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导演
首页
人物
作品
句子
搜索
叶嘉莹经典台词
共 29个句子,8部作品,人关注
简介
句子(29)
作品(8)
诗歌的最大的作用,是要让你有一颗不死的不僵化的心灵。
出自:
叶嘉莹
《唐宋词十七讲》
少年豪隽气如虹,匹马雄趋仰令公。 何意一经迁谪后,深愁只解怨飞红。
出自:
叶嘉莹
《论秦观词》
人生的遇合是很难说的是一件事情,你遭遇了一件事情,也许当时是幸运的,对于以后来说,也许就是不幸的。也许从这一方面看是幸运的,从那一方面看就是不幸的。
出自:
叶嘉莹
《叶嘉莹说中晚唐诗》
功名算什么,功名就跟蜗牛角上的小国之争一样。
(原话出自苏轼的《满庭芳》。“蜗角功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苏轼化用了庄子的典故。)
出自:
叶嘉莹
《人间词话七讲》
李商隐有一首诗,他说“飒飒东风细雨来”。飒飒是风雨的声音,东风,春天的风,伴随着春风,伴随着飒飒的风声,还飘来了春雨。“飒飒东风细雨来”,春天真的来了,不再是那寒冷的风雪了。“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芙蓉就是荷花,那荷花塘的上面就响起了春雷。我们古人说,冬天万物都伏藏了,虫子都藏在地下了,春雷一响,惊眠起蛰,把那些昆虫都惊醒了。植物惊醒了,昆虫也惊醒了,人也醒了。什么醒了?你的感情就醒了。
出自:
叶嘉莹
《小词大雅——叶嘉莹说词的修养与境界》
凤凰木的落叶几乎全无感觉。那米粒般的叶瓣,在风中变黄飘散,像苏词中说的”似花还似非花“,细细点点,迷离纷飞,霎时便无影无踪。只有低头细心去看,才见到汇聚的叶瓣,点细如萍,也无需人清扫收拾,一场秋雨,便化为尘泥了。
出自:
蒋勋
《忘言书》
少年时的狂热浪漫一过,我们大约都有一种觉悟,知道自己不过是个凡人,英雄的慷慨悲歌实在离我们太遥远。如果我们有沧桑,我们的沧桑也只是生活中琐细的一点点辛酸吧?并不是什么可歌可泣的悲怆或剧痛。
出自:
蒋勋
《忘言书》
语言有时可以像诗,逻辑与文法都不合理,但是却是最精确的语言。
真正的精确,有时并不是逻辑或道理,而是人与人面对面一刹那间的直觉。
出自:
蒋勋
《忘言书》
我忽然想起庄子喜欢提到的栎社树,哪样庞然大物,一无所用,不能做桌椅,不能做剪裁,砍伐木材的工匠掉头不顾,那无用的大树,被人类所轻视,却因此保有了天年。
子有大树,何不树至于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不夭斤斧,无物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出自:
蒋勋
《忘言书》
我仍愿深爱着你们,爱着这每一天以不同的美丽来使我受苦的人世。
出自:
蒋勋
《忘言书》
古人说:昙花一现。谈话的使人赏爱真心,恐怕也是因为他的凋零之快吧。所有美丽的事物,都因为不能久留,令人流连低回,不忍离去。任你如何惋惜眷恋,它都毫不犹豫,只是一径萎谢而去。
出自:
蒋勋
《忘言书》
“艺术家从世界的各个角落跑到巴黎来,其实都是脱离自己的土地,拔出自己的根,变成一种孤立的荒谬的存在,在贫困、惶惑和绝望里磨炼,寻找生命和艺术最后的意义,这是通过一个极限情况看个人化成怎样的元素或结晶。”
出自:
蒋勋
《忘言书》
生命的意义要等到对死亡有了充分的把握才能完满,在这之前,我们不过是大街小巷上流浪着的一个疲惫的行客罢了。
出自:
蒋勋
《忘言书》
诗意苦涩,是遭大难后的心灰意冷。
出自:
蒋勋
《忘言书》
“卅载光阴弹指过,未应磨染是初心”。
出自:
叶嘉莹
《忘言书》
杨生自述其学道之经历,这个学生要学道。很多学生是听老师说学道,然后说我们也要学道。可是学道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吗?学道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吗?你如果真是要学一个最高的标准,孔子说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孟子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你能够做到这样子么?
出自:
叶嘉莹
《小词大雅》
如果你写出一首诗来,写出一首词来,没有人读,没有人反应,那只是一个artfact,只是一个艺术的成品,没有美学的意义和价值。当读者读的时候,它才有了美学的感受,才有了美学的作用,所以西方人讲接受美学,是aesthetic of reception,是在读者欣赏的时候才产生了美学。
出自:
叶嘉莹
《小词大雅》
那么从这个老师的角度,老师怎么说的呢,老师替他那个学生,赠序的学生说,“先生数言”,他说我们的老师常常提起来说,“子掞可与适道”啊。说这个学生可以跟他 “适”,“适”就是往,就是这个学生可以跟他一同去追求学道。这个学道不一定是修行,入到终南山里面去学道,这个学道是我们儒家说的“士志于道”。这是孔子说的,一定要追求的是道,道就是一种最高的,一种做人的理想和标准。
出自:
叶嘉莹
《小词大雅》
韦庄写过一首词,说:“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那春天的花落得你满头都是,游丝飞絮,就绕在你的玉钗上了。“游丝飞絮无绪,乱点碧云钗”,不是你的选择,就是春天来了,春天的蝴蝶就来了,春天的游丝飞絮,就沾惹在你的头上了。于是你就被那个蝴蝶,被那游丝飞絮惹动了。你就动了情,你又动了心, “肠断江南春思,黏着天涯残梦,剩有首重回”。
出自:
叶嘉莹
《小词大雅》
他说杜甫这八首诗之所以好,是因为它的声音、它的语言、它的结构、它的词汇。文学批评就从作者转到了作品。那后来西方人又说作品还不是关键,是看读者的接受、读者的反应,是接受的美学,是aesthetic of reception,是reader response,是接受的美学,是读者怎么接受的。可是王国维他没有这些理论,但他所讲的是他自己作为读者的授受啊,寻三首原来的词末必有成大事业、大学问的境界的读者,才从柳永他们这些人的词里面读到成大事业、大学问的这三种境界。没有王国维的修养,你读不出这三种境界来的。这是读者的反应。
出自:
叶嘉莹
《小词大雅》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