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知识 >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5)份

日期: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

  1、 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 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本身有价值,是商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3、 货币流通规律?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代售商品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4、 我国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补充)有利于实现扩大就业,缓解我国的就业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

  5、 汇率的含义?什么叫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压力;

  (6)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国际收支*衡等宏观经济目标。

  6、供求对价格的影响?

  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 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

  7、 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8、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称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9、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0、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同向的,互补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反向的。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11、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还有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等,还有社会经济发展水*、人口因素和社会变化规律等。

  12、贷款消费的含义?条件?

  贷款消费是指在购买住房、轿车等商品时,一次性付款可能会超出一些买主的支付能力,这些买主可以考虑预支未来收入进行消费。条件:对于哪些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又没有太多积蓄的年轻人来说,贷款消费是可行的。

  13、消费结构的含义?影响因素?变化趋势?

  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影响因素是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变化,变化的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

  14、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变化的意义?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15、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消费心理主要有哪些?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16、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17、绿色消费的含义?特征?

  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特征是: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18、为什么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这种精神可以帮助我们克服物质生活上的困难,获取新的成就。实践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人,难以战胜困难,成就事业

  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

  19、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②消费具有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20、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怎样发展?

  为什么:

  (1)原因:

  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②由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社会的本质要求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 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2) 意义:

  ①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②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③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怎么样: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2)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3)加快科技发展,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

  (4)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21、公有制企业搞股份制改造有什么意义?

  (1)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

  (2)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行效率;

  (3)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4)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2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表现在哪些方面?

  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2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国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4、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

  最大的区别是能否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募股筹资。

  25、如何使公司不断发展壮大?

  (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26、什么是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为什么要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怎么样树立?

  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产品、服务在社会中留下的印象,以及所受到的评价和认同。

  原因:

  (1)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所特有的,是经过长期的努力形成的。

  (2) 它渗透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并随企业的发展不断延续和更新,最终通过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形成本企业的竞争优势。

  (3) 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成败。

  如何:开展正当竞争,主要依靠提高质量、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创立名牌等取得竞争的胜利;反对和抵制假冒伪劣、商业欺诈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27、诚信在经济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作用?

  (1)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是市场经济的“生命线”。倡导诚实、信用原则,有利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2)诚信是个人“立身处世”的 准则,诚实守信,就会得到银行的支持,就会得到实惠、受到尊重。相反,失去信用,就会损害自己的形象,给自己带来诸多的不便。

  28、为什么要高度关注就业问题?

  (1)必然性:

  ①劳动重要。

  ②形势严峻: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2)重要性:

  ①对社会生产:是民生之本,生产出社会所需的财富

  ②对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同时,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9、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1)党和**的就业政策:党和**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

  (2)劳动者:每个劳动者都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破除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旧思想、旧*惯,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靠自己的双手开拓新的生活,展现*凡而伟大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风采。

  ①树立自主择业观 ②树立竞争就业观 ③树立职业*等观 ④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30、投资方式有哪几种?怎样投资才是科学的?

  投资方式有:

  (1)存款储蓄:特点是灵活方便,比较安全,收益低。(商业银行主要业务是存款业务、贷款业务和结算业务。)

  (2)购买股票:高风险、高收益

  (3)购买债券:稳健的投资

  (4)购买商业保险:规避风险的投资

  (5)直接投资等。

  注意:

  (1)要注意投资的回报率,也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

  (2)要注意投资的多样化,不应只局限在银行储蓄上,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给我们带来了跟多的投资机会。

  (3)投资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

  (4)投资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做到利国利民,不违反国家法律、政策。

  31、我国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种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多种分配方式是指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32、效率和公*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怎样实现二者的统一(如何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

  效率和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第一,两者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是提

  高经济效率的保证。第二,两者又是一对矛盾。提高效率必然牺牲一些公*或保证公*必须放弃一些效率。

  如何:

  ①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②既要反对*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③要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的关系,国家要对收入差距进行调节,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33、财政收入的来源?影响因素有哪些?

  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和分配政策。

  34、财政的巨大作用有哪些?

  (1)集中力量办大事:

  ①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

  ②调控经济*稳进行。

  ③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

  (2)人民生活有保障:

  ①财政是巩固国家**的物质保证。

  ②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

  ③财政是实现收入公*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提供物质保障。

  35、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特点是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的有效手段。

  36、为什么要依法纳税?怎样做到?

  (1)原因:

  ①税收的性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②国家: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致的。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而国家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税收为物质基础。

  ③个人:根据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理,公民在享有国家提供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因此,在我国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2)要求:

  ①个人:增强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意识,自觉依法诚信纳税,积极行使纳税人权利。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②国家:完善税收和财政制度;加大稽查处罚力度,严惩违反税法的行为;规范税收征收管理,堵塞漏洞;加强税收宣传,教育人们要自觉依法纳税。

  37、违反税法的行为有哪些?(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38、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信用制度?怎么样建立?

  (1)原因:重要性: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必要性:诚信缺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

  (2)要求:

  ①国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要切

  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②经济活动者:对生产者的要求,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职业道德水*,自觉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对消费者的要求,增强**意识,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遵守社会公德。

  ③社会: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

  ④公民:规范行为规则。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2

  高考临*,大家都在紧张的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请阅读,上公文站,发现学*。

  1、 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 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本身有价值,是商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3、 货币流通规律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代售商品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4、 我国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补充)有利于实现扩大就业,缓解我国的就业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

  5、 汇率的含义?什么叫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压力;

  (6)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国际收支*衡等宏观经济目标。

  6、供求对价格的影响?

  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 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

  7、 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8、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称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9、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0、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同向的,互补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反向的。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11、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还有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等,还有社会经济发展水*、人口因素和社会变化规律等。

  12、贷款消费的含义?条件?

  贷款消费是指在购买住房、轿车等商品时,一次性付款可能会超出一些买主的支付能力,这些买主可以考虑预支未来收入进行消费。条件:对于哪些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又没有太多积蓄的年轻人来说,贷款消费是可行的。

  13、消费结构的含义?影响因素?变化趋势?

  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影响因素是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变化,变化的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

  14、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变化的意义?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15、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消费心理主要有哪些?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16、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17、绿色消费的含义?特征?

  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特征是: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18、为什么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这种精神可以帮助我们克服物质生活上的困难,获取新的成就。实践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人,难以战胜困难,成就事业。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

  19、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具有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20、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怎样发展?

  为什么:

  (1)原因: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②由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社会的本质要求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 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2) 意义:①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②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3

  企业与劳动者

  1、企业的含义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

  任何所有制性质的企业都有一定的组织形式。企业的组织形式有公司制、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2、公司的含义、类型和组织机构

  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公司的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资本公司的资本不必划分为等额股份,股东转让出资必须征得其他股东的同意,

  出资转让较困难。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作价出资。公司的资本必须划分为等额股份,并以股票形式加以表现,上市公司的股票可以自由流通、转让。股东只可以用货币出资。

  公司股东人数由50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或一个法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称为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应当有2人以上200人以下为发起人。

  公司股东对公司的责任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应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公司股东表决权按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一股一票原则。

  公司财务不必向全社会公开。上市公司必须向全社会公开。

  公司规模大小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3万元人民币。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万元。注册资本额比较高,最低限额为人民币500万元。

  公司的组织结构:股东大会及其选出的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总经理及其助手组成公司的执行机构,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监督董事会与经理的工作。这些机构之间权责明确、互相制衡,有效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

  最大的区别是能否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募股筹资。

  3、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4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1)使用价值概念: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注意: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意: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换,是因为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任何人不能同时

  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销售者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

  (二)货币的本质。

  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货币的含义和本质:

  (1)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了解

  3、货币的职能

  (1)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A、价值尺度职能

  (1)含义: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职能。

  (原因: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

  (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所谓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

  B、流通手段:

  (1)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2)要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

  (3)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2)货币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货币流通速度

  (这表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5、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1)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产生的。

  (2)纸币的含义:它必须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注意: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这里需要强调两点:一是由国家或特定地区发行的。二是国家强制使用的。纸币没有价值,之所以能代替货币行使流通手段,最主要原因就在于国家的强制力。)

  6、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1)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任何数量的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

  (2)通货膨胀指的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或社会经济秩序。

  (注意: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很多,不仅仅与纸币的发行量太多有关,也与其他因素有关,如成本上升、总需求太大等。)

  (3)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的下跌的经济现象。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一)信用工具:

  1、结算的方式:

  (1)现金结算

  (2)转账结算。

  2、常用信用工具:

  (1)信用卡:

  A、含义: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B、优点: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C、其中银行信用卡是指商业银行对信贷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2)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支票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二)外汇和汇率:

  1、外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判断汇率升高和跌落的标准:如果用100单位外汇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下降,人民币贬值;反之,亦然。

  3、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即:货币升值和贬值的利弊分析)

  (1)本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影响有:

  A出口减少,进口增加;

  B外资投资成本增加;

  C导致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

  D本国外汇储备贬值,但有利于偿还外债;E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

  (2)本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

  A出口增加,进口减少;

  B外资投资成本降低;

  C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D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

  4、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含义及意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1、从产生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本质看: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从职能看: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从重要性看: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然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一定意义上是财富的象征;

  (2)对金钱要取之有道,要通过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

  (3)用之有益,要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

  (4)用之有度。花钱要有所节制,要分轻重缓急。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5

  1.货币的职能及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

  (1)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流通手段(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2)意义: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影响价格的因素?

