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故事 >

鹬蚌相争寓言故事(五)份

日期:

  鹬蚌相争寓言故事 1

  渔翁把鹬和蚌带回了家,准备晚上美美的吃一顿。这时的蚌还紧紧的夹着鹬的'嘴。

  渔翁来到家中,把自己一天的收获都放在了自制鱼仓里。鹬和蚌都埋在鱼堆上,鹬一下子把头探了出来,蚌也从鹬的嘴里掉了下来,因为它们俩都累得筋疲力尽了。一开始它们俩还是那样傲慢,谁也不理谁。可是慢慢地,它们都便开始自责起来。

  鹬说:唉,都怪我,当初我要是不那么贪心,想吃你的肉,也就不会让渔翁得利了。

  怎么能全怪你呢?应该怪我,要不是我当初不让你把长嘴***,也不会让咱们沦落至此呀!蚌说完,长叹一口气。

  过了几分钟,鹬说:我觉得咱们应该想个办法逃这个鬼地方!

  是啊!蚌附和道。

  又是片刻过去了,鹬激动的叫道:有了,我想到办法了!

  说着,它让蚌用力的夹断了它们身上的绳子,鹬又发挥了它个子高的优势,把蚌夹在嘴里,用力地向上一跳,努力地把鱼仓的门撞开。当外面的一束阳光照进鱼仓时,它们欣慰的一笑。然后鹬先跳出来,把蚌轻轻的放在地上。歪了加快逃跑速度,不让渔翁发现,鹬让蚌夹住它的脚,飞快的带蚌来到了一个安全的地方。

  从那以后,它们自由快乐的生活着。虽然一个喜欢在天上飞,一个喜欢在水里游,但是在沙滩上却常常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鹬蚌相争寓言故事 2

  赵王将要去攻打燕国,苏代为了燕国,去劝谏赵惠王说:“我这次来的时候,(我)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张着壳晒太阳。有一只鹬鸟,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连忙把壳合上,紧紧地钳住了鹬鸟的嘴。鹬鸟就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了。’河蚌也就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就有死鹬了!’两个谁也不肯放。打鱼的人看到了,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现在赵国要去攻打燕国,燕赵两国相持不下,日子久了,双方的力量都消耗得很厉害。我担心强大的秦国乘此机会,坐收渔翁之利呢!所以(我)希望大王好好地考虑考虑。”

  惠王听了,说:“对啊!”便停止了(攻打燕国的行动)。

  【出处】

  欣赏评点出自《战国策·燕策》的寓言故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说的是双方相争持,让第三者得了利。这个故事说明看不到真正的敌人,就会给强敌制造有利的机会,给争执双方带来灭顶之灾。选文中讲的是当赵国将要攻打燕国时,著名说客苏代为了燕国的国家利益,挺身而出,去劝谏赵惠王,苏代用“鹬蚌相争,渔瓮得利”的故事,委婉地道出赵国攻打燕国可能给燕赵两国带来的'巨大灾难,希望赵惠王审时度势,纵观战国风云,权衡利弊得失,三思而行。面对雄心勃勃意欲伐燕的赵惠王,苏代不是直陈赵国攻打燕国的是非对错,而是巧用寓言故事来说理,不仅展示了他过人的胆识,而且展示了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蚌①方出曝②,而鹬③啄其肉,蚌合而箝④其喙⑤。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⑥得而并禽⑦之。

  【寓意】

  “鹬蚌相争”是战国时谋士苏代游说赵惠王时所讲的一则寓言故事。

  当时赵国正在攻打燕国,苏代认为赵国和燕国争战不休,不过是“鹬蚌相争”而已,必定让秦国得“渔翁之利”。

  今天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在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要警惕真正的敌人。

  鹬蚌相争寓言故事 3

  望洋兴叹是记载在《庄子秋水》里的故事。秋天时山洪爆发,水奔腾而流,众多的水都汇入了黄河。河面宽阔得连站在岸边的是牛还是马都不知道。看到这么气势磅礴的河面,这时河神自得其乐,认为这是自己见到最棒的事情了。河神看着水面,眼睛顺着水流向东而去。在北海边,面朝东边看去,大海的尽头都看不到。于是刚才那副自得其乐的神情收了起来,对着海神感叹,“道理听多了,都觉得自己很厉害的,没有几个人能比得上。”

  鹬蚌相争:《战国策燕策》记载鹬蚌相争的'典故。话说两汉时期,赵国打算攻打燕国,辩士苏代听到很不赞成这战争。于是为了*息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争,苏代对惠王说,“惠王,我今天在来的路上经过了易水。这时候有一只蚌刚刚从水里出来想做个日光浴。正在这个时候,远远的鹬看到了,‘啊,真是美味啊。我的午餐有着落了,肥美鲜嫩的肉啊~’咽了咽口水,鹬就飞过来,眼看就要啄到蚌的肉了。蚌一见,就立刻将自己的蚌壳收拢起来。这样就夹住了鹬的长嘴。两两僵持了很久,一个夹着,另一个也不放。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再不下雨你就变成死河蚌了!’蚌对鹬说,‘别说我,你今天嘴巴不拿出来,明天也不拿出来,你就变成死鹬了!’”说着说着两个也都互相不肯放。后来渔夫看到了,就把它们一起抓走了。现在赵国,好吧,攻打燕国。燕国和赵国如果一直打仗僵持不下,这样我们老百姓会觉得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跟那渔夫一样把我们两国给收了。所以,希望我们的大王多考虑这事吧。”惠王说,“好!”于是,惠王就决定停止攻打燕国。

  鹬蚌相争寓言故事 4

  自从鹬和蚌被渔夫捉住后都懊恼不已,它们都想逃走,可怎知道呀,每一次都被渔夫一一化解。

  渔夫回到家,把蚌放在一个靠门的盆中,然后又把鹬关在一个靠窗的铁笼子当中,就到里屋去了。

  渔夫刚一走,蚌就爬了出来,鹬看此情景后心想:这可不行,如果让蚌爬走了,那我不就死定了吗?想到这里,它立刻发出了尖利的叫声,渔夫立刻走了出来,把蚌抓了回去。蚌狠狠地瞪了鹬一眼,鹬却在那里暗自偷笑。

  渔夫又走进里屋去了,鹬立刻用它那坚硬的嘴啄开了锁,像胜利者似的看了看蚌,便向窗口飞了过去。蚌可不能这么轻易就让它飞走,便发出了巨大的响声,渔夫又出来把鹬捉了回来,并在笼子上又加了一条铁链。

  两人谁也没能脱身,便就这么僵持着。鹬突然发话了:“我觉得咱们谁都没跑得了,是因为我们在互相的牵制着。”“对,我也这么想。”蚌回答说:“要不,咱们一块跑出去吧?”“好啊!”鹬对蚌的提议表示赞同。蚌爬出盆,咬开了鹬笼子上的铁链,鹬啄开了锁,用它的爪子抓住了蚌,两个小动物一起从窗口飞了出去……

  从此,世上再也没有发生过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笑话了。

  鹬蚌相争寓言故事 5

  渔翁把鹬和蚌带回了家,准备晚上美美的吃一顿。这时的蚌还紧紧的夹着鹬的嘴。

  渔翁来到家中,把自己一天的收获都放在了自制鱼仓里。鹬和蚌都埋在鱼堆上,鹬一下子把头探了出来,蚌也从鹬的嘴里掉了下来,因为它们俩都累得筋疲力尽了。一开始它们俩还是那样傲慢,谁也不理谁。可是慢慢地,它们都便开始自责起来。

  鹬说:唉,都怪我,当初我要是不那么贪心,想吃你的肉,也就不会让渔翁得利了。

  怎么能全怪你呢?应该怪我,要不是我当初不让你把长嘴***,也不会让咱们沦落至此呀!蚌说完,长叹一口气。

  过了几分钟,鹬说:我觉得咱们应该想个办法逃这个鬼地方!

  是啊!蚌附和道。

  又是片刻过去了,鹬激动的叫道:有了,我想到办法了!

  说着,它让蚌用力的夹断了它们身上的绳子,鹬又发挥了它个子高的优势,把蚌夹在嘴里,用力地向上一跳,努力地把鱼仓的门撞开。当外面的一束阳光照进鱼仓时,它们欣慰的一笑。然后鹬先跳出来,把蚌轻轻的放在地上。歪了加快逃跑速度,不让渔翁发现,鹬让蚌夹住它的脚,飞快的'带蚌来到了一个安全的地方。

  从那以后,它们自由快乐的生活着。虽然一个喜欢在天上飞,一个喜欢在水里游,但是在沙滩上却常常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鹬蚌相争寓言故事(五)份扩展阅读


鹬蚌相争寓言故事(五)份(扩展1)

——寓言故事《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寓言故事《鹬蚌相争》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鹬蚌相争》一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24课《寓言二则》中的一则。这则寓言通过鹬和蚌相互争吵谁也不让谁,最后双方都被渔夫捉住这个小故事,说明双方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课文篇幅不长,语言通俗易懂,题目直接点出了寓言的内容,同时巧设悬念,激发读者的兴趣。三年级的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已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寓言,如《狐狸和乌鸦》等,也明白这些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一些学生也可能听过《鹬蚌相争》这个故事。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低、中年级学生认识事物具有形象性、浮浅性、情感性等特点,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让他们明白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能借助字典、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威胁、毫不示弱”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品读课文,懂得双方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准备:

  1、课前每生准备好《新华字典》和生字本。

  2、一张战国时期的彩色简易地图,鹬和蚌图片,词语卡片等。

  教学流程:

  一、 故事激趣,引入新课

  (一)历史故事引入。

  战国时期,赵王要出兵攻打燕国,苏代以一则寓言故事打消了赵王这个念头。这则寓言故事和两种小动物有关。

  [设计意图: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先生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都能有效地促进他们发展。”以历史故事引入,能吸引学生注意并激发学*兴趣。]

  (二)出示图片,认识鹬和蚌。

  1、出示鹬的图片。

  (1)板书:鹬。

  (2)指导学生观察图,看看鹬的外形最突出的特点。

  (3)指名说鹬的外形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鹬的嘴巴又尖又长)

  (4)师简介鹬的生活*性。

  2、出示蚌的图片。

  (1)指导观察,说说蚌有什么特点。(蚌有坚硬的外壳儿)

  (2)板书:蚌。

  [设计意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对鹬和蚌的动作描写准确生动,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画,了解鹬和蚌的外形基本特点,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有助于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揭示课题,猜想质疑。

  1、揭示课题,齐读。

  2、根据课题猜想,你了解到什么?(鹬和蚌相互争吵)

  3、再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预设:鹬和蚌为什么会争吵?它们是怎样争吵的?结果怎样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题目着手,质疑问难,引起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读书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切实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导学生先概括段意,然后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鹬去啄蚌的肉,蚌把鹬的嘴巴牢牢地夹住了,后来互相争吵,谁也不让谁,结果被渔夫一齐捉住了。)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读书,让他们更多的接触语文材料,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检查了学生的读书情况,又教给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三个维度中的“过程与方法”,省时高效。]

  三、细读课文,理解寓意

  (一)品读课文第二、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二、三自然段,分别画出鹬和蚌说的话。

  (1)品读鹬说的话。

  ①通过指名读、学生评议、老师的'示范朗读,引导理解“威胁”这个词语的意思。

  ②指导感情朗读,读出鹬当时说话的语气。

  (2)指名读蚌说的话。

  ①指导抓住“毫不示弱、得意洋洋”来体会蚌当时说话的神态和语气。

  ②出示词卡:毫不示弱

  a、指导读准生字:弱

  b、指导书写生字。

  c、通过查字典理解“弱”的意思。

  d、理解“毫不示弱”的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理解“弱”字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准确地把握“毫不示弱”这个词语的意思,理解这个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是语文学*最基础的目标要求,拿出充足的时间指导学生识字学词,能有效地培养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符合语文学*规律。]

  (3)指导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感受鹬蚌相争的激烈场面。

  [设计意图:通过分角色朗读,体验争吵的激烈场面,培养语感,领悟故事蕴涵的深刻道理。]

  (二)品读第四自然段

  (1)在师生共同表演时顺势理解“相持、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

  (2)辩论:你觉得鹬和蚌到底谁厉害呢?

  [设计意图:低中年级学生认识事物具有形象性、浮浅性、情感性等特点,在表演中观察辩论,既让学生理解了词语,又让他们有所思考。]

  (3)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揭示寓意。

  1、小结:鹬和蚌就这样相持着,谁也不让谁,直到彼此都筋疲力尽,最后都被渔夫捉住了,这就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板书:渔翁得利)

  2、齐读: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品读理解课文、分角色朗读体验鹬和蚌相争的激烈场面这几个环节,揭示寓意已经水道渠成。]

  四、回归文本,总结升华

  1、齐读课文。

  2、思考:此时此刻,你就是赵王,听了这个故事心里会怎么想?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故事已经有了全面的认识,明白了故事所蕴涵的道理的基础上,让他们迁移运用,站在历史人物立场上思考问题,进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使寓言的主题得到升华。]

  3、总结拓展:你们看,这就是寓言,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让人明白深刻的道理。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说说你曾经读过的寓言故事。

  4、老师这有一本《*古代寓言故事》现在赠送给大家。课后大家可以去读一读,多读这些故事,你会变成一个充满智慧的人。下节课我们继续学*另外一则寓言故事——《揠苗助长》。

  [设计意图:告诉学生寓言的特点,让他们谈谈自己读过的寓言故事,激活他们的阅读积累,给学生推荐课外的阅读篇目,让他们的目光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鼓励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做有智慧的人。同时,揭示下节课的学*任务,简洁实在。]

寓言故事《鹬蚌相争》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鹬蚌相争》一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24课《寓言二则》中的一则。这则寓言通过鹬和蚌相互争吵谁也不让谁,最后双方都被渔夫捉住这个小故事,说明双方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课文篇幅不长,语言通俗易懂,题目直接点出了寓言的内容,同时巧设悬念,激发读者的兴趣。三年级的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已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寓言,如《狐狸和乌鸦》等,也明白这些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一些学生也可能听过《鹬蚌相争》这个故事。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低、中年级学生认识事物具有形象性、浮浅性、情感性等特点,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让他们明白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能借助字典、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威胁、毫不示弱”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品读课文,懂得双方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准备:

  1、课前每生准备好《新华字典》和生字本。

  2、一张战国时期的彩色简易地图,鹬和蚌图片,词语卡片等。

  教学流程:

  一、 故事激趣,引入新课

  (一)历史故事引入。

  战国时期,赵王要出兵攻打燕国,苏代以一则寓言故事打消了赵王这个念头。这则寓言故事和两种小动物有关。

  [设计意图: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先生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都能有效地促进他们发展。”以历史故事引入,能吸引学生注意并激发学*兴趣。]

  (二)出示图片,认识鹬和蚌。

  1、出示鹬的图片。

  (1)板书:鹬。

  (2)指导学生观察图,看看鹬的外形最突出的特点。

  (3)指名说鹬的外形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鹬的嘴巴又尖又长)

  (4)师简介鹬的生活*性。

  2、出示蚌的图片。

  (1)指导观察,说说蚌有什么特点。(蚌有坚硬的外壳儿)

  (2)板书:蚌。

  [设计意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对鹬和蚌的动作描写准确生动,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画,了解鹬和蚌的外形基本特点,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有助于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揭示课题,猜想质疑。

  1、揭示课题,齐读。

  2、根据课题猜想,你了解到什么?(鹬和蚌相互争吵)

  3、再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预设:鹬和蚌为什么会争吵?它们是怎样争吵的?结果怎样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题目着手,质疑问难,引起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读书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切实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导学生先概括段意,然后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鹬去啄蚌的肉,蚌把鹬的嘴巴牢牢地夹住了,后来互相争吵,谁也不让谁,结果被渔夫一齐捉住了。)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读书,让他们更多的接触语文材料,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检查了学生的读书情况,又教给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三个维度中的“过程与方法”,省时高效。]

  三、细读课文,理解寓意

  (一)品读课文第二、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二、三自然段,分别画出鹬和蚌说的话。

  (1)品读鹬说的话。

  ①通过指名读、学生评议、老师的'示范朗读,引导理解“威胁”这个词语的意思。

  ②指导感情朗读,读出鹬当时说话的语气。

  (2)指名读蚌说的话。

  ①指导抓住“毫不示弱、得意洋洋”来体会蚌当时说话的神态和语气。

  ②出示词卡:毫不示弱

  a、指导读准生字:弱

  b、指导书写生字。

  c、通过查字典理解“弱”的意思。

  d、理解“毫不示弱”的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理解“弱”字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准确地把握“毫不示弱”这个词语的意思,理解这个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是语文学*最基础的目标要求,拿出充足的时间指导学生识字学词,能有效地培养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符合语文学*规律。]

  (3)指导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感受鹬蚌相争的激烈场面。

  [设计意图:通过分角色朗读,体验争吵的激烈场面,培养语感,领悟故事蕴涵的深刻道理。]

  (二)品读第四自然段

  (1)在师生共同表演时顺势理解“相持、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

  (2)辩论:你觉得鹬和蚌到底谁厉害呢?

