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作家
首页
人物
作品
句子
搜索
王东岳经典语录
共 19个句子,5部作品,人关注
句子(19)
作品(5)
人毕竟只是一种动物,动物的任何品质都具有特定的求存意义,而且惟其有利于求存,这些品质才能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被保留或发扬,尽管高尚的人类总想对这些生物禀赋给出其道德等级的划分,其矫情之状足以令鼠辈作呕。
出自:
王东岳
《知鱼之乐,物演通论,递弱代偿原理》
“快乐”其实只能产生于这个颠簸不止的心理动势之中,因为心理震荡正是生物求存最基本的精神应激方式。所谓“快乐”,说到底就是生物趋利的情绪化生理冲动;所谓“痛苦”,说到底就是生物避害的情绪化机体反应。趋利的效果一旦达成,随后而来的利益即使源源不断,心理态势也必须恢复到可以再度敏锐反应的无聊基线上,你的快乐感并不会因为收益不止而永不减退;反之,避害的警惕一旦形成,随后而来的危害即使驱之不散,心理态势也同样必须恢复到可以再度敏锐反应的无聊基线上,你的痛苦感亦不会因为麻烦无休而常驻心头,处在快乐心境下的人最容易遭受痛苦的反击。
出自:
王东岳
《知鱼之乐》
道德经《德篇》讨论的是社会观和人生观,是相对于天之道而讲的人之道。德是什么?在带有岔路的大道上,眼睛直盯着前方,一心一意往前走叫德,顺天道而行就叫德。老子讲的德是物德观念,就是万物都有德,万物尊道而贵德,老子的弦外之音是唯独人没有德。什么是有德的状态呢?老子用了句话——“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即按照万物自然而然演化方式,不敢有任何多余动作叫德,即还是顺道而行为之德。“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的意思是,人类把天道丢失了,才不得不讲德、讲仁、讲义,最终这些都丢光了,才不得不用暴力的方式、以礼的方式管控人类。
出自:
王东岳
《知鱼之乐》
我们必须首先打消一个十分常见的误解,以为只有“人”或“活物”才有求存的问题存在。其实非生物亦有,只不过是以另外的方式——即自在的方式——求存而已。这个求存的方式就是在面临失存之际变换自身的存在形态,从而也变换了自身的求存方式。换言之,物之变态盖由于物亦有“不变通即不足以存在”的“苦衷”,人类的通权达变之能无非是秉承了“识时务者为俊杰”的“物性之狡黠”罢了。
出自:
王东岳
《知鱼之乐》
考察137亿前宇宙轮廓,我们会发现越进步越高级的物质存在形态,其衰灭反而越快,死灭程度越高,存在状态越发不利,而存在度越低的高级物质存在形态(或物种),它的属性和能力反而越强;存在度越高的原始物质存在形态(或物种),它的属性和能力反而越小。可见能力增强是一个负面指标,能力越强,意味着离灭亡越近,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递弱代偿”原理。这让我们第一次可以理解,为什么人类文明程度越高,人类反而越来越陷入重大的危机和灾难。环境污染,我们现在已经把地球上最丰富的三大物质——空气、淡水、土壤——全部污染。生态破坏,现在地球上每小时三到六个物种灭绝,每年三到六万个物种灭绝,这个灭绝速度是正常事物交替灭绝上千上万倍。人类的每一个进步都把我们推向深渊的边缘。
出自:
王东岳
《物演通论》
世间万物,各有千秋,或者说,各有不同的属性代偿,但是任何属性都只是为了达成载体的求存,并且都只是由于不得已才变通缔造出这种种代偿产物。动物的智能也不例外。值得特别强调的是,正是这个缔造一切的自然睿智,始终遵循着两项最基本的法则:一乃“惟求存在”;二乃“通权达变”。
出自:
王东岳
《物演通论》
站在哲学的角度上看,争论一切对错,都是没有意义的。终极意义只有一条,它是不是有利于你维护存在,它能不能保证你存在下去,这是人类一切奋斗的终极意义。
出自:
王东岳
《物演通论》
从哲学的深度上纠正了经济学家有关“快乐公式”的计算误差。它的结论是:无论你怎样挤破脑袋,奋争不止,你都不会获得更多的纯粹快乐,每个人最终收获的苦乐量比注定是完全相等的,其等值关系竟是这般得无可挑剔,以至于它们全都归结在一无所有的零数上。而且,惟因如此,你才得以生存下来,并得以追逐那个虚无飘渺的“快乐”之诱惑。
出自:
王东岳
《知鱼之乐》
哲学乃科学之父——科学无论看起来显得怎样的俊朗洒脱,它都不外是那更具沧桑感的丑陋老叟的轻薄之子。
出自:
王东岳
《知鱼之乐》
《道德经》第四十章是中心章节,核心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二句话“弱者道之用”。大多数人解释为以柔克刚,但实际上这句话更有深意。
老子有过一个猜想,他认为生命是从极端坚强的物质中发展而来的,只是无法证明。老子应该能够发现最柔弱的人类却表达了最强势的行为能力。这一点被老子解释为弱者道之用,就是世界的演化是向弱化演化的,这种弱化演化的通道叫弱者道之用。老子《道篇》用“柔弱”这一点睛之笔来做总结,所以道卷的核心思想表达为柔弱。
