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说课稿 >

《认识东南》说课稿 (菁华3篇)

日期:

《认识东南》说课稿1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认识东南西北》的第一课时。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法学法和教学流程五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教材理解和设计意图。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认识东南西北》是在学生掌握了前、后、左、右等方向、并用这些方向词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基础上,对方向和位置的再一次认识。本课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方位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概念,为进一步学*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经历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过程,体验方向的相对性,发展学生的方位感和空间观念。

  3、情感与态度:通过教学活动,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教学重点:能准确的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5、教学难点:分辨地图上物体所处的相对位置,能在不同的位置认识方向,感受东、南、西、北方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策略

  1、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二学年的学*,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对学*本课新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设计理念

  (1)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认识东南西北》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数学常识,实践性、应用性很强,有力的体现了新课标中指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基本理念。

  (2)合作、探究

  新课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要切实实现学生学*方式的转变,合作探究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3)重视挖掘学生的已有经验,沟通不同学科之间的相同知识点,再加以整合,有利于本节课重难点的突破。

  四、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

  2、说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旧的学*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方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小黑板。

  六、教学流程

  数学学*不是一个简单、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学生体验探索、实践活动的过程。基于这一理念,本节课我将进行以下几个环节的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的一开始,我先和孩子们做了一个互动指方向的游戏。孩子们:你们留心刚才活动中用到哪些方向词了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东、南、西、北这四位新朋友,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吧!这样的安排,不仅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巩固以前学过的方向词,还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并为后面认识东南西北埋下伏笔的同时顺利地导入了新课。

  (二)、探索交流,学*新知

  1、读儿歌、辨方向

  首先,我让孩子们齐读儿歌《东南西北》,由儿歌引出帮助小明辨别方向的方法,这是学生已有经验的.体验,而且以这首儿歌作为教学重点突破拐杖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助人为乐的快乐。

  2、探方法、学新知

  基于学生年龄和知识建构的特点,本着从易到难的原则,我从生活中抽象出简单的*面图来进行新授。师:孩子们,怎样在地图上认识东南西北呢?请仔细观察这幅地图,你发现了什么?对,这就是方向标。我们看一幅地图,首先要看方向标。同时直接告诉孩子“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并通过读一读、指一指的方法帮助孩子记忆方向。

  师:刚才在孩子们的叙说中,我把这几个方向词写在了黑板上,你发现这几个方向有什么关系吗?我把南北相连,东西相连,像一个什么(十字)这叫十字形方向标,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方向。只要我以十字交叉点的中心为观测点,就知道它上面是北……右面是东。接着我通过找一找、说一说的方法,让孩子们发现:操场一直在中间,位置又没有变,怎么一会东、一会西、一会南、一会北呢?原来观测点不同,方向也就不同,说明方向是有相对性的。

  (三)、灵活运用,拓展延伸

  1、得新知、活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初步形成“先确定一个方向,再来辨认其他几个方向”的辨认方法。在孩子们掌握这个方法的基础上,我出示教材情景图:孩子们,学了这些知识,我想通过三个活动来考考你们!你们接受考验吗?这样的交流不但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调动了学生学*的主动性。

  我先让学生在街道地图和*地图上查看建筑物和自己所在省的东南西北,再开展说一说、画一画、有奖抢答和旅游策划等形式多样、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参与练*,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水*。这些活动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强化了学生学*的趣味性。

  2、拓延伸、比智慧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本节课的拓展延伸方面,我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由给出游乐园要修建的五种建筑物,让孩子们小组合作、发挥想象、共同交流“绘制乐园*面图”这个活动。它不仅增强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还培养了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小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归纳总结、畅谈感受

  有总结才有收获。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在地图上认识了东南西北,你有哪些收获?通过谈话,教会学生在归纳学科知识的同时,享受学*过程的快乐!

  (五)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既突出了重点和难点,又体现了知识性与简洁性,让学生一目了然。

《认识东南》说课稿2

  一、说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东南西北》,该内容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的第一课时。同时属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领域。之前,教材已经安排了“上下、左右、前后”的教学内容,接着在本单元将继续学*“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知识。因此,本节课在整个知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还能为学生在生活中辨别方向时,提供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导向。

  二、说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因此,空间想象能力和识别能力较差,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为本课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将密切联系实际,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大量的游戏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分辨东、南、西、北的技能,以此来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能分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能在不同的位置认识方向,体会中心点变了,但东、南、西、北仍然按顺时针方向排列。

  3.通过活动体验,发展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体验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学生能分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作为教学重点。能在不同的位置认识方向,体会中心点变了,但东、南、西、北仍然按顺时针方向排列作为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他们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力求通过“活动探究、合作交流”为主的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可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够准确分辨出“东、南、西、北”,自主建构知识。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我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过程做了如下设计: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新课开始,我将提出问题“孩子们,在野外迷了路,怎么办?”以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求知欲。接着,组织学生跟唱《东西南北》儿歌,以儿歌做为教学的支架,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左右、前后”知识与“东、南、西、北”建立联系,以旧引新,感知东、南、西、北。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课标》指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要注重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同时也指出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也就是说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因此,我将学生熟悉的班级教室作为我的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分辨东、南、西、北。

  活动1:说一说、指一指、找一找、想一想

  利用三年级的学生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以求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回答“太阳是从东方升起来的。”这句话学生十分熟悉,可以激发起学生学*的兴趣。再利用儿歌,引导学生初步辨认教室的东、南、西、北,接着让学生讨论并介绍教室的四个方向各有什么物体,东、南、西、北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在此过程中,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最后进行全班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2:指一指、转一转、辨一辨、写一写

  三年级学生好胜心强,喜欢作游戏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学*兴趣,在集体游戏中初步体验东、南、西、北。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做到“做中学,乐中学”。

  活动3:想一想、说一说

  “孩子们,你们组在老师的哪个方向?”由于三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因此,借助师生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学生能够在不同的位置认识方向,体会中心点变了,但东、南、西、北仍然按顺时针方向排列。

  (三)拓展应用,巩固新知

  本节课设计了基础练*、提高练*、拓展练*三环节。

  通过大量的分层练*,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把知识转化为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在这节课中都收获了什么?”,

  “在野外迷路了怎么办?”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把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变“学数学”

  为“用数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关注学生的学*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教师的“微型教案”,是一种高浓缩的提炼艺术,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力措施之一。优秀的板书设计,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帮助学生把握重点,理清思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板书:

  总之,我通过创设“生活情景、活动情景、运用情景、问题情景”等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让“知识课堂”走进“生活课堂”,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与合作中提升能力!

《认识东南》说课稿3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认识东南西北》的第一课时。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法学法和教学流程五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教材理解和设计意图。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认识东南西北》是在学生掌握了前、后、左、右等方向、并用这些方向词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基础上,对方向和位置的再一次认识。本课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方位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概念,为进一步学*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经历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过程,体验方向的相对性,发展学生的方位感和空间观念。

  3、情感与态度:通过教学活动,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教学重点:能准确的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5、教学难点:分辨地图上物体所处的相对位置,能在不同的位置认识方向,感受东、南、西、北方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策略

  1、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二学年的学*,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对学*本课新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设计理念

  (1)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认识东南西北》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数学常识,实践性、应用性很强,有力的体现了新课标中指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基本理念。

  (2)合作、探究

  新课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要切实实现学生学*方式的转变,合作探究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3)重视挖掘学生的已有经验,沟通不同学科之间的相同知识点,再加以整合,有利于本节课重难点的突破。

  四、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

  2、说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旧的学*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方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小黑板。

  六、教学流程

  数学学*不是一个简单、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学生体验探索、实践活动的过程。基于这一理念,本节课我将进行以下几个环节的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的一开始,我先和孩子们做了一个互动指方向的游戏。孩子们:你们留心刚才活动中用到哪些方向词了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东、南、西、北这四位新朋友,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吧!这样的安排,不仅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巩固以前学过的方向词,还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并为后面认识东南西北埋下伏笔的同时顺利地导入了新课。

  (二)、探索交流,学*新知

  1、读儿歌、辨方向

  首先,我让孩子们齐读儿歌《东南西北》,由儿歌引出帮助小明辨别方向的方法,这是学生已有经验的体验,而且以这首儿歌作为教学重点突破拐杖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助人为乐的快乐。

