笑笑配音)其实呀,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有自己的名称。答案就在书上的P26页。可是我没有看懂,聪明的小朋友们,你可以教教我吗。你们现在看到的(绿颜色)的面(正面),你知道叫什么吗?依次揭示上面和侧面。(这个呢?)

  (2)变换摆放长方体的位置,分别指出它的正面、侧面、上面。

  (3)出示课件: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现在看到的长方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知道哪是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并通过变换摆放长方体的位置,分别指出它的正面、侧面、上面的活动加深理解。】

  (三)应用与扩展

  1、游戏一:

  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智慧老人送给大家一个小礼物,快去看看吧!请以小组为单位从纸箱中任意摸出一个物体,只要你能指出这个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这个礼物就归你了。听明白了吗?

  2、游戏二:

  五颜六色的长方体多漂亮呀,喜欢吗?

  下面我们用手中五颜六色的长方体玩一个猜颜色的游戏。(如:你的正面是红色,上面是绿色,猜一猜,下面是什么颜色?)

  3、游戏三:

  机灵狗、笑笑、淘气看到的礼物各是什么形状的?书P27第3题。

  4、游戏四:

  猜猜看(出示美丽的学校照片):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上面拍摄的。

  5、游戏五:

  小小摄影师:看到别人拍的照片如此漂亮,你是不是也想亲自拍拍照片?老师来做照片中的人物,你来当个小小摄影师如何?不过我有个要求:我想要一张我侧面的照片,那你应该站在什么位置拍摄?要我的背影呢?……

  (四)小结

  这节课上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谁能说说你有哪些收获吗?

  [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看一看(一)》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本节课有如几个特点:

  1、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比如,观察纸箱的活动中,不是让学生单纯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说一说,而是设计了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的快乐。

  2、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材料,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比如,猜猜看(美丽的学校):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从上面拍摄的。让每个学生结合学校的实景观察图片,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及通过玩手中的长方体并猜出颜色这个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上面和侧面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纸箱,把所看到的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纸箱的哪几个面,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这几个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间。

  不过,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学生对于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观察时,有的孩子竟然说自己能看见四个面,甚至更多。细思原因,原来学生把看到的一条边当成了一个面,我想如果在课前复*时,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我想学生就不会出现以上问题了。

  2.本节课学生动了起来,思维也活跃起来了,不过学生活动的有些没有章法,我想也许是大班额的'原因吧,如果是小班教学,教师会更容易把握学生的学*状态。同时对于大班额的教学,我更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在新课改实验中,教学既能激发起学生的学*兴趣,又让学生学的"活而不乱"。

  3.在课堂上曾出现这么一段小插曲:让学生自学长方体各个面的名称后,汇报时,有的学生理解错误,他站在长方体的正面(正面红色),说正面是红色的,当他站在这个长方体的侧面(侧面黄色)时,还说正面是红色的。这时,一个孩子很敏锐的发现他说的是错的,及时走上前纠正了刚才那位同学的错误,而且表述的非常清楚。这个孩子多会学*呀,可惜的是我的评价没有跟上去,没有为他的勇于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无疑是我这堂课的遗憾。都说现在的孩子倾听不好,如果我及时抓住了这一契机,对其他学生无疑是个最好的榜样,可惜我错过,我也深深的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是多么的重要。

《观察物体》优秀的教学设计2

  设计提要:

  “观察物体”重在“观察”。本课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观察活动,为学生展开空间想象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观察物体”又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察”的层面上,本课让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的过程,意在引发学生的思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第三,本课中大胆使用了摄像机这一现代化工具,恰倒好处地解决了学生“有观察难表达”的问题。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P41,观察物体(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活动,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由两组立体图形组合而成的较复杂的物体时所看到的不同形状。

  2、通过实际操作,结合学生的合理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由两组立体图形组合而成的较复杂的物体时所看到的不同形状。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从某些角度观察物体时,会发生遮挡的情况。

  教学准备:

  摄像机、多媒体课件、正方体、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层层推进

  1、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二)。

  2、观察一个正方体

  师:(出示一个正方体,如图,并摆放到合适的位置。)同学们,这是一个正方体,我把它摆到这个位置上。请每个小组也拿出一个正方体,像老师这样摆到你们桌子的正中央。开始吧!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个正方体,从你现在的方向看过去,你看到了什么?

  应变预设:

  学生观察的角度是不同的,老师要注意:1、指导学生调整观察角度,尽可能垂直于被观察的那个面的视角出发来观察正方体;2、学生的回答可能会不完整,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完整的回答:我从( )方向看到( )个( )形。

  3、观察二个正方体

  师:(添加一个正方体,如图,拼成一个长方体)请各小组像老师这样添上一个正方体。

  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你们都还是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吗?

  师:我们已经在桌子上放了两个正方体,为什么左、右两边的同学还是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呢?

  应变预设:

  这样的简单的遮挡现象是第一课时的学*内容,大部分同学应该能够给出合理的解释,如果还有人不清楚,可以适当给予提示,让他们明白,这是由于遮挡的缘故。

  4、观察三个正方体

  师:(再添加一个正方体,如下图)请同学们再加上一个正方体,继续观察,现在,从正面观察的同学,你们看到了什么?

  板书: 从正面看

  师:从正面观察到的到底是不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呢?请同学们都一起到正面来看看!

  师:那从上面观察会看到什么呢?现在,也请大家一起从上面观察观察。

  板书: 从上面看

  师:请同学们再一起来观察左面,还是看到三个正方形吗?

  板书: 从左面看

  应变预设: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从正面观察的同学,看到的是三个正方形;而从左侧观察的同学,仍然只看到一个正方形,这同样是由于遮挡的缘故。

  [评析:从观察一个正方体入手,再到观察由两个、三个正方体组成的简单立体图形,这样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又显得自然、朴实、富有思考性。]

  二、仔细观察,探究规律

  师:同学们真棒!不仅已经学会了观察一个正方体,而且还学会了观察由一组正方体组成的物体,并且还能正确认识遮挡现象,你们真的了不起!

  师:如果我像这样再加一个正方体(如下图),这就成了一个由两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了。同学们想象一下,从正面、上面和左面观察这个物体,你可能会看到怎样的形状呢?

  师: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

  师:现在,请各小组像老师这样,再添加一个正方体。

  师:摆好了吗?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是否与你刚才的想象相同呢?

  1、从正面观察

  师:好,同学们,从正面观察,你们看到怎样的形状?

  师:(把摄像机摆到正面,将这个物体的正面投影到大屏幕)虽然这是由两组正方体拼成的,可是由于遮挡的缘故,从正面观察我们仍然只看到了这样的三个正方形。

  板书: 从正面看

  2、从上面观察

  师:现在我想问问,从上面观察,你们看到的仍然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吗?

  师:哦,“多了一个正方形”!好,老师这里就有一个正方形,谁能把它摆在黑板上合适的地方,拼出你从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应变预设:

  一般会摆出如下图的两种形状,老师都应给予肯定,不过,黑板上只保留从正上方观察到的如上左图的形状。

  师:(用摄像机拍摄这个物体的正上方,投影到大屏幕)从上面观察,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这是由两组正方体组成的,这一组有三个正方体,另一组有一个正方体,所以从上往下观察,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四个正方形。

  板书: 从上面看

  [评析:充分利用前面的观察成果,着眼于两组与一组的不同展开教学,重点突出,学生的思维也更加集中。]

  3、从两侧观察

  (1)从左侧观察

  师:现在,我们再从左侧来观察,你们看到的仍然只是这样的一个正方形吗?

  师:“不是”?那谁来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形状?

  师:哦,你们看到了“两个正方形”!谁能上来摆一摆吗?

  板书: 从左面看

  师:(把摄像机摆到左侧)从左面看,我们清楚地看到这是由两组正方体组成的。我们已经知道前面一组是由三个正方体组成的,为什么从左面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呢?

  (2)从右面观察

  师:现在,请大家都到右侧观察观察,看看你们又看到了什么?能不能把你们看到的画到纸上。开始吧!

  应变预设:

  指导学生在观察时明确:这是由几组正方体组成的?你看到的每一组各是什么形状?它们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弄清楚了上述问题,学生就会把看到的形状画出来了。

  师:画好了吗?谁愿意把你的作业拿出来让大家欣赏欣赏?

  师:(把摄像机摆到右侧)从右侧观察,我们仍然看到有两组正方体,我们看到的每一组都是一个正方形,它们组成了这样的形状。

  板书: 从左(右)面看

  应变预设:

  通过观察这个立体图形的右面,学生可能会发现正面和反面、上面和下面观察到的*面图形也分别相同,这时,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师:请大家翻开课本P41页,把例题3补充完整。

  [评析:由于旧知识的铺垫,例题自然呈现,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亲身经历探究规律的过程,大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摄像机),适时解决了学生“有观察难表达”的困难。]

  三、应用规律,拓展延伸

  师:如果我们把这两组正方体适当分开,再把这一组竖着摆放,这就组成了教材P41页做一做图中的样子,请看大屏幕:

  师: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然后独立完成。

  提问:

  (1)从上面观察,为什么红色的这一组的正方体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呢?(这是由于遮挡的缘故)

  (2)为什么从左面看,绿色的小正方体不见了呢?(因为绿色的小正方体被前面红色的小正方体挡住了。)

  (3)从右面看,会观察到怎样的*面图形?(由上面两个红色正方形和下面一个绿色正方形组成的一个竖着摆放的长方形。)

  应变预设:

  “做一做”与例题3中的物体都是由两组正方体拼组而成的。但是,由于它们摆放的位置不同,所以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和所发生的遮挡现象也不同。弄清楚上述问题,学生也就就明白了其中的变化。

  师:(在绿色小正方体上面多加了一个绿色小正方体,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再次观察这个图形,看看和刚才的图形比有什么变化?

  师:请同学们先猜想一下:现在从各个方向观察这个物体,你会看到什么?和刚才看到的图形比,有什么变化?小组的同学也可以讨论讨论。

  [评析:利用了教材上的“做一做”来作为学生的巩固练*,并对这题练*进行充分挖掘,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拓展延伸,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四、动手拼组,大胆想象

  师:(课件出示)我从正面观察,看到了这样的三个正方形,同学们猜一猜我观察的物体是怎样的呢?请大家小组合作摆一摆。摆好之后,请老师看看!开始!

  师:同学们真有创意,摆出了这么多不同形状的物体。请问老师观察的这个物体是由几个正方体组成的呢?

  师:看来,每个小组的答案各不相同。因为从正面看可能有遮挡的情况,我们还不能确定到底是有多少个正方体组成的。请大家接着看屏幕,(课件出示下图形状)从左面看,老师仍然只看到了这样三个正方形,同学们,请你们再想想,老师观察的这个物体究竟是怎样的呢?

  从左面看 从正面看

  师:请同学们互相合作,调整一下你们已经摆好的物体,使它从正面看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从左面看也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

  师:都摆好了!现在,请同学们告诉我,这个物体是由几个正方体组成的呢?

  师:看来呀,仍然不能确定!那老师再给一个条件,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师:从上面观察,老师看到了这样的四个正方形。请你们根据这个条件,再次调整你们摆好的物体!

  应变预设:

  学生摆的时候要明确:1、这个物体一共是由三组正方体拼组而成的;2、至少有一组是有三个正方体的。

  师:看来,这次正方体的个数能够确定了,每个小组都是用了五个正方体来摆这个物体。

  师:现在,哪个小组愿意用摄像机来展示你们的作品呢?

  [评析: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不是凭空想象的,在这里,教师设计了动手操作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的过程,切实体验空间观念的形成。]

  五、全课总结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2、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美丽的图画。(课件播放庐山美丽的风景图结合古诗《题西林壁》,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数学知识!)

  3、最后,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认识我们的世界,了解我们的世界,长大以后造福我们的世界!

  [评析: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同时寻找大自然中的数学现象,深切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二)

  在这篇教学设计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注重设计开放式的教学环节和富有趣味性、思考性的教学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并利用摄像机这一先进的教学工具,使课堂变得新颖、有趣、更有实效!

  一、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这篇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层次分明。从教学一开始,我就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从观察一个正方体入手,再到观察由两个、三个正方体组成的简单立体图形,最后到观察由两组正方体组成的物体,这样层层推进,环环相扣,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活动富有趣味性和思考性

  空间观念不是凭空想象的。在教学中,我不仅设计多种多样的观察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切实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三、现代化教学工具的使用

  本课中,我大胆使用了摄像机这一现代化工具,将实物图发展为*面图,使抽象而难以描述的图形具体呈现,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同时,也恰倒好处的解决了学生“有观察难表达”的问题!

《观察物体》优秀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能由两个*面图形推想出可能是哪两个物体,并且学会分类讨论的方法;

  4、学会如何看待事物的眼光。(此目标由“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所有的面”挖掘出来的。)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难点

  能由两个*面图形推想出可能是哪两个物体或尽可能多的说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引入课题

  1、讲盲人摸象故事

  2、师:他们说的都不对,这个典故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

  3、师:盲人因双目失明,摸到什么就说象什么,而我们比盲人幸运多了,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但在任一位置观察物体是否能看全呢?今天我们就观察一些物体试试。---板书课体——观察物体

  4、以问题形式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目标

  师:你已经知道了关于观察物体的哪些知识?还想知道什么?

  二、新课(*得阶段)

  (一)看

  1、例子1——看模型-----比较大的长方体模型

  (1)小组活动

  师:口述要求------在你的位置不动观察你能看到几个面?(老师准备各侧面形状问学生:从下面看是什么形状?从侧面和上面看呢?)

  可以活动:你能找到一个位置看到所有的面吗?(最少看到一个面,最多能看到三个面)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2)启示::

  师:不只是学数学还要从数学中品出点有价值的东西来,能品出什么呢?“最多只能看三个面”想到什么?

  2、看一个立体图形(准备三个立体图形:正方体、圆柱体、球体,课前发给小组)

  从不同角度观察三个立体图形,看看观察到的是什么形状?

