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教学设计 >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优选【10】份

日期: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炉“、“银”、“流”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和培养学生学*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1、认识4个生字,会写“炉“、“银”、“流”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教学难点:

  1、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2、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挂图、课件、录音机。

  学生:预*课文、读《静夜思》(李白)、搜集已学过的或课外读过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复**白《静夜思》和《赠汪伦》。(课件《静夜思》和《赠汪伦》)

  导语:这是大诗人李白写的诗,谁会背呢?今天,我们又学*一首李白写瀑布的诗。

  2、师引述:我国唐代有个诗人叫李白。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叫《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齐读题、释题。释题后问:大家想知道他写了什么吗?

  3、看图说话:(出示挂图)瞧,这就是李白作诗时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出示庐山风景片,解说其秀丽的风光)

  二、自主学*,初步感知

  过渡语:诗人究竟写了些什么?我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1、听录音朗读课文。

  2、自由读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顺诗句。

  3、出示生字卡(庐、瀑、炉、疑、银、烟、流)谁会拼?(个别读、小组读、全班读、同桌互读互查)

  4、让学生观察范字(银、烟、流),交流识字写字的经验。

  5、有重点地指导识记(“银”字有两个“竖提”,“艮”的竖提应略向下,长于金字旁的竖提。板书生字)

  6、学生练*书写生字。

  7、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课件《望庐山瀑布》)

  8、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课件注释)

  9、小组合作学*: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师巡回指导。

  10、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中想像:古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师引导学生把想像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你最想说什么呢?

  5、感情朗读:(课件《望庐山瀑布》)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古诗。通过听录音读、跟读、范读、赛读、评读、自由读、同桌互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熟读成诵,情境背诗

  把诗背给最要好的同学听,小组背,表演背,齐背(配音古筝,师引述望庐山瀑布)

  五、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李白写的古诗,读或背给同桌听。

  课件:早发白帝城

  六、小结

  是的,庐山瀑布以其雄伟壮观吸引了我们,下面我们再来欣赏那磅礴的气势。

  七、布置作业

  1、抄生字“银、烟、流”每个写一行。

  2、背诵、默写《望庐山瀑布》。

  八、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见:香炉紫烟瀑布挂前川

  听:飞流直下三千尺对祖国山河热爱

  感: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2

  目标

  1。,会认"庐,瀑"等生字。

  2,能借助课件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的意境。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重,难点

  理解诗意,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准备:课件

  时间:一课时

  过程:

  一,导入

  师:宋代诗人苏轼漫游庐山时曾感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向我们展示了庐山的神奇秀美。今天,我们再跟随唐代诗人李白,去领略庐山的'迷人风光。

  二,学*古诗

  1,读古诗,知作者

  (1)(课件)出示古诗——自由读

  (2)简介作者

  2,二读诗,划节奏(诗的美,在于它的格律美……)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划出节奏

  (2)交流点拨

  (3)齐读古诗(读出节奏)

  3,三读诗,明诗意(诗的美,更在于它的意境美……)

  (1)默读,借助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点拨

  疑:怀疑

  引导学生总结理解诗意的方法:补(添),换(调换词序)

  (4)是的,一峰一瀑就如此的神奇,引人无限遐想,难怪乎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对庐山称赞不绝!让我们也一起来赞一赞吧!

  ——齐读古诗

  4,四读诗,悟意境(诗的美,在于它的含蓄,在于它的凝练)

  过渡:诗的美,美在语言优美,诗的美,美在诗情画意,精练的28个字给我们无尽的想象空间,请闭上眼睛想象,听朗诵,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1)范读古诗(配乐),生闭目倾听,想象画面

  (2)交流: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你脑海里浮现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3)出示庐山风光片(图片),生欣赏

  让我们欣赏一下庐山是不是想象中如此美丽。

  (4)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配乐)

  5,五读诗,背诵吟

  庐山的美,在于它的"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山;在于它"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水。

  ——生齐读古诗

  唐代诗人李白只用了二十八个字,就让我们深为庐山景色的美丽,壮观折服

  ——生齐读古诗

  读了李白的这首诗,我们怎能不去庐山走一遭呢

  ——生齐读古诗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许多诗人都用优美的词句去赞美她!今天,就让我们以庐山为起点,去游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感受如画的江山吧!

  ——生齐背古诗

  6,拓展诗,升华情

  (1)我们的祖国,江山如画,历代诗人为之陶醉,并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像这样描写祖国山河的古诗,你还知道哪些

  (2)学生交流背诵。

  7,小结

  8,作业

  (1)背诵并默写《望庐山瀑布》

  (2)搜集更多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积累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3

  一、谈课题

  1、师:庐山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本学期我们学了一 篇和庐山有关的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令人流连忘返,有谁知道庐山还有哪些景物也吸引着四方的游客。

  2、师述:是啊,唐朝诗人李白就曾被庐山的瀑布深深的震撼,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 篇《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并指导生字)

  3、谁来读课题。

  4、师:“望庐山瀑布”中的“望”为什么要读重音?

  5、一起读。

  二、知诗人

  师: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能说说你对李白这位大诗人有哪些了解?

  生:李白是唐朝人,号清莲居士,字太白。

  生:李白被称为诗仙。

  师:人们对他的诗 篇喜爱至极,所以给他这样的称号。

  生:这首诗是李白二十六岁时在庐山的黄岩瀑布写的。(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大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艳万丈长。”世人又称为“诗仙”。)

  三、读

  1、你们知道的可真多!那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究竟是什么样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

  2、请一组中的四个同学开火车一人读一句。 评价一下他们读得怎么样?再读。

  3、我们读的时候究竟应该怎样停顿呢?再读(自己练一练)

  4、咱们全班一起读。

  四、解

  1、别看这首诗只有二十八个字,它可为我们描绘了不少的景物,请大家用笔在书上圈一圈。

  2、短短的一首诗就为我们描绘了这么多的景物,难怪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中展示的一幅幅壮美的画面,让张老师也忍不住要读一读,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你的眼前仿佛浮现了哪些画面?

  (1)、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你从哪儿知道的?

  你们读了这一句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谁能联系这句诗,说说你所看到的?

  说得真精彩,能通过朗读表达你内心的感受吗?(男生齐读)

  (2)、你还看到了什么画面?

  其他同学有什么样的感受。

  你说的太好了,能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吗?还有谁想读。

  喜欢这句话吗?女生齐读。

  3、诗人笔下的庐山瀑布真是雄伟壮丽,让我们一起去感受。

  五、品

  读着这首诗不仅让我们感受到瀑布的美景,也体会到李白用词的巧妙,你最欣赏哪个词?

  生:老师,我们发现李白写了一个错别字,他把“升起”的“升”写成了“学生”的“生”。

  师:同学们快看看,李白是写错别字了吗?

  生:没有,这里的“生”是“产生”的意思,李白是说香炉峰产生了紫色的烟雾,而不是升起了烟雾。

  师:(转向质疑的同学)你明白了吗?那你再来重新解释一下诗句的意思。

  (学生解释诗句)

  师:这位同学善于发现问题,说明他用心读书了,大家要向他学*!谁愿意来有感情的这两句?

  生:老师,银河是不是神话中说的,把牛郎、织女分开的那条河?

  生:我奶奶告诉我,银河是天上的一条大河。

  师:银河实际上是由许许多多的恒星组成,在民间传说中它是天上的一条大河。

  生:“九天”什么意思?

  生:我知道,“九天”是指很高的天空。

  师:古时传说地狱十八层,天有九层,“九天”就是天的第九层,是最高处。在古诗中,用来表示数字的“三”“六”、“九”、“千”、“万”等都是虚指,不是实指,一般用来形容很大很多很高。文中有个词也是这样的用法。我们以前有没有学过这样的词句?那你还知道那些诗句使用了夸张的写法吗?

  生:“危楼高百尺。”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

  生:“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师:大家知道这么多的诗句,真不错!刚才那位同学说好像是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这个“好像”解释了“疑”字。“疑”还有不同的解释吗?

  生:“好似”。

  生:“可能是”。

  生:“如同”。

  生:“好像是”。

  师:都可以。这瀑布就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多么壮观!自己读一读这两句,想象一下瀑布奔腾而下的气势。

  师:谁再试试?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读得好!再现了瀑布宏伟的气势。齐读这两句。

  师:不错,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何等壮观。这里诗人为什么用上“疑”字呢?

  生:不是真有银河从天上落下来,而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疑”字。

  师:对,这不禁使我们想起了李白的另一首诗《静夜思》中好像也有这样的笔墨:“床前明月光—————”

  生:(一起接背)“疑是地上霜。”

  师:这离奇的想象,大胆夸张的语言,正是李白诗词的特有风格,难怪他被世人称为“诗仙”。

  4、师:现在,咱们也来做一回小诗人,吟诵一下这首诗。

  六、想

  1、师:大家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这美妙的景象?(放瀑布的录像)

  2、此刻你就是诗仙李白,站在了这美景面前,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3、他只是在赞颂庐山瀑布的美景吗?他还想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板书:热爱祖国河山)

  4、让我们也带着这种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来读一读。一组读一行

  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

  齐读

  带上感情起立读(配乐)

  七、延伸

  1、庐山瀑布的确令人神往,许多诗人都对它钟爱有佳,你们*时积累了哪些描写瀑布的诗句呢?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徐凝的《庐山瀑布》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张九龄的《湖口望庐山瀑布》“

  “挂落三百丈,喷壑数十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2、师:(由衷地赞美)瀑布不但看起来美,吟诵起来也美,我想唱起来就更美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八、深化拓展,选择作业。

  用你手中的画笔把庐山瀑布的美景画下来,然后再为你的画配上一段优美的文字。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4

  【指导思想】

  通过《望庐山瀑布》的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拥有学*的自**,使学生主动学*,善于学*,会学*,培养自主创新性学*的能力,为其终身学*打下基础。

  【教学思路】

  首先,根据大纲要求,给学生整体感知,让学生对整首诗有一个整体印象。然后,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适时安排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自学探究,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引导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与全程参与。其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以读为本,把读与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使学生感受到诗词的魅力,领悟到祖国文字的凝练。最后,加强课内外结合,打破了课内外的界线,扩大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注重了知识的积累运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诗句,了解古诗内容,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2、学会诗中的生字新词。

  3、背诵这首古诗。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讨论法、小组合作学*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式导入

  1、请同学们背一首你最喜欢的古诗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二、检查预*

  1、学生交流所了解的李白。

  2、李白是怎样描写庐山瀑布的?

  3、出示图片,老师也来做一回诗人,请同学们告诉我,应该站在哪儿来给大家吟诵这首诗呢?(“望”“遥”说明诗人是站在远处观察瀑布的。)

  通过老师的吟诵,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学生自学

  1、出示自学提纲:

  ⑴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生、遥、川、疑、飞。

  ⑵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这首诗。

  ⑶通过自学,你又产生了什么问题?

  2、学生自学。

  3、四人小组交流学*所得。

  四、师生共同学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诗,交流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学生谈到哪句,交流哪句)

  日照香炉生紫烟:

  ⑴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⑵诗中哪个词是“升起”的意思?

  ⑶“红日、高山、紫雾”诗人用寥寥几个字,就把我们带入了如诗如画的境界,你能把它读得那么美吗?

  ⑷学生有感情到朗读。

  遥看瀑布挂前川:

  ⑴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⑵理解:川,河流。

  ⑶指导朗读:读出瀑布的气势。

  飞流直下三千尺:

  ⑴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⑵学生体会“飞流”“直下”。

  ⑶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疑是银河落九天:

  ⑴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⑵重点理解:疑,体会李白诗的风格。

  ⑶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学生质疑:

  ⑴“生”为什么不用“升”?

  ①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②生,产生而后升起。

  ⑵“挂”,谁能把瀑布挂在山川前面?

  ①学生交流。

  ②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指导朗读

  1、此时,你就是大诗人李白,你的眼前出现了这样的景象:

  万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瀑布飞腾奔涌,倾泻直下,你想怎样吟诵这首诗?

  2、配乐朗读。

  五、学**白的另一首诗《秋浦歌》

  六、拓展延伸

  1、学生汇报自己所知道的李白的其它诗。

  2、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诗背下了。

  七、作业

  1、预*《绝句》,了解杜甫的有关情况,并搜集杜甫的诗。

  2、选择作业:

  ⑴把今天学到的诗写在读书笔记上。

  ⑵请你用一段文字描述庐山瀑布的美丽景色。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认识“庐、瀑、炉、烟”,积累识字方法,会写“炉、烟”;

  2.有感情朗读《望庐山瀑布》;

  3.通过画面理解诗句,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

  4.学*做一个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画面,吟诵古诗想象意境,理解诗句。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知晓诗人。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哪些诗人?猜一猜这位诗人是谁?老师给你们一点提示:他是唐代大诗人,有 “诗仙”之称;他五岁时就开始读书*字,读了很多书,曾留下“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他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在那个牛马舟车的时代,他的自己遍布大半个中国,他曾到过18个地区,206个州县,80多座大山,60多条江河,20多个湖泊;他写过很多诗,其中最著名的有《静夜思》《古朗月行》。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叫《望庐山瀑布》,是李白游历庐山观看黄岩瀑布时写下的一首名诗。同学们,你们去过庐山,看过瀑布吗?就让我们跟着李白一起走进庐山,走*瀑布吧。

  (二)疏通句读,初知诗意。

  想游览啊,老师这里有个要求,如果能把古诗正确的读出来,就马上带小朋友们去!

  1.指导读诗,读出韵律: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或书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指名读整首诗,纠正、齐读。

  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美。读古诗特别要读出诗的韵律美,韵脚一定要读准,读到位。(如“烟”“川”“天”)谁能把这首诗再读一遍。

  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谁能读出古诗的节奏美?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 读准字音,认识生字:

  出示生字新词:庐山、香炉、紫烟、瀑布、飞流、银河。

  指名小老师带读,学生跟读;

  巩固旧的识字方法;

  在交流汇报的基础上,学*新的识字方法:归类和比较

  3.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出示三幅图片,你能根据图片找出对应的诗句吗?

  根据图片说说前三句诗的意思:“日照香炉生紫烟”中描写了哪些景色?“生”的含义是什么?从“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挂”字,你能看出瀑布像什么吗?“飞流直下三千尺”中的“飞流直下”和“三千尺”分别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第四句诗不能用图片来概括?“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疑”是把瀑布想象成了什么?

  李白是一个很会观察和思考的人,我们再来看看他写的前两首诗《静夜思》和《古朗月行》,这里面同样有个“疑”字,同学们,你们知道李白又有怎么样的想象吗?情感价值观渗透:我们应该努力向李白学*,做一个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

  (三)观察汉字,指导书写:

  1.出示汉字“炉”和“烟”,让学生观察汉字;

  2.当小老师指导同学书写;

  3.师生评点;

  (四)化诗为文,情感迁移:

  (五)赠送诗文,课外延伸 :

  1.同学们真棒,老师不由自主想起了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一首描写瀑布的诗歌,现在老师把这首诗歌送给大家。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2.交流学*收获,结束教学;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6

  教材简析: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脍炙人口的佳作。作者以及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段生动地勾画出香炉峰瀑布在阳光照耀下飞奔直下的动人情景,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表现了他对祖国河山的深切热爱。诗的开头写香炉峰的壮丽奇观,为瀑布先渲染出一幅色彩绚丽的背景。在阳光照射下香炉峰上生起了紫色的云烟。接着笔锋一转进入主题,“遥看瀑布挂前川”,这是作者远望瀑布的情景:白色的瀑布从峰顶上的紫烟中喷涌而出,直挂在苍翠的香炉峰前面,在阳光、紫烟、绿茵的掩映下,瀑布既显得雪白如练,又是银光闪烁。整个景色非常丰富多彩,清丽奇巧。紧接着诗人以夸张比喻的手法极写了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把瀑布的流势之速、声响之洪、气势之磅礴、色泽之鲜明完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全诗气势雄伟壮阔,构思奇特,可谓古今之绝唱。

  教材选编这首唐诗的主要意图,一是丰富学生古诗的积累,从唐诗中受到熏陶感染,培养语感;二是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祖国山河壮丽,感受大自然之奇美,是围绕单元主题所选的精心之作。

  学情简析:

  随着“书香校园、诵读经典”系列活动的开展,二年级小学生均可以背诵二十首左右的古诗。《望庐山瀑布》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能够背诵,但由于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学生对于对诗意不能完整把握,诗人的情感和诗中的意境更是知之甚少,或停留在表面。学生很少接触过瀑布面对与瀑布的壮美不容易体会。

  设计理念

  中国古典诗词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贯穿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之中。《语文课标准》对1—2年级的“阅读”目标中有一条是“诵读儿歌、童谣和浅*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从这一目标,我们体会到在低年级古诗的教学要尽量避免逐字逐句的教学,要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开展想象,理解诗意,领悟内蕴。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诗体图画,声效启迪,背景音乐为学生创设美的情景,引导他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培养语感,领悟古诗中所蕴涵的意味。通过教师一次次的引导及指导,让学生一步步地走进“诗”意,使他们达到身临其境的妙感。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古诗意境及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庐、瀑、炉、疑”四个生字。会写“炉”等三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积累古诗,激发学*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 (学生)预*,查找李白资料,积累李杜诗篇。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一、积累读,导入揭示诗题。

  1、课前活动:我会背古诗。(学生展示会背的古诗。)

  2、了解诗人,解题读题。(相机认识生字“庐”“瀑”)

  3、观看视频,导入新课。

  【媒体使用:播放庐山风景画卷,师配乐解说:庐山,是我国享誉古今中外的名山,雄踞于江西省北部,一山飞峙,斜落而俯视长江,山青水秀,景色泛胜。这儿的山,这儿的雾,这儿的飞流瀑布吸引了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诗人苏轼漫游庐山时曾感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问:你能用怎样的词语来形容你看到的庐山?

  过渡:庐山是一幅充满魅力的天然画卷,是大自然造物的杰作,今天,我们就来学**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

  (设计意图:展示背诵,开始新课。给学生充分的成就感。学生在情致盎然地背诵李白诗歌的气氛中开启诗题,在媒体的音画效果中,走进庐山身临其境,情景交融为本诗学*做好准备。)

  二、初试读,识字读通诗句。

  1、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2、学*生字,交流方法成果。指导写字“炉”字。

  3、展示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初步读出古诗的节奏和味道。

  4、范读引领:让我们来仔细听听播音员的朗读吧。

  【媒体使用:出示本课的生字,形式多样,直观丰富地引导学生识字写字,学生读顺全诗之后,播放范读音频,为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提供示范引领。】

  (设计意图:第一次初读过程中,以读通读顺为基本要求;这一环节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完成本课预设的教学目标一。在此基础上,学生达到正确、通顺地朗读古诗,初步感知古诗大意。)

  三、细研读,入境理解诗意。

  1、自学解诗:合作交流,相互讨论,说说诗句的意思。

  2、小组汇报:你读懂了什么?

  3、画中悟诗情。

  (在情境理解中,教师简笔成画。难点教学预设如下:)

  ①、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香炉:这里香炉指的是庐山上的香炉峰。形状上尖下圆,经常有云雾笼罩,就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所以人们为它取名香炉峰。

  相机理解“生紫烟”、“遥看”、“挂前川”这些词。

  小结:这短短的七个字就为我们勾画出一幅人间仙境般的美景。

  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故意将瀑布画成弯的。问:老师吧瀑布画得漂亮吗?

  生:提出质疑,引出“飞流直下”出瀑布水流速度很急、很快。

  师继续作画,抓“直”,我该画多长呢?(三千尺)

  师:瀑布真的是从三千尺的地方落下来吗?我们这一层楼房大约有十尺,这样计算,三千尺也该有三百多层吧,这世界第一高楼也没这么高呢?那诗人为什么要这么写呢?

  引导理解:“三千尺”是夸张的说法,也是李白诗歌的风格。引导学生联系旧知,如“挑花潭水深千尺”等加以理解。

  小结:这就是浪漫主义诗人李白阿!他的笔下才会出现这么奇丽的夸张啊!让我们齐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指导朗读,体会瀑布之壮美。

  4、诵读小结。

  (设计意图: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通过诗画结合,入情入境,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自悟,自得,使这一层次的研读能达到感情表现的要求和提升。)

  四、品味读,想象领悟诗韵。

  1、配乐诵读,创境想象。

  2、观看瀑布,激发联想:此刻你就站在这样的瀑布前,陶醉在这样壮美的大自然中:

  你好像看到了—— 你似乎听到了——

  你仿佛感觉到—— 你在内心赞叹到——

  3、熟读成诵,积累名句。

  【媒体使用:优美的古筝音乐,使学生的吟诵更富韵味。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然后播放瀑布图片。让学生的想象转化为现实,避免以课件画面先入为主而失却文本体验的遗憾,这样,更好的使多媒体和诗情画意融为一体,既体会到诗词之风韵,又领略自然之壮美。】

  (设计意图:欣赏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配乐朗读,感受景美诗美情美,激发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突破难点,巧妙结旨,用心诵读,熟读成诵。)

  五、拓展读,升华激发诗情。

  1、教师小结全诗。

  在精练的28个字当中给我们无尽的想象空间。红日、青峰、紫烟和白瀑,色泽鲜明,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有景有情。

  2、拓展阅读李白名句,进一步了解这位浪漫主义大诗人。

  3、拓展实践。

  ①、自学预*:总结古诗学法,引导学生用本课积累的“读-说-画-背”的方法学*另一首古诗《绝句》。

  ②、推荐阅读:登录洋县教育资源网,阅读其余文人墨客描写庐山的诗作。

  【媒体使用:出示李白的诗句进行拓展阅读,感受杜甫诗中的李白,再次感知李白夸张豪放的诗歌风格,激发学生热爱经典诵读经典的热情。】

  (设计意图: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初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惯,激发对古诗的热爱和兴趣。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走出课堂,却走进诗的宝库,走进大自然的广阔中。)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李白

  读—说—画—背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认识“庐、瀑、炉、烟”,积累识字方法,会写“炉、烟”;

  2.有感情朗读《望庐山瀑布》;

  3.通过画面理解诗句,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

  4.学*做一个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画面,吟诵古诗想象意境,理解诗句。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知晓诗人。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哪些诗人?猜一猜这位诗人是谁?老师给你们一点提示:他是唐代大诗人,有 “诗仙”之称;他五岁时就开始读书*字,读了很多书,曾留下“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他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在那个牛马舟车的时代,他的自己遍布大半个中国,他曾到过18个地区,206个州县,80多座大山,60多条江河,20多个湖泊;他写过很多诗,其中最著名的有《静夜思》《古朗月行》。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叫《望庐山瀑布》,是李白游历庐山观看黄岩瀑布时写下的一首名诗。同学们,你们去过庐山,看过瀑布吗?就让我们跟着李白一起走进庐山,走*瀑布吧。

  (二)疏通句读,初知诗意。

  想游览啊,老师这里有个要求,如果能把古诗正确的读出来,就马上带小朋友们去!

  1.指导读诗,读出韵律: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或书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指名读整首诗,纠正、齐读。

  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美。读古诗特别要读出诗的韵律美,韵脚一定要读准,读到位。(如“烟”“川”“天”)谁能把这首诗再读一遍。

  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谁能读出古诗的节奏美?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 读准字音,认识生字:

  出示生字新词:庐山、香炉、紫烟、瀑布、飞流、银河。

  指名小老师带读,学生跟读;

  巩固旧的识字方法;

  在交流汇报的基础上,学*新的识字方法:归类和比较

  3.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出示三幅图片,你能根据图片找出对应的诗句吗?

  根据图片说说前三句诗的意思:“日照香炉生紫烟”中描写了哪些景色?“生”的含义是什么?从“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挂”字,你能看出瀑布像什么吗?“飞流直下三千尺”中的“飞流直下”和“三千尺”分别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第四句诗不能用图片来概括?“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疑”是把瀑布想象成了什么?

  李白是一个很会观察和思考的人,我们再来看看他写的前两首诗《静夜思》和《古朗月行》,这里面同样有个“疑”字,同学们,你们知道李白又有怎么样的想象吗?情感价值观渗透:我们应该努力向李白学*,做一个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

  (三)观察汉字,指导书写:

  1.出示汉字“炉”和“烟”,让学生观察汉字;

  2.当小老师指导同学书写;

  3.师生评点;

  (四)化诗为文,情感迁移:

  (五)赠送诗文,课外延伸 :

  1.同学们真棒,老师不由自主想起了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一首描写瀑布的诗歌,现在老师把这首诗歌送给大家。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2.交流学*收获,结束教学;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8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语文的主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望庐山瀑布》是一首千古传颂的唐诗佳作,其语言美,诗中绘的景物更美。在教学中,应通过启发想象、美读品味、绘画面等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庐山香炉峰的优美和庐山瀑布的壮美,感受语言文学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美、创造美的情感。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

  (3)通过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理解诗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美。

  教学重点:想象诗中绘的景象,感受庐山瀑布的美丽与壮观。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课文,并启发想象、美读品味、描绘画面。

  [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

  一、联系旧知,复*导入。

  1、教师启发:唐代大诗人李白被世人尊称为“诗仙”,他写的诗想象丰富,气魄雄伟。意境瑰丽神奇!以前,我们也学过不少李白的诗。现在有哪位同学能背一两首给同学们听呢?

  2、指名背诵李白的诗。

  3、很好!刚才同学们所背诵的诗,有的是我们曾一起学过的,有的是同学们自己从课外书上学来的。看得出,大家都很喜欢李白的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他的一首流传千古的名篇。

  4、板书:《望庐山瀑布》

  [“语文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教师从学生的课内学*及课外阅读的收获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联系旧知,了解李白的作诗风格,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并通过背诵李白的诗篇,感受李白诗文的优美。从而为理解庐山香炉峰神奇美丽和瀑布的壮美作好铺垫。]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了,想想以前我们学*古诗的方法,谁来说一说,今天这首诗我们准备怎么学*呢?

  2、学生发言。

  3、归纳学生发言(读、思、背)

  4、初读古诗,提出要求;

  (1)、把诗文读流利正确。

  (2)、对照注释,和字典、词典。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3)、把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当今的社会是个学*性型的社会,一个人必须树立终身学*的理念和愿望。教育和培养学生,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还要教育学生学会学*。只有不断地学*,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竞争和需要。而学会学*,最主要的是学会学*方法。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反思和总结学*的方法和经验,可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能力,为有目的、有方法地进行自主学*铺开道路。]

  三、小组合作学*:

  1、互读古诗,相互评议(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有什么建议)。

  2、相互合作,说说诗句的意思。

  3、讨论比较,谁说的更好,更切合诗意。

  4、把全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合作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与人交往的能力及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这个环节,“说”是学*的主线,是让学生通过说来表达自己通过自主学生对待这首诗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来绘庐山的美丽。同学之间相互评议也是说,是针对别人的发言提出自己的主观见解和不同看法。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实践便于学生掌握与人相处和交流意见的经验,懂得必要的礼节,体会“集思广益”的内涵,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

  四、交流汇报,学*诗文。

  1、赛读古诗,读出节奏感、重音和停顿。

  (1)指名读全诗。

  (2)同学评议。

  (3)你们觉得该怎样来读这首诗。

  (4)学生发表自已的看法,并说出理由。

  (5)赛读全诗。

  2、全班齐读古诗。

  3、理解诗文意思。

  (1)各组汇报对每一句诗文的理解。

  (2)说说你是怎样得出这种理解的。

  (3)全班交流评议。

  (4)并指导理解“三千尺”中的“三”和“落九天”中的“九”不是实指。而是夸张,形容瀑布因为高而显得壮观。

  (5)试着把全诗的意思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指名说,再评议,只至完善。

  4、提出仍然没有弄明白的问题,大家帮助解决。

  [交流是对学生学*成果的展示和肯定,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得到充分的体现,并对学生的学*情绪起到积极地鼓励和鞭策作用。还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小组内所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全班交流,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碰撞,相互之间获得启发,实现资源共享。]

  五、感情朗读,想象画面,体会庐山之美。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边读边想像诗中的绘的画面。

  2、指名说一说自己所想到的画面。要突出瀑布的高与香炉峰的美!

  3、把想像中的画面画下来,并涂上色彩。

  4、展示学生的画,评议画得好的作品。

  [注重听、说、读、写以及思与画的综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知识、能力和情感的整合,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是综合性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六、背诵古诗,总结全文

  1、庐山的美丽让我们心旷神怡,庐山的壮观使我们无限向往,下面就让我们闭上眼睛,背一背这首古诗,再一次感受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吧!

  2、全班齐背全诗。

  3、今天我们学*了《望庐山瀑布》这一课,通过学*,你们都有了哪些收获呢,谁愿意告诉大家?

  4、指名发言。

  5、今天的作业由你们自己来决定,下面就请你们为自己设计一份家庭作业吧!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一种*等的角色让学生谈谈学*的收获。在布置作业方面,放弃了教师钦定作业的成规,而是以民主的态度,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一份作业,让学生对待学*更有了一种自主的感觉和空间。有的学生想到了要继续给课文配上精美的图画,有的学生有用自己的话把诗文的意思写出来,还有的学生想到了回家后要继续搜集和自学李白的诗篇……]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评析]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学*是一个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教师通过营造民主、*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去探索,去体验,去感悟,方能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不断地生成和完善,同是培养起探究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本课的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领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到诗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江西的庐山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风景与文化胜地,在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我们就欣赏了庐山云雾那千姿百态、变幻莫测仙境一般的奇幻美景,还记得吗?背诵一段吧。(师引读: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2、古往今来,庐山不知引发过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怀和灵感,写下无数歌咏诗篇,今天,我们要学*一首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

  3、和老师一起写诗题。注意瀑的写法。

  4、介绍诗人:这首诗的作者是我国唐代诗人李白。(板:唐李白)。

  5、齐读课题及朝代、作者

  二、初读感知:

  1、在没读古诗之前,先认识课文里的两个小老师,一个是生字拼音,一个是插图,请同学们在拼音老师的帮助下把古诗读通顺,准确。

  2、学生自由读

  3、现在我来考考大家,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两人读(评:字正腔圆,有点诗人的味道)

  4、正音:别的我都不担心,就这几个翘舌音字“尺”“照”“生”“川”“直”“是”,翘舌音读准,诗的味道才正。齐读(不抢拍,不错字)

  5、嗯,音读准了,味道很正了,我再来考考你们,如果我去掉拼音这个小老师,你还能读得准吗?一块来试试,生齐读

  6、不错不错,为你们竖一个大拇指,但是你们还别高兴得太早,知道吗?古人读诗都是竖着读的,而且还摇头晃脑,很陶醉的,我们也来做一回李白,摇头晃脑读一读吧。

  7、竖着出现的诗句都能被同学们读得这么好,我们再提高点难度,看你们还行吗?加上线,加斜线是什么意思?试一试。(声断气不断)指名读,分组读。

  8、有节奏了,更像诗人了,接下来看你们敢不敢读了,我把词语去掉,敢吗?

  9、怎么办?这也难不倒你们,我得再增加点难度,这一次,我不仅要去掉词,还要去掉句了,谁来读?

  10、我就不信考不倒同学们,这下我要使出绝招了,看大屏幕,还行吗?

