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教案 >

敕勒歌教案 (菁华5篇)

日期:

敕勒歌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字,注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重点难点:

  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

  2.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3.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

  2.检查生字,出示:敕勒穹庐笼罩见

  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些什么?

  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评议从读正确方面进行)

  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师:你看到了什么?由学生说出大意即可。

  师: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指名朗诵

  在图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质疑

  老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好I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谁愿意来读读这4句诗呢?赶快试试吧!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评: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示范读第1、1句。

  师评:草原可真大呀!“天似穹庐,笼罩四野。”示范读第3、4句。

  分小组赛读第1至4句。

  2.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读读最后3句。

  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

  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交流。

  指名回答:谁愿意来读一读?

  教师评价放在学生对诗的感受上。如: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你把牧草吹弯了腰,讣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牛羊!大草原可真大、真美啊!

  3.请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小组互相听一听,看谁读得棒,把掌声送给他。

  全班交流朗诵。

  4、评比“背诵高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古诗。

  四、小结

  五、拓展

  1.今天我们学*《敕勒歌》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大草原就是—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板书设计: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教案2

  教学目标:

  b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粗犷古朴的意境,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感受草原的美丽。

  3、感受中华经典诗词的魅力,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与传承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

  教学难点:

  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意境,感受草原的美丽。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丰富认知

  1、师:这节课,老师将带着同学们一道去领略大草原的美丽风光,请看大屏幕——

  2、出示PPT1:看!草原的天空,蓝得如此纯净;地上的牧草,长得如此丰茂!

  PPT2:这一碧千里的草原啊,看一眼,就会让人心醉神迷!

  PPT3:看这些小丘(用教鞭指示),它们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PPT4:看这些在草原上纵马飞奔的牧民们,他们的生活是多么快乐而美好!

  3、(出示PPT5)看了这些草原风光图,请你说说草原给你留下的印象好吗?指名说。

  4、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经去过草原,并且对草原的美景作了生动的描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舍先生是怎么说的——(出示PPT6,师配乐朗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5、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美吗?为了表现草原的美。老舍先生这段话共用了200多个汉字。然而,早在15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仅仅用了27个汉字、短短的一首诗歌,就把草原的美表现出来了。你们知道是哪首诗歌吗?

  6、指名说、背。

  师:对!正是我们早已熟悉的那首(指板书)——《敕勒歌》(课前用黑纸覆盖)

  二、练*朗读,读出韵味

  1、(出示PPT7)听师范读《敕勒歌》(配乐)

  2、学生跟师练*朗读《敕勒歌》,要求注意速度、重音和停顿,读出诗歌的味道。

  3、四人小组内合作读古诗。

  合作要求:

  ①按组号顺序依次读古诗,别人读时要认真听。

  ②读完后选出读得好的同学作为本组代表参加朗读展示。

  4、请各组代表上台诵读古诗,强调只请前五名,要求各组代表争取机会,踊跃上台。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境

  1、师:大家的诗歌读得真好,可我想问一句:读懂了吗?“敕勒”是什么意思?“敕勒”是我国古代一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它后来与另一个少数民族鲜卑族融合到了一起。这首敕勒歌,最早是以鲜卑语在牧民中间传唱,后来才被翻译成汉语并广为流传。这样一首只有27个汉字的诗歌为什么流传了1500多年仍然具有如此强盛的生命力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去弄清其中的原因。让我们先来看看诗歌的第1句——

  2、出示PPT8,请一名男生读——

  3、师:(出示PPT9)在词典上,“川”字有三种解释,请你判断一下,“敕勒川”的“川”应当选择第几种解释?(请用手势回答)

  4、是的,“川”在此处指辽阔无边的草原,那么“阴山”指什么,你想起了哪句诗歌?诗句“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阴山”与此处的“阴山”指的是同一座山。这座山在今天内蒙古的中部,自西向东绵延数百里。读着这句诗,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指名说。

  5、一句“敕勒川,阴山下”,不仅交代了敕勒族人生活的地点,而且描绘出了一望无际的草原,连绵起伏的群山,给人以无限辽阔(板书:连阔)、无比雄伟(板书:“雄伟)的印象。请你读,读出这种辽阔雄伟的气势来——(指名读)

  6、很好,让我们来看看诗歌的第2句,请一名女生来读——

  7、要读懂这句诗,先要了解“穹庐”是什么,看(出示PPT10),“穹庐”就是这些白色的、供敕勒族人生活的毡帐,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蒙古包。请你想想看,“天似穹庐”,是说天空像什么?到底像不像呢?让我们闭上眼睛来想象一下。

  师描述:现在,你来到了辽阔无边的草原中央,抬头往上看,湛蓝的天空是那么高,那么远;再往前看,一直努力向前看得更远些,远处的草原与天空仿佛连在了一起;然后,你向左看、向右看,转过身向后看,天空和草原的界线全都看不清了。这时,你感觉天空真像——(一顶巨大的蒙古包)把整个草原给——(罩住了、盖住了)。

  8、请睁开眼睛——“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景象你看见了吗?可你知道为什么在敕勒族人的眼里,他们觉得天空像自己生活的蒙古包,也就是像他们的家呢,这说明天空、草原在他们的眼里就是他们的——(家)

  9、家在我们的心中,永远是我们最感温馨和亲切的地方,所以,“天似穹庐”这个比喻,既写出了草原的空旷与辽阔,也表达出敕勒族人对于草原的喜爱之情。请大家跟我一起,读出这种喜爱来。跟师读——(男生读、女生读)

  10、让我们怀着这种喜爱之情,看看诗歌的最后一句,看草原上更加令人喜爱的是什么。

  11、(出示PPT11)齐读,——风吹草低,现出了什么?(牛羊),现出的仅仅是牛羊吗?只是牛羊吗?

  “天苍苍”,”苍”是什么颜色?(湛蓝的颜色);“野茫茫”,“茫茫”是什么意思?“茫茫”是说,草原和天空的界线看不清楚。我们看,天空,一片湛蓝;草原,一碧千里,但仅仅蓝、绿两色,是不是有些单调呢?(板书:单调)然而,风吹过,草低伏下去,现出了成群的牛羊。黄的牛,白的羊,这儿一群,那儿一群,有牛羊的地方,就会有什么人?是啊,还有穿着各色服装的牧民。风吹草低,这一现啊,不仅现出了牛羊,还现出了草原丰富的色彩(板书:→丰富)。请你再想想,除了现出草原丰富的色彩,还现出了什么?

  12、草原里,只看到茫茫一片绿色时,画面是静止(板书:静止)的,而这风一吹,草一低,(手势演示)现出了悠闲地吃着草的牛羊,骑着马缓缓移动的牧民,草原,顿时充满生机与活力。风吹草低,这一现啊,不仅现出了牛羊,还现出了草原的灵动(板书:→灵动)。色彩的`丰富,画面的灵动,使敕勒川变得更加美丽(板书:美丽)。

  13、为什么只有当风吹过,草低伏,才能现出成群的牛羊呢?这说明草长得怎样?牧草长得如此茂盛,牛羊一定长得十分的——(肥壮),牛羊长得如此肥壮,就现出了牧民生活的——(富足)。所以,风吹草低,这一现啊,不仅现出了牛羊,还现出了草原的富饶。(板书:富饶)

  14、小结:学到这里,相信草原的辽阔雄伟、富饶美丽,已经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敕勒族人民为什么把他们生活的草原写得这么美?他们赞美草原是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呢?(板书:热爱家乡)

  过渡:(指板书)正因为这首诗歌不仅写出了草原的辽阔雄伟、美丽富饶,而且表达了敕勒族人民热爱家乡的感情。整首诗中画面有静有动,色彩富于变化,仅用27个字,传达了如此丰富的内容,这正是这首诗流传了1500多年仍然具有强盛的生命力的原因。直到今天,还没有哪一首描写草原的诗歌,能够超过它。无论哪个人,也包括我们,只要有机会来到草原,心中涌起的一定是这首诗,口中念出的也一定是这首诗。让我们一起,再来美美地读读这首诗吧!(出示PPT12,生齐读——敕勒川……)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听着你们清脆、明亮、甜美的读书声,我终于明白:这么美的文字,之所以能够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是因为有一代代的少年儿童,一直都在学*它。我们可以想象,这首诗歌诞生后——

  300多年过去了,少年时代的李白,和唐朝的孩子们一起,用清脆的声音读着——(生齐读——敕勒川……)

  又是300多年过去了,少年时代的司马光,和宋朝的孩子们一起,用明亮的声音读着——(生齐读——敕勒川……)

  时间如流水,转眼又过去了600多年,少年时代的纳兰性德,与清朝的孩子们一起,用甜美的声音读着——(生齐读——敕勒川……)

  2、像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诗词作品,就叫作——经典(板书:经典),像《敕勒歌》、《乌衣巷》、《望天门山》、《长相思》这样一篇篇经典诗词,像《论语》、《大学》、《中庸》、《红楼梦》、《西游记》这样一部部经典著作,就构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板书:文化)。作为一个中华民族的少年儿童,作为新生的一代,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所以——

  今天,我们要读——(生齐读——敕勒川……)

  将来,我们的子子孙孙仍要读——(生齐读——敕勒川……)

  3、我相信,只要这种清脆的读书声永不停息,中华民族文化的薪火就会代代相传,中华民族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孩子们,传承文化,我们任重而道远!

  下课!

  板书设计:

  敕勒歌

  经典辽阔雄伟单调→丰富

  热爱家乡

  文化富饶美丽静止→灵动

敕勒歌教案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启发学生体会诗歌语言的简洁朴素,风格的雄浑豪放。

  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意,感受意境。

  2.体会这首诗歌的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

  朗读悟意,启发想象。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蓝天以其辽阔深邃使人向往,高山以其巍峨雄伟令人震撼,大海以其宽容恒久给人启迪,美丽的草原又将带给我们什么呢?今天,我们学*北朝民歌——《敕勒川》,感受草原的魅力。

  二、简介《敕勒歌》的文学常识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尔族的主要族源。南北朝时敕勒族相当繁盛,史*载有十二个部落。而歌中的敕勒川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市周围的广大地区。北有大青山挡风,南有黄河迂曲补水,乃是游牧民族十分向往的冬夏两宜的肥美牧场。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记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和先秦歌谣,共一百卷。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1.请学生借助注释扫除字词障碍,正确朗读,理解诗意。

  2.检查;

  ①正确读出下列字词的读音

  敕勒(chì lè)穹庐(qióng)见牛羊(xiàn)

  天似(sì)笼盖(lǒng)

  ②说说对句意的理解。

  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了正在吃草的肥硕的牛羊。

  强调:见,通“现”,显现,

  四、启发引导学生想象,感受草原的辽阔富饶,体会情感。

  1.通过读诗,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

  天空的特点是苍苍,草地的特点是茫茫,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辽阔无边。风吹过来,草低下头,看见了许多牛羊,草的特点是茂盛,而牛羊的特点是肥壮。

  2.“敕勒川,阴山下”一句作为诗歌的开头有何作用?

  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入云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3.可以表现天高地阔的比喻很多,诗人为什么要选择穹庐?这其中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试想象自己此时若站在草原之上会有什么感受,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来理解表现出来。

  穹庐是草原的特点,用牧民们日日相伴的最为亲*的生活居所来比喻,非常亲切。表现出草原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对草原的赞美。

  4.诗中为什么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上下一片?透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一句你看到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如果你是一位牧民,面对此情此景,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有感情地读一读。

  草原上并非无人,“见牛羊”一句暗示了人的存在。不写人,是为了突出表现草原的浩瀚苍茫的自然特征。这样写使人油然涌起一种生机感、喜悦感、悠然自在感。

  抬头仰望,湛蓝的天空辽远深邃,眼前是一望无际的绿色的草的海洋清风吹过,海面涌过层层波涛,波涛起伏间,显出了正在欢喜地吃草的牛羊。

  我作为牧民想说:“美丽的草原,美丽的家乡,我深深的热爱您。”

  5.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激励学生背诵。(要读出草原的辽阔苍茫,和草原人的喜悦,热爱之情。)

  五、探究交流:

  这首北朝民歌的在对景物的描写及语言的运用上有何特点呢?

  动静结合体现草原的美。诗的前六句写*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广阔恢宏。但是,诗人的描写全从宏观着眼,作总体的静态的勾画,没有什么具体描绘,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闷的感觉。但当读到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境界便顿然改观。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于是,由静态转为动态,由苍茫一色变为多彩多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因此,人们把这最后一句称为点睛之笔,对于“吹”、“低”、“见”三个动词的主动者——“风”字,备加欣赏。

  这首民歌的语言直白如画,音调雄壮,艺术概括力极强。用民族特色的“穹庐”设喻,描写天空的辽远苍茫,朴素新奇。它风格奔放、雄健质朴,寥寥几句就十分生动地勾勒出内蒙古独特的壮丽景色,反映了敕勒族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

  六、拓展交流。

  请学生就自己*时积累的描写赞美草原的诗歌、歌曲进行交流。

  七、布置作业

  赏析名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示例:句中用“天苍苍”和“野茫茫”形容草原上的所见,给人以无限辽阔的感受。而“风吹草低”一句,写出了草原上水草的茂盛和牛羊的肥壮,又把整个画面变成了一幅天人和谐的人文图景,生动异常。语言简练质朴,音调雄壮,风格明朗豪放,雄浑天成,是描写草原风光的千古绝唱。

敕勒歌教案4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启发学生体会诗歌语言的简洁朴素,风格的雄浑豪放。

  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意,感受意境。

  2.体会这首诗歌的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

  朗读悟意,启发想象。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蓝天以其辽阔深邃使人向往,高山以其巍峨雄伟令人震撼,大海以其宽容恒久给人启迪,美丽的草原又将带给我们什么呢?今天,我们学*北朝民歌——《敕勒川》,感受草原的魅力。

  二、简介《敕勒歌》的文学常识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尔族的主要族源。南北朝时敕勒族相当繁盛,史*载有十二个部落。而歌中的敕勒川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市周围的广大地区。北有大青山挡风,南有黄河迂曲补水,乃是游牧民族十分向往的冬夏两宜的肥美牧场。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记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和先秦歌谣,共一百卷。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1.请学生借助注释扫除字词障碍,正确朗读,理解诗意。

  2.检查;

  ①正确读出下列字词的读音

  敕勒(chì lè)穹庐(qióng)见牛羊(xiàn)

  天似(sì)笼盖(lǒng)

  ②说说对句意的理解。

  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了正在吃草的肥硕的牛羊。

  强调:见,通“现”,显现,

  四、启发引导学生想象,感受草原的辽阔富饶,体会情感。

  1.通过读诗,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

  天空的特点是苍苍,草地的特点是茫茫,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辽阔无边。风吹过来,草低下头,看见了许多牛羊,草的特点是茂盛,而牛羊的特点是肥壮。

  2.“敕勒川,阴山下”一句作为诗歌的开头有何作用?

