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教学设计 >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菁华3篇)

日期: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34~35页。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结合现实的情境,通过自主观察、比较和归纳,引导学生在众多数学现象中体验并发现小数的性质。例4联系学生熟悉的“购学*用品”情境引入,激起学生进行比较的需要,再通过用不同方法对橡皮和铅笔单价的比较,使学生初步体验小数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试一试”则借助直尺图使学生再次体验小数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综合、归纳两组等式的特点,从而发现小数的性质。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则是突出小数性质内涵—— “0”在小数末尾的专项教学,同时学*应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和改写小数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通过猜想、验证以及比较、归纳等活动,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

  2、使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3、在活动中使学生初步感悟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引发冲突

  1、谈话:数的王国里有许多神奇的现象,如不起眼的“0”,表示什么意思?(一个也没有)别小看这个“0”,它的作用可大着呢。看,在整数5的末尾添上一个0,这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添上两个0呢?(屏幕依次出示一组数:5,50,500)

  我们再从右往左看,500去掉一个0,发生了什么变化?

  2、引发猜想:如果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又会怎样?猜猜看。(学生自由发表,可能出现两种意见:①受整数末尾添“0”的思维定势,认为小数大小也会随之变化。②由钱数等生活经验认为小数大小不变)

  谁的猜想正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举些例子)

  [设计意图:从对“整数末尾添上或去掉‘0’引起大小变化”的思考,进而引导学生关注小数末尾的0,引发猜想。此时的猜想是一种直觉思维,可能两种意见谁也说服不了对方,目的在于通过冲突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二、实例作证,体验小数性质的合理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创设购物情境:两位同学去书店购买学*用品后在交流购物情况:小明:“我买1枝铅笔用了0.3元。”小芳:“我买1块橡皮用了0.30元。”你从图中能获取哪些信息?

  (2)提出问题:橡皮和铅笔的单价相等吗?为什么?你能想办法证明吗?先独立思考,有想法后可以和同桌交流。

  (3)学生活动后组织全班交流,可能出现如下的比较方法:

  ①用具体钱数解释:0.3元和0.30元都是3角,所以0.3元=0.30元。

  ②用图表示:把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分别*均分成10份、100份,其中的3份、30份分别用0.3、0.30表示。因为阴影部分大小相同,所以0.3=0.30。

  ③结合计数单位理解:0.3是3个0.1,也就是30个0.01,所以0.3=0.30。

  (4)感知与体验:同学们想出了多种办法都能证明0.3元=0.30元,说明这两个小数确实相等。

  教师引读0.3元=0.30元,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小数的大小怎样?你有了什么想法?使学生初步体验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设计意图:这里选取学生熟悉的购物题材作为研究对象,一方面学生凭借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判断0.3元=0.30元,“知其必然”。同时,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能“知其所以然”,运用多种方法自主验证0.3元=0.30元。在此基础上通过引读体验,使学生初步感悟小数末尾添0与小数大小的关系。]

  2、试一试,加深体验

  谈话:看来刚才的猜想二有些道理。当然,仅仅用一个例子证明是不够的,还得找些其他例子进一步研究,看看这是否是普遍的规律。

  (1)出示一把有刻度的学生尺,你能比较出0.100米、0.10米、0.1米的大小吗?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部分学生可能有困难,随后出示书上填空,看图填一填,再比较。

  (2)交流比较方法: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可能出现如下的方法:①结合直尺图说明:由100毫米=10厘米=1分米,得到0.100米=0.10米=0.1米。你还能用其它方法来证明吗?②用计数单位说明。0.100是100个0.001,就是10个0.01,也就是1个0.1。

  (3)感知与体验:教师引读:0.100米=0.10米=0.1米,小数是相等的。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怎样变化,小数大小也不变?

  使学生初步体验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设计意图:“为什么去掉0.100米末尾的一个0、两个0,小数依然相等?”这是学生思维受阻、理解较为困难的地方。借助直观的直尺和小数计数单位等相关已有经验,学生能发现0.100米、0.10米和0.1米之间的关系,这就为小数性质合理性的体验提供了另一素材。通过引读使学生体验小数末尾去掉0和小数大小的关系。这就为下一环节的总结概括作了必要的认知准备。]

  3、总结体验,概括表达

  上面的两个例子,小数大小都没变。从左往右看,小数在怎样的情况下,大小是不变的?把你的想法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小组交流后组织全班交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两次的发现用一句话概括: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

  刚才我们是从左往右观察,得到了小数的性质。那么从右往左看,你又能发现什么?

  4、突出“末尾”,体验内涵

  牛奶 2.80元

  面包 4.00元

  汽水 3.05元

  火腿肠0.65元

  (1) 小强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得到一张购物单(出示例5):

  合计 10.50元

  请你帮他找一找:这些物品的价格中哪些“0”可以去掉?

  在书上填一填。

  学生完成后进行全班交流:

  ①2.80元=2.8元。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想法一:根据小数的性质,直接去掉末尾的“0”。

  得到2.80元=2.8元。你还能用其它方法证明吗?

  想法二:2.80元是2元8角,2.8元也是2元8角。

  想法三:2.80是2个一和8个十分之一,2.8也是2个一和8个十分之一。

  谈话:根据想法二和想法三,都证明了2.80元末尾的“0” 能去掉,看来小数的性质确实是合理的。

  ②3.05元中的“0”能去掉吗?为什么?可以结合具体数量解释:3.05元是3元零5分,如果去掉“0”,3.5元是3元5角,两者不等。也可以结合计数单位解释。

  由此看来,小数中的“0”是否都可以去掉?只有小数哪里的“0”才可以去掉?(只有去掉小数末尾的“0”,小数的大小才不变。)

  (2)口答练*六第1题:下面各数中的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可以去掉?为什么?

  [设计意图:在知识的获得上,学生最相信的是自己在学*过程中的亲身经历与体验。小数的性质实质上是说明小数在什么情况下是相等的,学生在例题以及试一试的多个数学现象中已经有了一定的体验及发现。然而,添上或者去掉的“0”应在小数的“末尾”,这种体验尚未深刻。因此,这一层次通过突破重点与难点的专项教学——辨析具体实例中哪些“0”可以去掉,旨在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验小数性质内涵——突出小数“末尾”。]

  三、解决问题,体验小数性质的应用

  1、小数的化简

  根据小数的性质, 2.80元就等于2.8元,所以我们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化简下面的小数:0.400 0.080 1.750 29.00

  学生独立思考,口答。提问:化简0.080,“0”都能去掉吗?

  2、小数的改写

  试一试: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三位小数。0.4 3.16 10

  学生独立思考,在书上填空。

  完成后交流结果,并提问:改写这三个数时应用了什么知识?为什么给三个数添上的“0”的个数不同? “10”是整数,怎样把它改写成大小不变的三位小数?

  小结:去掉小数末尾的“0”化简小数,或者在小数末尾添上“0”增加小数部分的位数,这些都是应用小数的性质,在不改变小数大小的前提下进行的。

  如果把整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必须在整数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0。

  四、巩固应用,深化小数性质的体验

  1、完成练一练第1题。观察数轴图,照样子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小数。

  完成后观察每组中的两个数,你有什么发现?

  0.1和0.10、0.2和0.20、0.3和0.30……每组里的两个数对应于数轴上的同一个点,说明小数的性质确实是存在的。0.1=0.10,数轴上这个点还可以用哪些小数来表示?

  2、完成练一练第2题。先涂色表示各小数,再比一比。

  交流时结合涂色部分说说涂色时的感受:为什么0.6和0.60的大小相同,而0.6和0.06的大小不等?

  教师就图小结:如果添上或去掉的“0”在小数末尾,不会改变原来数的大小;如果添上或去掉的“0”不是在小数末尾,小数的大小随之发生变化。

  [设计意图:这两题都是数形结合,借助直观的数轴图使学生清晰地看到两个数对应于数轴上的同一个点,通过正方形涂色部分的大小比较又能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添上或去掉的“0”必须在小数末尾,突出了小数性质的内涵。直观的形能帮助学生体验、理解抽象的数。]

  3、完成练*六第2题。学生练*后提问:为什么不把0.018和0.180连起来?

  4、完成练*六第4题。学生独立改写。

  交流时重点指导0.5400,80的改写方法。使学生认识到: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有的需要去掉小数末尾“0”,也有的需要在末尾添“0”增加小数部分的位数。

  5、完成练*六第5题。

  提问: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小数末尾添上0的数?(商场的标价上)

  学生独立改写后交流。

  谈话:用“元”作单位表示钱数时,因为人民币“元”后面还有“角”、“分”,所以钱数一般改写成两位小数。比较一下,用“元”作单位改写成两位小数后有什么感觉?(这样写,不但没有改变小数的大小,而且让顾客很清楚地知道是几元几角几分。)

  五、总结延伸

  通过本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我们是怎么探索小数的性质的?通过对整数末尾0的变化的研究,我们提出了小数末尾0变化引起变化的猜想,并通过生活的实例发现了小数性质的存在。

  0的作用大不大?通过在小数末尾添上或者去掉0,我们就给一个小数找到了许多大小不变的朋友。其实,数学王国里有许多奇妙的现象,等着我们不断去探索、发现。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38、39页的内容:小数的性质

  学情分析

  小数的性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38、39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为后面的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四则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对于整数的知识已经有了较多的了解,对于整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会引起整数大小的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小数的性质却与整数不一样,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因此,整数的这部分知识,会对小数性质的学*产生负面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知道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学*数学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难点:小数基本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法与学法

  1、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3、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方法。

  教学准备

  收集的标签直尺和纸条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师:星期天老师去超市观察到每件商品的下面都有一个标价签记录商品的价格,同学们看一看,这两件商品的价格是多少呢?

  生:2.50元,师:是多少钱呢?生:2元5角。(2.5元)

  生:8.00元。师:是多少钱?生:8元。

  师: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8元与8.00元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达到知识的迁移。

  二、提出问题、探索新知

  1、出示例1:下面请同学们利用直尺和桌面上的三张纸条分别量出0.1米,0.10米和0.100米长的纸条,各打上记号。各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2、各小组汇报: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0.1米是1/10米,就是1分米

  0.10米是10/100米,就是10厘米

  0.100米就是100/1000米,就是100毫米

  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l米=0.10米=0.100米

  教师小结:这三个数量虽然各不相同,但表示大小相等.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从“0.l米、0.10米、0.100米”出发研究问题。在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运用已有知识解答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3、观察比较:教师指着“0.l米=0.10米=0.100米"这个等式,标出思考箭头先让学生从左往右观察、比较,你们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再标出思考箭头,让学生从右往左观察,又发现什么规律,补充板书:小数的末尾去掉“0”。

  教师强调:我们如果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

  师质疑:那整数有这个性质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举例证明得出结论。

  (师强调出小数与整数的区别)

  设计意图: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为动态的求知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对所学的内容理解深刻,记忆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4、练一练:课前商品的价格

  (1)出示2.5元=2.50元

  (2)8元=8.00元

  师:这样写可以吗?是根据什么这样写的呢?(再次引出小数的性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可一让我们一眼就清楚地看出商品是几元几角几分。)

  5、出示例题2,引导学生自学

  比较0.3和0.30的大小

  (1)师:想一下你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合作)

  (2)在方形的纸上表示出0.3和0.30,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3)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

  汇报结论:0.3=0.30

  师质疑:小数由0.3到0.30,你看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均分的份数变了,即小数的计数单位变了,而阴影部分的大小没有变,得出0.3=0.30。)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放手让学生探索、验证,适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6.小数性质应用.出示卡片题

  不改变数的大小,下面数中的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为什么?

  3.90m0.3元500m1.80元0.70m0.04元

  教师强调:末尾和后面不同。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完成39页的做一做。

  重点指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有些“0”不能去掉和说一说为什么有些数的末尾添上“0”,原数就发生了变化.

  2.每人写几个和3.200相等的数.

  设计意图:挑战自我的*题留给学生课后去完成,让学生的学*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后。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十1—3题。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初步理解小数的基本性质,并应用性质化简和改写小数。

  3.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

  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前质疑

  1、填空

  1米=( )分米 1米=( )厘米 1米=( )毫米

  2、我们在商店里看到的标价一般是这样的:手套: 毛巾:(课件演示)

  提问:2.50元、3.00元各是多少钱呢?(2元5角、3元)

  2.5 和2.50都表示2元5角吗?3和3.00相等吗?

