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知识 >

高中物理有哪些易错易忘的知识点?实用五篇

日期:

  高中物理有哪些易错易忘的知识点? 1

  一、运动的描述

  1.物体模型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自转要大小。物**置的变化,准确描述用位移,运动快慢S比t ,a用Δv与t 比。

  2.运用一般公式法,*均速度是简法,中间时刻速度法,初速度零比例法,再加几何图像法,求解运动好方法。自由落体是实例,初速为零a等g.竖直上抛知初速,上升最高心有数,飞行时间上下回,整个过程匀减速。中心时刻的速度,*均速度相等数;求加速度有好方,ΔS等a T*方。

  3.速度决定物体动,速度加速度方向中,同向加速反向减,垂直拐弯莫前冲。

  二、力

  1.解力学题堡垒坚,受力分析是关键;分析受力性质力,根据效果来处理。

  2.分析受力要仔细,定量计算七种力;重力有无看提示,根据状态定弹力;先有弹力后摩擦,相对运动是依据;万有引力在万物,电场力存在定无疑; 洛仑兹力安培力,二者实质是统一;相互垂直力最大,*行无力要切记。

  3.同一直线定方向,计算结果只是“量”,某量方向若未定,计算结果给指明;两力合力小和大,两个力成q角夹 ,*行四边形定法;合力大小随q变,只在最大最小间,多力合力合另边。

  多力问题状态揭,正交分解来解决,三角函数能化解。

  4.力学问题方法多,整体隔离和假设;整体只需看外力,求解内力隔离做;状态相同用整体,否则隔离用得多;即使状态不相同,整体牛二也可做;假设某力有或无,根据计算来定夺;极限法抓临界态,程序法按顺序做;正交分解选坐标,轴上矢量尽量多。

  三、牛顿运动定律

  1.F等ma,牛顿二定律,产生加速度,原因就是力。

  合力与a同方向,速度变量定a向,a变小则u可大 ,只要a与u同向。

  2.N、T等力是视重,mg乘积是实重; 超重失重视视重,其中不变是实重;加速上升是超重,减速下降也超重;失重由加降减升定,完全失重视重零

  四、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运动轨迹为曲线,向心力存在是条件,曲线运动速度变,方向就是该点切线。

  2.圆周运动向心力,供需关系在心里,径向合力提供足,需mu*方比R,mrw*方也需,供求*衡不心离。

  3.万有引力因质量生,存在于世界万物中,皆因天体质量大,万有引力显神通。卫星绕着天体行,快慢运动的卫星,均由距离来决定,距离越*它越快,距离越远越慢行,同步卫星速度定,定点赤道上空行。

  五、机械能与能量

  1.确定状态找动能,分析过程找力功,正功负功加一起,动能增量与它同。

  2.明确两态机械能,再看过程力做功,“重力”之外功为零,初态末态能量同。

  3.确定状态找量能,再看过程力做功。有功就有能转变,初态末态能量同。

  高中物理有哪些易错易忘的知识点? 2

  高中物理的确难,实用口诀能帮忙。物理公式、规律主要通过理解和运用来记忆,本口诀也要通过理解,发挥韵调特点,能对高中物理重要知识记忆起辅助作用。

  一、运动的描述

  1.物体模型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自转要大小。物**置的变化,准确描述用位移,运动快慢s比t,a用δv与t比。

  2.运用一般公式法,*均速度是简法,中间时刻速度法,初速度零比例法,再加几何图像法,求解运动好方法。自由落体是实例,初速为零a等g.竖直上抛知初速,上升最高心有数,飞行时间上下回,整个过程匀减速。中心时刻的速度,*均速度相等数;求加速度有好方,δs等at*方。

  3.速度决定物体动,速度加速度方向中,同向加速反向减,垂直拐弯莫前冲。

  二、力

  1.解力学题堡垒坚,受力分析是关键;分析受力性质力,根据效果来处理。

  2.分析受力要仔细,定量计算七种力;重力有无看

  提示,根据状态定弹力;先有弹力后摩擦,相对运动是依据;万有引力在万物,电场力存在定无疑;洛仑兹力安培力,二者实质是统一;相互垂直力最大,*行无力要切记。

  3.同一直线定方向,计算结果只是“量”,某量方向若未定,计算结果给指明;两力合力小和大,两个力成q角夹,*行四边形定法;合力大小随q变,只在最大最小间,多力合力合另边。

  多力问题状态揭,正交分解来解决,三角函数能化解。

  4.力学问题方法多,整体隔离和假设;整体只需看外力,求解内力隔离做;状态相同用整体,否则隔离用得多;即使状态不相同,整体牛二也可做;假设某力有或无,根据计算来定夺;极限法抓临界态,程序法按顺序做;正交分解选坐标,轴上矢量尽量多。

  三、牛顿运动定律

  1.f等ma,牛顿二定律,产生加速度,原因就是力。

  合力与a同方向,速度变量定a向,a变小则u可大,只要a与u同向。

  2.n、t等力是视重,mg乘积是实重;超重失重视视重,其中不变是实重;加速上升是超重,减速下降也超重;失重由加降减升定,完全失重视重零

  四、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运动轨迹为曲线,向心力存在是条件,曲线运动速度变,方向就是该点切线。

  2.圆周运动向心力,供需关系在心里,径向合力提供足,需mu*方比r,mrw*方也需,供求*衡不心离。

  3.万有引力因质量生,存在于世界万物中,皆因天体质量大,万有引力显神通。卫星绕着天体行,快慢运动的卫星,均由距离来决定,距离越*它越快,距离越远越慢行,同步卫星速度定,定点赤道上空行。

  五、机械能与能量

  1.确定状态找动能,分析过程找力功,正功负功加一起,动能增量与它同。

  2.明确两态机械能,再看过程力做功,“重力”之外功为零,初态末态能量同。

  3.确定状态找量能,再看过程力做功。有功就有能转变,初态末态能量同。

  六、电场

  1.库仑定律电荷力,万有引力引场力,好像是孪生兄弟,kqq与r*方比。

  2.电荷周围有电场,f比q定义场强。kq比r2点电荷,u比d是匀强电场。

  电场强度是矢量,正电荷受力定方向。描绘电场用场线,疏密表示弱和强。

  场能性质是电势,场线方向电势降。场力做功是qu,动能定理不能忘。

  4.电场中有等势面,与它垂直画场线。方向由高指向低,面密线密是特点。

  七、恒定电流

  1.电荷定向移动时,电流等于q比t。自由电荷是内因,两端电压是条件。

  正荷流向定方向,串电流表来计量。电源外部正流负,从负到正经内部。

  2.电阻定律三因素,温度不变才得出,控制变量来论述,rl比s等电阻。

  电流做功uit,电热i*方rt。电功率,w比t,电压乘电流也是。

  3.基本电路联串并,分压分流要分明。复杂电路动脑筋,等效电路是关键。

  4.闭合电路部分路,外电路和内电路,遵循定律属欧姆。

  路端电压内压降,和就等电动势,除于总阻电流是。

  八、磁场

  1.磁体周围有磁场,n极受力定方向;电流周围有磁场,安培定则定方向。

  2.f比il是场强,φ等bs磁通量,磁通密度φ比s,磁场强度之名异。

  3.bil安培力,相互垂直要注意。

  4.洛仑兹力安培力,力往左甩别忘记。

  九、电磁感应

  1.电磁感应磁生电,磁通变化是条件。回路闭合有电流,回路断开是电源。

  感应电动势大小,磁通变化率知晓。

  2.楞次定律定方向,阻碍变化是关键。导体切割磁感线,右手定则更方便。

  3.楞次定律是抽象,真正理解从三方,阻碍磁通增和减,相对运动受反抗,自感电流想阻挡,能量守恒理应当。楞次先看原磁场,感生磁场将何向,全看磁通增或减,安培定则知i向。

  必修和选修物理知识点汇总

  十、交流电

  1.匀强磁场有线圈,旋转产生交流电。电流电压电动势,变化规律是弦线。

  中性面计时是正弦,*行面计时是余弦。

  2.nbsω是最大值,有效值用热量来计算。

  3.变压器供交流用,恒定电流不能用。

  理想变压器,初级ui值,次级ui值,相等是原理。

  电压之比值,正比匝数比;电流之比值,反比匝数比。

  运用变压比,若求某匝数,化为匝伏比,方便地算出。

  远距输电用,升压降流送,否则耗损大,用户后降压。

  十一、气态方程

  研究气体定质量,确定状态找参量。绝对温度用大t,体积就是容积量。

  压强分析封闭物,牛顿定律帮你忙。状态参量要找准,pv比t是恒量。

  十二、热力学定律

  1.第一定律热力学,能量守恒好感觉。内能变化等多少,热量做功不能少。

  正负符号要准确,收入支出来理解。对内做功和吸热,内能增加皆正值;对外做功和放热,内能减少皆负值。

  2.热力学第二定律,热传递是不可逆,功转热和热转功,具有方向性不逆。

  十三、机械振动

  1.简谐振动要牢记,o为起点算位移,回复力的方向指,始终向*衡位置,

  大小正比于位移,*衡位置u大极。

  2.o点对称别忘记,振动强弱是振幅,振动快慢是周期,一周期走4a路,单摆周期l比g,再开方根乘2p,秒摆周期为2秒,摆长约等长1米。

  到质心摆长行,单摆具有等时性。

  3.振动图像描方向,从底往顶是向上,从顶往底是下向;振动图像描位移,顶点底点大位移,正负符号方向指。

  十四、机械波

  1.左行左坡上,右行右坡上。峰点谷点无方向。

  2.顺着传播方向吧,从谷往峰想上爬,脚底总得往下蹬,上下振动迁不动。

  3.不同时刻的图像,δt四分一或三,质点动向疑惑散,s等vt派用场。

  十五、光学

  1.自行发光是光源,同种均匀直线传。若是遇见障碍物,传播路径要改变。

  反射折射两定律,折射定律是重点。光介质有折射率,(它的)定义是正弦比值,还可运用速度比,波长比值也使然。

  2.全反射,要牢记,入射光线在光密。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折射光线无处觅。

  十六、物理光学

  1.光是一种电磁波,能产生干涉和衍射。衍射有单缝和小孔,干涉有双缝和薄膜。单缝衍射中间宽,干涉(条纹)间距差不多。小孔衍射明暗环,薄膜干涉用处多。它可用来测工件,还可制成增透膜。泊松亮斑是衍射,干涉公式要把握。〖选修3-4〗

  2.光照金属能生电,入射光线有极限。光电子动能大和小,与光子频率有关联。光电子数目多和少,与光线强弱紧相连。光电效应瞬间能发生,极限频率取决逸出功。

  十七、动量

  1.确定状态找动量,分析过程找冲量,同一直线定方向,计算结果只是“量”,某量方向若未定,计算结果给指明。

  2.确定状态找动量,分析过程找冲量,外力冲量若为零,初态末态动量同。

  十八、原子原子核

  1.原子核,中央站,电子分层围它转;向外跃迁为激发,辐射光子向内迁;光子能量hn,能级差值来计算。

  2.原子核,能改变,αβ两衰变。α粒是氦核,电子流是β射线。

  γ光子不单有,伴随衰变而出现。铀核分开是裂变,中子撞击是条件。

  裂变可造原子弹,还可用它来发电。轻核聚合是聚变,温度极高是条件。

  变可以造氢弹,还是太阳能量源;和*利用前景好,可惜至今未实现。

  高中物理有哪些易错易忘的知识点? 3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1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均速度V*=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较小,在高山处比*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2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抛运动

  1.水*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夹角α:tgα=y/x=gt/2Vo

  8.水*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

  (1)*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

  (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3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注:

  (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

  (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

  (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

  (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

  (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4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见第一册P67〕

  注:*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5振动和波(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

  1.简谐振动F=-kx {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

  2.单摆周期T=2π(l/g)1/2 {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0;l>>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

  (2)加强区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减弱区则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

  (3)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4)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

  (5)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

  (6)其它相关内容:超声波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22〕/振动中的能量转化〔见第一册P173〕。

  6冲量与动量(物体的受力与动量的变化)

  1.动量:p=mv {p:动量(kg/s),m:质量(kg),v:速度(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3.冲量:I=Ft {I:冲量(N?s),F:恒力(N),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决定}

  4.动量定理:I=Δp或Ft=mvt–mvo {Δp:动量变化Δp=mvt–mvo,是矢量式}

  5.动量守恒定律:p前总=p后总或p=p’?也可以是m1v1+m2v2=m1v1?+m2v2?