  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入云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3.可以表现天高地阔的比喻很多,诗人为什么要选择穹庐?这其中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试想象自己此时若站在草原之上会有什么感受,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来理解表现出来。

  穹庐是草原的特点,用牧民们日日相伴的最为亲*的生活居所来比喻,非常亲切。表现出草原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对草原的赞美。

  4.诗中为什么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上下一片?透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一句你看到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如果你是一位牧民,面对此情此景,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有感情地读一读。

  草原上并非无人,“见牛羊”一句暗示了人的存在。不写人,是为了突出表现草原的浩瀚苍茫的自然特征。这样写使人油然涌起一种生机感、喜悦感、悠然自在感。

  抬头仰望,湛蓝的天空辽远深邃,眼前是一望无际的绿色的草的海洋清风吹过,海面涌过层层波涛,波涛起伏间,显出了正在欢喜地吃草的牛羊。

  我作为牧民想说:“美丽的草原,美丽的家乡,我深深的热爱您。”

  5.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激励学生背诵。(要读出草原的辽阔苍茫,和草原人的喜悦,热爱之情。)

  五、探究交流:

  这首北朝民歌的在对景物的描写及语言的运用上有何特点呢?

  动静结合体现草原的美。诗的前六句写*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广阔恢宏。但是,诗人的描写全从宏观着眼,作总体的静态的勾画,没有什么具体描绘,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闷的感觉。但当读到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境界便顿然改观。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于是,由静态转为动态,由苍茫一色变为多彩多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因此,人们把这最后一句称为点睛之笔,对于“吹”、“低”、“见”三个动词的主动者——“风”字,备加欣赏。

  这首民歌的语言直白如画,音调雄壮,艺术概括力极强。用民族特色的“穹庐”设喻,描写天空的辽远苍茫,朴素新奇。它风格奔放、雄健质朴,寥寥几句就十分生动地勾勒出内蒙古独特的壮丽景色,反映了敕勒族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

  六、拓展交流。

  请学生就自己*时积累的描写赞美草原的诗歌、歌曲进行交流。

  七、布置作业

  赏析名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示例:句中用“天苍苍”和“野茫茫”形容草原上的所见,给人以无限辽阔的感受。而“风吹草低”一句,写出了草原上水草的茂盛和牛羊的肥壮,又把整个画面变成了一幅天人和谐的人文图景,生动异常。语言简练质朴,音调雄壮,风格明朗豪放,雄浑天成,是描写草原风光的千古绝唱。

敕勒歌教案5

  目标导航

  1、会认“敕”、“勒”、“穹”、“笼”、“见”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和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设计说明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强调的是朗读在学古诗中的重要性。初读古诗时,要求学生自身对照拼音,做到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正确,读通顺。利用课件播放大草原的风景,引导学生在图中了解诗句的意思,让学生的耳、脑、口、眼协调活动,从中感受到诗中所描写大草原的美丽和辽阔无边以和牧民富足的生活,从而渐入古诗意境。

  课堂描述: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一定去过不少地方,看过不少的美景。什么样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

  生1:我去过汉口江滩,那儿的景色很美。我还在那里放了风筝的。

  生2:我到过张家界,那儿的山泉可以喝,喝起来很清凉。

  生3:我到咸宁的星星竹海去玩过,那里的竹子很多就像一片竹子的大海,所以就叫星星竹海。

  师:看样子,大家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你们去过美丽的大草原,见过草原的美丽景色吗?

  生(深思一下,摇摇头小声):没去过。

  师:今天,咱们就一起到敕勒川去看看草原的美景。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个字概括了我们用话语也形容不完的草原美景。就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师(板书诗题):谁来读读诗题?

  生(纷纷举手,请一生读):敕勒歌(“敕”读成了*舌音)。

  师(给“敕勒”注上拼音):看看拼音,再来试试。

  生:敕勒歌。

  师(笑了):这次读准了!(又请几名学生读,齐读诗题)诗写得可美了!我们一起来读读吧!(师在黑板上写了“39”,生立刻翻书)

  二、初读古诗

  师: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古诗,借助拼音把每个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生迫不和待地自由读古诗,师巡视,指导读准字音)

  师(出示双横线里的生字):这些字谁会读?

  生(生举手,请一生读):“敕”“勒”“穹”“笼”“见”(把“见”成“jiàn”了)

  师(指着“见”):看看拼音,这个字在这儿读什么音?

  生:见(xiàn)

  师(笑着点点头):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字吧。

  生齐读“见”。

  师又请几名学生读生字后齐读生字。

  师(除掉拼音):咱们“开火车”读吧!

  (“开火车”读)

  师(出示整首诗):字音都读准了,我相信古诗也一定会读得很棒的!谁来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仔细听,听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

  (生纷纷举手,师指名读)

  生: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师:谁来评一评?

  生:他读得很流利,可是他把“似”和“四”读成翘舌音了。

  师:你听得真仔细。你能把这两个字音读准吗?(对刚才读古诗的学生说)

  生(点点头):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师:没错!就这样读!

  师:还有谁想读?

  (生抢着要读,师指名读,提示学生注意*舌音和翘舌音)

  师:咱们分组竞赛读吧,看哪组的字音读得最准,读得最流利。

  (学生按四大组的顺序读古诗)

  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师(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蒙古包):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一个很大很大的草原,在远处有高高的青山,山下有很多的蒙古包。

  生2: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草原上的草很茂盛,在那高高的山下,有很多圆顶的蒙古包。

  师:你们说得真好!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

  生: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师(在图片旁出示这两句诗):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四行诗,想想自身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自由读这四行诗后想了一下举手,请一名学生回答。)

  生1:我想知道“敕勒川”是什么意思。

  生2:我不明白“笼盖四野”的意思。

  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敕勒川是这个民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看!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想读读这两行诗吗?大家赶快试试吧!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师: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还有谁像想读?

  (再请一名学生读)

  师:说说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又流利又有感情。听了他的朗读,我觉得草原很大!

  师:是呀,草原可真大啊!“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还有谁想读?

  (再请两名学*有困难的学生读)

  师:你们读得真棒,老师真高兴!下面咱们进行男女生赛读这两行诗句,好吗?

  (生非常兴奋!男女生赛读)

  师:男生把阴山的雄伟高大读出来了,女生把草原的辽阔无边读出来了,你们都读得很不错!所以男女生都得第一!

  (学生欢呼起来)

  师: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自由读读最后三行诗。

  (学生自由读诗句,看课件。)

  生1:诗人还看到天空蓝蓝的,很辽阔,草原上的草长得绿油油的。一阵风吹来,草被吹弯了,露出很多牛羊。

  生2:诗人看到了蓝蓝的天空辽阔无边,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长满了绿油油的草,而且草长得很高,很茂盛。风一吹把草吹弯了,露出了成群的牛羊。

  师:你们把这个画面描述得真美!肯定有很多的感受。想想,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先在四人小组里推荐一下。

  (学生在四人小组里推荐。)

  生1:我体会到这儿非常美。

  生2:我觉得这儿的牛羊肯定长得很肥,因为这儿的草长得很茂盛,牛羊吃得好就长得壮!

  师:牛羊长得这么壮,这儿牧民的生活怎么样呢?

  生2:他们每天能看到怎么美的景色,肯定很幸福!

  生3:我觉得牧民的生活很富有,他们养的牛羊这么壮,一定可以卖很多钱。

  师:对呀,能生活在这么美的大草原上是多么幸福的事呀!谁愿意把最后三行诗句读一读?

  (生抢着举手,请一名学生读)

  师: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还有谁来读读?

  (指名读)

  师:老师听出你也很喜欢大草原,看!你把牧草吹弯了腰,让大家看到了这么多的牛羊!

  (很多学生都想读。)

  师:你们有信心把整首诗读好吗?

  生(异口同声):有!

  师:好,自身先在下面练*练*,你们可以和自身的好朋友一起读,可以和同桌读,还可以几个人扮演读,最好能把这首诗背下来。

  (学生在下面自由练读。)

  师:谁先来试试?读得好,你们就把掌声送给他!

  (学生争要读。请3—4名学生配乐读)

  师:看到你们读得这么美,老师也想读一下。

  (学生听得很认真,听完后鼓掌)

  师:我们来齐背这首诗,希望大家都能背出自身的感受,这样你们会比老师背得还要棒。假如不会背的同学可以看着书读。

  (学生配乐齐背。)

  师:大草原就是一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学生作画,师巡视。)

  (展示绘画作品)

  师:今天我们学*《敕勒歌》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教学反思:

  “古诗诵读”是教材中的一种新课型,既然是诵读,课堂上就应该有琅琅的读书声。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读,如:个别读、分男女生读、齐读、找朋友读等,学生能在这种不时变换的读中读诗的乐趣,从而领悟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另外还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听他人读书的*惯。

  在次课的教学中,我还重视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从插图入手,巧妙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优美的诗境。这样有助于学生较为迅速、深刻地感知诗文,体会诗人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作品一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作品二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教案 (菁华5篇)扩展阅读


敕勒歌教案 (菁华5篇)(扩展1)

——《敕勒歌 》教案 (菁华5篇)

《敕勒歌 》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敕勒歌》。

  2.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积极豁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我们祖国的幅员辽阔,有数不清的美丽景色,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参观雄伟壮观的北国风光。

  2.利用多媒体或教学挂图,展示北国风光。(教师板书诗题:敕勒歌)

  (二)通读全诗,把握诗境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读准诗中“见”的音。)

  3.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诗的大概意思。

  4.全班齐读古诗。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意

  1.解题意。

  读诗题,看注释了解题意。敕勒是一个游牧的民族,生活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这首诗就是敕勒人当日所唱的牧歌。

  2.读通诗句,理解诗意。

  ①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敕勒川,阴山下。”这一句写了敕勒川的位置。敕勒川,在阴山的脚下。

  引导学生读注释,了解“穹庐”指的是敕勒人生活的毡帐,就是现在的蒙古包。“见”(同“现”),露出的意思。

  学生质疑,讨论诗意。

  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表现了天高地阔,草原辽阔无边,地之四边与天之四垂相接,天空像巨大的蒙古包。用自己日日相伴的最为亲*的生活居所来比喻,饱含了草原牧民热爱自己的家园的情感。

  ③诗中为什么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上下一片?在这样的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诗中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一片,正是要突出表现大草原的这种天地旷远、浩瀚自然的特点。虽然诗中没有写人,但诗中并非无人,风吹草低见牛羊,有牛羊的地方就有人,或者说有一双发现这些牛羊的牧民的眼睛出现在诗里。在这样“天苍苍,野茫茫”的背景下,就可能给我们如下的感觉:

  (1)油然涌起的生机感、喜悦感;

  (2)尤感这些生机、活力、生命信息的宝贵;

  (3)在这样草原辽阔、水草丰美之处的牛羊、牧民的怡然自得,自由自在。

  教师有感情地描述诗境:

  “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满眼青绿,无边无际地延伸开去,只有那同样辽阔的天宇,如同蒙古包一般从四面低垂下来,罩住浩瀚的草原。在苍苍茫茫的天地之间,风吹拂着丰茂的草原。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露出遍地散布的牛群和羊群。”

  3.交流: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体悟诗情,感受草原风光的辽阔壮美,激发学生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4.感情诵读古诗。

  这首古诗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呢!据说,在公元646年,统治*北部的东魏和西魏两个*之间爆发一场大战,东魏丧师数万。军心涣散,主帅高欢为安定军心,在宴会上命大将斛律金唱《敕勒歌》,群情因之一振。

  想想,我们应该怎样朗诵这首诗。学生先自己反复练*朗读,再指名朗读,集体评议是否读出诗中宏大的气势。

  5.当堂背诵这首古诗。

《敕勒歌 》教案2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了解乐府;会认“似”、“笼”、“庐”“茫”“盖”“苍”6个字。读懂诗句,能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风光。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价值观: 激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朗读背诵诗歌;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一定去过不少地方,看过不少的美景。什么样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

  师:看样子,大家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你们去过美丽的大草原,见过草原的美丽景色吗?播放腾格尔的《天堂》,听了歌曲看了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咱们就一起到敕勒川去看看草原的美景。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个字概括了我们用话语也形容不完的草原美景。就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师(板书诗题):谁来读读诗题?

  师(给“敕勒”注上拼音):看看拼音,再来试试。

  师:(请学生读,齐读诗题)诗写得可美了!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二、初读古诗

  1、师: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古诗,借助拼音把每个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生字,出示:敕勒 笼盖 苍茫 见(xiàn)牛羊

  3.这些字谁会读?(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指名读、“开火车”读!

  4、师(出示整首诗):字音都读准了,我相信古诗也一定会读得很棒的!谁来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仔细听,听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指名读)

  5、师:谁来评一评?

  6、师:分组赛读吧,看哪组的字音读得最准,读得最流利。

  三、背景资料: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收录在《乐府诗集》中。乐府,是汉代设立的一个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是制礼作乐、搜集歌辞和训练乐员。所搜集的配乐的诗歌,就叫乐府诗,有的出于文人之手,有的是民歌。

  敕勒族,古代少数民族,今*尔族的主要族源,南北朝时期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一带。这个民族在北方辽阔的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住随时可以搬动的“穹庐”(今俗称“蒙古包”)。

  四、品读诗文

  结合文中注释,同桌间自己理解诗中含义。看你读懂了多少?(蓝蓝的天底下,草地一眼望不到边,风吹过来,草低下了头,露出了一群群肥壮的牛羊。)

  (一)前四句

  1、师(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蒙古包):你看到了什么?

  2、师:你们说得真好!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3、生说含义:(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阴山脚下。天像圆圆的大屋顶,笼罩在原野上。)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想读读吗?大家赶快试试吧!

  4、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师: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还有谁想读?

  5、师:说说他读得怎么样?(他读得又流利又有感情。听了他的朗读,我觉得草原很大!)

  6、师: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

  7、师:你们读得真棒,老师真高兴!下面咱们进行男女生赛读这两行诗句,好吗? (男女生赛读)

  师:男生把阴山的雄伟高大读出来了,女生把草原的辽阔无边读出来了,男女生都得第一!