  引入:为什么会相等呢?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的内容。 “小数的性质”(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课中释疑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的线段图。

  请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学生略加思考后马上提问,要求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演示:重合法比较1分米、10厘米、100毫米的大小。

  板书并演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2)导入例1:

  你能把它们都写成用米做单位的小数的形式吗?必须体现它们的原先单位。

  1分米= ( )米 10厘米=( )米 100毫米=( )米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演示:1分米是米,写成0.1米

  10厘米是10个米,写成0.10米

  100毫米是100个米,写成0.100米

  并板书:0.1米 0.10米 0.100米

  那0.1米、0.10米、0.100米之间大小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很快回答后课件演示。并在他们之间加上等号。

  我们还可以用重合法比较一下。(课件演示)

  (3)指导看黑板:

  1分米 = 10厘米 = 100毫米

  0.1米 = 0.10米 = 0.100米

  提问: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等式,可以从左往右看,再从右往左看,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在什么地方多(少)0?在这个小数的什么位置?多(少)0还可以怎么说?

  末尾添上“0”

  根据学生回答逐一板书:

  小数 0.1米=0.10米=0.100米 大小不变

  末尾去掉“0”

  小结: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

  三、巩固运用、交流反思

  强调:我们如果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1)比较0.30和0.3的大小。(用你喜欢的颜色在课本上分别表示出0.30和0.3)。

  (2)出示例2:把0.70和105.0900化简。

  思考: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1)提问:0.70你认为可以怎么化简才能大小不变?

  (2)学生自己完成。指名回答,让其说说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

  (3)为什么105.0900的5左边的0不能去掉呢?(强调小数的性质中"小数的末尾的0"。)

  (4)练*:下面的数,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0.40 1.820 2.900 0.080 12.000

  回答后小数末尾的0红色闪现。

  问12应该去掉0后是多少?还可以怎样表示?

  强调:12去掉0后,小数部分没有数,可以把小数点也去掉。

  过渡:同样,应用小数的性质,我们还可以根据需要,把一个数改写成含有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

  3.出示例3。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想想可以怎么做?

  (1)学生自己完成。

  (2)大家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3能不能直接在后面添0?

  (3)练*:下列数如果末尾添"0",哪些数的大小不变,哪些数的大小有变化?

  3.4 18 0.06 700 3.0 4.90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2.现在知道刚才的标价为什么相等吗?

  五、作业设计

  教科书第64页练*十第一题、第三题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小数 0.1米=0.10米=0.100米 大小不变

  末尾 添上“0”

  末尾 去掉“0”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1)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二)使学生初步了解小数性质的应用.

  (三)培养学生观察,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小数的性质实质上是说明小数在什么情况下是相等的,它是小数运算的基础,因此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是教学重点.应用小数的性质把一个数化简或需要在小数末尾添0时,学生容易出错,这是学生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准备,创设情境

  我们已经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当你们在商场中看到每件商品的标签这样写,你知道这是多少钱吗?为什么可以这样写呢?

  (二)学*新课

  今天继续研究小数的性质.(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

  1.理解小数的性质.

  (1)例1  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启发提问:

  ①0.1米是几个几分之一米?可以用哪个比较小的单位来表示?(1个十分之一米,1分米)

  ②0.10米是几个几分之一米?可以用哪个比较小的单位来表示?(10个百分之一米,10厘米)

  ③0.100米是几个几分之一米?可以用哪个比较小的单位来表示?(100个千分之一米,是100毫米)

  ④观察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它们的长度怎样?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它们的长度是一样的)可以得出:

  (0.1米=0.10米=0.100米.(板书)

  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这3个小数.

  ①小数的末尾有什么变化?

  ②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③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讨论后归纳出: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2)例2  比较0.30和0.3的大小.

  出示投影片:

  启发提问:

  ①0.30表示几个几分之一?左图应*均分成多少份?用多少份来表

  ②0.3表示几个几分之一?右图应*均分成多少份?用多少份来表

  ③两个图形所占面积大小怎样?(移动投影片,学生易看出0.30=0.3)

  ④为什么这两个数相等?

  个数相等.

  引导学生观察这个等式,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小数大小有什么变化?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启发学生归纳出:在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引导学生归纳、概括.

  通过对例1、例2的研究,你能把上面的两个结论归纳成为一句话吗?

  启发学生概括出: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教师板书)

  理解小数性质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要在小数的末尾添“0”或去“0”,小数中间的 0不能去掉).

  (4)加深理解概念.

  提问:

  ①如果在整数5后面添上一个“0”或者在50的后面去掉一个“0”,原数大小变了吗?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通过讨论使学生懂得:在整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这个数就扩大10倍……:去掉一个“0”就缩小10倍……因为数字所在的数位发生了变化,所以原数大小也就变了.

  板书:5  50

  ②如果在0.6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后面添上一个“0”,原数大小发生变化了吗?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同样通过学生实践,讨论后明确:在小数点后面点上“0”,小数中的数字所在的数位发生了变化,所以小数大小才发生了变化.因此,只有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才能使小数的大小不变.

  板书:0.6  0.06

  2.小数性质的应用.

  我们学*了小数的性质,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1)教学例3:把0.70和105.0900化简.

  启发学生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得出:

  0.70=0.7  105.0900=105.09

  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还可以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0”,把整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

  例如2.5元可改写成2.50元.3元改写成3.00元.

  (2)教学例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学生独立改写,集体订正.

  0.2=0.200  4.08=4.080  3=3.000

  反馈:101页“做一做”.

  3.小结.

  启发性提问:

  (1)什么叫小数的性质?

  (2)学*了小数的性质怎样应用?

  (3)运用小数性质时应注意什么?

  (三)巩固反馈

  1.做练*二十一第1题,第2题.

  2.判断下面几种说法对不对?

  (1)在一个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2)在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3)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4)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它的计数单位就发生了变化.(    )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38、39页的内容:小数的性质

  学情分析

  小数的性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38、39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为后面的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四则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对于整数的知识已经有了较多的了解,对于整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会引起整数大小的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小数的性质却与整数不一样,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因此,整数的这部分知识,会对小数性质的学*产生负面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知道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学*数学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难点:小数基本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法与学法

  1、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3、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方法。

  教学准备

  收集的标签直尺和纸条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师:星期天老师去超市观察到每件商品的下面都有一个标价签记录商品的价格,同学们看一看,这两件商品的价格是多少呢?

  生:2.50元,师:是多少钱呢?生:2元5角。(2.5元)

  生:8.00元。师:是多少钱?生:8元。

  师: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8元与8.00元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达到知识的迁移。

  二、提出问题、探索新知

  1、出示例1:下面请同学们利用直尺和桌面上的三张纸条分别量出0.1米,0.10米和0.100米长的纸条,各打上记号。各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2、各小组汇报: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0.1米是1/10米,就是1分米

  0.10米是10/100米,就是10厘米

  0.100米就是100/1000米,就是100毫米

  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l米=0.10米=0.100米

  教师小结:这三个数量虽然各不相同,但表示大小相等.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从“0.l米、0.10米、0.100米”出发研究问题。在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运用已有知识解答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3、观察比较:教师指着“0.l米=0.10米=0.100米"这个等式,标出思考箭头先让学生从左往右观察、比较,你们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再标出思考箭头,让学生从右往左观察,又发现什么规律,补充板书:小数的末尾去掉“0”。

  教师强调:我们如果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

  师质疑:那整数有这个性质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举例证明得出结论。

  (师强调出小数与整数的区别)

  设计意图: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为动态的求知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对所学的内容理解深刻,记忆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4、练一练:课前商品的价格

  (1)出示2.5元=2.50元

  (2)8元=8.00元

  师:这样写可以吗?是根据什么这样写的呢?(再次引出小数的性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可一让我们一眼就清楚地看出商品是几元几角几分。)

  5、出示例题2,引导学生自学

  比较0.3和0.30的大小

  (1)师:想一下你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合作)

  (2)在方形的纸上表示出0.3和0.30,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3)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

  汇报结论:0.3=0.30

  师质疑:小数由0.3到0.30,你看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均分的份数变了,即小数的计数单位变了,而阴影部分的大小没有变,得出0.3=0.30。)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放手让学生探索、验证,适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6.小数性质应用.出示卡片题

  不改变数的大小,下面数中的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为什么?

  3.90m0.3元500m1.80元0.70m0.04元

  教师强调:末尾和后面不同。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完成39页的做一做。

  重点指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有些“0”不能去掉和说一说为什么有些数的末尾添上“0”,原数就发生了变化.

  2.每人写几个和3.200相等的数.

  设计意图:挑战自我的*题留给学生课后去完成,让学生的学*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后。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十1—3题。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4~35页例5、例6。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理解小数的性质,并能够应用性质将小数化简和改写,渗透“变中有不变”的辩证观点。

  2.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概括、分析综合及灵活运用的能力,并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发展数学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通过探索,发现并理解小数的性质,运用小数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性质,明白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认识了小数,知道小数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出示课件)同学们在超市里,肯定也见过很多小数吧?你能读出这些小数吗?(课件展示)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每一个小数的末尾都有0)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小数末尾的“0”。

  二、探索性质

  (课件出示例5)

  笑笑:我买了一枝铅笔,用了0.30元。

  明明:我也买了一枝这样的铅笔,只花了0.3元,比你的便宜。

  笑笑:哈哈!不对,我们俩花的钱同样多。

  明明:我买的铅笔就是比你的便宜。

  1.引发猜测。

  师:同学们,你们来当裁判,他们俩谁说的对?为什么?

  生:笑笑说的对,因为0.3元=0.30元。

  师:你们都认为0.3=0.30吗?

  2.验证猜想。

  师:先想一想,0.3和0.30为什么相等呢?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的想法,也可以利用老师发给你的材料(数位顺序表、两个相等的正方形)来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

  (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进行总结:①0.3元和0.30元都是3角,所以0.3元=0.30元。②利用正方形得出:0.3表示把正方形*均分成10份,取这样的3份;0.30表示把正方形*均分成100份,取这样的30份,0.3和0.30所表示的阴影部分一样大。③从计数单位来看,0.3是3个0.1,0.30是30个0.01,也可以看做3个0.1。④从数位顺序表可以看出,在3的后面添上0只改变了这个小数的意义,3所在的数位始终不变,始终表示3个十分之一,所以0.3=0.30)

  师:从0.3到0.30,小数的末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小数的大小发生改变吗?从0.30到0.3呢?

  (板书:添上“0”、去掉“0”)

  3.进一步探究。

  师:是不是所有的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都不变呢?请试着比较一组小数:0.100、0.10、0.1。

  (独立完成“试一试”,然后利用课件演示汇报)

  师:你还能用其他方法说明这三个小数相等吗?

  生1:1所在的数位不变,所以0.100米=0.10米=0.1米。

  师:从左往右看,小数的末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小数的大小呢?从右往左呢?

  4.归纳总结。

  师:经过这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呢?

  生2: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小数的性质”。(板书课题)

  师:你觉得这句话中,最重要的一个词是什么?

  生3:末尾。

  师:为什么呢?请同学们来比较下面三个数的大小。

  (课件出示)想一想:0.5、0.50、0.05这三个小数的大小一样吗?

  (先做“练一练”的第2题,再汇报)

  生4:从图中可以看出,从0.5到0.50是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从0.5到0.05是在小数的中间添上0,小数的大小就变了,因为5所在的数位变了,由5个0.1变成了5个0.01,所以小数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师:由此证明,只有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才会不变。

  三、应用性质

  1.化简。

  师:学*了小数的性质,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的例6。

  (学生汇报,课件展示汇报结果)

  师: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板书:化简)

  2.改写。

  师:学*小数的性质还有什么作用?独立完成“试一试”。

  (生汇报改写结果)

  学生试做,课件展示学生汇报的结果(如下)。

  0.4=0.400 ?摇0.16=0.160?摇10=10.000

  师:为什么有的添上1个0,有的添上2个0,有的添上3个0?10的右下角为什么要添上小数点?

