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语录 >

老子经典语录 40句菁华

日期:

1、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4、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5、治大国,若烹小鲜。

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7、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8、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9、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10、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11、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

12、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13、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1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5、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16、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17、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18、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19、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20、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21、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22、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23、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24、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25、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6、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27、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28、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29、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30、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31、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32、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天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

33、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34、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35、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36、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37、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38、将欲翕(合上)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3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40、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老子经典语录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老子经典语录 40句菁华(扩展1)

——老子经典语录 50句菁华

1、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3、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4、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5、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6、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7、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8、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9、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10、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1、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2、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3、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4、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15、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16、将欲翕(合上)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17、柔弱胜刚强。

18、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9、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

20、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22、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23、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24、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25、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26、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27、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2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9、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30、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31、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32、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3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34、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35、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36、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37、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38、宠辱若惊,…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39、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40、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41、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42、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43、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44、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

45、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46、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47、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48、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49、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50、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老子经典语录 40句菁华(扩展2)

——曾国藩经典语录 40句菁华

1、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2、受挫**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3、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4、广其识则天下大。

5、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6、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守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诸弟试在乡间将此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

7、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8、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9、禁大言以务实。

10、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11、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曾国藩家书》

12、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13、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业。

14、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曾国藩人生三境说。

15、知足天地宽。

16、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17、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18、心至苦,事至盛也。

19、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20、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21、有才干,定要表现之。

22、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23、吾观乡里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24、曾国藩曰“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25、有志、有识(既博且专)、有恒,治学之三要素。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26、三薄:幸灾乐祸,一薄德也;逆命亿数,二薄德也;臆断皂白,三薄德也。

27、三知:知命,知礼,知言。

28、正确对待做官发财——“功成身退”,“大约世家子弟,钱不可多,衣不可多,事虽至小,关系颇大。”

29、若日日誉人,人必不重我言矣。

30、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31、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足。

32、君子之自处,不与众人絜量长短。

33、天道忌巧,谦退不争,不伎不求。

34、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35、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36、宝货用之有尽,忠孝享之无穷。

37、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38、血气盛,则克治难。欲养心者,先治其气。

39、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40、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老子经典语录 40句菁华(扩展3)

——老子经典名言 40句菁华

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而然为法则)

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

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4、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5、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6、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7、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8、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9、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0、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1、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2、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3、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4、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5、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16、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17、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18、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19、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20、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天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

21、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22、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2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24、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25、宠辱若惊,…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2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27、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28、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9、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30、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31、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3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道德经》

33、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李耳《江海能为百谷王》

34、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道德经》

35、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道德经》

3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道德经》

37、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道德经》

38、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老子《道德经》

3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道德经》

4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最圆满的好似有缺憾,但它的`作用不会败坏;最充实的好似空虚,但它的用处不会穷竭。最正直的好似有些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有些笨拙,最善辩的好似口齿木讷)


老子经典语录 40句菁华(扩展4)

——聊天经典语录 40句菁华

1、生活就像新闻联播,不是换台就能逃避的了的。

2、人家减肥减腰减**,为什么你非要从脑细胞开始。

3、你太矮了!借你望远镜吧,再看清楚点,我不帅吗?

4、春眠不觉哓,处处蚊子咬。夜来巴掌声,蚊子死多少。

5、朋友如手足,男人如衣服,手足不可断,衣服天天换!

6、解释就系掩饰,掩饰等于无出色,无出色不如回家休息!

7、因为我掏心掏肺的去爱你,所以我只能没心没肺的放弃你。

8、我允许你走进我的世界,但不许你在我的世界里走来走去。

9、我是牛粪你是花,你是豆腐我是渣,我们三百年前是一家。

10、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到猴子通山跑;嫁给我请你吃烧鹅!

11、如果你注定不能给予我期待的回应。那么就保持在安全距离之外吧。

12、如果有一天,我化作一杯黄土,这黄土上长出的春草也是为你而绿!