  (1)决定性因素:价值(成本)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成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直接因素:供求关系(供给和需求)

  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物以稀为贵―卖方市场),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货多不值钱―买方市场)

  (3)市场竞争

  (4)币值变化(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紧缩则物价下跌)

  (5)汇率变动国际同类商品市场价格

  (6)国家宏观调控定价(水电、石油、粮食收购等)

  3.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值规律的作用)

  (1)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对消费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弹性)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

  A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增加。反之亦然。

  B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亦然。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者的影响(对生产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规模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寻求降价空间,形成竞争优势。

  ③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有利于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顺利实现商品的价值,获取更多利润。

  4.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提高消费水*的措施

  影响消费的因素:

  (1)根本因素: 经济发展水*

  (2)影响消费水*的主要因素之一:居民的收入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②居民消费水*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人们 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提高。

  (3)影响消费水*的主要因素之 二:物价水*。

  措施:

  (1)根本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

  (2)增加居民收入,增加就业,完善社保制度,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坚持公*合理的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3)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5.如何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5)份扩展阅读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5)份(扩展1)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范本5份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1、回顾我国民族区域自制的法制化进程

  (1)1949年9月,**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民族自治写入宪法。

  (3)1984年10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作为基本法,标志民族自治进入了法制化建设的新阶段。

  (4)2001年2月***常委会通过了新的修改的民族自治法,正式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地位,扩大了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2、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制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涵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

  ①民族自治地方分为三级: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县以下不实行自治,但可以设立民族乡等补充形式。

  ②全国建立5个自治区、30自治州,120自治县。

  (3)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①民族自治机关的含义: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大会和人民**。除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

  A.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的含义: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B.民族自治权的'主要内容:主要有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

  C.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在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的地位:自治权是民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选择

  ①这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②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社会基础。

  ③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政治基础。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3)有利于发展我国*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2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

  在当代中国,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注意: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个路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3.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含义: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简言之,即对自身文化(本民族文化)的觉醒觉悟。文化自信,是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2)表现: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3)意义:

  ①有利于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②有利于深刻认识文化的地位作用,正确把握文化发展规律,主动担当发展文化的历史责任,增强传承、发展中华文化的自觉性;

  ③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④有利于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梦。

  (4)措施:

  ①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②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全面发展;

  ③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④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注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4.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1)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①原因: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基本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大力发展科学事业

  原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基本要求:

  第一: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第三: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基本要求:

  1)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2)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3)努力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5.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1)要求:

  ①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谐文化),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广泛发动亿万人民积极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②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③当代青年应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身体力行,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2)主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体)。

  (3)形式: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如“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各级党政机关开展的创先争优、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社会各界组织的“希望工程”、“送温暖”、“手拉手”、“幸福工程”、“春蕾计划”、“扶残助残”公益活动)。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原因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②在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是客观事实。但是,任何社会、任何国家都不会对文化发展方向采取放任的态度。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就是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面对文化发展的这一阶段性特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3

  我国的宗教政策

  1、我国宗教具有爱国主义传统

  (1)我国宗教主要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教等五大宗教。

  (2)我国各宗教都有爱国传统。

  (3)我国宗教界积极参与国际宗教的交往与合作。

  2、全面正确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1)我国实行正确的宗教政策理由。

  ①我国存在宗教,就必然存在宗教问题,因此必须实行正确的宗教政策。

  ②宗教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不能用行政的方法消灭宗教。

  (2)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①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

  宪法规定我国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另一种宗教的自由;有信仰同一宗教内不同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仰宗教,现在信仰宗教的自由;有过去信仰宗教,现在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②我国宗教政的内容:

  A.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一是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二是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权利,是**尊重****的体现,侵犯这一权利,要承担法律责任。)

  B.**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的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

  C.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宪法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

  D.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要求宗教界人士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领导,遵守国家法律、法令。

  要求宗教界人士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对教义做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解释。支持他们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做贡献。

  3、弘扬科学精神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4

  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生产决定消费

  ⑴人们的消费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

  ⑵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⑶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⑴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⑵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行为才算最终完成。 ⑶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⑷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大力发展生产力

  ⑴必要性:(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①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由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要求。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大力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因此,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取发展。

  ⑵重要性:(发展生产力的意义和作用)

  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⑶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途径:(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①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②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与发展,改革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要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5

  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1、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方法论: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注意】

  ①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引起事物的变化,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原因:

  ①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最根本原因)。

  ②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③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此,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原因:

  ①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②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③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因此,新事物的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总之,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3)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1)区别: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2)联系: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②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3)方法论要求:

  ①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客观事物质变创造条件。

  ②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③坚持适度原则。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5)份(扩展2)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范文5份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1

  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调节生产。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3、如何使公司(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公司如何经营才能成功)

  (1)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4、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1)党和**的就业政策:党和**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

  (2)劳动者:每个劳动者都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①树立自主择业观 ②树立竞争就业观 ③树立职业*等观 ④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5、投资方式有哪几种?怎样投资才是科学的?

  投资方式有:

  (1)存款储蓄:特点是灵活方便,比较安全,收益低。(商业银行主要业务是存款业务、贷款业务和结算业务。)

  (2)购买股票:高风险、高收益

  (3)购买债券:稳健的投资

  (4)购买商业保险:规避风险的投资

  (5)直接投资等。

  注意:(1)要注意投资的回报率,也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

  (2)要注意投资的多样化,不应只局限在银行储蓄上,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给我们带来了跟多的投资机会。

  (3)投资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

  (4)投资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做到利国利民,不违反国家法律、政策。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2

  1、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确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

  (2)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A 发展教育事业

  原因: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要求:1、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2、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B 发展科学事业

  要求:1、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 2、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

  3、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作用

  4、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C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原因:1、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这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一条重要途径。

  作用:可以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3

  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国体及本质:我国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广泛性、真实性

  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和民**利的广泛性。

  真实性表现在:有制度、法律、物质保障和人民利益日益充分实现上。

  3、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

  1)公民的政治权利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2)公民的政治性义务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荣誉和利益;遵守宪法和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4、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等的原则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③坚持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5、公民的政治参与: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

  1) 民主选举

  2)民主决策

  ①民主决策的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②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A、有助于决策者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决策的片面性

  B、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

  3)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有农村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

  4)民主监督

  民主监督的方式:信访举报制度、***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新形式(监督听证会、网上评议**、民主评议会等)

  6、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

  (1)是否遵循法律、法规(2)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3)是否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4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一)***大会

  1、(1)我国的国家制度包括国体和政体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大会制度

  (3)我国基本政治制度:***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大会的地位、性质和职能

  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

  地位: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最高)

  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 和地方各级人大

  3、***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

  法律地位:***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员。

  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等。

  义务:***代表任民德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在自己参加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3、***大会制度

  1)***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国家权力运行中体现为:①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②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只有***大会才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③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4、***大会与***大会制度的关系

  “***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大会制”是一种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以***大会为基石的***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二)***及我国的政党制度

  1、***:地位、性质、宗旨、执政方式

  地位:***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性质: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理论

  2、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1)我国的政党制度是***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政党制度的内容:

  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是执政党,各***是参政党,***与各***是亲密友党。

  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坚持***领导。***对***的领导是政治领导。

  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三)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三原则之间的关系:

  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各民族*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2、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

  (四)我国的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

  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容包括:①宗教信仰自由②依法管理宗教事务③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④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五)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3、民族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5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1.新型的民族关系是什么及形成?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我国处理民主关系坚持的基本原则及之间的关系

  (1)处理民族关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民族*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三项原则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3.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意义:

  有利于维护民族*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有利于巩固国防。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1)自治机关: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大会和人民**,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2)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5. 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或:为什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A、客观必然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B、优越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有利于发展*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5)份(扩展3)

——高中政治必修1重要的知识点优选【五】份

  高中政治必修1重要的知识点 1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3)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劳率’↑生产品量↑劳时’↑

  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一定社会生产率的表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由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引起。

  ③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影响商品的价值量,但可改变个别劳动时间,改变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

  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量关系图

  4、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①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③作用: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使资源在社会各部门之间实现优化配置)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企业内部实现优化配置)导致商品生产的优胜劣汰。(使资源在企业之间实现优化配置,总之,即有利于资源优化,合理,高效配置)

  高中政治必修1重要的知识点 2

  1、价值、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

  价值是指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人的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人的价值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即社会价值),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即自我价值)。

  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贡献了什么,主要看他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原理内容】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以及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4、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点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人们的社会地位和需要不同,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当个人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当个人利益与他人、社会没有冲突时,要把个人、他人、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

  5、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价值的实现方式

  人生价值实现的基本标志是为他人、为社会多作贡献、多尽责任。

  在劳动和奉献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

  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人只有在劳动和奉献社会中才能创造、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价值。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拥有幸福的根本途径。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客观条件:社会所提供的生存条件、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和工作条件等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个人的主观条件: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第一: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第二:人的价值包括人的社会价值和人的自我价值。二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是社会价值的必要基础和前提。社会价值决定自我价值。人的自我价值需要通过社会价值得以实现和表现。

  第三:对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今天,人的贡献主要是对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的贡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人的一生都在不断的学*,知识是财富。同学们进入高中以后,会逐渐感觉到学*的压力。要想提高自己的学*效率,一定要掌握良好的学*方法,培养自己良好的学**惯。课堂上认真听课做笔记,课后学好总结和归纳。

  高中政治必修1重要的知识点 3

  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鲜明的特点是***大会制度。

  我国***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是实行民主集中制。

  2、关于人大:

  (1)在我国,人民是间接行使国家权力的。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大会和地方各级***大会,它们一起构成了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

  (2)***的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位: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3)地方各级***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也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注意和***的职权进行区分)

  (4)***常委会是***的常设机关,在***闭会期间行使***的部分职权,在法律地位上比***低。

  3、关于***:

  (1)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员,包括***代表和地方各级***。

  (2)产生: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间接或者是直接选举),各级***每届任期五年。

  (3)权利:***代表人民在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权力,包括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注意和***大会的职权进行区分)

  (4)义务:***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4、关于***大会制度:

  (1)我国的政体:***大会制度。政体指一个国家的**机关的组织形式。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政体与国体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两者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2)含义: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3)地位: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以***大会为基石。

  (4)组织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5、关于我国的国家机构

  (1)权力机关是:***大会。立法机关是:***及其常委。

  (2)行政机关是:各级人民**。

  (3)司法机关是:各级人民法院和各级人民***。

  其中人民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人民***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

  它们按照法律规定分别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但并不是不受任何约束)。

  高中政治必修1重要的知识点 4

  1、当代文化生活的特点及原因

  (1)特点:

  ①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

  ②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着多种选择。

  (2)原因:

  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2、了解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人们文化生活的影响:

  (1)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许多可喜的变化。(表现)满足文化需求,充实精神生活;灵活表现方式,传播文化知识;接受正确观念,提高道德素质;引导消费观念,推动生产发展。

  (2)文化市场的自发性与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的忧虑现象。

  (表现)低俗趣味、新闻炒作、绯闻逸事;(态度)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3、当代人民大众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出什么特点及原因?这对文化建设提出什么要求?

