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教学设计 >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优秀教学设计 (菁华3篇)

日期: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示形式。

  3.培养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4.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知道爱惜人民币。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钱袋(内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用具、玩具等。

  教学设计:

  一、设境激趣

  聪聪、明明,他们俩今天也来了,他们有一些问题想问问大家。

  1.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

  2.按质地分为哪两类?

  1元=( )角 1角=( )分

  一张2角可以换( )个1角……

  教师给予鼓励。[运用多媒体课件,声像并茂呈现给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故事以故事激趣导入。]

  二、情景对话

  (出示课件)聪聪、明明,你拿那么多的硬币干吗去啊?

  明明:我去买空尺子,我拿了12个一角。

  聪聪:拿那么多,要是丢一个,怎么办啊?

  明明:那怎么办?小朋友们,你们能帮我吗?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过程之中,使之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过渡进入新课

  1.师:我们该怎样帮明明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生:可以去换钱。

  师:那该怎样换呢?

  生讨论

  生A:可以换两张5角,一张两角

  生B:还是多。可以用10个一角换1张1元,2个1角换1张2角。

  明明:哦!原来12角=1元2角,谢谢你们!

  [通过小组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并体现了实用性。]

  2.我们帮明明解决了问题,聪聪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帮忙。(出示课件)

  3元8角=( )角

  26角=( )元( )角……

  师:你是怎么想的?

  3.换钱游戏:小组四人利用学具互换。

  [通过实践活动巩固知识,更贴*孩子的生活实际。]

  4.师:现在,明明拿着换好的钱走进了“大张量贩”。

  (课件出示)尺子:1.20元

  明明:这1.20元是多少呢?

  师:明明又遇到什么困难了?谁来帮帮他?

  生:1.20元就是1元2角

  师:对了,我们看1.20元中有一个小圆点,圆点的左边表示元,右边的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所以1.20元就是1元2角,这就是物品价格的表示方法。

  师:看其它文具的价格,把对应的用线连起来。

  (课件出示)

  本子 0.50元 8角

  墨水 3.00元 1元2角

  书包 35.90元 9角

  尺子 1.20元 5角

  橡皮 0.90元 3元

  铅笔 0.80元 35元9角

  5.师:你们看,聪聪也来了。

  (课件录音)聪聪:“听说有一些小朋友上不起学,我就拿着我的零花钱也来买一些文具,送给他们。”买一枝铅笔和一本本子用多少钱?一把尺子和一块橡皮呢?小朋友,你们会算吗?

  师:谁来计算一下?

  生:8角+5角=13角=1元3角

  1元2角+9角=21角=2元1角

  师:谁来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师:为什么把20角换成2元?答案(略)

  (课件录音)聪聪:我用10元去买墨水,该怎样呢?

  生:10-3=7元

  6.小结:以学生为主,教师给予补充

  7.出示课题──简单的计算

  实践活动:

  (课件)小朋友们,你们想用手中的钱去买一些礼物,一起送给远方的小朋友吗?

  选四名售货员,开始自由下位买。

  [让学生从已知和生活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活动过程中,体现了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优秀教学设计2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是在对人民币的认识后,是人民币的再进一步的认识。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主要有三个:一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二进行简单的计算,三是知道商品价格的表示形式。同时通过这节课的学*,逐渐培养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为了达成以上的一些目标我是这样设计这节课。

  一、从学生经验入手直接引入商品价格,在学生回忆商品价格的表示方法中,唤醒学生的思绪,使学生觉得在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在操作中完成进率的换算。进率的换算在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为此我在教学上通过不同的的付钱方法,深刻体会,这样的教学让说不清的关系,在操作讲解中得以内化。学生学了也不易忘记。

  三、人民币的计算离不的购物。一年级的儿童虽然年龄小,但对于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是有的。在购物的过程中完成简单的加减计算。

  在这节中尽量自主学*、发挥学生的

  1、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知道物品价格的表示形式。

  2、培养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3、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0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调查的商品价格汇报。

  二、引导 探索

  1、从一位学生的价格中引入商品价格的表示形式,并对并这种形式的教学。

  小结商品价格表示方法,

  我们用这种方法来给我们带的物品,写上价格并读一读。

  2、假如请你去买某某同学的什么,你怎样付钱?先请学生说说方法。老师在信封里给你准备了人民币(复印),你来试试看?学生操作付钱。

  在付钱的过程中,体会进率的换算。

  练*3元8角=( )角, 26=( )元( )角,

  3、在买物品的过程中完成简单的加法计算。

  刚才我们已会买一件商品了,老师这里有一些商品,课件出示:气球0.50元 水彩笔8.50元 剪刀3.00元 格林童话20.00 元 小兔4.80元

  练*书上第51页的练*

  5、创设买恐龙玩具的情境,体会买商品的情景。完成简单的人民币的减法计算。

  练*第52页的练*

  三、模拟实践(8分)

  刚才在书上练*时会算付多少钱,也知道应找回多少钱,现在我们用信封里的人民币来买小朋友的物品?先想想,怎样买?停、四人小组合作买对方的物品。教师轮回观察,交流反馈。你们是怎样买卖的?指名2—3对。

  四、小结:(2分)

  小朋友这节课,老师看到既聪明又能干的我们,相信在生活中越来越能干。那你能说说你都学到了什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作总结,板书课题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优秀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示形式。

  3.培养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4.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知道爱惜人民币。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0页。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钱袋(内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用具、玩具等。

  教学设计

  设境激趣

  聪聪、明明,他们俩今天也来了,他们有一些问题想问问大家。

  1.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

  2.按质地分为哪两类?

  1元=( )角 1角=( )分

  一张2角可以换( )个1角……

  教师给予鼓励。

  [运用多媒体课件,声像并茂呈现给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故事以故事激趣导入。]

  情景对话

  (出示课件)聪聪、明明,你拿那么多的硬币干吗去啊?

  明明:我去买空尺子,我拿了12个一角。

  聪聪:拿那么多,要是丢一个,怎么办啊?

  明明:那怎么办?小朋友们,你们能帮我吗?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过程之中,使之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过渡进入新课

  1.师:我们该怎样帮明明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生:可以去换钱。

  师:那该怎样换呢?

  生讨论

  生A:可以换两张5角,一张两角

  生B:还是多。可以用10个一角换1张1元,2个1角换1张2角。

  明明:哦!原来12角=1元2角,谢谢你们!

  [通过小组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并体现了实用性。]

  2.我们帮明明解决了问题,聪聪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帮忙。(出示课件)

  3元8角=( )角

  26角=( )元( )角……

  师:你是怎么想的?

  3.换钱游戏:小组四人利用学具互换。

  [通过实践活动巩固知识,更贴*孩子的生活实际。]

  4.师:现在,明明拿着换好的钱走进了“大张量贩”。

  (课件出示)尺子:1.20元

  明明:这1.20元是多少呢?

  师:明明又遇到什么困难了?谁来帮帮他?

  学生讨论

  生:1.20元就是1元2角

  师:对了,我们看1.20元中有一个小圆点,圆点的左边表示元,右边的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所以1.20元就是1元2角,这就是物品价格的表示方法。

  师:看其它文具的价格,把对应的用线连起来。

  (课件出示)

  本子 0.50元 8角

  墨水 3.00元 1元2角

  书包 35.90元 9角

  尺子 1.20元 5角

  橡皮 0.90元 3元

  铅笔 0.80元 35元9角

  5.师:你们看,聪聪也来了。

  (课件录音)聪聪:“听说有一些小朋友上不起学,我就拿着我的零花钱也来买一些文具,送给他们。”买一枝铅笔和一本本子用多少钱?一把尺子和一块橡皮呢?小朋友,你们会算吗?