  (二)后三句

  1、师: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诗人看到了蓝蓝的天空辽阔无边,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长满了绿油油的草,而且草长得很高,很茂盛。风一吹把草吹弯了,露出了成群的牛羊。)

  2、师:你们把这个画面描述得真美!肯定有很多的感受。想想,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先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学生在四人小组里交流。)

  生1:我体会到这儿非常美。

  生2:我觉得这儿的牛羊肯定长得很肥,因为这儿的草长得很茂盛,牛羊吃得好就长得壮!

  3、师:牛羊长得这么壮,这儿牧民的生活怎么样呢?

  生2:他们每天能看到怎么美的景色,肯定很幸福!

  生3:我觉得牧民的生活很富有,他们养的牛羊这么壮,一定可以卖很多钱。

  4、师:对呀,能生活在这么美的大草原上是多么幸福的事呀!谁愿意把最后三行诗句读一读?

  (生抢着举手,请一名学生读)

  5、‘‘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千古名句,特别为人称道,请你分析这句诗的意境?

  6、师: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诗中只写了景色,没有提到敕勒人,你猜那些人在哪里?(风吹草低见牛羊,有牛羊的地方就有人,或者说有一双发现这些牛羊的牧民的眼睛出现在诗里。)

  7、欣赏着自己美丽的家园,看着水草丰美之处的牛羊那心情老好了!还有谁来读读?读出生机感、喜悦感;牧民的怡然自得,自由自在。(指名读)

  (三)写法指导:

  看全诗,看板书:景物描写中有动态和静态描写,天空、草地是什么状态的景物描写?(静态描写)风吹草低见牛羊呢?(动态描写)动静结合的写法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使诗显得有生气,今后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多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这样我们的作文会写得更好。

  五、诵读古诗

  1、这首古诗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呢!据说,在公元646年,统治*北部的东魏和西魏两个*之间爆发一场大战,东魏丧师数万。军心涣散,主帅高欢为安定军心,在宴会上命大将斛律金唱《敕勒歌》,群情因之一振。

  2、听范读录音

  3、看节奏,朗读时应注意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4、学生先自己反复练*朗读,再指名朗读,集体评议是否读出诗中天地旷远宏大的气势。

  5、师:谁先来试试?读得好,你们就把掌声送给他!(请3—4名学生配乐读)

  6、师:看到你们读得这么美,老师也想读一下。

  7、师:我们来齐背这首诗,希望大家都能背出自己的感受,这样你们会比老师背得还要棒。如果不会背的同学可以看着书读。(学生配乐齐背。)

  六、画中展示:

  1、师:“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满眼青绿,无边无际地延伸开去,只有那同样辽阔的天宇,如同蒙古包一般从四面低垂下来,罩住浩瀚的草原。在苍苍茫茫的天地之间,风吹拂着丰茂的草原。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露出遍地散布的牛群和羊群。”交流: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2、师:大草原就是一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学生作画,师巡视。) (展示绘画作品)

  3、师:今天我们学*《敕勒歌》这首诗,已经有1500年的历史了。我们有56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国家的骄傲。我们以后要多关注古典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最真实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敕勒歌 》教案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启发学生体会诗歌语言的简洁朴素,风格的雄浑豪放。

  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意,感受意境。

  2.体会这首诗歌的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

  朗读悟意,启发想象。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蓝天以其辽阔深邃使人向往,高山以其巍峨雄伟令人震撼,大海以其宽容恒久给人启迪,美丽的草原又将带给我们什么呢?今天,我们学*北朝民歌——《敕勒川》,感受草原的魅力。

  二、简介《敕勒歌》的文学常识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尔族的主要族源。南北朝时敕勒族相当繁盛,史*载有十二个部落。而歌中的敕勒川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市周围的广大地区。北有大青山挡风,南有黄河迂曲补水,乃是游牧民族十分向往的冬夏两宜的肥美牧场。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记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和先秦歌谣,共一百卷。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三、请学生借助注释扫除字词障碍,正确朗读,理解诗意。

  1、检查;

  ①正确读出下列字词的读音

  敕勒(chì lè)穹庐(qióng)见牛羊(xiàn)

  天似(sì)笼盖(lǒng)

  ②说说对句意的理解。

  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了正在吃草的肥硕的牛羊。

  强调:见,通“现”,显现。

  四、启发引导学生想象,感受草原的辽阔富饶,体会情感。

  1.通过读诗,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

  天空的特点是苍苍,草地的特点是茫茫,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辽阔无边。风吹过来,草低下头,看见了许多牛羊,草的特点是茂盛,而牛羊的特点是肥壮。

  2.“敕勒川,阴山下”一句作为诗歌的开头有何作用?

  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入云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3.可以表现天高地阔的比喻很多,诗人为什么要选择穹庐?这其中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试想象自己此时若站在草原之上会有什么感受,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来理解表现出来。

  穹庐是草原的特点,用牧民们日日相伴的最为亲*的生活居所来比喻,非常亲切。表现出草原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对草原的赞美。

  4.诗中为什么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上下一片?透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一句你看到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如果你是一位牧民,面对此情此景,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有感情地读一读。

  草原上并非无人,“见牛羊”一句暗示了人的存在。不写人,是为了突出表现草原的浩瀚苍茫的自然特征。这样写使人油然涌起一种生机感、喜悦感、悠然自在感。

  抬头仰望,湛蓝的天空辽远深邃,眼前是一望无际的绿色的草的海洋清风吹过,海面涌过层层波涛,波涛起伏间,显出了正在欢喜地吃草的牛羊。

  我作为牧民想说:“美丽的草原,美丽的家乡,我深深的热爱您。”

  5.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激励学生背诵。(要读出草原的辽阔苍茫,和草原人的喜悦,热爱之情。)

  五、探究交流:

  这首北朝民歌的在对景物的描写及语言的运用上有何特点呢?

  动静结合体现草原的美。诗的前六句写*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广阔恢宏。但是,诗人的描写全从宏观着眼,作总体的静态的勾画,没有什么具体描绘,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闷的感觉。但当读到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境界便顿然改观。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于是,由静态转为动态,由苍茫一色变为多彩多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因此,人们把这最后一句称为点睛之笔,对于“吹”、“低”、“见”三个动词的主动者——“风”字,备加欣赏。

  这首民歌的语言直白如画,音调雄壮,艺术概括力极强。用民族特色的“穹庐”设喻,描写天空的辽远苍茫,朴素新奇。它风格奔放、雄健质朴,寥寥几句就十分生动地勾勒出内蒙古独特的壮丽景色,反映了敕勒族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

  六、拓展交流。

  请学生就自己*时积累的描写赞美草原的诗歌、歌曲进行交流。

  七、布置作业

  赏析名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示例:句中用“天苍苍”和“野茫茫”形容草原上的所见,给人以无限辽阔的感受。而“风吹草低”一句,写出了草原上水草的茂盛和牛羊的肥壮,又把整个画面变成了一幅天人和谐的人文图景,生动异常。语言简练质朴,音调雄壮,风格明朗豪放,雄浑天成,是描写草原风光的千古绝唱。

《敕勒歌 》教案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敕勒歌》。

  2.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积极豁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我们祖国的幅员辽阔,有数不清的美丽景色,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参观雄伟壮观的北国风光。

  2.利用多媒体或教学挂图,展示北国风光。(教师板书诗题:敕勒歌)

  (二)通读全诗,把握诗境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读准诗中“见”的音。)

  3.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诗的大概意思。

  4.全班齐读古诗。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意

  1.解题意。

  读诗题,看注释了解题意。敕勒是一个游牧的民族,生活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这首诗就是敕勒人当日所唱的牧歌。

  2.读通诗句,理解诗意。

  ①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敕勒川,阴山下。”这一句写了敕勒川的位置。敕勒川,在阴山的脚下。

  引导学生读注释,了解“穹庐”指的是敕勒人生活的毡帐,就是现在的蒙古包。“见”(同“现”),露出的意思。

  学生质疑,讨论诗意。

  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表现了天高地阔,草原辽阔无边,地之四边与天之四垂相接,天空像巨大的蒙古包。用自己日日相伴的最为亲*的生活居所来比喻,饱含了草原牧民热爱自己的家园的情感。

  ③诗中为什么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上下一片?在这样的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诗中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一片,正是要突出表现大草原的这种天地旷远、浩瀚自然的特点。虽然诗中没有写人,但诗中并非无人,风吹草低见牛羊,有牛羊的地方就有人,或者说有一双发现这些牛羊的牧民的眼睛出现在诗里。在这样“天苍苍,野茫茫”的背景下,就可能给我们如下的感觉:

  (1)油然涌起的生机感、喜悦感;

  (2)尤感这些生机、活力、生命信息的宝贵;

  (3)在这样草原辽阔、水草丰美之处的牛羊、牧民的怡然自得,自由自在。

  教师有感情地描述诗境:

  “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满眼青绿,无边无际地延伸开去,只有那同样辽阔的天宇,如同蒙古包一般从四面低垂下来,罩住浩瀚的草原。在苍苍茫茫的天地之间,风吹拂着丰茂的草原。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露出遍地散布的牛群和羊群。”

  3.交流: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体悟诗情,感受草原风光的辽阔壮美,激发学生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4.感情诵读古诗。

  这首古诗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呢!据说,在公元646年,统治*北部的东魏和西魏两个*之间爆发一场大战,东魏丧师数万。军心涣散,主帅高欢为安定军心,在宴会上命大将斛律金唱《敕勒歌》,群情因之一振。

  想想,我们应该怎样朗诵这首诗。学生先自己反复练*朗读,再指名朗读,集体评议是否读出诗中宏大的气势。

  5.当堂背诵这首古诗。

《敕勒歌 》教案5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2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领略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材说明

  《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这首民歌描绘了我国内蒙古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

  敕勒川,阴山下,这句诗交待了牧民居住的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句写天空像圆圆的蒙古包大屋顶,笼罩着大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主要写草地。在蓝蓝的天底下,草原一眼望不到边,风时时吹来,茂盛的牧草低伏下去,一群群肥壮的牛羊从草里显露出来。 整首诗场面宏大,意境高远,层次清楚,语言通俗,充分表达了牧民对草原风光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投影片,或反映草原风光的图画。

  课文朗读录音带,《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曲VCD光盘(或录音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本课生字不多,要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采用部件分析方法记住字形,教学中要专设环节检查指导。

  2、写字教学。

  庐:半包围结构,字体偏斜,书写时应特别把握好字的重心。广字旁的横,不要写得过长,第三笔撇,应写作竖撇。里面户字的写得开阔些,末笔要写成竖撇。

  盖:上下结构,上边是美字头,下边是皿字底。

  (三)词句教学

  敕勒歌:敕勒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歌。

  敕勒川:川,*原。文中指敕勒族居住的草原。

  阴山:阴山山脉,大部分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穹庐:蒙古人住的圆形帐篷,也称蒙古包。

  笼盖:笼罩、遮住、盖住。

  苍苍:深青色,本课可理解为蓝蓝的。

  茫茫:辽远,没有边际。

  本课的词语,大多数是凭已有知识理解不了的,教师应在学生通读诗句的基础上讲解。诗句的理解,要在教师指导下,结合插图加以体会,然后通过反复朗读,加深理解。这首诗的大意是:

  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像圆圆的大屋顶,笼罩在原野上。

  蓝蓝的天底下,草地一眼望不到边,

  风吹过来,草低下了头,

  露出了一群群肥壮的牛羊。

  (四)朗读、背诵指导

  在指导读的过程中,结合看插图投影、看录像、听音乐等,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诗的意境。朗读指导可参考示例如下: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指导朗读这首民歌时,教师要多示范,必要时可领读难句。只要在教学中采取各种形式多读,就会熟读成诵。

  (五)练*提示

  课后1、2题,应在教学过程中完成。课后第3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读词语,体会苍苍、茫茫形容不同事物时,有不同的含义。应联系事物特点去体会。

  天苍苍:形容天空蓝蓝的。

  松柏苍苍:形容松柏翠绿翠绿的。

  白发苍苍:形容头发白白的。

  野茫茫:形容原野没有边际。

  大海茫茫:形容大海没有边际。

  云雾茫茫:形容云雾浓厚,看不清楚。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用1课时。

  四、参考资料

  《敕勒歌》见于《乐府诗集》的'《杂歌谣辞》类,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敕勒,当时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居朔州(今山西北部)一带。这首民歌虽仅27字,却形象地展示出一幅雄浑壮丽、苍茫辽阔的北方大草原的画面。


敕勒歌教案 (菁华5篇)(扩展2)

——对韵歌教案 (菁华5篇)

对韵歌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3个生字。

  2、认识笔画“提”“撇折”“竖折”。

  3、朗读《对韵歌》,感悟韵律美。

  【教学重点】通过听读、看图想象等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读准“风、虫”的字音。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3个生字。

  2、认识笔画“提”“撇折”“竖折”。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你们想不想对对子?那老师就出两个满足你们的愿望,我们一起来做“找朋友”的游戏。天对(地),黑对(白),花对(树)。看来咱们班的小朋友也很聪明,对子对得真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儿歌《对韵歌》。(板书课文题目:对韵歌。)

  2、展示图片:根据图片说出对子。

  (热)对(冷)(低)对(高)

  3、出示本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设计意图:游戏导入,展示图片,引入对对子,引起学生学*兴趣,激发学生学*的热情。】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

  出示朗读视频,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三、学*字词

  1、认读生字

  出示四个会认生字“对、雨、风、花、鸟”的组词、识记等,让学生认读,识记生字。

  注意读准:后鼻音“风”,鼻音“鸟”。

  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识记这4个生字?

  鼓励自主识记生字:

  (1)图文对照,理解字义。“鸟”字可回顾前一课的连线练*感受象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呈现象形字“云、雨、风、虫”的图片及古今汉字,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找到对应的图片和字。再引导学生结合字形,理解字义。

  (2)抓特点,形象化识记。引导学生在整体识记汉字的基础上,抓住每个生字的特点来识记。如,“雨”的四个点好像雨点从云朵里飘落下来;“风”中间的撇和点就像刮风的情景;“鸟”中间的一点好像它的眼睛,促进字形识记,字义理解。

  (3)组词拓展。如“花”,可以列举“玫瑰花、荷花、桂花、牡丹花、菊花、梨花”等词语,还可以列举生活中样子像花的词语“浪花、雪花、棉花、火花、礼花”等,在拓展中识记。其他词语列举:

  云:乌云、白云、彩云

  雨:暴雨、毛毛雨、雷雨

  风:东风、南风、北风

  (4)可以结合生活,积累由熟字组成的新词,如“风雨、风云、对手、水花、火花、山花、花鸟”。

  2、学生玩识字游戏。

  摘苹果游戏,学生先读生字,谁读对了苹果就归谁,看谁的苹果最多。

  3、指导书写“虫云山”。

  (1)动画展示“虫云山”的笔顺,学生一边观察一边用右手模仿书空。

  (2)学*新笔画“提”“撇折”“竖折”。

  在刚才的书空练*中,你发现那些笔画不认识?

