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
小说
首页
人物
作品
句子
搜索
如果说阻止他人获取知识就是扼杀知识,那么对扼杀知识习以为常,就会导致对杀害人习以为常——因为确切而言,人就是知识;还会导致对人的缺失习以为常。
标签:
小说书摘
摘抄
小说摘抄
读书笔记
阿多尼斯的诗
在意义天际的写作经典语录
出自:
《在意义天际的写作》
更多《在意义天际的写作》的佳句
无论诗歌在形式上、内容上如何与社会格格不入,它在本质上总是与社会的语言相关,即在政治、宗教和文化层面上与社会的历史相关。在诗歌面前只有两条道路,要么是作为消费品(Consommation)而写,要么是作为撄犯者(Transgression)而写。选择前者,诗歌一降生便已死亡;选择后者,诗歌一降生便被遗弃,沦为边缘。然而,一个真正的诗人别无选择,只有走上撄犯之路——去根本、全面地撼动这个社会制度赖以建立的非诗歌的文化基础,尤其是其中与家庭、妇女、传统、宗教、民族封闭、种族冲突、人的权利与自由有关的一切。不仅要撼动社会的制度,更要撼动这一制度的根基。因为仅仅改变制度并不能改变任何本质,这已被20世纪后半叶的阿拉伯政治实践所证实。因此,诗人应该超越
在天际,有一个声音在低语:“人啊,你弯曲的脊梁,是劈开世界的另一道深渊。”
当我发现自己必须遏制本应该写出的想法时,我便身处流亡地,或者至少是处在近似流亡的状态。
当我被分解和割裂——我栖身于出生地,大脑却从另一个世界和另一个文化中汲取营养时,我便处于流亡状态。流亡于地理无关,它是一种经验,不仅局限于从出生地移居到另一个国家。
当我在自己的语言之中,又说着另一种语言,我便处于一种流亡状态:被语言流放或在语言中流放。在母语内部的流放,是从子宫走向世界。我母亲把我生到这个世界,仿佛是把我从她的脏腑中流放。即使在语言中我也没有避难地,我在其中迷失彷徨,流离失所。仿佛我自己也将自己流放。我的流放地在不断变动,我不停地流放自己,以便知道怎样把握自身,抵达自身。幸运的是,我不会抵达,因为抵达只是一种物质的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