  师:谁来计算一下?

  生:8角+5角=13角=1元3角

  1元2角+9角=21角=2元1角

  师:谁来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师:为什么把20角换成2元?答案(略)

  (课件录音)聪聪:我用10元去买墨水,该怎样呢?

  生:10—3=7元

  6.小结:以学生为主,教师给予补充

  7.出示课题──简单的计算

  实践活动

  (课件)小朋友们,你们想用手中的钱去买一些礼物,一起送给远方的小朋友吗?

  选四名售货员,开始自由下位买。

  [让学生从已知和生活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活动过程中,体现了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

  小结

  (课件)小朋友们,今天我跟你们学会了很多知识,你们可真棒!小朋友们再见!

  生:聪聪,明明再见!

  教学设计说明

  简单的计算这节课是认识人民币这部分的第二课时,教材在认识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它们的十进制关系的基础上,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教学资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本节课教学力图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本节课运用多媒体课件,声像并茂呈现给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故事,以故事激趣导入,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过程之中,使学*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体现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学生通过:摆、看、拿、想、说、换、比等形式,以及小组的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尽量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的局面,让他们在活动中、游戏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乐学、会学、创造性学的境界。

  三、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在活动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并会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在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专家评析

  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在学生知道了人民币间的换算的基础上,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了解商品价格的表示形式;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精神。在教学中,本课通过创设情境,帮聪聪、明明换钱购物活动,把整节课编成了一个故事,把知识穿成了串,溶于故事中,从而引导学生在数学故事中学*身边的数学和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出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

  一、注重趣味性

  根据儿童争强好胜,乐于助人的特点,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使儿童喜爱的人物在屏幕上亮相,做到绘形绘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突出实践性

  整个教学过程,贯穿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条主线,教学环节环环相扣,都是为了给学生创造机会,把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去。

  三、培养自主性

  教师力争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方法,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优秀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阅读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优秀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1)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优秀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示形式。

  3.培养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4.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知道爱惜人民币。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钱袋(内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用具、玩具等。

  教学设计:

  一、设境激趣

  聪聪、明明,他们俩今天也来了,他们有一些问题想问问大家。

  1.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

  2.按质地分为哪两类?

  1元=( )角 1角=( )分

  一张2角可以换( )个1角……

  教师给予鼓励。[运用多媒体课件,声像并茂呈现给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故事以故事激趣导入。]

  二、情景对话

  (出示课件)聪聪、明明,你拿那么多的硬币干吗去啊?

  明明:我去买空尺子,我拿了12个一角。

  聪聪:拿那么多,要是丢一个,怎么办啊?

  明明:那怎么办?小朋友们,你们能帮我吗?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过程之中,使之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过渡进入新课

  1.师:我们该怎样帮明明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生:可以去换钱。

  师:那该怎样换呢?

  生讨论

  生A:可以换两张5角,一张两角

  生B:还是多。可以用10个一角换1张1元,2个1角换1张2角。

  明明:哦!原来12角=1元2角,谢谢你们!

  [通过小组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并体现了实用性。]

  2.我们帮明明解决了问题,聪聪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帮忙。(出示课件)

  3元8角=( )角

  26角=( )元( )角……

  师:你是怎么想的?

  3.换钱游戏:小组四人利用学具互换。

  [通过实践活动巩固知识,更贴*孩子的生活实际。]

  4.师:现在,明明拿着换好的钱走进了“大张量贩”。

  (课件出示)尺子:1.20元

  明明:这1.20元是多少呢?

  师:明明又遇到什么困难了?谁来帮帮他?

  生:1.20元就是1元2角

  师:对了,我们看1.20元中有一个小圆点,圆点的左边表示元,右边的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所以1.20元就是1元2角,这就是物品价格的表示方法。

  师:看其它文具的价格,把对应的用线连起来。

  (课件出示)

  本子 0.50元 8角

  墨水 3.00元 1元2角

  书包 35.90元 9角

  尺子 1.20元 5角

  橡皮 0.90元 3元

  铅笔 0.80元 35元9角

  5.师:你们看,聪聪也来了。

  (课件录音)聪聪:“听说有一些小朋友上不起学,我就拿着我的零花钱也来买一些文具,送给他们。”买一枝铅笔和一本本子用多少钱?一把尺子和一块橡皮呢?小朋友,你们会算吗?

  师:谁来计算一下?

  生:8角+5角=13角=1元3角

  1元2角+9角=21角=2元1角

  师:谁来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师:为什么把20角换成2元?答案(略)

  (课件录音)聪聪:我用10元去买墨水,该怎样呢?

  生:10-3=7元

  6.小结:以学生为主,教师给予补充

  7.出示课题──简单的计算

  实践活动:

  (课件)小朋友们,你们想用手中的钱去买一些礼物,一起送给远方的小朋友吗?

  选四名售货员,开始自由下位买。

  [让学生从已知和生活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活动过程中,体现了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第二册第50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示形式。

  (二)能力目标:通过购物活动,培养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情感目标 :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知道爱惜人民币,同时在教学中渗透孝敬老人等人文教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个学生准备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用具和玩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你们喜欢的好朋友,请看是谁?

  生:聪聪、明明(掌声欢迎)

  师:他们有一些问题不太明白,想问问大家,你们愿意告诉他们吗?

  1.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按质地分为哪两类?

  2.1元=( )角 1角=( )分

  3.一张1元币可以换( )张5角;可以换( )张2角……

  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给予鼓励。

  【评析:在教学上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声形并茂呈现给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人物,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不知不觉中复*了旧知,又很自然地把学生带进新课堂。】

  二、结合情境,自主学*:

  1、情境对话,提出问题:

  聪聪:明明,你拿那么多的硬币去干啥去?

  明明:奶奶来了,我拿了12角钱,想去买一包小吃给奶奶。

  聪聪:拿那么多硬币,要是丢了一个,怎么办?

  明明:那怎么办?你们能帮帮我吗?

  【评析:创设情境对话,以此来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过程之中,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交流学*,解决问题:

  师:我们该怎样帮明明呢?大家有什么好办法?

  生:可以去换钱。

  师:那该怎样换呢?

  学生讨论后发言:

  生1:可以换成六张2角的纸币。

  生2:可以换成两张5角,一张2角。

  生3:可以换成12张1角的纸币,不容易掉。

  生4:我可以帮他换成一张1元和2张1角。

  生5:多了,多了,还是换成一张1元和一张2角的最方便。

  师:为什么?

  生3:因为10角=1元,所以12角就是1元2角呀。

  教师带头鼓掌

  明明:哦!原来12角=1元2角,谢谢你们。

  3、我们帮明明解决了问题,聪聪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帮忙,大家愿意吗?

  出示:3元8角=( )角 6元4角=( )角

  26角=( )元( )角 78角=( )元( )角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

  4、换钱游戏:4人合作,利用学具互换,老师指导。

  【评析:根据儿童争强好胜、乐于助人的特点,通过小组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和实用性。】

  5、认识物品价格的表示方法:

  明明拿着换好的钱走进了“超市”。(课件出示)

  杨梅干 葡萄干 冬瓜条 花生 糕点

  1.50元 3.00元 1.20元 2.00元 0.80元

  明明看见这么多的食品,不知道该买什么好?有谁能帮助他?

  学生交流后发言:

  生1:买一包花生,很香,

  生2:我反对,花生比较硬,奶奶吃不动,我认为还是买一包杨梅干好,它比较有味。

  生3:我不同意,杨梅干虽然比较有味,但是明明带的钱不够。

  教师对此学生的回答,故作惊讶:“哇!你怎么知道不够?