  教师相机强调三个新笔画。“云”字第三笔是“撇折”;“虫”字的第五笔是“提”;“山”的第二笔是“竖折”。

  指导三个新笔画的写法:

  “提”下笔从左到右,从重到轻,收笔要出尖。

  “撇折”下笔从重到轻,撇与提交接时,转换方向从重到轻,稍稍往上斜。

  “竖折”下笔先写短竖,稍稍停顿改变方向写横。

  (3)指导书写生字

  书写时注意:

  “虫”竖写在竖中线上,虫的“口”要写得扁一些,注意第五笔是提,点略长。

  “云”上横短,下横长,撇折从下横的中心点起笔,与点对应,合成一个稳稳的三角形。

  “山”中间的竖最长,竖折的竖最短,第三竖下端略出头。竖与竖之间等距。

  (4)学生完成书中写字练*,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写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书写。

  (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三个一”:执笔位置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眼离桌面一尺。)

  (5)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6)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鼓励学生多观察。

  【设计意图:初读感知,自主探究,解决字词,扫除阅读障碍,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新型教学理念。】

  四、课堂小结

  本课学*,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扫除了阅读的障碍,积累了字词,了解了对韵歌。

  五、当堂检测

  六、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狼的课文、背诵课文。

  2、看图想象,识记生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导入学*

  1.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指名读,评价读。

  2.抽读生字卡片。

  3.出示本课教学目标。

  二、品读释疑

  1.下面我们来一起学*课文。

  自由读课文。

  2.出示第一、二句:

  “云对雨,雪对风。花对树,鸟对虫。”

  每个对子间的词语是什么关系?(都是同一类别的词语。)

  这些词语可以分成哪些类别?

  教师出示“自然现象”“动物”“植物”3个词语,请学生将生字卡片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归类,发现“云、雨、雪、风”都是自然现象,“花、树”是“植物类”,“鸟、虫”都是“动物类”。

  同一类别组成新词读一读,如“云雨、风雪、花树、虫鸟”。(板书:云雨、风雪、花树、虫鸟)

  3。学*最后一句

  (1)出示最后一句,指生朗读。

  出示山清水秀水墨画和柳绿桃红水墨画,引导学生看图找对子。(山对水、柳对桃、红对绿、清对秀)

  (2)去掉“对”字,再指生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成语:山清水秀、桃红柳绿。(板书:山清水秀、桃红柳绿)

  (3)理解“山清水秀”的意思。

  ①出示课件。(播放春季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

  ②学生交流欣赏感受。教师启发:当你看到类似这样的美景时就可以说“山清水秀”。

  ③介绍家乡山清水秀的地方。

  (4)理解“桃红柳绿”。

  练①出示图片,看图片读词。

  ②说一说:( )的桃花,( )的柳树。

  ③个别读,齐读。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朗读时,可以把对应的事物名称略读重一点儿,“对”字轻读,感受汉语言的音韵美。

  (2)背诵时,按第一句自然现象相对,第二句动植物相对,第三句景色相对的思路。

  【设计意图:结合课件,联系生活实际,在互动交流中获得对对子的了解,让学生自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对子词之间的关系。】

  三、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儿歌《对韵歌》。

  播放儿歌《对韵歌》的范读音频。

  学生跟读,指名读。

  四、课堂小结

  《对韵歌》共3句。第一、二两句以单字对的形式,包罗自然现象“云、雨、雪、风”和动植物“花、树、鸟、虫”。第三句是双字对的形式,呈现山清水秀和柳绿桃红的美丽景色。整篇课文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五、当堂检测

  六、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5对韵歌

  云雨风雪花树虫鸟

  山清水秀桃红柳绿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诵读多形式,熟读巧背诵

  “学*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这个目标,是教学难点,而且对于这首对韵歌,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背诵下来,就需要老师的多种形式,让学生产生对韵文的兴趣,掌握韵文的节奏,达到熟能成诵。本课中,采用范读、领读、指读、分组读、接龙读等多种形式,重复而不机械,让学生读出兴趣,读出节奏,在读中达到背诵。

  2。识字与阅读,游戏巧安排

  本课中,老师设计了“读生字,摘苹果”、“找朋友”的游戏。学生非常喜欢“摘苹果”这个游戏。老师只有读准“苹果”上的字,才能将桃子摘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认识了生字,又调整了自己的听课状态。然后,师生、生生玩“找朋友”的游戏,老师大声对着全班说“云对……”,同学大声说“雨”。两个人再一起说“云对雨”。这样的活动,除了让学生认生字,读生字,找生字,还培养了学生大声朗读和与同学互动的人际交往能力,更好的巩固了对儿歌的背诵。

  不足之处:

  今天上课忽视了强调常规问题,纪律表现还算不错,但是还是要不停的强调不停的改正,为了给孩子们形成一个良好的.学*生活的*惯。

对韵歌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看图想象等方法,认识“对、云”等7个生字。

  2、会写“虫、云、山”3个生字和提、撇开、竖折3个基本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听读、看图想象等方法,认识“对、云”等7个生字。

  会写“虫、云、山”3个生字和提、撇开、竖折3个基本笔画。

  教学难点:

  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出示谜语,让学生猜一猜。谜底是(云)(风)

  2、板书课题,老师范读,再齐读。

  二、朗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一共有几句话?

  2、老师带读一句,学生读一句。

  3、指句来读,分男女读,齐读。

  三、感知内容,学*生字。

  (一)学*第一句。

  1、出示图片,说一说图上的内容。认识“云、雨、雪、风”,抽认生字,看图了解意思。

  2、为什么云对雨,雪对风?对对子,一个字对一个字。

  3、“云、雨、雪、风”都是什么?(自然现象)

  4、朗读第一句,注意节奏。

  5、指名朗读,齐读。

  6、老师范写“云”,学生跟着书空字形。强调“撇折”的写法,不要分成两笔去写了。

  7、老师板书笔顺,学生跟着书空笔顺。

  8、云可以组哪些词?学生说,老师板书(白云)(云朵)

  (二)学*第二句

  1、出示图片,说图上的内容。认识“花、树、鸟、虫”。

  2、指名读生字,打乱顺序认,齐读。

  3、“花、树”都是什么?(植物)“鸟、虫”都属于什么?(动物)板书植物、动物,齐读。

  4、朗读第二句,老师教读,学生跟读,读出节奏。

  5、老师范写“虫”,学生跟着书空。强调“提”的写法,让生反复书空,跟着老师写。“虫”的第二笔是(横折)

  6、老师范写笔顺,学生跟着书空笔顺。

  7、让学生给“虫”字组词,老师板书,(虫子)(虫牙)

  (三)学*第三句

  1、出示图片,说图上的内容,认识“山清、水秀、柳绿、桃红”

  2、指名学生读,老师教认,打乱认,齐读。

  3、“山清水秀、柳绿桃红”都是美丽的景色。双字对的形式。

  4、朗读第三句,指名读,分男女读,齐读,以对子的形式来读。

  5、老师范写“山”,学生边书空边说笔画名称。

  6、认识“竖折”,让学生反复书写,强调这是一笔,不要分成两笔书写。

  7、让学生给“山”组词,老师板书(大山)(山上)(山下)

  四、对对子

  1、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对子,分男女来读对子。

  2、对对子的要求是什么?

  3、让学生试对对子。

  五、指导写字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占位,让学生说一说每笔占什么位置。

  2、老师强调易错的笔画和笔顺。

  3、学生先描红,再独立写。

  4、老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把生字和笔顺记住,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对韵歌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看图想象等方法,认识“对、云”等7个生字。

  2.会写“虫、云、山”3个生字和提、撇折、竖折3个基本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听读、看图想象等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读准“风、虫”的字音。

  教学过程: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7个生字中6个字是对韵歌中呈现的事物名称。“花”是第一次出现的上下结构的字。“虫”是翘舌音,需重点正音。南方地区的学生受方言的发音影响,容易把“风”读错,教师需要重点示范。由于学生还未学*拼音,主要靠多种形式的示范朗读来正音。教学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趣味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和背诵中帮助学生读准字音。

  (1)示范朗读,跟读正音。对韵歌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可以创设朗读的氛围,播放录音或教师范读,然后学生跟着读,再模仿边拍手边读韵文,在诵读中掌握字音。

  (2)合作对读,认读生字。7个生字都出现在前两句的单字对中,特别是6个生字是两两相对的事物名称。教师可以借助生字卡片,与一位学生示范边对对子边找生字,然后引导学生同桌对对子。通过师生、生生找生字对对子,既认读生字,又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1)图文对照,理解字义。“鸟”字可回顾前一课的连线练*感受象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呈现象形字“云、雨、风、虫”的图片及古今汉字,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找到对应的图片和字。再引导学生结合字形,理解字义。

  (2)抓特点,形象化识记。引导学生在整体识记汉字的基础上,抓住每个生字的特点来识记。如,“雨”的四个点好像雨点从云朵里飘落下来;“风”中间的撇和点就像刮风的情景;“鸟”中间的一点好像它的眼睛,促进字形识记,字义理解。

  (3)组词拓展。如“花”,可以列举“玫瑰花、荷花、桂花、牡丹花、菊花、梨花”等词语,还可以列举生活中样子像花的词语“浪花、雪花、棉花、火花、礼花”等,在拓展中识记。其他词语列举:

  云:乌云、白云、彩云

  雨:暴雨、毛毛雨、雷雨

  风:东风、南风、北风

  可以结合生活,积累由熟字组成的新词,如“风雨、风云、对手、水花、火花、山花、花鸟”。

  2.写字。

  结合“虫、云、山”的书写,认识提、撇折、竖折3个新笔画。教师在示范时,要边示范书写,边说新笔画名称,让学生也跟着书空,帮助学生巩固笔画名称,记住笔顺。

  本课3个字书写要点:

  二、课文学*

  这是一篇节奏明快的对韵歌,读出节奏韵味是本课朗读的重点。同时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感受对子间的对应关系,感受对韵歌呈现的美景。

  1.朗读指导。教师在范读时,可以把对应的事物名称略读重一点儿,“对”字轻读,让学生从教师的范读中感受汉语言的音韵美。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拍手读、同桌对读、男女生对读等多种方式诵读。示范朗读时,要把声调读清楚,特别关注“风、虫、红”的韵母是后鼻音。在听读、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同桌之间诵读,读准字音。

  2.理解运用。借助图画,感受对应关系。本课分单字对和双字对两种形式,分句朗读理解时,可根据课文内容出示相应的图画,引导学生发现对子间的关系。还可根据同一类别组成新词读一读,如“云雨、风雪、花鸟、山清水秀、桃红柳绿”。

  图文对照,想象理解。最后一句双字对,是本篇韵文学*的难点。对于“山清水秀、柳绿桃红”这两个词语的内涵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借助简笔画、图片或微课分别呈现。让学生看着图,说说画中的美景和自己的感受。教师重点点拨“清”和“秀”。

  通过单字对的学*,学生初步了解了对子间的相互对应,教学双字对时可以将“山清、水秀、柳绿、桃红”拆成“山、水、清、秀”等单个生字,借助生字卡片,引导学生单个认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对单字对。例如,“山”对“水”、“清”对“秀”、“柳”对“桃”、“绿”对“红”,最后将生字组合成词语。

  对对子与成语、对联和古诗的关系十分密切。教师可以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积累,在古诗、对联中寻找对子,尝试在不同的语境中诵读对子。

对韵歌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3个生字。

  2、认识笔画“提”“撇折”“竖折”。

  3、朗读《对韵歌》,感悟韵律美。

  【教学重点】通过听读、看图想象等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读准“风、虫”的'字音。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3个生字。

  2、认识笔画“提”“撇折”“竖折”。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你们想不想对对子?那老师就出两个满足你们的愿望,我们一起来做“找朋友”的游戏。天对(地),黑对(白),花对(树)。看来咱们班的小朋友也很聪明,对子对得真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儿歌《对韵歌》。(板书课文题目:对韵歌。)

  2、展示图片:根据图片说出对子。

  (热)对(冷)(低)对(高)

  3、出示本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设计意图:游戏导入,展示图片,引入对对子,引起学生学*兴趣,激发学生学*的热情。】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

  出示朗读视频,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三、学*字词

  1、认读生字

  出示四个会认生字“对、雨、风、花、鸟”的组词、识记等,让学生认读,识记生字。

  注意读准:后鼻音“风”,鼻音“鸟”。

  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识记这4个生字?

  鼓励自主识记生字:

  (1)图文对照,理解字义。“鸟”字可回顾前一课的连线练*感受象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呈现象形字“云、雨、风、虫”的图片及古今汉字,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找到对应的图片和字。再引导学生结合字形,理解字义。

  (2)抓特点,形象化识记。引导学生在整体识记汉字的基础上,抓住每个生字的特点来识记。如,“雨”的四个点好像雨点从云朵里飘落下来;“风”中间的撇和点就像刮风的情景;“鸟”中间的一点好像它的眼睛,促进字形识记,字义理解。

  (3)组词拓展。如“花”,可以列举“玫瑰花、荷花、桂花、牡丹花、菊花、梨花”等词语,还可以列举生活中样子像花的词语“浪花、雪花、棉花、火花、礼花”等,在拓展中识记。其他词语列举:

  云:乌云、白云、彩云

  雨:暴雨、毛毛雨、雷雨

  风:东风、南风、北风

  (4)可以结合生活,积累由熟字组成的新词,如“风雨、风云、对手、水花、火花、山花、花鸟”。

  2、学生玩识字游戏。

  摘苹果游戏,学生先读生字,谁读对了苹果就归谁,看谁的苹果最多。

  3、指导书写“虫云山”。

  (1)动画展示“虫云山”的笔顺,学生一边观察一边用右手模仿书空。

  (2)学*新笔画“提”“撇折”“竖折”。

  在刚才的书空练*中,你发现那些笔画不认识?

