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教学反思 >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菁华6篇)

日期: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

  今天课堂上学*的内容是40页书上的绿点一、二,因为学生已经有了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经验,所以本节课我打算让学生通过知识迁移来自主探究。本想这节课会按照我设计的思路上完,没想到学生的一句意料之外的结论让这节课上得格外精彩。自认为对这一突发事件处理得比较巧妙,既尊重了学生的看法,又引导着学生自主发现错误,及时澄清了孩子思维的误区,凸现了重难点,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片段如下:

  当学生根据信息窗列出420÷3这个算式时,

  师:比较一下,这个算式与我们上节课学*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生:被除数的末尾有0。

  师:你能算出420÷3的结果吗?试试看。

  学生板演了如下两种竖式:

  140140

  334203420

  33

  1212

  1212

  00

  又练*了类似的几道题之后。

  生:老师,我发现被除数的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窍门。

  师:说说看。

  同学们也都瞪大了眼睛。

  生:我发现被除数末尾的0可以不用管,只用42÷3,商的末尾添上0就可以了。

  生说完很有成就感的等待着我们的表扬。大多数孩子也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感觉很兴奋。看来学生很满意这个孩子的结论。显然学生这个结论是片面的,怎么办?是立刻纠正?还是让学生自我否定?稍一迟疑,我打定了主意。

  师:你们能善于总结计算窍门,这一点非常好。大家的发现是否准确呢?我们一起验证一下。好不好?

  生很有信心地说没问题。

  我有意识地出了这样一道题:860÷6,结果大多数孩子列出了如下竖式:

  140

  6860

  6

  26

  24

  2

  师:做完之后别忘记验算。

  一验算,一个个的小脸上挂满了不解,怎么验算不上去呀?

  师: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生1:2在十位上,和个位的0合起来是20,20除以6商3余2,不能商0。

  生2:我们前面练*的题十位数除完之后是0,所以不用除也知道商是0。

  生.3:看来我们总结的窍门有漏洞。

  师:那怎样补充一下就好了呢?

  生:当前两位能正好除完的时候可以。像刚才这道题前两位除完还有余数的时候要继续除下去。

  师:大家能敢于否定自己,老师特别佩服你们。尤其是大家的积极探究的学*热情更令我高兴。相信通过这一组对比练*,你们已经从算理上掌握了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

  后记:上完这节课,我陷入了深思。学生真的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及丰富的创造力,使得他们在课堂中呈现出超乎想象的活力。而正是这种生机活力,使得进行中的课堂连续不断地生成着新的发现、新的体验、新的收获。学生在不断的自我否定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会越来越透彻,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会越来越高涨。所以做为一名和新课改一同成长的教师,一定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保持课堂的高度灵活性和开放性,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为学生自由创造搭建宽松的`*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2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教学目标首先是让学生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然后再运用它进行计算,并掌握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我首先复*了有关0的加减法及0占位的知识,为后面新知的复*做好铺垫。

  在教学例5时,我采取让学生自己看图讲故事,从而引出0÷3=0,进一步发现“0除以任何数都得0”,在次基础上我又出了一个5÷0=?,学生思考片刻后发现根本找不出这个数,因为没有一个数和0相乘能得5。所以学生再次将刚才得出的结论进一步完善。

  对于例6的教学,我则采取的充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自己试算,然后请两名学生就自己的算法进行讲解,再让其他学生对他们的两种不同算法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发现简便算法更优化。

  本节课的练*我也是分层设计,首先进行基本的计算练*、然后是判断改错、最后是思维拓展。思维拓展题的设计不仅将本节课的气氛推向**,更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的准备。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3

  这节课突出的特点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较好地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1、在情境中教学,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情境中提出、发现、解决、应用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体验计算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

  2、尊重学生已有经验,给学生提供自主学*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自主构建新知识。

  3、重视估算。在教学中把估算作为计算的一种策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笔算前先进行估算,注意培养学生估算的*惯,提高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4

  一、优点:

  1.口算中乘除法交替出现,锻炼了学生对运算符号的准确把握。

  2.口算一道一道出现比一齐出现好、屏幕出现比卡片出现好

  3.看图提问题提得充分

  4.除法竖式一步一步地出现计算过程好

  5.整节课给人的感觉非常流畅。

  二、值得研讨的地方:

  1.老师应注意学生对数学课堂上出现的学生不好理解的词语做一解释,如:本节课中有一信息中出现了“果脯”一词,有学生小声嘀咕“啥叫果脯啊?”诸如此类的,如果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听课,效果可想而知。

  2.在解决“8小时生产多少千克果脯?”时,老师先问“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算出什么?”学生“先算出1小时生产多少千克?”

  其实,还可以“先算出8小时里面有几个2小时?”

  听到这里,我们开始反思:在本节课上,按照第一种“先算出1小时生产的”恰巧符合了本节课的“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然而,第二种“先算出8小时生产的”也可以,只不过离开了新课的内容,所以老师没做处理。不过,有一个学生提出来了。老师也做了简单的处理。

  3.整节课,竖式计算的板书基本上都是学生板书的,学生板书过后,应该让学生自己讲还是老师讲合理。

  4.0占位,如果反问一句“不要0行不行?”是不是会好一些。

  三、不足:忽略了估算。

  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小细节问题,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不过在今后的讲课中,我会继续努力,争取把课上得更好。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5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体会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过程,掌握算法。

  2、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算法,使学生在计算知识的学*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3、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均每只猴能采到几个桃?

  2、根据学生回答,列式: 6÷3= 0÷3=

  6÷3得几? 0÷3呢?你是怎么想的?(树上一个桃也没有,*均每只猴采桃的个数是0,所以0÷3=0)

  3、计算 0÷2 0÷4 0÷7 0÷5 0÷34 ……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0除以任何数都得0)

  4、为什么0不能做除数。通过除法的意义让学生理解0做除数是没有意义的。

  二、教学例2 (商中间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1、出示例2,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均每天产鸡蛋多少千克?”

  2、题目中告诉了我们那些条件?要求问题怎么列式?

  板书 210÷7

  商是多少?你是怎么得出30的。谁会列?

  3 0

  7 2 1 0

  2 1

  ————

  讲解竖式的一般写法,强调末尾的0只要对齐数位直接写上去,这样简便。

  三、商中间有0的除法

  1、书 “试一试”先估计商比100小还是比100大,再计算。

  306÷3

  (1)估计完后,先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然后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竖式的写法,一人板演。

  (2)全班交流

  (3)独立完成另一题 312÷3 一人板演

  四、巩固练*

  1、想想做做第2题,完成在书上。

  2、想想做做第3题,先找出错在那里,再改正。

  3、想想做做第4题。

  4、想想做做第5题。(从8时到12时经过4小时)

  第6题,(余下的布不足3米,就不够再做一套校 服,所以求最多能做多少套校服,要用去尾法求*似值。)

  五、回家作业

  1、练*与测试P7

  2、数学日记。

  教学后记:在计算时,有些同学十位上有余数,个位上的零也不落下来,这个问题值得重视。估算的意识要强调。

  学生讨论后自己小结,练*后自己学*讲评,培养学生的独立学*的能力。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6

  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我认为所有知识都应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在这里我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内容来自生活。

  学*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可使学生更有效。因为,学*内容贴*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学*生活化的理念。例如,在新课开始时,我创设生活情境,这样可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下发现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2、学*需求来自学生。

  在教学时,我能够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跳出教材,辨证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该着力的地方花时间、下功夫。一是能改编教材的编排体系,将例题中的两题同时出现,便于学生比较;二是将探究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放到例题中进行,此时我不直接告诉,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创造条件地展现学生的聪明才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进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3、学*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过程中的体验。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学生在试一试、辩一辩、算一算等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掌握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菁华6篇)扩展阅读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菁华6篇)(扩展1)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

  学完了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的基本运算,我就开始领着学生们学*这部分的应用题了。起初研究教材,觉得并不困难,在这道知道总数,知道一包两个.一盒四包求共装几盒的例题中,曾简单的认为只要引导他们去发现能装多少包,或者一盒有几个这两个转换思想就可以了,我也是这样上课的,但经过课后对学生的调查,发现他们理解的并不透彻,甚至有些学生迷糊了。

  我才发现,学生们还没有建立这种转换的思维,一下子接受不了这样的解题方法,他们以前做过的都是直来直去的题目。认识了这些,我改进了方法,让学生交流提问,并用同类型的题目加深练*,现在,虽然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这样解,但是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如何解答。

  学生的思维和老师是不同的,特别是小学生,所以讲解题目要站在他们的立场和角度去思考,要参考他们的已有经验,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2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体会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过程,掌握算法。

  2、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算法,使学生在计算知识的学*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3、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均每只猴能采到几个桃?

  2、根据学生回答,列式: 6÷3= 0÷3=

  6÷3得几? 0÷3呢?你是怎么想的?(树上一个桃也没有,*均每只猴采桃的个数是0,所以0÷3=0)

  3、计算 0÷2 0÷4 0÷7 0÷5 0÷34 ……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0除以任何数都得0)

  4、为什么0不能做除数。通过除法的意义让学生理解0做除数是没有意义的。

  二、教学例2 (商中间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1、出示例2,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均每天产鸡蛋多少千克?”

  2、题目中告诉了我们那些条件?要求问题怎么列式?

  板书 210÷7

  商是多少?你是怎么得出30的。谁会列?

  3 0

  7 2 1 0

  2 1

  ————

  讲解竖式的一般写法,强调末尾的0只要对齐数位直接写上去,这样简便。

  三、商中间有0的除法

  1、书 “试一试”先估计商比100小还是比100大,再计算。

  306÷3

  (1)估计完后,先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然后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竖式的写法,一人板演。

  (2)全班交流

  (3)独立完成另一题 312÷3 一人板演

  四、巩固练*

  1、想想做做第2题,完成在书上。

  2、想想做做第3题,先找出错在那里,再改正。

  3、想想做做第4题。

  4、想想做做第5题。(从8时到12时经过4小时)

  第6题,(余下的布不足3米,就不够再做一套校 服,所以求最多能做多少套校服,要用去尾法求*似值。)

  五、回家作业

  1、练*与测试P7

  2、数学日记。

  教学后记:在计算时,有些同学十位上有余数,个位上的零也不落下来,这个问题值得重视。估算的意识要强调。

  学生讨论后自己小结,练*后自己学*讲评,培养学生的独立学*的能力。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3

  商中间有0的除法是在学生掌握基本计算之后进行的,因为商中间有0的除法是除法中的特殊情况,是除法计算法则的补充。学生在初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的基础上,再来学*,比较容易理解。

  我在教学第一个红点时,先让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428÷4,计算结果有17(也有把1商在百位,7商在个位上,没法读数的)、170、107,我指着黑板上的竖式问学生:“针对这几种算法,,你有什么想法,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争相发表各自的'想法,有的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估算,确定商是三位数,比100大一些。学生用估算判断计算结果是合理的,并且进一步体验了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所以马上确定商是17的算法是错误的。有的学生利用商乘除数得被除数来验算,确定商是170的算法也不对。这时有的学生问:“把1商在百位,7商在个位上,没法读数怎么办啊?”学生遇到了困惑,都皱起眉头。这时老师没有马上帮助学生解难,而是把问题抛给了学生,让同学小组讨论、交流,抓住主要矛盾,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读出数啊,7到底商在哪一位上?”。经过小组讨论,学生交流,一组学生认为十位上商0,7写在个位上。可是有的学生不明白,问为什么十位上商0呀?这时有的小组的代表拿出小棒,针对十位上的2÷4为什么商0演示起来。2个十*均分成4份,每份得不到一个十,十位上不能商1,就要商0。小棒演示直观明了,已有部分学生明白了十位上一个十也没有,所以要商0。可是从同学的眼神中能看出仍有部分同学不太明白,这时,老师让明白的同学起来再演示一遍,经过学生自己反复演示讲解,多数学生明白十位上的2除以4,商不够1个十,用0占位的道理。在列竖式时,通过比较两种书写形式,让学生学会选择简便写法。学生在写竖式时,好多采用原有写法,但也有用简便写法。要鼓励学生用简便写法,并逐步掌握这种写法。

  新课程把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定在探索、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强调把学生的“学”作为教师“教”的基础。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着力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为他们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与机会,使学生在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算理。如:这节课中的知识点都通过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学*而获得。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节课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朴实无华、扎实高效。所有知识都是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的,在这里教师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组织者。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激发学*动机,是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4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体会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过程,掌握算法。

  2、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算法,使学生在计算知识的学*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3、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均每只猴能采到几个桃?

