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教学反思 >

《1-5的认识》教学反思 (菁华3篇)

日期:

《1-5的认识》教学反思1

  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单元时,主要是把认数与生活相联系。本节课根据小朋友喜爱小动物的特点,让学生一起到动物园游一游。学生们一开始便情绪高涨。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争着抢着回答问题,充分体现了“我要学”的愿望。在游览动物园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说说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数一数喜欢的小动物的个数,最后用相同个数的小圆片表示出来。通过创设的情景和摆圆片的操作过程,巩固了学生认识数1——5这一知识点。

  在1—5加减法的口算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算理,就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口算方法的灵活运用,有能加强对算理的深刻理解。比如5—2=?从数的分成上思考,学生在反复说和记忆中,可脱离图示和手指等形式,学生在头脑中总直接建立算法模式后,再出示一些类似的题进行口述训练,强化算理,使学生通过练*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另外,在练*的设计上还要突出生活性。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从学生*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使学生真正认识数学知识。可以让学生进行找“生活中的数”和“用喜欢的数说一句话”的练*,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又能让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学*,通过表述,把知识形象化,一年级的孩子比较好动,所以设计符合学生兴趣的练*形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摆圆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中轻轻松松巩固了1———5的数数,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1-5的认识》教学反思2

  1-5的认识是小学生学*数学的开始,这节课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

  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在教学中,我把认数与生活相联系,进行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的尝试。通过培养学生建立数的概念,使学生感到数字就在自己身边,运用数可以简单明了地表示许多现象。

  本节课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根据小朋友喜爱小动物的特点,让学生一起到动物园游一游。我注重引导学生去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主要通过下面三个环节来进行:

  1、数一数。数一数图片中的人和物,数一数手里的小木棒。2、写一写。写数字是学生初次接触,先由学生观察课件展示,再让学生自己试一试,把这些数字写在自己的本子上,从1写到5。写完后小组内的小朋友相互评价,师生互评。教学时也引用儿歌帮助学生记忆数字的字形。注重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惯。3、说一说。让学生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见到过1-5这几个数字?学生找找周围生活中1-5各数的应用,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经验,举出各种以一个数字为代表的实例。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他们深深地体会到了数字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现了数字的意义。

  在学生进行回答问题或练*时,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运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的学*做出积极反馈。让学生体会到只要在某个方面付出了努力,就能获得公正的、客观评价。

  总之,本节课重视了多媒体的直观形象性和学生通过学具操作主动参与学*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了数的意义,初步建立了数感,同时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但是从课堂学生掌握情况反馈来看,学生在“写一写”一部分存在一定的困难。反思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感觉此部分教学中我有些高估了孩子对数字的书写,有一部分孩子不能用正确的格式书写1-5这几个数字。因此,今后课堂教学中还应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教学。

《1-5的认识》教学反思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第一册第14—1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通过直观观察物体的基础上认识1—5各个数字。

  2、培养学生数字的形成概念,理解1—5的实际数量。

  3、培养学生初步了解1—5的数序。并能正确读写1—5各数学。

  4、利用“野生动物”图,初步培养学生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受到保护自然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

  结合实际认识每个数的实际数量及正确规范地书写1—5各数。

  教学难点:

  认识数字的实际数量表示意义。

  教具与学具:

  电脑,各种动物图片、及小棒、计算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教学

  教学构思:

  通过课前谈话导入新课能够生动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够培养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精神,同时激发学生学*积极性,进一步开拓学生学*思路。

  1、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游动物园?喜不喜欢?(喜欢)

  (接着电脑出示挂图)

  师:同学们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谁能把整幅图意说一说?

  生:这幅图画的是老师带学生去游动物园。

  师:那么动物园里有些什么动物?除了动物以外还有什么?

  请同学们从上到下,从左往右,从*到远逐一观察

  2、分小组讨论:每4个人分一小组进行讨论。(5分钟后汇报)让他们大胆发现、探讨。

  3、结束讨论,引导学生作全面回答。

  师:图上有些什么动物?各几只?

  生:图上有1头大象,有2头牛,有3只长颈鹿,有3匹马,有4只小鸟。

  师:图上1头大象,2头牛,3匹马,3只长颈鹿,4只小鸟各用表示?谁能用手指指给老师看?

  生:1头大象指1个手指,2头牛指2个手指。3匹马指3个手指,4只小鸟指4个手指。

  师:图上除了动物园里面动物外,还有什么东西?

  生:天空上飘着4朵白云,挂着一个太阳。

  地面上有2棵树、5朵红花、4个小朋友和1位老师一共5个人。

  4、结合学生不同回答,教师逐步提问题

  师:刚才图上所出现动物的只数,天空上白云,地上花朵及人,各用什么数字表示?

  生:各用“1 2 3 4 5这些数学表示的。

  5、引导学生结合图幅选出与图片及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引导学生发现贴在黑板上的图片及数字卡片是否有杂乱,需用什么方法整理,根据整理的结果,启发学生思考:你们发现这些数字有什么规律吗?

  6、分小组讨论后,引导学生自由回答。

  生:从小到大排:1、2、3、4、5 5前面有1、2、3、4 4个数。从大到小排:5、4、3、2、1 和3相邻两个数是2和4等等。1后面有2、3、4、5 4个数

  师:你回答真棒,很有想象力,是个聪明的孩子。

  7、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概括数字卡片多少让学生动手摆小棒,(例如:卡片是 , 让学生摆出4根小棒)进一步了解各数字表示的意义。

  (教师巡视,摆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8、指导书写

  设置好田字格,指导学生写数字。

  (教师及时表扬会写的同学,对于格式错的进行指导。)

  9、总结过程

  指导学生自己总结,教师给予指导。

  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生:①今天我们学*1、2、3、4、5 5个数字。②也学*它们的顺序和5个数字的表示意义。③学*5个数字书写。

  师:你们回答的真棒!棒极了!

  二、巩固训练:

  (1、设置数字迷宫 2、设置游戏情景 3、选择题)

  教学构思:通过设置数字迷宫,游戏情景,选择题的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意识和主人翁精神,激发学生学*兴趣,达到听、说、动的训练。

  1、设置数字迷宫,进行学*巩固。(出示打乱卡片)

  ①提问题:你们看到什么?请你们找出本课学*的数字。再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②请同学们在排列好数字下面相应拨出计数器上珠子各几颗。

  ③同学们进行比较总结。

  2、设置游戏情景,切入学*兴兴趣。

  ①老师报数,学生摆出数字卡片,再让他们进行不同顺序排列。

  ②进行说、摆、看的训练。

  例如:一个同学说数字了,另一个同学摆出表示3的物体,同时拿出3的数字卡片。

  3、选择题

  看下面各图,选出与图相应的数字在前面圆圈涂上颜色。

  4只小鸟 01 02 05 04

  03 04 01 02

  04 01 05 03

  三、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教学《1-5的认识》这节课中,主要是把认数与生活相联系。本节课根据小朋友喜爱小动物的特点,让学生一起到动物园游一游。学生们一开始便情绪高涨。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争着抢着回答问题,充分体现了“我要学”的愿望。在游览动物园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说说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数一数喜欢的小动物的个数,最后用相同个数的小圆片表示出来。通过创设的情景和摆圆片的操作过程,巩固了学生认识数1--5这一知识点。

  新授知识中,主要通过四个环节来进行:分别是摆一摆、拨一拨、写一写、说一说。摆一摆,采用同桌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根据所摆图片的个数从学具卡片里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或根据数字卡片摆出相应的圆片个数,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并且由组内同学相互评价摆的是否正确。拨一拨,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器,知道在计数器上依次从1拨到5,每拨一次,珠子的个数就增加1个,可以使学生感知1—5各数的联系,体会这五个数的数序排列。写一写,先由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再让学生自己试一试,把这些数字写在自己的本子上,从1写到5。写完后小组内的小朋友相互评价,师生互评。说一说,让学生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见到过1-5这几个数字?让大家深深体会到数字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现了数字的意义。

  最后设计了多种多样的练*和游戏,使学生加深了对1—5各数的认识,把数学与活动密切联系。例如:设置进行“说、摆、看”的训练这一题,充分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意识和合作精神。从而树立学生学*数学的信心。

  这些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这节课在教学过程上过于死板、不灵活。

  比如,讲1—5各数的认识时,采取的是让学生在图中找一找哪动物的数量可以用数字1—5各数表示。学生都很容易地能从图中找到,并能说出,然后再到现实生活中找一找这些数,这一过程1、2、3都教完了,到4、5时就没必要再重复了,可以直接写出了。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不会使孩子产生厌烦的感觉。

  2、在教学形式上,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没有体现学生探究合作意识,没有达到让学生在做中学的气氛。

  比如,让学生拿小棒表示1—5各数的数量,由于把时间都浪费在从现实生活中找可以用1—5各数表示物体数的活动上,所以学生动手摆小棒时所用的时间就显得很紧,学生摆得不成功,教师也没有时间去指导,这样就导致学生探究合作的过程很失败。

