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知识 >

物理高二知识点总结范本五份

日期:

  物理高二知识点总结 1

  功(W)

  功是表示力作用一段位移(空间积累)效果的物理量。

  要深刻理解功的概念:

  ①如果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因此,凡谈到做功,一定要明确指出是哪个力对哪个物体做了功。

  ②做功出必须具有两个必要的因素;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因此,如果力在物体发生的那段位移里做了功,则物体在发生那段位移的过程里始终受到该力的作用,力消失之时即停止做功之时。

  ③力做功是一个物理过程,做功的多少反映了在这物理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多少。

  ④功可用公式W=Fscosα计算。当0<α<90°时,力做正功,当α=90°时,力不做功,当90°<α<180°时,力做负功(或说成物体克服该力做正功)。

  ⑤功是标量,但功有正负。功的正负仅表示力在使物体移的过程中起了动力作用还是阻力作用。

  ⑥和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各个外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

  物理高二知识点总结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时间的关系:vt=v0+at

  注:一般我们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物体作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物体作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

  (1)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均;

  (2)作匀变速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均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均;

  2、位移: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和时间的关系:s=v0t+1/2at

  注意:当物体作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当物体作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

  3、推论:2as=vt2-v02

  4、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两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等于定植;s2-s1=aT2

  5、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前1秒,前2秒,??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时间的*方比;第1秒、第2秒??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奇数比。

  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高处静止下落的物体所作的运动;

  1、位移公式:h=1/2gt2

  2、速度公式:vt=gt

  3、推论:2gh=vt2

  物理高二知识点总结 3

  一、三种产生电荷的方式:

  1、摩擦起电:

  (1)正点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

  (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

  (3)实质:电子从一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2、接触起电:

  (1)实质:电荷从一物体移到另一物体;

  (2)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电荷*分;

  (3)电荷的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相互接触,电荷相合抵消而对外不显电性,这种现象叫电荷的中和;

  3、感应起电:把电荷移*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

  (1)电荷的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实质:使导体的电荷从一部分移到另一部分;

  (3)感应起电时,导体离电荷*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端带同种电荷;

  4、电荷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

  二、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被创生,亦不能被消失,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三、元电荷:

  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叫元电荷,用e表示。

  1、e=1、6×10—19c;

  2、一个质子所带电荷亦等于元电荷;

  3、任何带电物体所带电荷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四、库仑定律:

  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所带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电荷间的这种力叫库仑力,

  1、计算公式:F=kQ1Q2/r2(k=9.0×109N、m2/kg2)

  2、库仑定律只适用于点电荷(电荷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

  3、库仑力不是万有引力;

  五、电场:

  电场是使点电荷之间产生静电力的一种物质。

  1、只要有电荷存在,在电荷周围就一定存在电场;

  2、电场的基本性质: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静止、运动)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电场力;

  3、电场、磁场、重力场都是一种物质

  六、电场强度:

  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该点的电场强度;

  1、定义式:E=F/q;E是电场强度;F是电场力;q是试探电荷;

  2、电场强度是矢量,电场中某一点的场强方向就是放在该点的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负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反)

  3、该公式适用于一切电场;

  4、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E=kQ/r2

  七、电场的叠加:

  在空间若有几个点电荷同时存在,则空间某点的电场强度,为这几个点电荷在该点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解题方法:分别作出表示这几个点电荷在该点场强的有向线段,用*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场强;

  八、电场线:

  电场线是人们为了形象的描述电场特性而人为假设的线。

  1、电场线不是客观存在的线;

  2、电场线的形状: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于负电荷;G:用锯木屑观测电场线

  (1)只有一个正电荷: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于无穷远;

  (2)只有一个负电荷:起于无穷远,终于负电荷;

  (3)既有正电荷又有负电荷:起于正电荷终于负电荷;

  3、电场线的作用:

  ①表示电场的强弱:电场线密则电场强(电场强度大);电场线疏则电场弱电场强度小);

  ②表示电场强度的方向: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场强方向;

  4、电场线的特点:

  ①电场线不是封闭曲线;

  ②同一电场中的电场线不向交;

  九、匀强电场:

  电场强度的大小、方向处处相同的电场;匀强电场的电场线*行、且分布均匀;

  1、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一簇等间距的*行线;

  2、*行板电容器间的电是匀强电场;

  十、电势差:

  电荷在电场中由一点移到另一点时,电场力所作的功WAB与电荷量q的比值叫电势差,又名电压。

  1、定义式:UAB=WAB/q;

  2、电场力作的功与路径无关;

  3、电势差又命电压,国际单位是伏特;(西安杨舟教育—西安的课外辅导机构)

  十一、电势

  电场中某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到参考点(零势点)时电场力作的功;

  1、电势具有相对性,和零势面的选择有关;

  2、电势是标量,单位是伏特V;

  3、电势差和电势间的关系:UAB=φA—φB;

  4、电势沿电场线的方向降低;

  5、相同电荷在同一等势面的任意位置,电势能相同;原因:电荷从一点移到另一点时,电场力不作功,所以电势能不变;

  6、电场线总是由电势高的地方指向电势低的地方;

  7、等势面的画法:相临等势面间的距离相等;

  十二、电场强度和电势差间的关系:

  在匀强电场中,沿场强方向的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场强与这两点的距离的乘积。

  1、数学表达式:U=Ed;

  2、该公式的使适用条件是,仅仅适用于匀强电场;

  3、d是两等势面间的垂直距离;

  十三、电容器:

  储存电荷(电场能)的装置。

  1、结构:由两个彼此绝缘的金属导体组成;

  2、最常见的电容器:*行板电容器;

  十四、电容:

  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与两电容器量极板间电势差U的比值;用“C”来表示。

  1、定义式:C=Q/U;

  2、电容是表示电容器储存电荷本领强弱的物理量;

  3、国际单位:法拉简称:法,用F表示

  4、电容器的电容是电容器的属性,与Q、U无关;

  十五、*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

  C=εs/4πkd;(其中d为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又称板间距;k是静电力常数,k=9.0×109N、m2/c2;ε是电介质的介电常数,空气的介电常数最小;s表示两极板间的正对面积;)

  1、电容器的两极板与电源相连时,两板间的电势差不变,等于电源的电压;

  2、当电容器未与电路相连通时电容器两板所带电荷量不变;

  十六、带电粒子的加速:

  1、条件:带电粒子运动方向和场强方向垂直,忽略重力;

  2、原理:动能定理:电场力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变化:W=Uq=1/2mvt2—1/2mv02;

  3、推论:当初速度为零时,Uq=1/2mvt2;

  4、使带电粒子速度变大的电场又名加速电场;

  物理高二知识点总结 4

  一、功:

  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的位移的乘积;

  1、计算公式:w=Fs;

  2、推论:w=Fscosθ,θ为力和位移间的夹角;

  3、功是标量,但有正、负之分,力和位移间的夹角为锐角时,力作正功,力与位移间的夹角是钝角时,力作负功;

  二、功率:

  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1、求*均功率:P=W/t;

  2、求瞬时功率:p=Fv,当v是*均速度时,可求*均功率;

  3、功、功率是标量;

  三、功和能间的关系:

  功是能的转换量度;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换的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发生了转化;

  四、动能定理:

  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1、数学表达式:w合=mvt2/2-mv02/2

  2、适用范围:既可求恒力的功亦可求变力的功;

  3、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点:只考虑物体的初、末态,不管其中间的运动过程;

  4、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

  (1)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求出合外力及其做的功;

  (2)确定物体的初态和末态,表示出初、末态的动能;

  (3)应用动能定理建立方程、求解

  五、重力势能:

  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物体的重量和它的速度的乘积。

  1、重力势能用EP来表示;

  2、重力势能的数学表达式:EP=mgh;

  3、重力势能是标量,其国际单位是焦耳;

  4、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其大小和所选参考系有关;

  5、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间的关系

  (1)物体被举高,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

  (2)物体下落,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

  (3)重力做的功只与物体初、末为置的高度有关,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六、机械能守恒定律:

  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弹簧的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3、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处处相等;

  4、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解题思路

  (1)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

  (2)分析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的受力,判断是否遵受机械能守恒定律;

  (3)恰当选择参考*面,表示出初、末状态的机械能;

  (4)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立方程、求解;

  物理高二知识点总结 5

  一、电源和电流

  1、电流产生的条件:

  (1)导体内有大量自由电荷(金属导体——自由电子;电解质溶液——正负离子;导电气体——正负离子和电子)

  (2)导体两端存在电势差(电压)

  (3)导体中存在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势差。

  2电流的方向

  电流可以由正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也可以是负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也可以是由正负电荷同时定向移动形成。*惯上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说明:

  (1)负电荷沿某一方向运动和等量的正电荷沿相反方向运动产生的效果相同。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反。

  (2)电流有方向但电流强度不是矢量。

  (3)方向不随时间而改变的电流叫直流;方向和强度都不随时间改变的电流叫做恒定电流。通常所说的直流常常指的是恒定电流。

  二、电动势

  1、电源

  (1)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的装置。

  (2)非静电力在电源中所起的作用:是把正电荷由负极搬运到正极,同时在该过程中非静电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

  【注意】在不同的电源中,是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2、电动势

  (1)定义:在电源内部,非静电力所做的功W与被移送的电荷q的比值叫电源的电动势。

  (2)定义式:E=W/q

  (3)物理意义:表示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非静电力做功)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电动势越大,电路中每通过1C电量时,电源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数值就越多。

  【注意】:①电动势的大小由电源中非静电力的特性(电源本身)决定,跟电源的体积、外电路无关。

  ②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电源两极间的电压。

  ③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1C电量的正电荷在电源内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所做的功。

  3、电源(池)的几个重要参数

  ①电动势:它取决于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及电解液的化学性质,与电池的大小无关。

  ②内阻(r):电源内部的电阻。

  ③容量:电池放电时能输出的总电荷量。其单位是:A·h,mA·h。

  【注意】:对同一种电池来说,体积越大,容量越大,内阻越小。


物理高二知识点总结范本五份扩展阅读


物理高二知识点总结范本五份(扩展1)

——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菁华6篇)

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1

  一、三种产生电荷的方式:

  1、摩擦起电:

  (1)正点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3)实质:电子从一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2、接触起电:

  (1)实质:电荷从一物体移到另一物体;(2)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电荷*分;(3)、电荷的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相互接触,电荷相合抵消而对外不显电性,这种现象叫电荷的中和;

  3、感应起电:把电荷移*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

  (1)电荷的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实质:使导体的电荷从一部分移到另一部分;(3)感应起电时,导体离电荷*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端带同种电荷;4、电荷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

  二、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生,亦不能被消失,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三、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叫元电荷,用e表示。

  1、e=1.6×10-19c;2、一个质子所带电荷亦等于元电荷;3、任何带电物体所带电荷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四、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所带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电荷间的这种力叫库仑力,

  1、计算公式:F=kQ1Q2/r2(k=9.0×109N.m2/kg2)2、库仑定律只适用于点电荷(电荷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3、库仑力不是万有引力;

  五、电场:电场是使点电荷之间产生静电力的一种物质。

  1、只要有电荷存在,在电荷周围就一定存在电场;

  2、电场的基本性质: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静止、运动)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电场力;

  3、电场、磁场、重力场都是一种物质

  六、电场强度: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该点的电场强度;

  1、定义式:E=F/q;E是电场强度;F是电场力;q是试探电荷;

  2、电场强度是矢量,电场中某一点的场强方向就是放在该点的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负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反)

  3、该公式适用于一切电场;

  4、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E=kQ/r2

  七、电场的叠加:在空间若有几个点电荷同时存在,则空间某点的电场强度,为这几个点电荷在该点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解题方法:分别作出表示这几个点电荷在该点场强的有向线段,用*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场强;

  八、电场线:电场线是人们为了形象的描述电场特性而人为假设的线。

  1、电场线不是客观存在的线;

  2、电场线的形状: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于负电荷;G:用锯木屑观测电场线.(1)只有一个正电荷: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于无穷远;(2)只有一个负电荷:起于无穷远,终于负电荷;(3)既有正电荷又有负电荷:起于正电荷终于负电荷;

  3、电场线的作用:①表示电场的强弱:电场线密则电场强(电场强度大);电场线疏则电场弱电场强度小);②表示电场强度的方向: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场强方向;

  4、电场线的特点:①电场线不是封闭曲线;②同一电场中的电场线不向交;

  九、匀强电场:电场强度的大小、方向处处相同的电场;匀强电场的电场线*行、且分布均匀;1、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一簇等间距的*行线;2、*行板电容器间的电是匀强电场;

  十、电势差:电荷在电场中由一点移到另一点时,电场力所作的功WAB与电荷量q的比值叫电势差,又名电压。

  1、定义式:UAB=WAB/q;2、电场力作的功与路径无关;3、电势差又命电压,国际单位是伏特;(西安杨舟教育-西安的课外辅导机构)

  十一、电场中某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到参考点(零势点)时电场力作的功;

  1、电势具有相对性,和零势面的选择有关;

  2、电势是标量,单位是伏特V;

  3、电势差和电势间的关系:UAB=φA-φB;

  4、电势沿电场线的方向降低;

  5、相同电荷在同一等势面的任意位置,电势能相同;原因:电荷从一点移到另一点时,电场力不作功,所以电势能不变;

  6、电场线总是由电势高的地方指向电势低的地方;

  7、等势面的画法:相临等势面间的距离相等;

  十二、电场强度和电势差间的关系:在匀强电场中,沿场强方向的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场强与这两点的距离的乘积。

  1、数学表达式:U=Ed;2、该公式的使适用条件是,仅仅适用于匀强电场;3、d是两等势面间的垂直距离;

  十三、电容器:储存电荷(电场能)的装置。

  1、结构:由两个彼此绝缘的金属导体组成;2、最常见的电容器:*行板电容器;

  十四、电容: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与两电容器量极板间电势差U的比值;用“C”来表示。

  1、定义式:C=Q/U;

  2、电容是表示电容器储存电荷本领强弱的物理量;

  3、国际单位:法拉简称:法,用F表示

  4、电容器的电容是电容器的属性,与Q、U无关;

  十五、*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C=εs/4πkd;(其中d为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又称板间距;k是静电力常数,k=9.0×109N.m2/c2;ε是电介质的介电常数,空气的介电常数最小;s表示两极板间的正对面积;)

  1、电容器的两极板与电源相连时,两板间的电势差不变,等于电源的电压;

  2、当电容器未与电路相连通时电容器两板所带电荷量不变;

  十六、带电粒子的加速:

  1、条件:带电粒子运动方向和场强方向垂直,忽略重力;

  2、原理:动能定理:电场力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变化:W=Uq=1/2mvt2-1/2mv02;

  3、推论:当初速度为零时,Uq=1/2mvt2;

  4、使带电粒子速度变大的电场又名加速电场;

  恒定电流

  一、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行成电流。

  1、产生电流的条件:(1)自由电荷;(2)电场;

  2、电流是标量,但有方向:我们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是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的内部,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

  3、电流的大小: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电流I表示;

  (1)数学表达式:I=Q/t;(2)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A;(3)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uA;(4)1A=103mA=106uA

  二、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

  1、定义式:I=U/R;2、推论:R=U/I;3、电阻的国际单位时欧姆,用Ω表示;1kΩ=103Ω,1MΩ=106Ω;4、伏安特性曲线:

  三、闭合电路:由电源、导线、用电器、电键组成;

  1、电动势: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用E表示;

  2、外电路:电源外部的电路叫外电路;外电路的电阻叫外电阻;用R表示;其两端电压叫外电压;

  3、内电路:电源内部的电路叫内电阻,内点路的电阻叫内电阻;用r表示;其两端电压叫内电压;如:发电机的线圈、干电池内的溶液是内电路,其电阻是内电阻;

  4、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内、外电压之和;E=U内U外;U外=RI;E=(Rr)I

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2

  一、电路的组成:

  1、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各部分元件的作用:

  (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

  (2)用电器:工作的设备;

  (3)开关:控制用电器或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

  (4)导线:连接作用,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

  二、电路的状态:通路、开路、短路

  1、定义:

  (1)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

  (2)开路:断开的电路;

  (3)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

  2、正确理解通路、开路和短路

  三、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四、电路图(统一符号、横*竖直、简洁美观)

  五、电工材料:导体、绝缘体

  1、导体

  (1)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2)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2、绝缘体

  (1)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2)原因:缺少自由移动的电荷

  六、电流的形成

  1、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

  2、形成电流的电荷有:正电荷、负电荷。酸碱盐的水溶液中是正负离子,金属导体中是自由电子。

  七、电流的方向

  1、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2、电流的方向跟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3、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八、电流的效应:热效应、化学效应、磁效应

  九、电流的大小:I=Q/t

  十、电流的测量

  1、单位及其换算:主单位安(A),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μA)

  2、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1)电流表;(2)量程;(3)读数方法(4)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十一、电流的规律:(1)串联电路:I=I1+I2;(2)并联电路:I=I1+I2

  【方法提示】

  1、电流表的使用可总结为(一查两确认,两要两不要)

  (1)一查: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

  (2)两确认:①确认所选量程。②确认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表示的电流值。两要:一要让电流表串联在被测电路中;二要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两不要:一不要让电流超过所选量程,二不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接在电源上。

  在事先不知道电流的大小时,可以用试触法选择合适的量程。

  2、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求解有关问题的电路

  (1)分析电路结构,识别各电路元件间的串联或并联;

  (2)判断电流表测量的是哪段电路中的电流;

  (3)根据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按照题目给定的条件,求出待求的电流。

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3

  一、磁场:

  1、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对方入其中的磁极、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

  2、磁铁、电流都能能产生磁场;

  3、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

  4、磁场的方向:磁场中小磁针北极的指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二、磁感线:在磁场中画一条有向的曲线,在这些曲线中每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1、磁感线是人们为了描述磁场而人为假设的线;

  2、磁铁的磁感线,在外部从北极到南极,内部从南极到北极;

  3、磁感线是封闭曲线;

  三、安培定则:

  1、通电直导线的磁感线:用右手握住通电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所指方向跟电流方向一致,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

  2、环形电流的磁感线:让右手弯曲的四指和环形电流方向一致,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环形导线中心轴上磁感线的方向;

  3、通电螺旋管的磁场:用右手握住螺旋管,让弯曲的四指方向和电流方向一致,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旋管内部磁感线的方向;

  四、地磁场:地球本身产生的磁场;从地磁北极(地理南极)到地磁南极(地理北极);

  五、磁感应强度:磁感应强度是描述磁场强弱的物理量。

  1、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导线,所受的安培力F跟电流I和导线长度L的乘积的比值,叫磁感应强度。B=F/IL

  2、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放在该点的小磁针北极的指向)

  3、磁感应强度的国际单位:特斯拉T,1T=1N/A。m

  六、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1、大小:在匀强磁场中,当通电导线与磁场垂直时,电流所受安培力F等于磁感应强度B、电流I和导线长度L三者的乘积。

  2、定义式F=BIL(适用于匀强电场、导线很短时)

  3、安培力的方向:左手定则:伸开左手,使大拇指根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跟手掌在同一个*面内,把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并使伸开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七、磁铁和电流都可产生磁场;

  八、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九、电流和电流之间亦有力的作用;

  (1)同向电流产生引力;

  (2)异向电流产生斥力;

  十、分子电流假说:所有磁场都是由电流产生的;

  十一、磁性材料:能够被强烈磁化的物质叫磁性材料:

  (1)软磁材料:磁化后容易去磁的材料;例:软铁;硅钢;应用:制造电磁铁、变压器、

  (2)硬磁材料:磁化后不容易去磁的材料;例:碳钢、钨钢、制造:永久磁铁;

  十二、洛伦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叫做洛伦兹力

  1、洛仑兹力的方向由左手定则判断:伸开左手让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共面且垂直,把左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四指为正电荷运动方向(与负电荷运动方向相反)大拇指所指方向就是洛仑兹力的方向;

  (1)洛仑兹力F一定和B、V决定的*面垂直。

  (2)洛仑兹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而不改变其大小

  (3)洛伦兹力永远不做功。

  2、洛伦兹力的大小

  (1)当v*行于B时:F=0

  (2)当v垂直于B时:F=qvB

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4

  一、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用N表示;

  2、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

  4、力按照性质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等等;

  (1)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A)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垂直于水*面向下)

  (C)测量重力的仪器是弹簧秤;

  (D)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只有具有规则几何外形、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才是其几何中心;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为了恢复形变而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A)产生弹力的条件:二物体接触、且有形变;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弹力;

  (B)弹力包括:支持力、压力、推力、拉力等等;

  (C)支持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压的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的收缩方向;

  (D)在弹性限度内弹力跟形变量成正比;F=Kx

  (3)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受到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A)产生磨擦力的条件:物体接触、表面粗糙、有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二物间就一定有弹力;

  (B)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滑=μFN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D)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

  (4)合力、分力: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

  (A)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B)合力与分力之间遵守*行四边形定则:用两条表示力的线段为临边作*行四边形,则这两边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二力的合力;

  (C)合力大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和;

  (D)分解力时,通常把力按其作用效果进行分解;或把力沿物体运动(或运动趋势)方向、及其垂直方向进行分解;(力的正交分解法);

  二、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冲量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力量如:时间、速率、功、功率、路程、电流、磁通量、能量

  三、物体处于*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零;

  1、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处于*衡状态者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

  2、在N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衡状态,则任意第N个力与(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3、处于*衡状态的物体在任意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合力为零;

  第2章直线运动

  一、机械运动:一物体相对其它物体的位置变化,叫机械运动;

  1、参考系:为研究物体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又名参照物(参照物不一定静止);

  2、质点:只考虑物体的质量、不考虑其大小、形状的物体;

  (1)质点是一理想化模型;

  (2)把物体视为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形状、大小相对所研究对象小的可忽略不计时;

  如: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火车从北京到上海;

  3、时刻、时间间隔: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是一点、时间间隔是一线段;

  如:5点正、9点、7点30是时刻,45分钟、3小时是时间间隔;

  4、位移:从起点到终点的有相线段,位移是矢量,用有相线段表示;路程:描述质点运动轨迹的曲线;

  (1)位移为零、路程不一定为零;路程为零,位移一定为零;

  (2)只有当质点作单向直线运动时,质点的位移才等于路程;

  (3)位移的国际单位是米,用m表示

  5、位移时间图象:建立一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

  (1)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与横轴*行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