  两名同学背诵,全班背诵。

  三、理解诗意。

  1、引:这么快就全班都背下来了,以前还从没这么厉害过呢,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要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秘密就要坐好听,仔细地听,认真地听,这个秘密就是�D�D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诗人,现存诗篇900多首,被后人尊为“诗仙”古人作诗,也是有流派和风格的,李白属于浪漫主义风格,很善于运用神话传说,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生动的比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之前,我们也学*了李白的一些诗,能背出几首?背两句也行。指名背。

  自古以来赞美庐山风光,庐山瀑布的诗很多,可为什么独独李白作的这首《望庐山瀑布》千古传诵呢?这是今天这节课要重点研究的问题,我们得请另一个小老师来帮助我们理解诗意了。

  2、出示文中插图,大家只须仔细观察,发挥想象就能从图中找到诗意。和前后同学一起说说诗意,不明白的地方在书上记个问号。

  理解第一句:日照香炉生�}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①香炉:香炉峰。紫烟:紫色的云雾。

  ②红日照在香炉峰上,香炉峰云雾缭绕,就像生起了紫色的烟雾。

  想象一下这云雾缭绕,青山、红日、紫烟就组成了一幅庐山美景图,你希望到这紫色云雾缭绕的仙境一般的地方去游览吗?带来这样的心情来读读。

  ⑴读后评价:看来你真像是生活在香炉峰的仙人了。

  ⑵再指名读:听出来,这个“生”很重要,紫色的云雾仿佛是从一个顶天立地的大香炉里燃起的缕缕烟雾,把山把雾写活了,李白真用这个字真妙!

  ⑶齐读。

  ⑷图画还告诉我们“遥看瀑布挂前川”是什么意思?

  遥看:远远地望,照应了题目中哪个字?你觉得远看瀑布像什么?像(白布静静垂挂在山前)。

  “挂”是谁这么神奇,这么大的力量,把这么壮观的瀑布挂在青山之上?(大自然)

  ⑸这么磅礴的瀑布,被李白这么轻轻地“挂”了起来,这个“挂”字妙不妙?

  ⑹齐读这一句。

  小结:这句诗中,李白藏着一种精心安排的动静对比,放眼望去,香炉峰的山色本无太大的变化,李白用了一个“生”字,让他动起来,具体入微的写出了香炉峰在清晨阳光的照耀下,所展现的迷人色调。而那奔泻不息的瀑布,李白却非要用一个“挂”字让他安静下来,静静地挂在山前。看似寻常,实际蕴藏了世人多少精心的构思啊!

  理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①引:瀑布从高达*1000米的香炉峰上倾泻下来,可是李白觉得它似乎是天上而来,于是他又加了两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被称为描写瀑布的千古名句。

  ②指名读:评:特别欣赏你把“三千尺”读了重音,让我们感觉瀑布的确很高。

  评:“飞流直下”还可以读得更快一点,更好地表现瀑布一泻千里的气势。

  评:“落”读得好啊,从那么高的地方一下子掉下来,很有力度。

  ③这“三千尺”真的有三千尺吗?用这个数字李白想说明什么?(瀑布很长,山很高)简直就是从天上飞涌而来。

  ④李白可是善于用这样很大的数字来夸张的高手,在很多诗里,他常用这样的数字来表现一个事物,出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情。

  飞流直下三千尺,李白还不过瘾,还是觉得瀑布奔涌倾泻的气势还没有痛快地写出来,于是他又来了一句:疑是――

  ⑤出示银河图片。见过银河吗?银河是宇宙中无数的星星组成,晴朗的夏夜清晰可见,传说中牛郎和织女就是被银河分开不能相见。理解“九天”:传说天有九层,也叫九重天,九天就是天的最高处,“九霄云外”

  再读这句诗。这是九天之上的银河落到了人间呢?还是一泻千里,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呢?李白已经分不清了。诗句中哪个字告诉我们,他已经恍恍惚惚了?“疑”

  李白知道眼前的不是银河,却有分明觉得这磅礴的气势明明就是银河!他把银河来了一个大翻转,从�M向变成竖挂,从“九天”落到了“庐山”。这奇特的想象令我们拍案叫绝:“好诗,真是好诗啊!”果然是诗仙李白啊!于是这两句就成了描写瀑布的千古名句!

  再读读这句诗。

  ⑥现在你站在中国第一大瀑布黄布树瀑布前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吟诵――

  现在你又来到了世界第一大瀑布尼加拉瓜大瀑布下面,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吟诵――

  2、品读了诗句,欣赏了瀑布,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庐山瀑布呢?指名说。再带着你的感受来朗读全诗。

  李白的这首庐山诗问世以后,众多诗人仍然把庐山当作描写对象,但是却很少再有人专写庐山瀑布了,看来,如果真的有人再写同庐山瀑布的话,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四、迁移运用

  1、李白写的这首诗无人能超越,我们可以将它来一个魔术,将古诗改写成篇写景的小美文,题目也叫《望庐山瀑布》。

  2、大屏幕显示: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远远望去,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前。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银河之水自九天而降。

  3、我来读句子,你们来读读相对应的诗句。

  4、没有老师的帮助,你能自己说说诗的意思吗?

  出示:太阳xxxxx,升起xxxx。

  远远望去,xxxxxxx

  水流从xxxxxxx。

  好像是xxxxxxx。

  5、谁愿意读读你填好的美文?

  五、学*写字。

  引:古人讲究书画合一,画、诗、字相得益彰。接下来我们就来学*写这首诗中的三个生字。

  出示:紫尺疑

  观察字形,找出关键部分或者关键笔画。

  师范写,学生描红。

  抄写整首诗,注意行款整齐,大小匀称。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10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挂图、投影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教前反思与构思

  要根据古诗内涵丰富,意境优美的特点,教学时可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播放课文范读录音等多种手段,创设诗歌意境。在学生充分入境的基础上指导朗读和背诵,感受诗中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教学时可适当进行朗读指导。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复*

  1、指名背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

  2、揭示课题,板书:望庐山瀑布

  二、学*

  1、理解课题的意思: 理解望瀑布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瀑布吗?是什么样的,能不能说给我们听听?

  2、学会写课题中的生字: 瀑

  3、你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4、学*这首诗

  (1)出示整首诗

  2)指名读一读

  3)再读,可以讨论,看能不能理解诗的意思,有问题可以提出来。

  4)交流:

  重点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川三千尺

  谁能讲这首诗的意思?

  评议,他讲得怎样?

  再指名讲诗的意思。

  5、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6、指导朗读

  7、指导背诵

  三、作业

  1、背诵古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板书:

  望庐山瀑布

  日照 香炉 生 紫烟,

  遥看 瀑布 挂 前川。

  飞流 直下 三千 尺,

  疑是 银河 落 九天。

  教后小记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想象意境,理解诗句,背诵记忆;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之美。抓住“银河”,激发想象,体会瀑布与银河有什么关系,诗人为什么要比作银河,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瀑布垂挂山前的壮美之景。

  第二课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复*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学*《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理解绝句

  2、简介作者及背景

  三、初读诗句,说说你能理解哪些词语或句子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的字音。

  2、交流,你了解了哪些词语、句子的意思了?

  四、学*诗句,想象画面

  1、学*一、二两句

  轻声自由读一读,画出还需要理解的词语。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句的意思?

  指导朗读,读出舒畅预愉悦的心情。

  2、学*三、四两句

  指名读一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诗人卡到了什么?

  讨论,理解西岭千秋雪相机板书,画简笔画。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

  诗人向门外一看,可以看到什么?理解东吴

  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一行写一个景,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小结:先写*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背诵。

  6、指导书写鹂鹭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

  板书:

  绝句

  两个 黄鹂 鸣 翠柳,

  一行 白鹭 上 青天。 *景

  窗含 西岭 千秋 雪, 舒畅愉快

  门泊 东吴 万里 船。 远景

  教后小记

  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自读自悟,深入理解古诗后,再引领学生认识对仗,感受诗美。如“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鸣”对“上”,“翠柳”对“青天”等。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优选【10】份扩展阅读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优选【10】份(扩展1)

——望庐山瀑布的教学设计(五)份

  望庐山瀑布的教学设计 1

  目标

  1、会认"庐,瀑"等生字。

  2、能借助课件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的意境。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重难点

  理解诗意,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准备:课件

  时间:一课时

  过程:

  一,导入

  师:宋代诗人苏轼漫游庐山时曾感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向我们展示了庐山的神奇秀美。今天,我们再跟随唐代诗人李白,去领略庐山的迷人风光。

  二,学*古诗

  1,读古诗,知作者

  (1)(课件)出示古诗——自由读

  (2)简介作者

  2,二读诗,划节奏(诗的美,在于它的格律美……)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划出节奏

  (2)交流点拨

  (3)齐读古诗(读出节奏)

  3,三读诗,明诗意(诗的美,更在于它的意境美……)

  (1)默读,借助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点拨

  疑:怀疑

  引导学生总结理解诗意的方法:补(添),换(调换词序)

  (4)是的,一峰一瀑就如此的神奇,引人无限遐想,难怪乎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对庐山称赞不绝!让我们也一起来赞一赞吧!

  ——齐读古诗

  4,四读诗,悟意境(诗的美,在于它的含蓄,在于它的凝练)

  过渡:诗的美,美在语言优美,诗的美,美在诗情画意,精练的28个字给我们无尽的想象空间,请闭上眼睛想象,听朗诵,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1)范读古诗(配乐),生闭目倾听,想象画面

  (2)交流: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你脑海里浮现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3)出示庐山风光片(图片),生欣赏

  让我们欣赏一下庐山是不是想象中如此美丽。

  (4)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配乐)

  5,五读诗,背诵吟

  庐山的美,在于它的"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山;在于它"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水。

  ——生齐读古诗

  唐代诗人李白只用了二十八个字,就让我们深为庐山景色的美丽,壮观折服

  ——生齐读古诗

  读了李白的这首诗,我们怎能不去庐山走一遭呢

  ——生齐读古诗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许多诗人都用优美的词句去赞美她!今天,就让我们以庐山为起点,去游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感受如画的江山吧!

  ——生齐背古诗

  6,拓展诗,升华情

  (1)我们的祖国,江山如画,历代诗人为之陶醉,并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像这样描写祖国山河的古诗,你还知道哪些

  (2)学生交流背诵。

  7,小结

  8,作业

  (1)背诵并默写《望庐山瀑布》

  (2)搜集更多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积累

  望庐山瀑布的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认识“庐、瀑、炉、烟”,积累识字方法,会写“炉、烟”;

  2.有感情朗读《望庐山瀑布》;

  3.通过画面理解诗句,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

  4.学*做一个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画面,吟诵古诗想象意境,理解诗句。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知晓诗人。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哪些诗人?猜一猜这位诗人是谁?老师给你们一点提示:他是唐代大诗人,有 “诗仙”之称;他五岁时就开始读书*字,读了很多书,曾留下“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他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在那个牛马舟车的时代,他的自己遍布大半个中国,他曾到过18个地区,206个州县,80多座大山,60多条江河,20多个湖泊;他写过很多诗,其中最著名的有《静夜思》《古朗月行》。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叫《望庐山瀑布》,是李白游历庐山观看黄岩瀑布时写下的一首名诗。同学们,你们去过庐山,看过瀑布吗?就让我们跟着李白一起走进庐山,走*瀑布吧。

  (二)疏通句读,初知诗意。

  想游览啊,老师这里有个要求,如果能把古诗正确的读出来,就马上带小朋友们去!

  1.指导读诗,读出韵律: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或书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指名读整首诗,纠正、齐读。

  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美。读古诗特别要读出诗的韵律美,韵脚一定要读准,读到位。(如“烟”“川”“天”)谁能把这首诗再读一遍。

  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谁能读出古诗的节奏美?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 读准字音,认识生字:

  出示生字新词:庐山、香炉、紫烟、瀑布、飞流、银河。

  指名小老师带读,学生跟读;

  巩固旧的识字方法;

  在交流汇报的基础上,学*新的识字方法:归类和比较

  3.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出示三幅图片,你能根据图片找出对应的诗句吗?

  根据图片说说前三句诗的意思:“日照香炉生紫烟”中描写了哪些景色?“生”的含义是什么?从“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挂”字,你能看出瀑布像什么吗?“飞流直下三千尺”中的“飞流直下”和“三千尺”分别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第四句诗不能用图片来概括?“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疑”是把瀑布想象成了什么?

  李白是一个很会观察和思考的人,我们再来看看他写的前两首诗《静夜思》和《古朗月行》,这里面同样有个“疑”字,同学们,你们知道李白又有怎么样的想象吗?情感价值观渗透:我们应该努力向李白学*,做一个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

  (三)观察汉字,指导书写:

  1.出示汉字“炉”和“烟”,让学生观察汉字;

  2.当小老师指导同学书写;

  3.师生评点;

  (四)化诗为文,情感迁移:

  (五)赠送诗文,课外延伸 :

  1.同学们真棒,老师不由自主想起了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一首描写瀑布的诗歌,现在老师把这首诗歌送给大家。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望庐山瀑布的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本课学*的内容和要点。

  2、情感目标:

  ⑴ 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⑵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通过网络参与学*活动,培养学生借助网络自主学*能力和电脑操作能力。

  3、技能目标:

  ⑴ 掌握古诗的学*方法。

  ⑵ 能通过网络进行实际操作。

  ⑶ 结合网络资源,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积累了较多的唐诗,包括李白的诗。

  2、学生具有一定的电脑操作能力,能进行网上查询和阅览。

  3、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字输入能力,会用“智能ABC”打字。

  4、学生具有一定的文件操作能力,能打开、保存、发送文件。

  【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的第一环节是“音像点播,情境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现各类瀑布的录像、图片、声音、文字,直观欣赏瀑布的壮美,为学*古诗《望庐山瀑布》铺设了一个良好的学*情境。第二环节是“理解感知,精读悟境”。借助网络阅读课件以理解“字义──词义──句义”的逐步学*法,小组合作学*古诗,理解古诗意思。并采用网络“复读”、“示范”模块的录音方式,让学生进行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律的自听自练的朗读训练,体会古诗蕴含的美妙意境。第三环节是“课外延伸,读写训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进行网上阅读与写作训练,巩固教学内容,增强学生读写能力。第四环节是“网上交流,全课总结”,通过网络实现人工互助、生生互助,进行网上交流本课学*心得,结束本次网络阅读课。

  【选择媒体】

  本课是多媒体网络教学,整个教与学的过程都在网络情境下进行的。

  【教学流程】

  一、音像点播,情境导入

  1、师引言:我们祖国地大物博,风光秀丽,有的是名山大川、奇松怪石、*湖飞瀑等。而瀑布更是大自然的一大奇景,课前,老师已在网上为同学们收集了各类瀑布的录像、图片、文字等,请同学们进入“音像点播”自由欣赏。

  2、学生动手操作进入“音像点播”模式,自由点击“瀑布一”、“瀑布二”、“瀑布欣赏”链接,欣赏各类瀑布的壮美气势。

  3、交流:欣赏后你有什么感受?

  4、师导入语:是啊,大自然的瀑布真是太神奇了,位于我国江西省的庐山瀑布更是别有一番风味。素有“诗仙”之称的唐代诗人李白看了也不由为它创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望庐山瀑布》。(师点击庐山瀑布图,展示图、文)

  5、学生通过网络欣赏庐山瀑布风光图,听古诗网络录音范读。

  二、理解感知,精读悟境

  1、网络互助学*,理解诗义

  ⑴ 师提出要求:借助网络阅读课件,小组合作学*,以理解“字──词──句”的逐步学*法,掌握诗句意思。

  ⑵ 学生动手操作进入“理解感知”模块,小组合作学*,通过网络自学古诗诗义。

  ⑶ 检查交流:你对古诗理解了哪些?还有什么疑难之处?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引导学生点击相应的字、词、句的链接,巩固诗义理解。)

  2、网络录音操作,精读悟境

  ⑴ 师过渡语:这么绝妙的古诗用精彩的朗读加以表现,让我们带上耳麦,进入“语言复读”模块,借助网络录音进行古诗的自听自读的朗读训练。

  ⑵ 学生动手操作,进入“语音复读”环节,师引导学生掌握“声音──录音机”的使用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复读”、“示范”模块自听自读自录。

  ⑶ 学生自由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录音朗读训练,师巡视指导检查。

  ⑷ 师通过网络录音检查学生朗读,评议纠正朗读,表扬表现出色的同学。

  ⑸ 再现庐山瀑布壮丽景象图及诗句,有情齐读古诗,用朗读体现诗句表现出来的美好意境。

  ⑹ 交流:学了古诗,你有什么体会?

  三、课外延伸,读写训练

  1、师过渡语:瀑布美,文字妙!让我们进入精彩纷呈的 Internet 世界,更深更广更直观地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品尝渊源流长的唐诗宋词。

  2、学生动手操作进入“网上阅读”模块,自由选择点击四个链接“中国庐山网”、“中华名瀑网”、“唐诗宋词”、“新浪搜索”进行网上阅读与赏读。

  3、师提出作业要求:根据网上阅读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容,自拟题目,进行网上小练笔。

  4、学生进入“作文上传”模块,进行网上作文训练。

  四、网上交流,全课总结

  1、师过渡语:我们尝试利用网络阅读资源进行了古诗《望庐山瀑布》的学*、网上阅读和网上作文的训练,对这节课的学*相信同学们一定很有心得,让我们一起进入“网上交流”模块,畅所欲言。

  2、学生动手操作进入“网络交流”区,在“我想说”中输入文字,通过“我想看”查看别的同学的学*心理,进行生生网上交流。

  3、师总结:多媒体网络给我们的学*提供了新的天地和广阔的视野,相信同学们在这样优越的高科技时代,学*生活会更为精彩。

  4、按“退出”键退出,结束本次网络阅读课。

  望庐山瀑布的教学设计 4

  设计理念:

  1、反复吟读,是本诗教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吟读,让学生理解诗意,领悟诗情,体会诗境。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心中再现。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

  1、通过查找资料积累李白的古诗。

  2、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认识“庐、瀑、炉、疑”四个生字,会写生字通过学生反复吟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人情感,体会诗中意。

  3、极力营造古诗学*氛围,激发学生学*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难点:体会古诗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诵读学过的李白的诗。

  师:我们学过许多首李白的诗,谁能背?注意每人背一首,不要重复别人背过的诗。

  (如《静夜思》《赠汪伦》)除了学过的,你还知道哪些李白的诗,背一背。(如《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独坐敬亭山》)

  师:李白看到月光想到了家乡,写下了《静夜思》,送朋友时依依不舍写下了《赠汪伦》,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李白的诗,想想他又为什么写在这首诗呢。

  (板书:望庐山瀑布)

  (教学新诗不直接揭示课题,而是让学生先背诵学过的诗,然后开始新课教学。一是新旧联系,衔接自然;二是激发兴趣,增强效果。学生在情趣盎然地背诵李白诗歌的气氛中学*新诗,事半功倍。)

  2、读题

  提问:你们去过庐山吗?谁能说说庐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认识“庐”字)

  师述:庐山是个风景秀丽,令人向往的地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庐山的美景。(播放庐山录相,师解说: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提问:庐山的风景让我们如痴如醉,刚才的画面中给你映象最深刻的是什么?(瀑布)

  师:瀑布是什么样的呢?(课件出示各种瀑布图片)

  描述:瀑布是一种大自然的现象,它是河流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形成的浩浩荡荡的水势,风光迷人,正是因为这样,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它们情有独钟,写下了无数的华章。今天我们就随着大诗人李白的脚步,去看看庐山的瀑布别样的美姿。再读课题。

  (板书课题后,再释词,弄清"瀑布"是什么,就"瀑"正字正音;明确庐山的地理位置及迷人风光,认读“庐”字。由字及词及地,有序进行,为学*诗歌做好铺垫,激发兴趣。)

  二、试读古诗,初知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诗中生字多读几遍。

  2、指名读。

  3、学*生字“炉”“疑”,读准字音,四个生字同时出现,识记字形,“炉”和“庐”比较,出示香炉图片,对比庐山的香炉峰,组词。

  4、指导写生字“炉”“银”“烟”“流”

  5、把这些生字放到诗句中还能读吗?指名读,提醒学生其他生字的读音,如“川”字读翘舌音。齐读

  6、节奏读。

  师:诗歌诗歌,一首诗就是一首歌,歌有节奏,诗也有节奏,听听老师有节奏地读一读,你们小声地跟读(出示课件)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指名读(师帮其打拍子),男女生打拍子读。

  (认字写字是小学低段教学的重点,这里花大量时间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节奏朗读既可以检查字音,又能体会诗的韵味。)

  三、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师:你们听过这样一句话吗?“诗中有画”,一句诗就是一幅画,请小朋友们再听听这首诗,边听边想象,你脑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课件播放范读,生想象画面

  师:(出示课文插图)李白站在香炉峰前看到了什么呢?

  学生说到什么就读哪句?(如看到了烟雾,读“日照香炉生紫烟”:看到瀑布,读“遥看瀑布挂前川”)

  师:李白看到烟云缭绕的香炉峰,又看到了香炉峰前的瀑布,不由得写下了这样两行诗?出示一二行,学生齐读

  师:体会“挂”的妙用,学生读,师做挂的动作,把*放的东西垂直放,“川”就是河流,河流是怎么流的呢?师简笔画出,现在把河流垂直挂起来。

  师:是谁把河流挂起来的呢?

  生:(大自然)

  师:大自然是多么伟大、神奇啊!谁能用赞美的语气读读这两句?

  指名读,齐读

  师:你就是李白,看到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你这样读到——

  多名学生高兴地读前两行

  师:想读的小李白一起读吧!

  师:诗人笔下的庐山瀑布有什么奇特之处呢?请读三四句

  学生读三四句

  师:三千尺在这里指的是瀑布很高,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瀑布飞流而下的样子吧!(播放视频)

  引读:瀑布水花四溅,奔涌而下,壮观无比,难怪诗人写到——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

  师:这样的瀑布真是气势磅礴——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

  师:看到这样高、这样美的瀑布,诗人想到了什么呢?

  生:天上的银河落了下来

  师:九天在这里指的也是高,见过天上的银河吗?一起看看吧!出示银河图片,比较飞流而下的瀑布。

  师:瀑布从山上奔腾而下,足有三千尺那么高,让人忍不住浮想翩翩——读

  生: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此时,你就是大诗人李白,你的眼前出现了这样的景象:万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瀑布飞腾奔涌,倾泻直下,你想怎样吟诵呢?

  指多名学生读,齐读

  师:听着你们的朗读,让老师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自然真是神奇,造就了如此美景,感谢李白给后人留下了这脍炙人口的诗篇。各位小诗人,如此美景,让我们尽情抒发吧。

  配乐齐读全诗。

  师:一首好诗不仅可以反复吟诵,还可以谱曲歌唱,变着花样诵读。请听(课件唱读)

  学生站起来,边唱边拍手加动作跟着课件唱读

  师:多美的瀑布啊,谁能闭上眼睛,美美地去感受作者给我们创造的美感?

  指名背,齐背

  (低段古诗教学重在品读中知义,读重于解。因此在这里图文结合帮助学生品味诗句,启发学生体会意思,想像美景,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学生不知不觉地带入诗的意境了。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朗读水*。)

  四、巩固拓展,引导积累

  师:这就是一代诗仙李白的诗,他的想象是多么丰富、多么奇丽!让我们也一起来写写吧!

  出示填空:————————,疑是银河落九天。

  指名学生上台填空,点评,齐读

  师:像李白这样喜欢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诗句还有很多,如即将学到的杜甫的《绝句》也是一首赞美大自然美景的诗篇

  课件出示,学生试读。

  师:李白的这首诗,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就让我们也带着这种感情,去搜集一些描写大自然的诗,开一次赞美祖国山河的诗歌诵读竞赛会,以此来表达你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读写结合,充分读后进行默写,强化对诗句的认识;同时将学*引向课外,拓宽知识来源,达到课内悟情趣,课外显活力的境界。)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香炉 生紫烟

  望瀑布 挂前川壮美的画

  飞流 三千尺

  望庐山瀑布的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会认“炉、庐、瀑、疑”4个字,会写“炉、银、流、柳”4个字。

  2.能借助课件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的意境。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感受瀑布飞流直泻的壮观景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庐山瀑布录像)、幻灯片(词语、古诗《早发白帝城》)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瀑布是自然界中一种壮观的景象,你们想欣赏吗?今天,我们就同李白一起去欣赏庐山的瀑布。

  二、借助媒体,感受瀑布景美

  1、各位,我们的行程开始了,现在我们来到江西庐山,观看香炉峰顶流下的瀑布,看完谈谈你的印象。

  2、放视频,学生观看。

  3、学生各抒己见:你感受到的庐山瀑布什么样?

  4、面对如此美景,李白情不自禁吟诵起“日照香炉生紫烟……”(诵读后板书《望庐山瀑布》)

  5、诗中描绘的景美吗?你也打开书来自由读几次吧!

  个别读、齐读、指名读

  (大局部学生从没看见过瀑布,播放瀑布的录像,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发表见解、阅读古诗的兴趣。)

  三、赏析古诗

  1、自由读古诗,观看插图和回忆录像中的情景,说说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内推荐,先提出疑问互相解答,再说说诗的意思。

  3、学生为录像配解说词。先练*再指名说。

  (直观形象的画面,将笼统变为形象,减缓了学生体会古诗意境的坡度,加深了对诗人情感的体验。)

  四、朗读、背诵古诗

  1、同桌互助,练*朗读古诗,读出李白惊奇、赞叹的情感。

  2、指名读,评议。

  3、齐读古诗。

  4、看录像练*背诵古诗。

  五、拓展延伸

  1、播放幻灯片《早发白帝城》。

  2、学生朗读,课外积累背诵。

  (扩展李白的另一首诗,调动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课外积累。)

  六、指导识记、书写生字

  1、播放写有词语的幻灯片,自由读,指读,齐读。

  2、推荐识记生字的方法。

  3、指导书写生字。

  (生字在不同词语中出现,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字义、积累丰富的词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飞流 三千尺

  银河 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优选【10】份(扩展2)

——《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范文5份

  《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1

  目标

  1。,会认"庐,瀑"等生字。

  2,能借助课件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的意境。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重,难点

  理解诗意,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准备:课件

  时间:一课时

  过程:

  一,导入

  师:宋代诗人苏轼漫游庐山时曾感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向我们展示了庐山的神奇秀美。今天,我们再跟随唐代诗人李白,去领略庐山的迷人风光。

  二,学*古诗

  1,读古诗,知作者

  (1)(课件)出示古诗——自由读

  (2)简介作者

  2,二读诗,划节奏(诗的美,在于它的格律美……)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划出节奏

  (2)交流点拨

  (3)齐读古诗(读出节奏)

  3,三读诗,明诗意(诗的美,更在于它的意境美……)

  (1)默读,借助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点拨

  疑:怀疑

  引导学生总结理解诗意的方法:补(添),换(调换词序)

  (4)是的,一峰一瀑就如此的神奇,引人无限遐想,难怪乎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对庐山称赞不绝!让我们也一起来赞一赞吧!

  ——齐读古诗

  4,四读诗,悟意境(诗的美,在于它的含蓄,在于它的凝练)

  过渡:诗的美,美在语言优美,诗的美,美在诗情画意,精练的28个字给我们无尽的想象空间,请闭上眼睛想象,听朗诵,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1)范读古诗(配乐),生闭目倾听,想象画面

  (2)交流: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你脑海里浮现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3)出示庐山风光片(图片),生欣赏

  让我们欣赏一下庐山是不是想象中如此美丽。

  (4)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配乐)

  5,五读诗,背诵吟

  庐山的美,在于它的"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山;在于它"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水。

  ——生齐读古诗

  唐代诗人李白只用了二十八个字,就让我们深为庐山景色的美丽,壮观折服

  ——生齐读古诗

  读了李白的这首诗,我们怎能不去庐山走一遭呢

  ——生齐读古诗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许多诗人都用优美的词句去赞美她!今天,就让我们以庐山为起点,去游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感受如画的江山吧!

  ——生齐背古诗

  6,拓展诗,升华情

  (1)我们的祖国,江山如画,历代诗人为之陶醉,并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像这样描写祖国山河的古诗,你还知道哪些

  (2)学生交流背诵。

  7,小结

  8,作业

  (1)背诵并默写《望庐山瀑布》

  (2)搜集更多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积累

  《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2

  一、教材分析:

  (一)、[注释]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3.挂前川:挂在山前面的河流。

  4.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二)、[简析]

  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三)、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 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讨论学*,自读自悟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2、了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生*,积累李白的古诗一到二首。

  3、激发学生学*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四、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兴趣。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激趣:同学们,在开展今天的学*活动前,我们先去庐山游览一番,欣赏一下庐山风光吧!

  2、学生观看庐山风光片,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

  3、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庐山的印象,畅所欲言。

  4、导入新课: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

  (二)、学*古诗:

  1、听古诗朗读,学生自由跟读。

  2、初读古诗,熟悉诗歌内容。(学生评议标准为熟读。)

  3、回忆古诗的学*要点:字、词、句、篇。

  4、以学*小组为单位,利用各种方法(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与已经学过的古诗对照等方法)自学古诗。

  5、小组汇报,教师作适当的点评。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理解难点:生,弥漫;川,河流;三千尺,指瀑布很长;疑,怀疑;落九天,从天的最高处泻落。(汇报中要给每一个学*小组发言、补充的机会)

  6、朗读练*: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瀑布的气势雄伟。可采用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后评议的方法。

  (三)、了解诗人:

  过渡语: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些有关于李白生*的知识呢?

  1、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肯定知识丰富的同学。

  2、通过课件展示李白生*,了解李白诗作的特点:奇特的想象,比喻;出神入化的夸张。

  (四)、巩固诗歌的学*:

  1、回到《望庐山瀑布》一诗中体会李白诗作特点的表现,点到为止即可。

  2、体会诗歌的意境,开展朗读竞赛,(评价要求为在读出瀑布磅礴的气势同时,读出语言的描绘的魅力。)

  3、背诵积累古诗。教师点拨:读背无定法,只要能表现文章内容,表现作者思想感情就是最好的。

  (五)课外积累展示:学生自由诵读自己所知道的课外的李白的古诗。(力争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

  (六)、学唱古诗《望天门山》:

  过渡语:同学们,古诗不仅能读、能诵,还能唱呢!听——

  1、学生学唱古诗《望天门山》。

  2、反复六遍后,请已经能背诵的同学表演背诵,介绍经验。

  3、学生自由背诵或唱诗,及时反馈背诵情况。

  (七)、激发学*热情:

  导语:看着同学们如此热烈地背诵,老师也不禁有些技痒了,我也来背一首李白的诗给大家听,好吗?