  2、根据学生回答,列式: 6÷3= 0÷3=

  6÷3得几? 0÷3呢?你是怎么想的?(树上一个桃也没有,*均每只猴采桃的个数是0,所以0÷3=0)

  3、计算 0÷2 0÷4 0÷7 0÷5 0÷34 ……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0除以任何数都得0)

  4、为什么0不能做除数。通过除法的意义让学生理解0做除数是没有意义的。

  二、教学例2 (商中间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1、出示例2,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均每天产鸡蛋多少千克?”

  2、题目中告诉了我们那些条件?要求问题怎么列式?

  板书 210÷7

  商是多少?你是怎么得出30的。谁会列?

  3 0

  7 2 1 0

  2 1

  ————

  讲解竖式的一般写法,强调末尾的0只要对齐数位直接写上去,这样简便。

  三、商中间有0的除法

  1、书 “试一试”先估计商比100小还是比100大,再计算。

  306÷3

  (1)估计完后,先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然后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竖式的写法,一人板演。

  (2)全班交流

  (3)独立完成另一题 312÷3 一人板演

  四、巩固练*

  1、想想做做第2题,完成在书上。

  2、想想做做第3题,先找出错在那里,再改正。

  3、想想做做第4题。

  4、想想做做第5题。(从8时到12时经过4小时)

  第6题,(余下的布不足3米,就不够再做一套校 服,所以求最多能做多少套校服,要用去尾法求*似值。)

  五、回家作业

  1、练*与测试P7

  2、数学日记。

  教学后记:在计算时,有些同学十位上有余数,个位上的零也不落下来,这个问题值得重视。估算的意识要强调。

  学生讨论后自己小结,练*后自己学*讲评,培养学生的独立学*的能力。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5

  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我认为所有知识都应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在这里我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内容来自生活。

  学*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可使学生更有效。因为,学*内容贴*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学*生活化的理念。例如,在新课开始时,我创设生活情境,这样可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下发现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2、学*需求来自学生。

  在教学时,我能够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跳出教材,辨证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该着力的地方花时间、下功夫。一是能改编教材的编排体系,将例题中的两题同时出现,便于学生比较;二是将探究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放到例题中进行,此时我不直接告诉,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创造条件地展现学生的聪明才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进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3、学*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过程中的体验。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学生在试一试、辩一辩、算一算等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掌握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菁华6篇)(扩展2)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合集10篇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1

  学完了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的基本运算,我就开始领着学生们学*这部分的应用题了。起初研究教材,觉得并不困难,在这道知道总数,知道一包两个.一盒四包求共装几盒的例题中,曾简单的认为只要引导他们去发现能装多少包,或者一盒有几个这两个转换思想就可以了,我也是这样上课的,但经过课后对学生的调查,发现他们理解的并不透彻,甚至有些学生迷糊了。

  我才发现,学生们还没有建立这种转换的思维,一下子接受不了这样的解题方法,他们以前做过的都是直来直去的题目。认识了这些,我改进了方法,让学生交流提问,并用同类型的题目加深练*,现在,虽然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这样解,但是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如何解答。

  学生的思维和老师是不同的,特别是小学生,所以讲解题目要站在他们的立场和角度去思考,要参考他们的已有经验,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2

  这节课突出的特点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较好地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1、在情境中教学,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情境中提出、发现、解决、应用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体验计算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

  2、尊重学生已有经验,给学生提供自主学*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自主构建新知识。

  3、重视估算。在教学中把估算作为计算的一种策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笔算前先进行估算,注意培养学生估算的*惯,提高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3

  一、优点:

  1.口算中乘除法交替出现,锻炼了学生对运算符号的准确把握。

  2.口算一道一道出现比一齐出现好、屏幕出现比卡片出现好

  3.看图提问题提得充分

  4.除法竖式一步一步地出现计算过程好

  5.整节课给人的感觉非常流畅。

  二、值得研讨的地方:

  1.老师应注意学生对数学课堂上出现的学生不好理解的词语做一解释,如:本节课中有一信息中出现了“果脯”一词,有学生小声嘀咕“啥叫果脯啊?”诸如此类的,如果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听课,效果可想而知。

  2.在解决“8小时生产多少千克果脯?”时,老师先问“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算出什么?”学生“先算出1小时生产多少千克?”

  其实,还可以“先算出8小时里面有几个2小时?”

  听到这里,我们开始反思:在本节课上,按照第一种“先算出1小时生产的”恰巧符合了本节课的“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然而,第二种“先算出8小时生产的”也可以,只不过离开了新课的内容,所以老师没做处理。不过,有一个学生提出来了。老师也做了简单的处理。

  3.整节课,竖式计算的板书基本上都是学生板书的.,学生板书过后,应该让学生自己讲还是老师讲合理。

  4.0占位,如果反问一句“不要0行不行?”是不是会好一些。

  三、不足:忽略了估算。

  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小细节问题,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不过在今后的讲课中,我会继续努力,争取把课上得更好。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4

  这节课是这个单元的难点之一,学*计算,是一个枯燥过程,已经学会的孩子一通百通,觉得老师反复的讲解很乏味;计算有困难的孩子,似懂非懂,跟着大伙一起做会做,单独完成,总是差那么一点。为了让所有的孩子都提起对数学的兴趣,在教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时,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措施:

  1.课的开始,我就以学生非常感兴趣的《猪八戒分西瓜》引入,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充分理解了0除以3为什么得0.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系列被除数为0的除法题,观察得出,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为后面的学*打下基础。

  2.在此前的笔算学*中孩子对笔算除法的格式、方法都很熟悉,所以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采用交流、讨论的.方式自己学*计算方法。在全班汇报中,明确计算方法,和竖式的写法。

  但是,这节课依然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缺少对比练*,如:800÷7和707÷7对比起来练*。让孩子明白被除数中间有0,商中间可能有0,也可能没有0.这取决于百位有没有除完。

  2.缺少变式练*,如从1、2、3、4、5、6中选填四个数,使得( )( )÷( )的商中间有0。这是一个考验学生运用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规律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对提高学生的思维力有帮助。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5

  商中间有0的除法是在学生掌握基本计算之后进行的,因为商中间有0的除法是除法中的特殊情况,是除法计算法则的补充。学生在初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的基础上,再来学*,比较容易理解。

  我在教学第一个红点时,先让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428÷4,计算结果有17(也有把1商在百位,7商在个位上,没法读数的)、170、107,我指着黑板上的竖式问学生:“针对这几种算法,,你有什么想法,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争相发表各自的想法,有的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估算,确定商是三位数,比100大一些。学生用估算判断计算结果是合理的,并且进一步体验了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所以马上确定商是17的算法是错误的。

  有的学生利用商乘除数得被除数来验算,确定商是170的算法也不对。这时有的学生问:“把1商在百位,7商在个位上,没法读数怎么办啊?”学生遇到了困惑,都皱起眉头。这时老师没有马上帮助学生解难,而是把问题抛给了学生,让同学小组讨论、交流,抓住主要矛盾,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读出数啊,7到底商在哪一位上?”。经过小组讨论,学生交流,一组学生认为十位上商0,7写在个位上。可是有的学生不明白,问为什么十位上商0呀?这时有的小组的代表拿出小棒,针对十位上的2÷4为什么商0演示起来。2个十*均分成4份,每份得不到一个十,十位上不能商1,就要商0。

  小棒演示直观明了,已有部分学生明白了十位上一个十也没有,所以要商0。可是从同学的眼神中能看出仍有部分同学不太明白,这时,老师让明白的同学起来再演示一遍,经过学生自己反复演示讲解,多数学生明白十位上的2除以4,商不够1个十,用0占位的道理。在列竖式时,通过比较两种书写形式,让学生学会选择简便写法。学生在写竖式时,好多采用原有写法,但也有用简便写法。要鼓励学生用简便写法,并逐步掌握这种写法。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6

  今天课堂上学*的内容是40页书上的绿点一、二,因为学生已经有了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经验,所以本节课我打算让学生通过知识迁移来自主探究。本想这节课会按照我设计的思路上完,没想到学生的一句意料之外的结论让这节课上得格外精彩。自认为对这一突发事件处理得比较巧妙,既尊重了学生的看法,又引导着学生自主发现错误,及时澄清了孩子思维的误区,凸现了重难点,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片段如下:

  当学生根据信息窗列出420÷3这个算式时,

  师:比较一下,这个算式与我们上节课学*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生:被除数的末尾有0。

  师:你能算出420÷3的结果吗?试试看。

  学生板演了如下两种竖式:

  140140

  334203420

  33

  1212

  1212

  00

  又练*了类似的几道题之后。

  生:老师,我发现被除数的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窍门。

  师:说说看。

  同学们也都瞪大了眼睛。

  生:我发现被除数末尾的0可以不用管,只用42÷3,商的末尾添上0就可以了。

  生说完很有成就感的等待着我们的表扬。大多数孩子也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感觉很兴奋。看来学生很满意这个孩子的结论。显然学生这个结论是片面的,怎么办?是立刻纠正?还是让学生自我否定?稍一迟疑,我打定了主意。

  师:你们能善于总结计算窍门,这一点非常好。大家的发现是否准确呢?我们一起验证一下。好不好?

  生很有信心地说没问题。

  我有意识地出了这样一道题:860÷6,结果大多数孩子列出了如下竖式:

  140

  6860

  6

  26

  24

  2

  师:做完之后别忘记验算。

  一验算,一个个的小脸上挂满了不解,怎么验算不上去呀?

  师: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生1:2在十位上,和个位的0合起来是20,20除以6商3余2,不能商0。

  生2:我们前面练*的题十位数除完之后是0,所以不用除也知道商是0。

  生.3:看来我们总结的窍门有漏洞。

  师:那怎样补充一下就好了呢?

  生:当前两位能正好除完的时候可以。像刚才这道题前两位除完还有余数的时候要继续除下去。

  师:大家能敢于否定自己,老师特别佩服你们。尤其是大家的积极探究的学*热情更令我高兴。相信通过这一组对比练*,你们已经从算理上掌握了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

  后记:上完这节课,我陷入了深思。学生真的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及丰富的创造力,使得他们在课堂中呈现出超乎想象的活力。而正是这种生机活力,使得进行中的课堂连续不断地生成着新的发现、新的体验、新的收获。学生在不断的自我否定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会越来越透彻,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会越来越高涨。所以做为一名和新课改一同成长的教师,一定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保持课堂的高度灵活性和开放性,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为学生自由创造搭建宽松的*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7

  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我认为所有知识都应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在这里我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内容来自生活。

  学*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可使学生更有效。因为,学*内容贴*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学*生活化的理念。例如,在新课开始时,我创设生活情境,这样可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下发现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2、学*需求来自学生。

  在教学时,我能够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跳出教材,辨证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该着力的地方花时间、下功夫。一是能改编教材的编排体系,将例题中的两题同时出现,便于学生比较;二是将探究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放到例题中进行,此时我不直接告诉,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创造条件地展现学生的聪明才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进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3、学*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过程中的体验。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学生在试一试、辩一辩、算一算等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掌握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8

  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我认为所有知识都应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在这里我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内容来自生活。

  学*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可使学生更有效。因为,学*内容贴*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学*生活化的理念。例如,在新课开始时,我创设生活情境,这样可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下发现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2、学*需求来自学生。

  在教学时,我能够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跳出教材,辨证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该着力的地方花时间、下功夫。一是能改编教材的编排体系,将例题中的'两题同时出现,便于学生比较;二是将探究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放到例题中进行,此时我不直接告诉,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创造条件地展现学生的聪明才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进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3、学*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过程中的体验。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学生在试一试、辩一辩、算一算等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掌握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9

  学完了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的基本运算,我就开始领着学生们学*这部分的应用题了。起初研究教材,觉得并不困难,在这道知道总数,知道一包两个。一盒四包求共装几盒的例题中,曾简单的认为只要引导他们去发现能装多少包,或者一盒有几个这两个转换思想就可以了,我也是这样上课的,但经过课后对学生的调查,发现他们理解的并不透彻,甚至有些学生迷糊了。

  我才发现,学生们还没有建立这种转换的思维,一下子接受不了这样的解题方法,他们以前做过的`都是直来直去的题目。认识了这些,我改进了方法,让学生交流提问,并用同类型的题目加深练*,现在,虽然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这样解,但是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如何解答。

  学生的思维和老师是不同的,特别是小学生,所以讲解题目要站在他们的立场和角度去思考,要参考他们的已有经验,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10

  这节课是这个单元的难点之一,学*计算,是一个枯燥过程,已经学会的孩子一通百通,觉得老师反复的讲解很乏味;计算有困难的孩子,似懂非懂,跟着大伙一起做会做,单独完成,总是差那么一点。为了让所有的孩子都提起对数学的兴趣,在教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时,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措施:

  1.课的开始,我就以学生非常感兴趣的《猪八戒分西瓜》引入,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充分理解了0除以3为什么得0.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系列被除数为0的除法题,观察得出,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为后面的学*打下基础。

  2.在此前的笔算学*中孩子对笔算除法的格式、方法都很熟悉,所以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采用交流、讨论的方式自己学*计算方法。在全班汇报中,明确计算方法,和竖式的写法。

  但是,这节课依然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缺少对比练*,如:800÷7和707÷7对比起来练*。让孩子明白被除数中间有0,商中间可能有0,也可能没有0.这取决于百位有没有除完。

  2.缺少变式练*,如从1、2、3、4、5、6中选填四个数,使得( )( )÷( )的商中间有0。这是一个考验学生运用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规律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对提高学生的思维力有帮助。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菁华6篇)(扩展3)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

  学完了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的基本运算,我就开始领着学生们学*这部分的应用题了。起初研究教材,觉得并不困难,在这道知道总数,知道一包两个.一盒四包求共装几盒的例题中,曾简单的认为只要引导他们去发现能装多少包,或者一盒有几个这两个转换思想就可以了,我也是这样上课的,但经过课后对学生的调查,发现他们理解的并不透彻,甚至有些学生迷糊了......我才发现,学生们还没有建立这种转换的思维,一下子接受不了这样的解题方法,他们以前做过的都是直来直去的题目。认识了这些,我改进了方法,让学生交流提问,并用同类型的题目加深练*,现在,虽然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这样解,但是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如何解答。

  学生的思维和老师是不同的,特别是小学生,所以讲解题目要站在他们的立场和角度去思考,要参考他们的已有经验,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2

  (一)学生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水*看,他们已经学会了口算除法、估算除法,掌握了基本的笔算除法,并会进行除法的验算。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看,他们对于“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规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解得不够深入。

  (二)教材分析: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教材先通过创设“猪八戒吃西瓜”的情境为素材教学例5,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接着运用此规律教学例6,也就是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我通过阅读教材、教参和新课标,认为按照教材上的方法去教学这一内容,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会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至于“商中间为什么要写0”这一点学生根本不知道,只是盲目地按照老师所讲述的分东西的例子模仿着进行计算,更不用说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数学的`活动中了。所以,在教学时我准备采取以下策略:

  1、创设现实情境,重视有意义的计算

  [片断1]

  师:我们学校快开运动会了,为了选拔出参加跳绳比赛的人员,我昨天测试了几个学生跳绳的情况(出示:两个学生跳绳的情境):蔡芳3分钟跳绳309下,屈代乔4分钟跳了520下。小朋友们,如果让你来选参加跳绳的人员,你会选谁?为什么?

  思考片刻后,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可能有的说选蔡芳,有的说选屈代乔,并且各有各的理由。此时,我装做一种很无助的样子说:“到底选谁比较合适呢?想一想,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1:我可以根据他们跳绳的总个数来看。

  生2:不行,因为他们用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可以算出屈代乔3分钟跳了多少,然后再比较。

  生3:你的方法太麻烦了。我认为可以算出谁1分钟跳的多,我们就可以选谁,这样比较公*。

  师:你们同意他的方法吗?下面请你们自己列式计算。

  [反思]

  新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更注重的是让学生体验计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并能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时,我努力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把计算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增强应用意识。

  (二)巧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知道不学不行

  [片段2]

  在学生试算的过程中,当算到十位上的0除以3时,很多学生遇到了困难。这时,我问学生:“0除以3究竟等于多少呢为什么?”

  生1:0除以3等于0,因为我们在二年级学过算除法想乘法,只有0乘3等于0,所以0除以3。

  生2:等于0,因为把0个东西*均分给3个人,什么都分不到。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说到这儿,老师想到了一个故事(师边出示,边讲述课本28页“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听完这个故事,现在你能算出0除以4、0除以9、0除以376分别等于多少?为什么?从这些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0除以任何数都得0。

  生2:任何数除0都得0。

  生3:不对,应该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师:为什么呢?

  生1:我昨天在书上看到的。

  师:不错,你已经养成了预*的*惯。不过,书上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教师出示两个问题:2除以0等于多少?0除以0得多少?能说说你的理由吗?(教师引导学生弄清楚此规律)

  师:知道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后,现在你能解决刚才的问题了吗?请你们再次带着这个规律计算。

  算完后,请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算一遍,用笔算的方法或用估算的方法都可以。

  [反思]

  为了使学生体会出学以致用的观点,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一知识不学不行,不学我就解决不了问题。在教学时,我重组教学内容,将有关0的除法安排到学生需要的地方。学生有了上述心理,自然也能就全身心的投入到学*过程中来了。此外,在教学中,我适时渗透验算方法,使学生自觉养成做后检查的好*惯。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节课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朴实无华、扎实高效。所有知识都是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的,在这里教师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内容来自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可使学生更有效。因为,学*内容贴*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学*生活化的理念。例如,在新课开始时,我创设了帮老师选参加跳绳人员的生活情境,学生对这类事感兴趣,符合儿童善于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很好地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下发现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2、学*需求来自学生。

  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激发学*动机,是变被动学*为主动学*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时,教师能够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跳出教材,辨证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该着力的地方花时间、下功夫。一是能改编教材的编排体系,将例题中的两题同时出现,便于学生比较;二是将探究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放到例题中进行,教师不直接告诉,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创造条件地展现学生的聪明才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进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3、学*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过程中的体验。所谓体验性学*,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体验与感受,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可见,体验性学*是知情合一的学*,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学*活动,它旨在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学*科学的知识和方法,体验探究的乐趣。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学生在试一试、辩一辩、算一算等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掌握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3

  本节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商末尾是0的处理方法。

  一开始通过准备题让学生口述80除以4的思考过程,观察几道口算除法商的共同特点:商末尾都有0引入新课。从学生知识角度和思维趋势进行探底,了解学生的起点,把握教学起点,找准新旧知识迁移点与生长点,便于学生知识迁移。此处我在学生回答完了结果后,没有及时让学生找出商的共同点:商末尾都有0,这里应该就复*旧知点明新课课题。商末尾有0的除法,在计算方法上没有新内容,只是末尾0的处理,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安排独立探究、交流验证、归纳概括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例1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探究。在试算中学生有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 组织学生进行验证。得到正确商后,针对难点展开讨论:

  (1)哪一步可以省略?

  (2)个位上的0可以不写吗?

  使学生明确个位上的0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得0,添0起到补位的作用。试一试让学生试算后讨论“除到百位上的数正好除尽后面0怎么办”此处在具体实施时,我没有问学生商末尾的.0可以不写吗?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对比验证得出商的末尾写0起到补位的作用。例2的教学仍按上述三个层次进行学*探究,在关键处设问:除到十位正好除尽,个位上不是0,但比除数小,怎么办?在第二组试一试中边计算、边议论、边小结、边巩固,归纳出计算方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由于我在前面没有让深入让学生说商末尾有0的情况,所以在总结的时候学生就说不到点子上。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菁华6篇)(扩展4)

——0的认识教学反思 (菁华6篇)

0的认识教学反思1

  数字0的认识一课安排在数字15的认识之后,我想学生既然有了前面的认数知识的基础,于是在教学0的认识之前,我先复*15的.认识

  第一环节:教学0表示没有的含义。让学生明白0的初步意义就是没有的意思,证明学生对于0并不陌生。我是先在黑板上画了3个桃子,小猴吃掉1个,还有2个,又吃掉1个,还有1个,再吃掉1个,没有了,用0表示。学生也很容易接受。我发现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能把这幅图的意思讲明白讲完整是很重要的。也要教会其他学生学会听。这些课堂常规的建立在低年级是非常重要的。同样的学会坐学会站这些也需要在课堂里慢慢的养成。接下去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0 的用法和含义。在这个小环节里我发现虽然学生会举出很多的例子,但是貌似和我讲的有点换汤不换药的感觉,比如我举的是妈妈买来5个苹果,吃了5个,还剩0 个。叫了好多学生回答也是跟我类似的例子。很难发现跟我不一样的例子。

  第二环节:教学0表示起点的含义。我让学生自己观察尺,找到0的位置,自己发现在这里表示一段也没有,这里还可以表示起点,学生的回答往往是在这里是第一,(他们的意思也就是尺子一开始就是数字0,从0开始)这个表述是不准确的。需要老师来引导,然后再让学生们指着尺子齐读05,再倒数从50。

  第三个环节:教学0的书写,这个环节注意先老师自己示范,再让学生自己写,要提醒孩子写字的姿势。现在的孩子写字姿势很不雅观,人坐不直,头趴很下。很容易造成*视。

  四,0的加减法运算;学生的普遍现象就是做做会做,让其看图说说,说清楚那三句话的就很少,需要慢慢的练*。算式中各个数字的意思最好也让学生说一说。要照顾到全班同学。

  最后就是通过练*来加深对这节课知识的回顾。在这节课我觉得学生对于说话方面能力的培养还需加强。

0的认识教学反思2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信息接受与反馈、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把思维过程“融”于情景中,学生就会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强烈的兴趣,而兴趣是学生主动学*的源动力,有了兴趣,学*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积极地提出问题,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就要让数学教学充满魅力,就要求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的情景,这样能使教学过程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本文是我在“0的认识”中的一个案例,以期与大家共勉。

  案例描述:

  一、游戏引入,激活学*兴趣

  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几个数字?(认识了1 2 3 4 5)

  2.出示5幅图片,图后藏着相应数量的数字。

  提问:今天我们这几个数字朋友跑哪去了呢?老师偷偷的告诉你们,他们呀,藏在这几幅画后面了。你能想办法把它们一一找出来吗?(请学生找数字,并说明这样猜的理由。)

  3.出示第六幅图,图中什么都没有。

  师:你们猜猜这幅图的后面藏着数字几呢?(随便让学生猜,当有学生猜0的时候,问为什么这么猜。)

  4.揭示题目:“0”的认识。

  二、寻找生活中的0,追寻数学的足迹

  1.0神通广大,无处不在。想想你在哪儿见到过它呢?(让学生尽情地说。)

  2.课件演示生活中有关“0”的图片。

  三、情景引入,理解0的意义

  1.媒体出现画面(小兔采蘑菇)。

  讲故事:兔子四兄弟一起去采蘑菇,大兔专心地采蘑菇,一会儿采到3个蘑菇,二兔采到了2个蘑菇,连三弟也采到了1个蘑菇,而四弟做事三心两意,一会儿去捉蝴蝶,一会儿捉蜻蜓,结果一个蘑菇也没采到。山羊伯伯说:“孩子,我们做事如果三心两意,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了。”自从那以后,四弟再也不敢贪玩了。

  师问:“从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问:“我们学*能不能像四弟那样贪玩呀?好,看今天哪个同学学*最认真。”(在生活的情景中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学*和做事一样,如果三心两意就学不好、做不好了。)

  2.看图写数。(多媒体出示一幅画面:小猴子吃桃。)

  小猴子的桃吃完了,你还能用前面学过的5以内的数来表示吗?怎么办呢?

  像刚才兔子采蘑菇、猴子吃桃,0都表示什么意思?

  师:“像这样一个也没有时,可以用零表示。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

  3.认识直尺上的“0”。

  (1)让学生先在直尺上找到0,用左手的食指指着,再找到1,用右手的食指指着它,0到1是一段,用1表示;

  (2)接着找2,说明0到2是两段,用2表示。

  (3)从0开始数4段,食指正好指到哪个数字?说明0到4之间有几段?(4段)

  (4)从0开始要数几段能数到5?(数5段)

  (5)师:这里数数的时候都是从几开始的?这里的“0”可以表示什么意思?(说明0是开始,是起点。)

  四、写一写,评一评,指导书写0

  1.提问:”你们看这个“0”像什么?”?

  2.师提问:“你认为写0的时候有什么地方该注意的?”

  3.师示范书写,然后学生先书空练*,然后让学生独立写在练本上,评奖“谁是写字能手”。

  五、探究有关0的计算

  1.出示小兔拔萝卜的故事。

  四弟不再偷懒了,它在辛勤地拔萝卜了。

  让学生说图意,列式计算,说说各数字表示什么?

  2.出示青蛙图。

  让学生说图意,列式计算,说说各数字表示什么?

  3.下面不看图,你们会算吗?思考:5-0。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解释计算过程。

  六、练*、提高

  1.书29页做一做。完成后自己说说想法。

  2.游戏:小猫钓鱼。

  七、总结、评价

  1.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好朋友“0”,当遇到什么情况的时候它会出现呀?(当一个也没有的时候,可以用0表示)当数字们一起排队的时候,它要排在哪呀?(排在第一个,因为0表示起点)

  2.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最深刻?为什么?

