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数学教案 >

五年级数学教案《长方体的认识》 (菁华5篇)

日期:

五年级数学教案《长方体的认识》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数学的良好兴趣。

  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下列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教师:提问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四条边,每组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二、讲授新课

  教师让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教师提问学生: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教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讨论。

  教师提问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有什么?

  学生回答:(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都相等和12条棱相等。)

  学生自己填完课本14页的表格。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每组对面面积相等;

  正方体: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面积都相等;12条棱长度都相等。

五年级数学教案《长方体的认识》2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2.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特点的认识。

  3. 激发学*数学的兴趣,渗透一种转化的思想,及研究方法的学*,体会学科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

  教学设备:

  幻灯片、一个正方体纸盒、一个长方体纸盒、直尺。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出示实物图。让学生找出图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幻灯显示)

  师:同学们请看,这些物体你们认识吗?你能从中找出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实物吗?

  生:墨水瓶的形状是长方体……

  生汇报,教师进行分类。

  说出生活中见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生:牙膏盒的形状是长方体,骰子的形状是正方体的。

  生:……

  指名发言要更多倾向于差生。

  二 自主探究

  1.认识面、顶点、棱的特征。

  指出面、棱和顶点。

  师:生活中这样的物体有很多,拿出你准备的长方体,像老师这样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

  生:上面有**的面,还有边和尖尖的角。

  师:这个**的面我们就叫做长方体的面、面与面之间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也可以试着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名称)教师板书。

  拿出正方体物体:你们能指出面、棱和顶点吗?

  再让学生指一指长方体的。

  面的特征。

  师: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生:长方体有6个面、正方体有6个面。

  师:你是怎么数的?这些面有多少特征?

  (让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律来数)

  生: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师:你用什么办法验证你的猜测呢?(可以在小组内说一说)

  生用一定的方法验证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生:我用算的方法来验证……

  生:我用剪的方法验证,是这样做的……

  生:我用画的方法……

  顶点、棱的特征。

  师:观察用细棒和珠子做成的正方体和长方体。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别用了多少根小棒、多少颗珠子?(珠子也就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所用的小棒就相当于"棱"。)

  生:正方体用了8颗珠子12根小棒,证明正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

  生:……

  师:说说你是怎么数的?它们的棱各有什么特点呢?

  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数。

  整理特征。

  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找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你能把它们的特征整理在表格中吗?

  名称 面 顶点 棱

  正方体 6个面,所有的面完全相等。 8个顶点 12条棱,所有的棱的长度都相等。

  长方体 6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等。 8个顶点 12条棱,每组4条棱的长度相等。

  学生先自己整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2. 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师:仔细观察表格,正方体和长方体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呢?

  生: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有……,不同的地方是……

  学生汇报得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认识长、宽、高。

  师:相交于一个顶点有三条棱,这三条棱的长度谁知道叫什么名字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师:拿出你准备的长方体,这样放着谁能说出它的长、宽、高?如果这样放呢?(变换不同的方向说出)

  师:你们能看图说出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吗?

  师:你能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吗?

  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师:正方体的棱长有什么特点?那正方体每条棱的长度都叫做正方体的棱长。

  练一练第二题。

  三 巩固新知

  练一练的第三题。

  师:看练一练的第三题,谁能把题读一读,然后回答。

  生:……

  师:前面的面积是多少*方厘米呢?……

  生:……

  总结

  回顾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年级数学教案《长方体的认识》3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长方体的特征。

  教具、学具准备

  ①教师准备:实物,铁丝制作的长方体框架、投影仪。

  ②学生准备:收集一些长方体开头的小纸盒

  教 学过程

  备 注

  一、 复*引入:

  1、我们已经学过这些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2、你能将这些学过的图形分类吗?(*面立体)

  3、揭示课题:长方体也好、正方体也好都是立体图形,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长方体的认识”

  二、探索实践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它们的特征。

  (1)认识长方体的面。(让学生分组讨论)

  ①用手摸一摸它有几个面(注意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

  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注意出示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③哪些面完全相等?(演示给学生看)

  再根据学生的发言用投影归纳出: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2)认识长方体的棱。

  让学生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每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意引导学生有顺序地摸)。这些地方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来做,最后统一为“棱”)

  再让学生分小组去数和量:

  ①数:长方体有多少条棱?(要说出数的方法)

  ②量:动手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看哪些棱的长度相等?(有什么规律?)

  根据学生的发言归纳出:(投影显示)

  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3)认识长方体的顶点。

  让学生拿一个长方体纸盒,用手摸长方体每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并提问:

  教学过程

  备 注

  ①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吗?(顶点)

  ②长方体有几个顶点?(8个)

  (4)拿一个长方体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

  最多能看到几个面?(3个面)

  讲:所以我们通常把长方体画成这样。

  (5)用填空的形式小结长方体的特征。(投影显示)

  长方体是由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形)围成的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两个面,相对的棱的长度。

  2、教学长方体的长、宽、高。

  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下的两个问题:

  (1)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

  (2)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找几名代表将测量结果告诉大家。

  想一想:

  (1)你知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什么吗?(长、宽、高)

  (2)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短与这个长方体有没有关系?(投影显示出几个长、宽、高不同的长方体)

  结论:长方体的大小和形状是由它的长、宽、高决定的。

  三、课堂实践

  1、量一量教科书的长、宽、高。

  2、练*的第2题。

  3、练*的第3题。

  五、课堂小结

  由学生小结今天学*的内容。

  口诀:

  长方体立体形,8顶6面十二棱;

  棱分长、宽、高,每组四条要记好;

  6个面对着放,对应面都一样。

  六、课外延伸

  在家里找一个自己喜欢的长方体玩具或物体,仔细观察一下它的面、棱、顶点;或是找一些材料自己做一个长方体并涂上或画上喜欢的图案。

  课后反思: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去,摸、碰,说长方体、正方体各个部分特征,学生是学*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很遗憾这个环节处理的不是很好。

五年级数学教案《长方体的认识》4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能力目标:指导启发学生运用观察、测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特征,开发学生智能。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观察、摆弄实物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墨水盒、牙膏盒、魔方、乒乓球等。

  学生准备: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每组至少8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来回忆:我们学过了哪些*面图形?(生答)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线段)。课前老师曾让同学们把数学书最后两页的组合图形纸板沿虚线内折,然后围起来,你围成了什么形体?举起来让大家看看。(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与我们学过的*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它们是由面围成的,有一定的厚度。)

  师:像这样由面围成的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他们叫做立体图形。比如:(出示实物)墨水盒、魔方、牙膏盒、皮球、灯罩等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你能不能举出几个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例子?(学生举例)

  那么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长方体各部分名称

  师: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呢?要探讨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或实物,用手摸一摸,你摸到了长方体的哪一部分?然后打开书20页,看看你摸到的部分在长方体中叫什么?看谁最先找到答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面、棱、顶点)

  师:请同学们放下书,看老师的演示,边看边用手摸摸长方体学具,感觉一下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电脑演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2、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分组合作学*)

  师: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下面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的这几部分各有什么特征?(出示学*提纲):1、长方体有几个面?这些面是什么图形?相对的面面积有什么关系?2、长方体有几条棱?每组相对的棱长度有什么关系?3、长方体有几个顶点?请同学们根据学*提纲自由选择方法合作学*21页内容。看看你用了哪些方法,都学会了什么?(研讨)

  师:谁能把你们的学*结果汇报一下。

  生: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师:你有这样的长方体吗?(有,出示)哪是相对的面?有几组?(指实物回答)

  生:长方体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用剪子把相对的面剪下来比较。(师电脑演示“相对面相等”)

  师:说说棱的特点。

  生:长方体有12条棱。

  师:可以分成几组?

  生:可以分成3组,每组有4条,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教师演示“相对棱相等”)

  师:你用什么办法来证明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生1:用尺子量的。

  生2:(出示:长方体棱的框架)如果相对棱不相等,这个长方体就会变形了。

  师:噢,你用的是反证法来说明。

  生:老师我把长方体的棱分成了4组,每组有3条,就是从一个顶点引出的3条棱。

  师:这种分法也是正确的,而且很独特。谁再说说长方体的顶点?(长方体有8个顶点)(演示“顶点”)

  1、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刚才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一点叫做顶点,这也就是说过长方体的一个顶点有三条棱,这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什么?请同学们看书后回答。

  2、认识长方体直观图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次拿出长方体学具,将它放在眼前的不同方位,观察:你看到了长方体的几个面?都是什么图形?

  生:(1个、2个、3个)都是长方形的。

  生:不对,从我这里看,它的左面和上面就是*行四边形。

  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细致。(电脑演示直观图)我们在作图时,除了前面和后面外,其它各面都画成*行四边形,但实际上是长方形。(师边说边作图,并强调看不见的棱用虚线来表示)

  3、自学正方体

  师:想一想:如果将长方体的长、宽、高调整,使长、宽、高相等,会得到什么形体呢?(教师演示将长方体变成一个正方体)它也叫立方体。出示魔方:它有什么特征呢?(出示自学提纲):1、正方体有几个面?大小怎样?2、正方体有几条棱?长短有什么关系?3、正方体有几个顶点?请同学们边观察边自学22页。(汇报、板书)

  4、比较二者的异同

  师:同学们观察学具看板书,谁能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学生叙述,师用两种色笔分别圈画。)通过以上比较,你发现了什么?(长方体的所有特征正方体都具有,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不一定全有。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图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师演示集合图)

  三、过渡: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与图形,归纳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还分析了二者的关系。下面我们来做做练*,检验自己是否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了明确的认识。

  四、巩固应用(电脑出示)

五年级数学教案《长方体的认识》5

  [教材简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从研究*面图形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次飞跃。学生在低年级虽然接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但只是直观形象的认识,本节课就是要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为继续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探索长方体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体直观图;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关系。

  [教学准备]

  每生带一个长方体实物;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请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典型的物体(课件呈现),提问: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2.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说明:通过观察激活学生已有的关于长方体的直观经验,通过交流不断积累长方体表象。]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观察物体,理解直观图。

  (1)师激疑: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生试着从不同角度观察自己带来的长方体实物。

  汇报交流,达成共识:不论从哪个角度观察,最多只能同时看到3个面。

  相机呈现长方体直观图(动画演示:先画出能够看到的面,再勾出不能看到的面)。

  (2)认识面、棱、顶点。

  观察直观图,说说从一个角度看到了哪些面?哪些面不能看到?

  结合长方体直观图,师向学生介绍: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课件同时在图中作出标注)

  结合直观图中棱和顶点,说说它们分别是由哪些面(或棱)在此相交得到的?

  在小组里互相摸一摸,指一指长方体物体的面、棱和顶点。

  [说明:让学生在观察物体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演示,理解长方体的直观图,认识它的面、棱和顶点,这样既遵循了他们的认识规律,又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

  2.探究长方体特征。

  (1) 分小组研究长方体特征,填写长方体的认识研究报告单。

  长方体的认识研究报告单

  面

  棱

  顶点

  研究小组:

  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并在小组里交流。(课件出示研究提纲)

  ①长方体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

  ②长方体有几条棱?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③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2)展示成果,交流方法。

  师提问:

  ①面怎样数不重复不遗漏?你们是如何发现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②棱怎样数不重复不遗漏?你们又是如何发现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的?

  ③顶点怎样数不重复不遗漏?

  学生交流方法,同时配课件演示。

  引导小结: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面完全相同(也可能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3)认识长、宽、高

  师: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长、宽、高,通常把水*方向的两条棱分别叫做长和宽,把竖直方向的一条棱叫做高。(课件演示)

  拿长方体模型横放、竖放、侧放,并让学生指出在不同摆放的情况下的长、宽、高,告诉学生不管相交于哪个顶点的三条棱,都可以叫做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完成练一练和练*三第1题。

  [说明:学生是学*的主体,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好奇心促使他们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动手尝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操作,目标明确,任务具体。交流反馈时老师又一次提醒学生是怎样数的、如何发现的,目的是把握一切机会教学生学会学*方法。]

  3.探究正方体特征。

  课件演示长方体渐渐变成正方体,认真观察,发现了什么?

  (师述: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由于长、宽、高都相等所以称棱长)

  根据刚才研究的方法,请你们小组讨论研究出正方体的特征,填写正方体的认识研究报告单。

  展示成果,交流方法。

  归纳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相等。

  [说明:让学生把学*长方体的特征的学*方法迁移到学*正方体的特征上来,使他们又对又快地达到学*目标。]

  4、比较长、正方体的特征,说说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老师引导学生按照面、棱、顶点的次序,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整理成表格。

  形体

  相同点

  不同点

  面

  棱

  顶点

  面的形状

  面积

  棱长

  长方体

  6个

  12条

  8个

  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每一组互相*行的四条棱的长度相等

  正方体

  6个

  12条

  8个

  6个面都是正方形

  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练*三第3题。

  独立完成每小题,再交流反馈。

  [说明: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各自的特征,所以可以引导学生按照面、棱、顶点的顺序,通过讨论交流,来总结和概括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整理成表格,使学生明确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渗透子集思想。表格的设计把本节的重点内容以图文表结合的形式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给人铭刻记忆,融会贯通。]

  三、巩固运用 拓展创新

  1、练*三第2题。

  借助直观图,根据图中标注的数据先同桌有条理地指一指、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说说相关面之间的关系再独立把有关面的形状和长、宽有条理地写下来。

  2、练*三第4题。

  (1)先判断课本中摆出的几个图形中分别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再同桌互相指一指每个图形中长、宽、高(或棱长)的位置,说说它们分别是多少厘米。

  (2)每个学生用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摆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在小组内互相说说摆出的长方体(正方体)的长、宽、高(棱长)。

  3、练*三第5题。

  [说明:练*内容丰富,多样,既加强了基础知识的训练,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梳理知识 反思总结

  你认为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总说明]

  1、现代学*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所以在本节课中,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知识过程中既发展了空间观念,又培养了能力;既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又培养了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只是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

  2、把教学数学知识(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数学方法(观察、数、发现的方法)、数学思想(子集思想)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既学数学知识,又学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


五年级数学教案《长方体的认识》 (菁华5篇)扩展阅读


五年级数学教案《长方体的认识》 (菁华5篇)(扩展1)

——《长方体的认识》五年级数学教案实用5份

  《长方体的认识》五年级数学教案 1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1、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过的*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老师明确:这些图形都在一个*面上,所有叫做*面图形。

  2、教师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

  教师提问:这些物体是什么图形?