  (3)位移图像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表示速度;夹角越大,速度越大;

  6、速度是表示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较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段时间的速度叫*均速度;

  (2)速率只表示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7、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1)加速度的定义式:a=vt-v0/t

  (2)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速度大小无关;

  (3)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为零;

  (4)速度改变等于末速减初速。加速度等于速度改变与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大小与速度改变量的大小无关;

  (5)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变化方向相同;

  (6)加速度的国际单位是m/s2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时间的关系:vt=v0+at

  注:一般我们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物体作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物体作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

  (1)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均;

  (2)作匀变速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均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均;

  2、位移: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和时间的关系:s=v0t+1/2at

  注意:当物体作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当物体作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

  3、推论:2as=vt2-v02

  4、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两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等于定植;s2-s1=aT2

  5、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前1秒,前2秒,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时间的*方比;第1秒、第2秒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奇数比。

  三、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高处静止下落的物体所作的运动;

  1、位移公式:h=1/2gt2

  2、速度公式:vt=gt

  3、推论:2gh=vt2

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5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三此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R串=R1+R2+R3+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I总=I1=I2=I3I并=I1+I2+I3+

  电压关系U总=U1+U2+U3+U总=U1=U2=U3

  功率分配P总=P1+P2+P3+P总=P1+P2+P3+

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6

  万有引力是由于物体具有质量而在物体之间产生的一种相互作用。它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就越大;物体之间的距离越远,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就越小。

  两个可看作质点的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F=GmM/r^2,即万有引力等于引力常量乘以两物体质量的乘积除以它们距离的*方。其中G代表引力常量,其值约为6.67×10的负11次方单位N·m2/kg2。为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得。

  万有引力的推导:若将行星的轨道*似的看成圆形,从开普勒第二定律可得行星运动的角速度是一定的,即:ω=2π/T(周期)。如果行星的质量是m,离太阳的距离是r,周期是T,那么由运动方程式可得,行星受到的力的作用大小为mrω^2=mr(4π^2)/T^2。另外,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r^3/T^2=常数k',那么沿太阳方向的力为mr(4π^2)/T^2=mk'(4π^2)/r^2。由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可知,太阳也受到以上相同大小的力。从太阳的角度看,(太阳的质量M)(k'')(4π^2)/r^2是太阳受到沿行星方向的力。因为是相同大小的力,由这两个式子比较可知,k'包含了太阳的质量M,k''包含了行星的质量m。由此可知,这两个力与两个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它称为万有引力。

  如果引入一个新的常数(称万有引力常数),再考虑太阳和行星的质量,以及先前得出的4·π2,那么可以表示为万有引力=GmM/r^2。两个通常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极其微小,我们察觉不到它,可以不予考虑。比如,两个质量都是60千克的人,相距0.5米,他们之间的万有引力还不足百万分之一牛顿,而一只蚂蚁拖动细草梗的力竟是这个引力的1000倍!但是,天体系统中,由于天体的质量很大,万有引力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天体中质量还算很小的地球,对其他的物体的万有引力已经具有巨大的影响,它把人类、大气和所有地面物体束缚在地球上,它使月球和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旋转而不离去。

  重力,就是由于地面附*的物体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而产生的。任意两个物体或两个粒子间的与其质量乘积相关的吸引力。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力。简称引力,有时也称重力。在粒子物理学中则称引力相互作用和强力、弱力、电磁力合称4种基本相互作用。引力是其中最弱的一种,两个质子间的万有引力只有它们间的电磁力的1/1035,质子受地球的引力也只有它在一个不强的电场1000伏/米的电磁力的1/1010。因此研究粒子间的作用或粒子在电子显微镜和加速器中运动时,都不考虑万有引力的作用。一般物体之间的引力也是很小的,例如两个直径为1米的铁球,紧靠在一起时,引力也只有1.14×10^(-3)牛顿,相当于0.03克的一小滴水的重量。但地球的质量很大,这两个铁球分别受到4×104牛顿的地球引力。所以研究物体在地球引力场中的运动时,通常都不考虑周围其他物体的引力。天体如太阳和地球的质量都很大,乘积就更大,巨大的引力就能使庞然大物绕太阳转动。引力就成了支配天体运动的的一种力。恒星的形成,在高温状态下不弥散反而逐渐收缩,最后坍缩为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也都是由于引力的作用,因此引力也是促使天体演化的重要因素。


物理高二知识点总结范本五份(扩展2)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总结优选【5】份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1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

  一、曲线运动:质点的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1、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是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质点作曲线运动的条件: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其运动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且轨迹向其受力方向偏折。

  3、曲线运动的特点:

  4、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5、曲线运动的加速度(合外力)与其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6、力的作用:

  (1)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时,力改变速度的大小;

  (2)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时,力改变速度的方向;

  (3)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既不垂直,又不*行时,力既搞变速度的大小又改变速度的方向;

  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1、判断和运动的方法:物体实际所作的运动是合运动

  2、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等时性:合运动与各分运动所用时间始终相等;

  3、合位移和分位移,合速度和分速度,和加速度与分加速度均遵守*行四边形定则;

  三、*抛运动:被水*抛出的物体在在重力作用下所作的运动叫*抛运动;

  1、*抛运动的实质:物体在水*方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作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2、水*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具有等时性;

  3、求解方法:分别研究水*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二分运动,在用*行四边形定则求和运动;

  四、匀速圆周运动: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的大小等于弧长除以时间:v=s/t,线速度方向就是该点的切线方向;

  2、角速度的大小等于质点转过的角度除以所用时间:ω=Φ/t

  3、角速度、线速度、周期、频率间的关系:

  (1)v=2πr/T;(2)ω=2π/T;(3)V=ωr;(4)、f=1/T;

  4、向心力:

  (1)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沿半径指向圆心的力,这个力叫向心力。

  (2)方向:总是指向圆心,与速度方向垂直。

  (3)特点:①只改变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②是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

  (4)计算公式:F向=mv2/r=mω2r

  5、向心加速度:a向= v/r=ωr

  五、开普勒的三大定律:

  1、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说明:在中学间段,若无特殊说明,一般都把行星的运动轨迹认为是圆;

  2、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同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3、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公式:R3/T2=K;

  说明:(1)R表示轨道的半长轴,T表示公转周期,K是常数,其大小之与太阳有关;

  (2)当把行星的轨迹视为圆时,R表示愿的半径;

  (3)该公式亦适用与其它天体,如绕地球运动的卫星;

  六、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1、计算公式:F=GMm/r2

  2、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思路:

  (1)应用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应用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周期公式;

  (2)应用在地球表面的物体万有引力等于重力;

  (3)如果要求密度,则用m=ρV,V=4πR3/3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2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6、电场力:F=qE{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

  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

  9、电势能:EA=qφA{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

  10、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13、*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ω:介电常数)

  常见电容器〔见第二册P111〕

  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2,Vt=(2qU/m)1/2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

  类*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行极板中:E=U/d)

  抛运动*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

  注:

  (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分;

  (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

  (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见图[第二册P98];

  (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电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

  (5)处于静电*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

  (6)电容单位换算:1F=106μF=1012PF;

  (7)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1eV=1、60×10—19J;

  (8)其它相关内容:静电屏蔽〔见第二册P101〕/示波管、示波器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114〕等势面〔见第二册P105〕。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3

  一、磁场:

  1、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对方入其中的磁极、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

  2、磁铁、电流都能能产生磁场;

  3、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

  4、磁场的方向:磁场中小磁针北极的指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二、磁感线:在磁场中画一条有向的曲线,在这些曲线中每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1、磁感线是人们为了描述磁场而人为假设的线;

  2、磁铁的磁感线,在外部从北极到南极,内部从南极到北极;

  3、磁感线是封闭曲线;

  三、安培定则:

  1、通电直导线的磁感线:用右手握住通电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所指方向跟电流方向一致,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

  2、环形电流的磁感线:让右手弯曲的四指和环形电流方向一致,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环形导线中心轴上磁感线的方向;

  3、通电螺旋管的磁场:用右手握住螺旋管,让弯曲的四指方向和电流方向一致,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旋管内部磁感线的方向;

  四、地磁场:地球本身产生的磁场;从地磁北极(地理南极)到地磁南极(地理北极);

  五、磁感应强度:磁感应强度是描述磁场强弱的物理量。

  1、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导线,所受的安培力F跟电流I和导线长度L的乘积的比值,叫磁感应强度。B=F/IL

  2、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放在该点的小磁针北极的指向)

  3、磁感应强度的国际单位:特斯拉T,1T=1N/A。m

  六、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1、大小:在匀强磁场中,当通电导线与磁场垂直时,电流所受安培力F等于磁感应强度B、电流I和导线长度L三者的乘积。

  2、定义式F=BIL(适用于匀强电场、导线很短时)

  3、安培力的'方向:左手定则:伸开左手,使大拇指根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跟手掌在同一个*面内,把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并使伸开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七、磁铁和电流都可产生磁场;

  八、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九、电流和电流之间亦有力的作用;

  (1)同向电流产生引力;

  (2)异向电流产生斥力;

  十、分子电流假说:所有磁场都是由电流产生的;

  十一、磁性材料:能够被强烈磁化的物质叫磁性材料:

  (1)软磁材料:磁化后容易去磁的材料;例:软铁;硅钢;应用:制造电磁铁、变压器、

  (2)硬磁材料:磁化后不容易去磁的材料;例:碳钢、钨钢、制造:永久磁铁;

  十二、洛伦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叫做洛伦兹力

  1、洛仑兹力的方向由左手定则判断:伸开左手让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共面且垂直,把左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四指为正电荷运动方向(与负电荷运动方向相反)大拇指所指方向就是洛仑兹力的方向;

  (1)洛仑兹力F一定和B、V决定的*面垂直。

  (2)洛仑兹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而不改变其大小

  (3)洛伦兹力永远不做功。

  2、洛伦兹力的大小

  (1)当v*行于B时:F=0

  (2)当v垂直于B时:F=qvB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4

  力

  一、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用N表示;

  2、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

  4、力按照性质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等等;

  (1)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A)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垂直于水*面向下)

  (C)测量重力的仪器是弹簧秤;

  (D)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只有具有规则几何外形、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才是其几何中心;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为了恢复形变而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A)产生弹力的条件:二物体接触、且有形变;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弹力;

  (B)弹力包括:支持力、压力、推力、拉力等等;

  (C)支持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压的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的收缩方向;

  (D)在弹性限度内弹力跟形变量成正比;F=Kx

  (3)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受到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A)产生磨擦力的条件:物体接触、表面粗糙、有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二物间就一定有弹力;

  (B)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滑=μFN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D)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

  (4)合力、分力: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

  (A)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B)合力与分力之间遵守*行四边形定则:用两条表示力的线段为临边作*行四边形,则这两边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二力的合力;

  (C)合力大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和;

  (D)分解力时,通常把力按其作用效果进行分解;或把力沿物体运动(或运动趋势)方向、及其垂直方向进行分解;(力的正交分解法);

  二、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冲量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力量如:时间、速率、功、功率、路程、电流、磁通量、能量

  三、物体处于*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零;

  1、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处于*衡状态者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

  2、在N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衡状态,则任意第N个力与(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3、处于*衡状态的物体在任意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合力为零;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5

  (一)曲线运动的条件:合外力与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二)曲线运动的研究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法则)

  (三)曲线运动的分类:合力的性质(匀变速:*抛运动、非匀变速曲线:匀速圆周运动)

  (四)匀速圆周运动

  1、受力分析,所受合力的特点:向心力大小、方向

  2、向心加速度、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文字、定义式)

  3、向心力的公式(多角度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转)

  (五)*抛运动

  1、受力分析,只受重力

  2、速度,水*、竖直方向分速度的表达式;位移,水*、竖直方向位移的表达式

  3、速度与水*方向的夹角、位移与水*方向的夹角


物理高二知识点总结范本五份(扩展3)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归纳范文五份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归纳 1

  一、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的条件: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其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曲线运动的特点:在曲线运动中,运动质点在某一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这是因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不断变化的。做曲线运动的质点,其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不为零,一定具有加速度。

  (3)曲线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和速度方向不在一直线上,且一定指向曲线的凹侧。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深刻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物体的实际运动往往是由几个独立的分运动合成的,由已知的分运动求跟它们等效的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由已知的合运动求跟它等效的分运动叫做运动的分解。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基本关系:

  1、分运动的独立性;

  2、运动的等效性(合运动和分运动是等效替代关系,不能并存);

  3、运动的等时性;

  4、运动的矢量性(加速度、速度、位移都是矢量,其合成和分解遵循*行四边形定则。)

  (2)互成角度的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的判断

  合运动的情况取决于两分运动的速度的合速度与两分运动的加速度的合加速度,两者是否在同一直线上,在同一直线上作直线运动,不在同一直线上将作曲线运动。

  ①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速直线运动。

  ②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是曲线运动。

  ③两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④两个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当两个分运动的初速度的合速度的方向与这两个分运动的合加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合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否则是曲线运动。

  2、怎样确定合运动和分运动

  ①合运动一定是物体的实际运动

  ②如果选择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则参照物的运动和物体相对参照物的运动是分运动,物体相对地面的运动是合运动。

  ③进行运动的分解时,在遵循*行四边形定则的前提下,类似力的分解,要按照实际效果进行分解。

  3、绳端速度的分解

  此类有绳索的问题,对速度分解通常有两个原则①按效果正交分解物体运动的实际速度②沿绳方向一个分量,另一个分量垂直于绳。(效果:沿绳方向的收缩速度,垂直于绳方向的转动速度)

  4、小船渡河问题

  (1)L、Vc一定时,t随sinθ增大而减小;当θ=900时,sinθ=1,所以,当船头与河岸垂直时,渡河时间最短,

  (2)渡河的最小位移即河的宽度。为了使渡河位移等于L,必须使船的合速度V的方向与河岸垂直。这是船头应指向河的上游,并与河岸成一定的角度θ。根据三角函数关系有:Vccosθ─Vs=0.

  所以θ=arccosVs/Vc,因为0≤cosθ≤1,所以只有在Vc>Vs时,船才有可能垂直于河岸横渡。

  (3)如果水流速度大于船上在静水中的航行速度,则不论船的航向如何,总是被水冲向下游。怎样才能使漂下的距离最短呢?设船头Vc与河岸成θ角,合速度V与河岸成α角。可以看出:α角越大,船漂下的距离x越短,那么,在什么条件下α角呢?以Vs的矢尖为圆心,以Vc为半径画圆,当V与圆相切时,α角,根据cosθ=Vc/Vs,船头与河岸的夹角应为:θ=arccosVc/Vs.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归纳 2

  物体与质点

  1、质点: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而言影响不大或没有影响时,为研究问题方便,可忽略其大小和形状,把物体看做一个有质量的点,这个点叫做质点。

  2、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

  条件:

  ①研究的物体上个点的运动情况完全一致。

  ②物体的线度必须远远的大于它通过的距离。

  (1)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物体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就可以把物体当作质点

  (2)*动的物体可以视为质点

  *动的物体上各个点的运动情况都完全相同的物体,这样,物体上任一点的运动情况与整个物体的运动情况相同,可用一个质点来代替整个物体。

  小贴士:质点没有大小和形状因为它仅仅是一个点,但是质点一定有质量,因为它代表了一个物体,是一个实际物体的理想化的模型。质点的质量就是它所代表的物体的质量。

  参考系

  1、参考系的定义:描述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另外的物体。

  2、对参考系的理解:

  (1)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参考系而言的,例如,肩并肩一起走的两个人,彼此就是相对静止的,而相对于路边的建筑物,他们却是运动的。

  (2)同一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结果可能不同。例如司机开着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以车为参考系,司机是静止的,以路面为参考系,司机是运动的。

  (3)比较物体的运动,应该选择同一参考系。

  (4)参考系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

  小贴士:只有选择了参考系,说某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物体怎样运动才变得有意义参考系的选择是研究运动的前提是一项基本技能。

  坐标系

  1、坐标系物理意义: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从而,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

  2、坐标系分类:

  (1)一维坐标系(直线坐标系):适用于描述质点做直线运动,研究沿一条直线运动的物体时,要沿着运动直线建立直线坐标系,即以物体运动所沿的直线为x轴,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例如,汽车在*直公路上行驶,其位置可用离车站(坐标原点)的距离(坐标)来确定。

  (2)二维坐标系(*面直角坐标系)适用于质点在*面内做曲线运动。例如,运动员推铅球以铅球离手时的位置为坐标原点,沿铅球初速方向建立x轴,竖直向下建立y轴,铅球的坐标为铅球离开手后的水*距离和竖直距离。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归纳 3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法则,很少用):把一个已知力作为*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那么与已知力共点的*行四边形的两条邻边就表示已知力的两个分力。然而,如果没有其他限制,对于同一条对角线,可以作出无数个不同的*行四边形。

  为此,在分解某个力时,常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①按照力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分解——先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确定分力的方向,再根据*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分力的大小。

  ②根据“正交分解法”进行分解——先合理选定直角坐标系,再将已知力投影到坐标轴上求出它的两个分量。

  关于第②种分解方法,我们将在这里重点讲一下按实际效果分解力的几类典型问题:放在水*面上的物体所受斜向上拉力的分解将物体放在弹簧台秤上,注意弹簧台秤的示数,然后作用一个水*拉力,再使拉力的方向从水*方向缓慢地向上偏转,台秤示数逐渐变小,说明拉力除有水*向前拉物体的效果外,还有竖直向上提物体的效果。

  所以,可将斜向上的拉力沿水*向前和竖直向上两个方向分解。斜面上物体重力的分解所示,在斜面上铺上一层海绵,放上一个圆柱形重物,可以观察到重物下滚的同时,还能使海绵形变有压力作用,从而说明为什么将重力分解成F1和F2这样两个分力。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归纳 4

  第1章力

  一、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用N表示;

  2、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

  4、力按照性质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等等;

  (1)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A)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垂直于水*面向下)

  (C)测量重力的仪器是弹簧秤;

  (D)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只有具有规则几何外形、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才是其几何中心;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为了恢复形变而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A)产生弹力的条件:二物体接触、且有形变;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弹力;

  (B)弹力包括:支持力、压力、推力、拉力等等;

  (C)支持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压的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的收缩方向;

  (D)在弹性限度内弹力跟形变量成正比;F=Kx

  (3)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受到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A)产生磨擦力的条件:物体接触、表面粗糙、有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二物间就一定有弹力;

  (B)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滑=μFN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D)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

  (4)合力、分力: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

  (A)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B)合力与分力之间遵守*行四边形定则:用两条表示力的线段为临边作*行四边形,则这两边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二力的合力;

  (C)合力大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和;

  (D)分解力时,通常把力按其作用效果进行分解;或把力沿物体运动(或运动趋势)方向、及其垂直方向进行分解;(力的正交分解法);

  二、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冲量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力量如:时间、速率、功、功率、路程、电流、磁通量、能量

  三、物体处于*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零;

  1、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处于*衡状态者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

  2、在N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衡状态,则任意第N个力与(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3、处于*衡状态的物体在任意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合力为零;

  第2章直线运动

  一、机械运动:一物体相对其它物体的位置变化,叫机械运动;

  1、参考系:为研究物体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又名参照物(参照物不一定静止);

  2、质点:只考虑物体的质量、不考虑其大小、形状的物体;

  (1)质点是一理想化模型;

  (2)把物体视为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形状、大小相对所研究对象小的可忽略不计时;

  如: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火车从北京到上海;

  3、时刻、时间间隔: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是一点、时间间隔是一线段;

  如:5点正、9点、7点30是时刻,45分钟、3小时是时间间隔;

  4、位移:从起点到终点的有相线段,位移是矢量,用有相线段表示;路程:描述质点运动轨迹的曲线;

  (1)位移为零、路程不一定为零;路程为零,位移一定为零;

  (2)只有当质点作单向直线运动时,质点的位移才等于路程;

  (3)位移的国际单位是米,用m表示

  5、位移时间图象:建立一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

  (1)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与横轴*行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

  (3)位移图像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表示速度;夹角越大,速度越大;

  6、速度是表示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较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段时间的速度叫*均速度;

  (2)速率只表示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7、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1)加速度的定义式:a=vt-v0/t

  (2)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速度大小无关;

  (3)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为零;

  (4)速度改变等于末速减初速。加速度等于速度改变与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大小与速度改变量的大小无关;

  (5)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变化方向相同;

  (6)加速度的国际单位是m/s2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时间的关系:vt=v0+at

  注:一般我们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物体作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物体作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

  (1)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均;

  (2)作匀变速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均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均;

  2、位移: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和时间的关系:s=v0t+1/2at

  注意:当物体作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当物体作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

  3、推论:2as=vt2-v02

  4、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两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等于定植;s2-s1=aT2

  5、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前1秒,前2秒,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时间的*方比;第1秒、第2秒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奇数比。

  三、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高处静止下落的物体所作的运动;

  1、位移公式:h=1/2gt2

  2、速度公式:vt=gt

  3、推论:2gh=vt2

  第3章牛顿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做状态为止。

  1、只有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才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力是该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速度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4、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二、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唯一决定;

  3、惯性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难易的物理量;

  三、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1、数学表达式:a=F合/m;

  2、加速度随力的产生而产生、变化而变化、消失而消失;

  3、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一致时,物体加速;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减速。

  4、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1N;

  四、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总是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衡力的根本区别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第4章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定律

  一、曲线运动:质点的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1、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是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质点作曲线运动的条件: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其运动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且轨迹向其受力方向偏折。

  3、曲线运动的特点:

  4、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5、曲线运动的加速度(合外力)与其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6、力的作用:

  (1)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时,力改变速度的大小;

  (2)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时,力改变速度的方向;

  (3)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既不垂直,又不*行时,力既搞变速度的大小又改变速度的方向;

  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1、判断和运动的方法:物体实际所作的运动是合运动

  2、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等时性:合运动与各分运动所用时间始终相等;

  3、合位移和分位移,合速度和分速度,和加速度与分加速度均遵守*行四边形定则;

  三、*抛运动:被水*抛出的物体在在重力作用下所作的运动叫*抛运动;

  1、*抛运动的实质:物体在水*方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作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2、水*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具有等时性;

  3、求解方法:分别研究水*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二分运动,在用*行四边形定则求和运动;

  四、匀速圆周运动: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的大小等于弧长除以时间:v=s/t,线速度方向就是该点的切线方向;

