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肯·威尔伯经典语录
首页
人物
作品
句子
搜索
肯·威尔伯经典语录
共 25个句子
钃濊壊锛嶆湰韬棤褰㈡€ 鏃犵┖闂 浣嗕粬骞朵笉鎺掓枼褰㈡€侊紞姣斿钃濊壊鐨勭瑪 鎵€缁樺嚭鐨勫悇绉嶅舰鎬 褰㈢姸 鍥惧舰銆 鑰岀浉鍚岀殑钃濊壊 鍚岀瓑锛嬪畬鍏ㄧ殑 鍛堢幇鍦ㄤ竴鍒囨绫诲垱閫燿褰㈡€佷腑銆 鍥犱负 鏃犻檺 骞堕潪 鏈夐檺瀛樺湪鐨勫绔嬮潰锛屽€掍笉濡傝浠栨槸 鍩虹锛 鎵€浠 鍦ㄦ棤闄愬拰鏈夐檺涔嬮棿锛屼笉瀛樺湪浠讳綍杈圭晫銆侟/a>
鈥斺€擖a href="/writer/鑲峰▉灏斾集" rel="tag" title="鍘熶綔鑰咃細鑲峰▉灏斾集" class="views-field-field-oriwriter-value">鑲峰▉灏斾集
出自:
鑲峰▉灏斾集
《意识光谱》
棣栧厛锛屾垜浠繀椤绘槑鐧戒綍涓鸿鐭ワ細瑕佹兂鍙樺緱瑙夌煡锛屽氨瑕佸悜澶栧幓瑙夌煡澶у巺鐨勮壊褰┿€佹瘮渚嬶紝瑙夌煡鑷繁琛f湇鐨勯鑹诧紝姣棤鎷f嫨鍦拌鐭ワ紝鍙鍘绘敞瑙嗐€傛澶栵紝杩樿瑙夌煡鍐呴儴鎵€鏈夌殑鎬濇兂杩愬姩銆佸Э鎬佽繍鍔ㄣ€佽蛋璺殑鏂瑰紡銆佹墍鍚冪殑椋熺墿浠ュ強鍏绘垚鐨勪範鎯紝杩樻槸瑕佹病鏈夋嫞鎷╋紝鍙槸娉ㄦ剰瑙傚療銆傚鏋滆鑰呬笌鎵€瑙備箣闂村瓨鍦ㄥ垎瑁傦紝浣犲氨鏃犳硶鍙樺緱瑙夌煡鈥︹€?/a>
鈥斺€擖a href="/writer/鑲峰▉灏斾集" rel="tag" title="鍘熶綔鑰咃細鑲峰▉灏斾集" class="views-field-field-oriwriter-value">鑲峰▉灏斾集
出自:
鑲峰▉灏斾集
《意识光谱》
各种各样的新时代运动自称是这样一种世界性的意识革命。但是我认为这些运动都走偏了,注定会失败,在本书中我会详细解释为什么这么说:他们既不具备内部的视觉逻辑,也不具备外部的视觉逻辑,他们不具备连贯一致的技术来达到高级的内部体验,缺乏新的社会组织策略或理论(换句话说他们四个维度的分析和时间都告阙如)。并且,尽管大多数新时代新范式运动大声疾呼自己是后笛卡尔时代的,其实他们不过是笛卡尔时代所描绘的可能出现的世界而已,他们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启蒙运动的基本范式(我们会在本书中反复讨论这个问题)。
出自:
《性、生态、灵性》
如果你想熄灭自我感,就必须实践无私的服务。你必须服务他人,但不是为了自己或希望受到赞美;而只是单纯地去爱、去服务——就像德蕾莎修女所说的:“要爱到心疼为止。”
事实上,你不再害怕自己的感觉,所以你能够更强烈地参与其中。人生的这场戏变得更加活泼与生动,你不再执著于它或逃避它,所以你也就不再强化它或淡化它。你不再把音量调低。你可能会哭得更凶,笑得更狂,跳得更高。无拣择的觉察并不意味着你停止了感受,而意味着你的感觉更丰富、更深刻,你感受的是无垠本身,于是你欢笑,你哭泣,你爱,直到心痛为止。因为你不再退缩,人生就从银幕上跳脱出来,而你和它完全合一了。
出自:
肯·威尔伯
《一味》
在人性的最高境界出现半人半马的意识。而后,来到超个人领域,即是神性的最低状态。个体开始不在认同自我,我不是我的思想,我的身体,我的感情情绪,虽然痛苦与焦虑的波浪在周遭肆虐,但在个体内心深处依旧清明宁静,这些都是可以被觉察到的客体,这些都不是真我。因此,我完全可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审视我的痛苦,焦虑。显然,它们是存在着的,但我却可以丝毫不受影响。我既然能够清晰的意识到这些。那么,那个意识的主体又是谁,到底是谁在受苦,继续寻找,我意识到我的意识,我意识到我意识到那个意识............永无止境。原来,它是不能被意识到的,他就是空,就是上帝,就是无极,就是道,你无法找到真正的观者,就像眼睛无法看到自身.