  教师相机强调三个新笔画。“云”字第三笔是“撇折”;“虫”字的第五笔是“提”;“山”的第二笔是“竖折”。

  指导三个新笔画的写法:

  “提”下笔从左到右,从重到轻,收笔要出尖。

  “撇折”下笔从重到轻,撇与提交接时,转换方向从重到轻,稍稍往上斜。

  “竖折”下笔先写短竖,稍稍停顿改变方向写横。

  (3)指导书写生字

  书写时注意:

  “虫”竖写在竖中线上,虫的“口”要写得扁一些,注意第五笔是提,点略长。

  “云”上横短,下横长,撇折从下横的中心点起笔,与点对应,合成一个稳稳的三角形。

  “山”中间的竖最长,竖折的竖最短,第三竖下端略出头。竖与竖之间等距。

  (4)学生完成书中写字练*,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写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书写。

  (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三个一”:执笔位置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眼离桌面一尺。)

  (5)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6)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鼓励学生多观察。

  【设计意图:初读感知,自主探究,解决字词,扫除阅读障碍,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新型教学理念。】

  四、课堂小结

  本课学*,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扫除了阅读的障碍,积累了字词,了解了对韵歌。

  五、当堂检测

  六、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狼的课文、背诵课文。

  2、看图想象,识记生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导入学*

  1.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指名读,评价读。

  2.抽读生字卡片。

  3.出示本课教学目标。

  二、品读释疑

  1.下面我们来一起学*课文。

  自由读课文。

  2.出示第一、二句:

  “云对雨,雪对风。花对树,鸟对虫。”

  每个对子间的词语是什么关系?(都是同一类别的词语。)

  这些词语可以分成哪些类别?

  教师出示“自然现象”“动物”“植物”3个词语,请学生将生字卡片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归类,发现“云、雨、雪、风”都是自然现象,“花、树”是“植物类”,“鸟、虫”都是“动物类”。

  同一类别组成新词读一读,如“云雨、风雪、花树、虫鸟”。(板书:云雨、风雪、花树、虫鸟)

  3。学*最后一句

  (1)出示最后一句,指生朗读。

  出示山清水秀水墨画和柳绿桃红水墨画,引导学生看图找对子。(山对水、柳对桃、红对绿、清对秀)

  (2)去掉“对”字,再指生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成语:山清水秀、桃红柳绿。(板书:山清水秀、桃红柳绿)

  (3)理解“山清水秀”的意思。

  ①出示课件。(播放春季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

  ②学生交流欣赏感受。教师启发:当你看到类似这样的美景时就可以说“山清水秀”。

  ③介绍家乡山清水秀的地方。

  (4)理解“桃红柳绿”。

  练①出示图片,看图片读词。

  ②说一说:( )的桃花,( )的柳树。

  ③个别读,齐读。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朗读时,可以把对应的事物名称略读重一点儿,“对”字轻读,感受汉语言的音韵美。

  (2)背诵时,按第一句自然现象相对,第二句动植物相对,第三句景色相对的思路。

  【设计意图:结合课件,联系生活实际,在互动交流中获得对对子的了解,让学生自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对子词之间的关系。】

  三、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儿歌《对韵歌》。

  播放儿歌《对韵歌》的范读音频。

  学生跟读,指名读。

  四、课堂小结

  《对韵歌》共3句。第一、二两句以单字对的形式,包罗自然现象“云、雨、雪、风”和动植物“花、树、鸟、虫”。第三句是双字对的形式,呈现山清水秀和柳绿桃红的美丽景色。整篇课文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五、当堂检测

  六、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5对韵歌

  云雨风雪花树虫鸟

  山清水秀桃红柳绿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诵读多形式,熟读巧背诵

  “学*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这个目标,是教学难点,而且对于这首对韵歌,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背诵下来,就需要老师的多种形式,让学生产生对韵文的兴趣,掌握韵文的节奏,达到熟能成诵。本课中,采用范读、领读、指读、分组读、接龙读等多种形式,重复而不机械,让学生读出兴趣,读出节奏,在读中达到背诵。

  2。识字与阅读,游戏巧安排

  本课中,老师设计了“读生字,摘苹果”、“找朋友”的游戏。学生非常喜欢“摘苹果”这个游戏。老师只有读准“苹果”上的字,才能将桃子摘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认识了生字,又调整了自己的听课状态。然后,师生、生生玩“找朋友”的游戏,老师大声对着全班说“云对……”,同学大声说“雨”。两个人再一起说“云对雨”。这样的活动,除了让学生认生字,读生字,找生字,还培养了学生大声朗读和与同学互动的人际交往能力,更好的巩固了对儿歌的背诵。

  不足之处:

  今天上课忽视了强调常规问题,纪律表现还算不错,但是还是要不停的强调不停的改正,为了给孩子们形成一个良好的学*生活的*惯。

对韵歌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3个生字。

  2、认识笔画“提”“撇折”“竖折”。

  3、朗读《对韵歌》,感悟韵律美。

  【教学重点】通过听读、看图想象等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读准“风、虫”的字音。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3个生字。

  2、认识笔画“提”“撇折”“竖折”。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你们想不想对对子?那老师就出两个满足你们的愿望,我们一起来做“找朋友”的游戏。天对(地),黑对(白),花对(树)。看来咱们班的小朋友也很聪明,对子对得真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儿歌《对韵歌》。(板书课文题目:对韵歌。)

  2、展示图片:根据图片说出对子。

  (热)对(冷)(低)对(高)

  3、出示本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设计意图:游戏导入,展示图片,引入对对子,引起学生学*兴趣,激发学生学*的热情。】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

  出示朗读视频,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三、学*字词

  1、认读生字

  出示四个会认生字“对、雨、风、花、鸟”的组词、识记等,让学生认读,识记生字。

  注意读准:后鼻音“风”,鼻音“鸟”。

  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识记这4个生字?

  鼓励自主识记生字:

  (1)图文对照,理解字义。“鸟”字可回顾前一课的连线练*感受象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呈现象形字“云、雨、风、虫”的图片及古今汉字,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找到对应的图片和字。再引导学生结合字形,理解字义。

  (2)抓特点,形象化识记。引导学生在整体识记汉字的基础上,抓住每个生字的特点来识记。如,“雨”的四个点好像雨点从云朵里飘落下来;“风”中间的撇和点就像刮风的情景;“鸟”中间的一点好像它的眼睛,促进字形识记,字义理解。

  (3)组词拓展。如“花”,可以列举“玫瑰花、荷花、桂花、牡丹花、菊花、梨花”等词语,还可以列举生活中样子像花的词语“浪花、雪花、棉花、火花、礼花”等,在拓展中识记。其他词语列举:

  云:乌云、白云、彩云

  雨:暴雨、毛毛雨、雷雨

  风:东风、南风、北风

  (4)可以结合生活,积累由熟字组成的新词,如“风雨、风云、对手、水花、火花、山花、花鸟”。

  2、学生玩识字游戏。

  摘苹果游戏,学生先读生字,谁读对了苹果就归谁,看谁的苹果最多。

  3、指导书写“虫云山”。

  (1)动画展示“虫云山”的笔顺,学生一边观察一边用右手模仿书空。

  (2)学*新笔画“提”“撇折”“竖折”。

  在刚才的书空练*中,你发现那些笔画不认识?

  教师相机强调三个新笔画。“云”字第三笔是“撇折”;“虫”字的第五笔是“提”;“山”的第二笔是“竖折”。

  指导三个新笔画的写法:

  “提”下笔从左到右,从重到轻,收笔要出尖。

  “撇折”下笔从重到轻,撇与提交接时,转换方向从重到轻,稍稍往上斜。

  “竖折”下笔先写短竖,稍稍停顿改变方向写横。

  (3)指导书写生字

  书写时注意:

  “虫”竖写在竖中线上,虫的“口”要写得扁一些,注意第五笔是提,点略长。

  “云”上横短,下横长,撇折从下横的中心点起笔,与点对应,合成一个稳稳的三角形。

  “山”中间的竖最长,竖折的竖最短,第三竖下端略出头。竖与竖之间等距。

  (4)学生完成书中写字练*,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写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书写。

  (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三个一”:执笔位置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眼离桌面一尺。)

  (5)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6)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鼓励学生多观察。

  【设计意图:初读感知,自主探究,解决字词,扫除阅读障碍,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新型教学理念。】

  四、课堂小结

  本课学*,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扫除了阅读的障碍,积累了字词,了解了对韵歌。

  五、当堂检测

  六、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狼的课文、背诵课文。

  2、看图想象,识记生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导入学*

  1.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指名读,评价读。

  2.抽读生字卡片。

  3.出示本课教学目标。

  二、品读释疑

  1.下面我们来一起学*课文。

  自由读课文。

  2.出示第一、二句:

  “云对雨,雪对风。花对树,鸟对虫。”

  每个对子间的词语是什么关系?(都是同一类别的词语。)

  这些词语可以分成哪些类别?

  教师出示“自然现象”“动物”“植物”3个词语,请学生将生字卡片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归类,发现“云、雨、雪、风”都是自然现象,“花、树”是“植物类”,“鸟、虫”都是“动物类”。

  同一类别组成新词读一读,如“云雨、风雪、花树、虫鸟”。(板书:云雨、风雪、花树、虫鸟)

  3、学*最后一句

  (1)出示最后一句,指生朗读。

  出示山清水秀水墨画和柳绿桃红水墨画,引导学生看图找对子。(山对水、柳对桃、红对绿、清对秀)

  (2)去掉“对”字,再指生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成语:山清水秀、桃红柳绿。(板书:山清水秀、桃红柳绿)

  (3)理解“山清水秀”的意思。

  ①出示课件。(播放春季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

  ②学生交流欣赏感受。教师启发:当你看到类似这样的美景时就可以说“山清水秀”。

  ③介绍家乡山清水秀的地方。

  (4)理解“桃红柳绿”。

  练①出示图片,看图片读词。

  ②说一说:( )的桃花,( )的柳树。

  ③个别读,齐读。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朗读时,可以把对应的事物名称略读重一点儿,“对”字轻读,感受汉语言的音韵美。

  (2)背诵时,按第一句自然现象相对,第二句动植物相对,第三句景色相对的思路。

  【设计意图:结合课件,联系生活实际,在互动交流中获得对对子的了解,让学生自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对子词之间的关系。】

  三、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儿歌《对韵歌》。

  播放儿歌《对韵歌》的范读音频。

  学生跟读,指名读。

  四、课堂小结

  《对韵歌》共3句。第一、二两句以单字对的形式,包罗自然现象“云、雨、雪、风”和动植物“花、树、鸟、虫”。第三句是双字对的形式,呈现山清水秀和柳绿桃红的美丽景色。整篇课文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五、当堂检测

  六、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5对韵歌

  云雨风雪花树虫鸟

  山清水秀桃红柳绿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诵读多形式,熟读巧背诵

  “学*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这个目标,是教学难点,而且对于这首对韵歌,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背诵下来,就需要老师的多种形式,让学生产生对韵文的兴趣,掌握韵文的节奏,达到熟能成诵。本课中,采用范读、领读、指读、分组读、接龙读等多种形式,重复而不机械,让学生读出兴趣,读出节奏,在读中达到背诵。

  2、识字与阅读,游戏巧安排

  本课中,老师设计了“读生字,摘苹果”、“找朋友”的游戏。学生非常喜欢“摘苹果”这个游戏。老师只有读准“苹果”上的字,才能将桃子摘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认识了生字,又调整了自己的听课状态。然后,师生、生生玩“找朋友”的游戏,老师大声对着全班说“云对……”,同学大声说“雨”。两个人再一起说“云对雨”。这样的活动,除了让学生认生字,读生字,找生字,还培养了学生大声朗读和与同学互动的人际交往能力,更好的巩固了对儿歌的背诵。

  不足之处:

  今天上课忽视了强调常规问题,纪律表现还算不错,但是还是要不停的强调不停的改正,为了给孩子们形成一个良好的学*生活的*惯。


敕勒歌教案 (菁华5篇)(扩展3)

——《上学歌》教案 (菁华5篇)

《上学歌》教案1

  活动设计背景

  刚入园的小班孩子,由于环境的突然改变,会致使他们的情绪变得不稳定,甚至于哭闹,设计本活动就是为了稳定孩子们的入园情绪。

  活动目标

  1、认知:幼儿能够跟着老师或音乐哼唱。

  2、情感:激发幼儿上学的积极性。

  3、技能:能随着音乐做简单的动作。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稳定幼儿的情绪。

  活动准备

  《上学歌》光盘

  活动过程

  一、 开始环节

  播放歌曲《上学歌》,教师伴随歌曲做动作,吸引孩子的注意。

  二、 基本环节

  1、 教师给幼儿读歌词。

  2、 根据歌词提问:

  “歌曲里面有谁?要去干什么?”

  “高兴么?为什么高兴?”

  3、 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学唱歌曲。

  4、 鼓励幼儿跟着老师一边唱一边做简单的动作。

  5、 对于情绪不稳定的幼儿,教师要走*并带动他一起唱。

  6、 幼儿熟悉歌曲后,跟着光盘唱。

  三、结束环节

  让小朋友集体边唱边做动作表演。

  三、 延伸环节

  提高:“小朋友我们上幼儿园该怎么办?”

《上学歌》教案2

  教学目标:

  1、熟悉学生情况,建立课堂常规。

  2、通过学唱《上学歌》,培养学生听音乐与唱歌的良好*惯,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3、指导学生听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并能自编简单的动作,表现《上学歌》活泼愉快的情绪。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并感受到歌曲愉快的情绪,能通过演唱表现出歌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

  感受乐曲情绪,能自编动作表现出音乐的情绪。

  教学手段: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常规培训

  1、老师先讲今后上音乐课的要求。手*放在腿上,两脚*放在地上,不要乱动,背要挺直,有利于正确的发声。书放在乐椅的扶手上,今后带一只笔一块橡皮,不要在带其他东西。要爱护音乐书这个朋友。再请学生自己说一说今后应怎样表现。

  2、发声动作应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全体起立,跟教师练唱小乐段,感受正确发声方法的运用。

  3、进教室的要求:听音乐并根据音乐节奏自编动作边做边走到自己的位置。

  听音乐练*

  将学生带到教室外练*,看谁做的好。

  二、新授

  1、导入:

  “同学们,今天大家都是第一次上学,高兴吗?那谁能说一说你的这一天是怎样过的,你都经历了那些事。”

  “好,接着,我们来听一首“快乐的一天”,看是不是你做的事情。”

  2、听音乐的第一段“早早起”

  看图,这一段表现了小朋友早晨起来的情景,请生根据音乐表现的内容,边听边用动作表现。

  “早晨起床后应该做什么?”“上学去”“这时你的心情怎样?路上看到什么景色?”