  3.你能用0说一句话吗?

  反思:

  从学生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是这么喜欢这样的课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景也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其著作《论语》中指出:“不愤不启,不启不发。”而*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课堂思维是否活跃,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否具有解决问题的需要。所以,课堂上,教师应善于抓住学生心愤口悱的时机,使学生处于“心求追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急需状态,这样能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此时,创设问题情景犹如一块石头投入学生的脑海,必会激起思维的浪花。可见,创设问题情景是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创设童话情景、生活情景、游戏情景三方面营造良好的学*氛围,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使数学学*不再是单调的数字、运算,而在童话世界、游戏和生活中,也可学到许多数学知识。

  一、创设童话情景,给数学插上五彩的双翼

  孩童时代是最富有想象力的时代,在童话中,学生能找到现实中没有的东西,神秘、有趣都吸引着孩子的好奇心,在这里,孩子们的眼里*凡的现象往往会变得非同寻常。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小兔采蘑菇”、“四弟采萝卜”的故事,学生们激情投入。

  1.从“小兔采蘑菇”的`故事中,他们初步感知到0的存在,他们也明白到:如果像四弟那样做事三心两意就“一无所有”了,有的学生还联系到学*上,如果学*不专心也会什么知识也学不到了。

  2.故事情景的创设应该贯穿在探究的过程之中,所以在探究有关0的计算时设计了“四弟采萝卜”的故事,学生在情景中深入探究,并通过对具体事例的研究发现数学的内涵。在此,教师进一步渗透思想教育:要有四弟那份知错能改的心。

  这样,运用现代代技术手段,把学生一个学期所学的知识内容,整合到一个连贯的、生动的故事情节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播放出来,学生边看边思考,边捕捉故事中的数学信息,将知识的逻辑发展顺序与故事的发展顺序紧密联系起来,并且在故事中引申出做人的道理,对学生的启发多么大呀。

  二、创设生活情景,让数学走进现实的生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除了学生*常无意识的观察、感受以外,有意的生活体验的积累也很必要。在课中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感受生活的机会。

  因此,在课中我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找生活中的0,然后老师利用课件显示生活片断,和大家一起寻找0的足迹。有的找到电话、遥控、住房号码、计算机……,还有同学想到100元、50元、10元上也有0。学生越找越多,像开了锅似的,不愿意停下来。

  学生身临现实情景,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就会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在课堂上,学生就会兴趣盎然,毫无倦意。

  三、创设游戏情景,让数学成为快乐的驿站

  一年级孩子刚入学,对学*目的尚未树立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的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因此创设游戏情景,重在激趣。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游戏情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本节课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设计游戏的练*“小猫钓鱼”。老师把得数是0.5.4的小背篓贴在黑板上,把写着算式的小鱼送给上课认真的同学,请他们把小鱼贴在对应得数的小背篓下面。既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又把学*的气氛推向高潮。

  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活动创设最佳环境,把数学知识“蕴藏”在生活常见的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

  实际上,创设情景的途径是各种各样的。还有角色扮演情景、电脑模拟情景、图画再现情景等等,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情景创设就在我们的身边。

0的认识教学反思3

  本堂课的主要内容是:

  1)0的含义;

  2)0的书写;

  3)0的有关加减法。这三部分内容,我在时间分布上呈现出1:1:2的比例。

  从整堂课来看,我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有:

  1.创设学生喜欢的游戏情境。在巩固“0表示没有了”的时候,我设置了“猜一猜”的游戏环节,让学生猜我手里的硬币有几枚——硬币一枚也没有,用0表示。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学*兴趣的激发有一定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提高课堂效率。

  2.重难点突出。在突破难点,即理解有关0的叫减法的算理时,我反复问学生“这表示什么?”让学生再说的过程中理解算理,学生比较容易消化。

  但是从整堂课的教学氛围来看,师生的互动有些僵硬,似乎学生说的比较少,而我说的比较多,学生在听老师说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注意转移,因而后半堂课明显感到学生有些疲倦与力不从心;引导的力度不够,使得学生对于我的提问有些茫然不知所措。“0的书写”一块,由于投影仪出现的问题,对于学生常出现书写错误并未完全呈现出来;“0的有关加减法”一个模块,学生对于减法学*之后的加法学*产生了负迁移,而我对于这部分考虑的不够周全!

  但是,让我特别感恩的是,在几次磨课的过程中得到了师傅和其他老师的指点,对我的帮助很大。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堂的呈现遵循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在今后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老师说学生听”转换成为“老师引导学生说”;在语言上也尽量精简,说得太多反而让学生产生听觉疲劳,课堂效率难以提高;在学*方面,我将继续向同事与组内成员交流学*,争取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

0的认识教学反思4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信息接受与反馈、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把思维过程“融”于情景中,学生就会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强烈的兴趣,而兴趣是学生主动学*的源动力,有了兴趣,学*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积极地提出问题,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就要让数学教学充满魅力,就要求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的情景,这样能使教学过程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本文是我在“0的认识”中的一个案例,以期与大家共勉。

  案例描述:

  一、游戏引入,激活学*兴趣

  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几个数字?(认识了1 2 3 4 5)

  2.出示5幅图片,图后藏着相应数量的数字。

  提问:今天我们这几个数字朋友跑哪去了呢?老师偷偷的告诉你们,他们呀,藏在这几幅画后面了。你能想办法把它们一一找出来吗?(请学生找数字,并说明这样猜的理由。)

  3.出示第六幅图,图中什么都没有。

  师:你们猜猜这幅图的后面藏着数字几呢?(随便让学生猜,当有学生猜0的时候,问为什么这么猜。)

  4.揭示题目:“0”的认识。

  二、寻找生活中的0,追寻数学的足迹

  1.0神通广大,无处不在。想想你在哪儿见到过它呢?(让学生尽情地说。)

  2.课件演示生活中有关“0”的图片。

  三、情景引入,理解0的意义

  1.媒体出现画面(小兔采蘑菇)。

  讲故事:兔子四兄弟一起去采蘑菇,大兔专心地采蘑菇,一会儿采到3个蘑菇,二兔采到了2个蘑菇,连三弟也采到了1个蘑菇,而四弟做事三心两意,一会儿去捉蝴蝶,一会儿捉蜻蜓,结果一个蘑菇也没采到。山羊伯伯说:“孩子,我们做事如果三心两意,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了。”自从那以后,四弟再也不敢贪玩了。

  师问:“从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问:“我们学*能不能像四弟那样贪玩呀?好,看今天哪个同学学*最认真。”(在生活的情景中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学*和做事一样,如果三心两意就学不好、做不好了。)

  2.看图写数。(多媒体出示一幅画面:小猴子吃桃。)

  小猴子的桃吃完了,你还能用前面学过的5以内的数来表示吗?怎么办呢?

  像刚才兔子采蘑菇、猴子吃桃,0都表示什么意思?

  师:“像这样一个也没有时,可以用零表示。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

  3.认识直尺上的“0”。

  (1)让学生先在直尺上找到0,用左手的食指指着,再找到1,用右手的食指指着它,0到1是一段,用1表示;

  (2)接着找2,说明0到2是两段,用2表示。

  (3)从0开始数4段,食指正好指到哪个数字?说明0到4之间有几段?(4段)

  (4)从0开始要数几段能数到5?(数5段)

  (5)师:这里数数的时候都是从几开始的?这里的“0”可以表示什么意思?(说明0是开始,是起点。)

  四、写一写,评一评,指导书写0

  1.提问:”你们看这个“0”像什么?”?

  2.师提问:“你认为写0的时候有什么地方该注意的?”

  3.师示范书写,然后学生先书空练*,然后让学生独立写在练本上,评奖“谁是写字能手”。

  五、探究有关0的计算

  1.出示小兔拔萝卜的故事。

  四弟不再偷懒了,它在辛勤地拔萝卜了。

  让学生说图意,列式计算,说说各数字表示什么?

  2.出示青蛙图。

  让学生说图意,列式计算,说说各数字表示什么?

  3.下面不看图,你们会算吗?思考:5-0。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解释计算过程。

  六、练*、提高

  1.书29页做一做。完成后自己说说想法。

  2.游戏:小猫钓鱼。

  七、总结、评价

  1.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好朋友“0”,当遇到什么情况的时候它会出现呀?(当一个也没有的时候,可以用0表示)当数字们一起排队的时候,它要排在哪呀?(排在第一个,因为0表示起点)

  2.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最深刻?为什么?

  3.你能用0说一句话吗?

  反思:

  从学生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是这么喜欢这样的课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景也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其著作《论语》中指出:“不愤不启,不启不发。”而*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课堂思维是否活跃,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否具有解决问题的需要。所以,课堂上,教师应善于抓住学生心愤口悱的时机,使学生处于“心求追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急需状态,这样能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此时,创设问题情景犹如一块石头投入学生的脑海,必会激起思维的浪花。可见,创设问题情景是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创设童话情景、生活情景、游戏情景三方面营造良好的学*氛围,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使数学学*不再是单调的数字、运算,而在童话世界、游戏和生活中,也可学到许多数学知识。

  一、创设童话情景,给数学插上五彩的双翼

  孩童时代是最富有想象力的时代,在童话中,学生能找到现实中没有的东西,神秘、有趣都吸引着孩子的好奇心,在这里,孩子们的眼里*凡的现象往往会变得非同寻常。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小兔采蘑菇”、“四弟采萝卜”的故事,学生们激情投入。

  1.从“小兔采蘑菇”的故事中,他们初步感知到0的存在,他们也明白到:如果像四弟那样做事三心两意就“一无所有”了,有的学生还联系到学*上,如果学*不专心也会什么知识也学不到了。

  2.故事情景的创设应该贯穿在探究的过程之中,所以在探究有关0的计算时设计了“四弟采萝卜”的故事,学生在情景中深入探究,并通过对具体事例的研究发现数学的内涵。在此,教师进一步渗透思想教育:要有四弟那份知错能改的心。

  这样,运用现代代技术手段,把学生一个学期所学的知识内容,整合到一个连贯的、生动的故事情节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播放出来,学生边看边思考,边捕捉故事中的数学信息,将知识的逻辑发展顺序与故事的发展顺序紧密联系起来,并且在故事中引申出做人的道理,对学生的启发多么大呀。

  二、创设生活情景,让数学走进现实的生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除了学生*常无意识的观察、感受以外,有意的生活体验的积累也很必要。在课中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感受生活的机会。

  因此,在课中我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找生活中的`0,然后老师利用课件显示生活片断,和大家一起寻找0的足迹。有的找到电话、遥控、住房号码、计算机……,还有同学想到100元、50元、10元上也有0。学生越找越多,像开了锅似的,不愿意停下来。

  学生身临现实情景,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就会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在课堂上,学生就会兴趣盎然,毫无倦意。

  三、创设游戏情景,让数学成为快乐的驿站

  一年级孩子刚入学,对学*目的尚未树立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的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因此创设游戏情景,重在激趣。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游戏情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本节课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设计游戏的练*“小猫钓鱼”。老师把得数是0.5.4的小背篓贴在黑板上,把写着算式的小鱼送给上课认真的同学,请他们把小鱼贴在对应得数的小背篓下面。既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又把学*的气氛推向高潮。

  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活动创设最佳环境,把数学知识“蕴藏”在生活常见的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

  实际上,创设情景的途径是各种各样的。还有角色扮演情景、电脑模拟情景、图画再现情景等等,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情景创设就在我们的身边。

0的认识教学反思5

  上完了《 0的认识》,感慨颇多。课后,我及时进行了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创设生活情景、游戏情景,营造良好的学*氛围,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使数学学*不再是单调的数字,而在游戏和生活中,也可学到许多数学知识。

  设计《 0的认识》一课中,考虑到学生对0的认识并不是一无所知,部分学生知道0表示没有的意思,因此设计该课教法时能从学生的实践出发。“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体验。”这是人教版一年级试验教材的特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0原本只是一个抽象的数,但我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小猴子吃桃子故事形式,自然引入0的认识。“贪吃的小猴”故事情节活泼生动,创设悬念,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睛”,足以激发孩子们强烈的学*兴趣。

  在学*新知时,设计猜硬币游戏活动,“谈谈生活中还有什么事例可以用0来表示?”,等活动,让他们兴趣盎然。并创设了一个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的活动环境,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学*过程中体验,理解和掌握知识。学生身临现实情景,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就会感到数学就在身边。

  我在教学时始终以各种生活化,动态化的情景来展开学*活动。如“在故事中体验0 ”、“在直尺上找0 ”,让孩子们感觉0是那么的亲切、熟悉,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0原本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可在这节课的学*中,学生找到了生活中的0,知道了它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它的意义变得那么丰富。