13、患难属于夫人,浪漫属于情人。合家欢乐属于夫人,孤单寂寞属于情人。

14、米筛筛米米中心,嘱妹恋郎要真心,莫学米筛千只眼,要学花烛一条心。

15、青山绿水真真好,漂亮女子人人爱。为了祖国下一代,必须和你谈恋爱。

16、有的人聪明得像天气,多变;有的人傻得像天气预报,变天它都看不出来。

17、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下属一思考,上司就发火,孩子一思考,大人就发愁。

18、无论如何我都会感谢上苍让我遇见你,因为在我们心里:没有聚散分离,只有爱!

19、给我一个女人,我可以创造一个民族;给我一瓶酒,我可以带领他们征服全世界!

20、你有一双美丽的眼睛,就像天边的两颗星:一大一小;就像十六的月亮,白多黑少。

21、我不会眼睁睁地看着你往火炕里跳的,咱哥们还行吧?不过,我会闭上眼睛的。哈哈!

22、我慢慢发现,人才是妖精有些妖精吃人,但人什么都吃,逮着一只妖精没准也能烧烤了。

23、当清风吹起我的长发,我独自一个人站在山顶,好寂寞,只为等待苦苦思念的远方的人儿。

24、我今生最大的奢望就是,天天和你在同个盆里洗脚,*淡相守到老,老到我们哪也去不了。

25、我真想把地球沿着这个方向对折一下,让我和你的距离缩短到骑自行车五分钟能到的地方。

26、读你之后才读会美,懂你之后才懂得爱。我识美,所以为你沉醉;我懂爱,所以千缘难再!

27、你是早上的面包,夏天的雪糕,冬天的棉袄,黑夜里的灯泡,山东人的大蒜,四川人的辣椒。

28、你爱你地心我爱你地肝。其实我是爱你家地保险箱。我爱你地心爱你地肺只爱你家地藏钱柜。

29、心里,有时很大,可以用来撑船,但对于你和我,又好小好小,因为那里只有我和你,不是吗?

30、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工作是轻松的的,赚钱是困难的,相爱是容易的,相处是艰难的。

31、较烦,比较烦,比较烦,老板的任务总是天天做不完,你要问我何时会在线,我说基本上这个很难。

32、你是我的心,你是我的肝,你是我生命的四分之三。你是我的胃,你是我的肺,你是我心中的红玫瑰!

33、分开的一分一秒使我明白,男人的心也是玻璃做的;想你的每时每刻让我懂得,我的心也需要爱的抚慰。

34、我看到你的名字激动,听到你的声音心动,三番五次请你出动,害怕自己轻举妄动,见到你时一动不动。

35、你有点灵气,我有点傻气,你有点秀气,我有点土气你有点香气,我有点酒气,如果你生气,我不会发皮气。

36、一些路我们并肩走过,一些故事我们就是主人公,一首歌我们对唱了那幺久,永远不变的是心中深藏的对爱的执着。

37、女生到了社会后,会遇到很多比在学校里更优秀的男生,而男生到了社会后,很难找到比在学校里更优秀的女生了!

38、寒夜里,冷冷的,举起手,呵了一口气,让我想起了你的手,那只需要我温暖的手,想告诉你,你已经是我的一部分。

39、没有你,我的世界没有色彩;没有你,我的天空没有白云;没有你,我的躯体没有灵魂;没有你,我的生命只有悲剧!

40、我想我们的爱虽然不是一篷熊熊燃着的火,光焰万道,热力四射;可它是一壶正在烧开的水,一点一点,最高会是沸腾!


老子经典语录 40句菁华(扩展5)

——老子经典语录(精选十篇)

  老子经典语录 1

  1、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出处】《道德经·第二章》【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的标准,于是就有了与之对立的丑;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的标准,于是就有了反面的不善。

  2、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出处】《道德经·第二章》【译文】有与无相互生化,难与易相互促成,长与短相互比较,高与下相互趋向,音与声相互应和,前与后相互追随。

  3、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出处】《道德经·第二章》【译文】圣人总是做能够顺应自然法则和客观规律的事,做事时用行动来教化,而不用语言来教化。

  4、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出处I(道德经·第二章》【译文】生养了一切但不据为己有,做成了什么并不自恃有功,成就了事业并不居功自傲。就是因为他不居功,所以他的功名就不会消逝。