  (1)当前我国文化需求的基本特点:多层次、多样化。

  (2)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经历和不同教育程度的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是不同的。

  (3)措施和要求: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但无论什么类型、风格的文化产品或文化活动,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应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作用: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2)地位:在人民大众文化生活中占据着主导作用。

  5、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我们应该怎么样做?

  (1)(国家角度)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2)(公民角度)作为中学生,在文化中选择,需要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

  高中政治必修1重要的知识点 5

  一、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所有制构成地位形式含义作用:

  (1)公有制经济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国有经济(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份)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集体经济(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份)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有利于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

  (3)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经济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发展个体经济有利于利用分散的资源,发展商品生产和流通,扩大社会服务,增加就业。

  (4)私营经济(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私有成份)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发展私营经济有利于发展生产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吸收劳动者就业,增加国家税收。

  (5)外资经济(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外资成份)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在我国大陆设立的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发展外资经济有利于引进境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学*境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扩大就业,扩大出口,增加财政收入。

  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都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5)份(扩展4)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菁华3篇)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本部分内容主要考点有:大气受热过程;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等。

  常见考点考法

  运用等值线分布图(如等温线、等压线、等高线等)考查地面状况对气温、气压的影响,以及对风向、风力大小及天气状况的影响。20xx年高考大纲全国卷9—10题以坐标图为切人点考查了热力作用的时空差异及其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和相应的读图能力;提供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或表格数据、文字、坐标图等材料,考查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成因、分布规律、特征等的影响。20xx年高考福建文综10—12题通过提供北极地区等压线分布图的形式综合考查了风向判别、海陆分确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等;以图像或等压线分布图为载体,考查锋面或低压(高压)过境时的天气变化特征。20xx年高考江苏地理5-6题、安徽文综第34题、北京文综第7题、广东文综第6题和天津文综地理部分lO—11题都侧重考查了锋面、低压、高压等主干知识和天气系统图的分析判读能力。

  常见误区提醒

  通过绘制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等削弱作用;大气保温作用原理重在理解大气逆辐射的意义;热力环流的成因要注意理解大气受热差异与气压差异、气流运动之间的关系;风向的判断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通过绘图的方法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利用读图分析法掌握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的规律;熟悉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并注意通过分析统计数据理解和掌握各气候类型的特征;通过列表比较的方法,理解气旋和反气旋、各气压带之间、风带之间、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之问的异同。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2

  (结合第一章复*学案合作探究5)

  1.晨昏线性质:(1)晨昏线*分地球,是过地心的大圆;(2)晨昏圈与太阳光线相垂直,*分赤道,(3)自东向西运动。速度15°每小时(4)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及经过该点的经线)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及经过该点的经线)为18时。昼半球中央经线12点,夜半球中央经线24点。(5)晨昏线只有在两分日才和经线重合;(6)晨昏线在二至日与极圈相切。

  夏至日光照图冬至日光照图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结合以上图形分析落实)

  (1)某一天随纬度变化: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值,南半球达最小值。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值,北半球达最小值

  (2)某一纬度随时间变化: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在变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在变大,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先变大(直射时90°)后变小。

  3.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结合以上图形分析落实)

  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南极圈内出现极夜。

  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内出现极夜。

  4.昼长的计算①利用日出、日落时间。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可以是地方时也可以是标准

  时间)=(日落时间-12)—2(时间为地方时)=(12-日出时间)—2(时间为地方时) ②昼弧所跨经度数,除以15°每小时③某纬度的昼长等于与之纬度数相同的另一纬线的夜长

  5.时间计算:不跨过日界线,已知东边时刻A,求西边时刻B=A-经度差/15°

  一直西边时刻A,求东边时刻B=A+经度差/15°

  第二章:

  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课本30页图2.3):如赤道低气压带的形成是该地*地面大气受热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极地高气压带是该地大气冷却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2.高低气压中心名称位置(右图)、

  东亚季风、南亚冬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亚夏季风成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具体表述

  为: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向

  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

  3.

  (3)冷锋过境前、时、后的天气变化:过境前: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过境时,大风、降温、阴雨天气,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暖锋过境前、时、后的天气变化:过境前: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过境时,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第三章

  1.表层洋流的分布、名称(课本57页图3.5、58页图3.6):根据模式图记忆洋流性质(寒暖流),根据地名记忆洋流名称(如东澳大利亚暖流、巴西暖流等)

  2.渔场的成因;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冷水交汇;纽芬兰渔场:北大西洋暖流(或墨西哥湾暖流)与拉不拉多寒流交汇;秘鲁渔场:冷海水上泛(或上升补偿流)带来营养盐类,浮游生物众多,鱼类饵料丰富。

  第四章

  1.岩石圈物质循环(判读类型、内外力作用,)

  关键点:(1)岩浆岩只有一种来源(岩浆)(2)岩浆只有一种去向(岩浆岩)

  (3)如果一幅图中,岩浆只有一种来源,一般是变质岩

  2.板块构造学说: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是由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造成的,南美洲安第斯山是由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造成的,阿尔卑斯山是由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造成的。落基山脉是由太*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所形成。

  3.地质构造(向斜、背斜、断层)、地貌类型(山地、山岭、高地、谷地、低地等)的判读和成因表述、地形倒置的描述:

  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

  背斜成岭:岩层受挤压作用,向上弯曲隆起,形成山岭。

  向斜成岭: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侵蚀,形成山岭;

  向斜成谷:岩层受挤压作用,向下弯曲,形成谷地。

  4.河流堆积地貌(冲积扇、河漫滩、三角洲)的位置、成因表述:

  山麓冲积扇:水流流出出山口是,由于地势突然趋于*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称为冲积扇。

  河口三角洲:当携带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河路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第五章

  1.三种地域分异的比较2.自然带的分布

  地带性:注意图形中字母对应的气候类型和自然带(课本91页图5.6)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太阳地轴

  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均1o/日*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

  线速度*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面和黄道*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

  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值离直射点越*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值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第二单元大气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

  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层大气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二:大气热力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热力作用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气的水*运动—--风

  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图2.10,2.11,2.12)在单一水*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风向在水*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行

  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课本37页图2.14)

  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图2.15)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季风环流(图2.18)

  地区东亚南亚,东南亚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风向冬季西北风(亚洲大陆)东北风(亚洲大陆)

  夏季东南风(太*洋)西南风(印度洋)

  四:常见的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图2.19,2.20)

  冷锋暖锋

  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天气特征过境前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过境时阴天、雨雪、刮风、降温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降水的分布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

  大气举例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

  2)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图2.21)

  气旋反气旋

  气压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运动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垂直运动上升下沉

  天气多阴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

  举例台风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

  五;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1)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①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l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暖流经过地区的气温比寒流经过地区高

  l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下垫面不同,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不同,其中影响比较的大是海洋和陆地

  l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北半球)

  气候类型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气温月最低气温月大陆性大大7月1月

  海洋性小小8月2月

  ②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

  l赤道地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全年雨量充沛

  l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o之间,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下,常年干旱

  l大陆的西岸有两种情况,以亚欧为例,地中海地区(亚热带),夏季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的边缘,气流下沉,干燥少雨,冬季由于副热带高压向南移,此地受西风带的`控制,多气旋活动,湿润多雨。欧洲地区(温带),终年盛行西风,各月降水量较多,而且比较均匀

  l大陆的东岸,以亚欧大陆为例,处于季风环流的控制下,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冷干气流的影响,降水不多,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l大陆的内部,以亚欧大陆为例,终年受大陆气团的控制,降水比较少l两极地区以辐合下沉气流为主,全年降水少

  2)气候的类型(课本47页的图2.26)

  3)主要10种气候类型的判断(课本48页图2.27)

  步骤依据因素变化结论

  判断南北半球(或最低)气温月份6.7.8三个月气温北半球12.1.2三个月气温南半球

  判断所属温度带最冷月均温最冷月均温>15℃热带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0℃~15℃亚热带气候或者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15℃~0℃温带气候

  最热月<>5℃寒带气候

  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年雨型热带热带雨林气候>2000mm

  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000mm

  夏雨型热带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热带季风气候1500~2000mm)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温带大陆型气候

  冬雨型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热带热带沙漠气候

  寒带极地气候

  六;大气环境保护

  (1)全球变暖

  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气温升高

  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

  危害:①海*面上升,淹没陆地

  ②改变各地降水状况和干湿状况,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保护措施: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益,采用新能源

  ②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2)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主要是人类使用制冷设备排放的氟氯烃

  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保护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加强国际合作

  (3)酸雨

  概念: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成因:燃烧矿物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危害: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等防治措施: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我国已经采取了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

  一: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

  (1)组成岩石的矿物

  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铝、铁

  结合

  矿物: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

  积聚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

  岩石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变质岩:大理岩,板岩

  (2)地壳物质的循环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的岩浆的产生,这一过程就是地壳物质循环二: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1)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地震、火山爆发、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泥石流、滑坡、山崩

  2)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两者的关系

  水*运动形成褶皱山系,如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以水*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垂直运动引起地表高低不*和海陆变迁

  3)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

  (1)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课本63页图3.11)

  (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等

  (3)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在板块相撞挤压地带,常形成山脉,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4)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地质构造的概念: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地壳变形变位

  (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褶皱岩层形态未侵蚀的地表形态侵蚀后的地表形态与人类生产关系

  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成为山岭不少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储油构造

  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成为谷地不少向斜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储存地下水断层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上升岩块: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块:渭河*原、汾河谷地、鄱阳湖。工程建设遇断层加固或避开

  5)外力作用与地貌

  侵蚀搬运堆积

  流水作用冲刷地表,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流水使谷地加深加宽搬运侵蚀后的产物,如流沙流速降低,泥沙逐渐沉积流沙堆积形成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原、河口三角洲

  风力作用风蚀沟谷、风蚀洼地形成戈壁、荒漠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沙漠边缘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

  三;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1)海水的温度

  海水温度分布规律水*方向同一海区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不同纬度海区纬度较低处水温较高,纬度较高处水温较低

