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七世紀四○年代
.李世民東征高句麗.敗回
六四五年,中國軍攻遼東城,圍之數百里,殺聲震天,遂陷,繼攻白巖城、蓋牟城,均陷;圍安市城,數月不克,天又入冬,莫枯冰凍,且糧食將盡,乃撤退。
.李世民誣殺李君羡.不久逝世
民間謠傳:「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左武衛將軍李君羡乳名「五娘」,又為武安人,李世民深惡之,遂興起殺機,監察官彈劾李君羡與妖人結交,企圖兵變。
七世紀五○年代
.武照入宮.殺王皇后及蕭淑妃
六五四年,李治赴感業寺進香,見武,照昔為太子時曾相悅,武照感懷身世,忍不住低頭哭泣,李治也跟著哭泣,王皇后遂暗中命武照留長頭髮,勸李治將她接到後宮,用以離間李治對蕭淑妃的寵愛。武照巧慧多權術,屈意事王皇后,封為昭儀;翌年,李治正式冊封武照當皇后,罷黜王皇后及蕭淑妃,並囚禁宮廷別院,武照聽說李治前往探視王皇后及蕭淑妃,不禁大怒,派人捶打王皇后及蕭淑妃各一百棍,再砍斷她們手腳,泡到酒缸中,王皇后及蕭淑在酒缸中哀號數日,終於斷氣,武照又命撈出二人屍體,斬首。
.擒西突厥沙羅可汗
六五七年,方遠征軍伊麗逆大軍作戰司令蘇定方,攻擊西突厥汗國,進抵金山之北,先破處木昆部落,蘇定方安撫歸附的處木昆軍,徵調騎兵一千人,隨遠征軍西進,蘇定方進抵曳咥河,西突厥十姓部落聯軍將近十萬人迎戰,蘇定方親率騎兵佈陣……。
.誣殺長孫無忌等
武照對先前長孫無忌於立皇后一事,未幫自己說話,心中怨恨至深;武照既當上皇后,長孫無忌內心不安,武照命最高立法長敬宗尋找可乘之機,加以陷害。正巧,太子宮圖書館長韋季方被控,許敬宗苦刑拷打,逼取口供,韋季方自殺未遂,許敬宗遂宣稱韋季方陰謀結合長孫無忌,陷害忠良及皇親國戚,使大權再回到長孫無忌的手中,然後乘機叛變,奪取政權……。
七世紀六○年代
.唐政府大改官名
六六二年,唐政府重新訂定文武百官及各機關名稱:「門下省」改稱「東台」,「中書省」改稱「西台」,「尚書省」改稱「中台」,「侍中」改稱「左相」,「中書令」改稱「右相」,「僕射」改稱「匡政」,「左右丞」改稱「肅機」,「尚書」改稱「太常伯」,「侍郎」改稱「少常伯」,其餘二十四司、御史台、九寺、七監、十六衛,都依照工作職掌性質,改用新官稱,但工作及職掌不改。
.滅百濟王國
六六三年,百濟王扶餘豐引日軍入援,唐王朝攝理帶方州州長劉仁軌率水軍至白江口,猝遇日軍,四戰四捷,焚其船艦四百艘,海水一片赤紅,百濟國王扶餘豐逃奔高句麗,百濟亡國。
.皇后武照主持朝會.開始奪權屠殺
六六四年,立法長上官儀建議,皇后武照縱情任性,請求罷黜。武照反應迅速,誣告上官儀跟太子李忠謀害君王,上官儀被捕,父子同被斬首,許多與上官儀有交往的官員,都被貶降流竄;從此,李治每次主持朝會,武照就坐在珠廉後面,政事無論大小,都向她稟告。
參考資料
唐王朝封建官、地方政府官制度
通鑑廣場 柏楊主持
我們應該繼續做小事<周煒光>
議論太多,就成了金聖嘆評書了<齊明非>
「蒲反」就是「蒲阪」<李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