  2、角速度的大小等于质点转过的角度除以所用时间:ω=Φ/t

  3、角速度、线速度、周期、频率间的关系:

  (1)v=2πr/T; (2) ω=2π/T; (3)V=ωr; (4)、f=1/T;

  4、向心力:

  (1)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沿半径指向圆心的力,这个力叫向心力。

  (2)方向:总是指向圆心,与速度方向垂直。

  (3)特点:①只改变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②是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

  (4)计算公式:F向=mv2/r=mω2r

  5、向心加速度:a向= v/r=ωr

  五、开普勒的三大定律:

  1、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说明:在中学间段,若无特殊说明,一般都把行星的运动轨迹认为是圆;

  2、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同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3、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公式:R3/T2=K;

  说明:(1)R表示轨道的半长轴,T表示公转周期,K是常数,其大小之与太阳有关;

  (2)当把行星的轨迹视为圆时,R表示愿的半径;

  (3)该公式亦适用与其它天体,如绕地球运动的卫星;

  六、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1、计算公式:F=GMm/r2

  2、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思路:

  (1)应用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应用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周期公式;

  (2)应用在地球表面的物体万有引力等于重力;

  (3)如果要求密度,则用m=ρV,V=4πR3/3

  第5章机械能

  一、功: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的位移的乘积;

  1、计算公式:w=Fs;

  2、推论:w=Fscosθ, θ为力和位移间的夹角;

  3、功是标量,但有正、负之分,力和位移间的夹角为锐角时,力作正功,力与位移间的夹角是钝角时,力作负功;

  二、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1、求*均功率:P=W/t;

  2、求瞬时功率:p=Fv,当v是*均速度时,可求*均功率;

  3、功、功率是标量;

  三、功和能间的关系:功是能的转换量度;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换的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发生了转化;

  四、动能定理: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1、数学表达式:w合=mvt2/2-mv02/2

  2、适用范围:既可求恒力的功亦可求变力的功;

  3、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点:只考虑物体的初、末态,不管其中间的运动过程;

  4、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

  (1)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求出合外力及其做的功;

  (2)确定物体的初态和末态,表示出初、末态的动能;

  (3)应用动能定理建立方程、求解

  五、重力势能: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物体的重量和它的速度的乘积。

  1、重力势能用EP来表示;

  2、重力势能的数学表达式: EP=mgh;

  3、重力势能是标量,其国际单位是焦耳;

  4、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其大小和所选参考系有关;

  5、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间的关系

  (1)物体被举高,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

  (2)物体下落,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

  (3)重力做的功只与物体初、末为置的高度有关,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六、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弹簧的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3、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处处相等;

  4、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解题思路

  (1)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

  (2)分析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的受力,判断是否遵受机械能守恒定律;

  (3)恰当选择参考*面,表示出初、末状态的机械能;

  (4)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立方程、求解;

  第六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一、机械振动:物体在*衡位置附*所做的往复运动,叫机械振动。

  1、*衡位置:机械振动的中心位置;

  2、机械振动的位移:以*衡位置为起点振动物体所在位置为终点的有向线段;

  3、回复力:使振动物体回到*衡位置的力;

  (1)回复力的方向始终指向*衡位置;

  (2)回复力不是一重特殊性质的力,而是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

  4、机械振动的特点:

  (1)往复性;

  (2)周期性;

  二、简谐运动:物体所受回复力的大小与位移成正比,且方向始终指向*衡位置的运动;

  (1)回复力的大小与位移成正比;

  (2)回复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反;

  (3)计算公式:F=-Kx;

  如:音叉、摆钟、单摆、弹簧振子;

  三、全振动:振动物体如:从0出发,经A,再到O,再到A/,最后又回到0的周期性的过程叫全振动。

  例1:从A至o,从o至A/,是一次全振动吗?

  例2:振动物体从A/,出发,试说出它的一次全振动过程;

  四、振幅:振动物体离开*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1、振幅用A表示;

  2、最大回复力F大=KA;

  3、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的路程为4A;

  4、振幅是表示物体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振幅越大,振动越强,能量越大;

  五、周期:振动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

  1、T=t/n (t表示所用的总时间,n表示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2、振动物体从*衡位置到最远点,从最远点到*衡为置所用的时间相等,等于T/4;

  六、频率:振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1、f=n/t;

  2、f=1/T;

  3、固有频率:由物体自身性质决定的频率;

  七、简谐运动的图像:表示作简谐运动的物**移和时间关系的图像。

  1、若从*衡位置开始计时,其图像为正弦曲线;

  2、若从最远点开始计时,其图像为余弦曲线;

  3、简谐运动图像的作用:

  (1)确定简谐运动的周期、频率、振幅;

  (2)确定任一时刻振动物体的位移;

  (3)比较不同时刻振动物体的速度、动能、势能的大小:离*衡位置跃进动能越大、速度越大,势能越小;

  (4)判断某一时刻振动物体的运动方向:质点必然向相邻的后一时刻所在位置运动

  4、作受迫振动的物体的振动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与其固有频率无关;物体发生共振的条件:物体的固有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

  八、单摆:用一轻质细绳一端固定一小球,另一端固定在悬点的装置。

  1、当单摆的摆角很小(小于5度)时,所作的运动是简谐运动;

  2、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l/g)1/2

  3、单摆在摆动过程中的能量关系:在*衡位置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在最远点动能为零,重力势能最大;

  九、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就形成了机械波。

  1、产生机械波的条件:

  (1)有波源; (2)有介质;

  2、机械波的实质:机械波只是机械振动这种运动形式的传播,介质本身不会沿播的传播方向移动;

  3、波在传播时,各质点所作的运动形式:在波的传播过程中,各质点只在*衡位置两侧作往复运动,并不随波的前进而前移。

  4、波的作用:

  (1)传播能量; (2)传播信息;

  5、机械波的种类:

  (1)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播的传播方向垂直,这样的波叫横波。

  如:水波、绳波、人浪等等;

  (A)波峰:凸起的最高点叫波峰;

  (B)波谷:凹下的最低点叫波谷;

  (2)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行的波叫纵波;

  (A)疏部:质点分布最稀疏的部分叫疏部;

  (B)密部:质点分布最密集的部分叫密部;

  (C)声波是纵波;

  6、机械波的图像:建立一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各质点的位置,纵轴表示各质点偏离*衡位置的位移,联接各点(x,y)所成的曲线就是机械波的图像; 机械波的图像是正弦曲线;

  7、波长: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衡位置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

  (1)波长用 λ 表示;

  (2)两个相邻的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8、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频率(周期)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周期),这个频率就叫波动频率(周期);在一个周期内各质点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9、波速、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波速;

  (1)波速等于单位时间内波峰或波谷(密部或疏部)向前移动的距离;

  (2)波在介质中是匀速传波的(波速恒定不变);

  10、波长、波速、频率间的关系;V=λf

  11、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有关;

  12、在波形图中质点向相邻的前一质点所在位置运动;

  第7章分子动理论 能量守恒 气体

  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1、在物理上我们把所有够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统称分子;

  2、测量分子大小的方法:单分子油膜法:取一滴油滴,让其在水面上尽可能的散开,形成一层单分子油膜,则油滴的体积除以油膜的面积就是油分子的直径。d=vo/s

  3、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二、阿伏加德罗常数:1mol物质所含的分子数叫阿伏加德罗常数。

  1、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来表示: NA=6.02×1023;

  2、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宏观物质(摩尔体积、摩尔质量)和微观物质(分子质量、分子体积)的桥梁;

  (1)v0=vm/ NA

  (2)m0=M/ NA;

  (3)n=N× NA

  3、分子质量的数量级:10kg;

  三、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的作无规则运动;

  四、证明分子在不停的作无规则运动的实验:

  1、扩散现象: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1)其实质:是分子的运动;

  (2)温度越高扩散越快;二物质密度(浓度)相差越大,扩散越快;

  2、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细小微粒所作的无规则运动;

  (1)布朗运动的实质:布朗运动并不是分子的运动,而是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反应;

  (2)布朗运动的特点:微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

  (3)布朗运动是无规则的运动;

  (4)布朗运动发生的原因:微粒各方向所受分子的碰撞不均,使微粒各方向受力不等,从而使微粒无规则的运动;

  五、温度的微观物理意义:温度是分子*均动能的标志;

  六、热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热运动。

  七、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间隙。

  八、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衡位置:当分子间的引力等于斥力时,分子所处的位置;此时分子间的距离为r0;

  2、当分子间的距离r=r0 时,引力等于斥力,分子力为零;

  3、当r�r0时, 引力小于斥力,分子力表现为斥力;

  4、当r�r0分子间的距离时,引力大于斥力,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5、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始终同是存在;

  6、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加而减小,但引力减小的快;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斥力增大得快;

  九、内能:物体中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合叫内能;

  1、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分子动能)体积(分子势能)物质的量有关;

  3、理想状态下的气体的内能与其体积无关(分子势能始终未零)

  十、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1、做功;

  2、热传递;

  (1)传导; (2)对流;(3)辐射;

  十一、热力学第一定律:物体内能的变化量等于外界对物体做的功和物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之和;

  数学表达式:△U=Q+W;

  1、吸热,Q为正;放热Q为负;

  2、外界对物体做正功W为正,外界对物体做负功(物体对外界做正功)W为负; 十二、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亦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别的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和转移中,其总量不变;

  十三、热力学第二定律:

  1、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

  2、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

  3、本质:热理学第二定律揭示了有大量分子参与的宏观过程都有方向性;

  十四、热力学温度:以-273.15℃这个下限为起点的温度。

  1、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间的关系:T=t+273.15K

  2、温度的国际单位是开尔文K;

  3、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

  十五、分子动能:分子由于作物规则运动而具有的能。

  1、分子的*均动能:物体所有分子的动能的*均值。

  2、温度是分子*均动能的标志;

  3、分子动能由温度、物质的量共同决定

  十六、分子势能:分子间由于有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

  1、当r�r0时,r变大,斥力作正功,分子势能减小;

  2、当r�r0时,变大,引力作负功,分子势能增大;

  3、当距离r=r0 时,分子势能最小;

  4、物体的分子势能与物体的体积,物质的量有关;

  十七、能量的转换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亦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其总量不变;

  十八、气体压强的特点:

  1、气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如:我们气球时候各个方向所受压力相等;

  2、产生气体压强的原因是气体分子的碰撞而产生的;

  十九、格拉伯龙方程:PV=nRT

  1、在温度一定是,体积小强于大

  2、在压强一定时,温度高,体积大;

  3、在体积一定时,温度高,压强大;

  第8章电场

  一、三种产生电荷的方式:

  1、摩擦起电:

  (1)正点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

  (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

  (3)实质:电子从一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2、接触起电:

  (1)实质:电荷从一物体移到另一物体;

  (2)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电荷*分;

  (3)电荷的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相互接触,电荷相合抵消而对外不显电性,这种现象叫电荷的中和;

  3、感应起电:把电荷移*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

  (1)电荷的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实质:使导体的电荷从一部分移到另一部分;

  (3)感应起电时,导体离电荷*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端带同种电荷;

  4、电荷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

  二、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生,亦不能被消失,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三、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叫元电荷,用e表示。

  1、e=1.6×10-19c;

  2、一个质子所带电荷亦等于元电荷;

  3、任何带电物体所带电荷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四、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所带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电荷间的这种力叫库仑力,

  1、计算公式:F=kQ1Q2/r2 (k=9.0×109N.m2/kg2)

  2、库仑定律只适用于点电荷(电荷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

  3、库仑力不是万有引力;

  五、电场:电场是使点电荷之间产生静电力的一种物质。

  1、只要有电荷存在,在电荷周围就一定存在电场;

  2、电场的基本性质: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静止、运动)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电场力;

  3、电场、磁场、重力场都是一种物质

  六、电场强度: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该点的电场强度;

  1、定义式:E=F/q;E是电场强度;F是电场力;q是试探电荷;

  2、电场强度是矢量,电场中某一点的场强方向就是放在该点的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负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反)

  3、该公式适用于一切电场; 4、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E=kQ/r2

  七、电场的叠加:在空间若有几个点电荷同时存在,则空间某点的电场强度,为这几个点电荷在该点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 解题方法:分别作出表示这几个点电荷在该点场强的有向线段,用*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场强;

  八、电场线:电场线是人们为了形象的描述电场特性而人为假设的线。

  1、电场线不是客观存在的线;

  2、电场线的形状: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于负电荷;G:用锯木屑观测电场线.

  (1)只有一个正电荷: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于无穷远;

  (2)只有一个负电荷:起于无穷远,终于负电荷;

  (3)既有正电荷又有负电荷:起于正电荷终于负电荷;

  3、电场线的作用:

  (1)表示电场的强弱:电场线密则电场强(电场强度大);电场线疏则电场弱电场强度小);

  (2)表示电场强度的方向: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场强方向;

  4、电场线的特点:

  (1)电场线不是封闭曲线;

  (2)同一电场中的电场线不向交;

  九、匀强电场:电场强度的大小、方向处处相同的电场;匀强电场的电场线*行、且分布均匀;

  1、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一簇等间距的*行线;

  2、*行板电容器间的电是匀强电场;场

  十、电势差:电荷在电场中由一点移到另一点时,电场力所作的功WAB与电荷量q的比值叫电势差,又名电压。

  1、定义式:UAB=WAB/q;

  2、电场力作的功与路径无关;

  3、电势差又命电压,国际单位是伏特;

  十一、电场力作功:电场中某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到参考点(零势点)时电场力作的功;

  1、电势具有相对性,和零势面的选择有关;

  2、电势是标量,单位是伏特V;

  3、电势差和电势间的关系:UAB= φA -φB;

  4、电势沿电场线的方向降低;电场力要作功,则两点电势差不为零,就不是等势面;

  5、相同电荷在同一等势面的任意位置,电势能相同;

  原因:电荷从一电移到另一点时,电场力不作功,所以电势能不变;

  6、电场线总是由电势高的地方指向电势低的地方;

  7、等势面的画法:相另等势面间的距离相等;

  十二、电场强度和电势差间的关系:在匀强电场中,沿场强方向的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场强与这两点的距离的乘积。

  1、数学表达式:U=Ed;

  2、该公式的使适用条件是,仅仅适用于匀强电场;

  3、d是两等势面间的垂直距离;

  十三、电容器:储存电荷(电场能)的装置。

  1、结构:由两个彼此绝缘的金属导体组成;

  2、最常见的电容器:*行板电容器;

  十四、电容: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与两电容器量极板间电势差U的比值;用“C”来表示。

  1、定义式:C=Q/U;

  2、电容是表示电容器储存电荷本领强弱的物理量;

  3、国际单位:法拉 简称:法,用F表示

  4、电容器的电容是电容器的属性,与Q、U无关;

  十五、*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C=εs/4πkd;(其中d为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又称板间距;k是静电力常数,k=9.0×10N.m/c;ε是电介质的介电常数,空气的介电常数最小;s表示两极板间的正对面积)

  1、电容器的两极板与电源相连时,两板间的电势差不变,等于电源的电压;

  2、当电容器未与电路相连通时电容器两板所带电荷量不变;

  十六、带电粒子的加速:

  1、条件:带电粒子运动方向和场强方向垂直,忽略重力;

  2、原理:动能定理――电场力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变化:W=Uq=1/2mvt2-1/2mv02;

  3、推论:当初速度为零时,Uq=1/2mvt2;

  4、使带电粒子速度变大的电场又名加速电场;

  第9章恒定电流

  一、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行成电流。

  1、产生电流的条件:

  (1)自由电荷; (2)电场;

  2、电流是标量,但有方向:我们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是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的内部,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

  3、电流的大小: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电流I表示;

  (1)数学表达式:I=Q/t;

  (2)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A

  (3)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uA;(4)1A=103mA=106uA

  二、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

  1、定义式:I=U/R;

  2、推论:R=U/I;

  3、电阻的国际单位时欧姆,用Ω表示;1kΩ=10Ω,1MΩ=10Ω;

  4、伏安特性曲线:

  三、闭合电路:由电源、导线、用电器、电键组成;

  1、电动势: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用E表示;

  2、外电路:电源外部的电路叫外电路;外电路的电阻叫外电阻;用R表示;其两端电压叫外电压;

  3、内电路:电源内部的电路叫内电阻,内点路的电阻叫内电阻;用r表示;其两端电压叫内电压;如:发电机的线圈、干电池内的溶液是内电路,其电阻是内电阻;

  4、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内、外电压之和;E=U内+U外;U外=RI;E=(R+r)I

  四、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闭合电路里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反比;

  1、数学表达式:I=E/(R+r)

  2、当外电路断开时,外电阻无穷大,电源电动势等于路端电压;就是电源电动势的定义;

  3、当外电阻为零(短路)时,因内阻很小,电流很大,会烧坏电路;

  五、半导体:导电能力在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升越高而减小;

  六、超导: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当温度降低到某一值时电阻消失,成为超导。

  第10章磁场

  一、磁场:

  1、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对方入其中的磁极、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

  2、磁铁、电流都能能产生磁场;

  3、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

  4、磁场的方向:磁场中小磁针北极的指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二、磁感线:在磁场中画一条有向的曲线,在这些曲线中每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1、磁感线是人们为了描述磁场而人为假设的线;

  2、磁铁的磁感线,在外部从北极到南极,内部从南极到北极;

  3、磁感线是封闭曲线;

  三、安培定则:

  1、通电直导线的磁感线:用右手握住通电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所指方向跟电流方向一致,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

  2、环形电流的磁感线:让右手弯曲的四指和环形电流方向一致,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环形导线中心轴上磁感线的方向;

  3、通电螺旋管的磁场:用右手握住螺旋管,让弯曲的四指方向和电流方向一致,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旋管内部磁感线的方向;

  四、地磁场:地球本身产生的磁场;从地磁北极(地理南极)到地磁南极(地理北极);

  五、磁感应强度:磁感应强度是描述磁场强弱的物理量。

  1、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导线,所受的安培力F跟电流I和导线长度L的乘积的比值,叫磁感应强度。B=F/IL

  2、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放在该点的小磁针北极的指向)

  3、磁感应强度的国际单位:特斯拉 T, 1T=1N/A.m

  六、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1、大小:在匀强磁场中,当通电导线与磁场垂直时,电流所受安培力F等于磁感应强度B、电流I和导线长度L三者的乘积。

  2、定义式F=BIL(适用于匀强电场、导线很短时)

  3、安培力的方向:左手定则:伸开左手,使大拇指根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跟手掌在同一个*面内,把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并使伸开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七、磁铁和电流都可产生磁场;

  八、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九、电流和电流之间亦有力的作用;

  (1)同向电流产生引力;

  (2)异向电流产生斥力;

  十、分子电流假说:所有磁场都是由电流产生的;

  十一、磁性材料:能够被强烈磁化的物质叫磁性材料:

  (1)软磁材料:磁化后容易去磁的材料;例:软铁;硅钢;应用:制造电磁铁、变压器、

  (2)硬磁材料:磁化后不容易去磁的材料;例:碳钢、钨钢、制造:永久磁铁;

  十二、洛伦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叫做洛伦兹力

  1、洛仑兹力的方向由左手定则判断:伸开左手让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共面且垂直,把左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四指为正电荷运动方向(与负电荷运动方向相反)大拇指所指方向就是洛仑兹力的方向;

  (1)洛仑兹力F一定和B、V决定的*面垂直。

  (2)洛仑兹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而不改变其大小

  (3)洛伦兹力永远不做功。

  2、洛伦兹力的大小

  (1)当v*行于B时:F=0

  (2)当v垂直于B时:F=qvB

  第11章电磁感应

  一、磁通量:设在匀强磁场中有一个与磁场方向垂直的*面,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和*面面积S的乘积叫磁通量;

  1、计算式: φ=BS(B⊥S)

  2、推论:B不垂直S时, φ=BSsinθ

  3、磁通量的国际单位:韦伯,wb;

  4、磁通量与穿过闭合回路的磁感线条数成正比;

  5、磁通量是标量,但有正负之分;

  二、电磁感应: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回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注:判断有无感应电流的方法:

  1、闭合回路;

  2、磁通量发生变化;

  三、感应电动势: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

  四、磁通量的变化率:等于磁通量的变化量和所用时间的比值; △φ/t

  1、磁通量的变化率是表示磁通量的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2、磁通量的变化率由磁通量的变化量和时间共同决定;

  3、磁通量变化率大,感应电动势就大;

  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1、定义式: E=n△φ/△t(只能求*均感应电动势);

  2、推论; E=BLVsinaθ(适用导体切割磁感线,求瞬时感应电动势,*均感应电动势)

  (1)V⊥L,L⊥B, θ为V与B间的夹角;

  (2) V⊥B,L⊥B, θ为V与L间的夹角

  (3) V⊥B,L⊥V, θ为B与L间的夹角

  3、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大,感应电动势不一定大;

  4、磁通量的变化量大,感应电动势不一定大;

  5、有感应电流就一定有感应电动势;有感应电动势,不一定有感应电流;

  六、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伸开右手,让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共面、且相互垂直,把右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大拇指指向导体运动方向,四指指向感应电流的方向。

  第12章电磁波

  一、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

  1、不仅电荷能产生电场,变化的磁场亦能产生电场;

  2、不仅电流能产生磁场,变化的电场亦能产生磁场;

  二、对麦氏理论的理解

  1、稳恒的电场周围没有磁场;

  2、稳恒的磁场周围没有电场

  3、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稳恒的磁场;

  4、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稳恒的电场;

  5、非均匀变化的电场、磁场可以相互转化;

  三、电磁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相互联系,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场,这就是电磁场;

  四、电磁波:电磁场由*及远的传播,就形成了电磁波;

  1、有效向外发射电磁波的条件:

  (1)要有足够高的频率;

  (2)电场、磁场必须分散到尽可能大的空间(开放电路)

  2、电磁场的性质:

  (1)电磁波是横波;

  (2)电磁波的速度v=3.0*108;

  (3)遵守波的一切性质;波的衍射、干涉、反射、折射;

  (4)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第13章光的传播

  一、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光线:表示光传播路线的直线;

  2、光束: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c=3.0×108m/s;

  3、光的折射定律:光从一介质进入另一介质时,传播路线要发生改变,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从光密质进入光疏质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1)入射角:图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加角;

  (2)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3) 折射率n=c/v=sini/sinr(大的除以小的);