  师:这是根据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把小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板书:改写)

  四、练一练

  1.完成书上第35页“练一练”的第1题。

  2.游戏:你能只动三笔,使7、70、700、7000这四个数相等吗?

  五、课堂小结(略)

  教后反思:

  1.基于生活,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基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实际,让学生体验数学从生活中来的过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讲并不陌生,也不困难,因为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很多小数。本节课,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提取大量素材,让学生尝试从中发现小数的性质,并根据生活实际理解和应用小数的性质,实现把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化。

  这种种的设计,都是让学生从数学的视角去观察生活、思考问题,充分地体会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了学*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2.变静为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师不仅应该是教材的使用者,更应该是教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本节课的教学,既尊重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又根据需要,变静为动,对教材多处进行了优化处理。例如,教材的主题图,是两个小朋友关于铅笔单价和橡皮单价的对话,把学生带入了自己熟悉的情境中,很好地揭示了本节课的主题,但它是静态的。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件中每个信息都是动态地逐步出示,两个小朋友的对话也配了音。这样,使主题图更加生动,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3.尊重学*主体,让学生经历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更多地关注学*过程的经历和体验,引导学生沿着“猜想——验证——总结——应用”的轨迹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针对这一难点,教师没有反复地去讲解,而是让学生在学*过程中逐渐发现。首先,引领学生从生活中提取数学素材,然后以学*小组为单位,充分利用手中的学*材料,从不同角度去验证猜想,总结出小数的性质,最后再把性质运用到生活之中。在整个学*过程中,教师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总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思维空前活跃,课堂气氛很融洽,真正做到了师生之间的*等对话与交流。

  4.关注生成,让教学真实有效。

  课堂教学中的生成,往往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当时的思维状态、认知起点和困惑等等。因此,教师要充分关注生成,合理利用与引导学生的生成,课堂教学才能更加真实有效。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2)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优秀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优秀教学反思1

  本单元刚开始的教学效果真的是特别差,学生交来的课后作业错误满篇,*时麻利的对号此刻却再也难以画上去。一节课时间过去了,作业没批两本,自己却感到头昏脑胀,哎,怎么会这样?

  说实在的,对这一个单元从思想上我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心想,小数对学生已经不是初次接触了,他们有一定的基础,学*起来应该没有问题。哪知道,实际上原不是这么回事。本单元看似容易,实则难点一大堆。小数的意义、性质上是很抽象的东西,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学生对概念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问之知道,但运用缺乏灵活性。变换练*题题型,学生马上无所适从。

  比如,学生知道: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有0.1、0.01、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10”。

  练*题:1.04读作(),表示( )。第二个括号学生几乎都填的是1个一和4个0.01,而少有学生填104个0.01。虽说学生填的不算错,但也说明学生对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不像对整数部分几个一、几个十等的理解那么深刻。

  又如,学*了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判断题:2.0与2大小一样,意义相同。()学生判断正确。说明对小数的意义还是没有真正理解。2.0与2大小一样,但计数单位是不一样的。所以意义不同。

  生活中的小数出现问题更多。尤其是单位之间的换算,要根据进率来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学生不是进率记错了,就是小数点的位置不对,要不就是数位不够补0时,补在了中间。

  接连几次作业,效果都很差,这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思考:接下来的课我该如何进行?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呢?

  通过和同事的交流,我们认为,首先要慢下来,给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不要急于求成。第二,针对问题,一点一点讲清讲透,有针对性地加强专项训练。第三,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整理,让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找到问题所在。只有这样,才能把问题一个个消灭掉。

  后来的几次课,我依计而行。果然作业效果有了很大改观。批改起来也顺畅多了。单元检测在即,我想对本单元的问题再做一个小结,帮助大家突破难点,掌握重点。

  1、小数的意义:

  明白不同的`数位上计数单位不同。数位不同,计数单位就不同。整数部分的计数单位最小是一,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最大是0.1。

  2、小数的性质(1):

  区别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不是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如果在小数点的后面添0或去0,小数的大小就会改变。如:2.4=2.40,不能写成2.4=2.04

  3、小数的性质(2):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是和小数的扩大或缩小相联系的。归纳为:

  小数点右移一位=小数扩大10倍=小数×10

  小数点右移两位=小数扩大100倍=小数×100,……

  小数点左移一位=小数缩小10倍=小数÷10

  小数点左移两位=小数缩小100倍=小数÷100,……

  4、求小数的*似数:

  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把较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改写原则是不能改变原数的大小,所以除了末尾的0可以去掉,其余都要写上。

  一个是求小数的*似数。一般会说明保留几位小数(如保留一位小数,或精确到十分位、精确到0.1,精确到十分之一),原则是看保留位的右边一位“四舍五入”。

  如:把19007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后,再保留两位小数

  190070=19.007万≈19.01万

  这类题最易出现的错误是小数数字写对了,却忘了添上“万”或“亿”。也有部分同学把改写和求*似数混淆。

  5、生活中的小数:

  主要涉及小数与复名数的相互改写(也就是换算)。主要有长度单位、重量单位、面积单位、人民币单位的换算。人民币单位的换算学生基本不存在问题。长度单位除了米和千米的进率是1000以外,两相邻单位的进率都是10。两相邻重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而两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进率是100。这是解决问题必须熟悉的。然后根据是扩大还是缩小进行小数点的移动即可。如:

  2.05吨=( 2050 )千克,扩大1000倍,所以小数点右移三位。

  470厘米=( 4.7 )米,缩小100倍,所以小数点左移两位。

  3.04米=( 3 )米( 4 )厘米,把其中的0.04米扩大100倍,即小数点右移两位。

  4千克70克=( 4.07 )千克,需要把70克缩小1000倍,即小数点左移三位,再与4千克合起来即可。

  6*方分米5*方厘米=(6.05 )*方分米,需要把5*方厘米缩小100倍,即小数点左移两位,再与6*方分米合起来即可。

  本单元的教学真的是教训难忘,我也希望自己吸取教训,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优秀教学反思2

  今天数学课上,教学完小数的意义新课之后,大部分学生的感觉是:老师说小数的意义不好理解,也不难啊!从学生的表情上看,他们略有得意之感。于是,我故意问:“你们觉得小数的意义难不难啊?”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不难——”我又问:“是真的嘛小数的意义应用的很广,老师没教你们难的知识啊!”孩子们顿时坐好,等待我提出新的问题,看到孩子们这样,我的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

  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数轴,在数轴上确定了“0”和“1”,然后把0——1之间*均分成了10份,用一个箭头指向第二个等分点处,我问:“这个地方用分数怎样表示?怎样用小数表示?”孩子们想了想,有好多孩子举起了手,给出了正确答案,我很欣慰,学生理解了小数的意义。接着我把数轴上了“1”改成了0.1,这回我用一个箭头指向了第一个等分点,问:“这个地方用分数怎样表示呢?怎样用小数表示呢?”这下,教室里静悄悄的,多数的孩子都在认真思考,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没有人给出答案,我笑了,孩子们看着我,目光中充满了期待。突然,嘉琪说:“分数是1/100,小数是0.01。”我赶紧肯定了这个答案,紧接着问:“你是怎么想到的?”她无语。“你们想知道吗?”我抬高了嗓音。“想!”“大家看数轴,把哪部分*均分成了10份?”“把0——0.1之间*均分成了10份。”我指着10份中的一小份说:“10个这样的一小份是0.1,对吗?”“对。”我来到黑板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前,指着十分之一说:“10个多少是十分之一?”孩子们恍然大悟,:“哦,真是一百分之一!”“为什么?”有人回答:“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十分位右边的一位是百分位,所以10个一百分之一就是十分之一。”“哈哈,明白了?”孩子们面带笑容,“明白了!”我指着第七个等分点让学生说分数和小数,孩子们对答如流。最后,我把“0.1”改成了“0.01”,指着第一个等分点让孩子们说出分数和小数,这回有很多人很快举起了手,给出了正确的答案和理由。我开心,因为孩子们理解了知识;孩子们开心,因为他们解决了问题。

  “孩子们,知识是有联系的,要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快更准地解决问题。”

  这节课结束了,但是给我的感受是:学生遇到解不开的问题时,一个手势,一个点拨,一个鼓励,一个引导,对于孩子们来说,都是解开问题的钥匙啊!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优秀教学反思3

  本单元刚开始的教学效果真的是特别差,学生交来的课后作业错误满篇,*时麻利的对号此刻却再也难以画上去。一节课时间过去了,作业没批两本,自己却感到头昏脑胀,哎,怎么会这样?

  说实在的,对这一个单元从思想上我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心想,小数对学生已经不是初次接触了,他们有一定的基础,学*起来应该没有问题。哪知道,实际上原不是这么回事。本单元看似容易,实则难点一大堆。小数的意义、性质上是很抽象的东西,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学生对概念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问之知道,但运用缺乏灵活性。变换练*题题型,学生马上无所适从。

  比如,学生知道: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有0.1、0.01、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10”。

  练*题:1.04读作(),表示()。第二个括号学生几乎都填的是1个一和4个0.01,而少有学生填104个0.01。虽说学生填的不算错,但也说明学生对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不像对整数部分几个一、几个十等的理解那么深刻。

  又如,学*了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判断题:2.0与2大小一样,意义相同。()学生判断正确。说明对小数的意义还是没有真正理解。2.0与2大小一样,但计数单位是不一样的。所以意义不同。

  生活中的小数出现问题更多。尤其是单位之间的换算,要根据进率来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学生不是进率记错了,就是小数点的位置不对,要不就是数位不够补0时,补在了中间。

  接连几次作业,效果都很差,这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思考:接下来的课我该如何进行?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呢?

  通过和同事的交流,我们认为,首先要慢下来,给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不要急于求成。第二,针对问题,一点一点讲清讲透,有针对性地加强专项训练。第三,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整理,让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找到问题所在。只有这样,才能把问题一个个消灭掉。

  后来的几次课,我依计而行。果然作业效果有了很大改观。批改起来也顺畅多了。单元检测在即,我想对本单元的问题再做一个小结,帮助大家突破难点,掌握重点。

  1、小数的意义:

  明白不同的数位上计数单位不同。数位不同,计数单位就不同。整数部分的计数单位最小是一,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最大是0.1。

  2、小数的性质(1):

  区别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不是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如果在小数点的后面添0或去0,小数的大小就会改变。如:2.4=2.40,不能写成2.4=2.04

  3、小数的性质(2):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是和小数的扩大或缩小相联系的。归纳为:

  小数点右移一位=小数扩大10倍=小数×10

  小数点右移两位=小数扩大100倍=小数×100,……

  小数点左移一位=小数缩小10倍=小数÷10

  小数点左移两位=小数缩小100倍=小数÷100,……

  4、求小数的*似数:

  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把较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改写原则是不能改变原数的大小,所以除了末尾的0可以去掉,其余都要写上。

  一个是求小数的*似数。一般会说明保留几位小数(如保留一位小数,或精确到十分位、精确到0.1,精确到十分之一),原则是看保留位的右边一位“四舍五入”。

  如:把19007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后,再保留两位小数

  190070=19.007万≈19.01万

  这类题最易出现的错误是小数数字写对了,却忘了添上“万”或“亿”。也有部分同学把改写和求*似数混淆。

  5、生活中的小数:

  主要涉及小数与复名数的.相互改写(也就是换算)。主要有长度单位、重量单位、面积单位、人民币单位的换算。人民币单位的换算学生基本不存在问题。长度单位除了米和千米的进率是1000以外,两相邻单位的进率都是10。两相邻重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而两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进率是100。这是解决问题必须熟悉的。然后根据是扩大还是缩小进行小数点的移动即可。如:

  2.05吨=(2050)千克,扩大1000倍,所以小数点右移三位。

  470厘米=(4.7)米,缩小100倍,所以小数点左移两位。

  3.04米=(3)米(4)厘米,把其中的0.04米扩大100倍,即小数点右移两位。

  4千克70克=(4.07)千克,需要把70克缩小1000倍,即小数点左移三位,再与4千克合起来即可。

  6*方分米5*方厘米=(6.05)*方分米,需要把5*方厘米缩小100倍,即小数点左移两位,再与6*方分米合起来即可。

  本单元的教学真的是教训难忘,我也希望自己吸取教训,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3)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菁华5篇)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38、39页的内容:小数的性质

  学情分析

  小数的性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38、39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为后面的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四则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对于整数的知识已经有了较多的了解,对于整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会引起整数大小的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小数的性质却与整数不一样,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因此,整数的这部分知识,会对小数性质的学*产生负面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知道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学*数学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难点:小数基本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法与学法

  1、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3、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方法。

  教学准备

  收集的标签直尺和纸条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师:星期天老师去超市观察到每件商品的下面都有一个标价签记录商品的价格,同学们看一看,这两件商品的价格是多少呢?