  [设计意图:低中年级学生认识事物具有形象性、浮浅性、情感性等特点,在表演中观察辩论,既让学生理解了词语,又让他们有所思考。]

  (3)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揭示寓意。

  1、小结:鹬和蚌就这样相持着,谁也不让谁,直到彼此都筋疲力尽,最后都被渔夫捉住了,这就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板书:渔翁得利)

  2、齐读: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品读理解课文、分角色朗读体验鹬和蚌相争的激烈场面这几个环节,揭示寓意已经水道渠成。]

  四、回归文本,总结升华

  1、齐读课文。

  2、思考:此时此刻,你就是赵王,听了这个故事心里会怎么想?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故事已经有了全面的认识,明白了故事所蕴涵的道理的基础上,让他们迁移运用,站在历史人物立场上思考问题,进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使寓言的主题得到升华。]

  3、总结拓展:你们看,这就是寓言,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让人明白深刻的道理。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说说你曾经读过的寓言故事。

  4、老师这有一本《*古代寓言故事》现在赠送给大家。课后大家可以去读一读,多读这些故事,你会变成一个充满智慧的人。下节课我们继续学*另外一则寓言故事——《揠苗助长》。

  [设计意图:告诉学生寓言的特点,让他们谈谈自己读过的寓言故事,激活他们的阅读积累,给学生推荐课外的阅读篇目,让他们的目光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鼓励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做有智慧的人。同时,揭示下节课的学*任务,简洁实在。]

寓言故事《鹬蚌相争》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涟漪"、"心旷神怡"、"无计可施"、"肌肠辘辘"、"反唇相讥""轻而易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哲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教学重点:

  领会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和自己从鹬蚌相争中受到的启发、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祖国灿烂辉煌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时期,*被分割成七个国家,知道是哪七个国家吗?对,这就是战国其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发生在七国时期的故事、播放课件:鹬蚌相争的故事、你感觉这个故事有趣吗?,那我们就一起学*25鹬蚌相争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理清课文的只要内容、

  2、沟划优美的语句多读几遍,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精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

  1、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环境怎么样?

  2、了解故事是怎么发生的、

  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朗读描写河蚌的语句,一组读描写鹬鸟的语句、读出河蚌的生气,鹬鸟的后悔、

  3、了解故事的发展情况、

  思考:鹬蚌为什么要一直相持下去?

  分角色朗读

  4、了解故事的结果、

  鹬蚌相争,结果怎么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四、联系生活,升华理解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鹬蚌相争的现象吗?你想对这样的人说什么?


鹬蚌相争寓言故事(五)份(扩展2)

——鹬蚌相争教案实用五份

  鹬蚌相争教案 1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就学*一篇寓意深刻的寓言------《鹬蚌相争》,《鹬蚌相争》出自《战国策》。西汉的刘向专门把战国时候谋士们劝说君王的高招编成一部书,叫《战国策》。因为面对的是掌握生杀大权的国君,所以这些谋士就不能横冲直撞地对君王提出反对意见,而是常常拐弯抹角地假托一个故事来达到说理的目的,《鹬蚌相争》就是这样被成功运用了。

  请同学们跟我板书一下课题。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鹬”这个字,你猜一下鹬是什么?同学们,见过鹬吗?我们来看看鹬。(出示图片)同学们,你看,鹬长着长长的腿,尖尖的嘴,它生活在河边,专门吃昆虫、甲壳动物等,也就是我们课文中的 “蚌”。同学们,请看,这就是蚌。(出示图片)蚌是一种软体动物,遇到敌害进攻,它把柔软的身体躲在两片硬硬的壳里,可以保护自己。

  二、讲读课文。

  1、认识了鹬和蚌,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鹬和蚌之间发生的故事吧。

  2、读了课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请同学们分段读一下课文。

  其他同学思考问题:课文是围绕题目中的那个字来写的。(板书:争)

  3、围绕“争”,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板书)

  把事情按照起因、经过、结果来写,这就是一种写作顺序,事情的发展顺序。

  有没有哪个同学可以帮他解决这些问题呢?

  4、一天,风和日丽,蚌伸展开壳儿,伸了个懒腰,要晒晒太阳。这时,他怎样想?一只鹬从天空飞过,看到一只河蚌正在晒太阳,露出了肥美的肉,鹬会怎么说?于是?河蚌大吃一惊,急忙?

  5、鹬是怎么表现的呢?威胁是什么意思?你能读出威胁来吗?

  面对鹬的威胁,河蚌害怕了吗?一点也不害怕,就是毫不示弱。而是怎么表现的?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鹬和蚌的对话。请两个同学演一演。

  同学们,你能用一个字来形容一下鹬和蚌吗?傻在哪?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不去考虑后果。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就这样过了很长时间(相持)(板书:互不相让两败俱伤”)

  最后导致了什么结果呢?(板书:渔翁得利)

  我请一个同学读一下最后一段。

  三、思想升华。

  渔夫喜笑颜开,会说什么呢?听了渔翁的话,鹬垂头丧气地想?蚌呢,瞟了鹬一眼,叹了口气说?

  这个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

  这个寓言故事就是告诉我们双方争利,互不相让,有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让第三者从中获利的结果。这就是“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

  四、拓展运用。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个故事曾经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

  在20xx多年前,就是这个小小的寓言故事,阻止了一场战争。战国的时候,秦国最强。它常常仗着自己的优势去侵略别的弱国。弱国之间,也常常互有摩擦。有一次,赵国声称要攻打燕国。当时,著名的`游说之士苏秦,有个弟弟叫苏代,也很善于游说。苏代受燕王的委托,到赵国去劝阻赵王出兵。到了邯郸,苏代见到了赵惠文王。赵惠文王知道苏代是为燕国当说客来了,但明知故问:喂,苏代,你从燕国到我们赵国做什么来了? 尊敬的大王,我给你讲故事来了。讲故事?他要讲什么故事呢?赵惠文王心中不禁一愣。接下来,苏代开始讲了他的故事。 你们知道他讲的是什么故事吗?我仿佛看到你就是战国时的苏代,正在给赵惠文王讲鹬蚌相争的故事。开始复述故事。

  苏代讲完了上边的故事,然后严肃地对赵惠文王说:尊敬的大王,听说贵国要发兵攻打燕国。如果真的发兵,那么,两国相争的结果,恐怕要让秦国做渔人了。赵惠文觉得苏代的话有道理,便放弃了攻打燕国的打算。

  校园学生间的冲突,委曲求全只有一个结果:弱小的孩子可能屡屡成为出气包,但是强者可以从容的退让,因为他的撤退并不足以让弱者趁机将它消灭,强壮的孩子即使再谦虚也不可能成为弱小孩子的“出气包。”

  通过故事讲述道理,这就是寓言的作用,也是寓言的魅力。这个故事出自《战国策·燕策二》,在《战国策》里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有兴趣的话,课下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你会懂得更多。鹬蚌相争也由此变成了一个成语。像这样出自寓言的成语还很多,你还知道哪些?狐假虎威、亡羊补牢、画蛇添足······

  每个寓言故事都蕴含着一个道理。同学们,只要你认真去读,用心去悟,你一定会领悟出故事中的道理,它会教会我们如何做人。课后你可以多找一些这样的小故事来读一读。

  五、作业:

  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这次,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新的故事呢?(续编故事)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

  鹬蚌相争教案 2

  一、第一自然段

  1、出示(这是一只河蚌)板:河蚌

  读

  (它张开壳儿在河滩上晒太阳)

  演:张壳

  出示:太阳

  问:被暖暖的太阳照着,河蚌会有怎样一番感觉呢?

  也许它会说什么?谁来做做河蚌?交流

  (可这时,来了只鹬)出示

  板:鹬

  读

  (它看见了,猛地把嘴伸到壳儿里去啄肉)

  问:鹬?河蚌?分别想什么?(也可加语言)也来说一说

  (河蚌急忙把壳儿合上)

  演:合壳(牢牢地夹住鹬的嘴不放)

  问:这时候的河蚌(速度、力度-心里如何)

  2、这是故事的起因,我们再完整地听一遍录音(提醒:注意,听仔细了)

  3、打开书本,看这部分内容,先自由读,要求试着复述

  4、学生试讲(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大声点)

  评价:提点意见,优点也行

  二、第二、三自然段

  过渡:鹬和蚌之间的这场争斗,会如何发展?

  请看二、三两小节鹬蚌之间的一段对话。

  1、自由读

  2、简单说说故事如何发展?(互相争持)

  3、这一段写得非常生动,再请同学读。提醒:加表情

  (动脑,怎么读,才有味道)

  请大家认真听,最好能在脑海中浮现鹬蚌相争的画面

  4、说说此时鹬蚌之间的'局势?

  (威胁、毫不示弱、和意洋洋、相持、力量相当、互不相让)

  5、在理解的基础上再两人配合分角色朗读

  (前后、左右搭配都行),配以面部表情

  6、请一对搭裆分角色读,为了体现故事的完整性,再请一位同学做旁白

  (可喊暂停

  提醒:注意语气,表情,要进入情境)

  7、评价

  8、课后也可通过表演,复述故事

  三、第四自然段

  过渡:鹬蚌互相争持,所导致的后果会是什么呢?

  1、录音范读

  2、回答:鹬蚌双方--筋疲力尽

  板

  渔夫--没费一点力气,就把它们一齐捉住了

  3、揭示寓意:这正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四、总结

  1、学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些什么?

  2、交流

  五、发挥想象

  1、鹬和蚌被渔夫抓住后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呢?

  2、交流(或可先同桌讨论)

  六、小练笔

  鹬蚌相争教案 3

  教学目标:

  1、 认识11个字和一个多音字燕,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到朗读课文。

  3、 能讲述鹬蚌相争的故事。

  4、 了解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 认识11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 了解故事内容,并懂得成语背后的含义。

  教学准备:

  1、 生字词语卡片。

  2、 鹬蚌的图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 同学们,通过课外阅读你一定又知道了许多成语故事,知道了哪些呢?能讲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主汇报积累的成语故事。

  2、 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一个新的'成语故事《鹬蚌相争》,板书课题。

  3、 齐读课题,认识鹬、蚌两个字。教师出示图片,介绍鹬和蚌。

  二、 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 自由读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 学生在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并交流识字方法。

  3、 教师检查识字情况,抽读生字卡片,正音。

  4、 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开火车。

  摆脱 赵国 燕国 罢兵 懒洋洋 劝说 夹住

  鹬蚌相争 毫不示弱 鱼翁占便宜

  5、 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6、 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7、 指名朗读课文,评一评,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

  三、 学*会写字。

  1、 出示会写字,读一读。

  2、 同桌说词,看谁说的多。

  3、 学生识记生字,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写这些字才好看呢?

  4、 说说你的发现。

  5、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范写。

  6、 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7、 书写评价。

  作业:

  1、 读课文。

  2、 写字。

  第二课时

  一、 复*

  1、 听写生字。

  2、 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二、 听故事,了解课文内容

  1、 听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什么?指名回答。

  2、 自由读课文,看看通过读你又有什么收获。

  3、 提出你心中的疑问,全班交流。

  三、 朗读感悟

  1、 学*课文3、4、5自然段。

  (1) 自由朗读这一部分。

  (2) 出示插图: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图意。

  (3) 找一找,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副图的情景呢?指名读一读。

  (4) 找出第三自然段中的动词,画上。

  (5) 出示小黑板:

  河滩上有一只蚌,它舒服地()了蚌壳结果把鹬的长嘴()了。

  (6) 哪一个词写出了蚌收拢蚌壳速度非常迅速呢?你能用连忙说一句话吗?

  (7) 指导朗读。

  (8) 学生自由读4、5自然段,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的读呢?

  (9) 同桌间互相朗读,读后全班汇报朗读,分男女比赛读课文。

  (10) 鹬蚌相争谁输谁赢呢?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从哪一个词可以看出鱼翁十分轻松的抓住它们俩呢?

  (毫不费力)

  分组讨论:鱼翁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鹬蚌它们听后又会说些什么呢?

  全班反馈。

  (11) 齐读课文3、4、5自然段。

  2、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3、 分组说说故事。

  4、 指名说故事。

  5、 学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

  6、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讲解。

  7、 学*课文1、2、7、8自然段。

  8、 默读这一部分,从这里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反馈。

  四、 拓展

  你现在明白了鹬蚌相争,鱼翁得利的意思了吧。学生自由回答。

  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齐读课文。

  作业:

  1、 读课文。

  2、 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鹬蚌相争教案 4

  教学目标:

  1、学*生字、新词。

  2、学*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抓住两处重点语段进行朗读、想象、评说,明白“双方相争、互不相让,结果可能两败俱伤,反而让别人从中获利”的道理。

  课前游戏

  1、看图片猜故事题目,复*寓言的特点

  2、历史故事揭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故事,认识“鹬”“蚌”

  1、揭题,认识鹬和蚌,了解其特点。

  2、引导读文:鹬蚌相争,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赶紧打开书,好好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学*生字新词,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毫不示弱(音、形、义、读好词语)

  2、夹住(选择字义,确定多音字的读音)

  3、词语串教学,读准、读好,并加以记忆。

  4、回忆词语并选择词语填入句子。

  5、引导学生发现填空的三句话和课文之间的联系,从而感知故事情节,学*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学*起因

  1、我们先来看看故事的起因,鹬是怎么啄,蚌又是怎么夹的?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看到当时的.情景吗?请你读一读,练一练。

  2、指名读,评价指导,齐读。

  3、小结板书:这一啄一夹,鹬和蚌之间的争斗就开始了!

  四、聚焦“相争”

  1、鹬和蚌是怎么争的呢?请大家认真读读第2、3自然段,分别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

  2、聚焦“威胁”

  1)“威胁”:怎么理解?(吓唬、恐吓)

  2)看看鹬是抓住什么来威胁蚌的?

  3)把自己当做那只鹬,赶紧威胁一下蚌吧!自己练练,指名读,加以评点。

  4)结合语境,想象鹬的心情,再次朗读。

  3、聚焦“毫不示弱”

  1)像刚才那样把自己当做蚌,毫不示弱地跟鹬争一争。练*朗读。

  2)朗读评点(毫不示弱、得意洋洋)

  3)分角色朗读。

  4、抓住“相持”一词,引导学生想象鹬和蚌还会怎么争呢?

