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语文 >

初二上册语文的同步练*题 (菁华3篇)

日期:2022-11-04 00:00:00

初二上册语文的同步练*题1

  ☆课文导读

  本文是一篇融文学性、知识性、科学性、哲理性于一体的科普文。文章的开始部分通过日出与日落的对比手法,描绘了日落的壮丽与神秘色彩,接着笔锋一转从多个角度介绍了奇异景象都是由幻觉造成的。从而阐明了大千世界有很多奥妙,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要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这样一个道理。

  ☆基础过关

  一、读音辨析

  遐思(xiá) 绮丽(qǐ)

  绚丽(xuàn) 殷红(yān)

  喷薄(bó) 气息奄奄(yǎn)

  二、词语释义

  *以为常: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常了。

  喷薄:涌起,上升、高涨的样子;一般是形容水涌起或太阳初升时涌上地*线的样子。

  遐思:悠远地思索或想象;深长的思念

  日薄西山:意思是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即将死亡或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薄,迫*,靠*。

  气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西下的太阳无限美好,只是再美好,也已接*黄昏时刻。意思是维持不了多少时间。

  绮丽:颜色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衰减:减弱,减退。

  三、语句解读

  比较:体会每组两个语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①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②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都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第一句用的是双重否定句,强调每个观赏日出的人都会赞叹;第二句是一般肯定句,缺少这种强调的意味。

  ①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的诗句吗?

  ②我们的古人也留下了“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的诗句。

  第一句是反问句,强调古人也有这种情感,语意重;第二句是一般肯定句,只是客观的说明,没有强调意味。

  四、作家作品

  黄天祥,京报集团高级记者、专职阅评员,*科普记协会长,全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会长,北京科技记协理事长,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审读组成员。

  ☆一显身手

  一、基础知识

  1.请为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气息奄奄() 绮丽()

  衰减() 日薄西山( )

  (zhuì) 落尘(āi)

  (wèi)蓝 (yān) 红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⑴太阳快要落山了。( )

  ⑵鲜艳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

  ⑶气息微弱的样子。( )

  ⑷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 )

  3.圈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⑴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而面对日落,却很少有人去留恋观赏、喑咏描绘。( )

  ⑵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密的兰灰色暗孤。( )

  ⑶日落确实很美,色彩峋丽,变化多端。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相竞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

  4.下列句子没有用到说明方法的一项是()

  A.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B.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在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C.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

  D.(落日时的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5.根据课文,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⑴日落确实很美,色彩,变化多端。(A.绚丽 B.鲜艳 C.艳丽)

  ⑵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A.折射 B.反射 C.散射)

  ⑶接*地*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A.衰弱 B.衰减 C.减淡)

初二上册语文的同步练*题2

  ☆课文导读

  《望岳》写诗人游历山川名胜,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自己的远大抱负,其感情基调热情奔放。《春望》写诗人历经战乱,目睹国家破败之象,身感离乡背景之苦,表达出忧国忧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石壕吏》也写于战乱时期,但这时,诗人面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表现出深切的同情。后两首其感情沉郁忧愤。从这三首诗歌来看,诗人的思想感情逐渐从理想走向现实,从于家于己的眷顾向于国于民的关注,或多或少的体现诗人思想发展的轨迹。

  ☆基础过关

  一、读音辨析

  决眦(zì) 未了(liǒo)

  搔(sōo) 簪(zōn)

  逾墙(yú) 邺城(yè) 戍(shù)

  老妪(yǜ) 幽咽(yè)

  二、词语释义

  岱宗:对泰山的尊称。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造化钟神秀:钟,聚集。

  阴阳割昏晓:阴,山的北面;阳,山的南面。

  决眦入归鸟:眦,眼眶,眼角。

  烽火连三月:喻指战火。

  会当凌绝顶:会当,终当、终要。凌,不尽。

  浑欲不胜簪:浑,简直。

  荡胸生曾云:曾,通“层”。

  逾墙走:走,跑。

  吏呼一何怒:呼,大声吆喝。怒:凶狠。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活着的不过是苟且偷生,死了的就永远完结了。存者,活着的,生存的人。且,暂且。已,动词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备晨炊:备,准备。炊,烧火做饭。