  纬度相当海区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较高,寒流经过海区水温较低

  垂直分布水温由表面向深层递减,在1000米以下垂直温差较小

  (3)海水的盐度

  ①概念: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世界大洋*均盐度为3.5%②分布规律:从两个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海区递减。红海(4.1%),波罗的海最低(不超过1%)

  ③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影响

  降水量与蒸发量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低;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高入海径流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洋流同纬度海区,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四;海水的运动

  (1)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风浪、海啸);潮汐;洋流

  (2)洋流的形成与分布(图3.31,3.32)

  风海流:南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按照成因分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流动,红海与印度洋的曼德海峡分布补偿流:秘鲁寒流

  寒流:从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低

  暖流: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

  北半球:顺时针环流

  分布规律南半球:逆时针环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逆时针环流

  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暖流:增温增湿,如同一纬度地区,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和温度比较高,西欧地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就直接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如果没有北大

  气候西洋暖流,英国和挪威的海港将有半年以上的冰封期,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海港终年不冻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

  寒流:降温减湿,如同一纬度地区,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和温度比较低,

  沿岸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洋沿岸的荒漠环境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寒暖流交汇处渔场的形成: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英海洋生物国的北海渔场

  上升流的影响:秘鲁渔场的形成、东南大西洋渔场

  海洋环境污染:加快净化的速度,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但是别的海域也可能受到污染,所以也扩大了污染的范围

  航海事业:顺风顺流,例如,北半球的冬季,从波斯湾到红海的油轮经过*海时是顺风顺流,从大西洋到地中海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时是顺风顺流

  五:陆地水和水循环

  (1)陆地水体类型: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地表水:江河水、湖泊水、冰川

  地下水:潜水、承压水

  静态水资源: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

  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

  目前,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动态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

  (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

  水源补给类型补给时间补给特点我国分布地区

  雨水夏秋季节水量变化大东部和南部

  冰川融水主要在夏季补给有时间性,水量稳定西北地区

  湖泊水全年有调节性,水量稳定东部

  地下水全年水量稳定,与河流有互补关系普遍

  (3)水循环

  能量来源:太阳能和重力能

  类型:海陆间大循环(蒸发(包括植物的蒸腾),水汽输送,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四个环节,(图3.37),陆地循环,海洋循环

  六:生物

  (1)生物的分布和环境

  光照:喜光植物和喜阴植物

  第13 / 17页

  热量:从赤道向两极,热量减少

  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减少

  水分:从沿海到内陆,水分减少,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带

  (2)对环境的指示作用:骆驼刺表示干旱的沙漠地区,莲表示水湿环境,矮牵牛能够指示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污染

  (3)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①光合作用(太阳能转换成生物能,无机物转换成有机物),②生物循环促使化学元素的迁移,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③改变原始大气的成分,④改变水的化学成分,⑤参与沉积岩的形成,加速岩石的风化,促使土壤的形成,⑥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

  七:土壤

  (1)土壤的概念: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的本质属性: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

  (3)土壤的组成:矿物质(土壤中矿物养分的来源),有机质(其含量的高低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水分和空气(彼此消长,影响热量)

  (4)土壤的形成

  形成过程:岩石风化过程低等植物着生过程高等植物着生过程土壤

  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所以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起着主导作用

  八;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整体性(图3.53):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整体,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于距海远,海洋暖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了干旱的大陆性气候,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少,所以地表水少,多为内流河,由于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但风化作用强,形成了大片戈壁和沙漠,气候变化会导致植被稀少;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个要素发生变化会导致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例如,气候变暖,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面上升,最终会淹没城市河低地

  (2)地域差异

  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地区

  从赤道向两极热量太阳辐射沿纬线延伸,经度更替低纬度地区和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

  从沿海向内陆水分海陆分布沿经度延伸,纬线更替中纬度地区

  山地的垂直分异热量,水分海拔高度从山麓到山顶有规律的变化海拔较高的山地

  第四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

  一:气候资源的特点

  (1)特点:普遍存在性,数值特征,变率大

  (2)开发利用

  第14 / 17页

  气候资源与农业:一地的气候资源往往决定了该地的农业类型和种植制度气候日照与街道方位: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度的夹角

  开发资源与盛行一种主导风向:工业布局在下风向

  利用建筑风向与盛行季风区:工业布局在垂直于季风区风向的郊外

  城市规划已知最小风频:工业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气候资源与交通:公路和铁路的建设(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及其激发的泥石流、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机场的选址(宜选择低云、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少、风速较小的地方,还应与城市保持较远的距离)。二;海洋资源

  (1)海洋渔业的形成和分布:

  、在浅海大陆架海域,阳光集中,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

  渔场的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形成条件在温带海域,季节变化显著,冬季底层海水和表层海水交换时,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盐类

  在暖流和寒流的交汇处,饵料比较丰富

  世界主世界主要渔场:课本100图4.4

  渔场的世界四大渔场:纽芬兰,北海道,北海,秘鲁渔场

  分布我国和日本是世界海洋渔获量最多的国家

  (2)海洋油气生产过程:资源勘探(利用地震波探测)、油气开采(海上钻井*台)、油气运输(管道运输,船舶运输)

  (3)海洋空间的利用(图4.9)

  (4)海洋运输和港口建设:港口作用:海洋运输船舶停泊、中转、装卸货物得场所。

  腹地:为港口提供服务的区域

  (5)海洋环境的主要问题

  海洋污染: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活动,工业生产的废

  海洋环境弃物是主要海洋污染物,集中在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

  保护海洋生态破坏:人类活动(海岸工程,围海造陆)以及自然条件的变化(全球变暖,海*面上升)

  主要来源:沿海工业生产和海运航线上的船舶

  石油污染石油污染污染区域:集中在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

  及其防治治理重点:石油泄漏

  石油污染的防治:分散、沉降、吸收、围栏、放任、燃烧

  三:陆地资源

  (1)陆地资源的类型和特点:类型:(表4.4)

  特点:有限性;利用潜力的无限性;分布规律性;整体性。

  第15 / 17页

  (2)陆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陆地资源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对象;陆地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

  四:气象灾害

  (1)台风

  形成: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主要灾害: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主要影响地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北美洲东海岸,其中西北太*洋是全球台风发生次数最多,强度的海区

  发生季节:夏秋季节

  监测和防御: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监测,到*海后,还可以用雷达监测

  (2)暴雨洪涝

  形成条件: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

  主要影响地区:亚洲最多

  防御措施:利用气象卫星,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和非工程措施防御(洪泛区的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实施防洪保险)

  (3)干旱

  (4)寒潮

  原因: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得大范围得剧烈降温,并伴随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尤以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

  五:地质灾害

  (1)地震

  分布:环太*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能量大小:用震级表示,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0倍,3级以下为微震,5级以上为破坏性地震

  要素:震中,震源,震中距,震级,烈度。

  (2)火山喷发

  火山构造:火山锥,火山口,火山通道

  类型:死火山,活火山,休眠火山

  (3)滑坡和泥石流

  (4)地质灾害得关联性

  ①地质灾害在成因上得关联性:一个地域内得地质灾害可能有若干种,他们在成因上关联的,例如,我国的川、滇、黔接壤地带,形成了地震、滑坡和泥石流为主的灾害

  第16 / 17页

  ②由一种原发性的主灾诱发其他灾害,例如地震可能诱发火灾、海啸、滑坡、泥石流、瘟疫蔓延等

  ③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例如,人为的破坏地表植被,造成了泥石流;人为大规模的工程活动,造成滑坡等灾害。

  (4)防御措施: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实施一些防御措施,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1:农业

  ①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②农业的投入:自然条件:光照、热量、水分、土壤

  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

  ③农业的分类:按生产对象分类:种植业和畜牧业

  按投入的多少分类: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

  按产品的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④农业区位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市场、交通、政策等

  ⑤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区位因素农业发展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为密切。

  水源年降水量少于250毫米的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是决定性因素。

  地形不同的地形区(坡度、高度),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原地区地势*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地适宜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

  土壤不同的土壤种类,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如东南丘陵地区分布广泛酸性土壤,适合种植茶树

  市场需求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运输主要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园艺、乳畜业等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3

  (结合第一章复*学案合作探究5)

  1.晨昏线性质:(1)晨昏线*分地球,是过地心的大圆;(2)晨昏圈与太阳光线相垂直,*分赤道,(3)自东向西运动。速度15°每小时(4)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及经过该点的经线)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及经过该点的经线)为18时。昼半球中央经线12点,夜半球中央经线24点。(5)晨昏线只有在两分日才和经线重合;(6)晨昏线在二至日与极圈相切。

  夏至日光照图冬至日光照图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结合以上图形分析落实)

  (1)某一天随纬度变化: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值,南半球达最小值。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值,北半球达最小值

  (2)某一纬度随时间变化: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在变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在变大,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先变大(直射时90°)后变小。

  3.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结合以上图形分析落实)

  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南极圈内出现极夜。

  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内出现极夜。

  4.昼长的计算①利用日出、日落时间。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可以是地方时也可以是标准

  时间)=(日落时间-12)—2(时间为地方时)=(12-日出时间)—2(时间为地方时) ②昼弧所跨经度数,除以15°每小时③某纬度的昼长等于与之纬度数相同的另一纬线的夜长

  5.时间计算:不跨过日界线,已知东边时刻A,求西边时刻B=A-经度差/15°

  一直西边时刻A,求东边时刻B=A+经度差/15°

  第二章:

  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课本30页图2.3):如赤道低气压带的形成是该地*地面大气受热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极地高气压带是该地大气冷却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2.高低气压中心名称位置(右图)、

  东亚季风、南亚冬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亚夏季风成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具体表述

  为: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向

  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

  3.