  不足之处:

  1 、一年级学生还没完全适应小学的学*,精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课堂纪律不是很好。

  2 、对于0的第二层含义:“ 0表示起点”突破得不是很好,仅仅是通过短短的几分钟的观察,学生不是特别理解。应该让孩子再说一说生活中哪些时候0可以表示起点,让学生加深印象。

  0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三讲授了《0的认识》这一内容之后,感受颇多。课后,我及时进行了反思。设计《0的认识》一课中,考虑到学生对0的认识并不是一无所知,部分学生知道0表示没有的意思,并会计算简单的有关0的加减法,因此设计该课教法时能从学生的实践出发,主要有如下特点:

  1、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课本主题图。本课教材设计是先认识0表示没有的含义,再认识0表示起点的含义,接着教学0的书写,最后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由于考虑到学生或多或少都接触过0,因此,设计教学过程时,把本课教学内容编成一个有关小猴子的故事,把有关0的加减法的认识蕴涵在0的认识中。通过教学实践,学生对小猴子的情景很感兴趣,并且教学情景有连贯性,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没有打破教学情景,学生的学*兴趣高涨,热衷于学*无需教师过多的组织教学。

  2、就是在教学0的第二个含义是表示开始时,当让学生拿出尺子时,学生们中有的拿的是钢尺,上面没有0,这对孩子们来说,并不能理解0作为开始的含义。这是我教学的失利,是我想的不够周全,所以才在这个地方花费了大量的时间。

  3、学生的学*内容应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本课教学中,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睛”,让学生观察小猴的表情,然后再采用帮小动物排队的动画形式呈现,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自主的学*活动;其二创设了一个学生自由交流(谈谈在什么地方看到过0),你能想办法用桌上的文具、书包里的书或其它东西表示“0”吗等想一想,动一动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学*过程中体验、理解和掌握知识。

  4、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认数是小学生学*数学的最基础的知识之一,《0的认识》就突出体现了它的基础性、价值性。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0”在生活中的作用,特别是起点的理解中,老师反复让两个学生在同一起点、不同起点进行跑步比赛,让学生量一量教室的门、黑板等来了解“起点”,加深“0”的两种含义,在体验中学*这一内容(0的意义)的必要性。

  总之,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但是在整堂课中,一直能够跟随我,这也是教学中的一大进步。但是还需继续努力。

  留下遗憾:就是教学0的第二含义时浪费了很多时间,以至于在家学0的书写上没有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写。还有,数学要与生活相联系,学*就是为了能学会运用。在这儿的时间也比较欠缺,还需在教学实践中多锻炼自己。

0的认识教学反思6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个知识点。安排的教学内容是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两块内容。在这之前,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数字1—5、学*了5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对加减法的含义有了一定认识,能看图列加、减法算式,并能看图说出图意。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初步体会0的两个含义,表示没有的含义和表示起点的含义,初步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

  在教学安排上,首先,我先通过三幅图展示一只贪吃猴子逐次把2只桃子吃光的过程来说明0可以表示没有的含义,揭示了0的第一个含义。然后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找0,学生发现生活中的0还可以表示别的意思,体会0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其次,让学生在尺子上找找0,说明0表示起点的含义,最后进行0的书写教学。第二课时才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0表示没有的意思。

  在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时,有一个情境分别出现2片荷叶,一片荷叶上有4只青蛙,另外一片荷叶上没有青蛙。接着两片荷叶靠*,求一共有多少只青蛙。这个情境出现后,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并提一个数学问题。就是在这个情境的叙述中,(1)班的学生不能正确地表达图意。

  求一共有多少?这样的看图叙述提数学问题在之前的加法学*中已经落实,并且在作业时也要求学生说。可是为什么在今天我的手势已经很明显的情况下,学生还是那么顽固地去说减法的意思呢。

  从课上第一个学生回答来看,她的表述是“本来有……,后来……”紧接着就是“还剩下……”其实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前面一题中。在出现荷叶上青蛙图之前的一个情境是“原来有3只小鸟,后来3只都飞走了,还剩下几只小鸟?”在以前学*的内容来看,加法那课学*的都是加法内容,减法那课都是学*减法内容。而在今天的这节课中有些学生并不去仔细领会图意而是想当然的想成和前面一题的图意一样。还不适应加减混合放在一个课时。再说这个4只青蛙和0只青蛙相加的特殊性,更加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想当然以为是不可能的。一般的加法都是2个数字相加越加越大,而这个图意和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联系不多。

  因此在(2) 班上课的过程中,学*完几减几之后,我改变了教学的思路,把青蛙的情境图作为练*。而另外的先从老师左手有3根小棒,右手有1根,合起来一共有多少根?引入,学生能够快速的回答是4根,1+3=4。接着我把右手的1根小棒放到左手,在问:这时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学生能够快速的回答4根,也从中引出4+0=4。比之前直接给青蛙的情境图效果要好很多。

  但是,本节内容也存在一些不足,在教学之后发现,学生对于几加零,几减0掌握的还是相对不好。有一部分学生还是会算成几+0=0。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的提醒改正。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菁华6篇)(扩展5)

——认识除法的教学反思 (菁华6篇)

认识除法的教学反思1

  先谈一个纠结的事情:在备“除法竖式的认识”这个内容时,我首先请教了一些老师。他们的说法也不尽相同:有的认为,要先写被除数,再写除号,最后写除数;有的认为,他们说教学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先把那个符号写出来,然后在分别把被除数、除数和商写进去的。(这样有固定书写格式的作用),再写被除数和除数等等,为此,我查阅了一些书籍和音像资料。主要了解:写法到底是怎样的?怎么读?怎样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我查阅了一些知名网站制作的课件,发现这些课件在出示除法竖式时,形式不一样。于是我没有纠结这个事情。一会儿还得请大家多多提出宝贵意见。

  除法竖式与原来学的加、减、乘法竖式完全不同,学生学*起来有一定难度。怎样让学生自然地记住除法竖式的顺序,并把余数写下来呢?是我课前不断思考的问题。上课时我曾经想创设了学生最喜欢的棒棒糖、金箍棒情景,都不太满意,于是我还是采用书上的分小棒情境,基本上是照本宣科。

  除法横式的道理我们懂了,除法竖式会写吗?学生有的预*了,会写;有的“自以为是”的认为除法竖式与加法、减法等的竖式相同。于是我先让孩子自己试着让学生自己编写除法竖式,发现全班写的乱。即使有的学生知道除法竖式和别的不一样,也没能完整的写出。这时我故意用一位学生写的错的展示说:“韩锐凝同学敢于利用学过的知识大胆尝试,很好!但是,很可惜,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我们学过的几种竖式写法都不一样,想学法吗?”此时学生充满了疑问,学*的兴趣和学*的愿望都被充分激起,也有了自主探索的要求。

  我出示了一个除法的竖式格式写得正确的,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除法竖式与横式的联系,以及这些数是怎么来的,这样我觉得要比单纯的“告诉”效果要好的多。

  通过这节课教学我反思了几大问题:

  第一、课堂纪律混乱,感觉不在自己掌控之中。特别是李治宽竟然老是转后面去。

  第二、混乱的原因还是因为只关注自己的教,很少关注学生的学,组织课堂能力欠缺,缺乏个人魅力,评价语单薄匮乏。导致自己上课很累,学生也感觉无趣。

  第三、几个细节:板书随意性太强,应该左右对调一下;练*少,教师说的太多;收上来的本子都忘记给学生发下去。

  第四、对比做的还不够:应该充分的对比横式和竖式,两个16,两个4,有余数和没有余数进行充分的对比。

  通过本次公开课,让我明白了一定要多谦虚多学*,向身边的优秀同事学*,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多分析教材,活用教材,对于学生不容易接受的难点要事先设计好更可行更有效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

认识除法的教学反思2

  一、动手操作感受和体验*均分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大熊猫分竹笋的情境。让学生说说图意,找出相关数学信息,引入问题:10个竹笋,*均分给两只大熊猫,每只大熊猫分几个?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引入新课。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数学活动中的操作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帮助学生体验、理解数学的知识。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用学具自己动手去摆一摆、分一分。把10个竹笋*均*均分给两只大熊猫,每只大熊猫分几个?要求每个同学都动手摆一摆,实际分分看。学生摆完后,教师让一名分得好的学生在黑板前演示分的过程。通过分,学生清楚地知道了分出来的结果,是每只大熊猫分5个。师生共同总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均分”。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均分,学生的认知建立在表象的基础上,也就突破了这个抽象概念的难点。

  二、注重分法的多样化。

  接下来的环节分桃子的设计注重从多角度让学生通过比较来认识“*均分”的含义,“20个桃子*均分给5只猴子、你会怎么分?”学生有很多种分法。有的是1个1个的分,有的是2个2个的分,有的是4个4个的分。然后再让让学生分松果,15个松果*均分给3只松鼠,你会怎么分?学生有很多种分法。学生都十分一致的进行了*均分,没有出现不是*均分的情况。接着的练一练,在动手操作、不同分法的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对*均分含义的理解。

  整堂课完成得很顺利,学生都对实践操作很感兴趣,通过实践加深了对“*均分”的理解,也对今后的除法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认识除法的教学反思3

  认识除法,是学生学*除法的开始。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以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所以这节课显然很重要。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通过*均分的活动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后,再从*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并让学生经历这一抽象过程,从中体会并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它既是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也是以后解决除法实际问题的主要基础,因此我在讲授时注意以下几点:

  1、通过认真观察幻灯片和图画,要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均分的活动(实物操作或表象操作)——除法算式”这一抽象过程,从而体会除法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地分”或“*均分成几份”,都可以用除法计算,再介绍除号、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本课上完后,虽然学生能正确地列出算式,但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不理解其含义。

  2、在练*的过程中,要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并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我多次给学生积级的情感支持,让学生体验到掌握一种新方法的快乐。

  3、充分利用学生已学的知识,鼓励学生进行使用除法的活动和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强化练*。

  4、运用所学的有关除法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深理解和巩固除法知识,培养了学生学*数学的动力和兴趣味。

  5、要充分了解和照顾学*有困难的同学,有针对性地强化练*,以利以后的学*,为今后理一步学*有关除法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时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均分的活动(用圆片分一分)——除法算式”这一抽象过程,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和等分的活动,建立*均分与除法之间的联系,明确除法就是*均分活动的数学概括,体会到什么情况下用除法计算,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并让学生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伊始,通过创设生活中坐缆车的情境,以自主学*菜单来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提出问题,并及时引导学生注意教材中提出的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解决问题的需要引出*均分的活动,再把*均分的活动抽象为除法,建立数学模型,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小组合作学*与学生的独立思考相结合,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师只是发挥了引导者的作用,帮助学生认识除法的意义。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白:共有的份数——总数,每份的个数——每份数,*均分成的份数——份数;以及总数、份数、每份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如:求总数——乘法(几个几相加),求份数、每份数——除法(*均分的两种分法)。

  二年级的学生,喜欢动手是他们的天性。本节课,我们在“分一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注重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节课教师不仅教给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更注重了让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每一节课总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加强学生良好学**惯的培养是必需长期进行的。

认识除法的教学反思4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除法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除法的开始。因此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我在设计教案时,把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为此安排了几个层次教学由同样多引出*均分。这一层次安排两次实践操作,一是,把每份要同样多,通过第一次动手操作由学生的汇报引出“同样多”,通过第二次动手操作和教师的提问引出*均分,用“*均分”指导操作,让学生把,求每份是几个把“*均分”这一生活常识抽象成除法算式。解决了“*均分”之后,教师指出把&个苹果*均分成每份是可以用除法来表示,于是抽象出除法算式结合除法算式教学除法算式的读法和意义整堂课完成得很顺利,学生都对实践操作很感兴趣,通过实践加深了对“*均分”的理解,也对今后的除法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认识除法的教学反思5

  这节课《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在学*除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先动手摆,让学生在分东西的活动中知道,有时恰好分完,有时还有剩余不够再分一份,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建立余数、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

  在摆的过程中,通过图片展示、连麦互动,学生的互动交流,使学生感受到摆、说的过程与算式表示的意思相同,认识当有剩余的时候,可以用一种新的算式来解决,就是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而剩余不够再分一份的数叫做余数,为抽象的算式建立表象支撑,加深对有余数除法含义的理解。

  数学的学*应具有“趣味性”,在这里我组织学生进行摆小棒拼图的游戏,还有侦探柯南推理的学*活动,以侦探柯南观察发现,思考推理,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及概括的能力。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得出余数比除数小的结论。在得到结论后,我还给学生随意出题,验证结论是否总是成立,深化学生的认识,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