  2、探方法、学新知

  基于学生年龄和知识建构的特点,本着从易到难的原则,我从生活中抽象出简单的*面图来进行新授。师:孩子们,怎样在地图上认识东南西北呢?请仔细观察这幅地图,你发现了什么?对,这就是方向标。我们看一幅地图,首先要看方向标。同时直接告诉孩子“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并通过读一读、指一指的方法帮助孩子记忆方向。

  师:刚才在孩子们的叙说中,我把这几个方向词写在了黑板上,你发现这几个方向有什么关系吗?我把南北相连,东西相连,像一个什么(十字)这叫十字形方向标,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方向。只要我以十字交叉点的中心为观测点,就知道它上面是北……右面是东。接着我通过找一找、说一说的方法,让孩子们发现:操场一直在中间,位置又没有变,怎么一会东、一会西、一会南、一会北呢?原来观测点不同,方向也就不同,说明方向是有相对性的。

  (三)、灵活运用,拓展延伸

  1、得新知、活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初步形成“先确定一个方向,再来辨认其他几个方向”的辨认方法。在孩子们掌握这个方法的基础上,我出示教材情景图:孩子们,学了这些知识,我想通过三个活动来考考你们!你们接受考验吗?这样的交流不但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调动了学生学*的主动性。

  我先让学生在街道地图和*地图上查看建筑物和自己所在省的东南西北,再开展说一说、画一画、有奖抢答和旅游策划等形式多样、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参与练*,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水*。这些活动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强化了学生学*的趣味性。

  2、拓延伸、比智慧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本节课的拓展延伸方面,我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由给出游乐园要修建的五种建筑物,让孩子们小组合作、发挥想象、共同交流“绘制乐园*面图”这个活动。它不仅增强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还培养了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小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归纳总结、畅谈感受

  有总结才有收获。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在地图上认识了东南西北,你有哪些收获?通过谈话,教会学生在归纳学科知识的同时,享受学*过程的快乐!

  (五)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既突出了重点和难点,又体现了知识性与简洁性,让学生一目了然。


《认识东南》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阅读


《认识东南》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1)

——《认识东南》说课稿 (菁华3篇)

《认识东南》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8页与第9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了东、南、西、北以及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8个方向的位置关系,也就是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自己的方向板,进而使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依据判断出的一个方向,辨认其它的七个方向,是对先前“方向”这一知识的补充与延伸。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空间观察能力和方位意识。它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进行数学学*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由于学生已能正确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了,因此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增加探索、体验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制作方向板,然后运用方向板在教室或者校园内认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教材是这么安排的:首先出示例4校园地图,学生在操场上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四个方向的活动情境。目的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四个方向。接着呈现做一做。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方位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活动情境。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然后通过呈现学生观察“动物园导游图”的情境,使学生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各场馆所在的位置,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最后呈现做一做,1路公共汽车行车路线图,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价值。)教材力图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且用于生活的理念。教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体会到数学的用途,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2、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并不同程度地积累了一些确定方位的经验和策略,但这些经验往往是零散的、模糊的。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有较大难度的。因为三年级学生的推理思维能力较弱,方向感不强,抽象的方向知识对于他们来说,很难理解掌握。因此,学*这部分的知识,要求学生具备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教学目标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的乐趣,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思维。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除了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外,还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3)情感与态度目标: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教学重点、难点: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教学重点: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根据一个方向有条理的推断别外七个方向。

  这些目标不是逐条逐条零散完成的,而是在学生自我探究、自我获取的过程中一体化完成的。

  二、说教学策略

  1、设计理念:“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说教法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

  3、说学法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旧的学*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方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探究、合作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方法;通过灵活、有趣和富有创意的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三、说教学流程

  恰当的目标,科学的方法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但要使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关键还在于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激发学生学*兴趣,尽可能把实践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成为一个真正的探索者、研究者,这样的教学才是高效的,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复*引入

  以校园为背景让学生说说各个方向有什么?

  (创设这一情境目的是使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复*以前所学的方向知识,让学生处于学*的最*发展区,为下面进行新的方向知识的学*奠定基础。)

  (二)活动体验,学*新知

  1、多功能厅在学校的什么地方?这节课我们将学*方向与位置的另外四个方向。(板书课题)

  一个看似简单实际并不简单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思考,目的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引起学生情感的整体参与。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想法。

  (3)师生交流想法。出示指南针,让学生拿出他们的学具指南针。请学生介绍指南针的有关知识,了解指南针的用途。知道指南针是我国古四大发明之一,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自主观察指南针,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空间,为下一步进行小组合作作好铺垫。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学生的发现,提出要求:小组长安排,按顺序发言,可以相互补充、纠正,比比看哪组的发现最多。汇报交流,检查巩固。【通过集体汇报交流,在教师的系统总结下并板书下,帮学生建立对另外4个方位的概念,并整体感知八个方位。】同时板书八个方位。

  (4)说说食堂在校园的位置。说说本校这四个方向各有什么。

  (5)给定一个方向让学生做一张方向盘。

  (通过这样的几个层次的教学,旨在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中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突破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同时可以使学生掌握的更加深刻。)

  2、做一做。说说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后师生交流想法。旨在让学生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减少学生对数学的枯燥感,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应用意识。)

  3、去动物参观,不知道该怎么走?让学生借助动物园导游图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旨在让学生学会看8个方向的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当学生认识4个新方向之后,就要给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提供学生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的掌握新知,教师只是引导,让学生从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来感知新知。在课中,我把指南针与练*中的方向板整合,并将本课的重点(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融于其中,让学生口答指南针的方向填写,并让学生完成方向板,之后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从中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方向感。

  (三)通过练*,巩固新知

  尝试做一做,说一说,1路公共汽车的行车路线。

  旨在巩固学生对8个方向的所学,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方向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学*数学的作用与意义。

  (四)自我评价,拓展延伸。

  这节课中我们一起学*了方向与位置,而且同学们还亲自参与了设计,老师相信每个同学都会有自己的收获,这节课你认为谁最棒?你对自己满意吗?

  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对在获取新知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策略进行反思,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说板书设计。

  至于本节课的板书,我致力于条理清晰,简明扼要。

  板书设计: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西北上北东北

  左西—|—右东

  西南下南东南

《认识东南》说课稿2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第五单元中的《东南西北》一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来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基础上学*的。这部分内容注重学生的学*过程,要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来体会和掌握知识,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2、为此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生活情境学*辨认“东西南北”,用方位词介绍物体所在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自主探究和动手实践能识别地图上的方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依据目标明确了本课教学重点

  根据生活经验学*辨认“东西南北”,用方位词介绍物体所在的方向。

  能识别地图上的方位。

  4、教学难点:实现从立体——*面——立体的转化,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二、说学生

  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学*特点,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现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获得并应用新知,体会数学的现实性,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本节课使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是因为信息技术在本课中体现如下特点

  (1)多重感官刺激;

  (2)学生全员参与,凸显个性化差异;

  (3)使用方便,易于操作;

  (4)师生交互性强。

  四、说过程:

  本节课我采用了“情境——探究”的教学模式,并结合《课程标准》提出的“数学问题现实化”理念和支架式教学理论确立了如下教学思路: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2、联系生活,探究新知

  3、巩固新知,形成能力

  4、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通过播放动画:思思在野外旅游迷了路。在“我们应该怎样来帮助她”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感受到认识方向的重要性,从而情不自禁地向往、关注、投入。

  第二环节:联系生活,探究新知

  1、(辨方向)

  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在电脑上输入他所知道的辨认方向的方法,通过计算机判断、提示及时反馈给学生,通过多媒体广播软件在屏幕上显示,起到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回忆起关于方向的已有知识、经验,也使教师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点击北极星、太阳、树冠和积雪观看动画。交流怎样利用这些方法来辨别方向。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激发了学生学*的主动性。

  为学生创设了含有3个游戏的学*资源包,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游戏1、2,感知学校内部及周围建筑物的方向,会用方位词介绍教室的情况。

  并让学生在肢体活动中体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之间的关系:东——西、南——北两两相对;东——南——西——北右转圈。

  2、识地图:

  小游戏3的操作让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并在*地图上说出陕西、山东、内蒙古、河南这4个省在山西省的哪个方向。通过点击*广场上的建筑物,形成*面示意图,使学生感受实物图与*面示意图的关系,更进一步体会地图上的方向。为以后学*绘制*面示意图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设计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参与受限,学生个性化差异不利体现的弊端。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全员参与,使抽象难懂易混淆的知识现实化,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动手操作,在活动中实现了知识的内化。这是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是信息技术应用的第一个整合点。

  第三个环节:巩固新知,形成能力。

  学生操作学*资源包找宝:东西南北算算术,学生口算然后根据规则点击方位,做的对的老黄狗会自动离开,否则会原地不动。即强化了学生口算又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闯出计算关后,进入森林根据指令判断方向找到宝物,即参赛入场券。

  设计意图:这个操作*台由易到难,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教学重难点得到巩固。达到了寓教于乐、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四环节: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拿到参赛入场券,挑战设计大赛。学生分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活动来设计,通过鼠标拖拽完成设计。通过多媒体广播软件展示小组设计成果,并用方位词汇报设计内容。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激发了创新灵感,深深地领悟了其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和“价值性”。

  学生在交流*台上写出本节课的收获与体验。这是传统教学中无法实现的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这是信息技术应用的第二个整合点。

  五、三点说明

  1、板书设计:

  认识东南西北

  东西南北

  北

  西东

  南

  板书设计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辨方向”第二部分为“识地图”

  2、时间安排: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约2分钟

  联系生活,探究新知:约15分钟

  巩固新知,形成能力:约5分钟

  归纳总结,拓展延伸:约13分钟

  3、设计特色:(教学反思)

  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探究,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帮助学生发展“信息素养”,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现代数学教学所需要的。

《认识东南》说课稿3

  一、说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东南西北》,该内容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的第一课时。同时属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领域。之前,教材已经安排了“上下、左右、前后”的教学内容,接着在本单元将继续学*“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知识。因此,本节课在整个知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还能为学生在生活中辨别方向时,提供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导向。

  二、说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因此,空间想象能力和识别能力较差,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为本课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将密切联系实际,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大量的游戏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分辨东、南、西、北的技能,以此来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能分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能在不同的位置认识方向,体会中心点变了,但东、南、西、北仍然按顺时针方向排列。

  3.通过活动体验,发展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体验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学生能分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作为教学重点。能在不同的位置认识方向,体会中心点变了,但东、南、西、北仍然按顺时针方向排列作为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他们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力求通过“活动探究、合作交流”为主的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可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够准确分辨出“东、南、西、北”,自主建构知识。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我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过程做了如下设计: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新课开始,我将提出问题“孩子们,在野外迷了路,怎么办?”以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求知欲。接着,组织学生跟唱《东西南北》儿歌,以儿歌做为教学的支架,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左右、前后”知识与“东、南、西、北”建立联系,以旧引新,感知东、南、西、北。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课标》指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要注重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同时也指出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也就是说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因此,我将学生熟悉的班级教室作为我的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分辨东、南、西、北。

  活动1:说一说、指一指、找一找、想一想

  利用三年级的学生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以求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回答“太阳是从东方升起来的。”这句话学生十分熟悉,可以激发起学生学*的兴趣。再利用儿歌,引导学生初步辨认教室的东、南、西、北,接着让学生讨论并介绍教室的四个方向各有什么物体,东、南、西、北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在此过程中,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最后进行全班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2:指一指、转一转、辨一辨、写一写

  三年级学生好胜心强,喜欢作游戏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学*兴趣,在集体游戏中初步体验东、南、西、北。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做到“做中学,乐中学”。

  活动3:想一想、说一说

  “孩子们,你们组在老师的哪个方向?”由于三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因此,借助师生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学生能够在不同的位置认识方向,体会中心点变了,但东、南、西、北仍然按顺时针方向排列。

  (三)拓展应用,巩固新知

  本节课设计了基础练*、提高练*、拓展练*三环节。

  通过大量的分层练*,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把知识转化为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在这节课中都收获了什么?”,

  “在野外迷路了怎么办?”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把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变“学数学”

  为“用数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关注学生的学*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教师的“微型教案”,是一种高浓缩的提炼艺术,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力措施之一。优秀的板书设计,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帮助学生把握重点,理清思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板书:

  总之,我通过创设“生活情景、活动情景、运用情景、问题情景”等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让“知识课堂”走进“生活课堂”,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与合作中提升能力!


《认识东南》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2)

——《孔雀东南飞》说课稿 (菁华3篇)

《孔雀东南飞》说课稿1

  《孔雀东南飞》,是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这个单元的话题是爱的生命乐章,本单元这几篇文章,都是纯洁爱情的美丽赞歌。《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及人物性格。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一、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对诗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把握,了解人物美,爱情美

  难点:理解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源与意义。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分析这首诗歌的教法通常是:从词句的理解到人物形象的把握和主题的提炼,再到艺术手段的分析。同时扩展阅读空间进行比较阅读,在不同的形式转换中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人物性格和艺术特征。主要采用三种教学方法:

  (1)互动教学

  (2)启发探究式教学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此类诗歌时,大多是等着老师来分析,自己做笔记,缺乏主动性,在学*这首诗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其中讨论探究,作让他们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通俗歌曲《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大江上下,残照斜阳,万木低垂,情深的时候,哪种离别不伤悲?这次痴心赴水何时何地相会?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红尘外,柔情内,有没有断肠的泪。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但求真心以对,今生何惧何悔。

  这首歌曲调低沉舒缓,非常符合原诗的意境,而屠洪刚的演唱丝丝入扣,深沉含蓄,对刘兰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和焦仲卿“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的心理揭示比较细微,可以激起学生学*本文的兴趣,为本篇的学*奠下感情基调。

  (二)课前检查字词

  (三)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全文,结合刚才的《孔雀东南飞》歌曲,谈谈你对整个故事的感受?并用一两个字概括你的读后感。

  (四)重点突破

  1、大家读了文章,都认为刘兰芝是本故事的主角,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仔细阅读文章,看看哪些地方写到了刘兰芝?她有何特点?

  点拨:文章第二段“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

  当兰芝离开刘家时: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铛.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组细步,精妙世无双.”:一连串夸张性动作的铺张,意在表现兰芝被逐离焦家前的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突出“精妙世无双”这一点,既体现兰芝之美,坚强,也是对她命运不公谴责。

  兰芝离家时:善良

  兰芝的再嫁: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从侧面烘托了她的美…….

  2、(讨论)兰芝如此之美,她却被休了,难道是她的丈夫的原因吗?她的丈夫又是怎样得人呢?

  点拨:“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黄泉共为友.”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一直到“自挂东南枝”。

  说明:焦仲卿钟情,叛逆

  3、(讨论)如此美丽的爱情怎没延续呢,是谁制造了这场爱情悲剧?他们有什么特点起到什么作用?

  点拨:焦母蛮横无理兰芝的兄长不*人情作用:衬托

  (五)难点突破

  1、刘兰芝是那样的美丽善良,刘焦的爱情是那样的完美,焦母为什么要把兰芝休了呢?《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有人据“共事二三年”还没子嗣,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兰芝被休。你有什么感悟,各抒己见。

  2、阅读下面文字,寻找原因。

  兰芝: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焦母: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其得自由。

  兰芝: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谴,何言复来还

  点拨:真是“不顺父母”吗?当然不是,这只是“莫须有”的罪名,是封建礼教在作怪,一段美丽的爱情,一位美丽善良的女子,在封建礼教的摧残下夭折了,封建礼教才是罪魁祸首。

  3、被休后的兰芝被太守家看中,为什么还要“举身赴清池”呢?起到什么作用?

