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
>
小说
首页
人物
作品
句子
搜索
《龙应台的香港笔记》经典句子
龙应台
共 10个句子,人关注
句子(10)
在一个文化缺席的政府结构里,当然经济效益可以超过任何别的考虑,开发意识型态可以势如破竹地进行,都市建设可以由财团主导,城市品味由工程及经济官僚决定
出自:
龙应台
《龙应台的香港笔记》
回到所谓国际新闻作为一个观察点。许多西方的重要报纸都特别开辟「学生版」,引导十来岁的中学生关心公共事务。《纽约时报》的学生版比较浅显,德文《时代周报》的学生版比较深入。差别的原因可能是,美国自居全球强势,习惯自我中心思维,一般人对国际知识并没有迫切的渴求,而德国经过两次战争的惨重打击,对民族主义戒慎恐惧,整个教育内涵极端强调国际参与的角度。汉堡的《时代周报》三月十二日的「学生版」新闻导读的主题就是南亚海啸。
出自:
龙应台
《龙应台的香港笔记》
中国,不是不可以爱。殖民者曾经多么地防备你去爱它,连鸦片战争都一笔带过。但是中国值得香港人去了解、去爱的,是它的法官还是它的囚犯?是军队还是人民?是唐诗宋词还是党国机器?是它的大地还是它的官僚?香港如果要对中国做出真正重大的历史贡献,是去顺从它还是去督促它?公民教育该教孩子的,恐怕不是爱什么,而是怎么爱,如何选择所爱。
出自:
龙应台
《龙应台的香港笔记》
我们在地球这一端吃的食物、穿的衣服、 呼吸的空气、制造的垃圾、发展或收敛、 激进或保守、掠夺或放弃,每一个动作都 和 万 里 以 外 另 一 端 的 人 们 有 最 紧 密 的 关 连,彼此的作为互相影响,而且最终要共 同承担后果。有了这种超越国界的公民意识,人们对 于自己国内的事务就有不同于以往的评断 标准。所谓国际化国际观,所谓与国际接 轨,指的应该是这种「全球公民意识」的 建立:对于其他国家的历史和现状有一定 的认识,对于全球化的运作和后果有能力 判断,对于人类社区的未来有所承担。 有足够的知识、能力、承担,去和全球社区对 话、合作、做出贡献,叫做国际化。
出自:
龙应台
《龙应台的香港笔记》
好像有一个黑色的玻璃 罩,牢牢地罩著政府,外面的人民踮起脚 尖拼命想看见里面,焦急而不安;里面的 官员就是不出来,安稳、傲慢、笃定。 于是我发现,自由与民主,差别就在这 里:没有民主的自由,或许美好,但是政 府赐予的,他可以给你,也可以不给你。
出自:
龙应台
《龙应台的香港笔记》
你要永远认得那个时刻,当你的国家 变质、不值得爱、不能爱又无力对抗的时 候,马上就走。汤玛斯曼和爱因斯坦都认 得那个时刻。
出自:
龙应台
《龙应台的香港笔记》
如果我不是决策官员而是个小市民,那么我会用尽力气发起公民反抗运动,串连所有的非政府组织——环保团体、消费者 团体、小学家长会、被虐妇女保护协会、劳工权益促进会、文史工作室、青年义工……,包括国际组织;我会结合所有大学的历史系、建筑系、城乡研究、都市 计画、景观系所以及教育学院将来要为人师者的学生和教授们,与政府进行长期的抗争。我会静坐、示威、游行。我会不间 断地投书给本地和国际的媒体,我会向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求援,向国会议员申诉;我会寻找律师探讨控告政府的可能。最后,告诉你我最后会做什么:我会用 选票把不懂得尊重文化、轻视自己历史的 政府选下去,换政府。但是香港的的政府是不能换的,因为没有普选。
出自:
龙应台
《龙应台的香港笔记》
所谓脱离殖民,意味著被殖民者开始认真地寻找自己、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疼爱自己。每一次游行,每一次辩论,每一场抗争,都会使「我是什么人」的困惑变得清澈。每一栋老屋被保存,每一株老树被扶起,每一条老街被细心爱护——即使是贫民街,都会使人们惊喜:原来我的脚所踩的就是我的家、我的岛、我的国。要人民爱家爱国吗?不要花纳税人的钱去制作宣传吧!你不要拆掉他的老屋老街,不要铲除他的参天老树,不要拆散他的老街坊,不要卖掉他祖母的日记本,他就会自然地「心系家国」,歌于斯,哭于斯。
出自:
龙应台
《龙应台的香港笔记》
每一次国际会议就像一颗石头抛进池塘 里,涟漪一圈一圈扩散,整个池子受「波 及」,而所谓「国际观」,就是在这种不 断的涟漪「波及」中逐渐累积见识,逐渐 开阔眼界,使「池子」里的人,觉得自己 是国际社会的一分子。
出自:
龙应台
《龙应台的香港笔记》
我目睹的,反而是另外两种过程。 一方面,殖民者的思维模式和运作方式照样推著香港快快走,用原来的高效率,但完全不见「大脑」的更新。另一方面,新的「公民教育」悄悄发酵:「心系家国」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调成甜甜的饮料,让香港人喝下一杯「爱家爱国」。幼稚园的孩子们学唱「起来,起来,起来。」公民教育被简化为爱国教育,爱国教育被简化为爱党的政治正确。
出自:
《龙应台的香港笔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