  1)同桌合作练说

  2)创设情境,指名交流

  3)小结:再这样争下去,鹬就会——蚌就会——,用个成语来形容就叫——

  五、学*相争的结果,感悟寓意

  1、正当双方相持不下、筋疲力尽时,渔夫来了!结果如何呢?请女生一起读。

  2、瞧这渔夫,他为什么这么开心呢?

  3、小结板书:渔翁得利

  4、齐读体会

  5、写话练*:同学们,假如你看到了这一幕,你想对鹬和蚌说什么呢?请你想一想,写一写,组织交流,加以小结。

  6、回扣开头:这就是苏代讲给赵王听的故事。赵王听了这个故事,就取消了攻打燕国的念头。现在你知道这是为什么了吗?

  7、小结:一个小故事还化解了一场纷争,真是——小故事,大道理;小故事,大作用!

  六、布置作业:

  选择阅读练*中的寓言故事,会让自己变得更加聪明。

  板书设计:

  鹬蚌相争(寓言)

  啄夹

  威胁毫不示弱

  渔翁得利

  鹬蚌相争教案 5

  一、第一自然段

  1、出示(这是一只河蚌)板:河蚌

  读

  (它张开壳儿在河滩上晒太阳)

  演:张壳

  出示:太阳

  问:被暖暖的太阳照着,河蚌会有怎样一番感觉呢?

  也许它会说什么?谁来做做河蚌?交流

  (可这时,来了只鹬)出示

  板:鹬

  读

  (它看见了,猛地把嘴伸到壳儿里去啄肉)

  问:鹬?河蚌?分别想什么?(也可加语言)也来说一说

  (河蚌急忙把壳儿合上)

  演:合壳(牢牢地夹住鹬的嘴不放)

  问:这时候的河蚌(速度、力度-心里如何)

  2、这是故事的起因,我们再完整地听一遍录音(提醒:注意,听仔细了)

  3、打开书本,看这部分内容,先自由读,要求试着复述

  4、学生试讲(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大声点)

  评价:提点意见,优点也行

  二、第二、三自然段

  过渡:鹬和蚌之间的这场争斗,会如何发展?

  请看二、三两小节鹬蚌之间的一段对话。

  1、自由读

  2、简单说说故事如何发展?(互相争持)

  3、这一段写得非常生动,再请同学读。提醒:加表情

  (动脑,怎么读,才有味道)

  请大家认真听,最好能在脑海中浮现鹬蚌相争的画面

  4、说说此时鹬蚌之间的.局势?

  (威胁、毫不示弱、和意洋洋、相持、力量相当、互不相让)

  5、在理解的基础上再两人配合分角色朗读

  (前后、左右搭配都行),配以面部表情

  6、请一对搭裆分角色读,为了体现故事的完整性,再请一位同学做旁白

  (可喊暂停

  提醒:注意语气,表情,要进入情境)

  7、评价

  8、课后也可通过表演,复述故事

  三、第四自然段

  过渡:鹬蚌互相争持,所导致的后果会是什么呢?

  1、录音范读

  2、回答:鹬蚌双方--筋疲力尽

  板

  渔夫--没费一点力气,就把它们一齐捉住了

  3、揭示寓意:这正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四、总结

  1、学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些什么?

  2、交流

  五、发挥想象

  1、鹬和蚌被渔夫抓住后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呢?

  2、交流(或可先同桌讨论)

  六、小练笔


鹬蚌相争寓言故事(五)份(扩展3)

——鹬蚌相争(精选五篇)

  鹬蚌相争 1

  河滩上,一只蚌张开壳在那儿晒太阳,正在觅食的鹬一见,张开嘴,就去啄蚌的肉,蚌急忙把壳合上,夹住了鹬的嘴,于是它俩争吵起来。这时,来了一个渔翁,一下子把它俩捉住,放到渔篓里,渔翁高高兴兴地向家走去。 在渔篓里的鹬气呼呼地说:“你这个该死的小东西,要不是你突然夹住我的嘴,我能这样吗?”蚌一听,气冲冲地说:“你想吃我,我夹你,这也是自我保护啊!”说完,蚌就更加使劲地夹住鹬的嘴。

  就在这时候,渔翁到家了,渔翁高高兴兴地把渔篓往地下一放,然后把锅打开,倒了一些水,又把火烧上了。干完这些事,渔翁自言自语地说:“蚌的壳太硬了,一定要用刀才能劈开,可我家的刀不快呀!”渔翁四下一看,见有一块石头,于是渔翁便在上面磨起刀来。

  渔篓里的鹬和蚌听到了磨刀声,“刷”地一下,脸色突然变白了。这时鹬说:“咱们不能再争吵了,一定要团结合作逃出去。”这时蚌把嘴张开,鹬把嘴拿了出来。鹬说:“这样吧,你再夹住我的嘴,我用全身的力气往渔篓的盖上一甩,把盖撞开,就行了,而且你的壳还硬,没问题的。”蚌一听,连声说:“好招、好招。”

  蚌把嘴一张,鹬又把嘴放了进去,鹬使劲一甩,就把渔篓盖撞开了,鹬和蚌都出来了。渔翁一看,赶紧拿起刀跑了过去,可已经来不及了,鹬带着蚌早已经飞上了蓝天,回到它们的老家去了。从此它们俩成了好朋友,再也不争吵了。

  鹬蚌相争 2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美丽的岛屿。岛上的森林郁郁葱葱;岛上的湖水、溪水、河水清澈见底,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沙石,可以清楚的看见小鱼在嬉戏;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岛上还长满了花花草草呢!无论随时随地,还都会闻到花儿的芳香呢!在一条河中,住着一只大河蚌。

  有一天早晨,万里无云,太阳照在身上暖烘烘的。一只白白胖胖的蚌慢悠悠地爬到河岸上来,懒洋洋的躺在沙滩上,悠闲自在地晒着太阳。蚌心里想:晒太阳好舒服啊!以后我要天天晒太阳!这时,芦苇丛中藏着一只大鹬,它望着又大又肥的蚌,垂涎欲滴,想趁机袭击蚌。鹬冲出芦苇丛中,看见蚌的肉就咬。蚌毫无防备,惨叫一声。鹬狠狠地要咬蚌的肉,不料嘴被蚌壳紧紧地钳住。鹬恼羞成怒,也不甘示弱。就这样,两人争持不下,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鹬对蚌说:“哼……今天不下雨,明天也不下雨,你就会被太阳给活活地晒死。”蚌听了,心里有些害怕刚想把鹬给放了,可又转念一想,说道:“今天不放你,明天也不放你,你就会被饿死。”两人已经争得筋疲力尽了。这时,迎面走来一位老渔翁,他一手捉住鹬,一手拾起蚌,乐呵呵地说:“不用等到明天了,现在就请你们到我的鱼篓里来吧!”可鹬和蚌呢,还在鱼篓里互相推卸责任呢!

  哈哈,这可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啊!

  鹬蚌相争 3

  在一条小河里,住着一只大蚌,它天天都想去晒太阳,可是没有一个好晴天。

  有一天,阳光灿烂,大蚌决定出去透透气,它来到岸上,张开蚌壳,觉得舒服极了,就在它晒太阳的时候,一只鹬鸟飞了过来,它神不知,鬼不觉地就对这蚌肉啄了一下,蚌大声的叫着:“哎呦!哪个讨厌鬼啄的我啊?”鹬鸟说:“是我----鹬,我今天要把你吃光!”说完鹬鸟啄的更带劲了。蚌非常生气,把壳一合,夹住了鹬鸟地嘴,鹬鸟大声的说:“你这个东西,怎么把我的嘴夹住了啊?”蚌说:“我今天要把你的嘴夹断,让你还高兴。”鹬鸟对蚌说:“让你夹,我看你能在岸上待多久,今日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被太阳晒死!”蚌也不服气的说:“我今天不松口,明天也不松口,你就会被饿死,你就等着死吧!”就这样鹬鸟和蚌谁不也让谁,仍然在争斗着。

  这时,一个渔夫正好从这经过,看到了争斗中的鹬鸟和蚌,高兴的说:“看来今天运气不错啊,捡这么大的便宜!”渔夫边说边弯腰捡起了地上的鹬鸟和蚌,把它们放进背篓里,美滋滋的回家了。鹬鸟和蚌,这下不再争吵了,因为它们已经因为争斗而送了自己的性命了。

  鹬蚌相争 4

  河滩 上,一只蚌张开壳在那儿晒太阳,正在觅食的鹬一见,张开嘴,就去啄蚌的肉,蚌急忙把壳合上,夹住了鹬的嘴,于是它俩争吵起来。这时,来了一个渔翁,一下子把它俩捉住,放到渔篓里,渔翁高高兴兴地向家走去。

  在渔篓里,鹬和蚌都非常生气。鹬说:“都是你夹住我的嘴,不然我怎么会到渔篓里来呢?”蚌听了这话,气得跳了起来,说:“你还有理了,都是你啄我的肉,你看,我这不也是到渔篓里来了吗?”

  不一会儿,渔翁就回到了家里。他高兴地想:“今天既可以吃到蚌肉,又可以吃到鹬肉,真是口福不浅啊!”他烧了开水之后,心想:“蚌的壳太硬了,得用锋利的刀才能打开。”于是,他就去磨刀。此时,渔翁越想越高兴,磨刀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正在渔篓里争吵的蚌和鹬听到了霍霍的磨刀声,大吃一惊,鹬马上对蚌说:“不好了,渔翁要杀咱们俩了!你得马上想办法。”蚌灵机一动,说:“我叼着你的嘴,在渔篓上打个大洞,咱们趁机飞出去。”鹬连说:“好!好!”

  这时,渔翁听见渔篓里有声音,赶紧跑过来。此时蚌已经把渔篓打了个大洞,出来了,它马上夹住了渔翁的脚,渔翁痛得哇哇大叫,一下子倒在了地上。鹬趁机啄了渔翁的头,立刻叼着蚌飞向了蓝天。从此,鹬和蚌成了好朋友,再也没吵过。

  鹬蚌相争 5

  鹬和蚌被渔翁捉走后,锁在一个笼子里。它们这才发现情况不妙,死期临*了!于是它们带着绝望又争吵起来。

  河蚌说:“都是因为你,我们才落得这个下场。”“你要不来吃我,我怎么会夹住你的嘴啊!它们你一言我一语,争吵声越来越大,便引来了大白鹅。

  大白鹅从它们的争吵中听出了大概,便说:“你们都有错,就是因为你们互不相让,看不到长远的利益,才会两败俱伤,让渔翁得利。”

  一阵沉默后,鹬鸟发话了:“当时被卡住时,我的嘴碰到的不仅有肉,好像还有一颗珍珠。一会你就把珍珠吐出来吧,或许咱俩今天有救。我们的性命和一颗珍珠比,那珍珠是不值得一提的。”蚌说:“是,是,我一害怕把这都给忘了。”

  这时渔翁来了,解开捆绑鹬和蚌的绳子。河蚌就把珍珠吐了出来。璀璨的珍珠光泽刺得渔翁睁不开眼,他赶紧喊自己老婆出来看看这是怎么回事。渔翁的老婆一看,大叫起来:“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珍珠啊!”说完就去拿珍珠。鹬鸟抓住这个机会,叼起河蚌迅速地冲向云霄。蚌真诚地感谢鹬鸟的帮助,鹬鸟也谦虚地说:“多亏你的珍珠,否则我们就死定了。”

  通过这次经历后,鹬和蚌它们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互相帮助,共度难关。


鹬蚌相争寓言故事(五)份(扩展4)

——寓言故事新编范本五份

  寓言故事新编 1

  今天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刻舟求剑》。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楚国人,因为读过两年书,练过两年武,所以总认为自己很聪明。直到有一天,他听说了其它地方有一个人很厉害,所以他要去那个地方跟别人比试比试。因为那时候没有马车,所以他只能坐船去。他上了船,船上有很多人,十分热闹。不一会儿

  船行驶到了江中心,就在这时,他一个不小心,将随身佩带的一把宝剑掉落到了江中。船夫和其它人看见了就指着那支已经掉到水中的宝剑说:“你的宝剑掉到水里了,赶快跳下去捞起来啊!”可是,这个楚国人像是不在意似的。他不慌不忙地向周围的人问道:“在场的各位,有没有人带着小刀呢?”“小刀?有!”其中的一个人说着便把小刀递给了那个楚国人。“但是,有了小刀又有什么用呢?”那个人疑惑地问道。“我自有好用!”他一边说着,一边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然后慢条斯理地劝慰着大家说:“请不要着急。”大家都疑惑不解地望着那把刀刻的印记。还不时地催促他说:“你还等什么?快下水去捞剑呀!”楚国人望着那微波荡漾的江水,胸有成竹地说道:“慌什么,我有做记号呢!”船便继续向前航行,大家又催他说:“再不跳下去找剑,这船越走越远当心找不回来了。”楚国人依旧很自信地说道:“不用着急,不用着急,记号刻在那儿呢!”

  等船靠岸了,这个楚国人才顺着刻有记号的地方,跳进江里去寻找他的宝剑。他反复地潜入水中,可是,每当他露出水面的时候,都是两手空空的。他还以为是自己没有对准记号经过仔细核对之后,他再次潜入江水,结果仍然是白费工夫,毫无收获。他只好上了岸。

  他一上岸,就看见大家都在那里前俯后仰的哈哈大笑呢!“哈哈哈!哈哈哈!”那人边笑着边说,“你这人啊!就是不知道灵活变通,你想啊!剑从一开始掉下去的时候就已经沉下去了,而且你标记号也没有什么用,因为剑是不会随着记号一起动的,所以你这么做不是无济于事吗?”

  怎么样!大家读了这个故事大家有什么启发吗?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做事情不能一成不变,要学会灵活变通!

  寓言故事新编 2

  “我要出去!”铁笼子里,一只黄鹂一边扑闪着翅膀猛烈地撞击笼子,一边声嘶力竭地叫喊着。

  “为什么老是这么闹腾呢?在这里不是很好吗?有上等的小米,有无污染的矿泉水,有舒适的铺着丝绒的窝。”这已经是主人的一百次开导了。

  黄鹂也是一百次的痛斥:“可是,这里没有我要的自由!你这个可恶的人,你一定没有好报的!”

  主人不再理睬它,摇摇头离开了。

  可是,这一直让他头疼----黄鹂还是每天都不断地大喊大叫,撞击着笼子。

  他实在想不出好办法,只好请教一位银须飘飘的老翁。

  老翁听罢,微微一笑:“这很好办,你只要再捉一只黄鹂扔进笼子里,一切恼人的问题自然就会很快解决的。”

  主人依计而行,又捉了一只黄鹂,把它关进了铁笼子。

  也许是刚到一个全新的环境吧,后来的黄鹂唱起了歌儿。那歌声婉转嘹亮,珠圆玉润,好听极了。

  原先的黄鹂一听,又是嫉妒又是恨:“这种破嗓子,也犯得着在这儿献丑吗?我是没开口,我要是唱起来,比你的要好听一万倍。”

  “那你现在就开口唱呀!”这声音分明有挑衅的味道。

  “你是我的老爸还是老妈?你叫我唱我就唱?!真是笑话!”