  (3)冷锋过境前、时、后的天气变化:过境前: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过境时,大风、降温、阴雨天气,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暖锋过境前、时、后的天气变化:过境前: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过境时,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第三章

  1.表层洋流的分布、名称(课本57页图3.5、58页图3.6):根据模式图记忆洋流性质(寒暖流),根据地名记忆洋流名称(如东澳大利亚暖流、巴西暖流等)

  2.渔场的成因;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冷水交汇;纽芬兰渔场:北大西洋暖流(或墨西哥湾暖流)与拉不拉多寒流交汇;秘鲁渔场:冷海水上泛(或上升补偿流)带来营养盐类,浮游生物众多,鱼类饵料丰富。

  第四章

  1.岩石圈物质循环(判读类型、内外力作用,)

  关键点:(1)岩浆岩只有一种来源(岩浆)(2)岩浆只有一种去向(岩浆岩)

  (3)如果一幅图中,岩浆只有一种来源,一般是变质岩

  2.板块构造学说: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是由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造成的,南美洲安第斯山是由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造成的,阿尔卑斯山是由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造成的。落基山脉是由太*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所形成。

  3.地质构造(向斜、背斜、断层)、地貌类型(山地、山岭、高地、谷地、低地等)的判读和成因表述、地形倒置的描述:

  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

  背斜成岭:岩层受挤压作用,向上弯曲隆起,形成山岭。

  向斜成岭: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侵蚀,形成山岭;

  向斜成谷:岩层受挤压作用,向下弯曲,形成谷地。

  4.河流堆积地貌(冲积扇、河漫滩、三角洲)的位置、成因表述:

  山麓冲积扇:水流流出出山口是,由于地势突然趋于*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称为冲积扇。

  河口三角洲:当携带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河路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第五章

  1.三种地域分异的比较2.自然带的分布

  地带性:注意图形中字母对应的气候类型和自然带(课本91页图5.6)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太阳地轴

  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均1o/日*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

  线速度*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面和黄道*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

  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值离直射点越*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值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第二单元大气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

  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层大气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二:大气热力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热力作用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气的水*运动—--风

  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图2.10,2.11,2.12)在单一水*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风向在水*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行

  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课本37页图2.14)

  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图2.15)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季风环流(图2.18)

  地区东亚南亚,东南亚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风向冬季西北风(亚洲大陆)东北风(亚洲大陆)

  夏季东南风(太*洋)西南风(印度洋)

  四:常见的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图2.19,2.20)

  冷锋暖锋

  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天气特征过境前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过境时阴天、雨雪、刮风、降温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降水的分布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

  大气举例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

  2)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图2.21)

  气旋反气旋

  气压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运动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垂直运动上升下沉

  天气多阴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

  举例台风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

  五;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1)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①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l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暖流经过地区的气温比寒流经过地区高

  l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下垫面不同,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不同,其中影响比较的大是海洋和陆地

  l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北半球)

  气候类型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气温月最低气温月大陆性大大7月1月

  海洋性小小8月2月

  ②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

  l赤道地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全年雨量充沛

  l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o之间,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下,常年干旱

  l大陆的西岸有两种情况,以亚欧为例,地中海地区(亚热带),夏季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的边缘,气流下沉,干燥少雨,冬季由于副热带高压向南移,此地受西风带的控制,多气旋活动,湿润多雨。欧洲地区(温带),终年盛行西风,各月降水量较多,而且比较均匀

  l大陆的东岸,以亚欧大陆为例,处于季风环流的控制下,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冷干气流的影响,降水不多,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l大陆的内部,以亚欧大陆为例,终年受大陆气团的控制,降水比较少l两极地区以辐合下沉气流为主,全年降水少

  2)气候的类型(课本47页的图2.26)

  3)主要10种气候类型的判断(课本48页图2.27)

  步骤依据因素变化结论

  判断南北半球(或最低)气温月份6.7.8三个月气温北半球12.1.2三个月气温南半球

  判断所属温度带最冷月均温最冷月均温>15℃热带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0℃~15℃亚热带气候或者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15℃~0℃温带气候

  最热月<>5℃寒带气候

  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年雨型热带热带雨林气候>2000mm

  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000mm

  夏雨型热带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热带季风气候1500~2000mm)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温带大陆型气候

  冬雨型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热带热带沙漠气候

  寒带极地气候

  六;大气环境保护

  (1)全球变暖

  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气温升高

  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

  危害:①海*面上升,淹没陆地

  ②改变各地降水状况和干湿状况,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保护措施: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益,采用新能源

  ②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2)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主要是人类使用制冷设备排放的氟氯烃

  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保护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加强国际合作

  (3)酸雨

  概念: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成因:燃烧矿物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危害: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等防治措施: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我国已经采取了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

  一: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

  (1)组成岩石的矿物

  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铝、铁

  结合

  矿物: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

  积聚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

  岩石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变质岩:大理岩,板岩

  (2)地壳物质的循环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的岩浆的产生,这一过程就是地壳物质循环二: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1)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地震、火山爆发、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泥石流、滑坡、山崩

  2)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两者的关系

  水*运动形成褶皱山系,如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以水*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垂直运动引起地表高低不*和海陆变迁

  3)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

  (1)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课本63页图3.11)

  (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等

  (3)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在板块相撞挤压地带,常形成山脉,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4)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地质构造的概念: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地壳变形变位

  (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褶皱岩层形态未侵蚀的地表形态侵蚀后的地表形态与人类生产关系

  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成为山岭不少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储油构造

  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成为谷地不少向斜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储存地下水断层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上升岩块: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块:渭河*原、汾河谷地、鄱阳湖。工程建设遇断层加固或避开

  5)外力作用与地貌

  侵蚀搬运堆积

  流水作用冲刷地表,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流水使谷地加深加宽搬运侵蚀后的产物,如流沙流速降低,泥沙逐渐沉积流沙堆积形成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原、河口三角洲

  风力作用风蚀沟谷、风蚀洼地形成戈壁、荒漠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沙漠边缘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

  三;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1)海水的温度

  海水温度分布规律水*方向同一海区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不同纬度海区纬度较低处水温较高,纬度较高处水温较低

  纬度相当海区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较高,寒流经过海区水温较低

  垂直分布水温由表面向深层递减,在1000米以下垂直温差较小

  (3)海水的盐度

  ①概念: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世界大洋*均盐度为3.5%②分布规律:从两个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海区递减。红海(4.1%),波罗的海最低(不超过1%)

  ③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影响

  降水量与蒸发量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低;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高入海径流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洋流同纬度海区,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四;海水的运动

  (1)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风浪、海啸);潮汐;洋流

  (2)洋流的形成与分布(图3.31,3.32)

  风海流:南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按照成因分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流动,红海与印度洋的曼德海峡分布补偿流:秘鲁寒流

  寒流:从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低

  暖流: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

  北半球:顺时针环流

  分布规律南半球:逆时针环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逆时针环流

  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暖流:增温增湿,如同一纬度地区,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和温度比较高,西欧地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就直接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如果没有北大

  气候西洋暖流,英国和挪威的海港将有半年以上的冰封期,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海港终年不冻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

  寒流:降温减湿,如同一纬度地区,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和温度比较低,

  沿岸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洋沿岸的荒漠环境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寒暖流交汇处渔场的形成: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英海洋生物国的北海渔场

  上升流的影响:秘鲁渔场的形成、东南大西洋渔场

  海洋环境污染:加快净化的速度,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但是别的海域也可能受到污染,所以也扩大了污染的范围

  航海事业:顺风顺流,例如,北半球的冬季,从波斯湾到红海的油轮经过*海时是顺风顺流,从大西洋到地中海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时是顺风顺流

  五:陆地水和水循环

  (1)陆地水体类型: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地表水:江河水、湖泊水、冰川

  地下水:潜水、承压水

  静态水资源: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

  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

  目前,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动态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

  (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

  水源补给类型补给时间补给特点我国分布地区

  雨水夏秋季节水量变化大东部和南部

  冰川融水主要在夏季补给有时间性,水量稳定西北地区

  湖泊水全年有调节性,水量稳定东部

  地下水全年水量稳定,与河流有互补关系普遍

  (3)水循环

  能量来源:太阳能和重力能

  类型:海陆间大循环(蒸发(包括植物的蒸腾),水汽输送,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四个环节,(图3.37),陆地循环,海洋循环

  六:生物

  (1)生物的分布和环境

  光照:喜光植物和喜阴植物

  第13 / 17页

  热量:从赤道向两极,热量减少

  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减少

  水分:从沿海到内陆,水分减少,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带

  (2)对环境的指示作用:骆驼刺表示干旱的沙漠地区,莲表示水湿环境,矮牵牛能够指示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污染

  (3)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①光合作用(太阳能转换成生物能,无机物转换成有机物),②生物循环促使化学元素的迁移,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③改变原始大气的成分,④改变水的化学成分,⑤参与沉积岩的形成,加速岩石的风化,促使土壤的形成,⑥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

  七:土壤

  (1)土壤的概念: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的本质属性: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

  (3)土壤的组成:矿物质(土壤中矿物养分的来源),有机质(其含量的高低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水分和空气(彼此消长,影响热量)

  (4)土壤的形成

  形成过程:岩石风化过程低等植物着生过程高等植物着生过程土壤

  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所以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起着主导作用

  八;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整体性(图3.53):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整体,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于距海远,海洋暖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了干旱的大陆性气候,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少,所以地表水少,多为内流河,由于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但风化作用强,形成了大片戈壁和沙漠,气候变化会导致植被稀少;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个要素发生变化会导致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例如,气候变暖,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面上升,最终会淹没城市河低地

  (2)地域差异

  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地区

  从赤道向两极热量太阳辐射沿纬线延伸,经度更替低纬度地区和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

  从沿海向内陆水分海陆分布沿经度延伸,纬线更替中纬度地区

  山地的垂直分异热量,水分海拔高度从山麓到山顶有规律的变化海拔较高的山地

  第四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

  一:气候资源的特点

  (1)特点:普遍存在性,数值特征,变率大

  (2)开发利用

  第14 / 17页

  气候资源与农业:一地的气候资源往往决定了该地的农业类型和种植制度气候日照与街道方位: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度的夹角

  开发资源与盛行一种主导风向:工业布局在下风向

  利用建筑风向与盛行季风区:工业布局在垂直于季风区风向的郊外

  城市规划已知最小风频:工业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气候资源与交通:公路和铁路的建设(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及其激发的泥石流、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机场的选址(宜选择低云、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少、风速较小的地方,还应与城市保持较远的距离)。二;海洋资源

  (1)海洋渔业的形成和分布:

  、在浅海大陆架海域,阳光集中,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

  渔场的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形成条件在温带海域,季节变化显著,冬季底层海水和表层海水交换时,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盐类