  生3:上面有标价。学生得意地说道。

  教师笑道:“你很善于观察!依你看,明明买什么好?”

  生3:我认为买冬瓜条好,它也比较好吃。

  师:同学们讨论一下,他的建议是否合适?

  学生汇报:

  生1:一包冬瓜条要12元,太贵了。教师笑道:“是吗?”

  生2:不对,我认为一包冬瓜条是1元2元。学生一哄而笑。

  生3:我认为冬瓜条是1元2角,因为1.20元就是1元2角。”

  教师夸奖:你真棒!

  教师说明:1.20中有一个小圆点,圆点的左边表示元,圆点右边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所以1.20元就是1元2角,这就是物品价格的表示方法。

  师:下面我们来看其它一些物品的价格(课件重出)

  学生说出物品价格后,随机出示相对应的物品价格读法:

  杨梅干 葡萄干 冬瓜条 花生 糕点

  1.50元 3.00元 1.20元 2.00元 0.80元

  1元5角 3元 1元2角 2元 8角

  【评析: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渴望,希望得到同伴、老师的认可。教师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亮点,给以热情的表扬、鼓励,营造了*等、民主的课堂氛围。学生在竞争意识的促动下,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个性发挥的淋漓尽致。】

  5、简单的计算:

  (播放录音)聪聪:“明明的奶奶生病了,我也想拿着我的零花钱来买一些东西送给他们。我想买一包冬瓜条和一些糕点要多少钱?小朋友,你们会算吗?”

  师:谁来计算一下?

  生:1元2角+8角=2元(板书)

  师:谁来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生1:因为1元2角是12角,12角加8角等于20角,20角可以换成2元,所以1元2角加8角等于2元。教师点头。

  生2:2角加8角是1元,1元加1元是2元,所以1元2角加8角等于2元。教师竖起大拇指。

  师:老师有5元钱,我想买一包葡萄干,够吗?

  生:够 。一包葡萄干是3元,老师有5元,还要找回2元钱。

  板书:5—3=2(元)

  谢谢大家!你们表现真棒!

  6、小结:以学生为主,教师给予补充。

  师:我们今天学*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7、出示课题——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三、实践活动,感悟数学:

  师:小朋友,你们想用手中钱去买一些礼物,送给爷爷、奶奶吗?

  选四名售货员,学生自由购物。要求买东西时要有礼貌地说:“阿姨或叔叔,你好!我要买一包花生。”买完后要说:“谢谢!阿姨或叔叔再见!”

  教师指导操作。

  【评析: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活动过程中,体现了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同时也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品德教育。】

  四、总结知识,反馈信息:

  (课件出示)聪聪、明明:小朋友,今天你们可真棒!下次我们还向大家学*知识,好吗?

  生:好!聪聪、明明再见!

  五、课后延伸,体味数学:

  到商店去调查物品的价格,同时拿自己的零花钱去买一、两样物品,并做好一些记录。

  【评析:布置课后实践作业,既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又利于提高学生的学*热情,拓宽知识面,同时也为下一节课做好了准备。】

  总评: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这节课是数学新课程改革中一个新的知识。整个教学过程(www.3edu.net),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不仅参与面广,热情高,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以及乐于助人的精神。反思整个过程,我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力争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方法、找答案。从而引导学生在数学知识学*时培养综合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

  一、面向问题——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热情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在本节课中,教师想方设法创设“融洽”的问题情境,激起矛盾,让学生带着具体问题进入“角色。”如“明明带了这么多钱,要是掉了一个怎么办?”学生提出“换钱”这一好办法。这一情境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依据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不难得出答案,但更多的是产生了:“咦,这也是数学?”这样一个疑问。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学生引入一种参与问题探索的情境中,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热情,让其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激发学生探索动机。

  二、面向生活—— 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舞台。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帮聪聪、明明换钱购物活动的问题情境,为他们搭设一个生活的“舞台”,为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机会。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的方式给“聪聪、明明”提供了丰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在这节课中热情高涨,可想他们得到的不仅仅是那么一点数学知识和技能,而更多的是懂得了如何经济合理地支配自己的零花钱,懂得了要孝顺老人等“人文”的东西,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

  三、面向合作——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体验。

  新课标要求教师提供学生广阔的合作交流空间。学生在“帮明明挑选物品,认识物品价格的表示方法,”时,所有的同学都投入到激烈的讨论中去。对于他们的每一种想法,教师都及时启发、引导和鼓励,同学们在交流中对同一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从而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所发现,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被动学*的局面,体现了新课标精神。

  总之,本课为学生搭设了自主探索的舞台,很好地把握了学生主动思维的契机。宽松的教学时空,到位的师生角色,使课堂充满了情趣、机智,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优秀教学设计3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是在对人民币的认识后,是人民币的再进一步的认识。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主要有三个:一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二进行简单的计算,三是知道商品价格的表示形式。同时通过这节课的学*,逐渐培养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为了达成以上的一些目标我是这样设计这节课。

  一、从学生经验入手直接引入商品价格,在学生回忆商品价格的表示方法中,唤醒学生的思绪,使学生觉得在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在操作中完成进率的换算。进率的换算在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为此我在教学上通过不同的的付钱方法,深刻体会,这样的教学让说不清的关系,在操作讲解中得以内化。学生学了也不易忘记。

  三、人民币的计算离不的购物。一年级的儿童虽然年龄小,但对于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是有的。在购物的过程中完成简单的加减计算。

  在这节中尽量自主学*、发挥学生的

  1、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知道物品价格的表示形式。

  2、培养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3、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0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调查的商品价格汇报。

  二、引导 探索

  1、从一位学生的价格中引入商品价格的表示形式,并对并这种形式的教学。

  小结商品价格表示方法,

  我们用这种方法来给我们带的物品,写上价格并读一读。

  2、假如请你去买某某同学的什么,你怎样付钱?先请学生说说方法。老师在信封里给你准备了人民币(复印),你来试试看?学生操作付钱。

  在付钱的过程中,体会进率的换算。

  练*3元8角=( )角, 26=( )元( )角,

  3、在买物品的过程中完成简单的加法计算。

  刚才我们已会买一件商品了,老师这里有一些商品,课件出示:气球0.50元 水彩笔8.50元 剪刀3.00元 格林童话20.00 元 小兔4.80元

  练*书上第51页的练*

  5、创设买恐龙玩具的情境,体会买商品的情景。完成简单的人民币的减法计算。

  练*第52页的练*

  三、模拟实践(8分)

  刚才在书上练*时会算付多少钱,也知道应找回多少钱,现在我们用信封里的人民币来买小朋友的物品?先想想,怎样买?停、四人小组合作买对方的物品。教师轮回观察,交流反馈。你们是怎样买卖的?指名2—3对。

  四、小结:(2分)

  小朋友这节课,老师看到既聪明又能干的我们,相信在生活中越来越能干。那你能说说你都学到了什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作总结,板书课题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优秀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2)

——人民币简单的计算教学反思 (菁华3篇)

人民币简单的计算教学反思1

  今天要先表扬自己,同时再跟自己提一个要求。表扬:根据教材,推测出了隐藏在显性知识点后的隐性思维要求,这是教材解读上的进步。要求:重视课程标准,重视教师用书。这两类书,应该熟读精思,利于教学重难点的掌握。

  例题:16元钱正好能买下面哪两种物品?棉花糖4元 不沾钩6元 玩具汽车 7元 童话书9元

  关于解决人民币“正好”问题,我的思考

  一.学生需要有的基础:能够正确计算人民币的简单加减法计算

  二.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1,理解“正好”就是不多不少,正好等于多少。

  2,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有序排列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需要掌握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想。为以后用有序排列的方法解决后续更复杂问题,打下基础。

  三:网络直播课堂后,学生家庭作业出现的情况:

  1.直接勾选出答案

  2.直接只写出一个算式

  3.把所有可能用算式表示出来了,但没有说最后答案。

  关于解决人民币“正好”问题,教师用书要求

  教材解读:

  1.让学生继续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重点在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罗列和尝试——调整策略.