  3、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学*新课:

  (一)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提问: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请摸一模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教师板书:面、棱、顶点

  2、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讨论提纲: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

  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小组讨论,然后完成p28的表格。

  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

  3、教师: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4、出示长方体框架观察。

  教师提问:框架上的12条棱可以分几组?怎样分?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教师明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二)正方体特征。

  1、出示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提问:看一看这个长方体与原来长方体比较有什么变化?

  (长、宽、高变为相等,六个面都变成了正方形,长方体变为正方体。)

  2、对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己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

  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8个。

  3、学生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师提问: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教师板书集合图:

  (三)制作长方体。

  制作准备:

  橡皮泥八小团,细棒十二根(分成三组,每组四根长短相同)

  制作过程:

  1.按下图的顺序,逐步搭成一个长方体的架子。

  2.成品如图。

  让学生动手操作,然后说一说在制作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三、巩固反馈:

  1、量一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说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

  2、根据图中数据口答。

  (1)(2)

  (1)长方体的长是()厘米,宽()厘米,高()厘米,12条棱长的和是()厘米。

  (2)这幅图中的几何体是()体,12条棱长的和是()分米。

  (3)如图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

  分别是9厘米,3厘米和2.5厘米,它上

  面的面长是()厘米,宽()厘米,左

  边的面长()厘米,宽()厘米,相交

  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和是()厘米。

  3、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四、课堂总结:

  谁来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五、课后作业:

  1、拿一个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2、完成p29的“做一做”。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2.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特点的认识。

  3. 激发学*数学的兴趣,渗透一种转化的思想,及研究方法的学*,体会学科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

  教学设备:

  幻灯片、一个正方体纸盒、一个长方体纸盒、直尺。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出示实物图。让学生找出图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幻灯显示)

  师:同学们请看,这些物体你们认识吗?你能从中找出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实物吗?

  生:墨水瓶的形状是长方体……

  生汇报,教师进行分类。

  说出生活中见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生:牙膏盒的形状是长方体,骰子的`形状是正方体的。

  生:……

  指名发言要更多倾向于差生。

  二 自主探究

  1.认识面、顶点、棱的特征。

  指出面、棱和顶点。

  师:生活中这样的物体有很多,拿出你准备的长方体,像老师这样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

  生:上面有**的面,还有边和尖尖的角。

  师:这个**的面我们就叫做长方体的面、面与面之间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也可以试着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名称)教师板书。

  拿出正方体物体:你们能指出面、棱和顶点吗?

  再让学生指一指长方体的。

  面的特征。

  师: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生:长方体有6个面、正方体有6个面。

  师:你是怎么数的?这些面有多少特征?

  (让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律来数)

  生: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师:你用什么办法验证你的猜测呢?(可以在小组内说一说)

  生用一定的方法验证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生:我用算的方法来验证……

  生:我用剪的方法验证,是这样做的……

  生:我用画的方法……

  顶点、棱的特征。

  师:观察用细棒和珠子做成的正方体和长方体。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别用了多少根小棒、多少颗珠子?(珠子也就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所用的小棒就相当于"棱"。)

  生:正方体用了8颗珠子12根小棒,证明正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

  生:……

  师:说说你是怎么数的?它们的棱各有什么特点呢?

  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数。

  整理特征。

  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找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你能把它们的特征整理在表格中吗?

  名称 面 顶点 棱

  正方体 6个面,所有的面完全相等。 8个顶点 12条棱,所有的棱的长度都相等。

  长方体 6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等。 8个顶点 12条棱,每组4条棱的长度相等。

  学生先自己整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2. 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师:仔细观察表格,正方体和长方体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呢?

  生: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有……,不同的地方是……

  学生汇报得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认识长、宽、高。

  师:相交于一个顶点有三条棱,这三条棱的长度谁知道叫什么名字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师:拿出你准备的长方体,这样放着谁能说出它的长、宽、高?如果这样放呢?(变换不同的方向说出)

  师:你们能看图说出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吗?

  师:你能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吗?

  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师:正方体的棱长有什么特点?那正方体每条棱的长度都叫做正方体的棱长。

  练一练第二题。

  三 巩固新知

  练一练的第三题。

  师:看练一练的第三题,谁能把题读一读,然后回答。

  生:……

  师:前面的面积是多少*方厘米呢?……

  生:……

  总结

  回顾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长方体的认识》五年级数学教案 2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学难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具准备

  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等;投影片;动画.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教学设计

  一、复*准备.

  1、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过的*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老师明确:这些图形都在一个*面上,叫做*面图形.

  2、教师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

  教师提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都在一个面上吗?(不是)

  教师明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它们都是立体图形.

  3、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教师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二、学*新课.

  (一)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提问: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请摸一模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教师板书:面、棱、顶点

  2、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演示动画“长方体的特征”】

  讨论提纲: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

  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教师板书:长方体:

  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

  教师: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3、比较立体图形与*面图形的区别.

  老师提问:长方体是立体图形,画在纸上如何与*面图形区别呢?

  请观察,你能看到几个面?哪几个面?

  你能看见几条棱?哪几条棱?

  教师介绍长方体的`画法:

  看不见的棱画在图纸上用虚线表示,最后面画出的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画出的是*行四边形.

  4、出示长方体框架观察.

  教师提问:框架上的12条棱可以分几组?怎样分?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教师明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二)正方体特征.

  1、【演示动画“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提问:看一看新得到的长方体与原来长方体比较有什么变化?

  (长、宽、高变为相等,六个面都变成了正方形,长方体变为正方体)

  2、对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己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

  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8个.

  3、学生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师提问: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长方体的认识》五年级数学教案 3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长方体的特征。

  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①教师准备:实物,铁丝制作的长方体框架、投影仪。②学生准备:收集一些长方体开头的小纸盒

  教 学过程

  备 注

  一、 复*引入:

  1、我们已经学过这些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2、你能将这些学过的图形分类吗?(*面立体)

  3、揭示课题:长方体也好、正方体也好都是立体图形,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长方体的认识”

  二、探索实践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它们的特征。

  (1)认识长方体的面。(让学生分组讨论)

  ①用手摸一摸它有几个面(注意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

  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注意出示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③哪些面完全相等?(演示给学生看)

  再根据学生的发言用投影归纳出: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2)认识长方体的棱。

  让学生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每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意引导学生有顺序地摸)。这些地方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来做,最后统一为“棱”)

  再让学生分小组去数和量:

  ①数:长方体有多少条棱?(要说出数的方法)

  ②量:动手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看哪些棱的长度相等?(有什么规律?)

  根据学生的发言归纳出:(投影显示)

  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3)认识长方体的顶点。

  让学生拿一个长方体纸盒,用手摸长方体每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并提问:

  教学过程

  备 注

  ①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吗?(顶点)

  ②长方体有几个顶点?(8个)

  (4)拿一个长方体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

  最多能看到几个面?(3个面)

  讲:所以我们通常把长方体画成这样。

  (5)用填空的形式小结长方体的'特征。(投影显示)

  长方体是由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形)围成的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两个面,相对的棱的长度。

  2、教学长方体的长、宽、高。

  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下的两个问题:

  (1)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

  (2)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找几名代表将测量结果告诉大家。

  想一想:

  (1)你知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什么吗?(长、宽、高)

  (2)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短与这个长方体有没有关系?(投影显示出几个长、宽、高不同的长方体)

  结论:长方体的大小和形状是由它的长、宽、高决定的。

  三、课堂实践

  1.量一量教科书的长、宽、高。

  2.练*的第2题。

  3.练*的第3题。

  五、课堂小结

  由学生小结今天学*的内容。

  口诀:

  长方体立体形,8顶6面十二棱;

  棱分长、宽、高,每组四条要记好;

  6个面对着放,对应面都一样。

  六、课外延伸

  在家里找一个自己喜欢的长方体玩具或物体,仔细观察一下它的面、棱、顶点;或是找一些材料自己做一个长方体并涂上或画上喜欢的图案。

  课后反思: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去,摸、碰,说长方体、正方体各个部分特征,学生是学*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很遗憾这个环节处理的不是很好。

  《长方体的认识》五年级数学教案 4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学难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具准备

  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等;投影片;动画.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教学设计

  一、复*准备.

  1、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过的*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老师明确:这些图形都在一个*面上,叫做*面图形.

  2、教师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

  教师提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都在一个面上吗?(不是)

  教师明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它们都是立体图形.

  3、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教师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二、学*新课.

  (一)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提问: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请摸一模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教师板书:面、棱、顶点

  2、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演示动画“长方体的特征”】

  讨论提纲: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

  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教师板书:长方体:

  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

  教师: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3、比较立体图形与*面图形的区别.

  老师提问:长方体是立体图形,画在纸上如何与*面图形区别呢?

  请观察,你能看到几个面?哪几个面?

  你能看见几条棱?哪几条棱?

  教师介绍长方体的画法:

  看不见的棱画在图纸上用虚线表示,最后面画出的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画出的是*行四边形.

  4、出示长方体框架观察.

  教师提问:框架上的12条棱可以分几组?怎样分?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教师明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二)正方体特征.

  1、【演示动画“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提问:看一看新得到的长方体与原来长方体比较有什么变化?

  (长、宽、高变为相等,六个面都变成了正方形,长方体变为正方体)

  2、对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己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

  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8个.

  3、学生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师提问: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长方体的认识》五年级数学教案 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知道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的含义,掌握长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积累探索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3、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长方体的特征。

  难点:理解长方体面、棱、顶点之间的关系,建立空间想象。

  教学准备:

  每生准备一个长方体,长方体框架;师准备教学道具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很多图形了,大家回想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现在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最简单的图形,请你们快速说出它们的名字。

  (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点,一条直线)

  生:点、线

  师:我的这个点和线都画在一个什么上?

  生:黑板、面

  师:对,都画在一个面上。现在请你们拿出身边的长方体,找一找长方体中的点、线、面。

  师生摸一摸,指一指,说一说。

  二、新授

  师:长方体中的线有一个固定的名字叫做“棱”,长方体中的点也有一个固定的名字叫做“顶点”。

  师:我们现在初步了解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如果大家想更多的了解长方体,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生: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

  师:大家提出的既有关于面、棱、顶点数量的问题,又有关于它们之间关系的问题。下面就请大家小组合作学*,解决课件中给出的这些问题。

  小组合作学*,完成以下问题:

  面1、长方体有几个面?

  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棱1、长方体有几条棱?

  2、哪些棱长度相等?

  顶点1、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棱是怎么形成的?顶点是怎么形成的?

  师:我们先来解决一个最简单的问题,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生:8个

  师:怎样有序地数?

  生:可以先依次数上面的四个,再依次数下面的四个。

  师:长方体有几个面呢?

  生:6个

  师:谁能有次序地数出这些面?

  师:谁能用具体的方位名词有次序地数出来?

  师:长方体有6个面,依次是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下面。

  师:还可以怎么数?

  师:我们在第一单元学*了观察物体,现在试着从一个角度观察我手中的长方体,你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生:3个

  师:这三个面的对面都看不到,所以用3乘2就是总数。用这样的方法也能数出长方体的面数。

  师: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生:长方形,有的长方体中也有正方形。

  师: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师:长方形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生: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上面和下面

  师:你们说的前与后,左与右,上与下都是相对的关系,所以简单说就是相对的面完全相同。你们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生:我们是看出来的。

  师:生活中我们经常有看错人的时候,所以用眼睛看出来的不一定正确,你们有什么方法能证明自己的结论是正确的吗?

  生:可以把长方体拆开,拿相对的面对比,如果完全重合,就说明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师:你的方法真棒,那我们就一起来操作和证明一下。

  师:相对的两个面放在一起完全重合了,说明大家的结论是正确的。

  师:我们来理解一下什么是完全相同?完全相同的两个面,它们的面积相等,周长相等,长相等,宽也相等。

  师:关于长方体的棱,你们知道有几条吗?

  生:12条

  师:谁能有次序地、不重不漏地数出来?

  请学生来数

  师:刚刚那位同学的数法我再来展示一下,同学们仔细观察,他是分成几组来数的?每组有几条?

  生:三组,每组有4条。

  师:为什么要这样数?

  生:因为每一组中的棱长度是相等的。

  师:哪些位置的棱长度相等呢?