  5、 为无为,则无不治。【出处】《道德经·第三章》【译文】做那些无为无欲的事,那么就没有什么不能治理的。

  6、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出处】《道德经·第五章》【译文】说的太多往往使自己隐人窘境,不如顺其自然,格守中庸之道。

  7、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出处】《道德经·第六章》【译文】它(谷神)的本体是绵延存在而又若有若无的,它的作用却是无穷无尽的。

  8、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出处】《道德经·第八章》【译文】至上的善行就像水一样。水,善于利益万物而不与万物争,居处于众人所讨厌的低处,所以,水的性子很接*于道。

  9、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出处】《道德经·第九章》【译文】金银财宝很多,没有谁能守得住。

  10、 功成身退,天之道。【出处】《道德经·第九章》【译文】成功之后激流勇退,符合天的道理。

  11、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出处】《道德经·第十一章》【译文】“有”能给人以小的利益,“无”才有真正的“大用”。

  12、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收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出处】《道德经·第十二章》【译文】色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声使人听觉失灵,浓厚味道使人味觉不灵,骑马打猎使人心思放荡发狂,贵重的物品使人的行为不轨。

  13、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出处】《道德经·第二十章》【译文】众人都很聪明睿智,唯独我却显得糊里糊涂。众人都很精明,唯独我看着很笨的样子。

  14、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一章》【译文】一个真正有道德修养的人,他的内涵,只有一个字:“道”。

  15、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译文】委屈圆转可以使之保全,矫正弯曲可以伸直,低洼可以使之盈满,破旧可以使之更新,少了反而可以得到,多了反而变得疑惑。

  16、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译文】正因为不和人争,所以全天下没有人能和他争。

  17、 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三章》【译文】从事于道的人就认同道,有德的人就认同德,失去道德的人就认同道德沦丧。

  18、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四章》【译文】固执己见的人不能明察事物,自以为是的人分不清是非。

  19、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四章》【译文】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立功勋,自高自大的人不能进步。

  20、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译文】有一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没有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21、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译文】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

  22、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滴,善数不用筹策。【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七章》【译文】善于行走的不留踪迹,善于说话的不会给人留下话柄,善于计算的人不用任何工具就算得很精准。

  23、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七章》【译文】善人,是不善之人的老师。不善之人,是善人的借镜,可以警醒善人。

  24、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译文】能了解别人的人,是有智慧的人。能认识自己的人,是真正聪明的人。

  25、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译文】能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人。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26、 知足者富。【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译文】知足的人才是真正富有的人。

  27、 死而不亡者寿。【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译文】肉身虽死但精神不被忘记的人才叫“长寿”。

  28、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五章》【译文】大道一旦讲出来,就会感到*淡无味,看起来不起眼,听起来不人耳,用起来却受益无穷。

  29、 将欲歇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六章》【译文】要想收敛,必先张开。要想削弱,必先加强。要想废弃,必先兴盛。要想夺取,必先给予。这是知细微之理而收显著之效。

  30、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六章》【译文】鱼不能离开水,国家最锐利的武器不能够让人知道。

  31、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七章》【译文】道,看起来无所作为,却无所不能。

  32、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八章》【译文】上德之人,没有故意洛守德,所以自有道德。下德之人,害怕失去德,所以反而没有德。

  33、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八章》【译文】丧失了大道,才强调道德、丧失了道德,才强调仁爱。丧失了仁爱,才强调正义。丧失了正义,才强调礼法。

  34、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出处】《道德经·第四十章》【译文】天下的万物都产生于“有”,而“有”却从“虚无”中来。

  35、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译文】大的地域没有边角,贵重的器具最晚成XF,大的声音没有什么声响,大的形象没有形体。“道”隐藏在无名之中。

  36、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译文】虚无之道生太极一气,太极一气生阴阳两仪,阴阳交合生三才,三才化生万物。

  37、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八章》【译文】追求学问,就要求天天都学有所得。而追求大道呢,只是要求每天尽量减少自己的欲望和行为。对自己的欲望和行为减之再减,最后就可以达到无为的境界了。

  38、 无为而无不为。【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八章》【译文】处于无为的境界之中,没有什么不能做到的。

  39、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九章》【译文】圣人常常没有自己的私心,而把百姓的心当作自己的心。

