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文库 >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精选十篇)

日期: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1

  a+30这个式子表示小红爸爸的年龄,表示小红爸爸比小红大30岁,也表示小红比小红爸爸小30岁。

  小结:字母可以表示变化的数

  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关系。

  五、经历概括“数量关系的表征句”,假设字母并写出用字母表示式子的过程,初步学会假设字母表示关系。

  1、关系:小红爸爸的年龄比小红大30岁。

  表示小红与小红爸爸年龄之间的关系。

  想一想,我们是怎么用字母去表示关系的?(课件显示)

  第一种方法

  第一步:假设 小红的年龄a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2

  一、 发散思维,引出课题

  例题:将-4,+3,+4,-3分成两组。

  1·将-4、-3分在一组,将+4、+3分为另一组,就是将负数分为一组,正数分为另一组。

  2·我将-4,+4分在一组,将-3,+3分为另一组,就是把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

  3·我把-4与+3分在一组,把+4与-3分在另一组。理由是两个数的符号不同,符号后面的数也不相同。

  二、比较概括,提炼定义

  一般地,一个数由两部分构成,即符号和刚才提到的“符号后面的数”,考虑这两个方面,大家也就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分法。两个方面都不相同是一种分法,把“符号”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得到的是已经学过的一组正数和一组负数,把“符号后面的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得到了-4与+4、+3与-3这样成对的数,那么它们又应该叫什么数呢?

  这就是见天我们这节课需要你学*的内容:相反数。

  为什么叫相反数而不叫别的数呢?

  一个正数,一个负数,表示的意义相反,所以叫相反数。

  符号不同、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相反数。

  一个数前面添上不同的符号后得到的两个数叫相反数。

  师:请你举例说明。

  如5前面添上“+”“-”得到的+5和-5是相反数。

  课本上说“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说明其它的都相同,包含了“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意思。

  只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只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言外之意是“符号不同” ,与课本上的说法是一致的。由此可见,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在数学学*中,对此我们应该多加注意。需要说明的是,课本用“只有符号不同”包含“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意思,好处是使相反数的概念更精炼,同时也避免了使用“符号后面的数”这一说法容易引起的误会,关于这一点,以后我们还将看到。

  师:“互”就是“相互”的意思,如+4是-4的相反数,也可以说-4是+4的相反数,即+4与-4互为相反数。请大家一起把“+3与-3互为相反数”的意思说具体一点。

  课本上特别指出(板书):0的相反数是0。

  口答练*:说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7, -0.5, 0, 6, +1.5

  三、数形结合,深入讨论

  例 请在数轴上标出表示+4的相反数的点.

  0 4

  从数轴上看,相反数的另外一个特点是:表示每一对相反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相反数的概念中“只有符号不同”包含着其它的相同,就是“符号后面的数相同”,在数轴上就是距离相等。

  掌握了老师提到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关于相反数,我们是从“符号”和“符号后面的数”两个方面去研究的,这两方面的特点既包含在相反数的概念中,又体现在数轴上,将二者结合起来考虑将有助于以后的数学学*。

  到现在为止,关于零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众: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零的相反数还是零;零不能作除数。

  练*及解答(略)

  附(部分板书)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零的相反数还是零。

  符号 相反 相反 分居原点两侧

  到原点距离相等

  通过这次七年级(三)班李红鸽老师的课,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加油!

  愿所有的人开心快乐!!!!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3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在上学期我们学*过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要精确地测量物体长度,需要什么工具?(用尺子量)

  2.请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物体长度的?(学生汇报)

  3.那么,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学生回答)

  4.填上合适的单位(课件演示,指生回答)

  5.请同学们看一看,估计一下我们的数学书厚是多少?(生:1厘米)请同学用尺子量一量数学书的厚的实际长度。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 数学书厚:不到1厘米,只有6个小格。(生:大约1厘米)

  6.提问: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该怎么办呢?

  7.能不能用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来精确地表示书本的厚度?(这时我们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毫米的认识)

  【设计意图:借助游戏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在活动中产生知识上的冲突,为新知的出现做好铺垫】

  二、 动手操作,认识新知

  1、建立1毫米的概念,认识厘米与毫米的关系。

  观察自己的直尺,你能发现什么呢?(同桌交流)

  (1)很多个1厘米。(0-1、1-2都是1厘米)

  (2)除了厘米刻度外,1厘米中间还有更小的格。每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找一找尺子上面的小格。

  (3)一个小格一个小格地数(一毫米一毫米地数),10个小格就是1厘米。1厘米中有10个1毫米。(板书: 1厘米=10毫米,1cm=10mm)。

  (4)考考你:3小格是多少毫米? 7小格是多少毫米?比1厘米多2格,是多长?(1厘米2毫米)

  (5)填一填:2厘米=( )毫米 5厘米=( )毫米 70毫米=( )厘米

  (6)你能测量出书本的厚度是多少毫米?(6个小格,是6毫米)

  2、深刻感悟1毫米的长度,形成1毫米的长度观念。

  (1)想一想1毫米是多长?拿出一张光盘,看一看,摸一摸。这张光盘的厚度就大约是1毫米。(小魔术: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光盘,再慢慢把它抽出,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宽度大约1毫米。让学生反复做一做,加深对1毫米的认识。)闭眼想象并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

  (2)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长度接*1毫米。(电话卡的厚度、学生卡的厚度)【通过多次的直观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让概念从实际中来,便于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3)说一说,测量生活中的哪些物品会用到“毫米”作单位?(小的物体)

  (4)生活中的毫米:①1角硬币、1元硬币的厚度大约是2毫米。②人的手指甲大约10天长1毫米,脚趾甲大约20天长1毫米。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用到毫米。

  三、解决问题,拓展练*。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或数。

  一只蚂蚁长约3( )。

  一本字典厚70( ),也就是( )厘米。

  2.请量一量下面各图的长度 (内容见练*纸)

  学生量出橡皮、回形针、铁钉的长度并填空。

  3.先判断下面哪个图形是正方形,再量一量,看你的判断对不对。

  学生完成P5第1题。

  4.量出每条边的长度(以毫米为单位)

  学生完成P5第二题。

  5.动动手:

  拿出你喜欢的一种文具或者物品,量一量它是多少毫米?

  四、总结

  这节课,你们觉得开心吗?说一说你有什收获?

  (开心。通过今天的学*,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毫米,硬币、磁卡等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知道了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就可以用毫米表示;还知道了厘米与毫米的关系是: 1厘米=10毫米。)

  【板书设计】

  毫 米 的 认 识

  1厘米=10毫米 1cm=10mm

  12毫米=1厘米2毫米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4

  科目:数学

  年级:五年级

  授课者:张xx

  课题:方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我们去菜市场买东西用什么称呢?

  学生:秤、电子秤

  老师:那你见过这样的秤吗?出示天*

  二、 介绍天*

  它有两个托盘,中间有刻度,两天刻度相等,中间刻度为0.这就是天*。

  三、 探究新知,观看课件

  (一)等式

  1、 在天*的两边放入砝码,左盘:20克和30克,右盘:50克,中间刻度指向0,那么说明天**衡了。

  提问:你能根据此列出一个式子吗?

  学生:20+30=50

  2、 观看课件,列式子。

  30+X=80 X+20=70 2X=100

  3、 何为等式?学生一起说: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举例:60+X=80 70+20=90 50-20=30

  4、 总结:我们刚刚说的都是等式,先找等量关系,等式是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5、 举反例:5X>29 30<70是等式吗?

  学生:不是。

  6、 齐说两遍等式的概念。

  (二)方程

  1、 像30+X=80、X+20=70、2X=100这样的式子又叫什么呢?

  学生:方程

  老师:看来这位学生已经预*了本节内容,值得表扬。

  2、 对,就是方程,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反复读。举方程的例子。

  3、 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三)板书

  20+30=50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30+X=50

  X+20=70

  2X=100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四、 练*

  1、 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为什么?

  五、 总结:何为等式?方程?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听课意见:

  1、从生活中事物导入,来吸引学生们的眼球。

  2、在课堂安排上具有逻辑性:等量关系――→等式――→方程

  3、在板书上,注重用彩笔区分,清晰的描绘出了概念。

  4、在课堂中照顾到了大部分学生,能做到一视同仁。

  5、在强调重点时,采用多读、多念的方法,加深学生们的印象。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5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看书地20页“走进乡村”的画面,让学生从图画中找一找自己认识的,一方面鼓励学生从生活的空间中“发现”图形;另一方面为图形分类做准备。

  二、分一分:

  1、小组活动:把找出的图形进行分类。

  2、汇报:分类的方法和标准。

  3、对找到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标准。

  4、分类后,找出同一类图形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出和梯形的定义。

  三、画一画:

  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画、梯形和三角形。在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图形的特点,体会这些图形的特征。

  四、填一填:

  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了解长方形、正方形和之间的关系。

  听课

  评议

  从情境图中找出并通过观察比较,了解*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行四边形。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6

  按数排下去应该是什么?扑克牌怎么排呢?(J Q K)

  7、K哪一张大?为什么?

  生1:K大,因为K排在7的后面。

  生2:K大,因为A,2,3,4,5,6……J,J比7大,K比J大,所以K比7大。

  生3:K大,K是KING的缩写,KING是国王,国王很大,比7大。

  生4: K在牌中表示13,13比7大,所以K比7大。(课件显示:7)

  如果K表示13,J表示什么?Q呢?

  揭题:用字母表示数。

  二、经历求出数列中字母表示数的过程,明确字母可以表示确定的自然数、小数和分数。

  1、求出下面的字母分别表示的数。想一想,你是怎样求出这些字母表示的数的?

  1、0,1,2,m,4,5,6…… m=

  2、1,2.3,2.5,a,2.9,3.1 a=

  3、2/15, 4/15, 6/15, b,10/15,12/15 b=

  想一想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

  课件显示:字母可以表示自然数,小数,分数等。

  三、经历求运算中字母所表示的数和用字母表示钱数的过程,明确字母可以与数一起进行运算:

  1、求出下面字母表示的数。想一想,可以通过怎样一个算式的计算,求出这些字母表示的数?

  ①a+5=16 a=? ② k-8=1 ,k=? ③5×y=20 ,y=? ④x÷4=2 x=?

  (学生报答案,说算式:a=16-5,k=1+8……)

  课件显示(第一个算式):a与5一起进行加法运算,根据加法各部分的关系,求出a表示的数。

  能像这样说一下另三个算式中的1个算式,这个字母与数字进行了什么运算?根据什么运算各部分的关系,求出字母表示的数。

  小结:字母可以跟数一起进行加、减、乘、除的计算。

  2、课件出示存钱罐。(说明:里面都是一元的硬币)

  你估计有多少? 100表示了什么?(100个1元硬币)有可能不是100吗?用数字表示时,5意味着里面有5个硬币……用字母C表示,存钱罐里有C元钱,这句话什么意思?

  生1:里面的钱不知道,只能用字母表示。

  生2:里面有c个1元硬币。

  (1)再放进去3个一元硬币,现在有多少呢?(C+3)

  (2)从罐里倒出2个1元硬币,里面有多少钱呢?(C—2)

  (3)3个一样的存钱罐,合起来一共多少钱呢?(C×3)

  (4)把钱C*均分给5个人,每个人得多少?(C÷5)(第3、4两题同时进行)

  我们知道c到底是多少钱吗?看一看(1)—(4)题,字母C与数一起进行了哪些运算?

  小结:字母可以表示未知数,字母表示的未知数可以与数一起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

  四、经历数量关系具体与一般的表征过程,明确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变化关系:

  1、显示:小红的年龄 小红爸爸的年龄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7

  一、情境导入:

  1、 师:小朋友,咱们先来听一个童话故事:

  在蚂蚁王国里有一座小桥。有一天,一阵狂风把小一个扶手给刮断了。这可怎么办呢?小蚂蚁们准备再用木头做一根扶手。小朋友,你们知道扶手有多长吗?

  生:不知道

  师:扶手到底有多长呢?我这里有一根和扶手一样长的小棒。哪位小朋友愿意用我盘子里的工具量一量扶手有多长?

  生1选用棋子,摆出来有5个棋子那么长。

  生2选用回形针,摆出来有6个回形针那么长。

  生3选用正方体,摆出来有4个正方体那么长。

  2、质疑

  师:这可奇怪了,同样长的扶手,可量出来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生:是因为选用的工具不一样)

  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学生活动:(听故事,看大屏,用桌上的工具量长度。)

  评:一开始就以童话故事的方式引入课堂,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抓住了。然后教师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比如棋子、回形针、正方体等作为测量物体的工具,让学生感受到用不同的工具去测量,标准不一样,那么产生的结果也不一样。从而引发认知冲突,产生学*新知的迫切需要。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人们经过长期的探索才建立了统一的长度单位。)

  二、认识厘米

  1、 观察直尺

  师:下面咱们就来认识尺子。请大家拿出直尺摸一摸,看一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尺子上有很多数。

  师:对,你们按顺序读一读。尺子最左端的数是几?

  生:0。

  师:猜一猜,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

  生:表示起点。

  师:对,0对着的这根长刻度线就表示起点,咱们给它取个名字,叫0刻度。(板书)

  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尺子上有很多线,有长有短。还有“cm”。

  师:“cm”就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今天咱们就一块儿来认识厘米。(板书课题)

  (评: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探究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掌握直尺的基本构造。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为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打下了基础。)

  三、用厘米量

  1、 估几厘米

  师:咱们估计一下,这座小桥大约几厘米长?(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

  2、 量几厘米

  学生量,老师巡视。选取几位学生演示,并评一评谁的方法好。然后互相说说是怎么量的。

  师:蚂蚁们知道了扶手的长度,一定能很快做好一根新扶手,你们想不想去看看?

  (评:这里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厘米量。教师让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在量的基础之上再用说的方式来巩固测量的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这一环节的新知识。而且选取学生进行演示,那么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也就一目了然。分析了以后能让学生对这些错误有一个比较深的印象,那么自己尝试时便会有意识地去避免这些错误。)

  四、探究交流:

  1.把自学中的收获和问题与小伙伴分享、交流。

  2.请同组的小伙伴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

  3.小组长把小伙伴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好。

  4.小组汇报本组同学的收获。

  5.报告员把小组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请其他小组的同学解答。

  (组内交流后再全班交流)

  精讲释疑: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要重点讲解让学生知道直尺上有些什么,让每个学生都认识1厘米和几厘米,建立1厘米的概念,并用直尺正确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五、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知识。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8

  一、教学目标:

  1、区别1——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并理解其含义。

  2、能进行10以内单数和双数的转换。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的参加数学游戏。

  二、教学准备:带10以内数字的萝卜图片若干;贴有单数、双数标记的纸箱;单数和双数汽车多辆;音乐《拔萝卜》。

  三、教学过程:

  1、拔萝卜:

  教师以谈话形式导入“拔萝卜”。(这里可播放小段音乐《拔萝卜》,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幼儿兴趣。)

  2、数萝卜:

  1、教师展示六行萝卜图片,请幼儿观察。

  2、教师依次提问,请幼儿一起回答:(为以后的给萝卜找朋友打基础)

  (1)、数一数一共有几行萝卜?

  幼儿回答:6行。

  (2)、数一数每行有几个萝卜?

  幼儿依次回答:1个、两个、3个、4个、5个、6个。教师依次把数字1、2、3、4、5、6写在相应的位置。

  3、给萝卜找朋友:

  (1)、教师说明给萝卜找朋友的要求:两个萝卜一组圈在一起。

  (2)、分别请幼儿按要求圈出每行的萝卜。(每圈一行教师都要严格把控,并及时和幼儿研讨,使幼儿正确理解单数和双数,突出教学重点。)

  教师小结:两个萝卜一组圈在一起,不能找到好朋友的是单数,能找到好朋友的是双数。图上的单数有1、3、5,双数有2、4、6.

  4、摆萝卜:(深入探究7——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及体验单双数的转换,以此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单双数的理解与应用,突破教学重难点。)

  (1)、请幼儿拿出小椅子下面的萝卜图片,先摆好6个萝卜,请幼儿给萝卜两个两个找朋友。

  摆好后请幼儿汇报结果:6个萝卜,2个2个找朋友,没有剩下,它是双数。

  (2)、教师提问:怎样变成7个萝卜?

  幼儿回答:“添上一个。”

  教师提问:请幼儿给萝卜两个两个找朋友,会怎样?

  幼儿之后回答:2个2个找朋友,剩下1个,它是单数。

  教师按以上方法,依次进行到给10个萝卜。

  最后师幼总结:10以内的单数有:1、3、5、7、9,10以内的双数有:2、4、6、8、10.