  3、我个人在授课时,教态过于严肃,语速过快。

  低年级的孩子,由于他们刚刚从幼儿园步入校门,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老师的教态要和蔼可亲,面带微笑,要尽量用接*他们的生活的语言、行动来传授知识,这样他们就会乐于接受你,接受你的同时,也就接受了你教授的内容,这样他们就会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他们就会学的快,学得通,学得懂。如果教师过于严肃,孩子就会感到紧张、害怕,那他们对所学的内容大多数记不住、记不清、学不会,这样就会导致这节课上的不足。

  由于孩子年龄太小,组织教学方面应下大力度,多增加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幼儿会更加喜爱,在认识的前提下,应加深对1-5五个数字的组成,在教学中发现孩子们对数字的组成很成问题,很多孩子很难将形象的实物抽象成数字,在头脑中建立数感,对于有的孩子不成问题,但少数反映慢的孩子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训练。


《1-5的认识》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阅读


《1-5的认识》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1)

——《1-5的认识》教学反思 (菁华3篇)

《1-5的认识》教学反思1

  今天上认识1-5,总体感觉比上一节课要好很多,不管是5班还是4班,也不管是从课堂气氛还是纪律方面,小朋友们都很积极,举手发言,坐姿都有很大进步。有些小朋友从头到尾都很积极,有些小朋友注意力只能集中一小会儿。像龚文轩、朱可萱、薛睿崟、施博文、赵展唯、侯雨辰、秦诺萱、薛哲涵、靳宇臻等,注意力只能集中一小会儿。5班的许睿聪,4班的郭林轩都能在课堂上安安静静地坐一会儿。看来表扬的效果还是很赞的,只是不知道能持续多久。

  认识1-5也是从看图数物品开始的,两个班的`小朋友在老师地提醒下,能够按顺序数,虽然还数不全,但是能够做到有序就很好了。慢慢培养。

  5班忘记揭示课题了,两个班都只教到写数字1,很失败。主要时间都花在用数字表示物体,5班的小朋友思路很开阔,从想象中的物体到现实生活中的物体都有涉及;而4班的小朋友思路狭隘,只想到“看不见的物体”,看不到教室里身边的物体,只有一个小朋友说**上的5颗星星(此处我应该大力表扬!!!)。在用手指表示数的时候花的时间也很长,小朋友会的就不需要表示了,像5就应该着力讲解。此处花费的时间要少。做练*的时候也是,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但是学生会的少讲甚至是不讲。

  练*方面是完全没有涉及,下次应该挑一些有价值的题目让学生练一练。题目是一定要做的。

《1-5的认识》教学反思2

  一、教学设计反思: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1-5各数的含义,知道其大小和顺序2、学生能认、读、写1-5各数

  3、感受理解数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因此,我设置了让学生自主观察、亲自动手操作摆小棒的教学环节,能使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体会本课内容。

  二、教学过程反思:

  教学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是学生自己观察主题图片,然后来说一说自己的发现。这个环节对学生来说简单,他们可以随便说自己发现的,但是如果能有序的说出物体的个数却很难。这一环节学生整体反应不错,能准确的说出每件物体的个数。第二个环节是1-5各数的顺序问题,我借助贴花朵的方式来使学生明白各数的顺序问题。第三个环节是认读写1-5各数,这一环节中时间并不够用,导致4和5的读写没有教。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反思:

  1、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就是时间分配的不合理,不仅没有教完数字的写法,而且课后*题没有做,这就导致了学生对课堂上的知识不能及时明白理解。

  2、在教学过程中第一环节里出现了口误,在物体的量词方面,比如,一朵向日葵,我说成一个向日葵。

  四、改进措施:

  1、要设计整个教学过程的时间分配,比如,引入部分用多少时间,新授部分多少时间等等,要留出做练*的时间。

  2、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在备课时要反复斟酌词语的使用。

  3、向有经验的老师多请教,仔细研究书中内容,揣摩编写意图,做到不遗漏每一个教学知识点。

《1-5的认识》教学反思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第一册第14—1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通过直观观察物体的基础上认识1—5各个数字。

  2、培养学生数字的形成概念,理解1—5的实际数量。

  3、培养学生初步了解1—5的数序。并能正确读写1—5各数学。

  4、利用“野生动物”图,初步培养学生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受到保护自然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

  结合实际认识每个数的实际数量及正确规范地书写1—5各数。

  教学难点:

  认识数字的实际数量表示意义。

  教具与学具:

  电脑,各种动物图片、及小棒、计算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教学

  教学构思:

  通过课前谈话导入新课能够生动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够培养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精神,同时激发学生学*积极性,进一步开拓学生学*思路。

  1、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游动物园?喜不喜欢?(喜欢)

  (接着电脑出示挂图)

  师:同学们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谁能把整幅图意说一说?

  生:这幅图画的是老师带学生去游动物园。

  师:那么动物园里有些什么动物?除了动物以外还有什么?

  请同学们从上到下,从左往右,从*到远逐一观察

  2、分小组讨论:每4个人分一小组进行讨论。(5分钟后汇报)让他们大胆发现、探讨。

  3、结束讨论,引导学生作全面回答。

  师:图上有些什么动物?各几只?

  生:图上有1头大象,有2头牛,有3只长颈鹿,有3匹马,有4只小鸟。

  师:图上1头大象,2头牛,3匹马,3只长颈鹿,4只小鸟各用表示?谁能用手指指给老师看?

  生:1头大象指1个手指,2头牛指2个手指。3匹马指3个手指,4只小鸟指4个手指。

  师:图上除了动物园里面动物外,还有什么东西?

  生:天空上飘着4朵白云,挂着一个太阳。

  地面上有2棵树、5朵红花、4个小朋友和1位老师一共5个人。

  4、结合学生不同回答,教师逐步提问题

  师:刚才图上所出现动物的只数,天空上白云,地上花朵及人,各用什么数字表示?

  生:各用“1 2 3 4 5这些数学表示的。

  5、引导学生结合图幅选出与图片及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引导学生发现贴在黑板上的图片及数字卡片是否有杂乱,需用什么方法整理,根据整理的结果,启发学生思考:你们发现这些数字有什么规律吗?

  6、分小组讨论后,引导学生自由回答。

  生:从小到大排:1、2、3、4、5 5前面有1、2、3、4 4个数。从大到小排:5、4、3、2、1 和3相邻两个数是2和4等等。1后面有2、3、4、5 4个数

  师:你回答真棒,很有想象力,是个聪明的孩子。

  7、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概括数字卡片多少让学生动手摆小棒,(例如:卡片是 , 让学生摆出4根小棒)进一步了解各数字表示的意义。

  (教师巡视,摆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8、指导书写

  设置好田字格,指导学生写数字。

  (教师及时表扬会写的同学,对于格式错的进行指导。)

  9、总结过程

  指导学生自己总结,教师给予指导。

  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生:①今天我们学*1、2、3、4、5 5个数字。②也学*它们的顺序和5个数字的表示意义。③学*5个数字书写。

  师:你们回答的真棒!棒极了!

  二、巩固训练:

  (1、设置数字迷宫 2、设置游戏情景 3、选择题)

  教学构思:通过设置数字迷宫,游戏情景,选择题的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意识和主人翁精神,激发学生学*兴趣,达到听、说、动的训练。

  1、设置数字迷宫,进行学*巩固。(出示打乱卡片)

  ①提问题:你们看到什么?请你们找出本课学*的数字。再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②请同学们在排列好数字下面相应拨出计数器上珠子各几颗。

  ③同学们进行比较总结。

  2、设置游戏情景,切入学*兴兴趣。

  ①老师报数,学生摆出数字卡片,再让他们进行不同顺序排列。

  ②进行说、摆、看的训练。

  例如:一个同学说数字了,另一个同学摆出表示3的物体,同时拿出3的数字卡片。

  3、选择题

  看下面各图,选出与图相应的数字在前面圆圈涂上颜色。

  4只小鸟 01 02 05 04

  03 04 01 02

  04 01 05 03

  三、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教学《1-5的认识》这节课中,主要是把认数与生活相联系。本节课根据小朋友喜爱小动物的特点,让学生一起到动物园游一游。学生们一开始便情绪高涨。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争着抢着回答问题,充分体现了“我要学”的愿望。在游览动物园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说说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数一数喜欢的小动物的个数,最后用相同个数的小圆片表示出来。通过创设的情景和摆圆片的操作过程,巩固了学生认识数1--5这一知识点。

  新授知识中,主要通过四个环节来进行:分别是摆一摆、拨一拨、写一写、说一说。摆一摆,采用同桌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根据所摆图片的个数从学具卡片里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或根据数字卡片摆出相应的圆片个数,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并且由组内同学相互评价摆的是否正确。拨一拨,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器,知道在计数器上依次从1拨到5,每拨一次,珠子的个数就增加1个,可以使学生感知1—5各数的联系,体会这五个数的数序排列。写一写,先由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再让学生自己试一试,把这些数字写在自己的本子上,从1写到5。写完后小组内的小朋友相互评价,师生互评。说一说,让学生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见到过1-5这几个数字?让大家深深体会到数字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现了数字的意义。

  最后设计了多种多样的练*和游戏,使学生加深了对1—5各数的认识,把数学与活动密切联系。例如:设置进行“说、摆、看”的训练这一题,充分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意识和合作精神。从而树立学生学*数学的信心。