  生:位置相对的'棱

  师:我们用尺子量一量是否相等。

  师:确实,相对的四条棱长度相等。

  师展示长方体框架:假如这个框架中缺少了一条棱,你能想象出缺的这条棱的样子吗?为什么?

  生:因为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可以通过相对的棱想象缺的那条棱的样子。

  师:如果在一组相对的棱中去掉三根,剩一根,你能想象出去完整的长方体的样子吗?为什么?

  生:能,可以通过剩下的那根,想象出跟它相对的其他三条棱的样子。

  师:按这样的道理,我们在每一组棱中都去掉三根,依然可以想象出完整的长方体的样子。我来试试去掉这些棱后,会是什么样子。

  生:只剩下三根棱。

  师:这三根棱有什么特殊?

  生:它们相交于一个顶点。

  师:对。这是三条非常特殊的棱,我们把它们分别称作长方体的“长”“宽”“高”。也就是说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在一个长方体中,我们通常把竖着的这条棱叫做“高”,正对着我们的棱叫做“长”,“长”旁边的那条是“宽”。大家来指一指我手中的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拿长方体模型横放、竖放、侧放,并让学生指出在不同摆放的情况下的长、宽、高,体会同一个长方体因摆放位置不同而引起的长宽高的变化。

  师:根据相对的棱相等,所以“长”对面的棱也是“长”,“宽”对面的棱也是“宽”,“高”对面的棱也是“高”,由此可知,长方体有4条长,4条宽,4条高。共计12条。

  师:如果让大家利用小木棒来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思考一下需要几组木棒,共几根?在下面给出的木棒中你可以如何搭配来组建长方体,它们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出示例题:

  四根8厘米,八根3厘米,四根6厘米,两根5厘米。

  生1:长8,宽3,高6

  生2:长8,宽3,高3

  生3:长6,宽3,高3

  师:生2和生3搭建的长方体都是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特殊长方体,想象一下,把长缩短到3厘米,这个长方体会变成什么样子?

  生:变成了正方体

  师:对,变成了长、宽、高都是3厘米的正方体,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是正方体,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师:关于面、棱、顶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棱和面有什么关系?棱和顶点有什么关系?

  生:两个面相交的位置是棱,两条棱相交的位置是顶点。

  巩固练*

  书上例题1、2

  小结

  作业布置

  练*册《长方体的认识》


五年级数学教案《长方体的认识》 (菁华5篇)(扩展2)

——五年级数学教案《长方体的认识》汇总5篇

  五年级数学教案《长方体的认识》 1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学难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具准备

  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等;投影片;动画.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教学设计

  一、复*准备.

  1、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过的*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老师明确:这些图形都在一个*面上,叫做*面图形.

  2、教师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

  教师提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都在一个面上吗?(不是)

  教师明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它们都是立体图形.

  3、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教师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二、学*新课.

  (一)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提问: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请摸一模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教师板书:面、棱、顶点

  2、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演示动画“长方体的特征”】

  讨论提纲: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

  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教师板书:长方体:

  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

  教师: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3、比较立体图形与*面图形的区别.

  老师提问:长方体是立体图形,画在纸上如何与*面图形区别呢?

  请观察,你能看到几个面?哪几个面?

  你能看见几条棱?哪几条棱?

  教师介绍长方体的画法:

  看不见的棱画在图纸上用虚线表示,最后面画出的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画出的是*行四边形.

  4、出示长方体框架观察.

  教师提问:框架上的12条棱可以分几组?怎样分?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教师明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二)正方体特征.

  1、【演示动画“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提问:看一看新得到的长方体与原来长方体比较有什么变化?

  (长、宽、高变为相等,六个面都变成了正方形,长方体变为正方体)

  2、对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己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

  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8个.

  3、学生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师提问: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五年级数学教案《长方体的认识》 2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学难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具准备

  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等;投影片;动画.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教学设计

  一、复*准备.

  1、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过的*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老师明确:这些图形都在一个*面上,叫做*面图形.

  2、教师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

  教师提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都在一个面上吗?(不是)

  教师明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它们都是立体图形.

  3、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教师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二、学*新课.

  (一)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提问: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请摸一模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教师板书:面、棱、顶点

  2、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演示动画“长方体的特征”】

  讨论提纲: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

  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教师板书:长方体:

  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

  教师: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3、比较立体图形与*面图形的区别.

  老师提问:长方体是立体图形,画在纸上如何与*面图形区别呢?

  请观察,你能看到几个面?哪几个面?

  你能看见几条棱?哪几条棱?

  教师介绍长方体的画法:

  看不见的棱画在图纸上用虚线表示,最后面画出的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画出的是*行四边形.

  4、出示长方体框架观察.

  教师提问:框架上的12条棱可以分几组?怎样分?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教师明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二)正方体特征.

  1、【演示动画“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提问:看一看新得到的长方体与原来长方体比较有什么变化?

  (长、宽、高变为相等,六个面都变成了正方形,长方体变为正方体)

  2、对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己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

  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8个.

  3、学生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师提问: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五年级数学教案《长方体的认识》 3

  学*内容:

  长方体的认识(教材第18~19页的内容及第21~22页练*五的1、2、3、6、7题)。

  学*目标: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运用:

  一些长方体物品,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谈话引入,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它们都是什么图形?(由线段围成的*面图形)

  2.投影出示教材第18页的主题图。提问:这些还是*面图形吗?(不是)教师: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都是立体图形。提问: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有一种物体是长方体,谁能指出哪些是长方体?

  3.举例: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长方体的物体?长方体又具有什么特征呢?引出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摸一摸,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长方体有**的面)

  板书:面

  (2)再请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相邻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讲述: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板书:棱

  (3)再请同学摸一摸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一个点)讲述: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板书:顶点

  (4)师生在长方体教具上指出面、棱、顶点。学生依次说出名称。

  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1)面的认识。

  ①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6个面)有几组相对的面?(3组)前?后,上?下,左?右。

  ②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教师分别出示这两种情况的教具。

  ③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长方体相对的面的特征。

  板书: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④请学生完整叙述长方体面的特征。

  (2)棱的认识。教师出示长方体框架教具,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①长方体有几条棱?

  ②这些棱可分为几组?

  ③哪些棱的长度相等?通过以上三个问题,分组讨论,实际测量。根据学生汇报后并板书: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教师:请大家把长方体棱的特征完整地总结一下。

  (3)顶点的认识。课件演示:先闪动三条棱再分别闪动三条棱相交的点。

  师:请你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板书:8个顶点。

  指名让学生把长方体的特征完整地总结一下。

  3.认识长方体的直观图。

  (1)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放在桌面上观察,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三个面)

  (2)怎样把长方体画在纸上或黑板上。

  4.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讨论:要知道长方体12条棱的长度,只要量哪几条棱就可以了?

  (2)归纳:我们把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以后,我们把底面中较长的棱叫做长,较短的棱叫做宽,和底面垂直的棱叫做高。

  (3)拓展:老师将长方体横放、竖放,让学生分别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

  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1页练*五的第1、2、3、6、7题。

  (1)第1题:此题是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纸巾盒,说出各个面的形状,哪些面形状是相同的?各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同桌合作。

  (2)第2题:求长方体的棱长和。

  (3)第4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长方体棱之间的关系,如:各组棱互相*行;与其中一条棱垂直的几条棱相互*行等。

  (4)第6题、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知道了长方体的相关知识,谁愿意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册中本课时练*。

  板书设计:

  第1课时长方体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五年级数学教案《长方体的认识》 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数学的良好兴趣。

  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下列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教师:提问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四条边,每组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二、讲授新课

  教师让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教师提问学生: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教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讨论。

  教师提问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有什么?

  学生回答:(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都相等和12条棱相等。)

  学生自己填完课本14页的表格。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五年级数学教案《长方体的认识》 5

  【教学内容】新世纪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2.通过建立图形的表象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用具】长方体模型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新课引入

  1.同学们听说过北京大学吗?上北大是老师读书时的梦想。你能从北大校区中找到我们曾经学过的图形吗?

  2.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3.揭题:这节课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小组合作

  1.认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1)游戏:你们会玩摸长方体的游戏吗?

  A你怎么确定摸到的一定是呢?还有什么方法?(他是用“面”、“棱”、“顶点”描述这个长方体的。)

  B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我想什么是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你们可能有所了解,在资料袋中也有提示说明。)

  C全班反馈

  D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2.探究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

  A它们之间有联系吗?各有什么特征?

  B分小组活动。(下面小组分工合作,利用学具,通过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剪一剪,比一比,看看有什么精彩的发现?将发现写在记录表上。)

  C全体发馈,同学提问。(根据小组的发现,谁能向他们提出问题?)

  D你们还有问题吗?

  E教师提问:正方体与长方体有关系吗?为什么说是特殊的长方体?(预设:认识长方体长、宽、高特征;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

  F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研究了长方体的特征,你可以画出一个长方体吗?

  3.教学如何画长方体。(如果这样放最多可以看见他的几个面?还有哪几个面看不见?)(在画图时,除了画前、后两个面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看上去成了*行四边形,实际上它还是长方形)

  三、运用新知体验价值

  1.如果现在只看到长方体的长、宽、高,你还能画出一个长方体吗?(闭上眼睛,画长方体。)

  2.说出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说出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

  3.猜一猜:根据长、宽、高长度,它可能是生活中的什么物体?

  4.做一个如图的长方体宝宝床的床架,至少需要多少分米长的木条?

  5.你准备选择下面哪一种尺寸的床板?(单位:分米)

  32×920×10

  四、全课总结拓展创新

  1.想一想:为何北大校区众多建筑设施的外观造型都是长方体呢?

  2.实验活动:用准备的材料做一个长方体(再次体验长方体的特征)。


五年级数学教案《长方体的认识》 (菁华5篇)(扩展3)

——五年级上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五年级上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7~2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形状的纸盒、长方体框架。

  学生:长方体形状的物品、小棒和小球等学具、用学具做的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画面上是什么图形?(长方形)现在请你们认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演示由6个长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的过程)

  2、师:同学们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是不是由6个任意的长方形都能像这样围成一个长方体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究和长方体有关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

  3、师:周围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从主题图中找一找。(电脑抽象出长方体的图)

  二、探究新知

  (一)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的物品,用手摸一摸。师介绍长方体上**的部分叫作长方体的面。

  2、师边指边说: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棱。请你找出长方体的棱。

  3、指导学生观察: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作长方体的顶点。用手摸摸看。

  4、师: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边说师边用课件分别演示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独立观察、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特征。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现在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物品,仔细观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

  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把你们的发现填在数学书中的表格里。提示:同学们在数面、棱、顶点的数目时拿着长方体的手不要来回转动,要想一想怎样数比较好,不重复也不遗漏。(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

  2、汇报交流,归纳长方体的特征。(课件一步步出示问题及答案)

  在汇报交流时注意:

  (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数面、棱、顶点的个数。在数棱的数目时,如果学生不理解相对的棱,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相对的棱。

  (2)学生介绍长方体面及棱的特征后教师分别再用课件演示加深理解。

  (3)让学生指一指特殊的长方体中哪些面是相同的,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3、拿出学具按照表格中的问题完整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4、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探究,我们知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拿出学具动手插一个长方体的框架,想想应该选用哪些小棒,怎样较快,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自己动手。

  (2)师:在制作中你发现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每一组棱的长度怎么样?

  2、认识长、宽、高。

  (1)师:我想知道做这个长方体的框架共需要多长的铁丝(出示教具),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为什么?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怎样求总棱长?

  (2)师:像这样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认识立体图形中长方体的长、宽、高。

  3、认识不同位置放置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横着、竖着、侧着摆放长方体框架,分别让学生指它的长、宽、高。

五年级上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用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形成长方体的空间观念

  教学用具: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小纸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画面上是什么图形?(长方形)现在请你们认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演示由6个长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的过程)

  2、师:同学们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是不是由6个任意的长方形都能像这样围成一个长方体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究和长方体有关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

  二、课前预*:

  自学内容 P27~29例题1~2

  1、 同伴互相举例说说生活中的长方体

  2、 观察长方体,看P28的例一,试着(用铅笔)完成书中的表格。

  3、 用工具袋里的材料,小组同学合作,共同做一个长方体。写下你发现了什么?

  尝试练* :试着完成P29的做一做练*

  4、 有什么疑惑?

  三、汇报展示:

  (一)导入

  1、已经认识过许多物体的形状,你能说一说**、手帕、红领巾等各是什么形状吗?小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是*面图形。

  讲台上放一些物体,注意观察它们的形状、它们和*面图形一样吗?

  2、指出:像这些物体都是立体图形。其中,粉笔盒、书等的形状是长方体。你还能说出一些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吗?

  出示P27图,让学生观察。

  师:周围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从主题图中找一找。(电脑抽象出长方体的图)

  师:你带来了哪些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4、小结:我们周围有许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也叫立方体)。

  (二)教学实施

  1、认识面、棱、点。

  师:昨天让同学们观察了长方体。现在老师来演示一下,你们说说面、棱、点的区别。

  (1)拿出准备的马铃薯,用刀切下一片,你看到了什么?(一个**的面)

  (2)挨着这个面,再切一刀,你又看到了什么?(两个面,一条边)及时指出:我们把两个面相交的这条边叫做棱。

  (3)紧挨着这两个面再切一刀,形成三个面,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有三个面,三条棱)指出:三条棱相交的点我们把它叫做顶点。

  2、汇报长方体的面:

  提问: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3、汇报长方体的棱和顶点

  4、汇报面、棱、顶点的特征

  提问:大家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一个长方体,它的面、棱和顶点还有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继续汇报,并完成下面这几个问题:

  (1)面的特征

  ①用手摸一摸它有几个面(注意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

  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注意出示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③哪些面完全相等?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2)长方体的棱的特征。

  ①数:长方体有多少条棱?(要说出数的方法)

  ②量:动手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看哪些棱的长度相等?(有什么规律?)