  3、看两个立体图形(例2)让学生看书回答(先试后导)

  4、练*八3题

  5、请两个一组现场找物体也可以到外面找,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并把观察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找一个或两体物体都行)

  (二)想

  猜一猜游戏:老师出示实物一部分,让学生猜可能是什么物体?(为例2下面做一做打基础,例2下面的做一做比例2难。“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是哪两个物体”)要比“给出两个物体,辨认从某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所要求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更高。

  师:这个游戏让我们知道: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只有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下结论。刚才我们说:不仅是学数学,数学中还隐藏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要我们去品,那从猜想中又能品出点什么呢?看事物或看人不能只看一方面就下结论,要多角度看再下结论。人们在评论一个人、一部电视剧或一种社会现象,往往因为只看到局部而下结论,便造成了片面性。要避免这种现象,唯一的办法是多观察,多了解,不要轻易下结论。如一个学生成绩不好就说不是好学生?还要看其方面----体育、唱歌、热心、遵守纪律。从多方面了解才是公*(做人做事)

  (三)找

  1、例2下面做一做(小组合作方式:先自己想;和同伴说;用什么方法能想出尽可能多的结论;记录共有几种;想的多的小组或有创意的小组每人一个奖品。可把学具发给学生,借助学具去找可能是哪两个物体。)

  2、总结:用分类讨论的方法不但想的多而且还不漏不重。

  3、出示几个*面图(让学生应用分类讨论方法找),想可能是哪两个物体?

  三、欣赏

  1、出示古诗----题西林壁

  2、配乐朗读

  不同角度看不同的景象(准备两个图)

  3、看书回顾讲的内容,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问老师或同学。

  四、对照反思训练单进行反思

  反思训练单:

  1、我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了吗?

  2、我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两个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吗?

  3、我能由两个*面图形推想出可能是哪两个物体吗?我学会分类讨论的方法了吗?

  4、我学得快乐吗?我收获数学之外更有价值的东西了吗?


观察物体的教学设计(扩展5)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菁华10篇)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课教学内容还不是正式教学三视图,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学生无论选择了哪个观察点,观察到的只是物体的其中一部分,观察点不同,看到的形状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基于以上认识,本课在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充分体验,在体验中适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新课程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情境的设置不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而还应当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我创设了猜一猜的游戏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兴趣。当第一张图片出示时,学生就猜出正确的答案。我接着出示第二张图片,提供给学生的信息学生都能猜出图片上的动物。在这些图片展示过程中,学生不仅强烈地感受到物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而且整个情境的创设精炼,用时少,效果好,导向明确。

  二、观察体验,让学生体验观察结果的不相同

  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内容,决定了本课的教学方式,应以活动为主,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不断体验,让他们在亲身经历中不断丰富表象,增强感性认识。因此,教学时,我选择学生喜欢的小鸭子作为观察对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观察,并在组内交流,思考讨论:为什么同一只小鸭子看到的形状会不一样呢?在他们的亲身经历中不难达成共识。为了深化体验,我又让学生进行换位观察,围绕茶壶一周,观察正面、后面、侧面等不同形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观察,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为了提升本课数学内容的思维层次,我适当地拓展了教学内容,让学生继续观察汽车、大象等并提出数学问题:能看到什么?怎么看?有几种看法?这些问题实际上包含很多的知识都在学生的观察中渗透,在体验中感知,为学*空间思维打下了良好的辅垫。

  三、借助观察,让学生在想象中发展空间观念

  如前所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好素材。为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课教学安排两处让学生展开想象,一是让学生从正面、后面、侧面观察茶壶之后,我就让学生进行想象:从下面往上看,想象一下,会是什么样子?把你的想象画出来看一看,然后拿起茶壶实际观察一下,验证自己的想象是否正确。二是在对简单形体的观察后,我出示一个实物的组合图形,让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联想它是什么物体,沟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不过,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1、学生对于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观察时,有的孩子竟然说自己能看见四个面,甚至更多。细思原因,原来学生把看到的一条边当成了一个面,我想如果在课前复*时,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我想学生就不会出现以上问题了。

  2、教学评价不及时。在课堂上有一个男孩的勇于质疑行为,我没有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无疑是我这堂课的遗憾。如果能及时抓住了这一契机,对其他学生无疑是个最好的榜样,可惜我错过,由此使我深深的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是多么的重要。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2

  体验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的一条是要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精神,并通过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还叫学生每人拿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在课堂上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并闭上眼睛想一想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同一个玩具不同的样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想能力。再由实物观察过渡到使用学具小正方体观察,比如把三个一样大小的小正方体重叠起来观察,从正面、侧面、后面、上面等不同位置去观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物体的不同位置的不同形状。从而达到由具体上升到抽象的升华。不足的地方是感到离开了实物,作为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能在短时间内培养出全部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还是达不到很理想的效果。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我个人认为学生应该多上一些这样的活动课,学生在活动课上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活动操作、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实践等学*能力。

  一、观察物体。

  1、引导学生理解从不同角度去看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不同,所以不能从一个侧面去断定一个物体的形状,要全面的观察物体。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知觉,初步向学生渗透全面地、辨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

  二、动手拼摆。

  1、引导学生同桌里充分的讨论。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的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调动学生的求知的欲望。

  2、引导学生在小组里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学生说得道理的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

  3、培养学生虚心听取他人意见,与同学合作、交流的良好*惯。在活动中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拼摆出不同的图形,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

  4、充分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爱和想象力来拼组图形。学生用学具进行拼、摆、量、画几何图形的活动,这个活动,主要通过具体的“做”,使学生巩固对所学常见*面图形的认识,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感受图形变化的乐趣,提高学*的兴趣。最后我还安排了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根据图形的不同特点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以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3

  教学片段:

  教学变换位置观察长方体最多能看见几个面:

  师:现在老师把长方体固定放在桌上不去动它,请一个同学上来观察这个长方体,谁愿意?

  此时教师让这个同学自主选定三个位置观察长方体,要求选定好位置头就不能乱动并大声告诉大家看到几个面。

  师:象他那样观察长方体你们会吗?

  生:会!

  师:猜想一下如果从不同位置观察,一次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

  生1:3个

  生2:2个

  生3:5个

  生4:3个

  师:说法不一样啊,究竟能看到几个面,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生:我们自己拿个长方体来观察观察吧。

  师:好,有句话说得好口说无凭,我们动动手做个实验证明自己的想法好吗?(生一致同意)不过实验之前我们来看要求是什么。

  生每人拿出长方体,师出示实验要求:

  1)把长方体固定在桌上。

  2)选择不同的位置观察长方体。

  3)边观察边思考,你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师先让所有学生默看一遍要求后,指名让生读一遍。

  师:实验提了哪些要求?(生复述)师解释什么是“选择不同的位置”和“一次最多”的意思。

  反思:大家都知道,“做中学”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学*、感悟、理解知识,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新知,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获得轻松、愉悦的学*体验。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积极主动地发现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长方体一次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特别是教师没有受时间的限制在此处充分给学生实验观察的时间,(用时10分钟左右)不是走过场急于得到结论,数学交流体现得很充分,然后教师结合学生动手操作,将教材中原本静态、抽象的过程具体化、形象化,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过程性表象”,有效的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力的突破了教学难点,让学生完整的经历了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还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让学生读实验要求时要求学生复述实验要点,并解释实验要点,指导了学*方法。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学*的好*惯。同时要求学生将几次观察的结果填在表格中,使实验落到了实处,体现了对实验的科学态度。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4

  在一节课根据教学内容,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了三个环节:

  1、观察寻入,在这一环节中我结合学生*时经常用的通过观察判断物体异同的方法让学生观察两个盒子,并故意将不同的一面背对学生,学生很自然判断这两个盒子完全相同,这时,我并没有将不同的一面展示给学生,而是让一个学生到盒子背面观察,提出不同意见,在其他学生都感到奇怪并急于观察时,我将两个盒子不同的一面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要全面了解物体,就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从而写出课题。

  2、探究新知,当学生有了观察的欲望后,我设计以观察同学的活动,引导学生从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观察到的情况,体会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观察,看到的情况是不同的。然后我又设计了观察玩具老虎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变换自己观察,看到的情况是不同的。

  3、练*体会这一环节里通过“想一想”、“连一连”的活动,让学生体会理解,巩固观察方法。然后通过用学生喜欢的赛车及其图片,进行“猜一猜”活动,把观察的位置扩展到六个方位,将所学的知识扩展延伸。

  这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身临其境,在自己的游戏、活动中体验生活,发现规律,总结数学知识,真正体现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活中的数学”。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5

  通过学*,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体会几何体与*面视图之间的转换,发展直觉形象思维与空间观念。

  1、让学生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

  要求学生从正面看形状不变,去摆一摆。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有很多种摆法,并且都想上来演示,我没有急于让学生让来演示,而是让学生把自己的摆法向你的同桌说说,可以互相补充,让学生通过用语言来表达和同桌的交流中发现只要有顺序地摆一摆,就能摆得又对又快。

  2、让学生用不同方法去解决问题

  学生对观察物体已有丰富的学*经验,但这种经验对于学生来说各个相同,为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有的学生能根据图中物体直接进行想象推理解决问题,也有的只能进行操作,进行形象思维去解决问题。在教学想想做做第二题时,我先让学生观察这三个物体从正面看形状相同吗?学生各执己见,我没有急于评价,而是说说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自己的说法吗?学生有的说可以去画一画,也有的说去摆一摆,还有的说先去画一画,再去摆一摆。然后我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3、等一下,也许就是精彩

  课堂是动态生成的,也只有动态生成课堂才是精彩的,在教学想想做做的第三题的第1小题时,我根据学生的回答说出有8种摆法后,准备进行下一题教学时,章程举手了,我当时就想:真的还有其它想法吗?时间不多了,是让他说呢?才是接着讲呢?在短暂的思考后,还是让他起来说,其实他的回答很精彩,他说先摆四个小正方体摆成楼梯形,然后再在前面或后面添一个小正方体就行了。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6

  上了《观察物体》这节课以后,使我的感触非常深刻。

  一、生活中的数学会带给学生无尽兴趣

  本节课我用了一句:“小朋友,你喜欢拍照吗?”和四张以我为不同位置拍下的照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中来。新课教学时,我还用了学生非常喜欢的“天线宝宝”,让学生小组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理解“同一物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为学生展示了一个生动活泼、具有生命力的教学情景。当学*内容从“科学世界”和概念状态进入“生活世界”和经验状态,就不会能有效地实现思维内化,更为重要的是,使学*内容回归生活世界,将有助于对学生情意的激发,而任何教学,只有当其植根于情意基础时,才能产生最佳效益。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7

  在教学《观察物体》这一单元中“对称现象”一节课时,有一个教学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剪出对称图形,我先拿出一个我课前剪好的对称图形让学生观察,想想老师是怎样剪出来的。学生在美术课上学过剪纸,很快就说出要先对折,再*折痕处画出要剪图案的一半轮廓,最后沿轮廓线剪下,就剪出了对称图形。于是我让大家开始动手剪,学生们有的在凝神思索剪什么图形,有的在认真地画,有的在小心翼翼地剪,大家教很用心,5分钟后,有的学生已经完成,并高高举起了自己的杰作,我就让他们到黑板前,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孩子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剪出的图形五颜六色,各式各样。有刚展开的两片绿绿的幼芽,有鲜红的爱心,有金色的太阳,挺拔的塔松……但也有几外孩子,拿上来的作品是没经对折剪出来的,虽然剪得很用心,但左右两边还不太一样,我就轻声告诉他(她):“你剪的图形两边不对称,因为你没有先把纸对折,下去再按要求剪一个好吗?”这节课在我的精心设计和周密安排下顺利地结束啦。

  到了第二节课,教学到剪对称图形这一环节,又出现了和一班上课时一样的情况,我想:这次何不趁机考考学生的观察力,也好了解一下学生对对称图形认识的情况。于是,我就让学生把没有经过对折剪出来的图形也贴到黑板上,来个鱼目混珠。没想到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哪些是不对称的图形,并能帮该同学找出不对称的原因和改进方法。看来我的担心和顾虑是多余的。如果说第一节课只是让学生欣赏大家精美的作品――各式各样的对称图形的话,那么这一节则让学生通过辨别、对比对称图形和不对称图形,更加深了学生对对称图形的认识,教学效果更好。

  通过这一细小的环节,使我深有感触,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放放手,把更多的机会和空间留给学生,相信他们会做得更好。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8

  这部分内容主要观察由5—6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辨认从不同面看到的形状,体会所观察的对象的空间特征。这是在学生已经观察过由3个和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组成的物体的基础上安排的,学生对观察物体已有相对丰富的学*经验。但是对于给出观察到的*面图形还原物体和立体图形,学生还是感到有难度的。通过学*,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体会几何体与*面视图之间的转换,发展直觉形象思维与空间观念。

  在课堂教学之前,我要学生准备好必要的学具和教具,教具应该大一些(例如粉笔盒),使全班学生在教师演示时能充分进行观察。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开展操作活动,让学生亲历实践、观察和想象,通过活动与孩子一起感受同一形状与多种摆法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物体与视图之间的联系,积累空间转换的发展经验,发展形象思维,提高辨认物体某个面主观形状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引导孩子主动地去观察物体,这样也能培养孩子在生活中观察物体的好*惯,而且应该是细心观察,这样能在生活中积累不少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在以后的学*甚至生活中,这些常识,也就是细心观察的结果能给孩子的见识大大增加。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9

  本课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我用自己肤浅的眼光总结其优点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曾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都须有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兴趣是学生学*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有兴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为了让学生对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常老师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和生动的猜谜游戏结合起来,并带领大家领略大自然的奇妙,引起学生对学*内容的好奇心,进而引发浓厚的兴趣,也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过程中,首先引出了小猪存钱罐这个同学们喜闻乐见的玩具,一下吸引了学生。继而通过小猪存钱罐这条主线,很好的把教学的各个环节串连起来,深深的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在练*中以不同的方式提问,既全面又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兴趣,因此学生的学*情绪都很高涨。

  二、注重体验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体验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的一条是要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精神,并通过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多种活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体验科学的过程和