  这些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这节课在教学过程上过于死板、不灵活。

  比如,讲1—5各数的认识时,采取的是让学生在图中找一找哪动物的数量可以用数字1—5各数表示。学生都很容易地能从图中找到,并能说出,然后再到现实生活中找一找这些数,这一过程1、2、3都教完了,到4、5时就没必要再重复了,可以直接写出了。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不会使孩子产生厌烦的感觉。

  2、在教学形式上,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没有体现学生探究合作意识,没有达到让学生在做中学的气氛。

  比如,让学生拿小棒表示1—5各数的数量,由于把时间都浪费在从现实生活中找可以用1—5各数表示物体数的活动上,所以学生动手摆小棒时所用的时间就显得很紧,学生摆得不成功,教师也没有时间去指导,这样就导致学生探究合作的过程很失败。

  3、我个人在授课时,教态过于严肃,语速过快。

  低年级的孩子,由于他们刚刚从幼儿园步入校门,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老师的教态要和蔼可亲,面带微笑,要尽量用接*他们的生活的语言、行动来传授知识,这样他们就会乐于接受你,接受你的同时,也就接受了你教授的内容,这样他们就会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他们就会学的快,学得通,学得懂。如果教师过于严肃,孩子就会感到紧张、害怕,那他们对所学的内容大多数记不住、记不清、学不会,这样就会导致这节课上的不足。

  由于孩子年龄太小,组织教学方面应下大力度,多增加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幼儿会更加喜爱,在认识的前提下,应加深对1-5五个数字的组成,在教学中发现孩子们对数字的组成很成问题,很多孩子很难将形象的实物抽象成数字,在头脑中建立数感,对于有的孩子不成问题,但少数反映慢的孩子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训练。


《1-5的认识》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2)

——《1—5的减法》教学反思 (菁华3篇)

《1—5的减法》教学反思1

  1、借助“说”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在1-5加减法的口算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算理,就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口算方法的灵活运用,有能加强对算理的深刻理解。

  比如5-2=?从数的`分成上思考,学生在反复说和记忆中,可脱离图示和手指等形式,学生在头脑中总直接建立算法模式后,再出示一些类似的题进行口述训练,强化算理,使学生通过练*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2、借助“比较”帮助学生运用简便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计算能力,应该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注意计算方法合理灵活。既然计算能力要有这样的要求,那么口算作为计算的基础,无疑也必须有这样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是借助“比较”来帮助学生运用简便算。

《1—5的减法》教学反思2

  今天学*了1--5的减法,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减法,课堂上以刚结束的体育节为素材,出示:照片上有5个小朋友,让学生先说图里有什么?生:有5个小朋友。接着播放一个小朋友跳着跳绳走了。学生说发生了什么,用两句话描述。生:原来有5个小朋友,走了1个小朋友。接着我问:还剩几个小朋友呢?孩子们都知道还有4个。图的意思明白了,接着让学生去用完整的语言描述,以点名说,一起说方式进行。

  紧接着引导学生理解:走了的1个小朋友是从几个人里面走的,在通过动手摆小圆片,摆5个小圆片,拿走1个,还剩下4个,感受是从5个里面拿走的1个,理解拿走1个就是去掉1个。

  最后指导学生写算式,有5个小朋友用数字5表示,走了1个,就是去掉1个,去掉我们用“减”,教学生认识减号,理解减号的意思,知道5-1=4,表示的意思。引出今天学*的内容:减法。理解减法的意义:从总数里面去掉、拿走一部分用减法。

  最后借助教材的练*题让学生用3句话说题意,列算式,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上完这几课后,第二节去听宗老师的课,宗老师的让我发现我在课堂上有很多欠缺的地方:

  1、课前复*。宗老师课前一多种形式复*2--5的分成与组成、加法。用形象生动的手势描述加、减,为新课做准备,这部分是我缺少的,课前没有进行复*。

  2、课堂组织需要进步学*,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的语言较少,有的孩子上课不认真,没有具体到哪个同学,让他们存在侥幸心理:老师没发现我不认真。宗老师的课堂该表扬表扬,该批评批评,手里面摸东西的,眼睛不看老师的进行点名,保证课堂上每个孩子都认真听讲,这也需要我学*的地方。

  3、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虽然在课堂上我一直在心理告诉自己让学生多说,以不同形式说,但有时往往控制不住自己,把可以让学生说的我说了,宗老师在课堂上点名让学生说,同桌两人说,不会的一起说,全班一起说,让学生不停的说。老师只起引导作用,这点我需要改正,把话语权教还给学生。

  在教学方面、课堂组织、语言表达等方面还需要继续学*,守着一个好榜样、好的老师,在今后要有更大的提高和进步。

《1—5的减法》教学反思3

  一年级的小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就是要调动起学生对数学学*活动的兴趣,整节课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中受到感染,产生兴趣,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进而体验到参与学*、获得成功的快乐。在学*1-5的减法这一部分时我是这样做的:

  1、生活化的情境导入,引发学生积极参与。我在课堂导入时,演示了这样一个情境:老师当司机,从汽车站出发,在第一站上来2名乘客,及时地问:现在车上有几名乘客?到了核电新村站,又上来3名乘客,这时候车上有几名乘客?通过情景模拟复*了加法。接着到了下一站,下去了2个人,又问:这时候车上有几名乘客?还可以用加法计算吗?那用什么方法计算呢?从而引出“减法”。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而又熟悉的生活情境,而且部分学生亲自参与情景创设,唤起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激发了学生学*的热情,学生学起来必然亲切、实在、易懂、有趣,并且为学好新知识铺好路。

  2、尊重学生在计算方法上的差异性,提倡算法的多样化。“5以内减法”是第一册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了5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初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进行5以内减法计算。从整体上说,课文没有给出具体详细的算法,教师可以引入自己喜爱的方法,学生也可以发展他们自己的方法,教材这样编排的意图是为了提倡算法的多样化,留给学生选择的自由。所以我是这样进行例题教学的:当学生列出算式5-2后,我问5-2等于几?学生齐说:5-2等于3我又问:你是怎样算的?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学生准备后,再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学生小组讨论 (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出现了以下算法),再派代表回答:

  生1:看上面的人数数的1,2,3 生2:倒数法:4,3

  生3:因为2+3=5,所以5-2=3 生4:因为5可以分成2和3,所以5-2=3

  (看,学生的算法是如此多样。)

  然后,老师不点明哪种算法好,或要求学生用那种算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或者自己今天学会的新方法,应该严格来说是学生自己认为计算方便又快捷的办法计算减法,不强求一定要用哪一种办法。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当然,整节课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利用课堂所生成的资源,以提升课堂?还是值得自己好好思考。


《1-5的认识》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3)

——《1—5的减法》教学反思 (菁华3篇)

《1—5的减法》教学反思1

  一年级的小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就是要调动起学生对数学学*活动的兴趣。整节课我利用多种手段创设的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中受到感染,产生兴趣,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进而体验到参与学*、获得成功的快乐。

  在本次课中,我首先设计了三个小游戏,学生很有兴趣,积极参与,复*了5以内数的组成,为本次课运用数的组成计算5以内减法做好准备。然后我用种树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接着用课件演示第二个问题情境例题:“5只蘑菇,小白兔采走了2只”,引导学生尝试提出问题:“草地上还有几只蘑菇?”列出算式后,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怎样算,多让不同算法的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再通过比较,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计算,并让学生自己尝试写一些这样的减法算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巩固练*第1、2题用课件演示,分步进行,让学生先说题意,再列式计算,小组交流订正;还有一个练*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5只纸鹤能摆出几种不同的减法算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练*的最的是乘车游戏,这个游戏时在学生学*兴奋低点进行的,起到提高学生的学*兴趣的作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几天我一直在反思着:为什么我的课堂教学效益不高?为什么学生学*热情不浓?为什么课时计划没有完成?(第8题完全可以不用出现,可是这是本单元最后一节课,教师还应体现教学内容的完整性。最起码将教材*题完成,我个人认为的。)之所以托堂,我觉得主要归咎对学生有时估计过高,有时又估计太低,知识结构前后的联系也了解不够,用一种想当然的'想法要求学生。看来,有效教学真的需要我不断地去深钻教材,尤其是了解学生,同时还得运用教学智慧和教学技能。

《1—5的减法》教学反思2

  今天学*了1--5的减法,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减法,课堂上以刚结束的体育节为素材,出示:照片上有5个小朋友,让学生先说图里有什么?生:有5个小朋友。接着播放一个小朋友跳着跳绳走了。学生说发生了什么,用两句话描述。生:原来有5个小朋友,走了1个小朋友。接着我问:还剩几个小朋友呢?孩子们都知道还有4个。图的意思明白了,接着让学生去用完整的语言描述,以点名说,一起说方式进行。

  紧接着引导学生理解:走了的1个小朋友是从几个人里面走的,在通过动手摆小圆片,摆5个小圆片,拿走1个,还剩下4个,感受是从5个里面拿走的1个,理解拿走1个就是去掉1个。

  最后指导学生写算式,有5个小朋友用数字5表示,走了1个,就是去掉1个,去掉我们用“减”,教学生认识减号,理解减号的意思,知道5-1=4,表示的意思。引出今天学*的内容:减法。理解减法的意义:从总数里面去掉、拿走一部分用减法。