  泣:小声抽泣,啼哭。

  三、语句解读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钟”将大自然人格化、拟人化,把大自然写得有情有义。“割”字锤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割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意蕴丰厚,有一种哲理美。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它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永往直前。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破”字使人怵目惊心,“深”字令人满目凄凉。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动态美,寄托了诗人强烈的情感。

初二上册语文的同步练*题3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

  湖心事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奴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l.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余奴(手)()一小舟

  (2)雪淞沆()砀()

  (3)拥毳()衣炉火

  (4)有两人铺毡()对坐

  (5)崇祯()五年十二月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是日,更定矣()②惟长堤一痕()

  ③是金陵人,客此()④及下船()

  3.辨析下列多义词。

  (1)更:是日更定;()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白: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3)而: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4)一:惟长堤一痕()

  上下王一白()

  (5)与:选贤与能()

  天与云与山与水()

  (6)焉: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雕栏相望焉()

  4写出与加点词意义相同的成语。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湖中人鸟声俱绝

  (3)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5)惟长堤一痕

  5.默写课文第二段。

  6.用下列词语写一段关于雪景的话(词序可调整)。

  漫天飞舞银装素裹玉树琼枝粉妆玉砌冰雪世界

  7翻译。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③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④是日,更定矣。

  8.“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我们可以联想到柳宗元的哪首诗?

  9.这篇文章写于明亡后.而作者仍用明朝纪年,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初二上册语文的同步练*题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初二上册语文的同步练*题 (菁华3篇)(扩展1)

——初二上册语文的同步练*题 40句菁华

1、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4、第⑤段中“他知道,厄运即将来了”中的“厄运”指的是什么?

5、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改写课文,故事情节可根据需要适当增减。

6、夸张;紧张憎恨;凶恶

7、略

8、一只和*鸽,从长城上飞过,上方写着“不要让和*蒙上鲜血”,下方写着“热爱和*,热爱我们的家”,其中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鸽是和*的象征,这告诉我们,要热爱和*,热爱祖国。

9、石拱桥的特征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文中引用《水经注》提到的“旅人桥”为的是说明我国石拱桥历史悠久。

10、“准确”是说明文语言最基本的要求。请从准确的角度思考下列问题,依提示回答。

11、.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石拱桥》一**到了这一点吗?*石拱桥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2、本文的绝大部分篇幅是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为什么题目不改为《赵州桥和卢沟桥》?你由此可以推断出本文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吗?

13、本段文字的结构是总——分——总。

1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文字的表达作用。

15、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16、对该语段的层次结构分析正确的是:(A)

17、以上层次说明了卢沟桥的四个特征。这四个特征是什么?

18、“路面*坦,几乎与河面*行”一句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19、本段第一句话的作用是承接上文,总领下文。

20、仿照示例,以形象的语言介绍一下“黑板”、“书本”、“飞机”或“网络”(任选一个)

21、在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

22、上述两段文字从结构上看是关系。

23、第一段()内应填入的短语是

24、可统率第三、四自然段的句子是。

25、第②③段的内容,说明了“多媒体”的哪两个特点?

26、第①③⑩段画线部分各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7、本文从哪三个方面说明了多媒体技术不神秘?

28、为下列语句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9、下列语句中说明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30、“生物入侵者”会带来什么危害?试用原文语句回答。

31、下列句子没有用到说明方法的一项是()

3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4、辨析下列多义词。

35、默写课文第二段。

36、用下列词语写一段关于雪景的话(词序可调整)。

37、给下列字注音。

38、解释下列通假字的含义。

39、按要求默写并译述句子。

4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初二上册语文的同步练*题 (菁华3篇)(扩展2)

——初二上册语文的同步练*题优选【5】篇

  初二上册语文的同步练*题 1

  (一)阅读开头至“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1、石拱桥的特征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文中引用《水经注》提到的“旅人桥”为的是说明我国石拱桥历史悠久。

  2、第一段中以“虹”为喻说明石拱桥的造型特征。然后由“虹”引发出去,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暗示了桥给人的交通之便,最后以“飞虹”为喻,突出说明石拱桥的气势。

  3、上面的几段文字看,说明的顺序是由一般到个别。

  4、第二段中写“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形式”和“结构”的先后次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调换。先写形式,是桥给人的直观印象,是感性认识;结构坚固是对桥的进一步了解,是理性认识。两者是递进关系,所以不能换。

  5、“准确”是说明文语言最基本的要求。请从准确的角度思考下列问题,依提示回答。

  ①“赵州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去掉吗?为什么?