  4、光密质:折射率大的介质;

  5、光疏质:折射率较大的介质;

  二、全反射:光从光密质进入光疏质时,当入射角大于零界角时,只有反射光线没有折射光线的现象;

  1、发生全反射的条件:(1)光从光密质进入光疏质;(2)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2、临界角:当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sinaC=1/n;

  3、特例:海市蜃楼、光导纤维;

  三、光的色散:当白光经过三棱镜后能形成彩色个光带,这个现象叫色散;

  1、发生色散后在光屏上从上至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2、从红到紫光的频率由小到大;波长由大到小;

  3、在同种介质中,折射率由小到大;传播速度由大到小;

  4、从红光到紫光衍射现象逐渐减弱;

  第14章光的本质

  一、波的干涉和衍射:

  1、干涉: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互叠加,在某些地方振动加强,某些地方振动减弱,这种现象叫波的干涉;

  (1)发生干涉的条件:两列波的频率相同;

  (2)波峰与波峰重叠、波谷与波谷重叠振动加强;波峰与波谷重叠振动减弱;

  (3)振动加强的区域的振动位移并不是一致最大;

  2、衍射:波绕过障碍物,传到障碍物后方的现象,叫波的衍射;(隔墙有耳) 能观察到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差不多;

  3、衍射和干涉是波的特性,只有某物资具有这两种性质时,才能说该物资是波;

  二、光的电磁说:

  1、光是电磁波: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0×108m/s;

  (2)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3)光能发生衍射、干涉现象;

  2、电磁波谱: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伦琴射线、γ射线;

  (1)从左向右,频率逐渐变大,波长逐渐减小;

  (2)从左到右,衍射现象逐渐减弱;

  (3)红外线:热效应强,可加热,一切物体都能发射红外线;

  (4)紫外线:有荧光效应、化学效应能,能辨比细小差别,消毒杀菌;

  3、光的衍射:特例:�`松亮斑;

  4、光的干涉:

  (1)双缝(双孔)干涉:波长越长、双孔距离越小、光屏间距离越大,相邻亮条纹间的距离越大;

  (2)薄膜干涉:特例:肥皂泡上的彩色条纹;检测工件的*整性,夏天油路上油滴成彩色;

  三、光电效应:在光的照射下,从物体向外发射出电子的现象叫光电效应,发射出的电子叫光电子;

  1、现象:

  (1)任何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只有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才能发生光电效应;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光,只随入射光的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3)入射光照射在金属上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10-9s

  (4)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2、在空间传播的光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光子;光子的能量:E=hγ(光的频率越大光子的能量越大)

  3、光电效应证明了光具有粒子性;

  4、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

  四、激光具有:相干性(作为干涉光源);*行度好(作光盘、测量);亮度高(加热、光刀)

  五、物质波:(自然界中的物质可分为:场和实物)

  1、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有波动性;

  2、物质波的波长:λ=h/p;

  第15章原子核

  一、 原子的核式结构:

  1、α粒子的散射实验:

  (1)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几乎沿原方向前进;

  (2)少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发生了较大偏转;

  (3)极少数α粒子击中金箔后几乎沿原方向反回;

  二、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原子中心有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内,带负电的电子绕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

  1、原子核又可分为质子和中子;(原子核的全部正电荷都集中在质子内)质子的质量约等于中子的质量;

  2、质子数等于原子的核电荷数(Z);质子数加中子数等于质量数(A)

  三、波尔理论:

  1、原子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每个状态原子的能量都是确定的,这些能量值叫做能级;

  2、原子从一能级向另一能级跃迁时要吸收或放出光子;

  (1)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放出光子;

  (2)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要吸收光子;

  (3)吸收或放出光子的能量等于两个能级的能量差;hγ=E2-E1;

  三、天然放射现象 衰变

  1、α射线:高速的氦核流,符号:42He;

  2、β射线:高速的电子流,符号:0-1e;

  3、γ射线:高速的光子流;符号:γ

  4、衰变:原子核向外放出α射线、β射线后生成新的原子核,这种现象叫衰变;(衰变前后原子的核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

  (1)α衰变:放出α射线的衰变:ZX=Z-2Y+2He;

  (2)β衰变:放出β射线的衰变:AZX=AZ+1Y+0-1e;

  四、核反应、核能、裂变、聚变:

  1、所有核反应前后都遵守:核电荷数、质量数分别守恒;

  (1)卢瑟福发现质子:147N+42He→178 O+11H;

  (2)查德威克发现中子:94Be+42He→126C+10n;

  2、核反应放出的能量较核能;

  (1)核能与质量间的关系:E=mc2

  (2)爱因斯坦的质能亏损方程:△E=△mc2;

  3、重核的裂变:质量较大和分裂成两个质量较小的核的反应;(原子弹、核反应堆)

  4、轻核的聚变:两个质量较小的核变成质量较大的核的反应;(氢弹)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归纳 5

  一、静电场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6.电场力:F=qE{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

  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

  9.电势能:EA=qφA{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

  10.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13.*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ω:介电常数)

  常见电容器〔见第二册P111〕

  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2,Vt=(2qU/m)1/2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

  类*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行极板中:E=U/d)

  抛运动*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

  注:

  (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分;

  (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

  (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见图[第二册P98];

  (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电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

  (5)处于静电*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

  (6)电容单位换算:1F=106μF=1012PF;

  (7)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1eV=1.60×10-19J;

  (8)其它相关内容:静电屏蔽〔见第二册P101〕/示波管、示波器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114〕等势面〔见第二册P105〕。

  二、恒定电流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三此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R串=R1+R2+R3+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I总=I1=I2=I3I并=I1+I2+I3+

  电压关系U总=U1+U2+U3+U总=U1=U2=U3

  功率分配P总=P1+P2+P3+P总=P1+P2+P3+

  10.欧姆表测电阻

  (1)电路组成(2)测量原理

  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

  Ig=E/(r+Rg+Ro)

  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

  Ix=E/(r+Rg+Ro+Rx)=E/(R中+Rx)

  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

  (3)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注意挡位(倍率)}、拨off挡。

  (4)注意:测量电阻时,要与原电路断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每次换挡要重新短接欧姆调零。

  11.伏安法测电阻

  电流表内接法:电压表示数:U=UR+UA

  电流表外接法:电流表示数:I=IR+IV

  Rx的测量值=U/I=(UA+UR)/IR=RA+Rx>R真;

  Rx的测量值=U/I=UR/(IR+IV)=RVRx(RV+R)

  选用电路条件Rx>RA[或Rx>(RARV)1/2]

  选用电路条件Rx

  12.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限流接法与分压接法

  限流接法:电压调节范围小,电路简单,功耗小

  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p>Rx

  电压调节范围大,电路复杂,功耗较大

  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p

  注:

  (1)单位换算:1A=103mA=106μA;1kV=103V=106mA;1MΩ=103kΩ=106Ω

  (2)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3)串**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并**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

  (4)当电源有内阻时,外电路电阻增大时,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

  (5)当外电路电阻等于电源电阻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此时的输出功率为E2/(2r);

  (6)其它相关内容: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半导体及其应用超导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127〕。

  三、磁场

  1.磁感应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单位T),1T=1N/Am

  2.安培力F=BIL;(注:L⊥B){B:磁感应强度(T),F:安培力(F),I:电流强度(A),L:导线长度(m)}

  3.洛仑兹力f=qVB(注V⊥B);质谱仪〔见第二册P155〕{f:洛仑兹力(N),q:带电粒子电量(C),V:带电粒子速度(m/s)}

  4.在重力忽略不计(不考虑重力)的情况下,带电粒子进入磁场的运动情况(掌握两种):

  (1)带电粒子沿*行磁场方向进入磁场:不受洛仑兹力的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V=V0

  (2)带电粒子沿垂直磁场方向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规律如下a)F向=f洛=mV2/r=mω2r=mr(2π/T)2=qVB;r=mV/qB;T=2πm/qB;(b)运动周期与圆周运动的半径和线速度无关,洛仑兹力对带电粒子不做功(任何情况下);(c)解题关键:画轨迹、找圆心、定半径、圆心角(=二倍弦切角)。

  注:

  (1)安培力和洛仑兹力的方向均可由左手定则判定,只是洛仑兹力要注意带电粒子的正负;

  (2)磁感线的特点及其常见磁场的磁感线分布要掌握〔见图及第二册P144〕;(3)其它相关内容:地磁场/磁电式电表原理〔见第二册P150〕/回旋加速器〔见第二册P156〕/磁性材料

  四、电磁感应

  1.[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计算公式]

  1)E=nΔΦ/Δt(普适公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感应电动势(V),n:感应线圈匝数,ΔΦ/Δt:磁通量的变化率}

  2)E=BLV垂(切割磁感线运动){L:有效长度(m)}

  3)Em=nBSω(交流发电机最大的感应电动势){Em:感应电动势峰值}

  4)E=BL2ω/2(导体一端固定以ω旋转切割){ω:角速度(rad/s),V:速度(m/s)}

  2.磁通量Φ=BS{Φ:磁通量(Wb),B: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T),S:正对面积(m2)}

  3.感应电动势的正负极可利用感应电流方向判定{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由负极流向正极}

  4.自感电动势E自=nΔΦ/Δt=LΔI/Δt{L:自感系数(H)(线圈L有铁芯比无铁芯时要大),ΔI:变化电流,?t:所用时间,ΔI/Δt:自感电流变化率(变化的快慢)}

  注:

  (1)感应电流的方向可用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判定,楞次定律应用要点〔见第二册P173〕;

  (2)自感电流总是阻碍引起自感电动势的电流的变化;(3)单位换算:1H=103mH=106μH.

  (4)其它相关内容:自感〔见第二册P178〕/日光灯〔见第二册P180〕。

  五、交变电流(正弦式交变电流)

  1.电压瞬时值e=Emsinωt电流瞬时值i=Imsinωt;(ω=2πf)

  2.电动势峰值Em=nBSω=2BLv电流峰值(纯电阻电路中)Im=Em/R总

  3.正(余)弦式交变电流有效值:E=Em/(2)1/2;U=Um/(2)1/2;I=Im/(2)1/2

  4.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压与电流及功率关系

  U1/U2=n1/n2;I1/I2=n2/n2;P入=P出

  5.在远距离输电中,采用高压输送电能可以减少电能在输电线上的损失损′=(P/U)2R;(P损′: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P:输送电能的总功率,U:输送电压,R:输电线电阻)〔见第二册P198〕;

  6.公式1、2、3、4中物理量及单位:ω角频率(rad/s);t:时间(s);n:线圈匝数;B:磁感强度(T);S:线圈的面积(m2);U输出)电压(V);I:电流强度(A);P:功率(W)。

  注:

  (1)交变电流的变化频率与发电机中线圈的转动的频率相同即:ω电=ω线,f电=f线;

  (2)发电机中,线圈在中性面位置磁通量最大,感应电动势为零,过中性面电流方向就改变;

  (3)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热效应定义的,没有特别说明的交流数值都指有效值;

  (4)理想变压器的匝数比一定时,输出电压由输入电压决定,输入电流由输出电流决定,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当负载的消耗的功率增大时输入功率也增大,即P出决定P入;

  (5)其它相关内容:正弦交流电图象〔见第二册P190〕/电阻、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见第二册P193〕。

  普适式){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


物理高二知识点总结范本五份(扩展4)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 (菁华6篇)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1

  1.电压瞬时值e=Emsinωt电流瞬时值i=Imsinωt;(ω=2πf)

  2.电动势峰值Em=nBSω=2BLv电流峰值(纯电阻电路中)Im=Em/R总

  3.正(余)弦式交变电流有效值:E=Em/(2)1/2;U=Um/(2)1/2;I=Im/(2)1/2

  4.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压与电流及功率关系

  U1/U2=n1/n2;I1/I2=n2/n2;P入=P出

  5.在远距离输电中,采用高压输送电能可以减少电能在输电线上的损失:P损′=(P/U)2R;(P损′: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P:输送电能的总功率,U:输送电压,R:输电线电阻)〔见第二册P198〕;

  6.公式1、2、3、4中物理量及单位:ω:角频率(rad/s);t:时间(s);n:线圈匝数;B:磁感强度(T);

  S:线圈的面积(m2);U:(输出)电压(V);I:电流强度(A);P:功率(W)。

  注:

  (1)交变电流的变化频率与发电机中线圈的转动的频率相同即:ω电=ω线,f电=f线;

  (2)发电机中,线圈在中性面位置磁通量,感应电动势为零,过中性面电流方向就改变;

  (3)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热效应定义的,没有特别说明的交流数值都指有效值;

  (4)理想变压器的匝数比一定时,输出电压由输入电压决定,输入电流由输出电流决定,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当负载的消耗的功率增大时输入功率也增大,即P出决定P入;

  (5)其它相关内容:正弦交流电图象〔见第二册P190〕/电阻、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见第二册P193〕。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2

  传感器的及其工作原理

  1、有一些元件它能够感受诸如力、温度、光、声、化学成分等非电学量,并能把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为电压、电流等电学量,或转换为电路的通断。我们把这种元件叫做传感器。它的优点是:把非电学量转换为电学量以后,就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测量、传输、处理和控制了。

  2、光敏电阻在光照射下电阻变化的原因:有些物质,例如硫化镉,是一种半导体材料,无光照时,载流子极少,导电性能不好;随着光照的增强,载流子增多,导电性变好。光照越强,光敏电阻阻值越小。

  3、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且阻值随温度变化非常明显。

  金属热电阻与热敏电阻都能够把温度这个热学量转换为电阻这个电学量,金属热电阻的化学稳定性好,测温范围大,但灵敏度较差。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3

  一、机械振动:物体在*衡位置附*所做的往复运动,叫机械振动。

  1、*衡位置:机械振动的中心位置;

  2、机械振动的位移:以*衡位置为起点振动物体所在位置为终点的有向线段;

  3、回复力:使振动物体回到*衡位置的力;

  (1)回复力的方向始终指向*衡位置;

  (2)回复力不是一重特殊性质的力,而是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

  4、机械振动的特点:

  (1)往复性;

  (2)周期性;

  二、简谐运动:物体所受回复力的大小与位移成正比,且方向始终指向*衡位置的运动;

  (1)回复力的大小与位移成正比;

  (2)回复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反;

  (3)计算公式:F=-Kx;

  如:音叉、摆钟、单摆、弹簧振子;

  三、全振动:振动物体如:从0出发,经A,再到O,再到A/最后又回到0的周期性的过程叫全振动。

  例1:从A至o,从o至A/,是一次全振动吗?

  例2:振动物体从A/,出发,试说出它的一次全振动过程;

  四、振幅:振动物体离开*衡位置的距离。

  1、振幅用A表示;

  2、回复力F大=KA;

  3、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的路程为4A;

  4、振幅是表示物体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振幅越大,振动越强,能量越大;

  五、周期:振动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

  1、T=t/n (t表示所用的总时间,n表示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2、振动物体从*衡位置到最远点,从最远点到*衡为置所用的时间相等,等于T/4;

  六、频率:振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1、f=n/t;

  2、f=1/T;

  3、固有频率:由物体自身性质决定的频率;

  七、简谐运动的图像:表示作简谐运动的物**移和时间关系的图像。

  1、若从*衡位置开始计时,其图像为正弦曲线;

  2、若从最远点开始计时,其图像为余弦曲线;

  3、简谐运动图像的作用:

  (1)确定简谐运动的周期、频率、振幅;

  (2)确定任一时刻振动物体的位移;

  (3)比较不同时刻振动物体的速度、动能、势能的大小:离*衡位置跃进动能越大、速度越大,势能越小;

  (4)判断某一时刻振动物体的运动方向:质点必然向相邻的后一时刻所在位置运动

  4、作受迫振动的物体的振动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与其固有频率无关;物体发生共振的条件:物体的固有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

  八、单摆:用一轻质细绳一端固定一小球,另一端固定在悬点的装置。

  1、当单摆的摆角很小(小于5度)时,所作的运动是简谐运动;

  2、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l/g)1/2

  3、单摆在摆动过程中的能量关系:在*衡位置动能、重力势能最小;在最远点动能为零,重力势能;

  九、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就形成了机械波。

  1、产生机械波的条件:

  (1)有波源;

  (2)有介质;

  2、机械波的实质:机械波只是机械振动这种运动形式的传播,介质本身不会沿播的传播方向移动;

  3、波在传播时,各质点所作的运动形式:在波的传播过程中,各质点只在*衡位置两侧作往复运动,并不随波的前进而前移。

  4、波的作用:

  (1)传播能量;

  (2)传播信息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4

  第一章静电场

  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2、库仑定律

  3、电场强度

  4、电势能和电势

  5、电势差

  6、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7、静电现象的应用

  8、电容器的电容

  9、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第二章恒定电流

  1、电源和电流

  2、电动势

  3、欧姆定律

  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5、焦耳定律

  6、电阻定律

  7、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8、多用电表

  9、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电阻

  10、简单的逻辑电路

  第三章磁场

  1、磁现象和磁场

  2、磁感应强度

  3、几种常见的磁场

  4、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

  5、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6、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5

  一、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行成电流。

  1、产生电流的条件:

  (1)自由电荷;

  (2)电场;

  2、电流是标量,但有方向:我们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是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的内部,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

  3、电流的大小: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电流I表示;

  (1)数学表达式:I=Q/t;

  (2)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A

  (3)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uA;(4)1A=103mA=106uA

  二、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

  1、定义式:I=U/R;

  2、推论:R=U/I;

  3、电阻的国际单位时欧姆,用Ω表示;

  1kΩ=103Ω,1MΩ=106Ω;

  4、伏安特性曲线:

  三、闭合电路:由电源、导线、用电器、电键组成;

  1、电动势: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用E表示;

  2、外电路:电源外部的电路叫外电路;外电路的电阻叫外电阻;用R表示;其两端电压叫外电压;3、内电路:电源内部的电路叫内电阻,内点路的电阻叫内电阻;用r表示;其两端电压叫内电压;如:发电机的线圈、干电池内的溶液是内电路,其电阻是内电阻;

  4、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内、外电压之和;E=U内+U外;U外=RI;E=(R+r)I

  四、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闭合电路里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反比;

  1、数学表达式:I=E/(R+r)

  2、当外电路断开时,外电阻无穷大,电源电动势等于路端电压;就是电源电动势的定义;

  3、当外电阻为零(短路)时,因内阻很小,电流很大,会烧坏电路;

  五、半导体:导电能力在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升越高而减小;

  六、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当温度降低到某一值时电阻消失,成为超导;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6

  1、光敏电阻

  2、热敏电阻和金属热电阻

  3、电容式位移传感器

  4、力传感器————将力信号转化为电流信号的元件、

  5、霍尔元件:外部磁场使运动的载流子受到洛伦兹力,在导体板的一侧聚集,在导体板的另一侧会出现多余的另一种电荷,从而形成横向电场;横向电场对电子施加与洛伦兹力方向相反的静电力,当静电力与洛伦兹力达到*衡时,导体板左右两例会形成稳定的电压,被称为霍尔电势差或霍尔电压、


物理高二知识点总结范本五份(扩展5)

——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菁华6篇)

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1

  一、三种产生电荷的方式:

  1、摩擦起电:

  (1)正点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3)实质:电子从一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2、接触起电:

  (1)实质:电荷从一物体移到另一物体;(2)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电荷*分;(3)、电荷的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相互接触,电荷相合抵消而对外不显电性,这种现象叫电荷的中和;

  3、感应起电:把电荷移*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

  (1)电荷的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实质:使导体的电荷从一部分移到另一部分;(3)感应起电时,导体离电荷*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端带同种电荷;4、电荷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

  二、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生,亦不能被消失,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三、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叫元电荷,用e表示。

  1、e=1.6×10-19c;2、一个质子所带电荷亦等于元电荷;3、任何带电物体所带电荷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四、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所带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电荷间的这种力叫库仑力,

  1、计算公式:F=kQ1Q2/r2(k=9.0×109N.m2/kg2)2、库仑定律只适用于点电荷(电荷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3、库仑力不是万有引力;

  五、电场:电场是使点电荷之间产生静电力的一种物质。

  1、只要有电荷存在,在电荷周围就一定存在电场;

  2、电场的基本性质: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静止、运动)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电场力;

  3、电场、磁场、重力场都是一种物质

  六、电场强度: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该点的电场强度;

  1、定义式:E=F/q;E是电场强度;F是电场力;q是试探电荷;

  2、电场强度是矢量,电场中某一点的场强方向就是放在该点的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负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反)

  3、该公式适用于一切电场;

  4、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E=kQ/r2

  七、电场的叠加:在空间若有几个点电荷同时存在,则空间某点的电场强度,为这几个点电荷在该点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解题方法:分别作出表示这几个点电荷在该点场强的有向线段,用*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场强;

  八、电场线:电场线是人们为了形象的描述电场特性而人为假设的线。

  1、电场线不是客观存在的线;

  2、电场线的形状: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于负电荷;G:用锯木屑观测电场线.(1)只有一个正电荷: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于无穷远;(2)只有一个负电荷:起于无穷远,终于负电荷;(3)既有正电荷又有负电荷:起于正电荷终于负电荷;

  3、电场线的作用:①表示电场的强弱:电场线密则电场强(电场强度大);电场线疏则电场弱电场强度小);②表示电场强度的方向: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场强方向;

  4、电场线的特点:①电场线不是封闭曲线;②同一电场中的电场线不向交;

  九、匀强电场:电场强度的大小、方向处处相同的电场;匀强电场的电场线*行、且分布均匀;1、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一簇等间距的*行线;2、*行板电容器间的电是匀强电场;

  十、电势差:电荷在电场中由一点移到另一点时,电场力所作的功WAB与电荷量q的比值叫电势差,又名电压。

  1、定义式:UAB=WAB/q;2、电场力作的功与路径无关;3、电势差又命电压,国际单位是伏特;(西安杨舟教育-西安的课外辅导机构)

  十一、电场中某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到参考点(零势点)时电场力作的功;

  1、电势具有相对性,和零势面的选择有关;

  2、电势是标量,单位是伏特V;

  3、电势差和电势间的关系:UAB=φA-φB;

  4、电势沿电场线的方向降低;

  5、相同电荷在同一等势面的任意位置,电势能相同;原因:电荷从一点移到另一点时,电场力不作功,所以电势能不变;

  6、电场线总是由电势高的地方指向电势低的地方;