  “你不唱,就说明你心虚了。也许,你根本就不会唱。你恐怕是只五音不全的家伙。”

  原先的黄鹂一听,怒火中烧,向后来的黄鹂扑了过去……

  扭打的结果是,它们势均力敌,虽然没弄出什么大伤,但从此它们就把时间和心思都用在怎样对付对方这些地方了。

  主人高兴极了,因为从黄鹂打架那一次之后,它们就再也没有又撞笼子又喊着要自由了。他大笑着说:“那位老翁真是个智者呀!他太了解***牲畜的德性了。”

  寓言故事新编 3

  国王叫来了四个盲人,让他们摸的是什么,正确者会被奖励。

  摸到象牙的盲人说,这是个又大又长的萝卜;摸到象耳的盲人说,这是把大蒲扇;而摸到象腿的说,这是根大柱子。

  是啊,不了解全局的人,怎么可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呢……第四个盲人指着大象,扭头问路人甲:“这是什么?”“是大象。”于是这个盲人领了成箱的赏钱大功告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懂就要问!

  寓言故事新编 4

  大家好,你想知道《新龟兔赛跑》吗?我给大家讲一讲吧。

  自从兔子输给了乌龟之后它就光埋怨自己,它想:“哎,要是上回不睡觉就不会跑不赢乌龟了。”它越想越急,闯入了乌龟的房子里,盛气凌人的说:“臭乌龟,我要不是上回睡觉了,你才不会赢我呢。”乌龟不慌不忙地说:“那就比比吧。”小喜鹊在森林。

  第二天,大家都来到了比赛场上了,小猴子蹦蹦跳跳的过来了,说:“我来当裁判。”说罢就拿起发令枪。

  兔子和乌龟都准备好了,小猴子“呯”一声打响了发令枪。兔子像一支离弦的箭一样冲向终点。他风景也顾不上看了,专心致志的向前跑。到了终点,乌龟早在那里等他了,乌龟伸了个懒腰说:“怎么才来呀?我都等你半天了。”兔子大吃一惊,说:“不会吧,我倒。”说完就晕倒了。同学们,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哈,原来乌龟有个双胞胎弟弟,和他长得一模一样,乌龟和兔子赛跑,让他弟弟在终点等着,兔子到了终点看的的是乌龟的弟弟,兔子以为是乌龟呢,所以就晕倒了。

  乌龟有以他的智慧战胜了兔子。

  寓言故事新编 5

  黔驴的死讯传到驴村后,整个村子像砸开了锅一般。众驴义愤填膺,纷纷要求严惩凶手,还驴王一个清白。有的认为与老虎谈判,和*解决事端;有的认为不深入虎穴,岂能焉得虎子?有的认为杀入虎群,夺了虎位……

  正在大伙儿各抒己见时,一只步履蹒跚的老驴走到驴群中央。“大伙先安静下来。俗话说,‘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我理解大家现在的心情,但大王的死和那只老虎的关系并不大。”

  话音刚落,有驴子指着老驴的鼻子骂道:“你还是不是驴?居然说出这样的话?!”

  只见老驴不温不火地说:“大伙稍安勿躁,听我慢慢道来。”

  “谁知道大王为何会去黔地?又为何会死于虎口?”

  大伙面面相觑,默不出声。“其实整个事件的始作俑者就是人类所崇拜的大作家柳宗元。”老驴继续道。

  “什么?是他?不会吧?”一只小驴跳出来说道。

  “不信?明天随我一道,找他算账去。”说罢,扬长而去。

  翌日,老驴和随行驴员一行来到柳宗元的住处。只见柳宗元端坐于大厅正中,苦苦冥思着新的作品。

  老驴咳嗽三声,说道:“无事不登三宝殿,今天你必须给我们一个交代。”

  柳宗元睁开双眼,疑惑道:“你们是谁?交代?什么交代?”

  “别管我们是谁!你在《黔驴技穷》里把那只驴给写死了,它是我们驴群的首领。如果你不给我们一个交代,就别怪我们发驴脾气了。”

  见驴子们个个目露凶光,柳宗元哽噎道:“大伙儿别急,有话慢慢说。”

  “如果不是你,我们大王会去一个叫黔的地方?会死于非命?还说我们大王是自食恶果,自不量力。姓柳的,如果你不编撰这篇故事,我们将诉诸法律手段,控告你涉嫌诋毁驴王,侵犯驴王的名誉权、生命权和自由权等,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赔偿。否则我们驴群做鬼都不会放过你!你自己看着办吧?”

  “那,那你说怎么改?”柳宗元战战兢兢道。

  “首先,黔驴一词具有明显的地域歧视;其次,恢复我们驴子的美誉,把《黔驴技穷》改为《驴技无穷》,这样对历史和未来都能有个交代。”

  在驴子们的众目睽睽下,柳宗元开始字斟句酌地修改了起来……


鹬蚌相争寓言故事(五)份(扩展5)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范本5份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学*本课8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

  2、能用“匆匆忙忙”和“毫不示弱”造句。

  3、能讲述“郑人买履”的故事,表演《鹬蚌相争》。

  4、知道这两则寓言所讲的故事,懂得不要墨守成规以及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重点:知道这两则寓言所讲的故事。

  教学难点:懂得不要墨守成规以及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利的道理。

  查阅资料:两则寓言的原文。

  板书设计:

  26寓言二则

  郑人买履 鹬蚌相争

  量――尺码――忘 鹬――啄

  | 蚌――夹

  取

  -宁信尺码 ,不信脚 被捉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郑人买履 》的故事,理解内容,懂得不要墨

  守成规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 《 寓言二则》

  2、我们学过那些寓言?简单说说内容。“寓言”?“则”?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利用字典或生字表读准字音。

  2、读一读(小黑板)集市 郑人买履 匆匆忙忙 尺码 宁

  问:“郑人”指哪的人?“履”?“尺码”指什么?

  3、同桌互读,检查读书正确、流利。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生朗读,其他人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读思考:这则寓言先讲了什么?后讲了什么?(事情发展顺序)

  3、用自己的话讲这则故事?

  4、读寓言故事。

  5、郑人能不能买到鞋?为什么没有买到鞋呢?你觉得这个人怎么样?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小组讨论)

  四、练*。

  1、有感情地朗读。

  2、表演故事,以小组为单位。

  五、 课堂小结: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学*寓言《鹬蚌相争》懂得两人一味相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读一读

  鹬蚌相争 毫不示弱 啄 夹

  鹬 蚌、啄、夹各是什么意思?

  3、同桌互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生读课文,其他人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讲故事。

  3、有感情朗读。

  4、你认为鹬和蚌怎样做就可以不被渔夫捉去?

  5、讨论: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如果你是渔夫会怎么想?被捉后得鹬和蚌又会怎样想?

  四、练*。

  1、 朗读课文。

  2、小组表演课本剧《鹬蚌相争》

  五、小结。 学完课文,谈谈体会。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知道这则寓言所讲的故事。

  2、能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3、能自编自演课本剧。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重点目标:

  知道寓言所讲的故事。

  难点目标:

  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几个谜语。不过,这是几个画谜。认真地看,从每一张图中都能猜出一个成语来呢!(课件出示图画:滴水穿石、藕断丝连、狐假虎威、守株待兔。生猜。)

  呀,都猜对了!瞧,电脑博士奖励我们一本书作为奖品。(课件出示一本书。)认真看,你发现了什么?(“寓”字里面有“道理”,“言”字里面有“故事”。)

  聪明的孩子们,这回,你知道什么是寓言了吧?

  那你知道学*寓言要先学什么?再学什么?(先学故事,再学道理。)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鹬蚌相争》。(板书课题,“鹬”“蚌”两个字写在田字格里。)

  二、实施目标:

  (一)、初读。

  1、自由读这则寓言,读准字音。

  2、同桌读,互相听一听,他读的正确吗?

  3、读词:鹬

  “鹬”是一个生字,而且非常不好记,不好写,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呀?(指名说)从这个字的字形我们就能知道,“鹬”是一种……,瞧,(出示图),所以它是鸟字旁。认识了,也记住了。能在本上端端正正地写一个吗?别着急,先观察一下老师在田字格里写的这个字。相信你能比老师写得好!(实物投影展示两个。)

  蚌 从这个字形你知道了什么?出示图,这有一个蚌,你见过吗?

  啄 什么意思?能做个动作吗?啄一下。

  夹 什么意思?能做个动作吗?

  能把这四个词都用上,结合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吗?别着急,先快速地把课文浏览一下。(鹬啄蚌,蚌夹鹬。)

  过度:鹬和蚌之间又会怎么说,怎么做?结果怎样呢?

  (二)、读故事

  1、自己读课文,想一想,鹬和蚌的话应该怎样读呀?

  2、同桌试着读一读。

  3、指一组读。 追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再指一组读,评读。

  4、同桌再练着读读,可以加上表情、动作。再指读。评价:从你的表情、动作老师看出来了…… 男女生读。

  5、双方互不相让,谁也不可让谁,结果怎样?

  6、把这则寓言再完整地读一读,注意读出语气。

  (三)、明道理

  1、问:谁还想读?谁这只鹬?你就是这只鹬,你就是这个蚌。老师给你们旁白。其他同学,咱们要看动画片喽!

  2、 问:你们笑什么呢?(指名3――4人。)

  3、动画片挺好看的,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自己演一演?四人一组自编自演。看那组分工快,合作的好!

  4、指1组演。(要有所拓展,让渔夫说句话。)其他同学思考:你想对他们谁说些什么?(指导:光批评他们也不行呀,还应该告诉他们错在哪。)师对鹬和蚌:听了他们的提醒,你想说些什么呀?

  4、出示图:假如,鹬和蚌从渔夫那里逃了出来,有一天,鹬和蚌又相见了,他们之间会怎样说?渔夫又来了,他们又会怎么做?

  5、看来他们也明白了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再读这个小故事,体会其中的道理。

  (四)、延伸

  1、这个寓言故事出自古书《战国策》,这是原文,读一读吧!出示原文读一读。

  2、“鹬蚌相争”也由此变成了一个成语。像这样出自寓言的成语还很多,如:自相矛盾、掩耳盗铃。你还知道哪些?

  三、总结:一个简短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有兴趣的话,课下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你懂得会更多。

  四、作业:续写鹬蚌相争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知道这则寓言所讲的故事。

  2、能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3、能自编自演课本剧。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重点目标:知道寓言所讲的故事。

  难点目标: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几个谜语。不过,这是几个画谜。认真地看,从每一张图中都能猜出一个成语来呢!(出示图画:滴水穿石、藕断丝连、狐假虎威、守株待兔。生猜。)

  呀,都猜对了!瞧,电脑博士奖励我们一本书作为奖品。(出示一本书。)认真看,你发现了什么?(“寓”字里面有“道理”,“言”字里面有“故事”。)

  聪明的孩子们,这回,你知道什么是寓言了吧?

  那你知道学*寓言要先学什么?再学什么?(先学故事,再学道理。)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鹬蚌相争》。(板书课题,“鹬”“蚌”两个字写在田字格里。)

  二、实施目标:

  (一)、初读。

  1、自由读这则寓言,读准字音。

  2、同桌读,互相听一听,他读的正确吗?

  3、读词:

  鹬

  “鹬”是一个生字,而且非常不好记,不好写,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呀?(指名说)从这个字的字形我们就能知道,“鹬”是一种……,瞧,(出示图),所以它是鸟字旁。认识了,也记住了。能在本上端端正正地写一个吗?别着急,先观察一下老师在田字格里写的这个字。相信你能比老师写得好!(实物投影展示两个。)

  蚌 从这个字形你知道了什么?出示图,这有一个蚌,你见过吗?

  啄 什么意思?能做个动作吗?啄一下。

  夹 什么意思?能做个动作吗?

  能把这四个词都用上,结合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吗?别着急,先快速地把课文浏览一下。(鹬啄蚌,蚌夹鹬。)

  过度:鹬和蚌之间又会怎么说,怎么做?结果怎样呢?

  (二)、读故事

  1、自己读课文,想一想,鹬和蚌的话应该怎样读呀?

  2、同桌试着读一读。

  3、指一组读。 追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再指一组读,评读。

  4、同桌再练着读读,可以加上表情、动作。再指读。评价:从你的表情、动作老师看出来了…… 男女生读。

  5、双方互不相让,谁也不可让谁,结果怎样?

  6、把这则寓言再完整地读一读,注意读出语气。

  (三)、明道理

  1、问:谁还想读?谁这只鹬?你就是这只鹬,你就是这个蚌。老师给你们旁白。其他同学,咱们要看动画片喽!

  2、 问:你们笑什么呢?(指名3——4人。)

  3、动画片挺好看的,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自己演一演?四人一组自编自演。看那组分工快,合作的好!

  4、指1组演。(要有所拓展,让渔夫说句话。)其他同学思考:你想对他们谁说些什么?(指导:光批评他们也不行呀,还应该告诉他们错在哪。)师对鹬和蚌:听了他们的提醒,你想说些什么呀?

  4、出示图:假如,鹬和蚌从渔夫那里逃了出来,有一天,鹬和蚌又相见了,他们之间会怎样说?渔夫又来了,他们又会怎么做?

  5、看来他们也明白了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再读这个小故事,体会其中的道理。

  (四)、延伸

  1、这个寓言故事出自古书《战国策》,这是原文,读一读吧!出示原文读一读。

  2、“鹬蚌相争”也由此变成了一个成语。像这样出自寓言的成语还很多,如:自相矛盾、掩耳盗铃。你还知道哪些?

  三、总结:

  一个简短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有兴趣的话,课下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你懂得会更多。

  四、作业:

  续写鹬蚌相争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整体感知内容,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学*古文的兴趣。

  3.诵读古文,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语文学*的自信心和良好*惯。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积累语言。

  2.整体感知内容。

  教学难点:

  1.读准字音:曝、雨、夹、即。会写本课出现的生字。

  2.正确理解“方、曝、箝、雨、得、禽”的意思,为正确理解古文意思奠定基础。

  教学模式:激趣——自学——交流——诵读——拓展——实践。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贯穿着苏代劝阻赵王出兵的故事。通过建立考古小分队,激发学生探究古文的兴趣和自信心。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引导学生自学研究,讨论交流,诵读古文。教给学生自学方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整体感知内容,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教学流程:

  一、创设返古情境,点燃学*兴趣

  师板画战国七雄形式图,生动地讲述赵王欲伐燕的历史故事。

  在战国七雄中,秦国最强了。它总想一统天下,可一举吞并六国又不太可能,所以秦国只能等待机会。有一次,赵国和燕国闹了一点小矛盾,赵王为了出这口气,想出兵攻打燕国。燕王听说了,就委托当时著名的游说家苏代,去劝阻赵王出兵。他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就使赵王打消了出兵的念头。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居然能制止一场战争呢?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古人作文往往是在某种情境中有感而发。能够点燃作者创作热情的往往是学生最感兴趣的。)

  (大屏幕上出示古文《鹬蚌相争》。)大家看一看,全文只有59个字,就起了这么大的作用,真是一字千金啊。古文乍一看不懂,可细研究起来还挺有意思。你们想让老师讲给你们听,还是想建立考古小分队,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把这个故事读懂呢?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的自信心。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情境。)

  二、建立古文学*小分队,探究古文文意

  有了兴趣,学生一定想知道“在这个情境中,作者写了什么”?让学生自主理解文意。此时我给学生提示自学方法:这样吧,你们前后4人组成一个考古小分队。先自读几遍古文,直到读得通顺流畅为止。把你觉得难写的或者容易写错的字在本子上练会。联系上下文,参考译文,弄懂这个故事的意思。有不懂的地方标出来,可以查字典也可以向组内同学请教,然后再读课文。注意:一定先自己学,听懂了吗?开始吧,给大家8分钟的时间。咱们比一比,看哪个考古小分队的考古能力强。(学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这里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给他们自学方法。立足于使学生学会学*,具备基本的学*语文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也对学生提出了学*要求: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

  三、展示考古成果,体验成功快乐

  1.检查朗读情况,适当指导。(正确、流利、停顿适当即可。)

  各位小考古学家,想不想展示一下你们的考古成果啊?谁敢第一个站起来读?他读的时候大家认真听,听他是不是在读古文,听他有没有读出古文的味道来。

  2.讲故事以检查学生是否读懂。

  哪个考古小分队把这篇古文的意思弄懂了?能把这个故事简单明白地讲给大家听吗?