  2.在阅读理解环节,知道“正好”就是所买物品价格总和为16元。

  3.尝试和罗列是解决问题最基本的`两种策略。这里重点教学调整的方向性和罗列的有序性,指导学生有序思考。

  4.“做一做”巩固所学的策略,让学生体会有序思考的优势。计算不是重点,重在策略,只要学生能够有序思考,并找到一种结论即可。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数据进行教学。

  对比发现,自己确实有些许进步,表扬表扬,哈哈。感性激动之后,还需要理性总结,才能进一步成长,随将感想记录如下:

  今日看到这个问题,能够思考到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关键,是自己的一大进步。但能够有这个进步,源于对教师用书的重视,同时曾经在三年级讲过类似的问题。由此可以,教师用书的重要性以及对小学数学1-6年级教材熟悉的重要性。

  思考中意外发现:数学教学的很多理论,方法是在不断的利用并逐步升级的过程。想起了两年前备考招教,一个前辈给我建议:“把整个六年的书,都放在一起,抓一个知识点,然后把每一册出现的这个知识一起看,更利于你对教材的把握”。但那时,心浮气躁,未曾实施,计划接下来要去试着这样做。

  附今日狂想曲:

  (一)

  目标: 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都得到重视,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获得成就感,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觉得自己很重要。在有限的时间,给更多不同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计划方案: 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分4个周期,每周一总结。记录每节课提问学生的次数,以及提问学生的个数,可以录制音频的方式记录。整理下自己每节课,每周,会提问多少学生,为在课堂上给孩子更多展示机会做准备。

  (二)

  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计划:为我的学生也是为我自己建立一个数据库。每节课后,以类似本文的模式记录自己的课后反思以及学生易错点。从而促进自己对教材及学生的更深的了解。便于以后,制定出更利于学生学*和成长的方案,并形成自己的工作常规。

人民币简单的计算教学反思2

  今天要先表扬自己,同时再跟自己提一个要求。表扬:根据教材,推测出了隐藏在显性知识点后的隐性思维要求,这是教材解读上的进步。要求:重视课程标准,重视教师用书。这两类书,应该熟读精思,利于教学重难点的掌握。

  例题:16元钱正好能买下面哪两种物品?棉花糖4元 不沾钩6元 玩具汽车 7元 童话书9元

  关于解决人民币“正好”问题,我的思考

  一.学生需要有的基础:能够正确计算人民币的简单加减法计算

  二.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1,理解“正好”就是不多不少,正好等于多少。

  2,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有序排列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需要掌握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想。为以后用有序排列的方法解决后续更复杂问题,打下基础。

  三:网络直播课堂后,学生家庭作业出现的情况:

  1.直接勾选出答案

  2.直接只写出一个算式

  3.把所有可能用算式表示出来了,但没有说最后答案。

  关于解决人民币“正好”问题,教师用书要求

  教材解读:

  1.让学生继续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重点在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罗列和尝试——调整策略.

  2.在阅读理解环节,知道“正好”就是所买物品价格总和为16元。

  3.尝试和罗列是解决问题最基本的两种策略。这里重点教学调整的方向性和罗列的有序性,指导学生有序思考。

  4.“做一做”巩固所学的策略,让学生体会有序思考的优势。计算不是重点,重在策略,只要学生能够有序思考,并找到一种结论即可。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数据进行教学。

  对比发现,自己确实有些许进步,表扬表扬,哈哈。感性激动之后,还需要理性总结,才能进一步成长,随将感想记录如下:

  今日看到这个问题,能够思考到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关键,是自己的一大进步。但能够有这个进步,源于对教师用书的重视,同时曾经在三年级讲过类似的问题。由此可以,教师用书的重要性以及对小学数学1-6年级教材熟悉的重要性。

  思考中意外发现:数学教学的很多理论,方法是在不断的利用并逐步升级的过程。想起了两年前备考招教,一个前辈给我建议:“把整个六年的书,都放在一起,抓一个知识点,然后把每一册出现的这个知识一起看,更利于你对教材的把握”。但那时,心浮气躁,未曾实施,计划接下来要去试着这样做。

  附今日狂想曲:

  (一)

  目标: 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都得到重视,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获得成就感,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觉得自己很重要。在有限的时间,给更多不同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计划方案: 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分4个周期,每周一总结。记录每节课提问学生的次数,以及提问学生的个数,可以录制音频的方式记录。整理下自己每节课,每周,会提问多少学生,为在课堂上给孩子更多展示机会做准备。

  (二)

  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计划:为我的学生也是为我自己建立一个数据库。每节课后,以类似本文的模式记录自己的课后反思以及学生易错点。从而促进自己对教材及学生的更深的'了解。便于以后,制定出更利于学生学*和成长的方案,并形成自己的工作常规。

人民币简单的计算教学反思3

  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时,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教学资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创设情境,帮聪聪、明明换钱购物活动,引导学生在数学故事中学*身边的数学和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出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力图体现以下几个教学理念:

  一、注重趣味性,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本节课运用多媒体课件,声像并茂呈现给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故事,以故事激趣导入,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过程之中,使学*成

  为他们迫切的需要。

  二、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自主性。

  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方法,找答案,给学生一个

  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让学生通过摆、看、拿、想、说、换、比等形式,以及小组的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尽量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的局面,让他们在活动中、游戏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

  三、突出实践性,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优秀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3)

——《人民币兑换》教学反思 (菁华3篇)

《人民币兑换》教学反思1

  《人民币兑换》一课是通过人民币和其他货币的兑换,体会求积、商*似值的必要性,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够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似值。

  因为在学生的生活中很少或根本用不到外币兑换,缺乏生活经验,所以理解人民币的兑换问题会有一定困难,那这节课的难点就在外币兑换时,什么时候用乘法,什么时候用除法。首先让帮助学生理解“兑换”的意思,看懂须要兑换的货币间的关系。因此我设计了多个环节进行货币兑换的计算。以下就这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

  一开始,我用具体的教学情境,美国小朋友寄来的画册引入,尽可能调动起学生的学*热情。在展示货币兑换表时,让学生充分体验一美元等于8.28元人民币是什么意思,这样可能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

  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我设计了多种货币间的兑换问题,让学生充分理解兑换货币可分为两类,一是外币换人民币,用乘法,另一个是人民币换外币,用的是除法,在教学时,我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最后总结各种题型的解决方法。当学生体会到外币换人民币用乘法,人民币换外币用除法时,学生错误率大大减少。

  新课程理念强调的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起主导作用。而反思整节课,我还是没有很好地放手让学生大胆去说、去总结,我讲带得较多,担心学生不知道,今后应多加注意。另外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良好*惯的培养,这包括课堂中良好的听课*惯、倾听他人发言的*惯、评价他人意见的*惯,与他人合作的*惯等,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的掌握,也为学生终身学*起到奠基的作用。