  7、等势面的画法:相临等势面间的距离相等;

  十二、电场强度和电势差间的关系:在匀强电场中,沿场强方向的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场强与这两点的距离的乘积。

  1、数学表达式:U=Ed;2、该公式的使适用条件是,仅仅适用于匀强电场;3、d是两等势面间的垂直距离;

  十三、电容器:储存电荷(电场能)的装置。

  1、结构:由两个彼此绝缘的金属导体组成;2、最常见的电容器:*行板电容器;

  十四、电容: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与两电容器量极板间电势差U的比值;用“C”来表示。

  1、定义式:C=Q/U;

  2、电容是表示电容器储存电荷本领强弱的物理量;

  3、国际单位:法拉简称:法,用F表示

  4、电容器的电容是电容器的属性,与Q、U无关;

  十五、*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C=εs/4πkd;(其中d为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又称板间距;k是静电力常数,k=9.0×109N.m2/c2;ε是电介质的介电常数,空气的介电常数最小;s表示两极板间的正对面积;)

  1、电容器的两极板与电源相连时,两板间的电势差不变,等于电源的电压;

  2、当电容器未与电路相连通时电容器两板所带电荷量不变;

  十六、带电粒子的加速:

  1、条件:带电粒子运动方向和场强方向垂直,忽略重力;

  2、原理:动能定理:电场力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变化:W=Uq=1/2mvt2-1/2mv02;

  3、推论:当初速度为零时,Uq=1/2mvt2;

  4、使带电粒子速度变大的电场又名加速电场;

  恒定电流

  一、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行成电流。

  1、产生电流的条件:(1)自由电荷;(2)电场;

  2、电流是标量,但有方向:我们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是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的内部,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

  3、电流的大小: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电流I表示;

  (1)数学表达式:I=Q/t;(2)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A;(3)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uA;(4)1A=103mA=106uA

  二、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

  1、定义式:I=U/R;2、推论:R=U/I;3、电阻的国际单位时欧姆,用Ω表示;1kΩ=103Ω,1MΩ=106Ω;4、伏安特性曲线:

  三、闭合电路:由电源、导线、用电器、电键组成;

  1、电动势: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用E表示;

  2、外电路:电源外部的电路叫外电路;外电路的电阻叫外电阻;用R表示;其两端电压叫外电压;

  3、内电路:电源内部的电路叫内电阻,内点路的电阻叫内电阻;用r表示;其两端电压叫内电压;如:发电机的线圈、干电池内的溶液是内电路,其电阻是内电阻;

  4、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内、外电压之和;E=U内U外;U外=RI;E=(Rr)I

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2

  一、电路的组成:

  1、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各部分元件的作用:

  (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

  (2)用电器:工作的设备;

  (3)开关:控制用电器或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

  (4)导线:连接作用,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

  二、电路的状态:通路、开路、短路

  1、定义:

  (1)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

  (2)开路:断开的电路;

  (3)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

  2、正确理解通路、开路和短路

  三、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四、电路图(统一符号、横*竖直、简洁美观)

  五、电工材料:导体、绝缘体

  1、导体

  (1)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2)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2、绝缘体

  (1)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2)原因:缺少自由移动的电荷

  六、电流的形成

  1、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

  2、形成电流的电荷有:正电荷、负电荷。酸碱盐的水溶液中是正负离子,金属导体中是自由电子。

  七、电流的方向

  1、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2、电流的方向跟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3、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八、电流的效应:热效应、化学效应、磁效应

  九、电流的大小:I=Q/t

  十、电流的测量

  1、单位及其换算:主单位安(A),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μA)

  2、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1)电流表;(2)量程;(3)读数方法(4)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十一、电流的规律:(1)串联电路:I=I1+I2;(2)并联电路:I=I1+I2

  【方法提示】

  1、电流表的使用可总结为(一查两确认,两要两不要)

  (1)一查: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

  (2)两确认:①确认所选量程。②确认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表示的电流值。两要:一要让电流表串联在被测电路中;二要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两不要:一不要让电流超过所选量程,二不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接在电源上。

  在事先不知道电流的大小时,可以用试触法选择合适的量程。

  2、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求解有关问题的电路

  (1)分析电路结构,识别各电路元件间的串联或并联;

  (2)判断电流表测量的是哪段电路中的电流;

  (3)根据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按照题目给定的条件,求出待求的电流。

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3

  一、磁场:

  1、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对方入其中的磁极、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

  2、磁铁、电流都能能产生磁场;

  3、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

  4、磁场的方向:磁场中小磁针北极的指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二、磁感线:在磁场中画一条有向的曲线,在这些曲线中每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1、磁感线是人们为了描述磁场而人为假设的线;

  2、磁铁的磁感线,在外部从北极到南极,内部从南极到北极;

  3、磁感线是封闭曲线;

  三、安培定则:

  1、通电直导线的磁感线:用右手握住通电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所指方向跟电流方向一致,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

  2、环形电流的磁感线:让右手弯曲的四指和环形电流方向一致,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环形导线中心轴上磁感线的方向;

  3、通电螺旋管的磁场:用右手握住螺旋管,让弯曲的四指方向和电流方向一致,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旋管内部磁感线的方向;

  四、地磁场:地球本身产生的磁场;从地磁北极(地理南极)到地磁南极(地理北极);

  五、磁感应强度:磁感应强度是描述磁场强弱的物理量。

  1、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导线,所受的安培力F跟电流I和导线长度L的乘积的比值,叫磁感应强度。B=F/IL

  2、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放在该点的小磁针北极的指向)

  3、磁感应强度的国际单位:特斯拉T,1T=1N/A。m

  六、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1、大小:在匀强磁场中,当通电导线与磁场垂直时,电流所受安培力F等于磁感应强度B、电流I和导线长度L三者的乘积。

  2、定义式F=BIL(适用于匀强电场、导线很短时)

  3、安培力的方向:左手定则:伸开左手,使大拇指根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跟手掌在同一个*面内,把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并使伸开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七、磁铁和电流都可产生磁场;

  八、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九、电流和电流之间亦有力的作用;

  (1)同向电流产生引力;

  (2)异向电流产生斥力;

  十、分子电流假说:所有磁场都是由电流产生的;

  十一、磁性材料:能够被强烈磁化的物质叫磁性材料:

  (1)软磁材料:磁化后容易去磁的材料;例:软铁;硅钢;应用:制造电磁铁、变压器、

  (2)硬磁材料:磁化后不容易去磁的材料;例:碳钢、钨钢、制造:永久磁铁;

  十二、洛伦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叫做洛伦兹力

  1、洛仑兹力的方向由左手定则判断:伸开左手让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共面且垂直,把左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四指为正电荷运动方向(与负电荷运动方向相反)大拇指所指方向就是洛仑兹力的方向;

  (1)洛仑兹力F一定和B、V决定的*面垂直。

  (2)洛仑兹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而不改变其大小

  (3)洛伦兹力永远不做功。

  2、洛伦兹力的大小

  (1)当v*行于B时:F=0

  (2)当v垂直于B时:F=qvB

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4

  一、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用N表示;

  2、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

  4、力按照性质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等等;

  (1)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A)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垂直于水*面向下)

  (C)测量重力的仪器是弹簧秤;

  (D)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只有具有规则几何外形、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才是其几何中心;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为了恢复形变而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A)产生弹力的条件:二物体接触、且有形变;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弹力;

  (B)弹力包括:支持力、压力、推力、拉力等等;

  (C)支持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压的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的收缩方向;

  (D)在弹性限度内弹力跟形变量成正比;F=Kx

  (3)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受到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A)产生磨擦力的条件:物体接触、表面粗糙、有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二物间就一定有弹力;

  (B)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滑=μFN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D)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

  (4)合力、分力: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

  (A)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B)合力与分力之间遵守*行四边形定则:用两条表示力的线段为临边作*行四边形,则这两边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二力的合力;

  (C)合力大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和;

  (D)分解力时,通常把力按其作用效果进行分解;或把力沿物体运动(或运动趋势)方向、及其垂直方向进行分解;(力的正交分解法);

  二、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冲量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力量如:时间、速率、功、功率、路程、电流、磁通量、能量

  三、物体处于*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零;

  1、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处于*衡状态者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

  2、在N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衡状态,则任意第N个力与(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3、处于*衡状态的物体在任意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合力为零;

  第2章直线运动

  一、机械运动:一物体相对其它物体的位置变化,叫机械运动;

  1、参考系:为研究物体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又名参照物(参照物不一定静止);

  2、质点:只考虑物体的质量、不考虑其大小、形状的物体;

  (1)质点是一理想化模型;

  (2)把物体视为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形状、大小相对所研究对象小的可忽略不计时;

  如: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火车从北京到上海;

  3、时刻、时间间隔: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是一点、时间间隔是一线段;

  如:5点正、9点、7点30是时刻,45分钟、3小时是时间间隔;

  4、位移:从起点到终点的有相线段,位移是矢量,用有相线段表示;路程:描述质点运动轨迹的曲线;

  (1)位移为零、路程不一定为零;路程为零,位移一定为零;

  (2)只有当质点作单向直线运动时,质点的位移才等于路程;

  (3)位移的国际单位是米,用m表示

  5、位移时间图象:建立一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

  (1)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与横轴*行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

  (3)位移图像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表示速度;夹角越大,速度越大;

  6、速度是表示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较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段时间的速度叫*均速度;

  (2)速率只表示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7、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1)加速度的定义式:a=vt-v0/t

  (2)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速度大小无关;

  (3)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为零;

  (4)速度改变等于末速减初速。加速度等于速度改变与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大小与速度改变量的大小无关;

  (5)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变化方向相同;

  (6)加速度的国际单位是m/s2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时间的关系:vt=v0+at

  注:一般我们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物体作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物体作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

  (1)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均;

  (2)作匀变速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均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均;

  2、位移: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和时间的关系:s=v0t+1/2at

  注意:当物体作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当物体作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

  3、推论:2as=vt2-v02

  4、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两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等于定植;s2-s1=aT2

  5、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前1秒,前2秒,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时间的*方比;第1秒、第2秒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奇数比。

  三、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高处静止下落的物体所作的运动;

  1、位移公式:h=1/2gt2

  2、速度公式:vt=gt

  3、推论:2gh=vt2

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5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三此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R串=R1+R2+R3+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I总=I1=I2=I3I并=I1+I2+I3+

  电压关系U总=U1+U2+U3+U总=U1=U2=U3

  功率分配P总=P1+P2+P3+P总=P1+P2+P3+

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6

  万有引力是由于物体具有质量而在物体之间产生的一种相互作用。它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就越大;物体之间的距离越远,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就越小。

  两个可看作质点的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F=GmM/r^2,即万有引力等于引力常量乘以两物体质量的乘积除以它们距离的*方。其中G代表引力常量,其值约为6.67×10的负11次方单位N·m2/kg2。为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得。

  万有引力的推导:若将行星的轨道*似的看成圆形,从开普勒第二定律可得行星运动的角速度是一定的,即:ω=2π/T(周期)。如果行星的质量是m,离太阳的距离是r,周期是T,那么由运动方程式可得,行星受到的力的作用大小为mrω^2=mr(4π^2)/T^2。另外,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r^3/T^2=常数k',那么沿太阳方向的力为mr(4π^2)/T^2=mk'(4π^2)/r^2。由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可知,太阳也受到以上相同大小的力。从太阳的角度看,(太阳的质量M)(k'')(4π^2)/r^2是太阳受到沿行星方向的力。因为是相同大小的力,由这两个式子比较可知,k'包含了太阳的质量M,k''包含了行星的质量m。由此可知,这两个力与两个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它称为万有引力。

  如果引入一个新的常数(称万有引力常数),再考虑太阳和行星的质量,以及先前得出的4·π2,那么可以表示为万有引力=GmM/r^2。两个通常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极其微小,我们察觉不到它,可以不予考虑。比如,两个质量都是60千克的人,相距0.5米,他们之间的万有引力还不足百万分之一牛顿,而一只蚂蚁拖动细草梗的力竟是这个引力的1000倍!但是,天体系统中,由于天体的质量很大,万有引力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天体中质量还算很小的地球,对其他的物体的万有引力已经具有巨大的影响,它把人类、大气和所有地面物体束缚在地球上,它使月球和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旋转而不离去。

  重力,就是由于地面附*的物体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而产生的。任意两个物体或两个粒子间的与其质量乘积相关的吸引力。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力。简称引力,有时也称重力。在粒子物理学中则称引力相互作用和强力、弱力、电磁力合称4种基本相互作用。引力是其中最弱的一种,两个质子间的万有引力只有它们间的电磁力的1/1035,质子受地球的引力也只有它在一个不强的电场1000伏/米的电磁力的1/1010。因此研究粒子间的作用或粒子在电子显微镜和加速器中运动时,都不考虑万有引力的作用。一般物体之间的引力也是很小的,例如两个直径为1米的铁球,紧靠在一起时,引力也只有1.14×10^(-3)牛顿,相当于0.03克的一小滴水的重量。但地球的质量很大,这两个铁球分别受到4×104牛顿的地球引力。所以研究物体在地球引力场中的运动时,通常都不考虑周围其他物体的引力。天体如太阳和地球的质量都很大,乘积就更大,巨大的引力就能使庞然大物绕太阳转动。引力就成了支配天体运动的的一种力。恒星的形成,在高温状态下不弥散反而逐渐收缩,最后坍缩为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也都是由于引力的作用,因此引力也是促使天体演化的重要因素。


物理高二知识点总结范本五份(扩展6)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化学电池:借助于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2、常见一次电池:碱性锌锰电池、锌银电池、锂电池等

3、二次电池的电极反应:铅蓄电池

4、燃料电池:是使燃料与氧化剂反应直接产生电流的一种原电池。

5、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

6、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7、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醛、甲酸、甲酸某酯、葡萄糖、麦芽糖(也可同Cu(OH)2反应)。

8、浓H2SO4、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9、解推断题的特点是:抓住问题的突破口,即抓住特征条件(即特殊性质或特征反应),如苯酚与浓溴水的反应和显色反应,醛基的氧化反应等。但有机物的特征条件不多,因此还应抓住题给的关系条件和类别条件。关系条件能告诉有机物间的联系,如A氧化为B,B氧化为C,则A、B、C必为醇、醛,羧酸类;又如烯、醇、醛、酸、酯的有机物的衍变关系,能给你一个整体概念。

10、符号:△H 单位:kJ/mol

11、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12、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化学反应的焓变(ΔH)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13、燃烧热:在101kPa时,l 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的反应热.

14、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15、压强对化学*衡移动的影响

16、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是__变化的浓度______,不是起始浓度也不是物质的量。

17、K只与__温度(T)___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18、反应物或生产物中有固体或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是固定不变的,可以看做是“1”而不代入公式。

19、可以利用K值做标准,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反应是否*衡及不*衡时向何方进行建立*衡。(Q:浓度积)

20、利用K值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21、反应方向判断依据

22、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23、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4、合成氨反应的限度

25、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

26、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27、纯碱、苏打:Na2CO32.小苏打:NaHCO33.大苏打:Na2S2O3

28、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15.绿矾:FaSO4·7H2O16.干冰:CO2

29、石英:SiO224.刚玉:Al2O325.水玻璃、泡花碱:Na2SiO3

30、铜绿、孔雀石:Cu2(OH)2CO330.菱铁矿:FeCO331.赤铜矿:Cu2O

31、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35.水煤气:CO和H2

32、铝热剂:Al+Fe2O3(或其它氧化物)40.尿素:CO(NH2)

33、五、六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18或32。

34、羟基就是氢氧根

35、H2SO4有强氧化性

36、摩尔(mol):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7、摩尔质量(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或g..mol-1(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38、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9、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40、化学反应的速率


物理高二知识点总结范本五份(扩展7)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写作特点

2、开柙出虎: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后多比喻放纵坏人。

3、分崩离析: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4、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

5、坚忍不拔:形容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6、安之若素: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7、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8、摇摇欲坠:形容十分危险,很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固,很快就要*。

9、之

10、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11、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

12、拜送书于庭(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

13、蚓无爪牙之利(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14、《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共120回,曹雪芹写前80回,高鹗续写后40回。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15、居为奇货:储存起来,当作稀奇的货物(等待高价)。居,积、储存。

16、科敛丁口:向百姓征税摊派费用。科敛,摊派、聚敛。科,聚敛。丁口,老百姓。丁,成年男子。

17、操童子业:意思是正在读书,准备应考。操……业,从事……行业。童子,童生。科举时代还没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都称为“童生”。

18、款:款式,规格。

19、宰严限追比:县令严定期限,催促缴纳。追比,旧时地方官吏严逼人民,限期交税、交差、逾期受杖责,叫“追比”。

20、有古陵蔚起:有古坟高起。蔚,草木茂盛的样子,引申为高大的样子。

21、陈述句与被(把)字句的改写:把陈述句改成被字句,就是将句中表示接受动作的词调到句首,另上“被”就成了被字句。将陈述句改成把字句,就是将句中表示动作的对象移到表示动作的词前面,加上“把”即成把字句。在变换句式时必须保持原句的意思。

22、因果句式的改写:因果句式,是按事物的原因和结果关系来写的。它有两种形式:一是先因后果,二是先果后因。因果句式中,原因可以是一个或几个,但结果只能是一个。改写时,可以用关联词,也可省支其中一个关联词,甚至不用。但原意一定要保持不变。

2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24、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屈原《离骚》)

25、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26、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孔雀东南飞》)

27、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28、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29、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0、如:

31、于:

32、杯盘狼籍(籍,通“藉”,凌乱)

3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34、正:正襟危坐(使动,整理,端正)

35、南、西:乌鹊南飞……西望夏口(名作状,朝南、往南;朝西,往西)

36、下:下江陵(名作动,攻下)

37、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38、*三大国粹:京剧中医*画

39、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40、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


物理高二知识点总结范本五份(扩展8)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本10份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1

  高二年级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基本概念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的点都在这个*面内。

  公理2:如果两个*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这个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3: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有且只有一个*面。

  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面。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面。

  推论3:经过两条*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面。

  公理4:*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行。

  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高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空间两条直线只有三种位置关系:*行、相交、异面

  按是否共面可分为两类:

  (1)共面:*行、相交

  (2)异面:

  异面直线的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面内的两条直线或既不*行也不相交。

  异面直线判定定理:用*面内一点与*面外一点的直线,与*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范围为(0°,90°)esp。空间向量法

  两异面直线间距离:公垂线段(有且只有一条)esp。空间向量法

  若从有无公共点的角度看可分为两类:

  (1)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相交直线;(2)没有公共点——*行或异面

  直线和*面的位置关系:

  直线和*面只有三种位置关系:在*面内、与*面相交、与*面*行

  ①直线在*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②直线和*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直线与*面所成的角:*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这个*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

  空间向量法(找*面的法向量)

  规定:a、直线与*面垂直时,所成的角为直角,b、直线与*面*行或在*面内,所成的角为0°角

  由此得直线和*面所成角的取值范围为[0°,90°]

  最小角定理:斜线与*面所成的角是斜线与该*面内任一条直线所成角中的最小角

  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如果*面内的一条直线,与这个*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与这条斜线垂直

  直线和*面垂直

  直线和*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a和一个*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a和*面互相垂直。直线a叫做*面的垂线,*面叫做直线a的垂面。

  直线与*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面。

  直线与*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面,那么这两条直线*行。③直线和*面*行——没有公共点

  直线和*面*行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面没有公共点,那么我们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面*行。

  直线和*面*行的判定定理:如果*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面内的一条直线*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面*行。

  直线和*面*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面*行,经过这条直线的*面和这个*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行。

  高二数学重点知识点梳理

  简单随机抽样的'定义:

  一般地,设一个总体含有N个个体,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个个体作为样本(n≤N),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内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都相等,就把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

  (1)用简单随机抽样从含有N个个体的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时,每次抽取一个个体时任一个体被抽到的概率为

  ;在整个抽样过程中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为

  (2)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是,逐个抽取,且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相等;

  (3)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体现了抽样的客观性与公*性,是其他更复杂抽样方法的基础。

  (4)简单随机抽样是不放回抽样;它是逐个地进行抽取;它是一种等概率抽样

  简单抽样常用方法:

  (1)抽签法:先将总体中的所有个体(共有N个)编号(号码可从1到N),并把号码写在形状、大小相同的号签上(号签可用小球、卡片、纸条等制作),然后将这些号签放在同一个箱子里,进行均匀搅拌,抽签时每次从中抽一个号签,连续抽取n次,就得到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适用范围:总体的个体数不多时优点:抽签法简便易行,当总体的个体数不太多时适宜采用抽签法。

  (2)随机数表法:随机数表抽样“三步曲”:第一步,将总体中的个体编号;第二步,选定开始的数字;第三步,获取样本号码概率。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2

  (1)总体和样本

  ①在统计学中,把研究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②把每个研究对象叫做个体.

  ③把总体中个体的总数叫做总体容量.

  ④为了研究总体的有关性质,一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x1,x2,....,研究,我们称它为样本.其中个体的个数称为样本容量.