  有谁把重点字的意思也弄明白了?谁能站起来给大家讲一讲?除了讲这个字的意思,还要讲一讲它在文中指的是什么。(方、曝、箝、雨、得、禽。)

  3.在字词理解方面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如果还有问题,教师也要注意把它放回语言环境中去感悟,去理解。

  4.归纳条理。

  后人从这个故事提炼出了一个成语,叫什么?鹬蚌相争。(板书:鹬)“鹬”字最难写了,谁来讲一讲,你是怎么样记住它的?我也有个好办法:“商”字摘掉帽,上面换个“矛”,右边站只“鸟”。就念“鹬”。(板书:蚌相争)谁来讲一讲这个题目?鹬蚌相争,故事是围绕哪个字展开情节的?争。(师板书:鹬啄蚌,蚌夹鹬。互不相让翁得利。)

  5.明理。

  两千多年前,聪明的苏代就是给赵王讲了这个故事,巧妙地劝阻了赵王,免去了燕国的一场祸患。(板书:智者苏代)你能体会到这个故事的言外之意吗?(燕赵相争,秦国得利。)你从这个故事受到什么启发?(板书:警后人)做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自己有利的一面,要相互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味地相互钳制往往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板书:权衡得失要牢记。)

  西汉的刘向专门把战国时候劝说君王将士的高招编成一部书,叫《战国策》。(板书:《战国策》)一共有33篇。我们以前学过的成语《惊弓之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都出自这部书。

  (设计意图:这段教学的设计,我本着“整体感知”的原则,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学*古文的兴趣和能力。“学生轻松地学,学生学得轻松”是我的努力方向。本册教材副主编陈铮老师在对本学年古诗文的教学辅导时说:“对词语的讲解是必要的,讲讲词语过去和现在的异同。但是无论怎么讲,这种讲解不要落到实处,不要忘记整体感知。至于它的本义、它的引申义,它是怎么发展的,对小学生来讲,他还不可能发展到这种程度,不可能一时学透。它是一种文化的积累。”)

  四、指导诵读,感受祖国语言的音韵美、节奏美

  扫除字词理解的障碍后,再回归整体,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

  古文学懂了,这回咱们再来读,看谁既能读出古文的味道,又能读出鹬蚌相争的厉害劲儿。(指4名学生,一人读一句。教师指导。各自练一遍)。我想找3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想选一名朗读最好的同学当旁白,再选一只厉害的鹬鸟,一只厉害的河蚌。咱班谁最厉害?(师根据学生的推荐指两人。教师指导。同桌两人练一练鹬和蚌的对话。教师当旁白,全体男生读鹬,全体女生读蚌。)

  这回呀,要求提高了,自己扮演3个角色,应该用3种不同的语调来演3个人是不是啊。练*一下,最好能背下来。

  谁能做到有感情地背诵?举手的同学把书合上,站起来一齐背诵。(师关掉大屏幕上的古文。)

  (设计意图: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会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本教材副主编陈铮老师也说:《语文课程标准》的各个学段都提出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汉语的特点是它具有音律美。它的音律、它的节奏,它四声是带调的。它用声音来表达情感。我们应该在学*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去体会、领略汉语的特点。学生读古文要入情入境。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情感和文字本身产生共鸣。他们做不到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肢体的动作,通过一些声调来激发他们这种感情。)

  五、拓展:试译古文《狐假虎威》,培养学生学古文的能力

  同学们的进步可真大!能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吗?

  今天,同学们通过鹬蚌相争,却让渔人得利的故事,知道了做事要权衡得失。在学*过程中,初步懂得了怎样学*古文。如果通过学*,大家更愿意读古文了,那老师就太高兴了!

  我还为咱班每位同学都准备了一份小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是一篇很有意思的古文《狐假虎威》。发给你们课下去阅读。学后可以和班主任交流,和同学交流,也可以和我交流,(告诉学生联系方式)欢迎大家和我联系。我会想你们的。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三学段学生学*古文的目标是: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生不但要学会,还要会学。本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积累和*得的方法自己去解决实际问题,相当于拿着渔具,运用方法自己去“钓鱼”。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兴趣,培养学*古文的`能力。)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学*本课8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

  2、能用“匆匆忙忙”和“毫不示弱”造句。

  3、能讲述“郑人买履”的故事,表演《鹬蚌相争》。

  4、知道这两则寓言所讲的故事,懂得不要墨守成规以及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重点:知道这两则寓言所讲的故事。

  教学难点:懂得不要墨守成规以及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利的道理。

  查阅资料:两则寓言的原文。

  板书设计:

  26寓言二则

  郑人买履 鹬蚌相争

  量——尺码——忘 鹬——啄

  | 蚌——夹

  取

  -宁信尺码 ,不信脚 被捉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郑人买履 》的故事,理解内容,懂得不要墨

  守成规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 《 寓言二则》

  2、我们学过那些寓言?简单说说内容。“寓言”?“则”?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利用字典或生字表读准字音。

  2、读一读(小黑板)集市 郑人买履 匆匆忙忙 尺码 宁

  问:“郑人”指哪的人?“履”?“尺码”指什么?

  3、同桌互读,检查读书正确、流利。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生朗读,其他人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读思考:这则寓言先讲了什么?后讲了什么?(事情发展顺序)

  3、用自己的话讲这则故事?

  4、读寓言故事。

  5、郑人能不能买到鞋?为什么没有买到鞋呢?你觉得这个人怎么样?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小组讨论)

  四、练*。

  1、有感情地朗读。

  2、表演故事,以小组为单位。

  五、 课堂小结: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学*寓言《鹬蚌相争》懂得两人一味相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读一读

  鹬蚌相争 毫不示弱 啄 夹

  鹬 蚌、啄、夹各是什么意思?

  3、同桌互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生读课文,其他人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讲故事。

  3、有感情朗读。

  4、你认为鹬和蚌怎样做就可以不被渔夫捉去?

  5、讨论: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如果你是渔夫会怎么想?被捉后得鹬和蚌又会怎样想?

  四、练*。

  1、 朗读课文。

  2、小组表演课本剧《鹬蚌相争》

  五、小结。 学完课文,谈谈体会。


鹬蚌相争寓言故事(五)份(扩展6)

——鹬蚌相争教学反思汇总五篇

  鹬蚌相争教学反思 1

  《鹬蚌相争》是苏教版第五册的内容,是一则寓言故事,通过鹬和蚌互相争执、谁也不让谁,最后让渔翁得利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懂得谦让,不然反而会让第三方获利。文章非常短小,但寓意无穷。

  文章的大部分内容都是鹬和蚌的对话,把对话读通了,读顺了,读得有感情了,文章自然就理解了。例如,学生不理解“威胁”一词,我就通过示范朗读,让学生体会语气中“恶狠狠”的意味。学生不理解“得意洋洋”一词时,我让学生比赛谁读得得意,几位同学一比,“得意洋洋”中骄傲的意味就出来了。把鹬蚌的对话读好了,这些不易理解的词语自然迎刃而解。接着,我请了学生分角色朗读,一遍不够,两遍不够,学生的声音越来越响,就能明白当时“谁也不让谁”的紧张气氛了。然后我继续让学生读,直到读了五六遍,学生的声音都快嘶哑了,再也读不响的时候,就更能理解“筋疲力尽”这个词语的含义了。

  对于中低年级来说,单纯说教式的词语解释并不能让他们很好地吸收消化,也会逐渐降低他们的学*兴趣。相反,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在有趣的游戏化的朗读中体会词语的含义,是更适合中低年级学生的教学方法。

  鹬蚌相争教学反思 2

  在执教《鹬蚌相争》的第一次试课后,感觉自己在课题的引入及生字的书写指导这一环节过于琐碎了,用了二十几分钟的时间,下课后也感觉生字教学的时间分配过长,在课文题目引入的过程中我设计了:读着这样的题目,你能知道那个字最能突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吗?由此擦亮课文“争”这个眼睛。顺势引导学生:围绕着“争”这个字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学*寓言故事也要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学*,我们本节课最精彩的部分就是“争”,课下经过学段组长学科组长的指导下做了修改,因为这篇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不是很分明,这样的设计不能直奔主题,显得很纠结就删去了。另外因为是从课外选的文章,所以将生字的教学改为了生字词的认读与积累,这样不仅夯实了语文实践,还节约了课堂上的时间,为讲故事做好准备。经过指导在第二次试课中,时间分配好了很多,能够比较合理的分配时间了,课堂预设内容也按时完成。但是这次试课后大家感觉还是寓言的味道不浓,怎样指导学生把故事讲有趣?这成为了新的突破点,我接纳了微娟的建议,将设计分为了:

  板块一:字词梳理。

  板块二:抓关键词,练*把故事讲清楚。

  板块三:想象情节,练*把故事讲有趣。

  字词梳理大概用了十分钟,剩余时间都用作讲故事上。引导学生说出要想把故事讲好,就好先读好。接下来是抓住关键词,把故事讲清楚。孩子们也能准确的找出关键词,只是在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环节,我没有引导好,也是自己没有做好支架,导致出现了干启不发的情况。本想以“相持”一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出鹬和蚌在不同时间是如何的争执不下,互不想让的,可是当我引导学生:看着这个词语,你的脑海里出现了鹬和蚌怎样相持的画面?学生出现了不知所云的`空白,我赶紧补充道:早晨,当太阳升起时鹬和蚌——相持着,中午?学生没有按我的预设说下去,而是先说了早上,紧接着就说他们一天都这样相持着。我当时也很慌张就直接带过去了,其实这里可以继续引导,渔翁毫不费力的得到了鹬和蚌,他的心里会怎么想呢?由此想象开去效果会好些,这里还可以借鉴俞校长的建议,引导学生想象一下看到鹬和蚌这样相持不下,河里的小鱼都看不下去了,冒出头来劝告他们说:————这样学生的想象之门就很容易打开了。另外,突出寓言本体味道上还要加强,指导讲述的品质,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这几个方面还要下功夫学*。

  这一节课上下来,有收获也有遗憾,我将在今后得日常教学中常抓不懈,不断提升。

  鹬蚌相争教学反思 3

  看完《鹬蚌相争》这一课的实录后,我深深地陷入了矛盾和沉思中……

  老师如是说:

  师:鹬蚌相争的结果是谁赢了?

  生:他们都被捉

  师:两败俱伤。谁来帮他们想想办法,他们怎样做才不会被渔翁捉走?

  生:蚌先松开。

  生:鹬或蚌互相让一下就可以不被渔人得利了。

  师:为什么?

  生:退一步海阔天空。

  师:嗯,你懂得真多啊,他们两个应该互相让一让。

  生:它们两个应该让步。

  (感谢刘老师的实录,让我对这则寓言有了新的思考方向!)

  “谁来帮他们想想办法,他们怎样做才不会被渔翁捉走?”

  怎样才能让鹬蚌两者都能全身而退?是蚌先将自己肥嫩的肉送到鹬的嘴边,还是鹬放弃食肉的本性……如果你是那枚钳住鹬的蚌,你会冒着生命危险去成全这位威胁你生命的侵略者吗?而这样的情况是“退一步海阔天空”所能涵盖完的吗?如果在自己生命正遭受到威胁的情况下,还是让我们无条件的“退”,这能说是教育的成功还是失败呢?

  弱肉强食是自然界的法则,优胜劣汰是社会的竞争机制,我们该怎样教孩子们在这复杂的社会中立足呢?如果还单单是抱住那更古不变的“退一步海阔天空”能成吗?我们现在是可以将残酷的现实阻挡在孩子们的世界之外。但我们能帮他挡多少次,我们能帮他挡多久?那苍白无力的“退让”是我们要教孩子的全部吗?

  这个社会中没有人是永远的强者,反之,也没有人是永远的弱者。只有不断的学*,不断的完善自我,才能有足够的能力去保护自己,保护别人。社会不需要不分场合,只知退让的“懦夫”;社会需要的是铁骨铮铮、见义勇为的“真英雄”!正如刘欢歌中所唱“路见不*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

  鹬蚌相争教学反思 4

  《鹬蚌相争》是一篇文言文寓言故事,文章虽然语言精练,篇幅短小,但蕴含的哲理却非常深刻。由于文言文语言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而故事也离孩子的生活比较远,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主动探究文本就是我这节课面临的最大挑战。

  反思本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首先,机智幽默的课堂评价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特别关注学生的表现,对于学生的发言能及时予以准确、风趣的评价。如当学生说:“我想把它们(鹬和蚌)送到动物园去。”我打趣道:“真是一位善良的渔夫!我看你应该改行去做动物保护者了!”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因为评价及时到位,整堂课学生都能保持积极的学*状态,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二,读写结合,让寓意在对话中自然呈现。感悟寓言的寓意是本课的教学难点,通常的做法是在学生理解了文章主要内容之后,说一说自己懂得了什么。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没有落入俗套,而是设计了一个练笔的环节:在被渔人带回家的路上,鹬和蚌一定有许多话要说,那它们会说些什么呢?请你带着自己的想象把它写下来。有学生写道:“非常后悔,它对蚌说:要是‘我们都能互相让一下,就不会被渔人捉住了……’”然后,我又引导学生:“作为一名旁观者,你有对它们又有什么忠告呢?”学生说道:“做人应该懂得谦让。”这样,寓言的寓意已经是不言自明了。

  其三,沉着应对课堂突发事件。在板书“渔翁得利”一词时,由于疏忽误写为“渔翁得力”。学生特别善于发现老师的失误,很快就有学生发现并指出来。开始我也感到非常尴尬,连忙纠正自己的笔误。就在纠正错别字的时候,我让自己迅速冷静下来,并找到了“化险为夷”的办法:“同学们,其实两个“dé lì”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词语。如果说一个人干事很得力我们用第一个,如果要表示得到利益就应该用第二个。”这样的处理,使得这个小失误变成了即兴的同音词辨析,体现了一定的教学机智。

  总之,本节课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展开学*,有效地突破了重难点,达到了预期的各项教学目标。

  鹬蚌相争教学反思 5

  《鹬蚌相争》是一篇寓言故事,它用一个小故事生动地说明了两人一味争斗,互不相让,就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到好处的道理。面对信息不断膨胀的今天,教给学生学*的方法比单纯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因此,我在教《鹬蚌相争 》这则寓言时,抓住寓言的特点及要求,注重了让学生初步掌握寓言故事的学*方法,以便为今后独立学*寓言打下基础。

  课文不长,孩子们读起来困难不大。但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让他们真正理解故事中蕴含的深刻“寓意”,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处理不好,很有可能会让他们读完后兴味索然,机械谈寓意。所以,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改变了以往学*寓言“读故事____谈寓意 ____联系生活举实例”的教学模式,从孩子们的兴趣出发,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表演、个性体验、联系生活,角色转换等多种学*方式,将故事与历史事件巧妙结合,于小故事中自然体会出大道理。

  实践证明,这节课新颖的设计,不同方式的学*,给了学生不同的感受。每一环节,让学生充当主角,学生学*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同时,也让孩子们掌握了知识与能力,体验了过程与方法,激发了兴趣,升华了情感,懂得了道理。

  但是,我自己感到教学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今后还要在实践中多向他人学*。

  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对一些精彩的句子,教师的点评还不到位。(这也正是我在不断学*的地方)

  2、在教学第二部分“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我可以在检查完学生词语朗读情况后,安排学生观看动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精读课文故事时,更加细腻地体会到鹬蚌相争的激烈,感受它们内心互不相让的强烈心态;理解故事后,争斗情节的表演,一个啄住不放,一个夹住不放演示也能更加精彩。而把这个情节放在最后观看,也出于我的不大胆,总担心安排的教学环节多,学生理解不到位拖时间,所以就做了这样的处理。今后,我可以自己决定的是多向周围的老师学*,学*他们每一次课堂上灵活处理课堂变化的教学机智。课前再多钻研一点,尽量多去设想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这样才能获得课堂上的更多自然。


鹬蚌相争寓言故事(五)份(扩展7)

——智慧的寓言故事优选【五】份

  智慧的寓言故事 1

  原文

  郁离子之市,见坏宅而哭之恸。或曰:“是犹可葺与?”