《人民币兑换》教学反思2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贴*生活实际,学生学*的积极性很高。在教学活动中,首先通过谈话的方式引出这节课学*的内容的知识,激发学生学*的兴趣,紧接着用贴*实际生活的人民币兑换的例题来探究新知,先让学生合作讨论关于钱我们一般保留两位小数,也就是精确到“分”,再让他们合作讨论出保留两位小数和保留一位小数时,各应计算出几位小数后就可以用“四舍五入法”取*似值了。然后让学生概括总结出求商的*似数的一般方法:计算出商的小数的位数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多一位,这样学生用自己总结的方法进行练*,,有助于学生起新知识的记忆和深化,提高学生学*的兴趣和能力。

  在巩固练*中学生自己寻找规律,总结出了人民币兑换的关系,外币换人民币用乘法,人民币换外币用除法,通过总结提高了他们的归纳能力。

《人民币兑换》教学反思3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一、通过人民币和外币的的兑换,体会求积、商*似值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二、能够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似值。

  优点:因为在学生的生活中很少或根本用不到外币兑换,缺乏生活经验,所以理解人民币的兑换问题会有一定困难,那这节课的难点就在外币兑换时,什么时候用乘法,什么时候用除法。因此在一上课我就设计了一个环节进行货币兑换的计算,来突破重难点。上课伊始,我就让学生读书上“*银行”的'信息,问:“一元港币兑换人民币1.04元,那两元呢?三元呢?......”孩子们能很快说出,再让他们总结用的什么方法求出来的?学生们立刻回答是乘法。 紧接着反过来问:“2.04元人民币能兑换几元港币呢?学生回答是:“2元。”那么用的什么方法求得呢?学生能总结出是除法,那么20元人民币能兑换多少元港币呢?用什么法计算?学生知道是除法了。

  不足:新课程理念强调的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起主导作用。而反思整节课,我还是没有很好地放手让学生大胆去说、去总结,老师带得多,生怕学生不知道,看来这种旧观念是该改一改了。

  此外,一堂课可以透露出学生的课堂学**惯,课堂上,有的学生抢着发言,不注意倾听同学的回答,有的学生遇到困难就停止思维,还有的学生练*起来比别人慢半拍……一节课,没有良好的学*氛围就不是一节好课。所以,今后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良好*惯的培养,这包括课堂中良好的听课*惯、倾听他人发言的*惯、评价他人意见的*惯,与他人合作的*惯等,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的掌握,也为学生终身学*起到奠基的作用。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优秀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4)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菁华6篇)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第二册教材46、47、48页“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

  教学理念:

  同伴教育,数学来源于生活,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设计意图:

  《认识人民币》是学生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在此过程当中,让学生体味“十进制”。本节课是单元的起始课,是学*人民币计算的基础,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学生学*有用的数学,而人民币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正确使用人民币是现实生活对学生提出的必然要求,因此要把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确定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按照人民币的票面面值点清钱数,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实际,应把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关系确定为教学难点,因为学生没有乘除法做基础,进行单位换算要靠抽象的推理来完成。为此确定了本课的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介绍,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形象的感知一些比较直观的特征,从而逐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相互学*、观察等诸多能力。

  2、通过书包的价格,超市买东西,换钱这三种方式来让学生体会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商品交换中的重要作用。

  3、从现实生活出发,通过学生相互间的帮助主动探究1元=10角。

  4、适时渗透思品教育,从而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学具(真币、模拟人民币)、小黑板、储蓄罐。

  三、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引入,通过观察超市购物的画面,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作用,进而引入新课,认识人民币.

  2、自主学*,合作交流。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估计学生的'起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出发,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灵活处理教材.通过学生说一说, 认一认, 试一试等活动在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人民币如:说一说同桌间互相说说用一元钱能做什么?10元呢,100呢?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认一认: 互相说出相应面值的人民币,并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体会1元=10角,使学生对如何辨识人民币有了自己的方法,初步体会到了人民币间的进率。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试一试: 在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通过购物找零练*,练*币值的简单相加,初步体验付款方式的多样化,为学生进一步认识1元=10角、和模拟购物活动奠定基础。 初次感受到同一单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思维的灵活性。

  3、知识小结,拓展应用。

  在找零练*后设计了买东西的环节,让学生根据图上的物品,自由购物,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钱,师生小结,学生由此反思整个学*过程,多面小结,提升成功的意义,满足学生成功欲望。 将拓展人民币相关知识作为弹性内容,主要由课件演示和教师讲解,意在拓展学生视野。

  教学主要分以下几个环节:

  1了解人民币的用途

  2认识元币,分币

  3找零计算

  4买东西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2

  活动目标:

  1、感知、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学*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兑换。

  2、了解人民币的作用,知道购买物品时要付钱。

  3、知道人民币上有我国的**,要爱护人民币。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购物的经验,在生活中接触或使用过的人民币。

  2、物质准备:

  教具:各种大小不同的夹子若干,布置成夹子商店,每个夹子分别标有1~10不同的价格;面值分别为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和硬币若干。

  学具:《幼儿用书》人手一册,记录纸,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夹子商店。

  教师带领幼儿进入布置成夹子商店的教室,引导幼儿观察室内有什么?每种夹子多少钱?引导幼儿认识汉字“元”。

  2、认识人民币。

  教师(出示面值分别为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和硬币):你们认识这些钱吗?这些钱上有什么?你知道这是哪个国家的钱吗?

  引导幼儿观察人民币,了解人民币上有图案和数字,以及我们国家的**,它是我们国家的勤,叫人民币。让幼儿知道人民币上有**,就代表了我们国家,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

  教师:这些钱一样吗?什么地方不同?

  让幼儿知道人民币时用来购买物品的,引导幼儿了解每种人民币的面额。

  3、兑换人民币。

  教师指一个标价为4元的夹子:如果我想买这个夹子,可以怎样付钱呢?

  请幼儿思考并用人民币示范,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他是怎么付钱的?为什么要这样付钱?

  继续引导幼儿思考其他的付钱方法。如:可以付四个1元的钱,也可以付两个2元,还可以付1个2元、2个1元。

  请个别幼儿说说想买几元钱的夹子,可以怎么付钱?

  4、幼儿操作活动。

  请幼儿选一个夹子,想一想可以怎样付钱,然后在纸上记录下来。

  在活动的第二个环节,结合班级中布置得“工艺作坊”中的出售物品,让幼儿进行购物游戏,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对钱币的兴趣。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3

  教材简析

  本节课主要教学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以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这些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教材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些知识经验系统化、数学化。教材首先通过商店购物的情境,使学生认识到买东西要用人民币,又分两个层次展示了1元和小于1元的纸币和硬币,供学生认识。在购物活动中教学1元=10角,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推想1角等于几分。在“试一试”中通过换钱进一步加深对人民币单位间进率的认识。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一系列的换钱和模拟购物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目标预设

  1、在购物活动中,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培养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3、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和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难点:在取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中要加强社会内容,加强社会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课堂上注重创设与学生生活知识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环境,让学生人人参与。通过相互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初步感知1元以内的人民币,然后通过换钱游戏,购物活动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元、角、分的认识,真正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

  【设计思路】

  1、课始,从生活出发,导入新课,贴*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

  2、在课堂中我注重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内换一换、买一买、说一说,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

  3、知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学生在实际购物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老师出示一枝自动笔,猜一猜,用多少钱买来的?

  2、出示商场图。

  商场里的物品真多啊!有好吃的,有好玩的,还有日常用品。你想买些什么吗?那用什么去买呢?(用钱去买)

  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吗?(板书:人民币)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联系生活,学*新知

  1、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1)小朋友,你们一定自己买过一些东西吧。你都用过哪些钱呀?