  在暖流和寒流的交汇处,饵料比较丰富

  世界主世界主要渔场:课本100图4.4

  渔场的世界四大渔场:纽芬兰,北海道,北海,秘鲁渔场

  分布我国和日本是世界海洋渔获量最多的国家

  (2)海洋油气生产过程:资源勘探(利用地震波探测)、油气开采(海上钻井*台)、油气运输(管道运输,船舶运输)

  (3)海洋空间的利用(图4.9)

  (4)海洋运输和港口建设:港口作用:海洋运输船舶停泊、中转、装卸货物得场所。

  腹地:为港口提供服务的区域

  (5)海洋环境的主要问题

  海洋污染: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活动,工业生产的废

  海洋环境弃物是主要海洋污染物,集中在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

  保护海洋生态破坏:人类活动(海岸工程,围海造陆)以及自然条件的变化(全球变暖,海*面上升)

  主要来源:沿海工业生产和海运航线上的船舶

  石油污染石油污染污染区域:集中在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

  及其防治治理重点:石油泄漏

  石油污染的防治:分散、沉降、吸收、围栏、放任、燃烧

  三:陆地资源

  (1)陆地资源的类型和特点:类型:(表4.4)

  特点:有限性;利用潜力的无限性;分布规律性;整体性。

  第15 / 17页

  (2)陆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陆地资源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对象;陆地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

  四:气象灾害

  (1)台风

  形成: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主要灾害: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主要影响地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北美洲东海岸,其中西北太*洋是全球台风发生次数最多,强度的海区

  发生季节:夏秋季节

  监测和防御: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监测,到*海后,还可以用雷达监测

  (2)暴雨洪涝

  形成条件: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

  主要影响地区:亚洲最多

  防御措施:利用气象卫星,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和非工程措施防御(洪泛区的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实施防洪保险)

  (3)干旱

  (4)寒潮

  原因: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得大范围得剧烈降温,并伴随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尤以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

  五:地质灾害

  (1)地震

  分布:环太*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能量大小:用震级表示,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0倍,3级以下为微震,5级以上为破坏性地震

  要素:震中,震源,震中距,震级,烈度。

  (2)火山喷发

  火山构造:火山锥,火山口,火山通道

  类型:死火山,活火山,休眠火山

  (3)滑坡和泥石流

  (4)地质灾害得关联性

  ①地质灾害在成因上得关联性:一个地域内得地质灾害可能有若干种,他们在成因上关联的,例如,我国的川、滇、黔接壤地带,形成了地震、滑坡和泥石流为主的灾害

  第16 / 17页

  ②由一种原发性的主灾诱发其他灾害,例如地震可能诱发火灾、海啸、滑坡、泥石流、瘟疫蔓延等

  ③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例如,人为的破坏地表植被,造成了泥石流;人为大规模的工程活动,造成滑坡等灾害。

  (4)防御措施: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实施一些防御措施,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1:农业

  ①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②农业的投入:自然条件:光照、热量、水分、土壤

  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

  ③农业的分类:按生产对象分类:种植业和畜牧业

  按投入的多少分类: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

  按产品的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④农业区位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市场、交通、政策等

  ⑤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区位因素农业发展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为密切。

  水源年降水量少于250毫米的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是决定性因素。

  地形不同的地形区(坡度、高度),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原地区地势*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地适宜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

  土壤不同的土壤种类,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如东南丘陵地区分布广泛酸性土壤,适合种植茶树

  市场需求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运输主要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园艺、乳畜业等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5)份(扩展5)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三菁选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三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

  1、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元,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2、特征:层次性、整体性、差异性、可变性、开放性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原为例

  1、两地自然环境的异同

  2、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原为例

  1、开发早期——水土条件限制区域农业发展。

  2、农业社会——科技的发展使原来的制约性因素被克服,甚至成为有利条件,长江中下游*原成为主要粮食产地和桑蚕、棉花产地。

  3、工业社会——长江中下游*原人均耕地少,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粮仓地位和棉花生产地位下降。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一、地理信息技术

  1、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2、类型: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3、应用领域:

  (1)区域地理环境研究: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2)大众化应用:导航等

  二、遥感(RS)

  1、概念:人们在航空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怼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组成:遥感*台、传感器、信息传输、处理设备

  3、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三、全球定位系统(GPS)

  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

  2、组成: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用户设备部分

  3、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4、作用: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定位、测速、导航、授时)

  四、地理信息系统(GIS)

  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

  2、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

  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1、3“S”之间的关系:遥感(RS)获取信息,全球定位系统(GPS)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处理信息,分析表达结果

  2、数字地球: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概述

  1、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2、表现: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3、基本过程:

  植被遭破坏——地面裸露——风沙侵蚀或水土流失——土壤水分和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荒漠化景观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概况

  (1)位置范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2)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3)主要景观:干旱是最显著的自然特征。形成草原、荒漠主的景观。

  (4)内部分异:以贺兰山为界,以东为半干旱草原带,以西为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

  2、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3)动力条件——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大风日数多

  (4)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1)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2)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三项内容:

  (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3)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两条原则:

  (1)坚持维护生态*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2)坚持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

  3、一个重点: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4、五条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5、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现状——宁夏中卫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一、森林的作用

  1、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2、生态功能: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

  3、环保功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等

  4、森林急剧减少的危害: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

  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热带雨林的分布

  (1)纬度分布:赤道南北两侧,大陆向风地带可伸展到南北纬15°——25°

  (2)地区分布: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3)最大分布:亚马孙热带雨林

  2、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环境效应

  (1)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被称为“地球之肺”

  (2)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衡

  (3)繁衍物种最多,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三、雨林生态的优越性和脆弱性

  1、优越性: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高。

  2、脆弱性:

  (1)易破坏——雨林生长所需养分几乎全部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而这部分最容易遭受人类破坏的部分

  (2)难恢复——仪琳植被一旦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很快丧失,雨林生态系统则很难恢复

  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1、雨林被毁的原因

  (1)根本原因: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

  (2)直接原因:过度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开辟大型农牧场;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2、亚马孙开发计划

  (1)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

  (2)移民亚马孙*原

  (3)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五、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

  1、在当前的背景下,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2、保护雨林的措施:

  (1)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2)加强雨林管理和宝华,建立自然保护区;

  (3)鼓励保护性开发,如雨林观光等;

  (4)加强森林缓冲区建设;

  (5)森林选择性采伐和更新造林相结合;

  (6)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一、能源的分类

  (1)可再生能源(举例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2)非可再生能源(举例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和核能)。

  二、资源开发条件

  1、资源状况——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1)储量丰富

  (2)分布范围广,40%的土地下都有煤田分布

  (3)煤种齐全,十大煤种都有分布

  (4)煤质优良,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

  (5)开采条件好,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

  2、市场——广阔

  (1)人口增加和社会经济发展使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2)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

  3、交通条件——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北中南三条运煤铁路分别是大秦线、神黄线、焦日线。

  三、能源基地建设

  1、扩大煤炭开采量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是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二是发展炼焦业。

  四、能源的综合利用

  1、存在的问题——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2、采取的措施——结合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建设,构建煤电铝、煤铁钢、煤焦化三条产业链

  3、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

  (1)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

  (2)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

  (3)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推动以洁净煤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2、调整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生态环境问题根源所在:

  (1)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2)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技术产业和旅游业。

  3、“三废”的治理:

  (1)废渣:回收再利用

  (2)废气:消烟除尘,营造防风林带

  (3)废水:沉淀净化

  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一、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1、河流概况: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发源阿巴拉契亚山西坡,在肯塔基市注入俄亥俄河。

  2、开发注意:

  (1)山地:河流的发源地,保护好植被生态

  (2)河谷*原: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3)河流: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

  3、自然背景:

  (1)地形:多山,起伏大,水力资源丰富,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

  (2)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冬末春初降水多,夏秋降水相对较少;

  (3)水文:支流众多,水量丰富,河流落差大,水量不稳定;

  (4)矿产:煤铁铜等丰富。

  二、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1、18世纪下半叶:农业发达,人口较少,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

  2、19世纪后期:人口激增,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等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

  3、20世纪30年代初:田纳西河流域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三、流域的综合开发

  1、开发的核心:河流的梯级开发——修建水坝。

  2、水坝的功能:防洪、灌溉、航运、发电、旅游、养殖等。

  3、开发项目: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

  4、成效:根治了洪灾,农林牧渔业、工业、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5、田纳西河**形成“工业走廊”的原因:大规模的水电和核电使田纳西河流域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流域内炼铝、化学等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一、地理条件

  1、范围: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自然条件:

  (1)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作物一年一熟,作物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2)地形分布:西部高原(畜牧业)、中部和东北部*原(种植业)、周围山地(林业)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3)土壤: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

  (1)良好的工业基础;

  (2)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有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

  (3)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地广人稀),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二、农业布局特点

  1、耕作农业区:

  (1)主要分布在三大*原区;

  (2)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水稻等。

  2、林业和特产区:

  (1)林业: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2)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3、畜牧业区:

  (1)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产基地;

  (2)畜种: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三河马;松嫩*原西部:东北红牛。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生产特点:

  (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2)地区专业化生产。

  2、其他知识:

  (1)三江*原商品率最高;

  (2)国营农场,机械化程度最高。

  四、农业发展方向

  1、存在问题: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2、指导思想: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3、农业发展方向和重点

  (1)*原区: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商品粮豆等的生产,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的能力。)

  (2)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3)山区农业:森林资源保育,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及地理条件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1)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2)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最先改革开放的地区,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3、良好的区位条件: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东南亚;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

  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1、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促进

  2、工业化进程:

  3、城市化进程:

  (1)城镇数量猛增,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

  (2)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三、问题与对策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1、自然原因:自然资源区域分布不均匀且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2、经济原因:区域间经济发展不*衡,各区域资源供求不匹配

  3、我国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

  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西气东输:

  (1)概况: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建设从塔里木盆地至上海的输气管道。

  (2)线路布局:

  一线:新疆轮南油气田——上海;

  二线: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广州

  2、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①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短缺,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②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能源资源蕴藏丰富,需求量小,能源优势难以发挥。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①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易引发酸雨等环境问题;

  ②北煤南运对我国南北向铁路运输带来很大压力。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①天然气分布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②四大气区是新疆(塔里木、准噶尔)、青海(柴达木)、川渝(四川盆地)、陕甘宁(鄂尔多斯);