  5、收萝卜:(巩固练*,初步验收教学成果。)

  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1)、选四名小朋友分别背上标有单数、双数的小筐。

  (2)、其他小朋友一起拔地上的萝卜,经过自己判断萝卜上的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后,再放入对应的筐里。

  开始收萝卜。

  需要教师和幼儿一起检验游戏结果,如发现错放的请幼儿一起纠错并改正。

  三、课堂延伸:(加深幼儿对单双数的认识、理解、巩固与应用)

  运萝卜:

  先有教师说明游戏规则:请小朋友分组将单数萝卜和双数萝卜分别运到单数汽车和双数汽车上。

  然后游戏开始,教师巡视,检查幼儿游戏成果。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9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

  (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

  (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三、固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练*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第4题。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

  1.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

  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

  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10

  XXX

  班别

  三年级(1)班

  记录者

  XXX

  讲课题目

  四 边 形

  时间

  xx-10-13

  第二节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放录像(介绍第一小学的校园),然后让学生观察主

  题图(课本的图)

  教师提问①:“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让同桌互相交流)

  ②:“你看到图形了吗?”

  学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蓝色地板砖

  学生2:我看到了长方形的蓝色地砖 ….(接着请好几个学生回答)

  2、点明主题

  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有许多的图形。其中像正方形、长方形、蓝色地砖的形状和推拉门的形状,都叫四边形。

  (引出主题:四边形)

  二、探究交流,学*新知识

  (1)、涂一涂(教师向每位学生发一张画有许多图形卡片)

  教师的问题:在卡片上找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并把它涂上颜色。

  学生都很认真地找和涂

  最后老师展示两张学生的结果,在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2)、四边形的特点

  教师投影出涂好的四边形,并问;“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四边形的特点是有四条边、四个角

  师生共同探究,进一步让学生发现和认识到四边形都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 举例进一步深化

  请两个学生到电视前提出长方体的.面是四边形

  (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六个面是四边形)

  教师还让学生联系周围的东西有哪些是四边形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三、动手实践,取得新知识

  1、课前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信封(里有很多图形卡)

  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按不同的分法把图形卡分组。

  讨论后小组汇报分类结果:(1)、按图形的相似来分

  (2)、按图形的颜色来分…

  点评:

  利用录像引起学生的注意。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屏幕上随机出现各种图形,这加深学生对四形的认识,从而引出新课的主题(四边形)。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区分和正确辨认四边形,并以小礼物奖励的形式去表扬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小组讨论形式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师生共同探究问题的教学设计由浅入深,使学生容易接受知识教师循循善诱,使学生跟着一起动脑、动手,且让学生去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课堂气氛

  2、游戏(准备工具:橡皮根、钉子板)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围一个四边形

  教师提问:①“你围成什么四边形”

  学生答:①“长方形” 或 “正方形”

  教师提问:②“为什么围成的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为什么认为它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先让学生讨论,然后请多个学生回答,再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每组项基本原则找一至两个发言)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最后教师在屏幕上显示总结:

  ①长方形、正方形的角是直角

  ②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正方形的四边相等

  2、联系实际问题引入另一游戏:

  “我们镇是毛织重镇,用毛线编织出美丽的衣服”(回归生活)引出游戏,教师用彩色的橡皮根用手指编织多种四边形,这时学生自己动手编织出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

  四、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本,如果有不明的地方提出,教师解答,并总结整节课。

  五、板书:

  四 边 形

  四 条 直 的 边

  四 个 角

  但教师没有说出正确的分法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其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思维,并且让学生去总结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关注。反馈学生掌握的知识的程度板书简洁而明了,突出四边形的特征

  总评:

  这节课教师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知识点。

  通过多种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并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的态度,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良好*惯。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精选十篇)扩展阅读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精选十篇)(扩展1)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菁华5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1

  一、 发散思维,引出课题

  例题:将-4,+3,+4,-3分成两组。

  1·将-4、-3分在一组,将+4、+3分为另一组,就是将负数分为一组,正数分为另一组。

  2·我将-4,+4分在一组,将-3,+3分为另一组,就是把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

  3·我把-4与+3分在一组,把+4与-3分在另一组。理由是两个数的符号不同,符号后面的数也不相同。

  二、比较概括,提炼定义

  一般地,一个数由两部分构成,即符号和刚才提到的“符号后面的数”,考虑这两个方面,大家也就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分法。两个方面都不相同是一种分法,把“符号”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得到的是已经学过的一组正数和一组负数,把“符号后面的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得到了-4与+4、+3与-3这样成对的数,那么它们又应该叫什么数呢?

  这就是见天我们这节课需要你学*的内容:相反数。

  为什么叫相反数而不叫别的数呢?

  一个正数,一个负数,表示的意义相反,所以叫相反数。

  符号不同、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相反数。

  一个数前面添上不同的符号后得到的两个数叫相反数。

  师:请你举例说明。

  如5前面添上“+”“-”得到的+5和-5是相反数。

  课本上说“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说明其它的都相同,包含了“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意思。

  只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只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言外之意是“符号不同” ,与课本上的说法是一致的。由此可见,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在数学学*中,对此我们应该多加注意。需要说明的是,课本用“只有符号不同”包含“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意思,好处是使相反数的概念更精炼,同时也避免了使用“符号后面的数”这一说法容易引起的误会,关于这一点,以后我们还将看到。

  师:“互”就是“相互”的意思,如+4是-4的相反数,也可以说-4是+4的相反数,即+4与-4互为相反数。请大家一起把“+3与-3互为相反数”的意思说具体一点。

  课本上特别指出(板书):0的相反数是0。

  口答练*:说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7, -0.5, 0, 6, +1.5

  三、数形结合,深入讨论

  例 请在数轴上标出表示+4的相反数的点.

  0 4

  从数轴上看,相反数的另外一个特点是:表示每一对相反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相反数的概念中“只有符号不同”包含着其它的相同,就是“符号后面的数相同”,在数轴上就是距离相等。

  掌握了老师提到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关于相反数,我们是从“符号”和“符号后面的数”两个方面去研究的,这两方面的特点既包含在相反数的概念中,又体现在数轴上,将二者结合起来考虑将有助于以后的数学学*。

  到现在为止,关于零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众: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零的相反数还是零;零不能作除数。

  练*及解答(略)

  附(部分板书)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零的相反数还是零。

  符号 相反 相反 分居原点两侧

  到原点距离相等

  通过这次七年级(三)班李红鸽老师的课,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加油!

  愿所有的人开心快乐!!!!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2

  1、兴趣贯穿始终。“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兴趣直接影响学*质量。从导入中让学生观察镶了金边的相框、引导学生指出如何给月亮、树叶等图片镶金边,到探究新知中指导小组学*、独立学*、汇报研究方法,以学生名字命名研究方法等环节,教师始终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学生始终坚持浓厚的学*兴趣。

  2、教学方式上,教师重在为学生创设探究学*的情景,学生重在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将自行归纳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经过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等环节训练,使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周长的意义,探究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在概念构成中,学生思维经历了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归纳概括的过程,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加之教师适时的点拨,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进取状态,真正成为了学*的主人。

  3、教师重学法指导。探究知识过程中,无论是小组合作还是独立操作,都经历了测量、填写报告单、归纳汇报等环节,教师加强对各环节的引导,使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和方法,将数学探究活动落到实处。另外引导学生将图形按适合的方法进行分类,把学生获得的零散的数学知识归纳到完整的知识系统中,有助于提高学生逻辑思维本事。

  提议在学生活动时间上需要教师进一步调控。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3

  低年级的统计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本节课的教学,教师经过让学生数袋子里的饼干,统计小兔、小熊和小猴分别投进了几个球等活动,使学生经历了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统计本事。在每个环节中,教师安排学生观察统计表,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使学生体会到搜集、整理数据的意义。同时,在统计过程中,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分组活动,并且组内有分工,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的互动交流。课始,沈教师以学生喜爱的“口袋里的饼干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数目分别是多少”作引,之后,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动态演示饼干一块一块掉下来之后便随机消失,让学生体会到“数一数”不能正确地统计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饼干的块数,从而产生了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统计需求自然生成。

  在学生产生统计需求后,放手让学生进行第一次记录,当学生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能顺利完成任务时,适时指出:能够小组合作。在强调了注意事项后,学生进行了第二次的尝试记录,这次,学生记录数据的方法可谓精彩纷呈:按次序画图形记录;把图形归类记录;打“√”记录;画“︱”的方法……“你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的记法。哪一种记法既清楚又简便”沈教师有选择地出示几种记录方法、引导学生在“清楚”和“方便”两个方面比较、评价各种记录,使学生对分类用符号记录的方法产生兴趣,从而主动学*和使用这种记录方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4

  1、以猜拼图组成的游戏导入新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初步构成了对“组合图形”意义的理解。

  2、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反思等方法,让学生经历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探究过程,经过教师点拨,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学生的学*过程进取主动。

  3、课中加强对学生学*方法的教学。在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先估算、再独立思考计算、最终交流解题方法。学生对于一道题想出了多种解题方法,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用哪种方法好,而是鼓励学生经过观察、比较,寻找最简洁的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本事。

  4、教学中,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师放手,给学生充分探究的机会,精讲多练,学以致用,学生解决问题本事培养很到位。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5

  同样的一节"商不变规律"课,使我有了不一样的反思、不一样的体验……

  第一次行动(教学)

  ……

  1、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看过《西游记》吗?里面的资料精彩吗?这天教师给大家讲个孙悟空分桃子的故事。孙悟空西天取经回来后,就迫不及待的来到花果山看它的孩儿们,它给孩儿们带来礼物桃子,分桃子时,它想和孩儿们玩一玩,孙悟空说:"把8个桃*均分给2只猴子吧!"下头的'孩儿们连连摇头:"太少了!太少了!"孙悟空就说:"那好吧,把80个桃子*均分给20只猴子,怎样样?。"小猴们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王,再多给点行不行啊?’孙悟空一拍胸脯,显示出慷慨大度的样貌:"那就把800个桃子*均分给200只猴子,你们总该满意了吧?小猴子们笑了,孙悟空也笑了。

  师:同学们谁的笑是聪明的一笑,为什么?

  生1:猴王的笑是聪明的一笑。桃子的总数与猴子的总只数变了,但每只小猴子每次分到桃子的个数没有变。

  生2:猴王的笑是聪明的一笑。因为猴王把小猴子给骗了,每只小猴子还是分的4个桃子。

  ……

  2、探索规律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师随机板书:

  8÷2=4

  80÷20=4

  800÷200=4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3个算式,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开始小组活动。

  生1:依次扩大10倍,商还是4;

  师:你是怎样观察的?

  ……

  (接下来的汇报中有不少学生汇报并没有按照我备课的思路去回答,整个安排全部打乱,耽误了许多时间,在汇报中有的学生还发生了错误。)

  反思

  按照我的备课思路,自认为这一环节的教学就应很顺畅,学生就应能够顺利完成此环节教学的,怎样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这样呢?在反思与本组教师的评课过程中我逐步认识到:自我的安排看似合理,其实没有认真思考到学生已有的经验水*,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没有做到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由于自我提出的问题过大,导致在此处的教学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在课堂上我虽然蹲下来"扶学生,学生还是"够不着"。看来我的认识与学生在某些方面的差距是很大的。

  改善策略

  不要着急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给他们一根"拐杖",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抛出的问题适当并及时地引导、点拨。因为这是一堂走出校外的观摩课,所以我根据本组教师的意见,结合自我的反思,在经过用心和独立的思考后,我对第一次的行动计划再次进行了改善,进行了第二次教学。

  第二次行动(教学)

  在讲了孙悟空分桃子的故事后,提问:

  师:同学们谁的笑是聪明的一笑,为什么?

  生1:猴王的笑是聪明的一笑。桃子的总数与猴子的总只数变了,但每只小猴子每次分到桃子的个数没有变。

  生2:猴王的笑是聪明的一笑。因为猴王把小猴子给骗了,每只小猴子还是分的4个桃子。

  师:你是从哪儿看出的?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①8÷2=4

  ②80÷20=4

  ③800÷200=4

  ※引导学生进行有序地观察并探索出规律:二式和一式比较,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了10倍,商不变;三式和二式比比较,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了10倍,商不变;三式和一式比较,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了100倍,从上往下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询问学生:还有什么发现?(从下往上看,又有什么规律呢?)此环节让学生在小组交流完成。

  整节课的反思

  接下来的教学,我与孩子们之间相处得十分融洽。学生经历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这样不仅仅有利于学生认识规律,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潜力,以及学*数学的方法。在学*的过程中,我关注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做一个新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这连续两次的教学中,使我的教学品质得到了整体提升。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帮忙学生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不是"制造"他们;要学生以自我真实的感受去体验、理解;要让更多的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让学生自始自终参与到知识构成的全过程。此刻,我深深地感到:课程改革,没有休止符;课程改革,永远是此刻进行时。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精选十篇)(扩展2)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菁华6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1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 认识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 折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 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

  (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

  (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三、固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练*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 课本练*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 课本练*第4题。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

  1. 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

  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2.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

  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2

  4月28日,我有幸聆听了几堂精彩的课堂教学,受益匪浅,收获颇多。

  上午,我们听了区六小路晓静老师的分段统计,授田英才学园的由宝英老师的小数的初步认识,一小的孙淑美老师的小数的初步认识,宗丽荣的数学广角,下午我们又听了董秋华老师的求*均数,孙明霞的厘米的认识。这几节课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无穷的艺术魅力。老师们的课以丰富的人生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向我们展示了课堂教学的崇高境界,使我在听课活动中可以说是如沐春风。

  这几节课表现了以下优点:

  一、文化底蕴。我非常惊叹于这些年轻的老师课堂上能有如此严谨的思维,精练的谈吐,如果没有知识的积淀与认真的钻研则难以做到很好的把握课本,又很好的把握学生的。

  二、亲和力。坐在她们的课堂上,却发现她们的亲和力不仅是在脸上,更是在师生的心里,听这样的课想走神都很难。

  三、三个转向。教师们做到了“三个转向”。即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向以学生资助学*为主;从以个体学*为主,转向以互助学*为主;从关注教师教,转向学生学和师生互动。

  四、知识生成。课堂教学中做到体现自主、引导合作、推动探究、关注过程,尊重学生个性特征,重视学生的探究体验和感悟发现,培养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理论联系实际。教师们注重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让学生体验了学*数学的乐趣及其中的重要性

  总之,这几节课无一例外地体现着新课改的要求趋势,课堂生动、预设生成与动态生成相结合,目标达成度高。无一不渗透着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而对比自己课堂,还需要不断的更新。所以听了参赛教师的课后我有一种紧迫感,一种危机感,那么我就必须要树立一种观念:就是去学*,去长期的不断学*。要想当一名好老师,就必须不断的学*新的教育理念和文化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3

  1、兴趣贯穿始终。“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兴趣直接影响学*质量。从导入中让学生观察镶了金边的相框、引导学生指出如何给月亮、树叶等图片镶金边,到探究新知中指导小组学*、独立学*、汇报研究方法,以学生名字命名研究方法等环节,教师始终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学生始终坚持浓厚的学*兴趣。

  2、教学方式上,教师重在为学生创设探究学*的情景,学生重在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将自行归纳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经过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等环节训练,使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周长的意义,探究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在概念构成中,学生思维经历了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归纳概括的过程,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加之教师适时的点拨,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进取状态,真正成为了学*的主人。

  3、教师重学法指导。探究知识过程中,无论是小组合作还是独立操作,都经历了测量、填写报告单、归纳汇报等环节,教师加强对各环节的引导,使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和方法,将数学探究活动落到实处。另外引导学生将图形按适合的方法进行分类,把学生获得的零散的数学知识归纳到完整的知识系统中,有助于提高学生逻辑思维本事。

  提议在学生活动时间上需要教师进一步调控。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4

  1、以猜拼图组成的游戏导入新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初步构成了对“组合图形”意义的理解。

  2、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反思等方法,让学生经历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探究过程,经过教师点拨,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学生的学*过程进取主动。

  3、课中加强对学生学*方法的教学。在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先估算、再独立思考计算、最终交流解题方法。学生对于一道题想出了多种解题方法,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用哪种方法好,而是鼓励学生经过观察、比较,寻找最简洁的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本事。

  4、教学中,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师放手,给学生充分探究的机会,精讲多练,学以致用,学生解决问题本事培养很到位。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5

  今天上午我校组织教师到实验小学听公开课课。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我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例如:赵曼老师上三年级《级的变化规律》,赵老师在课件里呈现了其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都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非常具体,有新意和启发性。特别之处,是赵老师在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兴趣。不但激发了他们了学*的欲望,而且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这种情境的.创设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学生。

  赵老师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赵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山重水复疑无路”,在思考中学到知识,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总之,赵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6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为我提供这样一个学*的*台,让我有一个学*与提高的机会。我有幸去赣州听课,现在我把听课后的心得体会向老师们作一个汇报。老师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我只能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说得不好的地方,请老师们谅解。我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这次竞赛课中的感悟。

  1、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创设充满趣味的学*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兴趣。

  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设疑导思,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得出认知的理念。

  2、在这些优质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整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3、各课都展示了新理念。

  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使数学更贴*生活,才能使学生学得主动,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为生活服务。老师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不是在“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而是在“做数学”。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在“导”中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地获得知识,将感性的实际活动与学生的内心感受体验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4、通过一天的学*使我有了更新的认识,即教师重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

  注意内容贴*学生生活实际,呈现方式丰富多彩,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中的主人地位,注意提供学生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重视改变传统的学*方式,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注意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结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正如李教授在点评时所讲:“在分析教材时,要适当舍取一些教材内容,做到灵活运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发扬成绩,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精选十篇)(扩展3)

——数学听课记录合集十篇

  数学听课记录 1

  认识钟表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现在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谜面是 “ 一家三兄弟,高矮个不齐,嘀嗒提醒你,时间要珍惜!谁能猜出这个谜语的谜底得什么?