  生:2.50元,师:是多少钱呢?生:2元5角。(2.5元)

  生:8.00元。师:是多少钱?生:8元。

  师: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8元与8.00元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达到知识的迁移。

  二、提出问题、探索新知

  1.出示例1:下面请同学们利用直尺和桌面上的三张纸条分别量出0.1米,0.10米和0.100米长的纸条,各打上记号。各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2、各小组汇报: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0.1米是1/10米,就是1分米

  0.10米是10/100米,就是10厘米

  0.100米就是100/1000米,就是100毫米

  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l米=0.10米=0.100米

  教师小结:这三个数量虽然各不相同,但表示大小相等.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从“0.l米、0.10米、0.100米”出发研究问题。在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运用已有知识解答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3、观察比较:教师指着“0.l米=0.10米=0.100米"这个等式,标出思考箭头先让学生从左往右观察、比较,你们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再标出思考箭头,让学生从右往左观察,又发现什么规律,补充板书:小数的末尾去掉“0”。

  教师强调:我们如果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

  师质疑:那整数有这个性质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举例证明得出结论。

  (师强调出小数与整数的区别)

  设计意图: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为动态的求知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对所学的内容理解深刻,记忆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4、练一练:课前商品的价格

  (1)出示2.5元=2.50元

  8元=8.00元

  师:这样写可以吗?是根据什么这样写的呢?(再次引出小数的性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可一让我们一眼就清楚地看出商品是几元几角几分。)

  5、出示例题2,引导学生自学

  比较0.3和0.30的大小

  (1)师:想一下你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合作)

  (2)在方形的纸上表示出0.3和0.30,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3)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

  汇报结论:0.3=0.30

  师质疑:小数由0.3到0.30,你看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均分的份数变了,即小数的计数单位变了,而阴影部分的大小没有变,得出0.3=0.30。)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放手让学生探索、验证,适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6.小数性质应用.出示卡片题

  不改变数的大小,下面数中的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为什么?

  3.90m0.3元500m1.80元0.70m0.04元

  教师强调:末尾和后面不同。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完成39页的做一做。

  重点指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有些“0”不能去掉和说一说为什么有些数的末尾添上“0”,原数就发生了变化.

  2.每人写几个和3.200相等的数.

  设计意图:挑战自我的*题留给学生课后去完成,让学生的学*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后。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完成练*十1—3题。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34~35页。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结合现实的情境,通过自主观察、比较和归纳,引导学生在众多数学现象中体验并发现小数的性质。例4联系学生熟悉的“购学*用品”情境引入,激起学生进行比较的需要,再通过用不同方法对橡皮和铅笔单价的比较,使学生初步体验小数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试一试”则借助直尺图使学生再次体验小数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综合、归纳两组等式的特点,从而发现小数的性质。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则是突出小数性质内涵—— “0”在小数末尾的专项教学,同时学*应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和改写小数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通过猜想、验证以及比较、归纳等活动,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

  2、使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3、在活动中使学生初步感悟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引发冲突

  1、谈话:数的王国里有许多神奇的现象,如不起眼的“0”,表示什么意思?(一个也没有)别小看这个“0”,它的作用可大着呢。看,在整数5的末尾添上一个0,这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添上两个0呢?(屏幕依次出示一组数:5,50,500)

  我们再从右往左看,500去掉一个0,发生了什么变化?

  2、引发猜想:如果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又会怎样?猜猜看。(学生自由发表,可能出现两种意见:①受整数末尾添“0”的思维定势,认为小数大小也会随之变化。②由钱数等生活经验认为小数大小不变)

  谁的猜想正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举些例子)

  [设计意图:从对“整数末尾添上或去掉‘0’引起大小变化”的思考,进而引导学生关注小数末尾的0,引发猜想。此时的猜想是一种直觉思维,可能两种意见谁也说服不了对方,目的在于通过冲突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二、实例作证,体验小数性质的合理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创设购物情境:两位同学去书店购买学*用品后在交流购物情况:小明:“我买1枝铅笔用了0.3元。”小芳:“我买1块橡皮用了0.30元。”你从图中能获取哪些信息?

  (2)提出问题:橡皮和铅笔的单价相等吗?为什么?你能想办法证明吗?先独立思考,有想法后可以和同桌交流。

  (3)学生活动后组织全班交流,可能出现如下的比较方法:

  ①用具体钱数解释:0.3元和0.30元都是3角,所以0.3元=0.30元。

  ②用图表示:把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分别*均分成10份、100份,其中的3份、30份分别用0.3、0.30表示。因为阴影部分大小相同,所以0.3=0.30。

  ③结合计数单位理解:0.3是3个0.1,也就是30个0.01,所以0.3=0.30。

  (4)感知与体验:同学们想出了多种办法都能证明0.3元=0.30元,说明这两个小数确实相等。

  教师引读0.3元=0.30元,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小数的大小怎样?你有了什么想法?使学生初步体验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设计意图:这里选取学生熟悉的购物题材作为研究对象,一方面学生凭借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判断0.3元=0.30元,“知其必然”。同时,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能“知其所以然”,运用多种方法自主验证0.3元=0.30元。在此基础上通过引读体验,使学生初步感悟小数末尾添0与小数大小的关系。]

  2、试一试,加深体验

  谈话:看来刚才的猜想二有些道理。当然,仅仅用一个例子证明是不够的,还得找些其他例子进一步研究,看看这是否是普遍的规律。

  (1)出示一把有刻度的学生尺,你能比较出0.100米、0.10米、0.1米的大小吗?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部分学生可能有困难,随后出示书上填空,看图填一填,再比较。

  (2)交流比较方法: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可能出现如下的方法:①结合直尺图说明:由100毫米=10厘米=1分米,得到0.100米=0.10米=0.1米。你还能用其它方法来证明吗?②用计数单位说明。0.100是100个0.001,就是10个0.01,也就是1个0.1。

  (3)感知与体验:教师引读:0.100米=0.10米=0.1米,小数是相等的。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怎样变化,小数大小也不变?

  使学生初步体验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设计意图:“为什么去掉0.100米末尾的一个0、两个0,小数依然相等?”这是学生思维受阻、理解较为困难的地方。借助直观的直尺和小数计数单位等相关已有经验,学生能发现0.100米、0.10米和0.1米之间的关系,这就为小数性质合理性的体验提供了另一素材。通过引读使学生体验小数末尾去掉0和小数大小的关系。这就为下一环节的总结概括作了必要的认知准备。]

  3、总结体验,概括表达

  上面的两个例子,小数大小都没变。从左往右看,小数在怎样的情况下,大小是不变的?把你的想法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小组交流后组织全班交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两次的发现用一句话概括: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

  刚才我们是从左往右观察,得到了小数的性质。那么从右往左看,你又能发现什么?

  4、突出“末尾”,体验内涵

  牛奶 2.80元

  面包 4.00元

  汽水 3.05元

  火腿肠0.65元

  (1) 小强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得到一张购物单(出示例5):

  合计 10.50元

  请你帮他找一找:这些物品的价格中哪些“0”可以去掉?

  在书上填一填。

  学生完成后进行全班交流:

  ①2.80元=2.8元。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想法一:根据小数的性质,直接去掉末尾的“0”。

  得到2.80元=2.8元。你还能用其它方法证明吗?

  想法二:2.80元是2元8角,2.8元也是2元8角。

  想法三:2.80是2个一和8个十分之一,2.8也是2个一和8个十分之一。

  谈话:根据想法二和想法三,都证明了2.80元末尾的“0” 能去掉,看来小数的性质确实是合理的。

  ②3.05元中的“0”能去掉吗?为什么?可以结合具体数量解释:3.05元是3元零5分,如果去掉“0”,3.5元是3元5角,两者不等。也可以结合计数单位解释。

  由此看来,小数中的“0”是否都可以去掉?只有小数哪里的“0”才可以去掉?(只有去掉小数末尾的“0”,小数的大小才不变。)

  (2)口答练*六第1题:下面各数中的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可以去掉?为什么?

  [设计意图:在知识的获得上,学生最相信的是自己在学*过程中的亲身经历与体验。小数的性质实质上是说明小数在什么情况下是相等的,学生在例题以及试一试的多个数学现象中已经有了一定的体验及发现。然而,添上或者去掉的“0”应在小数的“末尾”,这种体验尚未深刻。因此,这一层次通过突破重点与难点的专项教学——辨析具体实例中哪些“0”可以去掉,旨在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验小数性质内涵——突出小数“末尾”。]

  三、解决问题,体验小数性质的应用

  1、小数的化简

  根据小数的性质, 2.80元就等于2.8元,所以我们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化简下面的小数:0.400 0.080 1.750 29.00

  学生独立思考,口答。提问:化简0.080,“0”都能去掉吗?

  2、小数的改写

  试一试: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三位小数。0.4 3.16 10

  学生独立思考,在书上填空。

  完成后交流结果,并提问:改写这三个数时应用了什么知识?为什么给三个数添上的“0”的个数不同? “10”是整数,怎样把它改写成大小不变的三位小数?

  小结:去掉小数末尾的“0”化简小数,或者在小数末尾添上“0”增加小数部分的位数,这些都是应用小数的性质,在不改变小数大小的前提下进行的。

  如果把整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必须在整数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0。

  四、巩固应用,深化小数性质的体验

  1、完成练一练第1题。观察数轴图,照样子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小数。

  完成后观察每组中的两个数,你有什么发现?

  0.1和0.10、0.2和0.20、0.3和0.30……每组里的两个数对应于数轴上的同一个点,说明小数的性质确实是存在的。0.1=0.10,数轴上这个点还可以用哪些小数来表示?

  2、完成练一练第2题。先涂色表示各小数,再比一比。

  交流时结合涂色部分说说涂色时的感受:为什么0.6和0.60的大小相同,而0.6和0.06的大小不等?

  教师就图小结:如果添上或去掉的“0”在小数末尾,不会改变原来数的大小;如果添上或去掉的“0”不是在小数末尾,小数的大小随之发生变化。

  [设计意图:这两题都是数形结合,借助直观的数轴图使学生清晰地看到两个数对应于数轴上的同一个点,通过正方形涂色部分的大小比较又能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添上或去掉的“0”必须在小数末尾,突出了小数性质的内涵。直观的形能帮助学生体验、理解抽象的数。]

  3、完成练*六第2题。学生练*后提问:为什么不把0.018和0.180连起来?

  4、完成练*六第4题。学生独立改写。

  交流时重点指导0.5400,80的改写方法。使学生认识到: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有的需要去掉小数末尾“0”,也有的需要在末尾添“0”增加小数部分的位数。

  5、完成练*六第5题。

  提问: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小数末尾添上0的数?(商场的标价上)

  学生独立改写后交流。

  谈话:用“元”作单位表示钱数时,因为人民币“元”后面还有“角”、“分”,所以钱数一般改写成两位小数。比较一下,用“元”作单位改写成两位小数后有什么感觉?(这样写,不但没有改变小数的大小,而且让顾客很清楚地知道是几元几角几分。)

  五、总结延伸

  通过本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我们是怎么探索小数的性质的?通过对整数末尾0的变化的研究,我们提出了小数末尾0变化引起变化的猜想,并通过生活的实例发现了小数性质的存在。

  0的作用大不大?通过在小数末尾添上或者去掉0,我们就给一个小数找到了许多大小不变的朋友。其实,数学王国里有许多奇妙的现象,等着我们不断去探索、发现。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

  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猜想

  1、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去商场、超市观察商品的标价签。

  生:一块橡皮2.00元,师:是多少钱呢?生:2元。

  生:一本本子3.50元。师:是多少钱? 生:3元5角

  师:老师看到超市里一种西瓜的单价是1.20元,同样的西瓜水果摊上写的是1.2元,哪儿的单价贵呢?