  点拨:以死向封建礼教抗争

  更是她反抗性格的升华,完成了她完美人格。

  (六)小结

  因此,作者给了我们一个完美的结尾,正像《梁祝》。放乐曲

  作业:了解陆游与唐琬的故事

《孔雀东南飞》说课稿2

  在*古代民间文学的发展历史上,有一首诗歌不仅暴露了封建门阀制度的罪恶,而且远为深广的记录了一千七百年前人民的真实感情,这就是《孔雀东南飞》。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就是这首*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这节课进行解说。

  一、 教材分析

  《孔雀东南飞》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必修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这个单元学*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这一时期产生了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伟大作品。《孔雀东南飞》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

  古典诗歌的鉴赏训练对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概念。尽管学生在前面几课中尝试了诗歌的鉴赏,但鉴赏仍然是初步的,尚未把握鉴赏的技巧,形成基本能力,更不用说对作品进行审美鉴赏。因此教学本课,仍然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理解性阅读、研究性阅读和欣赏性阅读,培养学生鉴赏古诗文技巧,逐步把握鉴赏规律,最终形成鉴赏能力。

  整篇课文我计划用三课时讲完,我所说的这节课是教学过程中的第三课时。根据大纲以及单元学*要求,结合课程进度以及学生实际情况,我确立本课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部分重点词语以及铺陈排比等修辞手法的用法,把握女主人公刘兰芝的形象特征以及性格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和结合语境欣赏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德育目标: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摧残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培养学生珍爱生活,敢于和一切腐朽势力作斗争的情操。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源与意义。

  二、 教法分析

  《孔雀东南飞》是古乐府民歌,语言接*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因此,教学本文可从语境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为提高学生自主学*探究问题的能力,根据诗歌需要反复诵读的特点,这节课我主要使用的教学方法有朗读品味法和讨论点拨法。

  为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生动,我将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三、 学法分析

  学生在学*诗歌和文言文时,大多是等着老师来分析,自己做笔记,缺乏主动性,在学*这首诗时,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诗歌鉴赏中来,真正成为课堂学*的主人。在学生的学*中,应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学生的主要学法有:朗读法、讨论法、质疑法等。

  四、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屠洪纲的歌曲《孔雀东南飞》,由元好问的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引出大雁殉情的故事,从而引出新课。

  2、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在于回顾上节课内容,提高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由悲剧性的故事情节而过渡到对人物形象的赏析。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按照情节的发展选择有代表性的段落来进行鉴赏。这一部分由学生小组讨论完成,教师补充总结,并且对重点词语以及修辞手法等作补充讲解。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的分析鉴赏能力。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4、由刘兰芝的人物形象过渡到对悲剧原因的分析。

  提问问题:刘兰芝可以说具备了*女子身上的所有优点,可是为什么最终只能选择“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呢?是谁造成了刘兰芝的悲剧?

  引导学生从悲剧的直接制造者焦母和刘兄身上探究悲剧的深层原因,学生讨论发言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认识悲剧的根源。教师补充介绍著名诗人陆游和唐琬的爱情悲剧,以加深学生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认识。

  设计次环节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独立回答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5、拓展延伸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刘兰芝的自尊自立和反抗就显得尤为可贵,请同学们回忆所知道的像刘兰芝这样的女子。如《氓》中的女主人公,《梁祝》中的祝英台等。

  6、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刘兰芝这个美丽而又坚强的女子,探讨了兰芝的悲剧产生的社会根源。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家长专制等传统文化的冷漠与残酷,使无数美丽的爱情成为“牛郎织女”,化作“双飞蝴蝶”,飞出“东南孔雀”,铸就“血泪沈园”!但以刘兰芝为代表的这些女子之所以能在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中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正是由于她们的身上有一种坚强和敢于反抗的精神,她们代表了人类对真*的追求,对自由、对爱情的向往,人们希望世界上更多的是天长地久,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希望孔雀东南飞的'悲剧不再上演,所以,在故事的结尾,人们让这对不幸的夫妻魂化为鸟,实现相依相守的愿望。

  7、作业设计

  以《兰芝,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周记。

  意在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孔雀东南飞》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孔雀东南飞》是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这个单元的话题是爱的生命乐章,本单元这几篇文章,都是纯洁爱情的美丽赞歌。《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

  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及人物性格。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对诗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把握,了解人物美,爱情美

  难点:理解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源与意义。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分析

  这首诗歌的教法通常是:从词句的理解到人物形象的把握和主题的提炼,再到艺术手段的分析。同时扩展阅读空间进行比较阅读,在不同的形式转换中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人物性格和艺术特征。主要采用三种教学方法:互动教学,启发探究式教学和比较阅读。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此类诗歌时,大多是等着老师来分析,自己做笔记,缺乏主动性,在学*这首诗时,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其中讨论探究,让他们真正成为学*的主人。我主要采取以下的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三、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导入新课,激发兴趣;预*检测,了解情况;整体感知,把握脉络;深入探究,精度分析;话题作结,畅谈感受;布置作业,温故知新。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我将通过播放通俗歌曲《孔雀东南飞》来吸引学生,其歌词是: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大江上下,残照斜阳,万木低垂,情深的时候,哪种离别不伤悲?这次痴心赴水何时何地相会?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红尘外,柔情内,有没有断肠的泪。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但求真心以对,今生何惧何悔。

  这首歌曲调低沉舒缓,非常符合原诗的意境,而屠洪刚的演唱丝丝入扣,深沉含蓄,对刘兰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和焦仲卿“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的心理揭示比较细微,可以激起学生学*本文的兴趣,为本篇的学*奠下感情基调。

  (二)预*检测,了解情况

  我将通过对个别同学的提问默写来检查他们对生字词的的掌握和对本文的基本理解

  (三)整体感知,把握脉络

  我会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结合刚才的《孔雀东南飞》歌曲,谈谈他们对整个故事的感受。

  (四)深入探究,精度分析

  在深入探究的环节中,我将让会让学生以配乐分段阅读的方式深入分析诗歌中主要人物的性格,我会以一个句子为口,鼓励他们自主讨论分析。比如文章第二段“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体现出兰芝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的性格。至于本文的难点,我将对背景知识加以补充说明,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引导的方式,让他们掌握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源和意义。

  (五)话题作结,畅谈感受

  在话题讨论的环节中,我会先通过介绍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与唐婉的故事,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理解封建礼教对青年人爱情婚姻生活的摧残及其吃人的本质,这么多凄美爱情故事的'意义,并发表他们的看法。

  (六)布置作业,温故知新

  在对本文的学*后,我会让学生课下仔细查阅关于陆游和唐婉的故事,并对他们的性格进行分析。

  各位考官,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果完毕,谢谢。

  梁祝的化蝶,焦刘的孔雀东南飞,陆唐的钗头凤,哪个不是以悲剧结尾,哪个不沾染着青年人的血泪,从中我们就不难发现造成这一切悲剧的刽子手就是封建礼教。几千年来,冷酷的封建礼教,使无数美丽的爱情成为“牵牛织女”,化作“双飞蝴蝶”,飞出“东南孔雀”,筑就“血泪沈园”。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无数的悲剧后面,还有千百年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执着地追求

  托物起兴:孔雀失偶(第1段)

  事件起因:兰芝被遣(第2~6段)(被逼休妻)

  过程发展:夫妻誓别(第7~12段)(无奈别妻)

  情节延续:兰芝抗婚(第13~21段)(贤妻再嫁)

  长诗高潮:双双殉情(第22~31段)(夫妻殉情)

  悲情结尾:告诫后人(第32段)


《认识东南》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3)

——《认识负数》优秀说课稿 (菁华3篇)

《认识负数》优秀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初中七年级《数学》的第1章第1节 人民教育出版社

  《正数与负数》是在学生对温度有一定的认识,对负数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下面我将确定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教学本节课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它们是怎样产生的,数0表示着怎样的意义及能初步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因为授课的对象是初中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数学有了一定的概念,但因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类:

  ①认知目标: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地读、写负数。

  ②能力目标: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创造性学*的乐趣。

  ③情感目标: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和从不同角度对有理数分类,可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着新课标,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②教学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二、教学对象分析

  对象:初中七年级学生 学生特点:

  学生刚刚升初中,基础不一,为了能让学生都吸收本节课的知识,我采取了以下教法与学法

  三、教法、学法分析

  1、教学方法:

  在本节课的讲解中,我采用了讲授法与发现法,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情境创设法:通过情境创设,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2、 学*方法:自主探究法:研究实际问题→认识负数→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及数学的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1)引入课题 

  (2)新课讲解 

  (3)课堂练* 

  (4)知识小结 

  (5)布置作业

  下面进行详细阐述:

  1、 引入课题(3min、 创设情境,兴趣导入

  p 首先展示一张标有气温的地图,同时说“同学们有没有看过天气预报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就接着说,“那你们看看这张地图上的数字,它们有着怎样的区别呢?”让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其特点,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及时提出:“那你们知道它表示什么意义吗?”观察学生的反应,引入本节课所要讲解的课题。 p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积极的接受学*任务,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这样就可以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5min)

  在创设了情境,明确了学*任务后,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本课的重点难点,教师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出发,主要从以下方式进行讲解:从旧经验中引导新学*。首先提出问题:“大家知道,数学与数是分不开的,它是一门研究数的学问,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小学里已经学过哪些类型的数?”然后让学生思考讨论,互相补充回答。接着,教师指出:小学里学过的数可以分为三类:自然数(正整数)分数和零(小数包括在分数之中),它们都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日常生活中,为了表示一个人、两只手,我们用到整数1,2;为了表示一半的事物,我们经常用1/2;为了更能准确的读取尺子上的数值,我们经常要用到小数;当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我们总是用0来表示。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量不能用上述所说的自然数,零或分数、小数来表示的。像零下温度、低于海*面某地的海拔高度等等,我们如何去表示呢?某市某一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5℃,最低温度是零下5℃要表示这两个温度,如果只用小学学过的数,都记作5℃,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可它们是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那我们又如何去区别它们呢? 接着再进行课本内容讲解;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旧知识,同时也引导他们发现在所学过的知识中,没有找到相关的知识来回答我所提出的问题,这样就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兴趣,使得课堂在一个在一个积极、主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3、 课堂练*(20min)

  教师活动:学生练*,教师巡视,再提问一两个同学。

  设计意图:及时掌握学生的学*情况,肯定答对的同学,纠正错误的同学 下面是详细的阐述:

  学生在明确了教学任务,掌握了一定的基本知识之后,就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欲望,这时教师应把握时机让学生独立练*,而在学生练*的同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掌握学生的学*情况,最后提问一两个同学,肯定他们的能力及纠正其存在的错误,这样学得好的学生感觉自己的能力得到肯定,会更加的努力,同时可以让那些自学能力差的学生及时的学到新知识,不至于掉队。

  4、 知识小结(5min)

  课堂小结: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详细阐述: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用“这节课,我学会了……”、“通过这堂课的学*,我会做……了”这样的形式来让学生总结,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纠正或提示学生,并且显示相应的内容以课件形式展示出来。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效果进行总结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使知识成为一个体系。

  5、布置作业(2min)

  拓展练*:布置有点难度的作业,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及知识迁移的能力。 详细阐述:

  在本节课讲授结束后,我将给学生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较有难度的作业,让学生在自我独立完成作业的同时,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也可以从中发挥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独立思考问题思维。

  五、教学效果预测

  上面是我对《七年级数学》的这一小节的授课方式,最后,我对本节课进行预测,总结如下:

  1、通过情境创设,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在新课讲授过程中,使用讲授法和发现法,让学生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地读、写负数;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创造性学*的乐趣;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和从不同角度对有理数分类,可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

  3、让同学们独立完成练*,意在加深同学们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他们的学*情况;

  4、最后小结及布置作业,让学生掌握本课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认识负数》优秀说课稿2

  教学目标

  1. 知识掌握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正数、负数和零的意义.

  2. 技能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精神、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 德育目标:通过负数的引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与处理、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正数,即在正整数、正分数、零及这些数的运算的基础上,根据七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即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性认知基础,对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十分感兴趣。活泼好动,思维敏捷,表现欲强,但思考问题不全面等。采用探索引导式的学*方式。

  重点、难点:

  重点:正数、负数的意义及如何区别意义相反的量。

  难点:如何控制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把握主动性,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教学设计及依据:

  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组织讨论、合作交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探索后汇报研究成果,行到结论后进行总结,及时进行反馈应用和反思式总结。依据是《新课标》,学生是学*的主人,而教师在学生学*中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培养学生学会学*,从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感知知识的过程,使学生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人人都获得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节课中,首先呈现给学生的是两幅冬日雪景动画画面。

  教师:同学们从这两幅动画中感觉到的是什么?谁能告诉我今天气温大约是多少度?动画里的温度大约是多少?能不能用我们所学过的数表示吗?

  学生:(天气比较冷 20°C 零下10°C 不能)

  教师:正因为不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来学一些新数,从而引入新课题.

  这两幅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浓厚的学*兴起,给新知识的引入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空间.

  二、获得新知

  加深理解

  教师:像零下10°C我们可以记着“-10°C”读做“负的”.请举例说出生活中带负号的数

  学生:(海拔中的盆地涨价等)

  教师:哪位同学愿意说说表中各数的意义?

  名称

  02国债(1)

  02国债(2)

  02国债(3)

  涨跌/元

  +0.01

  -0.05

  —2.01

  学生:(分别····)

  列举生活中事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区,我们身边的一切离不开数学,

  三、学生归纳

  明晰概念

  教师:谁愿意说明正、负数的定义

  学生:(正数是比零大的数,负数是比零小的数零即不是正

  数也不是负数带“—”号的数为负等)

  教师:(屏幕显示)像5, 2, 2.01 1/2…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它们都大于零.

  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如-10,-3…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按组抢答,分别给各组打分.

  四、追本溯源

  情感升华

  教师:谁知道负数最早来源于哪个国家?

  学生:(*)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五、实际应用

  巩固提高

  1、 按组抢答

  教师:在知识竞赛中,如果用+10表示加10分,那么扣20分怎样表示? 某人转动盘,如果用+5圈表示沿逆时针方向转了5圈,那么沿顺时针方向转了12圈怎样表示? 在某次乒乓球质量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出标准质量0.02克记做+0.02克,那么-0.03克表示什么?

  学生:(记做—20 记做—12圈 低于标准质量0.03克)

  2、 分组解答(利用屏幕)

  教师:现在,给出问题的一部分,请完成另一部分.

  ①河道中的水位比正常水位低0.2米记做—0.2米,那么比正常水位( )0.3米记做( )

  ②如果上升3米记做+3,那么( )6米记做-6米,不升不降记做( )

  ③如果+20‰表示( )20‰,那么—6‰表示减少( ).

  ④如果—20.50元表示( )20.50元,那么+100.57元表示盈利100.57元.

  ⑤如果节约20千瓦,那么( )10千/时电记做—10千瓦?

  学生:(略)

  3、分组说一说

  教师:①零上,零下

  ②东,西(两个相反方向)

  ③运进,运出

  ④高,低

  ⑤上升,下降

  ⑥增加,减少

  ⑦节约,浪费

  学生:(答案较多,或不完整,鼓励学生多答,学生有补充,和持反对意见的可以用不同的手势表答,并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给各组打分).

  4、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我知道你们都很聪明,下面我们来比一比,(屏幕显示)

  我校升旗仪式选拔队员,按规定女队员的标准为155cm,高于标准身高记为正,低度于标准身高记为负,现有参选队员共5人,量得他们的身高后,分别为—7cm、—5cm、—3cm、—1cm、6cm.若实际选拔女仪仗队员标准身高为150cm到160cm,那么上述5人中有几个人可以入选?

  教师:哪一位同学来谈你的看法?学生们有补充,和持反对意见的可以用不同的手势表答,并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给各组打分.

  学生:(略)

  教师:现在请各组上来两位同学现场演示一下,各同学写出自己的身高,请一位同学挑选她们.

  同一个知识点,用不同的题目,不同的回答形式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六、总结交流

  效果回收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学生:(正、负数的意义\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些现象\明白相反意义的量,\在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我要学好数学.\我思考今后它是怎么样运算的等)

  教师:做最后的总结补充.

