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鹤得知皇帝大力支持抚局,御使已经携带银两前来赈济,便放开手脚进行招抚。然而此时此际陕西已面临剿也难抚也难的两难选择。造反大军点燃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使当局剿不胜剿。那么抚能奏效吗?也难。突出的问题是招抚之后,在灾荒流行的三秦大地如何安插这些“降丁”?清初专门研究“流寇”的学者戴笠、吴乔比较了赈、剿、抚三种手段后指出:赈是治病之本,剿是治病之标,抚只不过是一剂调理药而已。其实戴、吴二公的这种分析也是一种皮相之见,陕西“流寇”蜂起是晚明各种矛盾的总爆发,它显示社会早已病入膏肓,剿不但不能治标反而刺激病情更加恶化,抚的调理作用在天灾人祸双重压力之下迅即化为乌有,赈虽有治本功效但为时已晚,况且杯水车薪根本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