  6.弹性碰撞:Δp=0;ΔEk=0 {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

  7.非弹性碰撞Δp=0;0<ΔEK<ΔEKm {ΔEK:损失的动能,EKm:损失的最大动能}

  8.完全非弹性碰撞Δp=0;ΔEK=ΔEKm {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

  9.物体m1以v1初速度与静止的物体m2发生弹性正碰:

  v1?=(m1-m2)v1/(m1+m2) v2?=2m1v1/(m1+m2)

  10.由9得的推论-----等质量弹性正碰时二者交换速度(动能守恒、动量守恒)

  11.子弹m水*速度vo射入静止置于水*光滑地面的长木块M,并嵌入其中一起运动时的机械能损失

  E损=mvo2/2-(M+m)vt2/2=fs相对{vt:共同速度,f:阻力,s相对子弹相对长木块的位移}

  注:

  (1)正碰又叫对心碰撞,速度方向在它们“中心”的连线上;

  (2)以上表达式除动能外均为矢量运算,在一维情况下可取正方向化为代数运算;

  (3)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合外力为零或系统不受外力,则系统动量守恒(碰撞问题、爆炸问题、反冲问题等);

  (4)碰撞过程(时间极短,发生碰撞的物体构成的系统)视为动量守恒,原子核衰变时动量守恒;

  (5)爆炸过程视为动量守恒,这时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增加;

  (6)其它相关内容:反冲运动、火箭、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见第一册P128〕。

  7功和能(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1.功:W=Fscosα(定义式){W:功(J),F:恒力(N),s:位移(m),α:F、s间的夹角}

  2.重力做功:Wab=mghab {m:物体的质量,g=9.8m/s2≈10m/s2,hab:a与b高度差(hab=ha-hb)}

  3.电场力做功:Wab=qUab {q:电量(C),Uab:a与b之间电势差(V)即Uab=φa-φb}

  4.电功:W=UIt(普适式) {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

  5.功率:P=W/t(定义式) {P:功率[瓦(W)],W:t时间内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时间(s)}

  6.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v;P*=Fv*{P:瞬时功率,P*:*均功率}

  7.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vmax=P额/f)

  8.电功率:P=UI(普适式) {U:电路电压(V),I:电路电流(A)}

  9.焦耳定律:Q=I2Rt {Q:电热(J),I:电流强度(A),R: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10.纯电阻电路中I=U/R;P=UI=U2/R=I2R;Q=W=UIt=U2t/R=I2Rt

  11.动能:Ek=mv2/2 {Ek:动能(J),m:物体质量(kg),v:物体瞬时速度(m/s)}

  12.重力势能:EP=mgh {EP :重力势能(J),g:重力加速度,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

  13.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从零势能面起)}

  14.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

  W合=mvt2/2-mvo2/2或W合=ΔEK

  {W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ΔEK:动能变化ΔEK=(mvt2/2-mvo2/2)}

  15.机械能守恒定律:ΔE=0或EK1+EP1=EK2+EP2也可以是mv12/2+mgh1=mv22/2+mgh2

  16.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WG=-ΔEP

  注:

  (1)功率大小表示做功快慢,做功多少表示能量转化多少;

  (2)O0≤α<90O做正功;90O<α≤180O做负功;α=90o不做功(力的方向与位移(速度)方向垂直时该力不做功);

  (3)重力(弹力、电场力、分子力)做正功,则重力(弹性、电、分子)势能减少

  (4)重力做功和电场力做功均与路径无关(见2、3两式);

  (5)机械能守恒成立条件:除重力(弹力)外其它力不做功,只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

  (6)能的其它单位换算:1kWh(度)=3.6×106J,1eV=1.60×10-19J;

  (7)弹簧弹性势能E=kx2/2,与劲度系数和形变量有关。

  8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

  1.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ol;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米

  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d=V/s {V:单分子油膜的体积(m3),S:油膜表面积(m)2}

  3.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4.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1)r

  (2)r=r0,f引=f斥,F分子力=0,E分子势能=Emin(最小值)

  (3)r>r0,f引>f斥,F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4)r>10r0,f引=f斥≈0,F分子力≈0,E分子势能≈0

  5.热力学第一定律W+Q=ΔU{(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

  W: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Q:物体吸收的热量(J),ΔU:增加的内能(J),涉及到第一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P40〕}

  6.热力学第二定律

  克氏表述: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热传导的方向性);

  开氏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机械能与内能转化的方向性){涉及到第二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P44〕}

  7.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宇宙温度下限:-273.15摄氏度(热力学零度)}

  注:

  (1)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越剧烈;

  (2)温度是分子*均动能的标志;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比引力快;

  (4)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在r0处F引=F斥且分子势能最小;

  (5)气体膨胀,外界对气体做负功W<0;温度升高,内能增大δu>0;吸收热量,Q>0

  (6)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对于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为零;

  (7)r0为分子处于*衡状态时,分子间的距离;

  (8)其它相关内容:能的转化和定恒定律〔见第二册P41〕/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保〔见第二册P47〕/物体的内能、分子的动能、分子势能〔见第二册P47〕。

  9气体的性质

  1.气体的状态参量:

  温度:宏观上,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T=t+273 {T:热力学温度(K),t:摄氏温度(℃)}

  体积V:气体分子所能占据的空间,单位换算:1m3=103L=106mL

  压强p:单位面积上,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标准大气压:1atm=1.013×105Pa=76cmHg(1Pa=1N/m2)

  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分子间空隙大;除了碰撞的瞬间外,相互作用力微弱;分子运动速率很大

  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1V1/T1=p2V2/T2 {PV/T=恒量,T为热力学温度(K)}

  注:

  (1)理想气体的内能与理想气体的体积无关,与温度和物质的量有关;

  (2)公式3成立条件均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使用公式时要注意温度的单位,t为摄氏温度(℃),而T为热力学温度(K)。

  10电场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 {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 {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6.电场力:F=qE {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

  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

  9.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

  10.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 {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 (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 {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13.*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ω:介电常数)

  常见电容器〔见第二册P111〕

  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2,Vt=(2qU/m)1/2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

  类*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行极板中:E=U/d)

  抛运动*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

  注:

  (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分;

  (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

  (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见图[第二册P98];

  (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电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

  (5)处于静电*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

  (6)电容单位换算:1F=106μF=1012PF;

  (7)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1eV=1.60×10-19J;

  (8)其它相关内容:静电屏蔽〔见第二册P101〕/示波管、示波器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114〕等势面〔见第二册P105〕。

  11恒定电流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 {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 R串=R1+R2+R3+ 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I总=I1=I2=I3 I并=I1+I2+I3+

  电压关系U总=U1+U2+U3+ U总=U1=U2=U3

  功率分配P总=P1+P2+P3+ P总=P1+P2+P3+

  10.欧姆表测电阻

  (1)电路组成(2)测量原理

  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

  Ig=E/(r+Rg+Ro)

  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

  Ix=E/(r+Rg+Ro+Rx)=E/(R中+Rx)

  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

  (3)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注意挡位(倍率)}、拨off挡。

  (4)注意:测量电阻时,要与原电路断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每次换挡要重新短接欧姆调零。

  11.伏安法测电阻

  电流表内接法:

  电压表示数:U=UR+UA

  电流表外接法:

  电流表示数:I=IR+IV

  Rx的测量值=U/I=UR/(IR+IV)=RVRx/(RV+R)

  选用电路条件Rx>>RA [或Rx>(RARV)1/2]

  选用电路条件Rx<

  12.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限流接法与分压接法

  限流接法

  电压调节范围小,电路简单,功耗小

  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p>Rx

  电压调节范围大,电路复杂,功耗较大

  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p

  注:

  (1)单位换算:1A=103mA=106μA;1kV=103V=106mA;1MΩ=103kΩ=106Ω

  (2)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3)串**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并**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

  (4)当电源有内阻时,外电路电阻增大时,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

  (5)当外电路电阻等于电源电阻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此时的输出功率为E2/(2r);

  (6)其它相关内容: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半导体及其应用超导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127〕。

  12磁场

  1.磁感应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单位T),1T=1N/A?m

  2.安培力F=BIL;(注:L⊥B) {B:磁感应强度(T),F:安培力(F),I:电流强度(A),L:导线长度(m)}

  3.洛仑兹力f=qVB(注V⊥B);质谱仪〔见第二册P155〕 {f:洛仑兹力(N),q:带电粒子电量(C),V:带电粒子速度(m/s)}

  4.在重力忽略不计(不考虑重力)的情况下,带电粒子进入磁场的运动情况(掌握两种):

  (1)带电粒子沿*行磁场方向进入磁场:不受洛仑兹力的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V=V0

  (2)带电粒子沿垂直磁场方向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规律如下a)F向=f洛=mV2/r=mω2r=mr(2π/T)2=qVB;r=mV/qB;T=2πm/qB;(b)运动周期与圆周运动的半径和线速度无关,洛仑兹力对带电粒子不做功(任何情况下);(c)解题关键:画轨迹、找圆心、定半径、圆心角(=二倍弦切角)。

  注:

  (1)安培力和洛仑兹力的方向均可由左手定则判定,只是洛仑兹力要注意带电粒子的正负;

  (2)磁感线的特点及其常见磁场的磁感线分布要掌握〔见图及第二册P144〕;

  (3)其它相关内容:地磁场/磁电式电表原理〔见第二册P150〕/回旋加速器〔见第二册P156〕/磁性材料

  13电磁感应

  1.[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计算公式]

  1)E=nΔΦ/Δt(普适公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感应电动势(V),n:感应线圈匝数,ΔΦ/Δt:磁通量的变化率}