  1、教师声情并茂地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请学生指正。

  2、鼓励背诵李白的名作《将进酒》。要求积累一句、两句均可。

  3、师生共背《将进酒》。鼓励有困难的同学课后继续背诵,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提高自己的诵读能力。

  六、设计意图:

  通过《古诗两首》的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在当前的古诗教学中,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备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激发学*兴趣入手,带领学生遨游诗作的海洋。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几各种可行的方法查解字词,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自悟,自得。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不仅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对某些难点会形成不同意见,产生分岐的理解。他们是辩论会的辩手,讨论会的论者,教师则是辩论会的**,既要鼓励学生的独立见解,又要在重点、难点之处,适时点拨指导,恰当地梳理问题,使学生在从辩到悟的过程中获得提高。

  就古诗学*而言,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依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入情入境,加强有感情的朗读。如在第一次初读过程中,可以读通读顺为基本要求;第二次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就有感情表现的要求;在理解诗歌意境后第三次朗读就要能读出气势,达到变感情朗读为有创造性的朗诵。这样层层深入地练*必定能提高学生诵读水*。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还要注意课内外结合,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如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李白的资料,鼓励诵读诗人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从而扩大学生信息积累量。在课堂中让学生展示课外积累的成果,又可给学生充分的成就感。当堂背诵《望天门山》一诗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课外积累的时间和机会。教师的范背更是为了鼓励学生主动地去积累更多的好诗文。这样做,不但充分发挥了语文课本工具书的作用,加大了教学密度,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古诗的兴趣。效果显而易见。

  《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领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到诗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江西的庐山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风景与文化胜地,在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我们就欣赏了庐山云雾那千姿百态、变幻莫测仙境一般的奇幻美景,还记得吗?背诵一段吧。(师引读: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2、古往今来,庐山不知引发过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怀和灵感,写下无数歌咏诗篇,今天,我们要学*一首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

  3、和老师一起写诗题。注意瀑的写法。

  4、介绍诗人:这首诗的作者是我国唐代诗人李白。(板:唐李白)。

  5、齐读课题及朝代、作者

  二、初读感知:

  1、在没读古诗之前,先认识课文里的两个小老师,一个是生字拼音,一个是插图,请同学们在拼音老师的帮助下把古诗读通顺,准确。

  2、学生自由读

  3、现在我来考考大家,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两人读(评:字正腔圆,有点诗人的味道)

  4、正音:别的我都不担心,就这几个翘舌音字“尺”“照”“生”“川”“直”“是”,翘舌音读准,诗的味道才正。齐读(不抢拍,不错字)

  5、嗯,音读准了,味道很正了,我再来考考你们,如果我去掉拼音这个小老师,你还能读得准吗?一块来试试,生齐读

  6、不错不错,为你们竖一个大拇指,但是你们还别高兴得太早,知道吗?古人读诗都是竖着读的',而且还摇头晃脑,很陶醉的,我们也来做一回李白,摇头晃脑读一读吧。

  7、竖着出现的诗句都能被同学们读得这么好,我们再提高点难度,看你们还行吗?加上线,加斜线是什么意思?试一试。(声断气不断)指名读,分组读。

  8、有节奏了,更像诗人了,接下来看你们敢不敢读了,我把词语去掉,敢吗?

  9、怎么办?这也难不倒你们,我得再增加点难度,这一次,我不仅要去掉词,还要去掉句了,谁来读?

  10、我就不信考不倒同学们,这下我要使出绝招了,看大屏幕,还行吗?

  两名同学背诵,全班背诵。

  三、理解诗意。

  1、引:这么快就全班都背下来了,以前还从没这么厉害过呢,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要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秘密就要坐好听,仔细地听,认真地听,这个秘密就是――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诗人,现存诗篇900多首,被后人尊为“诗仙”古人作诗,也是有流派和风格的,李白属于浪漫主义风格,很善于运用神话传说,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生动的比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之前,我们也学*了李白的一些诗,能背出几首?背两句也行。指名背。

  自古以来赞美庐山风光,庐山瀑布的诗很多,可为什么独独李白作的这首《望庐山瀑布》千古传诵呢?这是今天这节课要重点研究的问题,我们得请另一个小老师来帮助我们理解诗意了。

  2、出示文中插图,大家只须仔细观察,发挥想象就能从图中找到诗意。和前后同学一起说说诗意,不明白的地方在书上记个问号。

  理解第一句:日照香炉生祡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①香炉:香炉峰。紫烟:紫色的云雾。

  ②红日照在香炉峰上,香炉峰云雾缭绕,就像生起了紫色的烟雾。

  想象一下这云雾缭绕,青山、红日、紫烟就组成了一幅庐山美景图,你希望到这紫色云雾缭绕的仙境一般的地方去游览吗?带来这样的心情来读读。

  ⑴读后评价:看来你真像是生活在香炉峰的仙人了。

  ⑵再指名读:听出来,这个“生”很重要,紫色的云雾仿佛是从一个顶天立地的大香炉里燃起的缕缕烟雾,把山把雾写活了,李白真用这个字真妙!

  ⑶齐读。

  ⑷图画还告诉我们“遥看瀑布挂前川”是什么意思?

  遥看:远远地望,照应了题目中哪个字?你觉得远看瀑布像什么?像(白布静静垂挂在山前)。

  “挂”是谁这么神奇,这么大的力量,把这么壮观的瀑布挂在青山之上?(大自然)

  ⑸这么磅礴的瀑布,被李白这么轻轻地“挂”了起来,这个“挂”字妙不妙?

  ⑹齐读这一句。

  小结:这句诗中,李白藏着一种精心安排的动静对比,放眼望去,香炉峰的山色本无太大的变化,李白用了一个“生”字,让他动起来,具体入微的写出了香炉峰在清晨阳光的照耀下,所展现的迷人色调。而那奔泻不息的瀑布,李白却非要用一个“挂”字让他安静下来,静静地挂在山前。看似寻常,实际蕴藏了世人多少精心的构思啊!

  理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①引:瀑布从高达*1000米的香炉峰上倾泻下来,可是李白觉得它似乎是天上而来,于是他又加了两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被称为描写瀑布的千古名句。

  ②指名读:评:特别欣赏你把“三千尺”读了重音,让我们感觉瀑布的确很高。

  评:“飞流直下”还可以读得更快一点,更好地表现瀑布一泻千里的气势。

  评:“落”读得好啊,从那么高的地方一下子掉下来,很有力度。

  ③这“三千尺”真的有三千尺吗?用这个数字李白想说明什么?(瀑布很长,山很高)简直就是从天上飞涌而来。

  ④李白可是善于用这样很大的数字来夸张的高手,在很多诗里,他常用这样的数字来表现一个事物,出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情。

  飞流直下三千尺,李白还不过瘾,还是觉得瀑布奔涌倾泻的气势还没有痛快地写出来,于是他又来了一句:疑是——

  ⑤出示银河图片。见过银河吗?银河是宇宙中无数的星星组成,晴朗的夏夜清晰可见,传说中牛郎和织女就是被银河分开不能相见。理解“九天”:传说天有九层,也叫九重天,九天就是天的最高处,“九霄云外”

  再读这句诗。这是九天之上的银河落到了人间呢?还是一泻千里,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呢?李白已经分不清了。诗句中哪个字告诉我们,他已经恍恍惚惚了?“疑”

  李白知道眼前的不是银河,却有分明觉得这磅礴的气势明明就是银河!他把银河来了一个大翻转,从橫向变成竖挂,从“九天”落到了“庐山”。这奇特的想象令我们拍案叫绝:“好诗,真是好诗啊!”果然是诗仙李白啊!于是这两句就成了描写瀑布的千古名句!

  再读读这句诗。

  ⑥现在你站在中国第一大瀑布黄布树瀑布前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吟诵——

  现在你又来到了世界第一大瀑布尼加拉瓜大瀑布下面,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吟诵——

  2、品读了诗句,欣赏了瀑布,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庐山瀑布呢?指名说。再带着你的感受来朗读全诗。

  李白的这首庐山诗问世以后,众多诗人仍然把庐山当作描写对象,但是却很少再有人专写庐山瀑布了,看来,如果真的有人再写同庐山瀑布的话,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四、迁移运用

  1、李白写的这首诗无人能超越,我们可以将它来一个魔术,将古诗改写成篇写景的小美文,题目也叫《望庐山瀑布》。

  2、大屏幕显示: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远远望去,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前。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银河之水自九天而降。

  3、我来读句子,你们来读读相对应的诗句。

  4、没有老师的帮助,你能自己说说诗的意思吗?

  出示:太阳_____,升起____。

  远远望去,_______

  水流从_______。

  好像是_______。

  5、谁愿意读读你填好的美文?

  五、学*写字。

  引:古人讲究书画合一,画、诗、字相得益彰。接下来我们就来学*写这首诗中的三个生字。

  出示:紫尺疑

  观察字形,找出关键部分或者关键笔画。

  师范写,学生描红。

  抄写整首诗,注意行款整齐,大小匀称。

  《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4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语文的主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望庐山瀑布》是一首千古传颂的唐诗佳作,其语言美,诗中绘的景物更美。在教学中,应通过启发想象、美读品味、绘画面等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庐山香炉峰的优美和庐山瀑布的壮美,感受语言文学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美、创造美的情感。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

  (3)通过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理解诗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美。

  教学重点:想象诗中绘的景象,感受庐山瀑布的美丽与壮观。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课文,并启发想象、美读品味、描绘画面。

  [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

  一、联系旧知,复*导入。

  1、教师启发:唐代大诗人李白被世人尊称为“诗仙”,他写的诗想象丰富,气魄雄伟。意境瑰丽神奇!以前,我们也学过不少李白的诗。现在有哪位同学能背一两首给同学们听呢?

  2、指名背诵李白的诗。

  3、很好!刚才同学们所背诵的诗,有的是我们曾一起学过的,有的是同学们自己从课外书上学来的。看得出,大家都很喜欢李白的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他的一首流传千古的名篇。

  4、板书:《望庐山瀑布》

  [“语文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教师从学生的课内学*及课外阅读的收获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联系旧知,了解李白的作诗风格,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并通过背诵李白的诗篇,感受李白诗文的优美。从而为理解庐山香炉峰神奇美丽和瀑布的壮美作好铺垫。]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了,想想以前我们学*古诗的方法,谁来说一说,今天这首诗我们准备怎么学*呢?

  2、学生发言。

  3、归纳学生发言(读、思、背)

  4、初读古诗,提出要求;

  (1)、把诗文读流利正确。

  (2)、对照注释,和字典、词典。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3)、把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当今的社会是个学*性型的社会,一个人必须树立终身学*的理念和愿望。教育和培养学生,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还要教育学生学会学*。只有不断地学*,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竞争和需要。而学会学*,最主要的是学会学*方法。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反思和总结学*的方法和经验,可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能力,为有目的、有方法地进行自主学*铺开道路。]

  三、小组合作学*:

  1、互读古诗,相互评议(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有什么建议)。

  2、相互合作,说说诗句的意思。

  3、讨论比较,谁说的更好,更切合诗意。

  4、把全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合作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与人交往的能力及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这个环节,“说”是学*的主线,是让学生通过说来表达自己通过自主学生对待这首诗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来绘庐山的美丽。同学之间相互评议也是说,是针对别人的发言提出自己的主观见解和不同看法。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实践便于学生掌握与人相处和交流意见的经验,懂得必要的礼节,体会“集思广益”的内涵,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

  四、交流汇报,学*诗文。

  1、赛读古诗,读出节奏感、重音和停顿。

  (1)指名读全诗。

  (2)同学评议。

  (3)你们觉得该怎样来读这首诗。

  (4)学生发表自已的看法,并说出理由。

  (5)赛读全诗。

  2、全班齐读古诗。

  3、理解诗文意思。

  (1)各组汇报对每一句诗文的理解。

  (2)说说你是怎样得出这种理解的。

  (3)全班交流评议。

  (4)并指导理解“三千尺”中的“三”和“落九天”中的“九”不是实指。而是夸张,形容瀑布因为高而显得壮观。

  (5)试着把全诗的意思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指名说,再评议,只至完善。

  4、提出仍然没有弄明白的问题,大家帮助解决。

  [交流是对学生学*成果的展示和肯定,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得到充分的体现,并对学生的学*情绪起到积极地鼓励和鞭策作用。还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小组内所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全班交流,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碰撞,相互之间获得启发,实现资源共享。]

  五、感情朗读,想象画面,体会庐山之美。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边读边想像诗中的绘的画面。

  2、指名说一说自己所想到的画面。要突出瀑布的高与香炉峰的美!

  3、把想像中的画面画下来,并涂上色彩。

  4、展示学生的画,评议画得好的作品。

  [注重听、说、读、写以及思与画的综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知识、能力和情感的整合,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是综合性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六、背诵古诗,总结全文

  1、庐山的美丽让我们心旷神怡,庐山的壮观使我们无限向往,下面就让我们闭上眼睛,背一背这首古诗,再一次感受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吧!

  2、全班齐背全诗。

  3、今天我们学*了《望庐山瀑布》这一课,通过学*,你们都有了哪些收获呢,谁愿意告诉大家?

  4、指名发言。

  5、今天的作业由你们自己来决定,下面就请你们为自己设计一份家庭作业吧!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一种*等的角色让学生谈谈学*的收获。在布置作业方面,放弃了教师钦定作业的成规,而是以民主的态度,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一份作业,让学生对待学*更有了一种自主的感觉和空间。有的学生想到了要继续给课文配上精美的图画,有的学生有用自己的话把诗文的意思写出来,还有的学生想到了回家后要继续搜集和自学李白的诗篇……]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评析]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学*是一个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教师通过营造民主、*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去探索,去体验,去感悟,方能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不断地生成和完善,同是培养起探究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本课的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5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1、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是《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

  2、课前老师要求你们收集资料,请收集了资料的同学请拿出来,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作者,并说明资料的来源。

  3、师:孩子们都很会学*。李白写诗*千首,今天我们学*他其中的一首。请再读题目。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课文写的什么?

  4、(CAI出示庐山瀑布)让我们走进庐山去欣赏那儿的瀑布吧。

  5、你感觉怎样?(壮美、雄伟、壮丽)

  二、初读课文

  1、诗人笔下的庐山瀑布是什么样子的呢?你听。

  2、(CAI出示课文要求)孩子们,我们学*一首诗,首先是要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这对我们理解古诗意思有好处。

  3、请你们把书翻开,将课文自由地多读几遍。

  4、我想听听你们读得怎样?他读准字音了吗?

  5、请大家一齐读一遍。

  三、精读课文,理解意思,质疑问难

  1、初读了课文,接下来我们要精读课文,怎读呢?

  2、请你们按要求一遍一遍地读,可以读出声音来,也可默读。生自主学*。

  3、现在请你们说说看,你们读懂了哪儿?

  4、还有哪儿不懂的?

  5、请大家齐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

  四、我会品

  1、过渡:我们大致了解诗意还不行,还得细细去品。

  2、(CAI),我会品:你认为这首诗最有魅力的语言是哪儿?

  3、抽生说,学生汇报。

  4、小结:你看,仔细一品,这首诗的每一个字都闪烁着金子般的光芒,这就是古诗的语言美。

  五、我会品

  1、赏中学 ⑴ 过渡:这么美的诗,这么美的语言,我们应该好好欣赏一番。 ⑵ 怎么赏呢?(CAI出示读中赏) ⑶ 怎么读。 ⑷ 抽生说: ① 用赞美的语气读。 ② 要读出瀑布的雄伟壮丽。 ③ 要边读边想画面。 ⑸ 师配乐朗读,抽生说,老师哪里读得好。 ⑹ 你们想读吗?好,在读中细细地欣赏品吧,坐着读,站着读,走来走去地读,等会我们比赛看谁读得好。 ⑺ 学生朗读比赛。谁先来读,我建议读得好的站着,看谁能把别人读出来。你给我们说说,为什么要走着读。 ⑻ 学生配乐齐读。

  2、画中赏,写中赏 ⑴ 除了在读中赏,我们还可以在画中赏,写中赏,喜欢画画的孩子们可以画一画,喜欢写作的孩子们可以写写你眼中的瀑布像什么,可以是几句话,也可以是一两句诗,老师的这种格式可供你参考。 ⑵ 请选择喜欢的方式与小组的同学共赏吧。(CAI音乐)我想请位小画家到前台来画一画。学生学*2分钟。 ⑶ 交流 ① 请画画的孩子们把画举起来,让大家欣赏,欣赏画得真美,不愧是小画家。 ② 请我们的这位小画家说说看,你画了什么,为什么这样画? ③ 小结诗句描绘的是这样的吗:诗人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多么绚丽绚丽的庐山瀑布图啊!青山高耸、银瀑飞悬,红日高照,紫烟升腾,多么壮丽啊。这就是这首诗的描绘意境。 ④ 喜欢写作的孩子,把你们的作品展示出来吧,先请小作家念念吧。有小诗人吗?(时间有限,课后我们再研究好吗?请把你们作品一齐读读吧) ⑤ 欣赏了小诗人的诗,让我们再次感受大诗人的豪迈气慨。 ⑥ 请闭上眼睛,让我们背一背。再次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

  六、扩展阅读

  1、这就是一代诗仙李白的诗,他的想象多么丰富、多么奇丽!

  2、孩子们还想感受诗人的浪漫情怀吗?老师这里收集了李白一些精彩的诗句,能读的、想读的就跟我来吧。

  3、CAI展示诗句。 解说: ⑴ 诗人笔下的黄河气势恢宏。 ⑵ 他眼中的长江多么壮观啊! ⑶ 四川的路太难行了。 ⑷ 天姥山多么高峻啊!

  4、请收集了李白诗歌的孩子把它拿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扩展阅读的喜悦吧。 会背的可以背,不会背的可以读,谁先站起来谁先领读领背。

  七、总结 孩子们,我们今天学*并欣赏了一首《望庐山瀑布》,还读了李白很多的诗,我们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光辉灿烂,还有很多诗人他们和李白一样,以精美简练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这些文化瑰宝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正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挖掘。 今天的作业由你们自由决定。 收集到诗歌的孩子没说完的可继续读。也可与同学交换诗歌再读,除此之外:

  1、我也想读更多的诗歌。

  2、我想上网欣赏世界各地的瀑布的图片,我觉得瀑布实在太美了。 3、我想学*诗人的方法写一首诗。 老师相信你们在实践学*中会有更多的收获。“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优选【10】份(扩展3)

——课文《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优选【五】篇

  课文《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1

  一、谈课题

  1、师:庐山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本学期我们学了一篇和庐山有关的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令人流连忘返,有谁知道庐山还有哪些景物也吸引着四方的游客。

  2、师述:是啊,唐朝诗人李白就曾被庐山的瀑布深深的震撼,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篇《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并指导生字)

  3、谁来读课题。

  4、师:“望庐山瀑布”中的“望”为什么要读重音?

  5、一起读。

  二、知诗人

  师: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能说说你对李白这位大诗人有哪些了解?

  生:李白是唐朝人,号清莲居士,字太白。

  生:李白被称为诗仙。

  师:人们对他的诗篇喜爱至极,所以给他这样的称号。

  生:这首诗是李白二十六岁时在庐山的黄岩瀑布写的。(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大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艳万丈长。”世人又称为“诗仙”。)

  三、读

  1、你们知道的可真多!那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究竟是什么样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

  2、请一组中的四个同学开火车一人读一句。评价一下他们读得怎么样?再读。

  3、我们读的时候究竟应该怎样停顿呢?再读(自己练一练)

  4、咱们全班一起读。

  四、解

  1、别看这首诗只有二十八个字,它可为我们描绘了不少的景物,请大家用笔在书上圈一圈。

  2、短短的一首诗就为我们描绘了这么多的景物,难怪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中展示的一幅幅壮美的画面,让张老师也忍不住要读一读,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你的眼前仿佛浮现了哪些画面?

  (1)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你从哪儿知道的?

  你们读了这一句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谁能联系这句诗,说说你所看到的?

  说得真精彩,能通过朗读表达你内心的感受吗?(男生齐读)

  (2)你还看到了什么画面?

  其他同学有什么样的感受。

  你说的太好了,能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吗?还有谁想读。

  喜欢这句话吗?女生齐读。

  3、诗人笔下的庐山瀑布真是雄伟壮丽,让我们一起去感受。

  五、品

  读着这首诗不仅让我们感受到瀑布的美景,也体会到李白用词的巧妙,你最欣赏哪个词?

  生:老师,我们发现李白写了一个错别字,他把“升起”的“升”写成了“学生”的“生”。

  师:同学们快看看,李白是写错别字了吗?

  生:没有,这里的“生”是“产生”的意思,李白是说香炉峰产生了紫色的烟雾,而不是升起了烟雾。

  师:(转向质疑的同学)你明白了吗?那你再来重新解释一下诗句的意思。

  (学生解释诗句)

  师:这位同学善于发现问题,说明他用心读书了,大家要向他学*!谁愿意来有感情的这两句?

  生:老师,银河是不是神话中说的,把牛郎、织女分开的那条河?

  生:我奶奶告诉我,银河是天上的一条大河。

  师:银河实际上是由许许多多的恒星组成,在民间传说中它是天上的一条大河。

  生:“九天”什么意思?

  生:我知道,“九天”是指很高的天空。

  师:古时传说地狱十八层,天有九层,“九天”就是天的第九层,是最高处。在古诗中,用来表示数字的“三”“六”、“九”、“千”、“万”等都是虚指,不是实指,一般用来形容很大很多很高。文中有个词也是这样的用法。我们以前有没有学过这样的词句?那你还知道那些诗句使用了夸张的写法吗?

  生:“危楼高百尺。”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

  生:“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师:大家知道这么多的诗句,真不错!刚才那位同学说好像是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这个“好像”解释了“疑”字。“疑”还有不同的解释吗?

  生:“好似”。

  生:“可能是”。

  生:“如同”。

  生:“好像是”。

  师:都可以。这瀑布就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多么壮观!自己读一读这两句,想象一下瀑布奔腾而下的气势。

  师:谁再试试?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读得好!再现了瀑布宏伟的气势。齐读这两句。

  师:不错,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何等壮观。这里诗人为什么用上“疑”字呢?

  生:不是真有银河从天上落下来,而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疑”字。

  师:对,这不禁使我们想起了李白的另一首诗《静夜思》中好像也有这样的笔墨:“床前明月光—————”

  生:(一起接背)“疑是地上霜。”

  师:这离奇的想象,大胆夸张的语言,正是李白诗词的特有风格,难怪他被世人称为“诗仙”。

  4、师:现在,咱们也来做一回小诗人,吟诵一下这首诗。

  六、想

  1、师:大家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这美妙的景象?(放瀑布的录像)

  2、此刻你就是诗仙李白,站在了这美景面前,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3、他只是在赞颂庐山瀑布的美景吗?他还想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板书:热爱祖国河山)

  4、让我们也带着这种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来读一读。一组读一行

  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

  齐读

  带上感情起立读(配乐)

  七、延伸

  1、庐山瀑布的确令人神往,许多诗人都对它钟爱有佳,你们*时积累了哪些描写瀑布的诗句呢?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徐凝的《庐山瀑布》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张九龄的《湖口望庐山瀑布》“

  “挂落三百丈,喷壑数十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2、师:(由衷地赞美)瀑布不但看起来美,吟诵起来也美,我想唱起来就更美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八、深化拓展,选择作业。

  用你手中的画笔把庐山瀑布的美景画下来,然后再为你的画配上一段优美的文字。

  课文《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2

  设计理念:

  1.反复吟读,是古诗教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吟读,让学生理解诗意,领悟诗情,体会诗境。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心中再现。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

  1、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认识“庐、瀑、炉、疑”四个生字。

  2.、通过学生反复吟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人情感,体会诗中意。

  3、极力营造古诗学*氛围,激发学生学*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通过查找资料积累李白的古诗。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难点:体会古诗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画意诗情

  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同学们学过不少古诗,我们来“看画猜诗”,当你看到这些画面的时候,你会想到哪一句或是哪一首古诗呢?

  我先来师范给大家。

  学生看图,猜诗,教师相机点评。

  小结:诗应景而生,如果在某一时刻,你看到某个画面,心中自然流淌出一句诗来,那可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古诗内容丰富,音韵和谐,意境优美,是中华文学宝库中的经典。我们一定要常读常诵常亲*。

  二、揭题——望名知意

  出示插图,看,这画的是那首诗呢?(说题目,诗人)

  这节课,我们来学*《古诗两首》的第一首《望庐山瀑布》。当老师书写课题时,请同学们伸出手指一起书空,把课题写在你心中的黑板之上。(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解读“瀑布”,认识“瀑”字。看偏旁,利用形声字的构字方法来记字。

  瀑布是什么样子的呢?生试着说说,师相机出示瀑布的图片,形象理解瀑布。

  这首诗写了哪里的瀑布?

  再看“望”字,你知道了什么?

  谁在看庐山的瀑布?请同学完整的说出题目的意思。

  题目只区区五个字,却给了我们如此丰富的内容,看来我们以后读古诗一定要仔细的品一品题目。

  再一次读课题。

  庐山风光秀丽,可以登高赏景,可以临谷听泉。在众多的美景中,李白却独独写了庐山的瀑布,下面我摩恩就跟随李白去看看庐山的瀑布究竟有什么独特的魅力。

  三、品读——诗心三叠

  1、一望瀑布,察音识韵。

  读诗首先要读准,读顺,打开书76页,自读一遍,同桌互读一遍。

  出示诗配画,指生读,检查字音是否正确,诗句是否通顺。

  同学们读的很熟,很通顺,但是读的够不够细致呢?

  考考你。你们知道“看”分远看和*看,这首诗中,李白是*看瀑布还是远看瀑布呢?理解“遥看”的意思。

  远远的看过去,就是“望”的意思。

  诗中有两个同音字,你发现了吗?

  字理区分“炉”与“庐”字。

  在诗中,“庐”说的是庐山,“炉”说的是---?

  理解“香炉”,说说香炉是做什么的。

  这里的“香炉”指的是“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出示香炉峰图片,对比出现博山香炉图片。)

  所以,读诗不单要读准,读顺,更要细致。

  字音有长短,节奏有快慢,读诗就要读出古诗的韵味来,下面同学们自己试着读出古诗的节奏来。师可以打手势进行指导。

  现在,你觉得读诗还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吗?读诗如看人吗,要知全貌,用眼更要用心。

  2、再望瀑布,意象入画

  真不错,同学们渐渐读出诗的韵味了。但老师告诉你,诗的韵味不止这些。人常说“诗中有画”,这画就在字里行间蕴藏着,同是一首诗,每个人看到的画面也不尽相同。请你沉下心来再读读古诗,边读边想象,每一行诗让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读,想象,交流。相机板书。

  A、日照香炉生紫烟

  抓住“生”字的动感。“紫烟”看图理解想象。想象日光映照下香炉峰云雾缭绕袅袅不停的景象。

  B、遥看瀑布挂前川

  体会“挂”字的化动为静。是谁有如此神奇的力量把瀑布挂在山前?读出这种神奇的景象。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飞流直下”这个词给你什么感觉?

  体会“三千尺”的夸张。

  字理认识理解“疑”字。

  “银河”“九天”等词语的理解感悟。

  这瀑布流得好快呀!生接读诗句

  这瀑布好高呀!生接读诗句

  这瀑布真壮观呀!生接读诗句

  师配乐描述,生闭目想象。

  “红日高照,看那香炉峰云雾缭绕,在日光的映照下,一缕缕紫色的烟气升腾不息,仿佛真的是一座巨大的香炉。远远望去,在那青翠的山色之间有一道白脸垂下,那就是庐山瀑布。这瀑布从飞流直下,奔腾不息,如此壮观的景象,让人不禁怀疑,莫非那是银河从极高的九天之上突然降落了下来?

  配乐朗读,读出你心中的画面。

  3、三望瀑布,品字探词

  历代很多诗人都写了庐山瀑布,但最为广泛流传的还是今天的这首《望庐山瀑布》。究竟李白这首诗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吸引了大家呢?请你再读古诗,想象诗中的哪个字或是哪一句给了你特别的感觉。

  学生自由谈,师适时点拨,体会诗中的想象与夸张。

  结语:怪不得,好友杜甫称赞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让我们再次朗读,把这首诗读给李白听。

  四、延展——山水清音

  其实,这首诗是李白隐居庐山时所作,共作两首描写瀑布的诗,这是第二首,第一首是五言古诗。

  出示,赏读。

  古人游历山水,寄情自然,这是一种高雅的情怀。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所以我们才得以享受这美好的诗篇。祖国山河壮丽,诗篇无数,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搜集,去感悟一下诗人的情怀。

  后记:最*很累,分摊很多事情,多是不太喜欢愿意的。所以因为抵触情绪,一直不想备课,最后在20日讲课那天凌晨4点才爬起来写出了文字版的教学设计。所以很多环节的过渡语都在仓促之间不够熟悉,自己首先没有进入状态,再加上二年级小学生体会古诗意境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自我感觉课上效果不太好。反思这一切,首先“刀不架到脖子上就不动”的行为是不对的。再不情愿也该按时行动才是。其次就是,人不要成为情绪的奴隶,而要学会控制情绪。我比较情绪化,这一点很需要改进。

  课文《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3

  教材简介:

  人教版第四册第五组第一篇课文《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作者先写了红日照射下的香炉峰紫烟缭绕,衬托出了瀑布背景的雄伟壮观。一个“挂”字化静为动,形象地表现了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后两行诗既写出了瀑布的样子,又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一个“飞”字形象地描绘了瀑布奔腾而下,“直下”既写出山的高峻陡附附险,又突出了瀑布飞奔而下、势不可挡的气魄。一个“疑”字写出了作者神奇的想象。新奇而又真切,十分贴切自然,令人遐想无限,回味无穷。教学一课时。

  设计理念:

  1、反复吟读,是本诗教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吟读,让学生理解诗意,领悟诗情,体会诗境。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心中再现。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

  1、通过查找资料积累李白的古诗。

  2、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认识“庐、瀑、炉、疑”四个生字,会写生字通过学生反复吟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人情感,体会诗中意。

  3、极力营造古诗学*氛围,激发学生学*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难点:体会古诗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诵读学过的李白的诗。

  师:我们学过许多首李白的诗,谁能背?注意每人背一首,不要重复别人背过的诗。

  (如《静夜思》《赠汪伦》)除了学过的,你还知道哪些李白的诗,背一背。(如《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独坐敬亭山》)

  师:李白看到月光想到了家乡,写下了《静夜思》,送朋友时依依不舍写下了《赠汪伦》,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李白的诗,想想他又为什么写在这首诗呢。

  (板书:望庐山瀑布)

  (教学新诗不直接揭示课题,而是让学生先背诵学过的诗,然后开始新课教学。一是新旧联系,衔接自然;二是激发兴趣,增强效果。学生在情趣盎然地背诵李白诗歌的气氛中学*新诗,事半功倍。)

  2、读题

  提问:你们去过庐山吗?谁能说说庐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认识“庐”字)

  师述:庐山是个风景秀丽,令人向往的地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庐山的美景。(播放庐山录相,师解说: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提问:庐山的风景让我们如痴如醉,刚才的画面中给你映象最深刻的是什么?(瀑布)

  师:瀑布是什么样的呢?(课件出示各种瀑布图片)

  描述:瀑布是一种大自然的现象,它是河流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形成的浩浩荡荡的水势,风光迷人,正是因为这样,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它们情有独钟,写下了无数的华章。今天我们就随着大诗人李白的脚步,去看看庐山的瀑布别样的美姿。再读课题。

  (板书课题后,再释词,弄清"瀑布"是什么,就"瀑"正字正音;明确庐山的地理位置及迷人风光,认读“庐”字。由字及词及地,有序进行,为学*诗歌做好铺垫,激发兴趣。)

  二、试读古诗,初知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诗中生字多读几遍。

  2、指名读。

  3、学*生字“炉”“疑”,读准字音,四个生字同时出现,识记字形,“炉”和“庐”比较,出示香炉图片,对比庐山的香炉峰,组词。

  4、指导写生字“炉”“银”“烟”“流”

  5、把这些生字放到诗句中还能读吗?指名读,提醒学生其他生字的读音,如“川”字读翘舌音。齐读

  6、节奏读。

  师:诗歌诗歌,一首诗就是一首歌,歌有节奏,诗也有节奏,听听老师有节奏地读一读,你们小声地跟读(出示课件)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指名读(师帮其打拍子),男女生打拍子读。

  (认字写字是小学低段教学的重点,这里花大量时间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节奏朗读既可以检查字音,又能体会诗的韵味。)

  三、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师:你们听过这样一句话吗?“诗中有画”,一句诗就是一幅画,请小朋友们再听听这首诗,边听边想象,你脑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课件播放范读,生想象画面

  师:(出示课文插图)李白站在香炉峰前看到了什么呢?

  学生说到什么就读哪句?(如看到了烟雾,读“日照香炉生紫烟”:看到瀑布,读“遥看瀑布挂前川”)

  师:李白看到烟云缭绕的香炉峰,又看到了香炉峰前的瀑布,不由得写下了这样两行诗?出示一二行,学生齐读

  师:体会“挂”的妙用,学生读,师做挂的动作,把*放的东西垂直放,“川”就是河流,河流是怎么流的呢?师简笔画出,现在把河流垂直挂起来。

  师:是谁把河流挂起来的呢?