  根据学生的发言归纳出:(投影显示)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3)长方体的顶点的特征。

  让学生拿一个长方体纸盒,用手摸长方体每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并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顶点?(8个)

  5、概括长方体的特征。通过大家的操作、讨论可以知道:(课件出示)

  长方体是由 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 形)围成的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 ,相对的棱的长度 。

  6、拿一个长方体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

  最多能看到几个面?(3个面)

  讲:所以我们通常把长方体画成这样。指导学生画长方体的图形。

  (三)、汇报长方体的长、宽、高。

  1、出示P29例题2,昨天让同学们用学具做了一个长方体的框架。提问:在做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并汇报下面的两个问题:

  (1)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

  (2)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2、揭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

  (1)你知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什么吗?(长、宽、高)

  (2)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短与这个长方体有没有关系?(出几个长、宽、高不同的长方体)

  结论:长方体的大小和形状是由它的长、宽、高决定的。

  让学生指出自己长方体的长、宽、高。

  3、总结(课件出示填表内容)

  四、反馈检测

  1完成P31练*五T1。

  2、一个长方体,长5厘米,宽3.5厘米,高2厘米。这个长方体的棱长综合是多少厘米?

  3、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96厘米。它的长、宽、高的和是多少厘米?

  4、判断。

  (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2)长方体相对的面的大小、形状都相等。

  (3)在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课后反思:

  教学本节内容我主要采用了课件演示及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形式。上课伊始用课件出示学生已经见过的图形,自然引出长方体和正方体,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接着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自己带来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它们的特征,进而也知道了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宽、高。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学生加深了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五年级上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新世纪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2.通过建立图形的表象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用具】

  长方体模型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新课引入

  1.同学们听说过北京大学吗?上北大是老师读书时的梦想。你能从北大校区中找到我们曾经学过的`图形吗?

  2.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3.揭题:这节课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小组合作

  1.认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1)游戏:你们会玩摸长方体的游戏吗?

  A你怎么确定摸到的一定是呢?还有什么方法?(他是用“面”、“棱”、“顶点”描述这个长方体的。)

  B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我想什么是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你们可能有所了解,在资料袋中也有提示说明。)

  C全班反馈

  D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2.探究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

  A它们之间有联系吗?各有什么特征?

  B分小组活动。(下面小组分工合作,利用学具,通过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剪一剪,比一比,看看有什么精彩的发现?将发现写在记录表上。)

  C全体发馈,同学提问。(根据小组的发现,谁能向他们提出问题?)

  D你们还有问题吗?

  E教师提问:正方体与长方体有关系吗?为什么说是特殊的长方体?(预设:认识长方体长、宽、高特征;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

  F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研究了长方体的特征,你可以画出一个长方体吗?

  3.教学如何画长方体。(如果这样放最多可以看见他的几个面?还有哪几个面看不见?)(在画图时,除了画前、后两个面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看上去成了*行四边形,实际上它还是长方形)

  三、运用新知体验价值

  1.如果现在只看到长方体的长、宽、高,你还能画出一个长方体吗?(闭上眼睛,画长方体。)

  2.说出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说出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

  上面

  下面

  前面

  后面

  左面

  右面

  面积

  (*方分米)

  3.猜一猜:根据长、宽、高长度,它可能是生活中的什么物体?

  4.做一个如图的长方体宝宝床的床架,至少需要多少分米长的木条?

  5.你准备选择下面哪一种尺寸的床板?(单位:分米)

  32×920×10

  四、全课总结拓展创新

  1.想一想:为何北大校区众多建筑设施的外观造型都是长方体呢?

  2.实验活动:用准备的材料做一个长方体(再次体验长方体的特征)。


五年级数学教案《长方体的认识》 (菁华5篇)(扩展4)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 (菁华6篇)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1

  设计说明

  长方体的认识既是学*长方体表面积、体积计算的基础,又是学*其他立体图形的开端,对今后进一步学*立体图形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本设计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复*铺垫,关注新旧知识的衔接。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形以及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并能识别长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从*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开阔。不仅明确了学生的学*目标,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学*兴趣。

  2.整个设计力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高年级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一定的自学能力,这也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本设计在探究长方体的特征时,充分相信学生,给予他们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使他们真正成为学*的主人。使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等实践活动,逐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长方体纸盒

  学生准备 不同的长方体模型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复*引入

  1.由*面图形引出立体图形。

  (1)课件出示一组*面图形。

  师:说出这些图形分别是什么图形。

  生答后,师指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梯形等都是*面上的图形,我们把它们叫做*面图形。

  (2)课件演示由*面图形得到立体图形的过程:用4个长方形,2个正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

  师指着长方体问:这还是长方形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长方体。

  (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2.在讲桌上放一些物体,要求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

  师:它们和*面图形一样吗?(不一样)

  师:这些物体都是立体图形。其中,铅笔盒、书的形状是长方体。你还能说出哪些长方体形状的物体?你带来了哪些长方体形状的物体?

  设计意图: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使学生的思维在新旧知识矛盾的焦点上迅速展开,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学生学*新知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

  ⊙探究新知

  1.教学例1,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初步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①利用长方体纸盒介绍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师借助长方体纸盒,边指边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围成长方体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是长方体的面;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线段叫做长方体的棱;长方体三条棱的交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

  ②同桌互动:拿出一个长方体纸盒,一个同学指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另一个同学说出其名称。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①通过操作和演示,探究长方体面的特征。

  师:要探究长方体的特征,我们就要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去探究。请同学们拿着长方体,仔细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引导学生按照方位有序地数)

  生:长方体有6个面。(板书:6个)

  师:每个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生讨论)

  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得出两种情况:一种是6个面都是长方形(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另一种是有4个面是长方形,另外2个面是正方形(板书: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师:好,现在我们知道长方体有6个面,那么这6个面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请看屏幕。[课件出示用铁丝制作的长方体活动框架,再用纸糊上6个面(用三种颜色涂6个面)]演示时,将相对的面取下叠放在一起。

  师:看了刚才的演示,你们发现了什么?(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②通过操作和演示,探究长方体棱的特征。

  师:通过刚才的演示和观察,我们知道了长方体面的特征,下面我们来探究长方体棱的特征。长方体棱的特征要根据棱的条数和长短去探究。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有序地数出12条棱。(板书:12条)

  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观察、发现、概括得出相对的棱的长度*行且相等,这些棱共分三组。(板书:相对的棱的长度*行且相等)

  注:没有课件的教师可用实物操作演示,把用铁丝制作的长方体活动框架一一拆开进行演示。(铁丝分别用三种颜色)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和掌握长方体的特征,理解长、宽、高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教师谈话:我们已学过一些几何图形,你们还记得是哪些吗?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梯形)

  2、出示下面的实物.

  教师提问: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呢?

  老师明确:以前学*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梯形等都是*面上的图形,叫做*面图形.现在看到的这些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它们叫做立体图形.

  教师提问:在低年级时我们曾认识过长方体和正方体,谁能找出这些物体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引入:这一单元我们要继续深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今天先学*对长方体的认识.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二、学*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学生举例)

  (一)认识长方体的面.

  1、教师演示告诉学生什么是长方体的面,并让学生摸一摸.

  2、让学生按照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共有几个面.再观察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板书:长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

  3、提问:6个面中有没有不都是长方形的情况呢?

  (板书: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4、提问:长方体的6个面还有什么特征呢?(板书: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5、总结特征:长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二)认识长方体的棱.

  1、让学生摸一摸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地方,说明这叫长方体的棱.

  2、让学生把直尺放在棱上,发现直尺**的.说明棱是直的,是线段,可以度量.

  3、提问: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想一想,怎样数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引导学生把棱分成三组,也可用同一颜色把每组互相*行的棱标出来.数出每组各有4条棱,有3组,一共有12条棱.(板书:有12条棱)

  4、让学生量一量每组中棱的长度,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板书:互相*行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5、总结特征:有12条棱,互相*行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三)认识长方体的顶点.

  1、让学生摸一摸长方体三个面相交的地方,说明这叫长方体的顶点.

  2、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数)

  (板书:有8个顶点)

  (四)总结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它有12条棱,8个顶点.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五)认识长、宽、高.

  出示长方体框架,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

  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怎样分组?每组棱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分3组,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

  2、相交于一个顶点的棱有几条?它们的长度有什么特点?

  (3条棱,3条棱的长度不相等.)

  3、教师小结:由于有三组互相*行的棱,每组棱的长度相等,我们可以取相交于一个顶点的3条棱作代表,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4、指导学生理解长、宽、高的概念.

  可让学生把长方体横放、竖放、侧放,分别说出长、宽、高,使学生认识到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是由它的长、宽、高决定的.

  (六)教学识图,发展空间观念.

  1、让学生把长方体学具放在课桌左上角,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看到几个面?

  2、教师启发提问:怎样用图表示出来呢?可同时板书画图.

  说明:虚线表示看不见的三条棱,并让学生指出长、宽、高,教师板书.

  三、反馈练*.

  1、按照教科书所给的图样,用硬纸做一个长方体,再量一量它的长、宽、高.

  2、拿一个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再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

  3、看图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4、说出右面的物体是什么形状,并且说明:

  ①它的上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②它的右侧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③它的前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④它的下面和后面各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长方体的特征,那么在长方体的6个面中只能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吗?如果其它的面也是正方形,那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下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五、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面:长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有12条棱,互相*行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顶点: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有8个顶点.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新世纪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2.通过建立图形的表象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用具】长方体模型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新课引入

  1.同学们听说过北京大学吗?上北大是老师读书时的梦想。你能从北大校区中找到我们曾经学过的图形吗?

  2.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3.揭题:这节课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小组合作

  1.认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1)游戏:你们会玩摸长方体的游戏吗?

  A你怎么确定摸到的一定是呢?还有什么方法?(他是用“面”、“棱”、“顶点”描述这个长方体的。)

  B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我想什么是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你们可能有所了解,在资料袋中也有提示说明。)

  C全班反馈

  D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2.探究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

  A它们之间有联系吗?各有什么特征?

  B分小组活动。(下面小组分工合作,利用学具,通过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剪一剪,比一比,看看有什么精彩的发现?将发现写在记录表上。)

  C全体发馈,同学提问。(根据小组的发现,谁能向他们提出问题?)

  D你们还有问题吗?

  E教师提问:正方体与长方体有关系吗?为什么说是特殊的长方体?(预设:认识长方体长、宽、高特征;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

  F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研究了长方体的特征,你可以画出一个长方体吗?

  3.教学如何画长方体。(如果这样放最多可以看见他的几个面?还有哪几个面看不见?)(在画图时,除了画前、后两个面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看上去成了*行四边形,实际上它还是长方形)

  三、运用新知体验价值

  1.如果现在只看到长方体的长、宽、高,你还能画出一个长方体吗?(闭上眼睛,画长方体。)

  2.说出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说出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

  3.猜一猜:根据长、宽、高长度,它可能是生活中的什么物体?

  4.做一个如图的长方体宝宝床的床架,至少需要多少分米长的木条?

  5.你准备选择下面哪一种尺寸的床板?(单位:分米)

  32×920×10

  四、全课总结拓展创新

  1.想一想:为何北大校区众多建筑设施的外观造型都是长方体呢?

  2.实验活动:用准备的材料做一个长方体(再次体验长方体的特征)。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正方体、长方体,感知它们的特征。

  2、能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形体。

  3、在活动中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各种正方体、长方体积木及玩具。(积木四散放在幼儿座位后面。请配班老师在幼儿搭好房子回座位后将玩具放在幼儿的椅子下面)

  活动过程:

  一、通过小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接到一个电话,前几天森林里刮大风,把小兔子家的房子吹倒了,小兔子非常着急,怎么办呢?(小朋友帮助小兔搭房子)

  二、引导幼儿观察搭房子的材料——积木,认识正方体、长方体。

  (一)认识搭房子的材料

  1、师:我们一起看看搭房子的材料是什么呀?这些积木都一样吗?

  2、请每个幼儿拿一块积木,看一看、摸一摸自己拿的积木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先让幼儿自由讲讲,再请个别幼儿回答)

  (二)引导幼儿数一数手里的积木一共有几个图形组成。

  1、师:有的小朋友的积木是由长方形组成的,有的小朋友的积木是由正方形组成的,也有的小朋友的积木是由长方形和正方形组成的,你能告诉我,你的积木上一共有几个图形吗?(幼儿数,老师观察)

  2、请用不同方法数的幼儿倒前面来示范数。

  3、全体幼儿用与刚才不同的方法再次数数。

  (三)引导幼儿观察每个面的形状。

  1、师:小朋友都很能干,都数出了积木上由六个图形,谁来告诉我,你的积木上是六个什么图形?

  2、小结:由六个长方形或四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组成的形体是长方体,由六个一样大的正方形组成的形体是正方体。

  三、帮小兔子搭房子。

  1、师:现在,就请小朋友用这些材料来搭房子吧,要搭得既坚固又漂亮。(幼儿建构房子)

  2、参观房子,说一说搭房子的积木是什么形体的?