  3、直接听第二段,请生边听边做动作表现。

  “那么在上学途中,有一个小朋友遇到了这样的事情。”

  4、学唱《上学歌》

  ① 教师范唱歌曲,请学生跟琴用“Lu”模唱歌曲。

  ② 读歌词,注意咬字要清楚。

  ③ 跟琴唱歌词,注意情绪,要活泼欢快。

  ④ 歌曲处理:

  “太阳天空照,花儿对我笑,” 连贯舒展

  “小鸟说:早早早” 轻松、亲切、富有弹性

  “我去上学校……爱劳动” 情绪饱满、富有激情、节奏明快。

  “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 坚实有力,表现出决心

  ⑤ 请同学根据歌词给歌曲编舞蹈,

  5、分别听“来学*”、“做游戏”、“放学了”、“静静睡”,并请生边听边根据乐曲情绪、表现的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6、完整复听乐曲,并做动作。演奏到“上学歌”处齐唱,做动作。

《上学歌》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灵活运用识字方法学会9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体会汉字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特点,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能力目标: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能区别指定的6组“形*字”并能组成词语。

  情感目标:了解山区的孩子一年四季上学时的情景,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散文。描写了山区小学生上学的情景,表现出他们爱上学、爱生活的情感。以春夏秋冬四季为序,展现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在描写孩子们上学的欢乐情景时,巧妙地将大自然的特点融合在字里行间。通过“自己是怎样上学的?”这贴*学生的问题和播放山区风光课件入手,激发学生学*兴趣。初读课文和检查字词,可以消除学生读书障碍,使学生读正确。但以往教学常常因为检查字词切断了理解课文内容的感情线。因此,本课设计这一环节时,注意将重点词汇融入在课文内容之中。本课的语言十分优美、生动,非常适合朗读。但孩子在自读的过程中,就可以体会到一些课文中描绘的情与景。因此,教学设计要重在朗读与感悟,避免过多分析。课上采用换位的方式,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一起上学的朋友。师生在课文描绘的情与境中交流自己的感受,师生之间,读者与作者之间产生共鸣,课堂上师生共同体会着人在自然中的快乐与自由。整节课下来,消除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语言、语气无不体现新型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课文创造的情境中感受“学*语文真快乐”。 教学重点:了解山区孩子一年四季上学时的情景,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 教学难点:

  1.想象一年四季“我们”在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 激情引入课题。

  一年分为四季,一年四季给你什么感受?说一说你眼中的四季是什么样的。那么在上学的路上你有没有认真观察四季呢?今天我们就来学*第二课《上学一路歌》

  二、初读课文。

 (一) 自己借助工具书读一读学一学。

  (二) 在读中认识新词

  小溪 教室 滑冰 滑梯 或者 帮忙 闭眼 互相免除

  (三)体会汉字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特点,记忆字形,理解字意。强调 :“ 免”读音。

  (四)让学生发现生字结构的特点,教师指导书写。

  (五)5页2题形*字新词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一)生字及新词我们已经认识了,那么在课文中你还能正确读出来吗? 自己读课文,注意生字及新词。

  (二)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按自然段检查学生朗读。

  (三)小声读,思考:你认为写的是那里的小学生?每一自然段都写了什么?

  四、小结。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增强学生上学的兴趣。

  五、作业。

  5页2题

  教学反思:

  个别字的笔顺和字音教师要加强强调指导,使得学生在学*中能够加以注意,记忆深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在对课文的学*过程中,利用生字表初步识字,正确认读字词,正确读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一年四季“我们”在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使学生能够在朗读中融入自己的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山区孩子一年四季上学时的情景,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第二课,首先我们来分段朗读课文。

  二、新授。

  (一)分段朗读后回答下面问题:

  1.课文中描写了哪几个季节上学时的情景?

  2.你认为写的是哪个地区的小学生?从那里看出来的?

  3.你觉得这样的上学路好不好?为什么?

  (二)再读课文,想一想“孩子们上学时开心么?你是从那里知道的?”动笔画一画,可以和你的小组成员说一说。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那么你可以将他们快乐的心情读出来么?引导学生朗读。

  (四)想象:充满快乐的上学路上是每个人都向望的,到底一年四季它是什么样的呢?

  (五)齐读、个别读、分组读结合,让我们再用读来表达出小学生们的欢乐心情。

  (六) 引导学生积累:这篇课文有很多好的词句,请你将自己喜欢的词句

  划一划,然后读给大家听。

  1.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

  2.教师帮助学生积累好的词句。(我也有一些喜欢的词句读给大家听。)

  (七)想想:课文最后一句“大伙又都怪学校太*太*??”,为什么同学们到了学校还要怪学校太*太*?如果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想说些什么?

  三、练*。

  按课文原文填空。P6

  四、课后小结。

  五、作业。

  (一)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二)想一想,你在四季哪个季节的上学路上最快乐,试着写写。 板书设计:

  2 上学一路歌

  春夏 秋 冬

  野花溪水 野果冰

  教学反思:

  学生在感受山村孩子上学的快乐中被孩子们的快乐所感染,学生的学*热情很高,在描述自己的上学时更突出了一路的快乐与兴奋。

《上学歌》教案4

  教学内容:

  1、歌曲“上学歌”学唱;

  2、综合训练

  3、欣赏:快乐的一天

  教学目标:

  1、熟悉同学情况,建立课堂常规。

  2、通过学唱《上学歌》和欣赏《快乐的一天》,培养同学听音乐与唱歌的良好*惯,激发同学学*的兴趣。

  3、指导同学听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并能自编简单的动作,表示《上学歌》活泼愉快的情绪。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并感受到歌曲愉快的情绪,能通过演唱表示出歌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

  感受乐曲情绪,能自编动作表示出音乐的情绪。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常规培训(欢迎同学们来到音乐世界学*音乐)

  1、老师先讲今后上音乐课的要求。手*放在腿上,两脚*放在地上,不要乱动,背要挺直,有利于正确的发声。书放在乐椅的扶手上,今后带一只笔一块橡皮,不要在带其他东西。要保护音乐书这个朋友。再请同学自身说一说今后应怎样表示。(调动积极性,自身感受到应遵守的纪律和要求)

  2、发声动作应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全体起立,跟老师找到双手放的位置,放的方式,再跟老师体会吸气和呼气的变化,引导同学自身找到腹部变化的规律。

  跟教师练唱小乐段,感受正确发声方法的运用。

  (第12页发声练*曲,谱例略)

  3、进教室的要求:听音乐并根据音乐节奏自编动作边做边走到自身的位置。

  听音乐练*

  将同学带到教室外练*,看谁做的好。

  二、新授

  1、导入:

  “同学们,今天大家都是第一次上学,高兴吗?那谁能说一说你的这一天是怎样过的,你都经历了那些事。”

  “好,接着,我们来听一首“快乐的一天”,看是不是你做的事情。”

  2、听音乐的第一段“早早起”

  请生说一说这一段听过后有何感受

  看图,这一段表示了小朋友早晨起来的情景,请生根据音乐表示的内容,边听边用动作表示。

  “早晨起床后应该做什么?”“上学去”“这时你的`心情怎样?路上看到什么景色?”

  3、直接听第二段,请生边听边做动作表示。

  “那么在上学途中,有一个小朋友遇到了这样的事情。”

  4、学唱《上学歌》

  ① 教师范唱歌曲,请同学跟琴用“Lu”模唱歌曲。

  ② 读歌词,注意咬字要清楚。

  ③ 跟琴唱歌词,注意情绪,要活泼欢快。

  ④ 歌曲处置:

  中速、充溢朝气地演唱。

  “太阳天空照,花儿对我笑,” 连贯舒展

  “小鸟说:早早早” 轻松、亲切、富有弹性

  “我去上学校……爱劳动” 情绪丰满、富有激情、

  节奏明快。

  “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 坚实有力,表示出决心

  注意以上几点,教师范唱后,同学练唱。

  ⑤ 请同学根据歌词给歌曲编舞蹈,

  边唱边跳,看谁扮演的好。

  5、分别听“来学*”、“做游戏”、“放学了”、“静静睡”,

  并请生边听边根据乐曲情绪、表示的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听后,让同学说一说每一段的情绪是怎样。

  6、完整复听乐曲,并做动作。演奏到“上学歌”处齐唱,做动作。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歌曲“上学歌”,也欣赏了“快乐的一天”,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好好学*;长大立功劳;养成良好*惯;热爱学*等)

  希望同学们今后向歌曲唱的那样好好学*、快快乐乐。

  板书设计:

  第一课 上学歌

  情绪 欢快、富有朝气

  中速演唱

《上学歌》教案5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活泼、轻快的旋律,学*用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通过学唱歌曲,培养良好的听音乐与唱歌*惯。

  3、在歌曲意境的渲染下,产生对上学的美好向往。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歌曲内容,学唱歌曲。

  2、难点:用愉快昂扬的声音唱出对上学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视频,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谈话引出话题

  师:“小朋友们,再过不久我们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说说你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说了很多,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歌里的小朋友也像我们一样就要上小学了,听,她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二、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的旋律。

  1、欣赏歌曲,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旋律:

  (1)完整欣赏歌曲第一遍。

  提问:歌里的小朋友心情怎么样?

  (2)再次感受乐曲

  提问:你听到歌里唱了些什么?

  (2)教师与幼儿一起回忆歌词内容,教师出示课件图谱边指图谱边唱歌曲。

  师:为了让小朋友们更快的学会这首好听的歌,老师把它做成了一张图谱,小朋友们可以看着图谱学唱歌曲。

  2、听唱结合,初步学唱歌曲:

  (1)教师弹唱歌曲,幼儿学唱。

  (2)幼儿轻声跟唱,教师告诉幼儿歌曲处理的地方:

  如,“太阳天空照,花儿对我笑,”连贯舒展。

  “小鸟说:早早早”轻松、亲切、富有弹性。

  “我去上学校……爱劳动”情绪饱满、富有激情、节奏明快。

  “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坚实有力,表现出决心。

  (3)播放音乐,幼儿看教师手势进行轮唱。(提示幼儿要面带微笑,用好听的声音唱)

  3、幼儿表演唱:

  (1)*意唱给大家听的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并演唱。

  三、小结

  师:上学是一件多么美好幸福的事情呀,我们小朋友一定要好好学*;长大立功劳;养成良好*惯;热爱学*。希望今后小朋友们能向歌曲唱的那样好好学*、快快乐乐。


敕勒歌教案 (菁华5篇)(扩展4)

——《卖报歌》教案 (菁华5篇)

《卖报歌》教案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乐曲《卖报歌》的创作背景,熟悉旋律,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能根据歌词内容边唱边表演。

  3、体会当时报童艰苦的生活,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 幼儿园音乐教案卖报歌: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初步了解乐曲创作的背景,熟悉旋律,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活动难点:

  能根据歌词内容提示表演歌曲,体会当时报童艰苦的生活。

  3 幼儿园音乐教案卖报歌:活动准备

  1、故事介绍,报纸若干,歌曲录音等;

  2、聂耳照片、《卖报歌》视频、幼儿用书;

  3、教学PPT课件。

  4 幼儿园音乐教案卖报歌:活动过程

  一、介绍歌曲作者

  出示聂耳照片:小朋友们,认识图片上的叔叔吗?他叫聂耳,是我们*伟大的作曲家,我们的**就是他作曲的。他还为我们小朋友作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叫《卖报歌》,想不想来听一听?(播放歌曲一遍)

  二、介绍歌曲谱曲背景

  师:这首曲子听起来怎么样?这里有一个故事老师来讲给大家听。那是在1933年秋天的一个傍晚,聂耳约朋友出去散步,他边走边对朋友说:这条路上有一位卖报的小姑娘,卖报时喊的声音很动听,想让他的朋友也听一听。当他们走到那里时,果然看到了一小姑娘走来走去,匆忙地卖着晚报,她声音清脆、响亮、有顺序地叫卖着报名和价钱。聂耳走过去买了几份报,同时跟她聊了起来,知道她父亲有病,家庭生活困难。在回家的路上聂耳沉重地说:“很想把卖报儿童的悲惨生活写出来,要请田汉(著名词作家)或者安娥(田汉夫人)写词”。过了几天,安娥把词写好了,聂耳找到了那位小姑娘,把歌词念给她听,然后问她有没有不合适的地方,小姑娘想了一下说:“都挺好,但如果能把铜板儿能买几份报的话也写在里边,我就可以边唱边卖了。”聂耳回去立即和安娥商量,在歌词中添上了“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的句子。后来那位小姑娘真的一边唱一边卖,她的歌声使她的生意也好了起来。现在聂耳早已去世了,但那位小姑娘还活着,已成为白发斑斑的老人了。

  三、学唱歌曲

  1、师:这首曲子就是在当时这样的情况下谱写出来的,那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曲好吗?

  教师边弹琴边演唱歌曲一遍。(帮助幼儿逐句理解歌词意思)

  2、学*按节奏念歌词。

  3、参考幼儿用书,用动作记忆歌词。

  4、以多种形式学唱歌曲。

  可以分小组唱、男女生轮唱等

  四、根据歌词内容提示表演歌曲

  师:小朋友们,老师这儿有一张报纸,谁能够根据歌词内容来表演一下这首歌曲呢?(边唱边卖报)(提示幼儿一边走一边手里甩着报纸,嘴巴里说“卖报喽,卖报喽……”)(可以参考视频)

  五、移情教育

  师:现在我们的生活好了,再也看不到卖报的小报童了,我们可以坐在明亮的大教室里读书、学*,享受着父母、老师、小朋友的关爱,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在家听大人的话,在幼儿园听老师的话,做一个听话的好宝宝,好吗?

  活动延伸

  听爸爸妈妈说一说旧社会报童的故事,再到自己*时路过的书报亭看一看,了解现在卖报人的生活和丰富多彩的报纸杂志,尝试自己买一次杂志或报纸。

《卖报歌》教案2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认识本课7个生字,练*书写6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外资料了解《卖报歌》创作的社会背景,并从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了解聂耳对饱经忧患的*人民的深切同情。

  4、通过学*课文让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卖报歌》是怎样诞生的。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查找有关聂耳和《卖报歌》创作背景的资料。教师准备朗读磁带、词卡、录音机和有关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歌曲,导入新课。

  1、录音放《卖报歌》,学生欣赏或跟唱。

  2、提问:你们知道《卖报歌》是谁创作的吗?谁能向大家介绍聂耳?

  3、揭示课题,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自主合作识字,指导写字。

  1、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好自然段,在不懂的词句旁做个记号。

  2、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评价。

  3、“会认字”学*过关,学生自主学*。

  诞生 吕 小商贩 聂耳 宽裕 立即 剧作家

  4、“会写字”学*过关。

  指导写字:

  悦、霞、炸、瘦、剧、配

  (1)观察6个会写字:你认为哪个字难写?你想提醒大家应该注意哪个字的哪个笔画?

