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
> 其他
首页
人物
作品
句子
搜索
《柏杨曰》经典句子
柏杨
共 147个句子,人关注
简介
句子(147)
教他爬,他就爬;教他跳,他就跳。这种浆糊罐政治领袖,历史上车载斗量,十个巴掌都数不完。他阁下的所有遭遇,都咎由自取。可是,死伤的那些军民,却又何辜?他们唯一的罪状只是因为有一个昏庸的浆糊领袖。
出自:
《柏杨曰》
魏齐虽贵为宰相,但本质上跟须贾一样,不过官场混混,他在流别人的血、使别人痛苦,来展示他的忠义时,慷慨激昂,神采飞扬。等到需要流自己的血维护国家的安全,却卑劣的弃职潜逃。凡是残暴的人,没有一个不胆小如鼠,想当年他巍坐高堂,下令对范睢苦刑拷打,何等凛然,再也想不到会有今日。胆小如鼠之辈,因为坚信对手不能翻身,才忽然胆大包天。魏齐直到临死,都没有一句话对自己过去诬陷忠良的行为,表示歉意,反而愤怒的斥责别人不够朋友。咦,他竟要天下人都为他一个人的罪恶去送命受苦,可算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一个人渣。 他的下场,使天下所有负屈受冤的孤苦灵魂,都扬眉吐气。 读者先生如有酒在手,请干一大杯。
出自:
《柏杨曰》
「强毅」,固是才能,也是品德;「公正」,固是品德,也是才能。尤其在实际的政治操作中,判断一个人到底是「才能」胜过「品德」?或是「品德」胜过「才能」?根本无法办到。哪一个君王领袖,不是肯定他的亲信部属,都是天下第一贤明兼天下第一忠心?如果早就知道他是一个邪恶小人,岂肯赋以重任?中国传统上的用人行政,一直绕着这种「才能」「品德」「君子」「小人」的圈圈打转,连诸葛亮都强调要「亲君子」「远小人」。咦,芸芸众生,挤挤群官,模样都差不多,谁是「君子」?谁是「小人」?结果形成一项「我是君子,你是小人」 定律,互相指控。几个著名的王朝,如宋王朝和明王朝,就是在这种互相指控中,使中央政府陷于瘫痪,终于灭亡。
出自:
《柏杨曰》
魏国(首府安邑)在战国时代初期,是唯一的超级强国,位置恰恰坐落在物产最富饶的中原地带,文化水准极高。可惜,国家领导人不断伤害自己的国家,逼走吴起,逼反孙膑,最后又轻易丧失可以旋乾转坤的公孙鞅。到了下世纪(前三),更变本加厉,用冤狱和酷刑,把另两位可以旋乾转坤的人物范睢、张仪,驱逐到敌人阵营,于是,魏国就成了烈日下的冰块。人才决定国家的命运,而政府领导人又决定人才的命运。政治虽不属自然科学,小环节也不能丝丝入扣,但大的发展,却是因果不爽。
出自:
《柏杨曰》
任何一个王朝,一旦覆亡,后人都可以找出一万个使它覆亡的原因。连欢乐的音乐,都能成为罪魁。不过,事实俱在,覆亡的主要原因,只不过一个,那就是君王昏庸。昏庸引起腐烂,腐烂引起神经中枢死亡。一个政权不是一记丧钟就敲垮的,而是不断在敲,一声接连一声,一声比一声凄厉,最后一敲,才全盘结束。也只有领袖人物自己,才有能力敲下自己的丧钟。
出自:
《柏杨曰》
赵、魏、韩三大家族瓜分晋国,是一项可能促使平民惊醒的巨响,拆穿了礼教的,和等级、名份不可改变的神话。因为礼教、等级、名份,全部来自官位和权力。姬发先生如果不使朝歌(河南省淇县)「血流飘杵」,他和他爹姬昌先生,哪里来的礼教?哪里来的尊严等级?哪里来的高贵名份?当平民觉醒,了解礼教只是保护既得利益阶层的铁丝网,尊严的等级、高贵的名份,自己同样可以争取到手时,士大夫才发生真正的恐慌。 司马光看出平民藉着三家分晋这件事的启示,可能培养出独立思考能力,不禁又气又惧,遂在〈司马光曰〉中,要求皇帝重建统治者和既得利益者永恒的权威。不过,连司马光自己,也不能坚守他的立场,资治通鉴中,对叛逆的楚王国头目,只好仍称「楚王」,不敢称「楚子」。
出自:
《柏杨曰》
然而,对人的观察,不能看他说什么,还应看他做什么;如果只看他说什么,近代大众传播媒体,充塞每个角落,一旦控制在当权份子之手,暴君全都成了可爱的小白兔。
出自:
柏杨
《柏杨曰》
我们同样反战,战争带给人民的痛苦,远超过带给统治阶层的痛苦。 但是,我们赞扬反侵略、反奴役战争,赞扬保卫国家民族生存战争。 匈奴汗国的不断南侵,有地理的因素,在北半球上,包括罗马帝国在内,所有位置稍南的国家,总是受到来自北方的威胁。因为北方寒冷,生活艰苦,南方却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流奶与蜜的世界,怎不使人眼红?中国如果没有战争能力,匈奴不仅穿过长城而已,战马铁蹄,势将直到南中国海。
