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作家
首页
人物
作品
句子
搜索
冉云飞经典语录
共 29个句子,4部作品,人关注
简介
句子(29)
作品(4)
物质不可或缺,但不可心为物役,成为它的奴隶。人生一世,草木一春,切不可虚荣到要别人来赞美你拥有巨大的物质占有能力才心安理得,努力为自己心爱的人事活着,那才是王道。
出自:
冉云飞
《给你爱的人以自由》
一个人读书首先是为了要做一个明白人。还有,读书要培养自己作为现代人的品质,应该具备几点,第一是怀疑精神,第二是批判精神,第三是对这个社会,对这个苦难的社会,对这个问题诸多的社会有不可忍受的同情心,第四,就是宽容。
首先,要培养怀疑精神,怀疑是一切知识的根源,没有怀疑不可能有真正的知识。还有一点,是批判精神,没有怀疑的批判容易演变成“文革”式的批判。有了怀疑精神,就会论证,这种论证过程就是批判。我们的汉语有很多意识形态化。
出自:
冉云飞
《给你爱的人以自由》
民国的语文教育,和1949年之后的教育,包括古代都有巨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于“代圣立言”,而不是我手写我心。代圣立言就是假装。
现在我们把小孩子太当小孩子了,包括对大学生都是如此。老师在这里难辞其咎,中国的教育也难辞其咎。当然,学生也有自身的懒惰,自身在思维上的懒惰,思考问题总是按照老师及学校给的路径去思考,这样思维就会僵化,造成同质化思维非常严重,没有异质思维的存在,丧失了创造能力。
出自:
冉云飞
《给你爱的人以自由》
一个不知先人历史为何物的人,永远是个婴儿
出自:
冉云飞
《给你爱的人以自由》
我今天像赌注一样送来一个小孩,明天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亲爱的学校和老师。
出自:
冉云飞
《给你爱的人以自由》
我选择教材特别注意几点:第一,懂得生活之美;第二,生活是有趣味的,是有趣的;第三,要教人有感情。人性是有超越性的——超越时空超越阶级;第四,要知道审美;第五,培养一种人格和一种最低限的道德感。应该有对个体生命的尊重、热爱,包括对他人的宽容、理解。
出自:
冉云飞
《给你爱的人以自由》
就是对苦难有着不可忍受的同情心。英国人约翰??邓恩说过:“谁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如果海浪冲刷掉一个土块,欧洲就少了一点;如果你朋友或你自己的庄园被冲掉,也是如此。任何人的死亡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包孕在人类之中。所以别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敲响。” 对苦难有着不可忍受的同情心,这也是罗素说的。
出自:
冉云飞
《给你爱的人以自由》
如果你不想用自己的改变来做见证,单想改变别人别人包括自己的孩子,那多半就会变成一种不得体的强加和逼迫。
出自:
冉云飞
《给你爱的人以自由》
四川交通的不发达,还成就了它另一种甜美的恐吓——“少不入川”。好像四川完全是个让人丧失进取心的温柔乡,其实四川除成都平原外,很多山地相当贫瘠。或许是为了与“少不入川”相对偶,与此对应的是“老不出蜀”,意思是这里方便养老,老了出川完全是自找苦吃。事实到底有几分可以坐实,那是很难说的,不然清末到尊经书院当山长的王闿运绝不会说,到四川如同到俄国那么遥远而苦寒。
出自:
冉云飞
《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
其实曼德尔施塔姆的不合时宜是一种真正的宿命,并非仅仅出自他这些过火的、带有政治倾向的言辞,而是他作为一个犹太人命运的象征意义,以及他个性的多重矛盾——易怒与胆小、冲动与谨慎、敏感与率直甚至多疑等——导致的必然结果。不过更为理性的说法应该是,一个诗人追求自己独特的声音并不可怕,甚至应该是诗人终身修炼的不传之秘;但可怕的是,太独特的声音,却响彻在一个只需要一种统一声音的时代,就是一种无可挽回的悲剧。