  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里常老师极力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参与、表现的机会。在观察美羊羊这个环节中,设计“位置换换换”让学生顺时针换位置观察,亲自体会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得样子是不一样的。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学*,在活动中交流,同时对自己的感悟加以验证。使学生充分感受蕴藏于这种教学活动中的欢乐与愉悦,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

  三、及时了解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老师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围绕“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这一主线,结合多媒体让看到图1的同学举手,看到图2的同学举手……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做到了心中有数,是一节既实在又有实效的好课。课堂上学生在活动情境中充分地体验,自主思索,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和谐的交流与合作。这节课中师生都是观察着的,也是思考着的。

  本节课教学我个人认为有两点不足:

  1、利用存钱罐这个喜闻乐见的玩具作观察对象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但如果存钱罐的左侧面和右侧面能区别大点效果就更好了,它将更便于同学分辨。

  2、课堂上重点研究了从正面、后面、左面、右面几个方向所观察到的样子,对于从上面观察探究的比较少,其实好多的练*题都有从上面观察的要求,所以是不是也应重点学*呢。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0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在直观认识了简单几何体和*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它是“空间与图形”中新增加的一个内容。观察物体的课,内容接*于实际生活,在了解学生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交流观察物体的感受,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利用丰富的图形构造生活实景。这样避免了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一味地记忆的教学方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轻松的学*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1 、本单元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

  2 、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几何知识的教学重要的是建立空间观念。由实物抽象出实物图形,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学时先出示实物,让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看一看它的形状,感知到站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从面认识物体的上面、正面和侧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并能从这三个面观察到物体的不同的形状,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通过让学生观察、想象,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说出从某个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是观察物体的前提。在这一节的教学中,我以“简单的活动,真实的感受,有效的学*”这一想法为指导,引导学生逐步认识正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由于学生坐在教室里的不同位置,不能同时看到正方体的左面和右面,因此利用这一资源,巧妙设问,让学生在观察中产生疑惑,在疑惑中形成感受。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不仅认识了抽奖箱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更身临其境地体会到观察的位置决定着观察的结果,为后面的学*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但是因为教具不足,不由得就浪费了时间。


观察物体的教学设计(扩展6)

——《观察物体》优秀的教学设计 (菁华3篇)

《观察物体》优秀的教学设计1

  一、复*

  ⒈用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分别将它拼摆成以下形状。

  请同学们分别说说它们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看,分

  别看到了什么形状?

  ⒉指出:刚才的形状分别是由4个大小不同的正方体拼成成的,但由于拼摆的方法,观察的位置不同,我们在各个面看到的形状也不太相同,这节课,我们继续用物手中的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摆,进一步学会如何观察物体。

  二、教学新课

  ⒈刚才我拉用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摆成了这个形状。

  ⑴想一想,此时从正面看,你看到什么?

  ⑵提问:如果此时再添加一个小正方体,放在什么位置不影响正面看到的形状?

  你想怎么摆?

  ⑶指名汇报,并分别演示,启发学生再想一想还有些什么其他摆法。

  ⑷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想一想,这几种办法摆放后,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再添加一个正方体摆放时有什么规律?

  指出:在原来物体的前面或后面,与原来的某一个正方体对齐着放一个都可以。

  ⑸请学生们仔细从上面侧面观察,

  提问:这时看到的形状与刚才一开始的形状一样吗?

  小结:由于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状是不一定相同的;在同一方位观察不同的形状,却是可能相同的。

  ⒉教学试一试:

  先还原成以上形状。

  ⑴现在这里的几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从上面看一看,你看到什么形状?

  组织讨论:如果从上面看形状不变,再添加一个可以摆在哪儿?

  学生们分组讨论并操作。

  指名汇报,交流想法并摆一摆。

  提问:此时再分别从正面、侧面观察,你们看到的形状一样吗?为什么?

  ⑵还原之后,让学生从侧面看一年,记住你所看到的。

  提问思考:如果从侧面看形状不变,再添一个可以摆在哪儿?

  学生分组讨论并操作。

  指名交流汇报并摆一摆

  提问:相怀想,如果此时你从其它几个方面去观察,看到的形状会一样吗?为什么?

  ⑶小结:观察物体时,在同一个位置看到的相同的视图可能有不同的摆法,而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有相同的视图,但也可能不同。

  三、组织练*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⑴出示图并说明要求

  ⑵学生独立完成,如学生有困难可让学生先摆一摆

  ⑶集体订正。

  ⒉“想想做做”第2题右边两题。

  ⑴按要求请同学们先照着样子摆一摆。

  ⑵请学生们依次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

  ⑶再请同学们同时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让学生们比一比在同一个方位看到的形状是不是一样的。

  ⑷小结:同样的物品在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在同一位置看到的相同的形状,但它们摆法却不一定一样。

  ⒊“想想做做”第3题。

  ⑴独立完成

  ⑵分组汇报。

  ⒋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全班交流,如果学生感到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

  四、布置作业。

《观察物体》优秀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能由两个*面图形推想出可能是哪两个物体,并且学会分类讨论的方法;

  4、学会如何看待事物的眼光。(此目标由“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所有的面”挖掘出来的。)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难点

  能由两个*面图形推想出可能是哪两个物体或尽可能多的说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引入课题

  1、讲盲人摸象故事

  2、师:他们说的都不对,这个典故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

  3、师:盲人因双目失明,摸到什么就说象什么,而我们比盲人幸运多了,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但在任一位置观察物体是否能看全呢?今天我们就观察一些物体试试。---板书课体——观察物体

  4、以问题形式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目标

  师:你已经知道了关于观察物体的哪些知识?还想知道什么?

  二、新课(*得阶段)

  (一)看

  1、例子1——看模型-----比较大的长方体模型

  (1)小组活动

  师:口述要求------在你的位置不动观察你能看到几个面?(老师准备各侧面形状问学生:从下面看是什么形状?从侧面和上面看呢?)

  可以活动:你能找到一个位置看到所有的面吗?(最少看到一个面,最多能看到三个面)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2)启示::

  师:不只是学数学还要从数学中品出点有价值的东西来,能品出什么呢?“最多只能看三个面”想到什么?

  2、看一个立体图形(准备三个立体图形:正方体、圆柱体、球体,课前发给小组)

  从不同角度观察三个立体图形,看看观察到的是什么形状?

  3、看两个立体图形(例2)让学生看书回答(先试后导)

  4、练*八3题

  5、请两个一组现场找物体也可以到外面找,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并把观察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找一个或两体物体都行)

  (二)想

  猜一猜游戏:老师出示实物一部分,让学生猜可能是什么物体?(为例2下面做一做打基础,例2下面的做一做比例2难。“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是哪两个物体”)要比“给出两个物体,辨认从某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所要求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更高。

  师:这个游戏让我们知道: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只有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下结论。刚才我们说:不仅是学数学,数学中还隐藏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要我们去品,那从猜想中又能品出点什么呢?看事物或看人不能只看一方面就下结论,要多角度看再下结论。人们在评论一个人、一部电视剧或一种社会现象,往往因为只看到局部而下结论,便造成了片面性。要避免这种现象,唯一的办法是多观察,多了解,不要轻易下结论。如一个学生成绩不好就说不是好学生?还要看其方面----体育、唱歌、热心、遵守纪律。从多方面了解才是公*(做人做事)

  (三)找

  1、例2下面做一做(小组合作方式:先自己想;和同伴说;用什么方法能想出尽可能多的结论;记录共有几种;想的多的小组或有创意的小组每人一个奖品。可把学具发给学生,借助学具去找可能是哪两个物体。)

  2、总结:用分类讨论的方法不但想的多而且还不漏不重。

  3、出示几个*面图(让学生应用分类讨论方法找),想可能是哪两个物体?

  三、欣赏

  1、出示古诗----题西林壁

  2、配乐朗读

  不同角度看不同的景象(准备两个图)

  3、看书回顾讲的内容,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问老师或同学。

  四、对照反思训练单进行反思

  反思训练单:

  1、我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了吗?

  2、我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两个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吗?

  3、我能由两个*面图形推想出可能是哪两个物体吗?我学会分类讨论的方法了吗?

  4、我学得快乐吗?我收获数学之外更有价值的东西了吗?

《观察物体》优秀的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的内容以及练*十五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使学生掌握有关物体的知识和观察物体的知识。

  2、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过程和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的观察方法辨认物体;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获得不同观察结果的过程。

  4、情感和态度: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辨认物体。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创设学*新知的条件

  教师诱导:上学期我们学过一些有关位置的知识,如上、下、前、后、左、右等。现在我们就以自己的身体为中心用手来表示上、下、前、后、左、右,老师说,你们用动作表示,看看谁的反应快,动作正确。

  二、激发兴趣,顺势导入新知的学*

  1、出示教具:教师拿出若干个盒子,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

  ⑴拿出两个从学生的角度看起来是一样的盒子,让学生想一想,这两个盒子一样吗?

  ⑵拿出两个从表面上看颜色不一样的盒子,让学生想一想:这两个盒子一样吗?

  ⑶引导比较:将先拿出的两个盒子更换观察角度,使学生明显地看出它们是不一样的;对后拿出的两个盒子进行翻转,使学生看出两个盒子是一样的。

  2、教师小结:刚才两个看起来一样的盒子换个角度观察结果却不一样;而看起来不一样的两个盒子换个角度观察结果却是一眼的。看起来我们仅仅从表面现象来判断物体的结构形态是不行的,我们还要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观察物体,这节课我们就来学*有关“观察物体”的知识。

  三、观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1、观察物体一。

  ⑴出示教具:教师拿出一个自制的四棱柱盒子,盒子的一个面是正方形,两个面是长方形,两头是三角形的面。先让学生观察这个物体,看看它是不是长方体(这里不必讲解它的名称,只是让学生明确它不是长方体即可)。

  ⑵教师诱导:现在我们就用小朋友学过的知识来观察这个物体(引导学生观察每一个面,从而得出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有的面是长方形,有的面是三角形,还有的面是正方形。)

  2、观察物体二

  ⑴出示教具:教师拿出“大力士”玩具,请三个学生上前从不同的角度观看这个“大力士”,并把自己所看到的样子用动作表演出来,其他同学评价。

  ⑵游戏活动:组织学生给“大力士”照相。

  A、教师提游戏要求:如果我想请你们给“大力士”照张正面相,你们应该站在哪个角度照?

  B、请学生示范:如果我想请你们给“大力士”照张侧面相,应该站在哪个角度照?

  C、共同做游戏:学生站在“大力士”的左侧或右侧给他照相。

  3、引导学生辨认挂图。

  教师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辨认,并提问:小亮、小明和小红他们也在观察物体,他们在看什么呢?(先引导学生看课本67页的例1,在结合例题下面的三幅图问: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4、小组合作学*。

  教师要求学生拿出各自所带的玩具,在自己所在的小组共同学*。小组同学一起观察玩具,然后把观察到的样子画下来。

  5、展示评价学生的作品。

  一方面总结学生的观察情况,提供反馈信息;另一方面使学生在观察评价同学的作品中进一步体验观察的方法和过程。

  6、口头表达练*。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哪些地方用到从不同角度来观察物体的这一观察方法。(通过口头练*,可以使观察方法的知识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由记忆的学*转化为理解和应用性的学*。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十五的兴趣。)

  四、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运用新知

  1、让学生猜一猜:教师依次出示面有茶壶的*面图:茶壶的俯视图——茶壶的侧面图(壶嘴的一面)——茶壶的正面图。证明:*时照相为什么一般选择正面或侧面照(原因是从背面照很难辨认是谁)。

  2、让学生看一看:教师出示画有房子和标有A、B、C三个侦察远位置的挂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A、B、C三个侦察员,从三个方位来观察敌人的营房,请你标出A、B两个侦察员看到的情形(在图例中有从四个方向看到的*面图,让学生选择)。

  3、让学生做一做:教师出示课本67页的“做一做”,引导学生辨认三个同学观察到的画面各是哪幅图,并用线连起来。

  五、全课小结,拓展思维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还有疑问吗?想一想,如果你是老师,你会给大家留什么作业?请你为自己设计一份精彩的作业。


观察物体的教学设计(扩展7)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菁华9篇)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例1与做一做,练*十六第1、第2、第3题。(教材第68、第70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物体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过程,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

  3、凭借动手操作,发展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写上不同文明用语的大正方体,实物数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1、教师拿出写了文明词语的正方体。

  谈话:同学们,这是一个正方体,正方体的每个面都写着不同的文明词,请你坐在你的位置上,头不摇动,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指名不同方向的学生说。(学生有的说“您好”,有的说“谢谢”,有的说“对不起”。

  2、提出质疑:为什么他们向我们介绍得不一样呢?谁说的正确的?你能说说他们分别是从那一面观察吗?(板书:前面 后面 侧面)

  教师指出:侧面有两个不同的方向,左面看到我们称为左侧面,右面看到的我们称为右侧面。

  3、揭示课题:虽然是看到同一个正方体但是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每个面的文明词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谈话引人,激发学生学*兴趣的同时,初步感知、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构建新知。

  (1)本位观察:

  谈话:(出示玩具熊猫)这是什么?

  老师为每一组同学也准备了一只熊猫,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这只熊猫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出示从正面、左侧面、右侧面、背面拍摄的熊猫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和黑板上的哪张照片是一样的?

  生1:我从正面看,和第一幅图是一样的。

  生2:我从右侧面看,和第三幅图是一样的。

  生3:我看到它的圆圆的尾巴,和第四幅图是一样的

  生4:我从左侧面看,和第二幅图是一样的。

  谈话: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想统计一下人数,请看到熊猫正面的同学站起来。看到侧面的同学也站起来。没有站起来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哪一面?

  (2)换位观察:

  要求:听老师口令,全体起立。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本组的下一张位子上去。你们现在看到的熊猫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那你现在看到了熊猫的那一面?