  四、迁移经验,运用自己感知的正方体、长方体的特征判断自己的礼物是什么形体。

  1、师:小朋友帮助了小兔子,小兔子非常感谢你们,所以给你们每人送了一份礼物,从你们的椅子下面拿出来看一看,说一说,你的礼物是什么形体的?

  2、分别请拿正方体礼物的幼儿和拿长方体礼物的幼儿到前面来,其它幼儿检查是否正确。

  五、活动延伸

  请幼儿课后在幼儿园、在家里找一找,有哪些东西也是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然后告诉小朋友和老师。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5

  活动目标:

  1、通过整体观察和剖析,指导长方体的外形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能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喜欢探索操作,发现生活中长方体的应用。

  活动准备:

  1、物质材料:正方体长方体教具,人手一个长方体纸盒,长方体剖面;

  2、知识经验:认识正方体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 复*正方体的特征。

  指导语:哪个小朋友能说一下正方体的特征?

  小结:正方体有6个一样大的面,12条一样长的棱,8个顶角。

  二、 基本活动

  (一)认识长方体,观察比较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点。

  指导语:今天我们学*一个新的形体,它的名字叫长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的特征?

  小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角。

  (二)观察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点。

  指导语:长方体和正方体除了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

  小结:正方体的每个面是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每条棱一样长。

  长方体,相对应的两个面一样大,相对应的棱一样长。

  (三)幼儿操作,出示长方体包装盒,引导幼儿探索观察长方体的空间,知道长方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指导语:请拿出自己的长方体包装盒,盒子打开后是什么样子的,可以做什么?

  小结:长方体纸盒打开后,里面因为占用一定的空间,所以我们叫它体,可以用来盛东西。

  三、 延伸活动

  幼儿制作长方体,在制作中感受形体的特征。

  指导语,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长方体剖面图,请你制作一个长方体,并把长方体的对应面涂上相同的颜色或画上相同的图案。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学难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具准备

  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等;投影片;动画.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教学设计

  一、复*准备.

  1、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过的*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老师明确:这些图形都在一个*面上,叫做*面图形.

  2、教师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

  教师提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都在一个面上吗?(不是)

  教师明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它们都是立体图形.

  3、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教师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二、学*新课.

  (一)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提问: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请摸一模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教师板书:面、棱、顶点

  2、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演示动画“长方体的特征”】

  讨论提纲: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

  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教师板书:长方体:

  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

  教师: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3、比较立体图形与*面图形的区别.

  老师提问:长方体是立体图形,画在纸上如何与*面图形区别呢?

  请观察,你能看到几个面?哪几个面?

  你能看见几条棱?哪几条棱?

  教师介绍长方体的画法:

  看不见的棱画在图纸上用虚线表示,最后面画出的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画出的是*行四边形.

  4、出示长方体框架观察.

  教师提问:框架上的12条棱可以分几组?怎样分?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教师明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二)正方体特征.

  1、【演示动画“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提问:看一看新得到的长方体与原来长方体比较有什么变化?

  (长、宽、高变为相等,六个面都变成了正方形,长方体变为正方体)

  2、对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己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

  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8个.

  3、学生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师提问: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五年级数学教案《长方体的认识》 (菁华5篇)(扩展5)

——《认识长方体》教案 (菁华5篇)

《认识长方体》教案1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正方体、长方体,感知它们的特征。

  2、能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形体。

  3、在活动中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各种正方体、长方体积木及玩具。(积木四散放在幼儿座位后面。请配班老师在幼儿搭好房子回座位后将玩具放在幼儿的椅子下面)

  活动过程:

  一、通过小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接到一个电话,前几天森林里刮大风,把小兔子家的房子吹倒了,小兔子非常着急,怎么办呢?(小朋友帮助小兔搭房子)

  二、引导幼儿观察搭房子的材料——积木,认识正方体、长方体。

  (一)认识搭房子的材料

  1、师:我们一起看看搭房子的材料是什么呀?这些积木都一样吗?

  2、请每个幼儿拿一块积木,看一看、摸一摸自己拿的积木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先让幼儿自由讲讲,再请个别幼儿回答)

  (二)引导幼儿数一数手里的积木一共有几个图形组成。

  1、师:有的小朋友的积木是由长方形组成的,有的小朋友的积木是由正方形组成的,也有的小朋友的积木是由长方形和正方形组成的,你能告诉我,你的积木上一共有几个图形吗?(幼儿数,老师观察)

  2、请用不同方法数的幼儿倒前面来示范数。

  3、全体幼儿用与刚才不同的方法再次数数。

  (三)引导幼儿观察每个面的形状。

  1、师:小朋友都很能干,都数出了积木上由六个图形,谁来告诉我,你的积木上是六个什么图形?

  2、小结:由六个长方形或四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组成的形体是长方体,由六个一样大的正方形组成的形体是正方体。

  三、帮小兔子搭房子。

  1、师:现在,就请小朋友用这些材料来搭房子吧,要搭得既坚固又漂亮。(幼儿建构房子)

  2、参观房子,说一说搭房子的积木是什么形体的?

  四、迁移经验,运用自己感知的正方体、长方体的特征判断自己的礼物是什么形体。

  1、师:小朋友帮助了小兔子,小兔子非常感谢你们,所以给你们每人送了一份礼物,从你们的椅子下面拿出来看一看,说一说,你的礼物是什么形体的?

  2、分别请拿正方体礼物的幼儿和拿长方体礼物的幼儿到前面来,其它幼儿检查是否正确。

  五、活动延伸

  请幼儿课后在幼儿园、在家里找一找,有哪些东西也是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然后告诉小朋友和老师。

《认识长方体》教案2

  学*内容:

  长方体的认识(教材第18~19页的内容及第21~22页练*五的1、2、3、6、7题)。

  学*目标: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运用:

  一些长方体物品,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谈话引入,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它们都是什么图形?(由线段围成的*面图形)

  2.投影出示教材第18页的主题图。提问:这些还是*面图形吗?(不是)教师: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都是立体图形。提问: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有一种物体是长方体,谁能指出哪些是长方体?

  3.举例: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长方体的物体?长方体又具有什么特征呢?引出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摸一摸,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长方体有**的面)

  板书:面

  (2)再请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相邻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讲述: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板书:棱

  (3)再请同学摸一摸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一个点)讲述: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板书:顶点

  (4)师生在长方体教具上指出面、棱、顶点。学生依次说出名称。

  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1)面的认识。

  ①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6个面)有几组相对的面?(3组)前?后,上?下,左?右。

  ②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教师分别出示这两种情况的教具。

  ③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长方体相对的面的特征。

  板书: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④请学生完整叙述长方体面的特征。

  (2)棱的认识。教师出示长方体框架教具,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①长方体有几条棱?②这些棱可分为几组?③哪些棱的长度相等?通过以上三个问题,分组讨论,实际测量。根据学生汇报后并板书: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教师:请大家把长方体棱的特征完整地总结一下。

  (3)顶点的认识。课件演示:先闪动三条棱再分别闪动三条棱相交的点。

  师:请你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板书:8个顶点。

  指名让学生把长方体的特征完整地总结一下。

  3.认识长方体的直观图。

  (1)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放在桌面上观察,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三个面)

  (2)怎样把长方体画在纸上或黑板上。

  4.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讨论:要知道长方体12条棱的长度,只要量哪几条棱就可以了?

  (2)归纳:我们把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以后,我们把底面中较长的棱叫做长,较短的棱叫做宽,和底面垂直的棱叫做高。

  (3)拓展:老师将长方体横放、竖放,让学生分别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

  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1页练*五的第1、2、3、6、7题。

  (1)第1题:此题是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纸巾盒,说出各个面的形状,哪些面形状是相同的?各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同桌合作。

  (2)第2题:求长方体的棱长和。

  (3)第4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长方体棱之间的关系,如:各组棱互相*行;与其中一条棱垂直的几条棱相互*行等。

  (4)第6题、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知道了长方体的相关知识,谁愿意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册中本课时练*。

  板书设计:

  第1课时长方体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认识长方体》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认识长、正方体,通过学生的观察、对比、小组讨论,了解长、正方体的特点。

  2、在操作中认识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物认识长、正方体,了解长(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提问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面图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这两种*面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我们以前学过的这些图形都是*面图形,今天我们要认识两种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新课引入:指着各种形体的教具提问,哪些物体的形体是长方体?请学生把长方体挑出来。在日常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学生举例。 我们为什么把这些形状称做长方体呢?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认识长方体。

  1.教师拿出火柴盒的模型,说明面、棱和顶点。

  2.学生拿学具小组讨论,并出示小组讨论提纲,同时讨论后填写操作实验报告。

  面 棱 顶点 长方体 数量 形状 大小 数量 长度 数量 位置

  (1)探究完成实验报告。

  (2)汇报讨论结果。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4.引导学生 指出自己手中学具的长、宽、高,改变学具的位置,在指出长、宽、高。向学生说明长、宽、高根据长方体所摆的位置不同而改变。

  5.练*: 要求根据特征判断下面图形是不是长方体?并说出长方体立体图形的长、宽、高是多少厘米。

  (教具)

  (三)认识正方体

  1.学生找出正方体实物来独立观察,观察后按提提纲独立回答问题,独立填写实验操作报告。 独立观察提纲:

  (1)数一数,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有什么特点?

  (2)摸一摸,正方体有多少条棱?它们的长度相等吗?

  (3)找一找,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独立填写实验操作报告: 面 棱 顶点 正方体 数量 形状 大小 数量 长度 数量 位置 1.班集体讨论,订正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报告,并完成教师板书,注意启发学生自己总结正方体的特征 2.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何异同? 相同点: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不同点:形状、大小、长短不同,正方体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面积都相等,12个棱长都相等。 3.引导学生认识长、正方体的关系:

  (四)新课小结

  这结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还有什么问题?

  三、看书质疑(略)

  四、巩固练*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

  (2)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 )

  (3)正方体是由六个正方形组成的图形。( )

  (4)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

《认识长方体》教案4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长方体,知道长方体的一些基本特征。

  2、能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活动过程:

  一、出示礼盒(复*正方体)

  1、在这个盒子里装着一些小宝贝,会是什么呢?请小朋友上来摸一摸。

  2、瞧,这些宝贝对小朋友对说:我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你知道是什么吗?

  3、正方体有几个面?

  4、这6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

  5、这些正方形都一样吗?

  二、出示长方体

  1、嘘,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在这些正方体中,还藏着一个小宝贝呢,你知道它藏在哪吗?请你来找一找。

  2、它是谁呀?(一块糕)

  3、它和正方体一样吗?它是什么形状的?

  4、原来它是长方体,这个长方体有几个面?请小朋友来数一数。

  5、教师总结:长方体有6个面。

  6、这6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它们都一样大吗?

  7、小结:这个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它们不一样大,有的大,有的小。

  三、出示特殊的长方体

  这个盒子是什么形状的?有几个面是正方形的?

  小结:有的长方体6个面是长方形的,有的长方体中2个面是正方形的。

  四、寻找长方体中哪2个面是相等的,请幼儿每人一个长方体观察。

  师总结:长方体中相对应的2个面是一样大的:上下、前后、左右。

  五、回忆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长方形的。

  六、出示教师收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请幼儿说一说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七、幼儿操作:给正方体涂上红颜色,给长方体涂上绿颜色。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长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认识长方体》教案5

  【教学内容】新世纪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2.通过建立图形的表象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用具】长方体模型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新课引入

  1.同学们听说过北京大学吗?上北大是老师读书时的梦想。你能从北大校区中找到我们曾经学过的图形吗?

  2.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3.揭题:这节课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小组合作

  1.认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1)游戏:你们会玩摸长方体的游戏吗?

  A你怎么确定摸到的一定是呢?还有什么方法?(他是用“面”、“棱”、“顶点”描述这个长方体的。)

  B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我想什么是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你们可能有所了解,在资料袋中也有提示说明。)

  C全班反馈

  D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2.探究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

  A它们之间有联系吗?各有什么特征?

  B分小组活动。(下面小组分工合作,利用学具,通过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剪一剪,比一比,看看有什么精彩的发现?将发现写在记录表上。)

  C全体发馈,同学提问。(根据小组的发现,谁能向他们提出问题?)

  D你们还有问题吗?

  E教师提问:正方体与长方体有关系吗?为什么说是特殊的长方体?(预设:认识长方体长、宽、高特征;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

  F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研究了长方体的特征,你可以画出一个长方体吗?

  3.教学如何画长方体。(如果这样放最多可以看见他的几个面?还有哪几个面看不见?)(在画图时,除了画前、后两个面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看上去成了*行四边形,实际上它还是长方形)

  三、运用新知体验价值

  1.如果现在只看到长方体的长、宽、高,你还能画出一个长方体吗?(闭上眼睛,画长方体。)

  2.说出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说出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

  3.猜一猜:根据长、宽、高长度,它可能是生活中的什么物体?

  4.做一个如图的长方体宝宝床的床架,至少需要多少分米长的木条?

  5.你准备选择下面哪一种尺寸的床板?(单位:分米)

  32×920×10

  四、全课总结拓展创新

  1.想一想:为何北大校区众多建筑设施的外观造型都是长方体呢?