  ③东部油气开发已到中后期,西部是战略接替区,发展战略是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中西部(输出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1)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2)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3)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气化,缓解因植被破坏对环境的压力。

  2、对东部(输入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1)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状况,促进经济发展;

  (2)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能源结构;

  (3)促进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3、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4、对环境的影响:

  (1)有利于净化大气环境

  (2)有利于沿线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一、产业转移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区域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转移

  3、目的:降低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利润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劳动力因素: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首先要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

  3、市场因素:为了寻求企业发展,开辟国际市场。

  4、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国家政策调整、地价昂贵、环境污染等会促使企业进行产业转移。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二地理复*方法:复*方法要点

  高二地理会考复*要点:气候成因

  气候成因的影响因素有:太阳辐射、大气运动、地面状况和人类活动。具体的某种气候的形成并不一定全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所以,审题时要注意判断主导因素是什么。

  (1)太阳辐射:

  ①使得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热量产生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温度带,如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极地);

  ②是同纬度地区的季节差异,加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形成季风气候。

  (2)下垫面: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

  ②地面植被和地表性质的局部差异,其实质是热量和水分的差异,因为下垫面是大气直接的热源和水源。

  (3)大气环流:

  ①本身的低压带、高压带可以作为一种天气系统,长期影响一个地区的气候,如赤道低压带终年高温多雨;

  ②通过盛行风带、季风环流影响水汽输送,进而影响气候,如季风环流下,冬季气流由陆到海,降水少,夏季气流由海到陆,降水充沛;

  ③通过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影响一些地区的气候,如地中海气候。

  (4)人类活动:通过生产活动及改变下垫面的物理、生物学特性,改变大气中水汽、C02的含量,影响气候。如工业生产导致C02增多、增加森林覆盖率或修建水库,改变局部气候。

  高二地理会考复*要点: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2)可持续发展内涵——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原则:

  ①公*性原则: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

  ②持续性原则: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

  ③共同性原则: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环境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4)清洁生产:评估产品对环境影响的传统方法只把焦点放在末端处理上。清洁生产则从原料开采——生产——消费——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1)庞大的人口压力。

  (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人口压力大、经济迅速发展和资源利用率低。

  (3)深刻的环境危机:环境污染从城市迅速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范围仍在扩大。生态极危机区分布于东部地区,这里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人类活动频繁。

  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1994年3月,***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

  3、生态农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留民营村建设生态农业的措施:

  (1)调整农业结构:由单一的种植业调整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2)开展综合利用:以农畜产品为中心,发展饲料加工厂和食品加工厂。

  (3)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沼气的利用——原料来源于秸秆、人畜粪尿,沼液、沼渣还田或养鱼。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5)份(扩展6)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精选五篇)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1

  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3、能源的分类:

  【思考】一般说来,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

  点拔:这种说法不对。如C+O2=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2

  总结是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与描述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和工作情况,让我们一起来学*写总结吧。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氧化反应CH4(g)+2O2(g)→CO2(g)+2H2O(l)

  取代反应CH4+Cl2(g)→CH3Cl+HCl

  烷烃的通式:CnH2n+2n≤4为气体、所有1-4个碳内的烃为气体,都难溶于水,比水轻

  碳原子数在十以下的,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不同的单质

  同位素: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的同一类元素的原子

  2、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重要化工原料

  乙烯C2H4(含不饱和的C=C双键,能使KMnO4溶液和溴的溶液褪色)

  氧化反应2C2H4+3O2→2CO2+2H2O

  加成反应CH2=CH2+Br2→CH2Br-CH2Br(先断后接,变内接为外接)

  加聚反应nCH2=CH2→[CH2-CH2]n(高分子化合物,难降解,白色污染)

  石油化工最重要的基本原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果实的催熟剂,

  乙烯的产量是衡量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的标志

  苯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有毒,不溶于水,良好的有机溶剂

  苯的结构特点: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

  氧化反应2C6H6+15O2→12CO2+6H2O

  取代反应溴代反应+Br2→-Br+HBr

  硝化反应+HNO3→-NO2+H2O

  加成反应+3H2→

  3、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乙醇

  物理性质: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小于水沸点低于水,易挥发。

  良好的有机溶剂,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与水以任意比互溶,醇官能团为羟基-OH

  与金属钠的反应2CH3CH2OH+Na→2CH3CHONa+H2

  氧化反应

  完全氧化CH3CH2OH+3O2→2CO2+3H2O

  不完全氧化2CH3CH2OH+O2→2CH3CHO+2H2O(Cu作催化剂)

  乙酸CH3COOH官能团:羧基-COOH无水乙酸又称冰乙酸或冰醋酸。

  弱酸性,比碳酸强CH3COOH+NaOH→CH3COONa+H2O2CH3COOH+CaCO3→Ca(CH3COO)2+H2O+CO2↑

  酯化反应醇与酸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称为酯化反应。

  原理酸脱羟基醇脱氢。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4、基本营养物质

  糖类: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动植物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又叫碳水化合物

  单糖C6H12O6葡萄糖多羟基醛CH2OH-CHOH-CHOH-CHOH-CHOH-CHO

  果糖多羟基

  双糖C12H22O11蔗糖无醛基水解生成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

  麦芽糖有醛基水解生成两分子葡萄糖

  多糖(C6H10O5)n淀粉无醛基n不同不是同分异构遇碘变蓝水解最终产物为葡萄糖

  纤维素无醛基

  油脂:比水轻(密度在之间),不溶于水。是产生能量的营养物质

  植物油C17H33-较多,不饱和液态油脂水解产物为高级脂肪酸和丙三醇(甘油),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叫皂化反应

  脂肪C17H35、C15H31较多固态

  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蛋白质水解产物是氨基酸,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有8种,非必需的氨基酸有12种

  蛋白质的性质

  盐析:提纯变性:失去生理活性显色反应:加浓显灼烧:呈焦羽毛味

  误服重金属盐:服用含丰富蛋白质的新鲜牛奶或豆浆

  主要用途: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人类营养物质、工业上有广泛应用、酶是特殊蛋白质

  1、各类有机物的通式、及主要化学性质

  烷烃CnH2n+2仅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热分解、不与高锰酸钾、溴水、强酸强碱反应

  烯烃CnH2n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加聚反应

  炔烃CnH2n-2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

  苯(芳香烃)CnH2n-6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与氢气等发生加成反应

  (甲苯、乙苯等苯的同系物可以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

  卤代烃:CnH2n+1X

  醇:CnH2n+1OH或CnH2n+2O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主要抓官能团的特性,比如,醇类中,醇羟基的性质:1.可以与金属钠等反应产生氢气,2.可以发生消去反应,注意,羟基邻位碳原子上必须要有氢原子,3.可以被氧气催化氧化,连有羟基的碳原子上必要有氢原子。4.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5.可以与氢卤素酸发生取代反应。6.醇分子之间可以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醚。

  苯酚:遇到FeCl3溶液显紫色醛:CnH2nO羧酸:CnH2nO2酯:CnH2nO2

  2、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3、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2、H2O和耗O2量。

  4、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

  烯、炔等不饱和烃(加成褪色)、苯酚(取代褪色)、醛(发生氧化褪色)、有机溶剂[CCl4、氯仿、溴苯(密度大于水),烃、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发生了萃取而褪色。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还原反应)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

  6.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7、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

  (1)酚:(2)羧酸:(3)卤代烃(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

  (4)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5)蛋白质(水解)

  8.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9.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醛、甲酸、甲酸某酯、葡萄糖、麦芽糖(也可同Cu(OH)2反应)。计算时的关系式一般为:—CHO——2Ag

  注意:当银氨溶液足量时,甲醛的氧化特殊:HCHO——4Ag↓+H2CO3

  反应式为:HCHO+4[Ag(NH3)2]OH=(NH4)2CO3+4Ag↓+6NH3↑+211.

  10.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1.浓H2SO4、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

  12、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

  13.解推断题的特点是:抓住问题的`突破口,即抓住特征条件(即特殊性质或特征反应),如苯酚与浓溴水的反应和显色反应,醛基的氧化反应等。但有机物的特征条件不多,因此还应抓住题给的关系条件和类别条件。关系条件能告诉有机物间的联系,如A氧化为B,B氧化为C,则A、B、C必为醇、醛,羧酸类;又如烯、醇、醛、酸、酯的有机物的衍变关系,能给你一个整体概念。

  14.烯烃加成烷取代,衍生物看官能团。

  去氢加氧叫氧化,去氧加氢叫还原。

  醇类氧化变醛,醛类氧化变羧酸。

  光照卤代在侧链,催化卤代在苯环

  1.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

  (5)、酚醛树脂的制取(6)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稳,不会大起大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

  (1)、实验室制乙烯(170℃)(2)、蒸馏(3)、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4)、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5)、中和热的测定

  (6)制硝基苯(50-60℃)

  〔说明〕:(1)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3.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质。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等)

  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

  (2)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

  (3)含醛基物质(氧化)

  (4)碱性物质(如NaOH、Na2CO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

  (5)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

  (6)有机溶剂(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已烷等,属于萃取,使水层褪色而有机层呈橙红色。)

  7.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9.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

  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0.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

  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1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2.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

  13.能被氧化的物质有:

  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不饱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醇、醛、酚。大多数有机物都可以燃烧,燃烧都是被氧气氧化。

  14.显酸性的有机物有:含有酚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15.能使蛋白质变性的物质有: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甲醛、苯酚、强氧化剂、浓的酒精、双氧水、碘酒、三氯乙酸等。

  16.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有机物:具有酸、碱双官能团的有机物(氨基酸、蛋白质等)

  17.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

  (1)酚:

  (2)羧酸:

  (3)卤代烃(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

  (4)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

  (5)蛋白质(水解)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3

  1、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氧化反应CH4(g)+2O2(g)→CO2(g)+2H2O(l)

  取代反应CH4+Cl2(g)→CH3Cl+HCl

  烷烃的通式:CnH2n+2n≤4为气体、所有1—4个碳内的烃为气体,都难溶于水,比水轻

  碳原子数在十以下的,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不同的单质

  同位素: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的同一类元素的原子

  2、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重要化工原料

  乙烯C2H4(含不饱和的C=C双键,能使KMnO4溶液和溴的溶液褪色)