  生1:我现在看到的是侧面,刚才看到是前面。

  生2:我现在看到的是背面,刚才看到是侧面。

  质疑: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不一样呢?这是怎么回事?(学生讨论,交流。)

  生1:我们绕了一圈。

  生2:我们绕了一圈,我们一大组的同学位置都改变了。

  小结:对!原来我们换了座位,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熊猫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3)情感交流:

  教师:看过之后,你都想对熊猫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熊猫”,再交换位置,进行观察,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充分体现《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2、连一连(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做”)。

  三、巩固新知。

  1、说一说。(完成教材“练*十六”的第1题)

  小动物们用照相机帮大象拍照,(出示动物拍照图)这四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呢?(指名学生说一说。)

  2、连一连。(完成教材“练*十六”的第3题)

  3、猜一猜。(完成教材“练*十六”的第2题)

  学生填写,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练*,展学生的思维,还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看到自己的成果,体验到创新的乐趣,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意识。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学生积极发言。

  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侧面 正面 后面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2

  设计提要:

  “观察物体”重在“观察”。本课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观察活动,为学生展开空间想象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观察物体”又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察”的层面上,本课让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的过程,意在引发学生的思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第三,本课中大胆使用了摄像机这一现代化工具,恰倒好处地解决了学生“有观察难表达”的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P41,观察物体(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活动,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由两组立体图形组合而成的较复杂的物体时所看到的不同形状。

  2、通过实际操作,结合学生的合理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由两组立体图形组合而成的较复杂的物体时所看到的不同形状。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从某些角度观察物体时,会发生遮挡的情况。

  教学准备:摄像机、多媒体课件、正方体、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层层推进

  1、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二)。

  2、观察一个正方体

  师:(出示一个正方体,如图,并摆放到合适的位置。)同学们,这是一个正方体,我把它摆到这个位置上。请每个小组也拿出一个正方体,像老师这样摆到你们桌子的正中央。开始吧!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个正方体,从你现在的方向看过去,你看到了什么?

  应变预设:

  学生观察的角度是不同的,老师要注意:1、指导学生调整观察角度,尽可能垂直于被观察的那个面的视角出发来观察正方体;2、学生的回答可能会不完整,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完整的回答:我从( )方向看到( )个( )形。

  3、观察二个正方体

  师:(添加一个正方体,如图,拼成一个长方体)请各小组像老师这样添上一个正方体。

  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你们都还是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吗?

  师:我们已经在桌子上放了两个正方体,为什么左、右两边的同学还是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呢?

  应变预设:

  这样的简单的遮挡现象是第一课时的学*内容,大部分同学应该能够给出合理的解释,如果还有人不清楚,可以适当给予提示,让他们明白,这是由于遮挡的缘故。

  4、观察三个正方体

  师:(再添加一个正方体,如下图)请同学们再加上一个正方体,继续观察,现在,从正面观察的同学,你们看到了什么?

  板书: 从正面看

  师:从正面观察到的到底是不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呢?请同学们都一起到正面来看看!

  师:那从上面观察会看到什么呢?现在,也请大家一起从上面观察观察。

  板书: 从上面看

  师:请同学们再一起来观察左面,还是看到三个正方形吗?

  板书: 从左面看

  应变预设: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从正面观察的同学,看到的是三个正方形;而从左侧观察的同学,仍然只看到一个正方形,这同样是由于遮挡的缘故。

  [评析:从观察一个正方体入手,再到观察由两个、三个正方体组成的简单立体图形,这样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又显得自然、朴实、富有思考性。]

  二、仔细观察,探究规律

  师:同学们真棒!不仅已经学会了观察一个正方体,而且还学会了观察由一组正方体组成的物体,并且还能正确认识遮挡现象,你们真的了不起!

  师:如果我像这样再加一个正方体(如下图),这就成了一个由两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了。同学们想象一下,从正面、上面和左面观察这个物体,你可能会看到怎样的形状呢?

  师: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

  师:现在,请各小组像老师这样,再添加一个正方体。

  师:摆好了吗?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是否与你刚才的想象相同呢?

  1、从正面观察

  师:好,同学们,从正面观察,你们看到怎样的形状?

  师:(把摄像机摆到正面,将这个物体的正面投影到大屏幕)虽然这是由两组正方体拼成的,可是由于遮挡的缘故,从正面观察我们仍然只看到了这样的三个正方形。

  板书: 从正面看

  2、从上面观察

  师:现在我想问问,从上面观察,你们看到的仍然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吗?

  师:哦,“多了一个正方形”!好,老师这里就有一个正方形,谁能把它摆在黑板上合适的地方,拼出你从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应变预设:

  一般会摆出如下图的两种形状,老师都应给予肯定,不过,黑板上只保留从正上方观察到的如上左图的形状。

  师:(用摄像机拍摄这个物体的正上方,投影到大屏幕)从上面观察,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这是由两组正方体组成的,这一组有三个正方体,另一组有一个正方体,所以从上往下观察,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四个正方形。

  板书: 从上面看

  [评析:充分利用前面的观察成果,着眼于两组与一组的不同展开教学,重点突出,学生的思维也更加集中。]

  3、从两侧观察

  (1)从左侧观察

  师:现在,我们再从左侧来观察,你们看到的仍然只是这样的一个正方形吗?

  师:“不是”?那谁来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形状?

  师:哦,你们看到了“两个正方形”!谁能上来摆一摆吗?

  板书: 从左面看

  师:(把摄像机摆到左侧)从左面看,我们清楚地看到这是由两组正方体组成的。我们已经知道前面一组是由三个正方体组成的,为什么从左面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呢?

  (2)从右面观察

  师:现在,请大家都到右侧观察观察,看看你们又看到了什么?能不能把你们看到的画到纸上。开始吧!

  应变预设:

  指导学生在观察时明确:这是由几组正方体组成的?你看到的每一组各是什么形状?它们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弄清楚了上述问题,学生就会把看到的形状画出来了。

  师:画好了吗?谁愿意把你的作业拿出来让大家欣赏欣赏?

  师:(把摄像机摆到右侧)从右侧观察,我们仍然看到有两组正方体,我们看到的每一组都是一个正方形,它们组成了这样的形状。

  板书: 从左(右)面看

  应变预设:

  通过观察这个立体图形的右面,学生可能会发现正面和反面、上面和下面观察到的*面图形也分别相同,这时,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师:请大家翻开课本P41页,把例题3补充完整。

  [评析:由于旧知识的铺垫,例题自然呈现,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亲身经历探究规律的过程,大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摄像机),适时解决了学生“有观察难表达”的困难。]

  三、应用规律,拓展延伸

  师:如果我们把这两组正方体适当分开,再把这一组竖着摆放,这就组成了教材P41页做一做图中的样子,请看大屏幕:

  师: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然后独立完成。

  提问:(1)从上面观察,为什么红色的这一组的正方体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呢?(这是由于遮挡的缘故)

  (2)为什么从左面看,绿色的小正方体不见了呢?(因为绿色的小正方体被前面红色的小正方体挡住了。)

  (3)从右面看,会观察到怎样的*面图形?(由上面两个红色正方形和下面一个绿色正方形组成的一个竖着摆放的长方形。)

  应变预设:

  “做一做”与例题3中的物体都是由两组正方体拼组而成的。但是,由于它们摆放的位置不同,所以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和所发生的遮挡现象也不同。弄清楚上述问题,学生也就就明白了其中的变化。

  师:(在绿色小正方体上面多加了一个绿色小正方体,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再次观察这个图形,看看和刚才的图形比有什么变化?

  师:请同学们先猜想一下:现在从各个方向观察这个物体,你会看到什么?和刚才看到的图形比,有什么变化?小组的同学也可以讨论讨论。

  [评析:利用了教材上的“做一做”来作为学生的巩固练*,并对这题练*进行充分挖掘,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拓展延伸,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四、动手拼组,大胆想象

  师:(课件出示)我从正面观察,看到了这样的三个正方形,同学们猜一猜我观察的物体是怎样的呢?请大家小组合作摆一摆。摆好之后,请老师看看!开始!

  师:同学们真有创意,摆出了这么多不同形状的物体。请问老师观察的这个物体是由几个正方体组成的呢?

  师:看来,每个小组的答案各不相同。因为从正面看可能有遮挡的情况,我们还不能确定到底是有多少个正方体组成的。请大家接着看屏幕,(课件出示下图形状)从左面看,老师仍然只看到了这样三个正方形,同学们,请你们再想想,老师观察的这个物体究竟是怎样的呢?

  从左面看 从正面看

  师:请同学们互相合作,调整一下你们已经摆好的物体,使它从正面看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从左面看也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

  师:都摆好了!现在,请同学们告诉我,这个物体是由几个正方体组成的呢?

  师:看来呀,仍然不能确定!那老师再给一个条件,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师:从上面观察,老师看到了这样的四个正方形。请你们根据这个条件,再次调整你们摆好的物体!

  应变预设:

  学生摆的时候要明确:1、这个物体一共是由三组正方体拼组而成的;2、至少有一组是有三个正方体的。

  师:看来,这次正方体的个数能够确定了,每个小组都是用了五个正方体来摆这个物体。

  师:现在,哪个小组愿意用摄像机来展示你们的作品呢?

  [评析: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不是凭空想象的,在这里,教师设计了动手操作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的过程,切实体验空间观念的形成。]

  五、全课总结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2、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美丽的图画。(课件播放庐山美丽的风景图结合古诗《题西林壁》,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数学知识!)

  3、最后,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认识我们的世界,了解我们的世界,长大以后造福我们的世界!

  [评析: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同时寻找大自然中的数学现象,深切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二)

  在这篇教学设计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注重设计开放式的教学环节和富有趣味性、思考性的教学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并利用摄像机这一先进的教学工具,使课堂变得新颖、有趣、更有实效!

  一、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这篇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层次分明。从教学一开始,我就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从观察一个正方体入手,再到观察由两个、三个正方体组成的简单立体图形,最后到观察由两组正方体组成的物体,这样层层推进,环环相扣,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活动富有趣味性和思考性

  空间观念不是凭空想象的。在教学中,我不仅设计多种多样的.观察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切实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三、现代化教学工具的使用

  本课中,我大胆使用了摄像机这一现代化工具,将实物图发展为*面图,使抽象而难以描述的图形具体呈现,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同时,也恰倒好处的解决了学生“有观察难表达”的问题!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积极主动参与观察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的第一课时。本节所要观察的是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在第一册学过“位置与顺序”,已经知道长方体有前后、上下、左右6个面;在第二册的“观察物体”中,对“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不一样”也有所体验。在这个认知基础上,本节课要在观察长方体的活动中,体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3个面,发展空间观念,同时,会辨认长方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为今后从正面、侧面和上面三个方向观察物体打基础。

  〖课堂实录〗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来观察物体,你们猜一猜要观察什么物体呢?

  (有的学生说电视机,有的学生说房子,还有一位学生说外星人。全班同学笑了,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师:同学们学*离不开自己面前的课桌,老师上课离不开讲台。今天老师就请大家观察这张讲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能看到什么?

  片段二

  师:下面我们分五个小组活动,请第一小组先到前面来观察这张讲台。

  (学生安静下来)你们各自选择一个位置观察,再交换位置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这个小组学生变换观察的角度,进行有序的观察,为其他小组的观察活动起示范作用。)

  第三小组上来观察时,班上最调皮的阳志江同学绕过桌子的侧面,一下子就钻进了讲台下层的格栏里躺下了。

  师:你在干什么呀?

  阳:老师您瞧,我在观察讲台桌的下面。我躺在里面,只看见桌子的下面,其他面都看不见了。

  (我赞许地对他点点头,学生观察的兴致更高了。)

  师:刚才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了讲台,先在小组内交流。

  师:哪一个小组先汇报?请说一说你们是站在哪个位置观察的.,看到了什么?

  (孩子们的小手举得高高的,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1:我们小组的同学站在这里看(他指了指讲台桌的左侧,一位同学插嘴说:这是旁边。另一位学生又说:这是侧面。)

  师:你们认为哪种说法好?

  生1:我认为左侧面好,因为桌子有两个侧面。站在讲台桌的左侧,我看到了讲台桌的左侧面和上面,桌子的上面有粉笔盒。

  师:喔,看到了两个面。

  生2:我们组的同学站在讲台桌的前面,也看到了讲桌的两个面:上面和前面。

  生3:站在讲台桌的一角观察,可以看到三个面:上面、侧面和前面。我们组的结论是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讲台桌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师:你们小组真能干,同学们还有补充的吗?

  生4:我们组看到的讲台桌的形状和生1是一样的,不过,我站在这边,

  (指了指讲台的右侧,又想了想。)就是右侧面。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还有不同的吗?

  生2:我们组有的同学是蹲着看的,蹲在前面就看到前面一个面,蹲在侧面就看到侧面一个面。我们的结论是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讲台桌的面的个数也不一样。

  生3:我们组的同学还趴在桌上,只看到上面一个面。我们觉得最少可以看到一个面,最多看到三个面。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

  教学目标:

  1.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4.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5.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惯。

  6.对学生进行保护珍稀动物、关心集体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自己制作的课件、玩具恐龙5只、雕塑照片20张,数码照相机一台。学生8人一组围桌而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1.从实际切入。

  激趣:小朋友们,你们照过相吗?哪位同学给别人照过相?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台照相机,谁想给大家拍照呢?(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拍照。)

  谈话:你可真像个小摄影师!同学们想不想看看他拍的怎么样!(教师操作、屏幕出示刚才在不同位置拍摄的照片。)

  提问:大家觉得拍的怎么样?你最喜欢哪一张?这张他是站在什么地方拍的?拍的是这位同学的哪一面呢?(学生讨论、回答,课件点击,对应的照片放大。)

  生1:我最喜欢正面的,站在她的前面,拍的是她的正面。

  生2:我最喜欢侧面的,站在她的旁边,拍的是她的正面。

  2.导入新课。

  讲述:同学们说的真不错,要想拍出好照片,就要仔细观察物体,找到最佳位置才行。今天我们就来学*观察物体。(出示课题)

  [设计说明: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拍照活动巧妙引入,新颖有趣,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了学*的状态,让学生初步感知新知。]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构建新知。

  (1)本位观察:

  谈话:(出示玩具恐龙)这是什么?你们知道都有哪些恐龙?大家看,老师手里的这只恐龙是什么样子的?