  2.实验活动:用准备的材料做一个长方体(再次体验长方体的特征)。


五年级数学教案《长方体的认识》 (菁华5篇)(扩展6)

——正方体与长方体数学教案(五)份

  正方体与长方体数学教案 1

  一、操作引疑:

  师:土豆块是不是长方体?同学们,你们已预*过课本,现在把你们手中的土豆块切成一个长方体。想一想:①切一刀,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生1:*的,叫做“面”。

  师:②再切一刀呢?

  生2: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师:③再切一刀呢?

  生3:出现三个面,三条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师:再把土豆切成一个长方体,比一比谁切得最像。

  二、研究长方体究竟有什么特征:

  学*小组合作研究:

  出示的研究题1-----3题,并把研究的数据填入表格中。

  研究题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各有多少?每个面分别是什么形状?

  集体交流:

  师:你是怎样数“面”、“棱”的?哪种数法比较好?

  生:

  面:前后、左右、上下(2+2+2或2×3)

  棱:有三组不同方向“棱”(4+4+4或4×3)

  师:观察本组同学的长方体土豆块,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有特殊情况吗?

  生:我们小组土豆块,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

  最后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体验有序思考的优点。

  研究题2:

  你觉得长方体的棱和面还有什么特征?用尺子量一量,看看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并填入表格中。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交流,共同探究。

  师:请每个小组把研究结果汇报,或有什么问题要质疑?

  生1:我们小组发现相对的两个面形状一样,面积相等。

  生2:请问你们小组是怎样知道?

  生3:我们小组是动手量相邻两条边知道的。

  生4:我们小组是动手算出它的面积知道的。

  生5:我们小组是动手剪开比一比知道的。

  师:每个小组都能想出好办法,如果老师想做这个(实物演示)长方体框架共需要多少长的铁丝?大家有什么方法来解决吗?

  生6:只要量出一个顶点引出三条不同的方向棱的长度。再乘以4,就得铁丝长。

  生7:量出红颜色棱的长度,再乘以4;接着量蓝颜色的棱长,再乘以4;最后量黄颜色的棱长,再乘以4;把三次积加起来就是铁丝长。

  研究题3:

  正方体有什么特征?为什么说正方体是特殊长方体?把数据填入表格中。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1:我们小组研究认为正方体和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的数目是一样。

  生2:我们小组研究发现正方体每条棱长都相等这点与长方体不同。

  生3:我们小组归纳出:把正方体说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所以它是一种特殊长方体。

  三、实践应用:

  1、请同学们用橡皮泥和小棒制作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框架。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不同长度的小棒(出示数据),请小组成员先交流,商量需要哪种长度的小棒,各多少根?再派成员上来领取。

  小组同学动手操作,并展示、交流。

  师:同学们的“作品”真漂亮!老师想请教一下,你们小组刚才用了几根小棒?使用小棒拼成框架什么特别的要求?另外用橡皮泥捏了几个点呢?

  2、你们能像教师这样,给长方体框架穿上“衣服”吗(出示一个用纸做面,包好了的长方体)想想看,应用剪刀剪出怎样的纸片?再比较它们每个面的异同。

  小组同学操作、汇报、交流。

  [评析]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活动给我的启发和反思是:

  1、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合作探究,实现学*方式变革。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观察实物------土豆,来丰富表象,再让学生动手操作------切成长方体,来提高感性认识,最后通过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学生在观察中理解,在操作中感知,不仅拓宽了思路,获取了新知识,而且沟通了知识的内涵,领悟了学*方法,转变学*方式,激活学*热情,达到全员主动参与“学数学”目的,培养了学生的学*能力。

  2、让学生经历“学数学”过程,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本案例教学中,教师始终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通过看、摸、想、议、切、说等学*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知识过程中既发展了空间观念,又培养了能力;既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又培养了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起着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3、让学生经历“学数学”的过程,其核心问题是“学会思考”

  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而积极有效的思考依赖于合适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依据知识自身的重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改呈现知识为呈现问题,能吸引学生充分参与数学学*过程,自觉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心智技能,从而促使数学学*活动有效地展开并不断深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数学教学要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教学环境,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使学生在获取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立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用《数学课程标准》来教学,必须让孩子们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总之,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真正体现新的课程理念,让学生“学数学”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正方体与长方体数学教案 2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正方体、长方体,感知它们的特征。

  2、能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形体。

  3、在活动中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各种正方体、长方体积木及玩具。(积木四散放在幼儿座位后面。请配班老师在幼儿搭好房子回座位后将玩具放在幼儿的椅子下面)

  活动过程:

  一、通过小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接到一个电话,前几天森林里刮大风,把小兔子家的.房子吹倒了,小兔子非常着急,怎么办呢?(小朋友帮助小兔搭房子)

  二、引导幼儿观察搭房子的材料――积木,认识正方体、长方体。

  (一)认识搭房子的材料

  1、师:我们一起看看搭房子的材料是什么呀?这些积木都一样吗?

  2、请每个幼儿拿一块积木,看一看、摸一摸自己拿的积木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先让幼儿自由讲讲,再请个别幼儿回答)

  (二)引导幼儿数一数手里的积木一共有几个图形组成。

  1、师:有的小朋友的积木是由长方形组成的,有的小朋友的积木是由正方形组成的,也有的小朋友的积木是由长方形和正方形组成的,你能告诉我,你的积木上一共有几个图形吗?(幼儿数,老师观察)

  2、请用不同方法数的幼儿倒前面来示范数。

  3、全体幼儿用与刚才不同的方法再次数数。

  (三)引导幼儿观察每个面的形状。

  1、师:小朋友都很能干,都数出了积木上由六个图形,谁来告诉我,你的积木上是六个什么图形?

  2、小结:由六个长方形或四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组成的形体是长方体,由六个一样大的正方形组成的形体是正方体。

  三、帮小兔子搭房子。

  1、师:现在,就请小朋友用这些材料来搭房子吧,要搭得既坚固又漂亮。(幼儿建构房子)

  2、参观房子,说一说搭房子的积木是什么形体的?

  四、迁移经验,运用自己感知的正方体、长方体的特征判断自己的礼物是什么形体。

  1、师:小朋友帮助了小兔子,小兔子非常感谢你们,所以给你们每人送了一份礼物,从你们的椅子下面拿出来看一看,说一说,你的礼物是什么形体的?

  2、分别请拿正方体礼物的幼儿和拿长方体礼物的幼儿到前面来,其它幼儿检查是否正确。

  五、活动延伸

  请幼儿课后在幼儿园、在家里找一找,有哪些东西也是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然后告诉小朋友和老师。

  正方体与长方体数学教案 3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正确地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名称及特征。

  2、能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观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3、使在探索活动中提高对认识立体图体的兴趣。

  活动准备:

  正方体、长方体制作材料纸若干张,正方体、长方体积木若干块。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观察两张制作材料,讲述异同。“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两张纸,请你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有6个图形组成。不同点:一张纸上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组成。还有一张纸上有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

  2、幼儿操作活动。

  “今天老师就要请小朋友用这两张纸来变魔术,怎么做呢?”

  (1)介绍制作形体的方法。

  出示示意图,教师简单讲述制作方法。

  (2)制作后讲述异同,介绍形体名称。(正方体、长方体。)

  “你们做的两件东西像什么?“(积木、盒子)“它们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形还有长方形。

  老师手指正方体的一面,这就叫面。我们一起数数它有几个面。(6个)“这6个面都是怎样的?”(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形体它的名字就叫正方体。“请你把你做的正方体找出来,说说它是什么样的?”现在请你们拿出你制作的另一个形体,数数上面有几个面?每个面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6个面里有正方形和长方形。)它也有名字,叫长方体。

  归纳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一样大小的正方形。长方体的6个面,有的都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有的4个面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2个面是正方形。

  3、按特征标记将正方体与长方体分类。

  出示贴有正方体与长方体标记的两个篮子。“这里有两个篮子,篮子上分别贴有什么样的标记?”(正方体、长方体。)请你们把桌子上的各种形体送进带有特征标记的篮子,并说说你送的是什么形体。

  4、搭积木游戏

  数一数我用了几块积木来搭,数的时候要考虑到看不到的积木,提高观察能力与空间知觉能力。

  正方体与长方体数学教案 4

  自学预设:

  自学内容自学P43内容

  指导方法自学P43

  思考:

  1、底面积是什么?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是怎么求的?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怎样?

  尝试练*试着完成P43的做一做的第2题

  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的统一。(完成P43内容及P45第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并会灵活地应用公式进行体积计算。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下图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

  2、填空。

  (1)长、正方体的体积大小是由确定的。

  (2)长方体的体积=。

  (3)正方体的体积=。

  二、探索研究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

  通过预*你观察到到了什么?

  生:图中画阴影部分的那一面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底面。师强调:这个面是由摆放的方式决定的。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面积。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2)怎样求长方体的底面积?(长方体的底面积=长×宽,即S=ab)怎样求正方体的底面积?(正方体的底面积=棱长×棱长,即S=)

  (3)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统一

  思考:我们能不能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统一成一个公式呢?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底面积×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底面积×棱长

  结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V=sh

  3.练*:

  完成P43“做一做”第2题。讲解:“横截面”通过实物直观演示,让学生理解他的实际意义,懂得一个物体*放,立体图形的左面和右面就叫做横截面,如果竖起来,横截面就成了底面。所以

  三、巩固练*:完成P45题8。

  四、练*拓展:

  1.计算:

  2.一根长方体木料,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0.15,长2m。5根这样的木料体积一共是多少?新课标第一

  3.有100块底面积是42,高6cm的立方体石块。这些石块的体积一共是多少?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的和是48cm,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正方体与长方体数学教案 5

  大班数学: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活动一: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活动目的:

  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面和立体的不同。

  活动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

  活动过程:

  1、复*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五年级数学教案《长方体的认识》 (菁华5篇)(扩展7)

——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实用5份

  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1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学难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具准备

  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等;投影片;动画.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教学设计

  一、复*准备.

  1、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过的*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老师明确:这些图形都在一个*面上,叫做*面图形.

  2、教师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

  教师提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都在一个面上吗?(不是)

  教师明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它们都是立体图形.

  3、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教师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二、学*新课.

  (一)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提问: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请摸一模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教师板书:面、棱、顶点

  2、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演示动画“长方体的特征”】

  讨论提纲: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

  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教师板书:长方体:

  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

  教师: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3、比较立体图形与*面图形的区别.

  老师提问:长方体是立体图形,画在纸上如何与*面图形区别呢?

  请观察,你能看到几个面?哪几个面?

  你能看见几条棱?哪几条棱?

  教师介绍长方体的画法:

  看不见的棱画在图纸上用虚线表示,最后面画出的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画出的是*行四边形.

  4、出示长方体框架观察.

  教师提问:框架上的12条棱可以分几组?怎样分?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教师明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二)正方体特征.

  1、【演示动画“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提问:看一看新得到的长方体与原来长方体比较有什么变化?

  (长、宽、高变为相等,六个面都变成了正方形,长方体变为正方体)

  2、对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己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

  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8个.

  3、学生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师提问: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数学的良好兴趣。

  重点难点:

  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教师让学生拿出长方体的盒子并沿着棱剪开,把长方体展开成6个面并观察这6个面有什么特点?

  学生举手回答问题。(长方体的表面积由6个面来组成,每组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二、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例题,一个知道长、宽、高的长方体纸盒,如何才能求出它的表面积?

  学生利用手中的长方体纸盒为参照,探究如何才能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同组之间相互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每个小组的讨论活动。

  教师提问学生如何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回答:(分别求出每个面的面积,再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让学生把长方体的纸盒展开,看一看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组成长方体表面积的6个面,等于(长×宽+长×高+高×宽)×2=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让学生自己求出长7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学生列式:(7×5+7×3+5×3)×2

  教师让学生思考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

  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流,教师提问学生。(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知道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的含义,掌握长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积累探索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3、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长方体的特征。

  难点:理解长方体面、棱、顶点之间的关系,建立空间想象。

  教学准备:

  每生准备一个长方体,长方体框架;师准备教学道具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很多图形了,大家回想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现在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最简单的图形,请你们快速说出它们的名字。

  (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点,一条直线)

  生:点、线

  师:我的这个点和线都画在一个什么上?

  生:黑板、面

  师:对,都画在一个面上。现在请你们拿出身边的长方体,找一找长方体中的点、线、面。

  师生摸一摸,指一指,说一说。

  二、新授

  师:长方体中的线有一个固定的名字叫做“棱”,长方体中的点也有一个固定的名字叫做“顶点”。

  师:我们现在初步了解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如果大家想更多的了解长方体,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生: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

  师:大家提出的既有关于面、棱、顶点数量的问题,又有关于它们之间关系的问题。下面就请大家小组合作学*,解决课件中给出的这些问题。

  小组合作学*,完成以下问题:

  面1、长方体有几个面?

  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棱1、长方体有几条棱?

  2、哪些棱长度相等?

  顶点1、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棱是怎么形成的?顶点是怎么形成的?

  师:我们先来解决一个最简单的问题,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生:8个

  师:怎样有序地数?

  生:可以先依次数上面的四个,再依次数下面的四个。

  师:长方体有几个面呢?

  生:6个

  师:谁能有次序地数出这些面?

  师:谁能用具体的方位名词有次序地数出来?

  师:长方体有6个面,依次是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下面。

  师:还可以怎么数?