  郁离子曰:“有鲁般、王尔则可也,而今亡矣,夫谁与谋之?吾闻宅坏而栋不挠者,可葺。今其栋与梁皆朽且折矣,举之则覆,不可触已。不如姑仍之,则甍桷之未解者犹有所附,以待能者。苟振而摧之,将归咎于葺者,弗可当也。况葺宅必新其材,间其蠹腐,其外完而中溃者悉屏之,不束椽以为楹,不斫柱以为椽。其取材也,惟其良,不问其所产。枫、柟、松、栝、杉、槠、柞、檀,无所不收。大者为栋为梁,小者为杙为栭,曲者为枅,直者为楹,长者为榱,短者为棁,非空中而液身者,无所不用。今医闾之大木竭矣,规矩无恒,工失其度,斧锯刀凿,不知所裁,桂樟柟栌,剪为槱薪。虽有鲁般、王尔,不能轻施其巧,而况于无之乎!吾何为而不悲也?”

  注释

  1、鲁般、王尔:我国古代著名的建筑工匠、发明家。

  2、挠:弯曲。

  3、甍桷(mengjue):甍,屋脊。桷,方的椽子。

  4、“间其蠧腐”:此句“间”,原误作“简”。据明成化本、正德本、嘉靖单行本改。

  5、楹(ying):厅堂前的柱子。

  6、柟:“楠”的异体字。

  7、栝(gua):木名,即“桧”(gui,亦读hui)。

  8、槠(zhu):木名,结实如橡树。

  9、杙(yi):小木桩;也指尖锐的'小木条。

  10、栭(er):顶柱上支持屋梁的方木,即斗拱。

  11、枅(ji):亦读jian,柱上的横木。

  12、榱(cui):屋椽屋桷的总称。

  13、棁(zhuo):同“棳”,梁上的短柱。

  14、医闾:医,亦指“翳”,遮蔽;闾,里巷的大门。

  15、栌(lu):木名,即黄栌。

  16、槱(you)薪:做燃料的木柴;薪,柴草。

  译文

  郁离子走到闹市,看见一座房屋坏了,就哭得很伤心。有人问:“这个样子还可以修整吗?”

  郁离子回答说:“如果有鲁般,王尔那样的能工巧匠就可以修了,但他们都早已死了,谁能修整呢?我听说房屋坏了而栋梁不弯曲的还可以修复,如今栋梁都快要朽断了,一动它就会塌下来,不可触动了,不如暂且保持原状,那样屋脊上的方木椽子未开的地方还有所倚附,而等待能修的工匠。现在如果振动并摧毁了它,将归罪于修缮者,承担不起啊!况且修理房屋必须改用新材料,间隔开那些被虫蛀腐的部分,那些外表完好而内里溃坏的应全部废除,不能捆起椽子当楹柱使用,也不能砍了柱子当椽子用。选取材料,只要是质地良好的,不管它是哪里产的。枫、楠、松、桥、槠、柞、檀,无所不取,大的材料做栋梁,小的材料做小木桩,或者做斗拱,弯的做柱上的横木,直的做楹柱,长的做屋椽,短的做梁上的短柱,只要不是空心并烂了树身淌水的,都有可用之处。如今修造里巷大门的大树全用尽了,方正无常,工匠失去了他的尺度(标准),使用斧、锯、刀、凿,不知怎么栽截木料,把桂、樟、楠、栌等上好木料,截成劈柴用,这样即使有鲁般、王尔这样的工匠,也难以施展他们的技巧,而何况又没有他们呢?这叫我怎能不感到悲伤呢?

  智慧的寓言故事 2

  【狼与狮子】

  有一次,狼从羊群中抢走一只羊,叼着就往自己的窝走去,可是半路上却碰上了狮子。狮子身强力壮,几个回合后就从狼那里抢走了羊,拖着就要走。

  狼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战利品被别人夺走了,但是又无能为力,愤懑地指责狮子说:“你简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强盗,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抢我的东西,也太不光明正大了吧!”

  狮子听后不以为然地说:“那么,难道这只羊是牧羊人正当地赠送给你的礼物吗?”

  听了这样一番话,狼连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比较坏人有什么不同没有实际意义。

  智慧的寓言故事 3

  01 屠龙之技——做事脱离现实一场空

  有一个姓朱的人,一心要学会一种别人都没有的技术,于是,就到支离益那里去学*宰杀龙的本领。他花尽了家里资产,用了整整三年时间,终于把宰杀龙的技术学到手了。姓朱的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可是,世间哪有龙可杀呢?结果,他学的技术一点也用不上。

  原文:“姓朱者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庄子·列御寇》)

  解析:学*必须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如果脱离了实际,再大的本领也没有用。

  02 随珠弹雀——考虑不周,得不偿失

  随侯之珠是非常珍贵的宝珠。有一个喜打鸟的人,却用随珠作弹丸,去射飞翔在千丈高空中的一只麻雀。人们看了,都嘲笑他。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付出的代价太昂贵,而得到的东西太轻微。

  原文:“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庄子·让王》)

  解析:做什么事,都得讲究得失轻重。为了没什么价值的东西而丢掉十分宝贵的东西,这是一种十分愚蠢的行为。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一定要考虑成本,一定要考虑代价。否则就算做成一件事

  03 鹏程万里——坚持梦想不怕冷嘲热讽

  远古有一种鸟叫作鹏。大鹏鸟的背像泰山那样高,飞起来的时候,它的翅膀就像遮天蔽日的云彩。有一次,大鹏鸟向南海飞去。它在南海海面上用翅膀击水而行,扇一下就是三千里。

  它向高空飞去,卷起一股暴风,一下子就飞出九万里。它飞出去一次,要过半年才飞回南海休息。当它飞向高空的时候,它的背靠着青天,而云层却在它的下边。

  生活在洼地里的小安鸟雀,看见大鹏鸟飞得这么高,这么远,很不理解,就说:“他还想飞到哪里去呢?我们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下来了,我们在蓬蒿飞来飞去,也算是飞到边了。大鹏鸟究竟想飞到什么地方去呢?”

  解析:一个目光短浅的人,是不能理解志向高远者的追求的。战国时期的商鞅说,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要成就大事,不应该去听从身边人的意见或者建议。

  成大事者不谋于众,这一原则通俗地说,就是谋求特别重大的事情,不必与人商量。因为谋求非常重大事情的人,自己必定有非同一般的眼光、心胸与气度,自己看准了,去做就是了,如果和别人商量,反倒麻烦搜索。就像鸟雀不能理解大鹏的志向一样。

  04 望洋兴叹——人切忌自满

  秋天来到,天降大雨,无数细小的水流,汇入黄河。只见波涛汹涌,河水暴涨,淹没了河心的沙洲,浸灌了岸边的洼地,河面陡然变宽,隔水远望,连河对岸牛马之类的.大牲畜也分辨不清了。

  眼前的景象多么壮观啊,河伯以为天下的水都汇集到他这里来了,不由洋洋得意。他随着流水向东走去,一边走一边观赏水景。他来到北海,向东一望,不由大吃一惊,但见水天相连,不知道哪里是水的尽头。

  河伯呆呆地看了一阵子,才转过脸来对着大海感慨地说:“俗话说:道理懂得多一点的人,便以为自己比谁都强。我就是这样的人啦!”

  解析:不见高山,不显*地;不见大海,不知溪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很渺小的。望洋兴叹字面意思是为因伟大事物抬头叹息,引申义为形容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

  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这则寓言,意在告诉我们,做人不要狂妄自大,更不能好高骛远,那种坐井观天、夜郎自大的想法和做法实在要不得。须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05 鲁侯养鸟——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从前,有只海鸟落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侯以为这是只神鸟,令人把它捉住,亲自把它迎接到祖庙里,毕恭毕敬地设宴迎接,并将它供养起来,每天都演奏古时的音乐《九韶》给它听,安排牛羊猪三牲具备的“太牢”给它吃。

  鲁侯的这种招待把海鸟搞得头晕目眩,惶恐不安,一点儿肉也不敢吃,一杯水也不敢喝,过了三天就死了。

  解析:办事不看对象,完全根据自己的好恶行事,好心也会把事情办糟。鲁侯是用他自己享乐的方式来养鸟的,而不是按照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啊。这只鸟是被他吓死的。

  06 触蛮之战 ——争来争去,蜗角之利

  戴晋人对梁惠王说:“您知道有一种名叫蜗牛的小动物吗?”梁惠王回答:“知道。”晋人又说:“蜗牛的角上有两个国家,左角上的叫触国,右角上的叫蛮国。

  这两个国家经常为争夺地盘而发生战争。每次战争后,总是尸横遍野,死亡好几万人;取胜的国家追赶败军,常常要十多天才能回来。”

  惠王说:“呀!这都是您瞎编的吧!”晋人说:“请允许我来为您证明。您的想象在无广阔的宇宙中有边界吗?”惠王说:“没有。”晋人说:“您的想象在宇宙中任意驰聘,而一回到现实中,您能够到达的地方却只限于四海九洲之内。拿现实的有限与想象的无穷相比,岂不是若有若无,微不足道吗?”惠王说:“你说的对。”

  晋人说:“在我们所能够到达的领域里有一个魏国,魏国迁都大梁后才有梁国,有梁国才有梁王。梁王与蛮氏,有什么不同吗?”惠王想了想说:“好像没有什么不同。”魏晋人走了以后,梁惠王情绪低落,好像丢失了什么。

  解析:在大千世界中,我们都是很渺小的。我们在珍惜生命,珍惜我们这个世界。

  07 呆若木鸡——深藏不露,动静以时

  纪渻子为周宣王驯养斗鸡。过了十天周宣王问:“鸡驯好了吗?”纪渻子回答说:“不行,正虚浮骄矜自恃意气。”

  十天后周宣王又问纪渻子训好鸡了吗,纪渻子回答说:“不行,还是听见响声就叫,看见影子就跳。”

  十天后周宣王又问纪渻子,纪渻子回答说:“还是那么顾看迅疾,意气强盛。”

  又过了十天,周宣王问纪渻子,纪渻子回答说:“差不多了。别的鸡即使打鸣,它已不会有什么变化,看上去像木鸡一样,它的精神全部凝聚在内,别的鸡没有敢于应战的,掉头就逃跑了。”周宣王高兴极了,立即带着这只鸡去斗鸡了。

  解析:庄子认为,真正有大智慧、有着高超技巧和真正勇敢的人应该是藏而不露的,他们的表现也许是愚钝,笨拙和胆怯的。但是,在真正需要他们的时候,这些人冷静、沉着,能够表现出非同寻常的能力。

  庄子通过这则寓言,阐述了道家的辩证思维,即“相反的两极在某种高度便相互接*转化”的道理。

  08 与惠施论鱼

  庄子与惠施在濠上观鱼。庄子说:“鱼游来游去,多么快乐呵”

  惠施是逻辑论辩的专家,马上抓住一点:“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一笑,以同样的逻辑回答:“你也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懂鱼的快乐呢?”

  解析:在逻辑学上,这是著名的一例。有人说在逻辑上庄子有些诡辩。但实际上这说的是另一回事:庄子告诉惠施,不要把你的学说强加于人,因为你不能代替别人。惠施古称博学,出行时随带五车之书跟在后边,靠雄辩博学博取功名,所以庄子有此一说。

  智慧的寓言故事 4

  魏王决定建造一座很高很高的台阁,它的高度恰好是天与地之间距离的一半,并将这座高台起名叫“中天台”。很多人知道魏王这个决定后,都觉得很荒唐,于是纷纷前来劝阻魏王。魏王感到非常生气,他传下命令说:“谁要再来反对我的决定,一律杀头!”这样,大家都不敢再说什么了,只是在心里着急。

  一天,有个叫许绾(wan)的人背着筐,拿着铁鍬到王宫来求见魏王。他对魏王说:“听说大王要建一座‘中天台’,我愿前来助大王一臂之力。”

  见到这个前来帮助建造高台的第一人,魏王感到很高兴。魏王问他:“你有什么力量能够帮助我呢?”

  许绾说:“我没什么了不起的力量,我只是能帮助大王您商量建台的计划。”

  魏王连忙高兴地问他说:“你有什么高见?快讲来我听。”

  许绾不慌不忙地说:“大王您在建造高台之前,先得发动大规模的战争。”

  魏王很不理解地说:“你这是什么意思?”

  许绾说:“请大王听我分析。我听说天地间相距15000里,中天台的高度是它的一半,那就是7500里,要建7500里高的台,那么台基就得方圆8000里。现在拿出大王的全部土地,也远远不够做台基的。古时尧、舜建立的诸侯国,土地一共才方圆5000里。大王要建中天台,首先就得出兵讨伐各诸侯国,将各诸侯国的土地全部占领。这还不够,还得再去攻打四面边远的国家,得到方圆8000里的土地之后,才算凑齐了做台基的土地。另外,造台所需的材料、人力,造台的人需要吃的粮食,这些都要以亿万为单位才能计算;同时,在方圆8000里以外的土地上,才能种庄稼,要供应数目庞大的建台人吃饭,不知道还得要多大的土地才够用呢。所有这些,都必须先准备好了,才能动工造高台。所以,您应该先去大规模地打仗。”

  许绾说到这里,魏王目瞪口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后来,魏王当然是放弃了造中天台的想法。

  许绾劝说魏王,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使魏王明白自己所要建的“中天台”只不过是毫无客观基础的盲目蛮干,它当然不可能实现。

  智慧的寓言故事 5

  夕阳西下,寺庙里,一群小和尚围着老方丈*地而坐。

  老和尚手持一把扇子悠然自得地摇着,小和尚唧唧喳喳,问老和尚道:

  “师父,什么样的人才能是高僧、是智者啊?我们都想做高僧,做智者呢。”

  老方丈眯着眼,微笑着望着这群小和尚,笑道:

  “达摩祖师有一大群弟子,其中三弟子和小弟子两个人最受尊敬,被你们称为高僧、智者、大师……总之,当时能用的称谓都用上了。忽然有一天,达摩祖师让这两个弟子云游四方,普度众生,两名弟子欣然而应。于是,两个人就一起下山了。

  “后来,两个人都做了不少好事。当然,也都受到了不少赞誉,只是两个人在助人时的性格迥然不同。三弟子一直都是默默无闻地帮助着别人,只要别人有需要,他都绝不吝啬。小弟子就不一样了,他每隔半年就跑到深山里去了。于是,很多人都认为小弟子喜欢偷懒……同样是高僧,对三弟子的评价总远远比小弟子多。

  “二十年过去了,达摩祖师圆寂了。他的弟子们都继承了他的遗愿——行善助人,普度众生。这时,三弟子的名声盖过了小弟子,在所有弟子中最为响亮。

  “又十年过去了,三弟子的身体越来越差了,别说帮助别人,甚至连自己都需要人照顾了。此时,众人忽然发现,身边助人的僧人越来越多了,都十分年轻,且都有一个*惯,每隔半年就跑到深山里去了。于是,众人就想到了那名早年成名的小弟子。

  “不久后,人们果然发现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这些年轻僧人都尊称那名小弟子为师父。”

  说到这,老方丈顿住了,问小和尚们道:“知道最后人们为什么喊达摩祖师的小弟子为高僧、智者了吗?达摩祖师的小弟子跑到深山里又去干什么了呢?”

