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
> 其他
首页
人物
作品
句子
搜索
《毛泽东读书集成》经典句子
共 23个句子,人关注
句子(23)
毛泽东为何读书 关于读书,人们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和比喻。有人说,读书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态度、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有人说,读书是一种享受,也是 一种风度,人适当有些书生气,是可爱的。有人说,读书养心,它改变的是你面对世界的态度。这些,都从一个侧面传达出为什么要读书的意思。人们的阅读目的,虽各种各样,总体上说,无非是为树信仰、求真知、促实践、养心智、达情意。毛泽东酷爱读书,自也包括这些追求。
出自:
《毛泽东读书集成》
用辩证法唯物论去解决论理的东西和历史的东西的相互关系的最好的模范,首先要算马克思的资本论。资本论中包含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发展,同时又包 含了这一社会论理发展,资本论所分析的是把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生、发展及消灭反映出来的各经济范畴的发展的辩证法。这问题之解决的唯物论性质,在于他以物质的客观历史作基础,在于把概念和范畴当做这一现实历史的反映。资本主义的理论和历史的一致,资本主义的社会的论理学和认识论的一致,模范地表现在资本论里面,我们可以从此懂得一点辩证法论理学和认识论一致的门径。 一摘自毛泽东《辩证唯物论》(1937年5-7月),大连大众书店1946年成,第18页。
出自:
《毛泽东读书集成》
毛泽东的攻读之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 一是经典的和重要的书反复读。对马列著作,毛泽东总是常读常新。在延 安,他对曾志说到自己读《共产党宣言》的情况:“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阅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我写《新民主主义论》时,《共产党宣言》就翻阅过多少次。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在于应用,要应用就要经常读,重点读,读些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对喜欢的文史哲经典,毛泽东同样经常读。 二是相同题材内容的书,毛泽东习惯把不同的甚至是观点相反的著述对照起来读。 三是读书习惯于“手到”并注重讨论。古人强调读书要“眼到”、“口到”、”手到”、“心到”。
出自:
《毛泽东读书集成》
仆读《中庸》,曰博学之。朱子补《大学》,曰: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至乎其极。表里精粗无不到,全体大用无不明矣。其上孔 子之言,谓博学于文,孟子日博学而详说,窃以为是天经地义,学者之所宜遵循。 ——摘自毛泽东《致萧子升信》(1915年9月6日),见中共中夹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编《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版,第20页
出自:
《毛泽东读书集成》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
出自:
《毛泽东读书集成》
毛泽东主张圣贤救世,其实不止是儒家主张圣贤救世,毛泽东也将墨子看成救世圣贤他在《伦理学原理》中批注:“一切之生活动作所以成全个人,一切之道德所以成全个人,表同情于他人,为他人谋幸福,非以为人,乃以为己。吾有此种爱人之心,即须完 成之,如不完成即是于具足生活有缺,即是未达正鹄。释迦、墨翟皆所以达其个人之正鹄也。”他服鹰曾国藩,也并不是因为曾国藩是理学大师,“主要恐怕是曾并‘圣贤’(修养)‘豪杰’(事功)于一身,很符合毛当时的口味和志向”。
出自:
《毛泽东读书集成》
经验是永远学不足的。一万年以后,搞计划就一点错误不犯?一万年以后的事情我们管不着,但是可以肯定,那个时候还是会犯错误的。青年要犯错误,老 年就不犯错误呀?孔夫子说,他七十岁干什么都合乎客观规律了,我就不相信那是吹牛皮。 一摘自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局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1956年1月15日),见《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4月版,第314页。
出自:
《毛泽东读书集成》
不合历史要求的东西,一定垮掉,人为地维持不垮是不可能的。合乎历史要求的东西,一定垮不了,人为地解散也是办不到的。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大道 理。请同志们看一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序言”。 一摘自毛泽东《关于研究人民公社问题的批语》(1959年7月29日、8月1日),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8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月版,第390页。
出自:
《毛泽东读书集成》
马克思说:“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他又说:“从来的哲学家只是各式各样地说明世界,但是重要的乃在于改造世界。”这是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第一次正确地解决意识和存在关系问题的科学的规定,而为后来列宁所深刻地发挥了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之基本的观 点。我们讨论中国文化问题,不能忘记这个基本观点。 一顿自毛评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见《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败社 1991年6月版,第664页。
出自:
《毛泽东读书集成》