  师:为什么1.2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

  2、利用米尺,找等量关系。

  看米尺写出:1分米=0.1米,10厘米=0.10米,100毫米=0.100米。

  因为1分米=10厘米=10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改写成用米作单位表示后,实际长度有没有变化?(没有变化)说明什么?(三个数量相等)

  师: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二、探索新知 验证猜想

  为了验证我们的这个结论,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1、比较0.30与0.3的大小

  2、师:想一下你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

  3、生1: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

  课件出示百格图,涂30格阴影部分,师:把1个正方形*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课件演示:在百格图里去掉10条线,右图把同样的正方形*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从左图到右图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份数变了,正方形的大小和阴影面积的大小没变)

  4师:0.30与0.3相等,证明刚才这个结论是对的。

  5生2:从数位顺序表上可以看出,在小数的末尾添零或是去零,其余的数所在数位不变,所以小数的大小也就不变。

  判断: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星期天小明帮妈妈看店,一位小朋友看重一包标价7.09元的薯片,小明说我学过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你就付7.9元吧。若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师:小数中间的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数中间添零?

  生:不能,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都变了,所以小数大小也就变了。

  师:那整数有这个性质吗?

  问:小数由0.3到0.30,你看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6、提醒注意:性质中的“末尾”跟一般说的“后面”是不同的。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

  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猜想

  1、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去商场、超市观察商品的标价签。

  生:一块橡皮2.00元,师:是多少钱呢?生:2元。

  生:一本本子3.50元。师:是多少钱? 生:3元5角

  师:老师看到超市里一种西瓜的单价是1.20元,同样的西瓜水果摊上写的是1.2元,哪儿的单价贵呢?

  师:为什么1.2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

  2、利用米尺,找等量关系。

  看米尺写出:1分米=0.1米,10厘米=0.10米,100毫米=0.100米。

  因为1分米=10厘米=10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改写成用米作单位表示后,实际长度有没有变化?(没有变化)说明什么?(三个数量相等)

  师: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二、探索新知 验证猜想

  为了验证我们的这个结论,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1、比较0.30与0.3的大小

  2、师:想一下你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

  3、生1: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

  课件出示百格图,涂30格阴影部分,师:把1个正方形*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课件演示:在百格图里去掉10条线,右图把同样的正方形*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从左图到右图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份数变了,正方形的大小和阴影面积的大小没变)

  4师:0.30与0.3相等,证明刚才这个结论是对的。

  5生2:从数位顺序表上可以看出,在小数的末尾添零或是去零,其余的数所在数位不变,所以小数的大小也就不变。

  判断: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星期天小明帮妈妈看店,一位小朋友看重一包标价7.09元的薯片,小明说我学过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你就付7.9元吧。若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师:小数中间的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数中间添零?

  生:不能,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都变了,所以小数大小也就变了。

  师:那整数有这个性质吗?

  问:小数由0.3到0.30,你看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6、提醒注意:性质中的“末尾”跟一般说的“后面”是不同的。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38、39页的内容:小数的性质

  学情分析

  小数的性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38、39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为后面的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四则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对于整数的知识已经有了较多的了解,对于整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会引起整数大小的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小数的性质却与整数不一样,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因此,整数的这部分知识,会对小数性质的学*产生负面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知道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学*数学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难点:小数基本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法与学法

  1、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3、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方法。

  教学准备

  收集的标签直尺和纸条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师:星期天老师去超市观察到每件商品的下面都有一个标价签记录商品的价格,同学们看一看,这两件商品的价格是多少呢?

  生:2.50元,师:是多少钱呢?生:2元5角。(2.5元)

  生:8.00元。师:是多少钱?生:8元。

  师: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8元与8.00元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达到知识的迁移。

  二、提出问题、探索新知

  1.出示例1:下面请同学们利用直尺和桌面上的三张纸条分别量出0.1米,0.10米和0.100米长的纸条,各打上记号。各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2、各小组汇报: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0.1米是1/10米,就是1分米

  0.10米是10/100米,就是10厘米

  0.100米就是100/1000米,就是100毫米

  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l米=0.10米=0.100米

  教师小结:这三个数量虽然各不相同,但表示大小相等.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从“0.l米、0.10米、0.100米”出发研究问题。在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运用已有知识解答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3、观察比较:教师指着“0.l米=0.10米=0.100米"这个等式,标出思考箭头先让学生从左往右观察、比较,你们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再标出思考箭头,让学生从右往左观察,又发现什么规律,补充板书:小数的末尾去掉“0”。

  教师强调:我们如果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

  师质疑:那整数有这个性质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举例证明得出结论。

  (师强调出小数与整数的区别)

  设计意图: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为动态的求知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对所学的内容理解深刻,记忆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4、练一练:课前商品的价格

  (1)出示2.5元=2.50元

  8元=8.00元

  师:这样写可以吗?是根据什么这样写的呢?(再次引出小数的性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可一让我们一眼就清楚地看出商品是几元几角几分。)

  5、出示例题2,引导学生自学

  比较0.3和0.30的大小

  (1)师:想一下你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合作)

  (2)在方形的纸上表示出0.3和0.30,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3)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

  汇报结论:0.3=0.30

  师质疑:小数由0.3到0.30,你看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均分的份数变了,即小数的计数单位变了,而阴影部分的大小没有变,得出0.3=0.30。)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放手让学生探索、验证,适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6.小数性质应用.出示卡片题

  不改变数的大小,下面数中的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为什么?

  3.90m0.3元500m1.80元0.70m0.04元

  教师强调:末尾和后面不同。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完成39页的做一做。

  重点指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有些“0”不能去掉和说一说为什么有些数的末尾添上“0”,原数就发生了变化.

  2.每人写几个和3.200相等的数.

  设计意图:挑战自我的*题留给学生课后去完成,让学生的学*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后。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完成练*十1—3题。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4)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重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力争做到“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能探讨的不引,学生能发现的不导”。让学生在学*中学会学*,学生能根据教师的引导,积极主动地学*知识,真正还课堂于学生。基本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时,我借助长度单位提出数学问题:0.1米、0.10米、0.100米相等,为什么?然后让学生根据前面学*过的小数意义的知识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探索出其中的道理。由于学生在汇报时说的都非常明白,所以我认为老师没必要再去做重复的工作,所以就只做了相应板书。为了让学生把小数的性质用文字概括出来,我引导学生从左到右观察三个小数的变化,概括出小数末尾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规律,接着再从右向左观察,概括出小数性质的后半部分:小数末尾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老师并做相应板书。

  为了让学生能把自己根据出来的规律记住,我让学生读一遍,然后不看黑板试着说一遍,加强孩子的记忆。为了让他们更好的理解小数的性质,我又设计了一个问题:你觉得小数的这条性质中哪个词最关键?为什么?通过这个问题,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小数末尾的含义,为一会学*例2小数的应用打下了基础。同时我又让学生根据小数的性质举一个例子,目的也是让学生彻底理解小数性质的含义。我在小数性质的含义理解上费了很多时间,学生理解的比较透彻,在例2与例3的教学中,我用课件出示*题,只让学生做以简单解释“化简”的含义,便让学生独立解答,从解答过程来看学生学的效果非常好。

  课后巩固练*和拓展练*是我精心设计的,从简到难巩固知识,发展学生思维。尤其是最后一道题“只动两笔,在5、50、500之间添上等于号”有个同学经认真思考后是这样做的:在5的后面添一个0,在500后面去掉一个0,这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但我觉得学生这样做也符合题目要求,也是经过了一番动脑,所以表扬了这位同学,这是考查老师课堂随机应变能力,我自认为处理的还算可以。

  总体上说,本堂课教学思路比较清晰,但在教学过程中,我的语言还欠精练,课堂上也问了一些无效的数学问题,比如:“你学会了吗?你学的快乐吗?”等等,有些语言还是过于罗嗦,在以后的教学中在这方面要努力改正,争取在备课时把自己的语言组织精练,让每一句话都有用,让每一个字都最精彩。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2

  1.教学实录

  1.1联系实际,提取素材

  师:同学们课前进行了调查。现在请大家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小数?[生答略]

  师:老师也调查了几份材料。课件显示下图:

  师:这些小数,有些末尾没有0,有些末尾有0,如:南沙群岛海面浪高2.0米,2.0米就是几米?[生答后,教师板书:2.0=2]

  师:买橡皮和铅笔盒应各付多少钱?还可以写作多少元?[生答后,教师板书:0.60=0.6、10.50=10.5]

  师:刘伟娜的身高和扣球高度还可以写作多少米?[生答后,教师板书:1.90=1.9,3.00=3]

  1.2引导启发,提出猜想

  师:观察等号左右两边的小数,你能发现小数有什么样的规律吗?请你大胆进行猜想![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哪个小组的代表愿意来谈谈你们的看法?

  小组1:小数末尾带0的,可以省略。

  小组2:小数的末尾有没有0都一样。

  ……

  师:大家讨论一下,拿出一个统一意见好吗?

  生:小数的末尾有没有0,小数的大小一样。[板书学生的猜想]

  1.3验证猜想,形成结论

  师: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是否对所有的小数都适用?还需要用更多的小数来验证。根据你们的猜想,你能举出一些你认为是相等的小数吗?

  生:0.8和0.80、0.4和0.400……

  师:它们的大小是不是真的相等?还需要进一步验证。请你们用这些材料[见材料A、B]来验证一下。[小组合作验证]

  材料材料B

  师:谁愿意来说说你验证的结果?

  生1:我们先在这个正方形上涂一竖行(图略),表示0.1,在右面的正方形上涂10个小格(图略),表示0.10,它们的阴影部分都是一竖行,一样大,所以0.1=0.10。[其余学生的验证略]。

  揭示课题,指导学生看书,对比并修正结论。

  1.4应用性质化简、改写

  1.4.1小数的化简

  (1)教师拿出用折叠卡片做的小数0.600,问:你能说出一个和它相等的小数吗?[生答略]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用卡片拉出0.6000000…00[约有1.5米长],问:大小变了吗?[学生非常惊奇和振奋地说:没变!]如果它末尾的0像神舟六号那样绕地球转77圈,它的大小变吗?[学生异口同声:不变!]也就是说与0.600大小相等的小数有多少个?在这无数个小数中,最简单的是哪一个?[生答后教师揭示:0.600写成0.6,就叫化简。]

  (2)[屏幕出示]0.5000、13.040、10.00等数让学生独立化简。

  1.4.2小数的改写

  (1)学生尝试把6.07、5.60000、5、1.023改写成两位小数。[最后一个数是反例,想进一步强化和突出“末尾”的0]

  (2)学生独立完成后,同位互相检查,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1.5学*回顾与小结

  师:想一想,我们学*小数的性质经历了哪些过程?你有了哪些收获?[学生回答和教师总结略]

  1.6综合练*,巩固应用

  (1)你能只动三笔使7=70=700=7000相等吗?

  (2)按要求写小数。①所有的0都能去掉。②所有的0都不能去掉。③有的0能去掉,有的0不能去掉。

  2.反思和改进

  (1)学生在学*小数的意义的时候,已经对生活中小数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环节1.1虽然密切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唤起了学生旧的知识经验,但却似乎是以前调查的机械重复,而且对学生而言,似乎少有挑战和研究的必要价值。在提取素材的过程中,学生又是在一问一答中,被动地提取“小数末尾有0的数据信息”。那么,到底组织什么样的活动才能既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主动地提炼出研究材料,又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呢?

