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作家
首页
人物
作品
句子
搜索
林文月经典语录
共 45个句子,6部作品,人关注
简介
句子(45)
作品(6)
日本人常常自诩:上帝创造了自然的美,日本人却创造了庭园的美。
出自:
林文月
《京都一年》
六十年来文酒深交吊影今为后死者 八千里外山川故国伤怀同是不归人
出自:
林文月
《三月曝书》
"我们来看老树,我们走了;还会有不同的人来看它。在这里,台湾大学,永远不乏知识学术的新血。这一点是无疑的。"
出自:
林文月
《饮膳札记》
人人都不免于走过长长的隧道,所有旧欢新愁的种种,也必然一一通过隧道,复又一一消失其间。
出自:
林文月
《三月曝书》
我们现在引用陶诗这一句的时候,都说“悠然见南山”,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事实上,在较早期的传本里,“见”字却有作“望”的,例如《昭明文选》卷三十(题作《杂诗》),及《艺文类聚》卷六十五所收录的,都作“悠然见南山”。宋代的苏东坡大概也看到有作“望”字的传本,所以他比较“见”、“望”二字的优劣,曾说过: 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景与意会,故可喜也。 本自采菊,无意望山,适举首而见之,故悠然忘情,趣闲而景远。 这是说“见”的好处在自然,没有刻意用力的痕迹。
出自:
林文月
《读中文系的人》
我们的祖先遗留下来太多可贵的文学遗产,等待我们去消化享受吸收为我们的精神血肉。钻研我们的古典文学,使我的生活变得忙碌而充实。这一条路是漫长遥远的,一个人穷其一生可能也达不到理想的终极,然而,每跨出一步便是一种新鲜的享受与收获的喜悦。
出自:
林文月
《三月曝书》
歌舞伎也和京戏、歌剧一样,情节和戏文都是固定的,内容则多取自历史故事,而以描写情理的冲突与矛盾者居多,所以能雅俗共赏。
出自:
林文月
《京都一年》
所谓“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正是“悠然见南山”的最好解释。由于诗人的心境超远,于采菊之际,无意望山,而适见庐山。那种悠然自得的闲情逸致,一个“见”字,的确能表露无遗。这也说明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美感经验往往是于无意之间遇得的。南山即是庐山,是陶渊明家乡附近的名山,应该是诗人日日所见,极为熟悉的。然而,我们可以设想,当其“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或“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之际,怕是无暇欣赏;而“采菊东篱下”,则为一种闲适的行为,南山的安态适于此时映入诗人的严重,遂令诗人内心有一种不可言喻的喜悦。
出自:
林文月
《读中文系的人》
和歌的适时出现,可以重复强调,或凝练美化散文的写景状物部分,造成文章更繁富典丽之目的。
出自:
林文月
《读中文系的人》
记得小时候看过每到农历年前,就有年纪稍大的妇人到家里来给母亲和姆妈绞脸。那妇人带着一个小箱子,里面装着镜子、粉盒及棉线等物。母亲坐在她的对面,脸上洗尽脂粉。她便 在母亲光洁的脸上扑些白粉,用一根稍长的棉线,一头咬在齿间,剩余的部分缠绕在左手指间,另一部分则控制在右手指上;就那么熟练地一紧一松,把眉际、唇上和额前的寒毛连根拔起。那样子被排除寒毛是挺受罪的吧?可是,母亲似乎一点也不觉得疼痛,往往还会打盹儿小睡;等她睡醒时,脸上使整齐光洁,好漂漂亮亮地过年了。用棉线剖开蛋的动作,有些像记忆中妇人为母亲绞脸的手势。
出自:
林文月
《饮膳札记》
我于烹饪,从未正式学习过,往往是道听途说,或与人交换心得,甚而自我摸索,从未正式的琢磨之中活得经验与乐趣。有时,一道用心调制的菜肴能够赢得家人或友辈赞赏,便觉得欣然安慰。我们喜欢在家宴请朋友小聚叙谈,而为了避免重复以同样的菜式款待同样的客人,不记得是何时起始,我有卡片记录每回宴请的日期、菜单、以及客人的名字。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方面避免让客人吃到相同的菜肴,另一方面则可以从旧菜单中得到新灵感。
出自:
林文月
《饮膳札记》
一个人要能坦然接受别人的关爱,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给予和接受,同样都是需要宽广的胸襟的。
出自:
林文月
《读中文系的人》
因此,美食固然重要,宴饮的氛围以及客人的感受,更值得主人关心。
出自:
林文月
《饮膳札记》
这样浸泡出来的卤蛋,要对半剖开,才能显现其特色。但因为蛋心未凝固(与溏心皮蛋类似),所以剖切之际宜取棉线而不宜用刀,否则蛋黄容易沾黏于刀背上,致形体损坏。用棉线剖分水晶卤蛋的方法,颇饶原始趣味。
出自:
林文月
《饮膳札记》
有些甜美的记忆却是永不褪色,舌上美味之内,实藏有可以回味的许多往事。
出自:
林文月
《三月曝书》
日本人平时很少吃兽肉,据说吃牛肉的风气是明治维新以后才开始的,有些保守的京都人至今不能习惯肉腥。不过,战后日本政府为了改善民间的食生活,促进国民健康,已提倡面食和多食鸟兽肉,而一般年轻人也逐渐有重视肉食的倾向了。
出自:
林文月
《京都一年》
那时候,两位教师都还健壮,常参与我们的宴会,他们智慧而隽永的言谈,有如今版《世说新语》,令人百闻不餍。而今,台先生离去已经五载余,孔先生深居不甚参与饮宴之事。美和那一晚到底做了多少佳肴呢?我反而只记得她那一道不小心烧糊了的蹄髈的美味,以及那一晚师生不醉无归的情谊兴致。
出自:
林文月
《饮膳札记》
王国维《人间词话》云: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出自:
林文月
《读中文系的人》
做这类费时间的菜肴时,若一心等待蒸熟煮烂,往往感觉漫漫难度,或则不免于时时掀开锅盖以探究竟,不仅无助其事,反而有碍加热。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同时进行另一件较不必全神贯注之事。例如在厨房一隅(或附近)给远方朋友书写积欠良久的明信片,或阅读平时无暇浏览的杂志等。我自己时常在这些零星捡取的时间内,做一些平时难以匀出整段时间来完成的事情,因而感到双倍的欣尉。轻微的分神,使我暂忘等待的焦虑,两个钟头似乎很容易打发过去;而有时则又短暂的专注因为蒸锅中溢出香味而忽焉中断,也是十分有趣的经验。
出自:
林文月
《饮膳札记》
他认为由于内忧外患的影响,所谓今日的中国文学,只是作为战争的武器以及社会政治改革的宣传,它是一种优越的说教,却不是美的本质的表现。他又说白话文学推动以来,多数中国作家深受西方文学的影响,致使其作品困于西方的模型中,失去了原有的中国精神,他盼望我们从速建设新的中国文学精神,这一段话是颇值得我们反省参考的。
出自:
林文月
《读中文系的人》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