  (2)学生写字练*。

  (3)四人组内互相评价写字情况;教师抽查一组,并作简评。

  三、再读课文,巩固识字,提出问题。

  1、学生再读课文,要求将课文读通顺、流利。

  2、同桌分段接读课文,互检读书效果。

  3、指名接读课文,众生评价。

  4、学生把不懂的问题标在课文相应的文段旁边。

  四、作业。

  1、抄写本课的“会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继续搜集关于“一·二八”日寇轰炸上海的资料,了解人们当时的苦难生活。

  第二课时

  一、复*生字词,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开火车读。

  2、听写会写字,学生互相评价。

  二、精读课文。

  1、学*课文1—5自然段。

  (1)学生自学,要求:默读课文1—5自然段,并思考《卖报歌》诞生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在组内交流交流。

  (2)学生分组汇报交流学*情况,指导朗读,体会当时天气的恶劣和小女孩的可怜。

  (3)过渡:小女孩在寒风中卖报的情景被谁看见?又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继续学*课文。

  2、学*课文6—13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聂耳帮助小女孩的句段读一读,同桌说一说《卖报歌》诞生的过程。

  (2)交流“一·二八”日寇轰炸上海的资料,了解人们的苦难生活,指导朗读。

  (3)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聂耳的高尚品质。

  (4)学*了课文,你觉得聂耳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聂耳的事?说一说。

  三、总结拓展。

  1、小结课文内容。

  2、学唱聂耳创作的歌曲。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将《〈卖报歌〉的诞生》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3、推荐歌曲:《毕业歌》

  板书设计

  26《卖报歌》的诞生

  原因:路遇不幸的小报童—小毛头

  经过:想办法帮助她—写下了《卖报歌》

  结果:《卖报歌》传唱开了

《卖报歌》教案3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认识本课7个生字,练*书写6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外资料了解《卖报歌》创作的社会背景,并从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了解聂耳对饱经忧患的*人民的深切同情。

  4、通过学*课文让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卖报歌》是怎样诞生的。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查找有关聂耳和《卖报歌》创作背景的资料。教师准备朗读磁带、词卡、录音机和有关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歌曲,导入新课。

  1、录音放《卖报歌》,学生欣赏或跟唱。

  2、提问:你们知道《卖报歌》是谁创作的吗?谁能向大家介绍聂耳?

  3、揭示课题,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自主合作识字,指导写字。

  1、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好自然段,在不懂的词句旁做个记号。

  2、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评价。

  3、“会认字”学*过关,学生自主学*。

  诞生 吕 小商贩 聂耳 宽裕 立即 剧作家

  4、“会写字”学*过关。

  指导写字:

  悦、霞、炸、瘦、剧、配

  (1)观察6个会写字:你认为哪个字难写?你想提醒大家应该注意哪个字的哪个笔画?

  (2)学生写字练*。

  (3)四人组内互相评价写字情况;教师抽查一组,并作简评。

  三、再读课文,巩固识字,提出问题。

  1、学生再读课文,要求将课文读通顺、流利。

  2、同桌分段接读课文,互检读书效果。

  3、指名接读课文,众生评价。

  4、学生把不懂的问题标在课文相应的文段旁边。

  四、作业。

  1、抄写本课的“会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继续搜集关于“一·二八”日寇轰炸上海的资料,了解人们当时的苦难生活。

  第二课时

  一、复*生字词,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开火车读。

  2、听写会写字,学生互相评价。

  二、精读课文。

  1、学*课文1—5自然段。

  (1)学生自学,要求:默读课文1—5自然段,并思考《卖报歌》诞生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在组内交流交流。

  (2)学生分组汇报交流学*情况,指导朗读,体会当时天气的恶劣和小女孩的可怜。

  (3)过渡:小女孩在寒风中卖报的情景被谁看见?又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继续学*课文。

  2、学*课文6—13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聂耳帮助小女孩的句段读一读,同桌说一说《卖报歌》诞生的过程。

  (2)交流“一·二八”日寇轰炸上海的资料,了解人们的苦难生活,指导朗读。

  (3)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聂耳的高尚品质。

  (4)学*了课文,你觉得聂耳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聂耳的事?说一说。

  三、总结拓展。

  1、小结课文内容。

  2、学唱聂耳创作的歌曲。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将《〈卖报歌〉的诞生》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3、推荐歌曲:《毕业歌》

  板书设计

  26《卖报歌》的诞生

  原因:路遇不幸的小报童—小毛头

  经过:想办法帮助她—写下了《卖报歌》

  结果:《卖报歌》传唱开了

《卖报歌》教案4

  第六课 《卖报歌》

  教学内容:

  一、唱 卖报歌

  二、听 码头工人歌 飞花歌

  教学目的

  1. 通过学唱《卖报歌》使学生了解**前贫穷儿童的苦难生活,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指导学生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这首歌。

  2. 认识降号及一个降号调各音的位置,通过视唱,模唱,初步熟悉一个降号调各音的位置。

  3. 介绍人民音乐家聂耳,了解男声齐唱的演唱形式,感受劳动歌曲的风格特点和音乐形象。

  重点难点

  1.《卖报歌》旋律色彩是明朗的,但所表现的情绪又与一般欢快,活泼的歌曲不尽相同,教师应启发学生正确认识与表现音乐的速度和力度,完整表达歌曲的感情。

  2.一个降号调各音位置。重点介绍聂耳创作,以及他创作的歌曲所产生的社会作用,让学生了解什么才是优秀歌曲,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挂图,录音机等。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检查坐姿。

  二、发声练*

  1=F 2/4

  5 5 4 4 | 3 3 2 2 | 1 – | 1 0 |

  yi ya yi ya yi ya

  一、简介聂耳

  1、导入(听**):同学们,每当你在雄壮的**声中,高举起右手,向庄严的*敬礼时,脑海里一定闪现出一个个画面,你仿佛看见什么?

  :《**》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叔叔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歌。

  2、简介聂耳:欣赏了庄严雄壮的**,你们一定想认识这首歌的曲作者聂耳叔叔吧。(出示聂耳画像,边挂边说:这就是聂耳叔叔)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聂耳叔叔的故事,听听,唱唱他写的歌。

  板书:聂耳叔叔和他的歌。指读:聂耳

  繁体字聂耳的名字是这样写的(板书)。看看有什么特点?哇,他的名字是由四个耳组成的,聂耳早先名字叫聂守信,后来为什么改名为聂耳呢?我们来听个小故事。

  (放录音:聂耳的耳朵)

  :聂耳的耳朵是*时练出来的。

  二、学唱《卖报歌》曲谱

  1、聂耳叔叔还为我们写了一首至今还在传唱的歌,这首被列入20世纪华人经典作品。你们知道是什么歌吗?(放录音学生回答)

  2、简介报童“小毛头”

  3、欣赏歌曲录音。

  请同学们说出歌曲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4、出示歌曲名称。

  简单介绍:这首歌一直在少年儿童中广为流传。歌曲的朴实、生动的语言,深刻表现了旧社会报童的痛苦生活,但同时它又表现了报童们对明天充满了希望。

  2、引导学生分析歌谱中使用了几个音。(do re mi sol la)

  4、在学生默唱后,请个别学生分部视唱,再全体学生视唱。

  5、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歌曲中可以分成几个乐句。(4+4+4+4)找出相同句与不同句,贴上标记。唱一唱,每乐句的结尾音是否相同。

  6、.难点训练:

  A、5 3 5 3 2 | 1 3 2 |

  B、3 3 2 | 6 1 2 |不能唱成3 3 2· 1 | 6 1 2 |

  7、在老师伴奏下完整地视唱歌谱,错处老师及时指导纠正。

  三、课堂,下课。

《卖报歌》教案5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乐曲《卖报歌》的创作背景,熟悉旋律,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能根据歌词内容边唱边表演。

  3.体会当时报童艰苦的生活,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歌曲。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重难点:

  初步了解乐曲创作的背景,熟悉旋律,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能根据歌词内容提示表演歌曲,体会当时报童艰苦的生活。

  活动准备:

  故事介绍,报纸若干,歌曲录音、聂耳照片、《卖报歌》视频、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介绍歌曲作者

  出示聂耳照片:小朋友们,认识图片上的叔叔吗?他叫聂耳,是我们*伟大的作曲家,我们的**就是他作曲的。他还为我们小朋友作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叫《卖报歌》,想不想来听一听?(播放歌曲一遍)

  二、介绍歌曲谱曲背景

  师:这首曲子听起来怎么样?这里有一个故事老师来讲给大家听。那是在1933年秋天的一个傍晚,聂耳约朋友出去散步,他边走边对朋友说:这条路上有一位卖报的小姑娘,卖报时喊的声音很动听,想让他的朋友也听一听。当他们走到那里时,果然看到了一小姑娘走来走去,匆忙地卖着晚报,她声音清脆、响亮、有顺序地叫卖着报名和价钱。聂耳走过去买了几份报,同时跟她聊了起来,知道她父亲有病,家庭生活困难。在回家的路上聂耳沉重地说:“很想把卖报儿童的悲惨生活写出来,要请田汉(著名词作家)或者安娥(田汉夫人)写词”。过了几天,安娥把词写好了,聂耳找到了那位小姑娘,把歌词念给她听,然后问她有没有不合适的地方,小姑娘想了一下说:“都挺好,但如果能把铜板儿能买几份报的话也写在里边,我就可以边唱边卖了。”聂耳回去立即和安娥商量,在歌词中添上了 “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的句子。后来那位小姑娘真的一边唱一边卖,她的歌声使她的生意也好了起来。现在聂耳早已去世了,但那位小姑娘还活着,已成为白发斑斑的老人了。

  三、学唱歌曲

  1.师:这首曲子就是在当时这样的情况下谱写出来的,那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曲好吗?

  教师边弹琴边演唱歌曲一遍。(帮助幼儿逐句理解歌词意思)

  2.学*按节奏念歌词。

  3.参考幼儿用书,用动作记忆歌词。

  4.以多种形式学唱歌曲。

  可以分小组唱、男女生轮唱等

  四、根据歌词内容提示表演歌曲

  师:小朋友们,老师这儿有一张报纸,谁能够根据歌词内容来表演一下这首歌曲呢?(边唱边卖报)(提示幼儿一边走一边手里甩着报纸,嘴巴里说“卖报喽,卖报喽……”)(可以参考视频)

  五、移情教育

  师:现在我们的生活好了,再也看不到卖报的小报童了,我们可以坐在明亮的'大教室里读书、学*,享受着父母、老师、小朋友的关爱,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在家听大人的话,在幼儿园听老师的话,做一个听话的好宝宝,好吗?

  活动延伸:

  听爸爸妈妈说一说旧社会报童的故事,再到自己*时路过的书报亭看一看,了解现在卖报人的生活和丰富多彩的报纸杂志,尝试自己买一次杂志或报纸。

  教学反思:

  《卖报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老歌,大多数的学生在没教唱之前就会唱这首 歌了,因此学歌的热情持续时间比其他的歌短。因此,在学唱过程中,我安排 讲述关于报童的故事,让学生对报童们的苦难生活有个直观的了解,同时强调 报童的生活年代是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那时的社会状态,生活背景以及普 通老百姓的生活情况。这有助于帮助学生进行合理情绪的准备,准确的把握歌 曲的情绪。


敕勒歌教案 (菁华5篇)(扩展5)

——《苹果歌》教案 (菁华5篇)

《苹果歌》教案1

  【活动目标】

  1、学*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特点。

  2、感受、表现四分音符为一拍的均匀节奏。

  3、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苹果歌》音乐磁带、苹果实物。

  【活动过程】

  一、通过摘苹果、吃苹果等相关活动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1、情境讲述,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们,秋天到了,熊伯伯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它邀请我们去帮它摘果子呢。来,开上小汽车,我们一起出发喽!

  2、摘苹果,放入果篮中。

  师:果园到了,看看有什么?(苹果树)苹果树上结满了什么?苹果熟了,我们把苹果一个一个摘下来,放进老师的果篮里,好不好?(请幼儿来摘苹果)

  3、尝一尝苹果,深刻理解“我们喜欢吃苹果,身体健康多快乐!”这句歌词。

  师:苹果摘下来了,真香真甜呀!喜欢吃吗?老师这里也有苹果呢,来,我们尝一尝。

  吃的过程中问一问幼儿:苹果的味道怎样?你们喜欢吃苹果吗、高兴吗?

  教师小结:苹果吃起来甜甜的,而且它非常有营养,多吃苹果,我们的身体就很健康,不容易生病。

  二、学*新歌。

  1、观看图谱。

  教师:老师把刚才小朋友摘苹果、吃苹果的经过都画了下来,我们来看一看。出示图谱,教师带幼儿认识图谱。

  2、学*歌词。

  师:老师把它编成了一首儿歌,我来念一念。(按歌曲节奏朗诵歌词)好听吗?我们一起学一学。

  3、学唱新歌。

  师:小朋友念得真好听。老师还能把它唱出来呢,你们想听吗?(教师边做动作边范唱)

  我们一起唱唱吧。(教师和幼儿学唱歌曲)

  三、尝试用吃过的水果替换原歌词,创编歌曲。

  1、出示梨子、桃子等水果的黑板画,引导幼儿创编歌曲。

  教师:果园里还有许多苹果的好朋友也来了,你们看看有谁?(出示梨子、桃子等水果)刚刚你们唱得太好听了,可是没唱我,我们都等不及了。说说看,想唱谁?这个是什么颜色?它长在什么地方?我们应该怎么唱?

  2、学*歌词,把水果替换进去,和幼儿说一说。

  3、尝试把创编的歌曲唱出来。

  四、游戏“摘果子”。

  师:今天小朋友真棒,我们唱了苹果歌,还编了梨子歌、桃子歌。现在我们帮熊伯伯把这些果子都摘回家吧!(个别幼儿摘果子其他幼儿唱歌曲。)

  五、结束活动。

  宝宝们,我们帮熊伯伯把果子运回去吃水果喽!坐上小汽车,我们回去喽!

