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
小说
首页
人物
作品
句子
搜索
原来的文本,只是原作者对于现实经验的其中一种可能的“翻译”,而翻译者必须将“翻译的文本”,转化成为“文本的翻译”;这无疑会造成某种矛盾,因为,既然翻译者已经开始将领略现实经验当作他著意的目标,那么他就必须承担起更大的使命,将这个他预备将要翻译的现实经验完整无缺地带进(另一个)现实经验的语义和语境里去,对于“它从何处来”以及“它将往何处去”,展现出同步而应有的尊重。
标签:
小说书摘
若泽·萨拉马戈经典语录
谎言的年代经典语录
出自:
若泽·萨拉马戈
《谎言的年代》
更多《谎言的年代》的佳句
写作永远都是一种翻译,即使我们使用我们自己的语言写作,亦复如此。我们运用约定俗成的词汇写作,来表达我们所见与所感。让我们在此先假定所“见”与所“感”,如同我们通常对它们的理解,并不只是些相对来说,有可能表达我们所看到、所感受到经验的字眼,而我们希望情势环境,以及意在言外的沟通,能使这些表达让读者了解,如同我们想要传达的完整经验(有时并非完美无缺)、我们所传达的文字,不可避免地只是些我们所经历过现实的残破片段——因而,至少在我们的灵魂深处,有片阴影遮蔽的地方。
一个人的翻译作品,本来就是种移译的作品,从原来的语言,转译到另一个来(通常是他自己的母语)。这当中翻译的,是对一个特定的社会、历史、意识形态,以及文化层面的现实所得到的认知,这种现实并非是翻译者所身处、认知的现实,而这个在语义与语境之下落实的认知,也不是翻译者本人的。
对译者而言,那先于文字而出现的静默时刻,是一个炼金质变过程的起始点,在这个过程当中,必须要将“本来就是这么回事”(the thing that it is)的事物,转换成另一种事物,而又能维持“事情曾是如此”(the thing that it was)的面目。作者与译者之间所进行的对话,在“现在”的文本与“未来”的文本的关系里,不只是两个必须相互补足的人格,归根结底地,还是两个必须相互认可的文化的一次遭逢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