  不能去掉。因为赵州桥可能不是最古的石拱桥,但从使用寿命看,它的确可算“最古”了,去掉后表意就不准确。

  ②《水经注》提到了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有人说,这一句中的“大约”“可能”表示一种不确定的语气,模棱两可,表明作者用语不准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不同意。因为用“大约”“可能”等词表明作者尊重实际,实事求是。作者在没有确凿的事实依据时,用估计、猜测的语气,正是用语准确的表现。

  6、.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中国石拱桥》一**到了这一点吗?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中国石拱桥》一**到了这一点,本文抓住了中国石拱桥结构坚固、形式优美、历史悠久的主要特征。

  7、本文的绝大部分篇幅是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为什么题目不改为《赵州桥和卢沟桥》?你由此可以推断出本文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吗?

  因为本文是介绍中国石拱桥的,赵州桥和卢沟桥只是代表中国石拱桥特征的两个典型的例子。可见本文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举例子。

  (二)阅读“赵州桥非常雄伟,……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1.将这段文字划分成三个层次,在文中用“‖”隔开。

  人不知其所以为”。‖……“初月出云,长虹饮涧”。‖……刻着他的名字。

  2.文中摘录表现全段中心的一个句子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3.用张嘉贞和张�|的赞语分别说明了赵州桥的什么特点?

  引用张嘉贞的赞语是为了说明赵州桥构造奇特,引用张�|的赞语是为了说明赵州桥形式优美。

  4.赵州桥比其它拱桥结构坚固的主要原因是大拱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大拱的28道拱圈每一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

  5.这段文字采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打比方、引用等等。

  6.本段文字的结构是总――分――总。

  7.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文字的表达作用。

  ⑴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可算”一词表示估计,作者在没有确凿的事实依据时,用估计、猜测的语气,正是用语准确的表现。

  ⑵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

  “主要”突出了李春的重要地位,同时说明李春不是惟一的设计者。

  (3)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两肩”准确形象地说明了小拱与大拱的位置关系。“各”准确地说明了小拱的分布和数量。

  8.作者以准确而生动的语言解说事物特点,或打比方,或列数字,或引用,或举例说明等。分析下边的句子,指出它们各属于哪一种?并指出这些句子分别说明了有关赵州桥的哪一点?

  (1)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答:列数字,说明了赵州桥非常雄伟。

  (2)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答:打比方,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赵州桥大拱的形状,从而说明了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的特征。

  (3)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答:引用,说明赵州桥设计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巧妙绝伦。

  (4)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答:举例子,说明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5)唐朝的张�|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答:引用和打比方,说明了赵州桥的形式美观。

  9.选文中“这个创造性的设计……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一句,“这个创造性的设计”指的是什么?其优点是什么?作者要强调的是哪一个分句的内容?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指的是“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优点是①节约石料,减轻桥身重量(减重)②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防洪)③拱上加拱,桥身更美观(美观)。强调的是“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和不朽……智慧和力量”。

  大部分同学在学过新知识之后,都觉得自己对这部分知识没有问题了,但是一做题就遇到很多问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小编整理了这篇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及答案:中国石拱桥练*题(7),希望大家练*!