出自:
肯·威尔伯
《性、生态、灵性》
我听到拉玛那.马哈希尊者(Ramana Maharish)所说的一句话之后,便开始非常认真地练习冥想,那句话是这么说的:"在深睡的梦境中,不存在的东西就不是真的。"这是一句很惊人的话,因为基本上,无梦深睡中是什么也不存在的。然而拉玛那曾经说过,终极实相不可能一会儿出现在意识申,一会儿又不见了。它一定是持续不断,不受时间限制,永远存在于每个当下的。因此终极实相也必定存在于无梦的深睡中,那么在无梦的深睡中不存..
出自:
肯·威尔伯
《一味》
绿色主义者两个中心观念是:文化层面是更大的生物层面的整体的一部分。-----生物层面的确比人类层面更基本但是最终他们停留在那里,没有可能去融合更深刻的意识。-----然而全球文化必须致力于建立自由人类层面交换的特殊理论,这要包含并且超越对于生态的关注。
出自:
肯·威尔伯
《性、生态、灵性》
There is no Hell but selfhood, no Paradise but selflessness.
没有地狱,只有自我;没有天堂,只有无我。
出自:
肯·威尔伯
《超越死亡》
然而你的自我就是你最大的敌人,善待你的自我其实是不慈悲的。 目前你和我都不是彻悟的大师,我们不可能永远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慈悲,什么不是。所以我们必须开始学习给予真正的慈悲,而不是愚蠢的慈悲。我们必须学会做定性区分,这是一种涉及不同层次价值观的等级判断。如果你不喜欢阶层等级,没问题,这就是“你的”阶层等级——你对于无阶层的评价,超过你对于阶层的评价。对我而言,只要你能诚实地替自己的行为冠上正确的标签,一切都没什么问题。如果你不喜欢把价值观分成各种层次,没问题,这就是你的分层次的价值观——你认为无层次之分比有层次之分更高——这也是一种阶层区分。其实阶层区分在价值观上是无可避免的,因此你至少该清醒地、诚实地、光明正大地坐这件事、二不要以为山的态度声称
出自:
肯·威尔伯
《一味》
当你安住于目睹的状态时,你必须领会你 并不是那些客体、感觉或念头-----------你所觉知的只有自由、解脱和解放的感受----------从认同这些渺小而有限的客体所产生的恐怖束缚中解脱。你渺小的肉体、心智和自我,都是可以被见到的客体,所以它们都不是你的真我或纯然的目睹。
因此你并不会看到特别的东西。云朵从空中飘过,感觉从身边掠过,念头从心中闪过,你能毫不费力地目睹它们---------它们都自发地从你当下那毫不费力的觉知中升起。这种能目睹的觉知并不是什么独特的东西,它只是 一种浩瀚无边的自由感或纯然的空寂,那纯然的空寂就是你,而整个现象世界都是从其中产生的。你就是那自由、开放与空寂,而不是从其中产生的小东西。
出自:
肯·威尔伯
《一味》
社区服务:义工的工作、建立流浪者庇护所、临终关怀,等等。 道德:学习主观的善,以慈悲对待众生。 整合灵修训练其实很简单:从每一个类别里选出基本的修炼方法,或者从许多类别中选出兼顾所有阶层和所有象限的方法。其实你能兼顾的层面越多,它们所发挥的效果就越大,因为这些方法与你的生命的每一个层面息息相关。你要勤勉地修炼,集中全力让身心的潜能展露——直到身心的各个层面从空寂中彻底显现为止。这整个旅程到达终点时,感觉像一团模糊的记忆,因为它从未发生过。
出自:
肯·威尔伯
《一味》
处于纯然的目睹与失去个人性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处于纯然的目睹,你是不执着的;但是失去个人性的状态中,你却有一种远远抽离的感觉。目睹像是一种平等的背景场域,你在这场域热情地关注每一样在其中升起的事物;然而当你处在后面一种情况时,你却是麻木不仁的,对任何事物都感受不到热情。处于纯然的目睹时,你观看每样事物都带着强烈的清晰与明透之感;但是处在后面一种情况时,你就像是把望远镜倒过来看世界似的。不过还好,我仍然有一剂来自后者的良药。 那就是进入空寂以及发现空寂。
