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作家
首页
人物
作品
句子
搜索
梁漱溟经典语录
共 62个句子,11部作品,人关注
句子(62)
作品(11)
在这个时代的青年,能够把自己安排对了的很少。越聪明的人,越容易有欲望,越不知应在哪个地方搁下那个心。心实在应该搁在当下的。可是聪明的人,老是搁不在当下,老往远处跑,烦躁而不宁。所以没有志气的固不用说,就是自以为有志气的,往往不是志气而是欲望。
出自:
梁漱溟
《梁先生》
不要在人格上轻易怀疑人家,不要在识见上过于相信自己。
出自:
梁漱溟
在孔子便不是以干燥之教训给人的。他根本导人以一种生活,而借礼乐去调理情志。但是到后来,孔子的教育不复存在,只剩下这种干燥教训的教育法了。这也是我们以后教育应当知所鉴戒而改正的。还有教育上常喜欢借赏罚为手段,去改善人的生活行为,这是极不对的。赏罚是利用人计较算帐的心理而支配他的动作,便使情志不得活动,妨害本能的发挥;强知的方面去作主,根本扰乱了生活之顺序。所以这不但是情志的教育所不宜,而且有很坏的影响。因为赏罚而去为善或不作恶的小孩,我以为根本不可教的;能够反抗赏罚的,是其本能力量很强,不受外面的扰乱,到是很有希望的
出自:
梁漱溟
《人生的艺术》
道德也不是格外的事。记得梁任公先生、胡适之先生等解释人生道德,喜欢说小我大我的话,以为人生价值要在大我上求,他们好像必须把“我”扩大,才可把道德收进来。这话最不对!含着很多毛病。其实“我”不须扩大,宇宙只是一个“我”,只有在我们精神往下陷落时,宇宙与我才分开。如果我们精神不断向上奋进,生命与宇宙通而为一,实在分不开内外,分不开人家与我。孟子说:“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憷惕恻隐之心。”这时实分不出我与他(孺子)。“我”是无边际的,哪有什么小我大我呢?虽然我们为人类社会着想,或为朋友为大众卖力气,然而均非格外的,等于我身上痒,我要搔一搔而已。
出自:
梁漱溟
《人生的艺术》
鳏寡孤独,人生之最苦,谓曰无告。无所告诉,便为最苦。 所谓亲人:形骸上日息相依,神魂间尤相依以为安慰。一啼一笑,彼此相合答案;一痛一痒,彼此相体念。
出自:
梁漱溟
《中国文化要义》
过去泥于“心注眼,眼注空”之说,务求定睛于空际,而睛不能定,又深以“观鼻前四指空,折回观心”为难。今忽悟“观空”、“观心”是同时一件事,“折回”不免是多余之言,且以观心之故,不求定睛于空际,而睛自定,又以观心而心空、空不起念,亦易于无念。
出自:
梁漱溟
道理越看得明透,越觉得无话可说,还是一点不说的好。心里明白,口里讲不出来。
出自:
梁漱溟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他会用心思去创造;要是人类不用心思,便辜负了人生;不创造,便枉生了一世,所以我们要时时提醒自己,要用心思要创造。
出自:
梁漱溟
《人生的艺术》
天未明,念习静当在后半夜,睡醒时试为之。又念每晚将睡前,宜清净其心,俾梦中少杂乱念头,庶可睡安稳,而醒时精神较好
出自:
梁漱溟
《梁漱溟全集》
陶先生又说:“往往大人写几千字的文章,虽无错字,或不通之处,但是无趣味无价值。笑傲孩子写的很短,许有错字或不通之处,但颇有意思,因为他是真的。”
出自:
梁漱溟
《人生的艺术》
人活着不难,活着不生厌世之感难。
出自:
梁漱溟
如果生活一天,宇宙还有一天,无常就有,这问题也就永远存在。
出自:
梁漱溟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取静之心非静;有妄可出,终不得出。
出自:
梁漱溟
《梁漱溟全集》
会读书的人说话时,他要说他自己的话,不堆砌名词,亦无事旁征博引。
出自:
梁漱溟
自然我们现在所讲的这个教育系统,主要的对象不在个人而在社会,尤在社会的成年人。教育主要的工作,即在推进社会。所以要先对成年人作工夫,要改变现行学制的仅注意社会未成年人的教育。我们这是新的教育制度,是完全注重对社会,对社会负责,因此勉强造一个名词,叫做“社会本位的教育”。
出自:
梁漱溟
《人生的艺术》
苦闷的来源,即在于心地不单纯。
出自:
梁漱溟
人一辈子首先要解决人和物的关系,再解决人和人的关系,最后解决人和自己内心的关系。
就像一只出色的斗鸡,要想修炼成功,需要漫长的过程:第一阶段,没有什么底气还气势汹汹,像无赖般叫嚣街头的小混混;第二阶段,紧张好胜,俨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年轻人;第三阶段,虽然好胜的迹象看上去已经全泯,但是眼睛里精气犹存,说明气势未消,容易冲动;到最后,呆头呆脑,不动声色,身怀绝迹,秘不示人。这样的鸡踏入战场,才能真正所向披靡。
出自:
梁漱溟
人一辈子首先要解决人与物的关系,再解决人与人的关系,最后要解决人与自己的关系。只是,最后一条最难。
出自:
梁漱溟
一念真实一切是,一念不真实一切不是。
出自:
梁漱溟
情志一面之教育根本与知的一边之教育不同。即如我们上面所说知的教育之所以必要,在情志一面则乌有。故其办法亦即不同。知的教育固不仅为知识的授给,而尤且着意智慧的启牖。然实则无论如何,知识的授给终为知的教育最重要之一端;此则与情志的教育截然不同之所在也。智慧的启牖,其办法与情志教育或不相违;至若知识的授给,其办法与情志教育乃全不相应。盖情志是本能,所谓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为一个人生来所具有无缺欠者,不同乎知识为生来所不具有;为后天所不能加进去者,不同乎知识悉从后天得来(不论出于自家的创造,或承受前人均为从外面得来的,后加进去的)。既然这样,似乎情志既不待教育,亦非可教育者。
出自:
梁漱溟
《人生的艺术》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