出自:
王东岳
《物演通论》
哲学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哲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哲学仅指古希腊纯逻辑思维体系,哲学的英文叫philosophy,源自古希腊文“爱”phileo和“智慧”sophia,直译就是“爱智慧”,可以看出哲学讨论的都是些纯理性问题。
出自:
王东岳
《知鱼之乐》
如果把人与其他万物都摆在一起加以系统比较,并将“有为”或“无为”当作一种尺度,我们就会立刻看到一系列奇怪的现象:凡是能力较强的高等“有为”物种——譬如哺乳动物或脊椎动物——都不免快速灭绝;凡是能力较差的低等“笨拙”物种——譬如无脊椎动物或原始单细胞生物——倒长存不衰,而且越原始、越低级的物种,虽然其“有所作为”的能动性或能力一定越差,但他们的生存力度无疑却越显强健;更有甚者,那些完全没有生机、也就是不具备任何自主能动性或行为能力的“无为”无机物——譬如花岗岩或磷酸钙等,惟有它们方能万古不灭。
出自:
王东岳
《知鱼之乐,物演通论》
“代偿”者,对所失予以替代补偿耳。虽然所补的已不是原物(指存在度),但总归聊胜于无,这代偿上来的东西我们可以称其为“属性”(即对“能耐”、“活力”、“灵性”或“有为”的总称)。越后衍的物种诚然越弱化(存在度递减),然而他们的属性却相应地倾向于越来越丰化(代偿度递增),二者之间潜蕴着一个严格的单向反比函数关系,以演成万物创生和进化的世界格局,是谓“递弱代偿原理”——这就是“道”,或者说,这就是“道”的现代注解。
出自:
王东岳
《知鱼之乐,物演通论,递弱代偿原理》
西方从古希腊发育的这一脉思路,除了知识观念,本质真存,精密逻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逻辑运行方式叫假设与证明。这个世界既然给我们的信息全是假象,那么世界的本真是什么呢?我们必须假设。假设完了以后再去给他证明,这就是古希腊哲学提供的最重要的思想通道。
出自:
王东岳
《知鱼之乐,物演通论》
而人的生理是被生物种调节的,过去生物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跟着太阳走,今天我们有灯泡了,有电视了,大家全要得病了,你把生物钟搅乱了。我们过去说科学是双刃剑,我们认为电灯只有好的一面,没有坏的一面,不是的,所有科学都是单刃刀,只砍你的生存技术,你得放长看,你才能慢慢明白它是怎么回事。
出自:
王东岳
《知鱼之乐》
老子讲“上德不德”,就是说真正有德的人,真正最高的品德,有德的状态,是你看不出来他有德的,这就叫上德不德。“下德不失德”,下德他把德都保持着,他整天嘴里喊着德,“是以无德”,所以他没有德。当你真正有德的时候,德是表现不出来的,因为德就是顺道而行,它表达不出来,它用不着大喊大叫,它用不着去用人的各种方式去规范。只要你一但人为化的去规范自己,证明你已经失道了,把德没了,你才赶紧去找这个东西。
出自:
王东岳
《道德经,老子,知鱼之乐》
哲学,它和现在的一般的学问的区别就是哲学是追究终极的,而一般学问是讨论具体问题的。任何一个具体问题,都会有上百个因素影响它,比如烧这个茶杯,它要这个土料、泥料要好,然后师傅的工艺,做的师傅工艺要好,火候要好,这个釉彩也要好,它要有上百个因素影响它,这个杯子才能烧好。可是当你把任何一个因素具体化分开,你要问这个杯子为什么好?你拿任何一个因素都说不清它,所谓现在的科学实验室就是把多因素里面的的其他因素屏蔽在外面,把一个因素调进来研究这就叫实验室。可是这样研究完,仍然说明不了问题,当这些因素合在一起会是什么状态呢?每一个因素互相排列组合,又是什么状态呢?所以科学上说的话永远都是错的。否则怎么会十年就翻新一遍呢?知识不足信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短了。
出自:
王东岳
《知鱼之乐》
人们为什么要身不由己地向上竞争和追逐快乐呢?这正是人类的可笑之处——须知我们承载着自然的意志,倘若我们歇息下来,难道叫“天道”也止步不前?所以,即便我今日说破了“天机”,你也休想安宁下来,你活一天照样得拼搏一天,决不至于弄出什么“虚无主义”的不良后果。“快乐”和“幸福”俨如挂在驴子眼前的一根胡萝卜,你固然未必能一口咬住它,但正是由于这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引诱,你才会马不停蹄地死盯着它不放。实际上“为什么你想虚无也虚无不成”的天定道理或自然规定——这才是比上述可笑更深刻的悲哀和讽刺!
出自:
王东岳
《知鱼之乐》
苦海有边,回头无岸。
出自:
王东岳
《知鱼之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