  拿出你所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小组内的同学认一认。

  (2)全班交流。学生在交流时教师贴出相应的人民币图片。

  (3)小朋友们真不简单,认识这么多人民币,这些人民币你认识吗?把同学们没有介绍的人民币图片贴在黑板上。

  (4)这么多的钱放在一起,多乱啊!你能把这些钱按规律分一分吗?

  学生们进行分类。

  教师问:你是根据什么分的?

  学生回答时教师相机板书:第一种,纸币、硬币:第二种,元、角、分。

  小结:人民币按形式分类,可分为纸币和硬币,按单位分,可分为元、角、分,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元、角、分。(板书:元、角、分)

  2、元、角、分的关系

  (1)元和角的关系

  我们*常用得较多的是元和角,那么元和角有什么关系吗?

  ①1角1角的数,数到10角。

  猜一猜,10角是几元?(板书:1元=()角)

  ②换钱游戏

  知道了1元等于10角,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换钱游戏。

  1元可以换()张1角

  1元可以换()张5角

  ()张2角可以换1张1元

  (2)角和分的关系

  知道了1元等于10角,那你知道1角等于几分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角=10分)

  三、创设购物情境,应用新知

  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人民币,并且知道了元、角、分的关系,下面老师考考你们学得怎么样?课件展示有:笔记本等物品的货架图。

  (1)鼠标点击笔记本问:笔记本1元,你可以怎样付钱?

  小组讨论,说出几种付钱的方案。

  (2)鼠标点击小刀问:小刀5角,可怎样付?

  (3)1元钱可以买哪几件物品?

  可以按不需要找钱和需要找钱的两种情况,也可以按只买一样东西,买两样东西,买三样东西的顺序,引导学生交流。

  四、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1、小朋友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回家以后,陪爸爸妈妈去商店购物,自己去收银台付钱。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4

  学*目标:初步认识小面值人民币,能准确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学*重点:认识较小面值的人民币。

  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教学方法:引得探究法。学法:自我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法。

  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人民币学具。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1)谈话交流: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好,在讲新课之前我们共同来猜个谜语怎么样?

  薄薄一张纸,作用可真大。

  买书、买笔、买玩具都要用到它。

  回答:钱。

  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引导学生回答(人民币)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些小面值的人民币,并学会使用它们(板书:认识人民币)

  二、引导探究,认识人民币。

  1、出示:1元

  (1)、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是多少钱?(谁愿意当小老师来介绍一下?)

  回答:1元。

  (2)、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上面有大写的壹元及右下角也有1元)

  师总结:所以人民币的单位有元。

  (3)、那我们再来仔细观察一下你还有什么发现:引导观察:让学生发现人民币上都有**。

  小结:**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一定要像热爱我们祖国一样爱护人民币,那我怎样做才叫爱护人民币呢?(节约用钱,不随意撕毁,损坏,乱涂,乱花)

  (4)、让学生自己找出找出手中的1元:观察发现:(有举1元纸币,有举硬币的)引导说出人民币按材质分为(纸币和硬币)

  2、出示1角。

  (1)、提问:小朋友们这还是1元吗?(回答:不是;是1角)

  (2)、提问: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谁愿意当小老师来介绍一下“角”。

  请学生说说辨别一角人民币的方法,师介绍:这个“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角”。

  (3)、师小结:虽然1元和1角都有一个“1”,但单位不同,他们可就差远了。

  3、出示5角、5分、2分、1分等人民币让学生辨认:

  (1)谈话:这边还有一些人民币,谁来当小老师介绍给大家听听。

  (2)提问:“大家看最后几枚人民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师板书“分”,介绍“分”也是人民币的单位。

  三、教学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1)谈话:鉴于大家课堂上表现得这么棒,老师今天不发表扬卡改发红包了,同学们,请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几个红包?猜猜里面都有多少钱?为了公*起见当然老是放在里面的钱都是一样的。(学生猜出:1元)。那我们来看看里面的钱是不是同样多。

  (2)数出红包里面的钱数:第一个红包1张1元的,第二个红包10张1角的。引导总结:1元=10角10角就是1元。

  (3)第三个红包大家说说老师放的多少钱呢?(齐答:1元)

  那我们也来数数看吧!老师先抽出一张认认(是5角)

  提问:一共几张呢?为什么?全部抽出确认。

  (4)第四个红包,实物出示抽抽认认,(有1角的还有5角的),一共几张呢?全部抽认。

  (5)小朋友们都知道了1元=10角,那么,1角等于几分呢?引导学生答:1角=10分

  四、今天,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学*的都很认真,我们对人民币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老师可以放心让你们去购物了。

  (1)出示商店物品,让学生两人一组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进行练*。

  (2)单独挑人上来进行买东西、购物练*.(要做到使用文明用语,有礼貌,有次序进行购物。

  五、进一步巩固练*,小朋友们你们想去探险吗?让我们一起登上智慧岛吧!

  (1)设计练*连线:拿哪张钱正好呢?找出相应的钱连线。

  (2)出示人民币:1元2角=12角18角=1元8角。

  (3)货币的换算:2角=2张1角等

  (4)购物练*题。

  小朋友们你们真棒,我们顺利的完成了探险!

  全课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归纳今天学*的知识。

  板书设计:认识人民币(小面值)

  单位:元角分1元=10角1角=10分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5

  活动目标:

  1、感知、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学*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兑换。

  2、了解人民币的作用,知道购买物品时要付钱。

  3、知道人民币上有我国的**,要爱护人民币。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购物的经验,在生活中接触或使用过的人民币。

  2、物质准备:

  教具:各种大小不同的夹子若干,布置成夹子商店,每个夹子分别标有1~10不同的价格;面值分别为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和硬币若干。

  学具:《幼儿用书》人手一册,记录纸,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夹子商店。

  教师带领幼儿进入布置成夹子商店的教室,引导幼儿观察室内有什么?每种夹子多少钱?引导幼儿认识汉字“元”。

  2、认识人民币。

  教师(出示面值分别为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和硬币):你们认识这些钱吗?这些钱上有什么?你知道这是哪个国家的钱吗?

  引导幼儿观察人民币,了解人民币上有图案和数字,以及我们国家的**,它是我们国家的勤,叫人民币。让幼儿知道人民币上有**,就代表了我们国家,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

  教师:这些钱一样吗?什么地方不同?

  让幼儿知道人民币时用来购买物品的,引导幼儿了解每种人民币的面额。

  3、兑换人民币。

  教师指一个标价为4元的夹子:如果我想买这个夹子,可以怎样付钱呢?

  请幼儿思考并用人民币示范,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他是怎么付钱的?为什么要这样付钱?

  继续引导幼儿思考其他的付钱方法。如:可以付四个1元的钱,也可以付两个2元,还可以付1个2元、2个1元。

  请个别幼儿说说想买几元钱的夹子,可以怎么付钱?

  4、幼儿操作活动。

  请幼儿选一个夹子,想一想可以怎样付钱,然后在纸上记录下来。

  在活动的第二个环节,结合班级中布置得“工艺作坊”中的出售物品,让幼儿进行购物游戏,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对钱币的兴趣。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复*巩固所学有关认识人民币的知识。

  2、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综合应用人民币的知识和10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减法计算问题。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的购物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教学重点:学会用所学人民币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例8教学挂图,学生: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复*:

  2元+9元=( ) 6角+9角=( )角=( )元( )角

  4元9角=( )角 78角=( )元( )角

  二、学*新知:

  1、教师出示例8主题图让学生说说图上都画了什么?引导学生说一说图上物品的价钱及小朋友的购物活动。

  2、学生参与购物活动。教师创设情景:现在你就在这个商店里,如果你有10元钱,你会买什么?(买1个皮球或1个乒乓球拍)提出数学问题:还剩多少钱?或应找回多少钱?学生列算式计算。

  3、如果你手中只有20元钱,想买一架小飞机,还差多少钱?学生列算式解答。

  4、求一个玩具比另一个玩具贵(或便宜)多少元?