  最后借助教材的练*题让学生用3句话说题意,列算式,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上完这几课后,第二节去听宗老师的课,宗老师的让我发现我在课堂上有很多欠缺的地方:

  1、课前复*。宗老师课前一多种形式复*2--5的分成与组成、加法。用形象生动的手势描述加、减,为新课做准备,这部分是我缺少的,课前没有进行复*。

  2、课堂组织需要进步学*,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的语言较少,有的孩子上课不认真,没有具体到哪个同学,让他们存在侥幸心理:老师没发现我不认真。宗老师的课堂该表扬表扬,该批评批评,手里面摸东西的,眼睛不看老师的进行点名,保证课堂上每个孩子都认真听讲,这也需要我学*的地方。

  3、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虽然在课堂上我一直在心理告诉自己让学生多说,以不同形式说,但有时往往控制不住自己,把可以让学生说的我说了,宗老师在课堂上点名让学生说,同桌两人说,不会的一起说,全班一起说,让学生不停的说。老师只起引导作用,这点我需要改正,把话语权教还给学生。

  在教学方面、课堂组织、语言表达等方面还需要继续学*,守着一个好榜样、好的老师,在今后要有更大的提高和进步。

《1—5的减法》教学反思3

  一年级的小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就是要调动起学生对数学学*活动的兴趣,整节课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中受到感染,产生兴趣,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进而体验到参与学*、获得成功的快乐。在学*1-5的减法这一部分时我是这样做的:

  1、生活化的情境导入,引发学生积极参与。我在课堂导入时,演示了这样一个情境:老师当司机,从汽车站出发,在第一站上来2名乘客,及时地问:现在车上有几名乘客?到了核电新村站,又上来3名乘客,这时候车上有几名乘客?通过情景模拟复*了加法。接着到了下一站,下去了2个人,又问:这时候车上有几名乘客?还可以用加法计算吗?那用什么方法计算呢?从而引出“减法”。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而又熟悉的生活情境,而且部分学生亲自参与情景创设,唤起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激发了学生学*的热情,学生学起来必然亲切、实在、易懂、有趣,并且为学好新知识铺好路。

  2、尊重学生在计算方法上的差异性,提倡算法的多样化。“5以内减法”是第一册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了5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初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进行5以内减法计算。从整体上说,课文没有给出具体详细的算法,教师可以引入自己喜爱的方法,学生也可以发展他们自己的方法,教材这样编排的意图是为了提倡算法的多样化,留给学生选择的自由。所以我是这样进行例题教学的:当学生列出算式5-2后,我问5-2等于几?学生齐说:5-2等于3我又问:你是怎样算的?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学生准备后,再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学生小组讨论 (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出现了以下算法),再派代表回答:

  生1:看上面的人数数的1,2,3 生2:倒数法:4,3

  生3:因为2+3=5,所以5-2=3 生4:因为5可以分成2和3,所以5-2=3

  (看,学生的算法是如此多样。)

  然后,老师不点明哪种算法好,或要求学生用那种算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或者自己今天学会的新方法,应该严格来说是学生自己认为计算方便又快捷的办法计算减法,不强求一定要用哪一种办法。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当然,整节课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利用课堂所生成的资源,以提升课堂?还是值得自己好好思考。


《1-5的认识》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4)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

  《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一。

  小学生往往以感性认识为主,而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亿以内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同时数位、计数单位则以抽象著称,如何突破难点,使学生对数的概念清楚、数的感受丰富呢?

  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学*的。这一单元的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整数读写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通过这个单元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多位数,为以后更好地学*整数四则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发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但是大数的概念相对于较小的数而言,要抽象的多,学生在学*的时候多多少少会对数字究竟有多大产生疑问。我在课前让学生去收集万以上的数,目的旨在让学生在收集的时候体会一下。至于较为确切的感受大数,教材针对这个问题在第4页安排了阅读材料“你知道吗?”,并在后面设置了“一亿有多大?”这个课题。通过这2个方面以及学生在生活中对大数感觉的逐渐培养,对大数概念的理解变得相对容易。而这部分教学主要的难题在另一方面。

  在读写大数的教学中,数中有零和数的末尾有零的大数的读写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因为读写的时候,有时写着的0不读出来,有时又要全部读出来,有时有写0要读,有些0不读;写数时,所有的0又都要写下来。写数往往会出现少读、少写或多读、多写的情况。怎样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难点呢?教学中,我发现,教师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的基础上,让学生采取“先分级、再读写”的方法,就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先分级、后读写”,就是先将一个多位数从右往左,每4个连续数位分为一级,(最后一个数级不一定能满足4个数位),每个数级依次叫做个级、万级和亿级,然后从高位数级起,按级读,按级写。具体为:读数的时候,先按从右往左,4个数为一级,划上分级线,然后从最高位起,逐级依次往下读,每一级的读法都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读完一级,就加上这一级的级名“亿”或“万”,每一级中0的读法都与个级中0的读法一样。“先分级,后读数”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读出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多位数,减轻了记忆的负担。写数的时候,从左往右,依次圈出表示级数的“亿”“万”,有时没有“亿”则只圈出“万”,相当于读数时的用竖线分级,然后,从高级到低级,读一级,写一级,一级一级往下读,除了最高一级有效数字前面的空位不用0补足四位外,其余数级里凡是有空位的地方,一律用0来补足四位。“先分级,后写数”能够使学生不多写或少写0。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

  大数的认识,其实就是对数值万以上数的认识,小学阶段,最大数也即千亿位数。在新授此课之前,本课有这样的学情分析:

  首先,数的认识对于四年级学生有相当的基础。如千以内的数的读写,千以内数的加减乘除,千以内数的数位、进率等概念的认识。基于此,本节课所谓的大数的认识,无非就是对数的认识的拓展,许多的概念可以由前迁移。

  其次,学生对于数的认识,有了许多的经验,从数的运算,到数的概念,因而,对于大数的认识,学生终究有基础。只不过,数位增多了,数级延伸了。此之故,必要的旧知复*,不仅练*量的必要,而且更是新知探究的依据,可为学生的新知探究准备了梯度的设定。

  因此学情分析,故得此课之轻松教学。然而,轻松教学并不等于学生就能新知的容易掌握,教学之中,许多的问题,仍然值得教师去反省。从学生的个性差异之考虑,到教学方法之创新,再到教学细节之把握,都值得我去作自我反思,以鉴后用。

  首先,从教材内容安排进行分析。大数的认识,毕竟源于生活,无所生活价值,何求大数认识?教材首先是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呈现,学生感官到,数据很大。整万、整千的数据,表明凑整之必要,也为之后的四舍五入凑整法准备了生活依据。此时,教学之放手,学生可能会读,则让优等生尝试。然大部分学生对大数几无接触,更别说认识了。所以,有教学跟进的需要。而后,以全国人口、上海人口数据作例题,进行新课的探究。也许,依据之前的万以内数的认识经验,优等生能读出这些数,然大部分学生不能读。于是,有读数工具方法的跟进,教材安排了数位顺序表和数位、进率的概念认识,以及我国传统的“四位分级”读数法。依据数位顺序表,能够表达出各数位的单位意义,然而读数却依然有困难。这就跟进了读书的一般方法“从高位读起”,从最高级读起。之后,对于读数的难点——中间有零、末尾有零,级首有零的读数,教材也给予了“试一试”的示范关注。在数位认清,读书熟练的`基础上,然后才能写数。这里,后世经验也许与先验探究正好相反。人类之初,也许先能表示,结绳记事等,然而哑口无言,心知肚明,也就不存在读数问题了。然而,如今我们先得学会读书,然后才写数。

  依据数位顺序表,写数也就成为可能了。教材安排了依据数位顺序来写数,而后才是脱离数位顺序表的写数练*。在读数、写数、数位熟练之后,方能比较大数的大小。所以,教材安排了许多的练*。不过,我觉得教材在重难点上的示范例子太少,要求老师的领悟参透教材的细度太高,稍不注意可能连老师都会失误。这完全没有必要,要知道教材其实也可以给学生提供自学的榜样,这就要求在重难点方面的示例,需要典型。像本课的“万级全部为零”就示范缺失。

  其次,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先是旧知的复*,即万以内数的读写,数位概念等,这为大数的认识准备了基础迁移。无疑,学生新知学*有经验基础。接着,学生感悟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感觉数据大,不会读。这就引出了大数的读。读之前,得先认识数位意义,进率关系,这样为读数提供了理解方面的助益。比如,知道大数里有多少个万,知道大数里的数位意义,就向读数提出了要求——读数从最高为读起,读大数时要注意数级单位等等。

  教授读大数时,“四位分级法”是一个很好的工具方法。四位分级,也符合之前的千以内数的认识学情。结合数位顺序表,让学生明白每一个数级表示什么意思,每一个数级里有几个数位,数位指什么,计算单位又是什么意思。这里,我让学生充分理解,不能着急,因为工具方法的掌握是知识技能*得的助手。充分理解了数位顺序表,也就不仅能读大数,还能清楚概念。

  在读大数时,我非常强调“四位分级”的学生主动过程,再加上之前学过的“中间有零,末尾有零”的读书经验迁移。初学时的示范,学生练*时的时刻提醒,可谓苦口婆心。所以,班上学生对大叔的读,基本不存在问题。至于万级