  生:(大自然)

  师:大自然是多么伟大、神奇啊!谁能用赞美的语气读读这两句?

  指名读,齐读

  师:你就是李白,看到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你这样读到——

  多名学生高兴地读前两行

  师:想读的小李白一起读吧!

  师:诗人笔下的庐山瀑布有什么奇特之处呢?请读三四句

  学生读三四句

  师:三千尺在这里指的是瀑布很高,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瀑布飞流而下的样子吧!(播放视频)

  引读:瀑布水花四溅,奔涌而下,壮观无比,难怪诗人写到——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

  师:这样的瀑布真是气势磅礴——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

  师:看到这样高、这样美的瀑布,诗人想到了什么呢?

  生:天上的银河落了下来

  师:九天在这里指的也是高,见过天上的银河吗?一起看看吧!出示银河图片,比较飞流而下的瀑布。

  师:瀑布从山上奔腾而下,足有三千尺那么高,让人忍不住浮想翩翩——读

  生: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此时,你就是大诗人李白,你的眼前出现了这样的景象:万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瀑布飞腾奔涌,倾泻直下,你想怎样吟诵呢?

  指多名学生读,齐读

  师:听着你们的朗读,让老师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自然真是神奇,造就了如此美景,感谢李白给后人留下了这脍炙人口的诗篇。各位小诗人,如此美景,让我们尽情抒发吧。

  配乐齐读全诗。

  师:一首好诗不仅可以反复吟诵,还可以谱曲歌唱,变着花样诵读。请听(课件唱读)

  学生站起来,边唱边拍手加动作跟着课件唱读

  师:多美的瀑布啊,谁能闭上眼睛,美美地去感受作者给我们创造的美感?

  指名背,齐背

  (低段古诗教学重在品读中知义,读重于解。因此在这里图文结合帮助学生品味诗句,启发学生体会意思,想像美景,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学生不知不觉地带入诗的意境了。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朗读水*。)

  四、巩固拓展,引导积累

  师:这就是一代诗仙李白的诗,他的想象是多么丰富、多么奇丽!让我们也一起来写写吧!

  出示填空:————————,疑是银河落九天。

  指名学生上台填空,点评,齐读

  师:像李白这样喜欢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诗句还有很多,如即将学到的杜甫的《绝句》也是一首赞美大自然美景的诗篇

  课件出示,学生试读。

  师:李白的这首诗,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就让我们也带着这种感情,去搜集一些描写大自然的诗,开一次赞美祖国山河的诗歌诵读竞赛会,以此来表达你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读写结合,充分读后进行默写,强化对诗句的认识;同时将学*引向课外,拓宽知识来源,达到课内悟情趣,课外显活力的境界。)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香炉 生紫烟

  望瀑布 挂前川壮美的画

  飞流 三千尺

  课文《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4

  一、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并能默写。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对瀑布及大自然产生向往之情。

  4、借助字典、注释、插图,在自主学*的基础上与小组同学合作学懂古诗。

  5、培养信息搜索、加工的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瀑布飞流直泻的壮观景象。

  三、学*准备

  1、从课外书籍、网络收集李白的生*、诗作的背景资料。

  2、从课外书籍、网络收集瀑布的视频、图片、诗歌、文章。

  四、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简介李白。

  1、这节课我们要去游山玩水,欣赏瀑布飞流直写的壮观景象,与我们同行的还有一位唐代著名诗人。(示图)看,这为仙风道骨的是谁?(李白)

  2、你知道李白生*的什么事情?

  (二)借助媒体,感受瀑布景美。

  1、各位,我们的行程开始了,现在我们来到江西庐山,观看香炉峰顶留下的瀑布,看完谈谈你的印象。

  2、放视频,学生观看。

  3、学生各抒己见:你感受到的庐山瀑布什么样?

  4、面对如此美景,李白情不自禁,吟诵起来:"日照香炉生紫烟……"

  5、诗中描绘的景美吗?你也打开书来自由读几次吧!

  个别读、齐读、指名读

  (三)填散文诗,理解诗意。

  1、老师读了李白的诗歌也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散文诗,但有些词语需要你们帮忙填

  写。

  2、出示小组学*要求,并齐读。

  <1>讨论预*中不明白的词或诗句,借助字典、插图、注释、扩词、换词等方法理解诗意。

  红日升起,照在高高的香炉峰上,( )紫烟,我远远地望着你--瀑布,你如( )挂在山前,那可是嫦娥舞落人间的银纱?当我站在你的山脚下,才发现那不是银纱,是天水从几千尺高空( ),这真让我怀疑是银河从( )流到人间。

  <3>学生汇报。鼓励学生有不同的填法,有时可比较哪个填法好。

  a多种方式美美地读,感受李白心情的变化。

  b四人小组设计朗读,读出李白的情绪变化。

  c小组表演读,可以加上动作来读。

  (四)比较图画,畅谈感受。

  1、分别上网查看五彩池、大海、瀑布的图。用一、两个词形容你对它们的感受。

  2、再次朗读感受瀑布的壮丽、势不可挡的气势。

  (五)欣赏瀑布组诗。

  1、谈话:

  瀑布的气势如虹给李白留下深刻的印象,它以浪漫的艺术情怀,夸张神奇的想象,为世人留下一曲瀑布的千古绝唱。其实,对瀑布情有独钟的还有许多作家,同学们可以到"瀑布组诗"栏目中选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去欣赏去读。

  2、学生欣赏瀑布组诗(每首诗配图)。

  3、生汇报自己最喜欢的诗句。

  (六)欣赏不同风格的瀑布,写下"小李白的诗"。

  1、学生在网页浏览,欣赏黄果树、尼加拉瓜等瀑布。

  2、在"小李白的诗"栏目中留下赞美的诗句。

  3、共同评价,欣赏同学的作品,看谁的想象丰富、神奇,看谁能展现瀑布"一泄千里"的英姿。

  (七)欣赏瀑布曲。

  (八)总结:

  你们喜欢瀑布吗?其实大自然的美无处不在,希望你们通过上网,看书报,甚至亲身去旅游,来与大自然亲*,这会让你们心胸更开阔,生活更美好,说不准还会写下美好的作品与亲朋、师友共享。

  课文《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5

  教材简介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望庐山瀑布》语言简洁,用词精当。全诗采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可以说是一幅气势恢弘的写意山水图。

  设计理念

  《望庐山瀑布》的教学,力求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在当前的古诗教学中,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把学生带入诗情画意的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让学生在“读、想、悟、背”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有效的合作、积极的探究,解读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蕴,品味古诗的物质,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庐、瀑、炉”3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望庐山瀑布》,背诵并默写。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画面,吟诵古诗想象意境,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课前准备 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渲染意境,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背诵课内外学过的李白的诗。

  2、故事导入:出示挂图

  一天,李白来到庐山游览,当他看到太阳照在郁郁葱葱的香炉峰上,峰顶升腾起紫色的烟雾,一条瀑布好像大河般高高地垂挂在山前,长长的流水像飞一样奔泻而下,真让人以为是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时,情不自禁地吟诵起一首诗来——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白的这首诗。

  二、知诗人,解诗题

  1、师:认真看老师写课题,读课题,注意停顿。(师:写 读)

  师:望,庐山什么意思?谁能加个词,把题目说成一句完整的话?板书:李白

  2、师: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能说说你对李白这位大诗人有那些了解?

  三、试读古诗,初知诗意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李白这位大诗人的事情。那么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究竟是什么样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把生字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2、抽学生读生字。大屏出示。

  3、学生多次试读。

  4、教师示范读。

  四、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师:在古诗里,每一个字都用的非常巧妙,往往一个字就包含着许多具体、深刻的意思。现在,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这首古诗。

  1、大屏出示自学自学小建议:

  2、汇报交流。

  五、再读古诗,领悟诗情

  1、大屏出示课件,让学生感受瀑布的雄伟壮观。

  2、体会诗人情感。

  师:诗人李白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这首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六、换位诗人,再读古诗

  师:如果此时此刻,你也站在雄伟壮观的瀑布前,他会怎样吟诵这首诗呢?请全班同学站起来,就像诗人李白一样,把这首诗读出来,好吗?

  七、想象画面,背诵古诗。

  师:诗人李白写出了他们所见到的红日,青峰,紫烟和白色的瀑布,并展开大胆的想象,整首诗色彩明丽,想象奇特,象一幅优美的图画,让我们现象着这美景,再有感情地把它背下来。

  八、课外拓展

  师:古往今来,不只是李白,还有许多诗人作家看到壮观的瀑布都挥笔写下了一篇篇好文好诗。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现代作家叶圣陶老先生的〈瀑布〉,大屏出示。

  九、欣赏瀑布图片

  总结

  十、选择性作业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优选【10】份(扩展4)

——《望庐山瀑布》教学 (菁华3篇)

《望庐山瀑布》教学1

  本课教学重点是:了解诗歌描绘的景色,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是: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在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图象、声音、文字相结合,紧扣词句品意境,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针对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创设情境,感受形态美。

  运用多媒体,可以创造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激发学生审美的情感。教学伊始,就播放录像,学生亲眼目睹了庐山瀑布那宏伟的气势,顿时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在教师启发的情感体验下谈谈: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必将争先发言。教师趁势激起学生课文的欲望:唐代大诗人李白游了庐山瀑布后诗性大发写下了千古名诗《望庐山瀑布》,同学们想不想学?带领学生以饱满的情绪,进入了学*古诗的最佳状态。这为整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这也就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第二步:品味吟诵,欣赏意境美。

  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采用两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意境欣赏的指导,分别是:先紧扣词句品意境,再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1、紧扣词句品意境。让学生自由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感悟古诗精湛的语言艺术,指导反复诵读,欣赏意境美。教师相机重点引导学生品味下列字词:

  生:先产生再升起,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紫烟:则可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悟出那是香炉峰上的水气蒸腾而上,在太阳光映照下,显示出迷人的颜色。

  挂:瀑布本是流动的,作者却巧妙地将动态定格,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的美丽壮观。同时,也只有大自然能挂起如此气势磅礴的瀑布,其中不正隐含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的由衷赞美吗?

  飞、落:写出了瀑布凌空而出,喷涌而下。

  疑: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通过品味,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正是通过写自己所看到的,所联想的,表现了瀑布磅礴的气势。

  2、反复诵读,体会情感。在学生品味了古诗的语言美后,我创设情境(配图,配乐),让学生反复吟诵。我让学生展开想象,自己就是诗人李白,正仰望瀑布。望着这雄伟壮观的瀑布,万分激动,情不自禁地吟出一首诗——(全班同学读)。再着,我继续引读:如果你们觉得站着读不足以表达你们的情感,那就加上动作读读吧!看着这气势磅礴的瀑布,李白激动不已,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全班同学站起来加上动作读)。

《望庐山瀑布》教学2

  《望庐山瀑布》多媒体教学例谈

  《望庐山瀑布》是我国诗歌文学中的一颗瑰丽璀璨的宝珠。它琅琅上口,字字珠玑,意境优美,思想深刻,不仅能开拓学生美的视野,陶冶美的情操,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但是,由于古诗讲究*仄、押韵,文字凝练,因此,给学生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在古诗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则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运用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良好的学*情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它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因此,我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努力通过图、文、声等多种功能,给学生以适当的感官刺激,由此调动学生的学*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出庐山风景图;然后指着各个景点逐一向学生介绍庐山的秀美风光;最后,我把庐山瀑布来了个特写,声情并茂地向学生介绍道:同学们,庐山风光中最壮观的要数庐山瀑布了。你们看,它在千丈青山的衬托下,飞流直下,溅起一阵阵水雾,多么令人神往!从古到今,我国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为它倾倒,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你们想不想读一读大诗人李白看了庐山瀑布后写下的诗歌?到此,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已呼之欲出,在这种状态下学*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运用媒体促进理解,陶冶情操:

  诗是抒发诗人的感情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古诗中的情境,如果只依靠教师语言的描述,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只有通过图画再现出来,才变得具体可见。《望庐山瀑布》,写的是诗人远望瀑布时所见的壮丽景象,歌颂了祖国的河山,把美好的想象与现实的景物极其自然地交融在一起。教学时,我让同学观看录像,瀑布在山顶上飞流而下,水珠进溅,水雾蒸腾,阳光一照,呈现出一派迷迷蒙蒙的紫色。陡峭的山崖;长垂的瀑布、飞溅的水珠,庐山瀑布的全貌便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至此学生对紫烟、挂、飞、生等抽象的词的意思,都有了直观感性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深探地体会到诗句虽短,但诗人却把瀑布的气势写到了极至!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体会到了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同时也陶冶了美的情操。

  3、运用媒体优化朗读,体会韵味:

  诗歌由于其艺术形成的特殊性,也就具有了语言、音乐、绘画、情感多种因素的美。在挖掘这些美的因素时,多媒体技术有着强大的、无可比拟的优势。《望庐山瀑布》这一课押韵合辙,节奏鲜明,读起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呈现出抑扬顿挫的音乐美。然而要想读出韵味来,也并非一件易事。因为诗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贯穿其间的往往就是情感这条看不见的线索。那么在帮助学生读懂诗句的基础上,我们就要通过朗读体会诗的节奏、诗的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他们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在教完这首古诗后,播放了一段庐山瀑布的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然后再让学生听配乐的课文录音,跟着录音练读。这样,学生读起来既感情真挚,又抑扬顿挫。最后,我把学生的朗读录下来,再放给他们听,让他们跟课文录音比一比,自己评一评。学生找到了差距,练得更欢了。而学生对这首诗的气势和内涵也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得到了更深刻的领会,真切地体会到了古诗所蕴涵的韵味。

  真情朗读诗词,创设教学情境

  与教材配套的教学朗读磁带,音色纯美,读音准确,感情充沛,播放适时,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穿透力,它营造出的教学情境,令诗歌形象更有立体感,使诗歌情感更能震撼人。

  我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播放了录音,顿挫有致、声情并茂的男声朗诵,感染了每一个学生,为学生在朗读的语气、语调、节奏等方面做示范。在学生基本掌握读的技巧的基础上,接着再让他们跟录音试着读,孩子们很快就读了诗的韵味,读出了诗的抑扬顿挫,同时也受到了美熏陶。实践证明,声像手段的合理运用不仅使学生提高了朗读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揣摩诗人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有时,教师若能发挥自己的声音特点,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融进自己的思想感情,进行配音朗读,那么学生会更易受感染,效果会更佳。也可以不失时机地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在音乐与课文共同交融的审美氛围中,或激越高亢,或轻慢舒缓地诵读,会对诗词有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

  撷取诗词佳句,创设教学情境

  名言佳句,是每首古诗词最亮丽的地方,有人把它比作诗的眼睛,明亮发光,也有人把它比作皇冠上的宝石,它们语意隽永,千古流传。教材入选的诗歌,其中的佳句比比皆是,不妨撷取一二,打上银幕,直接切入,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芬芳的诗苑。

  教《望庐山瀑布》,拎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再打出以下的问题:诗人认为瀑布有三千尺那么长,真的吗?看到气势磅礴的庐山瀑布,诗人想到了什么?抓住诗眼,沿全诗溯源而上,一改按部就班进行教学的旧程序,又激发学生逆向思考,探究全诗,起到了著一字而境界全出的功效。

  动态资料,生动形象

  优美的诗词,与作者所处时代、生活经历、文化底蕴密切相关,作为当代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障碍。教师采用多媒体手段提供有关时代背景的音像资料,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彼时彼地的历史状况、社会动态,既为教学传递信息,铺垫知识;又使学生更好地贴*作者、理解作者。

  学杜甫的《绝句》,可采用多媒体计算机播放安史之乱的史实音像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历史,形象地感知唐朝天宝年间,玄宗骄奢,不理政事;奸臣当道,权倾天下的社会现实。亲眼看到安禄山起兵反唐,潼关失陷,尸横遍野,长安混乱,百姓逃散,田园荒芜的凄惨景象,之后,教师补充描述道:乱世之中的诗人一生仕途多蹇,久盼和*,战乱与饥荒不断,使得杜甫带领一家老小逃到四川成都定居草堂。终于到了战事消散的一天,他感慨万分,写下了这篇不朽之诗,给人一种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无限生机感觉。设置这样的背景情境,拉*了学生与诗人的时空距离,帮助学生产生与诗人思想感情相契合的心理情绪,为学好此诗开了个好头。

  抓住画面指导朗读

  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学得枯燥没劲,效果也不理想。针对小学生的爱美心理特征。我在教学时,抓住画面指导朗读。如,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我自制投影片,但画面上缺少色彩。学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时,就让一名学生上前涂颜色,其余学生在自备纸上画。黄鹂、翠柳、白鹭、青天汇成了一幅色彩鲜艳的画,展现在师生面前,有的学生顿时惊叹:真美啊!;真是美极了!我又适时介绍杜甫写下《绝句》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安史之乱*定了,杜甫的朋友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因此从樟州回到了成都。学生了解了诗人当时的心情,加上色彩明亮的画,朗读这首诗句时,把诗人喜悦之情声情并茂地表现出来了。

《望庐山瀑布》教学3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六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古诗内容,弄懂诗句意思,了解祖国河山的壮美。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描绘的景色,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

  教具准备:庐山风光录像片、计算机、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创情境,引入境

  师:在讲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一部短片。

  (播放庐山美景的录像片)

  师:这儿的山,这儿的雾,这儿的飞流瀑布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使我们不由得想起了李白的那首《望庐山瀑布》。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诗。(板书课题)

  (点评: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让学生感受庐山山水的美,激发学*兴趣。)

  二、知诗人,解诗题

  师: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能说说你对李白这位大诗人有哪些了解?

  生:李白是唐朝人,号清莲居士,字太白。

  生:李白被称为诗仙。

  师:人们对他的诗篇喜爱至极,所以给他这样的称号。

  生:这首诗是李白二十六岁时在庐山的黄岩瀑布写的。

  (点评:课前查阅古诗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既为学*古诗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的品质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课上介绍作者,又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及听说能力,也为理解古诗内容做好准备。)

  三、勤质疑,明诗意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那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究竟是什么样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师:谁愿意试读?

  (学生纷纷试读)

  师:现在,同学们就找自己喜欢的小伙伴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学*这首诗,开始。(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点评: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师:刚才看到同学们学*的非常认真,哪个小组愿意先来汇报,说说你们组学懂了什么?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意思是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升起了紫色的烟雾。远远的看瀑布就像一条河挂在山上。

  生:老师,我们发现李白写了一个错别字,他把“升起”的“升”写成了“学生”的“生”。

  (点评:学生在读懂古诗的情况下,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

  师:同学们快看看,李白是写错别字了吗?

  生:没有,这里的“生”是“产生”的意思,李白是说香炉峰产生了紫色的烟雾,而不是升起了烟雾。

  师:(转向质疑的同学)你明白了吗?那你再来重新解释一下诗句的意思。

  (学生解释诗句)

  师:这位同学善于发现问题,说明他用心读书了,大家要向他学*!谁愿意来有感情的读读前两句?

  (学生纷纷试读,群体练读)

  (点评:指导学生仔细读书,在读中去体会,去感受,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师:谁来说说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说瀑布从三千尺那么高的地方落下来,是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的。

  生:“三千尺”是夸张的说法,应该是从很高很高的地方落下来。

  师:你理解的真好!在古诗中,用来表示数字的“三”“六”、“九”、“千”、“万”等都是虚指,不是实指,一般用来形容很大很大,很多很多,很高很高。那你还知道那些诗句使用了夸张的写法吗?

  (点评:教师巧妙适时地点拨,复*已学的有关诗句,使记忆不断得到强化。)

  生:“危楼高百尺。”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

  生:“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师:大家知道这么多的诗句,真不错!刚才那位同学说好像是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这个“好像”解释了“疑”字。“疑”还有不同的解释吗?

  (点评: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

  生:“好似”。

  生:“可能是”。

  生:“如同”。

  生:“好像是”。

  师:都可以。这瀑布就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多么壮观!自己读一读这两句,想象一下瀑布奔腾而下的气势。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老师范读,学生再次练读)

  师:谁再试试?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读得好!再现了瀑布宏伟的气势。齐读这两句。

  (点评: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读得充分,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师:不错,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何等壮观。这里诗人为什么用上“疑”字呢?

  (板书:疑)

  生:不是真有银河从天上落下来,而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疑”字。

  师:对,这不禁使我们想起了李白的另一首诗《静夜思》中好像也有这样的笔墨:“床前明月光-----”

  生:(一起接背)“疑是地上霜。”

  师:这离奇的想象,大胆夸张的语言,正是李白诗词的特有风格,所以他被世人称为“诗仙。”你还知道哪些李白的诗句具有离奇的想象呢?

  (点评: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注重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及古诗的积累。)

  生:李白《清*调词》中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栏露华浓。”

  生:《望天门山》中:“*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生:《蜀道难》里有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生:《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也是夸张的写法。

  :生:《秋浦歌》中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也是。

  生:还有“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师:看来,同学们课下真是读了不少的诗呀!还有用其它方式来汇报的吗?

  (点评:培养学生学*的自主性,拓展了学生诗文学*的范围。)

  生:老师,我们组是用绘画的方式。

  师:来,展示一下你们组的画。

  (教师将画贴在黑板上)

  师:请你们小组来描述一下你们的画。

  (点评: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生:(指着画上的景物)这是“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这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大家看,这幅画画得美不美?

  (生齐答:“美!”)

  师:那么大家就带着这种美美的感情把这首诗读一遍。

  (学生有感情齐读)

  四、想画面,悟诗情

  师:大家读得真是太好了!在你读这首诗时,你的眼前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见了一个珍珠串成的帘子。

  生:我看见瀑布闪着银光,从高高的山崖上飞泻而下!

  生:我看见青山衬着绿水。仿佛两条蓝绿相间的带子。师: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这景象?

  放瀑布的录象

  (点评:用多媒体出示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同时加上配乐朗读,再次让学生去领略,去感受景美、语言美、情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师:什么感觉?

  生:雄伟!

  生:壮丽!

  生:气势磅礴!

  师:现在,你面前就是庐山的瀑布,你们想不想做一回小诗人,也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学生有感情背诵)

  (点评: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录像片中真实的庐山瀑布,让学生入情入境,真正的做到了感情朗读。)

  生:老师,他站的位置不对。李白是望庐山瀑布,他离瀑布那么*,怎么能看到瀑布的全身呢?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那么你到前面来给大家吟诵一下。

  (该生摇头晃脑地吟诵)

  生:老师,我们组想给大家吟唱这首诗。

  (一生唱,两生随音乐翩翩起舞)

  生:我觉得他们选的这个乐曲不适合这首诗,咱们以前还学*过一首七言的乐曲,更适合这首诗。我想给大家唱唱。(全班学生有感情的吟唱《望庐山瀑布》)

  (点评: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乐曲吟唱古诗,说明他们已经体会到了诗人当时的心情。)

  五、迁移运用背诗文

  师:(由衷地赞美)瀑布不但看起来美,吟诵起来美,唱起来更美。你们还找到了哪些描写瀑布的诗句呢?

  (点评: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及古诗的积累能力,使课内学到的知识延伸到课外,扩大了信息量。)

  生:徐凝的《庐山瀑布》中有一句“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生:张九龄的《湖口望庐山瀑布》中有一句“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生: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有一句“挂落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生: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还有一句“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师:看来大家课下真是下了不少功夫!我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你们一定更加喜欢瀑布了。但愿有一天咱们师生能共同站在瀑布脚下吟唱这首《望庐山瀑布》。

  总评:

  汤洋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学生学*的积极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注重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

  打破传统古诗教学模式,提高了古诗教学质量。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打破常规,改革古诗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课堂上,由庐山风光的短篇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古诗。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二、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学*

  1、自学时间充分。

  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学生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写写画画,动手查,同桌还可以商量商量,学生学得主动,的确有所收获。

  2、质疑环节落实

  在汇报了读懂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而且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

  3、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古诗。

  这样的安排彻底放开了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方式学*,真正体现出对学生尊重,体现出教为学服务的思想,课堂气氛热烈。

  三、创设情境,以读为本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老师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如,老师的配乐范读,投影打出的画面,录像片中真实的庐山瀑布,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开了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与此同时,老师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配画加上动作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老师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读”,让读得不够的学生再读,重现了群体活动,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四、加强了课内外的结合

  课堂上启发学生互相交流查阅资料的收获,不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对学生终生有益。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优选【10】份(扩展5)

——《望庐山瀑布》的优秀教学设计 (菁华3篇)

《望庐山瀑布》的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会认“庐、瀑、炉、疑”四个生字,会写“炉、流、银”三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会写“炉、流、银”三个生字。

  教学难点:

  1、感悟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2、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教学方法:

  读悟结合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许多乐趣,发现许多秘密。今天我们学*17课——《古诗两首》。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教师:同学们,我们都学过李白的哪些古诗?(学生回答)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再学*一首李白的古诗(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

  要求读正确。

  三、再度古诗。

  要求读流利。

  四、识记生字。

  1、默读古诗,边圈生字,边识记生字。

  2、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庐山瀑布香炉疑问紫烟流水银河

  面对权威,我们要有怀疑的精神。

  庐山瀑布好壮观!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适时做指导)。

  4、文中识字(学生再读古诗)。

  五、感悟古诗。

  1、读一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教师适时做指导——学生练读,小组合作读——教师范读——学生再练读,教师适时指导朗读——配乐入情入境读古诗。

  2、看一看:边读边看插图,感知诗句的意思。

  3、议一议:与同桌交流古诗所描写的景象,然后全班交流。

  4、问一问: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同学之间讨论、解疑,教师作点拨、讲解。

  5、背一背: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六、指导写字

  学生仔细观察“炉、流、银”三个生字,说书写要点,学生对照前面的范字进行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己进行对照——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教师适时示范讲解——学生再次与范字对照自己写的字,进行修改,尽量写到范字那样美观。选“流”字对学生进行字理教育(因为学生容易把这个字写错)。

  七、积累运用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学生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李白

  香炉生紫烟

  瀑布挂前川

  飞流下千尺

  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的优秀教学设计2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第三册第十七课《古诗两首》之《望庐山瀑布》

  二、教材简析:

  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

  三、学情简析:

  随着市小语会诵读经典系列活动的开展,株洲市的二年级小学生均可以背诵二十首左右的古诗。《望庐山瀑布》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能够背诵,但是对诗意不能完整把握,诗人的情感和诗中的意境学生更是知之甚少。

  四、设计思路、

  1、反复吟读,是本诗教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吟读,让学生理解诗意,领悟诗情,体会诗境。

  在本课设计时,吟读古诗是贯穿全课的主线。首先引导学生多次试读古诗,要求读准生字字音,达到初步感知诗意的目的;接着让学生根据诗句想画面,因势利导学生逐句品读古诗,准确把握诗意;在学生充分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再创设情境,让学生换位诗人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中的意境,再次深情吟诵。当学生对这首古诗有了较深刻的感悟,再引导学生向传统的吟诵形式挑战创编其他新颖的古诗朗读形式,既可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又在潜移默化一种背诵古诗的方法,同时学生再次愉快地与古诗握手,又一次细细地品味诗中的古韵。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首先教师创设情境,把学生带进了风景优美的瀑布所在地庐山。生动的画面,动人的音乐,优美的讲解,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的心弦被扣动,思维被激活,激发了学生主动学*的兴趣。紧接着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浮想联翩,心驰神往。他们对于古诗中的画面都能根据自己的感悟说出一二,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诗句边想画面边理解诗意,过渡无痕,如行云流水,学生对诗意的探究却是水到渠成。当孩子们对瀑布充满期待时,再展示声色并举的瀑布图片,学生的情感再次受到强烈的震撼,此时学生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站在瀑布前的吟诵如痴如醉。全课老师恰当的语速,优美的态势,动人的音乐也让课堂古味盎然。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学完李白写的《望庐山瀑布》,学生已经喜欢上大自然这道壮丽的风景了。教师趁热打铁推荐并绘声绘色地范读现代作家叶圣陶写的《瀑布》,激发学生搜集、背诵其他关于描写瀑布的诗文兴趣。引导学生扩大阅读范围,积累语文素材。

  五、教学目标:

  1、通过查找资料初步了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积累李白的古诗。

  2、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认识庐、瀑、炉、疑四个生字。

  3、通过学生反复吟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人情感,体会诗中意境。

  4、极力营造古诗学*氛围,激发学生学*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

  六、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七、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意境。

  八、教学准备:

  (学生)查找李白的资料,积累李白的诗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一个。《瀑布》资料每生一份。

  九、教学过程:

  (一)渲染意境,激发兴趣。

  谈话: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优美。

  1、提问:你们去过庐山吗?谁能说说庐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认识庐字)

  2、师述:庐山是个风景秀丽,令人向往的地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庐山的美景。(播放庐山录相)

  3、提问:庐山的风景让我们如痴如醉,刚才的画面中给你映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4、师述:唐朝诗人李白就曾被这里的瀑布深深的震撼,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这首诗。

  (二)理解诗题,知晓诗人。

  1、齐读诗题,书空瀑字,理解望字。

  2、交流资料,了解李白。

  (三)、试读古诗,初知诗意。

  1、师述: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那么诗人李白笔下的瀑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自己试着读一读吧!

  2、学生多次试读。(请男生读,女生读。全班齐读。)

  3、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诗意。

  (四)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1、师述: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2、学生畅所欲言根据诗意所联想到的画面,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随机板主题图。)

  3、学生多次朗读,不断增加脑海中的画面。

  4、师生齐诵,再现诗中的壮观景象。

  (五)再读古诗,领悟诗情。`

  1、展示瀑布的景观,学生即兴描述瀑布的形状,激发学生热爱赞美之情。

  2、体会诗人情感。

  提问:这样极具震撼力的瀑布前,诗人李白会想些什么呢?他的心情怎样?

  3、换位诗人,再读古诗。

  请学生带动作表情读古诗,读出诗人的情感。

  (六)唱读古诗,细品诗韵。

  1、师述:瀑布雄奇、壮丽,李白的诗同样气势磅礴,耐人寻味。一首好诗不仅可以反复吟诵,还可以谱曲歌唱,变着花样诵读。

  2、学生小组合作,创编新颖的古诗读法。

  3、学生展示个性化读法,欣赏《望庐山瀑布》的歌曲。

  (七)延读《瀑布》,引导积累。

  1、点拨古诗的重要学法:反复吟读。

  2、拓展延读《瀑布》。

  (1)师述:瀑布是大自然中壮丽的景观,古往今来,不只是李白,还有许多诗人作家看到壮观的瀑布都挥毫泼墨写下了一篇篇好文、好诗,这里老师给大家推荐一首叶圣陶老爷爷的新体诗。

  (2)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之诗中画面。

  (3)学生自由朗读,找出喜欢的句子反复朗读、背诵。

  3、布置课后作业:找找关于描写瀑布的其他诗和文读一读,背一背。

《望庐山瀑布》的优秀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倡导我们要着手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我确定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学会望、庐、炉、疑四个生字,理解诗句内容,能想象诗文所描绘的情境,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在教学中,合理利用电教手段,通过自主学生字,指导朗诵,分组合作学*。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朗诵能力,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3、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好奇心和学*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这首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点拨,之后让学生去读悟,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要求不宜过高,不搞字字落实,只要能说出诗意即可。

  【教学环境与资源】

  我校身在农村,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学生的认知有限,对于教学活动有很大的难度。就本课中出现的瀑布而言,学生很难联想到瀑布的雄伟与美丽,而我校远程教育资源的开通,弥补了这一点的不足。这节课我利用远程教育模式二中的课件资源,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瀑布的雄伟与美丽,在学生的脑海中先形成一个具体的瀑布形象,为感受诗中的瀑布做了良好的铺垫。除此之外,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我还利用flash动画,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

  【相关教学资源选择】

  多媒体计算机及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谈话

  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抓住五、一黄金假日的旅游热潮,引出庐山,(出示课件)欣赏庐山的美丽景色,了解庐山,(庐山在我国江西省北部,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在最短的时间里拉*学生与庐山的距离,为揭示课题做准备。

  二、揭题,解题

  1、揭题:

  过渡引入: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的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

  ⑴齐读诗题《望庐山瀑布》: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些关于李白的生*知识呢?

