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
>
小说
首页
人物
作品
句子
搜索
《小说的艺术》经典句子
戴维·洛奇
共 10个句子,人关注
简介
句子(10)
我把“悬念”(后来会怎样?)转变成了谜或神秘(她是怎么做的?)。这两个问题是构成小说趣味性的主要因素,其历史跟小说本身一样古老。
传统传奇小说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就是神秘,这种神秘主要涉及人物的出生和父母的情况,结局总是对主人公有利。十九世纪的小说情节基本上都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这种方法在今天的通俗小说中仍然很常见。
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家,则把这种神秘与犯罪和不端行为联系起来,最终导致分化出一个独立的亚流派,即柯南道尔及其追随者的古典侦探小说。
出自:
戴维·洛奇
《小说的艺术》
小说就是讲故事,讲故事无论使用什么手段——言语、电影、连环漫画——总是通过提出问题、延缓提供答案来吸引住观众(读者)的兴趣。问题不外乎两类:一类涉及因果关系(如:谁干的?);一类涉及时间(如:后来会怎样?)。
出自:
戴维·洛奇
《小说的艺术》
惯性吞噬着工作、服饰、家具、配偶、对战争的畏惧……而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要让人们重新找回生命的感触;它存在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产生感受,让人们感受冷硬无情的事物之冷硬无情。艺术的目的是要把人们对事物的感官体悟——而不是理性认识——给揭示出来。
出自:
戴维·洛奇
《小说的艺术》
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强调,艺术的基本目的在于利用人们熟悉的事物呈现出人们不熟悉的面貌,以此克服习惯造成的令人窒息的麻木感。
出自:
戴维·洛奇
《小说的艺术》
小说的语言不是单一的语言,而是不同的文体、声音的杂烩集成;正是这种杂烩集成才让小说成为最民主、最反对极权的文学形式;在这个形式里,任何意识形态或道德立场都不能避免受到挑战和反驳。
出自:
戴维·洛奇
《小说的艺术》
当然,并没有任何规则或惯例禁止小说家转变故事的叙述视角;但是,如果不按照某种美学策略或原则就转变叙述视角的话,读者的投入、对文本意义的参与“生产”就会受到干扰。
出自:
戴维·洛奇
《小说的艺术》
小说描绘人物意识的技巧主要有两个:一是内心独白,其中,话语的语法主语是“我”,我们似乎是碰巧听到了人物随口说出的心里话。另一种技巧又称自由间接手法,起码要追溯到简·奥斯丁,但越来越广泛地被现代作家所运用,其艺术性已日趋精湛。它把人物的思想以转述的口气说出(第三人称,过去时),但用词贴合人物身份,而且略去一些正式语体所必需的尾语,如“她以为”、“她自忖”、“她问自己”,等等。这种手法给人一种幻觉,好像与人物的心理贴的很近,但又不完全放弃作者的参与。
出自:
戴维·洛奇
《小说的艺术》
大多数叙事小说中都包含有惊讶这一成分,如果我们对情节中的每一曲折变化都能预料得到,那我们就不会为故事所吸引。因而情节中的每一曲折变化必须既令人难以预料,又令人信服。亚里士多德称之为“情节之冲突”,或颠倒,即把事态从一个方向突然转向另一个方向,常常伴随着“真情的发现”,让人从不知到知。
出自:
戴维·洛奇
《小说的艺术》
这种方法以报导叙述(第三人称、过去式)来呈现人物的思想,但严格地筛用只适合这个角色的词汇,并把一些正式叙述文体通常会有的附加语——“她想”“她疑惑”“她自问”等——给省略掉。让读者觉得直接进入了角色心里,但又不会全然抹杀掉著者在话语叙述中的参与。
出自:
戴维·洛奇
《小说的艺术》
昆德拉最令人着迷的特点之一是,他从不为自己刻画出英雄般的殉难者形象,却也没有低估普通人作为一个异议分子所必须做出的牺牲。
出自:
戴维·洛奇
《小说的艺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