  改进:让学生在课前直接调查生活中末尾有0的小数,弄清它表示的具体数量,探讨它用别的小数怎么表示,并利用调查的数据尝试发现、猜想小数存在的一些规律,记下自己的问题。在再次的试教中,学生踊跃地交流自己的调查成果,很快形成了大量探索小数性质的素材(如:0.60元=0.6元等)。大多数同学都发现了“小数的末尾有没有0,大小都一样”这一规律,并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如:“既然0.60元=0.6元,写成0.6元不是更简便吗,为什么商店还标成0.60元?”课前活动直接就把学生引入了对“小数为什么存在这种规律”的探索活动,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而且,整个交流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一直是活动的主角,人人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调查和发现,教师几乎插不上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教学“小数的性质”的核心任务和难点是引导学生探讨和理解:为什么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而不是让学生发现这个规律。绝大多数学生通过课前活动自主发现了小数这个特性,恰好也说明了这一点。但是,年会上的教学却为此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冲淡了重点,教学定位不当。因此,实录中的环节1.2应该删除。

  “小数的性质”是基于“小数的意义和计数单位”进行学*的,“小数的意义”是学*小数其他知识的最基本的理论依据。实录中,环节1.3虽然让学生应用材料A、B进行合作验证,完成和经历了“验证”这个步骤,但是,学生还只是停留在形象感知的阶段,缺乏严密的理论论证和说明。这在知识探索和科学研究中是不严谨的。因此,如何组织学生从本质上,即根据“小数的意义”,进一步深刻认识和理解小数的性质,同时,为下一步小数知识的学*提供可以类推应用的理解角度和探究方法,才是本节课最该反思、改进和解决的核心问题!

  改进:由于学生亲身经历了素材的调查和整理,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思考,即使课前没有发现的同学,也能很容易地领会和认同同学发现的规律:“小数的末尾有没有0,大小都一样。”因此,在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后,教师就可以直接抛出这样一个研究性问题:“为什么‘小数的末尾有没有0,小数的大小一样’呢?你能举例进行解释和说明吗?”在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自己作图理解和验证。例如:0.2表示十分之二(学生借助方格图表示);在它的末尾添上0,就变成了0.20,表示一百分之二十,也就是20个0.01,10个0.01等于1个0.1,所以0.20等于0.2,大小不变。也可以引导学生从计数单位的角度理解:0.2里有2个0.1;0.20里有2个0.1和0个0.01,所以,它的大小还是0.2。然后再让学生自主利用验证材料B,自己从“小数的意义和计数单位”的角度去理解和解释0.4和0.400为什么相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畅谈自己的想法,充分交流和共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的论证和说明。在看书、修正小数的性质后,增加下面的练*题:

  0.52中的2在()位表示(),在0.52的末尾添上三个0后,2在()位,表示()。

  0.300里有()个()、()个()和()个()。0.3里有()个()。

  0.230里有()个()、()和()个(),0.23里有()个()和()个()。

  利用这个练*让学生感悟到: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虽然整个小数表示的意义发生了变化,但是,原来小数中每个数字表示的意义却没有变化,数位也没有变化,所以它的大小也没有变化。而且这种方法也可以迁移到根据小数点的移动探寻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上,一举两得。

  对比:在5.700、200、0.580、580……中哪些数末尾的0去掉后,大小不变?为什么?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到:整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就改变了原来数中每个数字的数位和表示的意义,它们的大小就会发生变化,所以不改变整数大小的情况下,整数的末尾不能任意添上0或去掉0,以促进对小数性质的进一步理解。

  在改写时讨论:为什么把5改写成两位小数,要在5的后面先点上小数点。

  让学生理解在5后点上小数点,再添0,5的数位和表示的意义没有发生变化;5.00是由5个1、0个0.1和0个0.01组成,还是5。同时也能进一步沟通小数和整数的联系。窃以为可以作如下引导: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两位小数,如99/100写为0.99,那么100/100则可写为1.00,即1;再结合百分图形理解5即500/100,可以写作5.00。

  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学生能更为深刻地理解“小数的性质”,并进一步巩固了对“小数的意义和计数单位”的认识,较好地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3)环节1.4.1在学生理解化简后,我是用课件出示了几个小数,让学生化简,学生是被动地去做。怎样安排才能使学生做得更为积极,更为主动,效果更好呢?

  改进:让学生自己随意写几个小数由同位化简,然后互相批改。学生在后来的试教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练*热情,并产生了新的学*资源:每次都有学生出了像0.03这样的数让同位化简,我便引导学生进行集体研究和辨析,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只有小数末尾的0才能去掉,同样实现了我设计的反例——改写1.023的教学目的。

  3.几点感悟

  (1)小学数学教学要基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实际,让学生体验“数学从生活中来”的过程。例如这节课,我让学生自己调查和收集现实生活中末尾有0的小数实例,并在自己搜集的大量材料中尝试发现小数的性质,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知识的确是从自己的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充分地体会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了学*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2)小学数学教学要突出学*过程的体验和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渗透,注重启发学生的大智慧。这节课,我把“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猜想、验证和应用的过程’,体验探索、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策略和方法”作为课前预定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也努力地突出这一点,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过程的经历和体验,引导学生沿着“实例——猜想——验证——总结——应用”的轨迹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在课堂小结时,也重点突出过程和步骤的回顾,力图让学生掌握探索数学规律的基本过程,领悟到探索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长大智、增大慧,提高了学生独立学*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3)教师在教学中要反复斟酌教学活动和问题的设计,努力使活动的安排和问题的设计既有利于理解重点、突破难点,又能最大限度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力争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彻底转变。我这节课对几个环节的改进无不是基于这个思想来做的,就是尽量向学生提供更为充分的自主探究、交流、创造、实验、论证等活动的机会,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自主地构建知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学定教的理念。

  (4)每一节课都要用一辈子去经营和反思。我在省年会上执教的教学思路是经过省、市两地教研室多次指导、反复修改的结晶。但是,我并没陶醉于年会上的成功,而是又查询了更多的资料,征求和综合了更多专家、同行、编辑老师的意见,进行了冷静、深刻的反思和实验,才真正理解了教学内容,真正明确了教学的重、难点,才有了后来更为理想的设计。我想,教学就应该是这样:要坚持不厌其烦地琢磨和反复地实践,坚持每一节课都用一辈子去经营和反思,以使我们的教学过程更为合理,更为接*小学数学教学的真谛,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3

  1、加强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

  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来源于现实,富于现实,用于现实”。数学只有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才能使学生切实理解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激活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索的动力,基于此理念,在设计新课导入时,采用了学生熟知的让学生说出学生尺中一段的长度的情景,一方面激发学生主动学*,另一方面激发和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中数学的意识。

  2、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这一现代教学手段。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展示数学的变化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讨论,自己获得知识,锻炼自己的分析、推导和概括能力。

  3、关注学生独立思考后的合作与交流。

  例6教学,采用分组学*,把如何应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交给学生来处理,在学生独立思考分组学*后,教师把讲台让给了学生,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情趣,课堂气氛民主、和谐,让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活动中去,从而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

  4、首尾照应,教学完整。

  通过小数性质的学*,最后顺利解决了开课时提出的问题,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会发生什么变化?可以启示学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学好数学知识,就能很好地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先生强迫学生去学*,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是学,也是学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可见,教学要关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充分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充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强化了学生的感知,突出了教学的重点,突破了难点,从而达到优化教学的效果。如:在教学例5时,利用课件演示,让学生感知0.1米=0.10米=0.100米,0.30=0.3,并经过学生思维的碰撞,概括得出小数的性质,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不足之处:

  课堂中由于本人的语言组织的不够,教学环节不够自然,特别是由于本人的疏忽,课件中还有好几处错误。真如熟语所说,当事者迷,旁观者清。恳请各位同仁多提宝贵意见,以便今后更好地进行教学。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4

  1、凭借学生的数学现实,帮助学生解决现实数学中的问题。

  小数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了小数的组成、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与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互化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的。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学生一般都有去商店购物的体验,都了解0.8元与0.80元,1.70=1.7相等。但学生的这种认识相当粗浅,表现在学生不能运用已学的知识去理解为什么0.8=0.80,1.70=1.7。通过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小数的性质,真正懂得为什么小数的末尾无论添几个0或去几个0,小数的大小不变。本课设计时,在24字教学模式的指引下,让学生边自学、边动手量出0.1米、0.10米、

  2、100米的纸条,看有什么发现。在全班交流时,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在生生、师生互动中实现对小数性质的'掌握。同时,学生已有的数学现实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而呈现不断变化,在这样一个动态过程中,教者通过不断创设一个个新的问题情景,不断激起学生一个个新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原有的数学现实不断地被激活,学生不断地体验着发现、创造。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学问油然而生。

  3、学生真正成为规律的探索者、发现者。小数基本性质的归纳,小数基本性质的运用,教师充分地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教师既没有被学生已知0.8=0.80的现象所迷惑;而轻易放过让学生作进一步探究的机会;同时又充分地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每一次都是学生自己讨论,自己发现、自己总结、自己归纳,一层一层不断地深入,不断地完善。

  4、不但使学生学到知识,同时使学生学到做学问的方法。

  本课在教学后,我这样反思过:能否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0.8=0.80、1.7=1.70进行大胆的猜测,猜测后再进行自学并用不同的'方法加以验证,在验证的基础上观察,归纳,提升,而且让学生把不同的验证方法在黑板上展示讲解,这样会更符合24字教学模式。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5

  小数的性质这节课是在教学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以及小数的读与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性质的理解和运用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本节内容时,在重点关键处我改变传统的只注重理性思考,为把感性的经验与理性的思考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从而突破对于小数的性质这一难点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同学们身边生活实际中的看到、遇到的事情很自然的感受和运用小数的性质,从而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为生活服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时,我没有直接出示例1而是先放西游记动画课件,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这样的情境创设立即引起了学生们的好奇。使他们情不自禁的注入自己的热情成为学*的'主人。他们注意力迅速高度集中,纷纷开动脑筋、个个跃跃欲试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以及数学思想和方法。我在创设例1这一问题情境,首先是课件出示米尺的一部分(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并分别提出1分米=( )米,写成小数是( )米; 10厘米=( )米,写成小数是( )米;100毫米=( )米,写成小数是( )米。接着课件出示: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最后让学生从左往右、从右往左观察,发现了什么?同时让学生动手操作验证得出结论“小数的末尾添上O(或去掉O),小数的大小不变。”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教学用具,让学生充分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这一活动教师给足了学生交流、讨论、动手操作

  的活动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索、自主的发现。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的全过程,让每一个孩子都在探索的活动空间中获得了数学活动的经验。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亲身去经历和感受了的,活动给他们的体验是很深刻的。

  我让学生通过横向观察、纵向比较,围绕“变与不变”的特点引导观察、思考、讨论。学生们不仅很快归纳出小数的性质,而且使他们明确了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采取在直观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遵循了学生学*的认知规律。较好的实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事例去证实,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5)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优选【十】篇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

  教材第5960页小数性质和数的改写、练一练,练*十一第6~10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改写成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或把小数化简。

  2、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把一个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或根据要求截取一个数的*似值。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算。

  指名口算练*十一第6题。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复*小数的性质和数的改写。(板书课题)通过复*,要进一步认识小数的基本性质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数的改写。

  二、复*小数的性质

  1、复*小数的性质。

  (1)提问:小数的性质是什么?(板书小数的性质)谁能举例说明小数的性质?学*小数的性质有什么应用?

  (2)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先写出各数,然后指名回答,老师板书。

  (3)做练*十一第7题。

  出示卡片指名口答。 追问:为什么20末尾的0不能去掉?0.020里小数点后面的。去掉,会改变小数大小吗?为什么?

  2、复*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1)提问: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小数大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板书:小数点右移一位、两位、三位小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左移一位、两位、三位小数分别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2)做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观察每组数的排列,然后指名口答。追问:如果把一个数扩大或者缩小10倍、100倍、1000倍怎样移动小数点?

  (3)做练练第3题。

  让学生在练*本上依次写出各题得数,然后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

  (4)做练*十一第8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三、复*数的改写

  1、复*数的改写。

  (1)做练一练第4题。

  让学生把第(1)、(2)题做在课本上。提问第(1)题的结果,老师板书。提问:怎样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为什么要这样改写?提问第(2)题的结果,老师板书。提问:怎样写出一个数的*似数?指出:为了读写方便,我们常常把一个多位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改写时只要在万位或亿位数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并相应地添上万或亿作单位,也就是先把一个数缩小一万倍或一亿倍,再写上万或亿作单位,这样原数的大小不变。有时,根据需要往往要写出一个数的*似数。写*似数一般是看保留位数的后一位,用四舍五人的方法求出*似数,并注意*似数要用约等号。

  (2)把3.24956保留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各是多少?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集体订正,要求说明怎样想的。强调保留三位小数时要写出末尾的0,以表示精确度。

  2、做练*十一第10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小黑板出示第10题,学生口答练*结果,老师板书。注意讲清第(3)题怎样想的。追问:0.5万就是多少?0.6万呢?0.38亿呢?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了哪些内容?谁来说说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移动

  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怎样把较大的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怎样写出一个数的*似数?