  (1)学生在小组中提具体一些的问题,如乒乓球拍比小皮球贵多少钱?

  (2)学生根据同伴提出的问题列算式解答。

  (3)鼓励学生提出其它问题。

  (4)列算式解答。

  三、练*:完成练*九的10、11题。

  1、学生看图明确题意。

  2、根据问题列算式解答。

  3、订正答案。

  四、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2、希望小朋友们在以后的日子了,做好小当家,帮爸爸妈妈理财。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简单的计算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优秀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5)

——《人民币简单的计算》教学反思 (菁华5篇)

《人民币简单的计算》教学反思1

  人民币的简单的计算是本部分第二课时的内容,是我们认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之后所学*的又一内容。

  本节课一开始首先创设了购物情景:用白板出示3种气球(圆形、葫芦形、心形),并简单认识了几种气球的形状,让学生从情境中寻找数学信息。这一环节不仅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通过这个环节复*商品价格,培养学生的搜集数学信息的能力。在这一个环节里,我并没有急于让学生进行计算,而是让学生先自己选择你喜欢的两个气球,然后再提出:一共要多少钱?让他们口头列式。老师板书,这样大大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纷纷举手说出自己的选择。然后,请大家为他们算一算,如果买某某和某某气球一共需要多少钱呢?激起学生的争强的性格,为解决问题和节省练*时间,充实练*量是很有作用的。最后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汇报和讨论,最后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效果还是不错的。

  但是我们还没有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及两位数加两位数这些内容,让他们对计算的方法选择无从下手。不知道该直接同单位的数相加还是把它们化成相同单位之后才相加然后再转化?

  比如:3元2角+2元1角=

  方法一:单位是元的数相加得5元,单位是角的数相加得3角,所以3元2角+2元1角=5元3角

  方法二:3元2角+2元1角=32角+21角=53角=5元3角

  但是我们还没有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所以第二种方法很多孩子都不会。但是要是在教学上重点强调方法一的话,对于1元3角-5角又可能无从下手。

  对于这一块内容最大的感触是: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我对这一块内容的处理是:认识-理解-练*强化,规范解题过程及结果-学完第六单元之后再回顾,方法多样化并总结方法。

《人民币简单的计算》教学反思2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学会简单计算的方法,能够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通过这节课的学*,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学会爱惜人民币。

  这是一节比较枯燥的算理课,一年级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且容易分散,所以课堂环节的设置要有趣味性,要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呈现方式也应丰富多彩。所以,在导入环节,我引导孩子们“猜一猜”顺利过渡到人民币上来,使复*也先得有趣一些。另外,在新知探究环节,“1元2角的拿法”、“选出两种气球并提一个数学问题”,这些问题的设置,可以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兴趣,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中来。

  同时,在本节课中,我注重对学生计算过程的指导。学生在这里是第一次接触对单位不同的数量进行计算,有一定难度,应及时对学生的错误给予纠正和分析,使学生掌握方法、明白算理。

  对于不同单位的量进行计算时,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转化为相同的单位再进行计算。这些重点内容要进行反复强调和及时小结。

  在课堂的最后,我通过展示贫困山区孩子的学*精神,呼吁同学们珍惜学*机会和富足的生活条件,努力学*,爱惜金钱,学会理财,把钱用在有价值的地方,这是本节课的一个升华。

《人民币简单的计算》教学反思3

  在这堂教学活动中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理解计算人民币的加、减法的生活应用,加深学生对只有相同单位的钱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认识。因此,本节课的知识点主要有三个:一是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二是知道商品价格的表示形式。三是进行简单的计算。同时通过这节课的学*,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要多样化,呈现方式也应丰富多彩。通过深入地学*,我转变了以往的`教学思路,积极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得、在交流中有所悟。在活动中理解和掌握知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得到发展。先是以购物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关于人民币的简单加减法计算。

  认识人民币是为了使用人民币,也只有在使用中才会熟悉人民币,才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模拟购物的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积极性,而且进一步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体会做数学的乐趣。使学生在思维交锋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不同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学生实现了“互补”,达到了共同提高,合作学*的目的,从而取得交流的实效,提高了探究实践能力。

《人民币简单的计算》教学反思4

  在这堂教学活动中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理解计算人民币的加、减法的生活应用,加深学生对只有相同单位的钱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认识。因此,本节课的知识点主要有三个:一是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二是知道商品价格的表示形式。三是进行简单的计算。同时通过这节课的学*,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要多样化,呈现方式也应丰富多彩。通过深入地学*,我转变了以往的教学思路,积极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得、在交流中有所悟。在活动中理解和掌握知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得到发展。先是以购物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关于人民币的简单加减法计算。

  认识人民币是为了使用人民币,也只有在使用中才会熟悉人民币,才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模拟购物的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积极性,而且进一步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体会做数学的乐趣。使学生在思维交锋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不同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学生实现了“互补”,达到了共同提高,合作学*的目的,从而取得交流的.实效,提高了探究实践能力。

《人民币简单的计算》教学反思5

  人民币的简单的计算是本部分第二课时的内容,是我们认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之后所学*的又一内容。

  本节课一开始首先创设了购物情景:用白板出示3种气球(圆形、葫芦形、心形),并简单认识了几种气球的形状,让学生从情境中寻找数学信息。这一环节不仅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通过这个环节复*商品价格,培养学生的搜集数学信息的能力。在这一个环节里,我并没有急于让学生进行计算,而是让学生先自己选择你喜欢的两个气球,然后再提出:一共要多少钱?让他们口头列式。老师板书,这样大大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纷纷举手说出自己的选择。然后,请大家为他们算一算,如果买某某和某某气球一共需要多少钱呢?激起学生的争强的性格,为解决问题和节省练*时间,充实练*量是很有作用的。最后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汇报和讨论,最后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效果还是不错的。

  但是我们还没有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及两位数加两位数这些内容,让他们对计算的方法选择无从下手。不知道该直接同单位的数相加还是把它们化成相同单位之后才相加然后再转化?

  比如:3元2角+2元1角=

  方法一:单位是元的数相加得5元,单位是角的数相加得3角,所以3元2角+2元1角=5元3角

  方法二:3元2角+2元1角=32角+21角=53角=5元3角

  但是我们还没有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所以第二种方法很多孩子都不会。但是要是在教学上重点强调方法一的话,对于1元3角-5角又可能无从下手。

  对于这一块内容最大的感触是: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我对这一块内容的处理是:认识-理解-练*强化,规范解题过程及结果-学完第六单元之后再回顾,方法多样化并总结方法。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优秀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6)

——《人民币简单的计算》教学反思(精选五篇)

  《人民币简单的计算》教学反思 1

  今天要先表扬自己,同时再跟自己提一个要求。表扬:根据教材,推测出了隐藏在显性知识点后的隐性思维要求,这是教材解读上的进步。要求:重视课程标准,重视教师用书。这两类书,应该熟读精思,利于教学重难点的掌握。

  例题:16元钱正好能买下面哪两种物品?棉花糖4元 不沾钩6元 玩具汽车 7元 童话书9元

  关于解决人民币“正好”问题,我的思考

  一.学生需要有的基础:能够正确计算人民币的简单加减法计算

  二.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1,理解“正好”就是不多不少,正好等于多少。

  2,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有序排列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需要掌握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想。为以后用有序排列的方法解决后续更复杂问题,打下基础。

  三:网络直播课堂后,学生家庭作业出现的情况:

  1.直接勾选出答案

  2.直接只写出一个算式

  3.把所有可能用算式表示出来了,但没有说最后答案。

  关于解决人民币“正好”问题,教师用书要求

  教材解读:

  1.让学生继续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重点在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罗列和尝试——调整策略.