  ◎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jiāo)桥墩(dūn)匀称(chèn)

  B、双曲拱桥(qǔ)河堤(dī)记载(zài)

  C、陡坡(dǒu)悠久(yōu)石砌(qì)

  D、胜景(shèng)倾听(qīn)雕刻(diāo)

  2、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雄姿杰出巧妙绝仑B、倾听古朴惟妙惟肖

  C、优跃推崇交头接耳D、横跨残殒就地取材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中国石拱桥》是一篇________说明文,文章通过对________和________两座桥的具体而生动的说明,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________。

  (2)介绍我国石拱桥时,是按照由________到________,先________后________的顺序;介绍桥梁结构的顺序是从________到________;介绍石拱桥的有关历史发展情况则是以________为顺序。

  4、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在江河上,发挥交通作用。(横跨、雄跨、横架)

  (2)赵州桥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姿态、规模、雄姿)

  (3)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桥拦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称赞、推崇;欣赏、观赏;景色、奇观)

  (4)石拱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建筑、杰作、工程)

  5、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2)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3)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4)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八百年前……()

  (5)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桥。()

  6、说说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1)全桥只有一个大孔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拱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坦,几乎与河面*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石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7、从整体结构上看,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主要区别在于:

  8、根据你对第1段中画线句的理解,画一幅简单的赵州桥示意图。

  9、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讲究用语的分寸。请从选文中找出一个例句,并将关键词语用曲线标示出来。

  10、“唐朝的张�|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作者引用张�|的话,既说明了赵州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突出了桥的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三)阅读“永定河上的卢沟桥,┅┅惟妙惟肖。”

  1.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说明卢沟桥的位置、修建时间及特点。

  2.对该语段的层次结构分析正确的是:(A)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3.以上层次说明了卢沟桥的四个特征。这四个特征是什么?

  ①历史悠久。②结构精巧。

  ③强度高,坚固耐用。④形式美。

  4.文段在介绍卢沟桥时紧紧扣住《中国石拱桥》一文中“惊人杰作”这一点。如写形式优美,就摹写两旁石柱上不同姿态的狮子:写结构坚固,就用“**河堤常常被冲毁”与“卢沟桥从未出过事”作比较。以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是因为它是中国石拱桥中典型的联拱石桥。

  5.“路面*坦,几乎与河面*行”一句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几乎”是从程度上限定,说明路面*坦的程度,但并不完全与河面*行。去掉后,与实际情况不符。

  6.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这11个石拱的排列,是不是中间一个最大,左右一对一对两两相对称的?根据课文回答问题,并说说文中这样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答:11个半圆形的石拱不是两两相对称的。课文中说“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可见桥拱长度并不对称。这样写是作者在核实了每个石拱的长度后所作的结论,列举数字精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

  7.这段文字的最后一句对卢沟桥上的石刻狮子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这一句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这样描写不但能使读者对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点有具体的感受,而且使文章富有色彩。

  8.文段中“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和“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并分别说明其作用。

  第一句:举例子和作比较。举例子的作用:举永定河发水,这座桥没出过事说明坚固的特征;通过举永定河发水时,以前**河堤常被冲毁,而卢沟桥没出过事,作比较突出卢沟桥坚固的特征,第二句:摹状貌、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狮子千姿百态、惟妙惟肖的形象,突出了其形式优美的特点。

  9.仿照例句,写一段话

  例句: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仿句:这些大森林中的鸟儿,有的引吭高歌,有的低头沉思,有的相互嬉戏,千姿万态,热闹非凡。

  10.上述文段的主要说明方法是:列数字、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摹状貌

  (四)阅读“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这也为修造石桥提供了有利条件。”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2、文中空白处应填入的词语是(B)

  A精致B精巧C精美D精细

  (提示:四个词都有“精致”的意思,但“精致”侧重于“细致”,一般形容事物的外形,不与结构搭配;“精巧”侧重于“巧妙”,一般与技术、器物的构造等搭配,如原文就是与技术相搭配;“精美”侧重于“美好”,一般指事物外观或构造;“精细”侧重于“精密”,一般与抽象的概念搭配,如:“精细地打算”“精细地筹划”等)

  3、这段文字是按什么说明顺序来写的?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依据是文中“首先”“其次”“再其次”三个词语。

  4、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举例子。作用是:说明我国劳动人民在起重吊装方面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5、本段第一句话的作用是承接上文,总领下文。

  6、仿照示例,以形象的语言介绍一下“黑板”、“书本”、“飞机”或“网络”(任选一个)

  示例: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两条腿架着一块板,板上就可以承担重量。把这板凳放大,“跨”过一条河,或是一个山谷,那就形成一座桥。

  仿写:

  初二上册语文的同步练*题 2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一、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12――15题。(共7分)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属:要:

  14.在文中找出表现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15.作者在文中勾画了自己的理想社会,请你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3分)

  二、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下列问题:(17分)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

  初二上册语文的同步练*题 3

  ◎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繁衍()吞食()扼制()归咎()

  惊yà()水yù()fān()篱斑lán()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

  始料不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警告说,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在劫难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人们仍将束手无策。

  束手无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竞天择的法则。

  物竞天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即使生态系统中的强者也同样受到该系统中各种因素的制约,不可能为所欲为。

  为所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下列语句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它们()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2)()各国海关动植物检疫中心对这些害虫严加防范,但()进出口货物量极大,很难保证漏网之“虫”。

  4、下列语句中说明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

  B、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C、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

  D、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

  5、说说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最突出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6、“生物入侵者”会带来什么危害?试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童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鸟类,()鸟巢,()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一些生物学家在乘坐由关岛飞往夏威夷的飞机上曾先后6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7、请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动词。

  8、如何理解“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一句中的“竟”字,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9、第1段中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呢?

  10、第1段中用两处事例来说明其危害,请说说作者在材料安排上有什么不同。

  11、“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句中的“前者”“后者”各指什么?

  前者:

  后者:

  12、“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其中“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是否重复,能否去掉?为什么?

  初二上册语文的同步练*题 4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

  湖心事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奴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l.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余奴(手)()一小舟

  (2)雪淞沆()砀()

  (3)拥毳()衣炉火

  (4)有两人铺毡()对坐

  (5)崇祯()五年十二月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是日,更定矣()②惟长堤一痕()

  ③是金陵人,客此()④及下船()

  3.辨析下列多义词。

  (1)更:是日更定;()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白: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3)而: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4)一:惟长堤一痕()

  上下王一白()

  (5)与:选贤与能()

  天与云与山与水()

  (6)焉: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雕栏相望焉()

  4写出与加点词意义相同的成语。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湖中人鸟声俱绝

  (3)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5)惟长堤一痕

  5.默写课文第二段。

  6.用下列词语写一段关于雪景的话(词序可调整)。

  漫天飞舞银装素裹玉树琼枝粉妆玉砌冰雪世界

  7翻译。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③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④是日,更定矣。

  8.“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我们可以联想到柳宗元的哪首诗?

  9.这篇文章写于明亡后.而作者仍用明朝纪年,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初二上册语文的同步练*题 5

  ☆课文导读

  本文是一篇融文学性、知识性、科学性、哲理性于一体的科普文。文章的开始部分通过日出与日落的对比手法,描绘了日落的壮丽与神秘色彩,接着笔锋一转从多个角度介绍了奇异景象都是由幻觉造成的。从而阐明了大千世界有很多奥妙,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要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这样一个道理。

  ☆基础过关

  一、读音辨析

  遐思(xiá) 绮丽(qǐ)

  绚丽(xuàn) 殷红(yān)

  喷薄(bó) 气息奄奄(yǎn)

  二、词语释义

  *以为常: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常了。

  喷薄:涌起,上升、高涨的样子;一般是形容水涌起或太阳初升时涌上地*线的样子。

  遐思:悠远地思索或想象;深长的思念。

  日薄西山:意思是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即将死亡或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薄,迫*,靠*。

  气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西下的太阳无限美好,只是再美好,也已接*黄昏时刻。意思是维持不了多少时间。

  绮丽:颜色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衰减:减弱,减退。

  三、语句解读

  比较:体会每组两个语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①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②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都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第一句用的是双重否定句,强调每个观赏日出的人都会赞叹;第二句是一般肯定句,缺少这种强调的意味。

  ①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的诗句吗?