  2)E=BLV垂(切割磁感线运动) {L:有效长度(m)}

  3)Em=nBSω(交流发电机最大的感应电动势) {Em:感应电动势峰值}

  4)E=BL2ω/2(导体一端固定以ω旋转切割) {ω:角速度(rad/s),V:速度(m/s)}

  2.磁通量Φ=BS {Φ:磁通量(Wb),B: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T),S:正对面积(m2)}

  3.感应电动势的正负极可利用感应电流方向判定{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由负极流向正极}

  4.自感电动势E自=nΔΦ/Δt=LΔI/Δt{L:自感系数(H)(线圈L有铁芯比无铁芯时要大),ΔI:变化电流,?t:所用时间,ΔI/Δt:自感电流变化率(变化的快慢)}

  注:

  (1)感应电流的方向可用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判定,楞次定律应用要点〔见第二册P173〕;

  (2)自感电流总是阻碍引起自感电动势的电流的变化;

  (3)单位换算:1H=103mH=106μH;

  (4)其它相关内容:自感〔见第二册P178〕/日光灯〔见第二册P180〕。

  14交变电流(正弦式交变电流)

  1.电压瞬时值e=Emsinωt电流瞬时值i=Imsinωt;(ω=2πf)

  2.电动势峰值Em=nBSω=2BLv电流峰值(纯电阻电路中)Im=Em/R总

  3.正(余)弦式交变电流有效值:E=Em/(2)1/2;U=Um/(2)1/2 ;I=Im/(2)1/2

  4.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压与电流及功率关系

  U1/U2=n1/n2; I1/I2=n2/n2; P入=P出

  5.在远距离输电中,采用高压输送电能可以减少电能在输电线上的损失损?=(P/U)2R;(P损?: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P:输送电能的总功率,U:输送电压,R:输电线电阻)〔见第二册P198〕;

  6.公式1、2、3、4中物理量及单位:ω:角频率(rad/s);t:时间(s);n:线圈匝数;B:磁感强度(T);

  S:线圈的面积(m2);U输出)电压(V);I:电流强度(A);P:功率(W)。

  高中物理有哪些易错易忘的知识点? 4

  1、受力分析,往往漏“力”百出

  对物体受力分析,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分析方法有“整体法”与“隔离法”两种。

  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可以说贯穿着整个高中物理始终,如力学中的重力、弹力(推、拉、提、压)与摩擦力(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电场中的电场力(库仑力)、磁场中的洛伦兹力(安培力)等。在受力分析中,最难的是受力方向的判别,最容易错的是受力分析往往漏掉某一个力。在受力分析过程中,特别是在“力、电、磁”综合问题中,第一步就是受力分析,虽然解题思路正确,但考生往往就是因为分析漏掉一个力(甚至重力),就少了一个力做功,从而得出的答案与正确结果大相径庭,痛失整题分数。

  还要说明的是在分析某个力发生变化时,运用的方法是数学计算法、动态矢量三角形法(注意只有满足一个力大小方向都不变、第二个力的大小可变而方向不变、第三个力大小方向都改变的情形)和极限法(注意要满足力的单调变化情形)。

  2、对摩擦力认识模糊

  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因为它具有“隐敝性”、“不定性”特点和“相对运动或相对趋势”知识的介入而成为所有力中最难认识、最难把握的一个力,任何一个题目一旦有了摩擦力,其难度与复杂程度将会随之加大。

  最典型的就是“传送带问题”,这问题可以将摩擦力各种可能情况全部包括进去,建议高三党们从下面四个方面好好认识摩擦力:

  (1)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永远与其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这里难就难在相对运动的认识;说明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略小于最大静摩擦力,但往往在计算时又等于最大静摩擦力。还有,计算滑动摩擦力时,那个正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

  (2)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永远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显然,最难认识的就是“相对运动趋势方”的判断。可以利用假设法判断,即:假如没有摩擦,那么物体将向哪运动,这个假设下的运动方向就是相对运动趋势方向;还得说明一下,静摩擦力大小是可变的,可以通过物体*衡条件来求解。

  (3)摩擦力总是成对出现的。但它们做功却不一定成对出现。其中一个最大的误区是,摩擦力就是阻力,摩擦力做功总是负的。无论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都可能是动力。

  (4)关于一对同时出现的摩擦力在做功问题上要特别注意以下情况:

  可能两个都不做功。(静摩擦力情形)

  可能两个都做负功。(如子弹打击迎面过来的木块)

  可能一个做正功一个做负功但其做功的数值不一定相等,两功之和可能等于零(静摩擦可不做功)、可能小于零(滑动摩擦)也可能大于零(静摩擦成为动力)。

  可能一个做负功一个不做功。(如,子弹打固定的木块)

  可能一个做正功一个不做功。(如传送带带动物体情形)

  (建议结合讨论“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做功”情形)

  3、对弹簧中的弹力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弹簧或弹性绳,由于会发生形变,就会出现其弹力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但要注意的是,这种形变不能发生突变(细绳或支持面的作用力可以突变),所以在利用牛顿定律求解物体瞬间加速度时要特别注意。

  还有,在弹性势能与其他机械能转化时严格遵守能量守恒定律以及物体落到竖直的弹簧上时,其动态过程的分析,即有最大速度的情形。

  4、对“细绳、轻杆”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在受力分析时,细绳与轻杆是两个重要物理模型,要注意的是,细绳受力永远是沿着绳子指向它的收缩方向,而轻杆出现的情况很复杂,可以沿杆方向“拉”、“支”也可不沿杆方向,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5、关于小球“系”在细绳、轻杆上做圆周运动与在圆环内、圆管内做圆周运动的情形比较

  这类问题往往是讨论小球在最高点情形。其实,用绳子系着的小球与在光滑圆环内运动情形相似,刚刚通过最高点就意味着绳子的拉力为零,圆环内壁对小球的压力为零,只有重力作为向心力;而用杆子“系”着的小球则与在圆管中的运动情形相似,刚刚通过最高点就意味着速度为零。因为杆子与管内外壁对小球的作用力可以向上、可能向下、也可能为零。还可以结合汽车驶过“凸”型桥与“凹”型桥情形进行讨论。

  6、对物理图像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物理图像可以说是物理考试必考的内容。可能从图像中读取相关信息,可以用图像来快捷解题。随着试题进一步创新,现在除常规的速度(或速率)-时间、位移(或路程)-时间等图像外,又出现了各种物理量之间图像,认识图像的最好方法就是两步:一是一定要认清坐标轴的意义;二是一定要将图像所描述的情形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关于图像各种情况我们已经做了专项训练。)

  7、对牛顿第二定律F=ma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第一、这是一个矢量式,也就意味着a的方向永远与产生它的那个力的方向一致。(F可以是合力也可以是某一个分力)

  第二、F与a是关于“m”一一对应的,千万不能张冠李戴,这在解题中经常出错。主要表现在求解连接体加速度情形。

  第三、将“F=ma”变形成F=m△v/△t,其中,a=△v/△t得出△v=a△t这在“力、电、磁”综合题的“微元法”有着广泛的应用(*几年连续考到)。

  第四、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是必须掌握的重点实验,特别要注意:

  (1)注意实验方法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2)注意实验装置和改进后的装置(光电门),*衡摩擦力,沙桶或小盘与小车质量的关系等;

  (4)注意数据处理时,对纸带匀加速运动的判断,利用“逐差法”求加速度。(用“*均速度法”求速度)

  (5)会从“a-F”“a-1/m”图像中出现的误差进行正确的误差原因分析。

  8、对“机车启动的两种情形”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机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与恒定牵引力启动,是动力学中的一个典型问题。这里要注意两点:

  (1)以恒定功率启动,机车总是做的变加速运动(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大);以恒定牵引力启动,机车先做的匀加速运动,当达到额定功率时,再做变加速运动。最终最大速度即“收尾速度”就是vm=P额/f。

  (2)要认清这两种情况下的速度-时间图像。曲线的“渐*线”对应的最大速度。

  还要说明的,当物体变力作用下做变加运动时,有一个重要情形就是: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衡时,速度有一个最值。即有一个“收尾速度”,这在电学中经常出现,如:“串”在绝缘杆子上的带电小球在电场和磁场的共同作用下作变加速运动,就会出现这一情形,在电磁感应中,这一现象就更为典型了,即导体棒在重力与随速度变化的安培力的作用下,会有一个*衡时刻,这一时刻就是加速度为零速度达到极值的时刻。凡有“力、电、磁”综合题目都会有这样的情形。

  9、对物理的“变化量”、“增量”、“改变量”和“减少量”、“损失量”等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研究物理问题时,经常遇到一个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最典型的是动能定理的表达(所有外力做的功总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这时就会出现两个物理量前后时刻相减问题,小伙伴们往往会随意性地将数值大的减去数值小的,而出现严重错误。其实物理学规定,任何一个物理量(无论是标量还是矢量)的变化量、增量还是改变量都是将后来的减去前面的。(矢量满足矢量三角形法则,标量可以直接用数值相减)结果正的就是正的,负的就是负的。而不是错误地将“增量”理解增加的量。显然,减少量与损失量(如能量)就是后来的减去前面的值。

  10、两物体运动过程中的“追遇”问题

  两物体运动过程中出现的追击类问题,在高考(微博)中很常见,但考生在这类问题则经常失分。常见的“追遇类”无非分为这样的九种组合:一个做匀速、匀加速或匀减速运动的物体去追击另一个可能也做匀速、匀加速或匀减速运动的物体。显然,两个变速运动特别是其中一个做减速运动的情形比较复杂。

  虽然,“追遇”存在临界条件即距离等值的或速度等值关系,但一定要考虑到做减速运动的物体在“追遇”前停止的情形。另外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除利用数学方法外,往往通过相对运动(即以一个物体作参照物)和作“V-t”图能就得到快捷、明了地解决,从而既赢得考试时间也拓展了思维。

  值得说明的是,最难的传送带问题也可列为“追遇类”。还有在处理物体在做圆周运动追击问题时,用相对运动方法最好。如,两处于不同轨道上的人造卫星,某一时刻相距最*,当问到何时它们第一次相距最远时,最好的方法就将一个高轨道的卫星认为静止,则低轨道卫星就以它们两角速度之差的那个角速度运动。第一次相距最远时间就等于低轨道卫星以两角速度之差的那个角速度做半个周运动的时间。

  11、万有引力中公式的使用最会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

  万有引力部分是高考必考内容,这部分内容的特点是公式繁杂,主要以比例的形式出现。其实,只要掌握其中的规律与特点,就会迎刃而解的。最主要的是在解决问题时公式的选择。最好的方法是,首先将相关公式一一列来,即:mg=GMm/R2=mv2/R=mω2R=m4π2/T2,再由此对照题目的要求正确的选择公式。其中要注意的是:

  (1)地球上的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就认为是其重力(不考虑地球自转)。

  (2)卫星的轨道高度要考虑到地球的半径。

  (3)地球的同步卫星一定有固定轨道*面(与赤道共面且距离地面高度为3.6×107m)、固定周期(24小时)。

  (4)要注意卫星变轨问题。要知道,所有绕地球运行的卫星,随着轨道高度的增加,只有其运行的周期随之增加,其它的如速度、向心加速度、角速度等都减小。

  12、有关“小船过河”的两种情形

  “小船过河”类问题是一个典型的运动学问题,一般过河有两种情形:即最短时间(船头对准对岸行驶)与最短位移问题(船头斜向上游,合速度与岸边垂直)。这里特别的是,过河位移最短情形中有一种船速小于水速情况,这时船头航向不可能与岸边垂直,须要利用速度矢量三角形进行讨论。

  另外,还有在岸边以恒定速度拉小船情形,要注意速度的正确分解。

  13、有关“功与功率”的易错点

  功与功率,贯穿着力学、电磁学始终。特别是变力做功,慎用力的*均值处理,往往利用动能定理。某一个力做功的功率,要正确认清P=F?v的含意,这个公式可能是即时功率也可能是*均功率,这完全取决于速度。但不管怎样,公式只是适用力的方向与速度一致情形。如果力与速度垂直则该力做功的功率一定为零(如单摆在最低点小球重力的功率,物体沿斜面下滑时斜面支持力的功率都等于零),如果力与速度成一角度,那么就要进一步进行修正。

  在计算电路中功率问题时,要注意电路中的总功率、输出功率与电源内阻上的发热功率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的情形(即外电路的电阻小于等效内阻情形)。还有必要掌握会利用图像来描述各功率变化规律。

  14、有关“机械能守恒定律运用”的注意点

  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是只有重力或弹簧的弹力做功。题目中能否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最显著的标志是“光滑”二字。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有多种,要认真区别开来。如果用E表示总的机械能,用EK表示动能,EP表示势能,在字母前面加上“△”表示各种能量的增量,则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除一般表达式外,还有如下几种:E1=E2;EP1+EK1=EP2+EK2;△E=0;△E1+△E2=0;△EP=-△EK;△EP+△EK=0等。需要注意的,凡能利用机械能守恒解决的问题,动能定理一定也能解决,而且动能定理不需要设定零势能,更表现其简明、快捷的优越性。

  15、关于各种“转弯”情形

  在实际生活中,人沿圆形跑道转弯、骑自行车转弯、汽车转弯、火车转弯还有飞机转弯等等各种“转弯”情形都不尽相同。唯一共同的地方就是必须有力提供它们“转弯”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显然,不同“转弯”情形所提供向心力的不一定是相同的:

  (1)人沿圆形轨道转弯所需的向心力由人的身体倾斜使自身重力产生分力以及地面对脚的静摩擦力提供;

  (2)人骑自行车转弯情形与人转弯情形相似;

  (3)汽车转弯情形靠的是地面对轮胎提供的静摩擦力得以实现的;

  (4)火车转弯则主要靠的是内、外轨道的高度差产生的合力(火车自身重力与轨道支持力,注意不是火车重力的分力)来实施转弯的;

  (5)飞机在空中转弯,则完全靠改变机翼方向,在飞机上下表面产生压力差来提供向心力而实施转弯的。

  16、要认清和掌握电场、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等基本概念

  首先可以将“电场”与“重力场”相类比(还可以将磁场一同来类比,更容易区别与掌握),电场力做功与重力做功相似,都与路径无关,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一定减少,同样电场力做正功那么电势能一定减少,反之亦然。

  由此便可以容易认清引入电势的概念。电势具有相对意义,理论上可以任意选取零势能点,因此电势与场强是没有直接关系的;电场强度是矢量,空间同时有几个点电荷,则某点的场强由这几个点电荷单独在该点产生的场强矢量叠加;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具有的电势能,由该点的电势与电荷的电荷量(包括电性)的乘积决定,负电荷在电势越高的点具有的电势能反而越小;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有多种运动形式,若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则电势能不变。(另外,还要注意库仑扭秤与万有定律中卡文迪许扭秤装置进行比较。)

  17、要熟悉电场线和等势面与电场特性的关系

  在熟悉静电场线和等势面的分布特征与电场特性的关系,特别注意下面几点:⑴电场线总是垂直于等势面;⑵电场线总是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同时,一定要清楚在匀强电场(非匀强电场公式不成立)中,可以用U=Ed公式来进行定量计算,其中d是沿场强方向两点间距离。另外还要的是,两个等量异种电荷的中垂线与两个同种电荷的中垂线的电场分布及电势分布的特点。

  18、要认清匀强电场与电势差的关系、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在由电荷电势能变化和电场力做功判断电场中电势、电势差和场强方向的问题中,先由电势能的变化和电场力做功判断电荷移动的各点间的电势差,再由电势差的比较判断各点电势高低,从而确定一个等势面,最后由电场线总是垂直于等势面确定电场线的方向。由此可见,电场力做功与电荷电势能的变化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注意在计算时,要注意物理量的正负号。

  19、要认清带电粒子经加速电场加速后进入偏转电场的运动情形

  带电粒子在极板间的偏转可分解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我们处理此类问题时要注意*行板间距离的变化时,若电压不变,则极板间场强发生变化,加速度发生变化,这时不能盲目地套用公式,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可以凭着悟性与感觉:当加速电场的电压增大,加速出来的粒子速度就会增大,当进入偏转电场后,就很快“飞”出电场而来不及偏转,加上如果偏转电场强越小,即进入偏转电场后的侧移显然就越小,反之则变大。

  20、要对*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电压、电量、场强、电势等物理量进行准确的动态分析。

  这里特别提出两种典型情况:

  一是电容器一直与电源保持连接着,则说明改变两极板之间的距离,电容器上的电压始终不变,抓住这一特点,那么一切便迎刃而解了;

  二是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则说明电容器的电量始终不变,那么改变极板间的距离,首先不变的场强,(这可以用公式来推导,E=U/d=Q/Cd,又C=εs/4πkd,代入,即得出E与极板间的距离无关,还可以从电量不变角度来快速判断,因为极板上的电荷量不变则说明电荷的疏密程度不变即电场强度显然也不变。)

  21、要对闭合电路中的电流强度、电压、电功率等物理随着某一电阻变化进行准确的动态分析

  闭合电路中的电流强度、电压、电功率等物理量随着某一电阻变化进行准确的动态分析(有的题目还会介入变压器、电感、电容、二极管甚至逻辑电路等装置或元件)是高考必考的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进行必要的训练。

  闭合电路的动态分析方法一定要严格按“局部→整体→局部”的程序进行。对局部,要判断电阻如何变化,从而判断总电阻如何变化。对整体,首先判断干路电流回路随总电阻增大而减小,然后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路端电压随总电阻增大而增大。

  第二个局部是重点,也是难点。需要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规律及欧姆定律交替判断。另外,还可用“极限思维方式”来分析。如某一电阻增大或减小,我们完全可以认为它增大到无穷大造成电路断路或减小为零造成短路,这样分析简洁、快速,但要在其它物理随这变化的电阻作单调性变化才行。

  22、要正确理解伏安特性曲线

  电压随电流变化的U-I图线与“伏安特性”曲线I-U图线,历来一直高考重点要考的内容(其中电学实验测电源的电动势、内阻,测小灯泡的功率,测金属丝的电阻率等等都是必考内容)。这里特别的是有两点:

  (1)首先要认识图线的两个坐标轴所表示的意义、图线的斜率所表示的意义等,特别注意的是纵坐标的起始点有可能不是从零开始的。

  (2)线路产的连接无非为四种:电流表内接分压、电流表外接分压、电流表内接限流、电流表外接限流。一般来说,采用分压接法用的比较多。至于电流表内外接法则取决于与之相连的电阻,显然电阻越大,内接误差越小,反之亦然。

  (3)另外,对仪表的选择首先要注意量程,再考虑读数的精确。

  23、要准确把握“游标卡尺与螺旋测微器”读数规律

  电学实验中关于相关的游标卡尺与螺旋测微器计数问题,这是高考经常随着实验考查的。但大家总是读错,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读数的最基本要领。

  只要记住,中学要求,只有螺旋测微器需要估读,游标卡尺不需要估读。所以应有下列规律:在用螺旋测微器计数时,只要以毫米(mm)为单位的,小数点后面一定是三小数,遇到整数就加零。在用游标卡尺计数时,有十分度、二十分度和五十分度三种,只要以毫米(mm)为单位的,那么十分度的尺,小数点后面一定得保留一位数,如果是二十分度和五十分度的,则以毫米为单位的,小数点后面一定保留二位数。记住这样的规律,那么读起数来,就不会容易出错。

  这里还有必要提示一下,关于伏特表、安培表、欧姆表等各种仪表的读数要留心一下。

  24、在电磁场中所涉及到的带电粒子何时考虑重力何时不考虑重力

  一般情况下:微观粒子如,电子(β粒子)、质子、α粒子及各种离子都不考虑自身的重力;如果题目中告知是带电小球、尘埃、油滴或液滴等带电颗粒都应考虑重力。如无特殊说明,题目中附有具体相关数据,可通过比较来确定是否考虑重力。

  25、要特别注意题目中的临界状态的关键词

  无论在力学还是在电学中,物理问题总会涉及到一些特殊状态,其中临界状态就是常见的特殊状态。对于比较难的题目,这种状态往往就隐含的各种条件里面,需要认真审题挖掘,建议特别注意下列关键词语:“恰好“、”刚好”、“至少”等。找到了这临界状态的关键词也就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了。

  26、电磁感应中的安培定则、左手定则、右手定则以及楞次定律、电磁感应定律一定牢固掌握熟练运用

  安培定则——判别运动电荷或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因电而生磁);

  左手定则——判别磁场对运动电荷或电流的作用力方向(因电而生动);

  右手定则——判别切割磁力线感应电流的方向(因动而生电);

  楞次定律——是解决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流方向判别的主要依据。要真正准确、熟练地运用“楞次定律”一定要明白:“谁”阻碍“谁”;“阻碍”的是什么;如何“阻碍”;“阻碍”后结果如何。(注意:“阻碍”与“阻止”有本质的区别)

  电磁感应定律——就是法拉弟解决“切割磁力线的导体或闭合回路产生感应电动势”定量方法。其表达式多种多样:

  对于闭合线圈:E=n△Φ/△t=nS△B/△t=nB△S/△t;(注意:求某一段时间内通过某一电阻上的电量,往往利用此公式求解)

  对于导体棒:E=BLv,E=BL2ω/2,

  交流电:E=nBSωsinωt

  27、解“力、电、磁”综合题最重要的两步骤和最主要的得分点

  电磁感应与力电知识综合运用,应该是高考重点考又是考生得分最低的问题之一。失分主要原因就是审题不清、对象不明、思路混乱。

  其实,解决这类问题有一个“万变不离其宗”的方法步骤:

  第一步:就是首先必须从读题审题目中找出两个研究对象,一是电学对象。即电源(电磁感应产生的电动势)及其回路(包括各电阻的串、并联方式);二是力学对象:这个对象不是导体就是线圈,其运动状态一般是做有一定变化规律变速运动;