  生:钟表。

  (针对一年级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猜谜语的特点,在上课伊始就采用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

  师:说对了,你们真聪明,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钟表有什么用处? 生:能告诉我们时间。

  师:同学们说得多好啊!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题:师写一个字,生读一个字,再齐读。)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表,先自己观察一下钟面上都有什么? (课件 A :钟表表面,时间 9 : 00 )

  师:谁能将你观察到的说给同学们听?

  生:有 12 个数字。

  生:有时针、分针。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你能告诉同学们,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吗? (最细的是秒针,我们以后再研究。)

  师: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手中的钟表,你仔细观察一下钟面上的时针是按什么顺序走的?(师:演示)

  生:按 1 、 2 、 3 ?? 11 、 12 的顺序走的。

  师:你们能按这个顺序自己拨拨手中的钟表吗?(生拨)

  现在老师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给全班同学拨,同学们要认真看他拨的.对不对。

  (针对一年级学生还不太会主动学*和小组合作学*的特点,要求教师要对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帮助他们找到明确的注意方向,让他们从 “ 同桌 ” 这种一对一的明确关系中学会小组合作学*。

  数学听课记录 2

  活动主题:

  第八届小学数学教学大赛部分获一等奖教师“精彩课堂、名家评析”互动研讨会

  对象:

  北京市小学数学教师

  早就得到这次活动的消息,本想两天都听,结果因为昨天又是京师论坛又是开题报告,所以只听了今天上午的课,现将本人最钦佩的一堂课的听课笔记在此分享。再次对麻明家老师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

  第二节:《圆的面识》 五年级 麻明家 (山东)

  课前谈话:

  1、组织学生整理学具。

  2、老师喜欢同学们眼睛看着我。很好,都看着我啦。还记得我吗?记得我什么?

  来介绍一下自己?“五一小学”这个校名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3、老师有个*惯,每堂课前都讲个小故事,叫做“小故事,大智慧”。上课之前,讲个小故事。曹冲称象的故事知道吗?本来是想知道大象的重量,结果去称石头的重量,这是为什么呀?干嘛不直接称大象啊?大象的重量在当时的条件下很难称得出来,所以曹冲通过称同样重量的石头,就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了。……

  评:用小故事的形式,课前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为后面学生的探究提供了思维基础。如果说《圆的面积》一课,探索“圆的面积”相关知识是课堂的一条明线,那么体验、反思、改进“转化”这一思想方法便是一条贯穿整课的暗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认识圆面积。

  1、出示圆形纸片,这是什么?

  今天我们来学*圆的面积。板书课题。

  2、请大家想一想,什么是圆的面积?

  请生上台指出来。揭示:圆所占*面的大小就是圆的面积。

  评: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简洁清晰。

  二、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一)起

  1、启发思考:怎么求圆的面积,在大脑中检索一下,咱以前要研究一种什么新的东西,都用的是哪些方法?(把它变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学生以三角形转化为*行四边形为例说明)

  2、那么圆形能不能转变成其它图形?小组合作商量商量,试试看。

  小组合作(估计每一小组发到的学具有:8开铅画纸一张、蓝色圆形纸片若干、剪刀一把、双面胶一个、直尺等)

  3、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方法:

  (1)组1:我们把圆*均分成4个扇形。这样,其中一个扇形的面积乘以4,就可以求出圆的面积。

  师:有什么问题?

  生1:扇形面积不会算。

  生2:看成三角形。

  师:行不行?为什么?但是还是比较接*的,对不对?

  评:这种方法在以往《圆的面积》的教学设计中很少出现,后面的环节中经过学生的探索,也能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比较容易理解。我们为什么没有注意到这种方法?据麻老师课后讲,设计这节课之前,曾做过前测,发现学生在面对解决圆的面积这个问题时,脑子里不是一片空白的,有些孩子自然而然地就会把圆片进行对折(这是儿童生活经验作用下的原发思维),发现和三角形类似。因此,麻老师对这种方法有了一些预设。看来,要想克服我们教学设计中的一些盲点,一方面要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另一方面也要走*学生,尊重学生的一些原发的思维。

  (2)组2:我们把圆*均分成4个扇形,再剪下来,拼成一个类似于*行四边形的图形。

  师:怎么样?为什么说是类似于*行四边形?还是有点接*的噢!

  评:没注意到老师有否引导学生关注――面积是否发生变化。转化的前提条件是问题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如果没有提到,那么为什么不在这里点出。

  4、回顾小结:

  两种方法,一种折一折,折成三角形的方法;一种是剪一剪拼一拼,把图形变成*行四边形的方法。

  有什么共同特点啊?(都是把圆形变成了其它的图形。)

  (二)承

  1、这两种方法变化后的图形尽管目前还不能直接看作学过的图形,不过还是很有价值的。我们继续研究下去看看。

  2、小组合作选择上面的其中一种方法继续研究下去。

  3、小组代表上台展示研究成果:

  (1)组1:我们用第一种方法继续折,折成16份,每份就更像三角形啦。

  师:为什么要折成16份?

  组1:折得的份数越多,就越像三角形了。

  师:那么怎么样折会更像三角形呢?

  生:再折下去

  师:好折吗?那老师就用电脑帮大家折吧。

  课件演示16等分、32等分,并不断问:分――像三角形吗?能更像吗?――再分

  从视觉上看,就更像三角形了。把眼睛闭上,想像分的份数128份、256份,就…… 能想像到吗?

  师又重复演示从四等分到32等分的过程。

  引导观察:这个三角形的底是――这条圆弧。高是――圆的半径。

  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会求吗?(底*高/2)那么这个圆的面积能求吗?

  评:操作、演示、追问、想像、贯通,层次分明。不过,为什么会越来越像三角形?看着32等分的扇形,学生能理解为什么最后可以把得到的这个扇形看作三角形吗?要知道这时候的圆弧弧度还是比较明显的。我想,第一要引导学生注意随着等分的份数增加,得到的扇形的圆弧,逐渐在变直,所谓化曲为直;第二要点出,当等分的份数无限地多下去,那么最后得到的扇形也就无限地接*三角形。

  (2)组2:我们用第二种方法,把圆片*均分成八份,剪下来拼在一起就像*行四边形了。

  另一组展示*均分成16分,更象了。

  师将学生作品一起展示在黑板上。问:如果要比它还接**行四边形,怎么办?

  师课件演示32等分,拼成*行四边形。64份、128份。

  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来越像……。按这样等分下去,会变成长方形。

  评:不知是听课时没注意,还是麻老师没有点出。按这样等分下去,最后还是*行四边形,只不过,如果把其中的一份再等分成两份,放在两头,整个拼成的图形才会变成长方形。其次,为什么一定要变成长方形呢?*行四边形不也挺好的吗?高与圆半径的对应也不会太难嘛。

  4、回顾小结。

  (三)合

  1、 我们已经把圆转化成了已经学过的图形,数学不仅仅只停留在操作上,你们能不能在刚才的基础上,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师提供给学生辅助用纸(纸上印有圆一个、转化后图形各一个),生尝试推导公式。

  2、 反馈:

  生1:讲述利用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推导圆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

  师在其讲完后问:(1)长和圆的什么有关系 (2)宽呢?(3)面积怎么计算?

  听明白了吗?再指生讲,原生配合在屏幕上指。

  师:把圆转换成长方形,面积是相等的。这样求长方形的面积,也就求出了圆的面积。

  师再讲解圆的面积推导过程,板书过程,告诉学生面积的表示方法:S。

  生2:讲述折成三角形的方法,提出公式:(C÷32×r÷2)×32。

  师:除以32是什么意思?

  生2:如果等分成32份,那么得到的三角形的底就是圆周长的32分之一。所以用周长除以32。

  师:为什么除以2?

  生2:求的是三角形的面积。

  师:乘32又是怎么回事?

  生2:整个圆有32份。

  师表扬鼓励之后,问:式子有点烦,能不能改进一下呢?

  生4:C=2∏r,乘2除2抵消。

  师:也得到∏r2。那么如果是等分64份呢?128份呢?

  生:也是会抵消掉,结果也是∏r2 。

  3、看来,不管是哪种方法,不管是几等分,圆的面积计算方法都是――∏r2。

  三、巩固练*

  1、那么求一个圆的面积得知道什么条件?告知学生黑板上的圆片半径是10厘米,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计算。反馈校对。

  2、如果知道圆的直径或周长,我们怎么计算面积呢?时间关系,留到下节课去讨论。

  评:有人说这节课练*量是不够的。但为什么要拘泥于练*呢?学生通过本节课在思维上的练*不是最好的吗?

  四、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总结思想方法,呼应课前谈话。

  心得:

  1、正如专家点评时所说,听麻老师的课,有一种震撼的感觉。之所以震撼,是麻老师的课是我们一直想要追求的一种理想的数学课堂。这堂课有新课堂所应具备的所有元素:教师组织者、引领者,不越位代替学生的思考,大气洒脱;学生拥有充分的思维空间,自主探究、参与,数学之美、思维之美,体验得淋漓尽致。特别深刻的是麻老师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有步骤地探究,通过讨论怎么变――变得更接*――怎么算的过程,经历提出设想――尝试――反思――再深入实践――沟通建构,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思想非常有益处。

  2、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尺度。

  课后互动时,麻老师提出谈了一点自己的困惑: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尺度如何把握?其实他的课已经做了很好的回答。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的确非常有意义,相对于数学知识与技能而言,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今后的生活与工作中更具有普遍性。尤其是本节课中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非常有现实意义,花再多的时间也不过份。但是也不是每一种数学思想方法都适合小学生的思维水*,比方说本课中的极限思想。麻老师处理本课时,“转化”是贯穿全课,并再三点出的,除了没告诉学生“转化”这一术语。“极限”只是适当地让学生想像一下。因此,渗透的尺度应是:根据小学生思维水*与特点,相机点明,不搞模模糊糊一大片,也不做拔苗助长。

  数学听课记录 3

  (一)从教学目标上看

  “锐角三角函数”属于三角学,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从《数学课程标准》看,中学数学把三角学内容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放在义务教育第三学段,第二部分放在高中阶段。在义务教育第三学段,主要研究锐角三角函数和解直角三角形的内容,本套教科书安排了一章的内容,就是本章“锐角三角函数”。在高中阶段的三角内容是三角学的主体部分,包括解斜三角形、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和简单的三角方程。无论是从内容上看,还是从思考问题的方法上看,前一部分都是后一部分的重要基础,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是学*三角函数和解斜三角形的重要准备。

  本章包括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主要是正弦、余弦和正切的概念),以及利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等内容。锐角三角函数为解直角三角形提供了有效的工具,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也为锐角三角函数提供了与实际联系的机会。研究锐角三角函数的直接基础是相似三角形的一些结论,解直角三角形主要依赖锐角三角函数和勾股定理等内容,因此相似三角形和勾股定理等是学*本章的直接基础。本章重点是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直角三角形的解法。正确掌握了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才能真正理解直角三角形中边、角之间的关系,从而才能利用这些关系解直角三角形。

  绕满远老师在上课时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比较准确,能以学生的现有水*,重视锐角三角函数概念的复*,从而自然过渡到新知识的传授。课堂上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有机整合教学资源,努力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二)从处理教材上看

  在进行新课时,教师抛出一个问题:一副三角板有几个锐角?分别是多少度?它们的三角函数值分别是多少?请同学们相互交流。接着,老师又提出更深刻的问题:对以上问题你是怎么做的?是怎么想的?这个让学生“怎么想的”说出来是对学生深层次的引导和启发,而且我认为,把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说出来,让学生从“说数学”的高度使学生的思维层次再上一新台阶的处理方法令人赞叹。

  在老师的引导下启发下,结合三角函数的定义,很快完成了求30°、45°、60°的三角函数。怎样让学生记住这几个函数值呢?老师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首先,开始一个测试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仅仅是理解了函数值的求法还远远不够的。“哪位同学已经知道各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请举手。”过了一会儿,有两个学生举手,老师让一个学生提问,另一个学生回答。结果,回答不是很流畅,出现百分之三十三的错误。在事实面前,使学生认识到记忆三角函数的重要性。于是老师介绍了多种方法,在介绍这些方法时不断提高问题的质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努力使学生的知识得到迁移。这堂课知识教授准确科学,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程序上看

  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

  1、看教学思路设计

  这个教学思路由易到难,不断拓展。既完成了教学目标所规定的知识内容,又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方法和能力。在记忆三角函数值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当时,正弦值是怎样变化的?利用这个结论,给出一个问题,比较 和sin17°35′的大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函数值的变化规律。上课的脉络和主线清晰,他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做到各知识点的合理编排、组合、衔接、过渡。

  2、看课堂结构安排

  以课程目标为主线,教师采用复*、引导、启发、探究等教学方法,课堂安排紧凑。绕满远老师上课特点鲜明,节奏快语速并不快,不是给人以慌里慌张的感觉,相反却使听课老师感到轻松自然,没有担心感和压抑感。

  教学过程中层次分明,语言稳重得体,不失诙谐和幽默。在课堂上既有老师的理论阐述,又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既有问题的不断抛出,又有学生的奇妙对唱,一曲和谐,给人一份享受。总体感觉这堂课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看

  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

  把关注学生放在第一位,时时处处以学生的课堂表现为自己下步教学的出发点。对于三角函数值的理解和记忆既能充分让学生暴露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又实时扑捉到学生存在的问题,发现学生的思维缺陷。

  学生的演板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最好方法。绕满远老师对此很重视,不惜利用宝贵的时间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矫正和耐心的指导。关注学生课堂表现,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暴露教师教学问题是绕满远老师特别设计和关注的。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将获取的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真正懂得将本学科的知识与其它相关的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到相关的学科中去,解决相关问题,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掌握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这节课有很多地方都是要联系生活实际,把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

  能适时、适当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得以体现。

  (五)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看

  板书设计科学合理、语言精练、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教态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语言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教学语言的语调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数学语言表达正确。

  (六)从教学效果上看

  教学效果好。学生学到了知识,体会来思考问题的常用方法。使学生养成注重细节,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作风。同时学到了课本以外的许多知识方法和态度。教师的榜样作用得以体现。

  数学听课记录 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能力目标:

  让学生经历“称”的过程,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对重量进一步的体验,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活动中,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与人分享,培养学生统计、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以多种形式的操作感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难点:

  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天*、砝码、硬币、台秤、电子秤、人体秤、两袋盐、水果、奶、快餐面、沙子、大米等各种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好吗?请三名同学到前面来做背一背的游戏,谁想来?

  生:(3名同学分别是胖、中、瘦)

  师:请你们三个互相背一背,然后说说自己对同学的体重有什么感受?

  生1:我觉得沈春鹏最重,王宇洋最轻。

  生2:我觉得沈春鹏比高一民重。

  生3:我觉得王宇洋很轻。

  师:看来,人是有轻有重的。那我们身边的物体是不是这样呢?现在就请你任选两种不同的物体,用两只手掂一掂,互相说说你的感受。

  生:(掂物体,感知轻重)

  生1:一袋盐和一袋奶比,盐比较重,奶比较轻。

  生2:一桶浴液比一袋方便面重。

  生3:一块橡皮比一本字典轻很多。

  ……

  师:看来我们身边的物体也是有轻有重的。以前我们学*过计量长度的单位有哪些?

  生:有米、分米、厘米、毫米,还有千米。

  师:那你知道在生活中有哪些计量物体重量的单位呢?

  生1:我知道克、千克和吨。

  生2:我还知道公斤和斤。

  生3:我还知道毫克。

  师:你们知道得真多,看来你们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了。在这些单位中,克、千克、毫克和吨都是国际上通用的重量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千克和克。(板书课题)

  [评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安排了背一背、掂一掂、比一比三个活动,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活动,亲身感知体验获得丰富具体的数学知识,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给学生许多自由活动并发现数学知识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究,在探究中感受。]

  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

  1、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1)称一称。

  师:要知道物体到底有多重,可以怎么办?

  生:应该用秤称一称。

  师:你们都认识什么秤?