  五、课堂作业

  练*十一第9题。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

  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猜想

  1、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去商场、超市观察商品的标价签。

  生:一块橡皮2.00元,师:是多少钱呢?生:2元。

  生:一本本子3.50元。师:是多少钱? 生:3元5角

  师:老师看到超市里一种西瓜的单价是1.20元,同样的西瓜水果摊上写的是1.2元,哪儿的单价贵呢?

  师:为什么1.2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

  2、利用米尺,找等量关系。

  看米尺写出:1分米=0.1米,10厘米=0.10米,100毫米=0.100米。

  因为1分米=10厘米=10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改写成用米作单位表示后,实际长度有没有变化?(没有变化)说明什么?(三个数量相等)

  师: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二、探索新知 验证猜想

  为了验证我们的这个结论,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1、比较0.30与0.3的大小

  2、师:想一下你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

  3、生1: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

  课件出示百格图,涂30格阴影部分,师:把1个正方形*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课件演示:在百格图里去掉10条线,右图把同样的正方形*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从左图到右图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份数变了,正方形的大小和阴影面积的大小没变)

  4师:0.30与0.3相等,证明刚才这个结论是对的。

  5生2:从数位顺序表上可以看出,在小数的末尾添零或是去零,其余的数所在数位不变,所以小数的大小也就不变。

  判断: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星期天小明帮妈妈看店,一位小朋友看重一包标价7.09元的薯片,小明说我学过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你就付7.9元吧。若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师:小数中间的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数中间添零?

  生:不能,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都变了,所以小数大小也就变了。

  师:那整数有这个性质吗?

  问:小数由0.3到0.30,你看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6、提醒注意:性质中的“末尾”跟一般说的“后面”是不同的。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

  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猜想

  1、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去商场、超市观察商品的标价签。

  生:一块橡皮2.00元,师:是多少钱呢?生:2元。

  生:一本本子3.50元。师:是多少钱? 生:3元5角

  师:老师看到超市里一种西瓜的单价是1.20元,同样的西瓜水果摊上写的是1.2元,哪儿的单价贵呢?

  师:为什么1.2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

  2、利用米尺,找等量关系。

  看米尺写出:1分米=0.1米,10厘米=0.10米,100毫米=0.100米。

  因为1分米=10厘米=10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改写成用米作单位表示后,实际长度有没有变化?(没有变化)说明什么?(三个数量相等)

  师: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二、探索新知 验证猜想

  为了验证我们的这个结论,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1、比较0.30与0.3的大小

  2、师:想一下你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

  3、生1: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

  课件出示百格图,涂30格阴影部分,师:把1个正方形*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课件演示:在百格图里去掉10条线,右图把同样的正方形*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从左图到右图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份数变了,正方形的大小和阴影面积的大小没变)

  4师:0.30与0.3相等,证明刚才这个结论是对的。

  5生2:从数位顺序表上可以看出,在小数的末尾添零或是去零,其余的数所在数位不变,所以小数的大小也就不变。

  判断: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星期天小明帮妈妈看店,一位小朋友看重一包标价7.09元的薯片,小明说我学过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你就付7.9元吧。若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师:小数中间的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数中间添零?

  生:不能,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都变了,所以小数大小也就变了。

  师:那整数有这个性质吗?

  问:小数由0.3到0.30,你看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6、提醒注意:性质中的“末尾”跟一般说的“后面”是不同的。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4

  教学目的:

  1.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初步理解小数的基本性质,并应用性质化简和改写小数。

  3.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

  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前质疑

  1、填空

  1米=( )分米 1米=( )厘米 1米=( )毫米

  2、我们在商店里看到的标价一般是这样的:手套: 毛巾:(课件演示)

  提问:2.50元、3.00元各是多少钱呢?(2元5角、3元)

  2.5 和2.50都表示2元5角吗?3和3.00相等吗?

  引入:为什么会相等呢?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的内容。 “小数的性质”(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课中释疑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的线段图。

  请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学生略加思考后马上提问,要求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演示:重合法比较1分米、10厘米、100毫米的大小。

  板书并演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2)导入例1:

  你能把它们都写成用米做单位的小数的形式吗?必须体现它们的原先单位。

  1分米= ( )米 10厘米=( )米 100毫米=( )米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演示:1分米是米,写成0.1米

  10厘米是10个米,写成0.10米

  100毫米是100个米,写成0.100米

  并板书:0.1米 0.10米 0.100米

  那0.1米、0.10米、0.100米之间大小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很快回答后课件演示。并在他们之间加上等号。

  我们还可以用重合法比较一下。(课件演示)

  (3)指导看黑板:

  1分米 = 10厘米 = 100毫米

  0.1米 = 0.10米 = 0.100米

  提问: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等式,可以从左往右看,再从右往左看,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在什么地方多(少)0?在这个小数的什么位置?多(少)0还可以怎么说?

  末尾添上“0”

  根据学生回答逐一板书:

  小数 0.1米=0.10米=0.100米 大小不变

  末尾去掉“0”

  小结: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

  三、巩固运用、交流反思

  强调:我们如果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1)比较0.30和0.3的大小。(用你喜欢的颜色在课本上分别表示出0.30和0.3)。

  2.出示例2:把0.70和105.0900化简。

  思考: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1)提问:0.70你认为可以怎么化简才能大小不变?

  (2)学生自己完成。指名回答,让其说说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

  (3)为什么105.0900的5左边的0不能去掉呢?(强调小数的性质中"小数的末尾的0"。)

  (4)练*:下面的数,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0.40 1.820 2.900 0.080 12.000

  回答后小数末尾的0红色闪现。

  问12应该去掉0后是多少?还可以怎样表示?

  强调:12去掉0后,小数部分没有数,可以把小数点也去掉。

  过渡:同样,应用小数的性质,我们还可以根据需要,把一个数改写成含有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

  3.出示例3。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想想可以怎么做?

  (1)学生自己完成。

  (2)大家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3能不能直接在后面添0?

  (3)练*:下列数如果末尾添"0",哪些数的大小不变,哪些数的大小有变化?

  3.4 18 0.06 700 3.0 4.90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2.现在知道刚才的标价为什么相等吗?

  五、作业设计

  教科书第64页练*十第一题、第三题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小数 0.1米=0.10米=0.100米 大小不变

  末尾 添上“0”

  末尾 去掉“0”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练*十六第3-11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2能根据要求正确移动小数点的位置。

  3感受数学知识的严谨,养成认真、仔细的*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学难点:

  根据要求正确移动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

  1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2练*十六第3题。

  学生独立看懂表格,注意找准整数的小数点位置,并指名让学生说说他们的方法。

  二、指导练*

  1第8题

  老师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指导。

  第9题请同学们先汇报收集的资料,再算一算。

  3第10题

  注意两种情况:一是宽边相接,按长边计算;二是长边相接,按宽边计算。

  三、独立练*

  1练*十六第4,5题教师强调:写得数时注意位数不够用"0"补足。

  2学生独立完成第6,7题

  四、拓展练*

  练*第11题。

  引导学生思考:两个因数同时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由此引起的积的变化。

  五、小结

  哪些同学愿意谈谈今天的收获?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6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38、39页的内容:小数的性质

  学情分析

  小数的性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38、39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为后面的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四则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对于整数的知识已经有了较多的了解,对于整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会引起整数大小的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小数的性质却与整数不一样,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因此,整数的这部分知识,会对小数性质的学*产生负面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知道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学*数学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难点:小数基本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法与学法

  1、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3、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方法。

  教学准备

  收集的标签直尺和纸条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师:星期天老师去超市观察到每件商品的下面都有一个标价签记录商品的价格,同学们看一看,这两件商品的价格是多少呢?

  生:2.50元,师:是多少钱呢?生:2元5角。(2.5元)

  生:8.00元。师:是多少钱?生:8元。

  师: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8元与8.00元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达到知识的迁移。

  二、提出问题、探索新知

  1.出示例1:下面请同学们利用直尺和桌面上的三张纸条分别量出0.1米,0.10米和0.100米长的纸条,各打上记号。各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2、各小组汇报: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0.1米是1/10米,就是1分米

  0.10米是10/100米,就是10厘米

  0.100米就是100/1000米,就是100毫米

  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l米=0.10米=0.100米

  教师小结:这三个数量虽然各不相同,但表示大小相等.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从“0.l米、0.10米、0.100米”出发研究问题。在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运用已有知识解答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3、观察比较:教师指着“0.l米=0.10米=0.100米"这个等式,标出思考箭头先让学生从左往右观察、比较,你们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再标出思考箭头,让学生从右往左观察,又发现什么规律,补充板书:小数的末尾去掉“0”。

  教师强调:我们如果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

  师质疑:那整数有这个性质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举例证明得出结论。

  (师强调出小数与整数的区别)

  设计意图: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为动态的求知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对所学的内容理解深刻,记忆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4、练一练:课前商品的价格

  (1)出示2.5元=2.50元

  8元=8.00元

  师:这样写可以吗?是根据什么这样写的呢?(再次引出小数的性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可一让我们一眼就清楚地看出商品是几元几角几分。)

  5、出示例题2,引导学生自学

  比较0.3和0.30的大小

  (1)师:想一下你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合作)

  (2)在方形的纸上表示出0.3和0.30,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3)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

  汇报结论:0.3=0.30

  师质疑:小数由0.3到0.30,你看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均分的份数变了,即小数的计数单位变了,而阴影部分的大小没有变,得出0.3=0.30。)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放手让学生探索、验证,适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6.小数性质应用.出示卡片题

  不改变数的大小,下面数中的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为什么?

  3.90m0.3元500m1.80元0.70m0.04元

  教师强调:末尾和后面不同。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完成39页的做一做。

  重点指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有些“0”不能去掉和说一说为什么有些数的末尾添上“0”,原数就发生了变化.

  2.每人写几个和3.200相等的数.

  设计意图:挑战自我的*题留给学生课后去完成,让学生的学*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后。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完成练*十1—3题。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7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76页例3,第77页课堂活动第1,2题,练*十五第5~10题以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整数比较大小方法的复*让学生自主探索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2进一步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比较小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教师:同学们会比较整数的大小吗?请说说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二、教学新课

  1揭示课题。

  教师:小数的大小又是怎样比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23.15○2.87

  教师:你怎样比较这两个小数的大小?3讨论并说说两个小数是怎样比较的。

  得出结论:两个小数比大小,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大。

  4独立完成例3(2)、(3)小题。

  小结比较方法,强调位数不同时的比较方法。

  5学生总结小数比较方法,并和同桌相互说一说。

  6第77页试一试: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3.7○2.8530809○0.8932○3.200全班齐练,再集体订正。

  三、巩固运用强化小数大小比较方法。

  1第77页课堂活动第1,2题。

  第2题同桌各写一个小数,再比较大小。

  2比较超市商品的单价。

  3老师收集了运动会上我班几个同学跳高和60m短跑的.情况,请大家帮老师把跳高成绩按从高到低排一排,把60m短跑的成绩按从快到慢排一排。

  完成第79页第8题。

  组织学生讨论:跳高的高度与赛跑的时间在评定时有什么区别?

  4独立完成练*十五第5,6,7,9题。

  引导学生理解:“最接*的整数”的含义。

  四、拓展提高

  1在○里填>,<或=。

  (练*十五第10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抽学生说明理由。

  2思考题。

  用0,1,2三个数字及小数点,写出小数部分是两位数的小数,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思考,有序的排列,有序的比较。

  五、课堂小结

  今天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抽学生说一说。

  板书设计:

  小数大小的比较

  3.15○2.87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大。

  0.31○0.5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

  0.58○0.52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也相同,比较百分位。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8

  教学目的:

  1.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初步理解小数的基本性质,并应用性质化简和改写小数。

  3.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

  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前质疑

  1、填空

  1米=( )分米 1米=( )厘米 1米=( )毫米

  2、我们在商店里看到的标价一般是这样的:手套: 毛巾:(课件演示)

  提问:2.50元、3.00元各是多少钱呢?(2元5角、3元)

  2.5 和2.50都表示2元5角吗?3和3.00相等吗?