  第二步:选择好研究对象后,一定要按下列程序进行分析:画导体受力(千万不能漏力)——→运动变化分析——→感应电动势变化——→感应电流变化——→合外力变化——→加速度变化——→速度变化——→感应电动势变化,这种变化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其中有一重要临界状态就是加速度a=0时,速度一定达到某个极值。

  采分点:这类题目必定会用到:牛顿第二定律、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动能定理、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功能原理),摩擦力做功就是使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电流做功就是使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阻上的热能)。

  28、交变电流中的线圈所处的两个位置的几个特殊的最值要记牢

  闭合线圈在磁场中转动就会产生按正弦或余弦规律变化的交流电。在这一过程中,当线圈转动到两个特殊位置时,其相应的电流、电动势、磁通量大小、磁通量的变化率、电流方向都会有所不同:

  第一特殊位置:线圈*面与磁场方向垂直的位置即中性面,则一定有如下情况,磁通量最大——→磁通量的变化率最小(0)——→感应电动势最小(为0)——→感应电流最小(为0)——→此位置电流方向将发生改变(线圈转动一周,两次经过中性面,电流方向改变两次)。

  第二个特殊位置:线圈*面与磁场方向*行的位置,所得的结果与上述相反。

  有一个规律显然看出来:磁通量的变化率、感应电动势与感应电流变化总是一致的。

  29、要正确区别交变电流中的几个特殊的最值

  在正、余弦交变电流中电流、电压(电动势)、功率经常涉及的几个值:瞬时值、最大值(峰值)、有效值、*均值:

  瞬时值:就是交流电某一时刻的值,即i=Imsinωt;e=Emsinωt;

  峰值(最值):Em=nBSω(注意电容器的击穿电压);Im=Em/(R+r);

  有效值:特别注意有效值的定义,只能对于正弦或余弦交流而言,各物理量才有的关系。如果其它类型的交流电唯一方法就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在相同时间内所对直流电发热相等来计算得出。

  *均值:就是交变电流图像中的图线与时间所围成的面积与所对应的时间比值。特别用在计算通过电路中某一电阻的电量:q=△Φ/R。

  30、要正确理解变压器工作原理

  会推导变压器的电流、电压比,会画出电能输送的原理图变压器改变电压原理就是利用电磁感应定律设计的。通过该定律可以直接得到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

  上的电压比U1/U2=n1/n2;利用输出功率等于输入功率的关系也很快得出原、副线圈上的电流比:I1/I2=n1/n2。这里只指只有一个副线圈情形,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副线圈,那么必须还是按照电磁感应定律去推导。

  这里特别说明的要注意“电压互感器”与“电流互感器”的原理与接法。

  31、要正确理解振动图像与波形图像(横波)

  应该从研究对象进行比较(一个质点与无数个质点);

  应该从图像的意义进行比较(一个质点的某时刻的位置与无数质点在某一时刻位置);

  应该从图像的特点进行比较(虽然都是正弦曲线,但坐标轴不同);

  应该从图像提供的信息进行比较(相似的是质点的振幅,回复力,但不同的是周期、质点运动方向、波长等);

  应试从图像随时间变化进行比较(一个是随时间推移图像延续而形状不变,一个是随时间推移,图像沿传播方向*移);

  [注]:一个完整的曲线对于振动图来说是一个周期,而对于波形图来说却是一个波长。

  判断波形图像中质点在某一时刻的振动方向,可以用“*移法”、“太阳照射法”、“上下坡法”、“三角形法”等。

  32、要认清“机械波与电磁波(包括光波)”、“泊松亮斑”与“牛顿环”的区别

  机械波与电磁波(包括光波),虽然都是波,都是能量传播的一种形式,都具有干涉、衍射(横波还有偏振)特性,但它们也还有本质上的区别,如:

  (1)机械波由做机械振动的质点相互联系引起的,所以它传播必须依赖介质,而电磁波(包括光波)是由振荡的电场与振荡的磁场(注意,是非均匀变化的)引起的,所以它的传播不需要依靠质点,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机械波从空气进入水等其它介质时,速度将增大,而电磁波(包括光波)刚好相反,它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机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机械波有纵波与横纵,而电磁波就是横波,具有偏振性;

  [注]:两列波发生干涉时,必要有一点条件(即频率相同),产生干涉后,振动加强的点永远加强,反之振动减弱的点永远减弱。

  “泊松亮斑”与“牛顿环”的区别这两个重要光学现象,非常相似,都是圆开图像,但本质有区别。

  泊松亮斑:当光照到不透光的小圆板上时,在圆板的阴影中心出现的亮斑(在阴影外还有不等间距的明暗相间的圆环)。这是光的衍射现象;

  牛顿环:是用一个曲率半径很大的凸透镜的凸面和一*面玻璃接触,在日光下或用白光照射时,可以看到接触点为一暗点,其周围为一些明暗相间的彩色圆环;而用单色光照射时,则表现为一些明暗相间的单色圆圈。这些圆圈的距离不等,随离中心点的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变窄。这是光的干涉现象。

  33、关于“多普勒效应”、“电流的磁效应”、“霍尔效应”、“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的比较

  这几种重要物理效应,分散在课本中,我们可以集结到一起进行综合比较:

  多普勒效应:这是声学中的一种现象,即声源向观察靠*时,观察者将听到声源发出的频率变高,反之背离观察者频率将变低。

  电流的磁效应:就是通电导线或导电螺旋管周围产生磁场的现象。

  霍尔效应:就是将载流导体放在一匀强磁场中,当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垂直时,导体将在与磁场、电流的垂直方向上形成电势差(也叫霍尔电压),这个现象就称之为霍尔效应。

  光电效应:就是将一束光(由一定频率的光子组成的)照射到某金属板上,金属板表面立即会有电子逸出的现象(这种电子称之为光电子)。这一效应不仅说明光具有粒子性还说明光子具有能量。

  康普顿效应:就是当光在介质中与物质微粒相互作用而向不同方向传播,这种散射现象中,人们发现光的波长发生了变化。这一现象叫康普顿效应,它不仅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有能量外还说明光具有动量。

  34、掌握人类对“原子、原子核”认识的发展史

  谈到原子与原子核首先要记住两个重要人物:一个因为阴极射线而发现电子说明原子内有复杂结构的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一个是因为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而说明原子核内有复杂结构的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

  高中物理有哪些易错易忘的知识点? 5

  1.v-t图上两图线相交的点,不是相遇点,只是在这一时刻相等。

  2.人们得出“重的物体下落快”的错误结论主要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

  3.严格地讲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在空气阻力影响较小时,可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似视为自由落体运动。

  4.自由落体实验实验记录自由落体轨迹时,对重物的要求是“质量大、体积小”,只强调“质量大”或“体积小”都是不确切的。

  5.自由落体运动中,加速度g是已知的,但有时题目中不点明这一点,我们解题时要充分利用这一隐含条件。

  6.自由落体运动是无空气阻力的理想情况,实际物体的运动有时受空气阻力的影响过大,这时就不能忽略空气阻力了,如雨滴下落的最后阶段,阻力很大,不能视为自由落体运动。

  7.自由落体加速度通常可取9.8m/s2或10m/s2,但并不是不变的,它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8.四个重要比例式都是从自由落体运动开始时,即初速度v0=0是成立条件,如果v0≠0则这四个比例式不成立。

  9.匀变速运动的各公式都是矢量式,列方程解题时要注意各物理量的方向。

  10.常取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但这并不是一定的,也可取与v0相反的方向为正方向。

  11.汽车刹车问题应先判断汽车何时停止运动,不要盲目套用匀减速直线运动公式求解。

  12.找准追及问题的临界条件,如位移关系、速度相等等。

  13.用速度图象解题时要注意图线相交的点是速度相等的点而不是相遇处。

  14.产生弹力的条件之一是两物体相互接触,但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存在弹力。


高中物理有哪些易错易忘的知识点?实用五篇扩展阅读


高中物理有哪些易错易忘的知识点?实用五篇(扩展1)

——高中物理有哪些易错易忘的知识点? 50句菁华

1、匀变速运动的各公式都是矢量式,列方程解题时要注意各物理量的方向。

2、汽车刹车问题应先判断汽车何时停止运动,不要盲目套用匀减速直线运动公式求解。

3、速度决定物体动,速度加速度方向中,同向加速反向减,垂直拐弯莫前冲。

4、明确两态机械能,再看过程力做功,“重力”之外功为零,初态末态能量同。

5、末速度Vt=gt

6、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7、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8、水*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9、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10、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11、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12、动量定理:I=Δp或Ft=mvt–mvo {Δp:动量变化Δp=mvt–mvo,是矢量式}

13、物体m1以v1初速度与静止的物体m2发生弹性正碰:

14、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vmax=P额/f)

15、纯电阻电路中I=U/R;P=UI=U2/R=I2R;Q=W=UIt=U2t/R=I2Rt

16、重力势能:EP=mgh {EP :重力势能(J),g:重力加速度,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

17、油膜法测分子直径d=V/s {V:单分子油膜的体积(m3),S:油膜表面积(m)2}

18、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19、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1V1/T1=p2V2/T2 {PV/T=恒量,T为热力学温度(K)}

20、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 {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21、欧姆表测电阻

22、E=BLV垂(切割磁感线运动) {L:有效长度(m)}

23、磁通量Φ=BS {Φ:磁通量(Wb),B: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T),S:正对面积(m2)}

24、感应电动势的正负极可利用感应电流方向判定{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由负极流向正极}

25、自感电动势E自=nΔΦ/Δt=LΔI/Δt{L:自感系数(H)(线圈L有铁芯比无铁芯时要大),ΔI:变化电流,?t:所用时间,ΔI/Δt:自感电流变化率(变化的快慢)}

26、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压与电流及功率关系

27、在远距离输电中,采用高压输送电能可以减少电能在输电线上的损失损?=(P/U)2R;(P损?: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P:输送电能的总功率,U:输送电压,R:输电线电阻)〔见第二册P198〕;

28、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是矢量,加速度又叫速度变化率;

29、加速度与速度无关,只要速度在变化,无论速度大小,都有加速度;

30、位移公式:S=vt。

31、特点:a=恒量;

32、公式:①速度公式:V=V0+at;②位移公式:s=v0t+?at?;③速度位移公式:vt?-v0?=2as;④*均速度V=(vt?+v0?)/2;

33、质点:只考虑物体的质量、不考虑其大小、形状的物体;

34、位移:从起点到终点的有相线段,位移是矢量,用有相线段表示;路程:描述质点运动轨迹的曲线;

35、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前1秒,前2秒,……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时间的*方比;第1秒、第2秒……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奇数比;

36、力的作用

37、合位移和分位移,合速度和分速度,和加速度与分加速度均遵守*行四边形定则;

38、线速度的大小等于弧长除以时间:v=s/t,线速度方向就是该点的切线方向;

39、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同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40、计算公式:w=Fs;