  生1:我认识弹簧秤。

  生2:我认识台秤。

  生3:我认识电子秤和天*。

  师:今天我们主要要用到台秤和天*。在你们的桌上都放着规格一样的袋盐,两袋盐有多重呢?

  生:1000克。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我看到袋上写着一袋盐是500克,那两袋盐就重1000克。

  师:我们用秤称一称,验证一下好吗?谁会看这种台秤,说说怎么看?

  生:现在什么也没放,指针指向0,如果指向1就是1千克,指向2就是千克。

  师:也就是指针指向几,就是几千克。请每个小组选两名同学拿着两袋盐到前面来称一称。

  生:(分别称出2袋盐的重量)正好1千克。

  (2)掂一掂。

  师:请同学们把2袋盐放在手上掂一掂,感受一下这1千克的重量。

  生:(操作感受)

  (3)估一估。

  师:同学们都感受到了1千克的重量,现在我们进行一个小小的比赛。请同学们借助1千克盐的重量带给我们的感受,估计一下你们小组的水果几个大约重1千克,看看哪个小组估计得最准确。

  生:(用袋装水果,估计重量)

  生1:我们小组估计8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

  生2:我们小组估计6个桃子大约重1千克。

  生3:我们小组估计11个橘子大约重1千克。

  师:现在你们就来称一称吧。

  生:(把小组估计的水果放在秤上称。)

  生1:(8个苹果)多了一点。

  生2:(6个桃子)也多了一点。

  生3:(11个橘子)还是多一点。

  师:那你们(生3)能不能调整一下?

  生:拿下来1个橘子。

  师:大家快看,这回差不多是1千克。同学们真了不起,第一次估计1千克的重量就已经很接*了。刚才,小组在活动的时候,老师发现有1个小组的做法和大家不太一样,我们听听他们是怎么做的。

  生:我们小组先是掂一掂2袋盐,再掂一掂5个桃子的重量,感觉有些轻,就又加了1个桃子,再掂一掂,差不多,才认为6个桃子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

  师:你们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

  生:这种方法很好,可以估计的更准确一些。

  师:他们一边估计,一边比较,有一种严谨的学*态度,希望其他同学也能象他们小组学*。

  [评析:这个活动是讨论―体验―交流―再体验的过程。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估得比较准确的方法。当学生体验完,交流后有了进一步感受后,他们产生了再次体验、探究的需要。而这时让学生再次体验,学生的感受更深刻,人人都得到成功的.体验。]

  (4)找一找。

  师:我们知道了1千克的重量,在你们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大约重1千克的?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生:2袋挂面、4袋奶……

  (5)猜一猜。

  师:老师这有两样东西,(出示:一大堆棉花,一小堆铁钉)你们猜猜哪个重?

  生1:棉花重。

  师:为什么?

  生1:因为棉花那么一大堆,比铁钉多,所以棉花重。

  生2:我猜可能一样重,因为铁沉。

  师:到底谁说得对?你们自己想办法验证吧。

  生:(有的掂一掂,有的称一称)一样重。

  师:那我想问问,刚才说棉花重的同学,你们现在有什么想法?

  生:物体的轻重不能光看堆大,堆小。

  师:是啊,物体的的体积大,但不一定重;体积小,不一定就轻。

  [评析:设计“比一比”的游戏活动,学生很喜欢。孩子想获胜的心理促使他们在活动时积极开动脑筋。整个活动学生是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完成的。交流时,让学生感受到分享的快乐,让学生在轻松、*等的氛围里畅所欲言。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猜想―验证这一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6)拎一拎。

  师:老师这还有些东西(大米:2千克,沙子:3千克,油:5千克)同学们拎一拎,感受这些物体大约重几千克?再看看下面的标签。

  生:(分组拎物品,感受几千克的重量。)

  (7)说一说。

  师:除了这些,生活中常用千克做单位表示重量的还有哪些?

  生:青菜、面粉……人体的体重。

  师:想称称自己的体重吗?好,到前面称称吧,一个人称,另一个人读数。

  生1:王帅的体重是29千克。

  生2:徐哲的体重是28公斤。

  师:28公斤也就是28千克。

  2、建立克的质量观念。

  师:同学们知道了常用千克做单位表示物体的重量,我这有一枚2分硬币,我们称称它的重量。(放在台秤上)

  生:太轻了,指针根本没动。

  师:那这枚2分硬币还能不能用千克做单位表示它的重量呢?那应该用什么单位来表示呢?

  生:用“克”做单位。

  师:想知道它的重量吗?我们可以用天*称一秤。(介绍天*的使用方法,并称重)这枚2分硬币有多重?

  生:1克。

  师:用手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重量,小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生:(动手操作,感知1克)

  生1:太轻了,我好象一点感觉也没有。

  生2:太轻了,手里好象什么都没有。

  师:这1克的重量非常轻,看看学具盒里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大约是1克?

  生:扣、2个曲别针、一个小药片……

  生:3粒花生大约重1克。

  师:我们称称看,3粒花生的重量是不是1克?(在天*上称超过1克,减1粒,再减1粒。)大家看,像这样的1粒花生的重量大约是1克。

  师:用手掂一掂你身边的比较小的文具,估计一下它的重量。

  生:一支铅笔大约20克,一块小橡皮大约1克,一张纸大约5克……

  3、建立千克与克的联系。

  师:老师这有一大袋和一小袋米,小组互相掂一掂,估计一下它们的重量。

  [评析:学生经历感知实际重量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在一系列富有趣味的活动中,感受到了数学学*的快乐。同时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然也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情感与态度,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生1:我估计大袋大约100克。

  生2:我估计大袋约重150克。

  师:老师告诉大家,课前老师已经称好了它的重量,是200克。那小袋的呢?

  生:大约50克。

  师:对了。每组大小两袋米合起来重多少克?

  生:重250克。

  师:那计算一下,4组合起来呢?

  生:1000克。

  师:来,我们把这些大米放台秤上称一称,读出数来?

  生:1千克。

  师:通过实际称重,我们又知道这些大米的重量是1千克,(指板书:1千克 1000克)这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1千克=1000克

  师:(板书结论)我们还可以用字母来表示千克和克,有谁知道?

  生:千克用字母kg表示,克用字母g表示。

  师:那我们还可以写成1kg=1000g

  三、总结延伸: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际操作,亲身感受并了解了千克和克的实际重量。我们看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课后,请同学们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更多的实际问题。

  点评:

  本课教学流畅、自然,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色:

  一、从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老师通过一些贴*学生实际生活又蕴涵着数学问题的活动,让学生不仅可以多次体验常见的物体的重量,逐步建立起重量单位的正确观念,而且还在这一过程中了解一些有关的常识;通过感知,拉*了抽象的“重量”与形象的距离,使学生感到容易理解。而让学生去掂一掂物品的重量这一活动,就是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体验、理解数学知识,证明我们学*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从这些方面,让学生切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

  二、提供学生充分实践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得到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现代教学论主张:“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本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学*数学,在活动中自己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在活动中,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各人思维也不尽相同,思维的交流常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别人的方法和想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可以更多地满足认可与欣赏的需要,从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认识数学,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互助互学,集思广益,让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养成与别人合作与交流的*惯。

  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时老师采用了学生喜欢的学*方法,让学生主动探求、主动合作、主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亲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数学听课记录 5

  【活动目的】

  1、通过幼儿动手操作,了解总数与部分数的概念以及它你之间的关系。

  2、在学*了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幼儿能书面练*10以内数的加减法式子中的填空题。

  【活动准备】

  教具:装好皮球的篓子(大皮球4个、小皮球2个);装好水果的篓子(苹果7个、梨子3个)

  学具:每人一个“小动物卡片”袋(两个品种,多少不一,总数不越过10);每人一盒橡皮泥;每人一支铅笔和一个数学练*本。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装好皮球的小篓子,让幼儿说说篓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引导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一部分是大皮球,有4个;一部分是小皮球,有2个。”让幼儿初步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算式:如 4+2=6 2+4=6 6-4=2 6-2=4

  二、教师出示装好水果的小篓子,让幼儿说说篓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一部分是苹果,有7个;一部分是梨子,有3个。”进一步让幼儿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式子。如: 7+3=10 3+7=10 10-7=3 10-3=7

  三、引导幼儿做“对应口头练*”如:

  苹果是7个 梨了是3个 总体是10个

  这是部分数 也是部分数 这是总数

  同理:3+7=10 4+2= 2+4=6 引导幼儿说出哪是部分数?哪是总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水果有10个 苹果有3个 梨子有7个

  这是总数 这是部分数 也是部分数

  同理:10-7=3 64=2 6-2=4 引导幼儿说出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四、引导幼儿说出关键句。如:

  ①在加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后,其它是部分数;在减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前,其它的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加法总数在最后,减法总数在最前。

  ②部分数与部分数合起来是总数,总数去掉(减去)部分数,剩下的还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要求总数,用部分数相加;要求部分数,用总数减去另一个部分数。

  五、幼儿玩卡片。幼儿取出卡片,倒出小动物卡片,说说有些什么,总数有多少,进行分类,并做好记录。把自己分类记录的结果说给同伴听。

  六、幼儿玩橡皮泥。规则是每人做2种物品,多少不限。10分钟后,让幼儿说出捏了多少物品,一部分是什么,有多少,另一部分又是什么,又是多少。做记录,并说说记录下来的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

  七、幼儿认识括号“( )”;书面练*;教师巡回指导。

  3+( )=4 5+( )=7 ( )+2=5 ( )+6=10

  7-( )=3 ( )-2=8 5-( )=1 ( ) -3=6

  八、教师总结,检查幼儿练*结果。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课,我试了三次,不断反思自己在与幼儿活动时,出现哪些纰漏,并逐步加以改善。

  第一次试教,活动效果不是很好,我发现幼儿对“总数”好理解,对“部分数”就有点难度,幼儿始终不能把“部分物体”与“部分数”联系起来。 ‘

  第二次试教,我改变了指导方法,让幼儿集体操作活动时,个别指导启发幼儿说出自己记录中的总数在哪里,是几?部分数在哪里,又是几和几?在这次活动中又发现有一部分幼儿离开实物,又找不到“总数”和“部分数”。因此我在上一次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微调,让幼儿把直观的学具和抽象的理论结合起来,这样以后,活动效果很不错。

  第三次试教,效果显著。

  总结三次的数学教育活动,得到的启示是:

  ①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找到新的切入点。

  ②寻找数学中规律,以点代面,一通百通。

  ③与其他活动一样,以游戏为主,化抽象为具体。

  数学听课记录 6

  今天的数学听课活动,有幸听了我校五年级两位优秀的数学老师赵老师和辛老师的计算课,感觉收获很多。自然、自信、从容的教态,微笑课堂,严谨的授课语言,熟练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宽松融洽的学*氛围,自信、快乐求知的学生们,愉快地融入了这样的课堂,快速地与师生同学同乐,是那么清新与舒服!

  两节课共同的优点的体会如下:

  1、充分了利用了课本情景窗生活信息王芳、李丽织围巾,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算理算法。情景串联整个探究过程,既充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有效提高了的“四能”水*。

  2、探究过程循序渐进,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由分数乘整数的复*,继而引入分数乘分数的探究,探究有层次,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3、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引领思考,边演示边引导思考切实达到了思维的碰撞与共鸣。

  4、在多次的数图结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分数乘法的意义,能够灵活学以致用。在学*过程中,有效教给学生数形结合的学*方法,更有效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5、练*设计有针对性,丰富性有生活化如一瓶饮料,一筐梨,切实体现“知识服务生活”理念,学*效果很理想。

  这两节课尤其值得赞赏的是有效采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明白了算式的意义和算理算法,在探究的过程中通过问题引领思考,逐步演示如1/5的1/2分―取―再分―再取,得出该算式的意义;再通过1/5X2/3,及3/5X3/4的师生思考,演示操作过程,继而总结出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接着,再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出了算理与算法。这里多媒体课件的逐步演示分取的过程,直观易于学生理解。两位老师在关键环节处的突破方法上充分体现了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两节课各有千秋的地方是:

  赵老师的教学环节衔接紧密自然,顺畅;并能在结课的时候向学生明确数形结合的学法,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这一点做得很好。

  辛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尤其体现对学生的导―尤其是扶―放的有机结合,特别在1/5X1/2,探究的过程中给学生了较充分的探究实践汇报的时间,让学生且是在自主、合作实践中进一步体会分取的过程,以加快内化分数乘分数意义的进程。

  再精彩的课堂,总有精益求精再推敲之处。我的建议方面的体会是:

  第一节老师演示操作充分,但形式过于单一,可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切实画一画或折一折学生体会更深。第二节学生的汇报展示环节可再找一个组,倡导方法的多样化;教学中可进一步明确数形结合的学法和学***。

  总之,《分数乘法》这两节课两位老师的教学实践很成功,且让学生们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多次地观察、操作,让原本枯燥的计算课真的“活”起来了!

  数学听课记录 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3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能辨认方向。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以不同物体为参照物来辨别方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唤起旧知

  1、请你说出徐老师站的位置?

  2、引导学生用指南针找北方,说出南北、东西两对相反的方向。

  二、探究新知,深化认识

  1、指名指出北和南,并说说你是怎样找出来的?

  2、小组合作:顺时针找东方

  一个小组汇报后教师分析。

  3、转换观察点,问:北方向在哪?找出后学生齐答其它三个方向。

  4、三个点的北方向有什么相同点?指向哪?

  5、师小结:这说明北方向是一致的。

  6、猜C点的北方向和A点的北方向?

  7、让学生贴出北方向。

  三、练*巩固,提高能力

  1、小组活动:找出你喜欢的点指出东、南、西、北。

  根据观测点的不同找准方向。

  2、全体做游戏:

  (1)明确要求。

  (2)根据观测点的变化找方向。

  (3)分组展示,体验成功。

  四、总结质疑,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教师点评。

  2、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的北极和南极,拓展延伸。

  分析:

  1、徐*老师的这节综合实践课《认识方向》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突破得比较好。徐老师通过形式多样的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巧妙地化解了教学的难点:根据观测点的变化来找方向。

  2、教师的语言精炼,教态自然,和蔼可亲,善于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

  3、教师能恰当地运用教具和学具创设情景,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同桌合作、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加深对方向的认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总的来说,这节课是上得很成功的!

  数学听课记录 8

  这是科组的一节研讨课。上课的老师是作风严谨、态度认真、敢于承担的非数学科班出身的一位老师。

  其基本教学程序如下:

  一、 复*准备。

  1、 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 笔算。56-13

  并让学生说说笔算的时候要主义什么?(教师板书)

  二、 创设迎亚运用鲜花装扮校园的情境。

  板书其中的数学信息:红花56朵,黄花18朵。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整理并提炼问题: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

  三、 挑战问题并探究问题。

  1、 能很快算出结果吗?(用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那么56-18怎么算?

  2、 学生合作探究,借助小棒动手操作。

  四、 学生展示、集体交流。

  1、 拆开一捆,与个位的**起来,再减,得到差的个位。

  2、 拆开一捆,减去减数个位8,再将剩下的2根与个位原来的**并,得到差的个位。

  五、 做和算结合。联系竖式,讲解深化。

  六、 比较异同,建构网络,深化认识。

  师:昨天学的减法和今天学的减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适时板书课题:两位数将两位数)

  师:都要注意什么?------还要注意什么?

  师:如果从十位减起,方便吗?

  (可增加一道类似例题的题目,让学生再互相说一说算理、算法。)

  七、 练*与应用。

  1、方格中填上什么数最合适。(我怕麻烦,就用横式表达吧,方格也用括号代替了。) 67-37=(3)0 45-8=(4)7 91-16=(8)5 90-70=(2)0

  (括号内是板演学生的结果。中间两道题都是错误的,其原因是被减数十位退一依然用原数来减。“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得到了强化,但是十位退一后,被减数十位的变化呢?学生的大脑皮层还没有这种记忆。问题就在动手操作中对被减数十位变化的忽略或者对被减数十位变化强调得不够。

  出现了问题也没有关系,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如果能利用这些错误的资源,在评讲中让学生辩论、辨析,增强学生的印象,反而会对学生起到警示的作用。但是,老师把握得不够到位。)

  2、笔算。(也只能用横式表示)

  67-39= 26(×) 32-8= 20(×) 81-15= 76(×) 93-27=66(√)

  (等号后面是板演学生的结果。这个环节教师太“赶”了,应了解学生整体的情况。)

  3、解决问题。书上有32个桃子,摘走了17个,还剩多少个?

  课堂上教师具有以下的意识:

  一、重视培养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的意识。

  二、重视让学生合作、交流,进行小组学*。

  三、重视行知统一,关注知识建构的过程。体现在舍得花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去做,让学生参与和交流。

  四、重视细节的关注。体现在解决问题的完整性方面和学**惯的培养上。

  总体来说,作为一节常态课,我觉得已经很不错。

  仍要注意的问题:

  一、充分发挥学生学*的自主性。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数学学*过程是建立在学生已知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之上的一个主动建构过程。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在现实活动中的经验积淀以及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许多朴素认识,都构成了学生进行学*的数学现实。

  本节课,学生已有的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呢?仅仅是能够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吗?