  没有单位、级首有零的读书难点,当然还是需要教师的引导。然而,这样的引导也得建立在学生的数理理解之上,否则效果只是看上去的暂时美。正因为这样的难点教学细究,学生对于大数的读,也就不存在理解方面的死结。

  大数能熟练读了,在学生经历了读数所返现出的“读作”文字表述过程,之后的写数也就活水源头了。当然了,初学写数,仍然不离开数位顺序表,毕竟数位的文字表达,需要反映在数位顺序表中,方可容易理解。于是,我也是先让学生依据数位顺序表来写数。只是,学生自己也能感觉到,若是总依数位顺序表来写数,岂不麻烦不断?于是,我自认为的写数创新法就顺其自然地介绍给学生了。我要求学生在理解“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先写最高级写起”的基础上,对于我介绍的方法进行理解建构。我的方法是,“找数级单位法”,与之前读数的“四位分级法”相呼应。

  找数级单位法,要求学生能找到文字读数中的“亿、万”字样,然后再其底下作以标记。这样可以提醒自己,此数最高级在哪一级,一共有几级。有了认知,然后才能从最高级写起,从最高位写起。否则,写数方法完全停留在口诀表面之上而已,学生对于从最高位是无从把握的。当然,学*还是离不开好*惯。于是,写数之时,让要求学生,写完高级位,就想它的低级位,写完上数级,就想下数级。同时,写完一级,就自觉画上数级分级虚线。然后,再读一读自己的写数,看能否与原来的文字读数相同。而这所有的过程,我都在黑板上示范了,取得了学生们的认同理解。因为,写数时已然分好记级了,所以读书也就简洁了。这样的要求示范下来,经过学生的几次训练,也就变得自觉了。效果看来,学生对于写数也高效了。即便有些学困生的不自觉,反复地提醒,他们还是能够做到自查的,这于他们而言,当然也就是进步了,于我而言,相比总是无所方法地死规定,也要省力不少。

  当然,大数的认识,其实读写也有难点,这就是数位上的数字干扰,或者中间、末尾、级首有零的大数读写,乃至数位概念的认知,这些需要反复地训练,典型错题、易混淆题得不断反馈。练得次数多了,学生也就引起注意了,这对于学困生而言,尤其重要。

  为激励他们的创造个性,也为激发他们的兴趣,更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我在大数的读、大数的写新课之后,布置了学生的“出题自做”课后练*。不要求同一难度,不作同一题目的训练,只要他们依据基本的“大数读写”规则,自己编写“写大数,然后写出读法”、“写出读法,再写出大数”这样的练*题,岂不是分层作业?虽然,学困生也许基础大数的读写(容易简单题目),优等生难点方面的挑战,但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都是一种进步,我也会因此而给每个学生以鼓励。当然了,这样的“出题自做”,对我而言,也是提出了挑战——设计时的用心,评价时的同心,披阅时的细心。毕竟,没有统一的答案可供参阅。

  大数的认识,学困生依然认识不清,不能说以上的教学就很成功。但我尽量做到教学方法的人性,迎合他们的心理认知,这样以求教学的共进共生,岂非教学相长之必然意义?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3

  这一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比较少,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本节课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获得有关大数的丰富感受,对于数位顺序,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位数等知识。并让学生养成读数,写数时要分级的好*惯。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了解相邻两个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教学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借助计数器掌握大数的数法,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而且在整节课的过程中利用情境教学,设计读数比赛活动,使学*氛围相当浓厚。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计数器),让学生自己制作数位顺序表。注重对学生的多种评价


《1-5的认识》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5)

——1-5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五篇)

  1-5的认识教学反思 1

  学生对《1-5的认识》在学前和“数一数”的教学中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感。

  教学时我重视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和理解数学,从他们熟悉的生活中挖掘活动的素材。在新授课时,课件出示“野生动物园”主题图,先让学生自由观察,说一说图中有哪些动物和人?数量各是多少?又引导学生按从少到多的顺序观察,进行数数强化练*。最后又把这些数量的物和人抽象成数字。通过学生观察主题图,让学生把所看到的情景说一说、动手摆一摆等活动,加深对1-5这几个数字的理解。课堂上我还设计了对口令、拍手等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他们在玩中学,在乐中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下,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游戏中。

  由于孩子刚入学,倾听*惯很差,如果让他们摆学具,很多孩子会把学具当成玩具玩个不停,所以我没有让孩子们准备学具(配套的学具还没有来),而是让他们数笔袋里的铅笔橡皮。等孩子们比较会听课了,再逐渐训练他们动手操作学具。

  写数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对数字的结构和笔顺不易掌握,有的学生还会把上、下、左、右的位置搞错,手指也不灵活。所以教学书写1--5时,我先在黑板上范写,边写边讲解,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看清每个字起笔、运笔、收笔的位置,告诉孩子们1写得要直直的,2、3、5写得要“圆圆满满”才美观,让学生用手指和我一起书空练*,然后再让他们在书上描红,要求他们描的不要出格,比一比谁描的和书上印的一模一样,然后再让孩子在田字格本上练写。这样要求学生从一开始就按照一定规则写数字,使他们知道一个数字如何布局,如何书写美观、漂亮。教学时我还注意关注孩子们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让孩子从小养成一丝不苟、认真书写的良好*惯。我看到大部分孩子在田字格作业本上写的数字都非常漂亮,我在巡视指导时及时发给他们“红花”进行奖励,孩子们为了得到奖励写得更认真了。

  本节课的教学也有令我不太满意的地方,特别是大部分学生不能把图上的事物完整的说出来,每次只说一种,他们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于训练提高。

  1-5的认识教学反思 2

  本节课的教学安排上是通过让学生看野生动物园图片,数图片中的人和物,抽象出1—5各数。各个数的得出都是在数几个具体的人或物的基础上。如数“1”,是在数1头大象和1个太阳的基础上抽象出来的;数“2”是在数2头犀牛和2棵大树的基础上抽象出来的。如此,把1—5,5个数都抽象出来,抽象出数字的过程中,每个数字都再通过小棒图显示一下,“1”是1根小棒,“2”是2根**行摆,“3”是摆1个三角形,“4”是摆1个正方形,“5”是摆1个正五边形。这个过程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摆成自己经验中的图形,可以为学生以后认识图形提前打下基础。

  然后在认识1—5的顺序过程中,是通过做练*,原来有2根小棒,再摆1根是几根,用数字几来表示。通过显示,再添上1根是3根,使学生知道2再添上1是3,也就是2后面的数是3,再反问2前面的数字时几,使学生知道是1。如此从2→5,使学生感知到1—5各数的顺序。教材的安排上是通过计数器与点子图来使学生掌握1—5的顺序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计数器上拨珠子。着重说明:先拨1个珠子,再添上一个珠子,就得到2;在2的基础上再拨1个珠子,就得到了3……,使学生从实际操作中逐步认识到,后面一个数是由前面一个数添上1得到的,然后让学生摆点子图。通过摆5张点子图,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1—5各数的顺序。这样使学生更能深刻的认识与把握1—5的顺序。

  总之,《1—5的认识》这节课的安排,主要是认识1—5的含义,1—5的顺序,能人,能读,能用1—5这5个数字。

  1-5的认识教学反思 3

  下面,是我在上《1~5的认识》时,一学生创造火花绽放瞬间的片断,在此展示给各位同仁,望赐教。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这幅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4~15页主题图),说一说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找出数量分别是1、2、3、4、5的事物吗?

  生(很快地):图上有1头大象、1个太阳;2只河马、2棵大树、2个树桩、2个书包、2个女生、2个男生;3只长颈鹿、3只山羊;4只小鸟、4个小朋友、4朵云;5个人、5朵小花等。

  师:同学们的眼力真不错!一下子找出了这么多!请再仔细观察,看谁还能发现数量是5的事物?

  生(互相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正在茫然之时,梦妮欣喜地站起来向我报告:“老师,我还发现图上一共有5种动物。”

  师(非常兴奋):这可是个伟大的发现呀,我们一起来跟着梦妮同学数数看,好不好?