  40、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出处】《道德经·第五十六章》【译文】言语无法表达“道”的真意,所以有智慧的人不会说“道”,如果有人在说“道”,肯定不了解“道”的真意。

  41、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出处】《道德经·第五十七章》【译文】执政者要遵循天道、顺从人伦,以常规的道理治理国家。但用兵却要用诡诈、出奇制胜。要取得天下太*,须用“无为”之法、自然之道。

  42、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出处】《道德经·第五十八章》【译文】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中又藏有祸端。

  43、 治大国,若烹小鲜。【出处】《道德经·第六十章》【译文】治大国像是烹小鱼,不能总是翻动、多变,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

  44、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译文】欲图难事,先从易处着手。欲为大事,先于细处起步。天下的难事,必然从容易开始。天下的大事,必然从小处做起。

  45、 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出处】《道德经·第六+三章》【译文】圣人自始至终重视细微的小事,不做什么所谓的大事,所以能够成就大事。

  46、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译文】合抱的大树,是从很小的小树长成的;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的土垒起来的;千里的远行,一步步走才能到达。

  47、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译文】普通人做事,往往是几乎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如果能慎始慎终,就不会有失败的事。

  48、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七章》【译文】我有三件宝,一直在坚持地守护着它们。一个叫仁慈、一个叫勤俭,第三个是不敢争胜冒尖。

  49、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出处】《道德经·第七十一章》【译文】知道了但装作不知道,这才是高明。不知道却装作知道,是真有毛病。圣人没有这种毛病,因为圣人以这种“强不知以为知”的毛病为病。就是因为他们把“强不知以为知”当作病,所以才不会有毛病。

  50、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出处】《道德经·第七十二章》【译文】百姓不害怕威严的统治,那么祸乱就要来了。


  老子经典语录 2

  1.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2.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3.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4.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5.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6.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7.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8.幸福是可以通过学*来获得的,尽管它不是我们的母语。

  9.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0.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名人名言

  11.热情可以让冬天的大地感到春天的温暖,可以让凋谢的花儿充满笑脸……是的,就是这样,伸出热情的手,让我们都成为一个热情的人,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12.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13.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4.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1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6.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17.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18.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

  1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20.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2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3.离别,就是一个走,一个留,走的比不上留下的.痛苦。

  24.听到一些事,明明不相干的,也会在心中拐好几个弯想到你。

  25.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26.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27.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8.女人用友情来拒绝爱情,男人用友情来换取爱情。

  29.痛苦来临时不要总问:[为什么偏偏是我?"因为快乐降临时你可没有问过这个问题。

  30.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31.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32.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33.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3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35.孤独的人其实非常擅于思考。诚如「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所言,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思考,而孤独者不需要跟人分享思考内容,所以能想得更深入,因此,我们这群孤独的人拥有不同于凡人的思维,不时会出现超乎常人的想法。

  36.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3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38.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39.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40.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41.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42.惟仁者宜在高位。

  43.一个负责的人应当为自己的面孔尽职尽责。

  44.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45.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46.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47.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48.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之罪。

  49.我们最大的悲哀,是迷茫地走在路上,看不到前面的希望;我们最坏的*惯,是苟安于当下的生活,不知道明天的方向。我们的失败,有时和素质无关,而是在困境中缺少韧*,坚持成了我们最长的短板。但凡成功者,并非都是出类拔萃,而是他们相信勤能补拙,只要忍受了、挺住了,成功早晚会露出真相。

  50.心碎乌托邦成立第一天庆祝会上露露拉来了一堆小朋友唱歌喝酒疯玩,

  5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52.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

  53.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54.多知而无亲,博学而无方,好多而无定者,君子不与。

  55.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56.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57.祸兮福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58.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5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60.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6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62.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63.“无名,天地之始”––––––有人说,“无名”是宇宙大爆炸前潜在的物质,“有名”是原始的物质,大爆炸后形成万物。中国人天才地揭示了宇宙生成论。

  64.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65.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66.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67.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经典语录 3

  1.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2.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3.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4.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5.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6.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7.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8.幸福是可以通过学*来获得的,尽管它不是我们的母语。

  9.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0.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名人名言