  在56-18中,每一个学生都是基于相同的知识基础,都需要通过摆小棒这一动手操作的形象的动作思维来辅助思考吗?没有学生会通过直觉而猜测?不论这猜想正确与否,倒是可以通过小棒来验证!

  二、关注学生的反应。

  1、关注练*中的错误资源。

  作为计算课,练*的设计一般为基本的练*,即形如例题的练*。还有就是针对学生易错点或者教师根据以往教学或其他教师的教学中出现过的错题资源,让学生辨析,在观察与比较中知错、识错、改错。

  2、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一是学困生的掌握情况;二是算法多样化的体现。在听课中发现有的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应该提倡和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思维。

  随想:

  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们的教材的加减法都是从高位算起的。书上还有口诀,老师还配上曲谱让我们吟唱。依稀记得加法是什么“算前位,看后位,后位满十进一加补(?)。”

  因为那时我是从外地插班来的,两所学校的教材并不同,短时间要对接,觉得有些不适应。后来,居然居上了!不论是几位数的加减法,随堂批改作业时,老师第一个批改的总是我的。

  我认为很好,这样反而不会漏加进位一或漏减退位的一,而且还能培养人的一种良好的思维的品质---思维的敏捷性和良好的直觉思维*惯。

  数学听课记录 9

  在教研会开始之前各位数学数学老师对今天下午刘念老师所讲的关于角*分线的性质的*题这一节示范课提出了一点意见和建议。各位老师都踊跃的进行了发言。

  李圆圆老师:我觉得在给出一道*题之后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自己思考,这样的话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刘念老师:这道题设置有些难度,需要分析出证明三角形全等来证明线段相等,但是这道题需要利用角*分线的性质来做辅助线从而构造出三角形全等,这样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还没有达到,所以就需要先带领学生来分析解题思路,从而来一步步培养学生的能力。

  赵芳老师:我认为第二题所设置的难度要比第一题小,是不是应该把这两道题的位置交换进行讲解。

  刘蝶华老师:如果将这两道交换位置的话,一节课的时间非常有限,因为第二道题可以变换,就相当于一题要讲四道题,一节课没有办法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这节课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因为学生刚从七年级升上来,分析推理能力较差,需要长时间的培养。

  张桂梅老师:是否问题过难,作为新老师不知道如何来把握*题设置难度的大小,*题设置的过于简单的话,就会耽误程度好的学生,但是设置的题目过难,程度差的学生无从下手,甚至会听不懂,*题难度究竟应该如何设置呢?

  各位老师经过讨论一致觉得,*题设置的难度应该根据教师所设置的*题课的节数而定,如果新课后*题持续时间短,就要设置相对简单的*题,如果*题课持续的时间较长,就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设置相对较难的*题来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拔高提升。

  杨艳玲老师:如果是我讲这一道题,我会由结论入手,对这道题进行证明。

  张西彦老师:由已知推出结论,这样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叫做综合法;由结论推出已知,这样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叫做分析法,在八年级以及整个初中阶段,我们所用到的一般都是综合法,在高中阶段才会用到分析法,来进行问题的证明。

  张桂梅、李圆圆、杨艳玲、苏亚娟、李新蕾、赵芳、张诗宇、郑艳伟这些新老师都觉得学过用角*分线证明三角形全等后,学生还是不会应用,还是用以前所学*的证明三角形全等来证明线段相等,应该如何来引导学生呢?

  宋新海老师:这是非常正常的,因为学生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在前面联系过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线段相等的很多题之后,一时无法转变思维,老师需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引导学生用角*分线证明线段相等能简化解题步骤,不断对学生进行强化,使学生形成一个新的思维方式,但是这是需要时间保证的。

  评课结束后,张力老师作为主讲老师,其他老师积极参与,对十一章第三节角*分线的性质及角*分线的判定,十二章轴对称第一节轴对称进行了集体备课。

  张力老师:十一章第三节角*分线的性质与判定很多老师都已经讲过,我就这一节如何讲发表一下我自己的观点。

  1、 P19探究中角*分仪的原理,学生要明白为什么得出的AE就是角*分线,明白原理是什么。

  2、 在作已知角的角*分线时,要讲明白为什么要大于1/2MN,而不能小于或等于1/2,这是一个比较容易出的考点。

  3、 P20探究中我认为这个折叠角*分线不要在课堂上折叠,因为这个折痕不明显而且不直观,直接在黑板上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证明更为直观。

  4、 角*分线的判定重在应用,p21例题要让学生明白这一个同理简练,能简化解题过程。P22练*题其实并不简单,要认真的分析讲解。P23这道题比较综合,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

  5、 P21第十题可拓展到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对应角的角*分线相等、对应边上中线相等、对应边上的高线相等。十二题是将十一题的结论作为已知条件证明十一题的已知条件,但是这道题同样也考查如何根据一句话来找出已知,求证,证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道题认真讲解。

  6、 十二章所有老师都还没有讲到,我就说一下这一章第一节的重点,供大家参考。十二章第一节轴对称分为几个课时,首先是镜子中的轴对称图形如何看,水中的倒影如何看,接着就是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垂直*分线,垂直*分线在整个初中阶段应用非常广泛非常重要,要向学生重点讲解。垂直*分线中辅助线如何做对学生而言是一个难点,初接触他们不能理解辅助线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7、 P34练*题的1、2两题其实并不简单,学生还是会定式思维,用证明三角形全等来证明线段相等,教师要做的就是正确引导学生用垂直*分线来证明。

  8、 在实际问题应用中垂直*分线是一个出题点,要引导学生怎样来根据垂直*分线作辅助线,p37第9题、第11题都是有关这方面的题,教师要引导学生作出辅助线进行证明。

  我的观点大致就是这些,希望各位老师给予指导。

  吕吉新老师:张力老师所说的这些重点比较全面,在备课写教案时不但要将轴对称这一知识点向学生讲解明白,重点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垂直*分线的含义,以及如何来应用垂直*分线来作辅助线辅助题目的证明。

  陈保升老师:在备课时教案的例题,*题课中*题的设置都是要精心准备的,在讲解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题目的分析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刘念老师:今天的讨论就到这里,希望大家精心备课。

  数学听课记录 10

  教学过程:

  一、复*

  1、背乘法口诀1-7的。

  2、我说你答举例:6×7=

  3、开火车,师说生答。

  4、两人一组互背检查。

  5、换式子。把老师说的口诀改成运算式。

  例子:六七四十二

  生:6×7=427×6=42

  二、新授

  1、师:先看一个故事(白雪公主)

  师:一共有几个果子?

  生:三七二十一,21个。

  师:说说里面的数学信息。

  生:一共有7个小矮人,每人3个果子,问一共有几个果子。

  师:那么换成运算式,怎么写呢?先说加法的。

  生:3+3+3+3+3+3+3=21(个)(板书)

  师:这是几个3,用到的乘法口诀是什么?

  生:7个3,三七二十一。

  师:改成乘法算式就是3×7=21(个)。虽说乘法算式比较简单,但要先想清楚里面的关系。

  2、那么再看看图里小矮人的盘子,数学信息是什么?

  生:有汉堡和薯条。

  师:好,完整地说。

  生:每个小矮人的盘子里有2个汉堡。

  师:好,每个小矮人的盘子里有2个汉堡,7个小矮人一共有几个汉堡?怎么怎么写运算式呢?

  生:2×7=14(个)

  师:薯条呢?

  生:7×7=49(个)

  师:他们用到的乘法口诀是?

  生:二七十四七七四十九

  3、师:好,你还能发现什么呢?

  生:一共有几个杯子、花……

  师:好,看这些式子,我们都用到了乘法口诀(板书口诀)。这样跟7有关的运算都用到了7的乘法口诀。

  三、练*

  1、练一练

  第一题:

  师:谁能把题目完整准确的读出来。

  生:(读)

  师:那一共用了多少呢?

  生:用乘法算式,先看横的、再看竖的各有几块。

  师:有几列、几行,那么算式呢?

  生:4×7=28(块)

  第二、三题(开火车)

  第四题先读题目,再找同学回答。

  2、书上的*题

  自己写――检查――检查好写1、2题――挑同学说答案

  3、延伸

  师:那么,看同学们有想到吗?一句乘法口诀能写出2个除法算式吗?试一试

  4、思考题:不出声,想想什么意思――老师给解释一遍题目――自己做――做好找老师对答案。

  意见:

  总结环节是:复*,导入,看图找信息,口诀,加式,乘式,有一举三,总结引题目,练*。整体很完整,课堂效果很好,不过如果在举例计算时,多试几个更好。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精选十篇)(扩展4)

——下册语文小学听课记录 (菁华3篇)

下册语文小学听课记录1

  10月24日至25日,我们育人小学一行12人参加教育协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教学咨询部组织的《构建和谐课堂 提高教学实效》教学观摩活动,感触颇深。

  一、景仰之情

  听课时,顺口而出两个字——“大师”,的确是真正的大师!“师”之所以为“师”,在于他们的不断追寻,不断探索之中,他们永不停歇,将教育当做了自己毕生的事业追求,试想,孙双金教师对李白研究得多少透彻呀!“李白是仙”——“李白是人”,让我们跟着先沾了沾仙气,而后,又去体味人间的情思(朋友情,做名人的孤独……)。坐车很累,可坐在这样的课堂上丝毫也感觉不到疲惫,只是拼命地睁大眼睛,努力地聆听着他们的每一句话——巧妙的过渡,精彩的点评,在他们的教案空白处,密密麻麻地记着,有时竟然沉醉其中,忘了写了!

  我一直都在想,为什么这些老师的课,能很快地引人入胜,让我们跟着学生一同走入那美妙的意境之中呢?

  首先,他们都是语言素养很高的人,“腹有诗书气自华”,厚积而薄发,为了一堂课,往往要查找很多的资料,阅读大量的书籍,在课堂中得心应手,妙语佳句信手拈来!

  其次,他们对于教材——文本吃得很深很透,每一字,每一句,在他们的眼里都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从文本中读出画面,悟出诗情,品出哲理,一切都那么有滋有味!

  他们研究,他们探索,他们思考,才会有那么多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让我们沉醉,让我们享受!那样美妙,那样诗情画意!

  二、把握好“度”

  25日下午,听了崔峦先生的专家报告《提高实效性——语文教学的不断追求》,在长达三个小时的报告中,崔峦先生针对当前教育改革的现状提出了要求,指出了问题与原因,以及怎么解决这些问题。他指出,当前在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偏向人文性,重内容,轻语言;重感悟,轻训练,层层拔高要求等等。语文即是语文,不能叫做××语文。

  我想,专家的报告是提醒,是告诫,是语重心长的教诲。报告中,崔峦先生细致地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做法,对我们的教学的确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就像给大海中的船员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它告诉我们,不能偏离。

  当前,语文教坛可谓“百花齐放”,正如文艺界一样,教育界同样也允许“百家争鸣”。“诗意”语文,“情智”语文,主题“教学”语文……他们实际上都是语文,只要能有效地让学生在其中得到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思维,落实了语言文字训练,我认为,他们都是有效的语文,只是,我们在提倡这些特色的时候,不要一味跟风,夸大其中“诗”、“情”、“智”等的成份,而脱离了语文的本来面目。

  那些提出了这些说法的专家们,他们把握好了这个“度”,我们如果盲目模仿他们的表层,便会偏离航向。所以,崔峦先生的讲话如警钟,给了我们提醒——“要掌握好这个度”,还语文本来面目,返朴归真,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在把握了“语文”这条主脉的基础上,提倡“百花齐放”,教出自己的特色,教出自身的风格!

  我们在不断学*中思考,在语文实践中探索,博采众家,吸取多种营养,才能让自己的教学更为“有效”!

  总之,学*是浸润,是提升!

下册语文小学听课记录2

  一、 艺术性导课。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能高起点地进入课堂教学情境,对学生的意趣、情感、学*成果都有重大影响。

  任老师以书中、电视中、生活中学生常见的小鸭子憨态可掬的形象,反衬出了丑小鸭的“嘴大大的,腿细细的,身子瘦瘦的。”这一丑象,利用两者强烈的对比和反差,给学生以强刺激,勾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心灵有了震撼和启迪。然后,很自然地在课件中点击出重点词“怪模怪样”,让学生自析,既解决了生字词的学*,又使得到的第一印象深刻起来。

  整个导课流水般自然、生动、富有情趣。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

  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彻底改变学生以往“拉着老师的衣角过河”的学*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真正的主人,并学有所成。

  对于此,任老师在课中具体实施在以下两个方面:

  1、图文结合,相得益彰。

  图文结合虽说是教学的常见手法,但许多老师在教学操作中没有很好地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精神。任老师在这方面的处

  理就比较成功。她先让学生自由看图,没有作任何提示,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学*的自主选择权的尊重。再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探究进行看图读文,并各自阐述自己对图意的感悟,使思维发散,学生乐学。然后,又让学生合作串连故事,并教给他们互相学*的方法。这样做,既可让学生对局部的情节有所掌握,又能领会全文的情感发展,使学生从成功的喜悦中体会到合作探究可以让我们互惠互利,何乐而不为呢?

  2、品词赏句,张扬个性。

  俗话说:“打蛇打三寸。”抓住重点词句品读,对赏析整篇课文来说就是抓住了要害之处。任老师首先让学生每人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使学生对全文有“通识”,并从上一步的说图链接到了文字的感悟上。这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要,遵循了学生学*的自主选择权,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其次,任老师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学生再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丑小鸭很可怜,很值得同情的词句——“哥哥姐姐欺侮他,小伙伴们嘲笑他,连妈妈也不太喜欢他。”“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可怜的丑小鸭又冷又饿,昏倒在冰湖上。”围绕这一重点,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问题。在广泛师生互动,生生互补过程中,把学*的主动权、选择权还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的主人,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了充分自主的发展。

  三、自读、自悟、自析。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为每位学生的阅读能力、生活经历、价值取向都大相径庭,他们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和处理是多元化的,就如有人所说: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至关重要。

  任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落实了读的方法和过程,以及读的层次和质量。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可见,教给学生学*的方法是关键。任老师首先让学生看图自读自悟读通课文,然后学生自由读进一步理解丑小鸭的可怜,最后抓住重点词句——“哥哥姐姐欺侮他,小伙伴们嘲笑他,连妈妈也不太喜欢他。”“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可怜的丑小鸭又冷又饿,昏倒在冰湖上。”采用多种形式,层层深入地朗读,反复研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丑小鸭的可怜的.境遇,真正达到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融合和感情的升华。

  此外,任老师在课中采用了多样的朗读方法,使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心参与。在反复研讨中,提供了合适的朗读量,并使朗读富有层次感,从量的*台飞跃到质的高度。让学生读悟出“做人要善待别人,不应该歧视别人。”的人文内涵,真正达到了学*的目的。

  四、情感与想象齐飞。

  在教学丑小鸭的几次磨难中,任老师突出了三个侧重点不同的感性化的讨论点。

  1、小伙伴们怎样嘲笑他?学生有说“你这么丑,我再也不理你了。”有说“你真是个丑八怪!”有说“你瞧他怪模怪样的,多难看!”回答五花八门,生动贴切,使学生长上了想象的翅膀。

  2、读了第四段,你眼前好象出现了什么情景?孩子们就身临其境地去想象当时的情景,去想象丑小鸭的心情,去想象丑小鸭当时那种可怜的境遇。同学们抓住了“欺侮”“嘲笑”“讥笑”“追赶”“又冷又饿”“昏到”等词语,回答不一而足,精彩纷呈。

  3、面对昏到在冰湖上的丑小鸭,如果你就在他身边,你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同学们的心显然被深深打动了,他们有的大声鼓励丑小鸭要坚强,有的说要把丑小鸭抱在怀里带回家去,有的替丑小鸭表达愤慨和不*。

  感性化的讨论,点燃了孩子们的想象,让孩子们在想象中品赏课文,与作者的感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五、课外延伸,恰到好处。

  任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话说丑小鸭离家出走后,鸭妈妈心里也不好受,因为丑小鸭毕竟是她的孩子。有一天,鸭妈妈收到了一封丑小鸭的信,信上会怎么说?请你们回去写一写——这一作业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不仅使同学们能够更进一步拓展了思维的空间,提高了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可以使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这份作业非常出彩,最后的效果一定看好。 我想,要让每一次语文教学在孩子们心灵中真正留下痕迹。

下册语文小学听课记录3

  听课地点

  澄迈县西达中心学校

  班级

  三(2)

  第一课时

  一、指导预*

  (一)启发谈话:同学们见过翠鸟吗?(出示挂图,)这种漂亮的水鸟就是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爱上翠鸟的。

  (二)读读课文,读准字音,查查字典,理解下面的词语:鲜艳、疾飞、锐利、饲养、玲珑。 (三)学生自学课文。

  (四)检查预*。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读词语。

  翠 鸟  鲜 艳 腹部  赤 褐 色  衬 衫

  灵 活  疾 飞 等 待  小 泡  锐 利

  饲 养   逮 住  希 望

  注意正音:“腹”读fù,不读fú。

  “疾”读jí,不读jī。

  “逮”读dǎi,不读děi。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外形。

  第2自然段描述了翠鸟活动的特点。

  第3自然段讲述了翠鸟捕捉小鱼的过程。

  第4自然段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三、熟读课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精选十篇)(扩展5)

——初中数学听课记录学生评语 40句菁华

1、你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团结同学,尊敬老师,乐于助人的你受到老师同学的欢迎。有时上课爱走神,不自觉讲小话,希望你提升自制力,争取各个方面做得更好。

2、你是个聪明、开朗、上进的孩子。课堂上,你认真思考;运动场上,你生龙活虎。但是,仅仅停留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状态是远远不够的,希望你志存高远,在书山学海中,以顽强的毅力,不懈的恒心去迎接更大的挑战,争取各方面尽早有所突破。

3、一学期来,你团结同学,尊师爱友,为人质朴。学*上缺乏方法,上课有时不够专心,希望你今后注意集中精力听课,虚心请教老师,查缺补漏,勤奋学*。

4、你性格开朗大方,学*刻苦,对学*一丝不苟,勇于表现,你的口才和感悟力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时积极帮助老师的教学工作,是老师们的得力助手,在班级的威望高。希望你戒骄戒躁,扬长避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5、你有着站如松、坐如钟的风格;你的字写得也很棒,赢得了许多赞扬的话语。老师更希望能在同学们积极发言的气氛中,看到你那频频举起的手,听到你那清脆的声音,主动地表现自己。要记住,勇于表现自己也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你是一个很优秀的学生,要勇敢地向大家展露你自己的才华!