  学生:自由谈。

  ⑵你们真行,谁想当小诗人,给大家背诵一首你所知道的李白的诗。

  学生:争当小诗人背诵自己知道的李白的诗篇。

  在最短的时间里拉*学生与李白及李白诗歌的距离,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吟诵诗歌、当小诗人的快乐。

  2、解题:

  ⑴过渡引入:

  真不错!咱们班的小诗人越来越多了。唐代大诗人李白,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学*白的这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⑵谁来说说古诗题目的意思?

  学生:解释诗题。

  ⑶什么是瀑布?(师生交流)

  想看吗?那我们就一同来欣赏一下吧!(出示课件)

  看了瀑布你们有什么感受?(师生边看边交流)

  通过瀑布视频使学生初步形成一个具体的瀑布形象,从而与我们古诗描写的对象走*一些。

  三、扶放结合,自主学生字

  1、过渡引入:

  同学们的感受真不少!那么大诗人李白,面对庐山的瀑布又是怎样用诗句来形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把诗句读通顺。

  生:初读全诗,自学生字。

  2、我们来认一认生字吧!(出示课件)

  ⑴读准字音。

  ⑵识记生字。

  ⑶自读和生字有关的词。

  ⑷开火车、巩固生字。

  培养学生自己学*的方法;同时利用开火车的小游戏来巩固识字。

  四、读读诗,指导朗读

  1、字词,大家认读的都很棒,那古诗呢?谁愿意给大家朗读一下。

  生:读。

  2、谁想当小老师,来评一评他读的怎么样?应该怎样读?

  师生合作,共同总结朗诵古诗的方法。

  3、(出示课件)欣赏范读,伴乐练读,指名读,师生共读。

  通过范读录音培养学生正确朗诵诗歌的*惯。范读之后利用配乐练读来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使练读的效果更好。

  五、抓重点词句想一想,悟一悟

  1、过渡引入:

  大家读的很棒,接下来我们分组合作学*自己喜欢的诗句好吗?哪个小组想学*第一句

  (课件出示:合作学*要求,目的是让学生在合作学*过程中有目的性)

  在合作学*的过程中,先读读对应的合作要求,注意按要求完成任务,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可以请老师帮助。

  2、合作探究:

  ⑴小组内讨论交流,相互解疑。(生)

  ⑵全班交流汇报(生)(出示课件)教师适时点拨。

  利用flash动画,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

  3、大家的汇报太精彩了,整首诗连在一起,你能说的怎么样,下面同桌之间来练*说一说:

  学生:练说、指名说。

  师:你们太棒了,把大家的成果交汇在一起,说出了整首诗的诗意。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学生:质疑。

  师:学*了《望庐山瀑布》,你的感受又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说。(板书:)

  4、感情朗读:

  师:庐山的瀑布雄壮而美丽,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情,齐读这首古诗,同时找出全诗中最能突出瀑布磅薄气势的诗句。

  ⑴指名读。

  ⑵比读。

  ⑶全班齐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本环节重在培养小组合作学*能力,合作探究的学*方法,以及品读佳句,积累佳句的*惯。

  六、小结

  师:古诗学懂了,你们想过没有,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呀?

  学生:自由说。

  七、背诵古诗

  师:这么美的诗篇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可以加上你自己的动作,看谁最棒。

  学生:自由练背。

  师:现在谁想当当背诵小标兵,为我们有感情地背一背这首诗?

  这样一来,学生能在反复训练中体会到吟诵诗歌,当小标兵的成就感,同时更好的内化语言。

  八、延伸拓展

  赞美瀑布的诗句很多,古代有李白,现代有叶圣陶,今天老师把叶圣陶先生的小诗《瀑布》也带来了,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赏读这首小诗,找一找两首小诗的哪些诗是相似的?(出示课件)

  目的是让学生都来做一个发现者,让他们体会到成功和喜悦,并且积淀了语言素材,让孩子们迷上诗歌,可谓一举多得。

  师:同样是描写瀑布的诗,我们的诗仙李白仅用短短28字就高度凝练地将瀑布那雄伟的气势描述了出来,真是功力不凡。最后,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背诵这首传世佳作吧!(生全体背诵。)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香炉紫烟

  见瀑布前川雄壮而美丽

  飞流三千尺

  感银河落九天

  【学*效果评价】

  本学期我校新开通了远程教育资源,希望其能更好的服务一线教学活动,作为一线教师,我感受颇深。在以前的教学中,低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但思维能力欠佳。在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抽象的、较难理解的内容,掌握起来很困难。所达到的预期效果有时不尽如人意。而远程教育资源的开通,犹如春雷,为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带来了新的契机。通过对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方便了教师的教学活动,能够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从学生的学*动机和效果看,在原有的课堂教学基础上都有了新的提高。

  我所执教的《望庐山瀑布》一课就能充分体现远程教育资源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瀑布视频,初步让学生感受瀑布的雄伟与美丽,在学生的脑海中先形成一个具体的瀑布形象,为感受诗中的庐山瀑布做铺垫。除此之外,我还利用flash动画,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在理解诗歌意境之后,使学生们能够更有力读出气势,达到变感情朗读为有创造性的朗读。从学生的学*效果看,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较之以前容易多了,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很好。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优选【10】份(扩展6)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菁华9篇)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领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到诗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江西的庐山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风景与文化胜地,在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我们就欣赏了庐山云雾那千姿百态、变幻莫测仙境一般的奇幻美景,还记得吗?背诵一段吧。(师引读: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2、古往今来,庐山不知引发过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怀和灵感,写下无数歌咏诗篇,今天,我们要学*一首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

  3、和老师一起写诗题。注意瀑的写法。

  4、介绍诗人:这首诗的作者是我国唐代诗人李白。(板:唐李白)。

  5、齐读课题及朝代、作者

  二、初读感知:

  1、在没读古诗之前,先认识课文里的两个小老师,一个是生字拼音,一个是插图,请同学们在拼音老师的帮助下把古诗读通顺,准确。

  2、学生自由读

  3、现在我来考考大家,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两人读(评:字正腔圆,有点诗人的味道)

  4、正音:别的我都不担心,就这几个翘舌音字“尺”“照”“生”“川”“直”“是”,翘舌音读准,诗的味道才正。齐读(不抢拍,不错字)

  5、嗯,音读准了,味道很正了,我再来考考你们,如果我去掉拼音这个小老师,你还能读得准吗?一块来试试,生齐读

  6、不错不错,为你们竖一个大拇指,但是你们还别高兴得太早,知道吗?古人读诗都是竖着读的,而且还摇头晃脑,很陶醉的,我们也来做一回李白,摇头晃脑读一读吧。

  7、竖着出现的诗句都能被同学们读得这么好,我们再提高点难度,看你们还行吗?加上线,加斜线是什么意思?试一试。(声断气不断)指名读,分组读。

  8、有节奏了,更像诗人了,接下来看你们敢不敢读了,我把词语去掉,敢吗?

  9、怎么办?这也难不倒你们,我得再增加点难度,这一次,我不仅要去掉词,还要去掉句了,谁来读?

  10、我就不信考不倒同学们,这下我要使出绝招了,看大屏幕,还行吗?

  两名同学背诵,全班背诵。

  三、理解诗意。

  1、引:这么快就全班都背下来了,以前还从没这么厉害过呢,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要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秘密就要坐好听,仔细地听,认真地听,这个秘密就是――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诗人,现存诗篇900多首,被后人尊为“诗仙”古人作诗,也是有流派和风格的,李白属于浪漫主义风格,很善于运用神话传说,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生动的比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之前,我们也学*了李白的一些诗,能背出几首?背两句也行。指名背。

  自古以来赞美庐山风光,庐山瀑布的诗很多,可为什么独独李白作的这首《望庐山瀑布》千古传诵呢?这是今天这节课要重点研究的问题,我们得请另一个小老师来帮助我们理解诗意了。

  2、出示文中插图,大家只须仔细观察,发挥想象就能从图中找到诗意。和前后同学一起说说诗意,不明白的地方在书上记个问号。

  理解第一句:日照香炉生祡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①香炉:香炉峰。紫烟:紫色的云雾。

  ②红日照在香炉峰上,香炉峰云雾缭绕,就像生起了紫色的烟雾。

  想象一下这云雾缭绕,青山、红日、紫烟就组成了一幅庐山美景图,你希望到这紫色云雾缭绕的仙境一般的地方去游览吗?带来这样的心情来读读。

  ⑴读后评价:看来你真像是生活在香炉峰的仙人了。

  ⑵再指名读:听出来,这个“生”很重要,紫色的云雾仿佛是从一个顶天立地的大香炉里燃起的缕缕烟雾,把山把雾写活了,李白真用这个字真妙!

  ⑶齐读。

  ⑷图画还告诉我们“遥看瀑布挂前川”是什么意思?

  遥看:远远地望,照应了题目中哪个字?你觉得远看瀑布像什么?像(白布静静垂挂在山前)。

  “挂”是谁这么神奇,这么大的力量,把这么壮观的瀑布挂在青山之上?(大自然)

  ⑸这么磅礴的瀑布,被李白这么轻轻地“挂”了起来,这个“挂”字妙不妙?

  ⑹齐读这一句。

  小结:这句诗中,李白藏着一种精心安排的动静对比,放眼望去,香炉峰的山色本无太大的变化,李白用了一个“生”字,让他动起来,具体入微的写出了香炉峰在清晨阳光的照耀下,所展现的迷人色调。而那奔泻不息的瀑布,李白却非要用一个“挂”字让他安静下来,静静地挂在山前。看似寻常,实际蕴藏了世人多少精心的构思啊!

  理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①引:瀑布从高达*1000米的香炉峰上倾泻下来,可是李白觉得它似乎是天上而来,于是他又加了两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被称为描写瀑布的千古名句。

  ②指名读:评:特别欣赏你把“三千尺”读了重音,让我们感觉瀑布的确很高。

  评:“飞流直下”还可以读得更快一点,更好地表现瀑布一泻千里的气势。

  评:“落”读得好啊,从那么高的地方一下子掉下来,很有力度。

  ③这“三千尺”真的有三千尺吗?用这个数字李白想说明什么?(瀑布很长,山很高)简直就是从天上飞涌而来。

  ④李白可是善于用这样很大的数字来夸张的高手,在很多诗里,他常用这样的数字来表现一个事物,出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情。

  飞流直下三千尺,李白还不过瘾,还是觉得瀑布奔涌倾泻的气势还没有痛快地写出来,于是他又来了一句:疑是——

  ⑤出示银河图片。见过银河吗?银河是宇宙中无数的星星组成,晴朗的夏夜清晰可见,传说中牛郎和织女就是被银河分开不能相见。理解“九天”:传说天有九层,也叫九重天,九天就是天的最高处,“九霄云外”

  再读这句诗。这是九天之上的银河落到了人间呢?还是一泻千里,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呢?李白已经分不清了。诗句中哪个字告诉我们,他已经恍恍惚惚了?“疑”

  李白知道眼前的不是银河,却有分明觉得这磅礴的气势明明就是银河!他把银河来了一个大翻转,从橫向变成竖挂,从“九天”落到了“庐山”。这奇特的想象令我们拍案叫绝:“好诗,真是好诗啊!”果然是诗仙李白啊!于是这两句就成了描写瀑布的千古名句!

  再读读这句诗。

  ⑥现在你站在*第一大瀑布黄布树瀑布前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吟诵——

  现在你又来到了世界第一大瀑布尼加拉瓜大瀑布下面,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吟诵——

  2、品读了诗句,欣赏了瀑布,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庐山瀑布呢?指名说。再带着你的感受来朗读全诗。

  李白的这首庐山诗问世以后,众多诗人仍然把庐山当作描写对象,但是却很少再有人专写庐山瀑布了,看来,如果真的有人再写同庐山瀑布的话,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四、迁移运用

  1、李白写的这首诗无人能超越,我们可以将它来一个魔术,将古诗改写成篇写景的小美文,题目也叫《望庐山瀑布》。

  2、大屏幕显示: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远远望去,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前。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银河之水自九天而降。

  3、我来读句子,你们来读读相对应的诗句。

  4、没有老师的帮助,你能自己说说诗的意思吗?

  出示:太阳_____,升起____。

  远远望去,_______

  水流从_______。

  好像是_______。

  5、谁愿意读读你填好的美文?

  五、学*写字。

  引:古人讲究书画合一,画、诗、字相得益彰。接下来我们就来学*写这首诗中的三个生字。

  出示:紫尺疑

  观察字形,找出关键部分或者关键笔画。

  师范写,学生描红。

  抄写整首诗,注意行款整齐,大小匀称。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2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语文的主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望庐山瀑布》是一首千古传颂的唐诗佳作,其语言美,诗中绘的景物更美。在教学中,应通过启发想象、美读品味、绘画面等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庐山香炉峰的优美和庐山瀑布的壮美,感受语言文学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美、创造美的情感。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

  (3)通过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理解诗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美。

  教学重点:想象诗中绘的景象,感受庐山瀑布的美丽与壮观。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课文,并启发想象、美读品味、描绘画面。

  [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

  一、联系旧知,复*导入。

  1、教师启发:唐代大诗人李白被世人尊称为“诗仙”,他写的诗想象丰富,气魄雄伟。意境瑰丽神奇!以前,我们也学过不少李白的诗。现在有哪位同学能背一两首给同学们听呢?

  2、指名背诵李白的诗。

  3、很好!刚才同学们所背诵的诗,有的是我们曾一起学过的,有的是同学们自己从课外书上学来的。看得出,大家都很喜欢李白的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他的一首流传千古的名篇。

  4、板书:《望庐山瀑布》

  [“语文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教师从学生的课内学*及课外阅读的收获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联系旧知,了解李白的作诗风格,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并通过背诵李白的诗篇,感受李白诗文的优美。从而为理解庐山香炉峰神奇美丽和瀑布的壮美作好铺垫。]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了,想想以前我们学*古诗的方法,谁来说一说,今天这首诗我们准备怎么学*呢?

  2、学生发言。

  3、归纳学生发言(读、思、背)

  4、初读古诗,提出要求;

  (1)、把诗文读流利正确。

  (2)、对照注释,和字典、词典。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3)、把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当今的社会是个学*性型的社会,一个人必须树立终身学*的理念和愿望。教育和培养学生,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还要教育学生学会学*。只有不断地学*,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竞争和需要。而学会学*,最主要的是学会学*方法。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反思和总结学*的方法和经验,可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能力,为有目的、有方法地进行自主学*铺开道路。]

  三、小组合作学*:

  1、互读古诗,相互评议(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有什么建议)。

  2、相互合作,说说诗句的意思。

  3、讨论比较,谁说的更好,更切合诗意。

  4、把全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合作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与人交往的能力及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这个环节,“说”是学*的主线,是让学生通过说来表达自己通过自主学生对待这首诗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来绘庐山的美丽。同学之间相互评议也是说,是针对别人的发言提出自己的主观见解和不同看法。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实践便于学生掌握与人相处和交流意见的经验,懂得必要的礼节,体会“集思广益”的内涵,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

  四、交流汇报,学*诗文。

  1、赛读古诗,读出节奏感、重音和停顿。

  (1)指名读全诗。

  (2)同学评议。

  (3)你们觉得该怎样来读这首诗。

  (4)学生发表自已的看法,并说出理由。

  (5)赛读全诗。

  2、全班齐读古诗。

  3、理解诗文意思。

  (1)各组汇报对每一句诗文的理解。

  (2)说说你是怎样得出这种理解的。

  (3)全班交流评议。

  (4)并指导理解“三千尺”中的“三”和“落九天”中的“九”不是实指。而是夸张,形容瀑布因为高而显得壮观。

  (5)试着把全诗的意思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指名说,再评议,只至完善。

  4、提出仍然没有弄明白的问题,大家帮助解决。

  [交流是对学生学*成果的展示和肯定,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得到充分的体现,并对学生的学*情绪起到积极地鼓励和鞭策作用。还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小组内所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全班交流,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碰撞,相互之间获得启发,实现资源共享。]

  五、感情朗读,想象画面,体会庐山之美。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边读边想像诗中的绘的画面。

  2、指名说一说自己所想到的画面。要突出瀑布的高与香炉峰的美!

  3、把想像中的画面画下来,并涂上色彩。

  4、展示学生的画,评议画得好的作品。

  [注重听、说、读、写以及思与画的综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知识、能力和情感的整合,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是综合性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六、背诵古诗,总结全文

  1、庐山的美丽让我们心旷神怡,庐山的壮观使我们无限向往,下面就让我们闭上眼睛,背一背这首古诗,再一次感受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吧!

  2、全班齐背全诗。

  3、今天我们学*了《望庐山瀑布》这一课,通过学*,你们都有了哪些收获呢,谁愿意告诉大家?

  4、指名发言。

  5、今天的作业由你们自己来决定,下面就请你们为自己设计一份家庭作业吧!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一种*等的角色让学生谈谈学*的收获。在布置作业方面,放弃了教师钦定作业的成规,而是以民主的态度,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一份作业,让学生对待学*更有了一种自主的感觉和空间。有的学生想到了要继续给课文配上精美的图画,有的学生有用自己的话把诗文的意思写出来,还有的学生想到了回家后要继续搜集和自学李白的诗篇……]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评析]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学*是一个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教师通过营造民主、*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去探索,去体验,去感悟,方能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不断地生成和完善,同是培养起探究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本课的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本课学*的内容和要点。

  2、情感目标:

  ⑴ 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⑵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通过网络参与学*活动,培养学生借助网络自主学*能力和电脑操作能力。

  3、技能目标:

  ⑴ 掌握古诗的学*方法。

  ⑵ 能通过网络进行实际操作。

  ⑶ 结合网络资源,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积累了较多的唐诗,包括李白的诗。

  2、学生具有一定的电脑操作能力,能进行网上查询和阅览。

  3、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字输入能力,会用“智能ABC”打字。

  4、学生具有一定的文件操作能力,能打开、保存、发送文件。

  【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的第一环节是“音像点播,情境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现各类瀑布的录像、图片、声音、文字,直观欣赏瀑布的壮美,为学*古诗《望庐山瀑布》铺设了一个良好的学*情境。第二环节是“理解感知,精读悟境”。借助网络阅读课件以理解“字义──词义──句义”的逐步学*法,小组合作学*古诗,理解古诗意思。并采用网络“复读”、“示范”模块的录音方式,让学生进行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律的自听自练的朗读训练,体会古诗蕴含的.美妙意境。第三环节是“课外延伸,读写训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进行网上阅读与写作训练,巩固教学内容,增强学生读写能力。第四环节是“网上交流,全课总结”,通过网络实现人工互助、生生互助,进行网上交流本课学*心得,结束本次网络阅读课。

  【选择媒体】

  本课是多媒体网络教学,整个教与学的过程都在网络情境下进行的。

  【教学流程】

  一、音像点播,情境导入

  1、师引言:我们祖国地大物博,风光秀丽,有的是名山大川、奇松怪石、*湖飞瀑等。而瀑布更是大自然的一大奇景,课前,老师已在网上为同学们收集了各类瀑布的录像、图片、文字等,请同学们进入“音像点播”自由欣赏。

  2、学生动手操作进入“音像点播”模式,自由点击“瀑布一”、“瀑布二”、“瀑布欣赏”链接,欣赏各类瀑布的壮美气势。

  3、交流:欣赏后你有什么感受?

  4、师导入语:是啊,大自然的瀑布真是太神奇了,位于我国江西省的庐山瀑布更是别有一番风味。素有“诗仙”之称的唐代诗人李白看了也不由为它创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望庐山瀑布》。(师点击庐山瀑布图,展示图、文)

  5、学生通过网络欣赏庐山瀑布风光图,听古诗网络录音范读。

  二、理解感知,精读悟境

  1、网络互助学*,理解诗义

  ⑴ 师提出要求:借助网络阅读课件,小组合作学*,以理解“字──词──句”的逐步学*法,掌握诗句意思。

  ⑵ 学生动手操作进入“理解感知”模块,小组合作学*,通过网络自学古诗诗义。

  ⑶ 检查交流:你对古诗理解了哪些?还有什么疑难之处?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引导学生点击相应的字、词、句的链接,巩固诗义理解。)

  2、网络录音操作,精读悟境

  ⑴ 师过渡语:这么绝妙的古诗用精彩的朗读加以表现,让我们带上耳麦,进入“语言复读”模块,借助网络录音进行古诗的自听自读的朗读训练。

  ⑵ 学生动手操作,进入“语音复读”环节,师引导学生掌握“声音──录音机”的使用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复读”、“示范”模块自听自读自录。

  ⑶ 学生自由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录音朗读训练,师巡视指导检查。

  ⑷ 师通过网络录音检查学生朗读,评议纠正朗读,表扬表现出色的同学。

  ⑸ 再现庐山瀑布壮丽景象图及诗句,有情齐读古诗,用朗读体现诗句表现出来的美好意境。

  ⑹ 交流:学了古诗,你有什么体会?

  三、课外延伸,读写训练

  1、师过渡语:瀑布美,文字妙!让我们进入精彩纷呈的 Internet 世界,更深更广更直观地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品尝渊源流长的唐诗宋词。

  2、学生动手操作进入“网上阅读”模块,自由选择点击四个链接“*庐山网”、“中华名瀑网”、“唐诗宋词”、“新浪搜索”进行网上阅读与赏读。

  3、师提出作业要求:根据网上阅读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容,自拟题目,进行网上小练笔。

  4、学生进入“作文上传”模块,进行网上作文训练。

  四、网上交流,全课总结

  1、师过渡语:我们尝试利用网络阅读资源进行了古诗《望庐山瀑布》的学*、网上阅读和网上作文的训练,对这节课的学*相信同学们一定很有心得,让我们一起进入“网上交流”模块,畅所欲言。

  2、学生动手操作进入“网络交流”区,在“我想说”中输入文字,通过“我想看”查看别的同学的学*心理,进行生生网上交流。

  3、师总结:多媒体网络给我们的学*提供了新的天地和广阔的视野,相信同学们在这样优越的高科技时代,学*生活会更为精彩。

  4、按“退出”键退出,结束本次网络阅读课。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4

  一、谈课题

  1、师:庐山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本学期我们学了一篇和庐山有关的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令人流连忘返,有谁知道庐山还有哪些景物也吸引着四方的游客。

  2、师述:是啊,唐朝诗人李白就曾被庐山的瀑布深深的震撼,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篇《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并指导生字)

  3、谁来读课题。

  4、师:“望庐山瀑布”中的“望”为什么要读重音?

  5、一起读。

  二、知诗人

  师: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能说说你对李白这位大诗人有哪些了解?

  生:李白是唐朝人,号清莲居士,字太白。

  生:李白被称为诗仙。

  师:人们对他的诗篇喜爱至极,所以给他这样的称号。

  生:这首诗是李白二十六岁时在庐山的黄岩瀑布写的。(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大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艳万丈长。”世人又称为“诗仙”。)

  三、读

  1、你们知道的可真多!那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究竟是什么样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

  2、请一组中的四个同学开火车一人读一句。评价一下他们读得怎么样?再读。

  3、我们读的时候究竟应该怎样停顿呢?再读(自己练一练)

  4、咱们全班一起读。

  四、解

  1、别看这首诗只有二十八个字,它可为我们描绘了不少的景物,请大家用笔在书上圈一圈。

  2、短短的一首诗就为我们描绘了这么多的景物,难怪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中展示的一幅幅壮美的画面,让张老师也忍不住要读一读,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你的眼前仿佛浮现了哪些画面?

  (1)、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你从哪儿知道的?

  你们读了这一句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谁能联系这句诗,说说你所看到的?

  说得真精彩,能通过朗读表达你内心的感受吗?(男生齐读)

  (2)、你还看到了什么画面?

  其他同学有什么样的感受。

  你说的太好了,能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吗?还有谁想读。

  喜欢这句话吗?女生齐读。

  3、诗人笔下的庐山瀑布真是雄伟壮丽,让我们一起去感受。

  五、品

  读着这首诗不仅让我们感受到瀑布的美景,也体会到李白用词的巧妙,你最欣赏哪个词?

  生:老师,我们发现李白写了一个错别字,他把“升起”的“升”写成了“学生”的“生”。

  师:同学们快看看,李白是写错别字了吗?

  生:没有,这里的“生”是“产生”的意思,李白是说香炉峰产生了紫色的烟雾,而不是升起了烟雾。

  师:(转向质疑的同学)你明白了吗?那你再来重新解释一下诗句的意思。

  (学生解释诗句)

  师:这位同学善于发现问题,说明他用心读书了,大家要向他学*!谁愿意来有感情的这两句?

  生:老师,银河是不是神话中说的,把牛郎、织女分开的那条河?

  生:我奶奶告诉我,银河是天上的一条大河。

  师:银河实际上是由许许多多的恒星组成,在民间传说中它是天上的一条大河。

  生:“九天”什么意思?

  生:我知道,“九天”是指很高的天空。

  师:古时传说地狱十八层,天有九层,“九天”就是天的第九层,是最高处。在古诗中,用来表示数字的“三”“六”、“九”、“千”、“万”等都是虚指,不是实指,一般用来形容很大很多很高。文中有个词也是这样的用法。我们以前有没有学过这样的词句?那你还知道那些诗句使用了夸张的写法吗?

  生:“危楼高百尺。”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

  生:“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师:大家知道这么多的诗句,真不错!刚才那位同学说好像是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这个“好像”解释了“疑”字。“疑”还有不同的解释吗?

  生:“好似”。

  生:“可能是”。

  生:“如同”。

  生:“好像是”。

  师:都可以。这瀑布就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多么壮观!自己读一读这两句,想象一下瀑布奔腾而下的气势。

  师:谁再试试?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读得好!再现了瀑布宏伟的气势。齐读这两句。

  师:不错,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何等壮观。这里诗人为什么用上“疑”字呢?

  生:不是真有银河从天上落下来,而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疑”字。

  师:对,这不禁使我们想起了李白的另一首诗《静夜思》中好像也有这样的笔墨:“床前明月光—————”

  生:(一起接背)“疑是地上霜。”

  师:这离奇的想象,大胆夸张的语言,正是李白诗词的特有风格,难怪他被世人称为“诗仙”。

  4、师:现在,咱们也来做一回小诗人,吟诵一下这首诗。

  六、想

  1、师:大家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这美妙的景象?(放瀑布的录像)

  2、此刻你就是诗仙李白,站在了这美景面前,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3、他只是在赞颂庐山瀑布的美景吗?他还想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板书:热爱祖国河山)

  4、让我们也带着这种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来读一读。一组读一行

  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

  齐读

  带上感情起立读(配乐)

  七、延伸

  1、庐山瀑布的确令人神往,许多诗人都对它钟爱有佳,你们*时积累了哪些描写瀑布的诗句呢?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徐凝的《庐山瀑布》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张九龄的《湖口望庐山瀑布》“

  “挂落三百丈,喷壑数十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2、师:(由衷地赞美)瀑布不但看起来美,吟诵起来也美,我想唱起来就更美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八、深化拓展,选择作业。

  用你手中的画笔把庐山瀑布的美景画下来,然后再为你的画配上一段优美的文字。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本课学*的内容和要点。

  2、情感目标:

  ⑴ 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⑵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通过网络参与学*活动,培养学生借助网络自主学*能力和电脑操作能力。

  3、技能目标:

  ⑴ 掌握古诗的学*方法。

  ⑵ 能通过网络进行实际操作。

  ⑶ 结合网络资源,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积累了较多的唐诗,包括李白的诗。

  2、学生具有一定的电脑操作能力,能进行网上查询和阅览。

  3、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字输入能力,会用“智能ABC”打字。

  4、学生具有一定的文件操作能力,能打开、保存、发送文件。

  【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的第一环节是“音像点播,情境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现各类瀑布的录像、图片、声音、文字,直观欣赏瀑布的壮美,为学*古诗《望庐山瀑布》铺设了一个良好的学*情境。第二环节是“理解感知,精读悟境”。借助网络阅读课件以理解“字义──词义──句义”的逐步学*法,小组合作学*古诗,理解古诗意思。并采用网络“复读”、“示范”模块的录音方式,让学生进行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律的自听自练的朗读训练,体会古诗蕴含的美妙意境。第三环节是“课外延伸,读写训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进行网上阅读与写作训练,巩固教学内容,增强学生读写能力。第四环节是“网上交流,全课总结”,通过网络实现人工互助、生生互助,进行网上交流本课学*心得,结束本次网络阅读课。

  【选择媒体】

  本课是多媒体网络教学,整个教与学的过程都在网络情境下进行的。

  【教学流程】

  一、音像点播,情境导入

  1、师引言:我们祖国地大物博,风光秀丽,有的是名山大川、奇松怪石、*湖飞瀑等。而瀑布更是大自然的一大奇景,课前,老师已在网上为同学们收集了各类瀑布的录像、图片、文字等,请同学们进入“音像点播”自由欣赏。

  2、学生动手操作进入“音像点播”模式,自由点击“瀑布一”、“瀑布二”、“瀑布欣赏”链接,欣赏各类瀑布的壮美气势。

  3、交流:欣赏后你有什么感受?

  4、师导入语:是啊,大自然的瀑布真是太神奇了,位于我国江西省的庐山瀑布更是别有一番风味。素有“诗仙”之称的唐代诗人李白看了也不由为它创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望庐山瀑布》。(师点击庐山瀑布图,展示图、文)

  5、学生通过网络欣赏庐山瀑布风光图,听古诗网络录音范读。

  二、理解感知,精读悟境

  1、网络互助学*,理解诗义

  ⑴ 师提出要求:借助网络阅读课件,小组合作学*,以理解“字──词──句”的逐步学*法,掌握诗句意思。

  ⑵ 学生动手操作进入“理解感知”模块,小组合作学*,通过网络自学古诗诗义。

  ⑶ 检查交流:你对古诗理解了哪些?还有什么疑难之处?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引导学生点击相应的字、词、句的链接,巩固诗义理解。)

  2、网络录音操作,精读悟境

  ⑴ 师过渡语:这么绝妙的古诗用精彩的朗读加以表现,让我们带上耳麦,进入“语言复读”模块,借助网络录音进行古诗的自听自读的朗读训练。

  ⑵ 学生动手操作,进入“语音复读”环节,师引导学生掌握“声音──录音机”的使用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复读”、“示范”模块自听自读自录。

  ⑶ 学生自由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录音朗读训练,师巡视指导检查。

  ⑷ 师通过网络录音检查学生朗读,评议纠正朗读,表扬表现出色的同学。

  ⑸ 再现庐山瀑布壮丽景象图及诗句,有情齐读古诗,用朗读体现诗句表现出来的美好意境。

  ⑹ 交流:学了古诗,你有什么体会?