  ②我们的古人也留下了“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的诗句。

  第一句是反问句,强调古人也有这种情感,语意重;第二句是一般肯定句,只是客观的说明,没有强调意味。

  四、作家作品

  黄天祥,京报集团高级记者、专职阅评员,中国科普记协会长,全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会长,北京科技记协理事长,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审读组成员。

  ☆一显身手

  一、基础知识

  1.请为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气息奄奄() 绮丽()

  衰减() 日薄西山( )

  (zhuì) 落尘(āi)

  (wèi)蓝 (yān) 红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⑴太阳快要落山了。( )

  ⑵鲜艳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

  ⑶气息微弱的样子。( )

  ⑷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 )

  3.圈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⑴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而面对日落,却很少有人去留恋观赏、喑咏描绘。( )

  ⑵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密的兰灰色暗孤。( )

  ⑶日落确实很美,色彩峋丽,变化多端。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相竞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

  4.下列句子没有用到说明方法的一项是()

  A.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B.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在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C.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

  D.(落日时的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5.根据课文,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⑴日落确实很美,色彩,变化多端。(A.绚丽 B.鲜艳 C.艳丽)

  ⑵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A.折射 B.反射 C.散射)

  ⑶接*地*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A.衰弱 B.衰减 C.减淡)


初二上册语文的同步练*题 (菁华3篇)(扩展3)

——二年级上册语文练*题 (菁华9篇)

二年级上册语文练*题1

  一、根据课文组词

  央()交()市()旁()优()

  阴()坛()城()国()图()

  二、填填记记

  1、______的广场___________的柏油马路______的公园

  2、______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______的城市,我们爱祖国的首都。

  3、________在北京城的中央,红墙、______,又庄严,又______。它前面是宽阔的______,人民*就矗立在______中间。

  4、北京道路两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立交桥的四周有______似的草坪和拼成______的花坛,各种车辆在桥上桥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北京有许多和风景优美的____________,还有许多新建的__________。站在高处一看,到处是______,到处是______。

  三、品味探究

  1、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年级上册语文练*题2

  一、看拼音写词语:

  huānhūyōngbàowēixiàoquánchǎnglǐhuābiǎoyǎnfēijīshíjiānshàngkōngpéngyǒu

  二、形*字、多音字组词:

  再()季()运()准()扔()

  在()李()动()帷()仍()

  扬()外()情()能()

  场()处()精()熊()

  落{lu()

  là()降{jiàng()

  xiáng()尽{jìn()

  jǐn()

  分{fēn()

  fèn()和{hé()

  huo()着{zhe()

  zhuó()

二年级上册语文练*题3

  一、看拼音写词语,相信一定能写得非常好看。

  yōu měi

  zǐ xì

  tán qín

  yōnɡ bào

  yǔ zhu

  xìnɡ fú

  wēn nuǎn

  yǎn jīnɡ

  qí zhì

  lún chuán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首都(dōu dū ) 养分(fèn fēn )

  转动(zhuàn zhuǎn) 漂流(piāo piào)

  三、加标点。

  (1)爷爷买的枣儿真甜啊( )

  (2)李华今天怎么没来上课( )

  四、我会查字典。

  “阔”字要查( )部首,除去部首还有( )画,读音是( )。

  “稳”字要查( )部首,除去部首还有( )画,读音是( )。

  五、选词填空。

  漂浮 飘扬

  (1)云在空中( ),碰到冷风就变成水珠落下来。

  (2)彩旗迎风( ),广场显得更加美丽。

  六、连一连。

  《回乡偶书》 桃花潭水深千尺 正是橙黄橘绿时

  《赠汪伦》 一年好景君须记 笑问客从何处来

  《赠刘景文》 儿童相见不相识 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年级上册语文练*题4

  一、拼音,写词语。(20分每个2分)

  huǒhóngsòngqùrēngchūhūrán

  ()()()()

  páichénghángliúshuǐdàolù

  ()()()

  nònghǎoyīngxióngqiūshōumáng

  ()()()

  二、比一比,再组词。(16分每空1分)

  姐()苹()回()

  祖()*()因()

  以()谁()央()

  似()雄()英()

  闲()天()

  闭( )关()

二年级上册语文练*题5

  一、根据课文组词

  央()交()市()旁()优()

  阴()坛()城()国()图()

  二、填填记记

  1、______的广场___________的柏油马路______的公园

  2、______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______的城市,我们爱祖国的首都。

  3、________在北京城的中央,红墙、______,又庄严,又______。它前面是宽阔的______,人民*就矗立在______中间。

  4、北京道路两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立交桥的四周有______似的草坪和拼成______的花坛,各种车辆在桥上桥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北京有许多和风景优美的____________,还有许多新建的__________。站在高处一看,到处是______,到处是______。