6、你是一个令家长欣慰,令老师骄傲的学生。温顺*和的性格使你与身边的每个人相处得很好,至于学*,你更是认真,精益求精。也许你的性格,你的气质,你的成绩才是你“古典淑女”的完美展示。不过,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现代的社会不需要那种三门不出六户不入的大家闺秀,所以,老师更希望看到你在体育场、舞台上展现你的风姿,更希望你会成为一个充满个性而又不失风采的好学生。

7、拥有多种特长的你,身上那种进取、不服输的劲儿,令同学和老师佩服;你在学*上的勤奋精神,在活动中的踊跃精神,在小发明、小创造上的钻研精神,以及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都是那样令人赞叹!你不愧是老师的小助手,同学们的好榜样,爸爸好孩子。如果你能加强体育锻炼,在运动场上表现出你的拼搏精神,那么你将会成为一个出色的男孩啊!老师期待着你这颗明星能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8、勤学好问,踏实刻苦,好读深思,你已经掌握了许多好的学*方法。看到你学*的兴趣越来越浓,看到你已经取得的可喜成绩,我感到你已经拥有一个硕果累累的秋天。

9、我对你最满意的是,你能够理解老师对你的帮助,还能虚心接受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正因为这样,你下半学期的表现不错,让老师感到欣慰!你的作业又干净又工整,批阅时真是赏心悦目。你能歌善舞,是班级中的文娱积极分子。你头脑是聪明的,可学*成绩还不够理想,老师认为主要是你上课听讲不够全神贯注,不能最大限度地约束自己。老师相信只要你信心不倒,努力不懈,把全部精力放在学*上,终有一天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10、该生聪慧文静热心助人。人有一定的主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极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求知欲强,学*态度端正,专心听讲,作业认真完成,但成绩还不大突出,还望今后注意分析自身各方面原因。多加努力,争创隹绩!另外该生普通话较好曾在年段“五四”朗诵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11、你诚实热情,尊敬师长,关心集体,学*自觉是你最突出的优点。担任班干工作后,你更是能严格要求自己,处处做同学们的榜样,老师欣赏你认真踏实的学*态度。几番努力,成绩已经有所进步;来日方长,学*应更一丝不苟。体育上,你一定要加强锻炼加大运动量,增强体质,愿你把美好的理想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只有脚踏实地的人,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

12、让我高兴的是你在纪律上的变化,你克服了自身的随意性,变得懂事踏实多了。课上,你能认真听讲,并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不过,粗心马虎,阻碍了你的进步。你渴望学*成绩的进步,但又缺乏顽强拼搏的精神。请你不要灰心,慢慢来,不懈追求不断努力,让无数次失败奠定成功的基石,你终能得到成功的喜悦!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

13、见到你的第一眼,就被你那双小机灵而有神的眼睛给吸引住了。因为你那里盛满了顽皮热情……课堂上,你比较好动,很难做到安静的做在那里听讲,不时地做一些可爱的小动作,引起同学的哄笑;课间,从没见你好好休息,不管做什么游戏,你总是特别活泼突出,“生龙活虎”,喜动“干戈”。其实,你挺能干,也挺可爱的,你的朗诵小品表演作文都是高人一头的!。而且在你这个科代表的带动下,班里学*英语的风气浓厚,成绩优秀。你看,自己的功劳有多大!看来,老师没有看错,你的确具有着卓越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知道吗?如果你把这份管理天赋,拿出一部分用在自己身上,那么,你将更加出色!我相信,学*刻苦认真工作负责严于律己的你将是老师家长同学心目中最棒的!

14、你是位聪明又可爱的小男孩,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老师好喜欢你上课专心听讲,勤奋好学的劲儿,这学期你上课回答问题次数多了,书写速度也加快了,但要记住快中还要求好,千万别粗心,这样好成绩会一直跟你交朋友的。你还是一个敢讲真话能做实事,善于思考,具有一定办事能力的人,你富有朝气与信心,常能带给班级一股青春与清新的气息,你能与同学朝夕相处融洽和睦,爱好体育,但各方面还有待改进与提高。

15、张理奇:要比思维活跃和聪明脑袋瓜,你绝对在班级里算得上。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后面装满了千奇百怪的奇思妙想。有一个坏*惯却阻碍了你成为同学们心目中“优秀学生”的对象,那就是调皮爱捉弄人。瞧,开学初因为经常与同桌、前后桌说话,影响课堂纪律,导致老师无奈将你位置调离;体育老师也经常反映你在体育课上表现不佳。最终导致期末时未能评上星级队员。多可惜!孩子,聪明的脑袋瓜子应该用在学*和帮助他人身上,而不是经常去捣乱和搞破坏。希望新学期里能下定决心,管好自己的嘴。

16、一直以来,个子小小的你就懂得去关心老师和同学,默默地为班集体做事。有这样的学生我感到骄傲。你思维活跃,上进心强,学*自觉主动,这学期六一被评为“十佳学生”祝贺你。如果你能严格要求自己,认真书写,你将成为一个优秀的少先队员。

17、你不仅有天真活泼的性格,还有聪明的智慧。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关心班集体和热爱公物。如果你不怕困难,勤奋学*,你也能把学*搞好。用你的行动表明你的能力,行吗?

18、你是一个聪明、文静的孩子。做事认真,责任心强,关心集体,懂得尊敬老师、友爱同学。能出色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本学期成绩有进步,写作能力也有提高,望继续努力。

19、尽管你作业有时出现小差错,回答问题可能不够完整可老师仍然欣赏你的机敏和大胆。最让我满意的是,只要谁需要帮助,你准会伸出友谊之手。班级工作又那么认真负责,尽心尽职,真不愧是班上的“小管家”。若今后处事能三思而后行,那将会得到更多同学的敬佩。

20、有着小鸟般的童心的你,是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天生一副好嗓子,为同学们带来欢乐与美的享受,学*上,你成绩优异并列前茅,一篇篇作文写得文情并茂,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希望你在新的学*生活中不求真知不罢休,老师等着你的好消息。

21、你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优秀的思维理解能力。能遵守学校纪律,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但学*方法有待改进,掌握知识不够牢固,思维能力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老师真诚地希望你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开拓学*的深度和广度。

22、xx同学在校表现较好,能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学*成绩良好。望今后能在勤奋学*之余多参加一结些有益的活动,使各方面素质都得到提高!

23、在校你很自觉,会守纪,关心集体,生活俭朴,作业也能及时认真完成,是个好学生。在学*上头脑灵活思维敏捷,成绩也较好,但是还须加把劲,继续保持下去,争取更大进步。

24、你有上进的欲望,做事比较机灵,有较强的接受能力。老师喜欢你那种敢想敢说敢问敢辩的课堂表现。希望加强数学等学科的学*,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开拓学*的深度和广度。

25、你活泼开朗,热情率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富于创造性。如果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知识海域,那么,你的海域无疑是比较宽广的。在汲取课外知识方面,你付出了极大的热情,但在课内知识的巩固上,你是否同样毫不松懈精益求精呢?如果你能合理地安排时间,课内外知识相辅相成,老师相信,你会更出色的!还有作为班干部不仅要做好老师的助手,更重要的是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都要成为大家的楷模!

26、你像沙地上温暖的阳光,给人关爱,你像轻轻滴落的雨点,多愁善感,文静腼腆懂事勾勒出你的特点,学*上的认真与执着又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敞开心扉,创造出自己明日的辉煌。

27、你是一个可爱的女孩子。你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你讲礼貌,讲卫生,但上课举手发言太少,希今后更加努力、刻苦,相信你的明天是一片光明的。

28、你很文静,和同学友好相处,从不伤害别人;尊敬老师,很有礼貌。你课堂上也很大方,敢于发表看法,喜欢和同学交流。你进步很大,学*越来越自觉,书写越来越进步。希望以后更加勤奋好学,踏踏实实每一天,记住这句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加油哦,宝贝!

29、你勤奋好学,诚实可爱,爱好广泛,是个越来越讨人喜欢的好孩子。你学*上一丝不苟的精神赢得老师的赞许和同学们的夸奖。工整、正确的作业常常是同学学*的榜样,希望今后上课更加积极地开动脑筋,勤于发言,成为一个思维更加敏捷的孩子。加油哦,宝贝!

30、你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女孩,老师很喜欢你,你上课能开动脑筋,能积极发言,作业能独立完成。但是,如果你上课不再讲话了,如果你能自己管好自己,上课认真听讲了,我相信你的成绩会更好。不信你自己可以试试!

31、你的成绩真令老师和家长为你担心,自己好好利用假期补一补,好好再把学过的东西复*下,希望你在四年级的时候迎头赶上其他的同学,老师期待着你的进步啊!

32、你为人和善,不与他人斤斤计较,仪表整洁,尊敬师长,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学劲不足,思维反应不快,故成绩不能突出,假如你能勤思多问,积极动脑,收获益匪浅。

33、你是个懂事,有礼貌的孩子。对工作你认真负责,热爱班集体积极为班级做好事。与同学团结合作,友好相处,按时完成作业,成绩不错。如果你能自觉的学*多花点时间在学*上,你会更优秀的。

34、你是个表面文静、内心活泼的男孩。你能尊敬师长,友爱同学,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很少见你主动举手发言,希望你能做一个对自己充满信心的好孩子。

35、看到你的脸就能知道你是一个能力较强的学生。你尊敬老师,热心为大家做事,上课也能积极举手,但有时不够自觉、爱管闲事,老师希望你不要惹事生非,讲话要有分寸,一心把自己的学*成绩搞上。

36、你是个越来越懂事的孩子,犯了错误知道及时改正,愿意接受老师的批评,不再像以前那么小气,越来越像个男子汉。你普通话很标准,也能当好小老师,学*比较认真。老师希望你能更加努力,勤于思考,勤于阅读,勤于表达和主动锻炼自己,把自己的实力展示出来,争取成为班级的佼佼者。加油哦,宝贝!

37、你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你遵守学校纪律,能与同学和睦相处,学*上有自觉性,作业能按时完成,但上课有时会走神,希望你以后不要太贪玩,要自始自终做好每一件事,一心一意搞好自己的学*成绩。

38、你学*认真踏实,文明守纪,是个好孩子。老师最喜欢你执着的坚持“每日一写”,总是那么有意思,希望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从多方面锻炼自己,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加阳光、自信的男孩。要爱好广泛,多看课外书,增长见识。记住这句话:“腹有诗书气自发!”加油哦,宝贝!

39、孩子,你的变化可真大!学*越来越踏实了,课堂上越来越专心了,发言特别积极了,作业完成的质量很高了。你也喜欢为班级服务,做力所能及的事,因此大家越来越喜欢你了。你是个爱好广泛的孩子。希望你继续努力,放假了多看课外书,多积累;善于观察生活,开阔眼界,进一步为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打下基础。加油哦,宝贝!

40、你像个可爱的小天使,成天挂着灿烂的笑容。老师很喜欢你!你是同学们的好伙伴,团结同学,热爱班级。你亲*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学*越来越好。希望你继续努力,提高书写速度,为自己争取更多的锻炼机会,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加油哦,宝贝!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精选十篇)(扩展6)

——数学教师听课心得(精选十篇)

  数学教师听课心得 1

  20xx年3月2日,由安庆市教研室主办、枞阳教育局教研室和枞阳中心校承办的安庆市小学数学教研会议在枞阳石岭小学举行,我很荣幸参加了这次会议和观摩活动。在短短的一上午时间里,听了许末香、汪正俩位老师的观摩课,聆听了多位省市级专家的精彩点评,看到了俩位老师都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数学课堂教学中生命的对话,感受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和艺术化。置身于会场中,倾听着俩位老师精心准备的课,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转变了我对数学课堂更深的认识。下面我就谈谈参加这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1、小学数学源于生活,体现于生活。

  教师作为学生学*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调整学*的方向,是关键时刻予以适当的点拔的学*过程的支持者。在课堂学*中,学*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编材。如许末香老师讲解决问题知识时,选择的教学情境是本校做操时的方阵,多媒体一展示学生就很快从中获取到必须的数学信息,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这些与生活贴*的知识,学生听起来亲*,求知欲就强,要突破的愿望就强,做起题来积极性高,也体现出教学面向学生,面向生活,反映现实生活,而这些正是这群听课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新颖亲*变得摸得着,看得见,易于接受,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要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更好的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较高的培养,也实现了“生活经验数学化。”

  2、自主探究,有效引导。

  教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上,俩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比如:许末香老师在讲方阵中几行几列时,充分让学生自己动手分行分列,小组合作,根据提供信息自主解决问题。汪正老师在寻找等式特点和寻找规律时也是让学生动手模仿等式,自主探究,提出猜想。教师凭借个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引导学生在亲自体会、亲自计算等数学活动中“直观感知、主动参与、探索实践、自主建构,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中轻松地学会了知识。

  3、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俩位教师几乎都精心设计了课堂导入,汪正老师以小游戏活动导入新课。许末香老师以本校做操情境导入,两位老师的课堂导入我认为比较好。生动形象贴切,引人入胜,激发兴趣。

  4、教师评价形式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激励评价,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如“你真细心”“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你知道的可真多”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5、注重“板书”的设计与书写。

  多年来,由于多媒体课件的闪亮登场,教师的板书也好象置于被人遗忘的角落,悄然隐退了。殊不知,课件是不能完全代替板书的,课件的呈现具有瞬时性,况且课件的作用是“辅助”教学,怎么能替代一目了然、提纲挈领的板书设计呢?板书也是教师基本功的一个侧面反映。这次观摩课,俩位老师都在板书的设计上下了工夫,他们书写工整,排列有序;总之,“板书”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位置,发挥了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总之,听了俩位老师的课和专家的点评后,使我亲眼看到他们各自的教学艺术风采,深深地感染了我,鼓舞了我。通过他们的课堂教学,让我直观的看到俩位老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启迪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进行课堂教学,醒悟了一些在课改中感到困惑的问题。此次听课,我学到了其他老师的长处,看到了自己的短处。今后要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完善教学艺术,完成教学任务,必须不断学*,才能更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

  数学教师听课心得 2

  5月10日,我参加了郑州市特殊教育基本功比赛郊县学校的听课活动,一天一共听了16节课,其中语文12节,数学4节,感受良多。

  作为数学教师,我想谈一谈这4节数学课给我带来的收获与反思。

  第一节课是上海版教材第四册的《图形的认识》一课,老师以帮小兔子建房子为情景导入课题,出示由不同形状组成的房子,生动的卡通形象及由多彩的图形组成的房子,较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自然引入讲解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认识。在教学设计上老师创设情景、联系生活、很用心的进行形式多样的练*,但内容安排上容量相对较大。本节课同时讲授了四种图形,然而,对培智学生而言,长方形和正方形并不好区分,在对长方形没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直接讲解正方形是很容易弄混的。而且就低年级对图形的认识的教学目标来说,只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基本的图形,说出图形的名称,了解在生活中的用途即可,正因为图形的特征不做重点,所以,很难跟学生讲解正确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所以就需要大量的图形认知,逐步感受长方形与正方形“边”的区别。而老师将四种图形放在一节课,除去导入和练*每种图形讲解不过5分钟,以培智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说我感觉比较困难。

