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孙隆基经典语录
首页
人物
作品
句子
搜索
孙隆基经典语录
共 8个句子
存在主义者认为,一个人只有从所有的社会角色中撤出,并且以“自我”作为一个基地,对这些外铄的角色作出内省式的再考虑时,他的“存在”才开始浮现。如果他缺乏这道过程,那么,他就成为一个没有自己面目的“无名人”。
中国人则认为:“人”是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体现的——他说所有社会角色的总和,如果将这些社会关系都抽空了,“人”就被蒸发掉了。因此,中国人不倾向于认为在一些具体的人际关系背后,还有一个抽象的“人格”。
出自:
孙隆基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凡是正常成长的“个体”都是会自己做主的,尤其是有关“良知”问题。
出自:
孙隆基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尼采说:“如果你想升高,用你自己的腿。别让自己被带上去,别骑在他人的背上和头上。”在尼采的观点中,更高的人类之出现,是必须踩在旧的“自我”之上去达成的。因此,踩在别人身上抬高自己的作风,其实是一种永不超生的人类表现——然而,中国文化既然缺乏超越意向,而倾向于在世俗中拔高,就很容易导致这类现象。借别人的头一用的伎俩,确也是中国人的“国粹”。例如,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就被描写成如此。于是,在这个男性被弱化了的文化中,居然也会出现一种“伟丈夫”,那就是“无毒不丈夫!”
出自:
孙隆基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传统中国文化没能产生科学理论。反之,在现代之前,中国在实用的技术方面却是世界之冠——例如国人常喜欢称道的火药、罗盘、印刷术、造纸等等。据李约瑟说,在14世纪(亦即是西方资本主义萌芽)以前,中国在这方面的贡献远远地压倒西方。
出自:
孙隆基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中国人的成长,可以用父母作枕垫,成人之后用社会关系作枕垫,老年则用子女作枕垫。生命转折的危机不能说没有,但没有像美国那样成为泛文化性的母题。然则中国人付出的代价是什么?是将原本可以全面盛开的青春阶段这一个高峰铲低甚至铲平,去填补老年时势将面临的深堑;用“别人”作为自己“枕垫”的结果,亦可能导致对一己生命之主权的让渡。
出自:
孙隆基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私人领域的不发达,使人的同年阶段无限延长。“自我”难于成为一个强大的内省基地。于是,也很难产生与公共意识截然分判的私人意识。
出自:
孙隆基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每当我对中国听众客观地比对两种人生的收支平衡,其反应都是中国式的,从切身利益出发:“你提倡不敬老,到你自己老了怎么办?”
在这类有利可图的“善良”背后,透露出的焦虑感,显示了将老年的安全看得比青春之冲刺更重要的心理。也可以看出:中国人少有从个体存在的角度去面对一己之消逝——不是去看有多少由自己制造的人口之“心”还在对着自己,而是无憾地重温自己一生独特的经历与成就。
出自:
孙隆基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中国人脑部中层发达于大脑皮层左半部有关。不错认知行动必须以情感作用作为能源,但最后到引出的抽象原理,却是比具体的感性接触更高一层的事物,至于认知对象也不一定要局限于感性交流的媒介,更遑论以是否能促进这种交流作为衡量对错的标准了。
出自:
孙隆基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