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
>
动漫
首页
人物
作品
句子
搜索
《一休禅诗》经典台词
奥修
共 161个句子,人关注
简介
句子(161)
臣服意味着:你已经经历过自我,你已经了解了它的没有用,你已经看到了它的全然痛苦。它使你变得越来越小,它把你放进一个没有窗户的状态,所有的开口都消失了,你开始生活在一种坟墓里。臣服意味着看到这个!然后找到一个人,已经瞥见真实的人。
出自:
《一休禅诗》
宗教跟你生命的品质有关。如果你能够将你的聪明才智带进你的生命,宗教就会爆发。
出自:
《一休禅诗》
当你闭起眼睛而开始走向内在,你会碰到什么?你不会碰到佛陀所说的那些美丽的净土,你会碰到被压抑的地狱和痛苦,在那里等着你。很多世以来所累积的愤怒。它全部都是一团糟在那里,所以一个人会想要停留在外界。
出自:
《一休禅诗》
以一种瑜伽的姿势坐好几个小时,只是在看着你的呼吸,一个人会变得非常无聊。整个静心的训练就是在帮助无聊。每一件事都在帮助你变得无聊。
出自:
《一休禅诗》
人生似乎并没有达成什么,它是无谓的纷扰,它是一个白痴所讲的故事,充满了愤怒和噪音,但是一点意义都没有。
出自:
《一休禅诗》
你并不是真的从我这里接受任何东西,因为我并不存在,我只是一个通道。如果你有从我这里接受到任何东西,你是从神接受到的,而不是从我接受到的。每当有弟子来到我这里说「奥修,谢谢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就觉得有些尴尬,因为他是在说什么呢?没有人可以来接受这个感谢。
出自:
《一休禅诗》
你创造越多,你就越会向内成长。它是双向发生的,如果你创造越多,你就越会向内成长;如果你向内成长越多,你就会创造更多。
出自:
《一休禅诗》
在死亡来临之前,他想要知道这个生命是什么,它来自哪里,它会走到哪里。」弟子是在人生当中就认出说既然人生的旅程是那么地短暂,而且又是悲伤和痛苦为什么我们那么不愿意回到我们原始地方的天空?
出自:
《一休禅诗》
有时候当你靠近高楼的窗户,或是靠近山上的深渊时,那个感觉可能会抓住你,那个情况可能会触动到你的内在,它可能会给你那个概念说你可能消失。
出自:
《一休禅诗》
进入内在,你将会碰到存在最伟大的宝藏,你将会知道说所有那些长久以来、很多世以来你一直在追寻的都一直在你里面随时可有,从最开始就一直在那里,它一直都是你本性的一部分。那就是为什么你会错过它,因为你向外看,而它是在里面。
出自:
《一休禅诗》
成道并不是走出头脑,成道是看到头脑不存在,然后你就突然成道了。
出自:
《一休禅诗》
那个讽刺就是:在内在深处有一个空间是永恒的,它从来不改变,在你里面有一个空间是无时间性的,它从来不会因为任何时间的改变而受影响,它一直保持是超越的、彼岸的。在你里面有一个空间是生命,是纯粹的生命,它不知道有死亡。在你里面有一个空间是纯粹的爱!但是你害怕爱、你害怕生命、你害怕死亡、你害怕改变。
出自:
《一休禅诗》
当你进入内在,你的头脑就会立刻放出很多思想,你的能量会立刻冲进思想,这就好像章鱼释放出黑墨在它自己的周围--创造出一个云,好让你无法看到最内在的空无。你不想去看,向内看就等于自杀--杀死你的自我。
出自:
《一休禅诗》
如果生命是如此的一个受苦,你为什么不崩溃?为什么你要一直继续下去?是什么东西使你保持继续下去?希望。这些希望一再一再地拉着你,使你不会散掉,希望就是那个使你不会散掉的粘胶,否则你将会散成碎片。
出自:
《一休禅诗》
你们那些一直在反对女人的所谓圣人,他们都在害怕,他们知道说如果他们不喊,如果他们不继续谴责,他们将会掉进跟女人的某种关系。他们害怕他们自己的欲望,他们害怕他们自己的性意念。借着谴责女人,他们只是在他们自己周围创造出一个气氛,他们只是试图在压抑他们的性意念,其它没有。
出自:
《一休禅诗》
人们对真理的兴趣并没有像对自我那么有兴趣。
出自:
《一休禅诗》
这是佛陀的基本信息之一:变成你自己的光。如果你不是这样,那么你需要师父的帮助,暂时需要。但他的帮助是什么?他把你丢回你自己,他继续把你丢回你自己。你会想要执着于师父,便是他继续把你丢回去。
出自:
《一休禅诗》
人们之所以受苦是因为他们忘掉他们最内在的「无我」。因为他们忘掉了他们最内在的「在」,因此他们也忘掉说他们跟整体是合一的。他们是怎么忘掉它的?它是一个自然的韵律。任何被给予的东西都会变得非常明显,所以一个人会倾向于忘记它。回想起第一天你看到你的男人或你的女人,你当时是多么地被吸引!多么地兴奋!多么地高兴!而现在你跟同样的这个女人坐在一起,你却根本都不看她的脸。
出自:
《一休禅诗》
你可以爱一个人,但是你不可以占有,占有的爱并不是爱,那是自我。
出自:
《一休禅诗》
唯有当没有占有,那个美才能够被爱、被享受。所以当一个人被他内在的洞见所蜕变,当他达到了他最内在的核心,当他看到了一切自我的游戏都是虚假的,然后定在永恒之上--它的喜悦和它的宁静--而变成只是一个观照,然后他睁开他的眼睛,这样他就能够按照事物本然的样子来看它们。
出自:
《一休禅诗》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