此事实诚然,然不可言并当言先后。动物固以自存之冲动为先,以保存种族之冲动为后,动物在其幼时无所谓保存种族之冲动也。嗟乎!吾于此有深感焉, 即世借利他之名而行其利己之实者之多是也。真者,善也;伪者,恶也,实行利已主义者,念虽小犹真也,借利他之名而行利己之实者,则大伪也。由利己而放开之至于利人类之大己,利生类之大己,利宇宙之大己,系由小真而大真,人类智力进步可得达到也。人己并举则次序不明,易致假利他之名而行利己之实,无由而达到最大之利己也。予思吾儒家之说,乃是以利己主义为基础,如“天地之道造端乎夫妇”之言,“先修身而后平天下”,“先亲亲而后仁民爱物”可以见之。 一摘自毛泽东(《伦理学原理》批注》
出自:
《毛泽东读书集成》
我劝在座的同志,你们如果懂得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那就还需要补学一点它的对立面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康德和黑格尔的书,孔子和蒋介石的书,这些反面的东西,需要读一读。………我们有些共产党员、共产党的知识分子的缺点,恰恰是对于反面的东西知道得太少。读了几本马克思的书,就那么照着讲,比较单调,讲话,写文章,缺乏说服力。你不研究反面的东西,就驳不倒它。 —摘自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1957年1月27日),见中共中类 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193页。
出自:
《毛泽东读书集成》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一毛泽东《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1973年8月5日),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分《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1月版,第361页。*祖龙指秦始皇。十批指郭沫若 十批判书
出自:
《毛泽东读书集成》
存在是第一性的,思维是第二性的,只要肯定了这一条,我们就同唯心主义划清界限了。然后还要进一步解决客观存在能否认识、如何认识的问题。还是。 马克思说的那些话对,思维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说思维和存在不能等同,是对的,但是因此就说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则是错误的。 一摘自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节选)(1959年12月-1960年2月),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空编《毛泽东文集》第8喜,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104 页。
出自:
《毛泽东读书集成》
中国教育史有人民性的一面。孔子的有教无类,孟子的民贵君轻,荀子的人定胜天,屈原的批判君恶,司马迁的颂扬反抗,王充、范缜、柳宗元、张载、王夫之的古代唯物论,关汉卿、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的民主文学,孙中山的民主革命,诸人情况不同,许多人并无教育专著,然而上举那些,不能不影响对人民的教育,谈中国教育史,应当提到他们。但是就教育史的主要侧面说来,几千年来的教育,确是剥削阶级手中的工具,而社会主义教育乃是工人阶级手中的工具。
一一摘自毛泽东《对陆定一同志〈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一文的批语、接语和修改》(1958年8月),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中央文做出版社1992年8月版,第340页
出自:
毛泽东
《毛泽东读书集成》
山东,作为地方最高一级的政区名称,是从金代开始的。据说三皇五帝中的舜帝和大禹都曾生活在这里。孔子、孟子、左丘明、孙武、孙腺、诸葛亮、王义 之、黄巢、李清照、辛弃疾、戚继光、蒲松龄等,都是山东人,孔子创立了儒家学说,孙子是兵圣,王羲之是书圣,北魏时的贾思勰,元朝的王祯都是大农学 家,他们为山东增光添彩嘛! 一摘自毛泽东1952年10月28日在游览趵突泉途中同山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谈话,见山东省档案馆编《毛泽东与山东),中央文献出版社203年11月版,第12 页
出自:
《毛泽东读书集成》
人对事物的认识,总要经过多少次反复,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要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才会引起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关于从实践到感性认识,再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的道理,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没有讲清楚,列宁也没有讲清楚。列宁写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只讲清楚了唯物论,没有完全讲清楚认识论。最近艾思奇在高级党校讲话说到这一点,这是对的。这个书中国的古人也没有讲清楚。老子、庄子没有讲清楚,墨子讲了认识论方面的问题,也必有讲清楚。张载、李卓吾、王船山、谭嗣同都没有讲清楚。什么叫哲学?哲学就是认识论。
——《关于人的认识问题》(1964年8月24日)
出自:
毛泽东
《毛泽东读书集成》
一切哲学,一切思想,一切日常生活,都要作两条战线斗争,去肯定事物与概念的相对安定的质。
出自:
《毛泽东读书集成》
所谓读“活”(书),就是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认识,把认识转化为智慧,把智慧转化为能力,把能力转化为实践,进而在实践中有所创造。
出自:
《毛泽东读书集成》
我劝同志们看看鲁迅的杂文。鲁迅是中国的第一个圣人。中国的第一个圣人不是孔夫子,也不是我。我算贤人,我是圣人的学生。 —摘自毛泽东1971年11月20日间参加武汉地区座谈会人员的谈话记录,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12月版,第1609页。
出自:
《毛泽东读书集成》
毛泽东后来在第一师范读书时,四书五经这类古籍仍属案头之书。同他关系最深的老师杨昌济,对中学、西学都持批判态度,主张用“新时代之眼光来研究吾国之旧学”,“合东西洋之文明一炉而治之”。
出自:
《毛泽东读书集成》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