  生1:背上有尖尖的刺,锋利的牙齿,白白的肚皮,手细细的,有尖尖的爪子。

  生2:眼睛是翘起来的,样子很凶猛。

  要求:老师为每一组也准备了一只恐龙,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这只恐龙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课件出示从正面、左侧面、右侧面、背面拍摄的恐龙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和屏幕上的哪张照片是一样的?

  生1:我看到了正面,它有尖尖的爪子、粗粗的腿。和第二幅图是一样的。

  生2:我看到了侧面,它有粗壮的腿。和第四幅图是一样的。

  生3:我看到了背面,它有尖尖的刺。和第一幅图是一样的。

  谈话: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想统计一下人数,请看到恐龙正面的同学站起来。看到侧面的同学也站起来。没有站起来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哪一面?

  (2)换位观察:

  要求:听老师口令,全体起立。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本组的下一张位子上去。你们现在看到的恐龙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那你现在看到了恐龙的那一面?

  生1:我看到了侧面,刚才看到了前面。

  生2:我看到了背面,刚才看到了侧面。

  质疑: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不一样呢?这是怎么回事?(学生讨论,交流。)

  生1:我们绕了一圈。

  生2:我们绕了一圈,我们一大组的同学位置都改变了。

  小结:对!原来我们换了位子,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恐龙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3)全面观察:

  谈话: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找一个位置观察恐龙?好,那你们想到哪个位置就到哪个位置去观察吧!(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位置去观察。)

  提问:你到哪个位置去观察的?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说明:这是老师绕着恐龙一圈拍摄到的录像,我们来看一看吧!(课件展示玩具恐龙旋转一圈的画面、可以定格。)

  (4)课间小歇:

  教师:刚才我们观察了恐龙,你们想不想到恐龙生活的地方去看看呀?看看恐龙都在干什么!(课件演示恐龙电影场景片段。)

  (5)情感交流:

  教师:看过之后,你都想对恐龙说些什么?

  生1:那些小恐龙真可爱,我都想养一个。

  生2:恐龙的世界真漂亮,我都想去看一看。

  谈话:你们知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恐龙了?由于自然的原因,恐龙已经灭绝了,可是还有一些动物也快要灭绝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2.巩固新知。

  (1)做一做

  谈话:(课件同步)这时,开来了一辆汽车,恐龙们都很好奇,围着这辆汽车,想看个究竟。(课件出示恐龙围着汽车图)这是汽车的哪一面?(逐一设问)这四只恐龙分别看到了汽车的哪一面?同座两人相互说一说。(注意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区别。)

  (2)摆一摆

  教师: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熟悉的物体,比如说:书、书包、铅笔盒……你观察过吗?现在,请每组的小朋友把自己的数学书放在一起,理成一摞。看一看,数学书都是什么样的?你看到数学书的哪一面?你能看到几个面?(学生操作,回答。)生1:我看到了侧面,我能看到3个面。

  生2:我看到了正面,我能看到2个面。

  (3)找一找

  实例:大家知道吗,开学以来,只要我们班级的桌椅坏了,总是有一位同学把它修好,可是却没有留下姓名。老师一直调查不出来。在星期六的时候,老师正好看到了这位同学和他的爸爸一起为班级修理课桌,老师悄悄的拍下了这些镜头。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呢?(课件演示班级学生修理课桌的场景只有背影和侧面)你们能猜出来吗?(学生议论纷纷)为什么这么难猜?那我们只要看到他的哪一面就知道他是谁呢?(课件演示正面。)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P38例1、以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知识重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立体图形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从侧面观察圆柱体得到的是什么样的*面图形学具、教具老师学生都准备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和手段

  引入老师分别拿出不同的立体物体,让学生说出立体物体的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教学过程一、观察者相对于物体的位置(同时要规范观察位置的描述)(1)我们观察物体的时候,我们要从不同位置、角度来来观察,比如可以怎么观察

  (学生:从前面、后面、左边、右边、下面、斜着…..莱观察)

  这时候学生举出了很多从不同位置、角度。

  (2)规范观察位置的描述

  为了统一,我们规定了正面、侧面(左侧面、右侧面)、上面这几个观察位置。

  二、观察长方体的几个面

  (A)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叫生观察并提问。

  1、你观察到的长方体是什么样的?

  2、你至少能看到几个面,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那么请四人小组讨论当我们看到两个或三个面的时候,这些面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抽小组汇报,师点评,“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相对的面(比如你看到物体的正面的时候,你就看不到物体的反面),运用这个知识可以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推理问题”。

  (B)让学生看书P38并完成P38的问题和填空。

  三、观察球体

  老师拿出一个网球(体积比较大),现在老师站在教室的前面,我把网球这一面定为网球的正面,那么你现在是从什么面来观察这个球体的呢?看到的又是什么样的*面图形?

  (学生有从正面、下面、左侧、斜的….等不同方向看,得到的都是一个圆形)

  四、观察圆柱体

  (A)观察圆柱体的上面

  老师拿出一个圆柱形的茶叶罐

  (观察圆柱体的上面和下面,得到的*面图形是圆形)

  (B)观察圆柱体的正面、侧面(难点)

  学生从正面和侧面来观察,得出的图形可能不是正方形

  有学生认为是

  这样的图形,上面两条边是弯曲的。

  分析:观察圆柱体的上面学生很容易得出是一个圆形,但是由于观察角度以及光线作用于弯曲的圆柱体侧面的原因,给学生的感觉就是侧面不是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

  因此我配合课件,来进行讲解

  正面和侧面上面(和下面)

  五、学生看书P39并完成P39相关填空

  课堂练*P39做一做

  P40第123题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单击此处输入课堂小结]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通过观察和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具:课件、不同位置拍摄的警车照片、相机一台。学生4人一组围桌而坐。

  学具:教材、玩具警车每组一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隆重地向你们推荐一位老朋友,你能猜出他是谁吗?(出示老师的背面照)。请几个同学猜一猜。究竟和小朋友想的是不是一样呢?好,接下来咱们就来揭开谜底,一起数,1、2、3。(李老师),老师向大家挥挥手,说同学们。

  师:你为什么看到正面照片时,才敢下结论?

  生1:正面看得清。

  生2:看后面不好辨认。

  师:同是一个老师,怎么会看到不同的样子呢?

  生:我站在他后面,就看到他后面的样子,站在他侧面就看到他侧面的样子,站在他前面,就看到他前面的样子。

  师:答得真棒!掌声鼓励。

  师:我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老师的样子也就不同。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在课的一开始,我就运用多媒体逐一出示了老师的背面、侧面以及正面的照片。利用小朋友的好奇新和好胜新,让他们猜一猜,这个班上的同学是谁?在游戏似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尽管是同一个人,但因为方位的不同,所看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二、小组活动,观察学具

  (一)本位观察

  1、今天老师还给大家请来你们最喜欢的警车玩具,你们喜欢吗?现在请每一组的小组长来拿警车。让警车的车头对着黑板放好。

  师:现在比一比哪组的同学坐得最好。

  2、好,现在请你轻轻地告诉警车里的警察叔叔,你坐在警车的哪个位置?然后请几个同学来说一说。

  请坐在警车前、后、左、右的同学依次举手、挥手与老师问好。

  你们喜欢照相吗?(喜欢)那我们每人在自己的位置上给警车照一张相片吧。请你们用手当相机把它拍下来。

  老师刚才把你们拍的照片放到了大屏幕。现在请你们认真思考一下,你坐在警车的哪一边?从你这个位置上看到的警车的什么部位,与屏幕上的哪张照片是一样的?左、右边的同学要注意一下,车头在你的哪一边。

  (生通过观察,在小组内自由述说自己看到的小汽车部位)

  3、全班交流

  生:我在警车的前面,我看到的是小汽车的车头,与图1是一样的

  师:谁看到的和他一样?向车里的警察叔波挥挥手,说:“警察叔叔好”。

  这些同学都坐在警车的哪一面?(前面)所以他们看到的是警车的正面。(板书:正面)一起读。

  生:我看到的是车尾。生:我看到的是车的左侧面。生:我看到的是右侧面。……每次都让相同部位的同学挥手问好。(提醒左、右侧面的同学车头向你的位置的哪个方向?(依次板书侧面、背面,全班读一遍。)

  思考:同一辆车为什么4个人看到的却不一样?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本位观察,即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警车玩具。通过第一次观察尝试,想让学生学会仔细地观察,流利地表达,并向学生介绍正面、侧面和背面的知识。

  (二)换位观察

  1、师:刚才我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分别观察到了警车的正面、侧面和背面,下面我们换换位置再观察好不好?听老师口令,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小组的下一个位子上去。老师可以一个小组为例进行示范。

  师:看到第一张照片举起1个手指表示,每二张举2个手指表示……

  师:你们刚才看到的警车的样子都是一样的吗?

  反馈。(不一样)

  2、师:咦,你们每个小组观察的是不是原来的那辆警车呀?警车没变,为什么你们看到的结果会不一样呢?在小组里说一说。

  因为我们换过位置了;因为我们观察的位置不同了;警车的前后不一样,左右一样;(左右一样,我们是怎么发现的,(换位了)……

  小结:是啊,我们换了位子,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的警车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

  师:出示句子: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换位观察,要求学生按顺时针变换座位,再次对玩具进行观察。这次观察不仅要求学生说出看到玩具的哪个面,同时要思考,现在看到玩具的样子和刚才看到的是否一样?为什么?因为有了转换位置的活动,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出是因为改变了方向的缘故。这个环节是第一个环节的递进,让学生感知正确的、有序的观察方法。

  (三)做游戏

  师:刚才大家都江学得很认真,接下来我们来做个游戏,轻松一下好吗?

  (媒体出示正面照、两张侧面照、背面照)老师这里有一些从不同位置拍摄的警车照片,我任意选一张,你认为我是站在警车的哪边拍的,就快快站到警车的哪边,我们来比比看谁的反应快,好不好!放完一张,就让学生回到座位上,然后再喊一、二、三开始。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再一次激发学生的学*热情,使学生在活动中能根据图片判断是在哪一个位置拍,加深对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理解。在这一系列的观察动中,我让学生体验一个从静态到动态,从片面到全面的观察方法。

  三、应用拓展,激励创新

  1、观察恐龙。

  师:刚才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瞧,这三位小朋友在观察什么呢?想一想,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请拿出练*纸,把名字写在每幅图的下面。(交流)

  师:第一幅图是谁看到的?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第一幅图是小明看到的。因为小明在恐龙的旁边,看到的是它的侧面。

  第二幅图是小亮看到的。因为小亮在恐龙的前面,看到了恐龙的头,是它的正面。

  第三幅图是小红看到的。因为小红在恐龙的后面,看到了恐龙的屁股和尾巴,

  是它的背面。

  2、连线练*。(书本p67页的做一做。)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熟悉的物体,比如:书本、铅笔盒等等,你有没有观察过呀?瞧!这几个小朋友把数学书叠在一起,组成了什么图形?(长方体)那么他们分别看到了这个长方体的哪个面呢?请在练*纸上连一连!(反馈)

  3、观察茶壶。

  师:有4个小朋友也在观察茶壶。(屏幕出现4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观察茶壶,并在旁边画有4幅不同形状的图形)他们看到的是哪幅图,请同学们边小组讨论边连线。

  生:戴头花的小女孩看到的是第一幅图。

  生:短头发的女孩看到的是第三幅图。

  生:穿绿衣服的男孩看到的是第四幅图。

  出示从上面和下面观察的茶壶图

  师:这是谁观察的?

  师:可以怎样观察?

  生:从上面和下面观察。

  请个学生来观察。

  4、拍摄照片活动

  教师从正面、侧面、背面三个方向对学生进行拍照片。

  【设计意图】在练*的设计上,我安排了四个层次。首先完成课本内容的连线,这是多方位的一种对应练*。其次设计了观察一个长方体的活动,把小组中同学的书本合放在一起,判断形状。第三,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位置与所见物体形状的关系,出示了同一茶壶不同方位的4幅图片,让学生猜测观察者是在杯子的哪个方向观察的,由此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最后,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置了给学生拍照片的游戏。通过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告诉学生,观察物体,须全面才能见其真面目。

  四、知识介绍,全课小结

  1、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玩得开心吗?那么,你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呢?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

  (我知道观察物体要全面;我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改变观察的位置或者转动物体都可以看到不一样的结果;我学会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38页---40页。

  教具、学具准备:

  长方体药箱、圆柱、球、长方体实物若干、圆柱和球的组合学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难点:

  使学生明确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

  教学流程:

  一、古诗导入 激**趣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宋代诗人苏轼的那首《题西林壁》吗?让我们共同来朗诵这首诗。(课件出示诗句和庐山不同景色)

  .师:一座庐山,为什么诗人看到的却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

  2、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需要这样,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一个物体,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二、观察物体 探究新知

  (一)观察长方体

  1、整体观察(出示长方体小药箱)

  (1)师:同学们,我们先来观察这个长方体的药箱,谁来说说这个药箱有几个面?都是哪几个面?每个面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2) 生回答,师强调看到的面,是相对观察者说的。

  (3) 师:请同学们按照活动要求观察这个小药箱请(课件出示观察要求)

  (4) 学生观察。

  a 同学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药箱,说一说自己看到了哪几个面。

  b 坐在不同方向的同学说说自己看到药箱的哪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5) 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有的同学看到一个面,有的看到两个或三个面。你能找出个位置看到所有的面吗?最多能看到药箱的几个面?请大家站起来走一走,看一看。

  (6)学生自由走动,观察。

  (7)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发言精彩极了,我们不论站在哪个位置,都不可能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

  2、分别从三个面进行观察

  (1)教师拿起小药箱让不同方向的同学观察、我们从正面、上面、左面来看这个药箱得到的都是什么形状?