  听完这节课不禁想起了自己的课堂,通过多次授课,老师们给我最多的建议就是“不要贪多”,把一个知识点讲精、讲透,培智老师要精于“切割”,而数学知识点很巧妙的一点儿就是可大可小,把小知识讲透了,对于培智学生而言谁又能说不是积少成多的进步呢。我想什么时候不再害怕一节课内容太少,而是担心一个点儿都讲不完的时候,我与课堂与学生才能更好的进步。

  第二节课是全日制教材第二册的《9加几》,从复*数的分成引入,授课的男教师很细心,在练*中即能体现他对学生辅导的耐心,也能看出他有根据学生程度进行分层指导。培智课堂确实需要这样的精敲细磨,但就微型课而言,用15分钟的时间呈现一节课的内容就需要老师在时间上做整体压缩,这节课最大的问题就是复*太长,新授时间太短,重点不突出。

  第三节课是上海版教材第二册的内容《认数6》,因为是低年级教学,教学设计依然是情景创设,“开小火车,来到了数字王国,同学们都变成了数字”,老师发放数字点卡,拿的是几就变成了几,这一环节设计,很自然的插入点卡的学*,同时复*了数与量的知识点。之后又通过认识6、识记6的样子、寻找生活中的6、根据数字拍手、拿一拿数量是6的物品等多了环节巩固6的认识。最后还请来了黑猫警长要来捉拿身上是6个圆点的老鼠,请学生帮忙进行点题练*。一节课下来,认识一个简单的数字6,老师也是用了十八般武艺。普校肯定不会这么讲,但特校就是需要如此。数字教学我教过而且现在还在教,有时候会感觉教着教着容易走进小胡同,越走越窄,所以这节课可谓是给我的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四节课是上海版教材第四册的内容《5减1》,从题目就可以看出来,老师把内容上缩致5减1,一个算式讲一节课,一定是抱着对这一个减法算式,精讲、细讲、展开来讲的态度的。而导入部分,老师用回答问题赢取动物园的门票的方法直接进入新授,随后也用动物园贯穿整节课,过渡比较自然。虽然感觉复*的环节还是有必要的,但老师如此简单明了的围绕着本节课的重点来讲的态度,我还是很欣赏的。

  大学期间试讲时,老师要求我们点评的时候说一个缺点的同时必须说一个优点,这是对讲课学生的一种鼓励,也是对评学生的一种激励。其实,优点和缺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发现,发现优点去弘扬,发现缺点去完善。刚上班的时候,不知道听课是怎么一回事,不知道听课笔记怎么做,甚至听完一节课,提不出问题在哪里。现在,也只是把自己的感受做一种记录的尝试。感受这种东西,本来就是主观意识比较强的,尝试去体会,或许才会渐渐发现自己想要理解、吸收、完善的地方。

  数学教师听课心得 3

  4月19日我在进修学校聆听了两节数学课,听课后感觉受益匪浅,值得我们学*的很多。

  第一节课是的师大附中赵老师的《数学广角》,赵老师语言简洁,思路清晰,引导到位,注重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嘴说,给了学生充分的空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课堂教学效果很好。

  第二节课是省二实验的老师的《分数的意义》,张老师语言流畅,干脆利落,问题的指向性强,课堂教学灵活,让学生既学到了新知识又锻炼了能力。

  两位老师的教学让我学到了很多,对我以后的教学帮助很大,我的'课堂教学需要改善的还很多。

  首先创设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种假的教学情境。在分析教材时,要适当舍取一些教材内容,做到灵活运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其次,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让学生在探索,思考中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再次,加强自己组织语言的能力,既能做到简洁干脆,又能起到正确引导的作用。

  总之,此次的学*让我对自己*时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机会,多对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并真正地达到教育的理想境界——“寓教于乐”。

  数学教师听课心得 4

  为了提高教学水*,学校都会组织各科老师出去旁听他人授课的活动。活动结束后再写一篇听课心得体会总结一二。这里以数学为例,准备了一篇高中数学教师听课心得体会范文供参考。

  高中数学听课心得体会范文

  xxxx年xx月xx日,xx市高中数学教研室组织全市各高中骨干教师在xx三中观摩了两节数学公开课。一节是柳老师所讲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节是董老师所讲的“直线与*面*行的判定”。

  两位老师都有很扎实的教学功底,在提高学生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引导等方面都有上佳表现。师生配合默契,学生的情绪高涨,两节课都在和谐、紧张的气氛下,既让学生获取了知识,又提升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很多方法与细节的处理,值得我学*和回味。专家老师们的精彩点评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将各位老师们的观点与自己在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照,使我感受颇多,受益匪浅。

  学案分三部分:预*案、课堂案和巩固案。教师于每节课后布置本节课的巩固案和下节课的预*案;上课时,根据学生自学时提出的问题或教师上课前利用自学检测收集的信息,结合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精讲答疑,课堂上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究性学*模式。

  长期以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一直在挤压着学生的主体性,不足以保证学生在学*过程中真正获得主体地位。所以,人们过多地重视、强调-教师的教学技巧,过多地依靠教师的`能力而缺乏有效的、容易仿效的机制。学案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些缺陷,使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的培养得到教学过程结构的保证,也使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得到了有效(而且有形的体现。“学案导学”以学案教案为载体,以突出学生学*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学*能力、情感态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以“导学、诱思”为特点的学法指导教学策略体系。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较,其突出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并注重学生间的互助交流,把学生由观众*彻底推向表演舞台。通过观摩与讨论,我对“学案导学式”教学模式的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对其实现方式有了切身的体会。

  这篇高中数学教师听课心得体会总结范文中可以看出数学授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辛勤的园丁们不辞辛苦从一代代的经验中不断总结、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的主动性。

  数学教师听课心得 5

  本周我有幸在昌江县思源学校听课学*,观摩李高芳老师八年级数学上册13。2画轴对称图形第二节优质课,听课以及民族中学,红田学校,思源学校各学的教学方法学*,特别是思源学校八个环节的教学方法让我收获很大,从几个老师的讲解中,我了解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强调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教学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应用与创新能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一、教师善于创设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标明确,能为教学服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觉数学是有趣的。学生的学*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挑战,渴望挑战带来的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挑战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

  二、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和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如花似锦,引人入胜,而且都非常贴*学生生活,做到学数学用数学。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到生活中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形象直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牢固掌握。

  三、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至关重要的,不但要有准确的数学专业用语,让学生听懂理解知识,而且要有些诙谐幽默的话,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师要有及时的课堂评价,随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多表扬来能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

  四、师生互动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

  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听课过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李教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我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如此的默契……看到李老师非常精心的设计这一堂课,从板书、内容,结构紧凑,环环相扣。既学*了新知识,又增加了练*量,还激发了学生大脑思维的深度,那种工作态度与热情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在她的课堂上很少有见到不学*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深深地被老师的课所吸引着。

  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留给学生充分探索的空间。整堂课教师少讲,甚至不讲,都是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帮学生,学生带学生,学生掌握非常快。

  整节课老师并没有直接在黑板上讲解、演示做题需要的方法、式子,而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继而让学生估算,再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计算,此环节是重点,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学生迎刃而解,重点第几种方法,运用知识的转化很轻松地将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学生掌握的轻松自如。整个过程教师没有挖苦心思、声嘶力竭去讲解,而是在指导学生的钻研过程中通过比较、探索、演示自主学会了新知识。整堂课教师引导得有序、有理、有法,学生经过思考、钻研、整理,整堂课过得轻松、和谐。

  六、教学中注重小组合作的学*方式

  在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小组合作学*,提供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将学生教会,而且还教学生会学,充分体现了探索性的教学过程。

  七、教师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课上,老师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了解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以上是我听数学课的几点心得体。听李教师的数学优质课,使我亲眼看到她的教学艺术风采,深深地感染了我,鼓舞了我,打动了我的心。通过她的课堂教学,让我直观的看到老教师在新课改中的模范作用,她不守旧,与时俱进,认真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启迪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进行课堂教学,醒悟了一些在课改中感到困惑的问题,课前精心预设,老师在课前都以与本节课有联系有情趣的故事与学生非常和谐的交流,引发学生兴趣,拉进关系,使学生内心有一种亲切感。课前在教具,课件上准备得充足,学生的水*,实际经验等都能做到充分的估计预料,有的放矢。课中精讲多练,老师们根据教材内容适时适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此情中动脑像,动口说,动手做,学中玩,玩中学,非常适合孩子们的特点。对一些较困难的问题,又在适度的情况下,开展小组活动,并且老师能提出既明确又具体的要求,讨论有目的,说话有依据。整个课堂上,充分利用课件,学具,动手摆、折、撕、画等,直观、方便、快捷。节省了课堂时间,充分利用40分钟。课堂上老师们的应对能力强,对学生的思维后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及时准确地排除解决。他们的课堂教学,一言一行,是一面镜子,自己在时间中与他们的差距很大,要在短暂的一节课中,受到好的效果,必须认真学*。课后回味评价一节课手授完,总结很重要。他们都注重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一节课所学知识的重点,加强回忆。注重学生互评,师生评价,给与肯定。我认为这样做是给学生的一种鼓励,一种加油的妙方。此次听课,使自己学到了其他老师的长处,看到了自己的惰性。今后要在课改中,尽可能地完善教学艺术,提高效率,必须不断地“充电”,不断探索实践。

  因为各科的教学理念都是相通的,我以后要把通过听课学*到的优秀经验,用到自己的信息技术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让自己的课堂也更加活跃起来,真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充分让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来,从而切实感受到了信息技术课的魅力!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师是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数学是有趣的、是简单的、是鲜活的。这次听课学*活动虽然是短暂的,但是我们的课堂改革以及课程改革是长久,我将积累这次学*活动的经验,将它们应用于以后我自己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去,努力的做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

  数学教师听课心得 6

  我校于10月11日开展了以“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主题的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公开课,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切实引导广大教师深入探讨课堂教学规律,钻研教材教法,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刻感受到了小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与艺术化。听了13位数学老师的课,其中王文岳和刘雪钰两位老师的课让我印象很深。他们在课堂上用情感开启了学生的思维。他们不只是授课,更是与学生心灵的沟通,用自己的那份热情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配合,探讨问题,效率很高。

  自上课至课终,老师始终围绕学生运转,对学生并没有过多的限制和束缚,学生的想象、讨论、联系是自由进行的,学生占据了课堂的主阵地,同时,学生也没有脱离轨道,没有脱离教师精妙设计的运行轨道,教师充分“放”了学生,学生充分“离”老师,而结果是圆满的,成功的,学生收货了知识,教师尽到了“传道、授业、解惑”的义务。

  在两节优质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每一节课,老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老师们语言精炼、丰富,充分鼓励了学生,这十分值的我们学*,在思想教育方面,这些教师都处理的比较好,自然真挚的情感流露感染了学生和听课的每一位学生及教师。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当我听着这两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王文岳老师在教学《周长的认识》这一课时,他让学生一边观看图片,一边听讲解,声情并茂的语言唤起了学生的思绪,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彰显出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能联系实际生活来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才能真正体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通过这次听课活动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学改革就是创新,观念的更新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先进经验。

  2、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3、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我在听课中的一点体会和心得,我要在今后工作中更加努力的钻研,做到能与学生联成一片,使自己的教学水*得到长足发展。

  数学教师听课心得 7

  我校于10月11日开展了以“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主题的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公开课,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切实引导广大教师深入探讨课堂教学规律,钻研教材教法,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刻感受到了小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与艺术化。听了13位数学老师的课,其中王文岳和刘雪钰两位老师的课让我印象很深。他们在课堂上用情感开启了学生的思维。他们不只是授课,更是与学生心灵的沟通,用自己的那份热情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配合,探讨问题,效率很高。

  自上课至课终,老师始终围绕学生运转,对学生并没有过多的限制和束缚,学生的想象、讨论、联系是自由进行的,学生占据了课堂的主阵地,同时,学生也没有脱离轨道,没有脱离教师精妙设计的运行轨道,教师充分“放”了学生,学生充分“离”老师,而结果是圆满的,成功的,学生收货了知识,教师尽到了“传道、授业、解惑”的义务。

  在两节优质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每一节课,老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老师们语言精炼、丰富,充分鼓励了学生,这十分值的我们学*,在思想教育方面,这些教师都处理的比较好,自然真挚的情感流露感染了学生和听课的每一位学生及教师。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当我听着这两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王文岳老师在教学《周长的认识》这一课时,他让学生一边观看图片,一边听讲解,声情并茂的语言唤起了学生的思绪,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彰显出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能联系实际生活来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才能真正体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通过这次听课活动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学改革就是创新,观念的更新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先进经验。

  2、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3、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我在听课中的一点体会和心得,我要在今后工作中更加努力的钻研,做到能与学生联成一片,使自己的教学水*得到长足发展。

  数学教师听课心得 8

  我有幸参加了五年内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研讨暨评课交流活动,一共听了2节课,一节是杜浩科老师的《组合图形的面积》,另一堂是胡妮妮老师的《三角形的分类》,他们的课让我开阔了眼界,收获颇丰。不仅领略了各位教师出类拔萃的教学风采,也让我从中感受到小学数学课堂的灵活多变。下面就从以下几点谈谈本人的几点收获。

  一、扎实的基本功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感染了我。

  这是靠老师*时上课经验的积累,教师的基本功对上好一堂课起着关键的作用。

  二、教学用具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学具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杜老师在解析一个草坪中建路求面积的题目中,采用了自己制作的卡纸教具,直观又形象得把解题方法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快速明白为什么走道可以*移到最旁边,变成长方形,从而简便计算。

  三、一材巧用。

  胡老师在猜一猜这是什么三角形中,用只露出一个角,让学生来判断这是什么三角形。把之前学*的三角形分类进行了巩固。之后,胡老师给他加个条件,这是三角形中最大的角,那你能判断了吗?为什么?从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只要看这个三角形最大的一个角。最大的角是锐角的就是锐角三角形,最大的角是直角的是直角三角形,最大的角是钝角的.就是钝角三角形”的结论。胡老师对这一材料进行了整合,巧妙地运用,使得学生主动去探究发现规律,这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一。

  四、上课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

  在这听的这两节课中,每一位教师都能对学生的来回答做出积极的评价,尤其胡妮妮老师的亲切和蔼的教态、抑扬顿挫的语调、给孩子们积极向上的鼓励使得整节课都充满着活力。

  五、在参加此交流活动前两天,非常凑巧地,我听了我校张珠凤老师的《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一课。我把这两堂课进行了比较,发现各自有各自特点。主要有一下几点。

  1、杜老师和张老师才用的教材有所区别。杜老师是采用北师大版,用了L型的组合图形求其面积。而张老师用的人教版第94页第二题求中队旗的面积来切入课题的。这两个材料都能很好体现组合图形面积求法的多样化。

  2、杜老师和张老师都通过例题讲述了割补方法,都没系统性提到割补移。

  3、杜老师采用的是分步列式,而张老师采用的是综合列式。我个人认为,分步列式更能帮助学生整理思路,理解做题步骤。但是,我觉得杜老师的分步列式还是可以简化些。例如把多边形分成2个梯形,直接可以写出第一个梯形面积和第二梯形面积的求法,不需要具体写出上底多少厘米。

  听完课后的交流会中,杨老师的一句“让学生高兴地站起来,体面地坐下去”

  让我颇有感触。联想到自己的教学经历,发现自己确实没做到那点。以后,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这块领域,也是值得我自己去深入探究,多多反省的一部分。很感谢杨老师这次组织的交流活动,希望以后多一些这样的活动,让我自己能有多些收获。

  数学教师听课心得 9

  如何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郑老师《比较图形的面积》一课,做的比较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郑老师以学生喜欢的俄罗斯方块为数学活动经验的载体,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很容易从已有的生活经验进入新知的探究与学*。

  (二)在活动探究环节,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探讨出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如:数格法,割补转化法,重叠法等。然后教师接着又出示一组较难的图形,在提出问题后,并没有马上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而是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并给予充分的时间。巧妙地运用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的`学*方法,引发学生反思,进行经验的迁移。

  (三)在课的最后实践活动环节,郑老师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引导学生对图形进行*移和分割,让学生体会形状变化而面积不变的事实,培养学生图形的转化思想,为后续运用转化思想学*面积公式的推导打下基础;活动二,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把不规则图形补成规则图形的意识,为今后运用“补”的方法去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做好铺垫;活动三,引导学生画出面积相同但形状不一样的图形,从而让学生将已积累的活动经验得以应用。

  总之,郑老师这节课通过学生独立发现,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感受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获取了具有数学本质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思想方法。

  如何有效构建数学模型

  如何有效构建数学模型,听了刘老师的《相遇问题》后,我有了新的认识。现就刘老师是如何有效构建相遇问题的模型的谈两点自己的浅显认识:

  一、模拟表演,构建了相遇问题的直观动作模型。

  首先,刘老师让学生观看王明和李华步行上学的动画情景,然后创设了四次师生现场模拟表演,第一次表演是两人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学生发现问题“两人没有从两地出发”。第二次表演师晚出发了3步,学生发现问题"没有同时出发",第三次表演师在行走时拐了弯,学生发现问题"没有相向而行”,第四次师在学生的指导下正确的表演,说明孩子们完全理解了相遇问题中的“两个物体”“两个地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最后相遇”等关键词的含义。四次表演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构建起相遇问题的直观动作模型。

  二、自主整理信息,构建相遇问题的直观图画模型。

  刘老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整理信息,然后全班汇报交流。三个小组各自汇报了自己的想法。通过各种方法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画线段图解决相遇问题的直观性、简洁性。构建起相遇问题的直观图画模型。

  数学教师听课心得 10

  昨天听了三节新教师的数学课,其中有两节是一年级的《认识图形》,我把两节课进行了一下对比,看看各自的亮点和不足,趁热打铁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1、两节课都注重了创设富有童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

  如小叮当和宠物狗的引入,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而且重要的是这个情境能从头贯彻到尾,作为新教师的课堂,真是难得!其中小叮当的三次出现各有其目的,第一次在新课开始,通过变魔术引出新知的学*,探讨如何分类?小叮当后面两次的出现,其实可以看作是多元评价,如“为自己鼓鼓掌”“谢谢你们”等。第二节课宠物狗从开课的出现到最后的练*,也是有始有终,最后用学过的新知识来帮宠物狗解决新问题,其实更是本课的一个拓展,一举两得!

