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王东岳经典语录
首页
人物
作品
句子
搜索
王东岳经典语录
共 18个句子
“快乐”其实只能产生于这个颠簸不止的心理动势之中,因为心理震荡正是生物求存最基本的精神应激方式。所谓“快乐”,说到底就是生物趋利的情绪化生理冲动;所谓“痛苦”,说到底就是生物避害的情绪化机体反应。趋利的效果一旦达成,随后而来的利益即使源源不断,心理态势也必须恢复到可以再度敏锐反应的无聊基线上,你的快乐感并不会因为收益不止而永不减退;反之,避害的警惕一旦形成,随后而来的危害即使驱之不散,心理态势也同样必须恢复到可以再度敏锐反应的无聊基线上,你的痛苦感亦不会因为麻烦无休而常驻心头,处在快乐心境下的人最容易遭受痛苦的反击。
出自:
王东岳
《知鱼之乐》
道德经《德篇》讨论的是社会观和人生观,是相对于天之道而讲的人之道。德是什么?在带有岔路的大道上,眼睛直盯着前方,一心一意往前走叫德,顺天道而行就叫德。老子讲的德是物德观念,就是万物都有德,万物尊道而贵德,老子的弦外之音是唯独人没有德。什么是有德的状态呢?老子用了句话——“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即按照万物自然而然演化方式,不敢有任何多余动作叫德,即还是顺道而行为之德。“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的意思是,人类把天道丢失了,才不得不讲德、讲仁、讲义,最终这些都丢光了,才不得不用暴力的方式、以礼的方式管控人类。
出自:
王东岳
《知鱼之乐》
考察137亿前宇宙轮廓,我们会发现越进步越高级的物质存在形态,其衰灭反而越快,死灭程度越高,存在状态越发不利,而存在度越低的高级物质存在形态(或物种),它的属性和能力反而越强;存在度越高的原始物质存在形态(或物种),它的属性和能力反而越小。可见能力增强是一个负面指标,能力越强,意味着离灭亡越近,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递弱代偿”原理。这让我们第一次可以理解,为什么人类文明程度越高,人类反而越来越陷入重大的危机和灾难。环境污染,我们现在已经把地球上最丰富的三大物质——空气、淡水、土壤——全部污染。生态破坏,现在地球上每小时三到六个物种灭绝,每年三到六万个物种灭绝,这个灭绝速度是正常事物交替灭绝上千上万倍。人类的每一个进步都把我们推向深渊的边缘。
出自:
王东岳
《物演通论》
世间万物,各有千秋,或者说,各有不同的属性代偿,但是任何属性都只是为了达成载体的求存,并且都只是由于不得已才变通缔造出这种种代偿产物。动物的智能也不例外。值得特别强调的是,正是这个缔造一切的自然睿智,始终遵循着两项最基本的法则:一乃“惟求存在”;二乃“通权达变”。
出自:
王东岳
《物演通论》
从哲学的深度上纠正了经济学家有关“快乐公式”的计算误差。它的结论是:无论你怎样挤破脑袋,奋争不止,你都不会获得更多的纯粹快乐,每个人最终收获的苦乐量比注定是完全相等的,其等值关系竟是这般得无可挑剔,以至于它们全都归结在一无所有的零数上。而且,惟因如此,你才得以生存下来,并得以追逐那个虚无飘渺的“快乐”之诱惑。
出自:
王东岳
《知鱼之乐》
《道德经》第四十章是中心章节,核心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二句话“弱者道之用”。大多数人解释为以柔克刚,但实际上这句话更有深意。
老子有过一个猜想,他认为生命是从极端坚强的物质中发展而来的,只是无法证明。老子应该能够发现最柔弱的人类却表达了最强势的行为能力。这一点被老子解释为弱者道之用,就是世界的演化是向弱化演化的,这种弱化演化的通道叫弱者道之用。老子《道篇》用“柔弱”这一点睛之笔来做总结,所以道卷的核心思想表达为柔弱。
出自:
王东岳
《物演通论》
如果把人与其他万物都摆在一起加以系统比较,并将“有为”或“无为”当作一种尺度,我们就会立刻看到一系列奇怪的现象:凡是能力较强的高等“有为”物种——譬如哺乳动物或脊椎动物——都不免快速灭绝;凡是能力较差的低等“笨拙”物种——譬如无脊椎动物或原始单细胞生物——倒长存不衰,而且越原始、越低级的物种,虽然其“有所作为”的能动性或能力一定越差,但他们的生存力度无疑却越显强健;更有甚者,那些完全没有生机、也就是不具备任何自主能动性或行为能力的“无为”无机物——譬如花岗岩或磷酸钙等,惟有它们方能万古不灭。
出自:
王东岳
《知鱼之乐,物演通论》
“代偿”者,对所失予以替代补偿耳。虽然所补的已不是原物(指存在度),但总归聊胜于无,这代偿上来的东西我们可以称其为“属性”(即对“能耐”、“活力”、“灵性”或“有为”的总称)。越后衍的物种诚然越弱化(存在度递减),然而他们的属性却相应地倾向于越来越丰化(代偿度递增),二者之间潜蕴着一个严格的单向反比函数关系,以演成万物创生和进化的世界格局,是谓“递弱代偿原理”——这就是“道”,或者说,这就是“道”的现代注解。