  三、课外延伸,读写训练

  1、师过渡语:瀑布美,文字妙!让我们进入精彩纷呈的 Internet 世界,更深更广更直观地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品尝渊源流长的唐诗宋词。

  2、学生动手操作进入“网上阅读”模块,自由选择点击四个链接“*庐山网”、“中华名瀑网”、“唐诗宋词”、“新浪搜索”进行网上阅读与赏读。

  3、师提出作业要求:根据网上阅读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容,自拟题目,进行网上小练笔。

  4、学生进入“作文上传”模块,进行网上作文训练。

  四、网上交流,全课总结

  1、师过渡语:我们尝试利用网络阅读资源进行了古诗《望庐山瀑布》的学*、网上阅读和网上作文的训练,对这节课的学*相信同学们一定很有心得,让我们一起进入“网上交流”模块,畅所欲言。

  2、学生动手操作进入“网络交流”区,在“我想说”中输入文字,通过“我想看”查看别的同学的学*心理,进行生生网上交流。

  3、师总结:多媒体网络给我们的学*提供了新的天地和广阔的视野,相信同学们在这样优越的高科技时代,学*生活会更为精彩。

  4、按“退出”键退出,结束本次网络阅读课。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6

  一、揭题

  二、检查“预*”,作者简介

  (一)通过“预*”,你知道了什么是唐诗。

  (二)预*中哪些诗句读懂了,哪些还没读懂,并划下来。

  三、读《望庐山瀑布》

  把下面的字音读准:庐l*紫z!川chu1n

  四、出示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理解诗意

  (一)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

  这是学*古诗的第一步:知诗人。

  (二)“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

  查字典“望”当什么讲?“望”与“看”的区别是什么?望庐山瀑布”就是远看庐山的瀑布。分别查出“庐山”和“瀑布”的意思。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他在游庐山时观赏了瀑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这是学*古诗的第二步:解诗题。

  (三)读一读古诗,弄懂诗句的意思。

  这是学*古诗的第三步:明诗意。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

  1.日照香炉生紫烟

  “日”、“香炉”、“紫烟”各指什么?“生”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加以理解。日:太阳。香炉:香炉峰。紫烟:紫色的烟云。生:升腾起(变成了)。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

  2.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离瀑布较远。因为瀑布高大,遥看才能观其全貌。“挂”、“前”、“川”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块儿是什么意思?挂:悬挂。前:前面。川:河流。挂前川:指瀑布远看就像悬挂在山峰前面的一条大河流。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

  3.飞流直下三千尺“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水流快、山势陡真有三千尺吗?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夸张手法)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4.疑是银河落九天

  “银河”、“九天”各指什么?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九天:天的最高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诗句的意思是什么?疑:怀疑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由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想;将瀑布的高大、急的特点展示无余。

  5.让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它的意思。

  (四)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这是学*古诗的第四步:悟诗情。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师要给学生范读,要读出语气、感情。

  (六)学*有关的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庐”和“炉”是同音字,要区别字形,会应用。“紫”和“川”的读音要读正。在学*生字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已去分析、去记忆,培养自学能力

  五、小结

  (一)你认为这首诗写得好吗?好在什么地方?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二)出示挂图,说说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察瀑布的?观察的顺序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三)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观察细致?“日照”与“紫烟”的因果关系?“飞流”、“直下”对流速水势的观察“三千尺”、“落九天”是对瀑布的长、大、高的观察。

  除观察仔细、细致外,本诗还有什么特点?丰富奇特的联想,如“挂前川”,“疑是银河落九天”。本诗的写作特点:观察细致有序,联想丰富。学*古诗的方法:除去上述四步,那就是读、查、究、诵、赏。

  六、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古诗。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文的意思。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阿德的梦》教学设计以及反思

  2.《假如》优质教学设计(带反思)

  3.《数星星的孩子》名师教学设计

  4.《找春天》教学设计附反思

  5.课文《找春天》教学设计

  6.《画风》优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7.《画风》优秀教学设计【汇编】

  8.《祖先的摇篮》精简教学设计

  9.优质课《热闹的大山》教学设计

  10.《幸福鸟》优质教学设计(带教学反思)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倡导我们要着手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我确定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学会望、庐、炉、疑四个生字,理解诗句内容,能想象诗文所描绘的情境,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在教学中,合理利用电教手段,通过自主学生字,指导朗诵,分组合作学*。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朗诵能力,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3、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好奇心和学*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这首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点拨,之后让学生去读悟,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要求不宜过高,不搞字字落实,只要能说出诗意即可。

  【教学环境与资源】

  我校身在农村,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学生的认知有限,对于教学活动有很大的难度。就本课中出现的瀑布而言,学生很难联想到瀑布的雄伟与美丽,而我校远程教育资源的开通,弥补了这一点的不足。这节课我利用远程教育模式二中的课件资源,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瀑布的雄伟与美丽,在学生的脑海中先形成一个具体的瀑布形象,为感受诗中的瀑布做了良好的铺垫。除此之外,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我还利用flash动画,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

  【相关教学资源选择】

  多媒体计算机及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谈话

  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抓住五、一黄金假日的旅游热潮,引出庐山,(出示课件)欣赏庐山的美丽景色,了解庐山,(庐山在我国江西省北部,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在最短的时间里拉*学生与庐山的距离,为揭示课题做准备。

  二、揭题,解题

  1、揭题:

  过渡引入: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的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

  ⑴齐读诗题《望庐山瀑布》: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些关于李白的生*知识呢?

  学生:自由谈。

  ⑵你们真行,谁想当小诗人,给大家背诵一首你所知道的李白的诗。

  学生:争当小诗人背诵自己知道的李白的诗篇。

  在最短的时间里拉*学生与李白及李白诗歌的距离,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吟诵诗歌、当小诗人的快乐。

  2、解题:

  ⑴过渡引入:

  真不错!咱们班的小诗人越来越多了。唐代大诗人李白,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学*白的这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⑵谁来说说古诗题目的意思?

  学生:解释诗题。

  ⑶什么是瀑布?(师生交流)

  想看吗?那我们就一同来欣赏一下吧!(出示课件)

  看了瀑布你们有什么感受?(师生边看边交流)

  通过瀑布视频使学生初步形成一个具体的瀑布形象,从而与我们古诗描写的对象走*一些。

  三、扶放结合,自主学生字

  1、过渡引入:

  同学们的感受真不少!那么大诗人李白,面对庐山的瀑布又是怎样用诗句来形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把诗句读通顺。

  生:初读全诗,自学生字。

  2、我们来认一认生字吧!(出示课件)

  ⑴读准字音。

  ⑵识记生字。

  ⑶自读和生字有关的词。

  ⑷开火车、巩固生字。

  培养学生自己学*的方法;同时利用开火车的小游戏来巩固识字。

  四、读读诗,指导朗读

  1、字词,大家认读的都很棒,那古诗呢?谁愿意给大家朗读一下。

  生:读。

  2、谁想当小老师,来评一评他读的怎么样?应该怎样读?

  师生合作,共同总结朗诵古诗的方法。

  3、(出示课件)欣赏范读,伴乐练读,指名读,师生共读。

  通过范读录音培养学生正确朗诵诗歌的*惯。范读之后利用配乐练读来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使练读的效果更好。

  五、抓重点词句想一想,悟一悟

  1、过渡引入:

  大家读的很棒,接下来我们分组合作学*自己喜欢的诗句好吗?哪个小组想学*第一句

  (课件出示:合作学*要求,目的是让学生在合作学*过程中有目的性)

  在合作学*的过程中,先读读对应的合作要求,注意按要求完成任务,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可以请老师帮助。

  2、合作探究:

  ⑴小组内讨论交流,相互解疑。(生)

  ⑵全班交流汇报(生)(出示课件)教师适时点拨。

  利用flash动画,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

  3、大家的汇报太精彩了,整首诗连在一起,你能说的怎么样,下面同桌之间来练*说一说:

  学生:练说、指名说。

  师:你们太棒了,把大家的成果交汇在一起,说出了整首诗的诗意。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学生:质疑。

  师:学*了《望庐山瀑布》,你的感受又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说。(板书:)

  4、感情朗读:

  师:庐山的'瀑布雄壮而美丽,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情,齐读这首古诗,同时找出全诗中最能突出瀑布磅薄气势的诗句。

  ⑴指名读。

  ⑵比读。

  ⑶全班齐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本环节重在培养小组合作学*能力,合作探究的学*方法,以及品读佳句,积累佳句的*惯。

  六、小结

  师:古诗学懂了,你们想过没有,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呀?

  学生:自由说。

  七、背诵古诗

  师:这么美的诗篇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可以加上你自己的动作,看谁最棒。

  学生:自由练背。

  师:现在谁想当当背诵小标兵,为我们有感情地背一背这首诗?

  这样一来,学生能在反复训练中体会到吟诵诗歌,当小标兵的成就感,同时更好的内化语言。

  八、延伸拓展

  赞美瀑布的诗句很多,古代有李白,现代有叶圣陶,今天老师把叶圣陶先生的小诗《瀑布》也带来了,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赏读这首小诗,找一找两首小诗的哪些诗是相似的?(出示课件)

  目的是让学生都来做一个发现者,让他们体会到成功和喜悦,并且积淀了语言素材,让孩子们迷上诗歌,可谓一举多得。

  师:同样是描写瀑布的诗,我们的诗仙李白仅用短短28字就高度凝练地将瀑布那雄伟的气势描述了出来,真是功力不凡。最后,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背诵这首传世佳作吧!(生全体背诵。)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香炉紫烟

  见瀑布前川雄壮而美丽

  飞流三千尺

  感银河落九天

  【学*效果评价】

  本学期我校新开通了远程教育资源,希望其能更好的服务一线教学活动,作为一线教师,我感受颇深。在以前的教学中,低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但思维能力欠佳。在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抽象的、较难理解的内容,掌握起来很困难。所达到的预期效果有时不尽如人意。而远程教育资源的开通,犹如春雷,为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带来了新的契机。通过对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方便了教师的教学活动,能够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从学生的学*动机和效果看,在原有的课堂教学基础上都有了新的提高。我所执教的《望庐山瀑布》一课就能充分体现远程教育资源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瀑布视频,初步让学生感受瀑布的雄伟与美丽,在学生的脑海中先形成一个具体的瀑布形象,为感受诗中的庐山瀑布做铺垫。除此之外,我还利用flash动画,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在理解诗歌意境之后,使学生们能够更有力读出气势,达到变感情朗读为有创造性的朗读。从学生的学*效果看,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较之以前容易多了,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很好。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8

  【指导思想】

  通过《望庐山瀑布》的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拥有学*的自*,使学生主动学*,善于学*,会学*,培养自主创新性学*的能力,为其终身学*打下基础。

  【教学思路】

  首先,根据大纲要求,给学生整体感知,让学生对整首诗有一个整体印象。然后,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适时安排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自学探究,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引导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与全程参与。其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以读为本,把读与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使学生感受到诗词的魅力,领悟到祖国文字的凝练。最后,加强课内外结合,打破了课内外的界线,扩大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注重了知识的积累运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诗句,了解古诗内容,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2、学会诗中的生字新词。

  3、背诵这首古诗。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讨论法、小组合作学*法。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有谁愿意来背一背你记住的古诗?有没有李白写的呢?(静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

  大家知道李白的诗还真多呀!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呢?(李白生卒年月701-761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号称诗仙现存诗900多首风格飘逸、豪放想像丰富、气魄雄伟)

  二、紧扣题眼,品词析句。

  师:李白五岁时就开始读书*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今天,我们要学*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1、师范读全诗。全班自由读。

  2、学*生字,分别是庐、瀑、炉。

  3、全班齐读这首诗。

  师:读题目,谁能用这个“望”字组词?你觉得在这儿应该用哪个词更准确些?解释题目的意思。(指名回答)

  师:我们来看看庐山,看看庐山的瀑布。(看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师:这些都是静止的图片,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在课堂里了能领略到庐山和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色。请看光碟。

  师解说: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看完后,请你来夸夸它。(观看后指名回答)

  师:对,夸得真好!我们来看看李白是怎样夸的?

  4、指组读第一句诗。读注释①和②。除了这两个词,诗中哪些字你不理解?说整句诗的意思。读。

  5、总结学法:读诗句、看注释、说意思。

  6、根据以上学法自学二、三、四句诗。

  7、汇报自学情况。

  为什么要遥看?

  “飞流”、“直下”说明什么?

  怎么理解“三千尺”?

  “疑”是什么意思?

  师:学到这,还有什么疑难的问题吗?请提出来。(质疑解答)

  师:现在谁来说说全诗的意思?(指名回答、同桌互答)

  三、自读自悟,深入理解。

  师:你觉得诗中哪些字用得妙?为什么?(生、挂、飞、落……)

  师:轻声背诵诗,想象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谁能用“啊,――真――”的句式来表达庐山瀑布给你的印象。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李白说什么?背诵、注意重音,再读古诗,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

  指导默写。

  四、总结学法:(出示小黑板)

  学*古诗的一般方法:

  1、读诗题,介绍作者

  2、读诗句,理解诗意

  3、再读诗,体会感情

  4、背诵默写

  五、布置作业 。

  板书设计 :

  21、古诗三首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会认“庐、瀑、炉、疑”四个生字,会写“炉、流、银”三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会写“炉、流、银”三个生字。

  教学难点:

  1、感悟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2、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教学方法:

  读悟结合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许多乐趣,发现许多秘密。今天我们学*17课——《古诗两首》。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教师:同学们,我们都学过李白的哪些古诗?(学生回答)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再学*一首李白的古诗(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

  要求读正确。

  三、再度古诗。

  要求读流利。

  四、识记生字。

  1、默读古诗,边圈生字,边识记生字。

  2、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庐山瀑布香炉疑问紫烟流水银河抽烟

  面对权威,我们要有怀疑的精神。

  吸烟对人体有害。

  庐山瀑布好壮观!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适时做指导)。

  4、文中识字(学生再读古诗)。

  五、感悟古诗。

  1、读一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教师适时做指导——学生练读,小组合作读——教师范读——学生再练读,教师适时指导朗读——配乐入情入境读古诗。

  2、看一看:边读边看插图,感知诗句的意思。

  3、议一议:与同桌交流古诗所描写的景象,然后全班交流。

  4、问一问: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同学之间讨论、解疑,教师作点拨、讲解。

  5、背一背: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六、指导写字

  学生仔细观察“炉、流、银”三个生字,说书写要点,学生对照前面的范字进行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己进行对照——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教师适时示范讲解——学生再次与范字对照自己写的字,进行修改,尽量写到范字那样美观。选“流”字对学生进行字理教育(因为学生容易把这个字写错)。

  七、积累运用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学生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优选【10】份(扩展7)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菁华5篇)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1

  《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我仔细研读了教材,查阅了大量资料,把深入感受庐山瀑布的壮美这条明线和初步感受诗人豪放、夸张、洒脱的诗风这条暗线相结合,让这两条线索贯穿始终。一节课上完,受益颇多,感慨颇多。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两点:

  1、鲁迅先生说过:“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运用多媒体,可以创造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激发学生审美的情感。一开始教学古诗,我便设问:知道庐山在哪吗?之后马上放庐山的风景图还配上优美的音乐,一下便把孩子们带入了景色迷人的庐山,顿时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在教师启发的情感体验下谈谈: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必将争先发言。教师趁势激起学生课文的欲望:唐代大诗人李白游了庐山瀑布后诗性大发写下了千古名诗《望庐山瀑布》,同学们想不想学?带领学生以饱满的情绪,进入了学*古诗的最佳状态。这为整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这也就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是朗读和领悟诗情。

  2、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先紧扣词句品意境,让学生自由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

  生:先产生再升起,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紫烟:则可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悟出那是香炉峰上的水气蒸腾而上,在太阳光映照下,显示出迷人的颜色。

  挂:瀑布本是流动的,作者却巧妙地将动态定格,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的美丽壮观。

  飞、落:写出了瀑布凌空而出,喷涌而下。

  通过品味,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正是通过写自己所看到的,所联想的,表现了瀑布磅礴的气势再反复诵读体会情感。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感悟古诗精湛的语言艺术,指导反复诵读,欣赏意境美,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相辅相成。

  做得不够的地方有许多:

  1、把三、四句诗给分开品析了。潜心再读诗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其实是一个整体,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瀑布从高处落下,流得快、直、美。而我在学生理解后,没有把两句诗整合起来品析,破坏了瀑布流态的整体之美。

  2、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在“细品诗句,领悟诗情”环节花了太多时间,个别读太多。本来设计的学生练字也无法进行,总觉得结束得太匆忙。

  3、对课堂的生成处理的不够娴熟,对学生的发言没做到中肯的、带鼓励性的评价。

  遗憾的地方还很多。总而言之,我觉得一堂成功、有效的课既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让预设与生成相统一,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学*处理好生成点中的智慧火花,学*处理课堂教学中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关系,是我以后前进的方向。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2

  知识学*的同化理论认为:一切新知识的学*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牢固地掌握学过的知识,并找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将有助于新知识的学*。在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六年制第七册)时,我让学生联系曾经学过的诗歌《瀑布》,展开想象,训练说话,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作品,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出一幅气势磅礴的飞流瀑布图。那么,怎样让学生在学*中感受那磅礴雄伟的气势呢?在学生欣赏意境、感受美景时,我设法让学生联系《瀑布》,巧妙地进行知识的迁移与铺垫。在学生感受“瀑布挂前川”时,让他们想象真是“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在学生体会“飞流直下三千尺”时,让他们想象发出的巨大声响。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冲到潭下,溅起一团团水雾,随风扬起,“如烟,如雾,如尘”。这样,学生找到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感受得深,理解得透。有一位学生在用自己的话。

  口述诗意时这祥说:“太阳照在香炉峰上,紫色的烟雾不断升腾。远远望去,瀑布像是挂在山前的一条河流,真是‘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瀑布飞快地直冲下来,足足有三千尺长啊!发出巨大的声响,‘好像叠叠的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冲到潭下,溅起一团团水雾,‘如烟、如雾、如尘’。诗人想,可能是天上的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了。”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3

  坐下来,梳理这节课,真的像诗句中描写的那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很多问题,在备课的时候,预想不到,只有上完这节课经过实践以后,问题才会暴露出来。老师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导学案的设计问题等等,只有经过这一节节的课堂实践才能去发现,去解决。反思这节课,主要问题可以归纳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导学案的设计。其实这也是检验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能力。这节课,我想达到的学*目标,第一就是让学生会正确朗读这两首诗,A组和B组能背诵其中一首。第二就是理解两首诗的大致意思,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可是一节课匆匆上下来,总是觉得时间不够,问题一展而过,处理不透彻。所以,我觉得导学案真的要提前下发,在上这节课之前,教师还应该抽查个别学生对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因为,新的课堂模式,学生也在适应阶段,需要老师的指导,有时候仅仅利用课堂的15分钟学生很难完成一份导学案,而如果独学在课堂中占用太多时间,又会影响后面的教学流程。另外,在一篇导学案的问题设计上,最好有一个可以让全员参与共同解决的核心问题,比如说这节课的古诗学*中,如果第四题能加上“创意大考验:我们小组能选择其中一种方式展示我们组最喜欢的一首古诗(读、写、背、演……)”,我想学生不管选择哪一种方式小组都会群策群力,积极参与的,实际上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古诗的读和理解都已经达到了,而且还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

  可是,正是因为,导学案没有想到提前下发,觉得课堂时间不够,所以在设计时省略了这一题,这也是导致这节课学*目标得不到完成的直接原因。其实,“学海拾贝”的第一题和第二题学生完全可以在课外完成,不用占用课堂独学时间。所以,从最*的这几节课,可以看出,导学案的'使用和设计非常重要,老师要好好利用好这个课堂抓手,这样才能使“高效课堂”成为真正的高效课堂。

  第二,学生课堂的很多养成*惯亟待培养。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就成了课堂的主人。所以,这个“主人”就应该有主人的样子和气质。课堂展示的时候要大方,自然,声音洪亮,要学会与台下同学的互动,台下的听展者也要学会认真倾听,尊重别人,因为,课堂老师讲的少了,如果不会倾听学*伙伴的发言,就不会有课堂的点评质疑和补充,而且学*的难点和重点也很难突破。而这一切的实现就要求,课堂上老师的评价机制要跟上。没有及时、公正的评价,学生的学*积极性和课堂的参与性就很难提高。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感谢校长耐心及时的听课、评课,让我能够更加清晰的认识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成功不易,坚持更难,可是课改之路真的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去钻研,付出更多的耐心去实践,坚持我们当下的选择,只有这样,“高效课堂”才能早一日实现真正的高效!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4

  一 、目标设置合理,为完成目标老师设计了相应的活动,活动紧扣目标,为目标服务。

  课后,学生不仅达成了预设的目标,还有生成性的目标。再谈读后感环节,目标要求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学生畅所欲言。本课充分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融合。

  例:师:学了这首诗,你想说什么?

  生1)祖国的景色真美。

  生2)大自然真神奇。

  生3)我们要好好学*,把祖国秀丽景色的地方开发更美、美好。

  生4)我们应当环保小使者,让大自然美丽的山水永远不被破坏。

  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美,还想到了环保及现在学*的重要性。

  二、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理解和读拧在一块,相辅相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读中有所感悟、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促进读,逐步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和理解相互交融,相辅相成。

  例1)师:望庐山瀑布中的望为什么要读重音?

  生:作者是站在远处看瀑布,而不是随意站在一个地方看,所以望得读重音。

  例2)师:飞流是什么意思?

  生:水流的速度很快。

  师:直下呢?。

  生1:水直直流下来,水流很快。

  生2:山很陡,水只能直直流下来。

  例3)师:那如何读好飞流直下呢?

  生1)要读出水流速度很快,应用较快的速度读飞流直下。

  生2)要读出瀑布水流快、急得气势。

  学生恍然大悟用急速且响亮地声音读道飞流直下三千尺。

  注意教给学生学*方法,为学生形成自学*能力打下基础。俗话说:教师教学应授之于渔而不是授之于鱼。在学*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清楚地知道理解古诗的两个方法:1)抓住古诗的字、词、句的意思来帮助理解古诗;2)有感情朗读也是理解古诗的好方法。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时,强调注意古诗的停顿处,重音处及声调的快慢、轻重、强弱等。凭这学生对古诗到位的理解。学生抓住瀑布急、高的特点,注意诗中停顿处及重音处。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将瀑布毫无无阻挡、倾泻而下之势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既掌握理解体会课文的两种方法,也掌握了朗读的技巧。整节课教师思路清晰,能引导学生在畅所欲言的氛围中概括出瀑布急、高的特点,再围绕这两个特点回归古诗,从古诗中找字、词来说明、理解、体会这两个特点,真正落实到字、词的训练。最后,紧扣瀑布的急、高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既扎实地掌握了字词,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三、将画和诗相互验证(互为证明)。

  老师请学生以诗为依据,画一画庐山的瀑布,因学生对是诗已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准确的画出在陡峭的山壁上,瀑布倾泻而下的磅礴气势。老师出示一幅幅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欣赏,从画中体会挂前川的美景,为让学生明白李白是站在远处观瀑布,才能看到瀑布挂前川的全貌。老师出示了一幅画有李白站远处的观瀑布图。

  师:李白为什么要画那么小?

  生1:因为李白站得很远。

  生2:因为瀑布很长很高,才显的李白很小。

  生3:李白站的远,远看瀑布才能看到瀑布的全貌。

  师:从诗中那些字或词你知道李白站在远处呢?(以画悟诗)

  生:遥看、望都可看出李白站在远处看瀑布。

  师:结合古诗来看,老师认为他画的不完整,还缺少些什么呢?

  生:(学生很快找到答案)缺少太阳紫烟。因为古诗中日照香炉生紫烟的日指太阳,生紫烟指升起紫色的云烟。

  老师在引导学生画画时,紧密结合古诗,做到画是为了更好理解诗,从诗找到画的落脚点。这样诗画互为证明,使学生更好理解古诗意思,凭借画来检测学生对古诗理解的程度如何,这一环节老师引导的到位、有效。

  四、鼓励学生有超越意识,体会成功感。

  老师范读古诗后,鼓励学生挑战老师,赛读古诗。老师肯定学生的朗读及敢于挑战的勇气,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感。

  整节课学生参与学*的热情高、参与面也很广。本节课充分的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融合。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5

  《望庐山瀑布》及《山行》这两首七言绝句都是写景类的古诗,所以只要让学生了解是的大意,不要求逐字讲解,应该大部分地让学生赏读,感受作者对祖国山河的喜爱与赞美。

  《望庐山瀑布》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山行》描写了深秋山间的景色,“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诗眼,也点明了作者喜爱枫叶的原因。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丰富学生古诗的积累,从唐诗的音韵和谐、用词精炼中受到熏陶感染;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绘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爱祖国的教育。

  课前,我准备了电脑课件,但因特殊原因未能在课上使用。于是采用了课文挂图,但我想效果肯定比不上flash动画那样生动、形象、有吸引力。

  我设计,以回忆学过的古诗导入,以次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授课过程中,学生能够理解两首诗的诗意,特别是个别字的理解,如“生——产生”“川——河流”“坐——由于,因为”等,能准确地汇报;学生还能体会诗中的好词佳句,如“挂”字化静为动,“飞”字描绘急流飞奔,“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瀑布壮丽、势不可挡的气魄,等等。这个环节,我是放手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然后探究合作学*:你喜欢哪首诗?或者喜欢诗的哪部分?喜欢就多读读,并读出自己的感受。但是,我的引导不到位。当学生已经回答出诗句好在哪里市,教师就应顺着这个线路,让学生充分地读,结合读再来讲讲诗写得好在哪,体现赏读的过程。

  在扩展教学时,我让学生展示自己积累的写景类古诗,以丰富学生的古诗积累。但“多而不精”,即某生泛泛地读诗,没有更进一步的对诗意的理解。这一环节只要汇报3-4首有代表性的诗,让学生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的情感或意境,这样会给学生更深刻的印象。

  在最后,我设计了一个互相积累的环节,就是让学生在速记是未记全的,或对某给学生的某首诗感兴趣的,可以下位来互相补充,充分达到积累的完整准确性,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创作的过程,值得在讲授其他课文中继续恰当应用。

  总的来说,这节课的大块环节设计的很好,基本符合新课标精神。但细节上还须认真加工、雕琢,这也需要我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学*、摸索、积累经验。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优选【10】份(扩展8)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优选【十】篇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1

  《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我仔细研读了教材,查阅了大量资料,把深入感受庐山瀑布的壮美这条明线和初步感受诗人豪放、夸张、洒脱的诗风这条暗线相结合,让这两条线索贯穿始终。一节课上完,受益颇多,感慨颇多。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两点:

  1、鲁迅先生说过:“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运用多媒体,可以创造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激发学生审美的情感。一开始教学古诗,我便设问:知道庐山在哪吗?之后马上放庐山的风景图还配上优美的音乐,一下便把孩子们带入了景色迷人的庐山,顿时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在教师启发的情感体验下谈谈: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必将争先发言。教师趁势激起学生课文的欲望:唐代大诗人李白游了庐山瀑布后诗性大发写下了千古名诗《望庐山瀑布》,同学们想不想学?带领学生以饱满的情绪,进入了学*古诗的最佳状态。这为整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这也就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是朗读和领悟诗情。

  2、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先紧扣词句品意境,让学生自由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

  生:先产生再升起,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紫烟:则可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悟出那是香炉峰上的水气蒸腾而上,在太阳光映照下,显示出迷人的颜色。

  挂:瀑布本是流动的,作者却巧妙地将动态定格,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的美丽壮观。

  飞、落:写出了瀑布凌空而出,喷涌而下。

  通过品味,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正是通过写自己所看到的,所联想的,表现了瀑布磅礴的气势再反复诵读体会情感。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感悟古诗精湛的语言艺术,指导反复诵读,欣赏意境美,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相辅相成。

  做得不够的地方有许多:

  1、把三、四句诗给分开品析了。潜心再读诗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其实是一个整体,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瀑布从高处落下,流得快、直、美。而我在学生理解后,没有把两句诗整合起来品析,破坏了瀑布流态的整体之美。

  2、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在“细品诗句,领悟诗情”环节花了太多时间,个别读太多。本来设计的学生练字也无法进行,总觉得结束得太匆忙。

  3、对课堂的生成处理的不够娴熟,对学生的发言没做到中肯的、带鼓励性的评价。

  遗憾的地方还很多。总而言之,我觉得一堂成功、有效的课既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让预设与生成相统一,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学*处理好生成点中的智慧火花,学*处理课堂教学中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关系,是我以后前进的方向。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2

  4月7日,全县西片古诗教学研讨会在采花小学举行。当我上完《望庐山瀑布》一课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受颇深:要想上好一节课,真的要花很多的时间与精力。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呀。从最开始的备课,到最后的授课,这过程中有很多值得反思和思考的。

  一、目标的确定要准确

  《望庐山瀑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歌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诗歌很美,诗歌里蕴藏的画面更美。他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这是李白的名篇之一,读起来朗朗上口,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深入地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难度很大。毕竟,二年级学生的阅历,感悟能力,知识水*还是很有限的。因此,目标的确定要准确。我也花了很大的功夫。第一次试讲是在我自己班上上的,学生很熟悉老师的教法,也很灵活,回答问题也很积极,课中表现都很出色,感悟的也很深刻,只是花的时间很长,导致后面的写字任务没有完成。试讲完之后,自我感觉不好。明显的感受到,学生要深入地体会要的是时间,教师也时有越俎代庖的现象。我们学校语文组的老师也提出了意见,一致认为:二年级的诗歌只要求理解大意,重点是背诵。我吸取了教训,将目标降低了要求。重点放在朗读上了。目标中感悟诗意前加上了一个词“粗浅的”。是的,作为教师,不管上那一课,首先一定要把目标确定好,不要随意的拔高或降低要求。

  二、导语的设计要精彩

  一堂好的课,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要将学生深深地吸引住,让学生想,乐学。在第一次备课中,我只在想,怎么让学生多积累点知识,多了解一些大诗人的常识,没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所以,在开课时繁琐的向学生介绍李白的出生、经历、字号、诗集等等。这真是徒劳无功,事半功倍呀!学生一点兴趣都没有,认真的学生还跟着读一读,不爱学的学生简直不知道老师在做什么。就连我的激情范读都没能与学生产生共鸣。这样的导入是失败的,得改!在所有老师的帮助下,在激烈的讨论中得出了结论: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直接出示瀑布的画面,从视觉上清晰的感受瀑布的壮观,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眼球。在后来的教学中确实证明了这一点:好的开头时成功的一半!