  三、品味探究

  1、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年级上册语文练*题6

  一.我能把音节补充完整。

  x__g__x__z__

  兄弟功能信息称赞

  m__sh__x__j__

  沉默电视休息接受器

  二、我能给多音字组词。

  chèn()piāo()gān()

  称漂干

  chēng()piào()gàn()

  三、填上合适的词语,再读一读。

  ()的光()的声音

  ()地说()地工作

  四、认真阅读短文,把你的理解写下来吧。

  许多的动物都有一条尾巴。可别小看这尾巴,它们的作用可大了。袋鼠的尾巴是用来支撑身体的;熊鼠的尾巴是用来保持身体*衡的;鸟类的尾巴是用来掌握方向的。

  1、袋鼠的尾巴是用来______;熊鼠的尾巴是用来____;鸟类的尾巴是用来______。

  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二年级上册语文练*题7

  第一课时

  一、看拼音,写汉字

  bō làng diàn dēng zuò yè píng guǒ

  láo dòng xiě zì zhuàng lì yún céng

  二、根据课文组词

   波() 浪() 灯() 作()

   字() 苹() 丽() 劳()

  第二课时

  一、选字填空。

  1、苹 2、坪

  (1)秋天来了,()果树上结满了果子。

  (2)草()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

  1、作 2、做

  (1)他已经()完了今天的()业。

  (2)()事情要三思而后行。

  二、我会连线。

  美丽的 灯笼 翻起 灯笼

  金黄的 图画 举起 脸颊

  燃烧的 人们 画出 波浪

  勤劳的 火把 挂起 火把

  金色的 波浪 露出 图画

二年级上册语文练*题8

  一、选词填空。

  以 已

  (1)孩子( )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

  (2)从此( )后,孩子四海为家。

  快 块

  (1)飞机飞得真( )。

  (2)这( )石头很像一只猴子。

  娃 洼

  (1)山( )里盛开着许多美丽的鲜花。

  (2)我看过葫芦( )的动画片。

  二、给下列多音字写上拼音并组词。

  dū( ) wéi( )

  都 为

  dōu( ) wèi( )

  三、照样子写词语。

  (1)进进出出: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黄 澄 澄: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四、在括号里对上合适的词语。

  ( )的云海 ( )的山峰 ( )的画家

  ( )的风景 ( )的岩石 ( )的雄鸡

二年级上册语文练*题9

  一、比一比、再组词【在线字词查询】

  货()输()谈()讯()

  资()愉()淡()迅()

  竟()摇()暖()护()

  竞()遥()援()炉()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

  投降(jiàngxiáng)降(jiàngxiáng)落

  遇难(nànnán)难(nànnán)受

  滑行(xíngháng)银行(xíngháng)

  三、填上合适的词语

  输送()汲取()

  参加()想起()

  救援()离开()

  发现()扑灭()

  茫茫的()茫茫的()

  渐渐地()渐渐地()

  四、填空。

  1、“森”的音序是(),韵母是()。它是()结构的字。

  2、水上飞机的外形(),种类也多,课文介绍了(水上救护机)、()、()、(),你还想设计()、()……

  五、修改病句。

  1、联欢会上,我演唱了一首歌和舞蹈。

  2、大家积极体育锻炼。

  3、英语这门功课对我很感兴趣。


初二上册语文的同步练*题 (菁华3篇)(扩展4)

——一年级语文的同步练*题 (菁华3篇)

一年级语文的同步练*题1

  一、比一比,说说每组字母有什么不同。

  a―an―ange―en―engi―in―ing

  二、想想这些小动物怎么叫,把图和音节连起来

  三、照样子写一写。

  dan→(d)(an)juan→()()() xing→()()chong→()() meng→()()dang→()()

  四、读儿歌。参考答案:

  二、 三、 dan→(d)(an)juan→(j)({)(an) xing→(x)(ing)chong→(ch)(ong) meng→(m)(eng)dang→(d)(ang)

一年级语文的同步练*题2

  一、看拼音写词语

  yǐhòu ɡènɡjiā zhǔyì zǒnɡyào

  () () () ()