出自:
《柏杨曰》
一个专制暴君,或一个或大或小的独裁人物,日夜寻找的绝不是激烈率直的批评;恰恰相反,他日夜寻找的却是使他龙心大悦的赞扬。
出自:
柏杨
《柏杨曰》
「儒」的原始意义,就是「典礼专家」,所以胜任愉快。 在君尊臣卑原则下,君王遂远离人群,春秋战国那种君臣促膝谈心——像嬴稷跟范睢交头接耳的美好时代,一去不返。皇帝和臣属之间,隔着一条「礼教」鸿沟,这鸿沟随着时代进展,而越来越深、越来越宽、越来越无法逾越。最初,特殊的几个官员,还可以坐在皇帝身旁。但到了十一世纪,司马光先生编撰资治通监时,宰相已没有座位,只好站在那里。而最后,到了明王朝、清王朝,宰相连站也不可能,跟平民一样,也得跪到皇帝面前(而且还得准备随时被揪翻在地,苦刑拷打)。 中国人所陷入的,就是这种畸形的,官越小,尊严越少,平民根本就更没有尊严的传统。
出自:
《柏杨曰》
人人都知道团结好,然而,只要有一个人是近视眼,就可以破坏团结。战国时代的合纵抗秦同盟,是各国唯一的救命仙丹,功效立竿见影。不过,只要秦王国抛出一块骨头,团结即行粉碎。这是人类最可悲的一面,也是野心家最兴奋的一面。
出自:
柏杨
《柏杨曰》
战国时代末期,各国成了一群羔羊,面对着巨狼秦王国张大的血口,每天颤抖,君王和官员们从没有人想到改革内政、培养战力。只想到能过一天舒服日子,就过一天舒服日子。他们藉着互相出卖的卑鄙行为,利用国际关系的矛盾,尽量拖延自己被吞食的时间,典型的「等我死了再天塌地陷」世界末日思想,连上帝都无法拯救。
出自:
《柏杨曰》
司马迁在他的史记 中,特列「游侠」一章,表达他对侠义的崇敬。这种崇敬的情操,来自他深刻体念到人生的艰难,对被迫害的辛酸,有痛彻肺腑的感受。当他被判处「宫刑」时,只要缴纳罚款,便可以救赎。可是,家庭贫穷,告贷无门,只好任凭狱吏把生殖器割掉。中国史学之父,竟受到这种侮辱摧残,诚是全体中国人的羞辱。 当时,儒家学派的高官林立,谁肯伸出援手?即令有此意愿,为了「明哲保身」,也不得不画清界线。咦,圣道在哪里?圣人在哪里?圣王在哪里?君子在哪里?父兄之尊在哪里?骨肉之恩在哪里?法律尊严又在哪里?
出自:
《柏杨曰》
儒家系统鼓励并认定:知识份子跟牧场中的猪羊一样,只要烙上张家记号,便永远是张家家畜;烙上李家记号,便永远是李家家畜。胆敢不以某人的家畜自居,便立刻受到其他家畜攻击。久而久之,很多人遂养成一种乐于被主子豢养的情意结。眼目中只有那个主子,而把国家民族,放到脑后。为了自尊或心理平衡,还一口咬定:主子就是国家民族。
出自:
《柏杨曰》
我们盼望中国人永远不再这么卑屈,永远不再自甘于狗的身份。而永远的挺直脊梁,站在那里,侃侃而谈。
出自:
《柏杨曰》
美德是逐渐培养出来的,大人物是自我训练出来的。世界上从没有一个人纯靠天赋,在娘亲肚子里便与众不同,生下更胸怀大志,只有摇尾分子才敢这么认定他的主子就是这样。
出自:
《柏杨曰》
七国之乱是一个重大的转捩点,如果七国胜利,中国势必回到战国时代,互相并吞,可能演出罗马帝国瓦解后欧洲各国林立,永不能复合的局面。 七国失败,西汉王朝顺利通过瓶颈,大一统观念逐渐凝固,深植人心,认为「大一统」才是正常之规,分裂乃一种暂时现象。虽然经过大分裂时代和小分裂时代,这种心理都没有改变。
出自:
《柏杨曰》
而一个掌握权力的人,事实上不能自我封闭,他必须发号施令,如果他非自我封闭不可的话——不管什么原因,他就一定变成左右一些地位卑微的人的工具。看起来他仍然虎虎生风,实际上却被玩弄于手掌之上。
出自:
《柏杨曰》
人口增加,生产工具进步,自会使社会层面加多,有些固然跟所谓的「心术」有关,有些却不然。地广人稀时,可以胡乱开垦,一旦人口增多,就得有法令禁止在山坡上种田,以免泥土流失。 只有一种情形才可以使法律条文减少,那就是人口减少,等到一个城市只剩下一个人时,就可以不要一条法律了。
出自:
《柏杨曰》
在上位掌权的官员喜欢什么调调,在下位混饭吃的干部,就会唱什么调调,使在上位掌权的官员舒服过瘾。在上位的官员明知道在下位的干部在那里混饭,可是,既然自己舒了服,过了瘾,也就乐于有这种摇尾系统。
出自:
《柏杨曰》
1
2
3
4
5
6
7
8