  11.热情可以让冬天的大地感到春天的温暖,可以让凋谢的花儿充满笑脸……是的,就是这样,伸出热情的手,让我们都成为一个热情的人,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12.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13.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4.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1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6.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17.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18.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

  1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20.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2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3.离别,就是一个走,一个留,走的比不上留下的痛苦。

  24.听到一些事,明明不相干的',也会在心中拐好几个弯想到你。

  25.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26.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27.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8.女人用友情来拒绝爱情,男人用友情来换取爱情。

  29.痛苦来临时不要总问:[为什么偏偏是我?"因为快乐降临时你可没有问过这个问题。

  30.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31.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32.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33.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3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35.孤独的人其实非常擅于思考。诚如「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所言,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思考,而孤独者不需要跟人分享思考内容,所以能想得更深入,因此,我们这群孤独的人拥有不同于凡人的思维,不时会出现超乎常人的想法。

  36.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3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38.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39.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40.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41.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42.惟仁者宜在高位。

  43.一个负责的人应当为自己的面孔尽职尽责。

  44.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45.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46.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47.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48.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之罪。

  49.我们最大的悲哀,是迷茫地走在路上,看不到前面的希望;我们最坏的*惯,是苟安于当下的生活,不知道明天的方向。我们的失败,有时和素质无关,而是在困境中缺少韧*,坚持成了我们最长的短板。但凡成功者,并非都是出类拔萃,而是他们相信勤能补拙,只要忍受了、挺住了,成功早晚会露出真相。

  50.心碎乌托邦成立第一天庆祝会上露露拉来了一堆小朋友唱歌喝酒疯玩,

  5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52.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

  53.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54.多知而无亲,博学而无方,好多而无定者,君子不与。

  55.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56.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57.祸兮福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58.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5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60.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6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62.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63.“无名,天地之始”––––––有人说,“无名”是宇宙大爆炸前潜在的物质,“有名”是原始的物质,大爆炸后形成万物。中国人天才地揭示了宇宙生成论。

  64.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65.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66.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67.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经典语录 4

  1、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2、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4、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7、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9、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10、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14、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15、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16、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7、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18、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9、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0、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21、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22、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3、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4、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25、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26、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飞驰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27、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8、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29、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30、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经典语录 5

  1、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2、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4、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7、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9、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10、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14、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15、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16、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7、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18、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9、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0、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21、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22、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3、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4、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25、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26、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飞驰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27、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8、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j,绝学无忧。

  29、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30、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经典语录 6

  1.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sha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2.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3.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4.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5.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6.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7.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8.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泰。

  9.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10.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老子经典语录 7

  1、“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中国人有点小聪明,于是统治者竭尽心智折腾老百姓,何知摒弃个人智能,发挥法治、市场的作用?

  2、“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中国人于琐事有防患于未然的本领,但于防止政治侵害、腐败,保护自己的人权方面却没有这样的智慧。

  3、“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老子此话的意思是,了解我的人太少了,能效法我的人更难遇到。因此,圣人往往是穿着粗衣,却怀揣着美玉,有货不能为人所识。的确,老子提出以柔克刚、无为而治,很少有人能理解,尤其是接*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无为而治思想仅为统治者**过后的与民休息政策的依据。

  4、“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人治社会,注定了人际关系复杂,注定了修身处世学问深厚。

  5、“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源于人的永不满足的探索与创造精神,倘若象小农社会“小富即安”,满足于“三分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进取精神没了,那么民族的前景也就堪忧了。

  6、“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中国历来兵权最重要,“枪杆子里出**”,而不是“选票箱里出**”。有了枪杆子,统治者则应自觉克制不滥杀,恬淡为上,因为没有法制约束。

  7、“为无为,则无不治”(按无为的原则办事,没有不成功的)——君无为,臣民有为,所以“无不治”。老子真是高明、诡秘的人啊!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古典文学网的相关文章。

  8、“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此类似于市场经济的思想可惜很少有人能理解,历代统治者只知扰民,只知私欲膨胀,老百姓怎么能富裕、朴素呢?