  众生:跟着梦妮一起数着。大象、河马、长颈鹿、山羊、小鸟。果真是5种动物啊!同学们高兴极了。一下子把赞赏的目光都投向了她。我激动地对她说:“你真是个数学小发明家,连老师没看出来的你都发现了。”整个课堂也在这里被推向了高潮。

  下课后,我迫不及待地向同组其余三位老师汇报这一发现。她们奇怪地对我说:“你班上的学生咋这聪明呢?我们怎么就没有同学想到‘一共有5种动物’呢”?老师们不经意地回答却引起了我的思考。

  课后反思:荷兰学者弗赖登塔尔说:“学*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其实学生的“再创造”并不像科学家那样是“真创造”,而是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明或创造出来,老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有老师经常抱怨学生没有创新,其实那是我们的错误。

  难道真是我的学生更聪明吗?当然不是。应该说同龄的孩子在思考水准上都比较接*,就看老师在课中如何组织引导而已。这节课中,因为孩子们在幼儿园学过数数,相对来说知识比较简单。所以在他们直观地看出了每种事物的数量后,我没有就此罢休,而是对图中隐藏的“5种动物”这个数量进行了再次挖掘。个人认为,像文中这个孩子的想法在课中就是一种创新,因为她想到了其他同学都没能找到的答案。也许在大人眼里,这是个再简单不过的内容,可是对于刚上小学的6岁孩子来说,能从不同的角度找出数量是5的,已经很了不起了,所以也得到了我毫不吝啬的夸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老师是数学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给一线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落实“双基”,提高教学效率,一般老师课前都有思考。但如何把数学的创新教育落到实处,关键在于课中老师的有效引领了。我认为学生的数学学*贵在方法的引导。只要我们老师能认真备好每节课,把每节课中本应出现的创新及生成预设到,也许每节课就不会因为学生没有创新而抱怨和烦恼了。

  细想这个“奇迹”的出现,回味老师们*时的抱怨,我体会到“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的深刻意蕴。是啊,如果我们在课前能认真领悟一下教材的编排意图,如果我们能在课中有效地把握让学生探究的数学活动时间,如果我们能抛弃孩子还小不会创新、教的知识太简单不需要提前阅读教材这些老套的理念,我相信,无数瞬间的创新会陪着我们愉快地走过每一节数学课,并留给我们美好的回味。

  1-5的认识教学反思 4

  本课内容是浙江版《快乐生活》一年级上册中的教学内容。由于上学期学生对于分辨数字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把这一部分内容安排到这学期。教材中安排了3个内容,分别是认识1角人民币、认识5角人民币和5个1角是5角的关系。这节课我设计的是认识1角和5角人民币,课前学生们已经能熟练分辨数字,学*了“角”这个字,具备学*这节课的基础知识。

  这节课我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1角和5角的人民币,能正确辨别。

  2.知道人民币的两种形式,掌握辨别人民币的方法。

  3.知道钱的用途,懂得要爱护人民币。

  我设计了以下教学内容:

  1.让学生了解我们国家钱的名称—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用途。

  2.让学生感受人民币两种形式—硬币和纸币,让学生体验。

  3.通过图片和实物相结合的认识方法,认识1角和5角人民币。

  4.体验人民币的用途,设计用5角钱买棒棒糖,让学生对人民币面值的大小

  有初步的概念。

  5.认识1角和5角的纸币,教育学生要爱护人民币。

  我淡化了教材中1角和5角纸币的认识,省去了1角和5角硬币背面图案是认识。

  上完这节课,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1.要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在认识硬币和纸币这个环节中,我初步的设想是让学生看课件了解一下。刘老师提出要让学生充分感知,课堂中我就让学生自己摸一摸硬币和纸币,学生通过自己的感知能很快知道硬币和纸币的区别。在巩固练*中,我让学生体验用5角钱买棒棒糖。现在学生能知道5角钱能买到棒棒糖,而1角钱不可以,更进一步知道了1角和5角的区别。经过学生自身体验学*到的知识,学生掌握得比较好。

  2.要注重方法的讲解。这节课我强调辨认人民币中数字和单位文字这一种认识的方法,充分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和辨别,A组的李启能较好地掌握方法去认识5角的硬币和纸币,并能说出自己是怎么知道的。对于其他B组这个方法认识较困难的学生,我增加了形状大小的对比和颜色的对比,希望学生能掌握其中的一种方法。

  3.训练方法要循序渐进。在认识1角人民币时,我考虑到1角钱的硬币比较小,学生认识起来会比较困难,所以我设计了让学生先认识放大的图片然后再过渡到认识实物。在认识5角时,我考虑到5角硬币颜色特殊,学生认识起来应该没有问题,所以在认识5角时就省去了一些环节,所以在最后巩固练*时学生认识5角就没有认识1角那么熟练。

  4.课堂上要加入实物投影仪。在课堂上用到的实物硬币次数比较多,如果课堂上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对比,可能效果会好很多。

  1-5的认识教学反思 5

  一年级的小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就是要调动起学生对数学学*活动的兴趣。整节课我利用多种手段创设的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中受到感染,产生兴趣,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进而体验到参与学*、获得成功的快乐。

  在本次课中,我首先设计了三个小游戏,学生很有兴趣,积极参与,复*了5以内数的组成,为本次课运用数的组成计算5以内减法做好准备。然后我用种树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接着用课件演示第二个问题情境例题:“5只蘑菇,小白兔采走了2只”,引导学生尝试提出问题:“草地上还有几只蘑菇?”列出算式后,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怎样算,多让不同算法的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再通过比较,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计算,并让学生自己尝试写一些这样的减法算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巩固练*第1、2题用课件演示,分步进行,让学生先说题意,再列式计算,小组交流订正;还有一个练*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5只纸鹤能摆出几种不同的减法算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练*的最的是乘车游戏,这个游戏时在学生学*兴奋低点进行的,起到提高学生的学*兴趣的作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几天我一直在反思着:为什么我的课堂教学效益不高?为什么学生学*热情不浓?为什么课时计划没有完成?(第8题完全可以不用出现,可是这是本单元最后一节课,教师还应体现教学内容的完整性。最起码将教材*题完成,我个人认为的。)之所以托堂,我觉得主要归咎对学生有时估计过高,有时又估计太低,知识结构前后的联系也了解不够,用一种想当然的想法要求学生。

  看来,有效教学真的需要我不断地去深钻教材,尤其是了解学生,同时还得运用教学智慧和教学技能。


《1-5的认识》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6)

——《1到5的认识》教学设计实用5份

  《1到5的认识》教学设计 1

  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对5以内数字的认识,理解数字能表示物体的数量。2、指导幼儿听清老师的要求并按要求活动,继续学*用语言讲述自己的活动。

  活动准备:

  1、磁性数字1-5。2、数量为1-5的实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复*认识数字1-5:教师出示数字1—5,幼儿认读。

  2、看数字拍手。我们来做看数字拍手的游戏,老师拿出的数字是几,小朋友就拍几下手。一边数一边拍。

  3、看数字拍腿、学动物叫。我们除了拍手,还可以拍哪里呢?我们还可以学学小动物叫,数字几,我们就叫几声,并一起说。如:数字3,叫3声,汪汪汪。

  二、巩固对5以内数字的认识,并能理解数字能表示物体的数量。

  1、出示数群卡片: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好吃、好玩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有多少。

  2、几个某某东西要用数字几来表示?数字×还可以表示什么?

  三、通过幼儿操作,加强幼儿对5以内数的认识。

  1、在小朋友的桌子上还有许多卡片,请小朋友拿出卡片看看卡片上有几个什么东西,要用数字几表示,并用完整的话说出:几个什么用数字几表示。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要求幼儿用完整的话描述自己的操作。

  3、展示幼儿作业,引导幼儿讲评。

  《1到5的认识》教学设计 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量,认识数字5,知道它的实际意义。

  2、引导幼儿学*按物体大小的差异进行5以内数的排序。

  3、要求幼儿能听清老师的指示语,并能按指示语活动。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

  实物卡片1—5,贴绒大数卡1—5,4,5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认识数字5,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

  1、教师出示4只小兔图片,让幼儿点数并说出其总数。提问:如果在添上一只小兔是几只小兔?

  2、老师再出示一只小兔,引导幼儿完整的说出:4只小兔在添上一只是5只小兔,4添上1是5。

  3、老师在出示4只小猴,让幼儿点数并说出总数,又来了一只小猴,现在是几只小猴?

  师:黑板上的小猴和小兔的数量都可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引导幼儿说出都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数字5还可以表示什么?(要求幼儿和别人说的不一样并进行大胆的想象)。

  老师小结:数字5可以表示一切数量为5的物体。

  4、认识数字5。

  师:那你们知道数字宝宝5长的像什么样子吗?

  师:5像秤钩,我们一起来用手指写一写数字5。(带领幼儿按笔顺进行书空练*)。

  二、感知5以内的数量,引导幼儿学*按物体大小的差异进行5以内数的排序。

  1、黑板上出示实物卡片:

  师:黑板上有什么?它们各有几只?集体点数验证5以内数量的实物卡。请一个小朋友按动物数量多少给它们排队,想一想,谁排在最前面。

  2、出示1—5的数卡。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你们都认得这些数字吗?他们像什么?那个数字表示的数量最多?

  师:谁能帮助这些数字卡片排排对,看看你会把谁排在最前面,你用的是什么方法来给它们排队的?