  我欣喜的看到,整节课孩子们自始至终都处于思维活跃的状态,他们被数学问题所吸引,他们为数学问题而思考,摆一摆、说一说、做一做等让学生自主探究,时而安静思考,时而踊跃发言,整节课学生动手、动脑、动嘴,真正的参与活动的全过程。课堂动静交替,学*效果显著。

  这节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由于是线上网络授课,受到网络不稳定的原因,在连麦互动中,出现有回音、不清晰的现象。另外,在用不同数量的小棒摆正方形展示环节,如果能够分批按数字上传呈现的话,效果会更好,方便孩子们观察比较。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在把控好整个教学大环节的基础上,还要关注一些小细节,这样会更完美,效果也会更好。我会不断学*,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使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更进一步。

认识除法的教学反思6

  对除法的知识学生在生活中到底有没有了解和知道呢?这是我上课时最想知道的。在教学设计时也考虑到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学*除法会感到困难,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要努力使学生参与到学*中,让学生亲自去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在在新课开始,就出示“除法”两字,了解学生对除法的掌握程度,当然学生也从不同的角度去描述了他们心中的“除法”,这样就激活了学生最*的认知区域,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更了解了学生的知识起点。

  1、那么除法是怎么来的呢?学生一时是说不清楚的,现在就请你们来把6个桃子分一分,你会怎么分?让学生分组动手实践,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联系实际生活经验的摆弄,这样的教学既让学生动脑思考分的方法,又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我把桃子这样分和那样分有什么不同?把一些物体分成两份,可以每份分得同样多,也可以每份不一样多。而*均分从其分的过程看,又存在两种不同的分法:一是先确定每一份是多少再分,二是确定*均分的份数再分,但从其分的结果来看是完全一致的,都是把一些物体分成相等的几份。学生只有在动手实践后才能建立表象,从自己的主动学*中感受“同样多”的概念。把学*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也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均分,教学从现实情境入手,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明白生活中有数学,数学课中也有分东西的生活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数学是一种过程,在教学中以学生的知识感悟为切入点,把知识层层展开,充分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过程,学生从动手感悟*均分到形成丰富的表象,从动手操作中帮助学生建立*均分与除法之间的联系,学生对*均分的活动有了较为丰富的表象后,从*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运算,明确除法就是*均分活动的数学概括,只有让学生体会和了解了*均分的过程和结果,才有利于学生最终去理解除法的含义。并让学生经历这一抽象过程,从中初步理解并体会除法的含义,学生能有序地、有条理、完整地表述除法的含义,这正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完善的过程。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菁华6篇)(扩展6)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

  学完了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的基本运算,我就开始领着学生们学*这部分的应用题了。起初研究教材,觉得并不困难,在这道知道总数,知道一包两个.一盒四包求共装几盒的例题中,曾简单的认为只要引导他们去发现能装多少包,或者一盒有几个这两个转换思想就可以了,我也是这样上课的,但经过课后对学生的调查,发现他们理解的并不透彻,甚至有些学生迷糊了。

  我才发现,学生们还没有建立这种转换的思维,一下子接受不了这样的解题方法,他们以前做过的都是直来直去的题目。认识了这些,我改进了方法,让学生交流提问,并用同类型的题目加深练*,现在,虽然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这样解,但是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如何解答。

  学生的思维和老师是不同的,特别是小学生,所以讲解题目要站在他们的立场和角度去思考,要参考他们的已有经验,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2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体会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过程,掌握算法。

  2、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算法,使学生在计算知识的学*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3、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均每只猴能采到几个桃?

  2、根据学生回答,列式: 6÷3= 0÷3=

  6÷3得几? 0÷3呢?你是怎么想的?(树上一个桃也没有,*均每只猴采桃的个数是0,所以0÷3=0)

  3、计算 0÷2 0÷4 0÷7 0÷5 0÷34 ……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0除以任何数都得0)

  4、为什么0不能做除数。通过除法的意义让学生理解0做除数是没有意义的。

  二、教学例2 (商中间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1、出示例2,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均每天产鸡蛋多少千克?”

  2、题目中告诉了我们那些条件?要求问题怎么列式?

  板书 210÷7

  商是多少?你是怎么得出30的。谁会列?

  3 0

  7 2 1 0

  2 1

  ————

  讲解竖式的一般写法,强调末尾的0只要对齐数位直接写上去,这样简便。

  三、商中间有0的除法

  1、书 “试一试”先估计商比100小还是比100大,再计算。

  306÷3

  (1)估计完后,先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然后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竖式的写法,一人板演。

  (2)全班交流

  (3)独立完成另一题 312÷3 一人板演

  四、巩固练*

  1、想想做做第2题,完成在书上。

  2、想想做做第3题,先找出错在那里,再改正。

  3、想想做做第4题。

  4、想想做做第5题。(从8时到12时经过4小时)

  第6题,(余下的布不足3米,就不够再做一套校 服,所以求最多能做多少套校服,要用去尾法求*似值。)

  五、回家作业

  1、练*与测试P7

  2、数学日记。

  教学后记:在计算时,有些同学十位上有余数,个位上的零也不落下来,这个问题值得重视。估算的意识要强调。

  学生讨论后自己小结,练*后自己学*讲评,培养学生的独立学*的能力。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3

  商中间有0的除法是在学生掌握基本计算之后进行的,因为商中间有0的除法是除法中的特殊情况,是除法计算法则的补充。学生在初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的基础上,再来学*,比较容易理解。

  我在教学第一个红点时,先让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428÷4,计算结果有17(也有把1商在百位,7商在个位上,没法读数的)、170、107,我指着黑板上的竖式问学生:“针对这几种算法,,你有什么想法,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争相发表各自的'想法,有的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估算,确定商是三位数,比100大一些。学生用估算判断计算结果是合理的,并且进一步体验了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所以马上确定商是17的算法是错误的。有的学生利用商乘除数得被除数来验算,确定商是170的算法也不对。这时有的学生问:“把1商在百位,7商在个位上,没法读数怎么办啊?”学生遇到了困惑,都皱起眉头。这时老师没有马上帮助学生解难,而是把问题抛给了学生,让同学小组讨论、交流,抓住主要矛盾,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读出数啊,7到底商在哪一位上?”。经过小组讨论,学生交流,一组学生认为十位上商0,7写在个位上。可是有的学生不明白,问为什么十位上商0呀?这时有的小组的代表拿出小棒,针对十位上的2÷4为什么商0演示起来。2个十*均分成4份,每份得不到一个十,十位上不能商1,就要商0。小棒演示直观明了,已有部分学生明白了十位上一个十也没有,所以要商0。可是从同学的眼神中能看出仍有部分同学不太明白,这时,老师让明白的同学起来再演示一遍,经过学生自己反复演示讲解,多数学生明白十位上的2除以4,商不够1个十,用0占位的道理。在列竖式时,通过比较两种书写形式,让学生学会选择简便写法。学生在写竖式时,好多采用原有写法,但也有用简便写法。要鼓励学生用简便写法,并逐步掌握这种写法。

  新课程把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定在探索、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强调把学生的“学”作为教师“教”的基础。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着力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为他们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与机会,使学生在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算理。如:这节课中的知识点都通过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学*而获得。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节课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朴实无华、扎实高效。所有知识都是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的,在这里教师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组织者。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激发学*动机,是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4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体会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过程,掌握算法。

  2、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算法,使学生在计算知识的学*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3、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均每只猴能采到几个桃?

  2、根据学生回答,列式: 6÷3= 0÷3=

  6÷3得几? 0÷3呢?你是怎么想的?(树上一个桃也没有,*均每只猴采桃的个数是0,所以0÷3=0)

  3、计算 0÷2 0÷4 0÷7 0÷5 0÷34 ……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0除以任何数都得0)

  4、为什么0不能做除数。通过除法的意义让学生理解0做除数是没有意义的。

  二、教学例2 (商中间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1、出示例2,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均每天产鸡蛋多少千克?”

  2、题目中告诉了我们那些条件?要求问题怎么列式?

  板书 210÷7

  商是多少?你是怎么得出30的。谁会列?

  3 0

  7 2 1 0

  2 1

  ————

  讲解竖式的一般写法,强调末尾的0只要对齐数位直接写上去,这样简便。

  三、商中间有0的除法

  1、书 “试一试”先估计商比100小还是比100大,再计算。

  306÷3

  (1)估计完后,先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然后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竖式的写法,一人板演。

  (2)全班交流

  (3)独立完成另一题 312÷3 一人板演

  四、巩固练*

  1、想想做做第2题,完成在书上。

  2、想想做做第3题,先找出错在那里,再改正。

  3、想想做做第4题。

  4、想想做做第5题。(从8时到12时经过4小时)

  第6题,(余下的布不足3米,就不够再做一套校 服,所以求最多能做多少套校服,要用去尾法求*似值。)

  五、回家作业

  1、练*与测试P7

  2、数学日记。

  教学后记:在计算时,有些同学十位上有余数,个位上的零也不落下来,这个问题值得重视。估算的意识要强调。

  学生讨论后自己小结,练*后自己学*讲评,培养学生的独立学*的能力。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5

  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我认为所有知识都应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在这里我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内容来自生活。

  学*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可使学生更有效。因为,学*内容贴*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学*生活化的理念。例如,在新课开始时,我创设生活情境,这样可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下发现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2、学*需求来自学生。

  在教学时,我能够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跳出教材,辨证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该着力的地方花时间、下功夫。一是能改编教材的编排体系,将例题中的两题同时出现,便于学生比较;二是将探究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放到例题中进行,此时我不直接告诉,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创造条件地展现学生的聪明才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进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3、学*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过程中的体验。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学生在试一试、辩一辩、算一算等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掌握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菁华6篇)(扩展7)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优选【10】篇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1

  师(出示P36的图):观察图上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每桶牛奶25千克,今天挤了30桶。今天挤的牛奶有多少千克?

  师:知道应该怎么想吗?

  生:用每桶的千克数×桶数=总千克数。

  师: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并计算。

  生计算。

  师: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25×3=75,25×30=750。

  生:

  2 5× 3 00 07 57 5 0

  师:很好,我们还可以这样算:

  2 5× 3 07 5 0

  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更简便呢?

  生:老师讲的这一种。

  师:知道怎么简算吗?请你说一说是怎么简算的。

  生:先把0放在一旁,不参加计算,最后把0添上去。

  师:好,下面请大家用这种方法做想想做做的第一题。

  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的第一题。

  [反思]从教学流程上来讲,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而且,这个内容也不是太复杂的,只要认真听一下,相信每个同学都能很快的掌握的。可是,学生作业时,仍然发现了一些问题:

  (1)不简便运算,仍然用比较复杂的方法计算。

  (2)验算时,出现了错误:

  3 0× 6 41 8 0 4

  为什么会这样呢?第一种情况是学生在自己独立计算时,是用的`比较复杂的方法,而在教师讲解简便方法时,没有用心去听,或者,当时听了,可又很快的忘记了。这正如M·希尔伯曼所说:“你可以很快地告诉学生他们需要知道的,但他们会更快地忘记你告诉他们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学生比较喜欢自己的发现,虽然,方法有点儿笨,但,那是他自己所发现的。因而,我们在教学时,应该尽可能的让学生去自己探索、发现。简便方法,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在学生没有得到认同之前,他不会主动的接收,只能在老师的“强迫”之下接受:教师让学生用简便方法重做。那么,应该怎么样让学生认同自己的观点呢?这里应该,让这名学生和其他学生来一次比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在事实面前,让学生清楚的知道,运用简便方法的优点,从而,让学生从内心里认同,这样学生才会在行动中接受并加以运用。第二种情况的出现,应该是在教学过程中,对乘数末尾的0,强调不够,或者,没有突出“只有末尾的0”才能把它先放在一旁,不参加计算,在计算结束时,再把它添上去。在教学中,我还犯了一个低级错误,学生在验算时,是这样算的:

  3 0× 6 41 9 2 0

  我认为这样做不太妥当,认为应该这样计算

  3 0× 6 41 21 81 9 2 0

  其实学生的方法应该是正确的,而且也是很简便的,相反,我的方法反而繁琐了。这也是自己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认为:乘法竖式计算时,下面的乘数是两位数时,一定要分别用各位上的数和上面的乘数各位上的数相乘,再把积相加。由此可见,我们在备课时,还应该更充分些,应该把所有的情况,弄清楚,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如苞丁解牛,游刃有余。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2

  今天上了一堂小请客《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这是一节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是在刚学完乘数中间有零的乘法,同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数是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的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因此本节课只要抓住新知与旧知的结合点,抓住几十几个十乘几的积是几百几十后,然后在几百几十的末尾添零这个重点,学生即可较好的掌握。

  我分三个环节实施了我的教学预设,第一个环节复*旧知,引入课题。先2×2和20×2等的题组练*,以及0×5的计算,以唤起学生对整十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回忆,到达能使旧知迁移到新知。

  第二部分尝试练*,提炼建模。是让学生进行240×2的尝试口算,并说明采取这种口算方法的理由,及本课的`一个重点,然后由学生进行尝试笔算。在笔算过程中,学生用的是普通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教师提示如果按照口算24个十乘2的方法进行笔算,那么竖式先算什么?板书格式,用虚线表示你思考的过程,再追问24×2等于48,这个48表示什么,如何在竖式的积中表示。

  在进行试一试的练*,说说集中的0为什么变成2个?