  二、书面或口头填空。

  1、后来,松鼠每次摘松果,吃一个,就在土里_______一个。春天到了,这儿长出了一棵棵_______的小松树,将来这里会是一片__________的松树林。

  2、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松果一()松树一()春一()树林

  三、照样子,填上合适的词语。

  (聪明活泼)的松鼠(一棵棵)的松树()的森林()的松鼠()的松树()的树林

一年级语文的同步练*题3

  一、填一填

  1、笔,拼音________,结构________,共________笔画,部首________。

  2、画,拼音________,结构________,共________笔画,部首________。

  二、把句子补充完整,读一读

  1、小鸡会画( )( )。

  2、小狗会画( )( )。

  3、小鸭会画( )( )。

  4、小马会画( )( )。

  5、它们都是雪地里的( )( )( )。

  三、写一写,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口( ) 犭( ) 冂( )

  四、把课文补充完整

  ( )( )啦,( )( )啦!( )( )( )来了一群( )( )( )。小鸡画( )( ),小狗画( )( )。小鸭画( )( ),小马画( )( )。不用( )( )不用( ),几步就( )( )( )( )。( )( )为什么( )( )( )?它在( )( )睡着啦。


初二上册语文的同步练*题 (菁华3篇)(扩展5)

——初二数学上册练*题 (菁华3篇)

初二数学上册练*题1

  初中是我们人生的第一次转折,面对初中,各位学生一定要放松心情。

  1.下列四个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元二次方程 有实数根;

  B.一元二次方程 有实数根;

  C.一元二次方程 有实数根;

  D.一元二次方程x2+4x+5=a(a≥1)有实数根.

  【答案】D

  2.一元二次方程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 满足的条件是

  A. =0 B. 0

  C. 0 D. ≥0

  【答案】B

  3.(2010四川眉山)已知方程 的两个解分别为 、 ,则 的值为

  A. B. C.7 D.3

  【答案】D

  4.(2010浙江杭州)方程 x2 + x – 1 = 0的一个根是

  A. 1 – B. C. –1+ D.

  【答案】D

  5.(2010年上海)已知一元二次方程 x2 + x ─ 1 = 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该方程无实数根 D.该方程根的情况不确定

  【答案】B

  6.(2010湖北武汉)若 是方程 =4的两根,则 的值是( )

  A.8 B.4

  C.2 D.0

  【答案】D

  7.(2010山东潍坊)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6x+2k=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

  A.k≤ B.k C.k≥ D.k

  【答案】B

初二数学上册练*题2

  1.下列约分正确的是( )

  A. B. C. D.

  2.下列变形不正确的是( )

  A. B. (x≠1) C. = D.

  3.等式 成立的条件是( )

  A.a≠0且b≠0 B.a≠1且b≠1 C.a≠-1且b≠-1 D.a、b 为任意数

  4.如果把分式 中的x和y都扩大10倍,那么分式的值( )

  A.扩大10倍 B.缩小10倍 C.是原来的 D.不变

  5.不改变分式的值,使 的分子、分母中最高次项的系数都是正数,则此分式可化为( )

  A. B. C. D.

  6.下面化简正确的是( )

  A. =0 B. =-1 C. =2 D. =x+y

  7.下列约分:① = ② = ③ = ④ =1

  ⑤ =a-1 ⑥ =- 其中正确的有(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初二数学上册练*题3

  1、在方程3x+4y=16中,当x=3时,y=________,当y=-2时,x=_______

  若x、y都是正整数,那么这个方程的解为___________;

  2、方程2x+3y=10中,当3x-6=0时,y=_________;

  3、如果0.4x-0.5y=1.2,那么用含有y的代数式表示的代数式是_____________;

  4、方程|a|+|b|=2的自然数解是_____________;

  5、方程x-2y+3z=0,且当x=1时,y=2,则z=______;

  6、若4x+3y+5=0,则3(8y-x)-5(x+6y-2)的值等于_________;

  7、若x+y=a,x-y=1同时成立,且x、y都是正整数,则a的值为________;

  8、已知a-3b=2a+b-15=1,则代数式a2-4ab+b2+3的值为__________;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最句子文案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04778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