  (2)分别出示药箱的三个面,让学生判断分别是哪几个面。

  (3)做40页第1题,在书上完成。(课件演示进行订正)

  (二)、分别观察正方体 圆柱体 球体

  1、师:刚才老师和你们共同观察了长方体,现在请你和你小组的同学分别观察正方体 圆柱体 球体学具,完成表格。(表格中要求同学们从上面,正面,左面观察物体,并将看到的形状画下来)

  学生观察,完成表格并汇报。

  (预设:学生会质疑,圆柱体从正面看有时是正方形的)

  2、 趣味游戏,强化认识。

  (用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师:这是我看到的物体的一个面,谁来猜一猜,它可能是什么?(可能是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

  师:看来大家的意见不一致,你们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让大家知道这究竟是什么物体?(至少还要知道另一个面的形状)

  (课件呈现不同的物体)

  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通过观察发现从同一个方向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因此, 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只有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形成完整的形象,才能判断出它是什么立体图形。

  (三)观察组合图形

  1.观察交流 加深认识

  过渡:刚才,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了一个物体,那么,我们从不同角度同时观察两个物体,会看到什么形状呢?

  (1)师:拿出课前准备的圆柱和球的组合学具,摆成和桌子上一样的位置,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观察它们,观察后与小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看到的结果。(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说一说自己观察的结果。

  (2)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同学们观察的很认真,说得非常清楚明白。老师这里有几组图形(例2图),你们能正确判断它们是从哪个方向上看到的吗?

  1、学生判断。

  2、做40页第3题。

  三、逆向练* 训练思维

  师:刚才我们一同观察了单个物体以及立体组合图形,并猜测和判断了它们在不同方向上的形状和位置关系。如果反过来,给你出示一个物体或立体组合图形某一方向上看到的形状,你能不能猜测出它们什么呢?(师在黑板上画了一圆形和一个正方形)

  1、学生猜测 ,并畅所欲言。

  (师讲解,圆柱体当底面直径和高等长时,从正面和侧面观察到的形状是正方形)

  2、再次引导学生明确:

  (1)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

  (2)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只有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形成完整的形象,才能判断出它是什么立体图形。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师:同学们这节课观察的认真,仔细,希望你们在生活中也要懂得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希望你们做一个处处留心观察的有心人。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教材第63页~64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由低到高来观察物体,体会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围不一样。

  2、 通过由远到*看景物,体会看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教学重点:观察、想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感觉。

  教学准备:一个圆柱体的茶叶盒或者饼干筒。

  教学过程:

  一、准备铺垫

  1、 教师将一个圆柱体的饼干筒放在讲桌上,让学生分别蹲着看、站在讲台下看、站在讲台上看。

  2、 让其他同学猜一猜,他们分别看到的是什么样子,再让看过的学生谈一谈看到的情况。

  3、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由低到高看物体,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二、探究新知

  (一)由低到高观察物体(第63页)

  1、 在讲桌上照书上的图摆好教具,让学生由下到上进行观察,说出感觉有什么不同。

  2、 让学生看书,并模拟书上的情景观察讲桌上的物体,体会由低到高不同的画面。

  3、 标出观察顺序。

  4、 师:你在生活中有类似的经历吗?和同学说一说。

  (二)由远到*观察物体(第64页)

  1、 模拟情景,在讲桌上摆一个房子模型,房子后面摆几个高一点的长方体当作小树。

  2、 让4、5个学生在教室最后观察,然后向前走到讲桌*处观察。

  3、 其他同学猜一猜,他们两次看到的画面有什么不同。

  4、 让观察的同学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三、尝试练*

  1、独立解决书上“说一说”。

  2、指导学生完成“试一试”。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空间相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四本语文读本(或别的书)、娃娃、从四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四本《语文读本》的照片、从四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娃娃的照片;

  教师:杨桃、从上面拍摄的四本《语文读本》的照片、从四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学生照片、若干从不同角度拍摄的生活物品照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学们认识老师手上的这个水果吗?对,杨桃。今天老师就要给大家讲一个画杨桃的故事。

  画杨桃的故事:一天,美术老师带来了杨桃让大家仔细观察之后把它画下来,淘气也画了一张。同学们看了都笑话他说:这哪是杨桃啊,分明是颗五角星啊!

  老师走过去看了看,不但没有批评淘气,还表扬他观察很仔细,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从杨桃的两端去观察,杨桃看起来就像个五角星)

  杨桃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情况不一样,那其他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情况是不是也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观察物体。

  二、探究体验

  1.活动一:观察物体找图片(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情景有时不一样)。

  (1)观察找照片: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摆了四本语文读本和一些照片,四位同学坐在不同的位置,请从你的位置仔细观察,然后把你观察到的图像从这些图片中找出来,放到自己的面前。

  (2)汇报:请一小组的同学上台汇报。

  先说你坐在几号位,再说说你看到的是语文读本的哪一面,选的是哪张照片?

  这两张照片都是侧面,这两个侧面有没有什么不同呢?

  (3)讨论:老师这儿还有一张图片(从上面拍的),讨论一下,这是从哪个角度拍的呢?四个同学当中谁站起来看到的和图片上的一样?

  (4)请小组长把书和照片收到抽屉里。

  2.活动二:根据照片,判断拍照角度。

  (1)老师给我们班的一位同学拍了几张照片,我们看看它是谁啊?请出这位同学。请大家猜猜这几张照片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拍摄的?请同学上来站在相应的位置。

  先出示一张正面和一张背面。

  当第三个同学上台找到位置后问下面的同学:他找的位置对吗?你是怎么判断的?

  出示第4张照片问:这一张也是侧面,和第三张的拍摄角度一样吗?你是怎么想的?

  (2)小明他们也在给小动物拍照呢,我们去看看!书:67页,例1。

  三个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给小恐龙拍照,下面三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请在照片下写上小摄影师的名字。

  这一张照片拍的是小恐龙的哪个面?是谁拍摄的?

  (3)给小动物拍完照片,他们又被门外的小卡车给吸引住了。

  三个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卡车,这辆卡车在他们三个人的眼里是什么样的呢?请你与下面对应的图片连一连。书70页,完成第一题。

  投影订正后收起书。

  3.巩固练*

  (1)根据照片把具体物体摆到正确的方向:

  小动物太可爱了,老师也忍不住给小动物玩具拍了几张照片,每个小组白色信封里都有四张照片,它是汪老师分别从1,2,3,4号位拍摄的,请小组长按照照片背面的序号发给相应的组员。然后请大家根据手上的图片,摆出这个娃娃的正确位置,要保证这个娃娃摆好后,每位同学观察到的和图片上的一样。

  汇报:请一位同学说说,你们小动物的脸面对着几号位(小动物的正面对着几号位)?

  (2)换角度观察:你想从其他的角度去观察一下娃娃吗?那我们来个找座位的游戏,请小组长将这四张照片合起来洗一洗,正面朝上随意的发给每人一张,然后请大家根据组长发的照片找到正确的位置坐下来。三点要注意:1。 娃娃不能移动; 2。 不能看照片背面的数字提示;3。 找好了手放膝盖坐好。看看哪一组找的又快又好。

  订正:每个同学是不是找对观察角度了呢?我们可以这样检验,如果你坐的位置和照片背面的数字是一样的就说明你们找对了。翻过来看看吧。四个人全找对了的小组请举手。

  (3)转娃娃换座位:小娃娃朝一个方向坐累了,请小组长帮帮忙,帮娃娃换个方向,让他们面向××,现在小娃娃转方向了,同学们看看自己手上的照片,在观察一下娃娃,你还能坐在原地不动吗?想想你该坐在哪?请根据照片找到相应的座位。

  说说你的座位怎么变化了?

  还原座位,小组长收起照片和娃娃。

  三、巩固拓展

  (1)根据照片猜物体(体会物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同学们喜欢猜谜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汪老师从不同的角度给一些物体拍了照片,请同学们根据照片猜猜是什么物体(出示从一个角度拍摄的柠檬照片,有的学生猜橙子)看来有时候,我们从一个角度观察还不好确定,换个角度再来一张。

  (杯子)(冰箱、洗衣机)(书包)(笔盒)(河马、大象)……适时问:这个照片是从哪个角度拍摄的?

  (2)同学们真聪明,说到大象,汪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摸大象的故事: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1同学们,同样一头大象,为什么四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呢?其实把这四个人说的综合起来才是大象的真正样子。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四、课堂总结

  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谈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


观察物体的教学设计(扩展8)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菁华6篇)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

  一、回顾教学:

  本节教学设计是以观察学生熟悉的小汽车、茶壶、玩具等物体为线索,引导学生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一致的。因此,本课教学的着眼点主要放在体现“诱、思、探、究”新课改要体现“诱思探究”教学思想的。课一开始,我先让学生猜一猜身边的同学,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用心性,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氛围,到达“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为什么刚开始猜的时候,我们不敢确定谁猜的对呢”,这个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在“猜”中思考,在思考中产生求知的欲望,从而用心主动地投入学*活动之中。

  之后,我依据新课标“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的思想,运用了直观感知——表象认识——概念构成——拓展运用的规律组织教学。我先让学生透过自己活动,观察不同角度的小汽车,亲身体验到“角度不同,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也不同”。这既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充分展现了数学的魅力,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感悟并探索出了观察物体的方法。为了让学生灵活变通的运用方法,我又设计了“猜认物体”的游戏,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潜力。

  最后的“画画”活动,体现了新课改课程整合的思想。数学课中也有施展绘画才能的机会。学生不但能够学数学,还能够画数学,强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超多的学生活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游戏),学生透过动眼看、动耳听、动口议、动手做、动脑思、动笔画,全员、全程参与,亲身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方式不再是“听听练练”,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用心主动的去探索,去动手实践,会与人合作交流。学*后,学生获取了知识,提高了潜力,思维得到了锻炼,并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探索的快乐!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二、存在问题(原因)与对策:

  1、数学语言讲究准确、简练、到位。本节课我有些问题有点不到位,例如:“透过刚才的学*,谁来说说我们应怎样观察一个物体?”学生虽然从前后、左右、上下位置观察小汽车,但这些都是一些直接感知,不能很准确进行表述。这应在教学设计时琢磨教材要认真思考,怎样提出问题;问题深浅度要到哪一个层次。

  2、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的观察潜力和空间观念。在课堂上我发现学生存在这样的.问题:在需要观察物体的左边能说出自己看到了什么,换到右边就要想一段时间才能说出自己看到了什么。我想这就应与学生方位感不强,观察周围的事物也是比较单纯、直观地。在今后的教学不能因为观察物体就指导学生观察,应在每一个知识资料渗透观察事物的本质、规律、变化。

  3、教学安排的游戏活动要做到有序,及时调控学生纪律情绪。一开始活动学生就活跃起来,老师说要评比小组学生才安静。课后针对这些状况,我再次强调小组长的职责,和学生重申课堂活动要求。

  三、教学思考:

  “深入挖掘教材,遵循而有所立”。怎样既让学生真正觉得“搞笑、好玩、有新意”,又使每节课的知识技能目标落到实处,是教学所极力追求的目标。在课堂上如何更科学有效地组织合作学*、开展数学活动,以及如何适当把握本册中学生思维发散的“度”,还有待进一步思考、改善。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1.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结合具体事物辩认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察和合作意识,培养初步的辩证唯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事物辩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难点

  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教学准备

  课件配图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形状的物体。

  教学板块教与学预设

  一、情景创设

  1.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讲台。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个位置来观察这张讲台,然后互相说说观察到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再交换位置观察、交流。想一想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刚才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讲台。现在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看到的讲台是什么样子的?

  2.总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经发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一样的,每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二、问题探究

  1.讲解每个面的名称

  2.板书:正面、侧面、上面

  3.拿出物体变换摆放,指出不同的面

  4.组织学生互相摆放,指出不同的面

  三、体验感悟

  1.学生试说,老师纠正强调

  2.学生齐读每个面的名称

  3.学生按照老师摆放说出不同的面

  4.以小组为单位活动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

  1.第一题

  2.口算

  3.连一连

  4.观察一个物体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作业布置

  完成本节的《资源与评价》

  板书设计

  看一看(一)

  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

  站在一个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3个面

  正面、侧面、上面

  教后随记

  这是一年级下册“观察物体”的延伸和发展,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物体的空间经验和空间观念。知识不那么厚重,却简单易懂,同学们就在这样的一节课中掌握了知识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3

  第一,导课新颖,但没有抓好节点

  课的开始导入《盲人摸象》的小故事,用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切*本课主题,比较好,但我没有利用好,过早地揭示了本课的主旨——看问题要全面,不要片面,否则就会犯盲人摸象的错误!课后经过反思,其实可以这样处理:把盲人摸象的故事播放到国王和大臣们捧腹大笑停止,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周围的人都笑了?戛然而止!进行新课教学;处理好例1后,再回到《盲人摸象》的故事,说说他们笑的原因,以及盲人为什么会弄出笑话。或者先揭示道理,这样引导一下: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知识就和盲人摸象有关系,如果你们不想像盲人一样弄出笑话,就一定要认真听、仔细想,想清楚了再回答我们碰到的问题,好吗?