  把主动交给学生,更能调动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对新教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论从教学素材到知识结构,都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结构.在教学中应着重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式的学*,通过交流、合作、研究、探讨,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认识负数》优秀说课稿3

  今天我讲的课是《正数和负数》,关于学生以前所学数的知识前面的李x老师已经作了很好的梳理,我现在只就本节课所涉及的相关内容进行说课。

  一、 我对课标要求的理解

  《数学课程标准》安排在小学的第二学段初步认识负数,这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新增加的内容。很久以来,负数的教学一直安排在中学教学的起始阶段,现在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生活基础。因此《标准》将这一内容提前到小学阶段教学。认识负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他们以往认识的整数、分数和小数都是算术范围内的数,建立负数的概念则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从而丰富了小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这样,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根据这一目标,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四年级第八册出现了这崭新的一课《正数和负数》。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意在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感受学*的内容就在我们的身边,拓展对数概念的认识。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产生以及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学*负数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 研读教材的结果

  1、以前认识的数

  教材在1、2册安排完成对10以内、20以内和百以内数的认识以后在第4册安排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在第二学段四年级上册完成多位数的认识,至此,完成了对正整数的认识。在第6册和第8册教材中分两次安排了分数与小数的初步认识

  2、以后将要认识的数

  以后逐步又在第8册和第10册分别又对小数和分数进一步认识,在11册一次完成对百分数的认识。

  3、今天要学*的内容

  以上的这些数在第二学段即四年级第二学期第8册中出现了负数的认识,负数在数轴上显示都是"0"左边的数,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的有理数,这是小学生学*有理数的开始。

  4、下面就是单元教材分析和课时教材分析以及在分析基础上的有效整合。

  现实世界中存在着许多具有相反方向的量,或某种量的增大和减小,也可用这种量的某一状态为标准,把它们看作是向两个方向变化的量。要确切地表示这种具有相反方向的量,仅仅运用原有数(自然数和分数)就不够了,还必须把这两个互为相反的方向表示出来,于是产生了正数和负数。数从表示数量的多少到不但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表示相反方向的量,是数的发展的一个飞跃,正数和负数的学*过去安排在中学有理数中学*,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京版教材这部分内容呈现的顺序及方式是:利用主题图引入负数、利用温度统计图加深对负数的认识、通过温度计上不同刻度的位置顺序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利用海拔知识的介绍进一步了解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关系的量,通过知识窗的介绍让学生负数的发展历史,培养民族自豪感。通过负数的认识,使学生明白"数"不仅包括正的,还有负的,从而使学生对数的概念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进一步的学*打下基础。基于这样的学*起点,本节课必须在学生认知冲突产生矛盾的前提下让学生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并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体会负数的意义,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的难点则是体会正、负数的意义,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正数和负数的基础上,将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通过描述性定义认识正数、负数和"0",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关键就是通过学生已有知识的转化,来认识新知识,使知识络得以完善。

  三、 通过研读教材,我在设计本课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体现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数感是负数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核心概念。《课标》对数感的阐述是: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景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依据《课标》的要求,在本节课中,我力图通过一些有效的环节,来着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如: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下列数量。

  (1)赢利10000元,用+10000元表示;那么亏损10000元用( )元表示。

  (2)如果向东走10.5米,用+10.5米表示;那么向西走10.5米用( )米表示。

  (3)球队胜利4场,用+4场表示;那么失败3场用( )场表示。

  (4)零上15度用+15度表示;那么零下15度用( )度表示。

  通过正数和负数的对比,感受负数的意义,初步感知负数和正数是相反的量,负数可能比正数小。

  2、体现数学知识形成的逻辑性。

  新知的形成往往是在旧知的迁移或是与旧知产生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形成的。在课前我准备了一个小游戏,叫做《对对子》。小游戏,作用未必小。它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接下来的学*做铺垫。

  进入下一个学*环节—信息感悟。我特别提供了一组信息,让学生在横线上填上意义相反的词。这样的设计让两个数量的相反意义凸显在学生面前,然后让学生把这种事件转化为词组,使之表达更加简洁。接着启发学生设计新的记录方法,并展示出来,这些教学活动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思考,直到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需。这时,负数的概念呼之欲出。

  根据对学生学*情况的了解,我预设会有部分学生用正负号的方式记录。

  请一位用这种方法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及时表扬这位学生——"你用到的符号跟数学家现在用的一摸一样。" 学生感悟正、负数的意义时,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数学化过程,认识也逐渐从模糊到清晰。这样的过程更让学生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实现了数学学*的再创造。这样的知识形成过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数学知识和思维的逻辑性。

  3、体现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

  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可见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有多密切。本节课在学生认识了正、负数,会读写正负数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举一举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负数,唤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兴趣。然后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负数的意义。而"理解负数的意义"是本课难点之一。我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充分利用了学生常见的温度计,在学生认识了温度计上刻度的之后,设计如下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指名学生读出温度计上指示的温度,然后结合多媒体动态演示温度下降,学生回应"越来越冷"的感觉。通过温度计上不同温度水银柱的高低让学生了解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正数比负数所表示的温度高。新颖有趣的活动教学效果显著,既深入体会温度计表示温度的特点,同时暗伏了负数大小比较的后继知识。同时通过温度计的展示使"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这一道理清晰地建立在学生脑海中。

  4、体现数学知识结构形成的严整性。

  本节课我是将"认识负数"与"负数的意义"两节教材有效进行整合,在一节课内使学生对正负数的知识结构有了一个系统的形成和完善。我认为既然本节课让学生认识了负数,就应该尽可能地在一节课内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升华,而不是零零散散地将它放在下节课再进行完善。因此我把负数大小的比较、绝对值等后续知识很好地渗透进来,温度计教具突显出优势。在上面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广泛举例,初步明确正、负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这时,学生对正、负数集合的认识是浅显的、体验是感性的。再适时地引导学生讨论:用圆圈把所有的负数或正数都圈起来,要不要把省略号也圈进去呢? 简单而又巧妙的设问给学生创造了体验的机会。通过小小的省略号充分体现了无限的观念、集合的思想,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认识数轴另本课另一难点,我用课件巧妙的演示温度计顺时针转90?后把它与直尺建立起联系,又把直尺进一步延伸得到了一把数轴尺,然后让学生齐读数轴上的正。负数。利用小人左右运动使学生感悟到数轴越往右边数越大,反之越往左边数就越小,而"0"是它们的分界点。在读数、观察、体会等一系列活动中,不仅区分了正、负数,渗透了"无限"的思想,也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集合圈、数轴、无限等思想的渗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数的认识这一知识络得到了扩展。

  5、体现数学知识中渗透的人文性和趣味性。

  数学知识中如果能有效结合教材实际对学生进行精神思想教育,那就更体现数学教学的人文性了。本节课我就结合了负数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了*负数的渊源历史,有效地对学生渗透了思想教育。

  数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学*数学的快乐。从教学的角度看,这一课内容属于"概念教学"的范围,但是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觉得正负数的概念不便下定义,因此在课的结尾处,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环节:孩子眼中的正负数。这一内容不仅是对本课所学负数的一个回顾和总结,也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了正负数之间的关系、学生乐于接受而且印象很深。

  四、 结束语

  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的真境界应是"朴实无华、真实有效"的。它是真实、真效、真智慧的生动过程,是师生智慧共生的乐园


《认识东南》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4)

——《认识东南西北》教学反思(精选十篇)

  《认识东南西北》教学反思 1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教材不过是师生对话的一个“话题”,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情况,用活教材,使教材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本课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基础上,进一步学*面向一个方向辨别其他三个方向。活动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不仅要求学生能在*面图上认方向,还要求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本课的活动主题图是一幅学生很熟悉的生活主题图,当中以学校为中心,先让学生说说学校的东面、南面、西面、北面都有些什么主要的建筑物。

  低年级的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于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我就紧紧抓住孩子们这份好奇心,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情境。设疑求新,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环境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旧知识并结合生活经验来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找一找、认一认等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获得数学经验。

  认识东、南、西、北教学反思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东、南、西、北,很多孩子根本还不认识方向,通过回忆一首儿歌,孩子明确了方向。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就是根据一个方向确定其它三个方向,为了突破这一个,我首先让孩子顺时针认识这四个方向,然后通过前后左右这四个方位词让孩子知道东西相对、南北相对,接着让孩子在经历中感受,最后通过4道题组练*巩固(面向东面,后面是( ),右面是( ),左面是( )。)

  在做想想做做第1题时,我感觉到孩子懂得的很多,同时我的知识就显得匮乏。我是先让孩子自己自*第1题,然后探讨的。在交流时,孩子说了很多我没有听过的知识。王骁说:“北斗七星在大熊星座的二等星”,严褀说了一个关于北斗七星的故事:“唐朝李世民时,来了7个酒量很大的猴子......后来这7个猴子没有了,可能变成了现在的北斗七星。”这些我从不知道。在探讨辨认方向的方法时,孩子们也说出了很多。比如,看风向、影子、苔藓、树皮(南面的比较光滑,北面的比较粗糙,白桦树尤为明显)等等。

  我以为我的知识足够应付孩子,但是我错了,他们的课外知识远比想象的要丰富,从这点来说,我准备的不够充分。为了弥补我心中的愧疚,课后我上网查阅了很多资料,然后给他们讲了很多相关的知识,孩子很感兴趣,还提了一些他们心中的问题。

  时代在发展,面对聪明而又渴求知识的孩子,我们老师唯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胸有成竹地站在三尺讲台上,才能让数学有人文气息,才能有效建立学科之间的联系。

  《认识东南西北》教学反思 2

  教学片段:

  师:关于位置我们学*了什么?

