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作家
首页
人物
作品
句子
搜索
欧阳应霁经典语录
共 21个句子,2部作品,人关注
简介
句子(21)
作品(2)
然后某一天他突然告诉我要到外头念书,才十二三岁的他独自上路连根拔起,告别分手的场面自然老套实在经典,分别给对方写了不知什么一大堆,然后竟然都哭了——然后淡出淡入,车从高速公路拐弯转入室内,缓缓抵达今天的目的地。该下车伸舒一下手脚了,他说。我依然在车厢内,伸一个懒腰,转头刚巧看到古老建筑头顶一片天,刚巧有云跑过。
出自:
欧阳应霁
《寻常放荡》
她认为中国人着实欠缺真诚(sincerity)、好奇(curiousity)和幽默(humour)。事到如今,我们必须为重拾这些做人的优良质素而加倍用功——这个当头棒喝也真够“激”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不爱用那柔柔的“淇淋”而爱用厉害的“激凌”!)这么多年过去直到今天我还是把她的这一番教诲铭记于心。当然,还有幽幽午后的草莓冰激凌。
出自:
欧阳应霁
《半饱》
无论如何,亲自动手才是一切可能性的开始。
出自:
欧阳应霁
《半饱》
在外头跟大伙一起吃喝的时候,要严格坚持半饱往往比较困难,从材料到份量到味道,都得接受别人的掌控插手,在你推我让之间,一不小心就吃多了。一个人在外头吃,能够点的菜都是一般标准的一整份,也常常因为怕浪费也怕麻烦带着剩下的饭菜到处跑,只得把其实已不需要的都勉强吃光,一下子又变得太饱。
所以还是必须争取饮食主动权,亲手买菜回家做饭,自由发挥自作自受。一切材料选择份量搭配味道浓淡,都在半饱控制范围之内。
出自:
欧阳应霁
《半饱》
老实说,平生最怕一堆数字加加减减,也没有耐心把面前一堆吃的喝的都还原成数字,只是心中有数,谨记日久弥新的道理:少吃多滋味。
出自:
欧阳应霁
《半饱》
刻意转弯抹角徒步走很多路,希望在那些新旧建筑夹杂的街巷里,看出自己的新故事,还格外努力地钻画廊博物馆,企图东鳞西爪地掌握一点什么...
出自:
欧阳应霁
《寻常放荡》
淡季出游,其实看得到生活中的更多细节。
出自:
欧阳应霁
《寻常放荡》
外头大山大水固然好看,寻常小巷里的小趣味其实最得我心。
出自:
欧阳应霁
《寻常放荡》
保持半饱,午饭后坐在办公室里就不会昏昏欲睡,不必十分痛苦难过的为了维护自己的公众形象而做垂死挣扎。保持半饱,头脑相对灵活清醒,知道自己其实最爱吃什么,对下一段美味永远有活泼迫切的期待冀盼。
出自:
欧阳应霁
《半饱》
喝汤,是在喝时间精华。
让那些廉价的贵重食材物料在汤煲里上下翻滚互混,让慢火熬出那一室温暖的香气。初次下厨一不小心煲汤煲干了水,不打紧,告诉家人过程比结局重要,那么几个小时的立体环回享受已经不得了了。
出自:
欧阳应霁
《半饱》
儿时外祖母常常会做马铃薯croquettes,待凉了的薯泥用手捏成椭圆状,当中放进咖喱洋葱肉末馅料,包好沾上面包屑,猛火油炸。这大抵是长辈们勾留日本时吃到的洋风炸物,馅料分明又有南洋风味,但源头却是纯粹的欧洲式。一口咬下去,百般回忆滋味。
出自:
欧阳应霁
《半饱》
半饱,另一个说法其实是常常肚饿。
常满也就太安定太无聊太不进取,馋嘴为食的人常常是诸多不满的,正因如此,人才会够刁钻有要求,才会积极向上,社会才会进步。
出自:
欧阳应霁
《半饱》
有说每个男人背后都有个女人,又或者每个女人背后都有个男人,说来说去其实很烦,我愿意听的倒是每道菜背后的传说故事。
出自:
欧阳应霁
《半饱》
能够功成身退,甘作衬托而不好胜逞强,在翻滚沉浮的一“锅”日常世事中,月桂叶竟然给我们莫大的启迪。老实说,离场带走一半的荣耀,并不简单。
出自:
欧阳应霁
《半饱》
嗜甜不止是痴爱,简直是一回高贵而幸福的纵欲。
出自:
欧阳应霁
《半饱》
游人有游人的主观愿望,看的,听的,吃的,其实也是自己对当地环境的一种感觉一种反应。面前一个安安静静放在文化中心展览厅里巧夺天工的乾隆御制陶瓷器皿,说不定曾几何时也在香港艺术馆展出过,但此时此刻,在这个叫人又羡又妒的文化中心的漂亮空间里,你会看得格外赏心悦目。
出自:
欧阳应霁
《寻常放荡》
对于标准的旅游观光胜地,不知怎的我总是政治错误地抗拒。
出自:
欧阳应霁
《寻常放荡》
旅行,其实是一种回忆。 用不着自以为是历经沧桑, 风尘仆仆其实对皮肤不好。
出自:
欧阳应霁
《寻常放荡》
常常有人在身边抱怨,生活如何如何不如意,这个世界如何如何不公平——其实一切也就是从自己活动的那几十立方英尺计算度量,对自己不利的没有额外好处的就称之不公平,不按自己胡思乱想成事的就是不如意,这样的骂那样的怨,其实是自寻烦恼。
出自:
欧阳应霁
《寻常放荡》
外头的昏热和混乱暂且放下,更不要谈政治经济民生疾苦。
出自:
欧阳应霁
《寻常放荡》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