  第二,学生讨论交流的次数过多,目的性不强

  学生讨论的次数过多,过于范范,这样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我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认真想哪些问题值得学生间讨论交流。不需要讨论的也讨论,就会让人觉得在走形式,违背了最初的教学初衷。

  第三,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抓住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个人客观地讲,这节课我的整体设计、环节间的过渡、重难点的突破上做得还是比较好的。针对容易混淆的两个面——左面和右面,学生辨认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反复强调学生注意观察,对比观察,并利用标记物(小熊猫的蝴蝶结)的不同进行区分,帮助学生区分左、右两个侧面的学生看到的形状,从而使学生对所看到的实物形成清晰的表象。

  第四,*题设计,加强改进。

  我个人认为本课*题的设计,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改进:

  1、多样化。我设计的3道练*题型重复,过于单一。

  2、有梯度。*题要从易到难,让学生一步步地找到解决问题的信心。

  3、新颖化。联系生活实际,本课可以用实物设计一下练*题,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让学生看一看,画一画;或者设计一个小游戏,大家玩起来,效果会更好。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4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创新的思维火花、热烈的气氛都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具体体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上努力体现“三性”

  (一)主体性

  张扬、培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理应成为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培养、发展人的主体性,是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也是深化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本课的设计始终围绕着“自主参与──独立学*──深刻体验”的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自主意识,从而主动去获取和领悟感性材料中的简单数学问题。如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并配以轻柔愉悦的音乐,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学*活动中,继而让学生独立沉浸在丰富的学*材料之中,有玩具,也有生活用品,鼓励学生自己选取观察的方向,再画一画,画好后又让他们离开自己的座位,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所画的物体,最后,透过小组合作交流,互相启迪,体会到在实际的生活中,几乎所有的物体都是立体的,而观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二)探究性

  本节课注重为学生营造探究条件,一方面让学生自己带东西到课堂上来,有玩具汽车、飞机、水壶、钟、塑料椅子、绒毛玩具等物品,再从中选取信息探究新知;另一方面我也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之中,如应用拓展的练*“摆正方体”,看着组合图形的三视图把图形摆出来,这样的操作活动对于需要教师点拨指导的学生来说,既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又能透过他们的探索逐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实践性

  数学是一种工具,一种将自然、社会运动现象法则化、简约化的工具。数学学*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这节课中,超多地创设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学以致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上课伊始的猜冰箱,课中观察玩具、用品,给熊猫照相等,都采用了贴*学生生活的材料,旨在联系生活,开阔视野,同时延伸学*,使学生能从看到的物体的某一个面,联想到整个物体的形状,培养其观察立体实物的潜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本课的所有教学环节都注重借助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知识载体,意在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

  二、需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观察物体”的资料主要是对简单物体正面、侧面、上面形状的观察,因此本节课选取了超多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观察,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但同时,生活中有些柱形体的几个面没有明显的区别,这些物体的观察又如何与本课的学*目标有机结合,它们的尺度该如何把握,都是有待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本节课课末的拓展练*中已涉及观察三视图后摆出组合图形,这个要求有必须的难度,但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却是极其有效的。课堂上四人小组透过讨论思考,都能摆出正确的结果,可见一年级学生已能基本到达此要求,那么在今后的学*中“图形的认识”又该如何编排?如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这也有待教师进一步思考。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5

  《观察物体》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潜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透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在上课之前我反复的研究教材和已有的多媒体课件,总觉得有些欠缺,之后我发现不管如何直观都没有具体的实物直观。于是我跳出了课件和课堂的局限,决定把学生进行分组活动排列座位,整节课堂以活动为主,以实物观察和动手实践为主。我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分四个不同的方向让学生观察,并把自己观察到的形状讲给大家听,这样就产生了分歧,让无法理解的进行换位观察,透过实物观察,学生自己发现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积累了辨认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的经验。

  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透过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的用心性。把数学课商城活动课,学生感到新奇搞笑,调动了学生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质疑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到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然后透过小组合作交流,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站在不同的位置看物体的形状不同。发挥的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透过观察想象站在物体不同位置的人看的的物体形状,然后进行观察图形的决定。透过本课教学,再一次给了学生与伙伴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思维的潜力和空间想象潜力。

  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在最后的游戏活动中,进一步体验,增强学生空间观念。

  活动一:让学生能正确辨认出物体的正面、侧面、后面。

  活动二:透过观察小猴子不同面,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侧面、上面、下面及后面的认识。

  活动三:透过让学生运用学具小组活动,体验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活动四:透过照片进行决定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站到相应的位置去。

  活动五:进一步进行活动,透过照片和站好的位置进行决定是谁看到的。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6

  1、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新课程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情境的设置不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而还应当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本课教学开始,我创设了猜一猜的游戏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兴趣。

  2、观察体验,让学生体验观察结果的不相同 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内容,决定了本课的教学方式,应以活动为主,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不断体验,让他们在亲身经历中不断丰富表象,增强感性认识。因此,教学时,我选择学生喜欢的.储蓄罐作为观察对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观察,并在组内交流,思考讨论:为什么同一只小猪看到的形状会不一样呢?在他们的亲身经历中不难达成共识。为了深化体验,我又让学生进行换位观察,围绕储蓄罐一周,观察正面、后面、侧面等不同形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观察,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为了提升本课数学内容的思维层次,我适当地拓展了教学内容,让学生继续观察装储蓄罐的长方体盒子,并提出数学问题:最多能看到几个面?怎么看?有几种看法?最少能看到几个面?怎么看?有几种看法?怎么看到两个面?这些问题实际上包含了长方体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特征,但这些知识都在学生的观察中渗透,在体验中感知,为学*长方体的特征打下了良好的辅垫。

  3、借助观察,让学生在想象中发展空间观念 如前所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好素材。本课教学安排两处让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从正面、后面、侧面观察储蓄罐之后,我就让学生进行想象:从下面往上看,想象一下,会是什么样子?然后拿起储蓄罐实际观察一下,验证自己的想象是否正确。这节课学生学得轻松,主动,不但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且充分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观察物体的教学设计(扩展9)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菁华6篇)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发民兵直观思考和初步的宽间观念。

  3、使用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活动,感受到数学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在各种活动中丰富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看到物体的形状有所不同的道理。

  教学用具:

  照片、玩具猴、茶壶、教学挂图。

  教学进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一张课前本班某同学拍的照片(投影)。

  黑林小学集体备课用纸谈话:同学们认识这是谁吗?你们怎么知道他是谁的?你们喜欢拍照吗?好的,我们来玩一个拍照片的游戏吧!来,像老师这样架起自己的照片机。你们这么多相机一齐拍老师,老师得准备一下,好了,你们拍吧,请仔细观察,你拍的照片里,能看到老师的什么?谈话:同学们还想拍吗?好,老师再换个姿势你们拍吧。

  学生活动。师:这次你能从你拍的照片里看到老师的什么呢?为什么和刚才看到的不一样?导入新课:由于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的结果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

  二、组织活动,引导观察。

  1、教学例1出示书上94页上的两张照片。谈话:小明和我们一样也在教室里拍了两张照片,想一想,他是在教室的哪一面拍的照片?请在小组中交流。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小结:虽然两张照片都是在教室里拍的,但由于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同。

  2、教学例2

  黑林小学集体备课用纸谈话:同学们还想拍照吗?我们再来为四只小猴子拍照吧。请每个小组长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玩具猴,让它面朝黑板坐好。

  学生把玩具猴放好,教师检查一下每个小组的玩具猴摆的位置对不对。

  谈话:请小组长从信封里拿出4张小猴的照片,想一想:哪一张会是你自己拍的?为什么?提问:你们四个同学都是为同一只小猴子拍照片的,为什么拍到的四张照片都不一样呢?先在小组中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

  谈话:你们想换个位置给小猴拍照吗?请90度旋转你们的座位,然后再拍,这样组织三次。

  练*:老师这里也有四张小猴的照片,你能判断出它们是从小猴的哪一面拍的吗?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三、实践与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独立完在再交流。

  (2)指名汇报,说明理由。

  (3)提问:为什么同是一个学校的大门拍到的却不同呢?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小组交流。

  黑林小学集体备课用纸(2)全班讨论。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就不同。请小组长把小猴换成茶壶,让每个同学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观察茶壶。

  出示编好号的茶壶图,让学生想一想,你看到的是哪一幅图,猜一猜,你们小组里的其他3位同学看到的分别是哪一幅图。

  四、总结与反思今天这节课,你觉得你最开心的事是什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么疑问?

  黑林小学集体备课用纸第十一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教材简析:

  1、教学内容本单元安排了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的基础上,继续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认识方块统计图。另一部分是教学法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教材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曲和简单的统计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认识方块统计图、

  3、教材的编写特点通过认识方块统计图,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4、教学本单元应注意的问题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活支,结合熟悉的生活事例,体会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本单元采取的教学措施: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统计与可能性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都遇到过,但作为数学知识来学*,特别是可能性问题,在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向儿童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以强

  黑林小学集体备课用纸儿童的自我体验,达到知情合一,促进儿童统计观念的发展。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例1与做一做,练*十六第1、第2、第3题。(教材第68、第70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物体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过程,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

  3、凭借动手操作,发展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写上不同文明用语的大正方体,实物数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1、教师拿出写了文明词语的正方体。

  谈话:同学们,这是一个正方体,正方体的每个面都写着不同的文明词,请你坐在你的位置上,头不摇动,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指名不同方向的学生说。(学生有的说“您好”,有的说“谢谢”,有的说“对不起”。

  2、提出质疑:为什么他们向我们介绍得不一样呢?谁说的正确的?你能说说他们分别是从那一面观察吗?(板书:前面 后面 侧面)

  教师指出:侧面有两个不同的方向,左面看到我们称为左侧面,右面看到的我们称为右侧面。

  3、揭示课题:虽然是看到同一个正方体但是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每个面的文明词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谈话引人,激发学生学*兴趣的同时,初步感知、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构建新知。

  (1)本位观察:

  谈话:(出示玩具熊猫)这是什么?

  老师为每一组同学也准备了一只熊猫,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这只熊猫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出示从正面、左侧面、右侧面、背面拍摄的熊猫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和黑板上的哪张照片是一样的?

  生1:我从正面看,和第一幅图是一样的。

  生2:我从右侧面看,和第三幅图是一样的。

  生3:我看到它的圆圆的尾巴,和第四幅图是一样的

  生4:我从左侧面看,和第二幅图是一样的。

  谈话: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想统计一下人数,请看到熊猫正面的同学站起来。看到侧面的同学也站起来。没有站起来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哪一面?

  (2)换位观察:

  要求:听老师口令,全体起立。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本组的下一张位子上去。你们现在看到的熊猫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那你现在看到了熊猫的那一面?

  生1:我现在看到的是侧面,刚才看到是前面。

  生2:我现在看到的是背面,刚才看到是侧面。

  质疑: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不一样呢?这是怎么回事?(学生讨论,交流。)

  生1:我们绕了一圈。

  生2:我们绕了一圈,我们一大组的同学位置都改变了。

  小结:对!原来我们换了座位,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熊猫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3)情感交流:

  教师:看过之后,你都想对熊猫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熊猫”,再交换位置,进行观察,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充分体现《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2、连一连(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做”)。

  三、巩固新知。

  1、说一说。(完成教材“练*十六”的第1题)

  小动物们用照相机帮大象拍照,(出示动物拍照图)这四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呢?(指名学生说一说。)

  2、连一连。(完成教材“练*十六”的第3题)

  3、猜一猜。(完成教材“练*十六”的第2题)

  学生填写,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练*,展学生的思维,还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看到自己的成果,体验到创新的乐趣,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意识。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学生积极发言。

  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侧面 正面 后面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3

  一、游戏引入

  同学们,我们一起做个游戏愿意吗?老师说方向,你们用小手指出以自己为中心的方位,做好准备,开始。

  指指你的前面在哪里?指指你的后面在哪里?

  指指你的左面在哪里?指指你的右面在哪里?

  小结:刚才,我们一起找出了以自己为中心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老师观察到同学们指的非常正确,那么你的前面又称为“正面”,左面和右面又称为“侧面”。板书:“正面后面侧面”

  今天我们一起学*从这些不同的方位去“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学*新课

  (一)创设情境

  1、观察照片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给一位好朋友拍了两张照片,想不想看一看?(课件出示照片)

  引导:仔细观察这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不同。

  老师还给笑笑和淘气拍了一些照片,笑笑和淘气是谁,你们想知道吗?(课件出示照片)

  再让学生判断哪张图片是笑笑看到的,哪张图片是淘气看到的,是从哪个方向观察的?

  2、实物观察

  用准备好的玩具放在桌子上,请4个同学上台观察,说出观察到了什么?是从哪个方向观察的?

  (二)合作探究

  1、用小组准备好的玩具放在桌子上观察,然后交流、汇报,你观察到什么?是从哪个方向观察的?

  2、换位观察

  小组内换位观察,说说现在你观察到的跟刚才观察到的物体一样吗?为什么?

  换个小组,老师指着玩具的不同的面让学生判断这几个面分别是谁看到的。

  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演示,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3、全面观察

  让学生自由观察,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形状。(集体汇报)

  4、打开书p67,看看书上例1的同学是怎样观察的,谁来说一说图中的同学在干什么?(观察恐龙)他们是怎样观察的?

  小亮观察的是恐龙的正面;

  小明观察的是恐龙的侧面;

  小红观察的是恐龙的后面。

  小天使问:“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同桌讨论后再让学生说说判断过程。

  三、活动交流

  1、想想做做p67做一做(小组汇报)

  2、想想做做练*十五第1题。

  3、猜猜游戏

  课件出示熊猫图、茶壶图、大象图,让学生猜一猜这几个面是谁看到的。

  4、同学们真聪明,说到大象,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摸大象的故事:想听吗?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大象的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大象的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同学们,同样一头大象,为什么四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呢?其实把这四个人说的综合起来才是大象的真正样子。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四、课堂总结

  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谈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通过一个具体的情境——四名同学分别从前面、后面和侧面观察一个熊猫实物玩具图,通过学生的观察,再结合书上给出的从四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图,让学生判断四种形状究竟是谁看到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让学生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都在进行对物体的观察,他们从大量的生活背景中已经积累了一部分的观察体验,对于处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该物体的形状可能会不一样这一事实,学生基本能够理解。只是在这节课学*以前学生的认识有的还比较模糊,有的还不很准确,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来帮助学生建立比较清楚的数学认识,从学科知识的角度来强化日常的生活经验,积累更加丰富的与数学有关的信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不一样,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使学生能够运用“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观察方法”辨认物体,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获得不同观察结果的过程,发展直观思想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 ↓

  探究新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不同,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 ↓

  巩固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情境导入】

  1.实际切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照过相吗?哪位同学给别人照过相?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台照相机,谁想给大家拍照呢?(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拍照)

  师:你可真像个小摄影师!同学们想不想看看他拍得怎么样?(教师操作,屏幕出示刚才在不同位置拍摄的照片)

  师:大家觉得拍得怎么样?你最喜欢哪一张?这张他是站在什么地方拍的?拍的是这位同学的哪一面呢?(学生讨论、回答,课件点击,对应的照片放大)

  生1:我最喜欢前面的,站在她的前面,拍的是她的前面。

  生2:我最喜欢左面的,站在她的左边,拍的是她的左面。

  2.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说得真不错。要想拍出好照片,就要仔细观察物体,找到最佳位置才行。今天我们就来学*观察物体。(出示课题)

  【探究新知】

  1.构建新知。

  (1)本位观察。

  师:(出示玩具熊猫)这是什么?(生答熊猫)大家看,老师手里的这只熊猫长什么样子?