  生齐讲:上下前后左右。

  板书:上下左右。(有意的漏板前后)

  (反思:在上课时,漏板的主要想法是让学生把上下左右与东西南北建立关系。但在上课的过程中就出现了问题:因为学生知道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学生就拿地图上的规定放在实际中去套;第二个错误是,本人误认为这节课东西南北跟上下左右有关,东西南北是跟前后左右练*在一起的。实际生活中跟地图中的方位词是两套系统。)

  师:老师面对你的时候,上在哪里?下又在哪里?

  生指。师:我们知道了,上是与下相对的。

  (反思:接学生的话要有评价语会更好一些,如你们很厉害,还记得上是与下对的。)

  师:现在老师跟你们一样面朝讲台,上在哪里?下又在哪里?

  生指

  小结师:老师站的位置不一样,上下是一样的'。

  (反思:这里的小结教师的上课情绪要有发现新大陆的感觉。)

  生:老师左右是不一样的。

  (反思:这个学生这是能理解老师思维的走向。要教师及时鼓励,及时的表扬。这里感觉有些快了,虽然是复*,但这里有思维的转折。这里让学生放大,能让全班的学生能过得来。)

  师:老师这样站的左边在哪里,右边又在哪里?这样呢?(换位置)哦,左右会随着我们的位置不同会变化的。

  师:这些是我们一年级学的,今天我们要学*东南西北。

  当写出课题,有不少的学生就在下面嘀咕:老师是东西南北吧。

  师:这四个词中,有相对的吗?

  生:东对西,南对北。(板书)

  师:我们刚才说,上下不会随着面朝不同而不同,左右会随着朝向不同而变化。不知道东南西北会怎样?

  生轩:老师会随着变化?

  生羽:老师不会的?

  (反思:上下不会随着面朝不同而不同,左右会随着朝向不同而变化。不知道东南西北会怎样?这样的问题不知学生能否听得懂是什么意思?本意是让学生体验相对性。有一些难!)

  师:东南西北的确定跟什么有关系呢?

  生:跟太阳有关。

  (反思:学生回答的很好,要有目的的放大,这需要在备课时就要注意。谁听懂他说什么了?是什么意思?这同学的知识非常的丰富。)

  师:太阳升起的地方东方;太阳落下的地方是西方。

  师:我们这里早晨太阳升起的在哪里?

  师:我们面向早晨太阳升起的地方,前面是东,后面是北;左边是北,右边是南。有谁知道了?

  老师连续讲三次。生讲

  (反思:这个环节就让学生去听,去记。不知怎么上能更好?)

  师:现在坐好,问哪里是东?西南北?

  小结:我们面向早晨太阳升起的地方,前面是东,后面是北;左边是北,右边是南。东南西北的变化会随着我们方向的变化而变化吗?

  总体反思:这节课采用了迁移来学*,学生的学*难易把握的不是很准。上下的位置是不会随着我们面朝的不同而改变;而前后左右会随着面朝向的不同而改变。根据这样的结论引出东南西北会不会变呢?想利用前面的知识引出新的知识,沟通关系。

  在教学中,学生的回答很到位的时候,我们没有及时的把这些生成利用好。在思维转化的时候要慢,要让学生去体会,要小结;在新知第一次出现时,要顾及全班的学生。

  对于本课最核心的知识点,展不开,分不了层。

  在反思中,对这节课又有新的收获:

  前后左右与东西南北在实际中联系;

  上下左右与东西南北在地图中联系。

  《认识东南西北》教学反思 3

  方向的认识,既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经验和常识,也是今后进一步学*图形与位置的重要知识,这一节的目标是经历在室外和室内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能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在学*和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方向的知识和经验,所以在教学中我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环境和身边的事物,通过观察、判断、交流的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对方向的认识水*。

  一、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自主学*

  本课的第一个环节,我先把学生带到室外,在操场上辨认方向,提出问题:谁能说说我们怎样辨认东、南、西、北?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晚上,太阳从西边落下等。使学生在脑海里建立起有关方向的表象,同时,通过学生的口述活动,把少数人的知识转化为全班同学的共同知识。接下来让学生“找方向”和“判断方向”,以加深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认识。在这里,老师充当的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角色,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的主体。

  二、游戏中学*,激发学生学*兴趣

  方向的认识不能完全靠学生死记硬背,在充分借助现实情境让学生辨认方向后,我加入了一个小游戏“抢椅子”,让没有抢到椅子的同学说出他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是谁,这样不仅激发了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方向的认识,而且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前与后、左与右的对立性和前、后、左、右的相联性,丰富了教学内容。

  三、存在不足与改进措施

  尽管本课大部分同学都能充分的领会并运用,但仍有极少数同学方向感差,对他们来说辨认方向仍是一个难点,这就需要在今后的学*生活中,通过个别指导来帮助他们。同时,课后还要加强这方面的练*。

  《认识东南西北》教学反思 4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现实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认识东南西北及地图方向的教学反思。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但这些经验是零散的`、模糊的。为此,我从三个方面来组织教学:一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讨论和交流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的。早上,面向太阳站立,如何确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教学反思《认识东南西北及地图方向的教学反思》。帮助学生整理、归纳辨别方向的方法。二是以学生的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为题材,结合现实情境,以学生的参与活动为主线,通过学生的体验、亲自的验证,充分感知方位,获得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思想方法,从而发展了空间观念,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在教学地图上的四个方位的看法时,我没有机械地教,而是在学生方位辨认正确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我们校园里的每个方向上各有哪些建筑,然后小结地图上一般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又东来绘制,最后带着大家再绘制校园图。整个过程轻松自然,学生记忆深刻。

  不足之处:在学生绘图之前,没有强调四个方位应按顺时针方向排列,以至于有少部分学生方向排列错误。

  《认识东南西北》教学反思 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无论从数学的产生还是从数学的发展看,数学与现实生活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才能够真正被激发,如此获得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才有可能真正被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认识东南西北》一课教学中,我大胆创设现实情景,以学生的参与活动为主线,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去感知方位知识,获得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思想方法,以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对三年级学生来说,东南西北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持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已知的太阳东升西落的自然现象,很快的找到了东面和西面;然后又用指南针让帮学生找到南面和北面。辨认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后,学生很快又发现东西相对,南北相对;面对东方,向右旋转,分别是东南西北,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顺时针正好转了一圈”等。这样的学*让数学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现实情景的活动中学*,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获得了愉悦的数学体验。

  学会辨认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后,在教学中,我没有规定学生去找哪个方向,而是让学生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来找出方向,然后我指导学生借助指南针来判断找得对不对。我又让学生通过一些活动,通过几个不同的游戏,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受,之后我再进行引导和总结;练*巩固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解决

  问题的能力,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既起到了感性升华的作用,又体现了学*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设计这些活动,我是为了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落实到实处,以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认识东南西北》教学反思 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为了让学生体验东南西北的位置关系,我这节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合作交流。学生不仅学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更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课上学生学的高兴,我教的也轻松愉快,四十分钟在不知不觉中度过,让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快乐数学快乐学

  《课标》中提出了“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目标,我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和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的乐趣。

  2、大胆扩展学*空间

  “认识方向”这一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到生活中去学*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辨认方向,因此我把学生领到操场上,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游戏活动指导学生去认识方向、辨认方向,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热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抓住契机,拓展延伸

  我及时抓住了课堂上一个找礼物的小游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由直观向抽象发展的辨认方向,讨论交流,让学生知道除了东南西北以外还初步感受了其他四个方向。并借助生活实际,描述路线图,强化正确看示意图的方法,为下一节课学*做了铺垫,做到课内知识向课外的延伸。