  三、内容的安排要灵活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写字为重点。一般有专门的识字,写字环节。在开始的试讲中,我也是先单独识字,然后学文。结果是效果不好,时间也不够。怎么办呢?就连睡觉的时候我都在思考。经过反复地斟酌,我认为在文中识字比较好,一边学古诗,一边认生字。因为本课要认的生字只有4个,很少。这样做既节省了时间,又联系诗句理解了生字的意思,效果会好一些。如:学*第四行古诗的时候,首先就出示“疑”,教大家认、读然后“找朋友”明白其意思:以为,怀疑。看到这么雄伟的瀑布从山顶上泻下来,作者以为是什么呢?学生读诗句,很快就会明白整句诗歌的意思了。这样既学了诗句,又结合课文学*了生字,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四、朗读的指导要细致

  小学的整个语文教学都应当以朗读为主,不管是那种类型的文章,都必须在读中去感悟,理解,体会。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就更应当以朗读指导为主了。教师的范读,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调,要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开课后,我为学生范读了一遍课文。虽然,我在上课时课件出了一点小问题,没有播放出配置的一点古筝的音乐,但并不影响我的范读。我看见学生情不自禁的跟着我一起朗读古诗,心里真的很高兴。

  课中,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自由读,齐读,小组长带领大家读等,悟出了诗歌中所蕴藏的优美的画面时,教师一定要做具体的指导。那些字该重读,诗歌的节奏时怎样的,古人读诗,吟诗时摇头晃脑,声断气不断的样子······这些朗读的技巧,教师都要做细致的指导。让学生从小就养成好的读书*惯,不唱读,不拖读。由此而感受到朗读诗歌的乐趣,激发学生学*背诵古诗的兴趣,从而积累古诗中的名句,做好长远的打算,奠定基础。今后在写作中能信手拈来。正所谓:熟读唐诗八十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要上好一节课,真的不简单。必须经过反复的思考,反复的修改,反复的试讲,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3

  坐下来,梳理这节课,真的像诗句中描写的那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很多问题,在备课的时候,预想不到,只有上完这节课经过实践以后,问题才会暴露出来。老师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导学案的设计问题等等,只有经过这一节节的课堂实践才能去发现,去解决。反思这节课,主要问题可以归纳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导学案的设计。其实这也是检验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能力。这节课,我想达到的学*目标,第一就是让学生会正确朗读这两首诗,A组和B组能背诵其中一首。第二就是理解两首诗的大致意思,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可是一节课匆匆上下来,总是觉得时间不够,问题一展而过,处理不透彻。所以,我觉得导学案真的要提前下发,在上这节课之前,教师还应该抽查个别学生对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因为,新的课堂模式,学生也在适应阶段,需要老师的指导,有时候仅仅利用课堂的15分钟学生很难完成一份导学案,而如果独学在课堂中占用太多时间,又会影响后面的教学流程。另外,在一篇导学案的问题设计上,最好有一个可以让全员参与共同解决的核心问题,比如说这节课的古诗学*中,如果第四题能加上“创意大考验:我们小组能选择其中一种方式展示我们组最喜欢的一首古诗(读、写、背、演……)”,我想学生不管选择哪一种方式小组都会群策群力,积极参与的,实际上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古诗的读和理解都已经达到了,而且还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

  可是,正是因为,导学案没有想到提前下发,觉得课堂时间不够,所以在设计时省略了这一题,这也是导致这节课学*目标得不到完成的直接原因。其实,“学海拾贝”的第一题和第二题学生完全可以在课外完成,不用占用课堂独学时间。所以,从最*的这几节课,可以看出,导学案的'使用和设计非常重要,老师要好好利用好这个课堂抓手,这样才能使“高效课堂”成为真正的高效课堂。

  第二,学生课堂的很多养成*惯亟待培养。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就成了课堂的主人。所以,这个“主人”就应该有主人的样子和气质。课堂展示的时候要大方,自然,声音洪亮,要学会与台下同学的互动,台下的听展者也要学会认真倾听,尊重别人,因为,课堂老师讲的少了,如果不会倾听学*伙伴的发言,就不会有课堂的点评质疑和补充,而且学*的难点和重点也很难突破。而这一切的实现就要求,课堂上老师的评价机制要跟上。没有及时、公正的评价,学生的学*积极性和课堂的参与性就很难提高。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感谢校长耐心及时的听课、评课,让我能够更加清晰的认识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成功不易,坚持更难,可是课改之路真的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去钻研,付出更多的耐心去实践,坚持我们当下的选择,只有这样,“高效课堂”才能早一日实现真正的高效!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4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诗六个生字,认识二类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这首古诗。通过自主学*和小组学*理解本诗的意思和作者创作意图。

  3、体会诗人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与喜爱之请。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意,体会诗人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与喜爱之请。

  教学准备:

  庐山风光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可以联系自己积累的有关古诗、名句等。

  二、小组学*本诗中的生字。

  1、庐:简陋的房子;姓。(注意里边不是卢)。组词:庐山、庐舍、茅庐。

  2、三顾茅庐:1。原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接受邀请,就任军师,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立下了战功。2引申为刚走上社会或工作岗位,经验不足。

  3、瀑:瀑布、飞瀑。炉:火炉、锅炉、炉子。遥:遥远、摇不可及、遥控。疑:怀疑、疑问、质问。银:银河、银色、白银、银子、银两。

  三、小组合作,根据预*资料和书中主力理解诗意。

  1、庐山:我国名山之一,在江南省九江市南。

  2、香炉:指香炉峰,是庐山西北部的一座高峰。它山峰形状尖而圆,峰上烟云聚伞缭绕,就像一座香炉,因此得名。

  四、配乐朗读本诗。

  五、尝试背诵古诗

  六、古诗大擂台,背一背,看谁会背的李白的诗多。

  七、补充《早发白帝城》。

  诗意:黎明,为我送行;彩云,笼罩着白帝城。一叶轻快的小舟,会把我带到千里外的江陵,**的猿猴,不停啼叫。小舟载着我的欢乐,穿过了,重重高山,重重险峻。

  白帝城: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帝山上。东汉末公孙述据此,据称殿前井内首有白龙跃出,囚自称白帝,称山为白帝山。城为白帝城。

  八、作业。

  1、背诵两首古诗。

  2、写生字。

  九、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5

  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望庐山瀑布》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教材选编这首唐诗的主要意图,一是丰富学生古诗的积累,从唐诗的音韵和谐、用词精炼中受到熏陶感染,培养语感;二是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祖国山河壮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那么,根据唐诗音韵和谐、用词精炼的特点,我认为为了贯彻落实“课标”倡导的新学*方法,可以采用“分步朗读、逐渐深入”的方法,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分散难点,各个击破,从而达到本课的学*目标。

  在《古诗两首》的教学中,我始终以读和图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悟,在图中感受。我在讲授《望庐山瀑布》一诗时,导入部分以投影诗中插图入手,让学生对庐山瀑布有一个直观印象,并使学生心灵得到震撼。在出示课题的时候,我利用图层关系,将课文中需要学生学*的生字“庐”和“瀑”进行重点学*,特别是把“庐”与“炉”、“护”进行区分,通过偏旁部首的释义,进行区分这三个字的不同,以此来实现第一个目标。在“学文“过程中,我主要进行了以下教学:其一,自主读文;其二,进行朗读指导;其三,进行会认字学*指导和古诗配画学*;其四,指导背诵。从目标上看,四个目标都已经达成,而且利用课文插图和课件,很好地解决了重点和难点的教学。从效果上看,学生的学*积极性得到了体现。图文结合,激发了学生朗读的趣味性和主动性。另外,利用田字格,让学生将观察到的生字送回家,从而来指导学生的书写,这既让学生获得了一个实践参与的机会,又充分体现了交互、参与的新课程理念。同时,这也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策略,为师生搭起了一个交互的*台,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

  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首先创设情境,把学生带进了风景优美的瀑布所在地庐山。生动的画面,动人的音乐,优美的讲解,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的心弦被扣动,思维被激活,激发了学生主动学*的兴趣。紧接着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浮想联翩,心驰神往。他们对于古诗中的画面都能根据自己的感悟说出一二,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诗句边想画面边理解诗意,过渡无痕,如行云流水,学生对诗意的探究自然是水到渠成。当孩子们对瀑布充满期待时,再展示声色并举的瀑布图片、视频,学生的.情感再次受到强烈的震撼,此时学生与诗人已经是心心相印了,站在“瀑布”前的吟诵如痴如醉。整节课,激情的语调,动人的态势,悠扬的音乐也让课堂诗味盎然。

  一节课下来,师生仿佛都身临其境。要利用好现实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走出文本,利用自己的切身感受去领悟。学生学*兴致高,教学效果就会好。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6

  教学《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我仔细研读了教材,查阅了大量资料,把感受庐山瀑布的壮美、感受诗人豪放、夸张的诗风、朗读古诗的情感相结合。一节课上完,受益颇多,感慨颇多。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两点:

  1、游戏与儿歌是二年级孩子特别喜欢的活动,开课伊始,先播放古诗改编的儿歌,缓解孩子们的紧张情绪,学生处于兴奋状态,趁势激起学生课文的欲望:唐代大诗人李白游了庐山瀑布后诗性大发写下了千古名诗《望庐山瀑布》,同学们想不想学?带领学生以饱满的情绪,进入了学*古诗的最佳状态。这为整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这也就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是朗读和领悟诗情。

  2、理解诗意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紧抓关键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进而有针对性的指导朗读。

  生:先产生再升起,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挂:瀑布本是流动的,作者却巧妙地将动态定格,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的美丽壮观。

  飞、落:写出了瀑布凌空而出,喷涌而下。三千尺:夸张手法

  通过品味,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正是通过写自己所看到的,所联想的,表现了瀑布磅礴的气势再反复诵读体会情感。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欣赏意境美,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相辅相成。

  本节课还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1、把三、四句诗给分开品析了。潜心再读诗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其实是一个整体,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瀑布从高处落下,流得快、直、美。若分开品析,则破坏了瀑布流态的整体之美。

  2、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字词教学的环节占用了太多的时间,导致朗读环节时间比较仓促,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太到位,没有把古诗的意境读出来。

  3、对课堂的生成处理的不够娴熟,对学生发言的指导不太到位。

  总而言之,我觉得一堂成功、有效的课既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让预设与生成相统一,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学*处理好生成点中的智慧火花,学*处理课堂教学中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关系,是我以后前进的方向。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7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教学本首诗,运用*衡策略,有效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落实工具性”与“渗透人文性”、“充分利用教材”与“适度超越教材”的有机*衡,彰显课堂学生本体,回归语文教学本色,打造真本语文课堂。一节课上完,受益颇多,感慨颇多。

  一、画面导入,激发学生学诗兴趣。

  课的一开始,我通过深情地导入,让学生对李白充满敬佩之情。师:我们的祖国是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在诗歌的创作史上,唐代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涌现了无数优秀的诗人,李白是当时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我们曾经学过他的几首诗,谁愿意来背一背?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诗,在回忆中引出今天要学*的内容。接着让学生欣赏庐山瀑布的图片,在学生惊讶的赞叹声中发现孩子们已经被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景象吸引了。揭示课题就顺理成章。

  二、扫除障碍,顺畅阅读。

  1.扫清障碍,主要解决生字。学生小组间互相帮助学*,然后检查个别字朗读,并通过为生字比较、组词让学生巩固生字。这首古诗里生字比较简单,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

  2.理解古诗。首先让学生读,读通读准古诗。接着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李白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给个别组词理解字义,比如照就可以组为照射;学生理解香炉是指香炉峰,用简笔画配合手势理解“生紫烟”;猜哪个字解释为河(川);“三千尺”是作者用夸张的方法,“银河落九天”是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庐山瀑布的雄伟壮美。之后又让学生读,有感情的读,读出庐山瀑布气势磅礴的感觉。在熟读的基础上成诵。

  三、精读古诗,品读感悟。

  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分享,再现诗歌描绘的画面;在再现诗歌描绘的画面的过程中,相机解决学生自读过程中产生的困惑,并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品味诗歌的语言之美。

  四、拓展诗句,体会写作特点。

  李白的诗激情浪漫,多采用夸张、比喻、想象等写作方法巧妙地表达诗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在这首诗中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和比喻、想象等,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教学中我用直观形象的数字举例让学生理解“三千尺”夸张写法,还通过讲解理解、图片演示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峰”的意思。还结合以前学过的诗句和拓展诗《秋浦歌》体会李白夸张写法特点。受到很好的学*效果。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8

  在这堂课里我设定的目标有两个:

  1、诗配乐的形式,增强古诗的感染力,提高幼儿诵读古诗的兴趣。

  2、理解诗句,能完整朗诵古诗。

  我先让幼儿观看了瀑布视频,带给幼儿充分的直观感,感受又高又大,气势宏大,景色非常美丽壮观的瀑布,让幼儿对瀑布有一个较为深刻的印象,然后再告诉幼儿“古代有位伟大的诗人叫做李白吗?有一次他外出时看到了瀑布,他觉得瀑布非常的美丽,于是就写下了一首关于瀑布的诗“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第二个环节是教师配古典音乐《渔舟唱晚》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这个环节中我朗读了两次古诗,这两次的朗读主要是让幼儿能够熟悉古诗名字、诗人、和古诗里的内容。接下去第三个环节:理解古诗内容,师逐句讲解古诗意思。在幼儿能熟悉古诗的基础上让幼儿理解到这首古诗的意思是: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在讲解时我边出示了图谱,让幼儿能够对理解古诗能更深入,也为下一个环节幼儿学*朗读古诗做准备。但是在这个环节中我出示图谱时犯了一个大错误,耽误了不少时间:在此前我已经把图谱粘贴在了黑板的背面,但是在拿的过程中我从右边转过去拿却从左边出来。我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进一步完善教学中的许多不足之处。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9

  《望庐山瀑布》意在让学生熟读的基础上知道: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我在仔细研读了教材之后,将目标设定为:1、学会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3、激发学*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二年级的学生学*重点仍然在识字、写字上,而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上则为难点。

  一、画面导入,激发学生学诗兴趣。

  课的一开始,我通过深情地导入,让学生对李白充满敬佩之情。师:我们的祖国是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在诗歌的创作史上,唐代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涌现了无数优秀的诗人,李白是当时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我们曾经学过他的几首诗,谁愿意来背一背?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诗,在回忆中引出今天要学*的内容。接着让学生欣赏庐山瀑布的图片,在学生惊讶的赞叹声中发现孩子们已经被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景象吸引了。揭示课题就顺理成章。

  二、读诵诗句。

  1、扫清障碍,主要解决生字。学生小组间互相帮助学*,然后检查个别字朗读,并通过为生字比较、组词让学生巩固生字。这首古诗里生字比较简单,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

  2、理解古诗。首先让学生读,读通读准古诗。接着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李白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给个别组词理解字义,比如照就可以组为照射;学生理解香炉是指香炉峰,用简笔画配合手势理解"生紫烟";猜哪个字解释为河(川);"三千尺"是作者用夸张的方法,"银河落九天"是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庐山瀑布的雄伟壮美。之后又让学生读,有感情的读,读出庐山瀑布气势磅礴的感觉。在熟读的基础上成诵。

  三、拓展诗句,体会写作特点。

  李白的诗激情浪漫,多采用夸张、比喻、想象等写作方法巧妙地表达诗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在这首诗中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和比喻、想象等,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教学中我用直观形象的数字举例让学生理解"三千尺"夸张写法,还通过讲解理解、图片演示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峰"的意思。还结合以前学过的诗句和拓展诗《秋浦歌》体会李白夸张写法特点。受到很好的学*效果。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10

  教学反思

  《望庐山瀑布》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

  《望庐山瀑布》是苏教版小学第六册选编的一首李白的诗。本诗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教材选编这首唐诗的主要意图,一是丰富学生古诗的积累,从唐诗的音韵和谐、用词精炼中受到熏陶感染,培养语感;二是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祖国山河壮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那么,根据唐诗音韵和谐、用词精炼的特点,我认为为了贯彻落实课标倡导的新学*方法,可以采用分步朗读、逐渐深入的方法,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分散难点,各个击破,从而达到本课的学*目标。

  一读,读准字音

  本诗虽然生字不多,但应提醒学生要读准押韵的字。本诗押韵的字是烟川天,它们都是前鼻音,不要读成后鼻音。另外,落字读Luò,不要读Lào、Là,银河的银读Yín,不要读成Yíng。可先让学生听录音,然后自己练*轻声读,再抽学生读。让其他学生辨析、鉴赏、纠正。这样的安排,符合儿童好表现的特点,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创设了民主、轻松、互动的学*氛围。

  二读,理解词句

  1、学生逐字逐句地自渎,联系上下文边读边理解词句的意思,如有不理解的,通过看注释,解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互相释疑解难。这样做体现了课标中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的要求。

  2、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词语卡片,让学生进行抢答,对以下有特色的词语,教师要进行追问,引导学生体会本诗用词精妙的特点,培养语感:

  ①、为什么作者要说瀑布是挂在山前?(一个挂字更能体现长久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形象表现出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

  ②、第三句中飞流的飞用的好不好?为什么?(用得好。因为这个飞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瀑布的急流飞奔。)从直下这一词中可以体会到什么?(体会到山的高峻陡峭和瀑布飞奔而下。)

  ③、最后一句为何用疑而不用象?(疑表现出作者对瀑布壮观的惊叹,因而产生了神奇、夸张的想象。)

  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3、抽学生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三读,体会情感

  在学生读懂了诗句的基础上,就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1 学生自由读,在读中揣摩怎样处理好重音、速度和停顿,怎样表现诗句的情感。

  2、展开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读以及为什么要这样读。教师相机引导:全诗描绘了瀑布飞流直泻的壮观景象,要读出磅礴的气势。第一行中的生字描绘出云雾在日光照耀下不断升腾,在香炉峰盘旋缭绕的动态,要重读。第二行的遥字写出诗人远望的立足点,挂字极为生动形象,要略为重读。这两句要用欣赏的语气,要读得舒缓。第三行读时要略带夸张的语气,声调要从舒缓转为高亢,最后一行要放慢速度,读出遐想无限,回味无穷的感受。然后教师范读,鼓励学生进行评议、挑战,形成师生互动的民主氛围。

  3. 学生采用各种形式反复朗读,进一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 放录音,欣赏配乐朗读,深化感受。

  四读,拓展延伸

  1、小声读本诗,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2、出示拓展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完成其中一至二题:

  ①、根据诗的描绘和自己的想象写一篇导游词,向大家介绍庐山瀑布的美景。

  ②、搜集有关庐山瀑布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展示给大家看。

  ③、将诗中描绘的美景画下来。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优选【10】份(扩展9)

——《望庐山瀑布》教学范文10份

  《望庐山瀑布》教学 1

  《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我仔细研读了教材,查阅了大量资料,把深入感受庐山瀑布的壮美这条明线和初步感受诗人豪放、夸张、洒脱的诗风这条暗线相结合,让这两条线索贯穿始终。一节课上完,受益颇多,感慨颇多。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两点:

  1、鲁迅先生说过:“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运用多媒体,可以创造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激发学生审美的情感。一开始教学古诗,我便设问:知道庐山在哪吗?之后马上放庐山的风景图还配上优美的音乐,一下便把孩子们带入了景色迷人的庐山,顿时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在教师启发的情感体验下谈谈: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必将争先发言。教师趁势激起学生课文的欲望:唐代大诗人李白游了庐山瀑布后诗性大发写下了千古名诗《望庐山瀑布》,同学们想不想学?带领学生以饱满的情绪,进入了学*古诗的最佳状态。这为整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这也就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是朗读和领悟诗情。

  2、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先紧扣词句品意境,让学生自由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

  生:先产生再升起,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紫烟:则可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悟出那是香炉峰上的水气蒸腾而上,在太阳光映照下,显示出迷人的颜色。

  挂:瀑布本是流动的,作者却巧妙地将动态定格,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的美丽壮观。

  飞、落:写出了瀑布凌空而出,喷涌而下。

  通过品味,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正是通过写自己所看到的,所联想的,表现了瀑布磅礴的气势再反复诵读体会情感。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感悟古诗精湛的语言艺术,指导反复诵读,欣赏意境美,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相辅相成。

  做得不够的地方有许多:

  1、把三、四句诗给分开品析了。潜心再读诗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其实是一个整体,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瀑布从高处落下,流得快、直、美。而我在学生理解后,没有把两句诗整合起来品析,破坏了瀑布流态的整体之美。

  2、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在“细品诗句,领悟诗情”环节花了太多时间,个别读太多。本来设计的学生练字也无法进行,总觉得结束得太匆忙。

  3、对课堂的生成处理的不够娴熟,对学生的发言没做到中肯的、带鼓励性的评价。

  遗憾的地方还很多。总而言之,我觉得一堂成功、有效的课既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让预设与生成相统一,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学*处理好生成点中的智慧火花,学*处理课堂教学中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关系,是我以后前进的方向。

  《望庐山瀑布》教学 2

  《望庐山瀑布》意在让学生熟读的基础上知道: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我在仔细研读了教材之后,将目标设定为:1、学会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3、激发学*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二年级的学生学*重点仍然在识字、写字上,而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上则为难点。

  一、画面导入,激发学生学诗兴趣。

  课的一开始,我通过深情地导入,让学生对李白充满敬佩之情。师:我们的祖国是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在诗歌的创作史上,唐代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涌现了无数优秀的诗人,李白是当时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我们曾经学过他的几首诗,谁愿意来背一背?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诗,在回忆中引出今天要学*的内容。接着让学生欣赏庐山瀑布的图片,在学生惊讶的赞叹声中发现孩子们已经被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景象吸引了。揭示课题就顺理成章。

  二、读诵诗句。

  1.扫清障碍,主要解决生字。学生小组间互相帮助学*,然后检查个别字朗读,并通过为生字比较、组词让学生巩固生字。这首古诗里生字比较简单,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

  2.理解古诗。首先让学生读,读通读准古诗。接着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李白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给个别组词理解字义,比如照就可以组为照射;学生理解香炉是指香炉峰,用简笔画配合手势理解“生紫烟”;猜哪个字解释为河(川);“三千尺”是作者用夸张的方法,“银河落九天”是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庐山瀑布的雄伟壮美。之后又让学生读,有感情的读,读出庐山瀑布气势磅礴的感觉。在熟读的基础上成诵。

  三、拓展诗句,体会写作特点。

  李白的诗激情浪漫,多采用夸张、比喻、想象等写作方法巧妙地表达诗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在这首诗中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和比喻、想象等,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教学中我用直观形象的数字举例让学生理解“三千尺”夸张写法,还通过讲解理解、图片演示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峰”的意思。还结合以前学过的诗句和拓展诗《秋浦歌》体会李白夸张写法特点。受到很好的学*效果。

  《望庐山瀑布》教学 3

  教材简介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望庐山瀑布》语言简洁,用词精当。全诗采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可以说是一幅气势恢弘的写意山水图。

  设计理念

  《望庐山瀑布》的教学,力求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在当前的古诗教学中,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把学生带入诗情画意的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让学生在“读、想、悟、背”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有效的合作、积极的探究,解读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蕴,品味古诗的物质,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庐、瀑、炉”3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望庐山瀑布》,背诵并默写。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画面,吟诵古诗想象意境,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课前准备 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渲染意境,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背诵课内外学过的李白的诗。

  2、故事导入:出示挂图

  一天,李白来到庐山游览,当他看到太阳照在郁郁葱葱的香炉峰上,峰顶升腾起紫色的烟雾,一条瀑布好像大河般高高地垂挂在山前,长长的流水像飞一样奔泻而下,真让人以为是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时,情不自禁地吟诵起一首诗来——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白的这首诗。

  二、知诗人,解诗题

  1、师:认真看老师写课题,读课题,注意停顿。(师:写 读)

  师:望,庐山什么意思?谁能加个词,把题目说成一句完整的话?板书:李白

  2、师: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能说说你对李白这位大诗人有那些了解?

  三、试读古诗,初知诗意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李白这位大诗人的事情。那么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究竟是什么样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把生字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2、抽学生读生字。大屏出示。

  3、学生多次试读。

  4、教师示范读。

  四、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师:在古诗里,每一个字都用的非常巧妙,往往一个字就包含着许多具体、深刻的意思。现在,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这首古诗。

  1、大屏出示自学自学小建议:

  2、汇报交流。

  五、再读古诗,领悟诗情

  1、大屏出示课件,让学生感受瀑布的雄伟壮观。

  2、体会诗人情感。

  师:诗人李白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这首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六、换位诗人,再读古诗

  师:如果此时此刻,你也站在雄伟壮观的瀑布前,他会怎样吟诵这首诗呢?请全班同学站起来,就像诗人李白一样,把这首诗读出来,好吗?

  七、想象画面,背诵古诗。

  师:诗人李白写出了他们所见到的红日,青峰,紫烟和白色的瀑布,并展开大胆的想象,整首诗色彩明丽,想象奇特,象一幅优美的图画,让我们现象着这美景,再有感情地把它背下来。

  八、课外拓展

  师:古往今来,不只是李白,还有许多诗人作家看到壮观的瀑布都挥笔写下了一篇篇好文好诗。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现代作家叶圣陶老先生的〈瀑布〉,大屏出示。

  九、欣赏瀑布图片

  总结

  十、选择性作业

  《望庐山瀑布》教学 4

  【课前透视】

  本课由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动逼真,是古诗中写景名作。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望庐山瀑布》语言简洁,用词精当。全诗采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可以说是一幅气势恢弘的写意山水图。《绝句》则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仿佛一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

  无论从诗句内容还是在学诗体验上,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另外结合教材图文并茂、诗句韵味优美适于诵读的特点,教学中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营造学诗意境,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鼓励学生诵读,加深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课件或插图,适合读诗配乐的音乐资料。

  2、收集曾经读背过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

  同学们你们会背古诗吗?谁能把自己知道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由背诗活动,营造学诗的氛围,实现自然过渡,相机板书课题。

  2、观察:

  教师出示准备的课件或是两诗的插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问: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试着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说一说。在学生观察说话的基础上,引出课题。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本文两首诗的特点,教学中应抓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优势,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把观察与说话结合起来,感悟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初步体会诗中蕴含的感情。

  〖对话*台

  一、初读

  1、出示古诗《望庐山瀑布》:

  引导学生初读诗句,也可以让课前会读的学生领读,教师相机指导。

  2、指读: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阅读、识字经验,抓住重点字进行正音和识记,如:“紫”应读“*舌音”、“川”应读“翘舌音”;“瀑”由“三点水”加熟字“暴”组成、“炉”字可以用造句子“冬天我们要生火炉取暖。”的方法记忆等,教育要充分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

  3、利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识记字的情况。

  4、同伴练读诗句,争取背诵。

  充分尊重学生的读书、识字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夯实基础,为研读诗句,体会感情打下良好的铺垫。

  二、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字:“炉、烟、流、银”: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字形、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认为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大家。

  2、指导:

  指导学生认为难写的字,教师进行示范书写。其他的字学生对照课本自行书写。

  3、交流评价:(自评、同桌评、小组评)

  采取多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

  及时巩固认字成果,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自主写字的水*和良好*惯。

  三、研读

  1、自学诗句:

  借助工具书和图画理解字词的意思,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合作:

  交流自学中已经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3、全班交流:

  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重点解决学*中存在的疑难。

  4、边读边想每句诗都写了怎样的景色。

  尊重学*的学*主动权。启发学生自主、合作学*,培养自主阅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悟读

  1、自由读诗,对照插图,体会诗人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2、小组合作,借助文中的插图描述画面,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把想像的画面说生动,说具体。

  3、启发:

  如果你是诗人,站在这飞瀑的下面,会有怎样的心情?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

  4、组织学生扮演诗人,借助教师准备的'课件或挂图,进行角色换位,体会诗句的含义和情感。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因此,把自**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说发现,说理解,说体验,在学生之间的互动互补中,感悟诗句,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读书的过程变成了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的有趣经历。

  五、诵读

  1、带着自己从诗中体会到的情感,练*有感情地朗读。

  2、组织学生进行多形式感情朗读。如:评读、赛读、加动作读、看画面读等,引导学生读好诗句。

  3、练*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朗朗书声是小学语文课堂的永恒追求。多形式的感情朗读,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了语言积累,从中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激发了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望庐山瀑布》教学 5

  教学目标:

  1。会认“炉、庐、瀑、疑”4个字,会写“炉、银、流、柳”4个字。

  2。能借助课件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的意境。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感受瀑布飞流直泻的壮观景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庐山瀑布录像)、幻灯片(词语、古诗《早发白帝城》)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瀑布是自然界中一种壮观的景象,你们想欣赏吗?今天,我们就同李白一起去欣赏庐山的瀑布。

  二、借助媒体,感受瀑布景美

  1、各位,我们的行程开始了,现在我们来到江西庐山,观看香炉峰顶流下的瀑布,看完谈谈你的印象。

  2、放视频,学生观看。

  3、学生各抒己见:你感受到的庐山瀑布什么样?

  4、面对如此美景,李白情不自禁吟诵起“日照香炉生紫烟……”(诵读后板书《望庐山瀑布》)

  5、诗中描绘的景美吗?你也打开书来自由读几次吧!

  个别读、齐读、指名读

  (大部分学生从没看见过瀑布,播放瀑布的录像,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发表见解、阅读古诗的兴趣。)

  三、赏析古诗

  1、自由读古诗,观看插图和回忆录像中的情景,说说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内交流,先提出疑问互相解答,再说说诗的意思。

  3、学生为录像配解说词。先练*再指名说。

  (直观形象的画面,将抽象变为形象,减缓了学生体会古诗意境的坡度,加深了对诗人情感的体验。)

  四、朗读、背诵古诗

  1、同桌互助,练*朗读古诗,读出李白惊奇、赞叹的情感。

  2、指名读,评议。

  3、齐读古诗。

  4、看录像练*背诵古诗。

  五、拓展延伸

  1、播放幻灯片《早发白帝城》。

  2、学生朗读,课外积累背诵。

  (扩展李白的另一首诗,调动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课外积累。)

  六、指导识记、书写生字

  1、播放写有词语的幻灯片,自由读,指读,齐读。

  2、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指导书写生字。

  (生字在不同词语中出现,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字义、积累丰富的词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飞流 三千尺

  银河 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教学 6

  教材简介:

  人教版第四册第五组第一篇课文《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作者先写了红日照射下的香炉峰紫烟缭绕,衬托出了瀑布背景的雄伟壮观。一个“挂”字化静为动,形象地表现了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后两行诗既写出了瀑布的样子,又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一个“飞”字形象地描绘了瀑布奔腾而下,“直下”既写出山的高峻陡附附险,又突出了瀑布飞奔而下、势不可挡的气魄。一个 “疑”字写出了作者神奇的想象。新奇而又真切,十分贴切自然,令人遐想无限,回味无穷。教学一课时。

  设计理念:

  1、反复吟读,是本诗教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吟读,让学生理解诗意,领悟诗情,体会诗境。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心中再现。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

  1、通过查找资料积累李白的古诗。

  2、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认识“庐、瀑、炉、疑”四个生字,会写生字通过学生反复吟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人情感,体会诗中意。

  3、极力营造古诗学*氛围,激发学生学*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难点:体会古诗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诵读学过的李白的诗。

  师:我们学过许多首李白的诗,谁能背?注意每人背一首,不要重复别人背过的诗。

  (如《静夜思》《赠汪伦》)除了学过的,你还知道哪些李白的诗,背一背。(如《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独坐敬亭山》)

  师:李白看到月光想到了家乡,写下了《静夜思》,送朋友时依依不舍写下了《赠汪伦》,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李白的诗,想想他又为什么写在这首诗呢。

  (板书:望庐山瀑布)

  (教学新诗不直接揭示课题,而是让学生先背诵学过的诗,然后开始新课教学。一是新旧联系,衔接自然;二是激发兴趣,增强效果。学生在情趣盎然地背诵李白诗歌的气氛中学*新诗,事半功倍。)

  2、读题

  提问:你们去过庐山吗?谁能说说庐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认识“庐”字)

  师述:庐山是个风景秀丽,令人向往的地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庐山的美景。(播放庐山录相,师解说: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提问:庐山的风景让我们如痴如醉,刚才的画面中给你映象最深刻的是什么?(瀑布)

  师:瀑布是什么样的呢?(课件出示各种瀑布图片)

  描述:瀑布是一种大自然的现象,它是河流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形成的浩浩荡荡的水势,风光迷人,正是因为这样,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它们情有独钟,写下了无数的华章。今天我们就随着大诗人李白的脚步,去看看庐山的瀑布别样的美姿。再读课题。

  (板书课题后,再释词,弄清"瀑布"是什么,就"瀑"正字正音;明确庐山的地理位置及迷人风光,认读“庐”字。由字及词及地,有序进行,为学*诗歌做好铺垫,激发兴趣。)

  二、试读古诗,初知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诗中生字多读几遍。

  2、指名读。

  3、学*生字“炉”“疑”,读准字音,四个生字同时出现,识记字形,“炉”和“庐”比较,出示香炉图片,对比庐山的香炉峰,组词。

  4、指导写生字“炉”“银”“烟”“流”

  5、把这些生字放到诗句中还能读吗?指名读,提醒学生其他生字的读音,如“川”字读翘舌音。齐读

  6、节奏读。

  师:诗歌诗歌,一首诗就是一首歌,歌有节奏,诗也有节奏,听听老师有节奏地读一读,你们小声地跟读(出示课件)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指名读(师帮其打拍子),男女生打拍子读。

  (认字写字是小学低段教学的重点,这里花大量时间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节奏朗读既可以检查字音,又能体会诗的韵味。)

  三、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师:你们听过这样一句话吗?“诗中有画”,一句诗就是一幅画,请小朋友们再听听这首诗,边听边想象,你脑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课件播放范读,生想象画面

  师:(出示课文插图)李白站在香炉峰前看到了什么呢?