  2.在阅读理解环节,知道“正好”就是所买物品价格总和为16元。

  3.尝试和罗列是解决问题最基本的两种策略。这里重点教学调整的方向性和罗列的.有序性,指导学生有序思考。

  4.“做一做”巩固所学的策略,让学生体会有序思考的优势。计算不是重点,重在策略,只要学生能够有序思考,并找到一种结论即可。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数据进行教学。

  对比发现,自己确实有些许进步,表扬表扬,哈哈。感性激动之后,还需要理性总结,才能进一步成长,随将感想记录如下:

  今日看到这个问题,能够思考到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关键,是自己的一大进步。但能够有这个进步,源于对教师用书的重视,同时曾经在三年级讲过类似的问题。由此可以,教师用书的重要性以及对小学数学1-6年级教材熟悉的重要性。

  思考中意外发现:数学教学的很多理论,方法是在不断的利用并逐步升级的过程。想起了两年前备考招教,一个前辈给我建议:“把整个六年的书,都放在一起,抓一个知识点,然后把每一册出现的这个知识一起看,更利于你对教材的把握”。但那时,心浮气躁,未曾实施,计划接下来要去试着这样做。

  附今日狂想曲:

  (一)

  目标: 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都得到重视,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获得成就感,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觉得自己很重要。在有限的时间,给更多不同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计划方案: 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分4个周期,每周一总结。记录每节课提问学生的次数,以及提问学生的个数,可以录制音频的方式记录。整理下自己每节课,每周,会提问多少学生,为在课堂上给孩子更多展示机会做准备。

  (二)

  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计划:为我的学生也是为我自己建立一个数据库。每节课后,以类似本文的模式记录自己的课后反思以及学生易错点。从而促进自己对教材及学生的更深的了解。便于以后,制定出更利于学生学*和成长的方案,并形成自己的工作常规。

  《人民币简单的计算》教学反思 2

  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时,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教学资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创设情境,帮聪聪、明明换钱购物活动,引导学生在数学故事中学*身边的数学和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出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力图体现以下几个教学理念:

  一、注重趣味性,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本节课运用多媒体课件,声像并茂呈现给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故事,以故事激趣导入,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过程之中,使学*成

  为他们迫切的需要。

  二、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自主性。

  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方法,找答案,给学生一个

  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让学生通过摆、看、拿、想、说、换、比等形式,以及小组的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尽量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的局面,让他们在活动中、游戏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

  三、突出实践性,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人民币简单的计算》教学反思 3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学会简单计算的方法,能够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通过这节课的学*,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学会爱惜人民币。

  这是一节比较枯燥的算理课,一年级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且容易分散,所以课堂环节的设置要有趣味性,要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呈现方式也应丰富多彩。所以,在导入环节,我引导孩子们“猜一猜”顺利过渡到人民币上来,使复*也先得有趣一些。另外,在新知探究环节,“1元2角的拿法”、“选出两种气球并提一个数学问题”,这些问题的设置,可以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兴趣,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中来。

  同时,在本节课中,我注重对学生计算过程的指导。学生在这里是第一次接触对单位不同的数量进行计算,有一定难度,应及时对学生的错误给予纠正和分析,使学生掌握方法、明白算理。

  对于不同单位的量进行计算时,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转化为相同的单位再进行计算。这些重点内容要进行反复强调和及时小结。

  在课堂的最后,我通过展示贫困山区孩子的学*精神,呼吁同学们珍惜学*机会和富足的生活条件,努力学*,爱惜金钱,学会理财,把钱用在有价值的地方,这是本节课的一个升华。

  《人民币简单的计算》教学反思 4

  今天要先表扬自己,同时再跟自己提一个要求。表扬:根据教材,推测出了隐藏在显性知识点后的隐性思维要求,这是教材解读上的进步。要求:重视课程标准,重视教师用书。这两类书,应该熟读精思,利于教学重难点的掌握。

  例题:16元钱正好能买下面哪两种物品?棉花糖4元 不沾钩6元 玩具汽车 7元 童话书9元

  关于解决人民币“正好”问题,我的思考

  一.学生需要有的基础:能够正确计算人民币的简单加减法计算

  二.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1,理解“正好”就是不多不少,正好等于多少。

  2,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有序排列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需要掌握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想。为以后用有序排列的方法解决后续更复杂问题,打下基础。

  三:网络直播课堂后,学生家庭作业出现的情况:

  1.直接勾选出答案

  2.直接只写出一个算式

  3.把所有可能用算式表示出来了,但没有说最后答案。

  关于解决人民币“正好”问题,教师用书要求

  教材解读:

  1.让学生继续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重点在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罗列和尝试——调整策略.

  2.在阅读理解环节,知道“正好”就是所买物品价格总和为16元。

  3.尝试和罗列是解决问题最基本的两种策略。这里重点教学调整的方向性和罗列的有序性,指导学生有序思考。

  4.“做一做”巩固所学的策略,让学生体会有序思考的优势。计算不是重点,重在策略,只要学生能够有序思考,并找到一种结论即可。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数据进行教学。

  对比发现,自己确实有些许进步,表扬表扬,哈哈。感性激动之后,还需要理性总结,才能进一步成长,随将感想记录如下:

  今日看到这个问题,能够思考到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关键,是自己的一大进步。但能够有这个进步,源于对教师用书的重视,同时曾经在三年级讲过类似的问题。由此可以,教师用书的重要性以及对小学数学1-6年级教材熟悉的重要性。

  思考中意外发现:数学教学的很多理论,方法是在不断的利用并逐步升级的过程。想起了两年前备考招教,一个前辈给我建议:“把整个六年的书,都放在一起,抓一个知识点,然后把每一册出现的这个知识一起看,更利于你对教材的把握”。但那时,心浮气躁,未曾实施,计划接下来要去试着这样做。

  附今日狂想曲:

  (一)

  目标: 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都得到重视,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获得成就感,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觉得自己很重要。在有限的时间,给更多不同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计划方案: 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分4个周期,每周一总结。记录每节课提问学生的次数,以及提问学生的个数,可以录制音频的方式记录。整理下自己每节课,每周,会提问多少学生,为在课堂上给孩子更多展示机会做准备。

  (二)

  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计划:为我的学生也是为我自己建立一个数据库。每节课后,以类似本文的模式记录自己的课后反思以及学生易错点。从而促进自己对教材及学生的更深的了解。便于以后,制定出更利于学生学*和成长的方案,并形成自己的工作常规。

  《人民币简单的计算》教学反思 5

  在这堂教学活动中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理解计算人民币的加、减法的生活应用,加深学生对只有相同单位的钱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认识。因此,本节课的知识点主要有三个:一是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二是知道商品价格的表示形式。三是进行简单的计算。同时通过这节课的学*,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要多样化,呈现方式也应丰富多彩。通过深入地学*,我转变了以往的教学思路,积极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得、在交流中有所悟。在活动中理解和掌握知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得到发展。先是以购物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关于人民币的简单加减法计算。

  认识人民币是为了使用人民币,也只有在使用中才会熟悉人民币,才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模拟购物的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积极性,而且进一步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体会做数学的乐趣。使学生在思维交锋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不同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学生实现了“互补”,达到了共同提高,合作学*的目的,从而取得交流的实效,提高了探究实践能力。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最句子文案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04778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