  “去教弟子啦。因为他教了好多弟子呀,这些弟子都能在他老的时候继续帮助别人呀。”小和尚们唧唧喳喳着。

  “这不是主要原因。”

  “那主要原因是什么呀?”小和尚们眨着眼睛,问老方丈道。

  “达摩祖师的小弟子跑到山上,是去休息了,去快乐了。真正的高僧,真正的智者,应该懂得休息,懂得享受快乐。一个僧人,连自己都快乐不了,休息不好,就是连自己都没有度好。既然连自己都没有度好,又怎么去度人呢?”

  “所以啊!做个真正的高僧,首先应该懂得快乐,先度自己再度别人。”

  小和尚们似懂非懂,却做醍醐灌顶状。

  看着小和尚的样子,老方丈哈哈大笑。小和尚们也笑了,瞬间,小和尚们发现:这一刻,自己也成了高僧。

  先懂自己,就犹如先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有理由去说服别人。


鹬蚌相争寓言故事(五)份(扩展8)

——含哲理的寓言故事(五)份

  含哲理的寓言故事 1

  传说中,有往来于天上人间的木筏,驾驭木筏的人是真正勇敢无畏的人。

  西汉时期,有个隐士叫罗君*。据说,他知道往来于天上和人间的木筏从人间到天上的时间,因此,凡是要到天上去的人,临出发之前都要先到罗君*这里来。

  这一天,木筏出发的时间快要到了,罗君*家聚满了将要乘筏上天的人。这时候,一个驾木筏的人从罗君*家中走了出来。上天的人中有一个赶紧上前,拉住他问道:“上天要经过曲折的河水,而天又是那么高那么大,一路上还有神怪精灵,木筏在行驶中有时还会颠倒过来。你经常驾着木筏漂浮在这样的环境中,为什么你连手都不抖一下、一点也不害怕呢?”

  驾木筏的人回答说:“我用了多年时间来学*驾驭木筏的本领,又用了三年时间来亲自驾驭木筏,往来于天上人问。”

  那人又问:“仅仅靠本领和实践,就可以了吗?”

  驾木筏的人说:“当然不是。在每次驾木筏上天的.时候,我忧虑的只是不知道自己到底能活多少年,而根本就不考虑木筏是否能够返回人问。我驾驭着木筏,一路上波浪翻腾,气候千变万化,反复无常。有时阳光灿烂,云蒸霞蔚,一下子又突然变得暗淡无光,明亮的白天刹时变成黑夜。有时候,木筏和波浪互相撞击,猛然震荡起来像脱缰的野马急驰狂奔,一会儿沉到波谷浪底,一会儿又像格斗一般冲向高高的浪尖,恍恍惚惚的样子,使我感到似乎有无数人在驾驭这木筏。每当这时,我的心情都非常镇定,一点儿也不慌张。如果此刻心里一慌,手脚就会不听使唤了。只要心里不慌乱,怎么也不会跌倒,直至*安地到达目的地。”

  那个问话的人深有感触地说:“我想,你说的这些道理不仅适用于驾驭木筏,其实许多事情也都要这样才行啊!”

  我们从驾驭木筏中可以领悟到:不管干什么事,遇到什么情况,都应该专心致志,毫不动摇,无所畏惧,勇往直前,这样才能克服困难,争取胜利。

  含哲理的寓言故事 2

  鱼爸爸鱼妈妈带着鱼孩子,快乐地在池塘里觅食。一天,一个鱼孩子发现了一段儿蚯蚓的身体,就游过去吃,谁料,那竟然是钓鱼者下的诱饵,鱼孩子被钓了上去。

  鱼爸爸鱼妈妈和剩下的鱼孩子伤心极了。

  又有一天,另一个鱼孩子发现了一片儿火腿肠,就游过去吃,谁料,那也是钓鱼者下的诱饵,这个鱼孩子也被钓了上去。

  鱼爸爸鱼妈妈和剩下的鱼孩子悲痛欲绝。

  再有一天,池塘里沉下来许多肉渣,鱼孩子们刚要吃,鱼爸爸鱼妈妈连忙拦住,说,不要吃,那都是诱饵。

  最后,它们索性不吃池塘里的任何食物了,因为它们看什么都像诱饵。终于,鱼爸爸鱼妈妈鱼孩子都饿死了。

  它们的尸体浮上来,被一个小男孩发现了。小男孩自言自语道:奇怪,我经常往池塘里撒肉渣喂这些鱼,它们怎么还会饿死呢? 含哲理的寓言故事5

  青蛙向癞蛤蟆请教上天的.办法。癞蛤蟆说:“你要想上天,办法只有一个:巴结天上的仙鸟——天鹅或者凤凰,让它们提携提携你。”

  青蛙牢牢记住这句话,只是苦于一直没有机会。

  这天,青蛙突然发现一只天鹅落到池塘边,不觉大喜过望,连忙提上早已准备好的小虾小鱼,上前搭话。

  “这些礼品,微不足道,还望……”青蛙像臣民见了皇上,不敢正视天鹅,说话也吭哧起来。

  天鹅大受感动:“难得你这片孝心,自打我受伤,你还是第一个来看我的呢。”

  “受伤?”青蛙抬眼看去,这才发现天鹅一只翅膀耷拉着,膀根鲜血淋漓。看样子,再也飞不起来了。

  “哼!”青蛙马上变了脸色,“看望你?孝敬你?我图个啥哟!”说完,它带上小鱼虾,三蹦两跳不见了。

  青蛙回去后,越想越窝囊,第二天一早,它又来到天鹅跟前,打算奚落它几句,以泄心头之气。哪料还未开口,天鹅却扑棱扑棱翅膀,凌空飞走了。

  青蛙后悔不已,连声埋怨自己:“我真糊涂!我真糊涂!怎么没想到它还有再上青天的这一刻哩!”

  含哲理的寓言故事 3

  鱼爸爸鱼妈妈带着鱼孩子,快乐地在池塘里觅食。一天,一个鱼孩子发现了一段儿蚯蚓的身体,就游过去吃,谁料,那竟然是钓鱼者下的诱饵,鱼孩子被钓了上去。

  鱼爸爸鱼妈妈和剩下的鱼孩子伤心极了。

  又有一天,另一个鱼孩子发现了一片儿火腿肠,就游过去吃,谁料,那也是钓鱼者下的诱饵,这个鱼孩子也被钓了上去。

  鱼爸爸鱼妈妈和剩下的鱼孩子悲痛欲绝。

  再有一天,池塘里沉下来许多肉渣,鱼孩子们刚要吃,鱼爸爸鱼妈妈连忙拦住,说,不要吃,那都是诱饵。

  最后,它们索性不吃池塘里的`任何食物了,因为它们看什么都像诱饵。终于,鱼爸爸鱼妈妈鱼孩子都饿死了。

  它们的尸体浮上来,被一个小男孩发现了。小男孩自言自语道:奇怪,我经常往池塘里撒肉渣喂这些鱼,它们怎么还会饿死呢? 含哲理的寓言故事5

  青蛙向癞蛤蟆请教上天的办法。癞蛤蟆说:“你要想上天,办法只有一个:巴结天上的仙鸟——天鹅或者凤凰,让它们提携提携你。”

  青蛙牢牢记住这句话,只是苦于一直没有机会。

  这天,青蛙突然发现一只天鹅落到池塘边,不觉大喜过望,连忙提上早已准备好的小虾小鱼,上前搭话。

  “这些礼品,微不足道,还望……”青蛙像臣民见了皇上,不敢正视天鹅,说话也吭哧起来。

  天鹅大受感动:“难得你这片孝心,自打我受伤,你还是第一个来看我的呢。”

  “受伤?”青蛙抬眼看去,这才发现天鹅一只翅膀耷拉着,膀根鲜血淋漓。看样子,再也飞不起来了。

  “哼!”青蛙马上变了脸色,“看望你?孝敬你?我图个啥哟!”说完,它带上小鱼虾,三蹦两跳不见了。

  青蛙回去后,越想越窝囊,第二天一早,它又来到天鹅跟前,打算奚落它几句,以泄心头之气。哪料还未开口,天鹅却扑棱扑棱翅膀,凌空飞走了。

  青蛙后悔不已,连声埋怨自己:“我真糊涂!我真糊涂!怎么没想到它还有再上青天的这一刻哩!”

  含哲理的寓言故事 4

  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上尉忽然发现一架敌机向阵地俯冲下来。照常理,发现敌机俯冲时要毫不犹豫地卧倒。可上尉并没有立刻卧倒,他发现离他四五米远处有一个小战士还站在哪儿。

  他顾不上多想,一个鱼跃飞身将小战士紧紧地压在了身下。此时一声巨响,飞溅起来的泥土纷纷落在他们的`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尘土,回头一看,顿时惊呆了:刚才自己所处的那个位置被炸成了一个大坑。

  【有人生哲理故事寓意】: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含哲理的寓言故事 5

  两个旅行中的天使到一个富有的家庭借宿。这家人对他们并不友好,并且拒绝让他们在舒适的客人卧室过夜,而是在冰冷的地下室给他们找了一个角落。当他们铺床时,较老的天使发现墙上有一个洞,就顺手把它修补好了。年轻的天使问为什么,老天使答到:“有些事并不象它看上去那样。”

  第二晚,两人又到了一个非常贫穷的`农家借宿。主人夫妇俩对他们非常热情,把仅有的一点点食物拿出来款待客人,然后又让出自己的床铺给两个天使。第二天一早,两个天使发现农夫和他的妻子在哭泣,他们唯一的生活来源——一头奶牛死了。年轻的天使非常愤怒,他质问老天使为什么会这样,第一个家庭什么都有,老天使还帮助他们修补墙洞,第二个家庭尽管如此贫穷还是热情款待客人,而老天使却没有阻止奶牛的死亡。

  “有些事并不象它看上去那样。“老天使答道,“当我们在地下室过夜时,我从墙洞看到墙里面堆满了金块。因为主人被贪欲所迷惑,不愿意分享他的财富,所以我把墙洞填上了。昨天晚上,死亡之神来召唤农夫的妻子,我让奶牛代替了她。所以有些事并不象它看上去那样。

  【有人生哲理故事寓意】:有些时候事情的表面并不是它实际应该的样子。如果你有信念,你只需要坚信付出总会得到回报。你可能不会发现,直到后来……


鹬蚌相争寓言故事(五)份(扩展9)

——《老狼的故事》寓言故事优选【五】份

  《老狼的故事》寓言故事 1

  狐狸老是被老狼欺负,狐狸想着怎么才能报仇呢?狐狸决定挖一个陷阱,一个大大的坑,然后用草盖了起来,狐狸想着这下就剩把老狼引到陷阱里来了。

  狐狸来到老狼的面前说:“老狼啊老狼,你真是又笨又蠢。”

  老狼看着面前的狐狸这么大胆的跟自己说话,以为狐狸吃错药了,没有搭理它,哪成想狐狸没完没了,竟然在自己的鼻子上还踢了一脚,老狼生气的大吼说:“你这该死的狐狸,看我不把你吃掉。”

  狐狸想着老狼上当了,急忙把老狼引到陷阱那,眼看着老狼就要掉进陷阱,老狼突然停了下来,左瞧了瞧,又看了看,老狼哈哈大笑起来,狼对狐狸说:“狐狸啊狐狸,你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你看看这荒野四周一片沙土,哪来的一小块草地,分明是你挖的陷阱,看我不吃掉你。”

  老狼绕过陷阱抓住了狐狸,把狐狸咬死,可怜的狐狸就这样成了老狼的美餐了。

  《老狼的故事》寓言故事 2

  有一天,狼捉到一只鸡,高高兴兴地回到家里,把那只鸡交给跟他住在一起的狐狸说:“你把鸡杀了,拔掉鸡毛,洗干净,放在锅里煮起来。我去请老熊一起来吃鸡。”狼说完,就去请老熊了。

  狐狸在家把鸡煮熟了,馋得直淌口水,就从锅里捞起一只鸡腿来吃;完了又捞起一只鸡膀子来吃;吃完了,还想吃,不一会儿,一只鸡全叫狐狸吃完了。

  老狼回来了,问狐狸“鸡煮熟了没有?”狐狸撒谎说:“还差一点儿。”老狼说:“我先去把刀磨一磨,等老熊来了,好拿刀子切鸡肉吃。”

  这时,老熊来了,狐狸对老熊说:“你这个大笨蛋,还不快跑。老狼骗你来,要割你的耳朵呢!不信你听,老狼在磨刀呢!”老熊真的听到了“沙沙沙”的磨刀声,吓得转身就跑。

  狐狸看着老熊跑了,就去对老狼说:“你看,你的朋友老熊真不讲理,你好心好意请他来吃鸡肉,他倒把你的鸡全抢走了!”老狼听了狐狸的话,气得跳了起来,拿着刀就去追老熊。老狼看见老熊在

  跑,就一边追,一边喊:“喂!笨狗熊,你快给我回来!”老熊回头一看,见老狼手里拿着一把雪亮雪亮的刀追来了,便以为老狼真的来割他的耳朵了,就拚命地逃。

  老狼更使劲地追,等老狼追上了老熊,一把揪住他,问老熊:“你为什么抢我的鸡?”老熊问老狼:“你为什么要割我的耳朵?”他们这才明白了,原来上了狐狸的当,等他们回去找狐狸,可是那狡猾的狐狸早就跑得无影无踪了。

  《老狼的故事》寓言故事 3

  “长鼻狗,你的信!”一大早,邮差的铃声就清脆地响起。吵醒了正在睡梦中吃美味骨头的长鼻狗。

  寄信人是比加尔湖林荫道旁老梧桐树洞的狼,他是一头很老很老的狼了。这已经是这个星期以来长鼻狗收到的第七封信,每一封信的内容几乎是一样的: “亲爱的长鼻狗,你好吗?这个冬天,我恐怕要永远地睡过去了。请求你在入冬以前,来比加尔湖林荫道旁的老梧桐树一趟,听我最后一次忏悔,否则我会带着遗憾离开。即使你痛骂我一顿,狠狠打我一顿,我也会觉得好受些。你曾经的.老朋友大狼。”

  谁都知道,5年前老狼和长鼻狗之间的那场格斗,长鼻狗惨败了;谁也都明白,那只是一个误会,只要老狼不听信他人的一派胡言,一切都不会发生——大家还是彼此的挚友,依旧会一起看日出,一起喝茶,一起挠夹肢窝嗅臭脚。

  可是,这一切都在那场格斗后如烟雾一样飘远了。

  老狼获胜后,很快就知道了事情真相——或许对朋友长鼻狗存有太多的愧疚,他连夜搬走了,谁都不知道他的去向。

  直到这个星期,长鼻狗收到他寄来的第一封信后,才知道他去了比加尔湖。遥远的比加尔湖,其实也不远,只要走过一座小桥,翻过一座山,再经过一个农场一个原野,就到了。

  但是长鼻狗不能原谅他,绝不。长鼻狗已经决定,长鼻狗一定要还给他双倍的痛苦,哪怕他已经是头快要死的狼了。

  晚上,长鼻狗准备好了一切行装,准备明天就出发去比加尔湖。本来想好好睡一觉的,但还是失眠了——长鼻狗想了100个复仇的理由,又彻底摧毁了 10个复仇的计划。所以天光亮起来的时候,长鼻狗还没有完全想好要怎样去对付老狼。无奈,只好起床,先装扮一下外表。这次装扮够精心的,有点儿易容术的味道——这是10个复仇计划中唯一统一的一个步骤,而且是第一步。