  师:我们在第一单元学*了观察物体,现在试着从一个角度观察我手中的长方体,你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生:3个

  师:这三个面的对面都看不到,所以用3乘2就是总数。用这样的方法也能数出长方体的面数。

  师: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生:长方形,有的长方体中也有正方形。

  师: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师:长方形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生: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上面和下面

  师:你们说的前与后,左与右,上与下都是相对的关系,所以简单说就是相对的面完全相同。你们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生:我们是看出来的。

  师:生活中我们经常有看错人的时候,所以用眼睛看出来的不一定正确,你们有什么方法能证明自己的结论是正确的吗?

  生:可以把长方体拆开,拿相对的面对比,如果完全重合,就说明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师:你的方法真棒,那我们就一起来操作和证明一下。

  师:相对的两个面放在一起完全重合了,说明大家的结论是正确的。

  师:我们来理解一下什么是完全相同?完全相同的两个面,它们的面积相等,周长相等,长相等,宽也相等。

  师:关于长方体的棱,你们知道有几条吗?

  生:12条

  师:谁能有次序地、不重不漏地数出来?

  请学生来数

  师:刚刚那位同学的数法我再来展示一下,同学们仔细观察,他是分成几组来数的?每组有几条?

  生:三组,每组有4条。

  师:为什么要这样数?

  生:因为每一组中的棱长度是相等的。

  师:哪些位置的棱长度相等呢?

  生:位置相对的棱

  师:我们用尺子量一量是否相等。

  师:确实,相对的四条棱长度相等。

  师展示长方体框架:假如这个框架中缺少了一条棱,你能想象出缺的这条棱的样子吗?为什么?

  生:因为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可以通过相对的棱想象缺的那条棱的样子。

  师:如果在一组相对的棱中去掉三根,剩一根,你能想象出去完整的长方体的样子吗?为什么?

  生:能,可以通过剩下的那根,想象出跟它相对的其他三条棱的样子。

  师:按这样的道理,我们在每一组棱中都去掉三根,依然可以想象出完整的长方体的样子。我来试试去掉这些棱后,会是什么样子。

  生:只剩下三根棱。

  师:这三根棱有什么特殊?

  生:它们相交于一个顶点。

  师:对。这是三条非常特殊的棱,我们把它们分别称作长方体的“长”“宽”“高”。也就是说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在一个长方体中,我们通常把竖着的这条棱叫做“高”,正对着我们的棱叫做“长”,“长”旁边的那条是“宽”。大家来指一指我手中的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拿长方体模型横放、竖放、侧放,并让学生指出在不同摆放的情况下的长、宽、高,体会同一个长方体因摆放位置不同而引起的长宽高的变化。

  师:根据相对的棱相等,所以“长”对面的棱也是“长”,“宽”对面的棱也是“宽”,“高”对面的棱也是“高”,由此可知,长方体有4条长,4条宽,4条高。共计12条。

  师:如果让大家利用小木棒来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思考一下需要几组木棒,共几根?在下面给出的木棒中你可以如何搭配来组建长方体,它们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出示例题:

  四根8厘米,八根3厘米,四根6厘米,两根5厘米。

  生1:长8,宽3,高6

  生2:长8,宽3,高3

  生3:长6,宽3,高3

  师:生2和生3搭建的长方体都是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特殊长方体,想象一下,把长缩短到3厘米,这个长方体会变成什么样子?

  生:变成了正方体

  师:对,变成了长、宽、高都是3厘米的正方体,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是正方体,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师:关于面、棱、顶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棱和面有什么关系?棱和顶点有什么关系?

  生:两个面相交的位置是棱,两条棱相交的位置是顶点。

  巩固练*

  书上例题1、2

  小结

  作业布置

  练*册《长方体的认识》

  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4

  【教学内容】

  新世纪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2.通过建立图形的表象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用具】

  长方体模型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新课引入

  1.同学们听说过北京大学吗?上北大是老师读书时的梦想。你能从北大校区中找到我们曾经学过的图形吗?

  2.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3.揭题:这节课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小组合作

  1.认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1)游戏:你们会玩摸长方体的游戏吗?

  A你怎么确定摸到的一定是呢?还有什么方法?(他是用“面”、“棱”、“顶点”描述这个长方体的。)

  B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我想什么是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你们可能有所了解,在资料袋中也有提示说明。)

  C全班反馈

  D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2.探究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

  A它们之间有联系吗?各有什么特征?

  B分小组活动。(下面小组分工合作,利用学具,通过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剪一剪,比一比,看看有什么精彩的发现?将发现写在记录表上。)

  C全体发馈,同学提问。(根据小组的发现,谁能向他们提出问题?)

  D你们还有问题吗?

  E教师提问:正方体与长方体有关系吗?为什么说是特殊的长方体?(预设:认识长方体长、宽、高特征;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

  F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研究了长方体的特征,你可以画出一个长方体吗?

  3.教学如何画长方体。(如果这样放最多可以看见他的几个面?还有哪几个面看不见?)(在画图时,除了画前、后两个面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看上去成了*行四边形,实际上它还是长方形)

  三、运用新知体验价值

  1.如果现在只看到长方体的长、宽、高,你还能画出一个长方体吗?(闭上眼睛,画长方体。)

  2.说出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说出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

  3.猜一猜:根据长、宽、高长度,它可能是生活中的什么物体?

  4.做一个如图的长方体宝宝床的床架,至少需要多少分米长的木条?

  5.你准备选择下面哪一种尺寸的床板?(单位:分米)

  32×920×10

  四、全课总结拓展创新

  1.想一想:为何北大校区众多建筑设施的外观造型都是长方体呢?

  2.实验活动:用准备的材料做一个长方体(再次体验长方体的特征)。

  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知道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的含义,掌握长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积累探索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3、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长方体的特征。

  难点:理解长方体面、棱、顶点之间的关系,建立空间想象。

  教学准备:

  每生准备一个长方体,长方体框架;师准备教学道具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很多图形了,大家回想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现在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最简单的图形,请你们快速说出它们的名字。

  (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点,一条直线)

  生:点、线

  师:我的这个点和线都画在一个什么上?

  生:黑板、面

  师:对,都画在一个面上。现在请你们拿出身边的长方体,找一找长方体中的点、线、面。

  师生摸一摸,指一指,说一说。

  二、新授

  师:长方体中的线有一个固定的名字叫做“棱”,长方体中的点也有一个固定的名字叫做“顶点”。

  师:我们现在初步了解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如果大家想更多的了解长方体,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生: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

  师:大家提出的既有关于面、棱、顶点数量的问题,又有关于它们之间关系的问题。下面就请大家小组合作学*,解决课件中给出的这些问题。

  小组合作学*,完成以下问题:

  面1、长方体有几个面?

  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棱1、长方体有几条棱?

  2、哪些棱长度相等?

  顶点1、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棱是怎么形成的?顶点是怎么形成的?

  师:我们先来解决一个最简单的问题,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生:8个

  师:怎样有序地数?

  生:可以先依次数上面的四个,再依次数下面的四个。

  师:长方体有几个面呢?

  生:6个

  师:谁能有次序地数出这些面?

  师:谁能用具体的方位名词有次序地数出来?

  师:长方体有6个面,依次是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下面。

  师:还可以怎么数?

  师:我们在第一单元学*了观察物体,现在试着从一个角度观察我手中的长方体,你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生:3个

  师:这三个面的对面都看不到,所以用3乘2就是总数。用这样的方法也能数出长方体的面数。

  师: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生:长方形,有的长方体中也有正方形。

  师: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师:长方形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生: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上面和下面

  师:你们说的前与后,左与右,上与下都是相对的关系,所以简单说就是相对的面完全相同。你们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生:我们是看出来的。

  师:生活中我们经常有看错人的时候,所以用眼睛看出来的不一定正确,你们有什么方法能证明自己的结论是正确的吗?

  生:可以把长方体拆开,拿相对的面对比,如果完全重合,就说明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师:你的方法真棒,那我们就一起来操作和证明一下。

  师:相对的两个面放在一起完全重合了,说明大家的结论是正确的。

  师:我们来理解一下什么是完全相同?完全相同的两个面,它们的面积相等,周长相等,长相等,宽也相等。

  师:关于长方体的棱,你们知道有几条吗?

  生:12条

  师:谁能有次序地、不重不漏地数出来?

  请学生来数

  师:刚刚那位同学的数法我再来展示一下,同学们仔细观察,他是分成几组来数的?每组有几条?

  生:三组,每组有4条。

  师:为什么要这样数?

  生:因为每一组中的棱长度是相等的。

  师:哪些位置的棱长度相等呢?

  生:位置相对的棱

  师:我们用尺子量一量是否相等。

  师:确实,相对的四条棱长度相等。

  师展示长方体框架:假如这个框架中缺少了一条棱,你能想象出缺的这条棱的样子吗?为什么?

  生:因为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可以通过相对的棱想象缺的那条棱的样子。

  师:如果在一组相对的棱中去掉三根,剩一根,你能想象出去完整的长方体的样子吗?为什么?

  生:能,可以通过剩下的那根,想象出跟它相对的其他三条棱的样子。

  师:按这样的道理,我们在每一组棱中都去掉三根,依然可以想象出完整的长方体的样子。我来试试去掉这些棱后,会是什么样子。

  生:只剩下三根棱。

  师:这三根棱有什么特殊?

  生:它们相交于一个顶点。

  师:对。这是三条非常特殊的棱,我们把它们分别称作长方体的“长”“宽”“高”。也就是说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在一个长方体中,我们通常把竖着的这条棱叫做“高”,正对着我们的棱叫做“长”,“长”旁边的那条是“宽”。大家来指一指我手中的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拿长方体模型横放、竖放、侧放,并让学生指出在不同摆放的情况下的长、宽、高,体会同一个长方体因摆放位置不同而引起的长宽高的变化。

  师:根据相对的棱相等,所以“长”对面的棱也是“长”,“宽”对面的棱也是“宽”,“高”对面的棱也是“高”,由此可知,长方体有4条长,4条宽,4条高。共计12条。

  师:如果让大家利用小木棒来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思考一下需要几组木棒,共几根?在下面给出的木棒中你可以如何搭配来组建长方体,它们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出示例题:

  四根8厘米,八根3厘米,四根6厘米,两根5厘米。

  生1:长8,宽3,高6

  生2:长8,宽3,高3

  生3:长6,宽3,高3

  师:生2和生3搭建的长方体都是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特殊长方体,想象一下,把长缩短到3厘米,这个长方体会变成什么样子?

  生:变成了正方体

  师:对,变成了长、宽、高都是3厘米的正方体,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是正方体,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师:关于面、棱、顶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棱和面有什么关系?棱和顶点有什么关系?

  生:两个面相交的位置是棱,两条棱相交的位置是顶点。

  巩固练*

  书上例题1、2

  小结

  作业布置

  练*册《长方体的认识》


五年级数学教案《长方体的认识》 (菁华5篇)(扩展8)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册第3~4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像、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数学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品质。

  教学过程

  一、认识立体图形和长方体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物体的形状。你能说一说**、手帕、红领巾各是什么形状的吗?

  小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都是*面图形。

  谈话:请同学们看老师办公桌上的一些物体,注意观察它们的形状。它们的形状和*面图形一样吗?(媒体显示)

  2、指出:像办公桌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出来都是立体图形。其中投影片盒子、书的形状是长方体。你还能说一些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吗?

  3、引导:下面这两个图形是长方体吗?什么物体大致是这种形状?从桌面上找出长方体形状的物体。

  二、探究长方体特征

  1、讨论长方体的面。

  提问: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说明:长方体是由6个面围成的,这是长方体区别于其他立体图形的最明显的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特征很快从立体图形中分辨出长方体。

  2、认识长方体的棱和顶点。

  说明:在长方体中,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棱和顶点。

  3、研究面、棱、顶点的特征。

  提问:大家己经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一个长方体,它的面、棱、顶点还有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继续展开研究,并把发现的特点整理成一份材料,准备交流。

  组织学生交流。重点交流研究的成果和研究的方法。

  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观察、比较、测量)

  棱:12条,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数、观察、比较、测量、推理)

  顶点:8个。(数)

  4、概括长方体的特征。

  5、再次抽象长方体。

  谈话:同一个长方体,看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情形也不一样。你们从不同的角度看一下手中的长方体纸盒,看一看是不是这样。有三个小动物也从不同的位置看一个长方体,你能分辨出下面的三种情形分别是谁看到的吗?它们中间谁最能确定这是一个长方体?

  说明:我们画长方体通常画出三个面,把看不见的几条棱用虚线表示出来。(媒体显示)

  6、应用特征判断哪几个图形是长方体。

  三、认识长、宽、高

  1、提问:同学们,我们教室的形状是长方体吗?怎样才能描述教室的大小呢?你能估计它大约有多长、多宽、多高吗?

  提问:(媒体出示一个长方体)你能说一说这个长方体长、宽、高各是多少吗?

  2、揭示长、宽、高的概念。(媒体显示)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提问:(媒体显示)你能依据长、宽、高分辨这两幢大楼吗?

  4、引导:动手量一量你手中的长方体纸盒,说一说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5、拓展:知道了长方体的长、宽、高,你还能知道长方体的什么?(媒体显示)

  四、全课总结

  1、总结:回忆一下我们通过研究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研究的?

