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
佳句
首页
人物
作品
句子
搜索
中国和印度从未发生过这样的严谨。在中国,“亲属团体的桎梏从未被砸碎”,一切个人都彻底淹没在氏族体系之下,若有什么苗头走向具有个人主义精神的资本主义,在萌芽之中就会被亲属团体的威力、被家庭与土地的亲密关系所扼杀。
标签:
摘抄
出自:
艾伦·麦克法兰
《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
更多《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的佳句
韦伯的研究隐含着一种总体进化的范式,认为社会发源于一个亲属关系主导着全部生活、大“氏族”吞没个人的阶段,再经过一个较大集群被各种压力打破的中间阶段,最后进入现代社会,此时家庭与亲属的关系不再主导经济与社会生活。
在韦伯看来,转折点是十六世纪。可以认为它表现在两个关键的变化上,同时也表现于前文已经提到的家庭与商业的分离。变化之一,是无地的“自由”劳工阶级的兴起,马克思像韦伯一样,也认为中世纪没有纯粹的雇工,自由劳动力的储备知识后来工厂体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和组成成分:“通过将农民逐出土地”,一支劳动力大军“才产生于英格兰,以及后来产生资本主义的典型国土”
为什么一个与此迥异的旧体系会奔溃,我们就必须探索的更加远一点。假如16.17世纪的英格兰不存在可辨识的农民阶层,那么它是在先前的什么时候消失的呢?近期有一种意见是:虽然如罗德尼·希尔顿所言,14世纪末显然存在一种“农民”的社会结构,但是最近发现的证据表明,这种社会结构在15世纪中叶之前已然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