41、数学表达式:w合=mvt2/2-mv02/2

42、电场中有等势面,与它垂直画场线。方向由高指向低,面密线密是特点。

43、闭合电路部分路,外电路和内电路,遵循定律属欧姆。

44、磁体周围有磁场,n极受力定方向;电流周围有磁场,安培定则定方向。

45、楞次定律是抽象,真正理解从三方,阻碍磁通增和减,相对运动受反抗,自感电流想阻挡,能量守恒理应当。楞次先看原磁场,感生磁场将何向,全看磁通增或减,安培定则知i向。

46、左行左坡上,右行右坡上。峰点谷点无方向。

47、确定状态找动量,分析过程找冲量,外力冲量若为零,初态末态动量同。

48、时刻:指的是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用—个确定的点表示。如“3s末”;和“4s初”。

49、时间:是两个时刻间的一段间隔,在时间轴上用一段线段表示。

50、理解:要注意区别速度(v)、速度的改变(Δv)、速度的变化率( )。加速度的大小即,而加速度的方向即Δv的方向


高中物理有哪些易错易忘的知识点?实用五篇(扩展2)

——高中物理有哪些易错易忘的知识点? 40句菁华

1、产生弹力的条件之一是两物体相互接触,但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存在弹力。

2、速度决定物体动,速度加速度方向中,同向加速反向减,垂直拐弯莫前冲。

3、分析受力要仔细,定量计算七种力;重力有无看提示,根据状态定弹力;先有弹力后摩擦,相对运动是依据;万有引力在万物,电场力存在定无疑; 洛仑兹力安培力,二者实质是统一;相互垂直力最大,*行无力要切记。

4、万有引力因质量生,存在于世界万物中,皆因天体质量大,万有引力显神通。卫星绕着天体行,快慢运动的卫星,均由距离来决定,距离越*它越快,距离越远越慢行,同步卫星速度定,定点赤道上空行。

5、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6、简谐振动F=-kx {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

7、单摆周期T=2π(l/g)1/2 {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0;l>>r}

8、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9、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10、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11、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12、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v;P*=Fv*{P:瞬时功率,P*:*均功率}

13、动能:Ek=mv2/2 {Ek:动能(J),m:物体质量(kg),v:物体瞬时速度(m/s)}

14、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分子间空隙大;除了碰撞的瞬间外,相互作用力微弱;分子运动速率很大

15、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

16、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2,Vt=(2qU/m)1/2

17、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18、伏安法测电阻

19、安培力F=BIL;(注:L⊥B) {B:磁感应强度(T),F:安培力(F),I:电流强度(A),L:导线长度(m)}

20、E=BL2ω/2(导体一端固定以ω旋转切割) {ω:角速度(rad/s),V:速度(m/s)}

21、感应电动势的正负极可利用感应电流方向判定{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由负极流向正极}

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差值是恒量,即ΔS=Sn+l–Sn=aT?=恒量;

23、性质:是一种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g;

24、位移图像(s-t图像):①图像上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所对应速度;②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③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

25、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26、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27、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28、质点作曲线运动的条件: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其运动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且轨迹向其受力方向偏折;

29、合位移和分位移,合速度和分速度,和加速度与分加速度均遵守*行四边形定则;

30、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同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31、功是标量,但有正、负之分,力和位移间的夹角为锐角时,力作正功,力与位移间的夹角是钝角时,力作负功;

32、适用范围:既可求恒力的功亦可求变力的功;

33、重力势能是标量,其国际单位是焦耳;

34、磁体周围有磁场,n极受力定方向;电流周围有磁场,安培定则定方向。

35、匀强磁场有线圈,旋转产生交流电。电流电压电动势,变化规律是弦线。

36、o点对称别忘记,振动强弱是振幅,振动快慢是周期,一周期走4a路,单摆周期l比g,再开方根乘2p,秒摆周期为2秒,摆长约等长1米。

37、左行左坡上,右行右坡上。峰点谷点无方向。

38、原子核,中央站,电子分层围它转;向外跃迁为激发,辐射光子向内迁;光子能量hn,能级差值来计算。

39、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

40、路程和位移


高中物理有哪些易错易忘的知识点?实用五篇(扩展3)

——初中物理易错知识点 (菁华3篇)

初中物理易错知识点1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

  2.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3.*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求某段路上的*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4.天*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右盘中加减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6.物理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7.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8.*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只能说具有,由于。

  10.物体受*衡力物体处于*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两个可以相互推导。物体受非*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

  11.1Kg≠9.8N。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进行变换。

  1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压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跟压力无关,只跟和它*衡的力有关。

  14.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杠杆调*:左高左调;天*调*:指针偏左右调。两侧的*衡螺母调节方向一样。

  17.动滑轮一定省一半力。只有沿竖直或水*方向拉,才能省一半力。

  18.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19.动力最小,力臂应该最大。力臂最大做法: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一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

  20.压强的受力面积是接触面积,单位是m2。注意接触面积是一个还是多个,更要注意单位换算:1cm2=10-4m2.

  21.液体压强跟液柱的粗细和形状无关,只跟液体的深度有关。深度是指液面到液体内某一点的距离,不是高度。固体压强先运用F=G计算压力,再运用P=F/S计算压强,液体压强先运用P=ρgh计算压强,再运用F=PS计算压力(注意单位,对于柱体则两种方法可以通用)

  22.托里拆利实验水银柱的高度差和管子的粗细倾斜等因素无关,只跟当时的大气压有关。

  23.浮力和深度无关,只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浸没时V排=V物,没有浸没时V排求浮力要首先看物体的状态:若漂浮或悬浮则直接根据F浮=G计算,若有弹簧测力计测可以根据F浮=G-F拉计算,若知道密度和体积则根据F浮=ρgv计算。

  24.有力不一定做功。有力有距离,并且力距离要对应才做功。

  25.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除了跟动滑轮的重力有关外还跟所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物体越重,拉力也越大,机械效率越高,但动滑轮的重力不变。

  26.物体匀速水*运动时,动能和势能不一定不变。此时还要考虑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例如洒水车,投救灾物资的飞机。

  27.机械能守恒时,动能最大,势能最小。可以由容易分析的高度和形变大小先判断势能,再判断动能的变化。

  28.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同时增大和减小。只是在不同的变化过程中,引力和斥力的变化快慢不一样,导致最后引力和斥力的大小不一样,最终表现为引力或斥力。

  29.分子间引力和大气压力的区别:分子力凡是相互吸引的都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但如果伴随着空气被排出或大气压强的变化则说明是大气压力。例:两块玻璃沾水后合在一起分不开是大气压力,水面上提起玻璃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30.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化沸腾);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物体吸热,内能一定增加;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升高(还和物体的质量等因素有关);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

  31.内能和温度有关,机械能和物体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物体一定有内能,但不一定有机械能。

  32.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过程中,离开热传递说热量是没有意义的。热量对应的动词是:吸收或放出。

  3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是固定不变的。比热容越大:吸收相同热量,温度变化量小(用人工湖调节气温);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热量多(用水做冷却剂)。

  34.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冲程,曲轴转动二周,对个做功一次,有两次能量转化。

  35.核能属于一次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36.太阳能电池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不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7.当前人们利用的主要是可控核裂变(核反应堆)。太阳内部不断发生着核聚变。

  38.音调一般指声音的高低,和频率有关,和发声体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响度一般指声音的大小,和振幅有关,和用力的大小和距离发声体的远*有关。音色是用为区别不同的发声体的,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生活中的有些用高低来描述声音的响度)

  39.回声测距要注意除以2。

  40.光线要注意加箭头,要注意实线与虚线的区别:实像,光线是实线;法线、虚像、光线的延长线是虚线。

  41.反射和拆射总是同时发生的,

  42.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3.*面镜成像:一虚像,要画成虚线,二等大的像,人远离镜,像大小不变,只是视角变小,感觉像变小,实际不变。

  44.照像机的物距:物体到相机的距离,像距:底片到镜关的距离或暗箱的长度。投影仪的物距: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像距:屏幕到投影仪的距离。

  45.照相机的原理: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的原理: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6.透明体的颜色由透过和色光决定,和物体顔色相同的光可以透过,不同的色光则被吸收。

  47.液化:雾、露、雨、白气。凝华:雪、霜、雾淞。凝固:冰雹,房顶的冰柱。

  48.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任何温度下进行)和沸腾(一定温度下进行)。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49.沸腾时气泡越往上越大,沸腾前气泡越往上越小。

  50.晶体有熔点,常见的有:海波,冰,石英,水晶和各种金属;非晶体没有熔点,常见的有:蜡、松香、沥青、玻璃。

  51.六种物态变化:

  52.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条件:一达到一定的温度(熔点和沸点)二继续吸热。

  53.金属导电靠自由电子,自由电子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

  54.串联和并联只是针对用电器,不包括开关和电表。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没有分流点,并联电路电流多条路径,有分流点。

  55.判断电压表测谁的电压可用圈法:先去掉电源和其它电压表,把要分析的电压表当作电源,从一端到另一端,看圈住谁就测谁的电压。

  56.连电路时,开头要断开;滑片放在阻值最大的位置;电流表一般用小量程;电压表的量程要看电源电压和所测用电器的额定电压;滑动变阻器要一上一下,并且要看题目给定的条件先择连左下或右下;电压表一定要放在最后再并在所测用电器的两端。

  57.电路中有电流一定有电压,但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电路还得闭合)。

  58.电阻是导体的属性,一般是不变的(尤其是定值电阻),但它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电阻越大,灯丝电阻表现最为明显。

  59.串联电路是等流分压,电压和电阻成正比,也就是电阻越大,分得电压越大。

  并联电路是等压分流,电流和电阻成反比,也就是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60.测电阻和测功率的电路图一样,实验器材也一样,但实验原理不一样。(分别是R=U/I和P=UI)测电阻需要多次测量求*均值,减小误差,但测功率时功率是变化的,所以求*均值没有意义。

  61.电能表读数是两次读数之差,最后一位是小数。

  62.计算电能可以用KW和h计算,最后再用1KWh=3.6×106J换算。

  63.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是固定不变的,但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是变化的。但在变化时,电阻是不变的。可根据R=U2/P计算电阻。

  64.家庭电路中开关必须和灯串联,开关必须连在火线上,灯口螺旋要接零线上,保险丝只在火线上接一根就可以了,插座是左零右火上接地。

  65.磁体上S极指南(地理南级,地磁北极,*常说的是地理的两极)N极指北。

  66.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制成了电动机,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制成了发电机。沈括发现了磁偏角。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卢萨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贝尔发明了电话。

  67.磁盘、硬盘应用了磁性材料,光盘没有应用磁性材料。

  68.电磁波的速度都等于光速,波长和频率成反比。

  69.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外电路有电源。

  70.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外电路无电源。

初中物理易错知识点2

  我们所学*的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

  机械运动

  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置的变化称作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因为地球本身在自转,所以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通常所描述的物体的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于某一个参照物而言的。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相对静止的条件:两个物体向同一方向,以同样的快慢前进。

  关于机械运动的基础知识点其实就是它的相关定义内容,这是需要大家掌握的。

  中考物理知识点:透镜

  关于物理中透镜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透镜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通过上面对物理中透镜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的学*物理知识。