  三、幼儿操作活动。

  1、为实物匹配数卡,知道数字能表示物体的数量。

  师:请小朋友给小动物找数字朋友,小动物有几个就送几的数字朋友,一边送一边说:几只XX,送数字几给你做朋友。

  2、活动评价。

  《1到5的认识》教学设计 3

  目的:

  学*5以内的数字的组成,初步认识发现“数越大,组合的方法就越多”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逐步促进小朋友思维深刻性的发展。

  难度:

  重点:认识表示数的分合的符号,初步理解组成的意义。

  难点:概括5以内各数组成情况,初步体验发现数越大,组合的方法越多。

  准备:

  学具(操作分合学具出现不同结果的记录纸、房子图10张,人手2套1-5的数字卡、宝贴)

  教具(大房子图一间2层、数卡“1”3张,“2”2张、“3”一张,表示分合意思的符号四个)

  过程:

  1、在上次操作经验的基础上,认识表示数的分合的符号“”,理解组成的意义。老师引导小朋友出示房子图,将相应数字布置上去,如屋顶上是2,下面2个房间里分别是1和1;将房子拿掉,请小朋友讲讲2、1、1是什么关系,该怎么念,引出“”:分开、合起来的意思。用同样的方法学*“3”幼儿园的组成。体会3有2种分法。

  2、在前一次操作经验的基础上,迁移整理5以内各数的组成的`经验,并用数字表示。老师指导小朋友在上次操作经验的基础上,在房子图里有数字表示

  3、整理有关5以内各数的组成经验,老师有序排放5以内各数的组成卡片。指导小朋友体会把一个数分成2份,这2份合起来还是原来的数。在结果出来后,引导小朋友观察,列出每一个数字分的方法记录情况,询问小朋友记录每个数字分的方法从2-5有些什么变化?

  总结:

  有关数的组成的一些经验,激发小朋友下次活动的兴趣;肯定活动中有进步的小朋友。

  《1到5的认识》教学设计 4

  活动设计背景:

  我园小班幼儿多居于乡下,个别幼儿不会数数、不会按顺序读数、有些幼儿喜欢读数可是老把数字的顺序搞混淆。孩子们的年龄偏小,农民一年四季只有冬季有时间,针对乡下的种种局限因素,为了使幼儿能够很好的掌握科学领域的数学部分,设计了这节课。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幼儿体会与同伴游戏时候的欢乐,喜欢做游戏。

  2、认知目标:会认读数字宝宝1—5。

  3、能力目标:能大声地读出数字1—5中的某一个简单的知道数字宝宝的笔画。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幼儿能认读出数字1—5。

  教学难点:幼儿能够大胆的读出数字1—5之间的任何一个。

  活动准备:

  数字宝宝卡片1—5各一张、数字宝宝的纸手套若干、数字挂图、动物卡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手指游戏,引导幼儿认识手,并且知道小手的手指数量。

  二、基础部分

  我们有两只小手,每只小手上有5根手指头。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数一数。!(教师导幼引儿伸出自己的手,和老师一起数一数。)数完手指以后,出示数字卡片。请小朋友来认一认这是数字几。鸭妈妈生了5个鸭蛋,最*要孵出鸭宝宝了。请你看一看它孵出了几只。按照这样的程序从一到五鸭妈妈孵出了五只鸭宝宝。把相应的数字1—5贴在鸭宝宝的下面。教师把数字挂图以及相应的有数量的图片出示在黑板上,带领幼儿说儿歌,识记数字1—5。

  三、结束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做游戏,请幼儿将纸手套戴在手上,找出和自己手套上相同数字的伙伴,并且唱出找朋友的儿歌。然后带领幼儿说儿歌。整理教具下课。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选课的内容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有一点点的偏难。只是简单的认识数字1就可以了!这节课的内容其实可以作为主题教学,可以在一到二星期上完本节内容。大部分的孩子对于数字1—3记忆的比较清楚,到数字4、5的时候就有点难了,有些孩子记不清楚顺序,这就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老师需要下去在更深层次的研究本节课如何让孩子能尽快的认读出数字1—5。上课期间,有一部分的孩子注意力不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中,环节与环节之间的紧密程度,以及孩子在课堂上的反映情况。都是教师需要改进的地方。本人自己觉得这节课的效果不是很好,有一些常识和自己的目标完成的不是很理想。没有考虑到孩子们的接受能力,以及孩子的喜欢的教学方法都是这节课的弊端。以后上公开课,需要先了解清楚孩子们更喜欢什么样的上课方式以及孩子们对课程的方式方法喜欢的程度来设计主题教育。这节课整体还可以,没有考虑到用更好的更直观的方式方法来教育孩子,可以试图用一下PPT做一个课件,再加上直观教具我想这节课或许会比第一次上的更成功。让小班的孩子知道简单的笔画应该是中班的课程了,此观点不提倡。

  《1到5的认识》教学设计 5

  [教材简析]

  教材先通过主题图,让学生分类数一数1~5五个数,接着用算珠表示数量1~5,对应着出示数1~5,让学生认识并写数。用算珠直观表示出1添上1是2,2添上1是3……可以使学生感知1~5的联系,体会这五个数的数序排列。通过数数、画画、写写等活动,加深学生对1~5各数实际意义的认识,提高写数、能力。、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1~5各数的过程,认识1~5,会读、写1~5各数。

  2、培养学*兴趣,能按顺序用数描述物体的个数并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物体的个数,体会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

  谈话: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吗、我们一起到动物园游一游。(屏幕出示:猴子5只、斑马3匹、熊猫1只、鸵鸟2只、孔雀、4只),这么多可爱的动物中,你喜欢哪一种、

  数清你所喜欢的动物的个数,用相同个数的小圆片表示、出来。、(学生动手摆圆片)

  与组内的小朋友说说:你喜欢的动物是什么、你是用几个圆片来表示这种动物的只数的、(学生小组内讨论)

  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说说你喜欢的动物有几只、(学生在实物展台上摆出相应的圆片,学生边说边摆,全班进行简单的评价。)

  小结:小朋友们所摆出的圆片都在1~5之间,今天我们一起认识1~5。

  [评:教师根据小朋友喜爱小动物的特点引入,创设了儿童喜欢的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参与学*的兴趣,同时在操作中巩固了用圆片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1、摆一摆。

  提问:你能根据所摆圆片的个数,从你的学具卡片里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吗、找一找,看谁找得对、(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学生操作情况) 组内同学相互评价摆得是否正确,请每组的一名代表上台摆出圆片和数字卡片,全班交流。

  2、拨一拨。

  讲述:小朋友们摆得很正确,下面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新的学*伙伴——计数器。(教师在计数器上拨上1个珠子)

  提问:我在计数器上拨了几个珠子、(1个)又添了几个、(1个)现在是几、2添上1是几、3添上1是几、4添上1是几、

  下面请大家在自己的计数器上依次从1拨到5,再从5拨到1,好吗、(学生拨珠,边拨边说)

  如果任意给你一张数字卡片,你能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吗。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3、5、2、4、1,学生一起操作)

  谈话:像老师一样,一个小朋友出示卡片,组内的其他小朋友来拨一拨。(学生组内进行拨数活动)

  3、写一写。

  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1~5,你们愿意写一写吗、自己先来试一试,把这些数写在自己的本子上,从1写到5。看谁写得、最好。、

  写完后,小组内的小朋友相互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教师示范书写1~5,重点指导写5,第2笔,在斜竖靠上的地方写横,注意要*。学生练*书写。(学生重点练*书写数字5,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说一说。

  提问: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见到过1~5这几个数、

  随着学生想到的事物,屏幕出现实物图。

  场景图:看,那是几路公共汽车、(2路)

  丁丁家住几号楼几单元、(4号楼3单元)

  [评: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操作,初步感知1~5这几个数,每拨一次,珠子的个数就增加1个,实际渗透了1~5各数是由几个一组成的。在写一写的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已有的写数水*上,先让学生自己尝试写数,然后再重点讲解,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针对性强。同时,教师给了学生自主交流的空间,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三、巩固新知

  1、小朋友知道教师节是几月几日吗、

  教师节这天,小朋友把教室打扮得漂漂亮亮。看!(屏幕出现庆祝教师节图)

  提问:仔细观察,与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哪位同学能用数说说你所看到的事物、(1个男孩拉琴,3个女孩跳舞,4个不同颜色的气球……)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学生所指的事物旁,依次出现数1、2、3、4、5……

  2、抢答:看图说数。

  出示图:3根黄瓜,5个西红柿,2段藕,4个萝卜,1棵、白菜、。(随着实物图的不断出现,学生站起来说数,比比谁说得又对又快)

  3、猜数游戏。

  (1)2后面的数是几、

  (2)3和5之间的数是几、

  (3)4前面的数是几、

  你们也可以与同桌互相玩一玩猜谜的游戏。

  4、你们爱吃水果吗、

  屏幕出现水果图:1个西瓜,2个菠萝,3个梨,4个草莓,5个香蕉。 这些水果分别有几个、

  5、出示花瓶图。

  在这幅图中,每个花瓶里都缺少几朵花,用水彩笔画出花瓶里缺少的花。(画完后,用实物投影将图画展示给全班学生看)

  [评:练*设计形式新颖,层次清楚。特别是第3题猜数的游戏,实际是对今天所学知识的巩固,学生练*时思维活跃,兴趣、浓厚。]、

  [总评]

  本节课的设计重视学生通过学具操作主动参与学*的过程。教学中,教师为学生主动参与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大量的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了观察、交流、合作的时间和空间。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面向全体,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在引入新课的过程中,教师用学生喜爱的小动物,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整个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计的动手操作、看谁写得最好、猜数游戏、找找生活中1~5各数等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学*的兴趣。

  2、让学生在操作、交流中自主学*。

  教师在这节课中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很多,体现了儿童“智慧长在手指尖上”的特点。在拨一拨的过程中,学生充分认识了1~5各数以及它们的顺序,实际也渗透了这几个数是由几个一组成的,学生对这五个数的认识是深刻的。通过“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等形式,不仅巩固了今天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人人参与了学*的过程,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如练*中的猜数游戏,创设了开放的学*环境,互相提问、互相解答,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增进了积极参与学*的意识。

