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
>
心得
首页
人物
作品
句子
搜索
《士人风骨》经典语录
资中筠
共 10个句子,人关注
简介
句子(10)
什么时候中国人能真正不卑不亢地以平常心对待世界一切强于我或弱于我的国家,既充满民族自信又虚心学习他人长处,既懂得保持民族精华,又能以开阔的胸怀对外来思想和文化,吞吐自如,那就是我们民族真正在精神上健康成熟的时候。
出自:
资中筠
《士人风骨》
“不阿世、不迎俗,不以成败论英雄,不以荣辱定是非”
出自:
资中筠
《士人风骨》
国人习惯地把个人的命运依附于“国家”的兴衰。这在原则上似乎没有问题。但是由于从来没有真正实现“民治、民有、民享”,代表国家的政府不一定代表具体的百姓。于是统治者太容易以“国家”的名义侵犯百姓的权益。
出自:
资中筠
《士人风骨》
一方面是毫不放松的思想控制,另一方面是拜金主义、商业大潮和恶性市场竞争,这两面夹击对思想文化起到逼良为娼的作用,知识分子进一步犬儒化,文化进一步低俗化。
出自:
资中筠
《士人风骨》
当法统与道统合一之后,不但“朕即国家”,而且“朕即真理”,可以“无法无天”。在这种背景下,每次集会开头唱“东方红,太阳升……他是人民大救星”,闭会唱“……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几十年中两种截然对立当观念能够这样安然共处,竟无人感觉有何不妥。
出自:
资中筠
《士人风骨》
实际上所谓文化,就是一个民族在悠长的历史中,在一种制度下形成的,渗透到民族的血脉中的集体记忆,一种思维方式,价值观和行为模式。这种源远流长的传统有很强的韧性,在刚性的制度变革之后还会长期存在。制度的变革和实施总是靠人来做的,既是人就有思想。
出自:
资中筠
《士人风骨》
百年近代史上,每逢改革到一定程度,需要向民主、宪政到道路转型到关键时刻,总有以“国粹”抵制“西化”的思潮出现,以“爱国”为名,反对社会进步,行祸国之实。而这种言论总是有一定的迷惑性,因为它能打动国人一种敏感的情结——即“五千年辉煌”与“百年荣辱”,把一切不满转向洋人。所以,以“反洋”为旗号的,无论理论上如何不合逻辑,如何歪曲历史,无视客观现实,在表面上却常占领道义制高点,通识为当局所鼓励,至少默许。
出自:
资中筠
《士人风骨》
从中外历史发展看,制度与文化是胶着在一起的,也可以说是一枚硬币的里面。孰先孰后真很难说,所以称之为“鸡与蛋的关系”。个人的专断独裁,乃至登峰造极的造神运动,是建立在从精英到民众的认同基础上的。无人顶礼膜拜,也就不成其为神。中国的老百姓宗教情怀不那么强烈,但是奉现世的皇帝为神明的传统和心理却根深蒂固;中国士大夫的家国情怀寄托在明君身上,贬到江湖之远还念念不忘忧其君;中国历来最高统治者一旦地位确立,自然认为自己奉天承运,掌握终极生杀予夺之权。这三方面相辅相成,不论公开宣布的,写在纸上的制度和法律如何,在实践中一不小心就滑向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习惯的传统皇朝模式。
出自:
资中筠
《士人风骨》
所谓“启蒙”,就是打破迷信,回归理性,回归常识,让理性之光照亮为各种专制统治的愚民政策所蒙蔽的心智,用自己的头脑思考。一旦拨开迷雾,承认客观事实,顺应人性,用常识判断,人人得以接近真理。
出自:
资中筠
《士人风骨》
如果说,前三十年点思想改造主要是为威武所屈,那么现在有话语权点上层精英多为富贵(名利)所淫,而多数尚未站稳脚跟,忙于为稻粱谋者,则可以说是为贫贱所移。多数人并非良知全泯,但感到无力和无奈,但抗拒则立即失去很多,于是选择与种种明知非正义但“潜规则”或“明规则”妥协。
出自:
资中筠
《士人风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