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奥托·魏宁格经典语录
首页
人物
作品
句子
搜索
奥托·魏宁格经典语录
共 84个句子
恋爱中的男人爱的只是他的自我。爱他渴望成为的那一切,他应当成为的那一切,也就是他最真实、最深刻、可被认知的本性,它摆脱了一切羁绊和必然限制,摆脱了人世间一切污点。他把自己的理想,即一种具备绝对价值的存在的理想,一种无法在自身找到的理想,投射到了另一个人身上。
出自:
魏宁格
《性与性格》
惟有当男人产生性欲的时候,女人才能具有实在性和意义。
出自:
魏宁格
《性与性格》
女人并不把男人对她的影响看作某种不正当的侵犯;她并不设法摆脱这种对她个人生活的真正侵犯;对自己这种“易受影响性”,女人并不感到羞耻。相反,当女人能受到男人的影响时,她会真心地感到快乐,情愿让男人去塑造她的精神。她为自己能依靠男人而欢欣,而她对男人的种种期望会自动地化为一个心愿,那就是想使自己成为彻底的被动者。
出自:
魏宁格
《性与性格》
追求不朽这种欲望本身,不过是一条普遍规律的具体例证,那条规律就是:惟有超越了时间限制的事物才具有绝对的价值。
出自:
魏宁格
《性与性格》
快乐本身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不道德的。惟有当追求快乐的渴望战胜了追求自身价值的渴望时,快乐才会使人堕落。
出自:
魏宁格
《性与性格》
实践理性批判的奥秘就是:人在世界上是孤独的,处于无穷而永恒的隔绝当中。 人在自身以外没有目的;他不为其他什么活着;他远远地脱离了一种处境,即成为自己愿望、能力及必然需要的奴隶;他高高地站在社会伦理之上;他是孤独的。 这样一来,他就变成了“整体”本身(one and all);他心中存在着法则,所以他自己就是法则,而绝不仅仅是变化不定的随想曲。
出自:
魏宁格
《性与性格》
人不可能进行纯逻辑的思考,纯逻辑的思考应当是神的一种特征。
出自:
魏宁格
《性与性格》
世上既有不像女人的女人和更像男人的女人,也有不像男人的、女里女气的、更像女人的男人。
出自:
魏宁格
《性与性格》
逻辑和伦理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他们不是别的,而正是对自我的责任。”
出自:
魏宁格
《性与性格》
由于女人不具备心灵生活的连续性,她也就不具备真正的尊重之心(reverence)。
出自:
魏宁格
《性与性格》
天才与成年男性相连,天才是理想的男性素质的最高表现形式。女人本身并不具备天才的意识,她要从男人那里借取某种不完善的意识。总之,女人的生命是无意识的,男人的生命是有意识的,而天才的生命则是最有意识的。
出自:
魏宁格
《性与性格》
恋人们在被爱者身上寻找自己的灵魂,所以爱情就摆脱了我在本书第一部分描述的那些限制,它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性吸引状态内了。爱欲和性欲虽然在本质上是截然对立的,但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相似之处。性欲将女人用作获得快乐、获得肉体的孩子的工具;爱欲将女人用作创造价值感、创造灵魂的孩子的工具。
出自:
魏宁格
《性与性格》
正是这一点,才使恋爱的男人渴望与对方保持距离——因为他不想因为与她的肉体接触而玷污她的纯洁——而这是为了消除女方对他的怀疑,消除他对自己的怀疑。
出自:
魏宁格
《性与性格》
没有公正便没有社会,因此,嫉妒乃是一种绝对背离社会的品质。各种现实社会的构成,全都要首先假定真正个体的存在。女人不具备理解国家和政治事务的机能,因为她根本不具备社会性的性向。
出自:
魏宁格
《性与性格》
幸福是一种完美的顶点,男人从不会产生这种感觉。但有些女人却以为自己是完美的。
出自:
魏宁格
《性与性格》
女人要求男人具有性欲,因为她要通过男人的性欲获得自己的存在。女人根本不懂得男人的爱情(因为爱情是一种更高级的现象),而只会看到男人的一个侧面,即不断地渴望和占有他所爱的对象;而男人自身若是根本不具备(或几乎没有)粗野的本能,便不会对女人产生丝毫影响。
出自:
魏宁格
《性与性格》
男人完全可以不遵守他给自己制定的这种契约,但违背这个契约却会使男人感到是个错误。男人违背了自己的信念时,他已经克服了他真实本性的驱策。
出自:
魏宁格
《性与性格》
毫无疑问,女人是性结合的传道者,她(像在其他一切事情上一样)仅仅把自己看作实现目的的工具。她需要男人来满足她的情欲或者让她得到孩子;她愿意被男人用作工具、事物和对象,愿意被男人看作财产,愿意男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变和塑造她。
出自:
魏宁格
《性与性格》
各种成文法和习俗,其有效性如果受到时间的显著约束,也都会失去其价值。事实上,我们赋予事物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我们对其持久性的判断。
出自:
魏宁格
《性与性格》
依靠这种特殊的连续性(continuity),一个人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意识到自己,意识到自己生存于现实世界当中。对这种连续性,天才者能完全领会,常人能领会其中的一部分重要瞬间,但女人却完全不能领会它。女人回顾自己的生活和以往的体验时,它们不会表现为连续不断的水流,而仅仅会表现为一些分散的点。
出自:
魏宁格
《性与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