  学生说到什么就读哪句?(如看到了烟雾,读“日照香炉生紫烟”:看到瀑布,读“遥看瀑布挂前川”)

  师:李白看到烟云缭绕的香炉峰,又看到了香炉峰前的瀑布,不由得写下了这样两行诗?出示一二行,学生齐读

  师:体会“挂”的妙用,学生读,师做挂的动作,把*放的东西垂直放,“川”就是河流,河流是怎么流的呢?师简笔画出,现在把河流垂直挂起来。

  师:是谁把河流挂起来的呢?

  生:(大自然)

  师:大自然是多么伟大、神奇啊!谁能用赞美的语气读读这两句?

  指名读,齐读

  师:你就是李白,看到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你这样读到——

  多名学生高兴地读前两行

  师:想读的小李白一起读吧!

  师:诗人笔下的庐山瀑布有什么奇特之处呢?请读三四句

  学生读三四句

  师:三千尺在这里指的是瀑布很高,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瀑布飞流而下的样子吧!(播放视频)

  引读:瀑布水花四溅,奔涌而下,壮观无比,难怪诗人写到——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

  师:这样的瀑布真是气势磅礴——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

  师:看到这样高、这样美的瀑布,诗人想到了什么呢?

  生:天上的银河落了下来

  师:九天在这里指的也是高,见过天上的银河吗?一起看看吧!出示银河图片,比较飞流而下的瀑布。

  师:瀑布从山上奔腾而下,足有三千尺那么高,让人忍不住浮想翩翩——读

  生: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此时,你就是大诗人李白,你的眼前出现了这样的景象:万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瀑布飞腾奔涌,倾泻直下,你想怎样吟诵呢?

  指多名学生读,齐读

  师:听着你们的朗读,让老师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自然真是神奇,造就了如此美景,感谢李白给后人留下了这脍炙人口的诗篇。各位小诗人,如此美景,让我们尽情抒发吧。

  配乐齐读全诗。

  师:一首好诗不仅可以反复吟诵,还可以谱曲歌唱,变着花样诵读。请听(课件唱读)

  学生站起来,边唱边拍手加动作跟着课件唱读

  师:多美的瀑布啊,谁能闭上眼睛,美美地去感受作者给我们创造的美感?

  指名背,齐背

  (低段古诗教学重在品读中知义,读重于解。因此在这里图文结合帮助学生品味诗句,启发学生体会意思,想像美景,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学生不知不觉地带入诗的意境了。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朗读水*。)

  四、巩固拓展,引导积累

  师:这就是一代诗仙李白的诗,他的想象是多么丰富、多么奇丽!让我们也一起来写写吧!

  出示填空:————————,疑是银河落九天。

  指名学生上台填空,点评,齐读

  师:像李白这样喜欢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诗句还有很多,如即将学到的杜甫的《绝句》也是一首赞美大自然美景的诗篇

  课件出示,学生试读。

  师:李白的这首诗,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就让我们也带着这种感情,去搜集一些描写大自然的诗,开一次赞美祖国山河的诗歌诵读竞赛会,以此来表达你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读写结合,充分读后进行默写,强化对诗句的认识;同时将学*引向课外,拓宽知识来源,达到课内悟情趣,课外显活力的境界。)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香炉 生紫烟

  望瀑布 挂前川壮美的画

  飞流 三千尺

  《望庐山瀑布》教学 7

  师: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请你们自由背诵你最喜欢的那一首。

  (学生纷纷自由背诵)

  [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师:谁愿意先背一首

  生:“泉眼无声惜细流……”

  师:你能告诉大家背的是哪一首吗

  生:《小池》。

  师:背得不错。谁能比他的声音更宏亮

  生:“春种一粒粟……”

  师:你背的是哪一首

  (生深思)

  师:谁来提示他

  生:他背的是《古风》。

  师:对,背诗还要记住诗名。还有谁想背

  生:我背《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师:刚才听了几个同学的背诵,她的声音是最洪亮的。

  (学生举手踊跃,又一位同学背诵。)

  师:不错。今天我们还能学*两首古诗,一首李白的,一首杜甫的。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这两位诗人有了哪些了解

  [注意了课内外结合,教师的着眼点不只仅是学会这两首古诗。]

  生:杜甫被人们称为“诗圣”。

  师:李白呢

  生:李白被称为“诗仙”。

  师:人们对他们的诗篇喜爱之极,所以给他们这样的称号。还知道别的吗

  生:我知道李白多少岁死的……(众人笑)

  师:应该说病逝。

  生:李白是61岁病逝的。

  师:虽然只活了六十多岁,却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还了解些什么

  生:我知道李白写了九百多首诗。

  师:流传至今的大约有九百九十多首。知道杜甫吗

  生:杜甫一生不得意。

  师:他一生是在穷困和战乱中度过的,但这一首诗却是在他心情愉快的情况下写的,这在他一生中也是很少见的。这一次,李白畅游庐山,写下了《望庐山瀑布》。(同时板书)

  师:我们已经学过《瀑布》一课,在叶圣陶先生的笔下,瀑布好像是一座珍珠的屏。李白是怎么描写庐山瀑布的呢请同学拿出自学提纲。(打出投影片)谁来读一读

  (生读自学提纲。自学提纲:1.读一读这首诗,想一想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词语的意思,如“生”“遥”“川”“疑”等,并说说诗句的意思。3.记下不懂的问题。)

  师:打开书,翻到51页。依照自学提纲一步一步地学,学完一道题再学一道题。

  (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指导。)

  (学生又读,有了进步,群体练读。)

  (公开课上再次给读得不够的学生以时间,让其练读,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别,教风朴实。)

  师:就这样边说边读,还有读懂的内容吗

  生:我把整首诗都读懂了。

  师:可以说印象最深的那句。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说瀑布从三千尺那么高的地方飞快地流下来,是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的。

  师:他有一个词理解得非常准确,知道是哪个词吗

  [启发学生注意听,和时发现同伴的优点。同时,不追求统一的答案,注重词汇的积累和运用。]

  生:……“飞”,他说的是飞快的意思。

  师:不错,对刚才那位同学的解释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三千尺”并不是真有三千尺那么高,它是夸张。

  师:那你想怎么说

  生:瀑布飞快地流下来,大约有三千尺那么高,就像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了下来。

  师:他也有一个词补充得好……

  生:“好像”!

  师:对。就是这个“疑”字,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生:“好似”。

  生:“可能是”。

  生:“如同”。

  生:“就像是”。

  师:都可以。这瀑布就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多么壮观!自身读一读这两句,想象一下瀑布奔腾而下的气势。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老师范读,学生再次练读。)

  师:谁再试试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读得好!再现了瀑布宏伟的气势。齐读这两句。

  师:不错,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何等壮观。这里,诗人为什么用上了“疑”字呢(板书:疑)

  生:不是真有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而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了个“疑”字。

  师:对,这不由使我们想到了李白的另一首诗,《静夜思》中,好像也有这样的笔墨。“床前明月光……”

  (温故而知新。这里不但扎实地解决了“疑”字,而且通过运用,使学生感悟到李白诗词的风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

  生:(一起接背)“疑是地上霜。”

  师:这神话般的想象,正是李白诗词特有的风格。想象这景象,自身带着感情读一读这首诗。

  (学生自身有感情地读)

  师:刚才同学们推荐了读懂的内容,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为什么这里说“疑是银河落九天”,而不说“像是银河落九天”

  师:谁帮他解决

  生:因为“疑”就是像的意思。

  师:(转向提问的学生)你比较一下,同一个意思,用哪个字好呢可以读一读,体会一下诗人的想象力。

  生:用“疑”更好。

  生:为什么“生紫烟”的“生”不用升起的“升”

  [这两个问题提得多好!质疑环节得到落实。值得称誉的是,对学生的提问,老师发动全班同学考虑,解答,不代替代替。]

  师: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大家怎么想(板书:生)

  生:因为这里还有发生的意思,所以用学生的“生”。

  师:对,可以综合着理解,先发生而后升起。明白了吗

  (学生会意点头)

  师:随着大家的想象,我们眼前就出现了这样的景象,千丈青山衬着一道银白的瀑布,这瀑布飞腾奔涌,倾泻直下。这么壮观的景象只有远望才干一览无余。那么该怎样读这首诗呢请你们想象这景象,自身放开声音读一读。

  (学生自由练谈,指名读。)

  师: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这景象

  生:(齐喊)想!

  (放录像,同时点出画面中的“生紫烟”、“挂前川”。)

  师:现在,你们面前就是庐山瀑布,你们想不想做一回诗人,也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再次练读)

  师:做诗人还可以自然些,你们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能背下来的同学还可以背一背。

  (学生有表情带动作地练读统背,后集体背诵。)

  师:通过读诗,我们看到了一很壮美的图画。那么《绝句》又会把我们带入到怎样的情景中呢你们自身读几遍第二首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学生自由练读)

  师: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身喜欢的方式来学*。比方能用自身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还有什么别的方法都可以试一试。

  [这一环节彻底放开了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方式学*,受到他们的欢迎。]

  《望庐山瀑布》教学 8

  教学反思

  《望庐山瀑布》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

  《望庐山瀑布》是苏教版小学第六册选编的一首李白的诗。本诗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教材选编这首唐诗的主要意图,一是丰富学生古诗的积累,从唐诗的音韵和谐、用词精炼中受到熏陶感染,培养语感;二是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祖国山河壮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那么,根据唐诗音韵和谐、用词精炼的特点,我认为为了贯彻落实课标倡导的新学*方法,可以采用分步朗读、逐渐深入的方法,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分散难点,各个击破,从而达到本课的学*目标。

  一读,读准字音

  本诗虽然生字不多,但应提醒学生要读准押韵的字。本诗押韵的字是烟川天,它们都是前鼻音,不要读成后鼻音。另外,落字读Luò,不要读Lào、Là,银河的银读Yín,不要读成Yíng。可先让学生听录音,然后自己练*轻声读,再抽学生读。让其他学生辨析、鉴赏、纠正。这样的安排,符合儿童好表现的特点,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创设了民主、轻松、互动的学*氛围。

  二读,理解词句

  1、学生逐字逐句地自渎,联系上下文边读边理解词句的意思,如有不理解的,通过看注释,解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互相释疑解难。这样做体现了课标中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的要求。

  2、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词语卡片,让学生进行抢答,对以下有特色的词语,教师要进行追问,引导学生体会本诗用词精妙的特点,培养语感:

  ①、为什么作者要说瀑布是挂在山前?(一个挂字更能体现长久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形象表现出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

  ②、第三句中飞流的飞用的好不好?为什么?(用得好。因为这个飞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瀑布的急流飞奔。)从直下这一词中可以体会到什么?(体会到山的高峻陡峭和瀑布飞奔而下。)

  ③、最后一句为何用疑而不用象?(疑表现出作者对瀑布壮观的惊叹,因而产生了神奇、夸张的想象。)

  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3、抽学生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三读,体会情感

  在学生读懂了诗句的基础上,就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1 学生自由读,在读中揣摩怎样处理好重音、速度和停顿,怎样表现诗句的情感。

  2、展开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读以及为什么要这样读。教师相机引导:全诗描绘了瀑布飞流直泻的壮观景象,要读出磅礴的气势。第一行中的生字描绘出云雾在日光照耀下不断升腾,在香炉峰盘旋缭绕的动态,要重读。第二行的遥字写出诗人远望的立足点,挂字极为生动形象,要略为重读。这两句要用欣赏的语气,要读得舒缓。第三行读时要略带夸张的语气,声调要从舒缓转为高亢,最后一行要放慢速度,读出遐想无限,回味无穷的感受。然后教师范读,鼓励学生进行评议、挑战,形成师生互动的民主氛围。

  3. 学生采用各种形式反复朗读,进一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 放录音,欣赏配乐朗读,深化感受。

  四读,拓展延伸

  1、小声读本诗,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2、出示拓展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完成其中一至二题:

  ①、根据诗的描绘和自己的想象写一篇导游词,向大家介绍庐山瀑布的美景。

  ②、搜集有关庐山瀑布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展示给大家看。

  ③、将诗中描绘的美景画下来。

  《望庐山瀑布》教学 9

  庐山瀑布,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一开始教学古诗,我便设问:知道庐山在哪吗?之后马上放庐山的风景图还配上优美的音乐和自己的解说词,一下便把孩子们带入了景色迷人的庐山。当播放结束时,孩子们还是那如痴如醉的神态,我心中一阵暗喜:接下来的朗读和领悟诗情不会有问题了。的确,后面的朗读真的不错。之后,我们真的看到了摇头晃脑的小诗人抑扬顿挫的诵诗声。

  领悟诗情这块,我觉得这首诗有一定的难度,孩子们似乎受到了图片的影响,逐句逐句地对诗去进行解释。我想今后还得想些办法,好好引导孩子们去领悟诗的大意即可。

  这节课我做的不够的地方有许多:

  一、把三四两句诗给分开品析了。回家潜心再读诗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其实是一个整体,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瀑布从高处落下,流得快、直、美。而我在学生理解后,没有把两句诗整合起来品析,破坏了瀑布流态的整体之美。

  二、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在“细品诗句,领悟诗情”环节花了太多时间,个别读太多。以至“联类比照,感悟诗风”这环节匆匆带过,原来预设时自认为的亮点就这样以遗憾告终,写字教学也无法进行,作业也忘布置了。真是有“虎头蛇尾”之感。

  《望庐山瀑布》教学 10

  4月7日,全县西片古诗教学研讨会在采花小学举行。当我上完《望庐山瀑布》一课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受颇深:要想上好一节课,真的要花很多的时间与精力。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呀。从最开始的备课,到最后的授课,这过程中有很多值得反思和思考的。

  一、目标的确定要准确

  《望庐山瀑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歌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诗歌很美,诗歌里蕴藏的画面更美。他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这是李白的名篇之一,读起来朗朗上口,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深入地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难度很大。毕竟,二年级学生的阅历,感悟能力,知识水*还是很有限的。因此,目标的确定要准确。我也花了很大的功夫。第一次试讲是在我自己班上上的,学生很熟悉老师的教法,也很灵活,回答问题也很积极,课中表现都很出色,感悟的也很深刻,只是花的时间很长,导致后面的写字任务没有完成。试讲完之后,自我感觉不好。明显的感受到,学生要深入地体会要的是时间,教师也时有越俎代庖的现象。我们学校语文组的老师也提出了意见,一致认为:二年级的诗歌只要求理解大意,重点是背诵。我吸取了教训,将目标降低了要求。重点放在朗读上了。目标中感悟诗意前加上了一个词“粗浅的”。是的,作为教师,不管上那一课,首先一定要把目标确定好,不要随意的拔高或降低要求。

  二、导语的设计要精彩

  一堂好的课,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要将学生深深地吸引住,让学生想,乐学。在第一次备课中,我只在想,怎么让学生多积累点知识,多了解一些大诗人的常识,没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所以,在开课时繁琐的向学生介绍李白的出生、经历、字号、诗集等等。这真是徒劳无功,事半功倍呀!学生一点兴趣都没有,认真的学生还跟着读一读,不爱学的学生简直不知道老师在做什么。就连我的激情范读都没能与学生产生共鸣。这样的导入是失败的,得改!在所有老师的帮助下,在激烈的讨论中得出了结论: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直接出示瀑布的画面,从视觉上清晰的感受瀑布的壮观,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眼球。在后来的教学中确实证明了这一点:好的开头时成功的一半!

  三、内容的安排要灵活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写字为重点。一般有专门的识字,写字环节。在开始的试讲中,我也是先单独识字,然后学文。结果是效果不好,时间也不够。怎么办呢?就连睡觉的时候我都在思考。经过反复地斟酌,我认为在文中识字比较好,一边学古诗,一边认生字。因为本课要认的生字只有4个,很少。这样做既节省了时间,又联系诗句理解了生字的意思,效果会好一些。如:学*第四行古诗的时候,首先就出示“疑”,教大家认、读然后“找朋友”明白其意思:以为,怀疑。看到这么雄伟的瀑布从山顶上泻下来,作者以为是什么呢?学生读诗句,很快就会明白整句诗歌的意思了。这样既学了诗句,又结合课文学*了生字,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四、朗读的指导要细致

  小学的整个语文教学都应当以朗读为主,不管是那种类型的文章,都必须在读中去感悟,理解,体会。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就更应当以朗读指导为主了。教师的范读,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调,要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开课后,我为学生范读了一遍课文。虽然,我在上课时课件出了一点小问题,没有播放出配置的一点古筝的音乐,但并不影响我的范读。我看见学生情不自禁的跟着我一起朗读古诗,心里真的很高兴。

  课中,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自由读,齐读,小组长带领大家读等,悟出了诗歌中所蕴藏的优美的画面时,教师一定要做具体的指导。那些字该重读,诗歌的节奏时怎样的,古人读诗,吟诗时摇头晃脑,声断气不断的样子······这些朗读的技巧,教师都要做细致的指导。让学生从小就养成好的读书*惯,不唱读,不拖读。由此而感受到朗读诗歌的乐趣,激发学生学*背诵古诗的兴趣,从而积累古诗中的名句,做好长远的打算,奠定基础。今后在写作中能信手拈来。正所谓:熟读唐诗八十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要上好一节课,真的不简单。必须经过反复的思考,反复的修改,反复的试讲,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优选【10】份(扩展10)

——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范本五份

  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1

  今天的古诗教学感觉顺利畅通,高兴于自己对待教材的深入了解,以及吃透教材,以文本为切入口,做到真正解读文本,或许这些来自于教学小学语文的感受,但今天用到幼儿园大班的语言教学也适合。

  一、设计意图符合幼儿年龄特征

  通过古诗歌《望庐山瀑布》的教学,力求体现幼儿园《纲要》精神----培养幼儿的兴趣是关键所在。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调动幼儿学*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在当前的古诗教学中,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幼儿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备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激发学*兴趣入手,在大班幼儿已有的经验上提出问题:“谁知道瀑布?”有五个幼儿积极举手,回答也相当正确,顺利地引出了课题。其中的周思怡小朋友答得更是出奇的好:“冬天瀑布结成冰,看去就是冰川一片!”虽说我们的幼儿都是生活在农村的环境里,可他们的父母来自各地,还是见多识光的。紧接着我带领幼儿遨游诗歌内容,分析字词所包含的意义,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幼儿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幼儿自主学*,自悟,自得。

  二、巩固已学的汉字

  幼儿在学*朗诵的过程中,字词,图文共同配合运用加深幼儿对诗歌的理解能力,既巩固*得的汉字,在认读的过程中又新增汉字的认读,集体个别完整地朗读使得诗歌的完整性得到体现,在教师稍微提醒下就能完整背诵诗歌。

  三、失误之处

  课前对文本的解读是深、透,可没有试教,难以找到不足之处。但在教学时刻出现问题就无法解决:幼儿人手一份诗歌的打印版本的图文。如果有,那么幼儿在认读,巩固朗读时刻就有高的兴致,学得带劲,幼儿为主体会得到明显的体现。我在今后的古诗歌教学中再激再励,争取达到完整的教学效果。

  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2

  《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我仔细研读了教材,查阅了大量资料,把深入感受庐山瀑布的壮美这条明线和初步感受诗人豪放、夸张、洒脱的诗风这条暗线相结合,让这两条线索贯穿始终。一节课上完,受益颇多,感慨颇多。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两点:

  1、鲁迅先生说过:“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运用多媒体,可以创造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激发学生审美的情感。一开始教学古诗,我便设问:知道庐山在哪吗?之后马上放庐山的风景图还配上优美的音乐,一下便把孩子们带入了景色迷人的庐山,顿时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在教师启发的情感体验下谈谈: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必将争先发言。教师趁势激起学生课文的欲望:唐代大诗人李白游了庐山瀑布后诗性大发写下了千古名诗《望庐山瀑布》,同学们想不想学?带领学生以饱满的情绪,进入了学*古诗的最佳状态。这为整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这也就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是朗读和领悟诗情。

  2、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先紧扣词句品意境,让学生自由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

  生:先产生再升起,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紫烟:则可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悟出那是香炉峰上的水气蒸腾而上,在太阳光映照下,显示出迷人的颜色。

  挂:瀑布本是流动的,作者却巧妙地将动态定格,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的美丽壮观。

  飞、落:写出了瀑布凌空而出,喷涌而下。

  通过品味,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正是通过写自己所看到的,所联想的,表现了瀑布磅礴的气势再反复诵读体会情感。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感悟古诗精湛的语言艺术,指导反复诵读,欣赏意境美,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相辅相成。

  做得不够的地方有许多:

  1、把三、四句诗给分开品析了。潜心再读诗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其实是一个整体,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瀑布从高处落下,流得快、直、美。而我在学生理解后,没有把两句诗整合起来品析,破坏了瀑布流态的整体之美。

  2、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在“细品诗句,领悟诗情”环节花了太多时间,个别读太多。本来设计的学生练字也无法进行,总觉得结束得太匆忙。

  3、对课堂的生成处理的不够娴熟,对学生的发言没做到中肯的、带鼓励性的评价。

  遗憾的地方还很多。总而言之,我觉得一堂成功、有效的课既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让预设与生成相统一,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学*处理好生成点中的智慧火花,学*处理课堂教学中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关系,是我以后前进的方向。

  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3

  教学反思

  《望庐山瀑布》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

  《望庐山瀑布》是苏教版小学第六册选编的一首李白的诗。本诗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教材选编这首唐诗的主要意图,一是丰富学生古诗的积累,从唐诗的音韵和谐、用词精炼中受到熏陶感染,培养语感;二是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祖国山河壮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那么,根据唐诗音韵和谐、用词精炼的特点,我认为为了贯彻落实课标倡导的新学*方法,可以采用分步朗读、逐渐深入的方法,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分散难点,各个击破,从而达到本课的学*目标。

  一读,读准字音

  本诗虽然生字不多,但应提醒学生要读准押韵的字。本诗押韵的字是烟川天,它们都是前鼻音,不要读成后鼻音。另外,落字读Luò,不要读Lào、Là,银河的银读Yín,不要读成Yíng。可先让学生听录音,然后自己练*轻声读,再抽学生读。让其他学生辨析、鉴赏、纠正。这样的安排,符合儿童好表现的特点,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创设了民主、轻松、互动的学*氛围。

  二读,理解词句

  1、学生逐字逐句地自渎,联系上下文边读边理解词句的意思,如有不理解的,通过看注释,解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互相释疑解难。这样做体现了课标中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的要求。

  2、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词语卡片,让学生进行抢答,对以下有特色的词语,教师要进行追问,引导学生体会本诗用词精妙的特点,培养语感:

  ①、为什么作者要说瀑布是挂在山前?(一个挂字更能体现长久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形象表现出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

  ②、第三句中飞流的飞用的好不好?为什么?(用得好。因为这个飞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瀑布的急流飞奔。)从直下这一词中可以体会到什么?(体会到山的高峻陡峭和瀑布飞奔而下。)

  ③、最后一句为何用疑而不用象?(疑表现出作者对瀑布壮观的惊叹,因而产生了神奇、夸张的想象。)

  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3、抽学生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三读,体会情感

  在学生读懂了诗句的基础上,就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1 学生自由读,在读中揣摩怎样处理好重音、速度和停顿,怎样表现诗句的情感。

  2、展开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读以及为什么要这样读。教师相机引导:全诗描绘了瀑布飞流直泻的壮观景象,要读出磅礴的气势。第一行中的生字描绘出云雾在日光照耀下不断升腾,在香炉峰盘旋缭绕的动态,要重读。第二行的遥字写出诗人远望的立足点,挂字极为生动形象,要略为重读。这两句要用欣赏的语气,要读得舒缓。第三行读时要略带夸张的语气,声调要从舒缓转为高亢,最后一行要放慢速度,读出遐想无限,回味无穷的感受。然后教师范读,鼓励学生进行评议、挑战,形成师生互动的民主氛围。

  3. 学生采用各种形式反复朗读,进一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 放录音,欣赏配乐朗读,深化感受。

  四读,拓展延伸

  1、小声读本诗,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2、出示拓展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完成其中一至二题:

  ①、根据诗的描绘和自己的想象写一篇导游词,向大家介绍庐山瀑布的美景。

  ②、搜集有关庐山瀑布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展示给大家看。

  ③、将诗中描绘的美景画下来。

  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4

  《望庐山瀑布》意在让学生熟读的基础上知道: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我在仔细研读了教材之后,将目标设定为:1、会认4个生字,会写4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3、激发学*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二年级的学生学*重点仍然在识字、写字上,而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上则为难点。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课前我先让学生看有关庐山风景的视频,再通过谈话引导学生知道我们的大诗人李白也去过庐山,看到了这么美的风景,而且还把他看到的写成了一首诗,诗名就叫《望庐山瀑布》。

  二、读诵课文

  1、了解李白,先生讲,再帮忙补充。

  2、了解李白的其它古诗。

  3、扫清障碍,主要解决生字。学生小组间互相帮助学*,然后检查个别字朗读,并通过为生字找朋友让学生巩固生字。这首古诗里生字比较简单,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

  4、理解古诗

  首先让学生读,读通读准古诗。接着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李白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给个别组词理解字义,比如照就可以组为照射;学生理解香炉是指香炉峰, “三千尺”是作者用夸张的方法,“银河落九天”是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庐山瀑布的雄伟壮美。之后又让学生读,有感情的读,读出庐山瀑布气势磅礴的感觉。在熟读的基础上成诵。

  三、总结

  反思:古诗学生比较难理解,于是我就借助多媒体进行《望庐山瀑布》的教学。上完课后,感想颇多:

  1、材料的充分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提前一周开始通过各种方法收集资料。瀑布图片网上很多,但是能准确切题、合乎心意的却甚少。从关键字“望庐山瀑布”到“瀑布”,从自己认真查找资料到求助朋友,所有能寻求帮助的途径都用上了。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浏览的图片就有几百张。最后才在这几百张中选取了8张。视频资料也是如此。庐山瀑布的视频有很多,但是我要求的视频资料是——既要表现出庐山瀑布的气势恢宏,又要有能震撼人心的瀑布声。寻找资料的过程无疑是艰辛的,但艰辛过后的收获却让我感觉一次比一次甜蜜,一次比一次兴奋。

  2、有效的教学设计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对于所有课来说,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关键。刚开始的我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有些急于求成。在试讲时我利用多媒体上的课,几位听课老师给我提了很多宝贵意见,再就是在理解诗意上引导的还不够透彻,我发现自己不应该让教学来体现多媒体的功用,而应该让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所以我在教学的重心不应该在多媒体上,而应该在教学的有效性上。认识到这一点后,我又调整和修改了自己的教学设计。

  3、我在讲授《望庐山瀑布》一诗时,导入部分先是使用了多媒体来介绍庐山的风景,接着播放庐山瀑布的视频录像,让学生对庐山瀑布有一个直观印象,并使学生心灵得到震撼。在古诗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读—理解—读—诵”这4个步骤学*课文。在第一个读中,学生做的很好,很快的解决了生字,还给生字找了一些课外的朋友。低年级古诗教学重在入情入境地计,而要读得入情入境,只能从图片、录像上感受,或是联系生活实际,在老师的情境语言中读。我也寻找了大量的资源引导学生读,《望庐山瀑布》一诗中的名句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带着孩子们看了课件高山瀑布的景象,让他们感受到了“飞流直下”的感觉、领略了“三千尺”的高度和寓意,就有个别学生感言,真的“像天上的银河落下来了”。 但是最终还是没能达到预设的效果,反思自己,发现:只有放慢语速,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意境,去领略作者当时的心情,读起古诗来才会更有味道。在枯燥的课文中,教师是学生学*路上的向导,有了教师正确的指引,学生的思维大门就会打开,一切看似疑难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5

  《望庐山瀑布》意在让学生熟读的基础上知道: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我在仔细研读了教材之后,将目标设定为:1、会认4个生字,会写4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3、激发学*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二年级的学生学*重点仍然在识字、写字上,而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上则为难点。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课前我先让学生看有关庐山风景的视频,再通过谈话引导学生知道我们的大诗人李白也去过庐山,看到了这么美的风景,而且还把他看到的写成了一首诗,诗名就叫《望庐山瀑布》。

  二、读诵课文

  1、了解李白,先生讲,再帮忙补充。

  2、了解李白的其它古诗。

  3、扫清障碍,主要解决生字。学生小组间互相帮助学*,然后检查个别字朗读,并通过为生字找朋友让学生巩固生字。这首古诗里生字比较简单,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

  4、理解古诗

  首先让学生读,读通读准古诗。接着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李白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给个别组词理解字义,比如照就可以组为照射;学生理解香炉是指香炉峰, “三千尺”是作者用夸张的方法,“银河落九天”是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庐山瀑布的雄伟壮美。之后又让学生读,有感情的读,读出庐山瀑布气势磅礴的感觉。在熟读的基础上成诵。

  三、总结

  反思:古诗学生比较难理解,于是我就借助多媒体进行《望庐山瀑布》的教学。上完课后,感想颇多:

  1、材料的充分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提前一周开始通过各种方法收集资料。瀑布图片网上很多,但是能准确切题、合乎心意的却甚少。从关键字“望庐山瀑布”到“瀑布”,从自己认真查找资料到求助朋友,所有能寻求帮助的途径都用上了。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浏览的图片就有几百张。最后才在这几百张中选取了8张。视频资料也是如此。庐山瀑布的视频有很多,但是我要求的视频资料是——既要表现出庐山瀑布的`气势恢宏,又要有能震撼人心的瀑布声。寻找资料的过程无疑是艰辛的,但艰辛过后的收获却让我感觉一次比一次甜蜜,一次比一次兴奋。

  2、有效的教学设计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对于所有课来说,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关键。刚开始的我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有些急于求成。在试讲时我利用多媒体上的课,几位听课老师给我提了很多宝贵意见,再就是在理解诗意上引导的还不够透彻,我发现自己不应该让教学来体现多媒体的功用,而应该让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所以我在教学的重心不应该在多媒体上,而应该在教学的有效性上。认识到这一点后,我又调整和修改了自己的教学设计。

  3、我在讲授《望庐山瀑布》一诗时,导入部分先是使用了多媒体来介绍庐山的风景,接着播放庐山瀑布的视频录像,让学生对庐山瀑布有一个直观印象,并使学生心灵得到震撼。在古诗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读—理解—读—诵”这4个步骤学*课文。在第一个读中,学生做的很好,很快的解决了生字,还给生字找了一些课外的朋友。低年级古诗教学重在入情入境地计,而要读得入情入境,只能从图片、录像上感受,或是联系生活实际,在老师的情境语言中读。我也寻找了大量的资源引导学生读,《望庐山瀑布》一诗中的名句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带着孩子们看了课件高山瀑布的景象,让他们感受到了“飞流直下”的感觉、领略了“三千尺”的高度和寓意,就有个别学生感言,真的“像天上的银河落下来了”。 但是最终还是没能达到预设的效果,反思自己,发现:只有放慢语速,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意境,去领略作者当时的心情,读起古诗来才会更有味道。在枯燥的课文中,教师是学生学*路上的向导,有了教师正确的指引,学生的思维大门就会打开,一切看似疑难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最句子文案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04778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