  最后提炼出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第三部分是分层练*,加以巩固。练*中增加了乘数中间有零和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的比较。

  我设计预案时遵循这样的两个原则:让学生通过我的引导和追问进行自主的探索,让学生在离真知不远的地方通过自己的努力慢慢地拨开云雾,获得清晰的思路。鼓励口算方法的提炼就是为学*简便的笔算方法而设计的,笔算的简便方法也是通过学生的尝试获得的。在练*中,我让学生上黑板完成后,有学生进行批改,对于批改的是否正确再有学生指出,把判断正误、发现错误及如何修改全权交给了学生。

  第二个原则,就是体现在完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突破难点。本课的难点就是如何不让学生忘记积的末尾添零。整堂课中我没有再三强调在积的末尾添零,而是根据每题前半部分算到的积表示什么意思,如何表示来突破这个难点的。在学生的计算过程中,学生始终牢记这一点,积末尾的0就不容易忘了。在课堂的随堂练*中,只有一个学生忘了积的末尾添零。

  在教学预案实施下来,学生掌握的情况令人满意,整体的效果比较好。但是作业的时间还不够;在新授部分,还不够完全放开,在口算和笔算中,让学生自主选择方法,在尝试练*中,不要提醒学生250和900分别表示几十个十和几个百,让学生直接尝试,我这样教学减低思维难度。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3

苏教版第六册第四单元《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是在学*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估算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我是让学生理解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因此我将重点主要放在计算方法的探究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再具体讨论;从而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这是一堂计算课,不但要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培养估算意识,还要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惯。综合整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处理数据的能力;

2、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估算意识:对于一些学生来讲,估算较为困难。所以让那些掌握较好的同学交流下自己的估算方法,对于其他同学来讲,能起到示范作用。使他们在别人的帮助下慢慢的学会。

3、自主探索:具体计算时,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计算方法探索。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对于学生多种不同的算法,只要他们讲得出理由,都应加以肯定。不要求学生掌握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重点放在讨论竖式的计算方法上,让学生搞清在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4、巩固练*设计的最优化:练*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有目的.性的练*就是要教师在设计安排练*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的练*意义,确保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到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练*的优化。同时根据学生在练*中所出现的问题,拿出来让学生集体议一议,让学生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以巩固学生对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课堂智慧的缺少,如课堂提问的策略问题,面对学生的突发问题,不知道怎样去引导。还有在学*新知的时候,没有进一步让学生归纳总结。我想了有了失败,才会去找原因,才会去思索,才会不断去实践,这样在实践反思中不段磨练自己,锻炼自己。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4

  1、创设生活情境:

  让学生经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处理数据的能力;

  2、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估算意识:

  对于一些学生来讲,估算较为困难。所以让那些掌握较好的同学交流下自己的估算方法,对于其他同学来讲,能起到示范作用,使他们在别人的帮助下慢慢的学会。

  3、自主探索:

  具体计算时,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计算方法探索。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对于学生多种不同的算法,只要他们讲得出理由,都应加以肯定。不要求学生掌握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重点放在讨论竖式的计算方法上,让学生搞清在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4、巩固练*设计的最优化:

  练*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有目的性的练*就是要教师在设计安排练*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的练*意义,确保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到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练*的优化。同时根据学生在练*中所出现的问题,拿出来让学生集体议一议,让学生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以巩固学生对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课堂智慧的缺少,如课堂提问的策略问题,面对学生的突发问题,不知道怎样去引导。还有在学*新知的时候,没有进一步让学生归纳总结。我想了有了失败,才会去找原因,才会去思索,才会不断去实践,这样在实践反思中不段磨练自己,锻炼自己。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5

  本节课是在学*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估算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学生提出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口算算出结果。25×30,可以先算25×3=75,再在乘得数75的末尾再添一个0,就得到结果750。用笔算速度慢,在练*中,灵活运用该方法也可以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计算,而且速度快。这种笔算的简便写法学生很容易出错,第一关于0所在的位置问题,第二整十数乘两位数的问题,第三如何进行验算。

  通过学*让学生理解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重点主要放在探究计算方法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计算方法探索。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主探索,小组讨论、交流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本节课,不但要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培养估算意识,还要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仔细计算的良好学**惯。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对于一部分生来说,估算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让那些估算能力较强的同学交流自己的估算方法,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能起到示范作用,使他们在别人的帮助下慢慢地学会估算。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6

  今天上了一堂小请客《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这是一节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是在刚学完乘数中间有零的乘法,同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数是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的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因此本节课只要抓住新知与旧知的结合点,抓住几十几个十乘几的积是几百几十后,然后在几百几十的末尾添零这个重点,学生即可较好的`掌握。

  我分三个环节实施了我的教学预设,第一个环节复*旧知,引入课题。先2×2和20×2等的题组练*,以及0×5的计算,以唤起学生对整十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回忆,到达能使旧知迁移到新知。

  第二部分尝试练*,提炼建模。是让学生进行240×2的尝试口算,并说明采取这种口算方法的理由,及本课的一个重点,然后由学生进行尝试笔算。在笔算过程中,学生用的是普通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教师提示如果按照口算24个十乘2的方法进行笔算,那么竖式先算什么?板书格式,用虚线表示你思考的过程,再追问24×2等于48,这个48表示什么,如何在竖式的积中表示。

  在进行试一试的练*,说说集中的0为什么变成2个?

  最后提炼出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第三部分是分层练*,加以巩固。练*中增加了乘数中间有零和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的比较。

  我设计预案时遵循这样的两个原则:让学生通过我的引导和追问进行自主的探索,让学生在离真知不远的地方通过自己的努力慢慢地拨开云雾,获得清晰的思路。鼓励口算方法的提炼就是为学*简便的笔算方法而设计的,笔算的简便方法也是通过学生的尝试获得的。在练*中,我让学生上黑板完成后,有学生进行批改,对于批改的是否正确再有学生指出,把判断正误、发现错误及如何修改全权交给了学生。

  第二个原则,就是体现在完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突破难点。本课的难点就是如何不让学生忘记积的末尾添零。整堂课中我没有再三强调在积的末尾添零,而是根据每题前半部分算到的积表示什么意思,如何表示来突破这个难点的。在学生的计算过程中,学生始终牢记这一点,积末尾的0就不容易忘了。在课堂的随堂练*中,只有一个学生忘了积的末尾添零。

  在教学预案实施下来,学生掌握的情况令人满意,整体的效果比较好。但是作业的时间还不够;在新授部分,还不够完全放开,在口算和笔算中,让学生自主选择方法,在尝试练*中,不要提醒学生250和900分别表示几十个十和几个百,让学生直接尝试,我这样教学减低思维难度。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7

  末尾有0的乘法解答起来简单、有趣,根据0的个数的不同而进行不断的变化,特别是在第3、5题中,学生乐于去尝试发现其中的规律,思路也比较活跃、开阔。联想十分到位,迁移能力较好。经过以前的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及归纳等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课堂中有个别同学的总结十分到位。

  乐于学是数学学*中比较难调动起来的,在枯燥的计算中更是如此。因此,在反复的计算中要翻些花样,上出新意,上活,让学生喜欢,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本来就课堂的效果来看,本节课的内容应该比较容易接受,估计应该比上一节课要好,但从作业的反馈上来看,计算的正确率着实令人担忧,数位的对齐,0的个数,个别学生仍比较混淆。

  下午放晚学前,针对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的三种情况又进行了示范:

  1、第一个乘数末尾有0,第二个乘数末尾没有0.举例:250×43、400×25这种情况比较特殊,有的学生喜欢把400放在25上面,没有真正搞清楚简便算法。

  2、第一个乘数末尾没有0,第二个乘数末尾有0.举例:41×200

  3、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举例:900×70、90×170

  通过示范,学生更加清晰了每种竖式的列法。希望家作的正确率能有所提高。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8

  今天是一节练*课,如何让练*课上得扎实、有趣一直是我头疼的问题,正在为此事而发愁时,教研员夹着听课笔记出现在我们办公室,问我接下来是否有课,我笑着摇摇头,然后捧起批改好的家庭作业迅速溜进教室准备上课,他紧跟着走进我的教室。晕,我中奖了,被听课!

  我按部就班的进行着,先是3分钟的口算练*,然后正式上课。

  (一)基础篇:口算、算一算,比一比、竖式计算。

  在这个过程中,我把主动权交给孩子们,让他们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内校对、交流,最后全班汇报,在这个过程中,我选择了几个重点问题来交流,也是在昨天作业中发现的问题,积末尾的0与乘数中的0的关系,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的摆法,计算过程中的注意点等,学生们交流的都很踊跃。

  (二)应用篇:解决问题。

  先自主读题、提问:题目中给了我们哪些信息,在解决这个问题时要用到什么信息,提醒要会在众多信息中选择合适信息解决相关问题,然后独立完成并交流。

  在提其他问题环节中,我让学生自己提问并选择同伴来解决,学生们兴趣盎然,都指望着自己的“黄金搭档”能顺利过关。

  (三)开放篇:填合适的数字。

  主要引导学生根据积末尾0的个数确定两个乘数,让学生说出填的方法,再放宽条件,如果没有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个条件的限制,你还能想到其他填法吗?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学生们的思维闸门迅速打开,想出了很多种不同的填法,看来我们给学生的路越宽,学生的创意才会无限,牵着他的鼻子就会限制他的思维。

  (四)检测篇:6道竖式计算当堂完成并批阅。

  课后教研员说:“今天这节课学生学得很扎实,从学生的学*态度和效果来说都不错,但是如果能将课本中的练*进行整合,不这样逐条完成,可能会更好。”

  我知道我还需在练*的新意上下功夫,今天对自己说的话是:练*扎实很重要,但趣味横生才是锦上添花。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9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这节课是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节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使学生学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

  3、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的个数的确定。

  难点是:因数中间的0是否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问题。

  我的思路是这样安排的:首先让学生进行口算练*,然后引入新课,出示例题。在解决例题的算法时,我让学生自主探讨,再展示学生的探讨成果,总结出最佳的方法。最后让学生练*,指名板演。

  我上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是:

  本节课对数学活动进行了精心设计和有效引导,巧用知识迁移,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这方面的旧知和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自主迁移类推出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算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则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零。让学生真正经历了探索和发现的研究过程,学生参与到了认知的自主构建中来,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接触到了一些研究数学的方法,而且还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本课还创设了数学王国的情境,以数学王国为主线,让学生经历了数学门诊、选择超市、设计广场三个画面,课堂的趣味

  性浓了,实现了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迁移。尤其是设计广场这一环节,真的是波澜起伏,孩子们通过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促进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自己的不足之处:基础训练少,课堂教学还不够紧凑。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10

  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处理数据的能力;

  2、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估算意识:对于一些学生来讲,估算较为困难。所以让那些掌握较好的同学交流下自己的估算方法,对于其他同学来讲,能起到示范作用,使他们在别人的帮助下慢慢的学会。

  3、自主探索:具体计算时,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计算方法探索。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对于学生多种不同的算法,只要他们讲得出理由,都应加以肯定。不要求学生掌握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重点放在讨论竖式的计算方法上,让学生搞清在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4、巩固练*设计的最优化:练*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有目的性的练*就是要教师在设计安排练*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的练*意义,确保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到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练*的优化。同时根据学生在练*中所出现的'问题,拿出来让学生集体议一议,让学生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以巩固学生对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课堂智慧的缺少,如课堂提问的策略问题,面对学生的突发问题,不知道怎样去引导。还有在学*新知的时候,没有进一步让学生归纳总结。我想了有了失败,才会去找原因,才会去思索,才会不断去实践,这样在实践反思中不段磨练自己,锻炼自己。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菁华6篇)(扩展8)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0)份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1

  今天执教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反思以下两点:

  一、通过例题教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

  例题教学时分两步进行,先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估算,确定商是三位数,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商中间的0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如果漏了商中间的0,那么商就不是三位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学会竖式的一般写法,让学生感受到这样列竖式计算很简便,产生要学好这种方法的需要。学生在写竖式时,好多采用原有写法,但也有用简便写法。要鼓励学生用简便写法,并逐步掌握这种写法。