  2、谈话:谈一谈你的学*体会。

  教学设想

  1、现实生活是数学学*的源泉。

  数学学*内容的组织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本课中,我设计了蕴含学*内容的生活场景,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数学的普遍存在,初步体会了数学学*的意义;通过引导学生列举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加深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再通过组织学生利用实物展开研究,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研究的价值。学*内容的现实性有助于学生明确学*的意义,也能激发学*的兴趣。

  2、观察、操作、想像是形成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

  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在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而不是靠接受获得。在空间观念的形成过程中,视觉、触觉为大脑思维提供了直接的、丰富的素材,因此要让学生的手、眼、脑协同发挥作用。在本课中,我让学生通过看、摸、比较、描述等活动,引导学生对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位置关系有正确把握,对相对的面和相对的棱的关系有正确的理解,从而对长方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学生的学*方式得到有效改善。

  3、教学内容的呈现要有根基。

  教学内容一般来说具有生成性,不过有的可以预测,有的是在学*过程中随机生成。教学内容一旦失去生成的基础,学生的学*则有可能变为被动接受式的学*。在本课中,我仔细分析“立体图形”和“长方体的长、宽、高”这几个概念的生成基础。“立体图形”与以前学过的“*面图形”的不同之处是“立体图形”这一概念生成的基础,让学生体会不同正是帮助学生找准了新知构建的基点。长方体长、宽、高的概念教学如果没有“为什么要有长、宽、高?”或“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对我们有什么用?”这些问题作为生成基础的话,学生则只能被动接受这一概念。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2

  【教学内容】

  新世纪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6—47页"长方体的体积"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基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了表面积的计算,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内容重点是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比一比"、"做一做"、"说一说"三个栏目。"比一比"的目的是让学生感知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关,为进一步自主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做一做"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用小正方体摆长方体这个活动,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说一说"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正方体的体积。

  学*体积的计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知识来源于实践、用于实践的道理,掌握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并且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为学*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数学基础知识和学*数学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些基本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技巧。大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的意识,对有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这使得我们在学*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活动的安排上除了关注数学的用处之外,也应当设法给学生经历做数学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这些活动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感受到数学学*是很重要的活动,初步形成并学会数学地思考。此外,学生已经学过长方形等基本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有了认识与了解,因此对本节课的内容理解起来并不是难事,关键是如何利用他们对实践及探究活动的热情,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数学模型的数学发现的过程。

  【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体会到合作交流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呈现课题

  1、体积是指什么?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什么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教师出示体积单位的模型)

  2、体积是4立方厘米的正方体里含有多少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那么,体积是8立方厘米、10立方厘米呢?这说明了什么?(生:体积是多少就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设计意图:以原有知识系为依托,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空间观念,为这一节课做好铺垫。)

  (师出示一长方体教具)

  师:你能猜出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

  生: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以前问过我爸爸。

  师:你真是一个勤学上进的孩子!

  师:你们对他的回答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为什么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设计意图:引出为什么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激励学生上进好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

  二、观察操作,实验探究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1、探索活动:

  小组合作(每四人一组做实验并记录):用24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不同的长方体。

  活动前师友情提示:(1)每个小组用24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2)注意观察你所摆的长方体有几层?每层有几行?每行有几块小正方体?你所摆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3)我的发现是___。

  (设计意图:利用学具,引导学生进行直观操作、思考,增加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增强学生合作交流、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意识。)

  2、成果展示:

  (请小组代表到台前利用实物投影展示拼摆的过程并汇报方法及结果。)

  (1)体积与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的关系。

  (板书:长方体体积=每排个数排数层数)

  每排个数、排数、层数与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每排个数相当于长;排数相当于宽;层数相当于高)

  (板书:长宽高)

  (2)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

  (长方体体积等于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正好等于长方体长、宽、高的乘积)

  长方体体积公式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3)如果用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出示标有a、b、h的长方体积木)体积的字母公式怎样写?V=abhV=abh(板书)

  (设计意图:将具体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紧密地结合起来,然后逐步脱离操作直观,利用表象逐步抽象化。)

  (4)说一说:长方体的体积与什么有关?(长、宽、高)

  (设计意图: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

  3、运用长方体体积公式解决问题(独立完成)

  (1)(幻灯出示)1号长方体,长4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口算能力。)

  (2)(幻灯出示)2号长方体,长4厘米,宽4厘米,高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巩固新知的同时引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探究。)

  4、探究正方体体积公式:

  问:通过计算2号长方体的体积你们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巩固新知的同时引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探究。)

  引导学生明确:

  (1)这个长方体长、宽、高都相等,实际上它是一个正方体。

  (2)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板书)

  (3)如果用V表示正方体体积,用a表示它的棱长(出示标有字母的正方体)字母公式为:V=aaa

  教师提示:aaa也可以写作"a3"读作"a的立方"表示三个a相乘。所以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一般写成:V=a3(板书)

  (设计意图:加强新旧知识的衔接,使学生感觉新知识"不新",新知识不难,实现*稳过渡,使学生树立学*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信心。)

  5、运用正方体体积公式解决问题

  出示问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并说体积公式)

  6、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实验推导出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总结重点,揭示课题。)

  三、巩固发展

  计算出数学课本的体积。(学生两人一组完成该项任务)

  (设计意图:学生要计算数学课本的体积,就必须先量出它的长、宽、高,学生通过动手测量和计算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但计算出了数学课本的体积,同时体会到可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四、小结

  (设计意图:对新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回顾,梳理,内化的过程,同时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3

  一、教学思路:

  《位置》是学生在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用两个数(从两个维度)来描述一个物体在*面中的位置,初步渗透了*面直角坐标系的思想,它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用两个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非常简明,从另一个角度感受数学的作用,同时通过多种练*形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师生谈话,激趣导入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的。因此,本课一开始抓住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的特点,让学生先做自我介绍,再比一比谁能把自己介绍得更清楚,让大家不但知道你叫什么名字,还能知道你坐在哪里的现实活动中,初步感受位置,激发学*兴趣。

  2、联系实际,学*新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物体的位置,已有较多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在明确我们*惯上怎样来分小组的方法后,先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坐在第几组的第几个位置,再找一找自己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最后再开展“猜一猜,我的好朋友是谁”的游戏,这样的设计调动了全班的参与意识,变一问一答式教学为全员参与的玩中学,乐中知,同时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此后,通过填写座位卡并与前后左右的同学的座位卡进行比较。进一步明确:从两个方面(维度)描述出一个物体的位置非常简明,此环节层层相扣,逐步渗透,深化了知识的内涵,以螺旋上升的方式解决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3、创设活动情境,感受位置

  荷兰数学家和教育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这样一句话:“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先利用课件让学生发现电影院座位的排列规律,然后创设实际活动情境,把教室模拟成电影院,放手让学生自己进场找座位,通过实践使学生真正掌握了本领,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遵守公共秩序,做文明小公民的思想教育。

  4、练*应用

  通过小组讲座如何合理的给小动物分房子,小组合作帮助小蚂蚁设计寻找食物的路线等开放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学生体验到了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现了新课标“玩中学,做中学”的新理念,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激趣导入

  小朋友,今天和你们一起上课的除了刘老师,还有许多领导和老师,他们很想认识咱班的小朋友,你们愿意把自己介绍给大家吗?怎样介绍能让大家不但知道你叫什么名字,还能知道你坐在哪里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示并板书课题)

  (二)联系实际学*新知

  1、联系班组实际分组情况,明确*惯上的分组方法。

  2、生生交流,说一说自己坐在第几组的第几个位置,前后、左右的小朋友坐在第几组的第几个位置。

  3、游戏:猜一猜“我的好朋友是谁?”请学生描述自己的好朋友所在的位置,其他小朋友根据描述的位置猜测出他的好朋友是谁。

  4、填写、比较座位卡。学生在座位卡上填写好自己的位置后,与前后、左右的小朋友的座位卡进行比较、探讨,并从中发现规律:自己与前后的小朋友在同一组,与左右的小朋友在同一个(同一排),进一步明确:用两个数,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非常简明。

  (三)创设情间,感受位置

  1、课件出示电影院座位的排列情况。小组讨论并汇报:你发现电影院的座位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2、把教室模拟成电影院,让学生在进场找座位的情境中真正掌握找位置的本领。

  3、反馈:通过验票检查学生是否在电影院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四)练*应用

  1、给小动物分房间。(课件出示动物园一角)

  小组讨论:把什么位置的房间分给大象比较合适?并说明这样分的理由?(学生各抒己见,只要理由充分就应给予给定。)

  2、小组合作设计出帮助小蚂蚁寻找食物的路线。

  这是一个开放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设计的路线可以有多种,只要各小级能根据小蚂蚁及食物的位置,设计出合理的路线就应给予肯定。最后各小组展示设计方案,评选出能让小蚂蚁很快吃到食物的最佳路线,并说明理由。

  (五)全课总结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进行的这些活动都和什么有关系?(位置)而且我们还能够应用有关位置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说明数学在我们实际生活中的用处很大,你们有决心学好它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

  三、教学评析

  1、联系学生实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兴趣。

  首先,通过师生谈话,联系学生实际做自我介绍的方式,自然引出课题。其次,联系班级实际,告诉大家自己所在的位置或好朋友所在的位置,进一步感受位置,并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确:要确定自己的位置,既要说出自己在第几组,又要说出自己在第几个。

  2、精心设计活动,使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感受位置。

  首先介绍自己和好朋友的位置,然后创设电影院的情境,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为解决到电影院“找座位的方法”这一难点,先利用课件让学生发现电影院座位的排列规律,然后把教室模拟成电影院,放手让学生自己进场找座位,通过实践使学生真正掌握本领。最后,通过课件演示给小动物分房子,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3、采取适当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在数学学*过程当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的理念之一。本节课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多次让学生进行合作学*,研究探讨,尤其是在动物分房时大象到底要分到哪间房,初步体会研究性学*形式。

  建议:

  1、电影院座位排列规律是一个难点,能否多结合本节课内容,让学生感悟到其规律。

  2、能否结合本节课内容把位置的相对性渗透给学生。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4

  教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长方体的认识(数学第十册第27-28页,练*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的形体特征。

  2.能熟练地确定长方体各面的长方形的长和宽。

  3.能根据长方体摆放位置的不同情况,正确说出它的长、宽、高。

  4.通过认识长方体,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长方体实物及长方体框架。

  学具准备:

  每人一个长方体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

  一、比较分类,引出新知。

  1.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2.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一个正方体

  3.学们谈一谈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4.这节课我们共同探究长方体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长方体)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教学例1:(课本28页)拿出一个长方体纸盒来观察:(1)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麽形状?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2)两个面相交的边叫长方体的棱。长方体有几条棱?量一量每一条棱的长度,哪些棱的长度相等?(3)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1.小组合作:拿出一个长方体纸盒来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交流自己的感觉与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2.教师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智力准备,学生拿长方体跟随教师初步感知。

  ①长方体上**的部分是长方体的面。

  ②两个面相交的边叫长方体的棱。

  ③三条棱相交的点叫长方体的顶点。

  (2)放手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宫和学*用具,探究讨论面、棱、顶点的知识,独自完成28页书中表格。

  (3)老师巡回指导。指导要点如下:

  ①数面、棱、顶点时,如何数比较科学。

  ②采用多种学*方法。(如测量、计算、比较及用身体某个部分去接触面、棱、顶点等)

  (4)各小组根据所填表格汇报自己的发现。

  (二)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学例2:下图是用铁丝棱,用橡皮泥粘成的长方体框架。观察一下:(1)它的12条棱可以分几组?怎样分?(2)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1)学生根据小组内的长方体框架,分小组观察、测量并讨论:长方体的棱有什特点?

  (2)师生共同归纳:

  ①按棱的长度可分为3组,每组内4条棱互相*行且长度相等。

  ②相交于一个顶点的棱有3条,长度不一定相等。

  ③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④长方体的形状、大小是由长方体的长、宽、高决定的。

  三、课堂练*。

  (一)基础练*

  1.完成教科书第29页的做一做。(拿出用硬纸做一个长方体量出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

  2.完成课本31页练*五(1)——(2)题。

  拿出数学书,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宽各是多少?

  (二)综合练*。

  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在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

  (2)一个长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3)长方体相对的面大小、形状都相同。

  (4)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四.全课总结与质疑。

  五、实践作业:动测一测你小卧室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分米(保留整分米)?然后再测算一下卧室各前墙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大?(保留整*方米)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二)过程与方法

  指导启发学生运用观察、测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的有关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并帮助学生建立更好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乐于与人合作的良好心态,增强数学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建立空间观念,形成立体图形的初步印象。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牙膏盒、魔方等实物,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长方体实物、剪好书本第123页的长方体展开图。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旧知,导入新课

  教师:请同学们来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面图形?

  (课件出示*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图形)交流后小结:这些*面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你认识这些图形吗?

  它们都是由什么图形围成的呢?

  交流后小结:像这样由面围成的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他们叫做立体图形。比如墨水盒、魔方、牙膏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出示实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种大家比较熟悉的立体图形——长方体。(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长方体各部分名称。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长方体,用手摸一摸,你摸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说明:面;棱(面和面相交的线段叫做棱);顶点(棱和棱的交点叫做顶点)。再次课件演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说一说加深印象。

  2.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1)分组合作学*,小组明确目标后自由讨论。

  教师:下面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来研究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有些什么特征?(课件出示表格)

  (2)交流汇报。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最句子文案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04778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