  引入:为什么会相等呢?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的内容。 “小数的性质”(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课中释疑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的线段图。

  请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学生略加思考后马上提问,要求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演示:重合法比较1分米、10厘米、100毫米的大小。

  板书并演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2)导入例1:

  你能把它们都写成用米做单位的小数的形式吗?必须体现它们的原先单位。

  1分米= ( )米 10厘米=( )米 100毫米=( )米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演示:1分米是米,写成0.1米

  10厘米是10个米,写成0.10米

  100毫米是100个米,写成0.100米

  并板书:0.1米 0.10米 0.100米

  那0.1米、0.10米、0.100米之间大小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很快回答后课件演示。并在他们之间加上等号。

  我们还可以用重合法比较一下。(课件演示)

  (3)指导看黑板:

  1分米 = 10厘米 = 100毫米

  0.1米 = 0.10米 = 0.100米

  提问: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等式,可以从左往右看,再从右往左看,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在什么地方多(少)0?在这个小数的什么位置?多(少)0还可以怎么说?

  末尾添上“0”

  根据学生回答逐一板书:

  小数 0.1米=0.10米=0.100米 大小不变

  末尾去掉“0”

  小结: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

  三、巩固运用、交流反思

  强调:我们如果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1)比较0.30和0.3的大小。(用你喜欢的颜色在课本上分别表示出0.30和0.3)。

  2.出示例2:把0.70和105.0900化简。

  思考: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1)提问:0.70你认为可以怎么化简才能大小不变?

  (2)学生自己完成。指名回答,让其说说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

  (3)为什么105.0900的5左边的0不能去掉呢?(强调小数的性质中"小数的末尾的0"。)

  (4)练*:下面的数,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0.40 1.820 2.900 0.080 12.000

  回答后小数末尾的0红色闪现。

  问12应该去掉0后是多少?还可以怎样表示?

  强调:12去掉0后,小数部分没有数,可以把小数点也去掉。

  过渡:同样,应用小数的性质,我们还可以根据需要,把一个数改写成含有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

  3.出示例3。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想想可以怎么做?

  (1)学生自己完成。

  (2)大家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3能不能直接在后面添0?

  (3)练*:下列数如果末尾添"0",哪些数的大小不变,哪些数的大小有变化?

  3.4 18 0.06 700 3.0 4.90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2.现在知道刚才的标价为什么相等吗?

  五、作业设计

  教科书第64页练*十第一题、第三题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小数 0.1米=0.10米=0.100米 大小不变

  末尾 添上“0”

  末尾 去掉“0”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9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p34――35例5、例6,“试一试”、“练一练”,练*六1――5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2、能运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3、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概括,分析综合及灵活运用的能力。

  教材的重点:

  通过探索,发现小数的性质,运用小数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

  对小数的性质这一概念的理解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商店里,经常把商品的标价写成这样的小数:手套每双2.50元,毛巾每条3.00元。这里的2.50元、3.00元分别是多少钱?(2.50元是2元5角,3.00元是3元)为什么能这样写呢?这是小数的一个重要性质,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并板书“小数的性质”。

  二、学*新知

  1、研究小数的性质

  (1)(板书“1”)师:在“1”的末尾依次添上1个“0”、2个“0”,数的大小变化了吗?怎么变?你能不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使下面的等式成立。

  1( )=10( )=100( )

  得出:1元=10角=100分

  1米=10分米=100厘米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出示米尺,1分米是1/1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米);10厘米是10个1/10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0米),100毫米是100个1/100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00米)

  板书: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师:0.1、0.10、0.100是否相等?为什么?

  (板书:0.1=0.10=0.100)

  a、从左往右看,是什么情况?(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

  b、从右往左看,是什么情况?(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c、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2)出示:0.3元、0.30元师:这两个数相等吗?说出理由。(学生交流,教师适时适当地引导)

  (3)让学生在两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上(其中一张均分为100格,一张均分为10格)表示出0.30、0.3,比较其大小,说明30个1/100就是3个1/10,0.30=0.3

  (4)师:如果在它们的末尾添上两个“0”呢,三个“0”呢?相等吗?为什么?

  (5)0.3添上“0”成0.03,大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6)引导学生归纳出小数的性质。

  2、小数性质的应用

  师:根据这个性质,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1)化简小数

  出示例6:提问:价格表上的哪些“0”可以去掉?

  提问: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弄清题意后,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80=2.8 4.00=4 10.50=10.5

  (2)把整数或小数改写成指定数位的小数

  师: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还可以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0”,把整数写成小数的形式。

  如:2.5元=2.50元 3元=3.00元

  (3)做“试一试”

  0.4=0.400 3.16=3.160 10=10.000

  练*:口答“练一练”第2题。

  讨论小结:改写小数时一定要注意下面三点:

  a、不改变原数的大小;

  b、只能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

  c、把整数改写成小数时,一定要先在整数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后再添“0”。(想一想为什么)

  三、巩固练*

  练一练

  第1题:学生先独立做,再校对,说说为什么。

  第2题:先涂色,再比较。根据小数的意义说一说。

  练*六

  第1题:口答,说说为什么。

  第2题:把相等的数用线连起来,先在书

  上填好后,再提问找朋友。一个同学在第一栏里按顺序报数,其他同学准备当朋友。

  第3题(左边4题):化简下面小数,采取抢答来完成。

  第4题(左边4题):先独立做再口答订正。

  第5题:用元作单位,把下面的钱数改写成两位小数。2人扮演,其余学生齐练,评价鼓励。

  四、课堂作业

  练*六3和4(右边4题)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我首先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知商品的价格,引入新课揭示并板书课题。教学例题时,我没有直接出示例6而是先在黑板上写了三个1。提问:这三个1中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回答。接着,我在第二个1后面添上一个“0”成10,在第三个1后面添上两个“0”成100。问:现在这三个数还能用等号连接吗?(不能)师:你能想办法使他们相等吗?这问题情境的创设立即引起了学生们的好奇。这个富有启发性、趣味性、挑战性的问题吸引着学生,引起了他们强烈的探索欲望,使他们情不自禁地注入自己的热情成为学*的主人。他们注意力迅速高度集中,纷纷开动脑筋、个个跃跃欲试。通过大家的回答和教师的评判不知不觉引入新课的学*,自然流畅。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出发研究新问题是小数意义的运用。接着通过观察米尺,引导学生得出0.1=0.10=0.100。让学生从左往右看,是什么情况?再从右往左看,是什么情况?发现了什么规律?引导学生找出规律: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时,小数的大小不变。接着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验证:0.3=0.30,再次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这节课,以学生找规律、验证规律、应用规律,环节清晰。但是正如所有的课一样有优点也有缺点,反思下来我觉得本节课中教师还是讲得多了一些,因此留给学生巩固练*时间少了一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10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4~35页例5、例6。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理解小数的性质,并能够应用性质将小数化简和改写,渗透“变中有不变”的辩证观点。

  2.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概括、分析综合及灵活运用的能力,并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发展数学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通过探索,发现并理解小数的性质,运用小数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性质,明白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认识了小数,知道小数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出示课件)同学们在超市里,肯定也见过很多小数吧?你能读出这些小数吗?(课件展示)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每一个小数的末尾都有0)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小数末尾的“0”。

  二、探索性质

  (课件出示例5)

  笑笑:我买了一枝铅笔,用了0.30元。

  明明:我也买了一枝这样的铅笔,只花了0.3元,比你的便宜。

  笑笑:哈哈!不对,我们俩花的钱同样多。

  明明:我买的铅笔就是比你的便宜。

  1.引发猜测。

  师:同学们,你们来当裁判,他们俩谁说的对?为什么?

  生:笑笑说的对,因为0.3元=0.30元。

  师:你们都认为0.3=0.30吗?

  2.验证猜想。

  师:先想一想,0.3和0.30为什么相等呢?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的想法,也可以利用老师发给你的材料(数位顺序表、两个相等的正方形)来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

  (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进行总结:①0.3元和0.30元都是3角,所以0.3元=0.30元。②利用正方形得出:0.3表示把正方形*均分成10份,取这样的3份;0.30表示把正方形*均分成100份,取这样的30份,0.3和0.30所表示的阴影部分一样大。③从计数单位来看,0.3是3个0.1,0.30是30个0.01,也可以看做3个0.1。④从数位顺序表可以看出,在3的后面添上0只改变了这个小数的意义,3所在的数位始终不变,始终表示3个十分之一,所以0.3=0.30)

  师:从0.3到0.30,小数的末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小数的大小发生改变吗?从0.30到0.3呢?

  (板书:添上“0”、去掉“0”)

  3.进一步探究。

  师:是不是所有的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都不变呢?请试着比较一组小数:0.100、0.10、0.1。

  (独立完成“试一试”,然后利用课件演示汇报)

  师:你还能用其他方法说明这三个小数相等吗?

  生1:1所在的数位不变,所以0.100米=0.10米=0.1米。

  师:从左往右看,小数的末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小数的大小呢?从右往左呢?

  4.归纳总结。

  师:经过这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呢?

  生2: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小数的性质”。(板书课题)

  师:你觉得这句话中,最重要的一个词是什么?

  生3:末尾。

  师:为什么呢?请同学们来比较下面三个数的大小。

  (课件出示)想一想:0.5、0.50、0.05这三个小数的大小一样吗?

  (先做“练一练”的第2题,再汇报)

  生4:从图中可以看出,从0.5到0.50是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从0.5到0.05是在小数的中间添上0,小数的大小就变了,因为5所在的数位变了,由5个0.1变成了5个0.01,所以小数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师:由此证明,只有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才会不变。

  三、应用性质

  1.化简。

  师:学*了小数的性质,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的例6。

  (学生汇报,课件展示汇报结果)

  师: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板书:化简)

  2.改写。

  师:学*小数的性质还有什么作用?独立完成“试一试”。

  (生汇报改写结果)

  学生试做,课件展示学生汇报的结果(如下)。

  0.4=0.400 ?摇0.16=0.160?摇10=10.000

  师:为什么有的添上1个0,有的添上2个0,有的添上3个0?10的右下角为什么要添上小数点?

  师:这是根据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把小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板书:改写)

  四、练一练

  1.完成书上第35页“练一练”的第1题。

  2.游戏:你能只动三笔,使7、70、700、7000这四个数相等吗?

  五、课堂小结(略)

  教后反思:

  1.基于生活,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基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实际,让学生体验数学从生活中来的过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讲并不陌生,也不困难,因为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很多小数。本节课,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提取大量素材,让学生尝试从中发现小数的性质,并根据生活实际理解和应用小数的性质,实现把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化。

  这种种的设计,都是让学生从数学的视角去观察生活、思考问题,充分地体会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了学*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2.变静为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师不仅应该是教材的使用者,更应该是教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本节课的教学,既尊重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又根据需要,变静为动,对教材多处进行了优化处理。例如,教材的主题图,是两个小朋友关于铅笔单价和橡皮单价的对话,把学生带入了自己熟悉的情境中,很好地揭示了本节课的主题,但它是静态的。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件中每个信息都是动态地逐步出示,两个小朋友的对话也配了音。这样,使主题图更加生动,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3.尊重学*主体,让学生经历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更多地关注学*过程的经历和体验,引导学生沿着“猜想——验证——总结——应用”的轨迹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针对这一难点,教师没有反复地去讲解,而是让学生在学*过程中逐渐发现。首先,引领学生从生活中提取数学素材,然后以学*小组为单位,充分利用手中的学*材料,从不同角度去验证猜想,总结出小数的性质,最后再把性质运用到生活之中。在整个学*过程中,教师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总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思维空前活跃,课堂气氛很融洽,真正做到了师生之间的*等对话与交流。

  4.关注生成,让教学真实有效。

  课堂教学中的生成,往往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当时的思维状态、认知起点和困惑等等。因此,教师要充分关注生成,合理利用与引导学生的生成,课堂教学才能更加真实有效。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最句子文案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04778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