  2、有关学具的使用:

  学具的合理使用会给课堂锦上添花,使用不当就添乱。这两位新教师的课堂都组织了操作活动,学生活起来了,但新教师都控制不住课堂了。那么如何使用好学具?当时我考虑:能不能把这几样学具放到一个带格子的收纳箱里,给它们编上号码?现在收纳箱比较多见了,而且有的收纳箱本身中间就是有隔断的,况且每个格子里空间也不小,放学具应该正合适。甚至开课都可以从给学具分类开始,把所有的学具都混乱的放在一起(数量10个左右为宜,数量太多了,孩子年龄小,眼睛看不过来),然后让学生讨论分类。分完类之后,问:“现在谁能一眼看出几号是长方体?”“迅速拿出长方体,每个同学都摸一摸,小组同学都摸完后立即放回原位。”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摸的`感觉。所以要学会引导小组合作,既要细化合作之前的工作,又要学会如何组织课堂。

  3、有关*惯的养成。

  一年级孩子刚入学,还不适应,教师要训练并组织课堂常规,一节课有时候甚至要拿出半节课的时间来组织课堂,所以训练常规是最为关键的。如何吸引一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当教师喊“一、二、三”不管用的时候,该怎么办?作为新教师更要训练,更要学*。而我们作为过来人,也要学*,因为不学*就跟不上现在孩子的想法了。关于学**惯的培养,我认为:第一要培养学生有序的观察(从左往右或者从上往下),一定要按照一定顺序来观察,切忌乱指乱说。第二当学生汇报想法的时候,教师要指导,要示范。如本节课,“我是把谁和谁分在一起的,因为?。”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严谨性。第三引导学生尝试回顾学*,“闭上眼睛,想想看,今天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形成良好的数学思考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精选十篇)(扩展7)

——小学班级语文听课记录(精选5篇)

  小学班级语文听课记录 1

  活动名称:

  动物出租公司

  活动目标:

  1、理解“动物出租公司”是出租动物帮忙别人解决困难的并体验“出租公司”给别人带来了方便和快乐的情感。

  2、在看看,讲讲,议议的过程中,提高观察与分析潜力。

  活动过程:

  开始:

  一、导入这天,森林里开了一家出租公司

  师:什么叫出租车?――借东西给人家

  基本:二、老师提问

  师:猜猜什么东西能够借给人家?――车子借给人家。

  三、出示图标

  师:出租公司里有什么呀?――小鸟,狗,袋鼠。

  师:动物借给人家有什么用?――狗能够看门。

  四、出示图标小女孩

  师:谁来了?――小女孩。

  师:小女孩的`围巾吹到了树上,谁能够帮她找回围巾?为什么?――小鸟。能够飞过去把围巾拿下来。

  五、出示图标老爷爷

  师:又来了个老爷爷,他想找个动物陪陪他,谁能够呢?――袋鼠。小狗跟他一起玩。

  六、出示图标妈妈

  师:妈妈买了这么多的东西,谁能够帮她运会去?――袋鼠,能够跳,它的袋子能够的。

  七、招聘动物

  请小朋友扮演动物,看看他能不能被聘用。

  八、怎样对待小动物

  师: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

  活动评价: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活动,刚开始幼儿还是没能理解“出租公司”的意思,我认为目标还是没有到达。整个过程很清晰,一层一层连续下去,还让幼儿大胆地表演,这一点蛮好的,让幼儿学会了观察。

  小学班级语文听课记录 2

  一、 复*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咏华山。(生齐读课题)

  3、(出示寇准写的诗)指名读。

  【评:复*导入时,通过看填空题背第一段,指名读《华山》,既检查了学生第一课时的学*情况,又突出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了诗人的创作背景,充分显示了教者设计教案时的匠心。】

  (出示课件)啊!华山真高哇!(指名读)

  2、是呀,华山真高呀,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华山的高?(生在第二自然段中边读边找)

  轻声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讨论)

  【评:教者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感悟、交流,逐步深化华山在学生心中雄伟、高大的印象。】

  【评:学生从第一课时开始就对华山充满了好奇,师在此处播放华山的录像,画简笔画,为学*第二自然段创设情境,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华山的“高”这一特点。】

  (2)齐读。

  3、在第二自然段中还有一句话也写了华山的高呢,看看谁最细心,能把这句话找出来。

  (出示课件)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2)(指黑板)是呀,难怪小寇准会从心底发出惊叹:

  生齐读:啊!华山真高哇!

  4、小朋友们都被华山险峻的风光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就发出了赞叹,这就是――(指课件齐说:情不自禁)。

  【评:重视词语的积累,能结合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显得水到渠成。】

  二、借文悟诗。

  过渡:小寇准也和大家一样,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

  1、课件出示诗句。

  (2)生在课文中找诗句的意思。

  (3)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的意思?(出示古诗和句意。)

  (4)哪句话写了“举头红日*,回首白云低。”的意思呢?(出示古诗和句意)

  (5)理解“回首”的意思。

  【评: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抓住重点段落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品评诗人用词的`精妙。】

  (6)请女生读诗句,男生读课文中的句子。

  4、点题,像我们这样赞美华山就是 ――(指课题)咏华山。

  5、是呀,小寇准小小年纪就能做出这样的好诗,难怪先生连连点头称赞:(――出示第三自然段:齐说)

  6、让我们捧起书再一次咏华山!齐读课文。

  三、课外延伸

  1、提供课前收集的描写山的诗,生自由练读。

  2、指名上台朗诵,师配乐。

  3、鼓励学生课后搜集关于山的古诗。

  【评:教者能打破课堂局限,将学生引向课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四、学*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岁 华 齐

  2、学*“山字头”,领读。

  3、看一看,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4、你们看,这三个字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6、生描红,师巡视。

  小学班级语文听课记录 3

  一、指导预*

  (一)启发谈话:同学们见过翠鸟吗?(出示挂图,)这种漂亮的水鸟就是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爱上翠鸟的。

  (二)读读课文,读准字音,查查字典,理解下面的`词语:鲜艳、疾飞、锐利、饲养、玲珑。

  (三)学生自学课文。

  (四)检查预*。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读词语。

  翠 鸟 鲜 艳 腹部 赤 褐 色 衬 衫

  灵 活 疾 飞 等 待 小 泡 锐 利

  饲 养 逮 住 希 望

  注意正音:“腹”读fù,不读fú。

  “疾”读jí,不读jī。

  “逮”读dǎi,不读děi。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外形。

  第2自然段描述了翠鸟活动的特点。

  第3自然段讲述了翠鸟捕捉小鱼的过程。

  第4自然段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三、熟读课文

  听课评议

  该老师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很好地认识了翠鸟及翠鸟的特征,注重生字词的教学和课文的朗读训练。

  小学班级语文听课记录 4

  一、复*检查

  秋天到了,公园里的菊花开得可好看啦!这节课,我们和小作者再去公园――看菊花。齐读课题

  【导入语活泼生动,且与课文自然联结。】

  1.不过,我们得先准备好门票。读好词语的小朋友就可以拿到门票啦!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一下子被新颖的话吸引住了。】

  2.指名读词

  公园听tīn�佬矶嘈淼牡诙�笔是什么笔画?

  舍不得好看

  3.齐读词语,大家都可以拿到门票。

  二、精读课文

  1、我们去公园看菊花啦!

  出示课件一朵朵的菊花

  你瞧,菊花好看吗?哪儿好看?

  生:颜色好看姿态好看

  你能用学过的成语赞美菊花吗?

  【既有说话训练,又挖掘了学生的成语积累。】

  2、今天,孙老师采集了一大片菊花,带回了教室。

  出示菊花图

  出示句子:黄huán�赖陌�bái的淡dàn绿lǜ的紫zǐ红的

  ①师范读

  这些表示颜色的词你能读好吗?自己先试试。

  ②指名读。师评价,并再次范读。生齐读。

  3、师指图:你看这朵,正伸展着每一片花瓣,再看那朵,马上就要开放了,呦,这一丛是金黄色的,那一丛是紫红色的。放眼看去,这一片片菊花都成了花的海洋。

  ②出示:一朵duǒ朵一cón�来源砸黄�piàn片

  指名读指导朗读齐读

  【教师有感情地解说,为学生的朗读奠定了一个情感基础。】

  4、师引读: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

  ①现在就是深秋了。打点深秋寒风

  早晨,寒风吹在你的脸上,你有什么感觉?

  指名说:冷的感觉。

  ②寒风嗖嗖地吹,而菊花却昂首挺胸,迎着寒风竞相开放。

  ③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导朗读。男女生赛读。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体会寒风刺骨的感觉,更能让学生理解菊花不畏严寒的'精神。】

  5、小朋友们,有一个句号,就是一句话,这句话这么长,你有信心把它连起来读一读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6、你喜欢菊花吗?谁来夸夸菊花?

  【用自己的语言来赞美菊花,可以与文中相呼应,也可以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7、师引读:人们边看边走,边走边看,舍不得了离去。

  指名读、师范读、再指名读。

  8、我们还没有看过瘾呢!打开书,自由读课文。

  读得这么好听,你能背下来吗?

  ①自己背②老师考考大家谁能根据提示,背这一段?

  出示: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白的,紫红的,一朵朵,一片片,它们正迎着的寒风开放呢。人们边看,边走,舍不得离去。

  指名背齐背

  9、爸爸说了什么?自由读课文

  重点理解“许多花谢了”。指名说

  10、师读第四自然段

  为什么觉得菊花更好看了?

  小学班级语文听课记录 5

  上课铃响后,学生还是比较吵闹,教师立刻采取措施――这堂课采取小组加分制,这决定今日小组作业的多少,放学的快慢;刚才第二小组坐的最端正,加三分。

  一、导入新课

  1、大家一起齐读课题――“长相思”预备起。

  2、“长相思”是词牌名。这首诗还是词,词又叫长短句,字数不对称,有长有短。

  二、生字词

  朗读古诗,回答诗中哪个字是多音字――“畔”

  三、进入新课

  1、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这首诗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2、讨论中有什么问题

  (学生):“风一更雪一更”什么意思?

  (教师):哪个同学能够帮一帮他

  除了这句不懂,还有什么不懂?好,都懂了,我来考考大家。

  3、逐句品读

  “风一更雪一更”,读到这一句时,你能想象到当时的天气是怎样样的?

  (学生):当时下着鹅毛大雪……凛冽的寒风迎面吹来

  (教师):还有其他表达吗?

  “山一程水一程”,读到这一句时,你能想象当时士兵们经历了什么,当时的环境是怎样样的,行军路上他们走过了什么地方

  (学生):士兵们走遍了千山万水……山崖险峻,河上结冰,可是他们都没有放下。

  (教师):还有其他表达吗?错了并不可怕,教师欣赏你开动脑筋。

  这些环境描述都突出了什么――行军之难

  当时诗人想到了故乡的什么呢?可是行军之地仅有什么?

  四、总结

  本诗用了什么手法――借景抒情叙事抒情

  表达了什么情感――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五、作业

  小练笔:假如你是纳兰性德,经历了行军之难。请你把当时行军的环境具体描述下来。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

  1、有效应用教具:小黑板。提前写好需检测词语,并背向学生。在适当时间给学生展示,让学生朗读。应用小黑板,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2、小组合作学生有充分准备。每组发放学*记录单,有利于学生小组合作学*。

  3、听写词语。对大多词语进行听写,部分词语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拼音,让学生写词语。让学生动手书写,可检测学生是否到达会写的程度,对学生识字写字的.本事起到了检测和巩固的作用。

  教学提议:

  1、学生朗读本事需要加强,教师应注重学生朗读指导。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确第三学段朗读目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们的教师,应把这一教学目标贯穿语文教学始终。对于正确、流利朗读要求,只要解决了学生的识字问题,只要要求学生多读几遍,就很容易到达这两个目标。朗读指导的重点应放在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块,提议:根据自我体会的感情来朗读课文,并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不断体会语言所表达的感情,两者相互促进;教师经过示范朗读,并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相信感情是读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

  2、识字和写字教学应加强。

  一流教师注重学生识字本事的培养,指导、帮忙、鼓励学生独立识字,同时注重学生识字和写字的兴趣、*惯和书写姿势。二流教师注重学生学会生字,到达会认、会写的目标,并完成识字量。三流教师缺乏识字和写字教学方法,不懂识字和写字教学目标,识字和写字教学本事差,效果差。

  我们把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本事,最为目前识字教学的重要资料。不但使学生学会用字典查字法,并培养学生利用字典识字的良好*惯。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联系上下文推想词语的意思。这一教学环节,不宜采取小组合作方式,应鼓励学生独立识字,提高独立识字本事,养成独立识字*惯。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识字教学的深度。如:咀嚼的嚼,是多音字。教师李娇娇讲到两种读音,并结合每种读音进行组词。我之后查询,嚼字应为三种读音,教师授课时的讲解与我查询的结果不相符。如果只让学生了解两种读音,是教学的需要,或者是教师对教学资料的处理,也应给学生说明,我们只了解或认识嚼字的两个读音。另外,关于嚼字在哪种情景下读哪种音,教师没有具体说明。如果能将这个问题给学生将清楚,学生必须能将知识转化为本事,对此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对今后的应用也很有帮忙。

  3、板书设计,力求书写规范,布局美观,框架简明,条理清楚。板书的所有资料,都要书写正确、规范。这都需要我们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加强练*,提高板书设计的效果。

  4、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图文结合,帮忙学生更好的进行阅读。五年级语文《冬阳・童年・骆驼》教材资料,是图文结合的设计形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并结合插图进行读课文。

  5、六年级语文新课导入可修改。

  可设计问题:你喜欢过年吗?你们过年都做什么?你们过年都有哪些*俗?什么时候就是过年?经过这些问题,让学生结合自我的生活经验,回顾并表达出来。然后导入北京的春节,使学生在相互比较中进行语文学*。

  春节使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最隆重的节日。经过传统节日教育,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增强中华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爱国之情。

  6、小组合作注意事项。

  小组合作学*,是我们学校上学期申报的校本研修・大创立项目。开展小组合作学*,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有明确的合作学*任务,明确需要解决那些问题;二是需要合作学*解决的问题,必须具有合作交流的必要性,不是任何问题都适合采用合作交流的学*方式。一般来说,对于设计资料广泛、搜集信息量较大的,需要合作交流;对于难度较大,一个人难以独立完成的学*任务或者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合作交流;对于有争议,需要统一思想认识的问题,需要合作交流;对于个人对文本的理解或感受,能够进行合作交流。但对于识字和写字、阅读(朗读)、体会、揣摩、推想等学*环节,则适合独立完成。

  7、关于钻研教材,研读《课程标准》。

  课前应认真钻研教材,研读课标,最基本要求:不能出现知识性错误。学*与研究,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教师自身本事、促进自我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熟悉课标目标要求,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和捷径,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应用教材,才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熟悉、掌握课标和教材,才能做好用教材教,否则只能是教教材。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最句子文案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04778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