  (2)简单随机抽样,也叫纯随机抽样。就是从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等,完全随

  机地抽取调查单位。特点是: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可能性相同(概率相等),样本的每个单位完全独立,彼此间无一定的关联性和排斥性。简单随机抽样是其它各种抽样形式的基础。通常只是在总体单位之间差异程度较小和数目较少时,才采用这种方法。

  (3)简单随机抽样常用的方法:

  ①抽签法

  ②随机数表法

  ③计算机模拟法

  在简单随机抽样的样本容量设计中,主要考虑:

  ①总体变异情况;

  ②允许误差范围;

  ③概率保证程度。

  (4)抽签法:

  ①给调查对象群体中的每一个对象编号;

  ②准备抽签的工具,实施抽签;

  ③对样本中的每一个个体进行测量或调查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3

  考点一: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基本定理

  【内容解读】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掌握向量、零向量、*行向量、共线向量、单位向量、相等向量等概念,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掌握*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注意对向量概念的理解,向量是可以自由移动的,*移后所得向量与原向量相同;两个向量无法比较大小,它们的模可比较大小。

  考点二:向量的运算

  【内容解读】向量的运算要求掌握向量的加减法运算,会用*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进行向量的加减运算;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运算,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会判断两个向量的*行关系;掌握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体会*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并理解其几何意义,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面向量积的运算,能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会用向量积判断两个*面向量的垂直关系。

  【命题规律】命题形式主要以选择、填空题型出现,难度不大,考查重点为模和向量夹角的定义、夹角公式、向量的坐标运算,有时也会与其它内容相结合。

  考点三:定比分点

  【内容解读】掌握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并能熟练应用,求点分有向线段所成比时,可借助图形来帮助理解。

  【命题规律】重点考查定义和公式,主要以选择题或填空题型出现,难度一般。由于向量应用的广泛性,经常也会与三角函数,解析几何一并考查,若出现在解答题中,难度以中档题为主,偶尔也以难度略高的题目。

  考点四:向量与三角函数的综合问题

  【内容解读】向量与三角函数的综合问题是高考经常出现的问题,考查了向量的知识,三角函数的知识,达到了高考中试题的覆盖面的要求。

  【命题规律】命题以三角函数作为坐标,以向量的坐标运算或向量与解三角形的内容相结合,也有向量与三角函数图象*移结合的问题,属中档偏易题。

  考点五:*面向量与函数问题的交汇

  【内容解读】*面向量与函数交汇的问题,主要是向量与二次函数结合的问题为主,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命题规律】命题多以解答题为主,属中档题。

  考点六:*面向量在*面几何中的应用

  【内容解读】向量的`坐标表示实际上就是向量的代数表示.在引入向量的坐标表示后,使向量之间的运算代数化,这样就可以将“形”和“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许多*面几何问题中较难解决的问题,都可以转化为大家熟悉的代数运算的论证.也就是把*面几何图形放到适当的坐标系中,赋予几何图形有关点与*面向量具体的坐标,这样将有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相应的代数运算和向量运算,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命题规律】命题多以解答题为主,属中等偏难的试题。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4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对学*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写总结有利于我们学*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因此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总结哦。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集合、简易逻辑(14课时,8个)

  1.集合;2.子集;3.补集;4.交集;5.并集;6.逻辑连结词;7.四种命题;8.充要条件。

  二、函数(30课时,12个)

  1.映射;2.函数;3.函数的单调性;4.反函数;5.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6.指数概念的扩充;7.有理指数幂的运算;8.指数函数;9.对数;10.对数的运算性质;11.对数函数.12.函数的应用举例。

  三、数列(12课时,5个)

  1.数列;2.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3.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4.等比数列及其通顶公式;5.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四、三角函数(46课时,17个)

  1.角的概念的推广;2.弧度制;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4.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6.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7.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8.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9.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0.周期函数;11.函数的奇偶性;12.函数的图象;13.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4.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15.正弦定理;16.余弦定理;17.斜三角形解法举例。

  五、*面向量(12课时,8个)

  1.向量;2.向量的加法与减法;3.实数与向量的积;4.*面向量的坐标表示;5.线段的`定比分点;6.*面向量的数量积;7.*面两点间的距离;8.*移。

  六、不等式(22课时,5个)

  1.不等式;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证明;4.不等式的解法;5.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七、直线和圆的方程(22课时,12个)

  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2.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两点式;3.直线方程的一般式;4.两条直线*行与垂直的条件;5.两条直线的交角;6.点到直线的距离;7.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面区域;8.简单线性规划问题;9.曲线与方程的概念;10.由已知条件列出曲线方程;11.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12.圆的参数方程。

  八、圆锥曲线(18课时,7个)

  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3.椭圆的参数方程;4.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5.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6.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7.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九、直线、*面、简单何体(36课时,28个)

  1.*面及基本性质;2.*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3.*面直线;4.直线和*面*行的判定与性质;5.直线和*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6.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7.两个*面的位置关系;8.空间向量及其加法、减法与数乘;9.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10.空间向量的数量积;11.直线的方向向量;1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3.异面直线的公垂线;14.异面直线的距离;15.直线和*面垂直的性质;16.*面的法向量;17.点到*面的距离;18.直线和*面所成的角;19.向量在*面内的射影;20.*面与*面*行的性质;21.*行*面间的距离;22.二面角及其*面角;23.两个*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24.多面体;25.棱柱;26.棱锥;27.正多面体;28.球。

  十、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18课时,8个)

  1.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2.排列;3.排列数公式;4.组合;5.组合数公式;6.组合数的两个性质;7.二项式定理;8.二项展开式的性质。

  十一、概率(12课时,5个)

  1.随机事件的概率;2.等可能事件的概率;3.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4.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5.独立重复试验。

  选修Ⅱ(24个)

  十二、概率与统计(14课时,6个)

  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和方差;3.抽样方法;4.总体分布的估计;5.正态分布;6.线性回归。

  十三、极限(12课时,6个)

  1.数学归纳法;2.数学归纳法应用举例;3.数列的极限;4.函数的极限;5.极限的四则运算;6.函数的连续性。

  十四、导数(18课时,8个)

  1.导数的概念;2.导数的几何意义;3.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4.两个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5.复合函数的导数;6.基本导数公式;7.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8.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十五、复数(4课时,4个)

  1.复数的概念;2.复数的加法和减法;3.复数的乘法和除法;4.复数的一元二次方程和二项方程的解法。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5

  一、理解集合中的有关概念

  (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确定性 , 互异性 , 无序性 。

  (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用符号=表示。

  (3)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

  (4)集合的表示法: 列举法 , 描述法 , 韦恩图 。

  (5)空集是指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二、函数

  一、映射与函数:

  (1)映射的概念: (2)一一映射:(3)函数的概念:

  二、函数的三要素:

  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对应法则 ;②定义域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1)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①定义法(拼凑):②换元法:③待定系数法:④赋值法:

  (2)函数定义域的求法:

  ①含参问题的定义域要分类讨论;

  ②对于实际问题,在求出函数解析式后;必须求出其定义域,此时的定义域要根据实际意义来确定。

  (3)函数值域的求法:

  ①配方法:转化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特征来求值;常转化为型如: 的形式;

  ②逆求法(反求法):通过反解,用 来表示 ,再由 的取值范围,通过解不等式,得出 的取值范围;常用来解,型如: ;

  ④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转化为能求值域的`函数,化归思想;

  ⑤三角有界法:转化为只含正弦、余弦的函数,运用三角函数有界性来求值域;

  ⑥基本不等式法:转化成型如: ,利用*均值不等式公式来求值域;

  ⑦单调性法:函数为单调函数,可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

  ⑧数形结合:根据函数的几何图形,利用数型结合的方法来求值域。

  三、函数的性质

  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单调性:定义:注意定义是相对与某个具体的区间而言。

  判定方法有:定义法(作差比较和作商比较)

  导数法(适用于多项式函数)

  复合函数法和图像法。

  应用:比较大小,证明不等式,解不等式。

  奇偶性:定义:注意区间是否关于原点对称,比较f(x) 与f(-x)的关系。f(x) -f(-x)=0 f(x) =f(-x) f(x)为偶函数;

  f(x)+f(-x)=0 f(x) =-f(-x) f(x)为奇函数。

  判别方法:定义法, 图像法 ,复合函数法

  应用:把函数值进行转化求解。

  周期性:定义: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满足:f(x+T)=f(x),则T为函数f(x)的周期。

  其他: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满足:f(x+a)=f(x-a),则2a为函数f(x)的周期.

  应用:求函数值和某个区间上的函数解析式。

  四、图形变换:函数图像变换:(重点)要求掌握常见基本函数的图像,掌握函数图像变换的一般规律。

  常见图像变化规律:(注意*移变化能够用向量的语言解释,和按向量*移联系起来思考)

  *移变换 y=f(x)→y=f(x+a),y=f(x)+b

  注意:(ⅰ)有系数,要先提取系数。如:把函数y=f(2x)经过 *移得到函数y=f(2x+4)的图象。

  (ⅱ)会结合向量的*移,理解按照向量 (m,n)*移的意义。

  对称变换 y=f(x)→y=f(-x),关于y轴对称

  y=f(x)→y=-f(x) ,关于x轴对称

  y=f(x)→y=f|x|,把x轴上方的图象保留,x轴下方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

  y=f(x)→y=|f(x)|把y轴右边的图象保留,然后将y轴右边部分关于y轴对称。(注意:它是一个偶函数)

  伸缩变换:y=f(x)→y=f(ωx),

  y=f(x)→y=Af(ωx+φ)具体参照三角函数的图象变换。

  一个重要结论:若f(a-x)=f(a+x),则函数y=f(x)的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6

  一、导数的应用

  1、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最值

  确定函数在其确定的定义域内可导(通常为开区间),求出导函数在定义域内的零点,研究在零点左、右的函数的单调性,若左增,右减,则在该零点处,函数去极大值;若左边减少,右边增加,则该零点处函数取极小值。

  学*了如何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最值之后,可以做一个有关导数和函数的综合题来检验下学*成果。

  2、生活中常见的函数优化问题

  1)费用、成本最省问题

  2)利润、收益最大问题

  3)面积、体积最(大)问题

  二、推理与证明

  1、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高二数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其难点就是有部分结论得到一般结论,的方法是充分考虑部分结论提供的信息,从中发现一般规律;类比推理的难点是发现两类对象的相似特征,由其中一类对象的特征得出另一类对象的特征,的方法是利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分析两类对象之间的关系,通过两类对象已知的相似特征得出所需要的相似特征。

  2、类比推理: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简而言之,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三、不等式

  对于含有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解的讨论

  1)二次项系数:如果二次项系数含有字母,要分二次项系数是正数、零和负数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2)不等式对应方程的根:如果一元二次不等式对应的方程的根能够通过因式分解的方法求出来,则根据这两个根的大小进行分类讨论,这时,两个根的大小关系就是分类标准,如果一元二次不等式对应的方程根不能通过因式分解的方法求出来,则根据方程的判别式进行分类讨论。

  通过不等式练*题能够帮助你更加熟练的运用不等式的知识点,例如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这种技巧以及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的九种技巧这样的解题思路需要再做题的过程中总结出来。

  四、坐标*面上的直线

  1、内容要目:直线的点方向式方程、直线的点法向式方程、点斜式方程、直线方程的一般式、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等。点到直线的距离,两直线的夹角以及两*行线之间的距离。

  2、基本要求:掌握求直线的方法,熟练转化确定直线方向的不同条件(例如:直线方向向量、法向量、斜率、倾斜角等)。熟练判断点与直线、直线与直线的不同位置,能正确求点到直线的距离、两直线的交点坐标及两直线的夹角大小。

  3、重难点:初步建立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观念,正确将几何条件与代数表示进行转化,定量地研究点与直线、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根据两个独立条件求出直线方程。熟练运用待定系数法。

  五、圆锥曲线

  1、内容要目:直角坐标系中,曲线C是方程F(x,y)=0的曲线及方程F(x,y)=0是曲线C的方程,圆的标准方程及圆的一般方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它们的性质。

  2、基本要求:理解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意义,利用代数方法判断定点是否在曲线

  上及求曲线的交点。掌握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和求这些曲线方程的基本方法。求曲线的交点之间的距离及交点的中点坐标。利用直线和圆、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几何判定,确定它们的位置关系并利用解析法解决相应的几何问题。

  3、重难点:建立数形结合的概念,理解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掌握代数研究几何的方法,掌握把已知条件转化为等价的代数表示,通过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7

  复数的概念:

  形如a+bi(a,b∈R)的数叫复数,其中i叫做虚数单位。全体复数所成的集合叫做复数集,用字母C表示。

  复数的表示:

  复数通常用字母z表示,即z=a+bi(a,b∈R),这一表示形式叫做复数的代数形式,其中a叫复数的实部,b叫复数的虚部。

  复数的几何意义:

  (1)复*面、实轴、虚轴:

  点Z的横坐标是a,纵坐标是b,复数z=a+bi(a、b∈R)可用点Z(a,b)表示,这个建立了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复数的*面叫做复*面,x轴叫做实轴,y轴叫做虚轴。显然,实轴上的点都表示实数,除原点外,虚轴上的点都表示纯虚数

  (2)复数的几何意义:复数集C和复*面内所有的点所成的集合是一一对应关系,即

  这是因为,每一个复数有复*面内惟一的一个点和它对应;反过来,复*面内的每一个点,有惟一的一个复数和它对应。

  这就是复数的一种几何意义,也就是复数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即几何表示方法。

  复数的模:

  复数z=a+bi(a、b∈R)在复*面上对应的点Z(a,b)到原点的距离叫复数的模,记为|Z|,即|Z|=

  虚数单位i:

  (1)它的*方等于-1,即i2=-1;

  (2)实数可以与它进行四则运算,进行四则运算时,原有加、乘运算律仍然成立

  (3)i与-1的关系:i就是-1的一个*方根,即方程x2=-1的一个根,方程x2=-1的另一个根是-i。

  (4)i的周期性:i4n+1=i,i4n+2=-1,i4n+3=-i,i4n=1。

  复数模的性质:

  复数与实数、虚数、纯虚数及0的关系:

  对于复数a+bi(a、b∈R),当且仅当b=0时,复数a+bi(a、b∈R)是实数a;当b≠0时,复数z=a+bi叫做虚数;当a=0且b≠0时,z=bi叫做纯虚数;当且仅当a=b=0时,z就是实数0。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8

  一、理解集合中的有关概念

  (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确定性 , 互异性 , 无序性 。

  (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用符号=表示。

  (3)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

  (4)集合的表示法: 列举法 , 描述法 , 韦恩图 。

  (5)空集是指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二、函数

  一、映射与函数:

  (1)映射的概念: (2)一一映射:(3)函数的概念:

  二、函数的三要素:

  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对应法则 ;②定义域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1)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①定义法(拼凑):②换元法:③待定系数法:④赋值法:

  (2)函数定义域的求法:

  ①含参问题的定义域要分类讨论;

  ②对于实际问题,在求出函数解析式后;必须求出其定义域,此时的定义域要根据实际意义来确定。

  (3)函数值域的求法:

  ①配方法:转化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特征来求值;常转化为型如: 的形式;

  ②逆求法(反求法):通过反解,用 来表示 ,再由 的取值范围,通过解不等式,得出 的取值范围;常用来解,型如: ;

  ④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转化为能求值域的函数,化归思想;

  ⑤三角有界法:转化为只含正弦、余弦的函数,运用三角函数有界性来求值域;

  ⑥基本不等式法:转化成型如: ,利用*均值不等式公式来求值域;

  ⑦单调性法:函数为单调函数,可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

  ⑧数形结合:根据函数的几何图形,利用数型结合的方法来求值域。

  三、函数的性质

  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单调性:定义:注意定义是相对与某个具体的区间而言。

  判定方法有:定义法(作差比较和作商比较)

  导数法(适用于多项式函数)

  复合函数法和图像法。

  应用:比较大小,证明不等式,解不等式。

  奇偶性:定义:注意区间是否关于原点对称,比较f(x) 与f(-x)的关系。f(x) -f(-x)=0 f(x) =f(-x) f(x)为偶函数;

  f(x)+f(-x)=0 f(x) =-f(-x) f(x)为奇函数。

  判别方法:定义法, 图像法 ,复合函数法

  应用:把函数值进行转化求解。

  周期性:定义: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满足:f(x+T)=f(x),则T为函数f(x)的周期。

  其他: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满足:f(x+a)=f(x-a),则2a为函数f(x)的周期.

  应用:求函数值和某个区间上的函数解析式。

  四、图形变换:函数图像变换:(重点)要求掌握常见基本函数的图像,掌握函数图像变换的一般规律。

  常见图像变化规律:(注意*移变化能够用向量的语言解释,和按向量*移联系起来思考)

  *移变换 y=f(x)→y=f(x+a),y=f(x)+b

  注意:(��)有系数,要先提取系数。如:把函数y=f(2x)经过 *移得到函数y=f(2x+4)的图象。

  (��)会结合向量的*移,理解按照向量 (m,n)*移的意义。

  对称变换 y=f(x)→y=f(-x),关于y轴对称

  y=f(x)→y=-f(x) ,关于x轴对称

  y=f(x)→y=f|x|,把x轴上方的图象保留,x轴下方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

  y=f(x)→y=|f(x)|把y轴右边的图象保留,然后将y轴右边部分关于y轴对称。(注意:它是一个偶函数)

  伸缩变换:y=f(x)→y=f(ωx),

  y=f(x)→y=Af(ωx+φ)具体参照三角函数的图象变换。

  一个重要结论:若f(a-x)=f(a+x),则函数y=f(x)的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9

  一般地,设一个总体含有N个个体,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个个体作为样本(n≤N),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内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都相等,就把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

  (1)用简单随机抽样从含有N个个体的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时,每次抽取一个个体时任一个体被抽到的概率为;在整个抽样过程中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为

  (2)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是,逐个抽取,且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相等;

  (3)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体现了抽样的客观性与公*性,是其他更复杂抽样方法的基础.

  (4)简单随机抽样是不放回抽样;它是逐个地进行抽取;它是一种等概率抽样

  简单抽样常用方法:

  (1)抽签法:先将总体中的所有个体(共有N个)编号(号码可从1到N),并把号码写在形状、大小相同的号签上(号签可用小球、卡片、纸条等制作),然后将这些号签放在同一个箱子里,进行均匀搅拌,抽签时每次从中抽一个号签,连续抽取n次,就得到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适用范围:总体的个体数不多时优点:抽签法简便易行,当总体的个体数不太多时适宜采用抽签法.(2)随机数表法:随机数表抽样“三步曲”:第一步,将总体中的个体编号;第二步,选定开始的数字;第三步,获取样本号码概率:

  相关高中数学知识点:系统抽样

  系统抽样的概念:

  当整体中个体数较多时,将整体均分为几个部分,然后按一定的规则,从每一个部分抽取1个个体而得到所需要的样本的方法叫系统抽样。

  系统抽样的步骤:

  (1)采用随机方式将总体中的个体编号;

  (2)将整个编号进行均匀分段在确定相邻间隔k后,若不能均匀分段,即

  =k不是整数时,可采用随机方法从总体中剔除一些个体,使总体中剩余的个体数N′满足是整数;

  (3)在第一段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确定第一个被抽得的个体编号l;

  (4)依次将l加上ik,i=1,2,…,(n-1),得到其余被抽取的个体的编号,从而得到整个样本。

  相关高中数学知识点:分层抽样

  分层抽样:

  当已知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时,常将总体分成几部分,然后按照各部分所占的比例进行抽样,这种抽样叫做分层抽样,其所分成的各个部分叫做层。

  利用分层抽样抽取样本,每一层按照它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进行抽取。

  不放回抽样和放回抽样:

  在抽样中,如果每次抽出个体后不再将它放回总体,称这样的抽样为不放回抽样;如果每次抽出个体后再将它放回总体,称这样的抽样为放回抽样.

  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都是不放回抽样

  分层抽样的特点:

  (1)分层抽样适用于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的情况;

  (2)在每一层进行抽样时,在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

  (3)分层抽样充分利用已掌握的信息,使样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4)分层抽样也是等概率抽样,而且在每层抽样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抽样方法,因此应用较为广泛。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10

  一、直线与圆:

  1、直线的倾斜角的范围是

  在*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轴相交的直线,如果把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为,就叫做直线的倾斜角。当直线与轴重合或*行时,规定倾斜角为0;

  2、斜率:已知直线的倾斜角为α,且α≠90°,则斜率k=tanα。

  过两点(x1,y1),(x2,y2)的直线的斜率k=(y2-y1)/(x2-x1),另外切线的斜率用求导的方法。

  3、直线方程:⑴点斜式:直线过点斜率为,则直线方程为,

  ⑵斜截式:直线在轴上的截距为和斜率,则直线方程为

  4、,①∥,;②。

  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1)*行A1/A2=B1/B2注意检验(2)垂直A1A2+B1B2=0

  5、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两条*行线与的距离是

  6、圆的标准方程:。⑵圆的一般方程:

  注意能将标准方程化为一般方程

  7、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一定有两条,如果只求出了一条,那么另外一条就是与轴垂直的直线。

  8、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通常转化为圆心距与半径的关系,或者利用垂径定理,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弦长问题。①相离②相切③相交

  9、解决直线与圆的关系问题时,要充分发挥圆的*面几何性质的作用(如半径、半弦长、弦心距构成直角三角形)直线与圆相交所得弦长

  二、圆锥曲线方程:

  1、椭圆:①方程(a>b>0)注意还有一个;②定义:|PF1|+|PF2|=2a>2c;③e=④长轴长为2a,短轴长为2b,焦距为2c;a2=b2+c2;

  2、双曲线:①方程(a,b>0)注意还有一个;②定义:||PF1|-|PF2||=2a<2c;③e=;④实轴长为2a,虚轴长为2b,焦距为2c;渐进线或c2=a2+b2

  3、抛物线:①方程y2=2px注意还有三个,能区别开口方向;②定义:|PF|=d焦点F(,0),准线x=-;③焦半径;焦点弦=x1+x2+p;

  4、直线被圆锥曲线截得的弦长公式:

  5、注意解析几何与向量结合问题:1、,。(1);(2)。

  2、数量积的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和b,它们的夹角为θ,则数量|a||b|cosθ叫做a与b的数量积,记作a·b,即

  3、模的计算:|a|=。算模可以先算向量的*方

  4、向量的运算过程中完全*方公式等照样适用:

  三、直线、*面、简单几何体:

  1、学会三视图的分析:

  2、斜二测画法应注意的地方:

  (1)在已知图形中取互相垂直的轴Ox、Oy。画直观图时,把它画成对应轴o'x'、o'y'、使∠x'o'y'=45°(或135°);(2)*行于x轴的线段长不变,*行于y轴的线段长减半。(3)直观图中的45度原图中就是90度,直观图中的90度原图一定不是90度。

  3、表(侧)面积与体积公式:

  ⑴柱体:①表面积:S=S侧+2S底;②侧面积:S侧=;③体积:V=S底h

  ⑵锥体:①表面积:S=S侧+S底;②侧面积:S侧=;③体积:V=S底h:

  ⑶台体①表面积:S=S侧+S上底S下底②侧面积:S侧=

  ⑷球体:①表面积:S=;②体积:V=

  4、位置关系的证明(主要方法):注意立体几何证明的书写

  (1)直线与*面*行:①线线*行线面*行;②面面*行线面*行。

  (2)*面与*面*行:①线面*行面面*行。

  (3)垂直问题: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核心是线面垂直:垂直*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5、求角:(步骤——Ⅰ。找或作角;Ⅱ。求角)

  ⑴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移法:*移直线,构造三角形;

