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作家
首页
人物
作品
句子
搜索
鲍鹏山经典语录
共 52个句子,6部作品,人关注
简介
句子(52)
作品(6)
杨朱人格贵我,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人格苦行侠,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庄子人格: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
出自:
鲍鹏山
《风流去》
一生不做亏心事,靠的不是性格,而是看你有没有这样的品格,你有没有这种境界,一生能够得善终,靠的不是小心,而是大义。
出自:
鲍鹏山
在中国,历史就是我们的宗教。西方的宗教里面有“末日审判”,我们中国有“盖棺论定”。
出自:
鲍鹏山
没有知识可以被宽容,没有良知不可以被宽容。
出自:
鲍鹏山
时间是最必然的东西,甚至可以说,它就是必然性本身,是必然性之母,必然性之载体。它冷酷,准确,一丝不苟,毫不通融于我们心灵的感受。时间之于心灵,犹如飞速旋转的电锯之于树木:戕残,切割。生命形态消灭了。它(编年体)以时间的有序与完整来切割人物生命的有机与完整,它拥有历史形态的抽象的完整,却肢解了每一个具体人物,具体事件的具体的完整,这是为了所谓历史的必然性而牺牲人类心灵的最典型的案例。
出自:
鲍鹏山
《风流去》
在夕阳的余辉中,他晃动着远去的身影,弃我们如弃敝屣。他对我们竟没有一毫的留恋之意,让我们世世代代为此难堪自惭。是的,老子出关而去是一件意义严重的事件,它表明,我们已经不配受哲学的引导;而我们自己由于迷醉与迷失于物质世界,也可耻地抛弃了哲学。一个绝顶的哲人,不屑与他的同胞为伍,甚至不愿埋骨乡梓,这难道不使他的同胞自信与自尊受挫吗?
出自:
鲍鹏山
《风流去》
我为什么要实行道德?有宗教的民族就很好办,你实行道德就会升入天堂,不搞道德你会下地狱。那中国用什么回答这个问题呢?做个好人,你会流芳千载,你做坏人,你遗臭万年。所以在孔子的时代,就已经确立了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两个字,叫不朽。人的肉体生命可以消失,但是假如你是一个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假如你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你会永远活在人们的记忆中,也就是活在哪里呢?活在历史中,你就可以不朽了。
出自:
鲍鹏山
柯林武德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只有思想才能在现实中发现思想,只有思想才能在历史中发现本质。
出自:
鲍鹏山
当别人都在对着诸侯不甚耐烦的耳朵喋喋不休地说着如何如何“治人”的时候,庄子转过身来,恳切而激动地告诉我们如何自救与解脱,如何在一片混乱中保持心灵的安宁与清静,如何在丑恶世界中保持住内心的自尊自爱,不为时势左右而无所适从,丧失本性。
出自:
鲍鹏山
《风流去》
老子治国的方法,也就是班固所说的“君人南面之术”了。老子大约是看多了历史上君主种种行为所带来的灾难,他知道,那些在冠冕堂皇的文告中被打扮得正义非凡的行为,不过是统治者本人嗜欲的间歇性发作而已。为此,他对症下药地开出一剂药方:“无为”。“无为”?让他们不修筑生前的宫殿和死后的陵墓了?不发动开边的战争去抢夺土地、子女与玉帛了?所以这剂药是统治者万难下咽的。不过真要是“无为”了,那确实就简单了,所以他宣称“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国之简单易行就如同炒一碟小鱼而已!为什么这么简单?因为照他的说法,治国的关键不在于我们殚精竭虑地去做什么,只要我们把现在正干的事停下来,什么也不干就是了
出自:
鲍鹏山
《风流去》
老子是一位令人望而生敬的人,因为我们不知道他智囊般硕大的头颅内究竟包含着多少人生的智慧;他还是一位令人望而生畏的人,他额际密密的皱纹中不知隐藏着多少阴谋与陷阱;当然,他还是一位令人望而迷惘的人——他神奇般地出现在我们民族的孩童时代,大约是失望,或另有使命,又神奇般地消逝他方。
出自:
鲍鹏山
《风流去》
生动者,有生命而灵动也。
出自:
鲍鹏山
《风流去》
你是谁永远的蝴蝶?庄周的蝴蝶醒于何时? 谁又是你永远的庄周?蝴蝶的庄周梦断何方?
出自:
鲍鹏山
《》
人伤人,乃是出于恨,是为了伤害; 天伤人,乃是出于爱,是为了拯救。 人伤人,是为了杀。是为了毁灭人。 天伤人,是为了生。是为了成就人。
出自:
鲍鹏山
看多了罪恶,不是与世同浊,心肠随之冷酷,便是脱胎换骨,超凡入化,蜕化出一颗大慈大悲的心灵
出自:
鲍鹏山
《风流去》
何谓德?一物之所以为一物谓之德,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事物的本质属性,特殊属性;何为道?万物运行之规律谓之道。所以,老子研究的,感兴趣的,是较为纯粹的哲学问题,是对客观具象事物的抽象。
出自:
鲍鹏山
《风流去》
别人写文章是为了哲学,为了政治,为了争辩甚至为了富贵,庄子写文章似乎只为了打发他的天才,打发一个天才谪居混乱流血的人间时的那种无聊漫长的时光。
出自:
鲍鹏山
《》
孔子抱定“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坚定,孟子抱定“引而不发”为天下式的倔强,他们都热衷于使自己的理论完美,以追踪所谓古代圣王的治迹,而不介意与现实间的差距,孟子希望“中道而立,能者从之,”但假设没有人能跟从而来怎么办呢?那他们也就自甘于其理论的寂寞,而不愿使自己的理论贬低降值,而荀子在小心地寻找理论与现实的契合点,寻找学术与世俗政治合作的途径。
出自:
鲍鹏山
《风流去》
豆,露,月,它们代表了陶渊明生活中的三种境界:豆代表着现实生活的圆满,露代表着道德上的纯净,而月则代表着精神世界的高超。
出自:
鲍鹏山
《风流去》
(评庄子)他的理智时刻像哲人那样的清醒,如蛇行草上,不黏不滞,寒气渗透而又敏锐无比,他的心灵却无时不像诗人那样沉醉,如鸽立檐间,不怨不怒,怜悯四溢而柔情万种。
出自:
鲍鹏山
《风流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