  中考物理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下面是对物理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讲解,需要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 υ ) 像的性质 应用

  u > 2f f<υ<2f 倒立缩小实像 照相机

  u = 2f υ= 2f 倒立等大实像 (实像大小转折)

  f< u<2f>2f 倒立放大实像 幻灯机

  u = f 不成像 (像的虚实转折点)

  u < f υ> u 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口决二:

  物远实像小而*,物*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像远像变大。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镜头。

  上面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考试成功哦。

  中考物理知识点:眼睛和眼镜

  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是对眼睛和眼镜内容的知识学*哦,供大家参考。

  眼睛和眼镜

  眼睛: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给大脑。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比较薄(焦距长,偏折弱)。看*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较厚(焦距短,偏折强)。

  *视的表现:能看清*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视的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太长,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视的矫治:佩戴凹透镜。

  远视的表现: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处的物体。

  远视的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方向太短,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

  远视的矫治:佩戴凸透镜。

  眼镜的度数:100×焦距的倒数( )。

  上面对眼睛和眼镜知识的内容讲解学*,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学*物理知识,争取做的更好。

  中考物理知识点:照相机和投影仪

  下面是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的内容知识讲解,希望给同学们的学*很好的帮助。

  照相机和投影仪

  照相机:

  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以上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知识的内容讲解学*,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效的吧。

  中考物理知识点:显微镜和望远镜

  同学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很熟悉吧,下面我们来看看它们在物理中的应用。

  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希望上面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的讲解学*,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考出很好的成绩的哦,好好学*吧。

初中物理易错知识点3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气态、液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3、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4、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5、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6、温度计的使用:

  ⑴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不再变化时再读数,

  ⑵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⑶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⑷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7、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8、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9、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即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

  10、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11、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12、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13、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14、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5、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16、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液面气压,提高液体沸点的原理制成的。

  17、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18、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19、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气体液化放出热量。

  20、常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它液化储存在钢瓶里的。

  2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吸热。

  2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放热。像雪、霜等小冰晶都是凝华形成的。

  23、生活中的物态变化:

  云:水蒸气在高空遇到冷空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空中。

  雨:云中的小水滴、小冰晶下落,冰晶吸热熔化成小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落到地面。

  雾和露: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雪和霜: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

  24、卫星外部整流罩涂有特殊物质的作用:物质熔化和汽化都吸热,降低卫星温度保护卫星。

  25、电冰箱的电动压缩机用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把气态制冷物质压入冷凝器中使其在冰箱外部放热液化,被液化的制冷物质通过节流阀进入冰箱内部的蒸发器迅速汽化吸热使冰箱内温度降低。

  第二章物质的性质

  1、长度的测量,测量结果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

  2、误差:是指测量值与被测物体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在任何测量中都存在,误差的产生跟测量的人和工具有关,只能减小不可避免。通常采用多次测量取*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而错误是应该且可以避免的。

  3、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首先放在水*桌面上,读数时视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水银应与凸液面的顶部保持水*)

  4、质量: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叫物体的质量。

  物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变化无关。

  5、质量的测量工具:台秤、天*、戥子、地中衡等

  6、托盘天*的使用:首先把天*放在水*桌面上,用镊子把标尺上的游码拨至左侧零位置,

  调节横梁两端的*衡螺母,使横梁在水*位置*衡。将物体轻放在左盘上,右盘放砝码。

  用镊子拨动游码,使指针指在中央刻线上,记录数据。砝码用毕必须放回盒内。不能用手捏砝码。

  7、密度: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公式:ρ=m/v

  8、纳米材料:将某些物质的尺寸加工到1~100nm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与较大尺寸时发生了异常变化,称为纳米材料。

  纳米方法处理后的领带具有自洁性,不沾水也不沾油。

  纳米方法处理后的物质也有抑制细菌生长的功能。

  9、锂电池的特点:体积小、质量轻、能多次充电、对环境污染小。

  10、记忆合金:主要成分是镍和钛,它独有的物理性质是:当温度达到某一数值时,材料内部的晶体结构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了外形的变化。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

  1、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选定一个标准物体做参照物,这个选中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

  2、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3、位置变化:一指两个物体间距离大小的变化,二指两个物体间方位的变化。

  4、相对静止: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相同的两个物体称为相对静止。

  5、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国际单位制是米/秒,常用单位:千米/小时。


高中物理有哪些易错易忘的知识点?实用五篇(扩展4)

——熟记易错拼音300个 (菁华6篇)

熟记易错拼音300个1

  1.膝盖 xī 2.檄文 xí 3.狡黠 xiá

  4.厦门 xià 5.纤维 xiān wéi 6.翩跹 xiān

  7.屡见不鲜 xiān 8.垂涎三尺 xián 9.勾股弦 xián

  10.鲜见 xiǎn 11.肖像 xiào 12.采撷 xié

  13.叶韵 xiè 14.纸屑 xiè 15.机械 xiè

  16.省亲 xǐng 17.不朽 xiǔ 18.铜臭 xiù

  19.星宿 xiù 20.长吁短叹 xū 21.自诩 xǔ

  22.抚恤金 xù 23.酗酒 xù 24.煦暖 xù

  25.眩晕 xuàn yùn 26.炫耀 xuàn 27.洞穴 xué

  28.戏谑 xuè 29.驯服 xùn

熟记易错拼音300个2

  1.菲薄 fěi 2.沸点 fèi 3.氛围 fēn

  4.肤浅 fū 5.敷衍塞责 fū yǎn sè 6.仿佛 fú

  7.凫水 fú 8.篇幅 fú 9.辐射 fú

  10.果脯 fǔ 11.随声附和 fù hè

熟记易错拼音300个3

  1.茶几 jī 2.畸形 jī 3.羁绊 jī

  4.羁旅 jī 5.放荡不羁 jī 6.无稽之谈 jī

  7.跻身 jī 8.通缉令 jī 9.汲取 jí

  10.即使 jí 11.开学在即 jí 12.疾恶如仇 jí

  13.嫉妒 jí 14.棘手 jí 15.贫瘠 jí

  16.狼藉 jí 17.一触即发 jí 18.脊梁 jǐ

  19.人才济济 jǐ 20.给予 jǐ yǔ 21.凯觎 jì yú

  22.成绩 jì 23.事迹 jì 24.雪茄 jiā

  25.信笺 jiān 26.歼灭 jiān 27.草营人命 jiān

  28.缄默 jiān 29.渐染 jiān 30.眼睑 jiǎn

  31.间断 jiàn 32.矫枉过正 jiǎo 33.缴纳 jiǎo

  34.校对 jiào 35.开花结果 jiē 36.事情结果 jié

  37.结冰 jié 38.反诘 jié 39.拮据 jié jū

  40.攻讦 jié 41.桔梗 jié 42.押解 jiè

  43.情不自禁 jīn 44.根茎叶 jīng 45.长颈鹿 jǐng

  46.杀一儆百 jǐng 47.强劲 jìng 48.劲敌 jìng

  49.劲旅 jìng 50.痉挛 jìng 51.抓阄 jiū

  52.针灸 jiǔ 53.韭菜 jiǔ 54.内疚 jiù

  55.既往不咎 jiù 56.狙击 jū 57.咀嚼 jǔ jué

  58.循规蹈矩 jǔ 59.矩形 jǔ 60.沮丧 jǔ

  61.龃龉 jǔ yǔ 62.前倨后恭 jù 63.镌刻 juān

  64.隽永 juàn 65.角色 jué 66.口角 jué

  67.角斗 jué 68.角逐 jué 69.倔强 jué jiàng

  70.崛起 jué 71.猖獗 jué 72.一蹶不振 jué

  73.诡谲 jué 74.矍铄 jué 75.攫取 jué

  76.细菌 jūn 77.龟袭 jūn 78.俊杰 jùn

  79.崇山峻岭 jùn 80.竣工 jùn 81.隽秀 jùn

熟记易错拼音300个4

  1.抹桌子 mā 2.阴霾 mái 3.埋怨 mán

  4.耄耋 mào dié 5.联袂 mèi 6.闷热 mēn

  7.扪心自问 mén 8.愤懑 mèn 9.蒙头转向 mēng

  10.蒙头盖脸 méng 11.靡费 mí 12.萎靡不振 mǐ

  13.静谧 mì 14.分娩 miǎn 15.酩酊 mǐng dǐng

  16.荒谬 mìù 17.脉脉 mò 18.抹墙 mò

  19.蓦然回首 mò 20.牟取 móu 21.模样 mú

熟记易错拼音300个5

  1.趿拉 tā 2.鞭挞 tà 3.叨光 tāo

  4.熏陶 táo 5.体已 tī 6.孝悌 tì

  7.倜傥 tì tǎng 8.恬不知耻 tián 9.殄灭 tiǎn

  10.轻佻 tiāo 11.调皮 tiáo 12.妥贴 tiē

  13.请帖 tiě 14.字贴 tiè 15.恸哭 tòng

  16.如火如荼 tú 17.湍急 tuān 18.颓废 tuí

  19.蜕化 tuì 20.囤积 tún

熟记易错拼音300个6

  1.逶迤 wēi yí 2.违反 wéi 3.崔嵬 wéi

  4.冒天下之大不韪wěi 5.为虎作伥 wèi chāng 6.龌龊 wò chuò

  7.斡旋 wò 8.深恶痛疾 wù jí


高中物理有哪些易错易忘的知识点?实用五篇(扩展5)

——初中物理易错知识点 40句菁华

1、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2、液体压强跟液柱的粗细和形状无关,只跟液体的深度有关。深度是指液面到液体内某一点的距离,不是高度。固体压强先运用F=G计算压力,再运用P=F/S计算压强,液体压强先运用P=ρgh计算压强,再运用F=PS计算压力(注意单位,对于柱体则两种方法可以通用)

3、有力不一定做功。有力有距离,并且力距离要对应才做功。

4、机械能守恒时,动能最大,势能最小。可以由容易分析的高度和形变大小先判断势能,再判断动能的变化。

5、内能和温度有关,机械能和物体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物体一定有内能,但不一定有机械能。

6、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冲程,曲轴转动二周,对个做功一次,有两次能量转化。

7、光线要注意加箭头,要注意实线与虚线的区别:实像,光线是实线;法线、虚像、光线的延长线是虚线。

8、六种物态变化:

9、计算电能可以用KW和h计算,最后再用1KWh=3.6×106J换算。

10、电磁波的速度都等于光速,波长和频率成反比。

11、位移x=V*t=Vot+1/2at^2=Vo*t+(Vt-Vo)/2*t x=(Vt^2-Vo^2)/2a

12、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13、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x):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14、初速度Vo=0

1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16、镜头是凸透镜;

17、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18、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10、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原因:缺少自由移动的 电荷

19、电功的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日常生活中常用千瓦时为电功的单位,俗称“度”符号kw.h 1度=1kw.h=1000w×3600s=3.6×106J

20、电功率(P):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国际单位:瓦特(W);常用:千瓦(KW)公式:P=W/t=UI 23.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亮,易烧坏.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暗,当U = U0时,则P = P0 ;正常发光.

