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作家
首页
人物
作品
句子
搜索
马伯庸经典语录
共 85个句子,10部作品,人关注
简介
句子(85)
作品(10)
你问的问题越多,就会发现你的恐惧越少。恐惧来源于未知,而很多时候未知只是因为我们太过惊慌而忘记去思考。当理性开始发挥作用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很多可怕的意象根本不足为惧。
出自:
马伯庸
《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
当你排除掉一切不可能之后,剩下的即使再离奇,也是事实。
出自:
马伯庸
《古董局中局》
现代科学表明,大脑回沟越多,人越聪明;人越聪明,就越容易做傻事。
出自:
马伯庸
《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
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序言中写道:“如果有人胆敢在本书中寻找什么结构、道德寓意诸如此类,一律逮捕、流放,乃至枪毙。”我一直认为这是一种内心无比强大的写作态度,它可以吓退所有正襟危坐的评论家,只留下想找些乐子的读者。
出自:
马伯庸
《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
”我告诉你,真正的软弱,是不知道自己意欲何为,首鼠两端,浑浑噩噩。”
”比如吕布吕奉先,你觉得他软弱么?”
出自:
马伯庸
《三国机密》
人的气质就像是古董的包浆,说不清道不明,但一眼看过去就能感觉得到。
出自:
马伯庸
《古董局中局》
无聊是一种很奇妙的状态,它可以稀释掉人类的一切情感。
出自:
马伯庸
《古董局中局》
在那一瞬间,有的人想起了自己的小学时代;有的人想起了自己的中学时代;有的人想起了自己的大学时代;还有的人,想起了自己暗恋、初恋、失恋、移情别恋等诸多阶段的欷歔往事,大家都浮现出追忆的怀旧神情。
出自:
马伯庸
《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
音乐的力量缭绕在四周
这不是仇恨的力量
也不是沉沦的麻木
这是单纯的意志
出自:
马伯庸
《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
篆刻中,印字凸起的阳刻叫朱文,反之的阴刻则为白文,缪篆为汉魏时期制印常用的篆书字体,以形体匀整、屈曲缠绕具绸缪之意而得名,字体为缪篆,写得古朴严谨,勾画非常端正。
出自:
马伯庸
《古董局中局》
可荀彧没有选择,他只能把不安禁锢起来,埋首于案牍之间,不去细想自己这份忠诚究竟几分向着曹公,几分向着汉室。
出自:
马伯庸
《三国机密》
天下万事,无不以因由为联,推甲则得乙,查已而知丁,环环相扣,陈陈相因,居斗室而知天下。此所谓洞察之道
出自:
马伯庸
《三国机密》
可越是风光,荀彧发觉离自己的理想越遥远。一门心思的隔绝汉室,一门心思的告诫雒阳系不要与曹公对抗,看似是出自爱护之心,可荀彧忽然发觉自己的所作所为,非但不是自己心目中的名臣所为,反与史书中那些权奸越发相似。
出自:
马伯庸
《三国机密》
开始的时候,如羽化登仙般快乐。刘协感觉自己正握着一支如椽巨笔,在一张白洁绵软的佐伯纸上挥毫作画。笔端蘸饱了浓墨,挥洒间汁液四溅,在光滑的纸面上留下斑斑印记。纸边娇羞地卷起,似要抗拒,却被强势地压直铺平,任凭长而坚硬的笔杆运转自如,横、撇、竖、捺、勾、回,每一画的笔势,都那么苍劲有力,力透纸背。
出自:
马伯庸
《三国机密》
"究竟是佐董卓篡汉还是扶王允兴汉,他不知道;究竟是夺曹公兖州以取中原,还是占刘备徐州以行割据,他也不知道;到底是安居袁氏兄弟麾下做个名将,还是收复张邈、张杨,成为一代霸主,他还是不知道。吕布来中原这几年来,仗是打了不少,却没有一个明确目标,抓到什么就是什么。他忽而是忠臣,忽而是逆臣,忽而是名将,忽而又是军阀——这种缺少定见的人,空有匹夫之勇和西凉大众,没有半点信念与规划。才是真正的软弱!"
出自:
马伯庸
《三国机密》
“你道汉室何以衰微至斯?是忠臣无能、能臣不忠,还是桓帝昏庸、灵帝暗弱?错了,这些只是表征。汉室自和帝以来已有百年,所作所为,根本就是一个大号的吕布。一大堆幼帝,好几家外戚,再加上衬出不穷的宦官和族党,朝政就在这几级之间来回摆动。再坚固的房屋,也经不起如此折腾。”
出自:
马伯庸
《三国机密》
“这家伙潜入皇城,不是为了那次大火的痕迹,反而是为了两个女人……难道说他跟伏后、唐姬有奸情?”郭嘉飞快的思考着,还忙里偷闲地多看了赵彦一眼,眼里满是欣慰,“连天子的女人都搞,真是一个可造之才。”
出自:
马伯庸
《三国机密》
真正的软弱,是不知道自己意欲何为,首鼠两端,浑浑噩噩。
出自:
马伯庸
《三国机密》
车胄把长枪挂在得胜钩上,腾出双手准备抱拳相迎。这时,那三骑中的一骑突然朝着他快速移动。车胄眯起眼睛,注意到在那一骑的右侧还带着一条细长的黑影,只是看得不十分真切。
那一骑的速度相当快,马蹄频繁地敲击着青石路面,清脆如进击鼙鼓,很快便迫近城门。马上的人影忽然俯低了身体,这是要发力的征兆。
车胄终于看清了——拖在马右侧的,是一柄长刀,刀如偃月。
月光一闪。
车胄一瞬间觉得天旋地转,映入眼帘的先是夜空,然后是大地,最后是自己失去了头颅的身躯,耳边听到坐骑的悲鸣,然后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
“刘备据徐州自立!”
出自:
马伯庸
《三国机密》
这个我大概能猜得到,这些权威的鉴定机构,都有这么一条原则:绝不造假。试想一下,一个鉴定机构靠的就是公正中立的信誉,如果自己也造假,那岂不是等于自己给自己当裁判了吗?再者说,鉴定古董的人,必然对造假手法熟稔于心,如果他们起了伪赝之心,那危害将是无穷无尽。
所以好的鉴宝名家,都绝不敢沾一个“赝”字——只要有那么一次犯事,就能把牌子彻底砸了。
出自:
马伯庸
《古董局中局》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