  长鼻狗唯恐别人看见,会大声惊呼,于是在出门后,很小心地不让大脚板发出任何声响。

  “啊——长鼻狗啊!”但是住在长鼻狗家院子香樟树上的乌鸦还是扯破喉咙惊叫起来。幸好,她有点儿发呆,不像以往那样发出第二声尖叫。

  路过青草地,一只刚要睡觉的老猫也惊叫起来:“啊——长鼻狗啊。”

  一路上,见到长鼻狗的人,都无一例外地惊恐不安。长鼻狗歉疚地朝他们笑笑——是长鼻狗的模样吓到了大家。

  中午时分,比加尔湖林荫道就出现在眼前。那棵老梧桐树哗哗作响,已经有黄叶在飘飞了,秋已过去了一半。

  老狼的树洞看上去特别幽暗,尽管此刻阳光正好。

  “吱呀——”长鼻狗推开陈旧的剥落了油漆的木门,发现一张木床,老狼就躺在床上。他脸色灰暗,见到长鼻狗,竟然老泪纵横。长鼻狗铁青着脸,冷冷地望向他。

  “长鼻狗,我的好兄弟,你终于肯来见我了。”老狼已经没有力量下床了,他半倚着,吃力得挥舞着两只手臂。谁都看得出来,这是拥抱的姿势。但是长鼻狗不作声,也不上前,长鼻狗只在想它的复仇计划:是挥起木棒敲他一顿,还是站到他的床上,伸出脚狠狠地踢他两下,或是……长鼻狗恨死他了,恨了他整整5 年,恨得每天都在诅咒他,恨得长鼻狗,恨得长鼻狗此刻想不出任何招数来毁他,长鼻狗觉得所有想得到的招数都不够狠,不够解气。 “大,长鼻狗。”老狼吃力地指了指橱柜,示意长鼻狗把柜门打开。那儿是一叠厚厚的信笺,所有的信都是寄给长鼻狗的。长鼻狗翻开来,闻到一股熟悉的清香,那是淡淡的菊花香,老狼在每一封信中都夹了一朵野菊花。他写道:来,长鼻狗,先让我们来喝杯茶吧(这是他写每一封之前必写的一句话),然后,才是信的内容:长鼻狗,今天你去散步了吗?路边的蒲公英长小绒球了吗?我真想和你一起吹飞它的小种子们……

  “长鼻狗,今天是你的生日。以前过生日,我们都会一块揉面粉做蛋糕。吃蛋糕的时候,我们会把自己抹成大花脸,然后满地打滚,唱一首快乐的歌。长鼻狗,我做了一顶太阳帽给你。就在墙上挂着,看见它,我就会看见你傻乎乎的笑容和清澈的眼睛……”

  “长鼻狗……”

  老狼每天都给长鼻狗写一封信。那些信装满了橱柜里的三个抽屉。

  长鼻狗一封接一封读着信,硬是不让自己铁青着的脸缓和下来。但是长鼻狗不能控制内心剧烈地翻腾。老狼,哦,老狼。什么叫融化?融化就是想哭出来,融化就是想原谅你,融化就是一切恨都烟消云散了……长鼻狗完全被这些煽情的文字所灼烧——不,这不是煽情,是真情。

  长鼻狗被真情打动。

  “我已经原谅你了,老狼。我从来都没有怪你!”所以,长鼻狗给了老狼一个大大的拥抱,然后,长鼻狗烧了一壶水,和老狼泡茶喝。氤氲的香气弥漫了整间阴暗的树洞小屋。

  后来的一个星期里,长鼻狗驼着背,弯着腰,下巴上蓄满了胡子,像来的时候那样,装扮成一只老年长鼻狗的模样侍候着老狼。直到他欣慰地闭上眼睛,微笑着睡去。

  终于可以回家了,长鼻狗长舒一口气,走出洞口。阳光刺得长鼻狗晃了眼。

  长鼻狗把下巴上密密扎扎的胡子卸下来,撕掉额头的皱纹贴,又把老花镜放进了背包里,然后站直身子,戴上鸭舌帽——老狼不知道,长鼻狗是冒充的长鼻狗,他真正的长鼻狗朋友是长鼻狗的爸爸。而长鼻狗的爸爸,早在5年前那次格斗后的第二天清晨,永远地离开了……

  可是这个秘密只有长鼻狗知道。它随着老狼,一同去天堂了。长鼻狗觉得,当爸爸和老狼在天堂相遇的时候,他们一定还一如从前那般要好。

  《老狼的故事》寓言故事 4

  “长鼻狗,你的信!”一大早,邮差的铃声就清脆地响起。吵醒了正在睡梦中吃美味骨头的长鼻狗。

  寄信人是比加尔湖林荫道旁老梧桐树洞的狼,他是一头很老很老的狼了。这已经是这个星期以来长鼻狗收到的第七封信,每一封信的内容几乎是一样的: “亲爱的长鼻狗,你好吗?这个冬天,我恐怕要永远地睡过去了。请求你在入冬以前,来比加尔湖林荫道旁的老梧桐树一趟,听我最后一次忏悔,否则我会带着遗憾离开。即使你痛骂我一顿,狠狠打我一顿,我也会觉得好受些。你曾经的老朋友大狼。”

  谁都知道,5年前老狼和长鼻狗之间的那场格斗,长鼻狗惨败了;谁也都明白,那只是一个误会,只要老狼不听信他人的一派胡言,一切都不会发生——大家还是彼此的挚友,依旧会一起看日出,一起喝茶,一起挠夹肢窝嗅臭脚。

  可是,这一切都在那场格斗后如烟雾一样飘远了。

  老狼获胜后,很快就知道了事情真相——或许对朋友长鼻狗存有太多的愧疚,他连夜搬走了,谁都不知道他的去向。

  直到这个星期,长鼻狗收到他寄来的第一封信后,才知道他去了比加尔湖。遥远的比加尔湖,其实也不远,只要走过一座小桥,翻过一座山,再经过一个农场一个原野,就到了。

  但是长鼻狗不能原谅他,绝不。长鼻狗已经决定,长鼻狗一定要还给他双倍的痛苦,哪怕他已经是头快要死的狼了。

  晚上,长鼻狗准备好了一切行装,准备明天就出发去比加尔湖。本来想好好睡一觉的,但还是失眠了——长鼻狗想了100个复仇的理由,又彻底摧毁了 10个复仇的计划。所以天光亮起来的时候,长鼻狗还没有完全想好要怎样去对付老狼。无奈,只好起床,先装扮一下外表。这次装扮够精心的,有点儿易容术的味道——这是10个复仇计划中唯一统一的一个步骤,而且是第一步。

  长鼻狗唯恐别人看见,会大声惊呼,于是在出门后,很小心地不让大脚板发出任何声响。

  “啊——长鼻狗啊!”但是住在长鼻狗家院子香樟树上的乌鸦还是扯破喉咙惊叫起来。幸好,她有点儿发呆,不像以往那样发出第二声尖叫。

  路过青草地,一只刚要睡觉的老猫也惊叫起来:“啊——长鼻狗啊。”

  一路上,见到长鼻狗的人,都无一例外地惊恐不安。长鼻狗歉疚地朝他们笑笑——是长鼻狗的模样吓到了大家。

  中午时分,比加尔湖林荫道就出现在眼前。那棵老梧桐树哗哗作响,已经有黄叶在飘飞了,秋已过去了一半。

  老狼的树洞看上去特别幽暗,尽管此刻阳光正好。

  “吱呀——”长鼻狗推开陈旧的剥落了油漆的木门,发现一张木床,老狼就躺在床上。他脸色灰暗,见到长鼻狗,竟然老泪纵横。长鼻狗铁青着脸,冷冷地望向他。

  “长鼻狗,我的好兄弟,你终于肯来见我了。”老狼已经没有力量下床了,他半倚着,吃力得挥舞着两只手臂。谁都看得出来,这是拥抱的姿势。但是长鼻狗不作声,也不上前,长鼻狗只在想它的复仇计划:是挥起木棒敲他一顿,还是站到他的床上,伸出脚狠狠地踢他两下,或是……长鼻狗恨死他了,恨了他整整5 年,恨得每天都在诅咒他,恨得长鼻狗,恨得长鼻狗此刻想不出任何招数来毁他,长鼻狗觉得所有想得到的招数都不够狠,不够解气。 “大,长鼻狗。”老狼吃力地指了指橱柜,示意长鼻狗把柜门打开。那儿是一叠厚厚的信笺,所有的信都是寄给长鼻狗的。长鼻狗翻开来,闻到一股熟悉的清香,那是淡淡的菊花香,老狼在每一封信中都夹了一朵野菊花。他写道:来,长鼻狗,先让我们来喝杯茶吧(这是他写每一封之前必写的一句话),然后,才是信的内容:长鼻狗,今天你去散步了吗?路边的蒲公英长小绒球了吗?我真想和你一起吹飞它的小种子们……

  “长鼻狗,今天是你的生日。以前过生日,我们都会一块揉面粉做蛋糕。吃蛋糕的时候,我们会把自己抹成大花脸,然后满地打滚,唱一首快乐的歌。长鼻狗,我做了一顶太阳帽给你。就在墙上挂着,看见它,我就会看见你傻乎乎的笑容和清澈的眼睛……”

  “长鼻狗……”

  老狼每天都给长鼻狗写一封信。那些信装满了橱柜里的三个抽屉。

  长鼻狗一封接一封读着信,硬是不让自己铁青着的脸缓和下来。但是长鼻狗不能控制内心剧烈地翻腾。老狼,哦,老狼。什么叫融化?融化就是想哭出来,融化就是想原谅你,融化就是一切恨都烟消云散了……长鼻狗完全被这些煽情的文字所灼烧——不,这不是煽情,是真情。

  长鼻狗被真情打动。

  “我已经原谅你了,老狼。我从来都没有怪你!”所以,长鼻狗给了老狼一个大大的拥抱,然后,长鼻狗烧了一壶水,和老狼泡茶喝。氤氲的香气弥漫了整间阴暗的树洞小屋。

  后来的一个星期里,长鼻狗驼着背,弯着腰,下巴上蓄满了胡子,像来的时候那样,装扮成一只老年长鼻狗的.模样侍候着老狼。直到他欣慰地闭上眼睛,微笑着睡去。

  终于可以回家了,长鼻狗长舒一口气,走出洞口。阳光刺得长鼻狗晃了眼。

  长鼻狗把下巴上密密扎扎的胡子卸下来,撕掉额头的皱纹贴,又把老花镜放进了背包里,然后站直身子,戴上鸭舌帽——老狼不知道,长鼻狗是冒充的长鼻狗,他真正的长鼻狗朋友是长鼻狗的爸爸。而长鼻狗的爸爸,早在5年前那次格斗后的第二天清晨,永远地离开了……

  可是这个秘密只有长鼻狗知道。它随着老狼,一同去天堂了。长鼻狗觉得,当爸爸和老狼在天堂相遇的时候,他们一定还一如从前那般要好。

  《老狼的故事》寓言故事 5

  树林里来了一只老狼,三角脑袋,一双眼睛闪着绿光,又长又尖的嘴巴里,拖着一条血红的大舌头,那样子又凶又丑。

  从老狼来了以后,小青蛙再也看不见好朋友小白兔和小松鼠了,再也不能跟他们一起玩了。他在池塘里躲了几天,怎么也憋不住了,心想:多快乐的一个树林,老狼一来,害得大伙逃的逃,藏的藏,动也不敢动。他凭什么欺负我们?我们得想法儿打死他。对!对!想法儿打死他!

  小青蛙真的想了一个好办法。他悄悄儿找到小松鼠,让小松鼠去叫伙伴们来一起打狼。

  这天,小青蛙趴在草地上,使劲地叫着:“呱呱,咕咕咕,呱咕呱咕,呱咕咕!”

  老狼已经饿了几天了,听见小青蛙在叫,连忙奔了过来。他一见小青蛙,龇牙咧嘴地就嚷起来:“你喊得好,我老狼正找不着东西吃,先把你吞了垫垫肚子!”老狼说着就朝小青蛙一扑,小青蛙一蹦,蹦到一边去了。老狼转身又一扑,小青蛙一跳,跳到另外一边去了。老狼瞅准了,猛地朝前一扑,这回小青蛙蹦到他身后头去了。

  老狼心想:这小家伙倒挺机灵,我得想办法骗他,让他自己送到我嘴边来。

  老狼装着一副笑脸,说:“好啊,小青蛙,看不出你有这样的本事。可是,你光会跳远,不会跳高啊。要是你能跳高,我老狼就服你了!”

  小青蛙一听,就知道老狼想了什么坏主意了。他不慌不忙地问:“你说说,跳多高才算啊?”

  “嗯,这样吧!我坐在这儿,仰着头,你要能一下跳到我的鼻子尖上,就算你有本领了。”

  小青蛙心想:大坏蛋!你想让我往你嘴里送啊?他想了想,就说:“好吧,老狼,你坐好,我要跳啦!”

  老狼坐在地上,仰着头,心里说:“傻青蛙,你没命啦!等你跳到我鼻子尖上,我一晃,你准得掉到我的嘴里!”

  哪知道,小青蛙往上一蹦,没蹦到老狼的鼻子尖上,偏偏落在老狼的右眼上。老狼心想:好个滑头的家伙,你跳到我的眼睛上,我也不放过你!老狼飞快地伸出一只爪子,朝右眼睛上猛一抓。小青蛙早就防着了,还没等老狼的爪子伸到跟前,他蹬的一下,跳开了。老狼只顾使劲抓,没抓着小青蛙,倒把自己的右眼珠子给抓破了,血流了一脸,疼得他嗷嗷直叫。这时候,小青蛙又跳到老狼的尾巴上了。老狼气得回头朝小青蛙就是一口,好!这一口没咬着小青蛙,倒把自己的尾巴咬掉了一截。小青蛙又一跳,跳到老狼的左眼上,老狼又气又恨,赶紧伸爪子,朝左眼狠狠一抓,哈哈,没抓着小青蛙,又把左眼睛抓瞎了。

  就在这时候,小松鼠和小白兔,还有小猴、小鹿、小刺猬全赶来了。他们一看,老狼叫小青蛙打得瞎了眼睛,又秃了尾巴,别提有多高兴了!小松鼠在树上,拿着松球直往老狼的头上扔,小白兔呢,抓了一把土,撒到老狼抓破了的眼珠子上,螫得老狼直晃脑袋。

  小青蛙在一边乐得又笑又唱:

  呱呱呱,咕咕咕,

  尖嘴老狼气鼓鼓!

  秃了尾巴瞎了眼,

  呱咕呱咕气鼓鼓!

  老狼一听,气疯啦!恨不得马上把小青蛙抓住嚼烂了。可他眼睛瞎了,什么也看不见,小青蛙在哪儿呀!他就听着声儿朝小青蛙扑过去。小青蛙不慌不忙,使劲一蹦,跳到水池子里的一张大荷叶上,冲着老狼又唱起来。

  老狼气得大吼一声,朝着小青蛙那儿一扑,只听见扑通一声,老狼掉到水里去了,咕嘟咕嘟,灌了一肚子水,再也上不来了。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最句子文案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04778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