出自:
冉云飞
《通往比傻帝国》
我一直相信人要接地气,一定要对自己所居住的地方有相应的关照与热爱,才不至于悬浮失重,不至于使自己与所居地处于油与水的关系,两不相洽。比如我是重庆乡下的人,但由于久居成都,对成都可谓了若指掌,远胜不少成都土著,因之对成都毫无他乡之感,尽管喜欢上这座城市费了十年以上的工夫。一个人正是因为热爱某人某事某物,才对别人的伤害特别敏感难受,对故乡就是因为有这样历久弥深的感情,才受不了其间所受的诸种荼毒。
出自:
冉云飞
《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
没有得到过爱的人无法给予
出自:
冉云飞
《没有得到过爱的人无法给予》
一个社会没有私立空间是很恐怖的事,那就意味着我们会是玻璃人,容易被抓住把柄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理,我们的社会生活如果没有个人作为自然人与法人的参与,没有私营资本在其间运作,没有私有财产的保证,也是很可怕的事情。我们用了半个世纪来做活体实验,许多人成了其中的祭品,证明了人没有私有财产,人无恒产则无恒心,更无生活的安全感,而且也没有对未来生活的理性预期。没有对未来生活的预期,面对未来的不可控性,就像动物不知下一餐去哪里找一样,那是个令人心力交瘁的慢性自杀过程。
出自:
冉云飞
《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
一个真正的诗人可以对彼时的专制保持沉默,却无法把自己信奉的诗艺美学的方向改弦易辙,否则就将什么都不是,如以长诗《春草国》歌颂苏联农业集体化、粉饰饥饿现实的特瓦尔多夫斯基即是如此。而曼德尔施塔姆正是秉着一个诗人的良知,在看到斯大林强制实行农业集体化,造成饿殍遍野的现实后,写了一首“我们活着,感不到国家的存在……”的诗,来讽刺大清洗前夕的斯大林。但不幸的是,曼德尔施塔姆的孩子气经常发作,他把这首诗到处念给别人听,“结果作家圈子里有人告密”(蓝英年《冷月葬诗魂》)。于是曼氏在坐过两次牢后,再度被捕。
出自:
冉云飞
《通往比傻帝国》
据1949年的统计,整个四川含重庆有职业及半职业袍哥1700万人,成渝两地的公口、分社、支社加起来1500多个,而重庆的职业袍哥多达10万之众。
出自:
冉云飞
《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
一个权力不受约束的政府才是我们生活中最大的污染源。
出自:
冉云飞
一个诗人追求自己独特的声音并不可怕,甚至应该是诗人终生修炼的不传之秘;但可怕的是,太独特的声音,却响彻在一个只需要统一声音的时代,就是一种无可挽回的悲剧。
出自:
冉云飞
《通往比傻帝国》
首先你要有容纳不同意自己意见的雅量,你可以不同意,但你要尊重对方的发言权。就是法国人伏尔泰所说的,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最后是对知识的纯然热爱。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没有人能够置身之外。
出自:
冉云飞
《给你爱的人以自由》
就在十二月党人的无尽流放与鲜血白骨之上诞生了。第三局虽然人不多却势很众,在沙俄时代的文化及政治生活中屡掀大浪,陷入于死地。诚如赫尔岑所说,它“置身于法律之外和法律之上”。这样的机构一设置,文化悲苦的厄运就已然可知。他们通过宪兵团来实现其监视、刺探、侦察、搜查、拘捕、审讯、押解、流放等任务,因为第三局的局长历来兼任宪兵团的团统。比如他们对车尔尼雪夫斯基就采取了盯梢监视、收买女仆以告密、抄家拘捕、流放等方式,直至其死去。
出自:
冉云飞
《通往比傻帝国》
既然我无法阻止这一切人为的破坏与变迁,我只有参考地下古物、纸上文献、耆旧述忆、自我经历,来建构那过去或即将消失的故乡,聊以慰藉众多像我一样的受伤者。
出自:
冉云飞
《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