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作家
首页
人物
作品
句子
搜索
马伯庸经典语录
共 85个句子,10部作品,人关注
简介
句子(85)
作品(10)
鉴宝就像是攻克一个堡垒,攻城的人拼命要寻找破绽,守城的人拼命要掩盖破绽,两边斗智斗勇,都需要绝大的耐心、眼光和机缘,才能有所成就。
出自:
马伯庸
《古董局中局》
在需要加密的时候,加密者会设定一个密匙,密匙可以是任何东西,但表达的意思是必须是数字的加减。比如-200,用需要加密汉字的编码去减这个数字,会得出一串新数字。
出自:
马伯庸
《古董局中局》
此时远方的日头开始西沉,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秦岭的落日,昏红的圆形缓缓浸入青灰色的山脉之间,那番场景,就像是把一面烧至赤红的汉代铜镜淬入冰冷的水中,就连周边的云霭都变得红彤彤一片。
出自:
马伯庸
《古董局中局》
陈景润证明了1+1,我必须赶在他前头,把最终的证明拿出来。
出自:
马伯庸
《古董局中局》
要不然弄了一辆北京吉普,带着我上了新修不久的二环路,一路没红绿灯,一会儿工夫就到了鼓楼大街,直奔着后海而去。
出自:
马伯庸
《古董局中局》
讽刺的是,当正式战役打响后,却正是马谡导致了整个北伐战役的崩溃。这一次并不只是军事行动的失败,也是蜀国情报网的毁灭。三郡反正的时候,马谡出于炫耀或是急于求成的心态,一反情报工作低调的铁律,命令当地情报人员明目张胆地高调行事,而且动员规模十分巨大,用一位已经退下来的前情报人员的话来说,“那简直就是一次秘密情报人员搞的公开武装游行。”
出自:
马伯庸
《风起陇西》
询问的问题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首先问到的是徐永的家庭情况,这是为了冲淡审讯的味道,并让他习惯于开口——一般人提到自己家庭的时候都会变得健谈,这种健谈的冲动会持续很久。然后问的问题是他的仕途履历以及人际关系。
出自:
马伯庸
《风起陇西》
寒暄到这里就结束了,荀诩和杜弼决定先不向他透露邓先的详情。这可以让徐永因为不知道自己的情报是否已经得到证实而觉得惶惑不安;急于获得信赖的他也许会主动提供出更多东西。这也算是一个小花招。
出自:
马伯庸
《风起陇西》
冠冕堂皇的话交给上级去说,具体细节交给下级去完成。
出自:
马伯庸
《风起陇西》
唯一能实现这一目标的办法只有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小的改进,或者直接使用现有技术。众所周知,魏国的技术储备不足以做到这一点,拥有成熟弩箭技术的只有蜀国。但这种敏感技术蜀国甚至不会告诉它的盟友东吴,遑论死敌曹魏。
出自:
马伯庸
《风起陇西》
处于恋爱心情的女性内心世界充满着幻想,她们会从一些极小的细节去猜度对方的心理,然后自我丰富成为故事,并且笃信不疑。于是他就为高堂秉编造了一个五斗米教徒的家庭背景,并指示说点到为止即可,剩下的柳萤会用自己的想象补完,这比直接告诉她能取得更好效果。
出自:
马伯庸
《风起陇西》
曹魏自第一次北伐之后为了杜绝间谍活动,实行了严厉的户籍管制制度。无论民户还是士族军户都必须在当地郡府登记造册,并且经常复查。这使得蜀国极难再安插新的间谍进来,因为一个在当地户籍上没有注册的陌生人很快就会被发现。因此真正能够发挥作用的就只有在北伐前就潜伏下来的间谍,比如陈恭和“白帝”,而这样的人死一个少一个,无法补充。白帝的死给蜀汉对魏的情报活动蒙上了一层阴影。
出自:
马伯庸
《风起陇西》
“喂,对上司撒谎可不是个好习惯呐。”
出自:
马伯庸
《风起陇西》
朝廷之事,自有天子进行定夺,我们只要做好分内的事就够了。
出自:
马伯庸
《风起陇西》
说传奇失之轻薄,说悲壮则失之滥情,讲忠义过于迂腐,谈军略又太细碎。种种言说,都未能切之腠理。最终所有词汇都逐渐淡出,沉淀下来的,只有两个字:责任。
出自:
马伯庸
《文化不苦旅》
区区十年,居然造就了一个人和一个城市的绝对联系。何况从性格上来说,成都是一个慵懒的地方,却拥有一个最勤勉的人,这不能不说是件奇妙的事。
出自:
马伯庸
《文化不苦旅》
世人都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文眼,我倒觉得“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才是真正读懂了诸葛亮的用心。
出自:
马伯庸
《文化不苦旅》
“综合这些说法,诸葛亮的住所应该位于古成都西南方向。”
出自:
马伯庸
《文化不苦旅》
和人间世事不同,大自然是不会轻易变化的。秦岭之间的地势通路,区区千年时间不会有什么大的改动。如果我现在去的话,大体和诸葛亮所看到的景色差不多。
出自:
马伯庸
《文化不苦旅》
这是一个关于责任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男人去如何履行自己的职责,完全为了一个事业着迷。为了完成一个承诺,他殚精竭虑,穷尽自己的智慧和精力,并愿意为之付出生命。
出自:
马伯庸
《文化不苦旅》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