  生1:有两只大大的黑眼睛,头顶上的两只耳朵也是黑色的。

  生2:手和脚是黑色的,肚皮是白色的。样子很温顺。

  师:老师为每一组也准备了一只熊猫,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这只熊猫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课件出示从前、后、左、右拍摄的熊猫照片)

  师:你看到了什么?和屏幕上的哪张照片是一样的?

  生1:我看到了前面,它有白白的肚皮、粗粗的腿,和第一幅图是一样的。

  生2:我看到了右面,它有粗粗的腿和一只黑耳朵,和第三幅图是一样的。

  生3:我看到了左面,它有粗壮的腿也有一只黑耳朵,和第二幅图是一样的。

  生4:我看到了后面,它的背部和头部都是黑色的,和第四幅图是一样的。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老师想统计一下人数,请看到熊猫前面的同学站起来,看到左面或右面的同学也站起来,没有站起来的同学,看到的是哪一面?

  (2)换位观察。

  师:听老师口令,全体起立。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本组的下一张位子上去。你们现在看到的熊猫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那你现在看到了熊猫的哪一面?

  生1:我看到了左面,刚才看到了前面。

  生2:我看到了后面,刚才看到了左面。

  师: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不一样呢?这是怎么回事?(学生讨论、交流)

  生1:我们绕了一圈。

  生2:我们绕了一圈,我们一大组的同学位置都改变了。

  小结:对!原来我们换了位置,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熊猫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3)全面观察。

  师: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找一个位置观察恐龙?好,那你们想到哪个位置就到哪个位置去观察吧!(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位置去观察)

  师:你在哪个位置观察的?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师:这是老师绕着熊猫一圈拍摄到的录像,我们来看一看吧!(课件展示玩具熊猫旋转一圈的画面,可以定格)

  (4)课间小歇。

  师:刚才我们观察了熊猫,你们想不想到熊猫生活的地方去看看呀?看看熊猫都在干什么?(课件演示熊猫电影场景片段)

  (5)情感交流。

  师:看过之后,你想对熊猫说些什么?

  生1:那些小熊猫真可爱,我想养一只。

  生2:熊猫的世界真漂亮,我想去看一看。

  师:你们知不知道现在有多少只熊猫?今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学生讨论发言)

  【巩固应用】

  1.做一做。

  师:(课件同步)这时,开来了一辆汽车,同学们都很好奇,围着这辆汽车,想看个究竟。(课件出示四名学生围着汽车图)这是汽车的哪一面?(逐一设问)这四名同学分别看到了汽车的哪一面?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注意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区别)

  2.摆一摆。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的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在观察活动中体会观察物体的乐趣,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对应图形。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师:“同学们一定还记得老师以前给你们照过好多可爱又有趣的照片吧?现在老师想请你们也为老师照几张照片,可以吗?”学生为老师照相,当老师站在学生当中时叫停,请坐在老师不同方向的学生说说照出的相片是什么样子的。

  师:“为什么他们给老师照出的照片不一样呢?”

  学生回答,教师不做评判。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1、小组观察活动

  教师课件出示小组活动要求

  (1)第一次观察活动:观察玩具

  教师巡视,了解各组活动情况。

  请一个小组的同学汇报。

  师:“这个小组的同学观察到的都一样吗?”

  指名学生回答。

  师:“回忆自己小组同学汇报的情况,用一句话说一说?”

  让各个小组汇报情况。

  师“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各个小组同学的观察结果有的相同,有的不同?”

  指名回答。

  (2)第二次观察活动:观察带把的水杯

  请一个小组的学生汇报观察情况。

  各个小组代表汇报自己组观察的结果。

  2.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然后教师课件出示: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问题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3.再次探讨课前相片为什么照出来是不一样的问题。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课件出示练*题。

  1.智慧之旅第一站:

  帮助小霞和小宇解决问题。

  2.智慧之旅第二站:

  男孩和女孩看到的是汽车的哪个面?

  3.智慧之旅第三站:

  教科书19页“练一练”的1、2题。

  4.智慧之旅第四站:

  教科书19页“练一练”的4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做一做,有困难的可以和组内的同伴讨论。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学到了什么?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一)知道在不同方向(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二)通过观察和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

  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难点关键:根据物体所呈现的形状去确定观察者所站的方向。

  教法:演示法、讲授法

  学法: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书包,足球,同学、校门、教室的照片,微课,课件。

  课前准备工作:背诵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我知道咱班的同学都喜欢故事,下面老师就和我们一起分享一则成语故事。

  2、播放故事《盲人摸象》。

  提问:看完了这则故事谁能告诉老师,这几个盲人摸的是同一头象,为什么他们描述出这头大象的样子不一样呢?

  生:因为他们摸到的部位不同。什么原因导致盲人摸到象的部位不同?

  师:站在不同的方向,导致摸到的部位不同,感觉到的大象的样子也就不同。

  如果站在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样子也会不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挖掘身边素材,创设探究知识

  (1)观察就是仔细看,老师拍了两张咱们教室的照片,你们看看哪张照片是教室的前面?为什么?—只有教室的前面才有黑板、讲座、钟表……2号照片拍的又是教室的哪一面呢?

  (2)想一想:同是一间教室,怎么会看到不同的样子呢?

  (因为拍摄者站的方向不同,拍摄者站在教室的前面,就能拍到教室后面的样子,站在教室的后面,就能拍到教室前面的样子。)(板书前面、后面)

  (3)、归纳:因为我们所处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形状也不同。

  (板书:方向不同 形状不同)

  2、设计活动,再次体验

  师:刚才小朋友表现的非常好,大多数同学已经掌握了观察的精髓。接下来我们去观察一个实物书包。

  观察之前有两个问题:

  (1)如何才能全方位去观察书包,观察书包的哪几个面?—前后左右面,谁能先拿着书包向我们说说书包的前后左右面如何去辨认?

  生:汇报!(当我和书包方向一致时,我的前后左右就是书包的前后左右,所以书包)

  (2)师:你如何去观察书包的四个面?

  生:下座位,其实就是变换方向。

  师:还有没有其它方法?转动书包。

  看来方向改变的方法很多,就要我们看情况选择适合我们的方法。

  师:现在看看活动要求,谁来读读:

  活动要求(三点):(布置2)

  1)、2人一组;

  2)、从四个面进行观察;

  3)、对书包小声说说:“我在书包的哪面看到了什么?……”

  重要的文字读三遍,让我们一起把红色词语读三遍,好吗?

  集体汇报,交流反馈

  1)、PPT演示书包前后左右四个面,分别说说:我在书包的哪面看到了什么?……(注意提示观察的都是形状而非颜色。)

  2)、同一个书包,为什么看到的样子不同?

  (板书:左面,右面,方向不同 形状不同)

  3、解疑答惑,巩固新知。

  我们今天知道了—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一定是不同的。

  这句话对吗?想想?

  瞧,老师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个什么?足球,我们要从前后左右观察这个篮球,你看到的都是什么图形。那么谁愿意把这句话修改一下?

  我们的结论: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有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还可更简洁的说成: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有可能是不同的。

  (板书:可能)

  三、总结全课:我们今天学了

  从不同方向,前后左右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有可能是不同的。现在让我们稍作休息,来玩一个游戏吧!

  四、课间休息:(布置3)

  小游戏:考考大家,比比谁的反应快,我说动作你来做。

  高举左手,手放下;高举右手,手放下。

  老师和大家一起做,高举左手,老师怎么和大家的不一样?老师做错了?你们做错了?呢我们为什么不一样?老师的右边是哪边?左边呢?前面呢?后面呢?

  呢我换个方向站,你还能指出我的前后左右吗?这样站呢?呢我想和大家的前后左右一样呢?我该怎么站?—后脑勺面向大家,这回对了吗?

  我们一起来做一遍:高举左手,手放下;高举右手,手放下。

  五、巩固练*

  1、游戏做完了,我们接下来要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了?来看这道题,谁愿意当个小老师给我们来讲讲?播放试题微课。

  2、谁能象刚刚的小老师一样,再试试。

  下面那幅图是淘气看到的?(画“√”)

  和他一样吗?你观察的很仔细,奖给你个贴画?谁来说下一道题。

  3、他们分别看到的是什么?连一连。

  你不但观察仔细,而且反映的相对快,贴画奖励给你!下来就要所学知识解决点实际问题了。

  4、看!这有两张学校大门的照片,谁来看看哪张是在学校外面拍的,为什么?另一张呢?

  看来你就是咱班的火眼睛睛!也奖给你个贴画?

  5、还有点时间。我们来一起分享几组图片好吗?猜猜看!

  美好的时光美好的人啊!

  六、引用古诗,全课小节:

  同学们,不同的方向观察事物,看到的结果往往可能是不一样的,这句话在生活中也适用,曾经就有这么一首诗巧妙地写出了这一数学现象,这就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让我们在用这节课的知识再去体会这首诗的含义吧。

  七、实践延学

  站在不同的方向置观察家里的物品,说给爸爸妈妈或好朋友听,你看到的是哪一部分?老师相信你一定说得非常好。

  八、板书

  观察物体

  前面

  后面 可能

  方向 不同 形状不同

  右面

  左面


观察物体的教学设计(扩展10)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优选【5】篇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 1

  《观察物体》是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的第七单元的学*内容。这是本套教材安排的第一次观察物体的教学,主要是提供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特征明显而且结构比较简单的物体,引导学生从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进行观察,初步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这部分内容的学*,不仅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物体的方法,而且也为学生以后进一步学*观察物体以及图形与几何部分的其他内容提供帮助。这节课要让学生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在实物与相应视图之间建立正确的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看学校照片,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和事物出发,初步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视图可能是不一样的,从而引出课题。接着,通过给学生拍照,有效突破判断从左、右两个方位看到的视图这一难点。再通过安排学生分组活动,让学生从前后左右观察毛绒玩具,积累活动经验,初步建立表象。最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判断例题中给小猴拍照的位置,学生由于之前的观察活动,由易到难地学会了观察物体的方法,形成了正确的认识,并能表达自己判断的理由。

  在学生学*过程中,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有效,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判断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状。但在安排学*小组的观察活动时,秩序还有些乱,教师指向不够明确,可以先让学生说说看到的形状,明确语言的规范性,从而让学生知道在活动过程中怎样正确表达。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 2

  这一课学生在“拼摆”和“观察”中探讨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是什么图形。要让学生能通过想象,从实物中抽象出观察到的*面图形,让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体会多种摆法,但不要求学生个个都要摆出不同的摆法。

  教学时通过在例一的基础上进行新授教学。新课教学时,先让学生了解信息根据所给信息提出响应的问题,“从上面看到了什么形状?”学生独自在纸上画出来,师发现了问题并做及时的引导,让学生到更远一点看(或者单眼瞄瞄看),学生就纷纷的动起来,通过再认真、仔细的观察,大家都有所发现,其中的奥妙。再进行小组合作,借助学具动手摆一摆,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去发现。小组成员在合作的过程中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去观察物体,并将观察到的形状互相交流,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教学思维模式与学**惯。在此环节中,学生在观察时的方法指导还不够确切和详细,而且由于学具太小,不利于学生观察,观察的实效性降低。

  由四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立体图形 ,从不同的方向看会是什么形状呢?”本环节让学生与同伴充分说明自己的想法,并倾听他人的看法,从而进一步与亲身实践结合起来,跟上步伐,作验证。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之前是对所给的物体进行观察,把教学中的难点突破了,之后的

  问题就不是问题,再进行小组合作,学生很顺利的完成了例2的学*内容。这个环节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聚集每个组员的想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拼摆的过程中,体验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从同一方位进行观察,所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

  教完这堂课,我觉得,虽然这节课的操作性很强,但是由于学具太小,四人小组观察的时候学生观察得不明显,最好小组中有一套大的正方体,这样便于操作和观察,使学生的观察具有实效性。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 3

  本节观察物体的课,内容接*于实际生活,在了解学生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交流观察物体的感受,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利用丰富的图形构造生活实景。这样避免了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一味地记忆的教学方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轻松的学*氛围中掌握了知识。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

  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几何知识的教学重要的是建立空间观念。由实物抽象出实物图形,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学时先出示实物,让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看一看它的形状,感知到站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从面认识物体的上面、正面和侧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并能从这三个面观察到物体的不同的形状,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通过让学生观察、想象,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说出从某个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是观察物体的前提。

  在这一节的教学中,我以“简单的活动,真实的感受,有效的学*”这一想法为指导,引导学生逐步认识正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由于学生坐在教室里的不同位置,不能同时看到正方体的左面和右面,因此利用这一资源,巧妙设问,让学生在观察中产生疑惑,在疑惑中形成感受。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不仅认识了抽奖箱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更身临其境地体会到观察的位置决定着观察的结果,为后面的学*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但是因为教具不足,不由得就浪费了时间。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 4

  本节课是在上完观察方形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基础和画*面的经验,所以本节课的观察活动较容易开展, 教师在桌子上摆出一个球体和圆柱,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位进行观察,并把观察到的形状画在练*本上。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感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 5

  游戏是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活动,教师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用游戏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拉*了师生间的距离,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氛围,为学*新知创设了良好的情境。通过小组合作,经历“研究视图───构思摆法───摆出物体──观察验证”,不仅找到了摆放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它为学生学*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学生亲自经历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游戏是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活动,教师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用游戏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拉*了师生间的距离,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氛围,为学*新知创设了良好的情境。通过小组合作,经历“研究视图───构思摆法───摆出物体──观察验证”,不仅找到了摆放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它为学生学*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学生亲自经历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最句子文案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04778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