出自:
王东岳
《知鱼之乐,物演通论,递弱代偿原理》
西方从古希腊发育的这一脉思路,除了知识观念,本质真存,精密逻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逻辑运行方式叫假设与证明。这个世界既然给我们的信息全是假象,那么世界的本真是什么呢?我们必须假设。假设完了以后再去给他证明,这就是古希腊哲学提供的最重要的思想通道。
出自:
王东岳
《知鱼之乐,物演通论》
而人的生理是被生物种调节的,过去生物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跟着太阳走,今天我们有灯泡了,有电视了,大家全要得病了,你把生物钟搅乱了。我们过去说科学是双刃剑,我们认为电灯只有好的一面,没有坏的一面,不是的,所有科学都是单刃刀,只砍你的生存技术,你得放长看,你才能慢慢明白它是怎么回事。
出自:
王东岳
《知鱼之乐》
老子讲“上德不德”,就是说真正有德的人,真正最高的品德,有德的状态,是你看不出来他有德的,这就叫上德不德。“下德不失德”,下德他把德都保持着,他整天嘴里喊着德,“是以无德”,所以他没有德。当你真正有德的时候,德是表现不出来的,因为德就是顺道而行,它表达不出来,它用不着大喊大叫,它用不着去用人的各种方式去规范。只要你一但人为化的去规范自己,证明你已经失道了,把德没了,你才赶紧去找这个东西。
出自:
王东岳
《道德经,老子,知鱼之乐》
哲学,它和现在的一般的学问的区别就是哲学是追究终极的,而一般学问是讨论具体问题的。任何一个具体问题,都会有上百个因素影响它,比如烧这个茶杯,它要这个土料、泥料要好,然后师傅的工艺,做的师傅工艺要好,火候要好,这个釉彩也要好,它要有上百个因素影响它,这个杯子才能烧好。可是当你把任何一个因素具体化分开,你要问这个杯子为什么好?你拿任何一个因素都说不清它,所谓现在的科学实验室就是把多因素里面的的其他因素屏蔽在外面,把一个因素调进来研究这就叫实验室。可是这样研究完,仍然说明不了问题,当这些因素合在一起会是什么状态呢?每一个因素互相排列组合,又是什么状态呢?所以科学上说的话永远都是错的。否则怎么会十年就翻新一遍呢?知识不足信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短了。
出自:
王东岳
《知鱼之乐》
能力越强,意味着离灭亡越近。
出自:
《物演通论》
人们为什么要身不由己地向上竞争和追逐快乐呢?这正是人类的可笑之处——须知我们承载着自然的意志,倘若我们歇息下来,难道叫“天道”也止步不前?所以,即便我今日说破了“天机”,你也休想安宁下来,你活一天照样得拼搏一天,决不至于弄出什么“虚无主义”的不良后果。“快乐”和“幸福”俨如挂在驴子眼前的一根胡萝卜,你固然未必能一口咬住它,但正是由于这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引诱,你才会马不停蹄地死盯着它不放。实际上“为什么你想虚无也虚无不成”的天定道理或自然规定——这才是比上述可笑更深刻的悲哀和讽刺!
出自:
王东岳
《知鱼之乐》
只有数学是真理,因为存在着可计算的公式,它能被放在辩证真伪里演算,人类所认为的"真理"&所看到的"真理"只是在某个时间段有效,这已经被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与德国哲学家康徳所写的论文证明(目前为止还算是真理),而其他真理早已经消失了,因为“真”和“理”完全是一个悖论,但凡是“真”就一定是你的主观感知和逻辑没有施加在它上面才叫“真”;但凡是“理”,就一定是你的感官和逻辑施加在上面的扭曲结果。凡真者一定无理,凡理者一定非真。
出自:
《知鱼之乐,物演通论》
人类的文明得以推进是在我们不停地证伪和否定以前学说和理论的基础上发展的,以逻辑学和思想史上来探讨,任何一个学说都不是真理,人类的一切学说都不断的被推翻和证明,这过程称为逻辑变革。逻辑变革是指一个演进的发生过程,在学说体系上有一个现象,就是任何一个理论,一旦不能容纳新出现的信息量,就立即崩溃。逻辑变革就是所谓理论、知识、知识分析,面对新的信息量时,建立一个完全不同的整合模型。
出自:
《知鱼之乐,物演通论》
我们人类文明历来如此进行:我们先放出一个小魔头,如果控制不住,我们就再释放一个大魔头来控制,我们由此把自己引向末途。无论东方和西方,所有人都认为越进步就越是人类的福音,没有任何人意识到,我们的宇宙观正在把我们引向巨大的危机之中。
出自:
《知鱼之乐,物演通论,递弱代偿原理》
苦海有边,回头无岸。
出自:
王东岳
《知鱼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