  ⑵直线与*面所成的角:直线与射影所成的角

  四、导数:导数的意义-导数公式-导数应用(极值最值问题、曲线切线问题)

  1、导数的定义:在点处的导数记作。

  2、导数的几何物理意义:曲线在点处切线的斜率

  ①k=f/(x0)表示过曲线y=f(x)上P(x0,f(x0))切线斜率。V=s/(t)表示即时速度。a=v/(t)表示加速度。

  3、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①;②;③;

  ⑤;⑥;⑦;⑧。

  4、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5、导数的应用:

  (1)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设函数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那么为增函数;如果,那么为减函数;

  注意:如果已知为减函数求字母取值范围,那么不等式恒成立。

  (2)求极值的步骤:

  ①求导数;

  ②求方程的根;

  ③列表:检验在方程根的左右的符号,如果左正右负,那么函数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大值;如果左负右正,那么函数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小值;

  (3)求可导函数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步骤:

  ⅰ求的根;ⅱ把根与区间端点函数值比较,最大的为最大值,最小的是最小值。

  五、常用逻辑用语:

  1、四种命题:

  ⑴原命题:若p则q;⑵逆命题:若q则p;⑶否命题:若p则q;⑷逆否命题:若q则p

  注:1、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等价;逆命题与否命题等价。判断命题真假时注意转化。

  2、注意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的区别:命题否定形式是;否命题是。命题“或”的否定是“且”;“且”的否定是“或”。

  3、逻辑联结词:

  ⑴且(and):命题形式pq;pqpqpqp

  ⑵或(or):命题形式pq;真真真真假

  ⑶非(not):命题形式p。真假假真假

  假真假真真

  假假假假真

  “或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真即真,要假全假”;

  “且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假即假,要真全真”;

  “非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真一假”

  4、充要条件

  由条件可推出结论,条件是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由结论可推出条件,则条件是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

  5、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

  短语“所有”在陈述中表示所述事物的全体,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全体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

  短语“有一个”或“有些”或“至少有一个”在陈述中表示所述事物的个体或部分,逻辑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存在性命题。

  全称命题p:;全称命题p的否定p:。

  特称命题p:;特称命题p的否定p:


物理高二知识点总结范本五份(扩展9)

——高二数学知识点范本10份

  高二数学知识点 1

  反正弦函数的导数:正弦函数y=sinx在[-π/2,π/2]上的反函数,叫做反正弦函数。记作arcsinx,表示一个正弦值为x的角,该角的范围在[-π/2,π/2]区间内。定义域[-1,1],值域[-π/2,π/2]。

  反函数求导方法

  若F(X),G(X)互为反函数,

  则:F'(X)_'(X)=1

  E.G.:y=arcsinx=siny

  y'_'=1(arcsinx)'_siny)'=1

  y'=1/(siny)'=1/(cosy)=1/根号(1-sin^2y)=1/根号(1-x^2)

  其余依此类推

  高二数学知识点 2

  分层抽样

  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照某种特征或标志(性别、年龄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用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两种方法

  1.先以分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再按照各层在总体中的比例从各层中抽取。

  2.先以分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再将各层中的元素按分层的顺序整齐排列,最后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

  2.分层抽样是把异质性较强的总体分成一个个同质性较强的子总体,再抽取不同的子总体中的样本分别代表该子总体,所有的样本进而代表总体。

  一、分层标准

  (1)以调查所要分析和研究的主要变量或相关的变量作为分层的标准。

  (2)以保证各层内部同质性强、各层之间异质性强、突出总体内在结构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

  (3)以那些有明显分层区分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

  分层的比例问题

  (1)按比例分层抽样:根据各种类型或层次中的单位数目占总体单位数目的比重来抽取子样本的方法。

  (2)不按比例分层抽样:有的层次在总体中的比重太小,其样本量就会非常少,此时采用该方法,主要是便于对不同层次的子总体进行专门研究或进行相互比较。如果要用样本资料推断总体时,则需要先对各层的数据资料进行加权处理,调整样本中各层的比例,使数据恢复到总体中各层实际的比例结构。

  (1)定义:

  对于函数y=f(x)(x∈D),把使f(x)=0成立的实数x叫做函数y=f(x)(x∈D)的零点。

  (2)函数的零点与相应方程的根、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点间的关系:

  方程f(x)=0有实数根?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函数y=f(x)有零点。

  (3)函数零点的判定(零点存在性定理):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即存在c∈(a,b),使得f(c)=0,这个c也就是方程f(x)=0的根。

  二、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零点的关系

  三、二分法

  对于在区间[a,b]上连续不断且f(a)·f(b)<0的函数y=f(x),通过不断地把函数f(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零点,进而得到零点*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

  1、函数的零点不是点:

  函数y=f(x)的零点就是方程f(x)=0的实数根,也就是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所以函数的零点是一个数,而不是一个点.在写函数零点时,所写的一定是一个数字,而不是一个坐标。

  2、对函数零点存在的判断中,必须强调:

  (1)、f(x)在[a,b]上连续;

  (2)、f(a)·f(b)<0;

  (3)、在(a,b)内存在零点。

  这是零点存在的一个充分条件,但不必要。

  3、对于定义域内连续不断的函数,其相邻两个零点之间的所有函数值保持同号。

  利用函数零点的存在性定理判断零点所在的区间时,首先看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否连续不断,再看是否有f(a)·f(b)<0.若有,则函数y=f(x)在区间(a,b)内必有零点。

  四、判断函数零点个数的常用方法

  1、解方程法:

  令f(x)=0,如果能求出解,则有几个解就有几个零点。

  2、零点存在性定理法:

  利用定理不仅要判断函数在区间[a,b]上是连续不断的曲线,且f(a)·f(b)<0,还必须结合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才能确定函数有多少个零点。

  3、数形结合法:

  转化为两个函数的图象的交点个数问题.先画出两个函数的图象,看其交点的个数,其中交点的个数,就是函数零点的个数。

  已知函数有零点(方程有根)求参数取值常用的方法

  1、直接法:

  直接根据题设条件构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再通过解不等式确定参数范围。

  2、分离参数法:

  先将参数分离,转化成求函数值域问题加以解决。

  3、数形结合法:

  先对解析式变形,在同一*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的图象,然后数形结合求解。

  高二数学知识点 3

  反正弦函数的导数:正弦函数y=sin_在[-π/2,π/2]上的反函数,叫做反正弦函数。记作arcsin_,表示一个正弦值为_的角,该角的范围在[-π/2,π/2]区间内。定义域[-1,1],值域[-π/2,π/2]。

  反函数求导方法

  若F(_),G(_)互为反函数,

  则:F'(_)_G'(_)=1

  E.G.:y=arcsin__=siny

  y'__'=1(arcsin_)'_(siny)'=1

  y'=1/(siny)'=1/(cosy)=1/根号(1-sin^2y)=1/根号(1-_^2)

  其余依此类推

  高二数学知识点 4

  第一:高考数学中有函数、数列、三角函数、*面向量、不等式、立体几何等九大章节。

  主要是考函数和导数,这是我们整个高中阶段里最核心的板块,在这个板块里,重点考察两个方面:第一个函数的性质,包括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第二是函数的解答题,重点考察的是二次函数和高次函数,分函数和它的一些分布问题,但是这个分布重点还包含两个分析就是二次方程的分布的问题,这是第一个板块。

  第二:*面向量和三角函数。

  重点考察三个方面:

  一个是划减与求值。

  第一,重点掌握公式,重点掌握五组基本公式。

  第二,是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这里重点掌握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性质。

  第三,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来解三角形。难度比较小。

  第三:数列。

  数列这个板块,重点考两个方面:一个通项;一个是求和。

  第四:空间向量和立体几何。

  在里面重点考察两个方面:一个是证明;一个是计算。

  第五:概率和统计。

  这一板块主要是属于数学应用问题的范畴,当然应该掌握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等可能的概率。

  第二………事件。

  第三是独立事件,还有独立重复事件发生的概率。

  第六:解析几何。

  这是我们比较头疼的问题,是整个试卷里难度比较大,计算量的题,当然这一类题,我总结下面五类常考的题型,包括第一类所讲的直线和曲线的位置关系,这是考试最多的内容。考生应该掌握它的通法,第二类我们所讲的动点问题,第三类是弦长问题,第四类是对称问题,这也是2008年高考已经考过的一点,第五类重点问题,这类题时往往觉得有思路,但是没有答案,当然这里我相等的是,这道题尽管计算量很大,但是造成计算量大的原因,往往有这个原因,我们所选方法不是很恰当,因此,在这一章里我们要掌握比较好的算法,来提高我们做题的准确度,这是我们所讲的第六大板块。

  第七:押轴题。

  考生在备考复*时,应该重点不等式计算的方法,虽然说难度比较大,我建议考生,采取分部得分整个试卷不要留空白。这是高考所考的七大板块核心的考点。

  高二数学知识点 5

  1、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

  当直线l与x轴相交时,取x轴作为基准,x轴正向与直线l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l与x轴*行或重合时,规定α=0°.

  2、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

  0°≤α<180°.

  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α=90°.

  3、直线的斜率:

  一条直线的倾斜角α(α≠90°)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常用小写字母k表示,也就是k=tanα

  ⑴当直线l与x轴*行或重合时,α=0°,k=tan0°=0;

  ⑵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α=90°,k不存在.

  由此可知,一条直线l的倾斜角α一定存在,但是斜率k不一定存在.

  4、直线的斜率公式:

  给定两点P1(x1,y1),P2(x2,y2),x1≠x2,用两点的坐标来表示直线P1P2的斜率:

  斜率公式:

  3.1.2两条直线的*行与垂直

  1、两条直线都有斜率而且不重合,如果它们*行,那么它们的斜率相等;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相等,那么它们*行,即

  注意:上面的等价是在两条直线不重合且斜率存在的前提下才成立的,缺少这个前提,结论并不成立.即如果k1=k2,那么一定有L1∥L2

  2、两条直线都有斜率,如果它们互相垂直,那么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那么它们互相垂直,即

  3.2.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直线经过点且斜率为

  2、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已知直线的斜率为

  3.2.2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1、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已知两点

  2、直线的截距式方程:已知直线

  3.2.3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1、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

  (A,B不同时为0)

  2、各种直线方程之间的互化。

  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3.3.1两直线的交点坐标

  1、给出例题:两直线交点坐标

  L1:3x+4y-2=0

  L1:2x+y+2=0

  解:解方程组

  得x=-2,y=2

  所以L1与L2的交点坐标为M(-2,2)

  3.3.2两点间距离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3.3.3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1.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2、两*行线间的距离公式:

  高二数学知识点 6

  在中国古代把数学叫算术,又称算学,最后才改为数学。

  1.任意角

  (1)角的分类:

  ①按旋转方向不同分为正角、负角、零角。

  ②按终边位置不同分为象限角和轴线角。

  (2)终边相同的角:

  终边与角相同的角可写成+k360(kZ)。

  (3)弧度制:

  ①1弧度的'角:把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

  ②规定:正角的弧度数为正数,负角的弧度数为负数,零角的弧度数为零,||=,l是以角作为圆心角时所对圆弧的长,r为半径。

  ③用弧度做单位来度量角的制度叫做弧度制。比值与所取的r的大小无关,仅与角的大小有关。

  ④弧度与角度的换算:360弧度;180弧度。

  ⑤弧长公式:l=||r,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lr=||r2.

  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

  设是一个任意角,角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x,y),那么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分别是:sin =y,cos =x,tan =,它们都是以角为自变量,以单位圆上点的坐标或坐标的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

  (2)三角函数在各象限内的符号口诀是: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

  3.三角函数线

  设角的顶点在坐标原点,始边与x轴非负半轴重合,终边与单位圆相交于点P,过P作PM垂直于x轴于M。由三角函数的定义知,点P的坐标为(cos_,sin_),即P(cos_,sin_),其中cos =OM,sin =MP,单位圆与x轴的正半轴交于点A,单位圆在A点的切线与的终边或其反向延长线相交于点T,则tan =AT。我们把有向线段OM、MP、AT叫做的余弦线、正弦线、正切线。

  高二数学知识点 7

  圆锥曲线方程:

  1、椭圆:①方程(a>b>0)注意还有一个;②定义:|PF1|+|PF2|=2a>2c;③e=④长轴长为2a,短轴长为2b,焦距为2c;a2=b2+c2;

  2、双曲线:①方程(a,b>0)注意还有一个;②定义:||PF1|—|PF2||=2a<2c;③e=;④实轴长为2a,虚轴长为2b,焦距为2c;渐进线或c2=a2+b2

  3、抛物线:①方程y2=2px注意还有三个,能区别开口方向;②定义:|PF|=d焦点F(,0),准线x=—;③焦半径;焦点弦=x1+x2+p;

  4、直线被圆锥曲线截得的弦长公式:

  直线、*面、简单几何体:

  1、学会三视图的分析:

  2、斜二测画法应注意的地方:

  (1)在已知图形中取互相垂直的轴Ox、Oy。画直观图时,把它画成对应轴o'x'、o'y'、使∠x'o'y'=45°(或135°)。

  (2)*行于x轴的线段长不变,*行于y轴的线段长减半。

  (3)直观图中的45度原图中就是90度,直观图中的90度原图一定不是90度。

  3、表(侧)面积与体积公式:

  ⑴柱体:①表面积:S=S侧+2S底;②侧面积:S侧=;③体积:V=S底h

  ⑵锥体:①表面积:S=S侧+S底;②侧面积:S侧=;③体积:V=S底h:

  ⑶台体:①表面积:S=S侧+S上底S下底②侧面积:S侧=

  ⑷球体:①表面积:S=;②体积:V=

  4、位置关系的证明(主要方法):注意立体几何证明的书写

  (1)直线与*面*行:①线线*行线面*行;②面面*行线面*行。

  (2)*面与*面*行:①线面*行面面*行。

  (3)垂直问题: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核心是线面垂直:垂直*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5、求角:(步骤:Ⅰ、找或作角;Ⅱ、求角)

  ⑴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移法:*移直线,构造三角形。

  ⑵直线与*面所成的角:直线与射影所成的角。

  高二数学知识点 8

  等差数列

  对于一个数列{an},如果任意相邻两项之差为一个常数,那么该数列为等差数列,且称这一定值差为公差,记为d;从第一项a1到第n项an的总和,记为Sn。

  那么,通项公式为,其求法很重要,利用了“叠加原理”的思想:

  将以上n―1个式子相加,便会接连消去很多相关的项,最终等式左边余下an,而右边则余下a1和n―1个d,如此便得到上述通项公式。

  此外,数列前n项的和,其具体推导方式较简单,可用以上类似的叠加的方法,也可以采取迭代的方法,在此,不再复述。

  值得说明的是,前n项的和Sn除以n后,便得到一个以a1为首项,以d/2为公差的新数列,利用这一特点可以使很多涉及Sn的数列问题迎刃而解。

  等比数列

  对于一个数列{an},如果任意相邻两项之商(即二者的比)为一个常数,那么该数列为等比数列,且称这一定值商为公比q;从第一项a1到第n项an的总和,记为Tn。

  那么,通项公式为(即a1乘以q的(n―1)次方,其推导为“连乘原理”的思想:

  a2=a1Xq,

  a3=a2Xq,

  a4=a3Xq,

  ````````

  an=an―1Xq,

  将以上(n―1)项相乘,左右消去相应项后,左边余下an,右边余下a1和(n―1)个q的乘积,也即得到了所述通项公式。

  此外,当q=1时该数列的前n项和Tn=a1Xn

  当q≠1时该数列前n项的和Tn=a1X(1―q^(n))/(1―q)。

  高二数学知识点 9

  高二年级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基本概念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的点都在这个*面内。

  公理2:如果两个*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这个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3: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有且只有一个*面。

  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面。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面。

  推论3:经过两条*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面。

  公理4:*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行。

  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高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空间两条直线只有三种位置关系:*行、相交、异面

  按是否共面可分为两类:

  (1)共面:*行、相交

  (2)异面:

  异面直线的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面内的两条直线或既不*行也不相交。

  异面直线判定定理:用*面内一点与*面外一点的直线,与*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范围为(0°,90°)esp。空间向量法

  两异面直线间距离:公垂线段(有且只有一条)esp。空间向量法

  若从有无公共点的角度看可分为两类:

  (1)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相交直线;

  (2)没有公共点——*行或异面

  直线和*面的位置关系:

  直线和*面只有三种位置关系:在*面内、与*面相交、与*面*行

  ①直线在*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②直线和*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直线与*面所成的角:*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这个*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

  空间向量法(找*面的法向量)

  规定:

  a、直线与*面垂直时,所成的角为直角,

  b、直线与*面*行或在*面内,所成的角为0°角

  由此得直线和*面所成角的取值范围为[0°,90°]

  最小角定理:斜线与*面所成的角是斜线与该*面内任一条直线所成角中的最小角

  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如果*面内的一条直线,与这个*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与这条斜线垂直

  直线和*面垂直

  直线和*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a和一个*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a和*面互相垂直。直线a叫做*面的垂线,*面叫做直线a的垂面。

  直线与*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面。

  直线与*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面,那么这两条直线*行。③直线和*面*行——没有公共点

  直线和*面*行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面没有公共点,那么我们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面*行。

  直线和*面*行的判定定理:如果*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面内的一条直线*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面*行。

  直线和*面*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面*行,经过这条直线的*面和这个*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行。

  高二数学重点知识点梳理

  简单随机抽样的定义:

  一般地,设一个总体含有N个个体,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个个体作为样本(n≤N),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内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都相等,就把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

  (1)用简单随机抽样从含有N个个体的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时,每次抽取一个个体时任一个体被抽到的概率为;在整个抽样过程中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为

  (2)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是,逐个抽取,且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相等;

  (3)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体现了抽样的客观性与公*性,是其他更复杂抽样方法的基础。

  (4)简单随机抽样是不放回抽样;它是逐个地进行抽取;它是一种等概率抽样

  简单抽样常用方法:

  (1)抽签法:先将总体中的所有个体(共有N个)编号(号码可从1到N),并把号码写在形状、大小相同的号签上(号签可用小球、卡片、纸条等制作),然后将这些号签放在同一个箱子里,进行均匀搅拌,抽签时每次从中抽一个号签,连续抽取n次,就得到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适用范围:总体的个体数不多时优点:抽签法简便易行,当总体的个体数不太多时适宜采用抽签法。

  (2)随机数表法:随机数表抽样“三步曲”:第一步,将总体中的个体编号;第二步,选定开始的数字;第三步,获取样本号码概率。

  高二数学知识点 10

  1.在中学我们只研直圆柱、直圆锥和直圆台。所以对圆柱、圆锥、圆台的旋转定义、实际上是直圆柱、直圆锥、直圆台的定义。

  这样定义直观形象,便于理解,而且对它们的性质也易推导。

  对于球的定义中,要注意区分球和球面的概念,球是实心的。

  等边圆柱和等边圆锥是特殊圆柱和圆锥,它是由其轴截面来定义的,在实践中运用较广,要注意与一般圆柱、圆锥的区分。

  2.圆柱、圆锥、圆和球的性质

  (1)圆柱的性质,要强调两点:一是连心线垂直圆柱的底面;二是三个截面的性质——*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圆;轴截面是一个以上、下底面圆的直径和母线所组成的矩形;*行于轴线的截面是一个以上、下底的圆的弦和母线组成的矩形。

  (2)圆锥的性质,要强调三点

  ①*行于底面的截面圆的性质:

  截面圆面积和底面圆面积的比等于从顶点到截面和从顶点到底面距离的*方比。

  ②过圆锥的顶点,且与其底面相交的截面是一个由两条母线和底面圆的弦组成的等腰三角形,其面积为:

  易知,截面三角形的顶角不大于轴截面的顶角,事实上,由BC≥AB,VC=VB=VA可得∠AVB≤BVC.

  由于截面三角形的顶角不大于轴截面的顶角。

  所以,当轴截面的顶角θ≤90°,有0°<α≤θ≤90°,即有

  当轴截面的顶角θ>90°时,轴截面的面积却不是最大的,这是因为,若90°≤α<θ<180°时,1≥sinα>sinθ>0.

  ③圆锥的母线l,**和底面圆的半径组成一个直径三角形,圆锥的有关计算问题,一般都要归结为解这个直角三角形,特别是关系式

  l2=h2+R2

  (3)圆台的性质,都是从“圆台为截头圆锥”这个事实推得的,高考,但仍要强调下面几点:

  ①圆台的母线共点,所以任两条母线确定的截面为一等腰梯形,但是,与上、下底面都相交的截面不一定是梯形,更不一定是等腰梯形。

  ②*行于底面的截面若将圆台的高分成距上、下两底为两段的截面面积为S,则

  其中S1和S2分别为上、下底面面积。

  的截面性质的推广。

  ③圆台的母线l,**和上、下两底圆的半径r、R,组成一个直角梯形,且有

  l2=h2+(R-r)2

  圆台的有关计算问题,常归结为解这个直角梯形。

  (4)球的性质,着重掌握其截面的性质。

  ①用任意*面截球所得的截面是一个圆面,球心和截面圆圆心的连线与这个截面垂直。

  ②如果用R和r分别表示球的半径和截面圆的半径,d表示球心到截面的距离,则

  R2=r2+d2

  即,球的半径,截面圆的半径,和球心到截面的距离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有关球的计算问题,常归结为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3.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表面积

  (1)圆柱、圆锥、圆台和多面体一样都是可以*面展开的。

  ①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展开图,是求其侧面积的基本依据。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由底面图的周长和母线长组成的一个矩形。

  ②圆锥和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由两条母线长和底面圆的周长组成的扇形,其扇形的圆心角为

  ③圆台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由两条母线长和上、下底面周长组成的扇环,其扇环的圆心角为

  这个公式有利于空间几何体和其侧面展开图的互化

  显然,当r=0时,这个公式就是圆锥侧面展开图扇形的圆心角公式,所以,圆锥侧面展开图扇形的圆心角公式是圆台相关角的特例。

  (2)圆柱、圆锥和圆台的侧面公式为

  S侧=π(r+R)l

  当r=R时,S侧=2πRl,即圆柱的侧面积公式。

  当r=0时,S侧=rRl,即圆锥的面积公式。

  要重视,侧面积间的这种关系。

  (3)球面是不能*面展开的图形,所以,求它的面积的方法与柱、锥、台的方法完全不同。

  推导出来,要用“微积分”等高等数学的知识,课本上不能算是一种证明。

  求不规则圆形的度量属性的常用方法是“细分——求和——取极限”,这种方法,在学完“微积分”的相关内容后,不证自明,这里从略。

  4.画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直观图的方法——正等测

  (1)正等测画直观图的要求:

  ①画正等测的X、Y、Z三个轴时,z轴画成铅直方向,X 轴和Y轴各与Z轴成120°。

  ②在投影图上取线段长度的方法是:在三轴上或*行于三轴的线段都取实长。

  这里与斜二测画直观图的方法不同,要注意它们的区别。

  (2)正等测圆柱、圆锥、圆台的直观图的区别主要是水*放置的*面图形。

  用正等测画水*放置的*面圆形时,将X轴画成水*位置,Y轴画成与X轴成120°,在投影图上,X轴和Y轴上,或与X轴、Y轴*行的线段都取实长,在Z轴上或与Z轴*行的线段的画法与斜二测相同,也都取实长。

  5.关于几何体表面内两点间的最短距离问题

  柱、锥、台的表面都可以*面展开,这些几何体表面内两点间最短距离,就是其*面内展开图内两点间的线段长。

  由于球面不能*面展开,所以求球面内两点间的球面距离是一个全新的方法,这个最短距离是过这两点大圆的劣弧长。


物理高二知识点总结范本五份(扩展10)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通用十篇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 1

  一、三种产生电荷的方式:

  1、摩擦起电:

  (1)正点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

  (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

  (3)实质:电子从一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2、接触起电:

  (1)实质:电荷从一物体移到另一物体;

  (2)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电荷*分;

  (3)、电荷的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相互接触,电荷相合抵消而对外不显电性,这种现象叫电荷的中和;

  3、感应起电:把电荷移*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

  (1)电荷的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实质:使导体的电荷从一部分移到另一部分;

  (3)感应起电时,导体离电荷*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端带同种电荷;

  4、电荷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

  二、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被创生,亦不能被消失,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三、元电荷:

  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叫元电荷,用e表示。

  1、e=1.6×10-19c;

  2、一个质子所带电荷亦等于元电荷;

  3、任何带电物体所带电荷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四、库仑定律:

  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所带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电荷间的这种力叫库仑力,

  1、计算公式:F=kQ1Q2/r2(k=9.0×109N.m2/kg2)

  2、库仑定律只适用于点电荷(电荷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

  3、库仑力不是万有引力;

  五、电场:

  电场是使点电荷之间产生静电力的一种物质。

  1、只要有电荷存在,在电荷周围就一定存在电场;

  2、电场的基本性质: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静止、运动)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电场力;

  3、电场、磁场、重力场都是一种物质

  六、电场强度:

  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该点的电场强度;

  1、定义式:E=F/q;E是电场强度;F是电场力;q是试探电荷;

  2、电场强度是矢量,电场中某一点的场强方向就是放在该点的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负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反)

  3、该公式适用于一切电场;

  4、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E=kQ/r2

  七、电场的叠加:

  在空间若有几个点电荷同时存在,则空间某点的电场强度,为这几个点电荷在该点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解题方法:分别作出表示这几个点电荷在该点场强的有向线段,用*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场强;

  八、电场线:

  电场线是人们为了形象的描述电场特性而人为假设的线。

  1、电场线不是客观存在的线;

  2、电场线的形状: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于负电荷;

  G:用锯木屑观测电场线.

  (1)只有一个正电荷: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于无穷远;

  (2)只有一个负电荷:起于无穷远,终于负电荷;

  (3)既有正电荷又有负电荷:起于正电荷终于负电荷;

  3、电场线的作用:

  ①表示电场的强弱:电场线密则电场强(电场强度大);电场线疏则电场弱电场强度小);

  ②表示电场强度的方向: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场强方向;

  4、电场线的特点:

  ①电场线不是封闭曲线;

  ②同一电场中的电场线不向交;

  九、匀强电场:

  电场强度的大小、方向处处相同的电场;匀强电场的电场线*行、且分布均匀;

  1、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一簇等间距的*行线;

  2、*行板电容器间的电是匀强电场;

  十、电势差:

  电荷在电场中由一点移到另一点时,电场力所作的功WAB与电荷量q的比值叫电势差,又名电压。

  1、定义式:UAB=WAB/q;

  2、电场力作的功与路径无关;

  3、电势差又命电压,国际单位是伏特;(西安杨舟教育-西安最好的课外辅导机构)

  十一、电场中某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到参考点(零势点)时电场力作的功

  1、电势具有相对性,和零势面的选择有关;

  2、电势是标量,单位是伏特V;

  3、电势差和电势间的关系:UAB=φA-φB;

  4、电势沿电场线的方向降低;

  5、相同电荷在同一等势面的任意位置,电势能相同;原因:电荷从一点移到另一点时,电场力不作功,所以电势能不变;

  6、电场线总是由电势高的地方指向电势低的地方;

  7、等势面的画法:相临等势面间的距离相等;

  十二、电场强度和电势差间的关系:

  在匀强电场中,沿场强方向的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场强与这两点的距离的乘积。

  1、数学表达式:U=Ed;

  2、该公式的使适用条件是,仅仅适用于匀强电场;

  3、d是两等势面间的垂直距离;

  十三、电容器:

  储存电荷(电场能)的装置。

  1、结构:由两个彼此绝缘的金属导体组成;

  2、最常见的电容器:*行板电容器;

  十四、电容:

  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与两电容器量极板间电势差U的比值;用“C”来表示。

  1、定义式:C=Q/U;

  2、电容是表示电容器储存电荷本领强弱的物理量;

  3、国际单位:法拉简称:法,用F表示

  4、电容器的电容是电容器的属性,与Q、U无关;

  十五、*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

  C=εs/4πkd;(其中d为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又称板间距;k是静电力常数,k=9.0×109N.m2/c2;ε是电介质的介电常数,空气的介电常数最小;s表示两极板间的正对面积;)

  1、电容器的两极板与电源相连时,两板间的电势差不变,等于电源的电压;

  2、当电容器未与电路相连通时电容器两板所带电荷量不变;

  十六、带电粒子的加速:

  1、条件:带电粒子运动方向和场强方向垂直,忽略重力;

  2、原理:动能定理:电场力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变化:W=Uq=1/2mvt2-1/2mv02;

  3、推论:当初速度为零时,Uq=1/2mvt2;

  4、使带电粒子速度变大的电场又名加速电场。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 2

  1、分子热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规律

  (1)气体分子间距较大,分子力可以忽略,因此分子间除碰撞外不受其他力的作用,故气体能充满它能达到的整个空间。

  (2)分子做无规则的运动,速率有大有小,且时而变化,大量分子的速率按“中间多,两头少”的规律分布。

  (3)温度升高时,速率小的分子数减少,速率大的分子数增加,分子的*均速率将增大(并不是每个分子的速率都增大),但速率分布规律不变。

  2、气体实验定律

  3、理想气体

  宏观上:严格遵守三个实验定律的气体,实际气体在常温常压下(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实验气体可以看成理想气体

  微观上:理想气体的分子间除碰撞外无其他作用力,分子本身没有体积,即它所占据的空间认为都是可以被压缩的空间。故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与体积无关(即理想气体的内能只看所用分子动能,没有分子势能)

  应用状态方程或实验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即某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

  (2)确定气体在始末状态的参量p1、V1、T1及p2、V2、T2;

  (3)由状态方程或实验定律列式求解;

  (4)讨论结果的合理性。

  4、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

  大量分子频繁的撞击器壁的结果

  影响气体压强的因素:

  ①气体的*均分子动能(宏观上即:温度)

  ②分子的密集程度即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宏观上即:体积)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 3

  1、分子热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规律

  (1)气体分子间距较大,分子力可以忽略,因此分子间除碰撞外不受其他力的作用,故气体能充满它能达到的整个空间。

  (2)分子做无规则的运动,速率有大有小,且时而变化,大量分子的速率按“中间多,两头少”的规律分布。

  (3)温度升高时,速率小的分子数减少,速率大的分子数增加,分子的*均速率将增大(并不是每个分子的速率都增大),但速率分布规律不变。

  2、气体实验定律

  理想气体

  宏观上:严格遵守三个实验定律的气体,实际气体在常温常压下(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实验气体可以看成理想气体

  微观上:理想气体的分子间除碰撞外无其他作用力,分子本身没有体积,即它所占据的空间认为都是可以被压缩的空间。故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与体积无关(即理想气体的内能只看所用分子动能,没有分子势能)

  应用状态方程或实验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即某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

  (2)确定气体在始末状态的参量p1、V1、T1及p2、V2、T2;

  (3)由状态方程或实验定律列式求解;

  (4)讨论结果的合理性。

  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

  大量分子频繁的撞击器壁的结果

  影响气体压强的因素:

  ①气体的*均分子动能(宏观上即:温度)

  ②分子的密集程度即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宏观上即:体积)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 4

  1、晶体

  晶体:外观上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有确定的熔点,一些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异性。

  非晶体:外观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无确定的熔点,一些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

  ①判断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的主要依据是有无固定的熔点。

  ②晶体与非晶体并不是绝对的,有些晶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非晶体(石英→玻璃)。

  2、单晶体多晶体

  如果一个物体就是一个完整的晶体,如食盐小颗粒,这样的晶体就是单晶体(单晶硅、单晶锗)。

  如果整个物体是由许多杂乱无章的小晶体排列而成,这样的物体叫做多晶体,多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但同单晶体一样,仍有确定的熔点。

  3、晶体的微观结构:

  固体内部,微粒的排列非常紧密,微粒之间的引力较大,绝大多数微粒只能在各自的*衡位置附*做小范围的无规则振动。

  晶体内部,微粒按照一定的规律在空间周期性地排列(即晶体的点阵结构),不同方向上微粒的排列情况不同,正由于这个原因,晶体在不同方向上会表现出不同的物理性质(即晶体的各向异性)。

  4、表面张力

  当表面层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时,分子间距比内部大,表面层的分子表现为引力,如露珠。

  (1)作用: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液面具有收缩的趋势。

  (2)方向:表面张力跟液面相切,跟这部分液面的分界线垂直。

  (3)大小:液体的温度越高,表面张力越小;液体中溶有杂质时,表面张力变小;液体的密度越大,表面张力越大。

  5、液晶

  分子排列有序,光学各向异性,可自由移动,位置无序,具有液体的流动性。

  各向异性:分子的排列从某个方向上看液晶分子排列是整齐的,从另一方向看去则是杂乱无章的。

  6、饱和汽;湿度

  (1)饱和汽:与液体处于动态*衡的蒸汽.

  (2)未饱和汽:没有达到饱和状态的蒸汽.

  (3)饱和汽压

  ①定义:饱和汽所具有的压强。

  ②特点:液体的饱和汽压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饱和汽压越大,且饱和汽压与饱和汽的体积无关。

  (4)湿度

  ①定义:空气的干湿程度。

  ②描述湿度的物理量

  a.绝对湿度: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

  b.相对湿度:空气的绝对湿度与同一温度下水的饱和汽压之比。

  c.相对湿度公式:

  7、改变系统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①热传递有三种不同的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②这两种方式改变系统的内能是等效的。

  ③区别:做功是系统内能和其他形式能之间发生转化;热传递是不同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内能的转移。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 5

  一、能源的分类

  (1)可再生能源(举例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2)非可再生能源(举例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和核能)。

  二、资源开发条件

  1、资源状况——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1)储量丰富

  (2)分布范围广,40%的土地下都有煤田分布

  (3)煤种齐全,十大煤种都有分布

  (4)煤质优良,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

  (5)开采条件好,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

  2、市场——广阔

  (1)人口增加和社会经济发展使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2)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

  3、交通条件——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北中南三条运煤铁路分别是大秦线、神黄线、焦日线。

  三、能源基地建设

  1、扩大煤炭开采量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是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二是发展炼焦业。

  四、能源的综合利用

  1、存在的问题——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2、采取的措施——结合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建设,构建煤电铝、煤铁钢、煤焦化三条产业链

  3、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

  (1)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

  (2)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

  (3)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推动以洁净煤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2、调整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生态环境问题根源所在:

  (1)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2)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技术产业和旅游业。

  3、“三废”的治理:

  (1)废渣:回收再利用

  (2)废气:消烟除尘,营造防风林带

  (3)废水:沉淀净化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 6

  一、电源和电流

  1、电流产生的条件:

  (1)导体内有大量自由电荷(金属导体――自由电子;电解质溶液――正负离子;导电气体――正负离子和电子)

  (2)导体两端存在电势差(电压)

  (3)导体中存在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势差。

  2电流的方向

  电流可以由正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也可以是负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也可以是由正负电荷同时定向移动形成。*惯上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说明:

  (1)负电荷沿某一方向运动和等量的正电荷沿相反方向运动产生的效果相同。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反。

  (2)电流有方向但电流强度不是矢量。

  (3)方向不随时间而改变的电流叫直流;方向和强度都不随时间改变的电流叫做恒定电流。通常所说的直流常常指的是恒定电流。

  二、电动势

  1、电源

  (1)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的装置。

  (2)非静电力在电源中所起的作用:是把正电荷由负极搬运到正极,同时在该过程中非静电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

  【注意】在不同的电源中,是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2、电动势

  (1)定义:在电源内部,非静电力所做的功W与被移送的电荷q的比值叫电源的电动势。

  (2)定义式:E=W/q

  (3)物理意义:表示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非静电力做功)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电动势越大,电路中每通过1C电量时,电源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数值就越多。

  【注意】:①电动势的大小由电源中非静电力的特性(电源本身)决定,跟电源的体积、外电路无关。

  ②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电源两极间的电压。

  ③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1C电量的正电荷在电源内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所做的功。

  3、电源(池)的几个重要参数

  ①电动势:它取决于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及电解液的化学性质,与电池的大小无关。

  ②内阻(r):电源内部的电阻。

  ③容量:电池放电时能输出的总电荷量。其单位是:A・h,mA・h。

  【注意】:对同一种电池来说,体积越大,容量越大,内阻越小。

  【学*方法】

  及时完成学*任务

  进入高二,同学们应该适时调整学*时间,要注意当天的学*任务要当天完成,不能留下问题,免得积少成多,问题越多,学*压力越大,这样会影响到学好物理的信心。

  总的`来说,高中物理知识体系严密而完整,知识的系统性较强。因此,应注重掌握系统的知识、培养研究问题的方法。

  重视实验,勤于实验

  电学实验是高中物理的难点,也是高考常考的内容,因此一定要学好这部分的内容。在做实验之前一定要弄清楚实验的原理及步骤,注意观察,做好每一个实验。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实验,并且到实验室进行验证。这对实验能力的提高是很大的帮助。

  听讲与自学相结合

  较之高一、高二的教学内容多,课堂容量大,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听教师的讲解,跟上教师的思路。上课认真听,是同学们学*方法、提高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在听课中要积极思考,不断地给自己提出问题,再通过听讲获得解答。要达到课堂的高效率,必须在课前进行预*,预*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把新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迅速掌握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预*既增加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又提高了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审题能力。久而久之,同学们的自学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定期复**结

  在学*过程中要养成定期复**结的好*惯。复*不是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升华提高的过程。一是当天复*,这是高效省时的学*方法之一。二是章末复*,明确每章知识的主干线,掌握其知识结构,使知识系统化。找出节与节之间、章与章之间的联系,建立新的认识结构和知识系统。既巩固和加深了所学知识,又学到了方法,提高了能力。物理上单纯需要记忆的内容不多,多数需要理解。通过系统有效的复*,就会发现,厚厚的物理教科书其实是“很薄的”。要试着对做过的练*题分类,找出对应的解决方法,尽快改变不良的学*方法、学**惯、学*心理。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 7

  一、电源和电流

  1、电流产生的条件:

  (1)导体内有大量自由电荷(金属导体――自由电子;电解质溶液――正负离子;导电气体――正负离子和电子)

  (2)导体两端存在电势差(电压)

  (3)导体中存在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势差。

  2电流的方向

  电流可以由正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也可以是负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也可以是由正负电荷同时定向移动形成。*惯上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说明:

  (1)负电荷沿某一方向运动和等量的正电荷沿相反方向运动产生的效果相同。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反。

  (2)电流有方向但电流强度不是矢量。

  (3)方向不随时间而改变的电流叫直流;方向和强度都不随时间改变的电流叫做恒定电流。通常所说的直流常常指的是恒定电流。

  二、电动势

  1、电源

  (1)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的装置。

  (2)非静电力在电源中所起的作用:是把正电荷由负极搬运到正极,同时在该过程中非静电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

  【注意】在不同的电源中,是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2、电动势

  (1)定义:在电源内部,非静电力所做的功W与被移送的电荷q的比值叫电源的电动势。

  (2)定义式:E=W/q

  (3)物理意义:表示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非静电力做功)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电动势越大,电路中每通过1C电量时,电源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数值就越多。

  【注意】:①电动势的大小由电源中非静电力的特性(电源本身)决定,跟电源的体积、外电路无关。

  ②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电源两极间的电压。

  ③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1C电量的正电荷在电源内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所做的功。

  3、电源(池)的几个重要参数

  ①电动势:它取决于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及电解液的化学性质,与电池的大小无关。

  ②内阻(r):电源内部的电阻。

  ③容量:电池放电时能输出的总电荷量。其单位是:A・h,mA・h。

  【注意】:对同一种电池来说,体积越大,容量越大,内阻越小。

  【学*方法】

  及时完成学*任务

  进入高二,同学们应该适时调整学*时间,要注意当天的学*任务要当天完成,不能留下问题,免得积少成多,问题越多,学*压力越大,这样会影响到学好物理的信心。

  总的来说,高中物理知识体系严密而完整,知识的系统性较强。因此,应注重掌握系统的知识、培养研究问题的方法。

  重视实验,勤于实验

  电学实验是高中物理的难点,也是高考常考的内容,因此一定要学好这部分的内容。在做实验之前一定要弄清楚实验的原理及步骤,注意观察,做好每一个实验。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实验,并且到实验室进行验证。这对实验能力的提高是很大的帮助。

  听讲与自学相结合

  较之高一、高二的教学内容多,课堂容量大,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听教师的讲解,跟上教师的思路。上课认真听,是同学们学*方法、提高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在听课中要积极思考,不断地给自己提出问题,再通过听讲获得解答。要达到课堂的高效率,必须在课前进行预*,预*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把新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迅速掌握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预*既增加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又提高了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审题能力。久而久之,同学们的自学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定期复**结

  在学*过程中要养成定期复**结的好*惯。复*不是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升华提高的过程。一是当天复*,这是高效省时的学*方法之一。二是章末复*,明确每章知识的主干线,掌握其知识结构,使知识系统化。找出节与节之间、章与章之间的联系,建立新的认识结构和知识系统。既巩固和加深了所学知识,又学到了方法,提高了能力。物理上单纯需要记忆的内容不多,多数需要理解。通过系统有效的复*,就会发现,厚厚的物理教科书其实是“很薄的”。要试着对做过的练*题分类,找出对应的解决方法,尽快改变不良的学*方法、学**惯、学*心理。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 8

  1.多普勒效应:

  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变化的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在1842年发现的。

  2.多普勒效应的成因:

  声源完成一次全振动,向外发出一个波长的波,频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全振动的次数,因此波源的频率等于单位时间内波源发出的完全波的个数,而观察者听到的声音的音调,是由观察者接受到的频率,即单位时间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决定的。

  3.多普勒效应是波动过程共有的特征:

  不仅机械波,电磁波和光波也会发生多普勒效应。

  4.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①现代医学上使用的胎心检测器、血流测定仪等有许多都是根据这种原理制成。

  ②根据汽笛声判断火车的运动方向和快慢,以炮弹飞行的尖叫声判断炮弹的飞行方向等。

  ③红移现象:在20世纪初,科学家们发现许多星系的谱线有“红移现象”,所谓“红移现象”,就是整个光谱结构向光谱红色的一端偏移,这种现象可以用多普勒效应加以解释:

  由于星系远离我们运动,接收到的星光的频率变小,谱线就向频率变小(即波长变大)的红端移动。科学家从红移的大小还可以算出这种远离运动的速度。这种现象,是证明宇宙在膨胀的一个有力证据。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 9

  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做状态为止。

  1、只有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才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力是该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速度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4、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二、惯性:

  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决定;

  3、惯性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难易的物理量;

  三、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1、数学表达式:a=F合/m;

  2、加速度随力的产生而产生、变化而变化、消失而消失;

  3、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一致时,物体加速;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减速。

  4、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1N;

  四、牛顿第三定律:

  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总是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衡力的根本区别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 10

  一、电源和电流

  1、电流产生的条件:

  (1)导体内有大量自由电荷(金属导体――自由电子;电解质溶液――正负离子;导电气体――正负离子和电子)

  (2)导体两端存在电势差(电压)

  (3)导体中存在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势差。

  2电流的方向

  电流可以由正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也可以是负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也可以是由正负电荷同时定向移动形成。*惯上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说明:

  (1)负电荷沿某一方向运动和等量的正电荷沿相反方向运动产生的效果相同。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反。

  (2)电流有方向但电流强度不是矢量。

  (3)方向不随时间而改变的电流叫直流;方向和强度都不随时间改变的电流叫做恒定电流。通常所说的直流常常指的是恒定电流。

  二、电动势

  1、电源

  (1)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的装置。

  (2)非静电力在电源中所起的作用:是把正电荷由负极搬运到正极,同时在该过程中非静电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

  【注意】在不同的电源中,是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2、电动势

  (1)定义:在电源内部,非静电力所做的功W与被移送的电荷q的比值叫电源的电动势。

  (2)定义式:E=W/q

  (3)物理意义:表示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非静电力做功)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电动势越大,电路中每通过1C电量时,电源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数值就越多。

  【注意】:

  ①电动势的大小由电源中非静电力的特性(电源本身)决定,跟电源的体积、外电路无关。

  ②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电源两极间的电压。

  ③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1C电量的正电荷在电源内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所做的功。

  3、电源(池)的几个重要参数

  ①电动势:它取决于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及电解液的化学性质,与电池的大小无关。

  ②内阻(r):电源内部的电阻。

  ③容量:电池放电时能输出的总电荷量。其单位是:A・h,mA・h。

  【注意】:对同一种电池来说,体积越大,容量越大,内阻越小。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最句子文案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04778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