  9、“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意思是,要统治人民,就先用言辞表达对人民的谦虚;要领导人民,就必须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可见,封建统治者总是在利用人民、欺骗人民。

  10、“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中国人的真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这种态度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11、“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生养了万物,但不居为己有;做了事情,但不恃功自傲;大功告成,但不坐享自居;正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不会失去)——功成身退,是中国人的保身之道。说明人治社会是多么的凶险和莫测。()

  12、“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人治社会一切无保障,为了保护自己,不为天下先,可以理解;但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国人就应当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1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不推重有贤才的人,免得人民竞争;不看重难得的货物,也就无人偷盗;不使人看见可以引起欲的东西,民心也就不会被搅乱)——老子消除纷争的办法不是制定规则,进行引导,而是消除人们的欲望,返回蒙昧时代。

  1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这是坏事;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为善,这是恶事)——老子憧憬的是人们不辩美丑、善恶的浑沌之世,这是倒退的思想。

  15、“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所以,圣人治国,要简化人民的头脑,填饱人民的肚子,削弱人民的志气,强壮人民的骨骼,永远使人民没有知识、没有欲望)——这种愚民的理论在孔子、庄子、韩非子、孙子那儿都能看到。

  16、“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在人治社会,人权、个人财产权皆不受保护,灾祸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劝戒世人韬光养晦,功成身退。

  1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人治社会一切随人的喜怒哀乐变化无常,祸福不测。

  18、“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中国的学问多是“玄学”,不是科学。

  19、“无名,天地之始(开始);有名,万物之母(根本)”——有人说,“无名”是宇宙大爆炸前潜在的物质,“有名”是原始的物质,大爆炸后形成万物。中国人天才地揭示了宇宙生成论。不过,中国的学问都是原始的、模糊的、坯胎状的,几千年都没有发展。()

  20、“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中国乃战争之国,伏尸千里,流血成河,成为每一朝代兴起、每一次接班人之争的必然。中国人几千年悟不出如何使***稳过渡的办法,这是我们的智力的缺陷。

  21、“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意即挫掉锐气,超脱纠纷,含敛光耀,混同尘俗。昏昏噩噩的中国社会把人的'生气、个性、菱角和创造性全要磨灭、消解。

  22、“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治理大国的道理,与炸一条小鱼的道理一样贵静,不可折腾。

  23、“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它一方面表现了国人的不竞争心理,另一方面不争小利而得大便宜,表现了国人的狡猾谋略。

  24、“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此话意即:知道雄大的一面,但自己谨守雌弱的一面;知道光彩的一面,但自己安于暗昧的一面;知道荣耀的一面,但自己宁守卑辱的一面。中国人以柔克刚,太富有计谋了。

  25、21“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说,圣贤高人处事应当以无为为要领,教化人民应当以不言为准则)——无为成为绝对的准则,就不对了。人文科学新定律:现代社会既要无为(市场经济),又要有为(实行法治)。

  老子经典语录 8

  1.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7.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9.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10.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老子经典语录 9

  1、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曾说过贤人之道,为而不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世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等名言。

  2、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

  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

  4、轻则失本,躁则失君。老子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先秦。《老子》

  6、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老子

  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1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老子

  11、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12、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

  老子经典语录 10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4、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5、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6、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

  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9、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10、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11、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12、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13、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14、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15、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6、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17、治大国,若烹小鲜。

  1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9、无名,天地之始(开始);有名,万物之母(根本)。

  2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21“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22、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24、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25、为无为,则无不治。

  2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7、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8、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2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30、宠辱若惊,…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31、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32、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33、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34、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35、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36、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37、绝学无忧。

  38、我独异于人。

  39、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40、希言自然。

  4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2、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43、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44、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45、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

  46、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夫乐**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4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48、将欲翕(合上)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49、柔弱胜刚强。

  50、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51、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52、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53、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54、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5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56、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5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58、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59、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60、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61、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62、圣人在天下,翕翕为天下浑其心,圣人皆孩之。

  63、塞其兑,闭其门,终生不勤。

  64、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65、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66、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67、正复为奇,善者为妖。

  68、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69、治人事天,莫若啬。

  70、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71、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72、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73、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74、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天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

  75、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76、抗兵相加,哀者胜矣。(经典语录 )

  77、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78、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79、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80、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81、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82、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最句子文案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04778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