  二、通过“做一做”中的四道题,探索不够商1,0占位的道理。

  先引导学生说说商是几位数,然后将从前面“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学到的知识迁移到“不够商1,0占位”来解决商中间带0的另一种情况。解答后组织学生课堂交流。在列竖式时,一部分学生还是用原有写法,但大部分从上面的.例题中得到启发,用简便写法。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简便写法,让学生对两种写法进行比较,体会出简便写法的有点,从而掌握了这种方法,搞清了商0的算理,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提高了。

  反思今天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节课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朴实无华、扎实高效。所有知识都是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的,在这里教师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2

  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我认为所有知识都应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在这里我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内容来自生活。

  学*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可使学生更有效。因为,学*内容贴*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学*生活化的理念。例如,在新课开始时,我创设生活情境,这样可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下发现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2、学*需求来自学生。

  在教学时,我能够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跳出教材,辨证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该着力的地方花时间、下功夫。一是能改编教材的编排体系,将例题中的两题同时出现,便于学生比较;二是将探究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放到例题中进行,此时我不直接告诉,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创造条件地展现学生的聪明才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进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3、学*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过程中的体验。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学生在试一试、辩一辩、算一算等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掌握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3

  商的中间和末尾有零的除法这节课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这一部分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节课教学所有知识都是学生在操作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的,在这里我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培养了他们在学*中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节课中我首先引导学生根据情境自己去发现问题,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合作、探索来解决问题,在教824除以4时,我先让学生估算商是几位数?然后让他们利用以前学的方法自己解决,学生们在做的过程中我发现:百位上的8除以4商2,十位上2除以4不够商,他们就直接在个位上商6,这样商就变成了两位数,聪明的孩子们一看就知道做错了,商应该是三位数,他们就开始思索该怎么做呢?这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动脑思考的过程,激发了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汲取数学养分,亲身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再一次真切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2.在教学中要抓好每一个课时。

  在教学中我们有重点、非重点之分,并不是说每个知识点都难得,但数学知识是有一个连续的过程,前面学*掌握得不牢就会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所以说抓好每一节课是重中之重。有一部分学生在做521除以4时,个位上1除以4不够商,孩子们一看直接余1,个位上空着不商,这说明前面的知识学得不扎实,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抓好每一个课时。总之,教学无小事,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多反思多总结,争取把每节课都上好。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4

  本节课是《商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第二课时,但知识点与前面一节课的直接联系不大,反而是与前面所学的“首位不够除”相关、相通的较多。可节课虽然归在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中,但我认为从知识层面来讲更属于“不够除商0”。

  教学例10时,可以先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再要求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在探索432÷4的计算方法时,可以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要求学生进行估算。学生可能估计商的位数,也可能通过四百多除以4估得商商是一百多。不管是哪种方式的估算结果,都能为后面探索笔算方法探索提供支持。第二个层次,探索用竖式计算432÷4的方法。我先让学生自己计算,然后设疑:十位上3够除以4吗?怎么办?”有学生想到商0,这时,我就提醒他们现在像首位不够除那样处理。

  这节课较难的是361÷3这种末尾有0,又有余数的题目。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计算再追问“1÷3不够怎么办”进而明确哪一位上“够商1,就商0”。随后的“试一试”要让学生先估计商是几位数,再用竖式进行计算。组织交流时,要引导他们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着重体会除到被除数的个位时不够商1,要商0.同时还应该提醒学生规范简写竖式。

  最后我认为还需要讲本节课和上节课商0的情况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确为什么商0。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5

  本节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商末尾是0的.处理方法。一开始通过准备题让学生口述80除以4的思考过程,观察几道口算除法商的共同特点:商末尾都有0引入新课。从学生知识角度和思维趋势进行探底,了解学生的起点,把握教学起点,找准新旧知识迁移点与生长点,便于学生知识迁移。此处我在学生回答完了结果后,没有及时让学生找出商的共同点:商末尾都有0,这里应该就复*旧知点明新课课题。商末尾有0的除法,在计算方法上没有新内容,只是末尾0的处理,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安排独立探究、交流验证、归纳概括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例1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探究。在试算中学生有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 组织学生进行验证。得到正确商后,针对难点展开讨论:(1)哪一步可以省略?(2)个位上的0可以不写吗?使学生明确个位上的0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得0,添0起到补位的作用。试一试让学生试算后讨论除到百位上的数正好除尽后面0怎么办此处在具体实施时,我没有问学生商末尾的0可以不写吗?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对比验证得出商的末尾写0起到补位的作用。例2的教学仍按上述三个层次进行学*探究,在关键处设问:除到十位正好除尽,个位上不是0,但比除数小,怎么办?在第二组试一试中边计算、边议论、边小结、边巩固,归纳出计算方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由于我在前面没有让深入让学生说商末尾有0的情况,所以在总结的时候学生就说不到点子上。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6

  学完了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的基本运算,我就开始领着学生们学*这部分的应用题了。起初研究教材,觉得并不困难,在这道知道总数,知道一包两个.一盒四包求共装几盒的例题中,曾简单的认为只要引导他们去发现能装多少包,或者一盒有几个这两个转换思想就可以了,我也是这样上课的,但经过课后对学生的调查,发现他们理解的并不透彻,甚至有些学生迷糊了......我才发现,学生们还没有建立这种转换的思维,一下子接受不了这样的解题方法,他们以前做过的都是直来直去的题目。认识了这些,我改进了方法,让学生交流提问,并用同类型的题目加深练*,现在,虽然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这样解,但是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如何解答。

  学生的思维和老师是不同的,特别是小学生,所以讲解题目要站在他们的立场和角度去思考,要参考他们的已有经验,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7

  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多年,一直有着一个困惑:我们的教材把每一部分的内容都分割得那么细小,分开教学每个部分时,效果似乎不错,而综合后取得的整体效果却不理想,有时反而会互相干扰,如学*“小数点的移动引起数值大小的变化”,先学小数点向右移,学生学得很好,再学向左移,也学得不错;但是在综合练*中学生往往辨不清小数点往右(或左)数值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我们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原因何在呢?读了《从还原论到系统论》一文,从中得出的结论指出:“整体功能=部分功能+结构功能,只要结构功能大于零,则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叠加之和”。现在我正尝试着用系统论的整体原理来改革教学。现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商中间、末尾有零除法”为例,简述如下:

  这段教材,照原来的教法是:先教学商中间有零的,再教学商末尾有零的.,然后教学商中间、末尾都有零的。表面看来这样安排有一定的层次性,但教学时间要花6课,单项练*时正确率虽然还可以,而学到后来,不少学生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现在,我改用“整体原理”指导教学设计:从除法试商的整体出发,它的基本原理是“反馈调节”,就是:初商太大就把商调小一点,反之,初商太小就调大一点。就这段教材来说,如果商1还太大(不够商1),那就要把商调小一点,比1小的商是0,也可以说“用0占位”。这样,知识点统一,过渡自然,2个课时就够了。教学效果高于以前的教法。

  我的具体做法,简要地说就是:

  一、复*

  (1)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的运算法则

  (2)判断下列各题商是几位数。

  二、新课

  1、尝试练*

  学生独立试算,然后验算,反馈并讨论,得出:

  (1)根据试商的方法:商太大了就改小一点,如商1还太大,就改商比1小的0(学生语),即“不够商1,就用0来占位”(课本中语,教师语)。

  (2)“2100÷3”的演算过程:

  2、自学课本上的例题下的做一做,在小组内集体订正。

  三、练*

  计算“做一做”的4道题。(下略)

  通过教学实践,再回过头看,结论是:正确认识系统论的整体原理并用以指导教学设计,对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具有显著效果。

  评析:

  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思考,不断探索,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从“教书匠”到“教师”!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8

  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我认为所有知识都应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在这里我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内容来自生活。

  学*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可使学生更有效。因为,学*内容贴*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学*生活化的理念。例如,在新课开始时,我创设生活情境,这样可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下发现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2、学*需求来自学生。

  在教学时,我能够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跳出教材,辨证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该着力的地方花时间、下功夫。一是能改编教材的编排体系,将例题中的两题同时出现,便于学生比较;二是将探究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放到例题中进行,此时我不直接告诉,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创造条件地展现学生的聪明才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进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3、学*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过程中的体验。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学生在试一试、辩一辩、算一算等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掌握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9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对于理解新的数学概念、形成新的数学原理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或数学背景,更能激发由情境引起的数学意义的思考,从而让学生有机会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或应用”这一重要的数学活动过程。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有两种情况:一是0除以一个不是零的数商0,这就要涉及到被除数是0的除法;二是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要商0,用0来占位。

  本节课我采用一个学生喜欢的故事“猪八戒分西瓜”来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在计算中发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时,组织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认识规律,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并组织学生充分感知“不够商1如何商”的问题。学生在计算时极易出错,而且在一次次不断地纠正后他们还会出错。如:808除以4,当被除数百位上的8除以4,商2,十位上的0除以4,学生就忘了商0,个位上的8除以4,商2,于是商就变成了两位数。722除以4,当被除数个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要商0,学生也会忘写。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对于商出现了漏写0的情况常常是浑然不知。

  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⒈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在用竖式笔算前,我要求学生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计算。这样可以降低他们的错误率,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在比较中加深理解。在学*了432÷4=108后,比较432÷4404÷4这两道题的写法有何不同?我是这样提问学生的:“432÷4和404÷4这两道题都是商中间有0的除法,为什么432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要落下来,而404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用落下来呢?”学生通过观察并讨论后,得到这样一个结论:404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0,落下来和个位的4相加还是等于4,落下来没有意义,所以不用落下来;432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3,落下来除以4不够商一个十,和个位的4合起来就是32个一,除以4商8个一,所以要落下来。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学生要真正掌握,还必须采取“多多练*”的方法,多让学生做针对性的*题。在练*中及时纠正错误,并通过看、说、估、做、改正等多种途径,使同样的知识点不断在学生的脑海里回旋撞击,从而达到真正的认知。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10

  本节课主要研究:“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商都是0”;被除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时,商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估算以及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是除法中的特殊情况,是除法计算法则的补充。学生在初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的基础上,再来学*,比较容易理解。因此,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学*过程,自主的进行知识的建构,提高计算的技能。

  一是创设故事情境,激活学生的学*兴趣。

  课堂教学开始,我利用课件动态的演示了主题图的教学情境:憨态可掬的猪八戒在分西瓜。师徒四人分吃4个西瓜,应该怎样分?学生再一次的回忆了*均分的意义,列式4divide;4=1(个),当猪八戒把其他三个的也吃了以后,引出了0divide;3=?学生大多都能理解当被除数为0,除数不为0的时候,商得0。

  “0不能作除数”是一个十分抽象的知识点。怎样让学生理解并能记住呢?我列出了:0divide;0和3divide;0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概括出了: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商都是0。

  二是引导探究,在对比中理解算理,促进算法。

  教学了0的除法后,我提问学生愿不愿意接受更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学生情趣高涨。随后,我出示了例题的主题图,先引导学生列式,尝试解决第一道算式:商中间有0的除法算式。

  学生有计算除法的经验,大多数学生都能比较完整的列式解答。提问学生这道算式哪里比较特别?通过梳理,示范出简便算法。比较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总结出:当首位除完了,十位上的0可以不必带下来继续除,但是商上面要写0占位。

  熟悉了算法后,我组织学生开展巩固练*,强化学生对商中间有0的除法竖式计算方法的掌握。

  紧接着,我开始引导学生解决第二道算式,商末尾有0的除法算式。

  由于有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经验的积累,学生在尝试计算时,大多愿意用简便的算法。有部分学生在处理余数的0时拿不定注意,有的将0写在十位的下面,有的将0写在个位的下面。我适时的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你认为写在什么地方比较合理?通过讨论,学生认为写在十位上是比较合理的,因为前面除完了,个位上的0就可以不用再除了。如果是写在了个位,就表示要将0带下来继续除,算式不太完成。

  解决了两个问题后,我引导学生与之前的除法算式比较,有什么不同?引出课题并归纳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一般算法。

  三是强化估算,引导反思,提高计算技能。

  学生对于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算理比较容易理解,但是计算过程中却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我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反思,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教学中,我出示了几道比较典型的错例,引导学生讨论、交流,错在哪里?怎样可以避免这类错误?学生通过讨论发现,在计算时一要细致认真,每一步都要慎重计算可以有效提高计算正确率;二要在计算前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计算,可以有效避免漏写商中间或末尾的0。此外还可以通过演算来验证。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最句子文案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04778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