  教学反思:

  《苹果歌》是小班的一个音乐活动,歌词形象生动,旋律简单上口,表演性很强。让幼儿学得生动有趣,并获得更多的发展。我参照课程教案结合我们班幼儿年龄特点,对一些活动环节和细节进行了修改,活动开展的很顺利,在此我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

  活动导入,随着音乐伴奏进入活动室,激起了孩子们的学*欲望和新鲜感,在音乐的伴随下,孩子们很快进入了状态。借助图片、动作的帮助孩子们很快理解熟悉了歌曲内容。从活动的实施中,我观察到孩子们不但学说了歌词,而且在描述苹果多少中,理解了1和许多,各领域内容整合得比较自然。在熟悉歌词的基础上学唱歌曲,对小班的孩子来说简单、易懂、易唱,在配上相应的动作幼儿很快就唱会了歌曲。在鼓励幼儿进行创编歌曲时,创编歌曲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演唱的趣味性,丰富幼儿关于水果的知识,初步积累改编歌词演唱的`经验。第一次我是引导的,第二次,幼儿想水果,我就在黑板上画水果,提问:这种水果是长在哪里的?什么颜色的?我们连起来唱一唱,出乎我意料的是孩子们的表现很不错,都能完整的唱下来,尤其是唱到紫葡萄,孩子们还说“一串一串摘下来”,真的很不错,创编很成功。

《苹果歌》教案2

  设计意图:

  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对歌曲和音乐活动接触地不多,*时在家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胡乱教一些社会的流行歌曲或老童谣,对节奏的把握和歌曲情感的处理运用不当。特别对小班幼儿而言,歌词的理解和掌握,是学会一首歌的关键。因此,根据幼儿年龄特征,我设计了音乐活动《苹果》。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和简单的图谱,让幼儿在动动、说说、尝尝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歌词含义,并大胆地尝试让幼儿用常见的水果名称替换原歌词,并唱出来。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歌唱活动,学会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特点。

  2、通过学唱、仿编歌曲,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重点:

  愿意和同伴一起参与歌曲演唱,初步学唱歌曲,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快乐。

  难点:

  幼儿能大胆表现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特点。

  活动准备:

  立体的苹果树(可随意摘取苹果)、苹果、香蕉、葡萄、桔子等图片;

  幼儿经验准备:

  对这些水果的初步认识。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吸引幼儿兴趣

  1、今天的天气真好呀,宝宝们,我们一起去果园里逛逛吧。

  2、出示图片画满苹果的苹果树,并播放《苹果》的CD音乐。

  老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棵苹果树上结满了苹果,我们来把它摘下来吧。

  (设计意图:出示结满苹果的苹果树,让幼儿直观感知结在树上的苹果,并伴随音乐摘苹果,使幼儿对下面所学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学念歌词。

  1、果园里到了,你们看到了什么啊?(请幼儿做到座位上,说出看到了一棵树)师:苹果长在那?苹果多吗?它是什么颜色的啊?

  2、小朋友们看到“树上许多红苹果,”我呀“一个一个摘下来。” 教师一边说一边摘苹果。

  3、小朋友,你们喜欢吃苹果吗?幼儿回答

  4、“我们喜欢吃苹果,身体健康多快乐。”教师做吃苹果的动作。

  5、苹果真香啊,你们想吃吗?那我们一起来摘苹果好吗?

  6、幼儿坐在座位上跟着老师一边学念歌词,一边做摘苹果、吃苹果的动作。

  (设计意图:小班幼儿对歌词的记忆能力有限,须要先让幼儿熟悉歌词,再根据掌握的歌词内容的基础上学唱歌曲,使幼儿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歌曲。)

  四、欣赏、学唱歌曲

  1、这个摘苹果吃苹果的儿歌老师还能把他变成一首歌了,你们想听吗?那请你竖起小耳朵,听老师来唱一遍。教师完整地唱一遍歌曲,请幼儿欣赏。

  2、好听吗?你们一起来跟我唱好吗?请幼儿跟着老师轻轻的唱。

  3、小朋友们唱的都很认真,这次我们稍微大点声来唱好吗?能不能用喊的?对啊,我们要用好听的声音来唱。

  4、哇,小朋友们都会唱了吗?我们来一边摘苹果一边唱好吗?

  5、现在我请小朋友上面来唱,那位小朋友愿意上来呢?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请到的幼儿加上摘苹果吃苹果的动作,坐在下面的小朋友跟着一起拍手。

  6、我看小朋友们都学会了,我来听你们唱好吗? 老师在前面给幼儿拍手打节奏,幼儿唱歌。

  四、仿编歌曲

  1、哇,苹果摘完了,小朋友,你还喜欢吃什么水果?它是什么颜色的?这种水果长在哪里?

  2、我们把你喜欢吃的水果,也编成一首歌好吗? 来听听老师是怎么唱的。如“树上许多紫葡萄,一串一串摘下来,我们喜欢吃葡萄,身体健康多快乐。”请小朋友将自己喜欢的水果编进歌曲中,然后唱给大家听。

  3、哇,小朋友编的可真好呀,今天我们摘了这么多的水果,你开心吗?那我们拿着篮子去休息下。

  (设计意图:幼儿通过相互讨论,把可以替代的水果放到歌词里,此环节可以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及创造性的学*能力。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老师给予恰当的肯定和总结,有助于幼儿对知识的掌握与拓展,从而提高幼儿学*各种知识的兴趣。)

  活动反思:

  《苹果》是一首旋律简单歌词内容又易记的歌曲。这首歌中描绘的情景是幼儿感兴趣的,其中理解歌词、激发幼儿欣赏、感受歌曲的节奏、初步地歌词创编等,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活动的整体感觉从选材上来看符合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由于*阶段我们正在进行关于水果的活动,所以孩子们对水果特别关注。通过本次音乐活动,我觉得更多的`看到了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我觉得他们每个人都是很棒的,他们都愿意大胆的表现音乐,表达自己的感受。需要调整的:由于幼儿生活经验很有限,需要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才能感受乐曲旋律的特点。幼儿在演唱的力度上还需要加强。幼儿存在个体差异,可以把这个活动延伸到区域中,创设场景地上的水果、藤上的水果等,既能巩固教学内容,又能提升能力强的幼儿创编能力,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

《苹果歌》教案3

  活动目标:

  ⒈初步理解歌曲内容,尝试在情景中边唱边表演歌曲。

  ⒉学*简单的歌曲仿编,体验仿编歌曲的快乐。

  活动准备:可取放的苹果树,水果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⒈出示结满苹果的`苹果树,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⒉师:那谁愿意来摘苹果?请一幼儿来摘苹果,老师说:树上许多红苹果,一个一个摘下来。

  ⒊师:你们喜欢吃苹果吗?你为什么喜欢吃呢?

  ⒋师小结,我们喜欢吃苹果,身体健康多快活。

  二、学唱、表演歌曲。

  ⒈师:树上这么多的的红苹果,我们把它摘下来,好吗?看看老师是怎么摘的。教师边做动作边完整范唱。

  ⒉师:刚才老师摘苹果的时候,唱的歌好听吗?这首歌的名字就叫“苹果歌”,你想不想也来和我一样一边唱歌一边摘苹果呢?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吧。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唱歌曲。

  ⒊师:唱着歌摘苹果开心吗?怎么样让我们的声音也开心一点呢?树上还有这么多的红苹果呢,我们再来唱着歌去摘吧,这一次,宝宝们唱歌的声音要响亮一点,开心一点,好吗?

  三、仿编歌曲。

  ⒈师:刚才我们摘了许多“红苹果”,除了苹果你还吃过什么水果?是什么颜色的?

  ⒉引导幼儿讲述:我吃过樱桃,樱桃是红色的,樱桃长在大树上;我吃过桃子,桃子是红色的,桃子长在大树上;我吃过橘子,橘子上面是黄色的,橘子长在大树上;我吃过梨,梨是黄色的,梨长在大树上;我吃过香蕉,香蕉是黄色的,香蕉长在大树上。

  ⒊师:吃过这么多的水果啊!我们把这些水果也用好听的歌曲唱出来吧。教师范唱:树上许多红樱桃,一个一个摘下来,我们喜欢吃樱桃,身体健康多快活。

  ⒋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仿编歌曲。

  ⑴师:谁会把红桃子唱进歌曲里?树上许多红桃子,一个一个摘下来,我们喜欢吃桃子,多吃桃子身体好。

  ⑵师:还有什么水果也是黄色的?树上许多黄梨子,一个一个摘下来,我们一起摘梨子,多吃梨子身体好。树上许多黄香蕉,一个一个摘下来,我们一起摘香蕉,多吃香蕉身体好

  四、结束。

  师:你们本领真大,还会自己编这么多的歌曲,回家我们唱给大家听,好吗?

《苹果歌》教案4

  活动目标:

  1、愿意和同伴一起参与歌唱活动,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特点。

  2、初步了解秋天是一个成熟的季节。

  3、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立体苹果树、梨树、桔子树、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秋天

  ——秋天到了,你们喜欢秋天吗?让我们一起来唱唱美丽的秋天吧。

  歌曲《秋天》

  二、秋天的水果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田野里,沉甸甸的稻谷、小麦成熟了,变成了小朋友们中午吃的香喷喷的大米饭。

  ——果园里,树上的果实也成熟了,变成了一个个甜蜜蜜的水果,我们一起到果园里去看看好吗?

  音乐律动(播放苹果伴奏)

  ——我们开着车去果园看看吧!

  ——开呀开,果园到了。哇,一排排的果树上挂着什么呀?有红彤彤的大苹果树、黄橙橙的梨树、甜甜的桔子树,还有柿子树……(出示ppt),它们都是秋天的水果。

  ——你最喜欢吃哪一个啊?(幼儿群讲)你呢……

  ——我也特别喜欢吃水果,你们猜猜我最喜欢吃哪个水果?

  三、红苹果

  ——我最喜欢红彤彤的大苹果,今天还带来了一首和苹果有关的歌曲,你们想听听吗?

  欣赏歌曲《苹果歌》

  ——这首歌曲好听吗?我也会唱这首歌,你们想听听吗?

  清唱歌曲(哼唱前奏)

  ——你们听到歌曲里面说了些什么?

  念白歌词

  (树上许多红苹果,一个一个摘下来,我们喜欢吃苹果,身体健康多快乐。)手拍节奏

  重点:一个一个摘下来,做动作,老师示范一个一个摘的动作,请幼儿一起模仿。

  学唱歌曲

  ——这一次,我们边唱歌,边去摘苹果,好吗?

  四、摘水果

  ——摘完了苹果,这里还有梨子树、桔子树,你们想不想也来摘一摘?

  分三组上来摘水果

  ——你们都摘到水果了吗?赶紧尝尝我们摘到的水果,好吃吗?真好吃啊!你们能不能试试看把摘到的其他水果,也编到歌曲里,变成一首好听的歌曲呢?我们回家试一试,明天请你们唱给大家听,好吗?

  教学反思:

  《苹果歌》是小班的一个音乐活动,歌词形象生动,旋律简单上口,表演性很强。让幼儿学得生动有趣,并获得更多的发展。我参照课程教案结合我们班幼儿年龄特点,对一些活动环节和细节进行了修改,活动开展的很顺利,在此我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

  活动导入,随着音乐伴奏进入活动室,激起了孩子们的学*欲望和新鲜感 ,在音乐的伴随下,孩子们很快进入了状态。借助图片、动作的帮助孩子们很快理解熟悉了歌曲内容。从活动的实施中,我观察到孩子们不但学说了歌词,而且在描述苹果多少中,理解了1和许多,各领域内容整合得比较自然。在熟悉歌词的基础上学唱歌曲,对小班的孩子来说简单、易懂、易唱,在配上相应的动作幼儿很快就唱会了歌曲。在鼓励幼儿进行创编歌曲时,创编歌曲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演唱的趣味性,丰富幼儿关于水果的知识,初步积累改编歌词演唱的经验。第一次我是引导的,第二次,幼儿想水果,我就在黑板上画水果,提问:这种水果是长在哪里的?什么颜色的?我们连起来唱一唱,出乎我意料的是孩子们的表现很不错,都能完整的唱下来,尤其是唱到紫葡萄,孩子们还说“一串一串摘下来”,真的很不错,创编很成功。

  整个活动层次递进,让我看到孩子们的想象力,这个音乐活动也能让幼儿很快的进入情境当中,让教学活动富于很强的生命力,发现很多乐趣,并不是一味的唱歌,而是韵律与歌唱结合,歌声与创编融合,创编与生活一体的快乐音乐课堂。

《苹果歌》教案5

  【活动目标】

  1、学*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特点。

  2、感受、表现四分音符为一拍的均匀节奏。

  【活动准备】

  《苹果歌》音乐磁带、苹果实物。

  【活动过程】

  一、通过摘苹果、吃苹果等相关活动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1、情境讲述,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们,秋天到了,熊伯伯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它邀请我们去帮它摘果子呢。来,开上小汽车,我们一起出发喽!

  2、摘苹果,放入果篮中。

  师:果园到了,看看有什么?(苹果树)苹果树上结满了什么?苹果熟了,我们把苹果一个一个摘下来,放进老师的果篮里,好不好?(请幼儿来摘苹果)

  3、尝一尝苹果,深刻理解“我们喜欢吃苹果,身体健康多快乐!”这句歌词。

  师:苹果摘下来了,真香真甜呀!喜欢吃吗?老师这里也有苹果呢,来,我们尝一尝。

  吃的过程中问一问幼儿:苹果的味道怎样?你们喜欢吃苹果吗、高兴吗?

  教师小结:苹果吃起来甜甜的,而且它非常有营养,多吃苹果,我们的身体就很健康,不容易生病。

  二、学*新歌。

  1、观看图谱。

  教师:老师把刚才小朋友摘苹果、吃苹果的经过都画了下来,我们来看一看。出示图谱,教师带幼儿认识图谱。

  2、学*歌词。

  师:老师把它编成了一首儿歌,我来念一念。(按歌曲节奏朗诵歌词)好听吗?我们一起学一学。

  3、学唱新歌。

  师:小朋友念得真好听。老师还能把它唱出来呢,你们想听吗?(教师边做动作边范唱)

  我们一起唱唱吧。(教师和幼儿学唱歌曲)

  三、尝试用吃过的水果替换原歌词,创编歌曲。

  1、出示梨子、桃子等水果的黑板画,引导幼儿创编歌曲。

  教师:果园里还有许多苹果的好朋友也来了,你们看看有谁?(出示梨子、桃子等水果)刚刚你们唱得太好听了可是没唱我,我们都等不及了。说说看,想唱谁?这个是什么颜色?它长在什么地方?我们应该怎么唱?

  2、学*歌词,把水果替换进去,和幼儿说一说。

  3、尝试把创编的歌曲唱出来。

  四、游戏“摘果子”。

  师:今天小朋友真棒,我们唱了苹果歌,还编了梨子歌、桃子歌。现在我们帮熊伯伯把这些果子都摘回家吧!(个别幼儿摘果子其他幼儿唱歌曲。)

  五、结束活动。

  宝宝们,我们帮熊伯伯把果子运回去吃水果喽!坐上小汽车,我们回去喽!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最句子文案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04778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