  《认识东南西北》的教学反思2

  本节课是第六单元《认识方向》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这个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有点困难,虽然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所接触,但毕竟这些经验还是模糊的。为此,我充分利用学生己有的生活与知识经验,让他们在具体的环境中操作、辨认,增加他们自己探索、体验的机会。

  本节课,我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先设计“介绍同学”的环节,让学生感受到,由于自己所占位置不同(即所面对的方向不同),找到的前后左右的学生不一样。由于面对的方向发生变化,所以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学也在发生变化,虽然前后左右的学生发生了变化,但找到的这四个同学所占的方向没有改变,从而引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揭示课题。

  在新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感受并理解新知。如:首先借助学生已有“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的经验,先让孩子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我又借助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来帮助学生对方向的理解。在学生已经基本知道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后,我又设计让他们说说校园内四个方向的建筑物,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这四个方向。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将数学活动与学生喜欢的游戏有效地结合起来,寓教于乐,既能够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知识与技能,形成正确的方位观念,又能使学生产生喜欢数学的情感。

  本次教学,游戏仍然能够既帮助学生学*知识,但是减少了繁复的环节,取而代之的是辨认方向小游戏。

  为了发展学生的方位观念,我又让学生回到教室,观察、交流教室里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什么。从学生的反馈中,我明显感受到学生已经能够清楚的辨别现实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在教学的最后,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方向”在我们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充分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我又拓展假如你在野外迷路了怎么办?这个环节,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同时还让他们深刻感受到“方向”在咱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但是这节课有一些不足之处:

  1、不能及时应对课堂出现的问题。

  2、低年级教学应该给孩子充分的.思考问题的时间,在处理练*题的时候太过于赶。

  3、环节设计衔接不太好。

  4、整节课的速度前慢后快,节奏没有把握好。

  《认识东南西北》教学反思 7

  在《认识东南西北》这一课教学中,我创设生活情景,以学生的参与活动为主线,通过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去感知方位知识,获得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思想方法,以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东南西北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持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教学时我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活动亲身体验方位的知识,积累自己深刻的感受,使学生心中有了一定的方向感,并学会了辨认东、南、西、北,感知到了“东南西北各占一方;面对东方,向右旋转,分别是东南西北;东西相对,南北相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顺时针正好转了一圈”等,初步掌握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方法。这样的学*让数学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利用生活情景学*,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获得了愉悦的数学体验。室内、室外对物体不同位置的描述,矛盾的冲突,促使学生不断地质疑,在具体情景中感受方向的相对性。同时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既起到了感性升华的.作用,又体现了学*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教学中,我没有规定学生去找哪个方向,而是让学生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来找出方向。在让学生感知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时,我也没有一味地进行讲授,而是通过几个不同的游戏,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受,之后我再进行引导和总结。设计这些活动,我是为了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落实到实处,以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认识东南西北》教学反思 8

  上课伊始,我问孩子:“你知道哪些表示方向的词?”

  “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着,认识东南西北教学反思。“老师,我还知道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来数的”,唐天泽迫不及待的说。嚯,孩子们真不错,对方向有了那么多的了解!看样子今天的课会很顺利。

  接下来,按照我精心设计的教案进行教学。首先以孩子们一年级时学过的一首辨认方向的儿歌说起。“早晨起床,登上山岗,面向太阳,辨别方向。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显然,孩子们对这种形式的数学课很感兴趣,绕有兴致的说着,在说儿歌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于方向的理解。随后,请孩子们自编儿歌。

  师:“如果到了中午放学的时候,这首儿歌又该怎样说呢”?孩子们在四人小组里经过了短暂的讨论有了结果。“吃过午饭,登上山岗,面向太阳,辨别方向。前面是南,后面是北,左边是东,右面是西。”那下午放学呢?这时孩子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学*的兴趣高涨,儿歌编的也越发精彩。

  通过这样一首不断改变的儿歌,完成了教学内容。我直观感觉孩子们对于方向的认识还是不错的。

  接下来,我问孩子:“刚才我们是通过什么来辨别方向的”?

  “太阳”!孩子异口同声的说着,教学反思《认识东南西北教学反思》。

  “除了太阳,你还知道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

  “指南针、年轮、北极星、树叶……”显然,孩子们是预*过书上的内容了。我们班的小不点王弈森说:“老师,还可以根据青苔来辨别方向,青苔多的地方是北,青苔少的地方是南”。

  老师我还有方法,我们班的“小小科学家”刘畅举起了手。“先插个小棒,在影子末端做个标记。等十几分钟,再在后来的影子上也做上标记。左脚踩在第一块石子,右脚踩第二块,面向的方向就是北。”

  “真的是这样吗?”我有点疑惑。

  “是的”,孩子很坚定的.说。“我是在《撒哈拉沙漠求生记》里看到的”。

  看来是我孤陋寡闻啦!我大大的表扬了孩子。现在的孩子真不简单,知识

  是如此的丰富,看来作为老师也必须加强学*了,要不然怎么为人师呢?

  最后请孩子欣赏了一首诗歌:《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孩子们很认真的听,最后从诗中找到了辨别方向的方法。

  整节课生机勃勃,孩子们兴趣盎然,这不正是我所期待的课堂吗?那教学的结果怎样呢?

  午饭后,在操场护导。孩子们在操场上玩耍。正好趁机检验一下。通过检查,发现孩子们没有想象中掌握的好。对于生活中的方向辨认的不是很清楚,一些孩子不知道哪里是南,哪里是北?完全没有了上课的那种激情。看来,对于方向概念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在生活中踏踏实实的不断练*巩固才行。

  《认识东南西北》教学反思 9

  本节课是本单元《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这个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有点困难,虽然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所接触,但毕竟这些经验还是模糊的。为此,我充分利用学生己有的生活与知识经验,让他们在具体的环境中操作、辨认,增加他们自己探索、体验的机会。

  本节课,我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先设计“找同学”的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由于自己所占位置不同(即所面对的方向不同),找到的前后左右的学生不一样。由于面对的方向发生变化,所以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学也在发生变化,虽然前后左右的学生发生了变化,但找到的这四个同学所占的方向没有改变,从而引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揭示课题。

  在新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感受并理解新知。

  如:首先借助学生已有“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的经验,将学生带入操场,辨认“东、西”方向。由于南、北两个方向学生较难辨别,我又借助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来帮助学生对“南、北”方向的理解。在学生已经基本知道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后,我又设计让他们说说校园内四个方向的建筑物,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这四个方向。

  第二层次的教学是要帮助学生建立方向感。我又采取让学生分别面朝南、西、北四个方向,说说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虽然刚开始,学生叙述有点困难,但随着方向感的逐步建立,他们也较清楚的辨别出了各个方向。

  为了发展学生的方位观念,我又让学生回到教室,观察、交流教室里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什么。从学生的反馈中,我明显感受到学生已经能够清楚的辨别现实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在教学的最后,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方向”在我们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充分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我又拓展了两个小故事——“环球旅行”和“小雁归队”的故事。增加这个教学环节,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同时还让他们深刻感受到“方向”在咱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虽然这是本学期的第一节新授课,但我认为今天的教学是成功的,整节课老师充当的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学生在玩一玩、认一认、辩一辩的活动中掌握并理解了新知,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的主体。

  《认识东南西北》教学反思 10

  在本节课的学*中,重、难点的处理上时间分配的不够好。在图上方向的辨别的时候是属于难点部分,应该拿出一部分时间给予学生记忆在*面图或地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样子记忆,可以采取同桌互相记忆、全班齐说的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让学生描述物体的方位,巩固辨认方法,增强方位感。参照物在本节课学*的过程中,提及的少一些,在进行做题或是辨别的时候要告诉孩子首先要进行参照物的辨别然后再进行判断练*。

  在生活中联系实际的场景时,多多说一些学生自己周围的方向,或许会更形象一些。从这次的课中自身在语言的表达方面和教材的把握方面,需要再多多的用心去学*和锻炼自己。

  在板书的设计上,东西南北写的顺序先可以颠倒,再让学生到黑板上来进行纠正,注意关于方位画的规范性。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最句子文案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04778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