21、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22、磁场的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38.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方向的假想曲线.不存在且不相交. 在磁体周围,磁感线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23、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的北极附*.但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角,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

24、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其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

25、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还

26、温度计的使用:

27、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8、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29、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吸热。

30、纳米材料:将某些物质的尺寸加工到1~100nm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与较大尺寸时发生了异常变化,称为纳米材料。

31、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3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吸铁性)。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3、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34、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35、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36、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37、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③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38、电磁感应现象中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9、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不一定就受力的作用。

40、直流电动机原理: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高中物理有哪些易错易忘的知识点?实用五篇(扩展6)

——高考易错成语 40句菁华

1、取得了成绩当然值得高兴,但是不能因为成绩就连我们的失误也一笔抹杀了。

2、唇亡齿寒: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关系密切,厉害共同。

3、东施效颦:比喻不知道别人好在哪里,自己又没有条件而胡乱去学。

4、道貌岸然: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岸然,严肃不易接*的样子。形容外貌严肃正经。现多用贬义。

5、道路以目:旧时形容社会的黑暗和同志者的暴虐。

6、否(pǐ)极泰来:比喻情况从极坏转好。否,凶;泰,吉。

7、七手八脚:形容大家一起动手,人多手杂的样子。

8、如丧考妣(bǐ):像死了父母一样的伤心和着急,含贬义。考妣,(死去的)父亲和母亲。

9、三缄(jiān)其口:形容说话过分谨慎,不敢或不肯开口。缄,闭。

10、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来示意。指有极势的人傲慢的神气。

11、鹤发童颜: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12、林林总总:形容繁多。

13、良莠不齐:一群人中有好有坏,侧重于品质。不用于水*、成绩等。

14、无所不至:什么坏事都干。与“无微不至”有天壤之别。

15、耸人听闻:故意夸张使人震惊,强调主观目的。

16、一发不可收拾:更加无法整顿。

17、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朋友、同学、同事之间。

18、筚路蓝缕:只用来形容创业艰苦,不可用来形容生活艰辛。

19、三令五申:用于上级对下级。

20、小王深受大家信赖,这次被选为学生会*,全班同学无不弹冠相庆。(“弹冠相庆”原意指弹掉帽子上的灰尘,互相庆贺。现用于贬义,指坏人得势而庆贺)

21、呼风唤雨:既比喻进行煽动性活动,也比喻人能够支配自然。

22、奇文共赏:既指把荒谬、错误的文章发表出来供大家识别和批判,也指把新奇的文章拿出来共同欣赏。

23、沙里淘金:既比喻费力大而成效少,也比喻从大量的材料中选择精华。

24、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易误用为首先要做的事,或首要任务。

25、文不加点:形容文章写得快写得好,不用修改。易误理解为“不加标点”。

26、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易误用为“无可厚非”。

27、不胫而走:没退却能跑。形容传播快。易误用为“不翼而飞”。

28、曾几何时:表示时间没过多久。易理解为“曾经”、“不知何时”。

29、胸无城府:形容人坦率真诚,没有心机。易误用为“大脑简单。贬义。

30、耳提面命:提着耳朵告诫,当面教导。形容严格要求,殷切教诲。易误理解为在耳边训斥,当面命令。贬义。

31、休戚与共: 同甘共苦。

32、见异思迁 :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不表示选择时犹豫不定。

33、身临其境 :常误用为代替“设身处地”。

34、参差不齐: 长短高低大小水*不一致,不用于时间等。

35、不亦乐乎: 不一定非乐不可,常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

36、无所不为 :什么坏事都干。

37、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看。形容拘谨畏惧而又愤怒的样子。

38、登堂入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水*。

39、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40、历历在目:一个一个清楚分明地呈现在眼前,不能用作“往事历历在目地出现在眼前”。


高中物理有哪些易错易忘的知识点?实用五篇(扩展7)

——高考易错成语 100句菁华

1、取得了成绩当然值得高兴,但是不能因为成绩就连我们的失误也一笔抹杀了。

2、二十年的经历告诉我们,这场改革与我们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是休戚相关的。

3、*几年,“知识经济”成了炙手可热的话题。

4、“帝国主义和一切*派都是纸老虎”,这个英明论断是牢不可破的,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

5、有人说:“生活提高了,生产就会提高。”这是舍本逐末的说法。实际上生产提高了,生活才能提高。

6、责任编辑说:“我敢对文字部分负责,至于出书的其他环节,就望尘莫及了。”

7、大放厥词:厥,其,代词,他的。现在指大发议论,多是贬义。

8、唇亡齿寒: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关系密切,厉害共同。

9、戴月披星:形容早出晚归,也形容不分昼夜地走路或在野外辛勤的劳作。

10、箪食瓢饮:一箪的食物,一瓢的饮料。古代指贫苦的生活。读音si4

11、咄咄怪事:咄咄,叹词,表示惊诧。用来形容使人惊讶的怪事。

12、灯红酒绿: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

13、断鹤续凫:截短鹤的长腿,续接野鸭的短腿。比喻强行违反自然规律办事。

14、尔虞我诈:尔,你;虞,欺骗;你欺骗我,我欺骗你。彼此互相玩弄手段。

15、耳鬓厮磨:鬓,面颊两边的头发;厮,互相。形容亲密相处的情景。指小儿女的相爱。

16、耳濡目染:濡,沾湿;染,浸渍。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指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

17、期期艾艾:形容口吃。语见《史记》和《世说新语》。

18、始作俑者:孔子反对用俑殉葬,他说,开始用俑殉葬的人,大概没有后嗣了吧。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19、矢志不移:发誓立志,永不改变。

20、天网恢恢:天道像一个广阔的大网,作恶者逃不出这个网,也就是逃不出天道的惩罚。恢恢,形容非常广大。

21、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醍醐,旧指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佛教比喻最高的佛法。

22、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23、胸无城府:比喻襟怀坦白,没有什么隐藏。城府,城市和官府,比喻令人难于揣测的深远谋算。

24、一傅众咻(xiū):一个人教,众多的人干扰,形容环境对人影响极大。傅,教导;咻,喧闹。

25、贻笑大方:让有见识的内行笑话。贻,遗留。

26、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光怪,光彩奇异;陆离,色彩繁杂。

27、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不到家,却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忘了。语出《庄子》。

28、计日程功:可以数着日子计算进度。形容在较短期间就可以成功。程,计算。

29、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30、胶柱鼓瑟(sè):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柱瑟上调弦的短木,被粘住,就不能调整音高。

31、休戚与共:同欢乐共悲哀,与患难与共不同。

32、期期艾艾:口吃,不理解为懦弱犹豫等。

33、耿耿于怀:形容心存怨恨。

34、耸人听闻:故意夸张使人震惊,强调主观目的。

35、骇人听闻: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使人听了吃惊,强调客观效果。

36、咬文嚼字:一般用于贬义,除非贬词褒用。

37、不可向迩:不能接*。

38、不可终日:形容形势危急或心中惶恐。

39、一发不可收拾:更加无法整顿。

40、如丧考妣:像死了父母一样,贬义。

41、赏心悦目:主浯是人,如果主语是物,要说令人赏心悦目。

42、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朋友、同学、同事之间。

43、置若罔闻:不可用于视觉方面。

44、络绎不绝:用于人、马、车、船。

45、如履薄冰:用于人的心绪,不能用于环境。

46、敌人被打跑了,但我们知道,他们不会甘心失败,一定会重整旗鼓,卷土重来。(“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聚集力量再干”,此误将褒义词作贬义词用)

47、他的演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闪烁其辞,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闪烁其辞”形容说话含糊、吞吞吐吐)

48、冷若冰霜:既形容人不热情,不温和,也形容人态度严肃。

49、穷形极相:既指丑态毕露,也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

50、沙里淘金:既比喻费力大而成效少,也比喻从大量的材料中选择精华。

51、舞文弄墨:既指歪曲法律条文作弊,也指玩弄文字技巧。

52、苦心孤诣形容尽力钻研、经营,达到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如:公司能有今天的规模并在社会上享有这么高的知名度,是他苦心孤诣地经营的结果。(1993年)

53、三人成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易误用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54、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易误用为聊天。

55、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易误用为首先要做的事,或首要任务。

56、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表敬畏憎恨等。易误用为轻蔑地看。

57、七月流火:指农历七月天气逐渐转凉。易误用为“七月天气炎热”。

58、危言危行:说正职的话,做正直的事。用误易为“说危险的话,做危险的事“。

59、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易误用为“不以为然”。

60、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艺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水*。易误用为“进入屋子”

61、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强调过程。易与“浮光掠影”相混。

62、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长与“不堪卒读”“难以卒读”相混,易理解为贬义,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63、身无长物:身上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十分贫穷或节俭。易理解为没有什么特长。

64、安土重迁:安居故乡,不愿轻易迁往别处。易误用为反义。

65、望尘莫及:只能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后。易于“鞭长莫及“相混,后者指力量达不到。

66、耳提面命:提着耳朵告诫,当面教导。形容严格要求,殷切教诲。易误理解为在耳边训斥,当面命令。贬义。

67、改弦更张 :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68、改弦易辙 :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以上两词都不代替“改邪归正”。

69、不耻下问 :不可用于比自己高明的人。

70、语重心长 :言辞诚恳,情意深长。

71、按部就班: 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

72、循序渐进: 强调由浅入深的程序。

73、耳闻目睹: 不能代替耳濡目染。.

74、绘声绘色: 形容描写生动逼真,常误用作代替“有声有色”.

75、危言危行 :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褒义。

76、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重,看得很重。

77、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78、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谦虚说法。

79、不容置喙(huì):不容别人插嘴。喙,嘴。

80、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意。然,对,正确。

81、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蚕、鲸,名词作状语)

82、从善如流:接受善意的规劝,如同水流向下那样迅速而自然。

83、大智若愚:某些有才智有才能的人不露锋芒,表面看来好像很愚笨。多含褒义。

84、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勇于承担,不谦让,不推托。仁,正义,正义的事,引申为应该做的事。

85、顶礼膜拜:比喻崇拜到极点,含贬义。

86、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语出唐代杜牧诗。

87、多事之秋:事变很多的时期。

88、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濡,沾湿。

89、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都能够详尽地说出来。

90、万人空巷: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街上人山人海,多形容欢迎、庆祝等盛况。

91、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朋友、同学、同事之间。

92、神机妙算: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

93、来日方长:未来的日子还很长。表示事有可为,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

94、惨淡经营:指苦心费力经营。

95、相形见绌:相比之下,显出一方非常逊色,不能用作“显得相形见绌”。

96、如芒在(刺)背:形容惶恐不安,不能用作“好像如芒在背”。

97、见(贻)笑大方:被内行或有见识的人笑话,不能用作“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98、妄自菲薄:过分地瞧不起自己,以致失去了信心,不能用作“妄自菲薄你自己”。

99、任重道远:比喻既担负着重大而艰巨的责任,又必须经历长期的艰苦奋斗,不能用作“任重道远的责任”。

100、耿耿于怀:心里老是想着,不能忘怀,不能用作“心里一直耿耿于怀”。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最句子文案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04778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