  3、结合生活实际,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知识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学*完1~5各数之后,教师让学生找找生活中1~5各数的应用,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经验,举出各种实例。此时,教师又将与1~5有联系的生活中常见的几楼几单元等实例呈现给学生,打开学生的思路,学生体会到原来生活中与这五个数有联系的事物还有很多,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1-5的认识》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7)

——1至5的认识教学反思合集5篇

  1至5的认识教学反思 1

  一、反思教学目标

  1、在教学中我创设形象生动、愉悦和教学情境(摆小棒),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学*新课奠定基础。

  2、从直观入手,通过多媒体演示找出主题图中的角,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见到的角。从事物中抽象出角,让学生观察讨论抽象出角的基本特征,完成知识的独立建构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通过学生折角和摸角,加深对角的特征的认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乐,真正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辨认不同方向的角,让学生对角的认识更加全面

  4、观看电脑演示,全班学生用手势判断所给的图是不是角,掀起学生的学*热潮。

  5、用铅笔把图形中的角画出来,从而通过练*,强化学生对角特征的掌握。

  二、反思教学重难点

  一节课是否上得成功,主要是看能否达到教学目标,其次是看重难突出了吗?能在课堂教学中帮孩子解决难点吗?因为教学就是为了帮学生解惑。我这节课的难点是

  1、通过比较操作体会角大小跟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2、用重叠法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但我在课堂上没有很好的帮孩子解决问题,末能突破第二个难点,因为我采取剪短角的边长和延长角的边长的长度,引导学生不够到位,效果不显著。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应该让学生通过用两或三个不同颜色表示长度不同边长的角,再用重叠法通过学生直观对比,就很容易观察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三、反思教学方法

  这节课我的主要教学方法是让孩子自己去研究图形,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个方向是对的,但做为老师应该如何去放,什么时候收呢?这才是最重要的。就这节课来说,我在画角教学环节不够放,先用电脑演示画角,再让学生画角,虽然学生对于画角的步骤比较好,但这样的处理学生只会画出同一方向的角,从而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后我们今后对于这个教学环节可以放手让学生尝试画角,在展示他们的作业的时候就可以互相纠正画角的正确步骤了,这样让那些已犯错误的学生印象深刻。

  四、反思整个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体现了一位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没有很好的“吃透”教材、分析好目标、重难点是不可能设计好一份教学设计的,而我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就没有很好地分析学生的思维的发展,突破难点不够深入,所以在写教学设计前,还是要很好的理解教材,首先要做好单元教学设计及单元教学目标,然后备课时注意这节课前后知识的联系,并设计好本节课的目标、重点、难点,还要考虑到自己的学生的具体学*情况。

  我的思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从而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如课前多创设一此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深厚的兴趣和亲切感,同时在课堂上多注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1至5的认识教学反思 2

  《万以内数的认识整理与复*》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有关知识点进行整理,其中最难的就是对内容繁多的知识的梳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以孩子熟悉的商场情景引发学生对速度的思考与理解,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孩子自己学到万以内数的各种知识。虽然课前也进行了比较充分的准备,教案也进行了很多次的修改,可是上完课后,发现其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1.情境利用不充分

  在本节课中,我用逛电器商场这个情景,帮助学生回顾知识点,虽然都是围绕电器来复*,但是却几乎是一个知识点一个情景,显得非常繁琐,现在想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第一个情境,提出各种与知识点有关的问题。这样学生就会知道原来一个情景可以提出这么多的问题,对情景有了多一份的认识,也让孩子能充分的学*到相关知识。

  2.评价语要恰当。

  评价语几乎是每节课我们都会遇到的问题,在本节课中我表扬孩子“声音响亮”“人多力量大”等评语,回想起来,这些都与数学没有关系,数学课上要有数学味道,评价语也是这样,所以我们在教学时也要让孩子体会到这种感觉,课堂评价我们可以用“表达得非常清楚”“真理掌握在大多数人手中”等类似数学性的语言。同时,我们也要改变单一的表扬方式,用幽默的数学评价语感染学生,感受数学教师的大智慧。

  3.教学基础不扎实。

  在讲课的过程中,对于*似数这一部分,我在教学时让孩子计算两个数相差多少,从而判断是谁的*似数,可是评课时我才注意到,原来我在不知不觉间提高了难度,二年级对*似数的理解仅仅是体会四舍五入,而不是用计算来判定*似数。由于对三年级等相关知识的不了解造成现在增加难度的情况。所以在以后我会在学*一节课时多找一些相关的知识进行学*,找到落脚点,并虚心向老教师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通过于老师的点评,让我不仅仅对这一堂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上存在的不足,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学*数学教学的方式与方法,不断尝试、不断反思,提高自己数学教学的能力,争取让课堂变得高效有趣,让学生能够学有所获。

  1至5的认识教学反思 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一节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结合本节课的特点,联系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上课初,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他们熟悉的建筑物,因为客观世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实物,其中不少形体是长方体的。本课的第一个活动就是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形体是长方体的实物,通过活动感受认识长方体。

  二、以模型为依托,研究长方体的特征,发展逻辑思维,运用类比的方法得出正方体的特征。教学时,学生随着老师的指点,仔细观察模型,先感受一下面、棱和顶点。接着放手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进行探究,用手数面、棱、顶点,观察什么是相对的面,什么是相对的棱,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等等。这些分析如果没有模型作依托,是很难完成的。在观察和计数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时,必须根据一定的顺序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在观察和讨论前、后的面、左、右的面,上、下的面,面积分别相等;还有四条水*的棱,四条竖直的棱,四条侧面方向的棱也分别相等,即相对的棱相等。最后用同样的方法研究出正方体的特征以及比较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异同,从而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三、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

  通过制作,一方面是把经过分析的诸元素综合为整体,使想象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凸现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模型,从而引申出长方体的长、宽、高,以及正方体的棱长。另一面又训练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不足之处还有很多,时间紧,前面用时太长,后面太紧促,到知识闯关的时候学生都分心了,主要快下课了,我也没有维持课堂听讲秩序,在练*的时候效果不太好,没能检验出谁是真的会,谁还不太会,有好几道题都是让学生一起回答的。

  1至5的认识教学反思 4

  1-5的认识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数学的开始。在入学前,学生对1~5的数大多已经会读、会认、会写了,但是对于1~5的书写还不是那么规范。同时,学生对于数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楚,但是数概念的建立对于学生学*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基于以上这些原因,我在设计本课的教学环节时,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数感,并能规范地书写1~5这五个数字。对于这节课的设计,我积极地进行思考,分析学生的学情和原有的知识经验背景,然后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凸现数学教学生活化,使教学切实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一、创设情境,增强数学课堂魅力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兴趣是学*入门的向导,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乐学的内在动力,因此,在上课时,我就以朋友帮助朋友的活动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新课程标准突出强调了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特别是小学一年级阶段,学*准备期的数学教学,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和数学素养。寓教于乐始终是小学教学应遵循的'教学原则。本课时,我说的是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善待小动物,通过让小朋友看课本上野生动物的情境图,这么多可爱的动物中,你们喜欢哪一种?数出你们喜欢的动物的个数,用相同的小圆片表示出来,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主动性,为顺利开展15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数学课堂动起来

  让学生做出数学的精彩,让学生在活动中学*,让数学课堂生动化是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操作与实践,探索与发现是理解数学是重要条件,要使学生不是记数学、背数学,而是在活动中探索、活动中发现、活动中发展,那么数学课堂活动化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更体现出其必要性。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摆小棒,摆圆片,猜点子图的游戏,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体验,真正体会15的基本含义和数序,符合了一年级小朋友以游戏为主的学*特点,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让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听得到的现实生活。

  学生在整堂课堂中反应积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学效果不错,但在这个忙碌的一周教学工作中,我可能没有将很多问题考虑细致,还是忽略了一些小朋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所有的小朋友全都互动起来。作为老师还应更关注群体教学环境下的个别学生,克服这些学生为活动而活动,这样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让课堂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1至5的认识教学反思 5

  在“认识钟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反思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里,已经有了一些钟表的知识储备:上学的时间、放学的时间、看动画城的时间……虽然这些认识是浅显的、感性的,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层次也是不同的,但是仍为学生学*“认识钟表”提供了经验基础。

  为此,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让学生在自带的小钟上拨出自己喜欢的时刻,再让学生对所拨的时刻进行分类,再想一想整时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通过比较,异中求同,最后概括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的规律。学生依据已有的经验主动生成了他们自已的数学知识。

  2、创设生动具体的学*情境

  把对时刻的认识与现实有趣的情境结合起来,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唤起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尝试探究学*活动,而且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并受到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惯的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情境的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课堂气氛活跃,整堂课学生都能保持浓厚的学*热情。

  3、创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的机会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数学学*方式,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的机会,使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在“认识钟面”这一环节中,主要通过同桌合作的形式,学生拿出学具钟,拨一拨、比一比、说一说,然后向全班同学汇报。学生在合作中分享着互助与竞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实际教学中看出,合作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方式,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学*,共同提高。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最句子文案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04778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