出自:
肯·威尔伯
《一味》
大自然赐予了人类三个脑,三个部分从不同物种进化而来。 脑干——爬行动物脑:最古老的部分,是脑的核心,在结构上大概可以和爬行动物的脑相对应。具备基本的内部调节功能(内脏和腺体的调节),能够完成基本的本能动作和反射行为,中心人任务是唤醒机体或者让机体休眠。——基本的感知运动智能和本能冲动或驱力。 边缘系统——古哺乳动物脑:通过双向神经通路和下丘脑与脑干中的其它与内脏感觉及情绪反应有关的神经中枢紧密相连,包括性冲动、饥饿、恐惧和攻击性。一度被称为内脏脑。在这一系统,信息经过处理后会产生感觉和情绪体验,成为控制行为反应的主导力量。 新皮层——新哺乳动物脑:人类层面的出现。它“带来了巨大的神经屏幕,语言、逻辑(包括数学)在这个屏幕上显现出来”。这一系统
出自:
肯·威尔伯
《性、生态、灵性》
实际上,你没有任何理由悲伤与不快。你自己在你无限存在的真正本质上强加了限制,然后却因为自己是有限的产物而哭泣。于是我说,了悟你实际上是无限、纯粹的“存在”,是绝对的“自我”吧。你一直都是那“自我”,除了“自我”之外什么也不是;你的无知只是表面上的无知罢了。不仅如此,我们还把“初级二元论”想象成了真实,于是意识光谱就开始形成了。
出自:
《意识光谱》
永恒不是时间的永续,而是没有时间感的当下。
出自:
肯·威尔伯
《超越死亡》
对永恒而言,存在的只有当下,当下是唯一不会结束的东西。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了冲突和对立的世界里,这是因为这个世界有无数的边界。由于每条边界线也是一条冲突线,人类因此陷入了以下的困境:一个人的边界越坚实,他与外界的冲突就越根深蒂固。我越耽于享乐,我一定越害怕痛苦。我越是执着地追求善,恶就越容易困扰我。我越是一心追求成功,我一定越害怕失败。我越是紧紧地拥抱生命,死亡就变得越可怕。我越看重什么东西,我就对失去它倍感失落。换言之,我们的大多数问题都是边界及因此产生的对立所造成的。
出自:
《没有疆界》
整个文学理论可以说具有一种基本精神,就是要确定究竟什么应该被称为“文学全子”,从而使我们可以发现或者确定一个文本的意义。过去一般认为这种意义是作者创造出来赋予文本的,读者只是把这个意义读出来而已。现在普遍认为这种观点十分幼稚。
随着精神分析的诞生,自我的自主性被器官的冲动颠覆了(也就是说,有一种无意识的驱动力推动自我进行活动,而过去人们认为自我是可以自主的),因而也就认识到这种意义是无意识的,或者在产生的过程中人是意识不到的,这种无意识的意义会进入文本当中,尽管作者意识不到。从而要读出这种意义的人不再是幼稚的读者,而成了精神分析师。
出自:
肯·威尔伯
《性、生态、灵性》
现在让我来一步步地引导你: 首先安住于目睹,感觉自我的紧缩。当你怎么做的时候,请注意那目睹并非自我紧缩——因为它能觉察到自我紧缩。目睹不受自我紧缩的影响——而你就是那纯然的目睹。 你既然是目睹本身,于是你就解脱那自我紧缩了。安住于自由、开放、空寂与解脱中。只是去感觉那份自我紧缩,而不要去理睬它,对于其他的觉受也以相同的态度对待。不要试图消除眼前的云朵、树木或自我,只是任由它们生灭,安住于解脱的空寂中。到了某个不请自来的时刻,你可能会发现那份自由的解脱感是没有内外、没有中心、没有边缘的。思想在这份自由中飘过,天空从这份自由中掠过,世界从这份自由中升起,而你就是它们。天空是你的头部,大气是你的呼吸,土地是你的肌肤——一切都越来越贴近,越来越贴近。
出自:
肯·威尔伯
《一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