  氧化反应2C2H4+3O2→2CO2+2H2O

  加成反应CH2=CH2+Br2→CH2Br—CH2Br(先断后接,变内接为外接)

  加聚反应nCH2=CH2→[CH2—CH2]n(高分子化合物,难降解,白色污染)

  石油化工最重要的基本原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果实的催熟剂,

  乙烯的产量是衡量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的标志

  苯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有毒,不溶于水,良好的有机溶剂

  苯的结构特点: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

  氧化反应2C6H6+15O2→12CO2+6H2O

  取代反应溴代反应+Br2→—Br+HBr

  硝化反应+HNO3→—NO2+H2O

  加成反应+3H2→

  3、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乙醇

  物理性质: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小于水沸点低于水,易挥发。

  良好的有机溶剂,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与水以任意比互溶,醇官能团为羟基—OH

  与金属钠的反应2CH3CH2OH+Na→2CH3CHONa+H2

  氧化反应

  完全氧化CH3CH2OH+3O2→2CO2+3H2O

  不完全氧化2CH3CH2OH+O2→2CH3CHO+2H2O(Cu作催化剂)

  乙酸CH3COOH官能团:羧基—COOH无水乙酸又称冰乙酸或冰醋酸。

  弱酸性,比碳酸强CH3COOH+NaOH→CH3COONa+H2O2CH3COOH+CaCO3→Ca(CH3COO)2+H2O+CO2↑

  酯化反应醇与酸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称为酯化反应。

  原理酸脱羟基醇脱氢。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4、基本营养物质

  糖类: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动植物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又叫碳水化合物

  单糖C6H12O6葡萄糖多羟基醛CH2OH—CHOH—CHOH—CHOH—CHOH—CHO

  果糖多羟基

  双糖C12H22O11蔗糖无醛基水解生成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

  麦芽糖有醛基水解生成两分子葡萄糖

  多糖(C6H10O5)n淀粉无醛基n不同不是同分异构遇碘变蓝水解最终产物为葡萄糖

  纤维素无醛基

  油脂:比水轻(密度在之间),不溶于水。是产生能量的营养物质

  植物油C17H33—较多,不饱和液态油脂水解产物为高级脂肪酸和丙三醇(甘油),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叫皂化反应

  脂肪C17H35、C15H31较多固态

  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蛋白质水解产物是氨基酸,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有8种,非必需的氨基酸有12种

  蛋白质的性质

  盐析:提纯变性:失去生理活性显色反应:加浓显灼烧:呈焦羽毛味

  误服重金属盐:服用含丰富蛋白质的新鲜牛奶或豆浆

  主要用途: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人类营养物质、工业上有广泛应用、酶是特殊蛋白质

  1、各类有机物的通式、及主要化学性质

  烷烃CnH2n+2仅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热分解、不与高锰酸钾、溴水、强酸强碱反应

  烯烃CnH2n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加聚反应

  炔烃CnH2n—2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

  苯(芳香烃)CnH2n—6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与氢气等发生加成反应

  (甲苯、乙苯等苯的同系物可以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

  卤代烃:CnH2n+1X

  醇:CnH2n+1OH或CnH2n+2O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主要抓官能团的特性,比如,醇类中,醇羟基的性质:

  1、可以与金属钠等反应产生氢气,

  2、可以发生消去反应,注意,羟基邻位碳原子上必须要有氢原子,

  3、可以被氧气催化氧化,连有羟基的碳原子上必要有氢原子。

  4、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

  5、可以与氢卤素酸发生取代反应。

  6、醇分子之间可以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醚。

  苯酚:遇到FeCl3溶液显紫色醛:CnH2nO羧酸:CnH2nO2酯:CnH2nO2

  2、取代反应包括:

  卤代、硝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3、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2、H2O和耗O2量。

  4、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

  烯、炔等不饱和烃(加成褪色)、苯酚(取代褪色)、醛(发生氧化褪色)、有机溶剂[CCl4、氯仿、溴苯(密度大于水),烃、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发生了萃取而褪色。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还原反应)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

  6、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7、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

  (1)酚:

  (2)羧酸:

  (3)卤代烃(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

  (4)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

  (5)蛋白质(水解)

  8、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9、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醛、甲酸、甲酸某酯、葡萄糖、麦芽糖(也可同Cu(OH)2反应)。计算时的关系式一般为:—CHO——2Ag

  注意:当银氨溶液足量时,甲醛的氧化特殊:HCHO——4Ag↓+H2CO3

  反应式为:HCHO+4[Ag(NH3)2]OH=(NH4)2CO3+4Ag↓+6NH3↑+211。

  10、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1、浓H2SO4、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

  12、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

  (2)、乙酸乙酯的水解

  (3)苯的硝化

  (4)糖的水解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

  13、解推断题的特点是:抓住问题的突破口,即抓住特征条件(即特殊性质或特征反应),如苯酚与浓溴水的反应和显色反应,醛基的氧化反应等。但有机物的特征条件不多,因此还应抓住题给的关系条件和类别条件。关系条件能告诉有机物间的联系,如A氧化为B,B氧化为C,则A、B、C必为醇、醛,羧酸类;又如烯、醇、醛、酸、酯的有机物的衍变关系,能给你一个整体概念。

  14、烯烃加成烷取代,衍生物看官能团。

  去氢加氧叫氧化,去氧加氢叫还原。

  醇类氧化变醛,醛类氧化变羧酸。

  光照卤代在侧链,催化卤代在苯环

  1、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

  (2)、乙酸乙酯的水解

  (3)苯的硝化

  (4)糖的水解

  (5)、酚醛树脂的制取

  (6)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稳,不会大起大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

  (1)、实验室制乙烯(170℃)

  (2)、蒸馏(

  3)、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4)、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5)、中和热的测定

  (6)制硝基苯(50—60℃)

  〔说明〕:

  (1)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

  (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3、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质。

  4、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等)

  5、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

  (2)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

  (3)含醛基物质(氧化)

  (4)碱性物质(如NaOH、Na2CO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

  (5)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

  (6)有机溶剂(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已烷等,属于萃取,使水层褪色而有机层呈橙红色。)

  6、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7、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8、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

  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9、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

  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10、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1、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

  12、能被氧化的物质有:

  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不饱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醇、醛、酚。大多数有机物都可以燃烧,燃烧都是被氧气氧化。

  13、显酸性的有机物有:含有酚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14、能使蛋白质变性的物质有: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甲醛、苯酚、强氧化剂、浓的酒精、双氧水、碘酒、三氯乙酸等。

  15、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有机物:具有酸、碱双官能团的有机物(氨基酸、蛋白质等)

  16、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

  (1)酚:

  (2)羧酸:

  (3)卤代烃(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

  (4)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

  (5)蛋白质(水解)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4

  基本理论

  1、掌握一图(原子结构示意图)、五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最简式)、六方程(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2、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① CH:C2H2和C6H6② CH2:烯烃和环烷烃 ③ 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 ④ 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举一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

  3、一般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氕原子(1H)中无中子。

  4、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周期不一定从金属元素开始,如第一周期是从氢元素开始。

  5、ⅢB所含的元素种类最多。 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且ⅣA族中元素组成的晶体常常属于原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等。

  6、质量数相同的原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如18O与18F、40K与40Ca

  7. ⅣA~ⅦA族中只有ⅦA族元素没有同素异形体,且其单质不能与氧气直接化合。

  8、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一般形成离子化合物,但AlCl3却是共价化合物(熔沸点很低,易升华,为双聚分子,所有原子都达到了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9、一般元素性质越活泼,其单质的性质也活泼,但N和P相反,因为N2形成叁键。

  10、非金属元素之间一般形成共价化合物,但NH4Cl、NH4NO3等铵盐却是离子化合物。

  11、离子化合物在一般条件下不存在单个分子,但在气态时却是以单个分子存在。如NaCl。

  12、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如Na2O2、FeS2、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13、单质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如O3是极性分子。

  14、一般氢化物中氢为+1价,但在金属氢化物中氢为-1价,如NaH、CaH2等。

  15、非金属单质一般不导电,但石墨可以导电,硅是半导体。

  16、非金属氧化物一般为酸性氧化物,但CO、NO等不是酸性氧化物,而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17、酸性氧化物不一定与水反应:如SiO2。

  18、金属氧化物一般为碱性氧化物,但一些高价金属的氧化物反而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CrO3等反而属于酸性氧物,2KOH + Mn2O7 == 2KMnO4 +H2O。

  19、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价和它的负价绝对值之和等于8,但氟无正价,氧在OF2中为+2价。

  20、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都含有阴离子,如金属晶体中有金属阳离子而无阴离子。

  21、离子晶体不一定只含有离子键,如NaOH、Na2O2、NH4Cl、CH3COONa等中还含有共价键。

  22. 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其余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不是稳定结构。

  23. 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

  24. 阳离子的半径一定小于对应原子的半径,阴离子的半径一定大于对应原子的半径。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5

  1、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氧化反应CH4(g)+2O2(g)→CO2(g)+2H2O(l)

  取代反应CH4+Cl2(g)→CH3Cl+HCl

  烷烃的通式:CnH2n+2n≤4为气体、所有1-4个碳内的烃为气体,都难溶于水,比水轻

  碳原子数在十以下的,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不同的单质

  同位素: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的同一类元素的原子

  2、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重要化工原料

  乙烯C2H4(含不饱和的C=C双键,能使KMnO4溶液和溴的溶液褪色)

  氧化反应2C2H4+3O2→2CO2+2H2O

  加成反应CH2=CH2+Br2→CH2Br-CH2Br(先断后接,变内接为外接)

  加聚反应nCH2=CH2→[CH2-CH2]n(高分子化合物,难降解,白色污染)

  石油化工最重要的基本原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果实的催熟剂,

  乙烯的产量是衡量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的标志

  苯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有毒,不溶于水,良好的有机溶剂

  苯的结构特点: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

  氧化反应2C6H6+15O2→12CO2+6H2O

  取代反应溴代反应+Br2→-Br+HBr

  硝化反应+HNO3→-NO2+H2O

  加成反应+3H2→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最句子文案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04778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