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铃木大拙经典语录
首页
人物
作品
句子
搜索
铃木大拙经典语录
共 45个句子
顺其自然地安排生活,不取悦谁,也不与谁比较。
出自:
铃木大拙
《禅学随笔》
懂生活的人,时刻在创造生活,消灭烦恼;而不懂生活的人,却在浪费生活,自找烦恼,……他却不知道,打破内心平静的根源在他自己那里。
出自:
铃木大拙
《禅学随笔》
生活是没有苦恼的,只有稀里糊涂地活着才会有苦恼。生活是一种享受、一种创造,而活着,就只是僵尸一般地度日了。
出自:
铃木大拙
《禅者的思索》
我们无法选择遇见什么人,也无法选择生活中的经历,但我们可以选择记住什么,遗忘什么。
出自:
铃木大拙
《禅者的思索》
生活是需要确立一个目标的,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在生活中锐意进取,在受挫时依然前进。
出自:
铃木大拙
《禅者的思索》
自然而然的心境才能创造出自然而然的生活,不带偏执,不去攀比的生活才能让我们最大限度地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出自:
铃木大拙
《禅者的思索》
人并不是孤立的存在,你怀有的善意慈悲,总会反馈到自己的身上。
出自:
铃木大拙
《禅者的思索》
最好的人生,应该是既能面对幸福,也能直面痛苦,这样活着,才没有危险。只要幸福,不要痛苦,怎么说来都是很愚痴的念头。
出自:
铃木大拙
《禅者的思索》
我们的心被扭曲了,因为我们想要的只是结果,而不是过程。我们想要的只是物质享受,而却要忽略为获得物质而付出的辛劳。我们最大的错误就是把生活当做了一桩交易。在禅的世界里,生活是用来创造,用来感受的。而我们却把它当做了做买卖的市场。
出自:
铃木大拙
《禅者的思索》
我和大家一样,一直认为禅宗就是佛教,不曾有过丝毫怀疑。听到这样的疑问后,意识到很有必要从历史的角度对佛教进行研究。研究统称为“佛教”的这一宗教时,不能只停留在对现状的研究,很有必要同时从历史的角度展开。
后来,我对这个问题做了深入思考,还查阅了大量书籍。我认识到:需要更广义地认识和理解佛教。人们习惯将佛教笼统地理解为“佛陀的教诲”,其实不然,“佛陀的教诲”包含着复杂多样的深刻含义。不能透彻地理解这些深刻含义,人们常说的“佛教”“佛陀的教诲”等都不具备一定的、共同的、普遍的统一标准。
出自:
铃木大拙
《禅是什么》
禅是什么?——或许,每一个对禅感兴趣的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如果一个人在系统学习禅学理论之前,未能了解禅的本质,那他也只能接触到皮毛。
然而,“禅是什么”并不是一个容易解释清楚的问题。历来诸多禅学大德、学者也曾给出过答案,如胡适先生认为,禅学是“教人知道佛性本自具足,莫向外驰求”,也就是说,禅学哲理非常简单,但只能自己意会,说破就会失去意义。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这个解释并不足以消除疑惑。
出自:
铃木大拙
《禅是什么》
智慧的人时时都有一种“自己是过客”的感觉。他会觉得,有什么事情是非自己不可的,也没有什么东西是自己能够永久占有的。
出自:
铃木大拙
《禅者的思索》
面对世间的万事万物,人们要么是处心积虑地抛弃,要么是不择手段地求取。但是有求并有苦,因此禅家认为,在每天清晨能够清楚自己需要什么而又不过分求取的人,都是很幸福的。
出自:
铃木大拙
《禅与生活》
看清了某一事物的本质,就说明你已超越了那个事物。遇到困难时,可以认清困难;遭遇严寒酷暑时,能够正确看待寒暑。这样的人一定是超越了困难和寒暑。动物做不到这一点,人却可以。这是人的妙趣,妙趣可以产生意识。动物没有自我批评的能力。人可以去照镜子并批评镜中的自己:“真是一张糟糕的脸啊。”人类具有批评、思考自己的能力。这一能力在让人类成为万物灵长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麻烦。人类具有内观因果、十二因缘和自我批评的能力。同时,也被此牢牢束缚,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这是人类的弱点。
出自:
铃木大拙
《禅是什么》
一个人无论多么富有,他都留不住每一个逝去的今天;一个人多么贫穷,他都同样的拥有数不清的明天。心门若敞开,每一个清晨,都将是生命的全新开始;心门若关闭,即使你拥有再多的明天,你也不过是毫无意义地混日子而已。
出自:
铃木大拙
《禅与生活》
没有否定,也没有肯定,只有简明的事实和经验。
出自:
铃木大拙
面对这个五光十色的世界,我只是感到怀疑,东西那么多,我们需要的却很少,可是为何人们还是感到不满足呢?原来他们生活在一个叫做“攀比”的世界中啊!
出自:
铃木大拙
《禅者的思索》
任何事物,一旦有了名称就会受到限制。
出自:
铃木大拙
在意识尚未觉醒的时候,世界没有意义,也没有任何“智”的、精神性的及其美的价值观念。更主要的是没有“业”。伴随着意识的觉醒,“分别”产生了,而和“分别”一道“无明”也开始活动了。
出自:
铃木大拙
“坐”在大地上的真诚的生活和离开大地的现代生活无疑是相互冲突的。
出自:
铃木大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